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点击关注!获取更多有价值信息哦!像往常一样,磊子在实验室做实验写文章,最近比较顺利,博士期间投的几篇论文,修改的、录用的,好消息接连不断。像每个博士一样,此时的磊子心中有些快要毕业的喜悦。在同一届的博士中,磊子是比较优秀的,各种荣誉加身,导师也很器重自己。为了安心做实验,一般磊子习惯把手机调静音放在外面。今天,做完实验的磊子拿起手机,发现手机上有6个家里的未接电话。看到这一幕,突然有一种莫名的不祥预感。顾不上其他,磊子赶紧给家里回电话。家人让磊子回家一趟,虽然说话含糊,但一定出了事。磊子赶紧请假回家,顾不上高铁票贵,坐在高铁上的磊子,一路上还在不停想着家里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从小到大,那个给自己无数温暖的贫寒之家,一直把自己的学习当成头等大事,如果不是重要的事,是无论如何都不会让自己请假回家的。到家的时候,磊子才明白,是父母出了车祸,躺在医院里。不过值得庆幸的是,父母的伤均无大碍,但是当时的场面很是吓人。磊子悬着的心,总算放下来了,只要人没事,一切都好说。于是,磊子开始着手父母住院的事情。这也是磊子第一次接触这些,从住院交钱、通过车管所与肇事者沟通等等,一系列的事让磊子始终都是蒙的状态。而每一件事,都要涉及到复杂的人情世故,即便是拿住院发票去车管所报销,都要面对形形色色的人物关系,去之前都要被家长千交代万嘱咐。说实话,即便是学校最难做的实验,磊子从来没有这么没头绪过,而这些人情关系却复杂得毫无头绪。事后的磊子才明白,这就是社会,那个自己不曾直接接触过的社会,这一次,让自己看到了其中的很多阴暗。肇事者是一个人品很差的人,因为整个住院期间,没有问候、没有看望,从未露面。通过中间人撂下一句话:“我的车有保险,爱去哪告去哪告!”这是磊子第一次接触到如此不通世故之人,从前只在电视、书里看到的卑劣小人,居然真的存在。即便医院治疗,由于父母受伤不同,不在同一个科室。磊子父亲的主治医生居然是肇事者的朋友,从主治医生的态度就能够感觉出来,这层关系还是一个亲戚打听出来的。父亲主治医生明显把病情说轻,认为马上可以出院。结果,肇事车主连基本的医药费都不愿意出。面对这种情况,磊子感到自己束手无策,满腔的愤怒无处发泄。古人云“百无一用是书生”,此刻的磊子算是真真切切地体会到了。自己读了二十多年书,如今已是名牌大学的博士,面对父母受到如此欺凌,居然毫无办法。磊子感受到了自己从未有过的无能。而且,整个事件过程中,自己一直被拖着往前走,很多事情处理完都还是一头雾水。即使后来回到学校,磊子仍然对自己的无能感到羞愧。在学校做研究做得风生水起,即便只是接触到一次社会,让自己在学校的优越感荡然无存。磊子不仅感叹,上学二十多年的博士,一次医院的经历,才认识到自己是个十足的白痴!小伙伴们,你们怎么看呢?欢迎留言讨论。多个关注多条路!欢迎点击加关注!
现在各个城市的医院越来越多,人们想要去看病也越来越方便了。现在关于医院有一个很普遍的现象,医院都爱招刚毕业的博士生,而不是经验丰富的本科生,大家知道这是为什么吗?现在就让我带大家了解一下吧。首先,博士生和本科生在学历这方面,差距显而易见。博士生所学的知识肯定要比本科生高不少,而且现在本科生遍地都是,但是想要读到博士生,并不太容易,所以在医院这方面,能够招到博士学历的医生,肯定是胜过于本科学历的医生。其次,博士生学东西快。因为博士生所学习到的知识更为深入,即便他们只是刚毕业,但是他们的学习能力、适应能力,肯定都比本科毕业的学生要来得快。还有,能助于医院提高名气。每招收一名博士生,意味着这家医院的实力,已经强劲到可以吸引博士生来此工作,久而久之,人民来看病,更多地也会来这家医院,而该医院的医生实力也会更强大,这十分有助于医院的名气提升,还有未来的发展!最后,能够在医学方面,读到博士的人并不多,毕竟,正常一个本科医学类的学生,都需要读五年,甚至五年以上才能够毕业,而博士正常都是需要10年左右的时间,所以医学类的博士生都是人才,是每个医院都想要的人才。相反,本科医学类的学生,现在是非常常见的。这就是为什么医院宁愿招刚毕业的博士生,也不招经验丰富的本科生,这其中的差距还是非常大的。对此,网友们怎么看?
上周,在网络上刷到了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江小涓教授的一段演讲视频。视频中,江小涓教授提到了关于“博士生延毕将影响个人信用和贷款额度”的话题,引发了不少学生和网友的议论。内容如下:关于“博士生延毕”这个话题在互联网上的的议论大家已经司空见惯,以往各种议论的重点经常都是:博士生延毕的原因、正确应对延毕的措施等问题,就算有话题议论到延毕的后果,也只是谈及对个人学业方面的影响,但是这次清华大学江小涓博士的发言则指出了博士生延毕所可能要承担的社会性后果。其实从近几年的网络大数据来看,国内博士生延毕现象已经趋近常态化。而导致大多数博士生延毕的主要因素也无非就是“自身科研能力,论文选题和导师”。近几年,网络上一直流行这样一句话“读博难,在中国读博更难”。为什么说在中国读博士更难呢?一是基数大根据相关教育调查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研究生招生91.7万人,其中硕士研究生招生人数约80.5万人,博士研究生招生超过10万人。较1949年招生242人,招生人数增长3789倍。二是压力大在国内,博士生想要获得博士学位需要承受多重压力,比如在核心期刊发表专业研究文章或取得一定的科研成果,除了这些学业指标性,还要承认因繁重的课业带来的巨大心理压力等。三是就业难虽然国内各行业的高学历层次人才岗位一直空缺很大,但不少博士生毕业后仍然面临严峻的就业问题。“歧视链”无处不在,求职者如果仅拥有国内普通高校的博士学习经历,既没有顶尖大学背书,又没有海外访学经历,那么在求职时或多或少会受到一些不公的待遇,让辛苦的读博时光无法绽放最耀眼的光彩。所以从综合的角度来看,选择在国内攻读博士不仅困难,而且是一件十分辛苦的事。近几年,不少在学历提升方面有需求的人都将目光转向了海外留学。亚洲经济和文化发展的速度与成就有目共睹。在众多国家中,菲律宾以其纯美式教育体系和优秀的英语学习环境,迅速成为亚洲留学热门地。菲律宾不仅延续了美式的教育模式而且拥有融合中西方文化的丰富教育资源。让学生身处亚洲也能感受到国际前沿的教育理念。在菲律宾综合排行第一的菲律宾大学更是一所国际百年名校,其博士培养模式不同于国内,更加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习氛围和过程也相当自由。甚至对于报读学生没有硬性的雅思/托福能力要求,对中国学子十分友好。选择留学菲律宾大学不仅能轻松、成功拿到博士学位并且可以以海归身份回国享受各种福利政策~相比国内简直不要太美好~你心动了吗?
人的生命宝贵无价,无论怎样重视都不为过。 所以,对从业人员的理论基础、实践能力、认识水平要求越来越高。而医学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在这些方面的积累肯定是不一样的。我们先来看这样一则笑话,一个本科生、一个研究生、一个博士生同写一篇论文《论红烧肉的做法》这是一则笑话,但是从这则笑话中,我们明显看出博士、硕士、本科对问题认识深度、研究能力、思想方法方面的区别。硕士和博士阶段不仅是对知识的丰富和深入,更是对思维方式的改变和塑造,对实践能力的提高。一、具有更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 具体到医学行业,医学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科,无论理论性还是实践性都非常强,对从业人员的要求非常高。 面对临床形形色色的疾病,对医生的判断能力、分析能力、综合处理能力提出很高的要求。病人并不是照着课本生病的,在面对各种疑难杂症时,你知识储备越多,越见多识广,越能够准确确诊,正确处理。 所以,扎实的理论是成为一名优秀医生的基础,拥有更高的学历,意味着对基础理论的理解和探讨也更专业、更深入、更有造诣。二、培养更科学的循证医学思路。传统医学强调个人实践经验,循证医学认为任何医疗决策应该建立在科学研究证据基础之上。循证医学并不是要代替传统医学,而是强调个人经验、患者实际情况和临床证据相结合。医学生在硕士、博士阶段,可以有大量的时间去夯实基础知识,同时还有日新月异的新知识、新进展,跟随本学科的最新前沿,培养科学的循证医学思路。这对于后期的职业成长都是必不可少的。 实践证明,无论是基础理论知识不扎实还是前沿学科知识不了解,都会限制一名医生的成长,给一名医生的发展带来极大的局限性。三、在独立从医之前,具备更强的实践能力医学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除了学习大量的专业知识之外,很多时间是跟着导师临床实践的,在临床实践中,边学习边积累,为今后独立从医打基础。医学是研究人体的科学,人体的复杂程度远远超过我们的认知,同一种表象比如说头疼,引起的原因千差万别。跟着导师上临床,就是把自己的书本知识现实化、立体化、丰富化,同时在导师的指导示范下,更准确、更迅速的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和实践能力,这是低一级学历的学生不具备的资源和条件。综上所述,一名医学生成长为一名医生,需要走过很长的漫漫之路。在这个旅程中,有更高的学历,意味着有更多和更扎实的理论基础,有导师的引导和陪伴,可以为学生的成长提供更多更有价值的帮助。我们到医院去看病,每个专家都围着好几个实习或见习小大夫,这里面很多就是这位医生的硕士或博士研究生。在上学期间,就跟着导师大量接触临床病例,见识各种疑难杂症,这是年轻医生独立从医不可能有的机会。正因为跟着导师,才能有机会开拓眼界,增长见识,为今后从医积累经验,储备能力。现在的三甲医院,没有博士学位已经不可能进入了。社会的发展,使人们越来越关注生命和健康,这就对医学提出更高的要求,同时也对医学从业人员也提了更高的要求。
对于医学博士年薪能达到多少钱这个问题,首先今天说医学博士的收入我们特指在医院上班的医学博士,因为我们平日里接触到的医学博士也几乎都是在医院里从事医生的职业。据我所知,在普通三甲医院的医学博士年薪在二十万左右是没有问题的,但也要看是在医院里面的哪个科室。下面我们一起来说一下这个问题。一、首先来说一下,医院里面的医生收入主要是几个方面构成,有基本工资,加班费,手术费,科室收益奖金等,当然在一些医院,医生还会有医药代表给的开药的提成。其实在三甲医院,特别是大城市里面的三甲医院,医学博士并不是很少见的,几乎大城市三甲医院里面的主治医生大部分都是医学博士,当然不包括一些年级比较大的老医生。二、在医生的收入里面,博士以下学历的医生收入与医学博士的收入相差其实并不大,如果说区别就只是基本工资有区别,其他的收入构成的话区别并不大。想要收入多还是看个人的能力,学历其实没有很大的关系。三、但是医学博士的学历相对于博士以下学历的医生来说,还是有很大的优势的。首先就是很多大城市的三甲医院,对于医生的招聘要求,首先很多都是最低博士学位的。能否进入大城市的好医院,决定了收入的多少。好的医院首先来看病的人就多,手术的次数也多,收入自然高。还有就是在好的医院,还会有科研经费,一些有特色的科室,科研经费可谓是十分充足的。
“希望越来越多的人战胜癌症。”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一旦患上癌症,态度会变得极其消极,甚至轻生自杀。但60多岁的王大爷却用自己的乐观,与癌症抗争了两年。如今,他还开通了直播,在社交平台上分享自己的抗癌经历,以此鼓励其他病友。确诊癌症后,我偷偷拍了遗照王大爷在大连退休,因为儿子一家都在沈阳发展,退休之后王大爷也来到沈阳,与儿子一起生活。原本一家生活和乐美满,直到两年前的冬天,王大爷被医院确诊为前列腺癌、骨癌、淋巴结转移……“当时我看到整整三行的癌症确诊,耳朵只能听到心脏砰砰砰得跳动,我还能活多久?!”脱口而出的就只有这句话了……因为癌症已经转移,医生建议化疗而非手术。王大爷不想化疗,“当时我很颓废,按书上的记载,患癌三分之一的患者都是被吓死的。我也一样,一下子病情就重了,在医院连床都下不去了,甚至连玩手机都没力气,体重只剩了90斤。我怕连死的时候遗照都没有,好点儿后我又自己跑出去拍了一张遗照。”从癌症被确诊到是否化疗?王大爷每天都在苦苦思考,在一番深思熟虑后,王大爷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我不化疗,反正也是按天算日子了,秦始皇才活多大岁数啊,我还有什么不知足,要快快乐乐活好每一天。”放弃治疗后,病情反倒好转了做好这个决定,王大爷告诉了家人,家人都表示支持和尊重老人家的想法。放弃医院治疗的王大爷,自从想开后,就像换了个人似的,每天都乐呵呵。天天起早去公园遛弯,就算没啥胃口也让自己尽量多吃饭,按时服用医院开的一些药物。也会查阅一些医疗书籍,补充相关的癌症知识。“本来就想着这日子能过一天就赚一天,却没想到几个月下来感觉自己身体明显好了,吃得也越来也多。我现在的体重都达到145斤。”王大爷之后的几次医院复查,各方面指标都在好转。很多人都和王大爷说,“你这算是奇迹了”。癌症一般治不好,能治好的都是误诊了?“我们这边有个人的了肺癌,没钱治疗,现在已经7、8年了还活得好好的,每天还跟人打牌。”由于不少特殊的个例,人们开始轻信,癌症一般治不好,在医院花这笔钱,还不如趁活着好好享受。但其实,并不是所有癌症一旦确诊,就宣判“死刑”。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学博士曾医生指出癌症不治疗也能生存是万分之一,甚至更低的概率。如今随着人类对癌症不断地探究与钻研,癌症治疗已经从传统的手术治疗、化疗治疗、放疗治疗,到如今的靶向药物治疗、热疗治疗、免疫治疗,癌症治疗的水平已经能够更好地控制癌症。癌症已经不是“不治之症”,例如乳腺癌、结直肠癌、宫颈癌等越来越多的癌症,都可以在早期经过规范治疗,生存率可达到90%以上。癌症治疗跟患者的病情、对待疾病的心理和治疗方法有很大的关系。即使王大爷没有接受过化疗,但是他能抗癌成功,主要得益于两样法宝。王大爷之所以能抗癌成功,得益于两样法宝王大爷成功抗癌后,以“抗磨老头”的名字做起了直播。通过讲述自己抗癌的经历,传递正能量让更多患者看到生的希望。他提到自己抗癌得益于两样法宝:好心态和常运动。·好心态有许多癌症患者从确诊到病逝不到5年,就是由于心态问题。王大爷称他自己“连中三元”仍然每天该吃吃该睡睡,偶尔还会哼哼歌,心里几乎不藏事。“网友遇到不顺心的事都跟我分享,看到我乐观面对生死,他们也没啥抱怨的了。”王大爷笑道。·常运动研究表明,有氧运动可促进多种免疫细胞活化,让免疫监视功能从而恢复有效地杀灭潜在的肿瘤细胞。王大爷每天坚持运动,即使下雨,也会在家里来回溜达几圈。美国NCCN指南建议,每周五次30分钟以上有氧运动,可以有效预防癌症。现在医学越来越发达,终有一天,癌症不再是人类的“难题”。癌症患者只要积极配合医生治疗,保持乐观的心态都会延缓病情。看了王大爷的故事,面对癌症,你的抗癌信心有没有增强了呢?参考资料:[1]《很多癌是可以治愈的,不要绝望和恐惧!》.人民网—健康时报.2017-11-25[2]《沈阳65岁老人直播抗癌经历》.幸福老人报.2019-05-30[3]《运动抗癌靠谱吗?专家这样说 》.中山三院.2019-01-11[4]《从体重90斤癌细胞转移 到145斤公园遛弯 这位放弃化疗老人的抗癌绝招…》沈阳晚报.2019-05-16
在远程会诊的医生当今社会,啥玩意如果不加上个互联网,就显得不够潮流,不够时尚。就连某些医院也都不老老实实看病了,好好的医院不叫,改叫互联网医院。好好的医生不叫,改叫互联网医生。弄几台电脑联上网,再叫医生用QQ跟患者聊聊天,这就是互联网医院了。经过包装的互联网医院非常具有欺骗性,让一些不懂的外行觉得即神奇,又神秘。本来是较次的医疗服务,包装成了科技时尚的高端服务。实际上由于网络医院,常常管理混乱,问题多多。还不时而爆出医患纠纷或坑骗患者的事件。不用看了,患者好象不行了咱们就拿神秘的互联网远程医疗手术举个例:大家想象中远程医疗手术就是高级专家远程实时指导,或远程操控机械手来个神操作。实际上可能就是个走不动路的老头,指挥几个生手医生,拿你做实验。你想啊,要是医生水平高,哪用得着别人在电脑上乱嘚顾。什么机械手,那东西还没实用化好不,国内更是不存在。什么实时高清视频,当今网络跟本传不动。万一这边你在呲呲喷血,那边图像卡住了,还一抖一抖的,是不是很有喜感。要不是高清,细节看不清,还怎么指导啊。其实吧,在中国,那些资质好,信誉高的大医院,基本都是人满为患,医生每天时间都排的满满的,哪有精力去搞什么中看不中用的网络医院…如果你在网上找医生,证明你病还不算重那患者又问了,那位医生,这网络治病不行,那网上看病还不行吗?其实医生看病是个很复杂的过程,仅通过视频和患者对自己病情的简单描述,是很难确切患者得了什么病的,非常容易误诊的,适合网上去看的病情非常有限,国家已经发文禁止网络医院对患者进行初诊。而且无论再怎么美化医生医院。这其实也只不过是一个买卖罢了。即然是买卖那是无论如何也不能放走一个可以成交的顾客的。所以看不出什么病,不要紧。忽悠出能赚钱的药。才是正事儿…我这么一说您懂了吗,您还敢去网上看病吗?有病,还是面对面再好的创意和想法,也得有坚实的物质基础作后盾。当前的硬件设施还远不能支持互联网远控医疗的实施,所谓的互联网医院常常是充满了猫腻。里面的医生也良莠不齐。所以小编认为有病还是去医院现场看好。咱就别省那几步路好吗?对互联网医院您还有别的什么看法或更好的建议,您是专家,一起来说说。
“一个是985医学硕士,一个是普通医学博士,你认为医院会优先录用哪个?”其实这个问题的答案几乎是板上钉钉的,你去问10个人其中有9个人都会说优先录用普通博士,我们接下来主要分析一下其中的缘由。01.博士工作后比较安分有些硕士可能工作后还想着有机会去考博士,心不定,但博士基本上不会再想着去读书了,工作后比较安心了,他们更多考虑的是安家、待遇等,一旦找好工作就会全身心投入。02、博士实力碾压硕士不管是哪所学校的医学博士,其实力都是碾压所有硕士生的,即使硕士生来源于985名校,一般博士毕业后都会有一技之长,不管是能力还是学术,博士能毕业的人一般是很优秀的,医学博士几乎没有一点点水分。03、博士有助于提升医院的整体水平如今医学硕士可谓是很多了,但博士还是稀缺的,一般情况下博士会很快升级到副教授,在三甲医院博士基本上可以报青年基金了,这一项对医院来说也是极其重要的。04、有些双非院校的医学专业很是强势像是中协和、哈医、医大、南医等双非的医学院的实力远远超过很多双一流院校,即便是在交大、复旦、北医也有一些差的医院,很多冷门科室每年都招不够学生,只能调剂一部分过去,而各地医科大学的好医院,其中热门的科室竞争很是激烈。当然了,也有人认为是985医学硕士实力更强的,网友如是说:在我国改革发展的大环境下,大学发展如雨后春笋般地长出,也是为中国所需要的人才陪养,但是大学不是看这两个字,当然不同大学的学生质量也是不同的,别看普通大学有博士证评级机构,就感觉高大上,这种博士是几流博士你知道吗?所谓的专家都有很多级别,我认为名校985的研究生比普通大学的博士要好,必竟师资水平不同,进校生的分数线不同,实验室的级别不同,总之不要看名头,你得看名校,说白了,普通大学的博士只代表普通大学的水平。大家更认同哪一种观点呢?
轻点屏幕、等待接诊、在线开药、送货上门……目前,北京已有协和医院、阜外医院、宣武医院等6家医疗机构可提供“互联网+医保”服务。“互联网诊疗”近年愈发火热,它到底能做到什么程度?记者发现,这绝不是表面上医院纷纷推出自家App这么简单,背后承载着医疗机构满满的探索实践,还有对未来的谋篇布局。体验:药品连带底方收据 跨越千里邮寄到家远在新疆的心血管病人刘老爷子,通过“掌上阜外医院”App挂号,将自己既往检查资料上传后,很快得到了北京专家详尽的指导。由于当地药品不全,阜外医院还将刘老爷子所需的所有药品,连带底方、收据等精心打包,跨越两千余公里邮寄到他手中。家住燕山的付女士,是一名视力障碍患者。借助升级后的“北京燕化医院”App,她不需要任何人帮助也可独立完成线上问诊,“就医”不再是生活中最大的难题。王先生患有脑梗死、高血压,曾在宣武医院入院治疗,出院后情况比较稳定。最近他发现药快吃完了,便通过“掌上宣武医院”App向主治医生陈述病情,并希望再开些药。这一需求迅速得到了满足。更惊喜的是,快递小哥不仅将药品送到家门口,所携带的医保支付终端设备,还能够让王先生直接使用医保卡进行结算,不必再跑到医院划卡了。同样通过这一App,还有辗转难眠的患者于深夜发起问诊,凌晨四点,便收到了医生的回复……跨地域、无障碍、实时结、全天候……插上科技的翅膀,北京多家医院近年来持续加大对互联网诊疗服务的探索,种种以往难以想象的就医场景,正逐步成为现实。更可喜的是,自今年3月2日北京燕化医院首家开通线上诊疗医保报销至今,已有阜外医院、北京长峰医院、宣武医院、中日友好医院、北京协和医院等另外五家医院加入到这一队列中。线上诊疗与医保的携手,为整个流程赋予更为完备的深层意义。监管:视频核对患者身份 线上交流全程留痕享受轻松便捷的线上诊疗服务,患者和医院间可能只隔着一个简单的App。而为了打造好这一沟通“窗口”,各家医院均进行了长期繁杂的考量与推敲。“临时抱佛脚肯定是来不及的”,宣武医院党委副书记李嘉告诉记者,早在2018年,宣武医院就启动了自家官方App的功能模块设计、具体流程打磨等工作。2019年底,App正式开始投入使用,集合了导诊咨询、预约挂号等诸多功能。已实现“互联网+医保”服务的其他几家医院情况大体类似,“其实网络技术没问题,只是之前在医疗层面上没有去做。”阜外医院副院长杨伟宪表示,“受疫情驱动,北京市又有相应政策,在App基础上增添线上问诊功能,乃至于后续的医保报销,可以说是水到渠成。”记者发现,从安全角度考虑,目前各家医院线上诊疗平台均只接受复诊病人。开具的处方需经药师审核后再配药,与实体医院服务质量完全无异。而在复诊患者认定方面,阜外医院范围比另外几家略广。“首诊即便不在我们医院,只要以往做过心血管方面正规的治疗或检查,能够提供心电图,心脏彩超等资料,也将他视作复诊病人。”杨伟宪解释,作为心血管病专科医院,阜外医院相当一部分病人是转诊上来的。线上问诊开通至今,近万人次的问诊量中,55.3%都是外地病人,充分体现了医院特色。在信息监管方面,各院均采取视频核对等渠道对患者身份进行把关。此外,患者与医生间所有线上沟通交流,也能做到全程留痕。“比如万一有个医生跟患者说好,你没事儿就挂我的号,我给你一句话回复完,然后你再挂号,我又给你一句话回完。”李嘉举例,由于诊费可以实时进行医保结算,医生又能得到经济上的鼓励,某种程度这也是一种骗保行为。“类似这些情况如何监管,我们都考虑到了,可以说想得已经非常细致了。”接诊:有医生利用“碎片”时间 有医院线上线下无差别切换记者调查发现,目前6家医院的“互联网+医保”服务,在安全、规范等大方向上举措基本一致。而从实际情况出发,对具体环节设计,各自又有着不同模式的探索。例如,医生如何通过App接诊?北京燕化医院或许在线上线下“无差别”方面体现得最为彻底——“患者打开App,从‘视频问诊’模块挂的是线上号,‘预约挂号’模块挂的是线下号,两个途径累计挂满了这位医生的号源后,挂号就停止了。”燕化医院副院长邵学财介绍。医生出诊时,第一个是线下病人,那就面对面接诊。第二个若是线上病人,医生便切到线上平台,请病人视频问诊。“整个流程唯一的区别,只有病人来没来医院。”邵学财坦言,考虑到视频问诊刚起步,量不太大,便没有将线上线下队列区分开来。当然,这种模式需要客服提前与线上病人联系,告知大约就诊时间,并提示他关注邀请信息,以及时进入诊间,保障接诊流畅运行。宣武医院和阜外医院瞄准的则是医生“碎片”时间,采用自愿+鼓励相结合的方式,要求医生注册App的“医生端”。当有患者发起问诊,医生会收到提醒,可以利用空余时间回复患者需求,目前两院开通医生端的医生均超过了200位。一次挂号,患者问诊“有效期”是48小时,若超时医生未回,挂号费会原路退回。杨伟宪解释,这是考虑到线上问诊的都是慢性病复诊患者,相对病情并不紧急。另外有些复诊病人可能询问后需要做检查,期间如果检查结果出来,就不用再挂号,直接可以让医生看了。目前,宣武医院线上问诊每位医生每天可挂号源有数量限制,阜外医院则不限号,而这也会根据发展做出优化。“现在全院每天共二三十例线上问诊量,还没听说哪位医生忙不过来。”杨伟宪表示,今后若某些医生问诊量过大,会考虑通过团队等形式进行分担。在药品配送环节,燕化医院和宣武医院均选择与顺丰合作,由快递小哥手持支付终端,为患者配送药品的同时进行医保结算。值得一提的是,燕化医院疫情期间推出了免费快递到家服务,自3月2日至今共170余例送药上门,均免收患者快递费。阜外医院则推行了药品处方外延,对医保患者,可配送到离家近的,医保相关联的药店。患者去取药时,就能在药店进行医保结算。对自费病人,或需要收据报销的病人,也可由医院将药品、底方、收据打包,通过EMS来邮寄。而据媒体报道,长峰医院则是与叮当快药达成合作,借助后者的叮当智慧药房与物流配送体系,来提供药店取药或配送上门服务。展望:节约医疗资源 从复诊向首诊病人覆盖对“互联网+医保”服务展开实践后,各院也总结出未来有待克服与改进的“发力点”。如外部药房药品与医院药房药品不一定完全对等,物流配送上也具有一定局限性,而被提及最多的,仍是老百姓的就医习惯。隔着屏幕的医生是否真的会让患者安心?邵学财坦言,观念转变没法一蹴而就,只能用效果持续培育。“明确诊断的前提下,慢性病复诊到了医院后,实际上大多也是为了开药,线上问诊是对医疗资源的一种节约。”在杨伟宪看来,尤其北上广深等地,三级医院所接诊的病人,许多都是转诊上来的。“从设备到基本的技术,全国都在做普及。互联网诊疗就是把网上能替代诊室的工作先替代掉,没有风险而且非常方便。”她理想中心血管等慢性疾病的就医场景是这样的:病人先通过线上问诊了解自己到底有无疾病,若医生怀疑,会推荐病人做相应检查。这些检查在基层医院即可完成,甚至不需要到北京。待确认患有疾病,医生可以指导病人如何干预,确实有必要到阜外医院现场就诊或入院,再预约挂号,相应绿色通道也会随即安排。李嘉则进一步展望,未来线上问诊除复诊病人外,也能向首诊病人覆盖,这意味着互联网诊疗平台将真正进阶为平行于实体医院的互联网医院。“这也取决于科技能发展到什么程度,现在已经可以远程操控机器人为患者做手术。将来是不是能开发出和人手感知一样的工具,通过操控工具来感受患者身体体征的变化?想一想真是很令人期待。”
各行都有各行的圈子,博士们自然也有博士的圈子。圈子里男女老少,土博洋博,海归海带…… 各色人等均有,但都有个统一的标签 —— 博士。有圈子就少不了比较,比长相,比收入,比工作,比孩子…… 对于视学术尊严为生命的博士而言,比的首先是学术水平。出于最基本的社交礼仪,比较学术水平的时候直接向对方提问,多半是不合适的,即便人家到你这里应聘也不行。高手过招,处处机锋,靠的是无声胜有声,无招胜有招。要沉得住气,要注重细节。那么,如何才能不动声色地判断一个博士的学术水平呢?一、拿出手机学术检索虽然教育部和科技部接连发文,破除「唯论文」,破除「SCI」迷信,但比较学术水平时先查一下文章,仍然是学术界的常规操作。寒暄一阵,请教大名,拿出手机,偷偷检索。先看对方主要作者的文章,文章档次如何?引用次数多少?具体研究方向是什么?对方在其中有何贡献?…… 这都是官方和民间衡量学术水平的「金指标」。再看挂名的文章,挂名多不多?有时候挂名多未必是好事哦。如果有时间,可以仔细看看挂名文章的研究领域,跟身为主要作者的文章研究领域有多大跨度?如果跨度大,搞不好是没有意义的人情挂名。文章查完,再查学校。博士大部分集中在好学校,但每个学校都有自身的优势专业,如果对方读的恰好是优势专业,那至少水平下限有了基本保障。查完学校再查课题组,对标一下导师,特别是导师的代表作—— 咱也是响应国家号召,在对学术产出进行评价时施行「代表作制」。如果导师的代表作论文里恰好有对方发表的论文,那说明你眼前的博士水平肯定很高。要是还有时间,再查查课题组里已经毕业的学生都去了哪里,都在做什么。如果前面毕业的师兄师姐都出人头地了,说明这个组培养的博士质量过硬,你对面的博士,也是其中之一。学校牛不牛,专业牛不牛,课题组牛不牛,导师牛不牛,学生多不多,已经毕业了的学生都去干嘛了…… 这一系列问题的答案都可以通过检索得到。时间充裕的话,不妨读读对方课题组的论文。看看对方发表的论文,在课题组发展道路上具有怎样的「历史地位」。到底是课题组先前的研究领域老树开新枝地创新呢?还是自己挖了坑为本组研究领域开疆拓土呢?还是朝着前面师兄师姐挖好的坑灌水呢?还是东一榔头西一棒锤地在别人 idea 上缝缝补补呢?—— 这里面区别可大了,只有行家才能看得出来。二、通过聊天抓取信息即便有随时连线上网的手机检索,传统手艺还是不能丢。水平比较,过招留万儿,都是在学术交流的框架内。交流就得交谈,交谈就是说话。任何圈子里,说话都有技巧,听说话也有技巧。有时,判断一个博士的学术水平高下,需要从聊天说话中抓取信息。1. 聊学术看学术水平高下,先看学术聊得怎么样。实验学科,离不开一套吃饭的家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仪器是干不出好科研的。聊天的时候可以问问承担的课题,都需要哪些设备,主要操作什么仪器。如果对方有问有答,那不妨进而交流一下使用仪器的心得。如果对方连仪器的操作都不熟悉,那要么仪器不在组里,要么仪器在组里,但使用机时少,这都暗示了水平可能差点事儿。2. 听术语聊学术一定会涉及术语,牛人都读英文文献,讲术语也都用英文,他可以不知道苏氨酸是什么,但一定会明白 threonine 长什么样。先顺着他英文术语聊天,然后你突然来一个中译名,如果他愣一下,需要反应一秒钟,可能学术水平不错哦。缩写和诨名也算术语,比如要知道 KCN 不是毒药,小蜜蜂不是昆虫。中英夹杂是优秀博士的常态,但要看英语具体怎么用,比如以下几种就是反例:mei 不 make sense?o 不 ok?hi 不 happy?3. 聊生活学术交流要是都在飙术语谈科研,一是乏味,二是目的性太强,所以适时聊一些生活是必要的。聊生活可不是闲聊啊,也能看出一个博士的学术水平。有没有女朋友?在追哪些番?有什么爱好?王者啥段位?… 如果对方爱好不少,对所有爱好都侃侃而谈,那你就得想一想了:这么多爱好,恐怕得花掉不少时间吧?哪还有时间搞科研嘛?还是说,对面是个天才?……4. 听八卦学术水平高,一定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这种好奇心的表现之一,就是八卦之心。优秀的博士生一般会对学界内的八卦了如指掌,哪个组的论文被哪个组抢发了;谁的项目搞了十年没做出来,但被谁偷偷摸摸搞定了;谁的博士去了谁的组做博后,结果双剑合璧搞了篇大 paper……听八卦时要从多个维度观察对方,因为八卦考验的不仅是求知欲和好奇心,还有良好的记忆能力和流畅的表达能力。5. 聊理想求学之路,荆棘坎坷,唯有眼中看着光明的前方,才能无畏脚下的险阻。没有学术抱负的人,想来学术水平也高不到哪里去。所以在闲聊的时候,不妨问一问这几个问题:毕业之后准备去哪里?准备怎么开始自己的学术生涯?有没有什么学术梦想?如果对方条分缕析显然早有准备,那大概率靠谱。与之相对的,注水博士多半还在为延毕发愁,哪里有心思想什么诗与远方?6. 听牢骚牢骚太盛防肠断。如果对方牢骚太多,很可能水平不高。你想啊,带着一肚子牢骚,怎么能做好事情呢?博士生涯,不是一场考试,不是一城一地的得失能决定是否成功;任何探索,在寻求突破的挣扎中,都是艰难而且迷茫的,根本没有固定的套路可循。如果把有限的脑容量都用在发牢骚上,哪还有时间琢磨科研问题呢?优秀的博士,会省下抱怨的力气,努力解决问题。因为他们知道,困难是暂时的,前途是光明的。三、观察外表合理判断虽说人不可貌相,而且以貌取人具有先天的政治不正确性,但作为辅助手段,观察外表还是能够帮助我们判断对方的学术水平的。1. 先看手做实验学科,吃的是手艺饭。指甲太长,甚至做美甲,这不行;手上戒指手镯等饰物太多也不行;手太脏不行,说明没有良好的实验习惯。2. 再看发型发际线在什么位置?博士求学消耗的是体力、脑力和发量,发际线太高是常态。如果头发浓密,这是天赋异禀呢,还是祖师爷赏饭啊?要不要给洗发水做个代言啊?要是烫发染发搞个造型,那更不行了,越是花哨的发型,打理起来越费时间。有这个时间,不如去做做实验读读文献,哪怕睡个懒觉休息一下也好啊。怎么还有时间弄头发,这是嫌学术压力不够大吗?3. 后看衣服搞科研做实验,是脑力劳动更是体力劳动,有脑子也得有膀子力气。满身名牌,这一看就不是干活儿的。衣服换得太勤,花里胡哨,心思都在穿着打扮上面了,博士水平也不会太高。当然,太邋遢也不行,说明实验习惯不好。四、特殊行为暗示水平眼瞅着又到了毕业季,笔者最后再为即将开启科研生活的学术圈准新人们送上点干货:新进课题组,如何不动声色地判断一个博士的学术水平?大家都在同一个课题组,每天在一起的时间很多,可以通过观察一些特殊行为来分辨组里哪位师兄师姐水平高。然后…… 你懂的。1. 看实验记录如果一位师兄的实验记录本里面都是鬼画符,有空页跳页,有的还没有日期,那他的水平就值得怀疑了。做好实验记录,可是科研必修课。2. 看码字速度组里水平高的博士,自然也受到导师的信任,所以论文草稿,基金本子,都让 Ta 来起草。久而久之,什么中文英文,论文基金,早就身经百战了。导师布置的撰写工作,时间紧任务重,没有过硬的码字速度绝对搞不定。3. 看作图水平无图无真相,高水平博士不光 PPT 玩得溜,各类专业软件也用得很棒。Office 这是最起码的,Word 和 PowerPoint 这都天天用;ChemOffice 全家桶也都得熟,画个瓶子蛋白什么的得漂亮;不 PS 一下,图片放进论文不好看啊,再说了,数据图有时候也需要 PS。高阶玩家会熟练操作使用 Origin、Python、Mathematic、GraphPad Prism、Matlab…… 学无止境啊~~4. 执行力高低很多高水平的师兄师姐,都是实验室的大管家,执行力非常强。所以,从执行力上也能看出一个博士的学术水平。比如缺仪器或没有实验材料时,他们如何处理?优秀的博士生所具备的解决科研问题的能力,会在解决这类问题上有所迁移。他们不会打个报告后一味等待,而是想各种办法先解决问题。当然,无论对方的学术水平是高是低,归根到底也是别人的事,判断清楚心中有数即可。对方水平高,没必要自己心理失衡;对方水平低,也完全不能揶揄嘲笑。看破不说破,是一个优秀博士生的修养。而且,要想人前显贵,就得人后受罪。导师在学术会议上做 keynote 报告时举重若轻地说「我们解决了 XXX 问题」,只有你才知道这轻描淡写看上去又 smart 又 elegant 的解决方案背后是多少博士生的血泪汗。那些比你牛的同龄人,也一定有超乎常人的优秀品质;那些看上去比你差的博士,所付出的未必比你少。每个博士都是好样的!最后,学术水平高低,不代表综合能力高低,更不代表人品高下,切记切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