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高考,相信大家都知道这是一场决定很多人命运的一场考试,而考进清华大学,更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毕竟这可是无数学子的梦想学府,不管是通过高考还是考研,相信都有人发出过“我要是能考入清华大学该有多好”的感叹,甚至还有网友调侃说我是清华永远得不到的学生!而且大家也知道清华大学不仅实力强,要求还特别高,网络上因为学分没修够被劝退的不在少数,所以想要在清华大学混日子不是一般的难,因此要想顺利的毕业是需要下功夫花心思的。但却有位女生不仅顺利考入清华大学博士,还提前一年半就毕业了,让人不得不佩服,这个人就是白蕊。白蕊来自于内蒙古,高考顺利考进了武汉大学,并选择了自己喜欢的专业——生物工程,要知道虽然听起这个专业很高大上,但就业非常困难,因为国内技术还不够成熟而且市场已趋于饱和,但她没有放弃,而是选择坚持自己的梦想,靠着在武汉大学优异的成绩和较强的综合素质最后成功保研至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后,师承生物学院士施一公,成其团队的一员,并快速成为团队骨干!大家都知道学生物是需要耐心的,因为你不仅需要每天在实验室做各种实验,还需要采集各种数据,日复一日是需要很大的毅力的,但年轻的白蕊完全不怕这种苦。而她也在施一公院士的指导下,开始研究剪接体结构与机理这个世界性难题!为了攻克这个难题,她没日没夜的呆在实验室做研究,经过4年的时间,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题,期间还发表了8篇CNS论文,也因为她的努力,使得原本需要5年半至8年才能毕业的她提前一年半毕业了,并还获得了清华大学特等奖!如今毕业后的白蕊虽未前往海外名校深造,但她已经申请西湖大学博士后的职位,并打算未来在杭州西湖大学和自己的传奇师姐万蕊雪一起帮助自己的导师施一公建设西湖大学。很多人可能会觉得这位别人家的孩子人生肯定顺风顺水,但她刚进入清华大学时,却有退学的想法!因为她没日没夜的研究导致她的小腿出现了红块,去医院也没查出病因,但病情却不断加重,甚至被医生认为是结核杆菌感染所致!而这也吓住了这个年轻的姑娘,并开始怀疑自己这样拼命三郎的学习是否值得,因此她萌生了退学的想法,但最后在其师姐万蕊雪的开导下最终坚定了自己的信念,选择继续完成科研,也因此有了后面让人钦佩的白蕊!
尽管现在大学生越来越多,找工作也越来越难,所以网上一直流传着“读书无用论”这样一种说法,对于这样一种说法,我是不太认可的。之所以有的人会认为读书无用,最根本的原因还是没有把书读好,高学历的人才依然是社会和企业所青睐的对象。然而说到高学历,大学本科已经不能够被称之为高学历了,硕士勉强算得上,而博士则是不折不扣的高学历。但是要想获得高学历,也并非一件容易的事情,因为现在各大院校对硕士博士的毕业要求越来越严格,尤其是博士,有些人从入读博士到博士毕业,用了长达8年之久的时间。可是却总有一些人与别人不一样,他们的人生就像是开挂了一样,不仅仅是在学历提升的道路上一直都是顺丰风水的,而且有些人的速度之快简直是让人惊叹。今天要讲的这位主人公是一名95后,大学本科的学校也很普通,可是后来的他却是让人刮目相看,他的名字就叫许潇。许潇1996年出生,17岁的时候考入青岛理工大学,这所学校既不是“985工程”类院校,也不是“211工程”类院校,可以说他和许许多多普通的大学生一样,看似并没有什么过人之处,在大一、大二时候也是各种玩耍,可就是这样一个人从大三之后开始参加各种竞赛活动,让后之后的人生就变得越发地光鲜和亮丽了。他在大三下学期的时候参加了电子科技大学的夏令营活动,活动中积极向心仪导师展现自己在大学期间参赛获奖情况,而在通过了夏令营的笔试和面试之后,就成功获得了电子科技大学的保研资格,这个学校大家都知道是一个重点“985工程”类院校,比他的本科院校可是高了不止一个台阶。然而这还没有结束,在顺利进入到电子科技大学就读研究生之后,由于学校是可以在读研期间进行面试博士的,但是这种难度是相当大的,而且竞争也很激烈,在读研一的时候许潇毫无畏惧,决定去试一试,通过他扎实的理论基础与流利的语言交流能力,使得他披荆斩棘最后成功被博士录取,就是这样,硕士就读一年他就转为了博士生。这一路走来,他对自己的专业越来越感兴趣,在就读博士时候还是很勤奋,更让人惊叹的是,他在就读博士一年就已经达到了博士毕业要求。前面已经提到,博士毕业是相当有难度的,而他之所以能够如此快地达到毕业要求,是因为他已经发表了SCI/EI论文11篇,受理专利6项,获得行业旗舰会议最佳论文奖......正是因为他所获得的这些成果,才使得他已经满足了博士毕业要求,这也是他努力付出的结果。可是让人意外的是,当他被问道是否会选择提前毕业时,他表示自己是不会提前毕业的,他说“这个只是一个保底,自己还有更高的要求,会继续努力发表更多高水平的文章,未来还想要去就读博士后,在科研上多产出一些成果”。看了他的回答,不得不说他是一位对自己的未来有明显规划的人,在获得了一定的成功之后,没有变现出沾沾自喜的神态,而是选择继续努力前行,真的是太优秀了。对于许潇的经历,你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对博士生来说,按时毕业从来都不是件容易的事,2017年我国预计毕业博士研究生人数为165296人,实际毕业博士研究生人数为56451人,未正常毕业率为65.85%。据教育部统计数据,2013-2017年,我国博士生总延毕率均达60%以上,总体呈波动上市趋势。博士毕业难已经成为了一个屡见不鲜的话题,但是总有些人与别人不一样,他们不仅在求学的道路上顺风顺水,而且前进的速度也是让人惊叹。今天介绍的这位主人公是电子科技大学2018级博士生许潇,1996年出生,17岁的时候考入青岛理工大学,大三下学期时参加了电子科技大学的夏令营活动,活动中积极向心仪导师展现自己在大学期间参赛获奖情况,而在通过了夏令营的笔试和面试之后,成功获得了电子科技大学的保研资格。电子科大对硕博连读有项政策,保研的可以在研一申请硕博连读,但是这种难度相当大,而且竞争也很激烈,在读研一的时候许潇毫决定去试一试,每周他都会去找胡老师(国家青年特聘专家胡维昊教授)请教一些科研问题,尽量展示自己,最终成功被博士录取,就这样,硕士就读一年他就转为了博士生。而读博一年,他就已经达到了博士毕业要求。许潇表示,之所以说自己达到了博士毕业要求,是因为自己完成了应修学分,并且已经发表SCI/EI论文11篇,其中以第一作者身份分别在SCI一区和二区发表论文各一篇,以第一作者在EI上发表论文两篇,包括一篇会议最佳论文。根据《电子科技大学研究生学位授予实施细则》《博士研究生发表论文的要求(2018版)》,许潇发表的学术论文在“质”和“量”上远远超过了学校要求,可进入申请学位论文答辩环节。“我觉得写论文才不会无聊。”这位“一年达标”的博士生给自己的“高产”找了如是理由。让人意外的是,当他被问道是否会选择提前毕业时,他表示自己是不会提前毕业的,他说“这个只是一个保底,自己还有更高的要求,会继续努力发表更多高水平的文章,未来还想要去就读博士后,在科研上多产出一些成果”。许潇坦言,自己并非大家夸赞的那般“牛”和“神”,曾经也是个成天想着玩儿、心头无目标的学生,后来因为找到了兴趣所在,脑袋里时常迸发出新点子,习惯了做事有效率,喜欢成宿成宿写论文,并且遇到了对自己关护有加而且科研能力很厉害的导师,人生“进度条”才加速拖动。许潇用两年时间,完成了其他研究生六年甚至更长年限才能完成的目标。如此优秀的背后,定然有着异于常人的信心力量和果敢坚持,有着不为人知的超常努力与辛勤付出,值得每一位新时代的大学生、研究生认真学习。
他是数学奥赛大神,两次以满分获得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IMO金牌,如今已北大数学博士提前毕业,仍然活跃在数学竞赛界。最近中国在2019第60届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中获得总成绩世界第一,六名参赛队员全部摘金,最小的年仅16岁。其中有两人以满分42分获得金牌。时隔4年,中国IMO队上演王者归来,再创奇迹!其实提到中国在国际数学奥林匹克IMO中这些年的神迹,其中有一个大神不得不提。他就是韦东奕。他可谓是数学竞赛中的传奇人物。中学时他参加了第49届、第50届国际数学奥林匹克(IMO)。两次均获满分,金牌第一名。后被保送北大,成为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2010级本科生。在2013年丘成桐大学生数学竞赛中几乎包揽了所有金奖和个人全能奖。目前已经在北大提前博士毕业,并且不久前还在中科院做过报告。韦东奕出身于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父母均任教于山东建筑大学,父亲是数学教授。韦东奕对数学的痴迷显然受到家庭的影响,他说家里有很多关于数学的书,浅显的或难懂的,上小学时他就时常随手拿来读。读关于数学的书是他消遣的一种方式。"与其他参加奥数学习的学生相比,他对数学的喜爱到了痴迷的程度。" 韦东奕的教练、山东师范大学附中张永华老师说。这也恰恰能够说明为何韦东奕在10年学生生涯中,他能持之以恒钻研数学,最终收获金牌。韦东奕目前研究的主要领域和方向是偏微分方程和微分几何。如今的韦东奕仍然活跃在数学竞赛界,喜欢破解各种数学难题。他也参加了2018年第一届阿里巴巴全球数学竞赛。并且获得分析与微分方程金奖。值得一提的是,最终51人从数万参赛者中脱颖而出并获奖,24位北大数学人斩获奖项。其中11人为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在校学生,还有来自海内外的北大数学院友13人。看来北大的数学院聚集了不少的数学精英。根据北大数学院网站发布的公开信息,韦东奕在二维不可压缩欧拉方程的线性阻尼问题上取得了重要研究进展,该成果已被国际顶尖数学期刊Comm. Pure Appl. Math.接受发表,荣获国家奖学金,目前已经申请到北大青年博雅学者。大家对此有何想法?欢迎留言讨论。
2019年9月2日,大学已经开学,小西也忙着给本科生上课。不过,收到一位博士生朋友的留言:小西老师,您好。我现在博士读了三年了,不让毕业,现在该放弃还是坚持熬下去呢?我有点小疑惑,不知道是什么学科啊?大部分高校、研究院所的博士培养中,学制已调整为4年。9月刚进入博三,科研小论文发表顺利,提前准备博士学位论文撰写,但是非说是"不让毕业",未免有点过于坑导师了吧。读三年就说导师不让毕业的,你让博五、博六的朋友心里怎么想啊。-博士学位论文答辩-不少学校明确要求博士学位论文送审走教育部论文评审系统("盲审"),9月份的现在才提起这个事情,在我看来想要3年半提前答辩的可能性原本就不大。在很多学校,3年、3年半提前毕业的标准,得有"省优博"学位论文的水准。也许,有人说发几篇高水平的小论文,学位论文还是随便写写。真不是这么回事,会英文写作,并不意味着中文写作水平够高。甚至说,不少博士的学位论文第一稿拿给导师看,直接被认定"写的是什么东西"。除非是导师明确表示,你未达到课题组的"博士毕业要求",4年无法正常毕业,得延期半年、一年。我相信博士生导师招生时很谨慎,大部分都是学生主动沟通联系的导师。比如,导师入学前会和博士生、硕士生有沟通,谈及课题组的毕业要求。之前,有不少硕士反馈,自己想要主动读博,被导师建议不要读博,或者告知读博难度大、得脱层皮,建议慎重考虑。-读博压力-三年都已过去,这个时候选择放弃真的没有意义,四年毕业又不是没希望。之前,不少博士均是博一迷茫、博三想放弃。另外,部分人读博的目的无非是找份好工作,没几篇好文章,博士就算毕业也难以求职。也许,可以选择博士后阶段作为过渡,2年博后阶段出些成果,可是博士阶段成果不足,知名院校的师资博士后同样是挑挑拣拣的,并非只要求博士学位。而且,博后期间换了团队、课题,想要出几篇好文章,真心不比读博简单。-博士毕业-在我看来,进入博四,自己可以要将自己能整理的数据都整理成小论文,并非是为导师发之类的,而是增加自己求职的砝码,更有利于日后申报青年基金,顺利开启自己的科研路。一旦毕业后,博士期间的成果(数据)认定非常麻烦,是无法以工作单位为以单位发论文的,除非之前的导师同意。真不是说你测定了某些样品,数据就是归属你的。毕竟,实验方案、经费等是课题组承担的,并非是某个学生个人就能搞定全部的事情。另外,若是和导师间有矛盾,缺少沟通造成毕业不顺畅,就得自己寻找原因,争取和导师"破冰"。之前,不少延期的博士生有导师因素,也有不少是未达到学校、学院的标准。如上海某高校就有博士生诉讼学校不予授予学位,而导师已同意、组织了答辩。最后,小西想说有心读博,真的做好一定的心理准备。课题开展、论文写作、毕业答辩等都没有你想象的那么简单,都是不容易的,也并非是导师拦着你。而是,每个博士生都有经历这样的"磨砺"和"锻炼",毕业后才能独当一面。说说你认识的博士,都是几年毕业的呢?
聊到博士毕业延期,就得说明一个前提:博士学制是几年,或者几年内毕业算是正常,不能定位为延期的?不同高校、专业,博士生的学制还是存在差异。绝大部分高校、研究院所的博士生招生方案中博士生学制是4年,少量高校依然保留3年学制。对于大部分博士生来说,4年学制还是优于3年的?为什么这么说呢?4年学制才能拿4年补贴。比如我有个同学读博,3年学制,但是全校3年博士顺利毕业的不足10%,大部分都得4年、4年半。可是,博士补助是按3年学制发放,第4年除了导师给些津贴(500元/月),缺了国家1500元/月补贴,生活极为困难。其实,这也是当初博士学制改革的初衷之一。如今博士毕业要求水涨船高,3年内想毕业得是顺风顺水。但是,在我们课题研究的过程中,谁不走一些"弯路"啊?比如我们团队有个博士模拟湖泊食物链,养鱼、虾已死光4次,请教了不少人后再进行第5次尝试。这期间的尝试阶段就过去半年,期间也并非干等,而是整理团队一些数据撰写投稿2篇Sci论文。但是,他的学位论文还是得要这个实验、实验数据和对应小论文。博士生毕业的流程是什么,有什么要求?一个博士生的答辩流程挺复杂且时间不短,如论文预审、查重、外审(部分采用教育部双盲审)、组织答辩、修改后上传论文等。只有顺利通过答辩,形成答辩决议同意授予学位后,才能领到博士毕业证、学位证。这才是真正的博士毕业。在博士申请答辩的过程中,有三类条件(或要求):学校、学院/学科、导师。一般来说,难度是层层递增的,就算是清华大学的博士毕业学校要求也非常低,之前甚至已放弃对发表论文的要求。可是,导师的要求一般不低,比如我们团队是要求5篇中科院2区以上论文。和其他导师的沟通过程中,我们发现他们的要求更高,而且博士生能抗压、能出成果,要求比我们还高不少。相应地,他们团队毕业的博士更加抢手,提前被其他团队预约,都不愁找份好工作,反而是她们自己想要毕业后留在团队。并非所有留在自己团队的博士是有门路,更多的是非常优秀的一些博士生,也熟悉课题组情况,比其他博士更具有优势。博士生延期与否,导师的决定权是多少比例?博士生常见的延期情况很复杂,各类因素都有。比如,极端条件下博士生和导师发生矛盾,直接闹翻,不指导、不让毕业的。其他常见的情况是:1.博士生自己未达到学校、学院的答辩最低条件。遇到这样的情况,可能是博导指导不到位,也有是学生自己不努力或放弃的。之前,就有清华大学清退两名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在读博士生,原因是学生不见人(连续2周联系不上)。或者说,小西就有认识几个大学老师(硕士)在职读博8年未毕业被清退的。这类博士生延期的话,导师是否同意答辩都没啥用,也没有决定权。2018年,上海大学博士生柴某某起诉学校,导师是同意毕业且有组织答辩的,但是发表论文不够学校的要求才导致未获学位。2.博士生达到学校、学院毕业要求,不满足导师的毕业标准。第一类是读博入学之前,导师有说明课题组学生毕业的具体要求,并非针对某个个人。甚至告知读博比较辛苦,压力大,想毕业不易,建议慎重选择。这类情况下,同意跟某个导师读博,相当于两者之间达成协议,还是得遵守的。第二类是导师临时提高毕业标准,或者"压着"不让学生发论文,导致发表论文数量、质量不达标的。不过,这样的博士生导师还是不常见的,就我相识的许多导师对自己学生非常不错的。第三类是求职论文不够,自己主动延期毕业,整理博士期间数据力争多1-2篇小论文的。少1-2篇小论文就能去个更高层次的平台,与其换个方向做2年博士后,就有选择延期半年毕业,还有机会"争"个省优博。这类博士生发生延期,导师的决定权是100%,之前也有部分博士生距离课题组标准差一点点,提前让答辩毕业的。总之,达不到学校、学院毕业要求,再大牛的导师也不能让你提前毕业。达到学校、学院毕业要求,是否能毕业就看和导师如何谈的,课题组的毕业标准是什么,拦着故意让博士生延期的真的不多。最后,小西想说读博期间压力不小,尤其是缺钱带来的生活重压,情绪很容易波动,缺少和导师的沟通,加剧师生间的矛盾。在读的博士生尽量还是主动找导师汇报自己的科研工作,诉说自己遇到的难题或期望得到的扶持等,才能如期毕业。读研读博遇到一个好的导师很重要,尽量提前打听下导师的口碑、团队的氛围。你熟悉的博士生都是几年毕业的啊?
近日,华东师范大学召开了研究生教育大会,对于研究生培养,特别是博士的培养制定了新方案,比如扩大本科生直博的比例、鼓励博士提前毕业,促进按期毕业、学校不对博士生科研发表作统一要求等。图源官网我们一起来看看具体的方案内容:1、在招生质量提升方面,指出扩大本科直博生比例,健全科研项目博士生招生培养制度。2、弹性学制改革行动计划方面,指出打破修读年限限制,鼓励优秀博士生提前毕业,此外把学术硕士研究生作为博士生预备阶段。3、博士学位论文质量提升行动计划方面,为破五唯,学校不对博士生科研发表作统一要求,根据双一流建设所需,合理制定符合本学科专业特点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多元化创新科研成果要求,同时鼓励支持博士生在交叉、冷门、独学、绝学领域选择重大原创性论文选题。4、按期毕业行动计划方面,提高博士论文质量,论文全过程严格管理,促进按期毕业。图源官网对博士培养及毕业提出了新方案,那么势必对导师也有新要求,严格控制导师在读博士生数量和年度招生数量,四年内无新立项项目或成果不达标的导师暂停招生,此外,实行副导师制度,支持导师跨学科、跨单位联合培养指导。同时,为促进博士按期毕业,按期毕业情况将纳入导师考核评估系统中。最后,虽然看似博士毕业容易了,对论文不作统一要求,实则更加注重创新,毕业放权于导师,对导师的要求高了,博士生毕业的要求就不会低,因此可能毕业要求会更高。华东师范大学不是国内高校第一家,已有部分学校实施了相关的政策,大家对此怎么看?欢迎交流!
小的时候,我们经常听到伤仲永的故事,这是一个特别有天赋的孩子,最终才华被过早地挥霍,长大后的他,与常人无异。刚刚过去的年末,国外的许多高校都在陆续举办毕业典礼。其中一位9岁的小朋友成为了焦点,也被国内外很多人所熟知,因为她将是历史上最小的大学毕业生。看到这里,大家一定惊讶,确实是,她只有9岁,但是她的学习天赋却惊人。她会说四个国家的语言,4岁就上了小学,6岁读读高中,8岁的时候进入荷兰的一所大学学习电气工程。按照她父母的计划,大学毕业后让她继续读博士学位和一个医学学位。但在即将毕业的时候,她的父母却和学校开始了一场撕逼大战。原因是父母已经对外宣布自己的培养计划,计划让她成为最小的大学毕业生,打破吉尼斯纪录。但是她所就读的大学认为还有很多科目需要考核,不同意她毕业。最后她的父母直接给她办了退学,转到了美国的一所大学读博士。这对父母的做法,一时引起了各学校、老师以及论坛网友的不赞同,大家都认为这种培养计划不是在培养一个孩子。更像是在机械地完成某种任务,或是向外界宣布自己的教育有多么成功。父母要的不是孩子拥有一个快乐的童年和好的未来,而是来自外界的认同、羡慕和追捧。其实,我们身边有很多"神童",对于神童的教育,父母可能要更加花费心思,因为稍有不慎,有可能反倒耽误了孩子的正常发展,适得其反。因为神童的光环存在,父母过早地挖掘孩子的各种潜力,让孩子尝试各方面的训练和学习。不管是父母,还是学校以及社会各界,都对孩子给予了很高的期待,殊不知这种状态下,如果有一天这个孩子遭受挫折,他会比普通孩子更加承受不了。其实不管是神童也好,还是普通的孩子也罢,终究是孩子,都需要一个成长、学习的过程。过度地开发孩子的潜力,在他们本该去探索世界、满足好心情的阶段,让他们去按照成人的计划和想法去学习,这无异于是开发过度了。短期内感觉孩子像个神话一般,但是长久来看,无疑是坑害了孩子,遵从孩子的内心,才能让孩子健康成长,并找到人生的乐趣。不管是哪种孩子,即使是再有天赋的孩子,他们终究都会有自己的喜好,作家长的,应该给予充分的理解和支持。例如有些孩子,他可能就喜欢音乐,喜欢唱歌,那么家长就不要揠苗助长去逼他学文化知识,而是可以鼓励他去学习音乐这方面,发展自己的爱好。还有的孩子喜欢画画,他就是觉得在美术的世界里,能够让自己无限的遐想,安安静静地做自己。其实孩子的世界很简单,也很单纯,别在孩子小小的年纪,就把成人的想法灌输给孩子,让孩子为了完成成人的愿望而努力。帮助孩子发现并鼓励他的兴趣爱好,他会过得更开心,更有自我。可能很多家长都会说,现在的学校课程紧张啊,家长工作也忙啊,根本没时间带孩子去兴趣班。这都不能成为借口,比如孩子喜欢画画,就可以选择美术宝1对1的方式进行学习。这种学习美术的方式,就突破了传统的去补习班上课的模式,只要孩子在有网络的、安静的环境,随时随地都可以学习绘画。而且,这种新颖的学习方式,对于年纪小的孩子来说,充满了好奇,他们更愿意去探索,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有利于孩子长期坚持自己的兴趣爱好。一对一的授课方式,对于孩子的关注度也极高,能够及时地关注并总结孩子的学习成果。总之,不管是学什么,只要是在孩子感兴趣,愿意去学习,家长都应该充分支持孩子,而不是一味让孩子按照自己画好的人生轨迹去行走。从今年开始,多个省份已将美术成绩纳入中考分数,成绩不合格将无缘重点高中!有远见的家长都已经开始筹划了!关注:老宋聊教育,留言“领课”,即可领取价值280元的1对1少儿美术试听课!让您的孩子赢在起跑线!
小的时候,我们经常听到伤仲永的故事,这是一个特别有天赋的孩子,最终才华被过早地挥霍,长大后的他,与常人无异。刚刚过去的年末,国外的许多高校都在陆续举办毕业典礼。其中一位9岁的小朋友成为了焦点,也被国内外很多人所熟知,因为她将是历史上最小的大学毕业生。看到这里,大家一定惊讶,确实是,她只有9岁,但是她的学习天赋却惊人。她会说四个国家的语言,4岁就上了小学,6岁读读高中,8岁的时候进入荷兰的一所大学学习电气工程。按照她父母的计划,大学毕业后让她继续读博士学位和一个医学学位。但在即将毕业的时候,她的父母却和学校开始了一场撕逼大战。原因是父母已经对外宣布自己的培养计划,计划让她成为最小的大学毕业生,打破吉尼斯纪录。但是她所就读的大学认为还有很多科目需要考核,不同意她毕业。最后她的父母直接给她办了退学,转到了美国的一所大学读博士。这对父母的做法,一时引起了各学校、老师以及论坛网友的不赞同,大家都认为这种培养计划不是在培养一个孩子。更像是在机械地完成某种任务,或是向外界宣布自己的教育有多么成功。父母要的不是孩子拥有一个快乐的童年和好的未来,而是来自外界的认同、羡慕和追捧。其实,我们身边有很多"神童",对于神童的教育,父母可能要更加花费心思,因为稍有不慎,有可能反倒耽误了孩子的正常发展,适得其反。因为神童的光环存在,父母过早地挖掘孩子的各种潜力,让孩子尝试各方面的训练和学习。不管是父母,还是学校以及社会各界,都对孩子给予了很高的期待,殊不知这种状态下,如果有一天这个孩子遭受挫折,他会比普通孩子更加承受不了。其实不管是神童也好,还是普通的孩子也罢,终究是孩子,都需要一个成长、学习的过程。过度地开发孩子的潜力,在他们本该去探索世界、满足好心情的阶段,让他们去按照成人的计划和想法去学习,这无异于是开发过度了。短期内感觉孩子像个神话一般,但是长久来看,无疑是坑害了孩子,遵从孩子的内心,才能让孩子健康成长,并找到人生的乐趣。不管是哪种孩子,即使是再有天赋的孩子,他们终究都会有自己的喜好,作家长的,应该给予充分的理解和支持。例如有些孩子,他可能就喜欢音乐,喜欢唱歌,那么家长就不要揠苗助长去逼他学文化知识,而是可以鼓励他去学习音乐这方面,发展自己的爱好。还有的孩子喜欢画画,他就是觉得在美术的世界里,能够让自己无限的遐想,安安静静地做自己。其实孩子的世界很简单,也很单纯,别在孩子小小的年纪,就把成人的想法灌输给孩子,让孩子为了完成成人的愿望而努力。帮助孩子发现并鼓励他的兴趣爱好,他会过得更开心,更有自我。可能很多家长都会说,现在的学校课程紧张啊,家长工作也忙啊,根本没时间带孩子去兴趣班。这都不能成为借口,比如孩子喜欢画画,就可以选择美术宝1对1的方式进行学习。这种学习美术的方式,就突破了传统的去补习班上课的模式,只要孩子在有网络的、安静的环境,随时随地都可以学习绘画。而且,这种新颖的学习方式,对于年纪小的孩子来说,充满了好奇,他们更愿意去探索,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有利于孩子长期坚持自己的兴趣爱好。一对一的授课方式,对于孩子的关注度也极高,能够及时地关注并总结孩子的学习成果。总之,不管是学什么,只要是在孩子感兴趣,愿意去学习,家长都应该充分支持孩子,而不是一味让孩子按照自己画好的人生轨迹去行走。从今年开始,多个省份已将美术成绩纳入中考分数,成绩不合格将无缘重点高中!有远见的家长都已经开始筹划了!关注:老宋聊教育,留言“领课”,即可领取价值280元的1对1少儿美术试听课!让您的孩子赢在起跑线!
导师制模仿欧美近日,教育部将采纳导师决定硕博士能否毕业的标准,瞬间引发网络的众议,毕竟这样的政策在很多网友眼中会让导师的权力变得更大,更容易剥削自己的研究生。其实教育部可以接受这样的政策,主要是目前国内高校具有海外教育背景的教授硕博导数量的提升有关,相比国内强制规定硕博士毕业生必须有SCI等相关硬性的毕业指标数据,国外的硕博导则是看学生们是否达到了将来做科研工作的素养,毕竟科研创新可遇不可求,并不是简简单单在3~4时间内会有突破的可能。相比国内强制要求硕博士毕业生发表SCI相关论文,各种低水平的造假论文频现,国外高校没有强制的硕博士发表SCI相关论文的标准,但是平均的科研产出和水平远高于国内高校,例如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的全校学生规模2300人左右,科研创新贡献并不比清华大学差,而清华大学仅仅在读博士研究生的规模就早已超过了1.5万人。导师制并没有降低了毕业生的水平,反而培养了毕业生严谨踏实的科研风。明星导师进一步强化其实越高的学历,毕业证和学位的重要性就越低,毕竟即便是博士毕业生也是属于科研金字塔中的最底层,在科研圈内,拿着名校的毕业证往往不如一篇《nature》等重磅论文更抢眼,网络中流传着第一学历歧视的高校单位其实都是不入流的大学,反而在清华、北大等高校,有第一学历为大专,甚至中专的教授,因为在科研圈,相比名校光环带来的虚荣和先天的优越感,科研工作对能力更看重,毕竟创新和科研需要一定的天赋,在科研圈内,努力和考试则是最廉价的东西,毕竟能攻读博士学位的人,都有一定的自律性,各大高校,尤其是理工科在读博士,几乎全年无休的11117状态,没有人不努力。同样的努力却有不同的科研成果,主要是方向的差异和导师的水平差距,施一公的博士白蕊四年时间完成硕博连读发表8篇CNS主刊论文,而普通高校的博士却因为导师自己都没有方向和课题而陷入泥潭。因此中国导师制更像是为硕博研究书扩招分流做准备,后果就是毕业生水平的两极分化。两类毕业生的市场需求目前中国就业市场上对高学历的需求主要是两类,一类是单纯对名校高学历非专业性的要求,一类是对于毕业生科研专业能力的需求。单纯对名校高学历非专业性的要求,这类研究生仅仅需要的是一只毕业证的就业敲门砖,而对毕业生科研专业能力有需求的则是高校等高新技术科研单位,这类硕博士毕业生不仅仅需要有学历,更需要真正的科研创新论文,因此未来硕博士毕业生会因为扩招而数量增多,导师制会让硕博士毕业生的标准有所差异,在没有硬性SCI论文要求的情况下,人情世故的传统会让硕博士毕业比原来更简单,然而硕博士毕业想要从事科研相关工作,那么即便是博士毕业生可以轻松毕业,但是未来就业造成的自我压力反而会更大!没有干货论文的博士毕业生,也需要继续从事博士后来证明自己,为求职增加砝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