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9.26日,小西刚给课题组的3个博士新生、1个博士后添置新的台式机,便于他们处理数据和撰写论文。近5年,我们课题组的博士招生人数变化不大,大约是3-4个博士生/年。部分朋友听闻的"一个博士生导师每年带几个博士生"真的很少见。但是,我们专业、所在学院、整个学院的博士生招生人数却是有显著增长的,因为每年都在引进新的青年教师(博士),同期也有不少教授遴选为博士生导师。这也是不少学者常提到的"研究生扩招",换句话说,也是不少人有所感觉的"学历贬值"。之前,我的导师曾说过:要是我们提升学历的速度赶不上学历贬值的速度,硕士生、博士生就白读啦!比如,你读研3年、同学工作3年,要是不努力,单单"混"个硕士学位,那么读研带来的变化将达不到你的期望。1.我国有多少博士?博士:博士研究生通过在校学习与研究,完成课程学业与学位论文的撰写,经论文查重、外审等流程后,通过了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并被校学术委员会授予博士学位的人。也许,上面关于博士的定义有点拗口,通常的说"已取得博士学位的人叫博士"。同理,博士研究生在读期间叫博士生。不过,便于称呼、简化,通常也将在读博士生喊为"××博士"(更加顺口)。我国有多少博士的数据每年都在快速增长,因此往往统计的不太准确,比如每年6、12月有2批博士研究生被授予博士学位。以教育部2019年7月发布的《2018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为例,其中:2018年招收博士生9.55万人,在学博士生38.95万人,毕业博士生6.07万人。自我国1978年培养第一批18名博士生(上图)开始,博士生招生人数持续在增长(增长率有不小的浮动)。2013年11月,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在论坛介绍中提到,博士生招生快速发展,实施研究生教育35年来,已培养逾50万名博士人才。2014年之后,我国每年博士授予人数大约在5.5-6.0万人左右,以最大数据估算即:50+2.5(2013年下半年)+6+6+6+6+6+3=85.5万人折算上之前"逾50万人",截至2019年9月,我国已培养的博士约为90万人左右。之前,小西也提到2018年博士招生9.55万人,毕业仅有6.07万人。这个比例(63.56%)比较符合实际情况,约有2/3的博士生4年学制内无法正常毕业(延期)。因此,我建议不要盲从读博。2.博士现在的待遇水平如何?博士的待遇放到个体上,差异性非常大。博士常见的几个求职选择:① 留高校、研究院所做一名科研工作者。比如,进入高校做教师(青年教师=青椒),普通大学讲师引入的话,待遇在10-12万元/年;"双一流"大学特聘副教授、教授引入的话,待遇在24-30万/年。当然,诸如"青千"、"优青"等高层次引入的话,待遇可达到50万元/年以上。除了工资的基本收入,还有可观的安家费(或给套房),如根据人才层次15-100万不等。同时,为便于科研工作,会配套不低的科研启动费,如不少高校是30-60万/人。优秀的博士,甚至可以和单位"谈条件",如解决配偶工作(如进财务、图书馆等,有编制)、解决孩子读书难题(如入学单位配套优质中小学、幼儿园等)。在地方引入博士时,会给予一定的住房补贴,如长沙是1.5万元/年;直接落户或给予较高的落户积分等福利。② 进入企业,从事研发等工作。之前,华为发布的一则通知激发不小的争议,其中关键的是给予博士200万的年薪。我记得一个HR曾和我说过一句话:你想要百万年薪,没问题、真的不多,只要你值这个价,那公司就捡到宝了。而且,能拿这样的年薪,需要付出的努力和承受的压力同样不小。不过,小西熟悉的几个博士进入企业的,待遇都是不错的,待遇基本上达到20-25万/年。其中,大部分博士工作几年后就"跳出来",自己创业。另外,部分博士会选择考公,待遇的话和单位、定职有关,待遇的话并没有额外的增长。不过,在很多单位,博士工作努力、成绩出色的话,有更大的提拔机会(成不成还得综合参评选拔)。如今,博士的总体情况是"博士仍然稀缺,重在提高质量"。也许,不少博士单工资收入不高,部分科研成果好的博士年终绩效(科研奖励)是非常高的,去年我们一个优秀同事年底拿了30多万。年后,就看到她换了一辆新车。但是,双非大学等普通院校的不少老师没有足够的课题和经费,也发不出好文章的话,单工资收入真的不高,扣完各种费用后到手四五千/月的博士不少。看了博士的人数和待遇,你还有想法读博吗?
我们总能看到每年一到毕业季,就会有一大批媒体争相报道,“今年又有多少多少大学生毕业?”,“今年大学生又将面临如何程度的就业压力?”。其实笔者每年看到这样的报道之后,都会有一个疑问,作为“高等教育”的“学历金字塔”——博士,这个算不上大学生的高学历群体,每年会有多少人毕业?而在这群“博士毕业生”当中,又有多少能达到人们对博士预想的那样,毕业及“年薪百万”?国内每年博士毕业人数,到底有多少?博士招录不同于“本科生”招录的“严进宽出”,各所高等院校的博士培养不仅“严进”,同样也“严出”,博士招录也会举行相应的统一考试,并且考上博士之后,并不意味着就能轻松拿到学历!不同于“本科阶段”的学习,“博士在读”几乎就是一个残酷的学习过程,想要拿到“博士学位”意味着你读博期间,必须研究出来一些东西,一大推的硬性指标,论文数量,期刊发表等等,只有达到相应指标,才能拿到“博士学位”!所以每年虽然我国各所高校招录的博士生,都在7—8万人左右,博士的学制为3年,但是大多数博士生都不能顺利毕业,很多博士生都要面领着“延时毕业”!笔者查阅了网上各种资料,关于我国每年博士毕业人数,几乎没有相应的统计资料,但是从网上一些资料的分析中可以了解到,每年我国博士生的毕业数量,应该在每年招录人数的50%左右,所以粗略估算的话,每年我国各所高校的博士生毕业数量,应该在3—4万人左右!是不是所有“博士毕业生”,毕业及能“年薪百万”?讨论这个问题,我们首先应该了解我国每年“博士毕业生”的就业去向!笔者同样查阅各种资料发现,每年各所高校的“博士毕业生”,其中的一半以上的人,都会选择“留校任教”,或者到一些低层次的高校任教。这是因为“博士”群体中的很多人,几乎人生中的接近20年都是在校园里度过,所以很多“博士毕业生”不愿意毕业之后离开校园,愿意选择继续留在大学任教!而留在大学任教,意味着这一大批“博士毕业生”无法达到年薪百万!因为在高校任教,单就工资收入来说,一般的情况下也只是20—30万左右的水平!排除这至少一半以上的选择“留校任教”的“博士毕业生”,剩下的这部分“博士毕业生”,他们中的一小部分人,如果能进入到一些知名企业,尤其是一些高新科技企业,以“博士学历”的标准,在一些发达城市,“年薪百万”还是比较容易实现的!所以,综上分析来看,毕业及“年薪百万”的“博士毕业生”,其实并不多,甚至说毕业能拿到“年薪百万”的“博士毕业生”只是占每年“博士毕业生”群体中的很小一部分!我是乡村教师看世界,感谢各位读者的阅读,如果您觉得此文对您有所帮助,感谢您的关注、评论、转发、收藏!
假如在美国完成博士学位后,一个月能拿多少工资?这是一个令不少人十分好奇的问题。曾经有报道表明,博士学位的攻关方向和研究领域不同会导致他们的年薪不同,大多数博士介于48000-58000美元之间(约合人民币33万-42万之间)。工程学博士薪酬是最高的,他们的中位数能够达到65000美元(约合人民币50万)。除了工程学收入最高以外,数学和计算机科学博士学位的薪酬在工业资本界年薪也相当高,他们中位数在57000美元(约合人民币40万)那么男女薪酬是否会有差异呢?男女薪酬确实有相当的差异!根据多种资料显示和统计,工程学类的男博士平均薪酬能够达到95000美元(约合人民币74万),女博士大约75000美元(约合人民币53万)。非工程学类博士差异就要小一些,男博士平均薪酬70000美元,女博士平均薪酬62000美元。那么不同的渠道就业是否会对博士的薪酬造成差异呢?答案也是肯定的,比如说在高校就业工程科学博士平均薪酬达到65000美元,而在商业工业界他们的薪酬能够达到105000美元。非应用工程学类博士在高校就业平均薪酬62000美元,在商业工业界他们能够达到92000美元的薪酬!也就是说大部分资料显示,除了就读专业和博士的年薪挂钩之外,就业渠道也影响着博士到手的年薪!其中平均薪酬最垫底的是艺术与人文类博士们,年薪只要大约26000美元,落下了其他专业一大截!那么是否博士的薪酬一定要比本科生高很多了?其实不然,因为博士主要从事与高科技行业,这确实彰显了博士的就业选择优势!但是这并不能代表着研究经费与提高生产力之间的绝对英国关系。其实与博士学位相比,美国的本科生也确实低一些,但是低不了很多,下图是往年的本科生薪酬数据。所以说在美国读博并不能保证绝对的薪水领先,读博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做出科研成就来,而不是选择去社会就业!举个例子来说美国沃尔玛的搬运工人身体好的一天能赚300美元,这比部分博士的收入更加高!这就是美国博士的年薪收入,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编者获得。编者整理不少资料才得出这些数据,相信读者应该已经了解到了美国博士的收入!
贾浩楠 发自 凹非寺量子位 报道 | 公众号 QbitAI机器学习博士毕业,向公司要多少钱才不亏?最近,Reddit上一位英国的应届毕业生向网友发出求助。而在网友的回复中,曝出了世界各地这一大热专业的待遇情况,有的国家一年能开出50万美元(350万人民币),有的却不如普通公务员。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盘点一下你的机器学习博士学位,在各国都值多少钱?搬砖,也有金砖土砖之分这位英国的博士小哥先是介绍了自己的情况:坐标伦敦,即将博士毕业,在顶刊上发表过几篇论文。他开发的一个算法模型有一定商业价值,被学校看中,希望由另一个初创公司来继续开发,并承诺分给他一部分股份。同时学校希望他能留校继续研究相关项目,并且问他的期望待遇。网友们则给出了建议。一种观点认为,如果在英国伦敦,机器学习博士学位起薪可以拿到10-15万英镑(90-135万人民币)/年,如果是在金融证券公司,还会拿的更多。而一个硕士毕业生,在伦敦能拿到的起薪是6万英镑(54万人民币)/年。这位答主现身说法,他自己在博士刚毕业时的待遇为年薪9万英镑年薪+9万英镑股票+3万入职奖金。根据这位英国博士自身的情况,网友建议他年薪低于10万英镑(90万人民币)不考虑,如果想要价更高,则要拿出质量过硬的顶会论文,同时公司也得有相应实力。但有网友提出了质疑,在伦敦,根本不可能有这么高的起薪,对于一个博士来说,8万英镑(72万人民币)就是最高了,FAANG(脸书、亚马逊、苹果、网飞、谷歌)这类巨头也给不了高达15万英镑的年薪。这种情况可能较为普遍,毕竟不是所有博士毕业生都有杰出的科研成果。综合来看,在伦敦,普通博士毕业生年薪可以拿到8-10万英镑(72-90万人民币),而优秀博士生的起薪可以高达15万英镑。这是英国伦敦的情况,那么美国呢?讨论中,有人提出在旧金山地区,机器学习PhD可以拿到30-40万美元年薪(210-280万人民币),但这只是针对CS top20毕业的优秀博士生而言。而谷歌、OpenAI等会给特别优秀的博士毕业生开百万美元年薪。对于没有这么强实力的人来说,机器学习PhD的年薪在10-14万美元(70-108万人民币)左右(数据来自indeed 5月最新调查结果)。此外,有日本网友留言,在东京地区,机器学习PhD的起薪在4万美元(28万人民币)左右,即使是谷歌、Facebook这种巨头,给出的起薪最高也不会超过8.5万美元(60万人民币)。这样的薪水在日本社会其实是较低的,相比之下,公务员对年轻人吸引力更大。同样是机器学习博士,在美国搬的是金砖,在英国搬的是铜砖,而在日本搬的可能就是土砖了。那么中国的情况呢?机器学习方向,你还是需要一个博士学位由于机器学习方向的博士生与项目工程结合比较紧密,所以用人单位更看重博士学历的应聘者。与本科硕士做基础开发工作相比,博士生的研究能力更强,对于项目和业务有更好的掌握和管理能力,高端创新实力也是本科硕士难以相比的。据公开资料显示,2017年,中国机器学习PhD的年薪最高达到50万,到了2018年,这一数字就变成了80万。2019年,有媒体曝出了华为的天才少年计划,以200万年薪招聘了两位机器视觉方向博士毕业生。当然,这只是行业中的顶尖人才。2020年AI博士平均起薪尚无数据,但一张出处不明的「2020五大厂AI人才争夺」的图片,在中文互联网上广为传播,被多家媒体引用。尽管真实性无法考证,但其中数据是符合基本情况的。各个公司招聘的具体学历和岗位没有透露,但有媒体推测,30-50万年薪可能是硕士待遇,而今年博士生的起薪至少在60-80万人民币。即使如此,各大厂仍然很难招到高端人才。应届AI博士生,很多人会通过实验室或者导师的资源,提前敲定去处。而对那些优质的,有丰富研发经验的博士生,猎头会主动上门联系。所以对于企业来说,通过公开招聘渠道,等着优秀的AI博士自己上门的可能性很小。真实情况也的确如此,大厂收到的简历中,博士生仅占3-4%,远远不能满足需求。AI高端人才短缺一直是这几年业界面临的最大问题,2020年情况依然如此。所以,如果有条件,放弃50w年薪继续深造,对于机器学习领域的学生来说是一条值得考虑的路。One more thing2019年末,互联网职场社区的一则帖子引起热议,一个自称上海某985毕业的应届生,拒掉了华为消费者业务2w月薪的计算机视觉方向offer,称这是「侮辱价」。但他却有意回避了自己的学历,网友推测应该是硕士毕业。对于他这番言论,不少人冷嘲热讽,认为他是好高骛远、思想幼稚:但也有网友表示只给14级待遇2w月薪,确实是白菜价了,这在北上广这样的大城市根本不算高。但说出这样的话,自己得有拿下高薪酬的实力。你怎么看,2w月薪是侮辱人吗?AI相关专业的学历和待遇,怎样匹配才能让企业和个人都满意呢?参考链接https://www.reddit.com/r/MachineLearning/comments/guso10/d_a_question_about_the_typical_salary_for_a_fresh/?sort=new
▲为了不在茫茫人海中失联,请把我们设为“星标 ★”哦。时下什么最贵?还是人才!应届毕业生年薪能拿多少钱?200万!7月23日,华为创始人任正非签发了一份总裁办电子邮件,宣布对部分2019届顶尖学生实行年薪制管理。根据这份邮件,华为对八名2019届顶尖学生实行年薪制,这八名员工均为博士学历,最高两名员工的年薪为182万-201万元;两名员工的年薪为140.5万-156.5万元;最后还有四名员工的年薪为89.6万-100.8万元。小编去查询了下这八位应届博士的信息(如有遗漏,欢迎大家在留言里补充说明):1、钟钊,博士年薪制方案:182-201万人民币/年方向:人工智能(CV,NAS)学历:华中科技大学软件工程2010级本科,中国科学院大学2014级硕士生、2016级博士生,培养单位是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硕博阶段攻读专业都是“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2、秦通,博士年薪制方案,182-201万人民币/年方向:机器视觉SLAM学历:2015年获得浙江大学控制系学士学位,香港科技大学机器人研究所博士毕业。学生时代就在IEEE TRO、ICRA、IROS、ECCV等国际顶级期刊和会议发表多篇论文,获得IEEE IROS 2018最佳学生论文奖3、李屹,博士年薪制方案,140.5-156.5万人民币/年方向:数学,形式化方法学历:北京大学数学学院硕博连读生。毕业论文题目是Coordination and Composition: From Reo to Mediator4、管高扬,博士年薪制方案:140.5-156.5万人民币/年方向: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设备与设备的联网),无线通信学历:浙江大学本科(竺可桢学院),浙江大学博士5、贾许亚,博士年薪制方案:89.6-100.8万人民币/年方向:软件定义网络学历:东北师范大学本科,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博士(直博)。在2018年度“人民网奖学金优秀技术课题奖”获奖名单中,他的课题“Intelligent path control for energy-saving in hybrid SDN networks”获得了一等奖6、王承珂,博士年薪制方案:89.6-100.8万人民币/年 方向:手机电池功耗控制学历:北京大学本科,北京大学电子信息科学类专业博士,2006年全国青少年信息学联赛一等奖。7、林晗,博士年薪制方案,89.6-100.8万人民币/年方向:大数据、并行计算学历:中科大本科,中科大计算机专业博士8、何睿,博士年薪制方案:89.6-100.8万人民币/年方向:不详学历: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计算数学所,计算数学专业我们可以看到,上述八位博士均是名校毕业,且专业为现在大热的“前沿专业”,包括人工智能、机器人等,他们基本都在国际顶尖期刊或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名单中排在第一位的钟钊的导师刘成林是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副所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刘成林表示:这个事儿确实引起的关注度比较大,这几年人工智能领域比较火,这几年研究所从事自动化方向的出去找工作给的薪资都比较高。这个领域、工业现在发展比较快,对人才的需求比较高,给的薪水比较高,这也是比较正常的。但是像(华为)这样,有点太高了,我们都感到很惊奇,过去来说超过百万的很少,凤毛麟角。去年超过60万就比较高了,从我们的角度来说,自动化方向培养的学生总体来讲都是比较优秀的,因为自动化大部分是搞人工智能的,在人工智能的各个方向,人工智能领域的工资偏高。网友热议:“要不要考虑辞职去读个博呢?”此举立即引发网友围观,网友直呼:“一个月的收入差不多是我一辈子的收入了!”“要不要考虑辞职去读个博呢?”“早知道博士薪资这么高,就去读个博士了!”谁说学历不重要?!例二 故宫修文物要求“名校硕士以上学历”据中新网报道,近日,故宫博物院故宫学院院长单霁翔在北京发表主题演讲。演讲中的其中一部分引发网友关注,单霁翔说:自从《我在故宫修文物》这一纪录片走红后,故宫的文物修复师就成了炙手可热的“网红”职业,四年来,每年报考到故宫来修文物的年轻人都迅速增长。单霁翔说,今年招了88名新员工,有4万多人报名,经过抬高门槛,名牌大学硕士以上才能报名,最终17000人参加了考试。谁说学历不重要?!例三 “对不起,我们只招985毕业的服务员”前段时间,还有个新闻很扎心。河南郑州,一家新开业的火锅店招聘服务员,学历要求是985院校毕业,年薪20W+。招聘人丁先生表示,他们最主要的是想引进高层次人才加入到公司团队建设。这条新闻顿时引发热议,有吐槽的,当然也有赞同的:1、其实人家就是想引进高学历管理人才,不过需要干一段时间服务员,以便充分了解一线而已。就像银行招聘,无论多高的学历,都得从柜台干起。2、海底捞去大学面招,不也是所有岗位都要从服务员做起吗?3、确实学历高的人能力、素质会高出一大截,服务行业就需要高学历、高素质的人……4、其实就是火锅店炒作,大家散了吧。认真也罢,炒作也罢。大家热议的重点在于,学历真的这么有用吗?媒体评论:读书不是唯一出路,却是人生最稳健、最容易走的路总有人说读书无用,学历不重要。说这话的人往往轻描淡写,但总有人深信不疑。有人说,北大毕业又怎样,还不是也有卖猪肉的;马云高考数学才1分,照样成就阿里帝国……的确,北大毕业的陆步轩,是个卖猪肉的,可他在校友陈生的帮助下,两人合作成立“屠夫学校”,后来,他们开了几百家连锁店,身家过亿。如果学历不重要,为什么马云要连考3次大学?马云从不说学历重要,可你看看他的阿里巴巴,哪年招聘不要求学历了?看看我们周围,名校毕业生一般都差不到哪去,而像马云、韩寒这样逆袭的,却是凤毛麟角。从某个角度看,你的学历,就是你的名片。有些人以为只要有能力,学历不重要,但直到面临毕业、应聘求职、投简历、报考岗位时,才明白学历是入场券。如果连入场资格都没有,根本没有人跟你谈能力。所以,学历有多重要,跑一次招聘会你就知道了。诺贝尔奖获得者经济学家斯宾塞认为:大学教育对于劳动力市场而言,最主要的功能不是培养人才,而是鉴别人才,把人划成三五九等后,向用人市场传递价格。学历不能决定一切,但对于我们大多数普通人来说,读书应试,仍是我们阶层逆袭的捷径。如果不拼学历,你还有什么优势可拼?人生没有白走的路,学历也不是白来的,它和钱一样,当你有了才能说不重要。是的,好好读书当然不是唯一的出路,却是你人生最稳健、最容易走的路。你的锦鲤,就藏在你读过的书里。读书能让你的工作有更多的选择,进而让你拥有一个自己说了算的人生。就像龙应台写给儿子的信中说的:孩子,我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绩,而是因为,我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当你的工作在你心中有意义,你就有成就感。当你的工作给你时间,不剥夺你的生活,你就有尊严。成就感和尊严,给你快乐。本文综合整理自壹学者、中国新闻网、中国青年报、募格学术、学术志、富书,霍霍的小世界、新浪微博等。资料来源:材料科学与工程,烯碳资讯编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很多人可能都被苏州大学招聘博士后,最高薪酬超百万的消息震惊了,博士后能拿这么多?3月27日,苏州大学发布2020年统招博士后招收公告,博士后招收学科为数学、统计学、基础医学、畜牧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药学等,绩效评估优秀者总薪酬将超过100万元。此次苏州大学招收博士后,招收条件要求在国(境)内外取得博士学位不超过3年;年龄一般不超过35周岁,人文社会科学领域、人才紧缺领域具备突出科研能力者年龄可适当放宽;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和学术研究潜力。博士后在站时间三年。苏州大学对于招聘的博士后待遇如下:统招博士后人员聘期内的总薪酬由基本年薪和奖补金两部分构成。基本年薪20万元(去除学校承担的社会保险和公积金之后的税前收入),按月发放。奖补金则根据绩效评估结果按年度发放。绩效评估优秀者的总薪酬为100万元,绩效评估良好者的总薪酬为80万元,绩效评估合格者的总薪酬为60万元。另外,学校提供0.1万元/月的租房补贴(不计入总薪酬)。首先要知道什么是博士后,博士是最高学位,博士后一般是指获得博士学位的人员在拥有博士后流动站的科研院所工作,博士后是一种工作,是科研经历,不是一种学历。博士为什么要愿意进行博士后训练?首先为了提升研究能力的需要,一些博士在读博期间没有资格单独进行课题、基金的申请,基本都是在大小老板手下干活,虽然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但是对于个人来说,还缺乏一定的独立申请课题、从事独立研究的能力。通过博士后训练,能够在这方面得到有效的加强。博士后制度在培养青年研究人员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其次,是为了获得教职的需要。对于一些高校或者科研院所来说,目前一般不直接招收博士学位获得者直接担任教师,而是招聘博士学位获得者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考核合格的留下来转正,最大限度地挑选优秀的研究人才来充实教师队伍。博士学位获得者为了应聘一些教职,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成为了一种有效的过渡。再者,为了获得足够的薪酬和研究经费。博士后的薪酬水平基本上要高于学校的普通教师才能够吸引人才前来,当然,这里指的博士后研究人员是理工医类的专业,他们进行博士后研究工作往往能够获得较高的薪酬,去年浙江大、复旦大学等学校招博士后给予的薪酬就是非常的可观。对于博士毕业的人来说,获得更高的报酬是一种本能的驱动,毕竟辛辛苦苦读完博士,人也不太年轻了,面临着极大的资金压力,参加博士后研究未尝不是一种缓解金钱压力的选择。那么,还有一个问题要知道,高校为什么愿意给博士后研究员开出丰厚的薪酬,比如这次苏州大学的超百万薪酬,姑且不论有多少人能够拿到最高的百万,只要评估合格的都能够获得60万以上,这是非常高薪的水平了。高校为什么愿意?高校里面的科研工作主要是由谁来完成的?院士?教授?副教授?还是博士、硕士?在高校的研究工作中,博士后起着重要的作用,院士、牛教授都是大老板了,大老板主要负责全局,调动团队能力,博士、硕士算是科研的主要苦力,而一些工作则需要博士后了,博士后经过博士阶段的科研训练,既能够帮助大老板办事,还能够申请自己的课题,还能够帮助带带博士和硕士,在团队中算是“小老板”了。美国大学的博士就是主要由博士后科研人员负责训练的,美国的教授一旦获得终身教职,积极性就会降低,反而是为了获得教职的博士后研究人员是最努力的研究者。国内的高校也有相似之处,一个研究团队,要想获得重要级别的课题,就需要拥有人才力量,不要指望大佬们会亲力亲为的进行每一个工作,现如今都是团队合作和分工,精力充沛,受过专业科研训练的博士后是研究团队中不可缺少的中坚力量。要知道,作为科研人员,精力最充沛的年龄就是在博士毕业之后的10年,这也是博士成长的重要阶段,更是最能够出成果的年龄。科研成果意味着什么?意味着高质量的论文、意味着国家级课题的申请、意味着科技类奖项的萌芽,对于所有的研究型大学来说,最重要的指标就是科研产出,科研产出代表了科研经费、代表了学科实力、代表了国际排名、代表了社会声誉。所以,一些高校愿意砸重金招博士后,苏州大学为什么近些年来在世界大学排行榜上排名靠前?无外乎两个方面:一是招了不少优秀的人才,包括博士后研究人员;二是挖了不少的人才,甚至一些“戴帽子”的人才。这样能够产出更多的科研成果和论文,更高的国际化水平,从而实现更高的世界排名。博士后虽好,但是也是充满压力的研究工作,博士后不似学校的正式职工,考核达不到要求是不会有那么高的薪酬的,所以博士后的科研压力非常大,高校压榨的就是这批青椒,一方付出脑力活动,一方付出金钱,这就是市场,当一方没有价值的时候,另一方自然也就不会履约了。更重要的是博士后的年龄阶段是一个人生命中精力最充沛的黄金时间,如果在这个阶段没有奠定明确的研究方向或者找到未来的规划,对于科研的未来来说很危险。试想一下,虽然拿着几十万的年薪但是三年之后又走人,又去哪里重新寻找教职呢?所以博士后研究的起点很重要,专注于博士后研究,三年之后能够获得其他的地方的教职或者是留下来是最完美的,但是很多都不大可能,需要还要再去职场中寻找,这个时候,有时候就会觉得之前的时间是浪费的。三年高薪的博士后工作和一个普通薪水的永久教职,你会选择哪一个?高校青椒难啊,薪酬开得越高,说明越难。对于科研能力强的人来说是如鱼得水,对于科研能力稍弱的人来说,那是一种人生的不确定。
高校教师工资低吗?没有降低。重点在于大学老师工资高,工作压力小。但就目前而言,成为一名教师已经不再像几年前那么容易了。刚进大学的时候,我还能看见那些拿到硕士学位的老师。很多教师还在攻读博士学位。或许他们想得到更多发展。几年前,我的同事从事技术工作,但是部门要求他从事管理工作。工作多年后,他没有得到提拔和重用。不能重返工作岗位,他有点失望。最终他去了一所工业大学,被任命为副教授,解决妻子的就业问题,也就是在学校图书馆安排工作。多年来,他一直在单位里奔波,有些同事也被提拔了。因为不愿意和别人比较,他觉得不舒服。进入大学后,他开始做一个普通人,多年来一直保持沉默。近来,他开始以实际行动向那些曾经看不起他的同事们证明:我是一位大学教授,从背后说,比你们好,也一定比你们好。这个同事成了教授,每周都有一节课,他的主要任务是和世界各地的企业一起进行工业大学的研究项目。没有明确的收入数字。不管怎样,他们在那个城市又买了两套公寓,都是高档小区。在问到他的收入时,他说,现在允许他回到原单位担任最高领导,他不会改变。现在的工作和生活是无拘无束的,既舒适又赚钱。不管怎样,这让我们很羡慕。所以985大学教师的薪水并不高。为何大家都想去?在这些方面,绝对很吸引人。一、 工资弹性大目前一名大学教师,工资不错,就是一般的高职教师起薪在1 W以上,公立大学的工资要高一些。与此同时,除了工资之外,还有各种补贴和奖金,以及分配给公益房屋的福利。第一,大学教师有必要讨论影响治疗的不同类型的学校。从总体上看,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大学的教师待遇还比较好,但受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经济条件的限制,待遇并不好。他要是在经济发达的城市里,工资一般都不错。所以,总体来说,我们很难用数字来解释当地大学教师的待遇。一般而言,大学生和教师的工资应该高于当地平均水平。很多博士都哭穷,说大学教师的月收入只有8 k。为何有那么多人想当大学教师?大学教师的收入高吗?毫无疑问,老师们基本上不靠薪水生活。高校教师收入=基本工资+绩效奖金+项目收入。大部分地区的新教师的基本工资是8 k。很多老师都告诉你不要在他们哭穷的时候去当老师。薪水不高。确实是这样,但很多教师都默默地发财,并且积极避免绩效奖金和项目收益。那只是传说中的一半真相。二、 工作时间相对自由很多人想成为教师,一些人会说,当然,假期里我也要备课,写论文。这是你有意识的压力。不管怎样,你有两个假期。这是你的事吗?其它行业不会有这样的待遇。教授没有多少时间上课,有的只有半个月。除了假期和上课,还有更多的空余时间。别说睡懒觉,至少你可以出去听课、访谈、调查、检查。你可以周游祖国的大河和山脉,参观考察,演讲,顺带一提,当地的产品。要是混在一起,你就会有很多机会去国外学习。利用公共资金来满足自己的知识和旅游需要,这样你才会两全其美。三、 社会地位比较高中国是个重仕轻商的社会,我们常说:学而优则仕。所以你会发现,即使社科学院的教师相对较穷,在任何社会环境中,他都能赢得大家的尊敬。它还证明了大学教师的社会地位。如今,大学对申请者的学历要求越来越高,985大学的申请者甚至更多。像清华、北大这样的一流大学,不仅要求本科生必须达到清华的水平,还要求他们在更高的层次上有海外学习的经验。即便你有这样的学习经历,也不能保证你一定会被录取,所以你必须经过好几轮的筛选,最后才能获得录取。所以在985大学当一名教师并不容易。总结如果你的学历达到了985院校的入学标准,你一定能获得知名大学的博士学位,这就意味着你可以选择的职业和职位实际上很少。除大学外,你可能还需要著名的研究机构。假如你进入一家公司,目标公司不会太差,社会高端职位也不多,因此你会看到很多高学历人才竭尽全力想成为985大学教师。如果大家对职场感兴趣,想要更多了解这方面的知识,这里向大家推荐下面这本:《职场精英宝典》主要是教你做事的方法技巧,沟通艺术。很多领导在管理中叫苦连天,关键是没有掌握好做领导的艺术。这本书可以帮你轻松做领导。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提升你对职场的了解。点击下方小卡片即可购买。我猜,你对以下内容感兴趣:和领导关系再好,也不要碰这3件事,不懂分寸遭冷落,越混越差职场上哪些同事不能深交?这3类人值得警惕,小心被人背后使绊子职场上为啥你总得罪人?这3种情况,即便你什么也没做也会得罪人工作再努力,也不如领导对你这3个评价,不懂职场要走冤枉路领导“操控”人心的3个手段,很多人一不留心就被套路,不懂吃亏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冯川】“两会”期间,有政协委员指出优秀的本土人才待遇不如普通海归,是我国高校人材培养体制中的通病,引起了社会的关注和讨论。为什么关于“海归”的讨论会成为中国社会的热门话题之一?为什么近十几年来,对“海归派”的质疑之声不断?“海归博士”与“本土博士”相比,到底还是否存在优势?在待遇方面,优秀的本土人才与海归博士应是怎样的关系?作为一名曾经留学日本的文科海归博士,笔者想结合自己的经验,谈谈自己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博士毕业(资料图/清华大学官网)一、具有中国特色的“海归派”据笔者所知,在日本社会是不存在对应中文“海归”的专有名词的。在薪资水平上,从欧美拿到学位回到日本的归国群体,也并不会享受到与本土毕业生的差别待遇。“海归博士”作为一个专有名词被社会标记出来,反映出这一群体在中国的社会语境下具有其他国家所不具备的特殊意义。“海归博士”如今成为一个热门的公共话题,这一现象本身也反映出中国独特的社会心态。笔者试图将“海归博士”扩大到“海归派”这个所指范围更大的概念上开始我们的讨论。校园招聘热衷于“海归身份”,而不少批评者则称其“崇洋媚外”。这场“海归派肯定论”与“海归派否定论”的“土洋之争”,从某种意义上说,正是自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中国社会至今仍未有效弥合的处于分裂状态的历史意识在当下的投射,其历史根源可以直接上溯至对于清末洋务运动和曾国藩的历史评价问题的讨论。由于篇幅所限,这里就不具体展开关于洋务运动的评价谱系及其流变的历史梳理,只根据所持观点和立场,将处于分裂状态的历史意识归纳为“洋务运动否定论”与“洋务运动肯定论”之间的分裂。其中,持否定论者认为,洋务运动选择的是依附于帝国主义的道路,阻碍民族资本的成长,其本质不过是“买办”。在他们看来,由被支配阶级领导的阶级斗争,以及由农民战争推进的“生产关系”的变革,才是历史发展的主要动力。因此,他们认为近代以来的基本历史线索,就是与革命相联系的群众斗争。在研究领域,中国的研究者也应该用又红又专的革命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而不是拜倒在西方理论或研究成果的话语霸权之下。顺着这个逻辑下去,他们反对出国留学,因为留学在他们看来是没有意义的。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洋务运动否定论”甚嚣尘上,此时的中国也较长时期地中断了留学生的海外派遣。与上述持否定论者不同,持肯定论者认为洋务运动是中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先驱,是中国现代化的推进力量。他们将由被支配阶级和支配阶级共同参与的生产斗争所引起的“生产力”的上升,而不是“生产关系”的变革,定义为历史发展的主要动力,同时指出农民战争和“土”的革命只起到了对生产力的破坏作用。在研究领域,他们提倡吸收和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研究成果,甚至是价值观和思考范式。改革开放以后,学界展开了对洋务运动的再评价,“洋务运动肯定论”直接转化为“海归派肯定论”。从1978年开始直至80年代中期,为了缩小与欧美诸国的经济差距、培养高等人材,中国重新实施了留学生的大量派遣政策,现代中国的第一波留学潮随之兴起。1978年12月26日上午,国务院副总理方毅专门接见52名留美人员(资料图)这一时期的留学,基本属于国费留学。只有通过了严格选拔考试的学生精英,才能获得留学资格。这些留学生在学成回国后,在国家安排的工作岗位上,为中国的现代化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在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出现了第二波留学潮。此时由于改革开放的推进,成绩优秀的学生已经有可能获得海外的奖学金。于是,充分利用海外奖学金、努力在海外获得硕士、博士学位的自费留学生开始涌现。这些留学生将最尖端的技术带回国内,在国内的劳动市场上受到了很高的评价,并获得了超出一般市场价位的高报酬。至此,“海归”成为了高学力、高收入的精英阶层的代名词,然而交织在其上的民族主义情绪和历史记忆并未褪去。学成归国者,既承载着国人对海外生活的好奇、对摆脱社会治理困境的追寻、对改变现状的盼望,同时也裹挟着国人对被国外势力和思想观念支配的恐惧、不安和提防,这正是中国社会一百年来“救亡图存”的话语与“现代化”的话语相互争战的延续。中国一方面承认自身“现代化”不够,一方面又强调民族的自尊、自信与自豪。两重话语的张力和冲突,赋予了留学生和学成归国者特殊的政治和历史意涵,并为他们贴上了“海归派”这样的标签。二、“海归派否定论”为何抬头改革开放之后,由于国家政策的转型以及“海归派”为国家建设做出的实实在在的业绩,“海归派否定论”一度退后。由于国家减少了对海外留学的条件限制,第三波留学潮从2000年前后开始一直持续到现在。然而近十几年来,社会不断出现对“海归派”的质疑声。“海归派否定论”的抬头,大概有以下几个原因:其一,“海归派”不再等同于高学力。由于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一般家庭的收入上升。对于许多家庭而言,孩子的海外留学也不再遥不可及,留学大众化的趋势更加显著。不少因学力不足而无法升入国内知名大学的学生,凭借父母的财力而到国外大学留学。同时,许多海外教育机构为了获得学生而降低入学门槛。这些都使留学生的数量在增加的同时,总体质量更加参差不齐。又由于欧美等国经济的不景气,选择回国的留学生急剧增加。由于他们在留学期间在学习和生活上缺乏自律,并没有获得太多新的知识、技术和能力,回国后就只能成为无法如愿找到工作的“海待”。资料图:视觉中国其二,“海归派”从校门到校门的情况增多。第三波留学潮特征,除了大众化之外,就是年轻化倾向,高中毕业后直接升入海外大学的留学生激增。不同于经历过“上山下乡”、对中国社会已经形成富有经验质感的把握的老一辈“海归派”,第三波留学潮中的留学生在没有深入体验和了解中国社会现实的情况下,就离开了中国。对于在留学期间选择人文社会科学专业的中国学生而言,由于尚未形成基于中国经验的问题意识和对研究课题的妥当性进行专业判断的主体性,他们的研究很容易进入基于国外社会基础的议题设定中去,因而研究的课题本身有可能脱离中国的国情和社会实际。其三,中国国际化程度的提升和日渐成熟。中国高等教育水平的提高、互联网通信技术的发达,以及国际交流机会的多样化,使得本土学生与留学生在知识量、视野等方面的差距不断缩小,留学生的优越性越来越低。其四,“海归派”并不等同于高业绩。在人文社科研究方面,据笔者的经验,日本学者的治学方式倾向于不轻易下简单的结论,特别看重论证根据的明确性,以及论证过程的严密性。为了满足这些要求,日本研究者需要进行细致的调查,查阅详细的资料,投入大量的时间完成一篇论文,但结论有时会很暧昧,让读者不太清楚作者究竟想说什么。相比之下,中国学者则更加重视指明结论,更重视研究的结果而非组织严密论证的过程,也更重视发表的数量。由于对待研究时注重的侧面不同,研究成果的产出效率自然存在差别。在就职方面,与留学生相比,熟知中国国内市场行情和就职生态的本土学生也表现出优势。如果按照业绩主义的学术评价标准,“海归派”往往不如积极投稿、瞄准在名门高校就职机会的本土派,而业绩不足则会被直接转换为“能力不足、水平不高”这样的评价。资料图:视觉中国不过不可否认,近年来国内许多高校都在探索学生培养模式,并且卓有成效。在人文社科领域,就有高校老师引导学生从本科阶段就开始进行跨学科的大量经典阅读训练,通过读书检查汇报会调动学生求知和探索的主体性;在硕士或博士阶段,让学生通过大量集体调查扎根中国经验,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责任担当意识。如今,他们已经形成在中国基层治理研究领域颇有建树和辐射性影响的研究梯队。专业基础扎实,最贴近中国经验的复杂性,可以充分发挥“母语优势”(母语思维最优论),在生计方面没有顾虑,这些都是本土博士相较于“海归派”所具有的优势。如果说曾经的“海归派肯定论”和“海归派否定论”都是以海外留学者能够扎实地掌握外国的技术和研究成果为前提,即共同承认海外留学者的实力的话,重新抬头的“海归派否定论”则在否定的理由中加入了并非基于“救亡图存和革命传统”的新项目,即“实力不足”。这是因为不少“海归派肯定论”者对新一代的“海归派”无法引领中国更加现代化、研究业绩更加突出而感到失望,同时他们也看到了本土高校在培养模式、研究成果乃至世界排名上的迅速崛起,于是最终加入了“海归派否定论”者的行列。三、“海归博士”的海外学习经验“海归派否定论”的抬头和对新一代“海归派”的质疑和批判,是否意味着“海归博士”与“本土博士”相比毫无优势呢?也不尽然。以笔者在日本的留学经验,“海归博士”并不等同于新一代“海归派”。首先,大多数海归博士仍然意味着高学力。他们要最终取得博士学位,需要比本土博士经历更多的意志考验。真正欠缺研究能力的“海归派”是不会选择继续在海外读博的,他们也没有能力拿到博士学位成为“海归博士”。在日本,由于拿到博士学位对于提升就职后的薪金水平没有太大帮助,相反还使自己的就业面更加狭窄,只有真正以学术为志业的极少数学生才会选择进入博士课程。就人文社科专业而言,因本科是日语专业而缺乏社科专业基础训练的留学生一般也不会选择读博。而像笔者这样本科非日语专业的留学生,虽然也算作“海归博士”,其实也得益于在国内已经接受过的一定程度的理论阅读和经验训练。在本土高校完成基础训练,形成了基于本土社会经验的立场和问题意识之后,再到海外留学读博的群体,在研究选题和文献学习过程中就能够保持其主体性和主动性。他们有尽量避免脱离本土经验的意识,且在日本经验的冲击和回答日本人的提问中,不断对比、反思和观照本土经验。一旦进入博士阶段,他们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做经验调查、分析文献资料,不断推敲和完善自己论文的论证结构和过程。笔者最终花费5年在日本拿到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博士学位,前后共进行了5次答辩,每一次答辩后都需要根据评审老师的意见进行仔细的修改。只有具备足够的耐心和沉着坚韧的意志,以及对于学术的真正热爱,才能顶着年龄增大、恋爱成家等诸多压力,走完这个漫长艰辛的过程。因此,海归博士虽然在业绩上与本土博士相比也许暂时显得“普通”,但成为海归博士本身,就足以说明他们足够努力。其次,海归博士有其独特的经历体验。大部分自费留学的海归博士在留学期间除了凭借研究计划申请奖学金之外,考虑到家里的经济压力,还需要做兼职的工作,比如进入一些大学入学考试的辅导机构担当讲师。一些发放奖学金的财团会为留学生组织与日本社会和文化接触的活动。通过兼职,海归博士在留学期间可以深入了解日本的社会生态、日本人的思维方式和心理状态,获得从文本信息中无法感受的认知体验。笔者兼职医疗翻译讲座(图/作者提供)同时,由于兼职分散了他们的研究时间,他们就需要更强的自律能力、时间支配能力、计划统筹能力和情绪调整能力,才能完成研究任务。当然也有一些博士留学生,由于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兼职,而最终偏离了学术研究,导致不能毕业,或放弃毕业而进入所兼职的机构工作。这也从侧面说明,海归博士本身一定同时具备了兼职中培养的教学、社交等能力,以及对时间、计划和情绪的调控能力。而只要海归博士善于转化,这些留学体验和各种能力,都能够服务于驾驭在国内高校的教学和研究工作。第三,海归博士一定熟练掌握了至少一门外语。海归博士一定在语言习得上投入了比本土博士更多的时间,对外语的理解和掌握也更加深入。对外语的熟练掌握,一方面让他们能够为国内的研究领域译介更多海外的研究成果,并将这些成果吸收到自己的思考和研究里,另一方面也让海归博士具备了对比和统合不同思维角度的能力。语言本身就是思维,就是逻辑,就是反映人如何对作为认知对象的事物进行分类、如何组织和结构化自己的想法的载体。每一种语言都有自己独特的组织规则和逻辑形式,比如印欧语系的语言重演绎和分析,东方的语言重归纳和综合,日语对客观的“状态”(state)更加敏感,而英语对事物的发生时态和过程的结果(consequence)更加在意。说不同的语言的人,即使是看待同样一件事物,他们的视角、思维的组织方式必然是不一样的。因此,海归博士的思维结构就更加开放和多元。第四,海归博士多多少少从其导师那里学习到了对待学问的严谨态度和做研究的虚心、专心、平心、恒心。在笔者印象中,日本大部分学者治学能够做到无欲立己心、无求速效心、无好高心、无外务心、无存惊世骇俗心、无务杜撰穿凿心。与中国社会整体浮躁、争胜、急功近利的氛围相比,海归博士在治学精神上会受到海外学界的影响。与具体的知识和技术相比,海外博士在留学期间所习得的逻辑思考方式和研究方法,特别是对于学问的态度、做学问的心态,以及学术鉴赏能力、对思考和学问本身之趣味的体察,都使海外博士不同于大多数本土博士。第五,海归博士一般都曾活动于海外的某个学术团体,建立了展开国际共同研究的人脉基础。海归博士在海外的人脉,将成为国内高校专业发展、调查研究和学术交流的宝贵资源。结语如前文所述,第三波留学潮中的“海归派”虽然良莠不齐,但大多数海归博士这个群体仍然具有一些区别于本土博士的优势。而在“两会”中提交讨论的议题中,与海归博士进行比较的也并非一般的本土博士,而是“优秀本土人才”。“优秀的本土人才待遇不如普通海归”的现状,反映的是“海归派肯定论”在不少招聘单位的延续。然而,“海归派肯定论”原本发源于中国在现代化程度上十分落后的时代,也以中国在现代化方面的落后为其合理性的根基。当中国本土也能培养出业绩突出、具有强大国际影响力的“优秀本土人才”,甚至于与海归博士不相上下时,这并不说明海归博士的学力水平下降了,而是表明中国的高等教育已经摆脱了落后的面貌,使“海归派肯定论”已不再具有其存在的合理性根基。正因为如此,“海归派肯定论”在不少招聘单位的延续,才显得不再合理。笔者也认为,“优秀的本土人才待遇不如普通海归”是不合理的,因为成为“优秀的本土人才”同样需要付出超出普通本土博士的努力,其成就值得肯定,虽然努力的方向也许和海归博士不尽相同。但通过“海归派否定论”的思维来否定海外博士的价值,以达到批判“优秀的本土人才待遇不如普通海归”这一现象的目的,笔者认为也是不甚公平妥当的。海归博士同样需要善待,需要用不同于本土博士的评价尺度来衡量海归博士的发展潜力和能力,给他们适应国内人际关系和学术生态的时间,为他们提供将能力转化为成果的机会和环境。根据以上分析,在待遇方面,优秀的本土人才一定不如海归博士的现状是不合理的。同时,若要将海归博士的待遇定位在普通本土博士的水平上,同样是不合理的。优秀本土人才和海归博士,都应当得到相应于他们的付出的较高待遇。在中国的高等教育和学术研究走向更加从容、自信、开放的国际化之后,仰视海归博士的“海归派肯定论”以及歧视海归博士的“海归派否定论”将自然失去其合理性根基。当“海归派肯定论”与“海归派否定论”的“土洋之争”消失之时,“海归”这一具有身份标出性的词汇也许也将成为历史了吧。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金磊 发自 凹非寺量子位 报道 | 公众号 QbitAI西交大本科毕业年薪100万,华科博士毕业年薪201万。开出如此天价年薪的正是华为。果然,那个扬言从全世界招募顶尖人才的「天才少年」计划,薪资也是顶级的。去年6月,任正非透露了这个项目并提出年薪八位数。现在,时隔一年,第二批「天才少年」入选者也曝光了。华科三位「天才少年」脱颖而出从去年12月至今,单是华中科技大学,便有三位「天才少年」入围这项计划。华科官方,也对外确认了这一消息。他们分别叫左鹏飞、张霁和姚婷。△左鹏飞左鹏飞拿到的是华为「天才少年」计划的薪资最高档(182-201万人民币/年)。他是湖北随州人,华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2014级直博研究生,他主要的研究领域是内存系统和架构、存储系统和系统安全。他在读博的5年时间里,几乎每天都是8:30进入实验室,直到深夜9点甚至10点才回寝室,堪称是用「自律诠释坚持」。也正是如此的坚持,才让他在读博期间,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发表了10余篇高水平论文。其中,发表在OSDI’2018和MICRO’2018上的论文,分别成为了华科历史上首篇计算机操作系统、计算机体系结构顶级会议论文,实现了华科在这些领域中的零突破。用左鹏飞自己的话就是:一个高水平的博士毕业生,需要是一个领域里首屈一指的专家,所有人提到这个领域都会想到你的名字。而在临近毕业之际,华为并不是唯一一家向左鹏飞抛出橄榄枝的企业。实际上,他投的腾讯、阿里和深信服都向他发放了offer,其中还不乏开出税后收入高出华为40%的企业。但左鹏飞最终还是选择了华为云的存储预研部门:去华为不是因为薪资高,而是综合考虑的结果,华为提供了方向更契合的岗位,也能让自己保持与学术界的接触。△张霁张霁也入围了华为「天才少年」计划,薪资也是最高档。他是咸宁通山人,今年在华科获得博士学位。目前的工作之一是在阿姆斯特丹大学INDE Lab进行博士后研究工,主要研究方向是AI for System。张霁在博士期间,以第一作者身份,在ATC、DAC、ICPP、SIGMOD等会议和期刊上发表了多篇研究。但张霁本人对自己的定位是努力型选手,拿到华为这份这份offer,也是经过了7轮严苛选拔。和左鹏飞相似的是,张霁也是手握多家顶级企业的offer,甚至有一家企业给出的年薪高达360万元。对此,张霁认为:希望在华为最艰难的时候为其做出一点贡献,能够和一群志同道合的人做有意义的事。如今,拿到了他人梦寐以求的offer,比起喜悦,张霁感受到的是肩上的重担和责任,更多的是去思考今后该如何做好工作,不负众望。△姚婷姚婷也是华科入围华为「天才少年」计划的人才之一。她是湖南益阳人,计算机系统结构专业直博五年级。研究方向为新型存储介质(NVM,SMR),数据库和键值存储系统。读博期间,在CCF A类会议FAST、ATC,CCF B类会议IPDPS、MSST,CCF A期刊TPDS、TOS等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与左鹏飞和张霁相比,姚婷的特点是始终在各个小环境做到优秀,再随着环境的改变提升自己。从本科的历程中便能体味一二:参加辩论队、中英文演讲;担任外联部副部长、辅修第二专业英语对外翻译、支教;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全国大学生物联网大赛等等……在读博期间,也是敢于挑战自己的短板,抓住各种研究课题、论文写作、参加学术会议、出国学习交流的机会。可以说,是无时无刻不在给自己充电了。巧合的是,任正非以和华为许多知名高管都是出身华中科技大学,例如孟晚舟、郭平等等。坊间还有传言称,华为早期的员工中有30%来自于华中科技大学的毕业生,堪称华为公司人才的摇篮。时间回到1978年,任正非拿着2万元创业时,早期研发人才较少,也很难吸引到最顶尖人才。后来,华为陆续在华科打开局面,比如郑宝用、李一男等,都来自华科。在此之后,华为研发出了自己的通讯设备,才开始飞速发展。据2017年华为员工毕业高校的统计,华为十几万的员工中,排在第一位的是武汉理工大学,占比2.3%,有2.1%员工毕业于华科,居第二位。相比之下,清华、北大等老牌名校出身的员工,在华为的占比并不是很大。而在华为在被美国针对之际,华中科技大学也是挺身而出,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通过战略合作,继续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成果转化等方面发挥各自的优势,为双方更好的发展创造新局面。不过近几年,随着华为发展更上一层楼,品牌效应扩大,全国乃至全世界最优秀的人才,华为都具备了极强的竞争力。新晋本科百万年薪「天才少年」除了华科的「天才少年」之外,2位来自西安交通大学的本科毕业生也入围了该项目。他们是来自钱学森书院计算机试验班2020届本科生丁聪和张子杰。据西安交通大学官方公布信息,丁聪和张子杰将入职华为消费者BG鸿蒙操作系统和高斯数据库团队。而从对应的年薪来看,属于「天才少年」计划中89.6-100.8万人民币/年档。丁聪和张子杰都是从小痴迷于编程,在校期间,也都是ACM队的骨干成员。其中,丁聪前后两次挺进ACM-ICPC,并在第43届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中与早稻田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并列全球41名,刷新交大在该大赛中的历史最好成绩。出身少年班的张子杰,同样也在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亚洲区赛、中国大学生计算机程序设计竞赛中,分别夺得金奖、银奖等好成绩。而此次以本科毕业生身份入围华为「天才少年」计划,并拿下百万高薪,也正是对他们强硬实力的再次认可。华为的「天才少年」,今年要达200-300人「天才少年」是任正非于去年6月发起的用顶级薪酬招揽顶尖人才项目,他曾在EMT(经营管理团队)内部讲话中提及:今年(2019年)将从全世界招进20-30名天才少年,明年我们还想从世界范围招进200-300名。这些天才少年就像「泥鳅」一样,钻活我们的组织,激活我们的队伍。任正非还表示:公司每个体系都要调整到冲锋桩体,不要有条条框框,发挥所有人的聪明才智,英勇作战,努力向前冲。华为公司未来要拖着这个世界向前走,自己创造标准,只要能做成世界最先进,那我们就是标准,别人都会向我们靠拢。同时还曝出了对八位2019届顶尖学生实行年薪制的方案:1、钟钊:博士。年薪制方案:182-201万人民币/年2、秦通:博士。年薪制方案:182-201万人民币/年3、李屹:博士。年薪制方案:140.5-156.5万人民币/年4、管高扬:博士。年薪制方案:140.5-156.5万人民币/年5、贾许亚:博士。年薪制方案:89.6-100.8万人民币/年6、王承珂:博士。年薪制方案:89.6-100.8万人民币/年7、林晗:博士。年薪制方案:89.6-100.8万人民币/年8、何睿:博士。年薪制方案:89.6-100.8万人民币/年而在更早之前,任正非在接受央视采访时,也表达了他的一些「人才观」:二战之后,德国和日本工业基础都被摧毁了。当时有一个著名的口号「什么都没有了,只要人还在,就可以重整雄风」,没多少年德国就振兴了,所有房子都修复得跟过去一样,日本的经济也快速恢复。这得益于他们的人才、得益于他们的教育、得益于他们的基础,这点是最主要的。所有一切失去了,不能失去的是人,人的素质、人的技能、人的信心很重要。从中也不难看出,华为对于人才的求贤若渴。当然,许多网友在看到「天才少年」们如此丰厚的年薪后,表示酸了:这个年龄我在玩……羡慕啊,天赋碾压。但爱迪生曾说过,「天才是百分之一的天赋,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也正如「华中科技大学研究生」官方发文中所述:拿到华为「天才少年」offer的那一刻,他们无一例外地并没有太多惊讶。无数个平凡的日子才造就了今日的不平凡,一切不过是水到渠成的事情。而他们的价值也远非简单能用金钱衡量,那些熠熠闪光的可贵品质,本身就已是无价之宝。
一提到老师,很多人都会想到好福利和寒暑假,而说到当老师的坏处,大概就是低工资了。老师的工资普遍较低,跟工作强度并不是特别匹配,这也是很多老师辞职的原因。而随着年级升高,老师的工资也越来越高,甚至不输其他行业。那大学教授的收入会有多少呢?大学教授属于最高层次的老师了,平时课程比较少,工作重心主要在科研上。一般来说,大学教授的收入可以分为基本工资、科研奖励和项目收入,三者加起来大概就是大学教授的总收入了。这里给大家做一个分析,供大家参考。1、基本工资大学教授的基本收入并没有大家想象中那么高,大概会在一万多到两万左右,基本上很少能够达到两万。当然,这只是一般情况,高校对大学教授工资的制定有自主权,为了吸引优秀人才,高校会提高大学教授的工资,变动会比较大。不仅如此,大学教授也是分等级的,等级越高的教授工资越高,而且东部经济发达地区的教授工资也会更高。看到这里,可能很多人会感到奇怪,能当上大学教授的都是学历非常高的人,但这么高的学历只拿这么少的工资,值得吗?实际上,基本工资并不是教授收入的主要来源,很多大学教授都是靠项目收入赚钱的。2、科研奖励高校对科研是非常重视的,科研成果会对学校评定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高校的科研奖励是非常高的。一般来说,科研奖励会通过发表论文来证明,高校会根据老师发布论文的期刊给予不同程度的奖励。期刊级别越高,奖励越高,顶级期刊的奖励甚至能够达到几十万的级别。当然,一篇论文的发表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清华北大在顶级期刊上一年也发表不了几篇论文。3、项目收入高校教授最重视的就是项目了,有了项目就有钱,而且还可以出科研成果,项目可以说是老师最大的收入。一般来说,理工科的教授更容易拿到项目,不仅是国家基金项目,而且还可以接收企业项目。当项目研究结果出来后,大学教授不仅可以拿到科研奖励,而且还能收到另外的报酬。当然,一个项目的需要研究时间越长,项目基金也会越多,大学教授最后的收入也会越大。总之,大学教授虽然基本工资比较低,但有其他方面的收入,整体收入还是不错的。当然,这些收入都是靠大学教授的努力换来的,想要当上大学教授,最少也得是博士学位。如果能够考到博士学位,那工资也是非常高的,毕竟博士学位也不是很容易考到的。你觉得大学教授的工资是高是低?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分享。本文编辑:阿零(本文图片来源网络,侵联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