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争抢人才,各地纷纷推出各种落户和抢人政策,无锡作为百年工商名城、乡镇企业的发源地运用产业升级来吸引人才。目前,无锡的猎头公司发展越来越多,那么为企业、人才服务的猎头公司在无锡容易招聘到人才?高科技企业是无锡的中坚力量,医药制造、集成电路和物联网行业是无锡的产业支柱。聚集一批知名的企业比如:红豆集团、海澜集团、阿斯利康、药明康德、SK海力士、华虹半导体、英飞凌、中电海康、博世。这几年,无锡的转型也取得了很大的成效,物联网在全国打出了名气,集成电路形成了产业链条,传统企业的智能化升级也在如火如荼进行中。在5G时代到来之际,无锡是有机会,有空间的,同时凸显企业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也给猎头公司创造新机会。无锡始终以体制改革、政策创新,集聚各方优秀人才。2006年,无锡在全国率先实施海外引才专项计划,“三个100”政策影响深远,确立了无锡爱才重才的城市形象。2012年,无锡推出“东方硅谷”计划,大学生租房补贴开全国先河,形成了从高层次人才到优秀大学毕业生的全方位、多层次人才政策体系。2016年以来,无锡以实施“太湖人才计划”及其升级版为抓手,对顶尖人才给予顶级支持。今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无锡市(县)区提前向157家企业兑付人才资助资金9579万元。近两年来,无锡以5亿元的政府投入,撬动“人才投”“人才贷”近25亿元,破企业融资之难、解事业发展之渴。从2017年开始,无锡连续举办三届“才交会”,搭建了人才交流、成果展示、项目合作、资本集聚的平台,累计有1000余个科技人才项目进行对接交流,促成了459个高层次人才、高科技项目、高效益资金落户集成创业。另外,无锡市政府推出《关于促进高校毕业生来锡就业创业的若干措施》,将激发无锡企业提供6万个高校毕业生岗位需求,部分岗位年薪达到25万元。为保障高校毕业生来锡安心就业创业,符合条件的高校毕业生可以申请“先落户后就业”。随着无锡经济的发展,很多企业迅速成立,有着大量的人才缺口,而且对高端人才的需求更是紧迫,猎头公司在无锡更容易招聘到人才。本文为猎头公司高邦猎头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博世于无锡设立氢燃料电池中心,该中心将于 2020 年底建成,并计划于 2021 年实现小批量生产。继去年博世把全球首个 48 伏电池产业化项目放在无锡后,博世集团又将在锡新建德国本土以外全球唯一的燃料电池研发中心,博世在中国大陆的首个创新与软件开发中心、智能网联事业部中国总部也同步落户无锡。未来主要研发方向涵盖了智能网联汽车、电气化、互联网解决方案以及大数据平台等,初期投资额将超过 3500 万元。该氢燃料电池中心具备从关键零部件到电堆乃至燃料电池系统全部测试设备以及电堆样件试制线,主要用于研发、试制氢燃料电池动力总成等相关产品。据悉,该中心将于 2020 年底建成,并计划于 2021 年实现小批量生产。这将进一步加强博世在中国的本土研发和制造能力,可以更加快速、灵活地服务中国市场。同时,博世与不同的细分市场客户的战略合作也已经全面展开。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以来,通过 35 年的共同努力,无锡已成为博世柴油系统和动力总成业务的中国总部所在地、博世汽车与智能交通技术在华业务的重要基地,博世也成为外资企业在锡发展的标杆。此次 3 个项目同时落地,是无锡与博世务实合作的里程碑,也是双方进一步扩大合作、深化合作的起点。博世中国智能网联项目落在锡山区,致力于为中国市场提供创新出行服务、智能车辆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和智慧城市智能交通相关的解决方案,目前南山车联网小镇已进入实质性推进阶段。博世动力总成中国区总裁王伟良讲到,无锡氢燃料电池中心将承担氢喷阀、电子空压机等燃料电池关键零部件全套系统的开发,也将为未来燃料电池的大规模量产奠定坚实基础。另外,博世相关人士认为,燃料电池系统具有重量较轻、续航里程长、燃料补充时间短以及驾驶零排放的优势,对于需要长途驾驶的中型及重型商用车而言尤为适用。新闻主体:博世是德国的工业企业之一,从事汽车与智能交通技术、工业技术、消费品和能源及建筑技术的产业。1886 年 25 岁的罗伯特·博世先生在斯图加特创办公司时,就将公司定位为“精密机械及电气工程的工厂”。博世在中国生产和销售汽车零配件和售后市场产品、工业传动和控制技术、包装技术、电动工具、博世家电、博世服务解决方案、安防和通讯系统以及热力技术。博世在 1909 年进入中国市场。2018 年,博世在中国经营着 59 家公司,销售额达到 1126 亿人民币。截至 2018 年 12 月 31 日,公司在华员工人数约为 60,000 名,是博世除德国以外拥有员工人数最多的国家。中国也是博世全球第二大市场。(文章来源:与非网)
来源:TechWeb.com.cn【TechWeb】11月29日,博世(中国)于无锡设立氢燃料电池中心。据报道,该氢燃料电池中心将主要用于研发、试制氢燃料电池动力总成相关产品,具备从关键零部件到电堆乃至燃料电池系统全部测试设备以及电堆样件试制线。该中心将于2020年底建成,并计划于2021年实现小批量生产。博世动力总成中国区总裁王伟良讲到,无锡氢燃料电池中心将承担氢喷阀、电子空压机等燃料电池关键零部件全套系统的开发,也将为未来燃料电池的大规模量产奠定坚实基础。另外,博世相关人士认为,燃料电池系统具有重量较轻、续航里程长、燃料补充时间短以及驾驶零排放的优势,对于需要长途驾驶的中型及重型商用车而言尤为适用。
【TechWeb】11月19日,博世中国创新与软件开发中心于无锡正式落成启用,这是博世集团首个在中国开设的软件开发中心。中心初期投资额超过3500万元人民币,致力于进一步强化本土创新能力与软件开发能力,开发适合中国市场的前沿技术及解决方案。其主要创新与软件开发方向包括嵌入式软件、云端和物联网解决方案、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等,服务于智能互联交通、出行服务、互联工业和智能家居等领域。“以创新与软件开发中心落地无锡为契机,博世中国将进一步增强本土软件能力,结合硬件技术和经验优势,引领智能化、互联化的未来。”博世中国执行副总裁徐大全说道。软件开发中心初期将拥有约500名软件人才。未来,中心将持续拓展人员组织架构,到2025年预计达到约2000人的业务规模。新建成启用的软件中心现阶段将为博世中国的业务板块快速灵活地提供创新技术与软件研发支持,并在未来进一步服务外部企业客户,助力中国的产业和技术发展。软件对推动物联网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以汽车为例,从现在到2030年,软件密集型电子系统市场将以每年15%的速度增长。作为领先的技术及服务供应商,博世引领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着力探索创新技术在智能交通、智能家居、智慧城市和智慧农业等多个领域的应用实践。同时,博世认为汽车电子和软件市场正在迅速增长并蕴藏着巨大潜力。目前,博世每年投资约37亿欧元用于软件开发,并拥有3万名软件工程师。博世中国是集团创新研发网络中的核心组成部分,在前沿领域不断加强自身创新能力建设。博世中国创新与软件开发中心坐落于无锡市经济开发区雪浪小镇秀水坊5号楼。大楼内部的设计以构建未来出行方式的“连接”为设计宗旨,强调人性关怀和未来模式创新。与此同时,中心的设计主旨是中国传统美学元素和现代工业及科技风格的一体化,体现科技、创新和文化的融合,营造出开放、创新的工作氛围,为软件人才提供适合沟通交流以及激发灵感和创造力的工作环境。博世中国创新与软件开发中心所在地——雪浪小镇是无锡市经开区打造的物联网地标前沿载体,是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科技企业的培育基地,正积极推动制造业与物联网的全面融合。这一创新生态圈的发展目标与博世中国的产业布局相互契合。中心的建成得到了无锡市经开区政府的大力支持,期待未来能够充分利用雪浪小镇产业集群和人才汇聚的优势,加强本土化创新技术与软件开发应用,为博世集团在华业务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助推中国的产业转型升级。
来源:发布易发布易11月17日 - 隆盛科技(300680)晚间公告称,公司近日收到博世汽车系统(无锡)有限公司发出的《零件提交保证书》(PSW)批复。公司与博世自2017年10月开始配合开发的“天然气喷射系统”项目,前期已完成了样件阶段的相关试验验证工作,并已具备量产条件。经公司积极推进项目工作的开展,现获得博世生产件批准程序(PPAP)审核通过。公司将承接博世从核心部件“大流量天然气喷嘴”的制造到“天然气喷射系统”总成的配套业务。
集微网消息,近日,“中国南山·博世智能网联创新体验中心”项目正式签约落户无锡。体验中心将打造智能网联车应用场景,重点推进电动车系统技术、自动驾驶技术和车联网等前沿技术的研发。合作双方将投入优势资源,加强在车联网技术研发、新能源、物联网、人工智能等领域合作,助推车联网先导区丰富产业生态,扩大LTE-V2X城市级车路协同项目应用场景适用范围。无锡是博世柴油系统和动力总成业务的中国总部所在,也是博世汽车与智能交通技术在华发展的重要基地。去年3月,博世汽车系统(无锡)有限公司奠基开建,博世集团全球首个电池产业化项目——48伏电池项目成功落地,未来还将陆续引进固态电池、燃料电池、电机等动力总成系统核心产品,预计2021年销售可超百亿元。根据此前签订的战略合作备忘录,无锡与博世将在智能家居、智慧城市、互联交通、工业4.0等物联网技术应用领域探索新的合作空间。
11月29日,博世(中国)于无锡设立氢燃料电池中心。据报道,该氢燃料电池中心将主要用于研发、试制氢燃料电池动力总成相关产品,具备从关键零部件到电堆乃至燃料电池系统全部测试设备以及电堆样件试制线。该中心将于2020年底建成,并计划于2021年实现小批量生产。(TechWeb)
在华深耕110载,积极把握中国市场未来增长机遇2018年中国为博世集团贡献18%的销售额 全新博世中国软件中心,进一步强化本土物联网创新能力 携手本土客户协同创新,支持中国高质量制造发展 博世集团目标于2020年成为首家碳中和的工业企业上海2019年5月15日 /美通社/ -- 全球领先的技术与服务供应商博世今日宣布,集团2018年在华业绩继续保持历史高位,实现销售额1126亿元人民币(约合144亿欧元),同比增长近2.5%[1]。2018年,中国市场为博世集团贡献了18%的销售额。“博世长期以来都将中国视为全球重要市场,并致力于在华的长期发展,”博世集团董事会成员、亚太区业务负责人泰瑞来表示。“中国庞大的经济规模体量、市场的进一步开放以及产业的创新发展和转型升级,对博世而言都意味着巨大潜力。”博世集团董事会成员、亚太区业务负责人泰瑞来先生把握新兴机遇、深耕本土市场 -- 博世在华110周年2019年正值博世进入中国的110周年。目前博世在中国拥有近60家公司,约6万名员工,在38个生产基地和27个技术中心为中国市场创造先进的技术和解决方案。“博世在中国始终秉持‘根植本土,服务本土’理念,积极把握市场的新增长点并进行持续性的投入,”泰瑞来表示。仅过去一年,博世在华总投资额就高达7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近22%。得益于中国汽车产业的转型升级,博世汽车与智能交通技术业务2018年在华实现了2.9%的逆势增长,再超国内市场平均。在智能交通领域,博世将自动驾驶、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作为未来重点发力的方向。通过持续投资,博世自去年起不断将智能助力器、48伏电池、电桥(e-axle)等最新技术在中国率先投入量产。今年博世还将在无锡建立燃料电池技术中心;并对常州武进工厂进行扩建,未来主要生产超声波雷达。在互联工业领域,缘于中国加码先进和智能制造,博世工业技术业务部门2018年实现了两位数增长。今年3月,博世力士乐西安工厂二期扩建项目正式破土动工,以满足中国市场对于工业4.0解决方案的需求增长。而针对互联家居,博西家电全新大中华区研发中心计划于2019年在南京正式投入使用,日后将成为博西集团全球研发体系重要的组成部分。聚焦软件创新,进一步强化本土物联网创新能力博世积累了广泛而深厚的跨行业硬件制造和服务经验。作为全球领先的物联网企业,博世不断强化其在“传感器、软件和服务”三大领域的核心竞争力。自1995年以来,博世已在车辆与消费类电子产品领域生产超过100亿个微机电传感器(MEMS)。这些传感器是物联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汽车安全和高级驾驶员辅助系统而言,传感器也是关键的部件。在中国市场,博世去年仅为汽车应用就提供了4800万个传感器。软件方面,为提升在中国本土的软件实力、进一步推进物联网战略在华落地,博世将于年内建立全新的博世软件中心。未来该中心将为博世中国所有业务板块提供高质量的软件支持,包括嵌入式软件、基于云的数字化软件、以及基于人工智能的应用程序等。预计至2020年,该中心的初期投资额将超过3500万元人民币;至2022年共计划招募约500名软件创新人才。协同创新,深化本土战略合作“本土化创新”是中国经济转型升级、迈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必经之路。“博世致力于塑造未来中国互联生态,聚焦本地创新研发能力、培养创新人才。”博世(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总裁陈玉东博士表示。博世中国总裁陈玉东博士这样的本土合作案例不胜枚举。博世近期与一汽解放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互联解决方案、新能源、动力总成和L2级别高级驾驶辅助系统(ADAS)等领域展开重点合作。博世车辆远程升级FOTA技术将搭载于一汽解放商用车,并于今年实现大规模量产,进一步拓展中国市场未来交通互联服务开发的延展性。此外,博世2019年还将为近40个本土车型提供高级驾驶辅助系统解决方案。与2017年相比,中国高级驾驶辅助系统相关业务在2018年强势增长了30%。在互联工业方面,博世已在中国超过25家工厂中践行领先的工业4.0解决方案,同时设立工业4.0创新技术中心,与本地企业分享最近技术及成功经验。“我们在中国的协同创新也将进一步优化博世物联网战略在国内的布局与落地。以博世在物联网领域的优势为基础,我们将支持中国相关行业的高质量发展。”陈玉东博士补充道。博世中国2019年新闻发布会现场博世2019展望:气候行动及空气质量博世集团预计2019年全球经济发展将持续低迷。尽管集团业务所在的主要行业和地区都存在着重重挑战,博世仍预期在2019年取得略高于2018年的业务增长。尽管短期前景平平,博世将加大投入,对抗气候变化、改善空气质量。“气候变化不是科幻小说中的某个场景,它真切地发生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如果我们认真看待巴黎协定,那么气候行动不应只是作为长期的愿景,而必须在短期内付诸行动,”博世集团董事会主席沃尔克马尔邓纳尔博士在在德国雷宁根举办的集团年度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博世关注人们对于城市空气质量的担忧。作为创新领跑企业,我们希望开发有益环境的技术解决方案。”博世计划到2020年实现零碳足迹鉴于此,尽管过去在二氧化碳排放上已取得切实成效,博世将进一步加强部署其二氧化碳减排措施。邓纳尔博士宣布:“我们将在仅一年多的时间内实现碳中和,成为首家实现这一目标的大型工业企业。从2020年起,博世将达成零碳足迹,集团在全球所有400个业务所在地区和国家都将实现碳中和。”而另一方面,博世致力于改善空气质量,邓纳尔博士表示:“我们希望最大程度降低交通出行带来的空气污染,直至几乎为零。为此,我们探索的范围不仅仅局限于汽车本身。”为进一步降低空气污染物浓度,博世正从三个方面入手:包括研发低污染物排放的动力总成技术,与市级政府部门合作开展项目保证道路交通畅通有序,以及在集团内部实施企业交通管理。博世燃料电池电控单元在中国,博世多年来采取积极措施,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并提高能效。2018年,公司投资近1.25亿元人民币用于绿色生产,包括先进的环保技术、生产设备,以及工作流程的持续提升。自2014年起,这一投资额以10%的复合增长率持续增长。与2011年相比,博世2018年单位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约45%;与2016年相比,可再生能源生产提升18.8%。陈玉东博士表示:“气候行动在博世,不仅仅被视作企业社会责任,也是一种创新驱动力。博世在本土化产品和技术开发的时候,气候保护和空气质量便是我们纳入考量的重要因素。”在中国市场,博世开发并生产创新性技术用于节能型内燃机、智能网联汽车与新能源车,以及节能产品,如家电、空气净化器、供暖与热水系统。[1]为体现数据的可比性,2017年的销售额均不包含起动机和发电机事业部。
“太湖新城的发展,全市瞩目、各界关注。”日前,无锡市委书记黄钦来到无锡经济开发区调研,对经开区的发展寄予厚望,提出要围绕“生态环保示范区、科技创新先导区、现代产业引领区、高端人才集聚区”目标,高标准推进新城建设,全方位提升新城能级,加快打造生态型科技型现代化国际化的城市核心区。调研的第二天,无锡经开区就召开党工委管委会会议,围绕如何提升产业发展、科技创新、服务辐射、绿色生态四方面的能级展开热议。“‘四个提升’的要求与‘四区’建设目标,高度契合!”市委常务副秘书长、经开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马良表示,经开区将对标一流水平,创新理念、担当作为、埋头苦干,在新的起点上奋力开创“四区”建设新局面,为全市发展大局作出经开担当和贡献。以小见大、以小做大、以小引大,让“小身板”爆发“大能量”“怎样才能让设备自动协同?”“生产车间‘无人化’如何改造?”……上月,一场别开生面的供需对接会在雪浪小镇举行,10多家经开区辖区内的制造业企业,纷纷表达了“上云”的迫切需求。“突如其来的疫情,让‘工厂大脑’、无人车间等备受关注。”雪浪数制副总经理姜其强说,不仅本地企业有合作意向,外地企业也抛出了“橄榄枝”。产业能级,决定城市能级!如何在寸土寸金之地,培育出产业“大块头”?“小镇+平台+生态+集群”的发展模式,让人眼前一亮。依托雪浪小镇建设,经开区立足自身优势,积极培育“新城版”的新经济、新业态、新产业。目前,雪浪云工业互联网平台已与中国商飞、中铁建、双良集团、兆丰轴承等20多家长三角制造业龙头企业结成雪浪联盟。管委会副主任冯爱东透露,今年经开区将加大雪浪云“工厂大脑”与辖区内传统制造业企业融合发展的扶持力度,帮助企业进行数字化改造,推动制造业焕发新活力。一手抓新经济、新业态引育,一手促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万华机械就是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典范。公司投资10亿元建设智能化新产线,投产后可年产700万套汽车超高强度钢板热成型冲压件。“黄书记调研时对我们说的一番话,坚定了我们发展智能制造的决心。”总经理魏仁对2022年实现亩均产值2000万元、亩均税收200万元的目标信心十足。“用好寸金地,在用足优势中做强新经济、在加快转型中提高产出率、在盘活资源中突破瓶颈口,使经开区的‘黄金土地’发挥出‘黄金效应’。”黄书记调研的要求,就是经开发力的方向。下一步,经开区一方面将依托重大平台和现有载体资源的积聚性和影响力,加速孵化原创型科技成长企业,打造科技型企业总部集聚区;另一方面将规划设置“五镇一园”,打造“不同成长阶段”的产业区块,推动新旧动能转换,提升产业发展质效。增加人才密度、提升创新“浓度”,让“科创之城”聚合“第一动力”疫情挡不住项目推进的步伐。就在3月,涉及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多个新兴领域的7个项目,通过“云签约”的方式落地经开。产业生态好、创新氛围浓,能为企业发展提供良好的产业土壤和应用场景,是他们不约而同选择经开的缘由。科技创新是太湖新城的重要功能,也是支撑太湖新城发展的最大动力。万物竞发,春天的秀水坊创新产业园内一派生机:博世中国创新与软件开发中心计划今年建成投用,雪浪云国家工业互联网平台、远景智能城市物联网操作系统开放平台等八大平台正在加快推进。“培养独角兽+培植研发机构+培育产业平台”持续发力,仅创业黑马无锡独角兽加速基地就成功招引汉食智能、专铸科技、企智数据等13家企业。“不仅为经开发展、也为全市产业发展赋能,真正成为全市科技创新的先导区。”黄钦调研时的殷殷期望,为经开区上下鼓足了干劲。对内建平台、对外促合作。下一步经开区将推动形成一批拉动型强、辐射力强的产业平台,一批规模超百人、营收超千万、订单超亿元的科技成长型企业,一批估值超5亿元、10亿元的瞪羚企业和准独角兽企业,一大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创新能力的“小而美”公司,年内确保再引进100个以上科技创新创业项目。创新的事业,呼唤创新的人才。经过紧张的笔试、面试,经开区首场海内外高端人才招聘会,赶在“五一”节前基本尘埃落定。涉及招商、园区管理的15个岗位,吸引了近1200名国内“双一流大学”“双一流专业”以及全球百强高校的硕士和博士竞相应聘,折射了经开的“热度”。求贤若渴的年轻板块将启动编制太湖新城人才发展规划和人才白皮书,同步绘制“产业+人才”地图,为人才发展提供引领,出台完善各类配套服务政策,让人才“吸引得来、留得下来。”维护好“绿色底色”,让“绿色基因”化为“绿色效应”2020年的春天,经开区更“靓”了:——昔日杂乱喧嚣的鱼市小溪港已不见踪影,河道清淤、港闸外拓等工作正在有序推进,这里将以“生态走廊”的全新面貌亮相;——贡湖湾湿地公园的彩虹步道镶嵌在太湖北岸,与山水湖草、生态景观融为一体,美不胜收,成为新晋“网红打卡地”;——“春雷行动”鼓点频频,聚焦毁绿占绿、聚力“拔钉清障”,经开区精心绘绿、精细管理,把城区重要一核“绣”得更精致。湿地面积超700公顷、绿化率超42%,经开区自诞生起就自带“绿色基因”。“绿色是经开区的底色,是我们最大的优势。”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副主任杨建平认为,经开区要通过产城融合,促进发展、生态、环境三者和谐统一,在产业引领、服务辐射、生态宜居三方面形成优势,真正把绿色生态变成生产力。一系列“硬核之举”将诠释经开担当:依托锡澄锡宜轨道交通、苏锡常南部高速等重大交通设施在太湖新城交汇的优势,提前布局配套设施;依托大剧院和规划建设的美术馆、国际会议中心、网球中心等重要功能设施,打响文化品牌;启动改扩建、新建20所幼儿园和中小学,成立名师专家引领的“种子工作室”,内外兼修补教育短板;完善田字形湿地网络,建设一批百姓参与度高的“口袋公园”、慢行步道,展现“未来之城”模样,更好展示“太湖明珠、江南盛地”的魅力。不止于此,经开区还将继续抓住“水”这个关键,精心实施水环境治理,扎实推进河湖长制,以小溪港由省考断面调整为国考断面为契机,打造河道综合整治样板工程;积极落实PM2.5和臭氧浓度“双控双减”措施,为展现新城的优美天际线和湖岸风景线立好“蓝天背景板”;加快智慧城市建设,以智慧城管为突破口,积极推动试点示范工程,不断提高城市治理水平。“既要守住生态保护红线,还得打好枢纽牌、文化牌、商业牌。”管委会副主任王贤表示,只有进一步补齐规划“空白”和功能“缺口”,做强新城城市功能,经开区才能为全市发展提供更好服务、更强支撑,真正成为城区“双核”中的坚强一核。□本报记者 高美梅、惠晓婧
“太湖新城的发展,全市瞩目、各界关注。”日前,市委书记黄钦来到无锡经济开发区调研,对经开区的发展寄予厚望,提出要围绕“生态环保示范区、科技创新先导区、现代产业引领区、高端人才集聚区”目标,高标准推进新城建设,全方位提升新城能级,加快打造生态型科技型现代化国际化的城市核心区。调研的第二天,无锡经开区就召开党工委管委会会议,围绕如何提升产业发展、科技创新、服务辐射、绿色生态四方面的能级展开热议。“‘四个提升’的要求与‘四区’建设目标,高度契合!”市委常务副秘书长、经开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马良表示,经开区将对标一流水平,创新理念、担当作为、埋头苦干,在新的起点上奋力开创“四区”建设新局面,为全市发展大局作出经开担当和贡献。以小见大、以小做大、以小引大,让“小身板”爆发“大能量”“怎样才能让设备自动协同?”“生产车间‘无人化’如何改造?”……上月,一场别开生面的供需对接会在雪浪小镇举行,10多家经开区辖区内的制造业企业,纷纷表达了“上云”的迫切需求。“突如其来的疫情,让‘工厂大脑’、无人车间等备受关注。”雪浪数制副总经理姜其强说,不仅本地企业有合作意向,外地企业也抛出了“橄榄枝”。产业能级,决定城市能级!如何在寸土寸金之地,培育出产业“大块头”?“小镇+平台+生态+集群”的发展模式,让人眼前一亮。依托雪浪小镇建设,经开区立足自身优势,积极培育“新城版”的新经济、新业态、新产业。目前,雪浪云工业互联网平台已与中国商飞、中铁建、双良集团、兆丰轴承等20多家长三角制造业龙头企业结成雪浪联盟。管委会副主任冯爱东透露,今年经开区将加大雪浪云“工厂大脑”与辖区内传统制造业企业融合发展的扶持力度,帮助企业进行数字化改造,推动制造业焕发新活力。一手抓新经济、新业态引育,一手促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万华机械就是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典范。公司投资10亿元建设智能化新产线,投产后可年产700万套汽车超高强度钢板热成型冲压件。“黄书记调研时对我们说的一番话,坚定了我们发展智能制造的决心。”总经理魏仁对2022年实现亩均产值2000万元、亩均税收200万元的目标信心十足。“用好寸金地,在用足优势中做强新经济、在加快转型中提高产出率、在盘活资源中突破瓶颈口,使经开区的‘黄金土地’发挥出‘黄金效应’。”黄书记调研的要求,就是经开发力的方向。下一步,经开区一方面将依托重大平台和现有载体资源的积聚性和影响力,加速孵化原创型科技成长企业,打造科技型企业总部集聚区;另一方面将规划设置“五镇一园”,打造“不同成长阶段”的产业区块,推动新旧动能转换,提升产业发展质效。增加人才密度、提升创新“浓度”,让“科创之城”聚合“第一动力”疫情挡不住项目推进的步伐。就在3月,涉及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多个新兴领域的7个项目,通过“云签约”的方式落地经开。产业生态好、创新氛围浓,能为企业发展提供良好的产业土壤和应用场景,是他们不约而同选择经开的缘由。科技创新是太湖新城的重要功能,也是支撑太湖新城发展的最大动力。万物竞发,春天的秀水坊创新产业园内一派生机:博世中国创新与软件开发中心计划今年建成投用,雪浪云国家工业互联网平台、远景智能城市物联网操作系统开放平台等八大平台正在加快推进。“培养独角兽+培植研发机构+培育产业平台”持续发力,仅创业黑马无锡独角兽加速基地就成功招引汉食智能、专铸科技、企智数据等13家企业。“不仅为经开发展、也为全市产业发展赋能,真正成为全市科技创新的先导区。”黄钦调研时的殷殷期望,为经开区上下鼓足了干劲。对内建平台、对外促合作。下一步经开区将推动形成一批拉动型强、辐射力强的产业平台,一批规模超百人、营收超千万、订单超亿元的科技成长型企业,一批估值超5亿元、10亿元的瞪羚企业和准独角兽企业,一大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创新能力的“小而美”公司,年内确保再引进100个以上科技创新创业项目。创新的事业,呼唤创新的人才。经过紧张的笔试、面试,经开区首场海内外高端人才招聘会,赶在“五一”节前基本尘埃落定。涉及招商、园区管理的15个岗位,吸引了近1200名国内“双一流大学”“双一流专业”以及全球百强高校的硕士和博士竞相应聘,折射了经开的“热度”。求贤若渴的年轻板块将启动编制太湖新城人才发展规划和人才白皮书,同步绘制“产业+人才”地图,为人才发展提供引领,出台完善各类配套服务政策,让人才“吸引得来、留得下来。”维护好“绿色底色”,让“绿色基因”化为“绿色效应”2020年的春天,经开区更“靓”了:——昔日杂乱喧嚣的鱼市小溪港已不见踪影,河道清淤、港闸外拓等工作正在有序推进,这里将以“生态走廊”的全新面貌亮相;——贡湖湾湿地公园的彩虹步道镶嵌在太湖北岸,与山水湖草、生态景观融为一体,美不胜收,成为新晋“网红打卡地”;——“春雷行动”鼓点频频,聚焦毁绿占绿、聚力“拔钉清障”,经开区精心绘绿、精细管理,把城区重要一核“绣”得更精致。湿地面积超700公顷、绿化率超42%,经开区自诞生起就自带“绿色基因”。“绿色是经开区的底色,是我们最大的优势。”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副主任杨建平认为,经开区要通过产城融合,促进发展、生态、环境三者和谐统一,在产业引领、服务辐射、生态宜居三方面形成优势,真正把绿色生态变成生产力。一系列“硬核之举”将诠释经开担当:依托锡澄锡宜轨道交通、苏锡常南部高速等重大交通设施在太湖新城交汇的优势,提前布局配套设施;依托大剧院和规划建设的美术馆、国际会议中心、网球中心等重要功能设施,打响文化品牌;启动改扩建、新建20所幼儿园和中小学,成立名师专家引领的“种子工作室”,内外兼修补教育短板;完善田字形湿地网络,建设一批百姓参与度高的“口袋公园”、慢行步道,展现“未来之城”模样,更好展示“太湖明珠、江南盛地”的魅力。不止于此,经开区还将继续抓住“水”这个关键,精心实施水环境治理,扎实推进河湖长制,以小溪港由省考断面调整为国考断面为契机,打造河道综合整治样板工程;积极落实PM2.5和臭氧浓度“双控双减”措施,为展现新城的优美天际线和湖岸风景线立好“蓝天背景板”;加快智慧城市建设,以智慧城管为突破口,积极推动试点示范工程,不断提高城市治理水平。“既要守住生态保护红线,还得打好枢纽牌、文化牌、商业牌。”管委会副主任王贤表示,只有进一步补齐规划“空白”和功能“缺口”,做强新城城市功能,经开区才能为全市发展提供更好服务、更强支撑,真正成为城区“双核”中的坚强一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