对于父母而言,孩子的健康成长便是最大的心愿。为了给孩子创造一个纯净安全的成长环境,你们是否在选购儿童用品时变得小心翼翼,纸笔要环保的,书包要透气减压的......但是,学习桌椅作为陪伴孩子学习成长的重要家具,你们真的懂得如何选购吗?现在,市面上的学习桌椅,造型多变,价格从几百到几千不等。当我们对学习书桌一知半解的情况下,大多数人会以品牌和价格来衡量学习桌椅的质量。但盲从品牌和价格的选购方式,容易忽略了儿童学习桌椅安全隐患的问题。身边的化学残留,不可忽视纵观这近几年,儿童学习书桌负面新闻层出不穷。好比,2011年广东省共抽查儿童家具产品62批次,合格率只有67.7%;2017年江苏省共抽查儿童家具产品149批次,合格率为69.1%;2018年上海共抽查20件学习桌椅样品,有9件样品存在不规范等新闻,儿童家具的安全性已然成为家长们不能忽视的问题。在众多安全问题中,化学残留的危害更让人后怕,因为许多化学物质对儿童造成的危害是难以逆转的。现在市面上销售的儿童家具中,甲醛、铅、铜、汞等化学物质屡见不鲜,它们对儿童发育成长影响重大:铅:铅常隐身于涂料之中,特别是色彩鲜艳的涂层。铅过量会让孩子产生多动症、低智商等现象,其变化是不可逆转的。铜:铜既是人体必需的矿物质之一,但大量摄入就会有害。儿童在成长时期,出于探索阶段,喜欢触摸倒弄不同的东西。在触碰新铜制物时,人体会吸收铜元素,久而久之当吸收的铜元素过量时,则会产生铜中毒问题。慢性铜中毒表现为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容易激动,还可以出现多发性神经炎、神经衰弱综合症。汞:汞常见于填充物料里面,在儿童使用含有汞的家具时,会慢慢受到汞的影响,导致汞中毒。汞中毒常见的情况有头痛、记忆力衰退等。甲醛:甲醛释放污染是造成儿童哮喘病增加的主要原因,长期接触低剂量甲醛,引起慢性呼吸道疾病、眼部疾病。作为家长应注意孩子成长中的身心变化。若孩子身上出现记忆力衰退、多动症、视力减弱等情况,可以带孩子前往医院检查是否出现化学物中毒情况。远离毒害,选购要点化学物质中毒的严重性我们都懂,但是面对市面上多种儿童学习书桌,我们到底该如何挑选,才能买到靠谱且成品优良的儿童学习书桌呢?早在2012年,国家已经发布了《儿童家具通用技术条件》,文件中对儿童家具的材质、用料、规格等方面有着明确说明。1.选材+环保在选购孩子的学习桌时,要留意学习桌的化学成分标识。购买前查看甲醛释放量、重金属含量是否达标,如商家不能提供检测报告,最好不买。根据相关条例,儿童家具甲醛含量应控制在小于等于0.5毫克/升的标准,儿童学习桌椅作为陪伴孩子多年成长的用品,更需小心甲醛的问题。在儿童学习桌椅上,材质环保水平由低到高为:中密度板、刨花板、大芯板、胶合板、层积材、集成材、实木。2.安全+质量许多人对于儿童学习桌椅的了解还不够深入,未必能看懂相关成分分析,那么请认准《儿童家具通用技术条件》标准。购买前索要产品说明书及消费凭证,要求商家注明所购买的是儿童家具符合《儿童家具通用技术条件》标准,如果商家不予出具,那最好别买。与此同时,考虑到儿童成长探索需求和保护的作用,相关条件规定儿童学习桌的棱角及边缘部位应经倒圆或倒角处理。3.便捷+人性化市面上学习桌椅看似差不多,但其材质各有不同,设计有着“差之毫厘谬以千里”的体验感。加之儿童身高存有个体差异,若学习桌椅设有转动把手调节相对应的使用高度,可以培养孩子的良好学习习惯,可以预防近视和预防驼背。一知半解,就该这样选择随着家长对孩子的学习成长越来越重视,学习桌椅的需求也进一步扩大,学习桌椅产业因而不断发展。当今市面品牌选择多样,左右对比却难以抉择之下,不妨交给专注于儿童学习家具15年的博士有成。出于对孩子成长的关爱和专注于儿童学习用品的匠心精神,博士有成学习桌精选欧盟E0级板材。桌面面板甲醛含量小于等于≤0.1毫克/升和独特的圆角设计,让孩子远离化学危害,且不留刮伤。椅子采用无纤维纯棉面料,具备阻燃、防水、防掉色的特点。坐垫则选用记忆定型棉,具备耐脏、透气、吸湿的特点,自带慢回弹的属性让孩子坐着更舒服。材质环保且耐用,让孩子在健康的环境下学习。儿童,作为祖国未来的花朵,我们需要细心呵护和培养。就家长而言,在选择儿童家具时要擦亮眼睛,严格挑选。作为商家,要监控产品品质。博士有成一直坚持严格把关产品质量,秉承预防近视、预防驼背和预防毒害的三大宗旨,致力为儿童打造一个舒适、健康的学习环境。
博士是最高学位,从理论上讲,获得博士学位是很难的。现实当中的博士数量也有限,一旦被聘用,待遇并不低。所以,一些学子把考上博士、获得博士学位当成人生梦想或是奋斗目标。1980年2月12日,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并于1981年1月1日起施行,标志着新中国学位制度从此诞生,极大地促进了科学专门人才的成长,促进了各门学科学术水平的提高,促进了教育与科学事业的发展。据统计,截至2009年底,全国共有博士授予单位347所、硕士授予单位697所、学士授予单位700余所。2018年教育数据显示,全国毕业博士研究生60724人,招收博士研究生95502人,在校博士研究生389518人。本号统计发现,仅1997年至2018年期间,就有79万多人博士研究生毕业。在博士授权高校和拥有博士学位人数方面,我国现在都是全球第一,实现了“赶美超英”的目标,40年走完了美英等国家100多年走过的路。1978年,恢复招生第一年,全国仅招收18名博士研究生,2018年招收95502名博士研究生,是1978年的5300多倍。1982年6月16日,我国首批授予6人博士学位,2018年授予博士学位59368人(60724人博士毕业,授予率98%左右),是1982年的9895倍。1997年至2018年之间共有79万多人博士研究生毕业,学位授予率按98%计算,也有77万多人获得博士学位。这样的发展速度,在世界上绝对是没有过的。但是,博士教育发展速度全球第一、博士教育规模全球第一、博士授予数量全球第一的现实,并未让国人产生太多的自豪感,博士学位在现实当中似乎呈现“贬值”的倾向。人们对博士学位获得者不再是过去那种青眼有加,而是热情有所下降,不再象过去那样那么稀罕。博士求职者也深深感到用人单位也在挑三拣四,甚至出现了某些专业的博士找一个自己认为比较理想的岗位并非易事。是博士过剩了吗?如果算一算账就知道,并非如此。2018年招收博士研究生9万5千多人,招收本科生422万多人,占比只是略过2%。全国有14亿人口,获得博士学位者按80万计算,占人口的比重还不到万分之六。相反,随着科技快速进步和产业快速升级,用人单位普遍提高了招聘人才的学历层次,对于博士层次人才的需求还是在增长的。某些博士出现了“就业困难”,原因之一是博士结构与市场需求不相匹配。博士培养目标是科学研究和高等教育所需要的人才,而这两个行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基本实现了所聘人员博士化,吸纳新生博士的能力呈现下降趋势,高科技企业成为吸纳新生博士的主体。但是,这些企业吸纳的主要是理工类博士,对于非理工类博士需求不大。即使是理工类博士,由于某些专业的博士增长速度远大于行业需求速度,同样出现了就业困难的情况。2018年8月27日,教育部等三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高等学校加快“双一流”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推进高层次人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不同层次学生的培养结构,适应需求调整培养规模与培养目标,适度扩大博士研究生规模,加快发展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正是因为现实对博士层次人才有着大量需求,所以该意见定调为“适度扩大博士研究生规模”,正是因为博士供给出现了结构性问题,所以该意见认为应该“加快发展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人们对博士热情的下降,一些人甚至认为博士学位“贬值”了,主要原因是博士学位的质量与人们的期望存在一些差距。曾有媒体对3000多人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超过70%的人认为博士数量增加并不意味着教育质量的提高,40%的人表示大多数攻读博士学位者只想借此找到一份好工作或得到提升机会。参加此次调查的人,绝大多数具有大学本科学历,说明调查结论是相对客观的。这说明了求学者方面的原因。人们对博士的观感有所下降,估计与前些年在职博士的一些表现不无关系。眼见身边的人一边全勤工作,业余时间也是加班加点,并没有花多少时间、耗多大精力,几年之后却是博士学位到手,待遇超越其他同事,而能力与水平方面并未有明显长进。对于这种情况,在片面思维影响下,很容易以偏概全,以少数替代整体,从而对整个博士教育质量产生一些看法。这说明了授予者方面的原因。前几年,许多培养单位收紧在职博士这个口子,弄个在职博士指标极不容易,可是人们对于全日制博士研究生的质量原本也存在担忧。许多媒体对博士质量展开了调查、分析与讨论,产生了一些社会效应。华中科技大学周光礼教授《中国博士质量调查》一书展现了一个真实的博士教育生态。最牛的博导同时带47名博士生,博士生沦为“博士工”更是普遍现象。一系列数据犹如在已有波浪的水潭中又投入了一块巨石,瞬间激起了更大的波澜,有的戏称高校已是“博士工厂”,我国也是“博士生产大国”。以前一个教授带两三个博士,培养一个是一个,合格一个就授予一个学位。现在的博导一带就是十几个甚至几十个博士,而且绝大多数都能如期拿到学位。应该说,即使是神仙,也只是三头六臂,带几十年博士根本忙不过来,人们岂能不为博士质量担忧?在舆论的质疑中,还产生了一种声音,“为何中国盛产博士却多年都出不了一位大师?”本号分析博士质量与人们期待之间差距的原因,并非指责博导们。博导们也是有苦难言。谁都知道,多带一名博士就多一个责任、多一些工作量,而且如何质量不能保证的话,对自己的声誉也是一个影响。但是,博士生招收进来了,总得有人带吧。所以,这是一种机制的问题,是高校急速扩招的后遗症之一。这几年,高校发展已由外延式拨转到内涵式,博士教育也进入到“提质增效”的新阶段。有的对博士生数量进行“缩表”,有的对超期未毕业的博士生予以清退,有的严格博士培养过程监控和严卡博士授予水准。所有这些,意图再明显不过,博士教育由高速度发展进入到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客观地看,中国博士教育四十年来得到高速发展,为国家培养了大量高层次人才,满足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各个方面的发展需要,成就是很大的。回过头来看,发展过程中虽然出现了对质量有所疏忽的问题,这是发展中的问题,瑕不掩瑜。现在调整发展模式,“适度扩大博士研究生规模,加快发展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是非常正确的。(本文为原创,百家号首发;文中图表为本号制作;图片源于相关高校网页和网络,如有不妥,请联系删除)
面对着就业市场不断加剧的求职压力,许多大学生通过提升学历的方式,来提升竞争力。所以,你看到每年考研的人数以几十万计的数量增长。然而很多同学,即使取得了硕士学位,却依然不满足,还要向着更高级别的学位迈进,以此来获取更大程度的收益。那么问题来了,取得博士学位后,真的能获得更大程度的收益吗?研究生工作三年的收益高,还是取得博士学位的收益高呢?要知道这两个问题的答案,你要先知道读博的成本有多高,刨去成本,你能明白,真正的收益究竟有多少。01落到实处的生活成本首先要谈的,就是读博的生活成本。毕竟,读博的时候,很多人都已经25岁往上了,在老一辈人的眼里,这个年龄再从家里要钱,就实在是说不过去了。好在国家也是深刻认识到我国的国情,所以全日制的博士生,每月拥有1000元以上的博士补助,即只要你是在读博士生,那么你就能领到这旱涝保收的补助。虽说不一定能让生活过成你想象的那样滋润,不过至少能不再向家里伸手。而且读博之后,最大的收入来源,还是要属发表论文和参与项目。如果到了博士这个阶段,你还是在做一些普通的兼职,除了极特殊的情况外,那么只能说你这博士读的有点不上心,或者说,你没有发挥出你读博应有的价值,你也没想好你究竟为什么读博。总体说来,读博的生活成本,相较于之前的学生时代,还是要低很多的。在以往阶段,你是需要等着接济,因为你还是学生;但是在博士阶段,你是需要创造财富,因为你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学生了,你是学科未来的带头人。02另当别论的专业成本所谓的专业成本,其实就紧密关联了我们开篇提到的那两个问题。那么我们可以把专业分为三类,第一类,高新技术产业,可以理解为热门高薪专业;第二类,支柱发展产业,可以理解为中规中矩专业;第三类,普通夕阳产业,可以理解为低薪红牌专业。那么针对不同的专业,专业成本也是不一样的。针对第一种,读博和不读博,其实差别不大,甚至是研究生毕业后,工作三年得到的成长,要远比读博三年看到的效益要高;针对第二种,读博要比不读博好很多,因为这种专业,往往中规中矩的原因,就是因为研究生的深度还有所欠缺,需要的就是更高阶别的人才;针对第三种,读博也会好一些,因为虽然工作冷门,就业一般,但至少还有大学老师这条路。总体来说,读博的专业成本,差异性比较大,要根据专业,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不过总体来说,还是符合上面提到的,热门专业成本高,支柱专业成本低,冷门专业成本一般。所以如果只是依据专业成本来看的话,答案还是显而易见的。03影响深远的机会成本读博最为关键的,也是最大的宝藏,就是它的机会成本。简单说来,就是某些待遇,只有博士才有,博士以下全都没有。提供这样待遇的地方,有各类高校,也有各类企业,但一般来说,这样的企业都是行业内的龙头,详见某超级公司的天才计划,刚毕业的博士生,居然可以给到200万以上的年薪,真是出人意表。那么是不是所有人都有这样的机会呢?答案显然不是,我们看到的是被选中的博士,风光无限,但是我们没看到的博士,才是机会成本的真实写照,其实这就是传说中的幸存者偏差理论。每个人都想象着自己能成为万中无一的那个,但到最后才发现,自己是最为普通的那一个。你可以把万里挑一当作目标,但你也一定要有百里挑一的保障。总体来说,读博的机会成本,是非常大的,但是个体差异也比较大,并不是所有人都有这样的机会,所以如果你是抱着这样的目标来读博的,可能最后的结果会让你大失所望。培养博士的目的,其实从来不是为了什么个人利益,更多的是为了推动学科的发展和国家的建设。所以当你明白这一点,你还依然打算读博,那么你的未来一定是无限光明的。生活成本着实低,专业成本有差异,机会成本看运气,读博无需谈收益。如果觉得对你有帮助,欢迎转发评论~想要了解更多考研干货请关注我!我是董师兄,考研领域专栏作家,考研专业咨询,私信1或2有惊喜。
两会在即,也是很多提案呼之欲出的时候。关于教育界的提案一直是大家关注的焦点之一。小编注意到了一则新闻报道,即天津大学教授刘昌俊提出的关于提高博士生招生比例,优化研究生比例的提案!提案的大体意思是要提高博士生在研究生中的比重。关于研究生的就业和招生的问题,小编之前其实也曾经和大家探讨过!今年!博士招十万,硕士招收破百万!研究生不再是香饽饽!985博士去大专任教,感觉没前途了!其实何尝不是一件好事!研究生当老师辞职,入职月嫂收入翻三倍!会不会有博士月嫂?按照今年的研究生招生数据来看,硕士大概在110万人左右,博士在10万人左右。刘教授认为,这个结构博士比例偏低了,而博士又是科研的主力军!硕士因为学制的问题,很难深入课题,再加上本科如果没有接受科研训练的话,硕士其实真正的科研时间很短。其实刘教授的想法非常的好,就是希望不以招收硕士研究生作为解决本科生就业的渠道或方式。而提高博士生结构,从而带动学科的发展!每年100万的硕士确实是多了,而且大导师根本没有时间管理如此多的硕士生,很多高校的很多硕士生都是放羊状态,不过是混三年浪费时间!其实完全可以将这批硕士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以解决应用问题为导向,例如集成电路设计,人工智能等等,培养真正有用的硕士生。让优秀的年轻人去搞中国亟需人才的产业,而不是被论文牵住了鼻子去搞材料,搞化学!培养更多的优秀的博士生是好事情,但是培养质量,配套的待遇和就业问题能不能得到相应的解决?目前博士的一个月平均工资在3000元左右,这笔钱对于25岁的年轻人来说只能说是温饱,虽然学生消费低,但是没有钱如何吸引优秀的人才攻克难题,激烈年轻人的青年才智。毕竟已经21世纪了,房子一直涨,总不能让年轻人一直奉献吧!其次,导师谁来把关,无良导师和水货导师如何清除出导师队伍。博士生的培养主要看导师,导师能提供什么样的平台。再好的想法,没有基金,仪器也很难实现。导师的科研水平不行,怎么可能培养出优秀的博士生。如果让优秀的人才放到了无良导师和水货导师的手下培养,不是耽误别人的前途吗?而且,博士生培养的评价体系是不是该变变了。尤其是工科博士,本身就是要冲向科研难题的,而不是纸上谈兵,发文章的。每年中国的科研基金相当一部分就是养活了一些杂志社。而不是花在了刀刃上!如果还是以SCI为导向,那么还是无法让博士发挥全部的能力,因为大家都想毕业,都想搞一些容易发文章的。在高校里面,什么专业最吃香?还是那些发文章的专业,如果高校只是生产SCI的工厂的话,博士也只是个技工,这样的培养体系,不扩招也罢!科研和产业脱钩太大,高校培养出来的博士至少应该有一半都能在工业界成为技术骨干,而不是SCI工人!提高博士招生比例没有任何问题,但是在提高之前,还是应该提高博士的最低待遇,改革博士的培养体系,让读博士变得有吸引力,把博士培养成对社会有用的人才!而不是导师的打工仔!
俗话说,“父爱如山重,母爱似海深”,孩子在父母心中永远是最重要的那部分。但是仅仅给孩子提供优质的衣食住行就可以了吗?不!还不够。根据世界卫生组织调查,当前全国青少年近视率高达49%,驼背、脊椎病越来越低龄化,传统书桌椅及坐姿习惯不正确严重影响了孩子的健康。必须要有功能强大的学习桌椅,才能改善这一严峻的形势!时逢这个绝佳的市场时机,2004年,东莞市博士有成家具有限公司成立,总部位于东莞市凤岗镇,并紧抓学习桌椅的市场空白点,以健康舒适为出发点,以符合人体工学为诉求,颠覆学习桌椅设计理念,本着“让孩子在健康中学习,在学习中收获快乐”的理念进行了产品的研发与生产。博士有成主要生产防近视儿童学习桌,高端多功能学习桌椅,儿童套房、校园课桌椅、培训机构课桌椅、高端家用学习桌等,可定制;自成立以来一直坚持自主研发、自主生产、自主销售。线下提倡“体验式销售模式”,线上则开设有京东和天猫官方旗舰店。十五年初心不改,坚持品质至上生产儿童学习桌椅的企业很多,但是十几年如一日坚持用无毒材料制作产品的却寥寥无几。随着众多投资者开始了解并进入这一朝阳行业,学习桌市场上的售品良莠不齐,更是出现了鱼目混珠的情况,但是博士有成却敢向经销商和消费者保证,每一件产品,都经过反复检测达到标准才允许出厂销售!用董事长王洪贵先生的话来说,就是:“自己生产的产品自己小孩用着都不放心,还怎么卖给消费者?”诚信经营,保质保量,是博士有成对社会最根本的承诺!飞速发展,企业规模日益扩大博士有成自成立以来,从20009~2012年全国过百家专卖店,到2015年的500多家,再到2018年的近千家专卖店,博士有成的销售额呈几何式持续增长且肉眼可见。现如今员工人数超过300人,企划、电商、业务等营销人员约40人,国内产品研发、生产、管理人员更是达到了260人,分工明确、制度完善,年近2亿的销售额更是让博士有成拥有了角逐更大市场的资本。央视热播,布局中国的绝对影响力博士有成经过多年的经营,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尤其是在2017年登上CCTV1和CCTV7频道并获得“央视热播品牌”这一殊荣,不单展现了国家对博士有成品牌的认可,更是国家对博士有成的一种信任!优惠政策,轻松加盟在自身品牌强大的基础上,博士有成也愿意为每一个认同其品牌的加盟商去想的更多。博士有成提供专业、系统、全面的培训督导体系支持,服务于加盟商。品牌加盟是个庞杂的过程,想要完善的继承博士有成优势,也需要做更为庞杂的准备工作。不可否认,博士有成在这一点上做的很不错,形象由外到内,精神由内至外。店务、货品、形象、顾客等各个细节的管理,可谓出乎想象。对于经销商,博士有强大的营销团队、专业的培训商学院和多种优惠政策进行各方面的支持,一方成功不算赢,双方共赢才是企业的目标。投资保障,缔造新的传奇“投资有风险”,这是根植于众多投资者心中的观念,而在博士有成,只要对应总部指导方向,就能保证不亏。用心经营,年销售额百万的经销商也不在少数;同时对于想退出加盟的经销商,博士有成将退回保证金(非加盟费)!这是博士有成对加盟商的承诺,该承诺不仅体现的对加盟商的保护政策,同时也是对自身品牌的信心。当然,这种自信来源于实力。今天,谁是中国健康学习桌市场的“第一品牌”可能众说纷纭,而在不久的将来,随着众多投资者加盟博士有成,谁将领军中国学习桌市场?毋庸置疑!选择博士有成,就是选对了未来!
导语:学历对于当下的就业市场来说是一种资本和实力,学历越高,可进入的企业就越好,学历越高在感情中也会具有一定的优势。但是好的学历一定能够带来高薪工作吗?其实不管这个问题的答案是什么,当下的风气就是高学历为好,尤其是大型企业,更是看重学历,低学历的人根本进不去。所以有很多人从本科毕业以后,会选择读研,研究生结束后会选择读博士,整个学习生涯就到了29岁的样子。那么到底该不该读博士,读博士要花费多少钱?一、博士生涯中实实在在支出的成本读书肯定是需要有资金的支持的,包括了我们的学费、生活费、日常的其他费用等。这些费用根据不同的学习阶段会有着很大的差别, 一般是学历越高,费用会更多一点。博士分为国内和国外两种,国内又分为了全日制和其他两种小的类型,前者是不会有学费产生的,后者是一万二到一万五之间进行收费。博士的就读时间是3-5年,按照最低的学制进行计算的话,费用在3-6万的样子。读博士需要进行大量书籍的学习的,单纯依靠学校发的肯定不够,在平时买书的费用按照一年3000进行计算,也会达到几千到上万不等的支出。生活费也是需要的,每个月1200元的话,一年就1万4,3年下来也是有4万多。如果选择在国外读博士的话,费用估计在20万的样子。二、博士生涯中看不见的成本很多人会觉得博士出来以后能够找到一份很好的工作,高收入肯定是一种标配。所以他们愿意花上几年的时间不工作再进行深造。但现实真的那么美好吗?肯定不是的,博士生在找工作中,企业还是有划分性的,他们更喜欢那种名校博士,一般学校出来的博士,并不是很认可。不过在读博士的过程中,学生是基本没有时间去进行工作的,这样他们就会比其他的人少工作几年的时间。博士往前面推的话就是硕士,按照市面上硕士的平均收入进行计算的话,第一年的月薪在6000元,那么一年就是7.2万元。薪酬按照20%的涨幅进行递增的话,第二年损失8.6万元,第三年损失10万元,这样算下来,3年的损失都在25万多了。这些都是一些在博士学习过程中看不见的一些隐性成本。三、其他成本读博士我们除了会给付高昂的金钱成本,还有一个成本是一定要进行考虑的。那就是时间了,博士读完最少都需要3年,这段时间里面我们的生活基本会局限在学校、图书馆,对外面世界的了解会比较少。但如果这3年不是读书,而是选择直接走进社会的话,我们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人,能够学习到更多的学校之外的知识,也能够结交到对自己未来的工作有帮助的人。很多人在博士读完以后年龄都在29的样子了,感情问题也成了自己要操心的事,但是高学历在找对象的时候又需要面临的一个问题就是,不愿意接受学历比自己低的人。这样自己的青春又白白浪费了,读博士的过程中肯定是会产生时间成本的。四、读博成本高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读博士是一件高成本的事情,也是一个具有着风险的事情。因为博士毕业以后并不就一定有好的工作,有的人博士毕业以后做的工作和本科生、研究生是差不多的,但可能收入还没有前面两者高。高学历有时候会成为找工作的一种弊端,因为他们会在择业的过程中出现高不成低不就的情况,也不愿意从基本的事务开始做起,相反那些本科生更容易在自己的岗位上发光发亮,因为他们愿意放低自己的身段,不断努力,提升自我。结语:据相关数据统计我国的高校博士生的比率连1%都没有达到,这对于很多学生来说就意味着超级大的竞争压力。备考博士的过程是痛苦且漫长的,好的成功走进自己的理想学校,但多数的人肯定是以失败告终。花费了时间,也不能够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这对于自己的自信心来说也是会起到打击作用的。有时候我们在新闻上也会看到因为没有考上自己心仪的大学,压力过大导致跳水的新闻。所以关于读博这件事,一定要进行慎重的考虑,不要因为一时头脑发热,毕竟这是关系到自己一辈子的事情。
一直以来,人们存在一个极大的误解,认为聪明是博士的必备品质。但事实并非如此,聪明的人应该知道,比获得博士学位更重要的是“聪明”的品质,比如卓越的才能和敏捷的思维,但这些品质在攻读博士期间得不到直接锻炼。卓越的才华和敏捷的思维在追求其他目标时毫无疑问是至关重要的,但在科研工作中,既不是充分条件,也不是必要条件。有经验的人都会知道:顺利获得博士学位的往往不是最聪明的那类人。认清目标要想在博士毕业后任职高校,你还需要一个品质:认清目标。高校教职竞争异常激烈甚至拥有博士学位都不够,往往需要留校读博后才行。不过,在攻读博士的各种理由中,留职高校是比较普遍且比较好几个好理由之一。然而要想继续科研最终成为教授,必须要有丰硕的科研成果,发表有价值的论文,在你博士毕业时,你的所有项目将作为重要参考,证明你的科研能力。你还需要主动地与你所在领域的学者建立关系,提高你在领域内的知名度,让他们了解你的研究课题,并对你的项目产生兴趣。这些都需要你积极采取行动,而不是原地等待。坚韧不拔要想获得博士学位,你必须在本学科领域内做出有意义的突破。更确切地说,你必须获得该领域专家组的认可。要找到科研突破口并不难,你可以在课堂上或者通过阅读文献找到。但在实际操作中,你一定会遇到重重困难,并且要做好遭受失败和打击的准备。很多博士生在寻求突破时都会感到沮丧,因为这不同于以往准备一场考试,他们不再有固定的模式可以遵循。这是博士生最耗费心力的一段时期,一般会持续两三年。要熬过这段时期,你需要承受接连不断的失败,可能持续几天,几个月,甚至几年。在这个过程中,你或许就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且能够评估不同方法的成功概率。如果你在这个阶段能坚持到最后,你的大脑内就会无意识地培养出一种解决问题的思维模式。当你掌握了这项技能,你就可以提交新论文送往同行评议,检验你的研究是否合格。一般来说,在通过率高的领域中论文的被接受率也只有8%到25%之间,因此你的论文被拒的概率会很高。但你一开始只需要让自己的论文发表即可,只要你坚持下去,足够努力,就一定能做到。对于那些本科成绩优异的学生来说,接连遭到突如其来的打击会难以接受,自尊心会受到极大冲击,但这在攻读博士期间可以化作努力工作的动力,之后会逐渐恢复。这个阶段的博士生会面临许多挫折、失败和不确定性,因此需要坚忍不拔的品质。说服力强最后,合格的博士生必须能够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无论是书面的还是口头上。科学研究既是一种发现行为,也是一种说服行为。一旦你有了发现,你必须说服专家相信你的研究合法并且有意义。要做到这一点比想象中更难。仅仅向专家展示展示数据是不够的。你需要有充分的论据进行论证,并且能够让他们在短时间内理解你的课题,认识到你的研究价值。你可能需要“巡回演讲”,通过精彩的演讲吸引观众注意,使他们想要了解更多信息。你必须写出引人入胜的摘要和引言激发读者继续阅读的兴趣。你必须学会如何清晰并且准确地表达,使你的想法既不模棱两可,也不拘泥于形式。一般来说,研究生缺乏良好的沟通能力。提高该能力的唯一方法就是练习。向小伙伴讲解,课题组组会好好准备,在学术交流群众多发表看法......大胆去说,大胆用自己的研究去说服别人,当然也虚心接受别人的建议。练习表达很重要。特别声明:本文为Editsprings艾德思(www.editsprings.com)原创文章,并由我司官方账号在相关平台进行统一推送,禁止一切未经授权的转载抄袭行为!如需转载请联系我司获取授权,并注明详细出处来源。
本文全网版权保护,违规转载洗稿必究!文|冷丝栏目|丝说大学专业和就业考了4次清华大学国际关系专业博士生,山东汉子谭超终究还是落榜,最后不得已改报延边大学,终被录取为博士生。就是在2011年落榜清华大学后,谭超开始送快递,未料一送就是8年,如今已经成为网店老板、菜鸟驿站站长。博士生快递哥谭超谭超算不算是成功就业的人士?我们又该如何看待高学历人群就业质量?不同学历毕业生就业满意率有较大的差异。在研究生人数持续增长的大背景下,硕士毕业生作为研宄生群体中的一部分,除了面临共性的问题外,也有一些个性问题。与本科生相比,硕士研究生兼顾学术压力、科研压力和一定的经济负担,专业化越来越高,但年龄不具优势,社会交往少,社会实践不足,尤其是学术研宄的过程容易与市场脱节,为就业市场进行准备的时间少,期望值偏高,自身的思维方式难以转变。博士生谭超在工作中所以,与博士研宄生相比,硕士研究生存在学业、就业的双重压力,科研能力稍显不足。近年来,硕士毕业生就业率平稳,但是就业满意度不高。硕士生找到工作并不难,难的是充分发挥教育带来的优势,从事匹配且满意度高的工作。根据某大学2017年的毕业生质量报告,该校硕士毕业生的就业满意度为86.23%。低于本科生的87.43%,远低于博士研宄生的92.63%。延边大学毕业生其他高校与这所大学各个层次毕业生的就业满意度情况相差无几:本科生和博士生相比,硕士毕业生的就业满意度和教育适切都存在明显问题。就满意度而言,博士研究生就业情况最好,满意度最高,其次是本科生,最后是硕士研究生。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估体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很难在短时间内达成一致的结论。就业质量应该根据什么原则选取指标?原则是否合理?选取指标的过程应该怎样设计?这些是否易于操作?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很多,确实很复杂。再如,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高校实际情况不同,定位和培养方式不同,无法共用一套质量评价体系,否则会产生同质化严重的现象。清华大学所以,国内高校目前没有形成科学统一的质量评价指标,很多高校甚至还出现了错误的价值导向,比如,把“重要行业就业比例”“国内外重点高校升学比例”“工资水平”“东部地区就业比例”等作为质量评价的主要指标。这些指标本身在不同学校间可比性不强,且在无形中向社会和毕业生宣扬了一种错误的就业观念,将职业分高低贵贱。这可能会对高校的就业指导和毕业生的就业选择造成不利影响,这一评价体系与政府提倡的基层就业政策相违背,与正确的价值观相违背。高学历毕业生就业质量与个人关系很大。我国的地区经济差异较大,东部地区的经济水平远远高于西部,导致很多的高学历毕业生也都全部集中到东部地区,使得本来就有限的就业机会变得竞争重重,竞争过大。延边大学现实情况是,很多高学历毕业生宁愿在东部地区干着自身技能、专业、能力不合适的工作,也要留在这里,而不愿去西部的能对于自身有更好发展的地区去发展。而在东部地区的 由于人才济济,岗位自然对于人才的定位就越发的变高,导致了严重的人才定位不准确的现象。也正因为如此,所谓的高学历人才被环境问题所逼,他只能放弃了本能使自己发光发热的地区岗位工作,直接导致了大量高学历人才的资源浪费也造成了教育的浪费。这些都是由于双方对于人才和自身定位不足导致的,没有充分的认识自己和环境,忽略了自身的专业和能力。本文全网版权保护,违规转载洗稿必究!敬告|冷丝所有文章首发『百家号』,如有错漏和最新信息,作者将在评论版块及时更正和补充,也请网友批评指正,谢谢您!同时严正声明『非法转载必究』。
在未来,如果想要考博士,可能只有这一条路可以走了!根据教育部统计,截至2019年,我国42所一流大学建设高校中,有41所大学将全部或部分院系通过“申请考核”制进行博士招生工作,占全部院校的97.6%;仅有的一所——西北工业大学也宣布将于2020年开始实行“申请考核”制。其他高校也紧追其后,貌似“申请考核”制已是大势所趋,博士路将越来越窄!大家可能不是很清楚“申请考核”是什么概念,在这里小编给大家科普一下:“申请考核”制区别于一般统考,将由考生个人提出申请,提交相关材料,通过初审、综合考核,按照择优录取原则进行录取。该项考核制度的严苛之处就在于有很多高门槛:英语六级≥425分;有影响因子大于XX的独立创作SCI文章;获得过国家和省部级奖学金。这些门槛已经直接让很多拥有博士梦的学生望而却步了。有些网友对此也发表了犀利的评论:“普通招考,你报了名,就有资格参加考试;但是“申请考核”制,你可能连“报名资格”都够不到。“培养博士人才,质量or数量?增加数量还是严控质量一直都是我国教育发展中必须要直面和调控的问题。在我国研究生发展的这几十年中,博士生教育规模一直在不断扩大。1978年我国授予的第一批博士人数仅有18人。再到2018年,授予博士人数为 95502人,至此我国博士学历人数已累计达到125万人次。注:1978-1990年博士研究生招生人数增长率暂未算入事实上,我国博士生规模变动情况并非稳步增长,而是具备一定的阶段性特征。1993-2003年,我国博士增长规模出现“井喷”式现象,这主要是由于当时社会对于高层次人才的大量需求。2003年之后,我国各大院校开始减少对博士的招生需求,博士增长速度一度出现滞缓。该阶段现象存在的原因主要是由于03年之前博士大批次产生所引来的一系列问题。根据调查显示2003年之前,各种形式的博士研究生班层出不穷,甚至有的博导最多曾同时带过40多名研究生。至此,博士人才的质量问题受到了我国教育部的重视,如何优化招生方式成为了博士教育亟待解决的现实。03年成为博士教育改革的分水岭2003年之前博士生入学统一考试是高校面向社会招考选拔博士生的唯一方式,它以考试成绩(多采用“初试外语+2门专业课笔试+面试”的模式)为主要的参考标准,虽然保证了一定程度上的竞争公平性,但是没有考虑到生源质量的问题,致使我国优秀博士生源十分短缺。2003年后,我国博士招生的人数开始逐年放缓,同时我国也开始尝试变革招生方式。“申请考核”应运而生,成为了高校面向社会招考选拔博士生的“唯二”方式。2003-2007年,“申请考核”制迈入初探阶段。以北大、复旦为首,作为试点开始试行“申请考核”这一制度。2013年,3月,教育部联合国家发改委、财政部,下发《关于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意见》,意见提出建立“申请考核”机制,至此该项制度正式开始实施,在全国范围内大面积铺开。数据统计,截止到2014年我国不同程度上实施“申请考核”制度进行博士研究生招生的院校达到了80余所,步入从重点学科逐步推广到其他学科,再到全校范围展开的过程。2016年,清华大学博士招生开始全面推进“申请考核”制!全面普及“申请考核”成大势所趋2019年2月,国务院办公厅《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2022年)》发布,该实施方案要求完善博士研究生“申请考核”“直接攻博“等招生机制。2019年7月,哈尔滨工业大学官方宣布“申请考核”制将在哈工大全面推行。2019年11月四川大学研究生院发布的一则消息,震惊了考博圈。川大2020年博士招生将取消以往实行的考试招生,全面实行“申请考核制”。2019年俨然成为博士教育改革的重要一年,“申请考核”制的“地位”在今年后或将再升一步。除了42所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外,目前国内其他博士招生单位也纷纷跟进,实行“申请考核”制,推行该制度的高校日益增多。在95所一流学科建设高校中,选取部分北京高校,其中93%以上的高校都开始实行“申请考核”制。综上可见,全面实行“申请考核”用于博士人次培养已然成为大势所趋。其实对于中国教育来说这一具有重大意义的“申请考核制”在国外早有实行,并且不仅是博士招生,欧美很多国家也将该制度应用于硕士和本科招生当中。不过国外并没有对这一制度有统一标准,各大高校可以根据申请者的教育背景、学术水平、工作经历、研究兴趣及职业发展等情况进行自主选拔。总之,无论是借鉴欧美的以往经验还是以招生效果为重要标准,中国博士人才的选拔手段由考试机制向“申请考核”的过渡都是必然发展的。在未来,“申请审核”制度很有可能取缔统考成为高校面向社会选拔博士人才的“唯一”方式。“申请考核”制虽为大势所趋,却也争议不少。虽然很多人认为“申请考核”制更看重学术成果和学术经历,能够有效的甄选具有更高专业素质的优秀人才,但是该项制度的公平性却遭到大众的质疑。报名资格真的公平么?不同高校的报名资格和审核要求各不相同,有些高校对学生的科研水平、研究成果、论文篇数有具体的门槛,这些对考生科研水平和综合素质的要求无可厚非。但是大部分高校“985工程高校毕业的硕士(或其他相似条件)才有资格进行申请之类”的硬性标准却显得有些不近人情,这导致变相流失了很多非名校出身的优秀人才。导师权力制衡?虽然说申请考核制侧重通过“申请材料”和“综合面试”,但是导师的审核标准真的公平客观么?目前大部分高校并没有一个相对明确的考核标准和评分方式;并且复试环节,并没有具体细则的说明,导师的权力看似大于审核标准。面对争议,高校校监督机制的完善显得尤为重要。天津大学招收博士生审核的全过程要录像备案,考核的分数要去掉最高分和最低分取平均分,导师名下第二个指标的分配由全体导师共同投票决定,考生如果对考核、录取等方面有疑问可以申诉等等。你的读博动机是什么?未来,博士的招生和培养方向一定会更偏重选拔具有杰出科研能力和专业素养的人才,考试选拔的方式已成过去。如果你想要读博,个人综合素质需要很多时间来养成,个人科研能力的提升更需要你有时间和兴趣去培养。成为一个普招博士,你需要经历九年义务教育,三年高中、四年大学,三年硕士、最终四年博士的时间。当你真的迈向博士这条路的时候,你已经用去了23年的时间。因此明确自己的读博动机,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你真的想要读博,那就朝着你想要努力的方向不懈努力吧。“越来越窄”的博士路,虽然击碎了很多人的博士梦,但同时也给给了我们一个反思的空间,你究竟为什么读博,能否坚持到底,这都是我们要思考的。
在未来,如果想要考博士,可能只有这一条路可以走了!根据教育部统计,截至2019年,我国42所一流大学建设高校中,有41所大学将全部或部分院系通过“申请考核”制进行博士招生工作,占全部院校的97.6%;仅有的一所——西北工业大学也宣布将于2020年开始实行“申请考核”制。其他高校也紧追其后,貌似“申请考核”制已是大势所趋,博士路将越来越窄!大家可能不是很清楚“申请考核”是什么概念,在这里小编给大家科普一下:“申请考核”制区别于一般统考,将由考生个人提出申请,提交相关材料,通过初审、综合考核,按照择优录取原则进行录取。该项考核制度的严苛之处就在于有很多高门槛:英语六级≥425分;有影响因子大于XX的独立创作SCI文章;获得过国家和省部级奖学金。这些门槛已经直接让很多拥有博士梦的学生望而却步了。有些网友对此也发表了犀利的评论:“普通招考,你报了名,就有资格参加考试;但是“申请考核”制,你可能连“报名资格”都够不到。“培养博士人才,质量or数量?增加数量还是严控质量一直都是我国教育发展中必须要直面和调控的问题。在我国研究生发展的这几十年中,博士生教育规模一直在不断扩大。1978年我国授予的第一批博士人数仅有18人。再到2018年,授予博士人数为 95502人,至此我国博士学历人数已累计达到125万人次。注:1978-1990年博士研究生招生人数增长率暂未算入事实上,我国博士生规模变动情况并非稳步增长,而是具备一定的阶段性特征。1993-2003年,我国博士增长规模出现“井喷”式现象,这主要是由于当时社会对于高层次人才的大量需求。2003年之后,我国各大院校开始减少对博士的招生需求,博士增长速度一度出现滞缓。该阶段现象存在的原因主要是由于03年之前博士大批次产生所引来的一系列问题。根据调查显示2003年之前,各种形式的博士研究生班层出不穷,甚至有的博导最多曾同时带过40多名研究生。至此,博士人才的质量问题受到了我国教育部的重视,如何优化招生方式成为了博士教育亟待解决的现实。03年成为博士教育改革的分水岭2003年之前博士生入学统一考试是高校面向社会招考选拔博士生的唯一方式,它以考试成绩(多采用“初试外语+2门专业课笔试+面试”的模式)为主要的参考标准,虽然保证了一定程度上的竞争公平性,但是没有考虑到生源质量的问题,致使我国优秀博士生源十分短缺。2003年后,我国博士招生的人数开始逐年放缓,同时我国也开始尝试变革招生方式。“申请考核”应运而生,成为了高校面向社会招考选拔博士生的“唯二”方式。2003-2007年,“申请考核”制迈入初探阶段。以北大、复旦为首,作为试点开始试行“申请考核”这一制度。2013年,3月,教育部联合国家发改委、财政部,下发《关于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意见》,意见提出建立“申请考核”机制,至此该项制度正式开始实施,在全国范围内大面积铺开。数据统计,截止到2014年我国不同程度上实施“申请考核”制度进行博士研究生招生的院校达到了80余所,步入从重点学科逐步推广到其他学科,再到全校范围展开的过程。2016年,清华大学博士招生开始全面推进“申请考核”制!全面普及“申请考核”成大势所趋2019年2月,国务院办公厅《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2022年)》发布,该实施方案要求完善博士研究生“申请考核”“直接攻博“等招生机制。2019年7月,哈尔滨工业大学官方宣布“申请考核”制将在哈工大全面推行。2019年11月四川大学研究生院发布的一则消息,震惊了考博圈。川大2020年博士招生将取消以往实行的考试招生,全面实行“申请考核制”。2019年俨然成为博士教育改革的重要一年,“申请考核”制的“地位”在今年后或将再升一步。除了42所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外,目前国内其他博士招生单位也纷纷跟进,实行“申请考核”制,推行该制度的高校日益增多。在95所一流学科建设高校中,选取部分北京高校,其中93%以上的高校都开始实行“申请考核”制。综上可见,全面实行“申请考核”用于博士人次培养已然成为大势所趋。其实对于中国教育来说这一具有重大意义的“申请考核制”在国外早有实行,并且不仅是博士招生,欧美很多国家也将该制度应用于硕士和本科招生当中。不过国外并没有对这一制度有统一标准,各大高校可以根据申请者的教育背景、学术水平、工作经历、研究兴趣及职业发展等情况进行自主选拔。总之,无论是借鉴欧美的以往经验还是以招生效果为重要标准,中国博士人才的选拔手段由考试机制向“申请考核”的过渡都是必然发展的。在未来,“申请审核”制度很有可能取缔统考成为高校面向社会选拔博士人才的“唯一”方式。“申请考核”制虽为大势所趋,却也争议不少。虽然很多人认为“申请考核”制更看重学术成果和学术经历,能够有效的甄选具有更高专业素质的优秀人才,但是该项制度的公平性却遭到大众的质疑。报名资格真的公平么?不同高校的报名资格和审核要求各不相同,有些高校对学生的科研水平、研究成果、论文篇数有具体的门槛,这些对考生科研水平和综合素质的要求无可厚非。但是大部分高校“985工程高校毕业的硕士(或其他相似条件)才有资格进行申请之类”的硬性标准却显得有些不近人情,这导致变相流失了很多非名校出身的优秀人才。导师权力制衡?虽然说申请考核制侧重通过“申请材料”和“综合面试”,但是导师的审核标准真的公平客观么?目前大部分高校并没有一个相对明确的考核标准和评分方式;并且复试环节,并没有具体细则的说明,导师的权力看似大于审核标准。面对争议,高校校监督机制的完善显得尤为重要。天津大学招收博士生审核的全过程要录像备案,考核的分数要去掉最高分和最低分取平均分,导师名下第二个指标的分配由全体导师共同投票决定,考生如果对考核、录取等方面有疑问可以申诉等等。你的读博动机是什么?未来,博士的招生和培养方向一定会更偏重选拔具有杰出科研能力和专业素养的人才,考试选拔的方式已成过去。如果你想要读博,个人综合素质需要很多时间来养成,个人科研能力的提升更需要你有时间和兴趣去培养。成为一个普招博士,你需要经历九年义务教育,三年高中、四年大学,三年硕士、最终四年博士的时间。当你真的迈向博士这条路的时候,你已经用去了23年的时间。因此明确自己的读博动机,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你真的想要读博,那就朝着你想要努力的方向不懈努力吧。“越来越窄”的博士路,虽然击碎了很多人的博士梦,但同时也给给了我们一个反思的空间,你究竟为什么读博,能否坚持到底,这都是我们要思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