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社会上不少单位,包括国有企业、国有事业单位、科研院所、大学、医院等机构中,都把小于35岁作为基本准入条件。这个政策在实践中有害无益。首先是许多哲学社会科学类专业的科研专门人才,从硕士、博士生培养经验看,多数是在大学毕业或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工作几年,有了一定的社会阅历,再攻读博士学位者,研究能力更强,专业提升、专业上发展的空间更大,比起从本科、硕士到博士一路不停地攻读下来的,一般而言水平更高。这样,如果把博士就业的年龄限制为35岁以下,对于许多在攻读博士学位前工作了几年的同志,就不问青红皂白剥夺了他们就业、进入较高研究机构的权力。情况表明,研究型人才作用的发挥,能否作出一定成就,大量的专业与年龄没有多大的关系,35岁更不是一个是否可以取得成果的决定性因素。实践表明,这个政策,导致一些人才或离开专业研究行业,或想办法回到国外从事研究。这在客观上是对优秀科研人才的浪费,对于科技强国极为不利。因此,郑重呼吁各有关专业性研究机构取消这个录用人员的年龄限制,或者将此年龄限制往后延至40岁左右,录用人员主要以德才状况,特别是专业研究能力为主要依据。世界范围看,很少有国家严格限制博士就业年龄。国外读博十年八年很常见。很多老头老太太纯粹为了兴趣来读博士。一刀切博士就业年龄,其实就是粗暴要求博士毕业时间。虽然国内延期毕业整体不常见,但在名校里这已经是比较普遍的现象。未来随着博士培养标准的提高,宽进严出的大环境下一刀切毕业时间会越来越困难。博士培养的是本领域内最顶尖的创造性人才。人文学科和理工科也不太一样。前者年龄大些,阅历深些,往往能别具只眼,对问题有深刻见解。理工科一般年龄小些。三十五岁这个坎儿可能是参照理工科制定的?客观上更有利于理工科学生找工作。既然退休年龄相应后延了,人接受教育的时间是不是也可以稍微后延,不用再一刀切。三十五岁和三十六岁差多少呢?和四十岁又差多少呢?主要还是要看科研能力。您说是不是?
你听没听到过这样一个问题:“你知道公务员考试的最大年龄吗?”,也不知道有没有人回答:“我记得一般人是35周岁,研究生以上是40岁吧!”虽然现在几乎人人关注公务员考试,但还有一些人对公考的政策了解的不甚透彻,甚至由于判断失误而影响到了自己的人生规划。下面我就跟大家聊一聊公考年龄方面的很多人容易误解的一些规定。一、公考年龄上限到底多少岁?首先请大家看一下《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2019年度考试录用公务员公告》的报考条件插图里面第二条就明确规定了报考公务员的年龄限制,那就是“18周岁以上、35周岁以下,2019年应届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非在职)人员年龄可放宽到40周岁以下;”不知道有没有人注意到,关于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人员40岁以下报考除了要求是非在职以外,还有个重点词那就是“应届”。这可能是很多人忽视的。我问了好几个同事,他们都说研究生和博士生可以公考到40周岁,其实这是完全的误解。二、除年龄外还有没有其他要求?公告里规定:“现役军人、在读的非应届毕业生、在职公务员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机关(单位)工作人员,不能报考。“这里面有一条就是“在读的非应届毕业生不能报考。”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可能会不乐意了!他们会说我们比本科生多上了3年甚至6年学,这样相当于放弃了多少次公考的机会啊?为什么不给我们多几年的公考时间。三、一碗水端平我认为国家还是对研究生和博士生有照顾的,那就是研究生和博士生一旦考上了公务员,分别会享受副科级和正科级待遇。总之,好事不能让你们一个人全占了!因此,硕士、博士朋友们,好好珍惜你们的应届毕业生身份吧。我是公考诸葛,随时分享公考方面知识和感悟,欢迎关注!
天津年龄限制年龄限制本科毕业生的年龄在25周岁以下(1992年12月12日以后出生),硕士研究生的年龄在28周岁以下(1989年12月12日以后出生),博士研究生的年龄在32周岁以下(1985年12月12日以后出生)。河北年龄限制本科生年龄在25周岁以下(1993年4月及以后出生),硕士研究生年龄在28周岁以下(1990年4月及以后出生),博士研究生年龄在32周岁以下(1986年4月及以后出生)。上海年龄限制年龄限制本科生一般不超过24周岁(1994年7月1日<含>以后出生),硕士研究生一般不超过27周岁(1991年7月1日<含>以后出生),博士研究生一般不超过30周岁(1988年7月1日<含>以后出生);具有参军入伍经历的,年龄要求可相应放宽2年;湖北年龄限年龄限制制应届毕业生中,本科生不超过25周岁(1994年8月1日以后出生)、硕士研究生不超过28周岁(1991年8月1日以后出生)、博士研究生不超过32周岁(1987年8月1日以后出生)。其中,本科生应在2019年7月31日前获得毕业证和相应学位;硕士及博士研究生原则上应在2019年7月31日前获得毕业证,在2019年12月31日前获得相应学位。未在规定时间内获得学历学位的,取消选调资格。省内服务基层项目人员、武汉市专项选聘生中,本科生年龄不超过28周岁(1991年8月1日以后出生),硕士及博士研究生不超过32周岁(1987年8月1日以后出生)。重庆年龄限制年龄限制截至2018年12月12日,年满18周岁,大学本科生不超过25周岁(1992年12月12日及以后出生)、硕士研究生不超过30周岁(1987年12月12日及以后出生)、博士研究生不超过35周岁(1982年12月12日及以后出生)。年龄限总结一下哈制总结大部分省份本科选调年龄在25,研究生年龄有点差异基本在27、28,最大不能超过30岁,博士的年龄相对统一在32岁最高不超过35,上海选调年龄普遍偏低。
今天,2019年国家公务员招录公告已发布,其中招录人民警察1897人,报名时间2018年10月22日至2018年10月31日。这次国家公务员招录中人民警察招录的报名条件及注意事项如下:一,国家公务员招录中人民警察招录考试哪些人员不能报考?这次人民警察招录中有七类人不能报考,这七类人大家可以看笔者前段时间写的文章“人民警察招录,这七类人不能报考,即使报考也不会被录用”,文中有对着七类人进行详细的介绍。有的朋友可能属于这七类人,但是想着报名时也不用写这些资料,想着会不会能够被录用。千万别抱着侥幸的心理,国家公务员招录人民警察中有资格复审和政审环节,这七类人想被录用根据不可能,只是浪费了为考试而做的所有事。二,国家公务员招录中录用人民警察报考年龄是如何规定的?国家公务员招录中录用人民警察报考年龄不同的部门,不同的岗位有所不同,计算年龄的月份截止10月,也就是本月之后如果超过规定年龄,那就算年龄不达标。具体分为如下四类:(一)省级及以上公安机关、监狱、强制隔离戒毒管理机关录用人民警察的报考年龄条件按照现行公务员报考年龄规定执行。也就是18周岁以上、35周岁以下,2019年应届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非在职)人员年龄可放宽到40周岁以下。(二)地市及以下公安机关录用人民警察的报考年龄条件:一般不超过30周岁,2019年应届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非在职)和报考法医职位的,一般不超过35周岁。(三)报考公安特警的人员年龄:一般不超过25周岁。(四)司法行政部门监狱、强制隔离戒毒所一线干警报考年龄:一般不超过30周岁,2019年应届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非在职)及狱医、心理矫正等特殊职位招考年龄一般不超过35周岁。三,国家公务员招录中公安机关人民警察职位的考试如何安排?报考公安机关人民警察职位的人员,先参加2018年12月1日下午进行的专业科目考试,然后参加12月2日进行的公共科目笔试。专业科目全部为客观性试题,考试时限120分钟,满分100分。主要测查报考者报考公安机关人民警察职位应当具备的基本素质与能力,包括职业素养、基础知识、基本能力三个方面。其中,职业素养主要测查报考者的政治素质、对人民警察职业道德和职业纪律的认知水平。基础知识主要测查报考者掌握有关法律和公安基础知识,及运用相关知识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基本能力主要测查报考者在有关执法勤务活动中,正确观察、判断、分析案(事)件,严格守法、规范执法,有效沟通协调,妥善应对处置的能力。四,国家公务员招录中录用人民警察需要测评体能吗?国家公务员招录中录用人民警察需进行体能测评,按照《公安机关录用人民警察体能测评项目和标准(暂行)》执行。
2018年度秋季进站博士后招收工作即将开始。很多博士摩拳擦掌、跃跃欲试,但也有人愁眉苦脸。原来,国内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的年龄不得超过35周岁。这将很多具备条件,但年龄不符的人才挡在门槛之外。博士后,是指经批准并在全国博士后管理委员会办公室注册,在流动站或工作站里从事博士后科研工作的人员。博士后主要从事相关科学研究,这种工作往往具有探索、开拓、创新性质。博士后不是学位,也不是专业技术或行政职务,表示的是一段工作经历。在我国,博士后制度的本意是培养高层次创新型青年人才的一项重要制度,以解决上世纪80年代以来的青年人才匮乏问题。但发展至今,博士后在形式上更像一种教育,或把博士后看成比博士更高一级的学位,并牵扯到经历证书和户籍福利问题。这让中国的博士后有了一些与其他国家不同的要求:年龄35周岁以下。这还是根据《关于改革完善博士后制度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要求从40周岁调整而来。在“终身学习”和“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这个规定与当前的社会科研及创新需求有不相适应的地方。在很多领域,足够的工作经验、阅历与资源积累对课题研究和成果十分重要。这种积累不是从大学出来工作寥寥数年就可以达到。因此,很多优秀人才可能刚刚具备深度挖掘能力,或正处于容易出研究成果的黄金年龄,却因为年龄限制已经失去了机会。据笔者了解,当今世界上的主要国家对博士后均未设置年龄门槛,且会尽可能减少人为藩篱,以鼓励有志投身学术的人在大学或科研机构中有限期地专门从事相关研究或深造,寻找价值实现机会。其目的既包括帮助优秀人才留在相关机构,又能够解决人才的后顾之忧。而对于国内来说,很多具备博士后研究能力的人才往往已经摆脱了对于户籍福利的需求,且希望在相关领域有所突破。笔者咨询了北大、人大、中政法等国内名校的多位教授,他们对于年龄的限制也持有一定保留意见。笔者建议,可以考虑调整现行博士后制度对于年龄的限制,转而对青年科研人才和青年以上科研人才加以区分:对于35周岁以下的人才仍然保持现行的相关政策进行扶持与鼓励;对于超出年龄的人才,进行放宽接收,但取消可能会产生争议和疑虑的户籍政策与相关福利待遇。这样既保证了青年科研人才队伍能享有鼓励,又不会影响成熟人才的科研积极性。此举对于践行创业创新探索与突破,强化创新驱动作用具有积极作用。同时,建议加强博士后的研究成果交流与转化应用,进一步推动创新成果加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作者是品牌联盟智库秘书长)
众所周知,选调生一般都有学生干部、应届生等要求。但是很多人忽略了还有年龄限制。往往有不少人准备了大半年,到头来发现直接卡在年龄上,黄粱一梦一场空。今年优小牛就来盘点下各省市的选调生年龄要求不光是有福建选调生有年龄限制,其他省市在选调生的报考年龄上也有不小的要求。以下内容均参考2020年各省市选调公告01福建省本科生不超过25周岁(1994年11月以后出生)硕士研究生不超过28周岁(1991年以后出生)博士研究生不超过32周岁(1987年以后出生)注:报考2021年福建选调生,往后推一年即可02陕西省本科生的年龄在24周岁以下(1995年7月1日以后出生)硕士研究生的年龄在27周岁以下(1992年7月1日以后出生)博士研究生的年龄在30周岁以下(1989年7月1日以后出生)03河北省本科生年龄在25周岁以下(1994年8月及以后出生)硕士研究生年龄在28周岁以下(1991年8月及以后出生)博士研究生年龄在32周岁以下(1987年8月及以后出生)04上海市本科生一般不超过24周岁(1995年7月1日<含>以后出生)硕士研究生一般不超过27周岁(1992年7月1日<含>以后出生)博士研究生一般不超过30周岁(1989年7月1日<含>以后出生)具有参军入伍经历的,年龄要求可相应放宽2年05湖北省本科生不超过25周岁(1995年8月1日以后出生)硕士研究生不超过28周岁(1992年8月1日以后出生)博士研究生不超过32周岁(1988年8月1日以后出生)
关于公务员的年龄,其实是很多人都会关心的问题~但是一般人都会说是“一般人的年龄限制是35岁,研究生以上是40岁”。这个其实让很多人产生了误解,虽然很多人对于公考的的政策了解得不算透彻,会导致一些判断的失误,甚至会影响到一些人的规划。今天小编就给大家说一说公考年龄方面的一些容易让人误解的规定吧。公考年龄上限到底是多少?从图中的《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2019年度考试录用公务员公告》的报考条件可以看出来,报考公务员的年龄限制,就是:“18周岁以上、35周岁以下,2019年应届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非在职)人员年龄可放宽到40周岁以下;”关于硕士和博士人员40岁以下除了要求是非在职以外,还有个重点就是“应届”,这应该是很多人都忽视了的。并不是说研究生和博士生可以公考到40岁,是需要应届的,年龄可以放宽到40岁。除了年龄以外还有什么其他要求?从公告的规定可以看出:“现役军人、在读的非应届毕业生、在职公务员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机关(单位)工作人员,不能报考。”“在读的非应届毕业生”不能报考,这个也是个重点。硕士和博士可能会有很多不乐意,觉得自己比本科多上几年学,但却放弃了很多次公考的机会。硕士和博士的特殊照顾国家对于研究生和博士还是有特殊照顾的,就是硕士和博士一旦考上了公务员,会直接享受副科级和正科级的待遇,也算是非常不错的待遇了。所以,硕士和博士的朋友,一定要好好珍惜自己的应届生身份呀!
2018年,南京市以市委市政府名义召开的第一个大会——南京市创新名城建设动员大会,发布了2018年南京市委1号文件《关于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创新名城的若干政策措施》,其中共10条!1 其中第八条提到的“宁聚计划”和广大大学生息息相关!为了吸纳人才,南京再次降低落户标准:研究生落户南京不受年龄限制;40岁以下本科可以直接落户南京,先落户后就业。 另外,相关新政目前正在制定中,并确定将于3月1日正式发布《南京市人才落户办法的实施细则》,启动“先落户,后就业”办理工作,并在同月开始执行。 南京市实施青年大学生 “宁聚计划”若干政策措施 一、调整优化落户政策。 研究生以上学历及40周岁以下的本科学历人才,凭毕业证书办理落户手续;技术、技能型人才,凭高级工及以上职业资格证书办理落户手续。 二、提供住房安居保障。 研究生以上学历及40周岁以下的本科学历人才和技术、技能型人才办理落户手续后,可申请享受相应的住房政策。全日制普通高校(含海外留学)毕业并取得学士及以上学位的毕业生(含港澳台毕业生),全日制职业院校毕业并取得高级工及以上职业资格证书的毕业生,在本市就业创业并缴纳企业职工养老保险且无住房的(或与父母共有家庭唯一一套住房),最长可申领3年住房租赁补贴,其中学士(含高级工及以上)每人每月600元,硕士每人每月800元,博士每人每月1000元。符合条件的可申购共有产权房。 三、核发一次性面试补贴。 对非市域范围全日制普通高校(含海外留学)的应届毕业生(含港澳台毕业生)来我市市域范围内登记注册并纳税的各类企业、民办非企业单位和社会团体求职面试的,经核定给予每人1000元的一次性面试(交通和住宿)补贴。 四、积极引进海外留学人才。 持续办好海外高层次人才交流活动和系列创新创业大赛,加强获奖项目对接落地服务,打造区域性国际人才交流与合作平台,加强海外宣传推介,促进海外留学人才来宁就业创业,同等享受“宁聚”计划各项政策及资助。 五、提供职业技能训练和见习。 运用技工院校、高技能人才公共实训基地、企业培训中心等职业技能培训平台,每年提供不少于10万人次的青年大学生职业技能训练机会。推进见习实训基地建设,对参加见习实训的青年大学生按规定给予3—6个月见习生活补贴,补贴标准提高到本市最低工资标准的70%。对见习实训期满留岗就业率高的基地或单位,按规定给予一次性奖励。 六、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 围绕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聚焦主导产业,积极拓展新领域、发展新业态,开发更多适合青年大学生的就业岗位。鼓励青年大学生到基层社区(村)就业,加大政府购买基层公益性岗位力度,吸纳青年大学生到街道、社区从事公共管理和社会服务。公务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招录时,在基层岗位服务并符合规定条件的大学生可定向招录。 七、鼓励用人单位吸纳就业。 鼓励我市市域内科研项目单位吸纳高校毕业生参研,按规定将社会保险补助纳入劳务费列支,劳务费不设比例限制。在我市登记注册的小微企业,新招用毕业1年内的高校毕业生以及技工院校高级工、技师班(预备技师班)和特殊教育院校职业教育类毕业生,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并缴纳社会保险的,按企业实际缴费金额给予1年的社会保险补贴,并按每人2000元给予一次性奖励补贴。 八、降低创业运营成本。 青年大学生在我市实现首次创业,领取营业执照后,给予一次性2000元的开业补贴;正常经营纳税6个月以上的,再给予一次性4000元的创业成功奖励;吸纳本市户籍失业人员就业,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并缴纳社会保险的,按吸纳就业人数给予每人2000元的一次性带动就业补贴;对在工商部门首次注册登记起3年内的创业者,企业注销后登记失业并以个人身份缴纳社会保险费6个月以上的,按照其纳税总额的50%、最高不超过1万元的标准从就业资金中给予一次性补贴用于个人缴纳社会保险费。 九、提供创业场地扶持。 符合条件的青年大学生初创企业,入驻政府举办或认定创业载体的,可提供30平方米免费场地或给予场租补贴;在创业载体外租用经营场地创业的,给予每月不超过800元的场租补贴;利用自有房产创业的,给予每月300元的基本运营综合补贴;所需经费由创业实体纳税所在区负责。对创业服务功能强,创业孵化企业数多,孵化成功率高,带动就业明显的大学生创业载体经评审给予最高2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 十、拓宽创业融资渠道。 将创业担保绿色通道范围覆盖到我市中职院校,符合规定经授权的免除反担保要求。初创项目3年内获得风险投资的,可按单个项目融资总额的10%、最高不超过30万元给予配套支持。加大对优秀大学生创业项目的遴选资助,在现有20-50万元的资助等次基础上,向下增设10万元的资助等次,扩大优秀项目遴选资助范围和覆盖面。对获得国家、省级创业大赛获奖项目并落地我市发展的,按赛事层级及获得奖项给予配套奖励。 十一、加强就业创业指导服务。 在高校聚集区开设人才服务分中心,为离校毕业生提供一条龙就业创业服务。取消高校毕业生来我市就业协议书鉴证手续、省内就业调整手续、就业报到手续。建设“互联网+”公共就业创业服务平台,以政府服务网站、政务微博微信等平台建设为载体,为青年大学生提供实时推送、动态跟踪的就业创业网上服务。2018年实现在宁高校就业创业指导站全覆盖和常态化运行,对开展就业创业指导成效显著的每年经核定给予奖励。完善“创业导师进高校”工作,加大经费保障支持力度。每年组织“百家名优企业、百场招聘、百场宣讲进高校”活动。在驻宁高校门户网站首页和“我的南京”手机APP客户端设立“宁聚计划”专栏,实时推送我市相关就业创业政策、就业岗位发布、相关活动、动态等内容,并接受相应网上申报。 十二、营造就业创业良好环境。 加大我市吸引青年大学生就业创业政策宣传力度,大力选树青年大学生在宁就业创业典型。推行青年大学生志愿者实名注册制度,常态化组织青年大学生进企业、进园区、进社区开展社会实践等活动,实施“宁聚青春•大学生感知南京”行动计划,通过开展系列活动,促进大学生深入了解和感知南京,留得住、发展好。每年四月下旬至“五四”期间举办“南京大学生双创节”,组织在宁高校师生积极参与“赢在南京”系列创新创业活动,持续打造青年大学生创业大赛暨“互联网+”科技创业大赛品牌,组织开展多种形式、创新场景体验的系列活动和服务,促进人才、项目对接落地,进一步营造南京爱才、引才、用才的良好环境。 这是对1月8日南京发布的人才落户政策进行的调整。此前,相关政策规定,南京允许研究生以上学历及40岁以下的本科学历人才,以及持高级工及以上职业资格证书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先落户再就业。即凭借高校本科以上毕业生凭毕业证书,就能先落户南京。 此前,南京还对高校毕业生留宁工作发布了鼓励政策。除了住房补贴外,南京还将对外地应届毕业生来南京面试,给予一次性1000元面试补贴,据了解,该政策目前已经实施。 政策项目一: 政策名称:外地高校毕业生来宁面试补贴 政策条件: 1.非在宁全日制普通高校(含海外高校)尚未就业的应届毕业生(含高级工和港澳台毕业生)来我市参加就业面试。 2.面试单位为在南京市域范围内登记注册的各类企业、民办非企业单位和社会团体。 受理地点:网上申报受理。符合条件者登录“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网”,通过“我的南京”手机APP扫描二维码完成身份认证,在网上填报申请或直接在“我的南京”手机APP完成申请。 受理部门: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联系电话:12333、85625282、83151840、83151905、83151908 审批时限:10个工作日 发放时间:审核通过后即予发放 提交材料清单: 1. 毕业证书或经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出具的海外学历书面认证证明或高级工职业资格证书(网上上传,原件备查) 2.《双向选择就业推荐表》(网上上传,原件备查) 3.本人身份证(台港澳人员提供身份证明)(网上上传,原件备查) 4.单位面试证明(统一格式,网上上传) 审核标准: 1.符合受理条件; 2.申请材料齐全。外地高校毕业生面试补贴批准流程图 项目政策二: 政策名称:未就业高校毕业生见习申请 政策条件:见习工作分为就业见习和创业见习,就业见习期限3个月,创业见习期限6个月。 1.就业见习对象:离毕业时间不足3个月尚未落实工作单位的及毕业后两年内未就业的本市户籍高校学生和毕业生(含通过教育部相关机构学历学位认证且毕业后2年内未就业的留学回国人员)。 经各级工会认定的特困职工家庭、民政部门认定的城市或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家庭、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认定的城市零就业家庭和农村零转移就业家庭或其他特殊困难的高校学生和毕业生优先安排见习。 2.创业见习对象。离毕业时间不足6个月尚未落实工作单位的及毕业后两年内未就业的高校学生和毕业生(含港澳台大学生和通过教育部相关机构学历学位认证且毕业后2年内未就业的留学回国人员),且领取《南京青年大学生创业证》和在本市注册登记工商营业执照、民办非企业许可证等初次创业的人员。 受理地点:未就业高校毕业生见习申请实行书面申报,申请人可以自行或由见习单位(基地)、见习服务机构向所属区人社部门提交见习申请,区人社部门初审,市人社部门审核。下一步实现网上受理。 受理部门:区人社部门 审核部门及联系方式:市人社部门 电话12333、84787137 承诺时限:5个工作日(初审3个工作日,审核2个工作日) 提交材料清单: 就业见习提供身份证或劳动保障卡复印件;创业见习还需提交《南京青年大学生创业证》和在本市注册登记工商营业执照、民办非企业许可证等。 审核:1.符合受理条件;2.申请材料齐全、真实、有效。见习申请流程图 政策项目三: 政策名称:未就业高校毕业生见习补贴审核发放 政策条件:见习补贴分为四类: 1.见习生活费补贴。按当年本市最低工资标准70%的比例支付学员见习期间生活费补贴。 2.见习跟踪服务补贴。按实际完成的见习人数和见习时间,给予见习基地或见习服务机构跟踪服务补贴,标准为150元/人/月。 3.见习带教补贴。按实际见习人数和见习时间,给予见习单位(基地)带教补贴,标准为150元/人/月。 4.留用(孵化)奖励。对满意度80%以上,留用率达到50%-80%,且签订1年以上期限劳动合同并按规定缴纳社会保险费的,给予就业见习单位(基地)1000元/人的留用奖励;留用率超过80%的,按超出人数给予就业见习单位(基地)2000元/人的留用奖励。学员见习期满后创办企业持续经营并连续纳税六个月以上的,给予创业见习基地5000元/人的创业孵化补贴。 受理地点:见习服务机构(或见习基地)每月15日前通过人社官网或书面(每月1次)向区人社部门提交文件规定的见习相关补贴申报材料。 受理部门:区人社部门 审核部门及联系方式:市人社部门 电话84787112 承诺时限:15个工作日 提交材料清单: 1.见习生活费补贴:《南京市未就业高校毕业生见习生活费补贴申请花名册》、《南京市未就业高校毕业生见习协议书》、《南京市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创)业见习鉴定表》、《南京市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创)业见习月度在岗情况表》。 2.见习跟踪服务补贴:《南京市未就业高校毕业生见习跟踪服务情况表》等。 3.见习带教补贴:《南京市未就业高校毕业生见习带教计划》等。 4.留用(孵化)奖励:留用奖励提交缴纳社保证明、孵化奖励提交纳税记录证明。 补贴审核: 1.初审。区人社部门受理后,按照文件规定对申报材料进行初审,通过职业培训管理系统生成申报补贴信息,每月20日前完成初审并生成申报补贴费用。 2.审核。市人社部门每月25日前对区上报数据资料审核汇总,并生成报表上报市人社财务和基金监督处。 3.审定公示。市财政局相关部门30日前完成审定公示,并下达资金计划。 补贴发放: 市人社部门于次月25日前将见习生活费拨付至见习学员市民卡银行帐户,见习跟踪服务补贴拨付至见习服务机构银行基本户账户,见习带教补贴和留岗(孵化)补贴拨付至见习单位(基地)银行基本户账户。未就业高校毕业生见习补贴审核发放流程 政策项目四: 政策名称:青年大学生开业补贴 政策条件: (一)申请对象:40周岁以下,普通高校在校生、毕业五年内的大陆地区高校毕业生和本科及以上认证学历的台港澳地区或海外地区高校毕业生,并担任创业实体的法定代表人、个体工商户主。申请人未在自身创办实体外单位就业。 (二)经营注册条件:2018年1月1日后,首次在宁注册领取工商营业执照,同一人、同一创业实体只享受一次。 受理地点:网上受理 受理部门: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联系电话:83151906 审批时限:7个工作日 提交材料清单: 1、身份证; 2、工商营业执照副本; 3、学历(在读)证明。 审核标准: 1、符合受理条件; 2、申请材料齐全。青年大学生开业补贴申请流程图 政策项目五: 政策名称:青年大学生创业成功奖励 政策条件: 1.申请对象:40周岁以下,普通高校在校生、毕业五年内的大陆地区高校毕业生和本科及以上认证学历的台港澳地区或海外地区高校毕业生,并担任创业实体的法定代表人、个体工商户主。 2.经营注册条件:2012年1月1日后成立创业实体,登记注册地和实际经营地均在我市,正常经营纳税6个月以上并带动2人就业,同一人、同一创业实体只享受一次。 受理地点: 创业实体注册所在区人社部门 受理部门:区人社部门 联系电话:83151906 审批时限: 10个工作日 提交材料清单: 1.《南京市创业成功奖励申请表》; 2.身份证、在读(毕业)证明; 3.企业完税凭证; 4.注册实体登记证书。 审核标准: 1、符合受理条件; 2、申请材料齐全。青年大学生创业成功奖励申请流程图 政策项目六: 政策名称:青年大学生创业带动就业奖励 政策条件: 符合创业成功奖励条件的青年大学生开办创业实体,吸纳持《就业创业证》的本市户籍失业人员就业,与其签订劳动合同并依法缴纳社会保险费满一年。 受理地点: 创业实体注册所在区人社部门 受理部门:区人社部门 联系电话:83151906 审批时限: 10个工作日 提交材料清单: 1.《南京市创业带动就业奖励申请表》、《南京市自主创业吸纳人员花名册》; 2.申请人身份证、在读(毕业)证明; 3.注册实体登记证书。 审核标准: 1.符合受理条件; 2.申请材料齐全。 青年大学生创业带动就业奖励申请流程图 政策项目七: 政策名称:创业失败人员社会保险补贴 政策条件: 1.在我市工商部门首次注册登记起3年内创业失败; 2.企业注销后登记失业; 3.以个人身份缴纳社会保险费6个月以上。 受理地点:柜面受理 受理部门:户籍(居住)所在区人社部门 联系电话:86590831 审批时限:20个工作日 提交材料清单: 1.身份证; 2.企业注销核准通知书; 3.创业期间纳税凭证。 审核标准: 1.符合申请条件; 2.申请材料齐全。 创业失败人员社会保险补贴申请流程图 政策项目八: 政策名称:青年大学生提供创业场地扶持 政策条件: 1.40周岁以下,普通高校在校生、毕业五年内的大陆地区高校毕业生和本科及以上认证学历的台港澳地区或海外地区高校毕业生,在宁创办的企业实体。 2.符合条件的青年大学生初创企业,入驻政府举办或认定创业载体的;在创业载体外租用经营场地创业的;利用自有房产创业的。 受理地点:各区大创办 受理部门:区人社部门、工商注册所在街道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所 联系电话:83151906 审批时限:7个工作日 提交材料清单: 1.法人代表身份证; 2.营业执照副本; 3.学历(在读)证明; 4.载体入驻证明 (1)入驻经认定的创业载体:提供租赁协议和租金发票。 (2)在创业载体外租用经营场地创业:与营业执照注册地址一致的租赁协议和租金发票。 (3)利用自有房产创业:提供与营业执照注册地一致的自有产权证明。 审核标准: 1.符合受理条件; 2.申请材料齐全。 青年大学生创业场地扶持申请流程图 政策项目九: 政策名称:青年大学生创业担保贷款 政策条件: 1.法定劳动年龄内、诚实信用、具备一定劳动能力和劳动技能、在本市登记失业的人员; 2.在我市注册成立创业实体并担任法定代表人、负责人或个体工商户业主,信用记录良好,自主创业的青年大学生; 3.其他符合条件的城乡创业群体; 4.青年大学生贷款申请人为普通高校在校生和毕业五年内高校毕业生,以及留学回国的青年留学人员; 5.绿色通道贷款申请人需为在绿色通道授权单位管辖范围内进行创业的青年大学生。 受理地点:现场受理 受理部门:户籍或工商注册所在街道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所、绿色通道授权单位责任部门 联系电话:83151907 审批时限:14个工作日 提交材料清单: 1.南京市创业担保贷款申请审核表、现场调查表; 2.《工商营业执照》副本或民办非企业登记证书; 3.身份证、《就业创业证》或《大学生创业证》; 4.经营场所租赁协议、贷款资金使用计划、有效担保材料等经办银行所需材料。 审核标准: 1.符合受理条件; 2.申请材料齐全。 青年大学生创业担保贷款申请流程图
文/小琦说到公务员这个岗位多数人都不会陌生,因为最近几年就业形势险峻的问题,很多人都把目光投向了国考这个铁饭碗。“国考热”一直都是网友关注的焦点,讨论的对象,关于公务员的问题成为了茶余饭后的话题。比如说公务员的待遇问题,福利问题,考试难度增加,政审等一系列的问题,这些都是成为公务员需要考虑的事情。而在这里面就有一个很大的争议性问题,那就是关于公务员报考年龄限制这方面。报考公务员的限制条件:1. 在招录职位表中,公务员所要求的学历都是报考人员的最高学历,要求具有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2. 年龄要求需要在18岁到35岁之间,应届研究生或者是博士研究生可放宽年龄至40周岁以下。3. 报考人员必须要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部分职位对于户籍也是有要求的。因此公务员考试对于年龄是有着硬性要求的,年龄必须要在35岁之下。取消公务员年龄限制,35岁不再是一道“门槛”?这个提议可行吗?不过我国在最新结束的会议上,有人提议过想要取消公务员35岁报考年龄这一限制,这样可以让那些有才华的人不被年龄限制,可以更好的发展国家,能够为国家做出巨大的贡献。对于这个提议,网上的争吵不休,赞同的人认为公务员属于国家的人员,所以没有年龄限制是可以的,这样可以为更多的人才提供机会。而反对的人则表示,现在很多其他的企业在招聘的时候也已经表明不招收35岁以下的人,所以公务员有年龄限制也是很有必要的。不过大部分的人都是表示赞同的,35岁确实一个很尴尬的年龄,他们正处于上有老下有下的时候,如果想要重新找工作是很困难的,去其他的企业找工作,在年龄方面已经没有优势,这是当代中年人的烦恼。因此把35岁设为年龄报考限制,对于那些年龄比较大的人才真的是很不友好的,可以适当的放宽一些条件,也许企业真的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解析:其实关于公务员取消报考年龄限制这件事情,是有利有弊的,若是可以放开年龄限制,是对于社会发展很有好处的。但是因为在这个快速发达的时代下,年龄稍大的人已经跟不上时代的脚步,很多年轻人其实是不愿意和年龄大的人共事的。这些年长的人可能唯一比年轻人的优势多的就是,社会经验比较足。其实我国是有关于公务员年龄晋升的表格的,如果你达到某一个阶段,是可以成功晋升的。关于公务员的晋升年限表我国公务员共分为27个等级,从国家级正职到乡科级副职一共是10个职务等级。每个等级晋升都是需要到工作年限的,公务员最小的年龄是22岁,等到你考上公务员之后需要从基层做起,经过8年的历练,才能成功晋升为科员。然后再从科员晋升到“正科级”,这就需要15年的时间,有人算了一下,当你22岁考入公务员的岗位之后,想要当上正科级的公务员,可能都要45岁左右。之后是“正处级”,需要至少20年的时间,中间还有一个副处级,当然这些都是成功晋升的时间。当你升到正处级之后,估计你的年龄已经可以退休了。因此公务员晋升是很有难度的,有的人可能晋升到科员之后就到头了,如果你在40岁的时候还没有晋升成功的话,那么就基本上没戏了。为什么多数人只能晋升到科员?首先可能是因为学历的原因,在晋升的过程中,你的学历占据着很大的因素,如果你的学历并不是很高的话,那么你的晋升其实是很困难的。还有一些人是因为能力问题,虽然说你凭借努力考上了公务员,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你的能力没有提升的话,就算是考上公务员,也是没有机会晋升的。这一辈子只能是做最底层的工作,想要晋升是超级难的,因此进入到体制内工作也是需要提升能力的。【小编寄语~】公务员在当下这个社会,绝对是属于铁饭碗,进入到体制内工作,不但有着良好的福利待遇,而且工作稳定,可以满足所有人你的需求。虽然说薪资并不是很高,但是你可以在空闲的时间去做一些兼职,这样可以赚取一些外快,因此公务员对于大部分的人来说是一个很不错的选择,想要考取公务员的话,一定要好好复习,不然的话不容易成功上岸。你认为取消公务员的年龄限制这个方案可行吗?欢迎屏幕下方留言讨论。
前几天科学网一位博主,贴了一篇题为“ 这个年纪了还有没有必要去读个博士”的博文,第二天就发现博主删除了该文。这位博主其实也曾发邮件给我,要我帮他把把脉。看得出,博主内心很纠结,到底该不该去读博。读博这个话题,其实也不是什么新鲜话题。要是换做10年以前,我会毫不犹豫地建议他去读。记得当年与我博士同宿舍的室友,入学时已经44岁,其实他本人当时也已是地矿部一个二级单位的老总了,而且他虽然是单位委培,但至少有3年以上时间是在校脱产读博。后来我答辩毕业后,听说他脱产在校呆了5年,最后还没参加答辩,只是又回到了原来的单位,继续当老总。那个年代,来自单位的大大小小的头头脑脑们,出来读博的还真不少,应届生反而很少。记得当年全校招35个博士,仅有5个人是全日制应届生。不言而喻,单位来读的,想提升一下学历,回去后,职务、职称晋升能派上用场。那些脱离原单位来读统招博士的,一般也是想跳槽换一个单位。因为,那年月,博士还属于稀缺资源。如今每年博士毕业生人数剧增,博士已不再是头顶上的光环。高校自不必说,而相对有一些技术含量的企业、研究所等单位,也不再稀罕高学历的人才了。学历优势确实已今非昔比,很多单位的头头也早早就戴上了博士帽。关于读博到底有没有用,以前的博文中我也谈到过此话题(见:“读博≠赌博”之我见),不过是针对硕士毕业或应届生而言的。那么,单位已工作多年,年龄已超过30岁的人,还该不该读博呢。做任何一件事情,总是有动机的。也就是说,读博的动机到底是什么?或者反过来想想,读博优势不在时,读了又会造成什么样的不利因素和后果。工作后再回校读博,不外乎以下几个方面:1)重新就业,换单位,换地方,谋求更好的发展。博主也意识到了,现在国内很看重年龄优势,所有“人才计划”的帽子都有年龄限制。一般来说,拿到博士学位需要3-6年,视各学校的毕业要求而定,等戴上博士帽可能就35-36岁了。从博主的博文和给我邮件中看出,他现在的单位还是不错的,是央企,而且博主在单位干的还不错,已成为业务骨干。从这点来说,没必要再去读博。2)提升学历,谋求更高的平台和资源。博士要说是一个平台,那也是过去式;要说资源嘛,读博期间,进入导师或导师积累的人脉和圈子,对后续的发展或许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比如回到原单位,说不定哪个老总成了你的师兄。石油行业我呆过,还比较看重同门或校友情结。冲着这一点来说,建议博主去读一个在职博士,还是不错的选择。读博不一定能提升你的学术水平多少,但每个学校要达到博士毕业的基本要求,会把你向科学研究工作拉近一步。3)遵从内心,崇尚学术及科学研究工作。读博期间,经济上肯定有损失,成家立业也会受到一定影响。人在物质条件得到基本满足后,总有一些精神层面的东西,这种支撑或许更强烈。个人的追求和信仰,也许会让人不断追求新的高度。我有一个师弟,现年龄过了40岁,博士毕业10余年,很早就是副教授了。但突发奇想,又想去国外名校拿一个博士学位。可想可知,在职老师要去国外脱产读博,只能是辞职。尽管家人、亲朋友好极力反对,但他还是辞职了,前些时候真的去国外读博了。所以我想说,如果博主真想遵从内心和追求长远目标。建议不妨去读,哪怕在职,甚至脱产。所谓的“年龄”限制,只能限制住那些只想在体制内追求各种人才“帽子”或想获得丰厚资源、待遇的人。自己想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是没有年龄限制的,只要自己的健康状况允许。读博不可怕,可怕的是你不知道为什么读博。读博士合适吗?一个博士生的透彻分析看看你是不是适合继续读博士,这是每一个面临读博的学生甚至考试读博的学生的困惑。01、基本概念博士:在美国叫A Doctor of Philosophy degree, 简称Ph.D.,是最高学位。读一个博士需要做两件事:一是完全掌握一个科研领域,二是在这个领域开创新理论。| 掌握一个科研领域要通读所有这个领域的文献。一般开始时是看书,然后要找学术期刊杂志,会议论文和研究报告。一般在读博之前,学校会有一些方法来考核你对某一个领域地掌握情况,比如要有相关专业本科或者硕士学位。然后,为了证明对本专业的了解,你需要修研究生专业课程,通过考试并确获得较高的平均分。最后还要通过一个评委会的考核(博士中期考核),评委都是博士。| 开创新理论博士和其它学位的本质区别就是一个字:科研(Research)。要开创一个理论,学生必须探索,调查,思考,总结。学术界用“科研”来表示这种行为。“科研”经常暗示着要“实验”,但是科研绝不仅仅实验,还要解释和深层理解。以计算机科学专业为例,科研意味着要探索并发现数字计算和通信领域的新法则,必须要发现帮助建立和使用计算机制的新技术,要寻找新抽象、新算法、新规则、新机制。要获得博士学位,必须要写博士论文,并且通过博士论文口头答辩。| 成果的关系科研的成果可以开发新产品或者改善现有的。但是,博士论文的价值不是用商业效益来评价的,必须要引导将来的研究和知识体系。博士成果的效益常常不会在短期创造,而是在长期才慢慢体现。02、问自己几个问题决定是否要读博士之前,先问自己几个问题:| 你想做科研工作吗?你要考虑你的长期目标,因为PhD是训练你的科研能力。如果将来不做科研,博士不适合你。| 你想进高校工作吗?博士是进入高校任教的必要条件。| 你有足够的能力吗?评价一下自己是否有下述能力:智力:显然时间:往往比你想想的要长,你能承受吗?创造力:读博需要你用新的思路看待问题。问问自己喜欢“脑筋急转弯”吗?你学高数时感到有意思吗?好奇心:你是不是强烈的想知道周围事物背后的规律?适应能力:读博常会出乎意料的困难,你可能会到一个没有人知道答案的领域。你能忍受郁闷吗?能忍受住找没人知道的答案时的枯燥吗?自我驱动:教授不会告诉你怎么做,你能自己给自己长期科研的动力吗?竞争能力:你将与最聪明的人共事,别人会将你与这些人比较,你扛得住吗?成熟:读博时间大部分由你自己支配,你要自己安排自己的日程。03、警告博士不是.......1、让自己有声望:你毕业后,你周围每个同事都是博士。2、保障自己观点正确:博士只在一个领域有权威,这并不代表所有领域的权威。3、自己的目标:如果你只想要个文凭,很多方法都比这容易。4、工作的保障:很多公司不要博士。即使要了,当公司不景气时先把科研部门砍掉。5、让自己和家人更有面子:你妈可以很骄傲的说自己孩子是个博士,但这不是你读博的理由。6、证明自己的聪明:你要长期从事枯燥的工作,多次面对失败,折磨你的意志。7、将来就研究一个领域:一辈子只吃一碗饭?你将来要不停地科研,学习新方法、新理论。8、找工作更容易:搞笑!9、比其它选择好:每个人都要决定自己究竟要什么,什么最能激励自己。10、赚钱更多:至少5年之内你的收入是负的,除非你爱科研,否则这不是最好的赚钱方法。04、经验如果你有能力和兴趣,搞科研将获得与所有其它工作不同的奖励:你能遇到这个星球上最聪明的人,甚至与他共事;你将不停的超越自己;你将解决以前从没有人解决的问题;你将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看多了本科生的此类问题——考研还是工作?几年后发现自己又要面临这个问题的困扰——考博或者工作?人生总是充满了选择,选择也是困难的。博士是一个文凭,更是一种经历。当前社会上有不少人在妖魔化博士群体,尤其是女博士。事实上真的就那么恐怖吗?毛主席说过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那好,下面我们来具体谈一谈为什么要读博和读博的利弊!首先,谈谈为什么要读博?1、如果你压根就没想好这个问题,完全是随波逐流,或者证明自己是一个”好学生”,或者认为考博可以带来生活的翻天复地的变化,或者认为读博就是混个学位,为了以后好提升,那么,请你谨慎考虑。首先,博士并不一定意味着高收入。收入更多的是与行业与职位相关,而不是与学位相关的。当然通常计算机的博士要比学文学,考古什么的博士收入要高。2、其次,即便为了想进高校而读博,也要事先考虑一下是不是喜欢那种生活方式,能否接受那种清苦?能不能坐冷板凳?不然,高校的日子也不好过,竞争一样激烈。而考博只不过是”多米诺骨牌”的间的感受之一就是,周围的人的确不简单,都有令人非常佩服的一面,可能再”混”日子的人,跟一般人相比也有一份自律和坚持。所以这是一个可以相互约束、相互见证、共同进步的群体。高智商基本是读博的刊几篇,理工科的可能还需要在国际刊物上发表。虽然大多数博士都完成任务,拿到了学位,但那是付出了很多焦虑、睡不着觉、掉头发等等代价的。当然,视个人天资和基础不同,可能各有差异,但不努力就可以完成任务的还真没听说过。3、平时上课、读书的要求就不要说了。为了完成博士论文,或者在那样一个氛围中,为了自己至少像个博士,理工科的人要无数次地做实验,甚至通宵达旦,而文科的学生则要天天泡在书堆里,基本上3年或者4年下来,看小说的时间是没有的。大家都比较训练有素,就是自己浪费了时间会自责。所以为了逃避自责的痛苦和外在的压力,大家一般还是要选择一点点的去面对和积累。没有点坐冷板凳的功夫是不行的,至少在一段时间内是这样。4、博士同学中已经是硕导的,在博士论文的冲刺阶段,也会形容枯槁,也有老师们形容”做完博士论文就像扒层皮”,毕竟抛却客观要求不说,就自身而言,大家也知道专心在学校搞点研究不容易,所以基本上博士论文就是一段时间内的最高水平。何况博士论文的最高要求,也是最基本的,就是”创新”。这两个字,可是会把人折磨坏的。结果是,做博士论文的时候,大多数同学都”自然减肥”。一个抱着侥幸心理,本来以为混混就可以过关的同学,在博士论文写完之后,说了这样一句深刻的推翻自己以前逻辑的话——”以后,谁要再说博士是混出来的,我跟他急!”接下来看一下读博可能带来的一些负面影响。1、读博可能会改变一个人的生活节奏和轨迹,比如恋爱、婚姻和家庭。说这个好象是废话。但是我们可以算笔账,一个人中间一直不停地读书,等博士毕业也是接近30的人了。这时候的社会工作经验还可能是零。如果不是足够幸运地在读书期间遇到合适的另一半并且已经成家的话,那么就要在毕业之后不但面临找工作,适应新环境的问题,也要面对建立一个小家,适应婚姻和家庭的问题,还要考虑是先在工作上干出点成绩还是抓紧要孩子的问题。这时候大多数小家庭都是无产阶级,可能早先工作的同龄人已经拥有了自己的房子、车子和孩子,心理上的落差需要自己摆平。也有很大一部分人是有了一定的工作、家庭、孩子之后又去读博的,这种辛苦就不要说了。面对家庭和自己的前途之间的不调和,需要自己判断、选择。有时候,有所选择是痛苦的。所以有很多人说,早知如此,宁愿不要选择的机会。可是时光是无法倒流的。校园里有不少带着孩子读书的母亲,有的将孩子放在周边的幼儿园或者学校里,自己面对多重压力,孩子也跟着受苦。精力、财力和爱心、责任之间的冲突和压力,让很多母亲说:”等我拿到学位的那一天,我可能最想做的就是找个没人的地方大哭一场。”有的时候,鱼和熊掌的确不可得兼,这是事实。所以大多数博士在毕业后都会多多少少有些尴尬,来自情感的、家庭的、工作的,等等。2、读博可能会加重取舍之间的难度。有人认为,读完博士,工作等等可选择的余地更大了,实际上不是这样的。博士阶段着重培养的是在某一领域具有独立进行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人。它不是一个通才教育,只会将人的研究领域和学习领域越限越窄。所以,除非是在高校或做科研,不然,博士并不是最好的选择。而且,读博可能多多少少还会产生这样的效应,就是你在长期的研究和投入中已经多多少少对这些研究产生兴趣。明知继续研究可能热情和动力不足,但是放弃却着实可惜,那时该怎么办?其实周围很多同学都是这样的,最后选择的未必是最初想选择的生活道路。我的很多同学,本来想进新闻媒体,或者出版单位,或者机关等等,机会并不是没有,但是真正抉择的时候,却又割舍不下对专业培养起来的感情,最终继续选了高校进行教学科研,也有的虽然进了新闻出版,却做的并不开心,有点后悔的意思。不得不搞学术的时候不觉得热爱,反倒是真正离开了觉得自己”还是有点”喜欢学术的。这是一种悖论。会带来很多困惑和尴尬,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智慧、对自己的了解,还需要决断能力。一旦上了这贼船就必须面对,由不得你了。说了这些,有人可能退缩了,觉得后脊梁骨嗖嗖发凉。其实,运用最简单的逻辑想想,如果真的读博就像地狱,哪还有现在的趋之若骛呢?不否认有一些头脑发昏,没想明白就混进来的人,但是一定也是有人是真正考虑好了并认可这种方式的。读博的好处,权且说其一二:1、读博是人的一种生活方式,而且很奢侈,不是每个人都可以享受的。相比于钱来说,读博的机会显得更是一种稀缺资源。有机会读博的人可能不觉得,但是有很多人是压根没有机会考虑和尝试的,他们的羡慕和憧憬可能不是你读博的理由,但是至少有一点是肯定的,你可以体会跟别人不一样的人生。这也是一种生活方式。而且这种生活体验是非常奢侈的,有限的,难得的,所以自然也是有价值的有意义的。如果说有人选择冒险、挑战生命极限是一种生活方式,那么读博也是。读博完成和实现的是一种精神追求。享受这种方式本身就是一种经历、一种财富、一种收获。有一个同事,海归,放弃了原来在外企的高薪工作,跑到国外读博士,最后回到高校。就是因为她觉得在外企的工作,使人变得没有时间思考,人像机器。所以为了进高校,她选择了读博并为这个目标奋斗了10几年。她说,人是要有点追求的。当人们解决了基本的生存问题之后,对精神的渴望和寄托就会浮出水面,而读博是使人更接近思想本身的一种方式。2、读博可以有机会接近和聆听大师的声音,并与最聪明的人相处,想不提高都难!有博士点的地方,大都是师资力量相当强的地方,各种资源也很多。读博士可以使人轻而易举地就接近原来只闻其名、不见其人的一些大家,聆听他们在学术、做人等等方面的一些感受和教诲,这将是受益终生的,这种视界的打开和融合对一个人的提升来说至关重要。因为这些学者的点拨,可能会使人少走很多弯路,并在一些领域迅速接近国内或国外同行。某种意义上,这有”鲤鱼跳龙门”之效。特别是在一些综合性的名牌大学,这种优势就更加明显。用原来硕导的话说:”就像从省队进了国家队”。各种讲座、交流以及图书等等资源,使人进步飞快。再说周围的同学,都是来自各地的人中龙凤。依我的经验,每个读到博士的人,都是有一些品质可能是一般的老百姓没有的,比如那种悟性、那种天资、那种刻苦、那种执着、那种毅力,等等。所以,与这样的一群聪明人交往,无论别人是不是有一些很难容忍的缺点,但也总是有一些优点是值得学习的,在这样的一种碰撞和交流中,无论是对学术的,还是对生活的看法,都会让人获益匪浅,真的是想不提高都难!3、读博可以积累许多资源。博士期间会遇到很多名师,也会有很多优秀的同学,这些都是一些潜在的资源。就算日后你的同学里出不了王侯将相,但至少以他们的起点,在各行各业上都会是精英。至少就我而言,很多同学遍布在很多城市的很多高校,无论对搞研究,还是作为了解风土人情的交流,都是颇有助益的,博士期间的师生关系有助于建立广泛的学术联系。毕业之后,如果选择一个中等城市或者发展中的学校或单位,那么可能意味着你会瞬间拥有别人奋斗10几年才能拥有的东西,比如各种津贴补助、比如房子,或者配偶的工作,都能得到解决,生活会有明显提高。从这个意义上,用原来同事的话说,读博就是赚钱。或者,读博还极有可能在毕业后进入一个博士成群的工作团体。这样,你就有可能使自己一直处于一个不断学习不断上升不断进步的状态,与智者的交流毕竟是令人愉快的。另外,比较重要的一点,也是一个老教授曾经说过的,做研究工作,所有的科研成果的发表,名利都是自己的,不像在机关等单位工作,在年轻的时候多是为别人做嫁衣,而到了退休,往往是人一走茶就凉。而现在看来,读博直接地与以后是否有机会搞科研密切相关。4、读博可以愉悦身心,是难得的生命体验。因为博士不象本科生那样有天天上不完的课程,有各种各样的活动的约束,有各种检查和评比,所以基本上属于比较天马行空的、自由的一群。而高校大都有优美的环境和小资的气氛,博士生里面,大家基本上要么是有收入的,要么是可以自己赚些外快的,思想相对比较成熟了,各方面处于学校和社会的结合带,并可以暂时脱离家庭的束缚,做一些自由自在的个性的事情,是难得的生命体验。对于工作多年的人来说,这是一种放松、调整和休憩,而对于从未走上工作岗位的人来说,也从别人那里直接间接得到一些启迪。我的博士生活就是丰富多彩的。有一帮朋友,大家经常轮流坐庄,出去吃饭、喝茶、野餐,或者就在校园里散散步、打打球,或者在学校的食堂里进行”学术午餐”和”学术晚餐”,关于学术的、人生的、社会的,无所不谈。现在回想起来,我的同学和朋友都颇为留恋那段时光。我们都曾说过这样的类似”痴人说梦”之类的话,”如果条件允许的话,真想一辈子当学生,一辈子在校园里待下去,让读书变成一种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