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博士有成三防正姿学习桌: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健康学习野蛮人

博士有成三防正姿学习桌: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健康学习

俗话说,“父爱如山重,母爱似海深”,孩子在父母心中永远是最重要的那部分。但是仅仅给孩子提供优质的衣食住行就可以了吗?不!还不够。根据世界卫生组织调查,当前全国青少年近视率高达49%,驼背、脊椎病越来越低龄化,传统书桌椅及坐姿习惯不正确严重影响了孩子的健康。必须要有功能强大的学习桌椅,才能改善这一严峻的形势!时逢这个绝佳的市场时机,2004年,东莞市博士有成家具有限公司成立,总部位于东莞市凤岗镇,并紧抓学习桌椅的市场空白点,以健康舒适为出发点,以符合人体工学为诉求,颠覆学习桌椅设计理念,本着“让孩子在健康中学习,在学习中收获快乐”的理念进行了产品的研发与生产。博士有成主要生产防近视儿童学习桌,高端多功能学习桌椅,儿童套房、校园课桌椅、培训机构课桌椅、高端家用学习桌等,可定制;自成立以来一直坚持自主研发、自主生产、自主销售。线下提倡“体验式销售模式”,线上则开设有京东和天猫官方旗舰店。十五年初心不改,坚持品质至上生产儿童学习桌椅的企业很多,但是十几年如一日坚持用无毒材料制作产品的却寥寥无几。随着众多投资者开始了解并进入这一朝阳行业,学习桌市场上的售品良莠不齐,更是出现了鱼目混珠的情况,但是博士有成却敢向经销商和消费者保证,每一件产品,都经过反复检测达到标准才允许出厂销售!用董事长王洪贵先生的话来说,就是:“自己生产的产品自己小孩用着都不放心,还怎么卖给消费者?”诚信经营,保质保量,是博士有成对社会最根本的承诺!飞速发展,企业规模日益扩大博士有成自成立以来,从20009~2012年全国过百家专卖店,到2015年的500多家,再到2018年的近千家专卖店,博士有成的销售额呈几何式持续增长且肉眼可见。现如今员工人数超过300人,企划、电商、业务等营销人员约40人,国内产品研发、生产、管理人员更是达到了260人,分工明确、制度完善,年近2亿的销售额更是让博士有成拥有了角逐更大市场的资本。央视热播,布局中国的绝对影响力博士有成经过多年的经营,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尤其是在2017年登上CCTV1和CCTV7频道并获得“央视热播品牌”这一殊荣,不单展现了国家对博士有成品牌的认可,更是国家对博士有成的一种信任!优惠政策,轻松加盟在自身品牌强大的基础上,博士有成也愿意为每一个认同其品牌的加盟商去想的更多。博士有成提供专业、系统、全面的培训督导体系支持,服务于加盟商。品牌加盟是个庞杂的过程,想要完善的继承博士有成优势,也需要做更为庞杂的准备工作。不可否认,博士有成在这一点上做的很不错,形象由外到内,精神由内至外。店务、货品、形象、顾客等各个细节的管理,可谓出乎想象。对于经销商,博士有强大的营销团队、专业的培训商学院和多种优惠政策进行各方面的支持,一方成功不算赢,双方共赢才是企业的目标。投资保障,缔造新的传奇“投资有风险”,这是根植于众多投资者心中的观念,而在博士有成,只要对应总部指导方向,就能保证不亏。用心经营,年销售额百万的经销商也不在少数;同时对于想退出加盟的经销商,博士有成将退回保证金(非加盟费)!这是博士有成对加盟商的承诺,该承诺不仅体现的对加盟商的保护政策,同时也是对自身品牌的信心。当然,这种自信来源于实力。今天,谁是中国健康学习桌市场的“第一品牌”可能众说纷纭,而在不久的将来,随着众多投资者加盟博士有成,谁将领军中国学习桌市场?毋庸置疑!选择博士有成,就是选对了未来!

车邻

东莞:博士有成 612青少年三防助学金颁奖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脱贫攻坚的战决之年。今年春天,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似乎阻隔了一切,却阻隔不了蜇伏期之后涌动的能量和生机。6月12日,东莞本土企业“博士有成”为激励广大学子,在天安数码城举办了三防助学基金颁奖仪式。“教育乃国之根本,让孩子拥有一个健康的学习方式茁壮成长,是天下所有家长和教育工作者共同的心愿。”博士有成家具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洪贵说。今年全球遭遇突发疫情,全国的孩子们大部分都不能够按时返校,但教育永不停歇,国家号召停课不停学,所有的孩子们都上起了网课。在孩子们在家上网课的这段时间,父母们越发担心起孩子的视力问题与坐姿问题。这时,拥有一个可以调节座椅、矫正坐姿的学习桌,就变得尤为重要。而来自东莞市凤岗镇的本土企业博士有成家具有限公司,就主要经营矫正孩子坐姿、预防青少年近视的学习桌。2020年6月12日,东莞市博士有成家具有限公司“6.12青少年三防助学基金颁奖盛典,暨第二届助学金启动”在凤岗镇天安数码城成功举办。博士有成的“6.12三防学习基金”创始于2019年6月12日,是为全国6-12岁购买博士有成学习桌的小朋友家庭设立的1000万学习基金。该基金设立的初心,是为了见证莘莘学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优异的学习成绩,以此勉励小朋友努力进取、勤奋学习。活动初始,博士有成家具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洪贵上台致辞, 同时也呼吁全社会共同关注儿童健康学习成长,一起携手努力为孩子的美好未来,为推动中国下一代的健康成长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紧接着,深圳市人体工程学应用协会执行董事长辛银忠、深圳家具研发院副院长杨丽娜逐一分享、阐述了近视、驼背等健康问题对青少年未来危害的严重性,并向观众们介绍了博士有成学习桌“防近视、防驼背、防毒害”的“三防”特点。随后,博士有成总经理刘显兵、副总经理王守芳一同上台,与王董一起为获得“2019年度300多个青少年三防学习基金”地其中10位小朋友代表颁奖。获奖小朋友们的家长纷纷表示,学习桌大大减轻了他们对孩子健康问题的焦虑。其中,一位就读于东莞市新世纪英才学校一年级的小女孩说:“用以前的课桌,我只能趴着写作业,现在的桌子坐着很舒服,我也再也不用趴着写作业了!”接下来,博士有成总经理刘显兵与央视CCTV代表王春连进行了合作签约仪式。据悉,博士有成今年的广告将投放在CCTV国防军事频道,于7月13日首播。通过大屏幕,博士有成的品牌形象大使沙溢、胡可也用视频为所有的小朋友送上了诚挚的祝福。最后,为了让青少年健康引起全社会的关注,也为了让更多的家庭能够购买得起博士有成的学习桌,博士有成在发布会现场还进行了直播,在直播间为观众们送去低价的福利。在直播间粉丝刷屏互动中,本次活动圆满落下帷幕。在未来,希望有更多企业能够像博士有成一样,在惠及全社会青少年健康的道路上继续前行。

记事本

蒋廷黻:被原配纠缠18年,至死未成功离婚,去世后,原配出席葬礼

1965年,有“司马迁之才”、“国士无双”称号的蒋廷黻博士,走到了生命的尽头。弥留前的最后时刻,他一言不发,只是流下了两滴泪。一滴泪是为自己而流。他此生最大心愿是撰写一部权威的中国近代史,作为自己的传世之作。但苦于政务缠身,这部著作始终未完成,仅有5万余字的提纲。另一滴泪是为两个妻子而流。他对与自己反目成仇、折腾了18年的原配妻子唐玉瑞,心怀愧疚;对陪伴自己走完人生旅途的妻子沈恩钦,他忧虑未来她会无依无靠。作为学者或作为从政者,蒋廷黻都是“最光彩照人的一位”、“‘鲁殿’中的‘灵光’”。这个看事情极端通透的男人,却唯独看不清曾和自己最亲近的人。一、从天才儿童到海归博士,初登历史舞台便崭露头角1923年春天,南开大学校长张伯苓书桌上摆放着这样一张求职简历:蒋廷黻,湖南省宝庆府人。11岁入明德学堂就读,接受西式教育。17岁赴美留学,在派克学院半工半读。期间组织俱乐部,积极参加各项社团活动。25岁到哥伦比亚大学历史系就读。曾任美国东部各大学中国学生夏令会主席。华盛顿会议期间,参加“中国留美学生华盛顿会议后援会”,担任后援会英文刊物的编辑。28岁完成论文《劳工与帝国》,获得哥伦比亚大学哲学博士学位。看完简历,张伯苓略微思索了一下,便拿起手边的聘书,在上面重重盖下了签章,将蒋廷黻聘任为南开大学历史系教授。蒋廷黻之所以年纪轻轻就成功应聘大学教授,靠的是天赋加努力外加一点点运气。天赋:蒋廷黻自幼就拥有“超强大脑”,记忆力惊人。那些需要背诵并默写全文的课文,没有能难得住他的。连他本人都说:“当时我成了天才儿童。”“长辈们都把我看成是一块读书的材料。”努力:想要成功,努力是最为重要的因素。蒋廷黻17岁只身赴美,学费不够,他只能半工半读,用每天三个小时的重体力劳动换取两个小时的学习时间。初到美国英语很差工作繁重,生活处处不如意。蒋廷黻生了重病险些死去,但他没有自暴自弃,养病期间坚持读英文原版小说,靠着这股死磕的劲头叩开了英语的大门。运气:蒋廷黻的前半生运气爆棚。他在幼年时被二伯当成读书种子悉心栽培,获得了良好的教育资源,不然他极可能被父亲拽去做个小商人了。在长老会就读期间蒋廷黻认识了林格尔夫人。正是这位夫人帮他打点好了一切赴美事宜,后来又在生活上对他诸多照顾。28岁归国的年轻博士,意气风发磨拳擦掌,准备在历史的舞台上大有作为,真可谓出道即巅峰。图 | 青年蒋廷黻二、这个教授不“称职”蒋廷黻任教于南开大学之后,从中国近代外交史入手,大量查阅史料、搜集民间各种资料,积极填补之前研究的空白。在南开大学的六年半期间,蒋廷黻的主要工作是带着学生搞实地调查研究,和其他埋头著书立说的教授大不相同。一直到离开南开,蒋廷黻才仅仅写出了一篇文章,但此时他已在历史界崭露头角。1929年起,蒋廷黻接受清华大学邀请,担任了五年的历史系主任。那一段时间是革命以来中国仅有的比较和平与团结的时期,因此蒋廷黻可以安心工作。学校经费充足,他以吨为单位大量购买历史档案用于研究。靠着买资料,蒋廷黻在书商那里成了名人。每周三上午书商在走廊上排成一排,每人都带着他们要卖的书单供蒋廷黻挑选,这成了历史系的一道风景线。文化人之间为了抢夺稀缺书籍也会用点“小诡计”。有一次,国立北平图书馆馆长袁同礼和蒋廷黻一起,去了一位私人收藏家那里。两人互相监视着找资料,都明确表示对对方找到的书籍没有兴趣。二人刚一分手,蒋廷黻就狂奔回去,打算买自己先前看上的两本小册子。谁知袁同礼比他更快,已经捷足先登把书买走,留下蒋廷黻顿足叹息。清华五年期间蒋廷黻继续研究中国外交史,出版了两卷编纂资料(《中国近代外交史资料辑要》)。同时他发现近代外交史范围太窄,便将研究范围扩大到整个中国近代史。蒋廷黼在近代史领域苦苦探索,有时在故纸堆里发现了前人未曾发现的资料,便欢欣雀跃;有时很长时间都一无所获,便稍感失落。正如他本人所说,“我努力工作,有时因为得到伟大的发现而高兴,有时因为遇到想不到的困难而失望。”蒋廷黻在清华期间是个称职的学者,却不是个“称职”的教授,他压根没把精力放在为本系招揽生源上。相反,一旦有学生申请入历史系,他都会给他们“浇冷水”,提醒他们读历史一定会受穷很久。因为他深知,研究历史除非发现真伪,否则不易成名。历史系毕业生就业前景惨淡,虽然可以到中学教书,但是待遇低、图书设备差,不利于个人发展。三、从学术到政坛,轻松玩转跨界九一八事变后,蒋廷黻在《独立评论》和《大公报》上所发表的文章引起很多人的注意,其中包括了蒋介石。此后蒋介石连续三次接见蒋廷黻。1935年,蒋廷黼正式辞去清华大学历史系主任职务,以非党的学者身份,加入国民政府,任行政院政务处长,毫无背景的他自此从政近30年。蒋廷黻要从政的消息传开后,朋友圈中炸开了锅,大家都劝他好好考虑考虑。有人认为政坛是“火坑”,搞不好会身败名裂;有人认为是“泥潭”,会玷污学者孤傲卓绝的气质。当然,还有因为嫉妒他而大放厥词的。而蒋廷黻本人认为“政治并不是专用金钱的荣耀”,他觉得这就是一种工作,“我认为它和教书一样的清高”。他是文人,但丝毫不忸怩作态。邀请我去从政,我就大大方方地接受,完全没摆平常文人那副清高的架势。没几个月蒋廷黻被任命为驻苏联大使,历经多次职务变动后,出任驻联合国代表,他研究了多年中国外交史的经验自此派上用场。“蒋廷黻是替中国外交史导航的人。”李敖这样说。图 | 蒋廷黻在联合国上他既有学问又有才识,属于文人里面官做得最好,官里面学问做得最棒的。他还有一个优点,就是自己亲自撰写讲稿和公文,不像好多人都让秘书代劳,自己念一念便完事。蒋廷黻不喜欢敷衍应付,厌恶恭维迎合,喜欢直抒己见,往往“一语出,四座惊”。他不懂得外圆内方,能在政界纵横凭借的是丰富的经验、过人的眼界。与蒋廷黼共事多年的好友陈之迈说:“他是一个耿直的人,完全没有耐性,没有容忍。所以他可以做一个政治家,他绝不可能做一个政客。”蒋廷黻从政当官的消息传回湖南老家时,亲友纷纷来信,希望他能“拉兄弟一把”。他立即请哥哥劝阻众人,并声明谁来了他都不接待,堵住了一大批不请之客,也让他在裙带关系复杂交错的政坛站稳了脚跟。四、晚年被家事困扰,离婚案闹到联合国蒋廷黻1923年获得博士学位后,与校友唐玉瑞在归国的船上举行了婚礼,还请船长当见证人,也算是个浪漫新潮的男人。回国后两人生了两女两子,时间长了他对妻子的感情逐渐变淡。特别是蒋廷黻通过打桥牌认识了有夫之妇沈恩钦以后,这种冷漠态度更加明显。唐玉瑞默默忍受了很长时间,终于有一次忍不住向蒋廷黻的好友浦薛凤流泪倾诉:“感情要好,不在距离之远近。”同样蒋廷黻也向浦薛凤态度诚恳地诉说过自己婚姻的不和谐。这位在外交界叱咤风云的人物,像个长舌妇,喋喋不休列举了诸多家庭琐事,来说明自己婚内出轨也是有苦衷的。从不以公徇私的蒋廷黻还将沈恩钦及其丈夫沈维泰共同调入自己管理的救济总署,然后把沈维泰调到国外,唐玉瑞当时又陪同幼子到美国治疗哮喘。碍事的人都不在,这样他和沈恩钦就可以朝夕相处。图 | 蒋廷黻和沈恩钦他一边对原配妻子实施冷暴力,一边对新欢上演“霸道总裁”的经典剧情,可谓是冰火两重天。1947年沈恩钦离婚,蒋廷黻迫不及待向唐玉瑞提出离婚。他受了很深的西方自由主义思想的影响,认为既然已经对原配没有感情,离婚就是件再自然不过的事情。他把唐玉瑞想得太简单了!唐玉瑞不是个逆来顺受的家庭妇女,她可是清华史上首次赴美的十大女学生之一,是新式知识女性。通常我们在现实生活中碰到这种丈夫外遇、小三登堂入室的情况,看到最多的就是原配和小三在大街上互薅头发、把脸抓得一道一道的。唐玉瑞是有素养的,当街打骂这种事情自然做不出来。她只是拒绝了蒋廷黻的离婚建议,以为这样耗着不离婚就可以把二人拆散,其实她也是个天真的人!估计两人字典里都没有“好聚好散”这个词。蒋廷黻深谙法律知识,巧妙地钻了法律空子,在墨西哥单方面解除了和唐玉瑞的婚姻,随即迎娶沈恩钦。自此,这对高智商夫妻的离婚大战正式打响了第一枪。被离婚的唐玉瑞恼火异常,她先是走理性风格,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地位。她向纽约法院提起诉讼,法院因其夫具有外交豁免权身份,不予受理。失败!她向美国最高法院控诉其夫通奸罪,美国最高法院因其夫具有外交特权,予以驳回。又失败!后来她继续起诉,在中美两国都获得胜诉,但是没有用,蒋廷黻仍然和沈恩钦出双入对,她赢了官司也无法赢得人。律师只能安慰唐玉瑞说:“蒋有外交豁免权,奈何他不得,一旦他不做外交官,人还是你的。”眼看靠法律都解决不了问题,唐玉瑞的理性风宣告破产,她情绪变得反常,改走强悍风格,发誓和蒋廷黻抗争到底。放到现在,她的潜台词大概可以总结为:“来呀,互相伤害呀!”于是在联合国外,可以看到她举牌抗议的身影。在蒋廷黻开会或演讲的会场,她不请自到,公然坐在第一排。唐玉瑞还积极寻求外援,给胡适等名人写信控诉,甚至托关系找到罗斯福总统夫人,想让联合国出面解决婚姻问题。直闹得满城风雨,成为了人人皆知的大丑闻。蒋廷黻为此承受了巨大的精神压力,虽然他和沈恩钦关系和谐,但始终无法摆脱唐玉瑞的纠缠,身体状况也越来越差。两个性格刚硬的人摩擦产生的火花直到18年后才熄灭,那是因为蒋廷黻的生命走到了尽头。和大家事先预料的不同,两位妻子共同出席了他的葬礼,现场非常平静和谐。后来唐玉瑞隐藏在时光里,就像蒋廷黻在自传中对她未著一词一样,再不曾留下些许痕迹。纵观蒋廷黻的一生,他是个好教授、好学者、好父亲,却终归不是个好丈夫。文 | 怅雪

王艮

孩子若有这4个“怪癖”,可能是变聪明的信号,家长别急着责怪

智商比较高的人似乎生活中总有一些“怪癖”或者说是“坏习惯”。比如查尔斯·狄更斯作为最伟大的作家之一,他每天会梳头几百次;被称为世界上最聪明的人之一的尼古拉·特斯拉,每晚上会把脚趾弯曲一百次;希腊数学家毕达哥拉拒绝吃豆子;米开朗基罗睡觉不脱衣服等等。其实很多孩子小时候,也会有一些“怪癖”或者是“坏习惯”,这些行为在家长的固有认知之中是不好的,于是会选择责怪和制止孩子。殊不知这可能是变聪明的信号,是大脑发育好的表现。下面家长就看看,自己家孩子有没有这4个“怪癖”,或者说你眼中的4种“坏习惯”吧。一、不合群,总喜欢发呆爱因斯坦可是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但爱因斯坦的小时候并没有表现的非常聪明。甚至还被称之为木讷,经常一个人发呆,也非常不合群。经常能一个人搭积木,搭完积木还要对着积木发呆半天。因为这种性格,同学们还嘲笑他,称他为差劲的落伍生。但这种发呆为爱因斯坦的创造力打下基础,而创造力又是高智商人群的共同特征。有研究发现,人在发呆的状态下,大脑白质更加活跃,会增强创造力。在核磁共振的技术下,发现人在发呆的时候,负责回忆、想象、评价的脑区会变得活跃,所以发呆并不是木讷,而是对人生的思考。提升创造力的同时,对注意力的提升也很有帮助。美国哈佛医学院就曾做出研究,发现发呆时α脑电波会增强,从而抑制大脑信息过载,提升人们的注意力。所以经常发呆的人,注意力也是超级强大的。像比尔·盖茨、埃隆·马斯克,小时候都是这样的人,不合群爱发呆。如果你家有这样的孩子,家长别着急,这是孩子变聪明的信号,将来多半智商不低!二、从高处往下跳有些孩子似乎天生就想让家长操心,就喜欢表演一些危险的动作,自从会跳以后,就习惯从高点的凳子、梯子、床上跳下来,每次家长吓得心惊胆战,这孩子却只会嘿嘿冲你笑。这种行为的背后其实是空间敏感期的探索,探索得越多,越能促进孩子的大脑发育(当然要保障安全的前提)。孩子在从高处往下跳的过程中,要学会预估,就是这个高度是不是自己心中的安全高度,其次孩子还要思考我的落脚点在哪、用什么样的姿势、多大的力气,在反复的试验中,孩子得到了最佳力度和落脚点。培养了孩子空间感的同时,也提升了孩子的探索能力。三、房间总是一团乱对于爱干净的妈妈来说,遇到这种拆家能手,房间总是一团乱的娃,真是有苦说不出。但其实房间、工作台混乱的孩子的创造力可能更强。我之前看过一本叫做《混乱》的书,书中就表示那些起到关键作用的时刻往往具有混乱的特点,比如头脑风暴,解决问题的想法。而也有很多名人确实印证了这个观点,文学作家马克·吐温,需要在凌乱的书桌中找到写作灵感。爱因斯坦的桌面也是乱乱的,威廉·巴克利的工作场面,也是让我开了眼界!(下图)若是不仔细看,我都看不见人。所以说别再责骂那些将房间搞得一团乱,但是自己总能找到自己东西的孩子了。四、喜欢辩论一些孩子非常喜欢辩论,就一个问题会跟父母争执不下,有的时候家长也要甘拜下风。所谓雄辩术就是驳倒对方论点的能力,而这种能力的基础是超强的逻辑思维能力。而逻辑及思维强的人,自然智力不低,所以若你的孩子开始喜欢跟你辩论,那很可能是逻辑思维在快速发展。我个人平时比较喜欢听樊登老师讲书,他讲书不仅有趣而且富有逻辑性,他自己也说会在讲书前做好思维导图,由此可见樊登老师的逻辑思维能力很强。而他大学的时候,就经常参与辩论赛,每次谈到辩论赛的时候樊登老师都带着兴奋,可以看出他对于辩论的喜爱。我认为辩论能力与逻辑思维有着相辅相成的关系。要尊重儿童,不要急于对他做出好或坏的评判。——法国教育家卢梭作为家长,在不了解孩子大脑发育规律,不懂得孩子成长中会经历哪些敏感期的时候,不要盲目地去评判。要知道孩子大脑发育的黄金时间不多,0-6岁是大脑发育最快速的时期,7-12岁是抽象思维能力发展的高速时期,家长要学会如何帮助孩子开发大脑、变聪明,做孩子的神助攻,而不是猪队友。其实纵观前面的几点,我们可以发现智商高的人,多半专注力、创造力、空间想象力、逻辑思维能力都会高于普通人,如果我们想要孩子也能变聪明,就要从这些方面下手。一般来说专注力和想象力创造力建议在6岁前这个阶段,开发右脑潜能来提升,可以多玩《幼儿左右脑开发游戏》。这是早教专家,专门针对2-6岁的孩子而设计,10册书里面有320个潜能开发游戏。包括对专注力、想象力、创造力等各个方面的训练。里面的绘画风格色彩鲜艳,符合6岁前孩子的认知,帮助孩子玩出聪明大脑。如果你家孩子已经进入了7-12岁这个阶段,家长想要提高孩子的智力,就要强化孩子的抽象思维能力,比如可以让孩子玩数独、国际象棋、推理这种逻辑游戏。在7-12岁这个阶段孩子益智方面,日本数学家秋山仁博士的《IQ益智游戏大百科》很不错。5册书里面包含了从古至今很多经典的益智游戏,这些经典的益智游戏帮助孩子来一场脑力训练。里面不仅有游戏、还有原理和制作方法,是一套全面锻炼孩子空间思维、逻辑思维、智力潜能、推理和专注力的训练书。今天的文章就分享到这里,那你家的孩子有没有这些表现呢?欢迎留言!

金旋风

作为一名文科博士生:关于选书、读书和输出,这是我的全部建议

德国斯图加特市图书馆其实名家关于读书的文章都很多了。我属于读书爱好者,既不出名又不是达人,对于要不要写一写读书颇为犹豫。后来想,读书这件事,本来就是各人有各人的体会;而且读者也大多是读书上的普通人,盘一盘自己走过的那些弯路,说不定也能给别人带来些微收获。本篇共5907字,阅读大约需要11分钟。主要是从自己二十多年的读书经历出发,讲一讲我踩过的那些读书的坑,以及如何选书,如何读书,如何复盘。1. “学会读书”与读书本身一样重要备考普通话的时候,朗读短文的题库中有一篇备选文章,叫《读书人是幸福人》。文章开篇就说:我常想,读书人是世间幸福人,因为他除了拥有现实的世界之外,还拥有另一个更为浩瀚也更为丰富的世界。现实的世界是人人都有的,而后一个世界却为读书人所独有。对这一观点,我深为认同。我从识字开始就爱读书,小时候没有课外书可读,只能读课本。开学发下来的语文书,几天就把喜欢的篇目读完了。姐姐比我大四岁,到二三年级的时候,就开始找姐姐的课本读。不过课本数量也有限,所以还是长期处于对书籍的渴求之中。记得她有一次带我去同学家玩,那家人居然给孩子订了杂志。看着那一大摞的书,如获至宝,站在别人家的书架前就挪不开步了。对方看我实在喜欢,走的时候还送了几本过期的杂志。还有一年寒假,那时候姐姐已经读中师了,她从图书馆借了几本书,记得好像是路遥的《人生》,介绍张学良太太的传记文学《于凤至》,还有《穆斯林的葬礼》,都是大部头,我也磕磕绊绊的读完了。那种沉浸于文字里的感觉,至今印象深刻。虽然爱读书,但我觉得自己很长时间以来,读书都是不甚得法的。长期停留在“想读什么就读什么”“读了书就以为自己有收获”的阶段。大学时读中文专业,读理科的同学跟我们开玩笑:你们专业也太幸福,读小说是学习,看电影也是学习。我也深以为幸,所以大学几乎都是尽着性子读了些闲书。图书馆的书是同一个作家一溜儿的摆在一起,对于喜欢的作家,我经常是从第一本看到最后一本。不喜欢的书,则很少涉猎。工作之后有几年太忙,比起忙更要命的是内心浮躁,书就读得少了。最近一年脱产读书,既没上班,出的活也少,书倒是读了一些。但重新扎进读书的世界才发现,这里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阅读的可选择性越来越大。出书越来越容易,出书的人越来越多。身边的博主都有不少出了畅销书。就让市面上可供选择的书多不胜数,也使得图书的质量越来越良莠不齐。阅读越来越便利。电子书渠道很多,下载一个读书APP,就可以花很少的钱(甚至不花钱),获得非常多的阅读资源。相当于,你的手边每天都带着藏书数十万册的图书馆。记得我2012年在泰国的时候,经常觉得阅读资源难得,想了解一些泰国的历史,也苦于找不到合 适的中文书。而现在,不论你在世界的哪个角落,如果你想,读万卷书并不需要太多成本;如果你想,各种各样的冷门知识也可以轻易获得。但与前两点相对立的是,我们越来越忙,没有时间安静下来好好读书。即使有空,也有越来越多好玩的东西(比如各种各样的短视频、直播)在抢夺着我们的时间和注意力。即使有一间大书房,有一张安静的书桌,只要旁边有部手机,也一样读不了书。在这样的背景下,“学会读书”就变得和读书本身一样重要。2.读书常踩的那些坑回顾我自己的读书历史和观察身边一些人的阅读史,会发现大多数人的阅读观念和方法都已经不太适应快速迭代的阅读环境和阅读方式。想了想,我自己踩过的坑主要有以下几个:随便读书,不会选书。经历过阅读匮乏期后,进入大学可读的书突然多起来。可这个阶段的我却是不会选书的,想到什么就读读,有时候是遇到什么就读读。去图书馆借书,经常都是漫无目的,寻求“偶遇”。但是,只根据直觉来进行的阅读经常都是不科学的。尤其是现在,市面上每年新出的书都达到几十万册,有人说有99.99%的书都是不值得读的,虽然有些夸张,但也足以说明宋太宗“开卷有益”的时代离我们已经太远。现在的读书APP和购书软件都很智能,它会根据你的浏览记录不断地推荐一些你浏览过的内容;加上心理学上的“视网膜效应”,久而久之,阅读视野就会变得很狭窄。不会选书,就有可能读到不好的书,把不好的书当成文化的样子,这可能比不读书还要更坏。记得读大学的时候,有个同学读《厚黑学》,甚至奉为圭臬。还没有进入社会的孩子,就将工于心计视为第一等的事,想着怎么样让心“黑而无形”,又怎么能看到世界温暖和明媚的一面。另外,每个人的时间都很宝贵,读的书不够好,也相当于是浪费时间;长此以往,也会越发觉得读书无益、无味、无趣,更不想读书了,从而影响阅读兴趣。随意读书,没有规划。一方面是选择上没有规划。一是想到一本选一本。二是喜欢什么选什么。读书没有规划,显得十分随意,还美其名曰“不功利”。另一方面时间上也没有规划。多久读完,一个月读多少,一周读多少,都没有计划。读到哪里算哪里,读完了就读完了,不喜欢就放下了。学会选书之后,单独看,每本书都还不错,也能带来一些滋养;但因为没有规划,书读了很多,知识却仍旧十分零散。它们就像一块一块的砖头瓦片呆在我的脑子里,迟迟不能构建起属于自己的思想之塔。而只选自己喜欢读的书,也就相当于只挑自己喜欢的食物,长此以往,难免因为营养不足而面黄肌瘦。阅读的偏颇,带来思考的偏颇;思考的偏颇,又有可能带来思想的狭隘。时间上没有规划,就让读书变得很慢,有可能一个月也读不完一本,一年也读不了几本;有些书看一半就放下了,后来也一直没有读完。读完就过,不管“收成”。记得前些年流行一句话:你的气质里,藏着你读过的书、走过的路和爱过的人。这句话很长时间里都成为我在读书上安慰自己的法宝,觉得虽然读过的书转眼就忘,但是它一定藏在我的气质里,一定成为了精神的一部分,所以,又何必在意。这句话确实有一定的道理,不过去年看了家里的油漆师傅做漆,我开始转变了自己的想法。家里做的是擦漆,让油漆渗透进木头,显示出好看的纹理。这种油漆方式虽然好看,但其实很考验师傅的功力,根本不是刷一刷,多刷几遍这么简单的。技术好的师傅做,既省材料效果又好,反之则是浪费材料还影响效果。读书其实也是同理啊。读一百本,如果你只是秉着“随缘”的心态,那顶多吸收两三成吧;但如果采取更好的方式,则可以让书籍的养分更好更快的进入自己的思想体系,内化为自己的价值观,并且成为行动的指南。美国西雅图中央图书馆3.如何选书说完了读书踩过的这些坑,现在就来填坑吧。首先来说说选书的问题。选书一是选内容。内容的选择上,我遵循的原则是有益、经典。这个有益,一方面是书本身是好书。其实多去网上了解一下这本书的评价,就能大概知道一本书的水准。那些水准线以下的书,就不必找来读了,不但不必买,免费也不必读。因为虽然免费,但却耗费了你无价的时间。另一方面是这本书对我有益,就是纳入了我的读书计划之列。早些年,我读书都凭兴趣,也多以文学为主。去年以来,因为学业开始读哲学、读美学;因为想提升效率,所以读时间管理,读工作方法改善;又因为写情感号,还会读些情感心理。我就把这三个方面作为自己本阶段的阅读体系,其它内容都会暂时放一放。但是有时看到好书推荐,虽然近期不读,也会收藏下来,如果哪天需要,就可以找来读。符合这些方面的好书,可能还是太多了。这时,我会优选经典。比如哲学美学的书,这学期跟随课程老师的规划,读的都是国外哲学家的经典作品,虽然难懂,却十分有收获。比如童书,现在市面上的童书特别多,那些畅销几十年,获得高级别图书奖的译著,我买回来几乎没有失手过,书籍本身画面和语言美、价值观很正,孩子也爱看。以我自己的经验,各方面的书数量庞杂,质量不一。把主要经典读完,也需要花不少时间。而读经典,可以尽量的减少我们的试错时间,是有限时间阅读的不二之选。想了解一些前沿的内容,则可以通过一些短篇幅的内容,或者略读,不必耗费太多时间。选书二是选版本。首先是选出版社。一本书所属的出版社,就好像一件衣服的品牌。好品牌总是意味着更严谨的态度,更精致的做工,更高的品质。到底选什么出版社,其实要根据自己想买的书来定。对于我来说,买文学艺术的书比较多,有文艺作品,也有文艺理论书,一般选择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三联书店、人民文学出版社等。给小朋友买童书,有未来出版社、明天出版社、中国少儿出版社,以及一些地方的少儿出版社。如果选择翻译作品,可以选择译林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其次,对于翻译作品来说,选择译者也非常重要。因为一本书的翻译,就相当于二次创作。优秀的翻译将会突破文化和语言的桎梏,完美的重现经典。不好的翻译,则会破坏掉原作的韵味,甚至译错。最近读亚里士多德的《诗学》,发现罗念生先生的翻译特别好,了解之后才知道,他因为热爱,从很年轻的时候到去世前,都一直在做古希腊戏剧和相关理论作品的翻译。而读康德,在国内显然绕不开邓晓芒先生。童书的翻译,比如梅子涵、彭懿,都是非常优秀的翻译者,本身也是儿童文学的研究者和创作者。美国纽约市立图书馆4.如何读书说完选书,再说说读书的问题把。关于读书,我认为以下几点是很重要的:一是应该系统阅读。这些年,总感觉自己在读书上收获不够,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系统阅读不够。现在尝试做系统阅读,打算一个阶段定一个主题,做一个书单,系统的读完。在读的过程中,可以根据新的发现和需要对书单进行增减。系统阅读的好处是,为你构建了一张知识体系的网络。就好比给自己画了一张地图,你读到什么书的时候,大致知道自己在哪里,不至于迷路,也不至于茫然,而且还能寻到来路和去路。在这个网络之下,读的书越多,坐标就越多,它们都可以联结起来,变成一张认知与思维的大网。就拿我自己学的专业来说,上学期我读朱光潜的《西方美学史》,虽然这是一本框架性的美学史书,但是我读来却很茫然,总觉得记不住。今年系统的读过西方哲学家们的美学经典之后,相信再去看《西方美学史》,里面的脉络一定会变得更为清晰。二是应该持续阅读。这么多年的书读下来,我发现读书是不难的,尤其对于有兴趣有需求的书,读书的过程甚至是一种享受。读书最难的,其实是坚持。因为一个人一天能读下来的,都只有那么多。有些专业的读书人,对自己的要求是每天输入100页。对于我来说,读小说,一天可能可以读到几百页。但如果读哲学书,有时候就能读个几十页。一天读几十页书不难,但几十页书却不足以给我们带来成长和蜕变。难的是养成阅读的习惯,每天读几十页。也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实现量变到质变的飞跃。所以,读书这件事,最难的是,久久为功。这也是对一个终身阅读者的真正要求。三是应该有目的的阅读。读书如果没有目标,就没有焦点,就提聚不了我们的精神。一方面你可能泛泛而读,收获不多;另一方面,可能读了两天就放下了,因为读不读好像也无所谓。目标的设定,有长期的也有短期的。长期的目标,就是你在做系统阅读时定下的目标,比如构建一个的知识体系,学习一种专门技能,提升一项特定能力等。短期的目标,就是在完成一个具体任务时的精准阅读。比如你想完成一篇论文读理论和文本,想写作一篇文章做主题阅读收集素材等。我认为,读书可以为了短期目标集中攻破,也可以为了长期目标广泛积累,两者都能有,而且都要有。不要想着读书不能功利,所以要随性一点。读书本来就是为了学习和提升,又怎么能不功利;读书本身就是个长期积累,又何谈功利。四是应该集中精力阅读。这个方面,主要是涉及到阅读效率的提升。以前我读书经常读不了几页,想着看个网页,再去倒个水,有时候打开手机看一下即时通讯,时间飞逝,却始终没有进入书本的世界。即使到现在,阅读效率的问题,也经常困扰着我。但是,集中精力读书,大概是事倍功半的唯一方法吧。如何集中精力呢?设置时间。比如设置半个小时,期间不得进行其它任何活动,只能读书。杜绝自己看网页,看通讯工具,吃零食,处理其它事务的念头。减少干扰。手机是我们最大的干扰,苹果手机可以设置屏幕使用时间,把屏幕使用时间关掉,什么APP都用不了了,只能接打电话。我就用这个方法渡过了准备博士考试的阶段。其它干扰,也都尽量放在你够不着得地方。定时复盘。有些人建议,对于自己的工作计划,不止要每日复盘,还应该每小时复盘。每小时复盘,会让分心的你大吃一惊,原来一个小时又过去了,阅读进度推进太慢,瞬间产生全力追赶的紧迫感。5.如何输出“行百里者半九十”。读书这件事,阅读完全部内容其实还只算完成了输入的这一半;做好这本书的输出,才能算真正读完。输出的方法有很多,有些人摘抄,有些人画思维导图,有些人写读书文章,有些人口头表达。这些方法我大多用过,就分别来说说吧。一是摘抄。摘抄以前主要是手抄,挺费时的。现在用做笔记的工具,比如印象笔记,会简单很多,可以直接复制粘贴,还可以写感悟。写摘抄,对于储备素材,回头复盘检索,都挺好的。但对于帮助记忆,我觉得有用,但有限。二是画思维导图。这个方法我用得不太多,应该是非常有利于理清楚文章结构的。让你可以在画的过程中,重新把握书的体系。但对于其中的细节和观点,显然关注得不够。作为写读书文章前的梳理,倒是挺不错的方法。三是写读书文章。写读书文章是我打算重点采取的复盘方式。最近读艺术哲学经典书目,就按照老师的要求每本书写一篇小论文当成作业,努(bei)力(po)输出,居然好像看懂了一些。正在读的工作方法的书籍,甚至有些美学书,也打算写成读书文章写文章的过程,不仅是一个回顾的过程,更是一个思考和内化的过程。就好比做饭吧,你拿到一大袋菜,摘抄就好比你把它们挑捡了一遍,留下了最好的部分;画思维导图呢,是切好搭配摆盘;而只有写读书文章,才让你真正开始去做一道菜。你会需要去思考菜的用量,下锅的顺序,烹饪的火候。这些,都加入了你自己的智慧,融入了你的思考和选择,它们与你原有的价值体系碰撞,最后成为你独特的经验。四是口头表达。每当我读完一本书,就会变得特别有表达的欲望,瞬间化身话痨。最近读的哲学书都特别难,我会特意跟身边的人聊一聊,尤其喜欢结合生活中的现象聊。在聊的过程中,脑子里会再度回忆起那些艰深的表达,到底该用什么样的通俗简单的语言表达出来;也会更深地去理解,作者想表达的到底是什么。其实这个过程,也就对知识进行了回顾,同时展开了二次加工。写读书文章很正式,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也不可能要求自己每一本都做到。但口头表达就好操作多了,只要把丑话讲在前面,别吓到别人就好了。所以,将书本的内容复述出来,尽可能用自己的话重新表达一次,其实也是简单易操作的好方式。以上。就是关于读书的全部思考。关于读书一事,很多古人都有经典之谈。宋代大儒朱熹说:为学读书,须是耐心,细意去理会,切不可粗心。为数重物,包裹在里面,无缘得见。必是今日去一重,又见得一重。明日又去一重,又见得一重。去尽皮,方见肉。去尽肉,方见骨。去尽骨,方见髓。希望读书的路上,大家都终有“见髓”的那一天吧!end

伯兮

孩子语文成绩老不好,博士妈妈有妙招,每天做好两件事,成绩飞涨

众所周知,作为小学阶段的重要课程之一,语文成绩的好坏在孩子今后的学习过程中可以说是非常重要的,毕竟语文作为我们读书识字必不可少的基础知识,若是语文这门课程学不好,那几乎所有科目的学习都会受到影响。反之,若是从一开始孩子在语文这门科目的学习上就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后续的学习会变得游刃有余,学起来轻松了,成绩自然会名列前茅。如何才能帮助孩子正确的学好语文呢其实不止是语文这一门课程,现在的家长们都有一个通病,那就是一旦孩子某个科目的学习成绩差了,家长们第一个反应就是给孩子报个补习班,其实在学习君看来这并不是最明智的选择。在此,学习君的意见是当孩子语文的学习出现问题时,家长们最好的选择不是盲目的去给孩子报各种补习班,而是应该在第一时间帮孩子分析原因,寻找正确的突破提升的办法。因为若是不管不顾,直接就把孩子送去补习班,结果这并不适合孩子的话,那不仅起不到什么积极的效果,反而会大幅的增加孩子不必要的学习负担,时间久了孩子只会让孩子身心俱疲,学习兴趣直线下降,学习效果自然是大打折扣的。其实,一年级阶段语文的学习内容都是比较基础的,而其中与成绩关系最为密切的也就是汉语拼音以及字词方面的知识;在此,学习君特献上一位博士妈妈的经验,我也觉得相当不错,大家可以适当的借鉴一下:一、多读首先我们来说一说拼音部分的知识,很多孩子在学习汉语拼音部分内容的时候,最常见的问题就是不会正确的拼写以及拼读,其实这部分的问题是很好解决的,孩子们之所以拼读不准确,一般都是“读”的少了。这里的“读”包括了拼音的拼读以及课文的朗读,为什么老师在上课的时候,经常会一遍遍带着孩子们拼读、朗诵呢?那是因为大声的朗读,是有着许多神奇功效的。按科学家的分析就是:当孩子们在大声朗读的时候,有利于开发右脑,培养形象思维能力,而且大声朗读时,人的大脑会得到极度放松,心情愉悦了会事半功倍;但在学习君看来,大声的朗读拼音和课文是孩子们解决拼读部分问题最好的解决方式,读的多了自然也就记住了,孰能生巧,在今后遇到的时候自然也就不会读错字词,磕磕巴巴读不标准了。那如何正确的“读”呢?这其实非常简单,只要家长们在孩子课后抽时间辅导一下孩子,对于存在问题的部分,多辅导孩子大声、准确”的按照课本内容朗读,不随意添漏,每天坚持5-10分钟就好。一般来说,小学的字词比较简单,课文也不是很长,10分钟可以读好几遍了。当然对于课文中那些孩子反复出错或者难度略大的部分,可以辅导孩子多读几遍,直到顺畅准确为止即可。二、多写孩子们在小学语文部分知识的学习中,字词也是除拼音之外的另一大难点,毕竟这些东西都是孩子们第一次接触和学习,加上孩子们年龄还小,不管是学习能力还是学习方法上都还比较欠缺,自然许多孩子对于每篇课文后面的生字词,往往很难记住。对于这一问题,普遍的原因其实还是孩子学了之后没有按照老师的要求认真地去练习,写得少了、练得少了,自然记忆就不会特别深刻,经常忘记所学的字词知识点也就一点也不奇怪了。那如何辅导孩子练习呢?在这一点上其实非常简单,只要家长们在孩子放学后,辅导孩子好好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就行了,因为小学的字词知识都比较简单,对于正常的孩子来说,只要按照老师的作业要求,认认真真的去完成,这个量完全是足够孩子记住所学知识的了。很多家长可能会说,我家孩子每天的作业都完成的啊,怎么还是记不住呢?若是出现这种情况的话,家长们就要注意一下孩子们完成作业的质量了,所谓的质量呢也就是写作业认不认真。我们都知道,一年级的孩子们玩心是非常重的,所以每天的作业虽然写完了,但一般都是草草了事,没用心的去记忆,自然写再多的作业也是没用的。这时候,学习君的建议是:家长们每天可以抽出10~30分钟的时间来监督检查一下孩子的作业,若是孩子没完成就要督促一下,完成了也要抽查一下作业的质量,若是一问三不知那多半没认真,家长们可以辅导孩子重新做一遍,做完之后记得还要抽查一下。比如:第一天写新字词,第二天抽查巩固一下,每个星期或者每个月固定一天将孩子经常错的字词集中抄写和听写。相信只要这些地方家长们做到了,那孩子们想要学好语文这门课程是并不困难的,好了对于小学语文的学习,学习君就说这么多了,对此大家还有什么不一样的看法和建议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我们一起分享、讨论。更多往期文章阅读推荐:为什么很多人都说,在我国的四大高考工厂中,黄冈中学最厉害呢?罕见的清朝小学语文课本,对比一下,它和如今的课本有哪些异同!大学实行校长负责制,问题来了,校长和书记谁才是“一把手”呢?更多教育相关精彩内容,敬请关注我:高分学习分享学习君每天都和大家一起分享、交流一些教育热点、高校资讯、学习故事、学习故事。

绿屋顶

韩国博士牛妈,培养6个子女全上耶鲁哈佛,学霸养成关键在小学

全惠星,被韩国媒体誉为“首席妈妈”,梨花女子大学英文系念二年级时,以全额奖学金作交换学生去美国留学,波士顿大学社会学博士,曾经在耶鲁大学担任教授。养育了6个子女,全部送进哈佛耶鲁。六个子女的简历大女儿庆信,哈佛大学毕业后,又取得麻省理工学院理学博士,韩国中央大学化学系教授大儿子京柱,毕业于耶鲁大学医学院,曾任麻省卫生和公共服务部部长,现任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副院长二儿子东柱,哈佛大学医学博士和麻省理工学院哲学博士三儿子洪柱,哈佛大学毕业后,留学英国牛津大学,后回到哈佛大学获得法学博士学位。之后受到耶鲁大学法学院的邀请,成为该学院首位韩裔客席教授。曾出任助理国务卿二女儿庆恩,获得哈佛大学法学博士学位后,曾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法学院副教授,现任耶鲁大学法学院临床法学客席教授。耶鲁大学聘请的首位非白人的女性客席教授小儿子定柱,哈佛大学社会学系毕业后,在波士顿美术博物馆和纽约视觉艺术学院获得了艺术硕士学位《纽约时报》评论认为:这个家庭,堪与美国历史上著名的肯尼迪家族相媲美”。全惠星妈妈有着自己独到的教育方法,她和先生很少督促孩子们学习,相反,整天只对他们“唠叨”一件事,那就是一定要做个热心人。1、品格的魅力和才华光芒要交相辉映人们经常会对全惠星妈妈说:“你培养出了多么优秀的孩子啊!”人们称赞的是他们的高学历和工作上的成就,并且大家都认为,正是因为拥有了超群的才华,他们才比一般人更容易成功。在全惠星妈妈看来,这种将成功归功于才华的想法是片面的。孩子们能取得今天的成绩,才华固然起了不小的作用,但根本的原因在于,他们在施展才华的同时,始终没有背离“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原则。身为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我们必须懂得:对一个人来说,才华很重要,但更为重要的是他的品格。才华不可凌驾于品格之上。孩子一定要先成人,再成才,品格永远比才华宝贵。“品格是微风,能吹开才华的蒲公英”,品格的魅力能让一个人更努力,更开阔,更柔软,也更有力量。有一次,三儿子洪柱的女儿找到她说:“奶奶,我正在筹集艾滋病基金,请您帮忙捐些款吧。”全惠星当时工作忙得团团转,但还是抽出时间第二天就把钱汇了过去。之后不久,孙女兴奋地告诉她:“奶奶,我已经筹集到四万美元了!”作为耶鲁大学一年级的普通学生,能筹集那么多钱,非常不容易。而且她还是这次募捐活动的发起人,这让全惠星大吃一惊!原本以为孩子只是一个参与者而已,没想到她在关照他人、帮助他人的同时,还发掘了自己的领导能力。让我们的孩子在学生时代多做些公益活动,多参与社会服务,成为喜欢帮助别人的热心人,孩子的才能也在帮助别人的过程中悄悄生长。2、帮助孩子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全惠星夫妇不强求孩子们学习,但是对孩子的学习很上心,和先生分工明确,一般是妈妈关心孩子们的内心世界和学习动力,爸爸关心孩子们的学习习惯,具体指导学习方法。在小学时,自己认真学习的孩子可能比不上父母坐在一旁检查练习题的孩子,但是被父母强求着做功课的孩子在小学毕业以后就不行了。到了中学,会出现父母辅导不了的内容,加上孩子也长大了,不再乖乖听父母的话了,父母的强求方法也不会再起作用了。这个时候如果没有学习的热情,孩子很难把知识转化成自己的。父母应该起的作用,不是坐在一旁盯着孩子读书,不是坐在一起准备考试,而是要为孩子的心灵灌输“我想学习”的欲望,还有一点就是,父母能够做的最大的帮助,是帮助孩子养成好的学习习惯。我家大宝到了小学高年级,有些数学题我就已经望而却步了,就让孩子自己写作业,不会的先独立思考,确实不会的第二天问老师寻求答案,养成爱思考、自主学习的好习惯,这样孩子也能总结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3、创造一个在什么地方都能打开书本的家庭环境要想将学习习惯化,就要先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在全惠星家里,书桌并不仅仅是单纯的装饰家具,而是用来学习的特别家具。在不大的家里,光书桌就有19个!是不是有些汗颜!每天晚上刷完碗之后,全惠星就坐在书桌前学习,哄着孩子们睡觉之后,也会坐在书桌前继续学习。看到母亲努力学习的样子,孩子们自然而然地将学习当做是生活的一部分。父母只要让孩子们懂得学习并不是什么特别的事情,而是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就等于是为孩子做了一切有关学习的事情了。如果父母能够自然地坐在书桌前,孩子也会跟书桌亲近起来。比起说“你学习吧”,更有用的是说“我们学习吧。”孩子们放学回来,首先会马上完成当天的作业,然后去地下图书室,做其他自己喜欢的功课,最后才出去玩。想让孩子学习,父母就要行动起来,自己以身作则。现在有很多父母,孩子学习,自己在一边看手机玩电脑,陪孩子一起学习,拿起书本,为孩子作好学习的榜样。4、认可孩子的个性,关注孩子更为优秀的一面在养育孩子的时候,父母要知道每个孩子都有独特的人格,要认可孩子的个性,只追求流行的、别人适用的方法就会成为极端的父母。全惠星的二儿子在小的时候并不爱看书,兄弟姐妹在一起去图书馆,弟弟借了四五本,哥哥却只借了两三本,回来也不好好读。其实孩子是很聪明的,在不会说话、不会走路的婴儿时期,就喜欢长时间待在儿童房里,默默地摆弄积木,摆出各种形状,然后推倒重来。全惠星认为他可能比其他孩子更有科学头脑,只是对读书没什么兴趣。全惠星并没有责怪他,虽然也希望他可以认真读书,只是告诉自己:“每个孩子的兴趣不同,这就是他的个性吧。”一直在努力关注孩子更为优秀的一面,并从其中发现孩子的个性。父母不要跟其他孩子做比较,也不能让他去模仿其他孩子。孩子很敏感,常常因为这样的比较而失去了自信。父母要激励和称赞孩子,去发展他出色的一面。二儿子在进入大学之前感觉到了阅读的必要,于是拿来关于速读的书,主动提出要去教育学院报名参加相关的培训课程。最终还是找到了动机,愿意主动去读书,并享受读书的乐趣。从全惠星夫妇的教育方法可以看出,塑造良好品格,培养好习惯,喜欢学习、享受读书是孩子成功的好方法,不仅成为学霸,还成为一个德才兼备的人,这些都需要在小学阶段养成,父母需要做好小学六年的规划。我家大宝班上有一名妥妥的学霸,成绩名列前茅,孩子爸爸提起孩子的成绩还有些遗憾,说小时候学习习惯不太好,感觉现在离顶尖学霸还有些距离,如果从小就注意培养,会比现在更优秀。有着20年教龄的于敏老师写了一本书《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它包括了小学六个年级的具体实战例子,每个年级的孩子身心特点、培养的重点、家长需要规避的误区等等,解决父母教育上的困惑,让父母在教育的道路上少踩坑。于敏老师在这本书中讲到:在小学六年里,父母的教育观念很可能影响孩子的整个学习生涯,因此,父母应该更加重视对孩子小学阶段的教育。一年级,帮助孩子顺利度过幼小衔接,让孩子适应学校和学习,重视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二年级,把握培养孩子学习兴趣的关键期,让孩子对学习充满兴趣,爱上学习。三年级,帮助孩子灵活掌握知识,让孩子改变磨蹭的坏习惯。四年级,是孩子学习生涯中的第一个分水岭,帮助孩子从容应对难度升级。五年级,兼顾孩子的成长与学习,让孩子树立正确的竞争意识,引导孩子交友等。六年级,孩子面临小升初,父母和孩子的压力都很大,如何为孩子的升学减压,不要将父母的焦虑传递给孩子,帮助孩子顺利度过小升初。此书原价35元,现在活动价只要29.8元,感兴趣的可在下方链接下单哦,愿我们的孩子轻松愉快地度过小学六年,美好未来可期!

无对

好妈妈做到这3个字,幸福孩子就能拥有,值得看看!

从孩子一出生开始,妈妈就注定成为孩子陪伴最多和影响最大的人。可以说,孩子未来怎样,80%取决于妈妈的教育。有人说好妈妈胜过好老师,然而怎样才能做一个好妈妈呢?其实,做一个好妈妈并不难,只要做到“静”“弱”“慈”这三个字就可以了。1、静有些父母为了督促孩子学习,一天到晚像麻雀一样唠叨个没完没了。“这道题都不会,你怎么这么笨!”“你还有脸看电视?这次期末考试成绩出来了吗?我看看”“别打游戏了,还不赶快做功课去,这样打下去,成绩怎么会好?以后考不上大学……”殊不知,重复的话孩子听多了耳朵也会起茧的,他反而不当回事。想要孩子孩子独立自律,就要学会一个字“静”!不重复提醒妈妈老师检查作业,孩子忘记做,回家孩子说“这都怪你,你怎么不提醒我呢。”因为妈妈对孩子的事太操心,孩子反倒不上心了。学习成了父母的事,没有了积极性,又怎么学得好呢?妈妈应该对孩子说:“学习是你自己的事,作业忘了做、考试考不好,老师批评的是你不是我。”孩子写作业不打扰很多妈妈在孩子写作业时,喜欢在一边指指点点,孩子这样写不对,那样写也不对,这样写出来的字不漂亮,那样背诵课文效率低,等等。但是容易让孩子变得不耐烦,引起厌学。或者变得小心翼翼,为了不受家长责备,孩子完全听家长的,家长让孩子怎样写就怎样写,没有自己主见。2、弱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所有的关系都是互补的,你强他就弱,你弱他就强。用在亲子关系上,就是想要一个自信、优秀的孩子,妈妈更要懂得示弱!示弱让孩子更有成就感很多妈妈都习惯替孩子做事情,背书包、整理书桌、系鞋带.....孩子永远是被疼惜、保护的那一方,那他们就永远只会索取,不懂付出。试试角色转换吧,让孩子照顾自己,比如,从超市回来,买了苹果最爱吃的饼干,我会说:“好重吧,我拿不动。这时候苹果就会一脸自豪的说:“我来我来。”示弱能走进孩子心里为什么孩子不喜欢亲近自己了呢?没有哪个孩子会喜欢高高在上、官腔十足的父母啊,在孩子面前,懂得示弱,可以快速拉近你和孩子的关系。事实上,我们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也可以说说自己的困难,比如苹果最近觉得天气冷,不想上学,她有点委屈:为什么小孩不去上学要被骂啊?我就跟她说,每个人都会被骂,妈妈像你这么大的时候,也会因为不想上学被骂,但是如果想要被骂的少,就要早早起床啊。苹果顿时释然了。3、慈——有比打骂更伤孩子心的吗?——有,就是都带着孩子,蛮不讲理的在人多的地方吵一架吧!前两天带着苹果去游乐场,因为是周末,所以排队的人有很多,有位妈妈带着12-13岁的女儿也在排队,快到她女儿的时候,工作人员说等下一批,那位妈妈立马火冒三丈,开始指着工作人员大骂:“都买票了为什么还不能玩?信不信我找你们领导!”而她一旁的女儿,显然已经被妈妈的反映吓到了,她小心翼翼地拉着妈妈说:“妈妈,我没关系,再等等好了!”但是妈妈还是不停地大骂,丝毫没有停下来的意思。这样的母女二人,关系显然错位,妈妈更像是无理取闹的孩子,突然很心疼小女孩,明明是孩子的年龄,却要扮演妈妈的角色。有一个任性而易怒的妈妈,孩子心里一定很苦吧,长期在这样的家庭生活,孩子的童年是不完整的、缺少阳光的。当孩子长大后,回忆起童年,也是苦涩的,心有余悸的。如果你爱孩子,怎么忍心让他在你波涛汹涌的情绪里总不能安心?哪怕是排个队,玩个游戏,都动辄得咎,战战兢兢。谁都有情绪失控的时候,但是如果孩子在身边,妈妈就稍微控制一下自己吧,因为妈妈情绪暴躁,对孩子伤害很大。有一种幸福,叫妈妈静心陪伴、懂得示弱、暖面心慈。这种幸福,你能做到,孩子就能拥有!图文转自网络(本文来自:百度宝宝知道 博士宝贝儿)————————世界很复杂,百度更懂你关注宝宝知道超级频道,了解备孕、怀孕、育儿更多精彩内容:专家直播、日刊知识、胎教电台、儿童故事、动画片,还有宝妈们最爱的社区圈子!宝宝知道与千万妈妈在一起,科学孕育,为爱成长!

张叔

做这样的家长难吗?让孩子做喜欢的事,尊重孩子的选择

坐在阳台的书桌前,开始今天的写作阳光照在身上,暖洋洋眼前时不时飘着一些五彩的灰尘。人生再美好不过了。却有些人想要自杀,找不到生命的意义。1.刚看到一篇文章,《北大精神科医生:你们用焦虑鸡出来的娃,最后都送到我这里了》作者在北大工作,是一名精神科医生、心理咨询师、临床心理学博士。他在北大接受心理咨询,接触了非常多的优秀学生,想自杀,不知道自己活着的意义是什么。这些学生接受传统的抑郁症治疗:吃药、电机疗法都不管用。作者说他们得的是“空心病”,不是传统的抑郁症。能考上北大的学生,都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优等生。“找不到活着的意义?”在一般人看来,这太难以理解。但是现实就是这样。我们不能不接受,我们需要面对这样的现实。谁也不想辛苦养育的孩子选择自杀啊!2.现在的教育,从学校、教育机构到家长都在拼命往前赶。“不能输在起跑线上”,不知道这个口号是谁喊出来的,不知害了多少孩子。胎儿还在肚子里,就要接受胎教:听古典音乐、诗歌。在机构的鼓吹下,孩子刚生出来就开始学习婴儿游泳。过不了多久,就开始接受价格不菲的早教。上幼儿园大班后,开始学习小学三年级的课程:汉字、拼音、100以内加减法。家长还要给孩子报各种培训班。英语、美术、舞蹈、钢琴等等。小孩子比大人都忙。孩子从小生活在家长的焦虑中,家长给孩子灌输各种压力。 我的同事,给刚上小学一年级的孩子买了几大本卷子,让孩子做。孩子写完作业想要玩一会都不被允许。孩子说:“卷子上的题,我都会了。”我同事说:“会了也得做。”家长根本不听孩子的心声。家长想的只是让孩子考高分。孩子没有自己的梦想,有的话,早被家长打击完了。“梦想能当饭吃吗?” 这是家长们经常说的口头禅。3.我们作为孩子的父母,改变不了现在的教育体制,但是可以从自身做起,不逼迫孩子、不打击孩子。父母的教育对孩子的一生有着非常关键的影响。早上刚好看了一篇写童话大王郑渊洁的文章。郑渊洁2009年,他以2000万的版税收入,荣登中国作家富豪榜首富宝座。他小学四年级,文革爆发,因为一篇作文被学校开除。他的父亲并没有打骂他,而是安慰他:“小子,没事,我回家教你”。他能有今天的成就,跟他的父母有很大关系。之前听过蔡志忠老师的演讲,他从小就喜欢画画,立志当漫画家。他15岁,读初二时,有出版社看到他寄的漫画,邀请他去画漫画。他跟父亲说:“我要台北画漫画了。”他的父亲只说了十二个字:“找到工作了吗?有了,那就去吧!”这样的父母是有智慧的,他不会把担心表露出来,他相信孩子,相信孩子的选择。他们知道孩子有许多条路可以走,孩子喜欢就去做就好了。我们能否做这样的父母呢?让孩子有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事,引导孩子成长,鼓励并尊重孩子的选择。

孔子闻之

106岁老太将13个孩子全都培养成博士,美国总统称她是伟大的母亲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父母对子女的殷切期望,可是想要把孩子培养成才不是说说那么简单,父母要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花费无数的努力和心血。说出来你可能不信,有这样一个中国老太太,她活到106岁,她中年丧夫,凭借着一己之力,她把13个孩子全都培养成博士,这些孩子成为各个行业的精英,就连美国总统都盛赞她是“伟大的母亲”。1这位伟大的母亲名叫王淑贞,她出生于1897年,祖籍江苏南通如皋。王淑贞出生在一个书香世家,她从小接受过良好的教育,琴棋书画无一不通,诗词歌赋都很在行,受益于良好的家庭环境,她见过不少大世面,在那个年代她算得上大家闺秀。19岁那年她嫁给富家子弟李浩民,李浩民是个很有经商头脑的年轻人,虽说他们的婚姻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但是婚后两个人恩爱有加,琴瑟和鸣,感情很好。结婚后李浩民在外面经营生意,王淑贞在家里相夫教子,他们各司其职,共同经营着这个小家庭。丈夫李浩民那个年代崇尚“多子多福”,王淑贞一口气生了13个孩子,8个女儿5个儿子,她对这些孩子悉心照料,用心管教,一家人和和美美,日子过得相当不错。民国时期兵荒马乱,战乱不断,他们这样的大户人家成了很多军阀和地方割据势力垂涎的目标,生活在那样的乱世,想要过安稳日子谈何容易啊?迫于时局的压力,1948年他们一家人迁往台湾,他们希望能在台湾安身立命。在搬家途中他们的家当遗失了不少,生活一下子变得窘迫起来。为了挣钱养家,1949年李浩民冒险从苏南买了一批鱼苗,想要带回台湾大赚一笔,没想到他乘坐的太平轮遇到了海难,大部分乘客遇难,李浩民同样没有幸免。噩耗传来王淑贞伤心欲绝,她雇佣飞机到处搜寻丈夫的尸体,钱花了不少,最终一无所获,人财两空,李家从此开始走下坡路。2丈夫去世后王淑贞没有一蹶不振,她很快从悲痛中走出来,咬紧牙关撑起了这个庞大的家庭。当时他们孤儿寡母来到台湾不久,人生地不熟,举目无亲,更要命的是他们的钱几乎全花光了,他们处处受排挤,生活苦不堪言。不得已王淑贞只好带着孩子们来到台湾桃园区的一处偏僻的郊外,因为那里不用付租金,即便如此一大家人的日常开销也是个很大的问题。为了养活这些孩子,这个养尊处优半辈子的“富家太太”毅然放下身价,开始为别人打零工赚钱养家。洗衣做饭、缝缝补补、伺候有钱人,只要能赚钱什么脏活累活她都做。她没日没夜的劳作,怎奈13个孩子的吃穿用度实在太大了,最困难的时候一家人吃了上顿没下顿,他们在生死线上苦苦挣扎。虽然生活过得相当贫寒,但是王淑贞对孩子们的教育一点儿都没有放松。她完全可以让孩子们去当童工,到有钱人家打工赚钱,这在当时非常普遍,可她并没有这样做,她知道“知识改变命运”的道理,她宁肯自己苦一点累一点,也要让孩子们读书学习。小女儿李小枫儿子李昌钰她把孩子们送到市区上学,因为那里可以接受更好的教育。孩子们每天早早起床,走几十里路来到学校,放学后原路返回。当时他们家穷得叮当响,很多孩子上学时光着脚走路,做作业时他们共用一张书桌,睡觉时挤在一张床上。3他们的日子过得相当艰苦,王淑贞也承受着巨大的负担,然而她无怨无悔,她明白读书是改变一个人命运最好的方式,她砸锅卖铁也要供孩子们上学读书。王淑贞出身于大户人家,她有着不同于常人的眼光和见识,她经历过生活的磨难,这更坚定了她让孩子们出人头地的想法,她希望每个孩子都能成为优秀的人,以后都能成就一番事业。度过了那段最难熬的日子,孩子们真的如她预料的那样,各自在自己的领域崭露头角,成为行业里的人才。王淑贞对孩子们的要求很严格,当他们取得一点成绩沾沾自喜时,王淑贞就教导他们“待人要好,做事要专心,少说话,多做事。”她对子女的苛刻近乎于不近人情,她总是逼着孩子们继续努力,继续在事业上勇攀高峰,她的第十一个孩子李昌钰就是最好的例子。当年李昌钰从警官学校毕业,是一名人人羡慕的巡官,工作稳定,各方面待遇都很优厚,对此李昌钰很知足。然而王淑贞却不买账,她对儿子说:“你还要继续往上读,硕士不够,还得把博士读出来!”李昌钰只好听从母亲的话攻读完博士学位,现在他的境况如何呢?他是世界上最厉害的的行政鉴识专家,被誉为东方的福尔摩斯,但凡他接手的案子没有破不了的。从警以来他成功侦破8000多起案件,一些世界级的大案要案通常点名要他参加。这样一个行业大咖,收入自然不菲,据说他的酬劳要按小时计费,费用是10000美元/小时。在王淑贞的教导和督促下13个孩子不敢怠慢,他们全都取得了博士学位,成为了各自行业的精英,这些子女涉足设计师、学者、商人、艺术家、工程师、广告师、证券工作者、IT精英等。4王淑贞凭借着一己之力,将13个孩子全都培养成博士,这样的成绩在世界范围内都是无人可及,简直就是个奇迹!全家福王淑贞的孩子后来大部分到美国发展,为了家庭考虑62岁时她决定前往美国。在此之前她从来没有学过英语,可是她靠着自学很快通过了美国移民局的考试,并成功拿到了永久居留证,这实在让人敬佩。现如今王淑贞的13个孩子中,有3位被授予“美国十大杰出青年”,他们为社会做出了突出的成绩。正因为如此,克林顿总统和布什总统专门给她写信,称赞她是一位“伟大的母亲”。在她100岁生日时,克林顿总统携夫人专程前来祝贺,为她送上生日祝福,并对她的事迹赞不绝口。美国总统为一个中国老太太贺寿,这种事情闻所未闻,王淑贞能够享受这种高规格的待遇更加凸显了她的伟大之处。2003年王淑贞在美国纽约逝世,享年106岁。她的葬礼举办得相当隆重,很多美国民众自发前来吊唁,他们都对这个来自中国的伟大女性钦佩不已,不少华人都表示他们为自己身为一个中国人感到骄傲。王淑贞的一生非常传奇,她经历了清朝、民国和新中国三个时代,她的一生跨越了3个世纪,这样的传奇无人可及。让她更富传奇色彩的是,她养育了13个孩子,并且将这些孩子全都培养成博士,他们在各自的行业里大放异彩,他们能取得这样的成绩,王淑贞功不可没。王淑贞是个普通的中国老太太,可是她又是如此与众不同,她是中国人的骄傲,也是我们学习的楷模。你对这件事有什么看法?欢迎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