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协和医院重症隔离病房,有个“博士三剑客”组合利用

协和医院重症隔离病房,有个“博士三剑客”组合

协和医院重症隔离病房工作的团队中,有个由两男一女三位博士组成的小组,大家叫他们“博士三剑客”。当重症隔离病房需要科室支持时,他们主动请缨。2月14日,当他们工作两周后,又主动要求取消休息,留下来继续战斗。王寅何琪“三剑客”由外科医生王寅、风湿科医生王成和消化内科的女医生何琪组成。33岁的王寅被大家叫做“班长”,是主动要求进重症隔离病房的。“我是一名老党员,也是我们科的党支部书记,第一批医院主要是调派内科系统的同事,第二批开始征集外科医生的时候,我第一个在科室报了名。老实说,完全不怕是不可能的,家里的孩子刚满1岁,妻子和岳父也都是协和医院的医生,也随时在听候医院的召唤。医院了解了情况后,同意了我和妻子分批次支援的请求。现在妻子在普通病房一线工作,能照顾老人孩子,了却了我的后顾之忧,我就安心的来了。”王成第一次进重症隔离病房,对患者进行贴身换药、取咽拭子等工作都是高危,“三剑客”都亲力亲为。他们在重症隔离病房经常要工作24小时,经常是“忙着忙着天就亮了”。何琪说,说实话自己没有很害怕,“因为这就是一个你害不害怕都要去做的事情,害怕的益处是提醒大家做好防护,余下的也无益。我们很多年轻大夫都会互相鼓励对方说,没关系,我们年轻,可以的。”紧张的工作中,“三剑客”也有自己的浪漫瞬间。王成会和女友微信视频,而王寅也记得和妻子连线的细节。那天妻子在病房值夜班,他在外面隔离。“那天下了大雪,我和抱着女儿的妻子站在各自的窗户旁视频连线,看着漫天的雪花,好像现在还能感觉到空气中清冽而又新鲜的气息,这是另一种生机勃勃,想起来也还是挺浪漫的。”经过主动请命,19日“三剑客”将再次进到重症隔离病房病房工作。何琪说,“现在人手紧缺,能多在一个岗位坚守长一点时间,对于整个医院的运转都是减负。”王寅则表示,一岁的女儿现在不会对这场灾难有印象。“日后,我一定会向她提起这段经历,我希望告诉她,在任何时候,都需要敬畏生命,需要做一个正直的温柔的有担当的人。”(长江日报-长江网 记者余国华)

万家春

在武汉方舱医院里读书的“清流哥”找到了,他是留美博士后!

今天,武汉国际会展中心的“方舱医院”正式启用。记者镜头中,无意拍到了一位看书的年轻人。他有些与众不同。众声嘈杂中,他翻看着手中厚厚的书,神情专注。疫情突如其来,这么多天,很多人心头笼罩着焦虑、不安、恐惧……这位清流读书哥的照片,一经上网,刷屏走红了。有人说,看到他,心里多了片刻的安宁。今晚,楚天都市报通过电话辗转采访到了他。原来他是一位高学历的留美博士后!他在美国读博士后这位“清流哥”介绍,自己姓付,今年39岁,老家在孝感市汉川,后随父母在武汉生活。他从武大博士毕业后去美国深造,目前博士后,在佛罗里达州立大学教书,研究方向是高分辨冷冻电镜。“这次回武汉是探望父母,没想到和家人都中招。”他说,爸爸大年三十开始发烧,在家观察一个星期没有缓解,在武汉协和医院检查,最终确诊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当时他也有些咳嗽症状,发烧,经过CT、核酸检测,2月1日确诊新型肺炎,便一直在隔离。接到通知,他于2月5日晚上作为第一批患者转到江汉方舱医院。自己平时就喜欢读书“现在自我感觉还好,没有发烧,就是有点咳。”付先生说,平时自己就很喜欢看书,这本书也是回武汉后在书店买的,纯粹是因为兴趣爱好,压根没想到自己在网上走红。付先生委托楚天都市报记者向网友的关注表示感谢。他说,“希望大家将更多的焦点放在医护人员身上,他们每天忙进忙出十几个小时,我很心疼。他相信,只要配合治疗,一定会好起来。疫情打不垮武汉人!楚天都市报评论员 屈旌一个人,在读书,在刚刚搭建好的方舱医院,在被疫情阴云笼罩的武汉。周围或许有嘈杂的声响,有匆忙的脚步,心头或许也有隐隐的不安,有难言的焦虑,但他手中捧着书本,便能静心安稳,便能忘却病痛,便能淡定从容地,迎战凶恶的病毒。最近很红的上海医疗救治组组长张文宏今日又爆金句:对抗病毒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熬”——通过自身免疫力对抗病毒。除了身体免疫力之外,精神免疫力也是强大的力量,当身体中的细胞在与病毒顽强作战时,书籍给予的力量和希望,能让精神也筑起坚固的防毒之堤。鲁迅先生说:倘能生存,我当然仍要学习!疫情袭城,慌乱无益,若书籍能疗心,愿它是一剂良药。看到这样的他,我们兵荒马乱的内心,也仿佛骤然安静下来,从这安静之中,生发出强大的,稳健的精神力量。病毒再凶,打不垮读书人!疫情再难,打不垮武汉人!网友评论苏小争:这次疫情中的清流、定海针、压舱石!罗军:熬过最艰难的这几天,一切都会好起来的!阳光依然灿烂,生活依旧美好!絮果:希望他还没能看完,就出来啦!孟晓H:好学习的人运气都不差!谢谢你小帅哥,你的“平静”让我们悬着的心平静下来!Dr Jia:网红帅哥,加油,你给方舱医院的患友做出来表率,早日康复!加油!慕紫Judy: 看书是很好的抵抗精神病毒的方法。霞:静下来,读读书,减压,充电!年轻人,好样的!人应该永远活在希望中!去见何苦:泰然,从容,淡定,生生不息的渴望。方信兰: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杀灭病毒的良药。你真棒!加油!临淄王李隆基:能在这样的环境下依旧保持对知识的饥渴,让我这个在安全环境内依旧不知进取浑浑噩噩的人感到羞愧。陶慧泉:方舱医院是决胜战疫的关键,只有轻症、疑似都隔离了,才能阻断传染。为了自己和家人、为了武汉,加油,条件会好起来的!关注荆楚网微信,回复【实时数据】,查询防疫实时动态。回复【登记】,征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求助者信息。回复【求助】,获取武汉24小时发热求助电话。回复【辟谣】,查询防疫实时辟谣信息。回复【救治】,通过定位联系社区安排救治。回复【行程】,查询确诊患者同程信息。回复【防护】,查询防护用品生产企业信息。回复【互动】,参与记录“抗疫”正能量活动。回复【头像】,领取专属头像为武汉加油!来源:楚天都市报编辑:胡莹、桂思敏出品: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诡拼车

厉害了!中国顶级医院100强榜单来了!武汉这5家医院入围!

近日,知名第三方医院评价机构艾力彼发布了“2017届中国医院竞争力·顶级医院排行榜”在百强排行榜中前10强医院分布于北京、上海、广州、武汉、杭州、成都5个城市而在百强榜中咱们大武汉一共有5家医院入围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同济医院1900年由德国医师埃里希.宝隆创建于上海。1955年迁至武汉。经过110多年的建设与发展,如今已成为学科门类齐全、英才名医荟萃、师资力量雄厚、医疗技术精湛、诊疗设备先进、科研实力强大、管理方法科学的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创新型现代化医院,其综合实力居国内医院前列。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又称“武汉协和医院”),始建于1866年,系国家卫计委直属(管)大型综合性医院。建院150年来,医院以学科齐全、技术力量雄厚、特色专科突出、多学科综合优势强大享誉海内外,系国家首批三级甲等医院、全国百佳医院,为湖北省急救中心、湖北省远程医学中心。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有2个院区,分别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解放路238号,武汉市东湖高新开发区高新六路,创建于1923年,是一所三级综合医院,是武汉市医保定点医院。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建于1956年,编制床位3300张。医院名医荟萃,拥有高级职称专业人员500余人,博士研究生导师59人,硕士研究生导师204人,22人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8人入选湖北省首届医学领军人才,4人入选武汉大学珞珈杰出学者。武汉市中心医院1880年,在天主教湖北主教明位笃的筹划下,汉口天主堂诊所挂牌应诊,成为武汉市中心医院最早的前身。1914年,诊所扩建为汉口天主堂医院。1955年2月,与原武汉市立第二医院组建成新的“武汉市第二医院”。1999年12月,武汉市第二医院正式增挂院名“武汉市中心医院”。2010年6月,挂牌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武汉中心医院;2016年9月,正式成为直属附属医院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第五临床学院。最后附上2017届中国医院竞争力·顶级医院100强榜单

清春

无论在哪里,都要在前线战疫!服务基层的武汉博士回汉坚守发热门诊

楚天都市报3月12日讯(记者晏雯 通讯员胡梦 万凌翔)湖北省中医院王伟军,他是一名骨伤科医生,也是湖北省第七批、第八批“博士服务团”服务基层计划成员。自2月5日开始至今,王伟军已经在一线连续坚守了30多天,他说“无论在哪里,不到疫情结束,我绝不撤退”。1月23日下午,在宜昌市兴山县中医医院志愿服务的王伟军赶在除夕前一天抵达武汉家中。刚到家就收到了武汉封城的消息和湖北省中医院召集发热门诊志愿者的动员令。“主任,我报名!”王伟军立刻向科室主任请命。“你刚从基层回来,先休息几天,而且你妻子已经在一线,原则上双职工家庭只安排一个人在一线。”医院婉拒了王伟军。1月24日,王伟军的二宝高热不退,王伟军在家照顾孩子,直到第四天,才慢慢退烧。“孩子病情好转,基本上没大碍了,我才有精力翻看网络新闻和工作群消息”,王伟军说。看到兴山县中医医院的同事们防疫物资紧缺和湖北省疫情形势日益严峻,他坐不住了。“兴山县中医医院的同事们因为急缺口罩,只能用无纺布自己制作,用CT胶片自制面罩。心里很不是滋味。作为他们的副院长,我应该在现场与他们共同战斗的”,王伟军立刻申请返回兴山县中医医院,同时联系自己的朋友多方筹集口罩等防疫物资。3天过去了,因为武汉封城、物流停摆,王伟军一无所获。无奈的他捐出2万元给兴山县中医医院,“物资筹集不到,我又回不去,我能做的只有捐钱”。2月3日,王伟军手写了一份请战书交给科主任,“请让我去一线,与大家一起战斗”。第二天,医院同意了王伟军的请求,安排他去发热门诊。按照医院规定,在一线工作的医护人员轮值3轮班就可以退下来休息。王伟军在发热门诊工作了18天后,同事劝他退下来休息。“那时候心里有些动摇,一来连续半个多月的工作身心有些疲惫,二来这两年我一直在宜昌市志愿服务,陪家人的时间很少,想陪陪孩子和老人。但看着武汉新冠肺炎患者新增确诊病例数字一路攀升,我无法让自己停下来”,王伟军与妻子李莉沟通后,决定继续坚守。“家里两个老人身体本来就不太好,又带着两个孩子,生活上我们基本上帮不上什么忙,每次想到这里心里很难受”,王伟军说。一天早上8点,王伟军正准备穿上防护服,家里的老人来电话了,说家里断粮了,他答应下午4点左右下班后就买了送回去。等到交班结束已经是下午5点,王伟军立刻打电话给老人,才得知妻子已经将生活物资送过去了。“我爱人不会开车,她是骑着共享单车从光谷送到徐东家里的,那天下着小雨,往返近40公里”,王伟军说,不论是连续两年在宜昌市基层志愿服务,还是如今在发热门诊工作,妻子李莉总是默默支持他,负重前行,让他没有后顾之忧。“作为父亲,儿子,丈夫,我一直认为自己很失职,但是我和李莉都明白,作为医生此时就应该站出来”,王伟军说,我和李莉商量好了,这次疫情不结束,我不撤退。

哪出儿

榜样!武汉方舱医院安静读书的年轻人

武汉方舱医院,压抑且喧嚣的白色病房里,一个叫付先生的年轻人,安静地捧着一本书,在专心地阅读,沉浸在知识的海洋里。这张照片被记者偷拍,从社交网站流传到境外后,美国学者弗朗西斯科·福山,马上认出:付先生读的书,正是他著的《政治秩序的起源:从前人类时代到法国大革命》。福山说:“他的平静和医院的喧闹,形成了对比,显示了文明的力量。根据报道得知被确诊新冠肺炎的付先生,是年轻一代的佼佼者:武汉大学的博士,赴美佛罗里达大学做结构生物学的博士后。春节过年回家探望父母,不幸遭遇新冠病毒,和家人一起被确诊,2月5日晚上作为第一批患者转入方舱医院。面对确诊,有人情绪失控,不敢想象这事发在自己身上,崩溃大哭;有人意志垮掉,破罐子破摔,在绝望中向病毒屈服;有人自觉倒霉,命中有此一劫,把戾气发泄到别人身上,虽然他们的表现不可取,但是我们都能够理解,因为每个人都有他的承受范围。但也有人正能量满满,在最糟糕的状态下,做着最积极的事情,并鼓励每个不幸的感染者和提醒每个幸运的旁观者,疫情的发生已经成为事实,对待它的态度好与坏,取决于我们的心态,心态不同导致的结果天差地别。与其那样,不如接受命运的安排,乐观的去面对这次疫情,做点有意义的事情来。浪费生命就等于犯罪,过去的就让它过去吧,从现在开始收拾好心情再出发,不要让时间被无聊偷了去。如果灾难已成现实,我们必须学会和它共生。然后,努力把不幸撕开一个口子,让阳光和希望透进来,让黑暗和恐惧变萎缩。不好的事情已经发生,我们需要做的是冷静下来,付出行动找出符合自己的定位或者目标,朝着这个方向一点点的努力,这样疫情过后,才能收获不一样的自己,那时候的你一定会感谢现在不蹉跎岁月的你。

三界

武汉市的八大医院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Tongji Medical College of HUST)是隶属于华中科技大学的二级学院,是中国首批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项目试点高校之一,首批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共建高等学校医学院之一。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的前身为德国医师宝隆博士于1907年创建的上海德文医学堂;1985年,改名为同济医科大学;2000年,组建成华中科技大学;2000年6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成立并挂牌。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始建于1866年,是扎根武汉历史最悠久的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于一体的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直管的大型综合性教学医院,是湖北省急救中心、湖北省远程医学中心挂靠单位,系国家首批三级甲等医院、全国百佳医院,荣获全国医院管理年先进集体、全国五一劳动奖和全国文明单位等国家级荣誉。医院由本部、西院区、肿瘤中心和金银湖国际医院组成,编制床位5000张,年门急诊量570.3万人次。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即湖北省人民医院、武汉大学第一临床学院),地处武汉长江南岸武昌解放路与紫阳路交汇处,与驰名中外的黄鹤楼翘首相望。医院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是卫生部评定的首批三级甲等医院、湖北省人民政府重点建设的窗口医院、湖北省最佳文明单位、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座落在风景秀丽的武汉市东湖之滨,其前身是中南干部疗养院, 1956年移交给湖北医学院,冠名为湖北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1993年湖北医学院更名为湖北医科大学,医院随之更名为湖北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第二临床学院。2000年8月2日,原武汉大学、武汉水利电力大学、武汉测绘科技大学、湖北医科大学四校联合,组建新武汉大学,医院重新冠名为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武汉大学第二临床学院。武汉市中心医院创办于1880年,前身为汉口天主堂医院,1952年10月市人民政府接管,1955年2月正式组建成为武汉市第二医院。1996年被国家卫生部批准为“三级甲等医院”。1999年12月,经湖北省卫生厅和武汉市人民政府批准,医院正式增挂院名“武汉市中心医院”。现有病床1200张,年平均门急诊量64.4万人次,年平均住院病人2.5万人次。武汉市第三医院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武昌黄鹤楼脚下,东接辛亥红楼,南临武昌首义园,西连繁华的解放路。1875年由美国基督教圣公会创办取名为"同仁医院",1951年由武汉市卫生局接管,1958年改称武汉市第三医院。2007年增挂"武汉市同仁医院"。武汉市汉口医院(原汉口铁路医院)建院于1897年,是武汉市具有百年历史的老院之一。经过百年的积累,医院已成为一所集医疗、急救、保健、科研和教学为一体的二级甲等综合医院。2004年8月,医院由铁路整体移交到武汉市政府,武汉市汉口医院总建筑面积39000余平方米。现有职工830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688人,中高级卫生技术人员225人。武汉市第九医院位于青山区红卫路吉林街20号。 始建于一九六零年,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建设与发展,现已成为一所现代化综合性国家二级优秀医院。医院占地面积2.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万平方米,全院在职职工468人,其中医护人员368人,中级职称127人,高级职称37人,享受市政府津贴专家1 人,省、市及专业技术委员会委员8人。 医院开设床位498张。

僵尸侠

中国有多少顶级医学专家在武汉?

(抗击新型肺炎)中国有多少顶级医学专家在武汉?中新社北京2月6日电 题:中国有多少顶级医学专家在武汉?作者 黄钰钦2月2日凌晨4时35分,Z256次列车稳稳停靠在武昌站。夜色已沉,站台通明。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成员李兰娟带领10余人医疗团队在此下车,随即赶赴武汉医院开展患者救治工作。资料图:李兰娟院士 中新社记者 李晨韵 摄“我现在做好了长期在武汉奋战的准备,与那边的医务人员共同奋斗,把病人救治工作做好。”73岁的李兰娟从杭州出发前说,“至于什么时候回来我自己还没考虑过。”和这位每天只睡3小时、不停与病毒赛跑的“老太太”一样,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暴发以来,中国大量顶级专家先后紧急驰援武汉,用最专业的医学知识为救援工作“问诊把脉”。钟南山、李兰娟、王辰、陈薇、仝小林、乔杰、黄璐琦……其中,有临危受命抗击过非典的“国士”,有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的“执牛耳者”,有曾研制重组埃博拉疫苗的女少将,有中医治疗领域的顶级科学家。每一个人都头顶“院士”之名,在此时急赴武汉,只为做一个“医生”。当前,面对尚未遏制的疫情,“院士团队巡查”已被作为制度建立,力求用最专业的资源确保重症患者得到最有效的治疗。资料图:钟南山院士 中新社记者 苏丹 摄中国国家卫健委在2月4日的新闻发布会上介绍,钟南山院士团队、李兰娟院士团队、王辰院士团队将对武汉市定点医院重症患者救治进行巡诊,评估患者病情和治疗方案,评估需要转诊集中收治的患者,确保重症患者科学救治。同时,随着疫情形势不断发展,中国的顶级专家亦不停“接招”应对。面对武汉医疗资源紧张,2月2日,钟南山团队为武汉市汉口医院精准捐赠的100台制氧机顺利抵汉,目前已投入使用。2月4日,李兰娟团队在武汉公布最新研究成果,根据初步测试,在体外细胞实验中显示,有两种药物能对病毒起到抑制效果。2月5日,当多所“方舱医院”在武汉建成,中国工程院副院长、呼吸病学与危重症医学专家王辰频频露面媒体,以科学视角消除公众恐慌,直言“方舱医院是解决大量轻症患者在社会上造成传染的关键举措”。更令人欣慰的是,“院士”们并非孤单前行。在他们身后,来自全国的医护工作者不断加入救治一线,各地医疗物资不断向武汉集结。据不完全统计,自1月24日上海和广东派出第一批医疗队赶赴武汉以来,截至2月3日晚,中国各地共派出70支医疗队、8329名医疗队员,支援湖北省疫情防控工作。其中,支援武汉市有59支医疗队、6794名医疗队员,“重症监护病房”是被支援队伍选择最多的地方。此外,最新的增援还在继续。2月4日,中央应对疫情领导小组召开会议,提出调集一批应急方舱医院、再增加2000名医护人员支援湖北,并于当日晚到位。目前,广东、浙江、山东等15个省市已组建第二批援鄂医疗队,随时准备出征。这一串串数字背后是一个个具体的人:17年前曾任小汤山非典医院院长的张雁灵再次出征,大年初一急赴武汉协助火神山医院的建设工作;江苏医疗队中最年轻的医学博士王洵,在2月1日连续查房60位病人;广东南方医院25名医生在请战书上一一按下鲜红手印,“若有战,召必回,战必胜”。在支援武汉的抗疫“援兵”之中,中国军队成为重要力量,从军医专家到一线护士,被人们称作——“旌旗十万斩病魔”。1月26日,中国工程院院士、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研究员陈薇带领团队进驻武汉。这位女少将此前已在阻击非典、抗击埃博拉等多场硬仗中作出重要贡献,此次她的攻关任务是”缩短核酸检测时间,加快确诊速度”。与她同一天抵达武汉的,还有10000套防护服、3760瓶酒精等卫生物资,均为全军从辽宁沈阳、山东菏泽紧急调拨。2月2日,随着武汉市与中国军队签署互换交接文件,武汉火神山医院正式移交军队支援湖北医疗队管理使用。翻阅火神山医院院长张思兵的公开履历,“2003年参加抗击非典、援建小汤山医院等重大任务”是其亮眼的注脚。当然,除了顶级医学专家外,来自全国的保障物资不断汇集武汉,各领域专家均夜以继日付出:火神山医院十日完工、雷神山医院竣工在望、13家“方舱医院”初步统计将增加床位上万个……令外界惊叹的“中国速度”背后,是与疫情“抢时间”的举国合力。当目光重新回到2月2日凌晨4时35分,李兰娟院士和团队下车后在站台合影,他们戴着口罩,每一个人面对镜头都竖起大拇指。这张照片迅速刷屏社交网络,人们感叹:“夜色虽沉,站台通明,白昼未远”。(完)

独眼侠

“顶住,就有希望!” 80后院长率队“抢出”全市首个新冠肺炎定点医院

【开栏语】己亥末,庚子春,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阻碍了武汉这个“新一线”城市奔跑的步伐。面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最严重的全球公共卫生突发事件,这片土地上的人民识大体、顾大局,不畏艰险,顽强不屈,他们作出了牺牲、贡献巨大,为打赢这场战疫居功至伟!今日起,江汉区推出“花开疫散——江汉抗疫故事”专栏,讲述这场没有硝烟的特殊战争中,江汉区委区政府深入贯彻党中央及省、市部署,全区党员干部、居民群众慎终如始、上下同心、众志成城,奋力夺取全区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的动人故事。1月21日,市红会医院被确定为发热患者定点诊疗医院。6月3日下午,协和武汉市红十字会医院(以下简称“市红会医院”)就诊的市民络绎不绝,医院保安正有序指引患者扫码、测温,秩序井然。很难想象,数月前,这里曾是武汉市抗击新型冠状病毒的最前沿。去年6月,武汉协和医院正式托管市红十字会医院,35岁的海归博士、神经内科专家熊念,被委派担任市红会医院院长。突发的疫情,让这位80后哈佛医学博士迅速蜕变,从一名“新院长”,成长为有计谋、有担当的“老医院”战疫领头人,与全院800余名职工一起,竖起百年医院顽强战疫的鲜红战旗。敏锐预判形势,“火线”新建3个病区2020年1月上旬,按规律,冬季呼吸道疾病患者相比平时有所增长。但此时,武汉已出现不明原因肺炎患者,前来市红会医院就诊的呼吸道疾病患者,比往年增长近1倍。呼吸内科不断接诊患者、住院病房不断加床、门诊量同比成倍增长……多年的临床经验,让熊念敏锐察觉到形势的紧迫性,他意识到:“必须提前应对。”“腾场地,新建呼吸道病区!”做出这个决定,对当时的熊念来说并非易事。“那个阶段,大家都无法判断未来的走势,对疾病的致病性、传染性几乎一无所知。”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熊念与医院领导班子成员统一思想后,还是决定率先踏出一步——将医院用于体检的健康管理中心腾出,加派呼吸内科医护人员,连夜增设呼吸道二病区。健康管理中心的检查设备繁杂,新建病区的工作从下午干到了凌晨1点,令熊念印象深刻的是,几乎所有科室的护士长都自愿到场帮忙,没有一人提前离开。市红会医院作为一所二级甲等医院,全院只有10名呼吸科大夫。为缓解新建病区后人手不足的问题,熊念采取以内科系统为主,呼吸科专科医生带其他内科医护人员的方式,将人员扩充起来。随后,市红会医院又相继新建了呼吸三病区、四病区,尽可能多地收治患者。“这一步也是疫情初期最难也最坚定的转型,自那时起,全院上下已经形成一种默契,大家拧成一股绳,随时准备迎接‘大仗’。”熊念说。24小时处于通话状态,“极限改造”接诊“峰值”患者防疫期间,熊念作为协和专家查房。1月21日上午10时,市红会医院接到上级指令,成为武汉市第一批发热患者定点诊疗医院,门诊和病房全部投入新冠肺炎患者救治。“顶住,就有希望!”熊念迅速带领刚成立的医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紧急开展医院改造工作,在原有4个呼吸病区的基础上,对所有病房进行改造,以最短时间搭建临时围墙,按院感要求设立专门通道、区域。8小时内将各科门诊改造为发热门诊;24小时内转出在床非发热住院患者310人,分流安置门诊定点患者近2000人;48小时内将医院病床全部改造完成,用于收治发热患者……在全院职工努力下,市红会医院成为全市最先完成改造、投入使用的定点医院。“紧接着,医护人员面对的,是来自武汉三镇的患者。”熊念介绍,医院于1月21日下午5点半准时开放,22日门诊量达1700人,23日则飙升至2400人,而此前市红会医院的门诊“峰值”只有1000人。防护物资告急、救治设备告急、氧气供应告急、人员场地告急……医院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熊念四处联络求援,手机几乎24小时处于通话状态,一天得充两三次电。“协和本部、上级部门和兄弟医院都在关键时刻给予我们帮助,患者的理解与支持也是一种莫大的鼓舞。”熊念说。“医护人员连日超负荷运转、累倒病倒,人员严重不足,排班都只能排出当天班次。”危急情况下,熊念发挥出主心骨作用,穿着“不达标”的防护服设备深入临床一线,不断鼓励大家,坚守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最后一道防线,每天休息不到5小时,“当时完全不知道疲劳,也不知道白天黑夜,也忘记了吃饭喝水,只知道只要顶住,就能挺过来!”扛住压力停诊2天,优化诊疗流程迎来转折点医院班子成员进入病区为医务人员鼓劲加油。1月25日大年初一,四川省第一批援鄂医疗队抵达武汉,138名队员于次日正式入驻市红会医院,协助医护人员共同开展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诊疗工作。“与此同时,我们成立了13个临时党支部,在医护人员抽不出时间开会时,通过党支部高效传递指令,发挥了党组织基层堡垒作用。”熊念说。“援兵的到来,给我们带来了鼓舞和力量。”熊念说,四川医疗队考察医院现状后,建议要调整、优化和改造医院,规范诊疗流程,并对门诊进行全面消杀,需要立即暂停门诊。正是救治压力最大的时候,熊念此时选择停诊,无疑要承担巨大的压力和风险,“但我们都明白,在当时那个节骨眼上,要想更高效、更科学展开救治,就必须得这么做”。经上级部门批准和支持,关停门诊的2天内,市红会医院在四川医疗队专家指导下再造院感流程,分类甄别现有发热病人,重建医疗秩序。“我们从‘处处救火’的状态,逐渐转向忙中有序。”有了支援,医护力量更充实,人员排班也从过去的8—12小时一班,变为4—6小时一班,医院重新开放,成为医院救治工作的转折点。此前医院没有核酸检测业务,熊念和援鄂医疗队专家商量,设法建立PCR实验室,患者诊疗速度大大加快,医院也成为了武汉市第一家以标准实验室开展核酸检测和IgG、IgM抗体检测的二甲医院。此外,医院还是武汉市第一家开展ECMO技术的二甲医院,为4名患者开展了ECMO新技术,为41名患者进行了气管插管治疗。救治患者期间,许多医护人员的敬业精神和专业态度,让熊念感动不已,也鼓舞着其他医护人员。“4小时的班,ICU病房护理小组组长许燕子能走上2万多步;消化肝病内科护士长谢晶连续工作近30小时,哭着说还能顶住;接管病区首日,华西医院罗凤鸣教授连续查房7小时,自己累得脸色苍白……”熊念说,这次疫情中,尽管困难重重、饱受煎熬,但面对指令和任务,全院上下没有一个人退缩,“就像在前线打仗,在抗击疫情的战场上,我们每个人都是真正的战士”。马不停蹄紧抓复工复产,2个月恢复近五成众志成城,市红会医院救治患者效率越来越高。熊念与医院领导班子一起,制定了门诊患者就诊、转运,门诊医护工作等流程;建立每日信息上报、危重患者会诊、死亡病例讨论、临床教学查房等制度;开展患者中医药治疗、心理治疗和营养治疗;建立远程会诊系统,与协和医院、四川华西医院、四川省人民医院实现远程对接;参与新冠肺炎相关科研项目20余项,有效推动了医院新冠肺炎临床救治工作的提升。此外,市红会医院还接管了辖区内17个集中隔离点、16个社会福利院和36个康复驿站的医疗救治工作,医院派出移动医疗专家团队每日奔赴各点位开展医疗指导、核酸采样,为全区疫情防控贡献力量。3月19日,转诊完最后一名患者后,市红会医院第二次关停门诊,开始了为期7天的全面消杀,“天天消杀天天检测,最后得到安全的结果,我们可以恢复正常门诊,为市民提供医疗服务了”。医院参照火神山医院标准,在门诊旁新建发热门诊,为疫情常态化防控打牢基础,同时,合理调配人员有序开放病区和门诊。恢复正常接诊后不到2个月时间,市红会医院的门诊和住院利用率已达到百分之五十。熊念说,当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任务仍然非常艰巨,形势仍然非常严峻,医院将继续在党和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为疫情防控工作积极贡献自己的力量,守护好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 (撰文:刘元聪 朱素芳 潘宇翔 张青)

僧肇

上了二十多年学的博士,一次医院的经历,发现自己就是个白痴

欢迎点击关注!获取更多有价值信息哦!像往常一样,磊子在实验室做实验写文章,最近比较顺利,博士期间投的几篇论文,修改的、录用的,好消息接连不断。像每个博士一样,此时的磊子心中有些快要毕业的喜悦。在同一届的博士中,磊子是比较优秀的,各种荣誉加身,导师也很器重自己。为了安心做实验,一般磊子习惯把手机调静音放在外面。今天,做完实验的磊子拿起手机,发现手机上有6个家里的未接电话。看到这一幕,突然有一种莫名的不祥预感。顾不上其他,磊子赶紧给家里回电话。家人让磊子回家一趟,虽然说话含糊,但一定出了事。磊子赶紧请假回家,顾不上高铁票贵,坐在高铁上的磊子,一路上还在不停想着家里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从小到大,那个给自己无数温暖的贫寒之家,一直把自己的学习当成头等大事,如果不是重要的事,是无论如何都不会让自己请假回家的。到家的时候,磊子才明白,是父母出了车祸,躺在医院里。不过值得庆幸的是,父母的伤均无大碍,但是当时的场面很是吓人。磊子悬着的心,总算放下来了,只要人没事,一切都好说。于是,磊子开始着手父母住院的事情。这也是磊子第一次接触这些,从住院交钱、通过车管所与肇事者沟通等等,一系列的事让磊子始终都是蒙的状态。而每一件事,都要涉及到复杂的人情世故,即便是拿住院发票去车管所报销,都要面对形形色色的人物关系,去之前都要被家长千交代万嘱咐。说实话,即便是学校最难做的实验,磊子从来没有这么没头绪过,而这些人情关系却复杂得毫无头绪。事后的磊子才明白,这就是社会,那个自己不曾直接接触过的社会,这一次,让自己看到了其中的很多阴暗。肇事者是一个人品很差的人,因为整个住院期间,没有问候、没有看望,从未露面。通过中间人撂下一句话:“我的车有保险,爱去哪告去哪告!”这是磊子第一次接触到如此不通世故之人,从前只在电视、书里看到的卑劣小人,居然真的存在。即便医院治疗,由于父母受伤不同,不在同一个科室。磊子父亲的主治医生居然是肇事者的朋友,从主治医生的态度就能够感觉出来,这层关系还是一个亲戚打听出来的。父亲主治医生明显把病情说轻,认为马上可以出院。结果,肇事车主连基本的医药费都不愿意出。面对这种情况,磊子感到自己束手无策,满腔的愤怒无处发泄。古人云“百无一用是书生”,此刻的磊子算是真真切切地体会到了。自己读了二十多年书,如今已是名牌大学的博士,面对父母受到如此欺凌,居然毫无办法。磊子感受到了自己从未有过的无能。而且,整个事件过程中,自己一直被拖着往前走,很多事情处理完都还是一头雾水。即使后来回到学校,磊子仍然对自己的无能感到羞愧。在学校做研究做得风生水起,即便只是接触到一次社会,让自己在学校的优越感荡然无存。磊子不仅感叹,上学二十多年的博士,一次医院的经历,才认识到自己是个十足的白痴!小伙伴们,你们怎么看呢?欢迎留言讨论。多个关注多条路!欢迎点击加关注!

清春

点赞!安阳老乡杨永峰博士支援改造武汉方舱医院

“武汉一个方舱医院8名新冠肺炎治愈患者出院,林州籍医学博士杨永峰等医护人员送病愈者回家。”2月20日下午,这条微信在林州市被广泛转发,人们纷纷为这位林州骄子点赞。“这8名治愈患者是我们接管武汉开发区体育中心方舱医院后治愈的首批新冠肺炎患者。”在与记者通话时,杨永峰在电话那头的声音也有些激动。20多分钟后,杨永峰还给记者发来了他的队友在现场拍摄的视频。在视频中,一位出院的女性治愈患者动情地说:“非常感谢,你们辛苦了,真的非常非常感谢……”杨永峰感慨道:“听到这句话,再多的辛苦也值了。让生命重回阳光灿烂的春天,回到亲人身边,这正是我们最想看到的。”杨永峰1972年出生于林州市姚村镇,现任南京市第二医院副院长,医学博士,研究生导师,精通肝脏病的临床、影像及病理诊断,擅长各种疑难及重症肝病的诊治,是江苏省卫生拔尖人才、江苏省医学重点人才、江苏省中青年科技带头人、南京市中青年拔尖人才。2015年,他作为副队长,带领中国医疗队的45名队员援助非洲埃博拉疫区国家抗击疫情,发扬“不畏艰苦、甘于奉献、救死扶伤、大爱无疆”的崇高精神,同受援国人民并肩奋战,帮助疫区国家控制疫情,成功实现“打胜仗、零感染”目标。当年11月,在北京举行的埃博拉出血热疫情防控工作表彰大会上,南京市第二医院被授予抗击埃博拉出血热先进集体称号,该医院杨永峰6名同志被授予先进个人称号,杨永峰还在大会上作了典型发言。春节期间肆虐于武汉的新冠肺炎疫情牵动着杨永峰的心。2月9日,他积极报名,加入江苏省卫健委组建的医疗队,与从江苏多家医院抽调的264名医护人员一起,援助武汉。2月9日晚,杨永峰等人飞抵武汉。他看到武汉的夜色依然绚烂,不禁回忆起往事。上中学时,他就为黄鹤楼的动人传说所吸引,向往这个有“九省通衢”之誉的美丽城市。4个月前,他曾到武汉,工作地点在武汉开发区体育中心,任务是指导世界军人运动会期间的防疫工作。而此行非同寻常,工作地点还是当时的世界军人运动会场馆,现在已经临时改建为方舱医院。他下了决心:“武汉这么美,我和武汉情深似海,我们的团队一定要守护好这座英雄的城市!”杨永峰和他的团队接管了这个方舱医院,他担任该方舱医院二舱的副院长。他在电话中告诉记者:“接管方舱医院之后,我们面临的困难不少,首先是人员培训,再一个是做好个人防护。”但是,困难挡不住白衣天使的勇气和使命。经过物资清点、诊疗培训、防护穿脱培训、方舱流程设计、空舱模拟等一系列紧张工作后,该方舱医院于2月12日晚开始收治病人,未满72小时560张床位全部收满。新华社图片在方舱医院运行中,杨永峰发现出舱口设计不太合理,耽误医护人员交接班时间,便立即与指挥部商讨,修改出舱口。为了节省时间和人力,尽快保证队员们上下班方便有序,杨永峰亲自拿起锤子装修顶板。他开玩笑说:“不想当木匠的医生,不是好医生!必要时刻,医生也能当木匠使!”在杨永峰的指挥下,不到12小时,出入舱口重新改造完成,在原有基础上增添了一处出舱口,大大减少了队员们出舱排队的等待时间,让队友们入舱救治患者的流程更为顺利便捷。同时,也能保证所有医护人员出入舱按照提示要求,严格执行穿脱流程。连日来,杨永峰带领团队经过多方面的努力,规范了方舱医院的制度,理顺了运行机制,诊疗按照方案进行,一切有条不紊。方舱医院接受的是普通型和轻型患者,为了能让患者恢复健康,医护人员全身心投入。2月20日,终于有8名患者治愈出院。杨永峰平常爱跑步健身,没有特殊情况他每天都要坚持跑步5公里。刚接管方舱医院时,他忙碌得顾不上跑步。运行3天后,他重新有了跑步的心情。2月16日晚,他跑步后在微信里留言:“美丽的武汉之夜格外宁静,但愿能早日还她以繁华。没有一个冬天不会过去,没有一朵鲜花不会盛开,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 来源:安阳日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