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父爱如山重,母爱似海深”,孩子在父母心中永远是最重要的那部分。但是仅仅给孩子提供优质的衣食住行就可以了吗?不!还不够。根据世界卫生组织调查,当前全国青少年近视率高达49%,驼背、脊椎病越来越低龄化,传统书桌椅及坐姿习惯不正确严重影响了孩子的健康。必须要有功能强大的学习桌椅,才能改善这一严峻的形势!时逢这个绝佳的市场时机,2004年,东莞市博士有成家具有限公司成立,总部位于东莞市凤岗镇,并紧抓学习桌椅的市场空白点,以健康舒适为出发点,以符合人体工学为诉求,颠覆学习桌椅设计理念,本着“让孩子在健康中学习,在学习中收获快乐”的理念进行了产品的研发与生产。博士有成主要生产防近视儿童学习桌,高端多功能学习桌椅,儿童套房、校园课桌椅、培训机构课桌椅、高端家用学习桌等,可定制;自成立以来一直坚持自主研发、自主生产、自主销售。线下提倡“体验式销售模式”,线上则开设有京东和天猫官方旗舰店。十五年初心不改,坚持品质至上生产儿童学习桌椅的企业很多,但是十几年如一日坚持用无毒材料制作产品的却寥寥无几。随着众多投资者开始了解并进入这一朝阳行业,学习桌市场上的售品良莠不齐,更是出现了鱼目混珠的情况,但是博士有成却敢向经销商和消费者保证,每一件产品,都经过反复检测达到标准才允许出厂销售!用董事长王洪贵先生的话来说,就是:“自己生产的产品自己小孩用着都不放心,还怎么卖给消费者?”诚信经营,保质保量,是博士有成对社会最根本的承诺!飞速发展,企业规模日益扩大博士有成自成立以来,从20009~2012年全国过百家专卖店,到2015年的500多家,再到2018年的近千家专卖店,博士有成的销售额呈几何式持续增长且肉眼可见。现如今员工人数超过300人,企划、电商、业务等营销人员约40人,国内产品研发、生产、管理人员更是达到了260人,分工明确、制度完善,年近2亿的销售额更是让博士有成拥有了角逐更大市场的资本。央视热播,布局中国的绝对影响力博士有成经过多年的经营,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尤其是在2017年登上CCTV1和CCTV7频道并获得“央视热播品牌”这一殊荣,不单展现了国家对博士有成品牌的认可,更是国家对博士有成的一种信任!优惠政策,轻松加盟在自身品牌强大的基础上,博士有成也愿意为每一个认同其品牌的加盟商去想的更多。博士有成提供专业、系统、全面的培训督导体系支持,服务于加盟商。品牌加盟是个庞杂的过程,想要完善的继承博士有成优势,也需要做更为庞杂的准备工作。不可否认,博士有成在这一点上做的很不错,形象由外到内,精神由内至外。店务、货品、形象、顾客等各个细节的管理,可谓出乎想象。对于经销商,博士有强大的营销团队、专业的培训商学院和多种优惠政策进行各方面的支持,一方成功不算赢,双方共赢才是企业的目标。投资保障,缔造新的传奇“投资有风险”,这是根植于众多投资者心中的观念,而在博士有成,只要对应总部指导方向,就能保证不亏。用心经营,年销售额百万的经销商也不在少数;同时对于想退出加盟的经销商,博士有成将退回保证金(非加盟费)!这是博士有成对加盟商的承诺,该承诺不仅体现的对加盟商的保护政策,同时也是对自身品牌的信心。当然,这种自信来源于实力。今天,谁是中国健康学习桌市场的“第一品牌”可能众说纷纭,而在不久的将来,随着众多投资者加盟博士有成,谁将领军中国学习桌市场?毋庸置疑!选择博士有成,就是选对了未来!
自从恢复高考以来,“神童”这个话题,一直是家长们热衷于讨论的一个话题,在平常人的眼中,他们的人生就像是“开挂”了一样,他们在学习的这条道路上,一路上都是过关斩将,在通往清华大学的这条“羊肠小道”上,走在了千万人群中的最前面。但是,很多人们眼中的“神童”,并不是天生就是一个天才,在他们当中,有很多也是智商平平,通过自己后天的努力才走上了所谓的“神童”这条路。江西有一位同学,他叫李铭,他16岁考上清华大学,23岁博士毕业,他在别人眼里就是一个“神童”,但是,他在自己的父母眼里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孩子,那是因为他的父母知道,他能获得今天的成就,并不是因为自己有一个聪明的大脑,而是因为自己比别人更努力更用心。那么,李铭是怎么获得成功的呢?一个智商平平的孩子,他的人生又是怎么“开挂”的呢?原来,他的父母在李铭小的时候,培养了李铭两种能力:一种是学习习惯的养成,另一种是学习能力的培养。先来说一下,父母是怎么对他的学习能力进行培养的。1. 用“画配诗”的方式,来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在李铭小的时候,他和其他孩子一样,也是一个对学习极其厌烦的孩子,每次在学习上都提不起精神,这个时候,父母就想到了一个办法,就是把李铭喜欢的黑猫警长卡片剪辑下来,然后让他在旁边写上一句话或者一段内容,父母让他写的这段内容,并没有任何的局限性,这种家庭作业叫做“自由式作业”,让他发挥自己的想象力随便写。这种学习方式不仅可以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还能提高孩子的想象力。2. 在写语文的作文上,父母不看重分数,只看重孩子在写作文时的创造力我们都知道,在语文的考试中,作文的分数占比还是比较大的,但是,李铭的父母并不看重这一时的分数,而是更看重李铭在写作文时,他能不能“独出心裁”,能不能发挥出自己的创造力。每次李铭在考完语文时,如果他的作文拿到了高分,会很高兴的回家,如果他的作文因为创新而偏离了题目的中心,就拿不到高分,这个时候,父母也不会批评他,父母会把他在作文中优秀的句子挑出来,然后进行表扬和鼓励他,最后才找出作文中的错误,告诉他今后该如何去写。在高考的语文考试中,你如果根据作文的题目,一板一眼的进行写作文是拿不到高分的,你只有发挥出自己的创新能力,写出更加新颖,更加别出心裁的内容才能拿到高分。3. “画图式”的学习方法,帮助他在学习上更上一层楼我们在学校里会经常看到一种现象,那就是有的同学几乎十几个小时的趴在书桌上学习,但是,每次到了考试的时候,却总也考不出好的成绩。那是因为他们把读书变成了“读死书”,他们并没有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李铭就和他们不一样,他找到了一种“画图式”的学习方法,这种方法就是在一张纸上画上一颗树,比如在历史中,主树干就是历史事件,树枝就是这些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树叶就是在这些历史事件中的人物,这样就把整整的一本历史书,压缩到了一张纸上,并且这棵树深深地印在了李铭的脑子里。有了一个良好的学习能力,那么,在这个良好的学习能力基础之上,怎么才能养成一个好的学习习惯呢?1. 制定一个学习计划,严格按学习计划执行在做任何一件事之前,只要把这件事列出一个执行计划,那么,这件事就成功了一半,学生在学习中也是一样,每天的学习,每周的学习,每个月的学习,寒暑假期间的学习,这些都要期间列出一个学习计划,什么时间该做什么,做到什么程度,都要严格地去执行。2. 要进行专时专用,这样才能提高学习的效率一个学生在每个学习的阶段,他们在学习中的注意力时间都是不一样的,比如一个一年级的学生,他能在学习中能保持20分钟的注意力,就已经很不错了,然后根据孩子年龄的增长,增加他在学习中的时间。让孩子该玩的时候玩,该学的时候就专心学,这样长久下去,就能养成一个专时专用的好习惯。3. 培养孩子独立钻研的好习惯孩子天生就有一颗好奇的心,对于不懂的问题,孩子就喜欢刨根问底,在这个时候,家长对孩子提出的问题不要冷漠对待,家长应该积极地回答孩子的问题,如果家长不知道答案,就鼓励孩子去查阅资料,或者家长和孩子一起去查阅资料。
↑李明勇站在讲台上为学生上课16岁初中毕业辍学,22岁进高校当保安,41岁博士毕业,如今,李明勇站上大学讲台,成为一名高校讲师。近日,李明勇的励志故事引发网友关注。李明勇说,自信、自律和不怕输,让他成为今天的自己,从保安到高校老师,他并不是励志传奇,只是在不断接近目标。家境不好初中毕业后打工大学当保安萌生读书念头1977年,李明勇出生于贵州省遵义市湄潭县一个偏僻的乡村。儿时家人接二两三地患病让这个本就不富裕的家庭陷入困境。李明勇回忆,在家乡读小学和初中时,他成绩很好,从来没有跌出前三名,但因为家境贫寒,欠下不少外债,初中毕业后,李明勇就来到贵阳打工。初到贵阳,他在建筑工地做小工,当过水泥工,也干过木匠,后来又回到老家帮父亲种烤烟,养鸭子,“前后四年多都是为了还债”,李明勇告诉北青报记者。还清家中债务后,1999年,李明勇又回到贵阳,进入贵州教育学院(贵州师范学院前身),成为一名保安。在学校里,李明勇主要负责看守大门和校园安保工作。受到同学们学习氛围的影响,李明勇萌生了继续学习的念头,他重新拿起课本,开始准备成人高考。一边工作一边艰辛备考考研三次才获成功一边工作一边备考,李明勇要付出比常人更多的努力和艰辛。学校晚上11点半锁门,李明勇就利用入夜的时间学习,常常要看书到凌晨一两点。早上6点半,他又要准时起床开门,一天只能睡五六个小时。功夫不负有心人,2001年,李明勇考取贵州教育学院中文系专科班,并在2003年顺利考取贵州教育学院中文系本科班。2005年,李明勇本科毕业,本可以找工作的他又毅然决定考研,“我就是想当老师,成人高校有一些限制”,李明勇说。不比成人高考,考研是更艰辛的一次战斗。英语零基础的他,为了增加词汇量,硬是背下了一本8000个单词的词典。然而,连续两年考研失败。最难的时候,周边的人都劝他放弃,李明勇不甘心,“再试试吧”,他告诉自己。2007年,李明勇第三次走入研究生入学考试考场,最终以笔试第一名的成绩考取贵州大学美学专业硕士研究生。2015年,李明勇考上华中师范大学博士,并在今年顺利毕业,他选择回到改变他命运的贵州师范学院,成为一名高校老师。↑李明勇获得博士学位学生眼中接地气的“勇哥”博士毕业成为高校教师罗跃鸿是贵州师范学院2010级学生,也是李明勇当辅导员时带过的第一届学生。罗跃鸿告诉北青报记者,李明勇很接地气,经常冷不丁地幽默一下,和同学们关系很好,同学们都叫他勇哥。2014年临近毕业时,李明勇鼓励同学们,要坚持读书学习,想考研的就努力去考,“‘我还准备考博呢’,他这么一说,大家都乐了”,罗跃鸿说,受李明勇的影响,罗跃鸿如今也成为一名高校教师,在贵州财经大学任教。如今,李明勇博士毕业成为高校教师,罗跃鸿很为他骄傲,“作为学生,我知道李老师这一路走来很不容易”,罗跃鸿告诉记者,在贵州师范学院当辅导员时,李明勇一边照顾年迈的父亲,一边工作,还在一边备考博士,非常辛苦,但即便这样,学生工作他一样也没落下,能帮助学生的一定会尽力帮助。陈喜诺是贵州师范学院大一新生,自从在新生大会上了解李明勇的故事,陈喜诺便对这个励志的老师留下深刻印象。陈喜诺告诉北青报记者,李明勇讲课旁征博引,并不会照本宣科,时不时还会冒出几个风趣幽默的笑话。虽然已博士毕业,李明勇仍在不断充实自己。一次,陈喜诺到办公室汇报工作时,看到李明勇书桌上摆放着专业书籍,得知他课余时间仍在不断学习。对话李明勇:我不怕输 不断接近就是成功初中毕业到如今博士毕业站上高校讲台,李明勇认为自信、自律和不怕输的精神支撑他一路走到现在。因为目标成为老师,他一直向着目标不断接近,哪怕其间失败多次,他都没有放弃过,一直在向着目标不断接近做过建筑工人也当过保安北青报:小时候学习成绩怎么样?最喜欢哪一科?想考什么学校?李明勇:小学、初中学习成绩还不错,在班上基本都是前三名,那个时候我比较喜欢数理化,成绩也比较好。当时没想过考什么学校,家庭经济条件不好,都是为生计奔波。北青报:初中毕业后都尝试过什么工作?李明勇:在贵阳做建筑工人,后来又回老家养过鸭子,种过烤烟。前后四五年时间,给家里还清了一万多元外债。北青报:在贵州师范学院最开始做什么工作?为什么选择参加成人高考?李明勇:当时学校叫护校队员,其实就是门卫,负责看门和学校安保工作。想参加高考主要是受到校园里文化氛围的熏陶,一些学校的老师也说我还年轻,应该多读点书。备考时学习到凌晨一两点北青报:备考了多长时间,如何一边工作一边复习?李明勇:白天老师上班后我会比较轻松,会抽空看书复习,晚上11点半锁门之后我就没事了,会再学习到凌晨一两点,第二天6点半还要准时起床开门。中午别人午休时,我们是最忙的,要防止一些校外人员进来偷东西。前后备考大概一年多时间。北青报:本科毕业后有其他工作机会吗?为什么选择继续考研?李明勇:在学校当保安期间,跟学校老师相处时间比较多,看到他们的工作状态后,我也向往成为一名老师。但当时是成人教育,找工作也会受到很多限制,我就决定考研。北青报:考研难度大吗?当时是如何备考的?李明勇:考研比成人高考难得多,尤其是我的英语,几乎为零。为了提高英语词汇量,我背了一本词典,里面大约有8000个单词,我还会阅读一些浅显的英文原著,巩固自己的词汇和语法。这段时间睡眠是最少的,一天也就能睡五六个小时。家人尊重我的选择 经济上还要靠自己北青报:两次考研失败,有想过放弃吗?李明勇:前两年没考上,有同事劝我放弃,让我去外面找个工作,当时也有机会找工资更高的工作,但我还是想再试一下,我觉得还是有希望。2007年第三次考研的时候发高烧快40℃,看英语字母一行都变成两行,陪我去输液的朋友劝我第二天别考了,但我觉得我专业课准备得很充分,还是决定再试一次。北青报:家里人支持你读研吗?读研期间还是保持这样的学习规律吗?李明勇:家里人都很尊重我的选择,支持我继续读书,但经济上基本都是靠自己。读研期间我几乎每天都会去图书馆,偶尔去做家教补贴自己的生活费。北青报:研究生毕业后是选择了先工作?后来又读了博士?李明勇:研究生毕业的时候,面临着读博还是工作的选择,因为家里还有很多事情要处理,工作能稍微支持一下家里,还是决定先工作,就回到贵州师范学院当了一名辅导员。2015年时,考上华中师范大学文化传播学的博士,今年刚刚博士毕业。北青报:三年博士毕业也算是比较快的吧?如何一路保持高效?李明勇:读博时,我的导师很负责,会不断催促我们,我自己也保持之前的学习习惯,每天6点半就会准时起床。我读博期间该做什么,什么时间要做什么我都有相应的计划,基本上每天都有计划。比如我早上都是6点半起来,下午会雷打不动运动一个小时。一路走来靠着“自律、自信和不怕输”北青报:这一路走过来最重要的是什么?李明勇:我觉得有几点:一是自信,比如考研,如果我没有自信,可能压根就不会考;二是自律,成人要学会自己管理自己,尤其是安排好自己的时间;三是不怕输,要有一种锲而不舍的精神。北青报:从一名保安到博士毕业成为高校老师,你觉得自己算是一个励志传奇吗?李明勇:我不这样认为,我觉得每一个人定一个自己的目标,持之以恒地努力,都可以做到。很多人没做到就是没有坚持,只要坚持,可能这一次达不到,但总会慢慢接近目标。哪怕最后没有达到,但总是不断接近,我认为不断接近就是成功。(来源:北京青年报)
【原标题】励志“勇哥”:从保安到高校讲师李明勇16岁初中毕业22岁当保安 励志读书博士毕业当大学老师 奋斗经历感动网友↑李明勇站在讲台上为学生上课↑李明勇获得博士学位16岁初中毕业辍学,22岁进高校当保安,41岁博士毕业,如今,李明勇站上大学讲台,成为一名高校讲师。近日,李明勇的励志故事引发网友关注。李明勇说,自信、自律和不怕输,让他成为今天的自己,从保安到高校老师,他并不是励志传奇,只是在不断接近目标。家境不好初中毕业后打工大学当保安萌生读书念头1977年,李明勇出生于贵州省遵义市湄潭县一个偏僻的乡村。儿时家人接二两三地患病让这个本就不富裕的家庭陷入困境。李明勇回忆,在家乡读小学和初中时,他成绩很好,从来没有跌出前三名,但因为家境贫寒,欠下不少外债,初中毕业后,李明勇就来到贵阳打工。初到贵阳,他在建筑工地做小工,当过水泥工,也干过木匠,后来又回到老家帮父亲种烤烟,养鸭子,“前后四年多都是为了还债”,李明勇告诉北青报记者。还清家中债务后,1999年,李明勇又回到贵阳,进入贵州教育学院(贵州师范学院前身),成为一名保安。在学校里,李明勇主要负责看守大门和校园安保工作。受到同学们学习氛围的影响,李明勇萌生了继续学习的念头,他重新拿起课本,开始准备成人高考。一边工作一边艰辛备考考研三次才获成功一边工作一边备考,李明勇要付出比常人更多的努力和艰辛。学校晚上11点半锁门,李明勇就利用入夜的时间学习,常常要看书到凌晨一两点。早上6点半,他又要准时起床开门,一天只能睡五六个小时。功夫不负有心人,2001年,李明勇考取贵州教育学院中文系专科班,并在2003年顺利考取贵州教育学院中文系本科班。2005年,李明勇本科毕业,本可以找工作的他又毅然决定考研,“我就是想当老师,成人高校有一些限制”,李明勇说。不比成人高考,考研是更艰辛的一次战斗。英语零基础的他,为了增加词汇量,硬是背下了一本8000个单词的词典。然而,连续两年考研失败。最难的时候,周边的人都劝他放弃,李明勇不甘心,“再试试吧”,他告诉自己。2007年,李明勇第三次走入研究生入学考试考场,最终以笔试第一名的成绩考取贵州大学美学专业硕士研究生。2015年,李明勇考上华中师范大学博士,并在今年顺利毕业,他选择回到改变他命运的贵州师范学院,成为一名高校老师。学生眼中接地气的“勇哥”博士毕业成为高校教师罗跃鸿是贵州师范学院2010级学生,也是李明勇当辅导员时带过的第一届学生。罗跃鸿告诉北青报记者,李明勇很接地气,经常冷不丁地幽默一下,和同学们关系很好,同学们都叫他勇哥。2014年临近毕业时,李明勇鼓励同学们,要坚持读书学习,想考研的就努力去考,“‘我还准备考博呢’,他这么一说,大家都乐了”,罗跃鸿说,受李明勇的影响,罗跃鸿如今也成为一名高校教师,在贵州财经大学任教。如今,李明勇博士毕业成为高校教师,罗跃鸿很为他骄傲,“作为学生,我知道李老师这一路走来很不容易”,罗跃鸿告诉记者,在贵州师范学院当辅导员时,李明勇一边照顾年迈的父亲,一边工作,还在一边备考博士,非常辛苦,但即便这样,学生工作他一样也没落下,能帮助学生的一定会尽力帮助。陈喜诺是贵州师范学院大一新生,自从在新生大会上了解李明勇的故事,陈喜诺便对这个励志的老师留下深刻印象。陈喜诺告诉北青报记者,李明勇讲课旁征博引,并不会照本宣科,时不时还会冒出几个风趣幽默的笑话。虽然已博士毕业,李明勇仍在不断充实自己。一次,陈喜诺到办公室汇报工作时,看到李明勇书桌上摆放着专业书籍,得知他课余时间仍在不断学习。对话李明勇:我不怕输 不断接近就是成功初中毕业到如今博士毕业站上高校讲台,李明勇认为自信、自律和不怕输的精神支撑他一路走到现在。因为目标成为老师,他一直向着目标不断接近,哪怕其间失败多次,他都没有放弃过,一直在向着目标不断接近做过建筑工人也当过保安北青报:小时候学习成绩怎么样?最喜欢哪一科?想考什么学校?李明勇:小学、初中学习成绩还不错,在班上基本都是前三名,那个时候我比较喜欢数理化,成绩也比较好。当时没想过考什么学校,家庭经济条件不好,都是为生计奔波。北青报:初中毕业后都尝试过什么工作?李明勇:在贵阳做建筑工人,后来又回老家养过鸭子,种过烤烟。前后四五年时间,给家里还清了一万多元外债。北青报:在贵州师范学院最开始做什么工作?为什么选择参加成人高考?李明勇:当时学校叫护校队员,其实就是门卫,负责看门和学校安保工作。想参加高考主要是受到校园里文化氛围的熏陶,一些学校的老师也说我还年轻,应该多读点书。备考时学习到凌晨一两点北青报:备考了多长时间,如何一边工作一边复习?李明勇:白天老师上班后我会比较轻松,会抽空看书复习,晚上11点半锁门之后我就没事了,会再学习到凌晨一两点,第二天6点半还要准时起床开门。中午别人午休时,我们是最忙的,要防止一些校外人员进来偷东西。前后备考大概一年多时间。北青报:本科毕业后有其他工作机会吗?为什么选择继续考研?李明勇:在学校当保安期间,跟学校老师相处时间比较多,看到他们的工作状态后,我也向往成为一名老师。但当时是成人教育,找工作也会受到很多限制,我就决定考研。北青报:考研难度大吗?当时是如何备考的?李明勇:考研比成人高考难得多,尤其是我的英语,几乎为零。为了提高英语词汇量,我背了一本词典,里面大约有8000个单词,我还会阅读一些浅显的英文原著,巩固自己的词汇和语法。这段时间睡眠是最少的,一天也就能睡五六个小时。家人尊重我的选择 经济上还要靠自己北青报:两次考研失败,有想过放弃吗?李明勇:前两年没考上,有同事劝我放弃,让我去外面找个工作,当时也有机会找工资更高的工作,但我还是想再试一下,我觉得还是有希望。2007年第三次考研的时候发高烧快40℃,看英语字母一行都变成两行,陪我去输液的朋友劝我第二天别考了,但我觉得我专业课准备得很充分,还是决定再试一次。北青报:家里人支持你读研吗?读研期间还是保持这样的学习规律吗?李明勇:家里人都很尊重我的选择,支持我继续读书,但经济上基本都是靠自己。读研期间我几乎每天都会去图书馆,偶尔去做家教补贴自己的生活费。北青报:研究生毕业后是选择了先工作?后来又读了博士?李明勇:研究生毕业的时候,面临着读博还是工作的选择,因为家里还有很多事情要处理,工作能稍微支持一下家里,还是决定先工作,就回到贵州师范学院当了一名辅导员。2015年时,考上华中师范大学文化传播学的博士,今年刚刚博士毕业。北青报:三年博士毕业也算是比较快的吧?如何一路保持高效?李明勇:读博时,我的导师很负责,会不断催促我们,我自己也保持之前的学习习惯,每天6点半就会准时起床。我读博期间该做什么,什么时间要做什么我都有相应的计划,基本上每天都有计划。比如我早上都是6点半起来,下午会雷打不动运动一个小时。一路走来靠着“自律、自信和不怕输”北青报:这一路走过来最重要的是什么?李明勇:我觉得有几点:一是自信,比如考研,如果我没有自信,可能压根就不会考;二是自律,成人要学会自己管理自己,尤其是安排好自己的时间;三是不怕输,要有一种锲而不舍的精神。北青报:从一名保安到博士毕业成为高校老师,你觉得自己算是一个励志传奇吗?李明勇:我不这样认为,我觉得每一个人定一个自己的目标,持之以恒地努力,都可以做到。很多人没做到就是没有坚持,只要坚持,可能这一次达不到,但总会慢慢接近目标。哪怕最后没有达到,但总是不断接近,我认为不断接近就是成功。(文/记者 李涛 实习生 张月朦 李素云)编辑:郭兴
前段时间,教育编辑部看了一部韩国纪录片。这部名为《学习的背叛》纪录片,跟拍了几位韩国初高中生的学习生活。都说中国学生努力刻苦,但是看了这部纪录片,中国观众只能说韩国孩子也是很拼。片子里,一个名叫允叶媛的初中生,为了考上好高中,每天学习10小时以上。为了确保自己掌握全部知识,干脆直接把整本教科书背下来。每天要做3个小时以上的练习册。十五六岁的年纪,手上全都是老茧。许多时候,允叶媛都是到凌晨2点还在看书,累了的时候,就用橡皮筋把笔绑在手上,靠手腕的力量继续写。这样的努力,最终是允叶媛连续三年全校第一,最终考上了韩国顶尖私立高中。但是进入高中的第一次考试,就给了允叶媛当头棒喝,她从初中时的全校第一,到高中时的第313,而这届学生,总共有395名。排名前100名的,都是来自首尔、京畿道大城市、出身中产家庭的孩子,而像她这样来自小地方、贫寒家庭的孩子,即便前200名也很难见到。这部纪录片给出了原因。研究结果显示:韩国高考生的成绩,根据所在地域和父母收入,可以产生高达43分的差距,父母收入越高,所地域越发达,孩子成绩越好。允叶媛的例子告诉我们,学习,并不只是单靠努力,就能有好结果的。像她这样出身社会中下层的孩子,缺的不是努力,而是学校老师和家长的辅助,以及各种资源和信息。他们没有钱去昂贵的补习班,学校和家长也没有资源帮忙获取心仪大学的情报,于是差距越拉越大。今天教育编辑部就要介绍一位哈佛博士总结出来的学习方法,只要掌握他的学习方法,孩子堪比上20万的补习班。这位哈佛博士是一位日本人,他的名字叫本山胜宽。本山胜宽从小家境就很贫困,没钱上辅导班、请家教。从初中开始,就要打工,最多的时候一周7天,5天都在打工,并没有多少时间来读书。最终就是这样一位家庭出身的子弟,最终以理工科第一名的成绩,考上日本最好的大学,东京大学。后来还进入哈佛大学,获得教育学博士学位。一路走来,他凭借的,就是自己总结出来的一套学习方法。本山胜宽把自己的学习方法总结为一个公式:学习成果=资质*策略*时间*效率资质=每个孩子的头脑力;策略=孩子掌握的学习方法;时间=孩子投入到学习中的时间;效率=孩子学习的效率。学习,并不只需要孩子聪明,也不是要孩子一直闷头读书,还需要提升孩子的基础能力,拥有好的方法,这样才会成功。怎样提升孩子的资质?孩子的头脑力,是后天可以培养的。就像肌肉一样,越用越强壮。那怎么锻炼头脑力呢?一切都可以从“阅读、书写、算数”开始。1、 阅读想要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提高孩子的阅读能力,可以从漫画书开始。本山胜宽回忆自己小时候,就是从读漫画书开始学习的。家里的《漫画世界史》,他看了无数遍,不知不觉中,就记住了好多人的名字、时代背景。在图书馆,他看到了一个有关宇宙起源和爱因斯坦相对论的漫画,让他更加想要了解科学,最终在大学选修了专业的相对论课程。培养孩子阅读兴趣,可以从漫画书开始,一步步引导他,迈入更高阶的阅读。2、 书写阅读是输入,写作是输出,可以帮助孩子从被动学习转向主动学习。写日记是一个被很多老师和学霸推荐的、练习书写能力的方法。孩子的日记内容可以是任意的,比如自己的新发现、新感受、看到的有趣新闻、看到的书或者电视节目,小伙伴之间或者跟家长之间的对话,都可以拿来作为写作的主题和素材。经过长期写作训练之后的孩子,不仅书写能力会提升,同时阅读能力也会提升呢。3、 练习算数一般人遇到数学,不自觉都会皱起眉头,然而正是因为它令人反感,接触它、练习,才更能锻炼到大脑。作者小时候在日常生活中,很喜欢练习四则运算,这对他在高考中帮助很大。日本高考理科考试中会遇到很多带小数点的数字,算起来也特别复杂,正是因为之前的刻意练习,帮助他在考试中节省了很多无谓的时间。那我们孩子平常该怎么练习呢?数独游戏就是一个不错的方法,下棋游戏、玩扑克牌、乐高积木都是不错的选择。只要能帮孩子找到他喜欢的数学游戏即可。策略:帮助孩子找到好的学习方法?不少孩子,学习习惯不是太好,缺乏计划,经常喜欢临时抱佛脚,不过那时已经晚了,这就是缺乏策略的表现。如何帮孩子制定好的学习策略?第一步:和孩子一起制定目标。目标一定要是非常明确的。比如孩子说,我想要把英语学好,这是不明确的,可以改成,“我想把英语分数提高到90分”、或者“我想在3个月内,做完XX练习册”。第二步:设定达到目标的期限。身在职场的家长们都知道,deadline是最大生产力,只要逼近提交期限,人就会感到非做不可,从而变得投入。孩子也是一样的。真正有内驱力的孩子,毕竟是少数,大多数的孩子,还是需要外在的鞭策。正是因为如此,才需要和孩子一起,帮助他们设定目标,这也对提高他们的动机有很大帮助。第三步:合理度过学习之外的时间。一味的学习,容易积累压抑,陷入消极思考,有时候要教会孩子合理运用学习之外的时间,给自己来点积极心情。本山胜宽在准备考大学时,因为父母都不在家,主动担负起一家人的三餐、家务,这些都是他利用学习空档来做的,既能活动身体,又能放松心情。低年级的孩子,想要换个心情,可以做一些简单的运动或者体操,舒展一下筋骨,心情就可以焕然一新,不过不用来场过于激烈的运动,容易疲劳,造成学校效率的下降。学习时间管理不论多么好的资质和学习策略,归根结底还得要时间投入。这就涉及到了孩子的学习时间管理。第一,就是学会把学习时间切成小块。人类注意力集中的极限,只有一个小时,成人尚且如此,孩子更是困难。因此针对孩子,可以把学习时间切割成更小块,比如30分钟。第二,合理利用碎片时间学习。比如上学路上,可以给孩子播放英文单词或者有声图书,给孩子树立环境。在家里,在洗手间或房间的墙壁上,贴上单词或者要背诵的内容,这个方法适合孩学习外语时用。第三,把娱乐时间变成学习时间。这一点同样对学习外语有很大帮助。可以给孩子看他喜欢的英语动画片,对话简单易懂,非常适合拿来当学习英文的材料。第四,保证睡眠时间。一味牺牲睡眠时间,增加学习时间,这样对孩子是没有多大好处的,反而会降低孩子的学习效率,所以务必保证孩子的睡眠时间。提高学习效率的诀窍孩子学习效率的提高,离不开一个好的学习环境。首先,孩子要保持桌子的整洁。本山胜宽之前当过家教,他观察自己的学生,没有学习习惯的孩子,桌子几乎都凌乱不堪,坐在这种书桌前,根本提不起劲来学习。孩子的桌面上应该放些什么呢?第一个,就是孩子常用的课本、参考书、词典。第二个,为了贯彻时间管理,可以在孩子看得见的地方放一个时钟,还可以在桌子上放秒表来测试做作业或者解题需要花费多长时间。第三个,铅笔、圆珠笔、荧光笔等等可以帮助孩子做标记的工具也是必备的。书桌前的墙壁上可以贴写有目标的纸,象征目标的照片或者物品。比如想去的学校、每周的时间分配、也可以贴上启发或者激励孩子学习的名言等等。这样的书桌环境,会让孩子的注意力更持久些。其次,树立孩子享受学习的观念。我们都有这样的经验,只要玩游戏时,注意力肯定增加。学习,很多时候是件不太有趣的事情,但是我们可以帮助孩子,把学习变成学习游戏。孩子试卷上的问答题是解谜游戏、背诵是记忆游戏,还可以跟其他小伙伴比较各自的分数,过关之后,甚至有现实生活上的回报。这样给孩子讲,自然就能让孩子卸下学习的负担,享受学习过程。总结有位黑人女性,在毕业典礼上代表哈佛所有学生发言,这样说:“学习,是所有人平等拥有的自我实践能力。”学习,给人的感觉是为了赢得老师和父母的称赞而存在、是为了考上好大学、进入好公司而存在、为了升官发财而存在……总之就是为了利益而存在。这样理解没错。然而,在人类漫长的历史中,教育,尤其是义务教育,只不过是最近以来才发生的事情,是多少人、费了多少年才争取到的权利。请告诉孩子,努力学习,是为了他们能够选择职业、选择梦想、实践自由的方式。而以上的学习策略,可以帮助孩子实现自由和梦想。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脱贫攻坚的战决之年。今年春天,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似乎阻隔了一切,却阻隔不了蜇伏期之后涌动的能量和生机。6月12日,东莞本土企业“博士有成”为激励广大学子,在天安数码城举办了三防助学基金颁奖仪式。“教育乃国之根本,让孩子拥有一个健康的学习方式茁壮成长,是天下所有家长和教育工作者共同的心愿。”博士有成家具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洪贵说。今年全球遭遇突发疫情,全国的孩子们大部分都不能够按时返校,但教育永不停歇,国家号召停课不停学,所有的孩子们都上起了网课。在孩子们在家上网课的这段时间,父母们越发担心起孩子的视力问题与坐姿问题。这时,拥有一个可以调节座椅、矫正坐姿的学习桌,就变得尤为重要。而来自东莞市凤岗镇的本土企业博士有成家具有限公司,就主要经营矫正孩子坐姿、预防青少年近视的学习桌。2020年6月12日,东莞市博士有成家具有限公司“6.12青少年三防助学基金颁奖盛典,暨第二届助学金启动”在凤岗镇天安数码城成功举办。博士有成的“6.12三防学习基金”创始于2019年6月12日,是为全国6-12岁购买博士有成学习桌的小朋友家庭设立的1000万学习基金。该基金设立的初心,是为了见证莘莘学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优异的学习成绩,以此勉励小朋友努力进取、勤奋学习。活动初始,博士有成家具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洪贵上台致辞, 同时也呼吁全社会共同关注儿童健康学习成长,一起携手努力为孩子的美好未来,为推动中国下一代的健康成长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紧接着,深圳市人体工程学应用协会执行董事长辛银忠、深圳家具研发院副院长杨丽娜逐一分享、阐述了近视、驼背等健康问题对青少年未来危害的严重性,并向观众们介绍了博士有成学习桌“防近视、防驼背、防毒害”的“三防”特点。随后,博士有成总经理刘显兵、副总经理王守芳一同上台,与王董一起为获得“2019年度300多个青少年三防学习基金”地其中10位小朋友代表颁奖。获奖小朋友们的家长纷纷表示,学习桌大大减轻了他们对孩子健康问题的焦虑。其中,一位就读于东莞市新世纪英才学校一年级的小女孩说:“用以前的课桌,我只能趴着写作业,现在的桌子坐着很舒服,我也再也不用趴着写作业了!”接下来,博士有成总经理刘显兵与央视CCTV代表王春连进行了合作签约仪式。据悉,博士有成今年的广告将投放在CCTV国防军事频道,于7月13日首播。通过大屏幕,博士有成的品牌形象大使沙溢、胡可也用视频为所有的小朋友送上了诚挚的祝福。最后,为了让青少年健康引起全社会的关注,也为了让更多的家庭能够购买得起博士有成的学习桌,博士有成在发布会现场还进行了直播,在直播间为观众们送去低价的福利。在直播间粉丝刷屏互动中,本次活动圆满落下帷幕。在未来,希望有更多企业能够像博士有成一样,在惠及全社会青少年健康的道路上继续前行。
很多人都知道,当代的”福尔摩斯”、”华人第一探长”——李昌钰,而他身后的这个人,却鲜少人提及,但她却促成了李昌钰的今天。她是李昌钰的母亲——王淑贞她生了5男8女,13个孩子都是博士,皆为各行各业的精英。 克林顿总统、布什总统曾在母亲节时赞誉她:称她是一位“伟大的母亲”……01王淑贞1897年出生在江苏,在书香世族中长大,精通诗词韵律,一手文章写得辞彩昭然。19时嫁给当地富商,当地习俗多子多福,后来她生了5个儿子8个女儿。丈夫在外经营,妻子主内教子,一家人殷实富裕,温馨幸福。可惜好景不长,在1948年那个战乱年代,王淑贞举家搬迁至台湾,丈夫的生意重心转移到台湾,往来上海、江苏、台湾几地,经营渔场。然而,不幸发生了。1949年,丈夫在苏南采购鱼苗,乘太平轮(被称为中国的“泰坦尼克号”)赶往台湾时罹难,时年50岁左右。“太平轮”事件后,对于13个孩子的家庭而言如遭重击,遗下孤儿寡母在陌生的环境里无所依靠。带着13个孩子的王淑贞,面对巨大的磨难并没有放弃,而是咬紧牙关硬生生撑起了一片天。02父亲去世时,李昌钰正是上学年纪,每天还是像往常一样上下学。可直到有一天,他发现几个姊妹要共用一个书桌,衣服裤子大家换着穿,学费无法按时交了,节假日还要出去卖报纸时,他才知道家庭的困难,母亲的艰难处境。家里已经穷得揭不开锅,王淑贞仍坚持送孩子们去学校,再穷不能穷教育,她知道读书对一个人的重要性。那时候,王淑贞和13个孩子在台湾一个荒芜的郊外住着,孩子们在市区上学,每天光着小脚丫来回走几十里路。李昌钰上学时,学校不准光脚进,于是母亲省东省西买了双鞋。知道这双鞋的来之不易,李昌钰只有在学校里才穿鞋,平时上下学都赤着脚走路,拎着鞋回家。一家人的日子,已经不能用紧巴来形容,但他们13个孩子没有一个因为穷而辍学。对于孩子的教育,王淑贞时常要求他们:“刻苦、坚强、善良”。常对他们说:“以后要有本事,有出息。”为了能将孩子拉扯大和受教育,王淑贞没有办法,不会经商、没有技术的她只能出卖自己的力气。从以前的”闺秀、太太”到了”到了”帮佣、下人”,在有钱人家带孩子、洗衣做饭、家教音乐,只要能挣到钱,她都没日没夜地做。命运打击了她,但她却以惊人的毅力承受一切,将子女养育成才。03王淑贞对子女的要求很严格,不仅要他们长大,更希望他们能成才。李昌钰从警官学校毕业后,成为一名巡官,工作待遇都不错,但她对儿子说:”你还要继续往上读,硕士不够,还得把博士读出来”.在这样的教育理念下,李家一门人出了13位博士,其中都是各行各业的精英,遍布科研、艺术、广告、证券、商业、设计、IT等行业,可谓是教育史上的一大殊荣。后来,王淑贞前往美国和儿女们团聚,时年62岁高龄,居然通过了美国移民局的英语考试,并获得永久居住权。由此见得,老人家勤奋好学,对自己的要求颇高。虽然举家搬迁至美国,但王淑贞仍有一颗中国心。平时的交流中她坚持用如皋方言,一方面听听乡音解乡愁,另一方面提醒着子女们不要忘记自己流着中国人的血液。王淑贞爱国,并不是说她拒绝洋货,而是在平日里将祖国的根牢牢扎进自己的心里。就像她曾对子女们说:”你们可以在海外发展,但有一点必须要记住,不要忘记自己的祖国。”1998年,李昌钰因破获多起奇案,在美国警界声誉大造,被任命美国康州警政厅厅长,起初他不想接受这次任命。后来母亲王淑贞告诫:“你做厅长不是为你自己,是为中国人打开看世界的通道。”如此,李昌钰接下任命,成为全美第一位出任州级警界最高职位的华裔首长。后被誉为“神探”“当代福尔摩斯”,在全美和世界17个国家侦破过近8000起疑难案件。在外,李昌钰是一名办案如神的铁血长官,但在母亲面前,他却仍是一个孩子。“我当警察的时候,什么连环杀人犯、血腥的凶案现场,我都司空见惯毫不畏惧,但唯独妈妈要生气,让我害怕”。可见王淑贞对孩子们的家教之严。王淑贞的三女李小枫,是美国纽约大学的终身教授和世界著名的生物学家。她到美国后一直和三女儿居住在一起。李小枫将自己的成绩,大多归功于母亲。在过去的几十年,李小枫和丈夫忙于事业,是母亲替她教育了三个儿子,并让他们都在15岁时进入哈弗大学,还教授了他们四书五经、阴阳八卦。04王淑贞在孩子的教育上,非常成功,而她的教子经是:“待人要好,做事要专心,少说话,多做事”。 虽然只有15个字,但言简意赅,包含了人生的大道理。待人要好,是指做人要善良,有基本的良知、广结善缘。人可以无才,但不能无德,不能有坏心眼,用心除恶,所以老人将这一条放在了首位。做事要专心,一心一意专心做事,才能把手下事做好。另一层意思是要存诚、敬之心,对所做之事心存敬意,不要过多地想做事的报酬,不能吊儿郎当、三心二意。少说话,守住口舌、内敛自守。说话多的人,容易得罪他人给自己埋下祸根,同时说得多自然就做得少了,给人一种轻浮、肤浅之感。多做事,踏实去做事,把理想和想法付诸实践。做事不仅是实现梦想的途径,还是自我修养的一条通道。《周易》中说,君子以果行育德,就是说人可以通过行动、做事培养高尚的道德。05由于在教育子女上的杰出成就(有3个孩子被评为“美国十大杰出青年”),在王淑贞百岁生辰时,美国总统克林顿夫妇率纽约市长夫妇、康州州长夫妇前往祝贺。子女问她想要什么生日礼物,她说:“我什么都不要,只希望如果有机会,给家乡的孩子们造所学校。”如今,家乡的学校已经建好,可惜她没能来得及看一眼。2003年,这位培育出13位博士的伟大母亲,与世长辞,享年106岁。
德国斯图加特市图书馆其实名家关于读书的文章都很多了。我属于读书爱好者,既不出名又不是达人,对于要不要写一写读书颇为犹豫。后来想,读书这件事,本来就是各人有各人的体会;而且读者也大多是读书上的普通人,盘一盘自己走过的那些弯路,说不定也能给别人带来些微收获。本篇共5907字,阅读大约需要11分钟。主要是从自己二十多年的读书经历出发,讲一讲我踩过的那些读书的坑,以及如何选书,如何读书,如何复盘。1. “学会读书”与读书本身一样重要备考普通话的时候,朗读短文的题库中有一篇备选文章,叫《读书人是幸福人》。文章开篇就说:我常想,读书人是世间幸福人,因为他除了拥有现实的世界之外,还拥有另一个更为浩瀚也更为丰富的世界。现实的世界是人人都有的,而后一个世界却为读书人所独有。对这一观点,我深为认同。我从识字开始就爱读书,小时候没有课外书可读,只能读课本。开学发下来的语文书,几天就把喜欢的篇目读完了。姐姐比我大四岁,到二三年级的时候,就开始找姐姐的课本读。不过课本数量也有限,所以还是长期处于对书籍的渴求之中。记得她有一次带我去同学家玩,那家人居然给孩子订了杂志。看着那一大摞的书,如获至宝,站在别人家的书架前就挪不开步了。对方看我实在喜欢,走的时候还送了几本过期的杂志。还有一年寒假,那时候姐姐已经读中师了,她从图书馆借了几本书,记得好像是路遥的《人生》,介绍张学良太太的传记文学《于凤至》,还有《穆斯林的葬礼》,都是大部头,我也磕磕绊绊的读完了。那种沉浸于文字里的感觉,至今印象深刻。虽然爱读书,但我觉得自己很长时间以来,读书都是不甚得法的。长期停留在“想读什么就读什么”“读了书就以为自己有收获”的阶段。大学时读中文专业,读理科的同学跟我们开玩笑:你们专业也太幸福,读小说是学习,看电影也是学习。我也深以为幸,所以大学几乎都是尽着性子读了些闲书。图书馆的书是同一个作家一溜儿的摆在一起,对于喜欢的作家,我经常是从第一本看到最后一本。不喜欢的书,则很少涉猎。工作之后有几年太忙,比起忙更要命的是内心浮躁,书就读得少了。最近一年脱产读书,既没上班,出的活也少,书倒是读了一些。但重新扎进读书的世界才发现,这里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阅读的可选择性越来越大。出书越来越容易,出书的人越来越多。身边的博主都有不少出了畅销书。就让市面上可供选择的书多不胜数,也使得图书的质量越来越良莠不齐。阅读越来越便利。电子书渠道很多,下载一个读书APP,就可以花很少的钱(甚至不花钱),获得非常多的阅读资源。相当于,你的手边每天都带着藏书数十万册的图书馆。记得我2012年在泰国的时候,经常觉得阅读资源难得,想了解一些泰国的历史,也苦于找不到合 适的中文书。而现在,不论你在世界的哪个角落,如果你想,读万卷书并不需要太多成本;如果你想,各种各样的冷门知识也可以轻易获得。但与前两点相对立的是,我们越来越忙,没有时间安静下来好好读书。即使有空,也有越来越多好玩的东西(比如各种各样的短视频、直播)在抢夺着我们的时间和注意力。即使有一间大书房,有一张安静的书桌,只要旁边有部手机,也一样读不了书。在这样的背景下,“学会读书”就变得和读书本身一样重要。2.读书常踩的那些坑回顾我自己的读书历史和观察身边一些人的阅读史,会发现大多数人的阅读观念和方法都已经不太适应快速迭代的阅读环境和阅读方式。想了想,我自己踩过的坑主要有以下几个:随便读书,不会选书。经历过阅读匮乏期后,进入大学可读的书突然多起来。可这个阶段的我却是不会选书的,想到什么就读读,有时候是遇到什么就读读。去图书馆借书,经常都是漫无目的,寻求“偶遇”。但是,只根据直觉来进行的阅读经常都是不科学的。尤其是现在,市面上每年新出的书都达到几十万册,有人说有99.99%的书都是不值得读的,虽然有些夸张,但也足以说明宋太宗“开卷有益”的时代离我们已经太远。现在的读书APP和购书软件都很智能,它会根据你的浏览记录不断地推荐一些你浏览过的内容;加上心理学上的“视网膜效应”,久而久之,阅读视野就会变得很狭窄。不会选书,就有可能读到不好的书,把不好的书当成文化的样子,这可能比不读书还要更坏。记得读大学的时候,有个同学读《厚黑学》,甚至奉为圭臬。还没有进入社会的孩子,就将工于心计视为第一等的事,想着怎么样让心“黑而无形”,又怎么能看到世界温暖和明媚的一面。另外,每个人的时间都很宝贵,读的书不够好,也相当于是浪费时间;长此以往,也会越发觉得读书无益、无味、无趣,更不想读书了,从而影响阅读兴趣。随意读书,没有规划。一方面是选择上没有规划。一是想到一本选一本。二是喜欢什么选什么。读书没有规划,显得十分随意,还美其名曰“不功利”。另一方面时间上也没有规划。多久读完,一个月读多少,一周读多少,都没有计划。读到哪里算哪里,读完了就读完了,不喜欢就放下了。学会选书之后,单独看,每本书都还不错,也能带来一些滋养;但因为没有规划,书读了很多,知识却仍旧十分零散。它们就像一块一块的砖头瓦片呆在我的脑子里,迟迟不能构建起属于自己的思想之塔。而只选自己喜欢读的书,也就相当于只挑自己喜欢的食物,长此以往,难免因为营养不足而面黄肌瘦。阅读的偏颇,带来思考的偏颇;思考的偏颇,又有可能带来思想的狭隘。时间上没有规划,就让读书变得很慢,有可能一个月也读不完一本,一年也读不了几本;有些书看一半就放下了,后来也一直没有读完。读完就过,不管“收成”。记得前些年流行一句话:你的气质里,藏着你读过的书、走过的路和爱过的人。这句话很长时间里都成为我在读书上安慰自己的法宝,觉得虽然读过的书转眼就忘,但是它一定藏在我的气质里,一定成为了精神的一部分,所以,又何必在意。这句话确实有一定的道理,不过去年看了家里的油漆师傅做漆,我开始转变了自己的想法。家里做的是擦漆,让油漆渗透进木头,显示出好看的纹理。这种油漆方式虽然好看,但其实很考验师傅的功力,根本不是刷一刷,多刷几遍这么简单的。技术好的师傅做,既省材料效果又好,反之则是浪费材料还影响效果。读书其实也是同理啊。读一百本,如果你只是秉着“随缘”的心态,那顶多吸收两三成吧;但如果采取更好的方式,则可以让书籍的养分更好更快的进入自己的思想体系,内化为自己的价值观,并且成为行动的指南。美国西雅图中央图书馆3.如何选书说完了读书踩过的这些坑,现在就来填坑吧。首先来说说选书的问题。选书一是选内容。内容的选择上,我遵循的原则是有益、经典。这个有益,一方面是书本身是好书。其实多去网上了解一下这本书的评价,就能大概知道一本书的水准。那些水准线以下的书,就不必找来读了,不但不必买,免费也不必读。因为虽然免费,但却耗费了你无价的时间。另一方面是这本书对我有益,就是纳入了我的读书计划之列。早些年,我读书都凭兴趣,也多以文学为主。去年以来,因为学业开始读哲学、读美学;因为想提升效率,所以读时间管理,读工作方法改善;又因为写情感号,还会读些情感心理。我就把这三个方面作为自己本阶段的阅读体系,其它内容都会暂时放一放。但是有时看到好书推荐,虽然近期不读,也会收藏下来,如果哪天需要,就可以找来读。符合这些方面的好书,可能还是太多了。这时,我会优选经典。比如哲学美学的书,这学期跟随课程老师的规划,读的都是国外哲学家的经典作品,虽然难懂,却十分有收获。比如童书,现在市面上的童书特别多,那些畅销几十年,获得高级别图书奖的译著,我买回来几乎没有失手过,书籍本身画面和语言美、价值观很正,孩子也爱看。以我自己的经验,各方面的书数量庞杂,质量不一。把主要经典读完,也需要花不少时间。而读经典,可以尽量的减少我们的试错时间,是有限时间阅读的不二之选。想了解一些前沿的内容,则可以通过一些短篇幅的内容,或者略读,不必耗费太多时间。选书二是选版本。首先是选出版社。一本书所属的出版社,就好像一件衣服的品牌。好品牌总是意味着更严谨的态度,更精致的做工,更高的品质。到底选什么出版社,其实要根据自己想买的书来定。对于我来说,买文学艺术的书比较多,有文艺作品,也有文艺理论书,一般选择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三联书店、人民文学出版社等。给小朋友买童书,有未来出版社、明天出版社、中国少儿出版社,以及一些地方的少儿出版社。如果选择翻译作品,可以选择译林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其次,对于翻译作品来说,选择译者也非常重要。因为一本书的翻译,就相当于二次创作。优秀的翻译将会突破文化和语言的桎梏,完美的重现经典。不好的翻译,则会破坏掉原作的韵味,甚至译错。最近读亚里士多德的《诗学》,发现罗念生先生的翻译特别好,了解之后才知道,他因为热爱,从很年轻的时候到去世前,都一直在做古希腊戏剧和相关理论作品的翻译。而读康德,在国内显然绕不开邓晓芒先生。童书的翻译,比如梅子涵、彭懿,都是非常优秀的翻译者,本身也是儿童文学的研究者和创作者。美国纽约市立图书馆4.如何读书说完选书,再说说读书的问题把。关于读书,我认为以下几点是很重要的:一是应该系统阅读。这些年,总感觉自己在读书上收获不够,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系统阅读不够。现在尝试做系统阅读,打算一个阶段定一个主题,做一个书单,系统的读完。在读的过程中,可以根据新的发现和需要对书单进行增减。系统阅读的好处是,为你构建了一张知识体系的网络。就好比给自己画了一张地图,你读到什么书的时候,大致知道自己在哪里,不至于迷路,也不至于茫然,而且还能寻到来路和去路。在这个网络之下,读的书越多,坐标就越多,它们都可以联结起来,变成一张认知与思维的大网。就拿我自己学的专业来说,上学期我读朱光潜的《西方美学史》,虽然这是一本框架性的美学史书,但是我读来却很茫然,总觉得记不住。今年系统的读过西方哲学家们的美学经典之后,相信再去看《西方美学史》,里面的脉络一定会变得更为清晰。二是应该持续阅读。这么多年的书读下来,我发现读书是不难的,尤其对于有兴趣有需求的书,读书的过程甚至是一种享受。读书最难的,其实是坚持。因为一个人一天能读下来的,都只有那么多。有些专业的读书人,对自己的要求是每天输入100页。对于我来说,读小说,一天可能可以读到几百页。但如果读哲学书,有时候就能读个几十页。一天读几十页书不难,但几十页书却不足以给我们带来成长和蜕变。难的是养成阅读的习惯,每天读几十页。也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实现量变到质变的飞跃。所以,读书这件事,最难的是,久久为功。这也是对一个终身阅读者的真正要求。三是应该有目的的阅读。读书如果没有目标,就没有焦点,就提聚不了我们的精神。一方面你可能泛泛而读,收获不多;另一方面,可能读了两天就放下了,因为读不读好像也无所谓。目标的设定,有长期的也有短期的。长期的目标,就是你在做系统阅读时定下的目标,比如构建一个的知识体系,学习一种专门技能,提升一项特定能力等。短期的目标,就是在完成一个具体任务时的精准阅读。比如你想完成一篇论文读理论和文本,想写作一篇文章做主题阅读收集素材等。我认为,读书可以为了短期目标集中攻破,也可以为了长期目标广泛积累,两者都能有,而且都要有。不要想着读书不能功利,所以要随性一点。读书本来就是为了学习和提升,又怎么能不功利;读书本身就是个长期积累,又何谈功利。四是应该集中精力阅读。这个方面,主要是涉及到阅读效率的提升。以前我读书经常读不了几页,想着看个网页,再去倒个水,有时候打开手机看一下即时通讯,时间飞逝,却始终没有进入书本的世界。即使到现在,阅读效率的问题,也经常困扰着我。但是,集中精力读书,大概是事倍功半的唯一方法吧。如何集中精力呢?设置时间。比如设置半个小时,期间不得进行其它任何活动,只能读书。杜绝自己看网页,看通讯工具,吃零食,处理其它事务的念头。减少干扰。手机是我们最大的干扰,苹果手机可以设置屏幕使用时间,把屏幕使用时间关掉,什么APP都用不了了,只能接打电话。我就用这个方法渡过了准备博士考试的阶段。其它干扰,也都尽量放在你够不着得地方。定时复盘。有些人建议,对于自己的工作计划,不止要每日复盘,还应该每小时复盘。每小时复盘,会让分心的你大吃一惊,原来一个小时又过去了,阅读进度推进太慢,瞬间产生全力追赶的紧迫感。5.如何输出“行百里者半九十”。读书这件事,阅读完全部内容其实还只算完成了输入的这一半;做好这本书的输出,才能算真正读完。输出的方法有很多,有些人摘抄,有些人画思维导图,有些人写读书文章,有些人口头表达。这些方法我大多用过,就分别来说说吧。一是摘抄。摘抄以前主要是手抄,挺费时的。现在用做笔记的工具,比如印象笔记,会简单很多,可以直接复制粘贴,还可以写感悟。写摘抄,对于储备素材,回头复盘检索,都挺好的。但对于帮助记忆,我觉得有用,但有限。二是画思维导图。这个方法我用得不太多,应该是非常有利于理清楚文章结构的。让你可以在画的过程中,重新把握书的体系。但对于其中的细节和观点,显然关注得不够。作为写读书文章前的梳理,倒是挺不错的方法。三是写读书文章。写读书文章是我打算重点采取的复盘方式。最近读艺术哲学经典书目,就按照老师的要求每本书写一篇小论文当成作业,努(bei)力(po)输出,居然好像看懂了一些。正在读的工作方法的书籍,甚至有些美学书,也打算写成读书文章写文章的过程,不仅是一个回顾的过程,更是一个思考和内化的过程。就好比做饭吧,你拿到一大袋菜,摘抄就好比你把它们挑捡了一遍,留下了最好的部分;画思维导图呢,是切好搭配摆盘;而只有写读书文章,才让你真正开始去做一道菜。你会需要去思考菜的用量,下锅的顺序,烹饪的火候。这些,都加入了你自己的智慧,融入了你的思考和选择,它们与你原有的价值体系碰撞,最后成为你独特的经验。四是口头表达。每当我读完一本书,就会变得特别有表达的欲望,瞬间化身话痨。最近读的哲学书都特别难,我会特意跟身边的人聊一聊,尤其喜欢结合生活中的现象聊。在聊的过程中,脑子里会再度回忆起那些艰深的表达,到底该用什么样的通俗简单的语言表达出来;也会更深地去理解,作者想表达的到底是什么。其实这个过程,也就对知识进行了回顾,同时展开了二次加工。写读书文章很正式,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也不可能要求自己每一本都做到。但口头表达就好操作多了,只要把丑话讲在前面,别吓到别人就好了。所以,将书本的内容复述出来,尽可能用自己的话重新表达一次,其实也是简单易操作的好方式。以上。就是关于读书的全部思考。关于读书一事,很多古人都有经典之谈。宋代大儒朱熹说:为学读书,须是耐心,细意去理会,切不可粗心。为数重物,包裹在里面,无缘得见。必是今日去一重,又见得一重。明日又去一重,又见得一重。去尽皮,方见肉。去尽肉,方见骨。去尽骨,方见髓。希望读书的路上,大家都终有“见髓”的那一天吧!end
支持必须来自真正的理解。半年前,我在写论文的时候,突然情绪崩溃了。我受不了自己一直学不会数据可视化软件,而且我还收到了导师对我论文某章初稿的修改意见——不是很理想。我的承受能力不怎么样,这种挫败感给了我巨大的压力,泪水夺眶而出。处于职业生涯早期的研究人员在学习期间非常需要支持和理解。从读博的那一刻起,我周围的人就分成了两类:一类是知道读博意味着什么的人,另一类是对此毫无概念的人。即使是三年之后,仍有朋友惊讶于我把博士当作全职工作在做,也不理解我一周怎么要去这么多会议,这与他们脑中跟着课表和学期计划走的 “学生”生涯不太一样。我认为读博是一件常常被误解的事情,而这一切问题都出在学术圈本身。我们中的许多人都有过度美化这段经历的嫌疑。我们滔滔不绝地谈论自己热爱的领域,我们对自己的研究、出色的研究成果以及到全球各地分享它们的机会充满热情。但是,我们几乎从来不谈那些黯淡的时刻。我们的朋友和家人是否真的理解学习、加工新想法和新技术并将其应用于实践需要多大的毅力?他们是否知道我们可能花了好几周的时间准备第一次实验,小心翼翼地在几天之内做完,又花了更长的时间等待结果,最后发现不过一场空?他们是否理解一次又一次的失败和失败的代价,加上身边“唯论文论”的风气,带来的是各种压力、失望、沮丧和自我怀疑?作为一名博士在读生,我在研究生阶段倾注的时间和精力超过此前所有。不要提醒我什么生活和工作的平衡(这的确很重要),但读博就是我的生活。对于博士生来说,我们的工作已经与我们的自我价值密不可分了,我们很难接受失败。我们需要坚强,但是,在我们锻炼自己学术抗打击能力的同时,我们也希望朋友和家人能明白我们所承受的压力并不是普通的“工作”压力,并且在我们需要支持的时候施以援手。因此,我们要让周围的人知道我们也有低潮期,并且要直截了当地表明自己的需求。博士生们,在寻求帮助的时候不妨再大声一点。所以,我要向朋友和家人提出以下几点小小的要求: 理解读博不易。我们不是“真的聪明”,我们是真的很努力。 有多少高潮就有多少低谷。我们的个人价值与我们的工作紧密交织,如果工作出了问题,我们会感到天都要塌了。 提醒我们那不是世界末日;提醒我们每一天都是新的开始;提醒我们此刻的挣扎只是科研过程的一部分;提醒我们我们还是学生。 在我们对实验方法摸不着头脑,对数据分析无从下手的时候鼓励我们,帮助我们克服自我怀疑,因为我们经常会忘记自己曾是因为能力出色才被选上的。 请不要问我们什么时候毕业,毕业了以后会干什么——我们可能还没想好,而且想多了只会让我们更害怕。等有眉目了我们自然会说。一切都是未知数;你不妨告诉我们,无论结果怎样,你都会在我们身边。我回到书桌前,哭着给妈妈打电话,她问我什么事让我压力这么大。我吸了一口气,大声吼道:“所有事!”其实那天并没有什么特别的烦心事,只是那一瞬间,整个博士生涯好像压缩成了一根稻草,彻底击垮了我。我们不知道下一次实验能不能成功,不知道能不能按时完成,也不知道我们的下一篇论文会不会被拒,更不知道所有一切尘埃落定之后,有没有一份固定工作在终点等我们。有些日子里,我们的抗打击能力会波动,那些弥漫在周围的压力会一下子冲垮我们。在我们感到脆弱的日子里,就和所有行业的人都会经历的一样,我们需要我们爱的人理解体谅,提醒我们明天又是新的一天。14条黄金建议让你结交比你更优秀的人怎么样才能做到英语听力考满分如何更有效地提高英语听力?
9年前,16岁就读博士,逼着父母买房的辽宁神童,现在怎么样了?引言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少小须勤学,文章可立身;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宋·汪洙《神童诗》“你我皆凡人,生在人世间。终日奔波苦,一刻不得闲……”李宗盛老师在《凡人歌》如此写道。的确,大千世界芸芸众生凡人不计其数,我们读书、工作、结婚……按部就班地生活着。但是,总有一些天赋异禀,超乎常人的个例存在。他们从小就表现出惊人的能力,被冠以“神童”,学习能力极强,吸收知识的速度更快。辽宁曾经就出现过这样一位小孩,名叫张炀。1995年,他出生在盘锦市,家庭普通,父母一个是街道干部,一个是老师,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但他们的孩子相较于其他同龄人,却表现得格外突出。张炀2岁多曾用了3个月时间就认识了1000多个汉字,这对于普通人来说是根本不可能的。张炘炀聪明好学,母亲摆在书桌上的读物他都能无障碍阅读。2000年,年仅6岁的张炘炀被送进了小学读书。这个年纪上小学并不特别,但他仅用了一个月就完成了一年级所有内容的学习。为了不断无时间,学校同意直接将他转进二年级。然而此后神奇不断,张炘炀只用了两年时间就学完了小学所有科目。2002年,8岁的张炘炀步入初中学习。一开始他还认真听课,但到了初三年级,老师就找他的父母反映这孩子上课太调皮,其他人都没办法学习。没有办法,张炘炀的父母只能把孩子领回家自己教。原来并不是张炀顽劣,而是年龄差导致他无法融入集体。再加上老师讲的他都会,实在令他躁动不安。回到家中的张炘炀继续按照自己的进度学习,半年时间,他就学完了高中的课程。等到学校开学,父母又把孩子送进盘山县高中跟着毕业班一起复习,备战高考。时间到了2005年,高考临近,张炘炀没有身份证,只能找户籍部门开证明。10岁的孩子参加高考,的确是惊到了所有人。考试结束后,张炘炀表现得很轻松,并自信上二本没问题。后来成绩出来,张炀考了505分,高过二本分数线50分,最终他选择上了天津工程师范学院。上了大学,张炘炀依然认真学习。因为年龄太小,父母只能伴读,照顾孩子的起居。张炘炀自小就希望长大后成为一名大学教授,按照他的能力,应该不成问题。果然,才过三年,张炘炀就考上了北京工业大学的研究生。13岁到了青春叛逆的时候,张炘炀要求自己独立生活,不想再被父母管着。为了照顾孩子的情绪,父母最后同意了。获得“自由身”之后的张炘炀,少了父母的监督,在学习上投入的精力开始变少。再加上年春叛逆,对新奇事物的向往,张炀的成绩越来越差。他自恃能力超常,觉得他就应该和别人不同,对此他还要求父母必须在北京买房,否则他就不参加研究生答辩。爸妈没有办法,只能在校外租房谎称是买的。眼看研究生就要结束,为了拿到证书,张炀全心投入,这才勉强毕业。2011年,16岁的张炘炀被北航数学系录取,成为了全国最小的博士。随着年龄的增长,张炘炀变得越来越稳重。但很明显,高层次的知识要消化并没那么容易。据了解,张炀如今还奋战在攻读博士后的路上。他自己也坦言,希望能在学校多学点东西,沉淀自己。导师对他也很满意,与当初轻浮的性格相比,现在踏实了很多。结语天赋虽然重要,但后天的努力更加必不可少。张炘炀能够及时纠正自己,亡羊补牢,这也是绝大的进步。学校传授孩子知识,家庭影响孩子秉性。父母对子女的熏陶,直接关系到今后的价值取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