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博士学位论文重复率要求好之不厌

博士学位论文重复率要求

相比较于本科生的毕业论文,博士研究生的学位论文各项标准是要严格很多的。不仅仅是对于论文写作的要求标准来说,论文查重时的标准同样的也会严格很多,大家多了解下论文查重时的一些标准,对于顺利通过论文查重是有很大帮助的。下面就跟小编一起看看博士学位论文对重复率有什么要求吧。大家应该知道,博士学位论文的字数随随便便就是十几万字,而本科毕业论文通常只需要七八千字数,相比于本科论文的字数要求是高了好几倍的。并且博士学位论文的质量的标准自然会比本科论文也会要求严格许多,因为本科毕业论文很大程度上主要是检测学生的论文原创程度,对于论文的质量以及学术意义等要求会放松一些。而博士学位论文撰写的内容不仅会要求其原创程度,对于论文内容能够体现的学术意义与实用价值也是会严格要求的,必须要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研究的内容有创新价值,能够联系现实。博士学位论文除了会审查以上要求之外,对于论文重复率的审查也是十分严格的。论文查重其实也就是检测论文的重复率,也就是看论文中的抄袭剽窃等学术不端现象的程度是否严重,规范论文的撰写,提高论文原创度。博士学位论文的查重率标准比本科硕士生论文重复率要严格很多,本科论文重复率合格标准一般是在30%以内,硕士论文重复率合格标准一般是在15%以内,而博士学位论文重复率标准很多都是规定要在5%以内。虽然大部分高校之间对于博士学位论文规定的标准是有一定差异的,但是都是十分严格的,大家要以自己学校的具体规定为准,严谨撰写好博士学位论文。相关阅读:《硕士学位论文重复率要求》《博士学位论文要怎么写?》《博士论文的重复率要求》

善哉观乎

浅谈博士论文写作方法

一、关于博士论文的选题 选一个好的题目,是写好学位论文的第一步,也是相当关键的一步。要选择自己特别关注、最感兴趣的问题,觉得有感悟、有体会,有新意,有话要说,有话可说,非说不可,围绕一个专题展开全面、系统的论述,才有可能写出一篇较好的博士论文。 博士论文的题目,一般可以叫做《××××论》或者《××××研究》,比如《刑事第二审程序研究》或《死刑程序控制论》等。 博士生撰写学位论文,一般说来我不主张由老师命题。因为老师给出的命题,也许并不是你们想写的问题,平时对它思考的不多,硬要去写不一定能写好。选题最好 是经过了自己的思考,有感而发,有话想说,才能写好。但不是绝对的,如果博士生自己实在找不到一个好的选题,请老师帮助,老师也可以根据该生的具体情况, 推荐一个较为合适的选题,但也要经过学生的仔细思考,认为适合自己,才可以确定。 博士论文的题目不宜过小。太小的题目无法展开,也不像一篇博士论文。二、关于收集资料 确定了选题后,就要立即着手去收集资料,收集资料是个逐渐积累的过程,要尽量多浏览有关的专著、论文和报刊文章。从中吸取营养,或者找到灵感。建议每人都 买一个扫描笔,携带方便且效率很高,非常有用。你所需要的资料,常常是散见于各种书籍中,一本书中也许只有一小段或者几句话是你将来要引用的,可以用扫描 笔把它输入电脑中,记下它的出处,以后可随时调用,那就很方便了。 资料的收集要随时留意,有时也许在偶然间会遇到很好的材料,就要留心把它记下来。比如,有一次我在太原市双塔寺烈士陵园看到一个倒塌的残旧石碑,上面刻有 明朝万历年间驻太原按察使写给后代子孙的遗训,题为《近溪隐君家训》,上面写有“干公道事,做老成人,说实在话”等内容,使我眼前一亮,惊叹:这不正是我 们宣传的“大庆精神”吗?这可是一个极其难得又极有价值的资料,遂赶紧把它记了下来。回京后,不久在《北京晚报》上看到介绍《近溪隐君家训》的报道,还刊 登了那块残旧石碑的照片。可见那位记者也很识货,他也认为这是一个极好的资料。后来,我在论述法律的社会性和继承性时,就引用了这个资料,说明即使是工人 阶级的道德观念,与某些正直清廉的封建官吏的道德观念也有某种相通之处。这个资料就派上了用场,而且极有说服力。撰写博士论文,还要特别要注重对外文资料 的收集。要收集最新的资料,新的立法、新的观点、新的见解、新的数据。 关于外文资料的收集,要注意区分是新的资料还是旧的。比如外国人要引用我国的刑事诉讼法,如果引用的是1979年的法条,那显然就是过时了的,已被修改过 的陈旧的法条,作为论据,其可靠性就大打折扣了。今年我审阅西南政法大学某学生的一篇博士论文,是论述陪审制的,他在这方面就做得非常好。作者在法国留 学,查阅了外国的许多最新资料,校正了国内一些学者的不准确解释,这篇论文就很有价值。收集外文资料,要尽可能看外文版的原文,因为翻译过来的资料总会或 多或少地失真。当然,一个人很难懂得许多国家的语言,因此,当遇到有些问题自己无法解决时,可借助其他专家的帮助。比如,前些年我在评述有关法的定义时, 发现《共产党宣言》中的一句译文不准确,造成对法的定义很48难理解。这句话的中译文是:“正像你们的法不过是被奉为法律的你们这个阶级的意志一样”在汉 语中,“法”与“法律”本来就是同义词,因而从语法或逻辑上来讲,这句中译文就成了同义反复,由此使我对这句话的翻译产生了疑问。但我不懂德文,便去请教 德语专家石立坚教授,请他查对一下《共产党宣言》的德文版和俄文版在此处是用的什么词语。查对的结果,发现在中文译为“法”和“法律”的两处,在俄文和德 文中都是对应地使用了两个不同的词语,前者表示权利、权力、法权等等,后者则表示规律、定律、法、法则、法律等等的意思,更为确切的表述是“写进了法律 中”。这样,问题便清楚了。这一句话,中文应该译为“正像你们的权利不过是被写进了法律中的你们这个阶级的意志一样”,或“正像你们的权利不过用法律形式 表现出来的你们这个阶级的意志一样”,这就使人们容易理解了。据此,我写了一篇《对〈共产党宣言〉中一段译文和法的定义的商榷》,发表在《中国法制报》 上,由此撼动了以往对“法”的定义。但必须说明,此文中涉及外语的内容,是请教了德语专家石立坚教授才弄通的。如果你们遇到诸如此类的问题,也应向有关专 家请教。任何人都不可能全知全能,要不耻下问。 三、围绕学位论文的选题,要争取陆续撰写和发表几篇文章 确定好选题后,按照选题的内容,逐步展开研究,一部分一部分地搞明白。成熟一章,就可以把它写出来,先把它作为一篇论文送出去发表,力争在撰写学位论文的 过程中逐步形成几篇相对独立的小论文。学位论文的写作过程,本身就是一个思考不断成熟、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随着占有的资料越来越充分,自己的思路也渐渐 清晰,就要把已经梳理清楚,思考比较成熟的这部分形成书面的文字,进一步整理成可以发表的文章。这样既完成了博士论文的写作,又形成了在研期间的科研成 果。 特别应该提醒大家:切忌只是一味地堆积资料而不去梳理、运用。否则,资料收集了一大堆却迟迟不动手写作,到最后才去动手时,“灵感”早就消失了,那就很难写出一篇有灵性、有创见又能引人入胜的好文章。 四、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一篇好的博士论文,一定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反过来说,切忌搞成华而不实、“空对空”的抽象概念演绎。为此,需要强调几点:1.博士论文中一定要有一些实际的案例引用的案例必须是真实的,不能自己杜撰或编造案例。刑事诉讼法学是一门应用科学,具有极强的实用性,因此,撰写博士 论文,不应脱离现实只凭“想当然”去任意发挥,而要针对现实,着眼于解决实际问题。比如,最近在2007年第3期《中国法学》上看到一篇文章,作者是北京 大学法学院陈永生副教授,他的文章提到50个冤假错案,都是他多年来留意收集的实际案例,他从中抽取出20个典型案例,分析冤案形成的原因,就很有说服 力。对于引用的案例,可以是已经判决生效的,也可以是一审已经判决但尚未生效的,也可以是在侦查阶段、审查起诉阶段尚未进入审判程序的案件。收集案例有多 种渠道,但不管是从哪里得到的,都应是真实的,不得虚构或增减任何情节。分析真实的案例,才能对健全诉讼法制起到有益的作用。 近几年我评阅了不少博士论文,发现有一些论文竟没有引用一个案例,尽是说一些想当然的空泛的议论,这样的论文就不大好,至少可以说它对立法、司法都没有多大益处。这是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2.博士论文中,应当引用一些必要的数据,作为对重要观点的支撑 引用的数据可以是综合的,也可以是局部的。比如,《中国法律年鉴》每年都刊登公检法机关发布的比较全面的数据,政府某些部门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也会发布若干 数据;某些学者或课题组的调查报告也可能提供许多重要数据。你们到基层单位实习或者搞专题调研,更要留心收集各种数据,或许会很有用处。总之,数据的来源 是广泛的,问题是自己要多留心收集这些数据。 在引用数据时还应注意:必须对若干数据进行比对,有时可能会发现几个数据彼此有冲突,或者有较大的差异,甚至有的部门在不同时间发布的若干数据也许对不上茬口。遇到此类情况就要认真核对,去伪存真,不可再引用的几个数据之间发生明显的矛盾。3.论文中要注意选择恰当的量化词 论文在涉及对某些问题的判断时,往往需要使用一些相对模糊的量化词,例如“许多”、“很多”、“绝大部分”、“大部分”、“多数”、“少数”、“个别”、“极少”等等,要注意选择恰当的量化词,尽可能把握好分寸,避免用词不当而造成一些不应有的失误。 五、关于对引文、脚注的要求 我在评阅博士论文和硕士论文时,经常发现在引文和脚注中出现种种不应该发生的问题。为此,有必要特别提醒大家注意以下几点: 1.引文务必准确,不能有错漏,并且应当尽量引用原著和第一手资料 比如论文中引用马克思、毛泽东、邓小平领袖人物或权威学者的话,就一定要从原著中摘引。引用其他文章中的论点也要尽量来自第一手资料。有时发现某篇论文引 用毛主席的话,下面的脚注却注明是转引自某刊物发表的一篇论文,读者一看就知道他根本没有看过原著,表明其治学态度不严谨。如果别人所引的话不准确甚至断 章取义,他也只会是以讹传讹,那就很不严肃了。2.引文要忠实于原著,不能断章取义 如果引述的内容文字太长,中间可以用省略号删节,但不能更改原文,更不能断章取义。曾发现有的论文引述他人的论述很不准确,与原文核对,人家根本没有讲过他所引述的话,这叫做“强加于人”。假如人家知道了这种情况,甚至可以把他告上法庭。 3.引用外国法律的条文,必须与原文核对准确无误 我曾发现有的论文引用外国法律很不准确,拿原文一对照,在他标注引用的某一条中,根本找不到他所引述的文字,有的引文竟与原文的意思大相径庭,这岂不闹出了笑话!这些都是文章的“硬伤”。4.论文中涉及的外国人名,要参照统一的规范化译名。例如,意大利刑法学家贝卡里亚,很容易误写为“贝卡利亚”,但正确的译名是“贝卡里亚”。此类错误所在多有,要注意校正过来。 5.论文写好后要认真校对(包括正文和引注)。谁也不可能保证在一篇论文中一个错别字也没有,但错漏不可太多。可以让同学帮助互相校对,校改几遍再交给老 师。还要注意引文与文章主体的契合程度,即引文是否能够恰当地、有力地支撑你的观点,增强论文的说服力。如果引文与论文所要论述的内容关系不大,宁可删除 引文,不必画蛇添足。六、关于论文的开篇和结尾 论文的开头非常重要,古人就将文章的开头称为“凤头”,可见开头在文章结构中所占的份量。一篇博士论文,一般不宜开头就直接写第一章,通常要有绪论,写明 选题的意义、研究目的、研究方法,有什么创见,还存在哪些疑难问题等等。论文的开篇应开门见山,言简意赅,亮明自己的观点,并且要争取能够吸引读者愿意看 下去。 一篇博士论文,自然要分为若干章节,全面、系统地逐层阐述作者的观点。但是在最后一章写完之后,一般不宜直接打住。要注意首尾呼应,通常在最后一章之后, 应有一段结束语与开篇呼应,对前面提出的问题,在文尾要有个交代,用总结性的文字将全文收场。也就是说,话不能只说一半。一篇论文不仅要提出问题、分析问 题,还要最终解决问题。 如同文章的开头一样,结尾在全文结构中所起的作用也不可小觑。结尾要言尽意止,不要拖泥带水。七、关于对博士论文中语言文字的要求 写文章不同于口头的陈述,它是以书面语言来表达作者想要说明的问题。书面语言一般要比口语化的表述更为洗练,因而书面语言运用的好坏,是评价论文优劣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形式要素。在此强调以下几点: 1.博士论文文字应清爽、通畅,切忌病句连篇,并且要善于运用各种不同的表达方式 例如,《红楼梦》中塑造了无数光辉鲜亮的人物形象,就是从正面、反面、侧面等多种角度去写,有时是直接写某件事、有时就写得隐晦曲折,有时又一语双关。同 样的话,从不同人的口里说出来,所用的语言就完全不同。这样,文字的表述就显得灵活多变而不死板。文字功夫是一种硬功夫,需要长期的磨炼,但博士生的书面 语言一定要能够基本上过关,否则很难写出一篇好论文来。 2.要尽量避免使用长句子 我所带过的学生中,有人习惯于使用长句子,一句话往往长达数十个字,中间的意思又转了好几道湾,读起来让人颇感费力,想半天也很难理解作者究竟想要表达什 么意思。我曾多次指出这个毛病,硬是把它校正了过来。须知,汉语的优势就在书面语言极为洗练,通常是使用短句子。像《史记》一类的古书就不用说了,你们看 鲁迅、毛泽东和邓小平等人的著作,很少使用长句子。短句子生动活泼,读起来铿锵有力。学会使用短句子,这也是一种硬功夫,值得我们去体会和磨炼。3.在表达某些问题时,还要注意选择恰当的词汇 比如,今年我评阅了十多篇博士论文,其中有三篇涉及秘密侦查或技术侦查手段,作者强调“秘密侦查手段的主要特点是具有欺骗性”。我就给他们提出,这样的提 法似有不妥,应当避开“欺骗性”这种提法。这是因为,我国刑事诉讼法第43条明确规定:“严禁刑讯逼供和以威胁、引诱、欺骗以及其他非法的方法收集证 据。”为了对付严重的刑事犯罪,各国都在运用秘密侦查或技术侦查手段。如果你把这些手段都说成具有“欺骗性”,那还怎能允许使用?在倡导依法治国的今天, 要使秘密侦查行为纳入法制化的轨道,就不宜把这种手段界定为具有“欺骗性”。可以改用“隐蔽性”、“隐秘性”或者改用其他的表述方式。所以,在撰写博士论 文时,对于书面语言要反复斟酌,选择适当的词语来表述。 八、关于博士论文的写作方法 一般来说,论文有两种写法:一为“立论式”,二为“驳论式”。博士论文通常应采用立论式,即以我为主,全面、系统地论述某一专题。但是,要想讲透一些问 题,还要注意在立中有驳,既要对某些不同的观点展开有理有据的辩驳。论文中要有一些争议的东西,而不能只是平铺直叙。从学术发展的客观规律看,真理只有在 不同观点的争鸣中才能愈辩愈明。恩格斯在《费尔巴哈与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即“费尔巴哈论”)中强调指出:要想跟上时代的步伐去探索真理,只有在“同和 他才智相当的人们的友好或敌对的接触中”才能得出自己的思想。因此,在论文写作中要勇于争论,有争论才能使文章生动活泼。当然,争论必须遵守论战的规则,关键是要尊重对方的人格,不可搞成人身攻击。要准确地引用别人 的观点,绝对不可歪曲人家的原意,更不能随意扣帽子、打棍子,那样只会反过来损伤自己。一定要充分地摆事实,讲道理。所谓“有理不在言高,言高未必有 理”,重在以理服人。其实,“立”和“驳”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结合起来使用,会起到殊途同归的效果。反驳对立的观点,目的是为了将自己的观点更鲜明地树立起来。这样才能使问题越说越透,道理越说越明,文章才更有看头。九、关于博士论文的文体 博士论文,是就一个专门问题进行的议论、评论,其重点在于议论。要求在占有大量资料的基础上,经过自己的独立思考,充分地讲清道理,切忌写成文学性或者艺 术性的文章。比如,曾有个硕士研究生想以《刑事诉讼美》作为学位论文题目,我就说这个题目不好,它似乎成了一篇美学论文,而不是法学论文。有的论文开头就 写“镜头一”、“镜头二”好像是写电视剧本,看起来相当怪异。这样的文体也不行。总之,对待博士论文的写作,必须要抱有严谨的态度,还要有严谨的文风。一 定要以严肃、洗练、平实的笔触来阐释法律问题。十、博士论文的字数 一篇博士论文,要严格控制论文的字数。最少要有15万字,一般不宜超过20万字。今年我评阅的几篇博士论文,有的写到40多万字,还有一篇长达60万字, 这就太长了,老师批阅的难度也大大增加。最好是将博士论文精炼到15万至20万字,如果还有许多话要说,可在学位论文通过之后,再适当增加内容,或可成为 一部专著出版。 当然,博士论文的字数也不能太少,我曾见到一篇博士论文只写了8万字,内容甚是单薄,好比只是开列了一个简单的提纲,可见作者没有用心去深入钻研,在预答辩时就被老师们给否定了。这个教训也应该记取。 十一、关于论文的写作进度 如同对待任何事情一样,一旦接受了任务,就要提前动手,赶前不赶后,免得以后突然遇到什么特殊情况,冲击了既定的计划。博士论文选好题目后,就要及时进入 “临战状态”,早思考,早动手,确保按期完成任务。要严格按照学校要求的进度,一步一步地安排好论文的写作,切忌到了火烧眉毛的时候才开始动笔。 对于刚入学的一年级博士生来说,一进校就应当开始规划三年的学习,以学位论文作为三年学习的主线。早作规划更主动,要围绕自己的兴奋点,选择一个专题作为 主攻方向,在三年学习中不断扩充知识,围绕这个专题,一篇一篇地写若干文章,作为在研期间的科研成果。随着认识的不断深化,还可检验这个题目有没有写成毕 业论文的意义。当然,在研期间发表的文章,不限于学位论文的选题,作为练笔,可以撰写无数的小论文,但作为主线,还是要围绕学位论文的选题来深入钻研。所 以,一入学就要有个规划,先开始考虑,用一年的时间反复掂量,第二学年开学后敲定。 据我这些年接触到的许多博士生反映,撰写学位论文是一件苦差事,写好一篇博士论文很不容易。但是正如古人所说:“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我的体会是: 做学问,一方面要靠自身的努力,另一方面,还要看他的悟性高低和学习是否得法。至于评价一篇文章的好坏,则是要看它能不能达到五个“度”———要有广度、 深度、高度、厚度和力度。这是我多年治学的经验总结,也是对博士学位论文提出的目标,希望你们朝着这个方向去努力。在撰写论文的过程中遇到什么问题,随时 与老师交流,老师给予必要的指导自是责无旁贷。大家完成论文之后可以提前去知网论文查重网进行知网论文检测。

农林

南开大学生学位论文写作规范修订版

导读:此文是一篇论文学位论文范文,为你的毕业论文写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关于修改《南开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写作规范(修订版)》的通知各学院(所),各有关单位:《南开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写作规范(修订版)》中参考文献格式参照了相关国家标准(仅用于中文学位论文),新版《信息与文献 参考文献着录规则》(国家标准GB/T 7714-南开大学研究生院 编2017年3月修订前 言学位论文是研究生科研工作成果的集中体现,是研究生培养工作的重要环节,是申请博士,硕士学位的主要依据,也是社会重要的文献资料.博士学位论文表明作者在本门学科上掌握了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在科学和专门技术上做出了创造性的成果,并具有独立从事创新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承担专门技术开发工作的能力.硕士学位论文表明作者在本门学科上掌握了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对所研究课题有新的见解,并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承担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硕士专业学位论文表明作者在本专业领域掌握了重要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对相关专业领域问题有新的见解,并具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了提高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进一步促进我校研究生学位论文的规范化,我们在原《南开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写作规范(试行)》的基础上,参考GB/T 7713.1-2006《学位论文编写规则》等相关文件,对《写作规范》做了进一步修订,供申请学位的研究生参考,以利于学位论文的撰写,收藏,存储,加工,检索和利用.本规范适用于印刷型,缩微型,电子版,网络版等形式的学位论文.同一论文的不同载体形式,其内容和格式应完全一致.本规范是一个指导性规范,各一级学科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可在参考本规范基础上,针对不同学科的学位类型的培养要求,分别制订相应的学位论文写作的具体规范(含外语类学位论文).本规范共分四章,分别为1 内容要求,2 格式要求,3 书写要求,4 排版及印刷要求,并有附录A-G.目 录1 内容要求 12 格式要求 22.1 中文封面 22.2 题名页 32.3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和非公开学位论文标注说明 42.4 学位论文使用授权书 42.5 中文摘 要 42.6 Abstract 52.7 序言或前言(如有) 52.8 目录(目次) 52.9 图和附表清单(如有) 52.10 符号,标志,缩略语等的注释表(如有) 62.11 正文 62.11.1 引言或绪言 62.11.2 具体章节 62.11.3 引文标注 62.11.4 注释 62.11.5 结论 72.12 附录 72.13 参考文献 72.14 分类索引,关键词索引(如有) 72.15 勘误页(如有) 82.16 致谢 82.17 个人简历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83 书写要求 93.1 文字,标点符号和数字 93.2 密级标注 93.3 章,节(层次标题) 103.4 篇眉和页码 113.5 有关图,表,表达式 113.5.1 图 113.5.2 表 123.5.3 表达式 123.6 附录 133.7 参考文献 133.8 量和单位 154 排版及印刷要求 164.1 纸张规格和页面设置 164.2 中文封面排版说明 164.3 书脊排版说明 174.4 题名页排版要求 174.5 中,英文摘 要排版要求 174.6 目录排版要求 184.7 正文排版要求 184.8 其他部分排版要求 194.9 论文印刷及装订要求 19附录A 20附录B 21附录C 22附录D 23附录E 24附录F 25附录G 26参考文献 291 内容要求研究生学位论文(thesis,dissertation)应以汉语撰写(外国语言文学专业学位论文可以要求用其它文字撰写).来华留学生可以用英文撰写学位论文,但须有详细中文摘 要(不少于6000字),英文摘 要300-800英文实词.学位论文一般由以下几部分组成,依次为:1.中文封面;2.题名页;3.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和非公开学位论文标注说明;4.学位论文使用授权书;5.中文摘 要;6.Abstract;7.序言或前言(如有);8.目录;9.图和附表清单(如有);10.符号,标志,缩略语等的注释表(如有);11.正文;12.附录;13.参考文献;14.分类索引,关键词索引(如有);15.勘误页(如有);16.致谢;17.个人简历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2 格式要求学位论文每部分从新的一页开始,各部分要求如下:2.1 中文封面封面(cover)是学位论文的外表面,对论文起装潢和保护作用,并提供相关的信息.我校申请博士,硕士和硕士专业学位的学位论文封面分别使用统一规定的不同封面.封面中除已固定的内容外,其他需要填写的内容要求如下:分类号:暂空密级:按GB/T 7156-2003《文献保密等级代码与标识》标注.公开论文可以标注"公开",也可不标注;非公开论文标注"限制","秘密"或"机密".根据《南开大学关于研究生学位论文收藏和利用管理办法》(南发字[2017]23号文件)的规定,非公开论文须经申请,批准方能标注论文的密级(限制,秘密或机密),同时还应注明相应的保密年限(具体标注要求见3.2)学校代码:10055学号:填写本人学(申请)号.论文题目(title,又称题名):应以简明词语恰当,准确地反映出论文最重要的特定内容,一般不宜超过25字,必要时可加论文副标题.论文题目通常由名词性短语构成,应尽量避免使用不常用缩略词,首字母缩写字,字符,代号和公式等.如论文题目内容层次很多,采用副题相结合的方法补充,阐明作用斑马鱼和人的造血相关基因以及表观遗传学调控基因进化,表达谱和功能研究阿片镇痛的调控机制研究:Delta 型阿片肽受体转运的调控机理及功能(title page)包含论文全部书目信息,单独成页(示例见附录A).主要内容规定如下:中图分类号,UDC暂空学校代码按照教育部批准的学校代码标注,应为"10055".密级标注同中文封面密级要求(具体标注见3.2).学位授予单位名称和学位论文类型保持"南开大学"题字不变.根据学位论文类型填写"硕士学位论文"或"博士学位论文"或"硕士专业学位论文".题名(即论文题目)和副题名(即论文副标题)题名要求同论文题目,应中英文对照.英文题名在中文题名下方.题名和副题名在整篇学位论文中的不同地方出现时,应保持一致.责任者责任者包括论文作者姓名,指导教师姓名,职称等.如责任者姓名有必要附注汉语拼音时,遵照GB/T 16159-1996《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着录.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AbstractAbstract内容与中文摘 要相对应.一般不少于300个英文实词,篇幅以一页为宜.如需要,字数可以略多.2.7 序言或前言(如有)学位论文的序言或前言一般是作者对本篇论文基本特征的简介,如说明研究工作的缘起,背景,主旨,目的,意义,编写体例,以及资助,支持,协作经过等.这些内容也可以在正文引言(绪论)中说明.2.8 目录(目次)学位论文应有目录(目次) (table of contents)页,排在序言(或前言)之后,另起页.目录是论文各章节标题的顺序列表,附有相应的起始页码.2.9 图和附表清单(如有)论文中如图表较多,可以分别列出清单置于目录页之后另起页.图的清单应有序号,图题和页码.表的清单应有序号,表题和页码.2.10 符号,标志,缩略语等的注释表(如有)符号,标志,缩略语,首字母缩写,计量单位,自定义名词和术语等的注释说明,如需汇集,应编写成注释说明汇集表,可集中置于图表清单之后.若上述符号使用数量不多,可以不设此部分,但必须在论文中出现时加以说明.2.11 正文正文是学位论文的主体部分,应从另页右页开始,每一章应另起页.学位论文字数:建议博士学位论文10万字左右,硕士学位论文3万字左右.在保证学位论文质量的前提下,各一级学科根据学科特点可自行规定论文字数.2.11.1 引言或绪言引言或绪言(第一章):包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问题的提出,选题的背景,文献综述,研究方法,论文结构安排等.2.11.2 具体章节本部分是论文作者的研究内容,是论文的核心.各章之间互相关联,符合逻辑顺序.2.11.3 引文标注论文中引用的文献的标注方法遵照GB/T 7714-2005《文后参考文献着录规则》,可采用顺序编码制,也可采用着者-出版年制,但全文必须统一.2.11.4 注释当论文中的字,词或短语,需要进一步加以说明,而又没有具体文献来源时,用注释(notes).注释一般在社会科学中用的较多.由于论文篇幅较长,建议采用文中编号加当页"脚注"的方式.最好不采用文中编号加"尾注".涉及文献注释正文加注.3 书写要求3.1 文字,标点符号和数字学位论文应用汉字书写.汉字的使用应严格执行国家的有关规定,除特殊需要外,不得使用已废除的繁体字,异体字等不规范汉字.标点符号的用法应该以GB/T 15834—1995《标点符号用法》为准.数字用法应该以GB/T 15835—1995《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为准.3.2 密级标注根据《南开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收藏和利用管理办法》(南发字[2017]23号文件)的规定,非公开学位论文标注,须经本人申请,导师同意和相关部门批准论文降重、论文查重,智能降重,毕业论文,学客行免费论文查重,降重软件,学客行论文查重,学客行论文免费查重软件 ,学客行论文降重(来自官网:学客行论文查重,文章由学客行论文查重搜集整理攻略。)

非其道也

严厉!查重率须低于10%,博士论文打印40份!

日前,厦门大学研究生院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研究生学位论文和学位授予管理的通知》以及《关于厦门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规范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加强研究生学位论文和学位授予管理的通知各学院(研究院):为进一步加强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保障和学位授予管理,提高研究生学位授予质量,经研究,现对我校研究生学位论文相关要求通知如下:一、进一步加强学位论文查重检测2020年1月1日起,研究生学位论文“去除本人已发表文献复制比”(以下简称“复制比”)由“须低于20%”调整为“须低于10%”。对于查重过程中复制比超过10%(含10%)的学位论文,学院应根据超出程度分段制定处理规则,并报研究生院备案。二、全面启用教育部学位中心“学位论文送审平台”送审博士学位论文2020年1月1日起,全校非涉密博士学位论文原则上均通过平台送审。1.时间安排平台一般在35个工作日内完成论文评阅,若增评2篇,评审时间自增评日期开始顺延15个工作日。当年预计于6月、9月、12月申请博士学位的非涉密博士学位论文,各学院(研究院)应分别于3月1日、6月30日、9月30日前将论文提交至送审平台。其他时间段也可送审,但超过以上时间送审不保证按预计时间申请博士学位。工作流程及学位论文送审平台使用指南详见附件。2.其他因成果转化、专利申请等特殊原因确需进行线下送审的相关研究方向的博士学位论文,各学院(研究院)应事先征求研究生院的意见,经研究生院同意后各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制定博士学位论文线下送审的条件要求,提交至研究生院审批。三、启用新版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材料所有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材料都已更新,涉及博士、硕士学位论文评阅书(含中英文版)、学位论文评定书(含中英文版),还更新了《厦门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封面格式规范》。新版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材料于2020年1月1日启用,各学院(研究院)2019年及以前领取的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材料不再使用。四、修订《厦门大学博士学位和硕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经2019年11月19日第十届校学位评定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了修订《厦门大学博士学位和硕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主要涉及评阅意见处理规则、博士学位公示期、撤销学位规定、学生受处分授予学位等内容。文件将于近期公布实施。关于厦门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规范的通知为使我校研究生学位论文格式规范化,参照学位管理的有关规定,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请各有关单位遵照执行。一、学位论文的组成研究生学位论文一般应包括以下部份,并按以下顺序装订:1.封面;2.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3.学位论文著作权使用声明;4.中文摘要;5.英文摘要;6.关键词;7.论文目录;8.论文正题:(1)序言;(2)实验与计算、或事实与理论分析;(3)总结;9.附件;10.参考文献;11.致谢;12.封底。二、论文格式研究生学位论文按“厦门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格式规范”的要求排版(见附件1),论文封面按研究生院规定的统一格式(见附件2),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按研究生院规定的统一格式(见附件3),学位论文著作权使用声明按研究生院规定的统一格式(见附件4)。三、论文字数按规定,硕士学位论文的字数一般不少于三万字;博士学位论文的字数一般不少于五万字。四、论文份数硕士学位论文打印20本。博士学位论文打印40本,其中简装本32本,精装本8本。来源:厦门大学研究生院、中外学术情报

博士发多少论文才有毕业资格?从40所大学的法学博士学位来看

读硕士和博士都需要发表论文来获得毕业论文答辩资格,这种论文被称为“资格论文”,但是不同的学校、不同的学科对于资格论文的要求也各不相同。硕士和博士对于资格论文的要求也不相同,硕士资格论文许多学校要求公开发表省级以上刊物就行,最严格的基本上也只要求发表一篇核心期刊。而博士则要求非常严格,大多数博士都被要求至少发表两篇核心期刊才能达到毕业要求,核心期刊是最低的,还要看发表的是SCI/EI还是国内的CSSSCI期刊,另外CSSCI中又分为来源期刊和扩展版期刊之分。资格论文这一规定在大学惯行了几十年的制度,尽管反对声不断,却愈演愈烈。从十几年前大学一般要求发表1~2篇全国中文核心期刊论文即有资格可能获得学位,到近几年大学普遍要求发表2~3篇CSSCI来源期刊论文才有资格可能获得博士学位。发表资格论文作为学位授予的前置程序制度涉及学生、教师、大学、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四方主体,尽管学生、教师群体反对强烈,在政府教育主管部门沉默中立态度下,大学作为这一制度的获益者理所当然地大力推行。毕竟从学术系统来说,衡量博士是否有毕业的资格就要其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虽然这逐渐变成一个僵化的指标。《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在最新的一期中发表了一篇《博士学位授予资格论文要求的法理分析 ——以40所法学一级学科博士点院校为例》的文章,这篇文章统计了40所大学法学博士的资格论文要求,具体如下:(注:表中C刊指CSSCI来源期刊,C集指CSSCI集刊,C扩指CSSCI扩展版。权威刊物、重要核心期刊、A级、B级,等等,均由学校具体规定。)从表中可以看出,绝大多数大学对论文篇数要求超过2篇,半数以上学校以CSSCI来源期刊等级作为资格论文考核的中心评价因子,40所大学博士生发表资格论文要求差距巨大,排名第一的、发表资格论文难度最高的东南大学与排名末尾的、发表资格论文难度最低的中山大学、华东政法大学有很大差距。通过对比各院校法学博士生发表资格论文要求难易程度排行与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2018年公布的第四轮法学学科评估结果,法学博士生发表资格论文要求难度排名倒数的5所院校分别是中国海洋大学、南开大学、西南政法大学、华东政法大学、中山大学,但这4所学校在2018年的法学学科评估结果分别为B+、A、A、B+,表现十分突出。可以得出结论:法学博士生发表资格论文要求难度高低与学校法学学科实力的强弱、教育质量好坏并不必然存在直接联系。从理性的角度来看,法学学科评估结果应当与法学博士生发表资格论文难易程度成正相关性,而目前部分院校法学博士生发表资格论文难度畸高,与其大学排名、学位含金量不成正比,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合理性。数据来源,部分选自:张颂昀 龚向和,博士学位授予资格论文要求的法理分析 ——以40所法学一级学科博士点院校为例.《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9年第8期

博士要发表几篇论文才能毕业

发表论文是博士毕业的一项基本要求。随着社会对于科研人才的需求加大,以及院校对博士生培养的目的,博士毕业发表论文的篇数有了量上的增加。那么,博士要发表几篇论文才能毕业?博士要发表几篇论文才能毕业博士毕业发表论文的数量,教育部并没有特别规定,都是各个学校、各个专业自己规定,甚至各个老师的规定也不相同。所以,博士生要看自己就读院校,关于博士毕业发表论文的要求,根据要求来完成。一般来说,博士要发表2-3篇论文才能毕业,其中,少不了发表sci论文。比如:上海交通大学博士毕业发表论文要求:1、理学:发表(或录用)2篇学术论文,至少1篇发表(或录用)在SCI(科学引文索引)检索的刊物上。2、工学、农学:发表(或录用)2篇学术论文,至少1篇发表(或录用)在SCI(科学引文索引)或EI(工程索引)检索的刊物上。在EI检索刊物上发表的论文需为英文(或其第一外国语)。3、文学、法学、经济学、管理学:在SSCI(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或CSSCI(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检索的刊物上发表(或录用)2篇学术论文。发表学术论文是博士毕业的硬性要求,想要拿到毕业证书、学位证书,就必须拿出符合要求的论文。如何写作和发表论文,成为博士必须要解决的问题。若你完成了论文稿件,亦或者在选题上存在困难,可以找知实学术编审润色、推荐刊物,给予论文写作和发表上的专业指导,让你发表学术论文更容易。论文发表常识与技巧分享,关系百家号:知实学术,或发消息与我沟通。

祸亦不至

教育部要求博士学位不再与SCI论文挂钩,毕业标准低还是高了?

下面的这些条文,对于一些高校博士研究生来说,应该是滚瓜烂熟:在SCI(含SCI-E)、EI、SSCI收录的期刊上发表论文至少1篇,同时在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至少1篇。在SSCI收录的期刊和JCR分区表1区或2区的期刊上发表(或已录用)论文1篇。在SCI、EI收录期刊、国内核心期刊上发表(或已录用)论文3篇。要想毕业,要想戴上博士帽,必须符合这些“申请博士学位基本条件”,否则只有两个字:延期。其它条件不说,仅是这一条,足够使一些博士研究生愁白了头。还是青年人呢,有的已经是“鬓已斑”。上周末,一纸重磅文件在高校圈内刷屏。教育部科技部印发了《关于规范高等学校SCI论文相关指标使用树立正确评价导向的若干意见》。其中有一句话,尤其引起博士研究生们的关注:不宜以发表SCI论文数量和影响因子等指标作为学生毕业和学位授予的限制性条件。原话是这样的:学校应重视人才培养质量和培养过程,发挥基层院系和导师的质量把关作用,加强对学位论文的质量审核,结合学科特点等合理设置学位授予的质量标准,不宜以发表SCI论文数量和影响因子等指标作为学生毕业和学位授予的限制性条件。这正是《意见》开宗明义所说的“破除论文‘SCI至上’,探索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营造高校良好创新环境,加快提升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的应有之义。那么,这一变动,对于博士研究生来讲,毕业标准是降低了还是提高了呢?如果仅从发表论文的期刊级别来说,确实是降低了。毕竟,SCI论文不是谁都可以发的,也不是什么专业都可以发的,对于苦苦未能发表SCI论文的人来说自然是降低了要求,再也不用为发表SCI论文劳神费力了。一些博士研究生就是因为没有迈过发表SCI论文这道坎,没有如期毕业或是毕业了却与学位无缘。但是,这意味着毕业难度降低、学位授予标准放松了吗?可能并不是这样。别只看了“不宜以发表SCI论文数量和影响因子等指标作为学生毕业和学位授予的限制性条件”这一条,《意见》还有另外一条呢?“加强对学位论文的质量审核,结合学科特点等合理设置学位授予的质量标准”。这叫做有破有立。SCI论文已经不作硬性要求了,但是新的“质量标准”又是什么?其难度到底有多大?这还难说。毕竟现在社会上对博士要求是很高的。还有一条,可别忘了。博士学位论文是要经过相关专业或同行专家评审的,是要求“创新”和达到“博士学位论文水平”的。而这“创新”和“博士水平”还真不好办。“创新”的要求在某种意义上比发表SCI论文更难办。发表SCI论文有套路,选准了方向,摸准了途径,是可以发表的。这“创新”的灵感,有的时候还真没有地方去找,更无规律可循。你说是不是?《意见》关于“分类评价”的要求,对博士研究生也许同样适应博士毕业的“创新”要求。对于基础研究,评价重点是论文的创新水平和科学价值;对于应用研究和技术创新,评价重点是对解决生产实践中关键技术问题的实际贡献,以及带来的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实现产业化应用的实际效果。这“创新水平”,这“科学价值”,这“实际贡献”,这“实际效果”,可不是评价出来的,而比较出来的,没有干货还真不能说达到了这些要求。对于发表了SCI论文的人来说,其实也不要认为没有用了,如果你的论文确实有所创新,确实达到了博士水平,岂不是什么损失也没有,还可以顺利毕业么?学位不再与SCI论文挂钩,博士研究生毕业标准到底是降低了呢,还是提高了?你又是如何看的?(本文为原创,百家号首发;文中资料和图片源于网络,如有不妥,请联系删除)

蝃蝀

博士毕业一般发几篇文章?网友:两三篇就想走有点难

就我熟悉的博士来说,大部分是3-4篇文章毕业的,少量5篇+。和部分网友的观点有点类似,即两三篇文章就像博士毕业不容易。想要了解“博士生一般发几篇文章毕业”,就得明白他们为何要发表小论文?最大的理由就是“毕业需要”。学校毕业要求中,一定数量的小论文是博士生毕业的前提,而且得和博士学位论文的小章节对应。相对来说,学校对小论文的质量要求不高,是按大学科门类制定的。其次,学院会细化院内几个专业的博士毕业要求,如限定文章层次,如中科院三区、中文核心期刊以上的文章才计入毕业条件。也许,有人会问:学校和学院的博士生毕业要求,会有什么大的差异吗?差异肯定不会太大!但是,2篇和3篇这样的1篇文章的要求之差就能让不少博士生无法毕业,被迫延期。之前,上海大学2014级的博士研究生柴丽杰状告学校不发学位证(有毕业证),已走完答辩流程(5票通过,0票反对)。事实上他符合学校要求(在核心期刊上发表至少2篇三级期刊论文),未达到的是《经济学院研究生学位授予科研量化指标》(3篇)。小西也觉得柴丽杰博士律师的说法是正确的,即学院指标不合法,学校行政不作为。换句话说,如果按照学院的规定不授予其博士学位,就相当于学院架空了学校的规定。注:图片来源于网络,非举例的柴丽杰博士答辩。但是,现实中博士生想要毕业,必须得达到学院的条件,而不是更简单的学校要求。为什么呢?因为不满足学院要求的话,是不会安排预答辩和论文送审的。在答辩前期的过程中,学院是绕不开的。通常,不少学院的理工类博士毕业要求是“123”,即一篇一区,或二篇二区,或者三篇三区。这个“123”也是目前国内普通双非高校引进人才的最低条件。低于此条件毕业的,部分会选择进站博士后,2年内达到要求后再入职。另外,在这个过程中有个关键因素没有提及,即更为主观的“导师要求”。简单的说,学校、学院的“严格要求”是否合理不谈,起码不止一个人得遵守。说的直白些,就是再苦再难,都会有个伴。而导师则不同,不同博导对自己学生的毕业要求设置差异性很大。比如小西读博时,我们课题组当时是要求3篇SCI论文以上,方可申请毕业。同期,同专业的另一导师是要求6篇。这也是博士在读过程中,常感叹的一句“又是别人的导师啊!”。其实,博士毕业延期率高的几个原因中,“导师要求高”占比较高。而要求高的最大体现就是更高层次和数量的小论文。达不到导师的要求,导师不同意走答辩流程,或者说导师不签字,是不可能进行送审和毕业答辩的。因此,博士生毕业时一般发几篇论文,很大层度上取决于导师。毕竟,导师的要求肯定是在学校和学院要求上进行二次拔高的。有人会问:导师要求4篇,学生会不会自我要求高,发5篇、6篇、甚至10篇再毕业,更好找工作?站在博士的角度,通常不会。达到要发的文章数量,就会选择毕业。也就是说,博士毕业能发几篇文章却决于毕业要发几篇文章。我们都知道读博压力不小,谁不想早点毕业、早点工作。而且,部分博士生和导师关系不太好,巴不得早点毕业离校。当然,少量优秀的博士生也许1-2年就发表了毕业要求的文章,之后的时间段还会有不少产出。还有这一类是,之前也有过少量博士生实验数据已出来,方案和结果都很完美,为了发篇高水平文章选择延期半年。普通文章的话,不如毕业后做博士后期间再“搞”2篇,好求职。博士后的待遇可比在读博士高很多的。博士毕业后进入新的单位工作,之前博士期间成果的归属是课题组的,无法以新单位一作发表文章。大部分课题组,会在博士离校前,要求上交之前的原始数据和实验记录本等。也许,我再来个小的假设,就更能理解我的观点。若是高校将博士生毕业要求改为“3个专著,而不是论文”。过几年,你会发现如今不容易的专著,毕业的博士生每人都有那么三五本,嘿嘿。最后,我想问达到博士毕业要求的你,还会选择留下来继续多发几篇论文吗?

词与物

一份珍贵的博士学位论文申请书

谷超豪博士学位论文申请书首页。复旦大学档案馆供图■70年光辉历程 70年难忘记忆·档案故事1957年5月,国家批准复旦大学谷超豪以副教授的身份赴苏联莫斯科大学力学数学系进修。8月,谷超豪乘上了开往莫斯科的列车。列车途经吉林长春,妹妹谷月卿那时在长春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工作,两人约好在车站见面告别。谷月卿至今记得,火车到站后,谷超豪下了车,她一看,二哥不是要出国吗,怎么穿成这样?又脏又乱的。她问谷超豪:“哥哥,你穿成这样就出国了?”谷超豪说:“我忙得不得了,等开车了我再换衣服。”那个时代,凡公派出国留学人员,均由国家提供必需的生活用品,每人一套西装,因为苏联比较冷,还特意发了棉大衣,加上剃须刀等日用品,整整两大箱子。而谷超豪这位复旦大学副教授,赴苏联留学进修,竟然忙得连衣服都来不及换,可见其生活上极其俭朴随意。1957年是十月革命40周年,刚到苏联不久的谷超豪,在学校见到了毛泽东主席。当时,毛泽东率领中国党政代表团到苏联参加十月革命40周年庆典和两个重要国际会议。百忙之中,毛泽东抽出时间于11月17日来到莫斯科大学,专程看望了中国留学生。能在异国他乡见到敬爱的领袖,谷超豪内心非常激动。“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共产党就最讲认真。”当时,毛泽东的这句话深深地打动了谷超豪。从14岁投身革命以来,党的事业和国家的需要,一直是谷超豪从事科学研究的动力。作为一名科研工作者,他要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将来回到祖国为社会主义建设出力。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他更应该起到模范带头作用,无论是政治思想还是业务研究,都要走在别人前面。由于他对党的忠诚及对党的事业的热爱以及出色的工作能力,1958年,谷超豪被任命为莫斯科大学力学数学系留学生党支部书记。莫斯科大学微分几何教研组有两大学派,一派以菲尼科夫为首,另一派以拉舍夫斯基为主,分别主持两个讨论班。谷超豪来到莫斯科,这两位教授都对他很赏识。系里让谷超豪选择参加一个讨论班。谷超豪的决定出乎大家意料,他希望能同时参加两个讨论班。菲尼科夫教授领导的讨论班总是安排在星期六晚上,而且有3个层次的报告,往往从下午6点进行到晚上10点,连吃晚饭的时间都没有。谷超豪每天要工作十一二个小时,并每隔两三周就在讨论班上作一次学术报告。谷超豪到莫斯科仅一年的时间,参加讨论班的教授们一致认为,应该授予这位来自中国的学者科学博士学位。他的博士论文题目是《论变换拟群的某些通性及其在微分几何中的应用》。复旦大学馆藏的这份珍贵档案,就是当时谷超豪的博士学位论文申请书。答辩会在1959年6月举行,著名数学家刘斯杰尼克任答辩委员会主席。答辩会上,谷超豪从容不迫,侃侃而谈,他巧妙的构思,令人信服的答案,得到了专家们的高度评价,投票建议授予他莫斯科大学物理—数学科学博士学位。依照苏联的学位制度,获得博士学位是很艰难的,谷超豪成为第一个在莫斯科大学作博士论文答辩且被授予博士学位的中国人。评述人称赞他是继近代最有名的微分几何大师E·嘉当后,此领域第一个做出了有实质性发展和推进工作的人。从事数学研究活动近70年,从微分几何到偏微分方程,再到数学物理,谷超豪在深奥和抽象的数学世界里遨游,在纯粹数学和应用数学两个领域都获得了富有开创性、在国际上处于领先地位的成果。2010年1月,谷超豪荣膺2009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陈启明 周桂发)

见栎社树

又一双一流明确:发表论文数量不再作为申请博士学位的限制性条件

近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研究生院新制定的《研究生申请博士学位创新成果评价规定》中,关于博士学位的评价规定有了三大改革突破,其中明确规定:发表论文数量不再作为申请博士学位的限制性条件。《规定》还明确:对于博士学位论文,建立创新成果评议、学位论文匿名评阅和答辩评定三级评价机制,同时,赋予学院更多的自主权。《规定》节选如下:在广泛调研、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研究生院制定了《研究生申请博士学位创新成果评价规定》。经与会委员认真研讨、投票表决,一致同意通过。依据该规定,各学院即将开始制定各学科的具体要求和认定程序。该评价规定改革主要有三个方面的突破:一是明确了学位论文是进行学位评定的主要依据,相关学术成果是学位论文评价的重要支撑和参考,发表论文数量不再作为申请博士学位的限制性条件;二是建立了创新成果评议、学位论文匿名评阅和答辩评定三级评价机制,并将通过导师评阅意见、答辩委员会专家名单和答辩决议书编入学位论文的方式,强化监督;三是完善了学位论文全过程质量保障机制,进一步明确了导师、学院在研究生培养和质量把关中的主体责任,并通过制定创新成果的具体要求和评价办法,赋予学院更多的自主权,更好地体现出学科差异和学位类型差异。多所高校发文明确论文与学位“脱钩”这也是继今年2月份,教育部科技部印发《关于规范高等学校SCI论文相关指标使用树立正确评价导向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之后。又一所顶尖“双一流”发文明确将论文不再作为申请博士学位的限制性条件。《意见》中有一句话,曾引来一众博士研究生们的围观。原话如下:学校应重视人才培养质量和培养过程,发挥基层院系和导师的质量把关作用,加强对学位论文的质量审核,结合学科特点等合理设置学位授予的质量标准,不宜以发表SCI论文数量和影响因子等指标作为学生毕业和学位授予的限制性条件。这也是《意见》开宗明义所说的“破除论文‘SCI至上’,探索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营造高校良好创新环境,加快提升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的应有之义。其实,不止北航,3月底,广西大学就发文称,为落实《意见》精神,在2018年《广西大学硕士和博士学位授予及相关工作实施细则(修订)》基础上,对2020年博士、硕士学位申请审核程序、要求等条款进行了修订完善。明确提出不将发表SCI论文作为研究生申请学位的限制性条件。其实,早在2019年,清华大学在发布《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规定》中(以下简称《规定》),就明确不再以学术论文作为评价博士生学术水平唯一依据,并且不再将博士在学期间发表论文达到基本要求作为学位申请的硬性指标。原《规定》要求博士生达到学校和所在学科的学术论文发表要求方可审议学位。修订后的《规定》要求,“博士生在学期间学术创新成果达到所在学科要求,方可提出学位申请。”一方面,鼓励依据学位论文以及多元化的学术创新成果评价博士生学术水平,不再以学术论文作为唯一依据,激励博士生开展原创性、前沿性、跨学科研究。另一方面,由各学科制定学术创新成果要求,不再设立学校层面的统一要求,尊重学科特点和差异。对于博士研究生来讲,“论文脱钩”,毕业标准是降低了还是提高了呢?毕业标准究竟是降低了还是提高了?对于苦苦未能发表SCI论文的博士生来说,再也不用为发表SCI论文劳神费力,看似毕业难度降低、学位授予标准放松了。可能并不是这样。其实,《意见》中还有另外一条:“加强对学位论文的质量审核,结合学科特点等合理设置学位授予的质量标准”。有破也有立。“发表论文数量不再作为申请博士学位的限制性条件”,不代表没有评价依据。SCI论文不作硬性要求,新的“质量标准”自然也要立起来。北航的《评价规定》中,同时也明确了,建立创新成果评议、学位论文匿名评阅和答辩评定三级评价机制,并将通过导师评阅意见、答辩委员会专家名单和答辩决议书编入学位论文的方式,强化监督。博士学位论文要求“创新”、达到“博士学位论文水平”。《评价规定》还进一步明确了导师、学院在研究生培养和质量把关中的主体责任,同时赋予学院更多的自主权。看似降低了难度,其实提高了标准,为了更好的回归学术科研的本质,赋予了更大的自主权和灵活性。难度提高还是降低每人感受还不一样,但有一点可以明确:以后导师话语权更大了。目前科研领域的浮躁之风与“唯论文、唯SCI”脱不了干系,但没了SCI、论文这些可以直接量化的指标,更要谨防出现“唯导师”、“唯圈子”。无论如何,破除学术评价“唯论文、唯帽子、唯职称、唯学历”,建立正确的学术评价制度,是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任重而道远。本文由科研大匠综合自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新闻网、清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