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保研、直博、硕博连读,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和区别?黄飞鸿

保研、直博、硕博连读,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保研、直博、硕博连读,它们之间有些什么联系和区别?所谓保研,就是推荐免试获得读研究生的资格,往往是参考平时学习绩点、竞赛成绩、各种活动成绩(比如夏令营)等,获得保研资格,然后申请并通过相应学校的复试,才最终获得在相应学校就读研究生的资格。所谓直博,就是本科生直接读博士,通常是在获得保研资格的学生里面选拔优秀学生直接攻读博士。直博是无需参与博士入学考试的,获得直博资格,就从硕士开始,一路直接读到博士毕业。所以,两者之间的差异,前者是免试获得读研的资格,后者是在免试获得读研资格的基础上,获得硕士和博士一起读完的资格。往往后者是在前者的基础上进一步选拔后的结果。显然,对于打算读博的同学来说,直博更好。保研后,直接读研,完成2~3年研究生阶段的学业要求和论文答辩合格,即获得硕士学位,完成毕业;而直博生一般需要4~6年时间,一般不需要进行硕士论文答辩,也并不获得硕士学位,而是毕业时直接进行博士论文答辩,最后毕业时获得博士学位。如果博士不能在规定的有效期限内毕业(可以延期毕业,但需在规定期限内),也就只是一个本科生,所以直博生如果毕不了业,后果很严重,多年都白忙活了。当然,不同学校规定有一些差异,有少数学校的直博生也需要硕士论文答辩,博士不能毕业,也可以获得硕士学位。还有一种读博方式,硕博连读,也被不少人称为直博,其实并不是真正的直博,硕博连读就是硕博连读,是硕士生入学后,到第二年申请硕博连读,并获得通过后,硕士和博士阶段一起完成,年限和直博差不多,一般4~6年。硕博连读一般要求完成硕士论文,并进行答辩。到博士毕业时进行博士答辩,获得博士学位。如果博士不能在规定期限内毕业,一般都可以获得硕士学位。但现在也有少数学校不要求进行硕士答辩的情况,只需要完成博士答辩。比如北京大学部分专业,硕博连读就不需要进行硕士论文答辩。现在比较好的学校,比如多数985及部分211,学术型硕士阶段三年制,博士阶段往往都是四年制,而直博和硕博连读一般都在五年或者六年。这也是它们的优势,可以少花一年到两年的时间。也有部分学校博士阶段依然是三年制,直博和硕博连读四年就可以完成,但现在博士阶段向四年制是一种趋势,很多学校都在从三年增加到四年,毕竟博士越来越难毕业,三年时间往往显得太短。比如西南财经大学,最近几年多数专业的博士学制就从三年增加到了四年。其他不少学校也在增加博士学制。以上就是小编分享,有不同看法吗?欢迎评论。

走虫

硕博连读和直博是读博的捷径,为什么很多人不敢走这些路子呢?

硕博连读和直博是读博的捷径,为何很多学生不敢选硕博连读或者直博?需要说明的是,就现在的形势看,愿意读博的学生,选择硕博连读或直博的大有人在,很多在本科阶段就有读博打算的学生,第一想法就是倾向于硕博连读,其次就是直博,因为这样做,好处是很明显的,主要是:1、无论是硕博连读还是直博,都比较节约时间,一般可以节约1-2年时间。通常,硕博连读或直博,花费5年左右就可以有机会完成学业,即便有些偏差,多花一年,也才6年,而如果按照正常路径读研后再读博,一般硕士需要3年,博士4年,正常就需要七年,如果再有延期,就至少8年了。这个时间账是很明白的。2、从高校研究生制度来看,具有博士招生资格的,往往都是可以硕博连读的,但并不是每个具有博士培养权限的高校都有直博招生资格。以往,只有一流大学才具有直博招生资格,很多其他高校本身就不具备直博招生资格,所以,总体来看,选择直博的人数量较少。不过,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拥有直博招生资格的高校越来越多,尤其是这两年,部分211及双非大学,获得了直博招生资格(比如西南财经大学就是2020年获得直博招生资格的),这当然会使得直博生的人数增加,而且,因为这些学校直博生的毕业要求相对不太高,使得不少学生倾向于走直博之路。不过,总体来说,愿意走硕博连读或直博的,依然不是很多,大多数学生并不敢也不太愿意走这样的“捷径”,原因主要有以下3条:1、是否读博,决定较晚。如果是走硕博连读,一般是需要在研一期间就完成转博之路的,这就需要读研刚开始,就能明确以后会读博才行。但实际上,很多最终走了读博之路的学生,决定读博的时间比较晚,很多人在研一期间根本就没打算读博,自然就谈不上要转硕博连读的问题。至于直博,这是本科阶段就需要决定读博才可能会走的路子,很多人那会儿根本就不确定自己是否要读博,根本不可能走直博之路。2、压力较大,毕业很难。硕博连读和直博因为花费时间都相对较少,学习压力自然会比较大,研究任务往往会很重,要在规定的期间出成果、发论文,最终达到毕业要求,这往往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何况还需要撰写水准不低的毕业论文,压力之大,不难想象,很多人根本不敢去尝试。3、难以退出,风险不小。理论上,硕博连读是有“退出机制”的,就是,如果确实无法毕业,可以退回去拿硕士学位。但“开弓没有回头箭”是人之常情,如果花了五六年时间,却最终只能拿到一个硕士学位,这是很难让人接受的。何况,并非所有高校都有退出机制。对于硕博连读,某些高校原则上可以退出,但实际上很难操作;而对于直博,不少高校是压根就不能退出的,中途并不颁发硕士学位,而是要么完成博士学业拿到博士学位,要么就是读几年还是本科学历,如果最终不能毕业,那就亏大了。既然风险都不小,还不如老老实实读研拿到硕士学位,后面再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是否读博,所以,很多人自然就不敢或者不愿意选择硕博连读或直博了。不能否认,走硕博连读或直博,是读博的“捷径”,但“收益”与“风险”是对等的,要获得“捷径”的收益(主要是节约时间、导师稳定等),那就需要承担相应的“风险”(主要是压力大、毕业难、退出难等),很多人并不愿意承担这些“风险”,所以不敢或者不愿意走硕博连读或直博的路子,这是不难理解的。

硕博连读和考外校博士哪个更好,导师:看你想要什么

随着毕业季的结束,研二学生也即将成为毕业生,这个时候有很多人开始犹豫或者纠结,因为即将到来的这一年面临着人生中的另一重大选择——要不要读博士。相信每一位研二即将进入研三的学生都会考虑过这个问题,有的很干脆的否决了,决心要找工作,而有的却决定了要读博士。可是读博士还面临着另一个选择,是选择本校硕博连读还是考外校博士?导师认为:这要看你想要什么。科研连续性,硕博连读较强硕博连读一般5年,可以选择在研二或者研三上学期跟导师商量好,向学校提出申请,通过转博答辩后即可获得读博资格。因此,如果想要硕博连读,尽快转博,可以使得学生自身的科研连续性很强,5年的时间足够一位博士生选择一个好的博士论文题目,并对此开展实验研究,获得良好的结果,顺利毕业。如果拿到硕士学位后再继续读博,这意味着要换一个课题组,重新开始实验等,可能研究方向也会有所变化,当然如果研究方向比较接近,也可以对硕士的工作进行更深一步的研究,但连续性比硕博连读的要差很多。对博士生自身而言,也是有所影响的,毕竟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重新进入一个新的研究方向。研究时间,硕博连读充足选择硕博连读,意味着从硕士就可以开始自己的博士论文实验,因此,一般前2~3年就可以把试验完成,然后有足够的时间写小论文和学位论文,如果在此期间发现试验有缺陷,也有充足的时间进行补救。而考博的学生,一般有3~4年的时间,除了上课,还要开始重新设计实验,开展试验,3年的时间基本不够毕业,就算能够达到毕业要求,可能发的论文并不是特别好,大多数考博的人都4年以上才可以毕业,这对于很多没结婚的女生而言,有些不利的影响。上博的难易,硕博连读简单上文也已经提到过,硕博连读如果想要转博,只需要跟导师商量好,向学校提出申请,然后进行转博答辩,通过后即可获得读博资格。基本是申请了就可以读博,非常简单。而考外校博士却没有这么容易。有的单位是申请-考核制,也就是说需要提交书面申请,附上研究成果,然后通过申请后进行答辩,才可能有资格,或者有的单位还是考试制度,一般一门英语,两门专业课,之后是复试,有一个环节没通过都是不合格的。所以考外校博士确实要难得多。如果没有把握,可以选择转博。既然上述考博的劣势这么多,为什么还是有这么多人选择考博呢?硕士的学校无博士点或优秀导师有的学校某些专业只有硕士点,没有博士点。这个时候如果想要继续读博往上走,就需要去外面的学校申请读博。而有的学校没有优秀导师,也会让优秀的学生出走。优秀导师是什么?小编认为:有足够的科研项目和科研经费去培养博士生,并且有足够的科研能力指导博士生毕业,且品行素质较高的导师是优秀导师。如果选择读博士,那么一定要选择一个有足够的能力支撑你毕业的导师,因为培养一个博士真的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学生想要追求更高的科研平台有的导师虽然是博导,但科研平台较低,经费不足,做个试验不是需要什么买什么,而是要想着怎么给导师省钱怎么来。这种情况下培养出来的博士质量可能不高,且科研成果的水平也不一定高。所以,有的人为了有一个更高的科研平台,能够施展拳脚,就会主动放弃本校的硕博连读机会,转而考取中科院或985类院校的优秀导师,跟随其继续科研。其他个人原因有的可能是由于家庭、兴趣等原因,虽然也很优秀,可以硕博连读,但主动放弃,选择考外校来满足自己的需求。例如小编就是因为家庭原因放弃了本校硕博连读,在研三考上了中科院的博士。有些人因为兴趣原因,在博士阶段转专业,考外校博士,也是可以理解的。读博是人生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选择,选择硕博连读还是考外校博士都是不错的选择,看你想要什么了。想要更好的平台就考外校,想要连续性科研就硕博连读。关于此,你怎么看呢,欢迎留言评论~

凤凰谷

为什么许多高校不给硕博连读的研究生一次退出的机会呢?

今天,有朋友在百家私信小西,留下一个问题:"硕博连读的她,感觉博士无法毕业不想再继续啦,能否退出呢?"在不少高校,硕博连读是有2种录取方案,如"1+4"和"2+3"。区别是申请转为博士的时间不同,"1+4"是硕士入学之前就已确定获得博士资格,在第二年会有一次考核,对于科研潜力不足或基础课挂科的同学,会被取消博士资格,转为硕士。"2+3"是在研二阶段,申请转为博士,小西那个时候还需要参加英语笔试,如今有小论文的话,递交一份申请表即可。博士生的三点之一 实验室相比获得硕士学位之后攻读博士学位,硕博连读不延期的话仅仅只要5年即可毕业,获得博士学位。算下来,可"节约"2年时间,这个节约的时间对于年轻的科研工作者非常关键。但是,5年内需要完成别人7年的工作,需要比别的同学更努力和勤奋。尤其是在硕士周末出去玩的时候,不要羡慕喔!攻读博士学位不易,尤其是985名校博士招生大量采用"申请-考核制"后,之前的"入学易"早已不在,同时博士生导师的招生指标有明显的缩减。再加上毕业要求水涨船高,博士毕业延期率居高不下,而且4年学制之后是没有补贴的,生活的压力非常大。就小西了解的情况,中科院系统硕博连读的培养机制可以在硕博连读无法进行时,申请转回硕士,达到硕士学位毕业要求后通过答辩后,可给予学位证和毕业证。不过,大部分高校的研究生培养模式中,和博士学籍注册同时进行的是注销硕士学籍,一旦在学信网中完成硕士学籍注销后,只能破釜沉舟的努力,没有回头路。不过若是在硕博连读名单公示期间,选择放弃还来得及,个人申请后完成学院、学校的相关流程后,可以被取消2018年硕博连读研究生资格。博士毕业照其实,还有个类似的是直博,也是目前不少高校博士生招生的方式之一。由于不占用博士生导师的招生指标,在9-10月推免生名单确定后,部分导师会和研究生进行沟通,询问是否有想法读博呢。和硕博连读稍有差异的是,不少学校在第2年给予学生一次"退出"的机会,可以申请推出直博,直接进行研究生阶段学习。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博士生阶段的国家补贴和硕士阶段存在不小的差异,完成退出流程后需退出中间的差额。另外,小西之前就有师兄硕博连读,在第4年选择放弃后回老家工作,仅仅是获得本科学历。相对来说,"大龄"本科生没有工作经验,就业会非常困难,因此在选择读博时就需要谨慎,一旦入了"博士"的门,就不要心存侥幸,想混个博士学位难度非常大。记得不少学校的申请-考核读博面试,或统考招生的博士即将开始面试,小西只想说一句,博士值得读,也有对得起付出的收获,但是毕业要求不低,延期率已高达2/3,无法沉下心的学生慎重!慎重!慎重!

父子泪

为什么很多学生不敢选硕博连读或直博?答案太直白

职业规划明确,不想读博很多学生考研就是想通过提高学历来提升竞争力,缓解就业压力,未来根本就不想从事科研,自己的性格也不适合做科研,硕士毕业简单,拿个学历就够了,根本不想读博。个人建议如果有机会还是要抓住,别看工作的同学收入挺好,也就多两年时间,毕业后的收入和发展空间都不在一个平台上,并且工作后想再读博选择更加难。我个人切身感受,从事技术工作,博士学历还是非常有必要,直博或硕博连读非常划算。家庭和年龄压力大到了博士期间,大部分年龄有二十五六岁以上,读博只有三四千的收入,只够维持自己的生活,这点收入匹配不上自己的年龄,想做什么都做不了,活得很憋屈。身边的人都是有车有房,老婆孩子热炕头,自己毕业都遥遥无期,压力非常大。这些都是阻碍学生选择读博的原因。一旦选择了硕博连读或者直博,则意味着接下来的5年甚至更长时间都要跟着同一个导师,一旦遇到什么问题,别说博士学位拿不到,可能连硕士学位都没有,这应该是很多学生不敢选择硕博连读或者直博的原因。畏惧科研压力外界传言中的读博压力很大,毕业难。所以对于一个刚入学的硕士,还没做几次实验,不了解科研生活,就要觉得是否直博,把自己未来五年交出去,当然会产生犹疑。硕博连读还好,在研二决定,对于科研生活有一点了解和适应,但是也会怀疑自己,害怕自己承受不了压力,毕不了业。硕博连读或直博没有硕士学位,如果中途适应不了压力,选择专硕,那多丢人。小编总结硕博连读呢,一般需要5年的时间,可能比大多数人研究生3年,博士3年,至少时间上会节俭很多。但是这个也是存在很大风险的。如果你的博士不能顺利毕业,那么你连研究生学历都拿不到,到手的只是本科学历,这样5年的付出算什么?谁都不会甘心的。因为众所周知,现在博士想顺利毕业太难了,有很多人中途会放弃或者延期毕业,当然了能毕业还是好的,毕不了业就惨了啊。很多人也没有想好我到底是不是喜欢科研,或者我要不要从事科研这条路。博士毕业呢,大部分还是走科研的,不论是去到国家部门还是企业,但是很显然,很多人在这块是没有规划或者想好的。

火车站

研二的我面临硕博连读的选择,为什么就不想读博了?

来源:募格课堂 作者:小旅在放寒假前,我们这些硕士(二年级)就经常聚集在一起讨论是否要读博,因为按照学校惯例研二下学期就要签订硕博连读的协议。读还是不读?在本校读还是外校读?国内读还是国外读?这些问题讨论起来可真是没完没了,让人头疼。不读?不读,十有八九就得去当中学老师,当初就是为了不当中学老师才考的研究生。古人也有云:好马不吃回头草。况且,教好中学那群小屁孩可不会比熟练操作实验仪器好实现。读?一下几年时间就提前预定好了,同龄人买车买房、结婚生子、旅游享受,而你只能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宿舍 — 实验室 —食堂三点一线。本校读?平台不高(学校双非),毕业之后很难去到心仪的院校。外校读?硕士三年好不容易把一个小领域的知识搞懂,把实验系统搭好,正是要出成果的时候,走了就把几年的心血都浪费了。国内读?现在国内引进海内外人才的力度越来越大,不断地把土博往下挤,我们这种双非院校的博士就更不用说了。当然不管学校如何,都是有可能出人才的,但显然我只是一个平平无奇的硕士,自认没有那样的能力。国外读?这几年感觉国外对华人的歧视加重,一些案件让我心有余悸。科研重要,但是我的小命更重要啊。(可能是我比较胆小,想太多?)虽然已经做了不读博的决定,但现在要是细思这些问题,脑袋疼那是分分钟的事。正所谓,解决矛盾要先从主要矛盾入手,主要矛盾解决了,次要矛盾也大多迎刃而解。什么本校读还是外校读,国内读还是国外读,这些都是次要矛盾。读还是不读,这才是主要矛盾,如果不读,那也就没什么后面的事了。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关于读不读,我问自己的第一个问题就是:“你对科研感兴趣嘛?”脑海里浮现刚入学的时候,正是“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大言不惭,誓要攀上科研最高峰,触碰人类知识的边界,一探世界的秘密。再看看现在,组会和自己无关的内容基本不听,不懂的知识也没有了动力去学,够用就好,能支撑到自己实验完成就好。做事情,老师安排做什么,就做什么,有的地方即便明知道搞懂了应用在实验上会有好处,也不愿意去折腾了。诚然所研究的问题的确是个很有趣的领域,然而现在的我已经找不到探索的乐趣,每天得过且过,再继续在这条路上走下去,显然不会有什么成就,又何苦为难自己。反思一下为什么一年半下来,自己就变成了这个样子,可能是因为我并不快乐吧,这种不快乐更多的是来自组内氛围的影响,而不是科研本身。刚刚熬夜忙完,转头就能看到看群里对你的点名批评;辛苦实验,有地方没搞懂,得到轻飘飘的一句“进实验室这么久了,怎么这个都不知道”。回想读研以来的生活,想起来最多的是伤心的感觉。可能具体事情记不清楚了,但那个抱着朋友痛哭,走路时仍然忍不住落泪,独自在天台身影依然记忆如新。疫情以来,多少家庭突生变故,多少人挥别亲人。人生无常,在死亡到来之前,如果不能让自己快乐,岂不是白走了这一遭。经过一顿对自己心灵的拷问,我明确地知道:从主观情感上来说,我既没了兴趣,身处这样的环境中也不开心。当然,我知道从事其它工作,换个环境,也有可能会遇到同样的情况,毕竟觉得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有趣,氛围让人开心的人还是占少数的。生活嘛,说到底,就是为了那一口饱饭。为了避免自己一时冲动,做了错误的选择,我决定对从物质方面进行分析。读博,我能够获得什么?目前的大多数情况,博士毕业后的职业生涯:博士 — 博士后 — 讲师 — 副教授 — 教授 (因为是基础学科,应用性不强,所以大部分是进高校工作,和其它学科相比就业面窄)。博士毕业,拿到学生生涯的最高学位,说出来感觉智商高点。紧接着,成为博士后,现在博士后的工资还是比较高的,年薪二十到三十万,也会提供其它例如住宿等各种津贴。博后出站,入职讲师,开始青椒之旅。逢年过节,亲朋好友问起:“哎,你现在在哪工作呀 ?”你可以假装不经意地说“嗯,目前在xx大学工作。”“哇,大学老师好呀,工作稳定又轻松,钱又多。”一大波夸奖和羡慕就会向你奔来。科研的时间比较自由,你大体上可以安排自己的工作时间。今天临时有事,可以先把工作停一停,等明天事情忙完了继续接着做就可以。以后结婚生子,孩子大了,父母亲老了,事情会越来越多,这种灵活有弹性的工作制度就会显现出很大的优势。这样看起来读博也不赖,但是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不要光想着自己能到什么,而要看自己能够接受失去什么。因为你做的事情不一定会按照你预先设好的轨迹走,万一失败,失败的结果能否承受得住。博后的工资虽高,但相应的工作强度也会提高不少。博后出站,成为讲师。大学老师这个职业听上去十分得体面,但实际上的工资并不高,甚至还不如中学老师。大学老师的科研任务一般较重,需要不断有科研成果发表。科学技术在不断发展,你需要不断地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你要是科研搞不好,就算你讲课讲的再好,在评职称方面基本处于劣势。至于自由的工作时间,那就意味着可能你工作的时间地点更广泛,在办公室工作,在家工作,在高铁上工作等等。实际上,你的工作时长可能比996还要多。博士毕业,我也快三十了。博后忙,忙着达到出站要求。讲师忙,现在很多院校都实行非升即走的政策,科研压力甚至比博后更重。这样一顿忙活下来,钱没挣多少,我也没陪到家人多少时间。再者,作为一名女性,生孩子肯定会对自己的科研进程有很大的影响,这么紧凑的科研生涯,我不清楚什么时候生孩子比较好。就我自身而言,读博的不确定性太大。如果把读博看成一项对自己人生的投资,在我付出的代价面前,读博所带来的好处远远不够吸引我。相对来说,我认为自己更注重家庭生活。所以,理智地说,读博并不适合我。啰啰嗦嗦讲这么多,粗暴地一句话总结就是:谈感情,感情没有;要钱(把物质的好处统称为钱吧),钱没有。这就是促使我做出不读博这一决定的重要原因。对一个小孩来说,给他一杯好酒远不如给他一杯可乐更能让他快乐。我依然认为科研有趣而且重要,只是对于我个人来说,我已经丧失了对科研的热情,我需要去寻找更让自己快乐的可乐了。

鬼畜

为何很多学生不敢选硕博连读或直博?

(1)硕博连读和直博,通常为5年,如果5年后,博士不能毕业,也没有中间的硕士学历,风险比较大。很多学校有规定,对于硕博连读和直博生,如果不能博士毕业,只能退学,不能申请硕士毕业,这样的规定让很多学生没有把握和信心。(2)硕博连读和直博,如果遇到不喜欢的导师或读几年发现不喜欢所读的专业,中途没有改变的机会。现在研究生导师多了,难免出现一些脾气大、性格古怪、不好相处的导师。在不了解导师的前提下,直接硕博连读或直博,很多学生觉得学到这样不喜欢的导师风险比较大。(3)博士毕业不易,入学需谨慎。现在博士毕业要求越来越高,入学容易毕业难。硕博连读或直博学制通常为5年,如果5年后不能毕业,又没有机会获得硕士,风险比较大。(4)很多人对未来没有信心,意志不坚定,不愿意硕博连读和直博,也是在为未来改变留下余地。很多人并不是真心想通过读博士来提高能力、以后从事科研工作。他们读博的目的只是为了找一个好工作,如果让他们用5年来读博士,他们是很难坚持的。(5)博士毕业不易,读博士太辛苦了。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不妥,联系删除,谢谢!

王肃

硕博连读捡了大便宜?“资深”土博自白:你以为的天堂可能是地狱

01为什么我要打扰你的期待新冠肺炎疫情之下,街道空无一人,远方的天空夕阳裸照,流光晚霞。一阵急促的手机铃声打破了这份宁静。师弟打来电话,就硕博连读的事情向我取经,言语中表露出难以抑制的激动与兴奋。这像极了四年前正读研一的我,对硕博连读充满期待,转博显得那么明亮而美好。然而,研究生5年行将结束,即使已撰写并发表多篇水平不错的学术论文,获得博士国家奖学金,却仍然为毕业感到不安和恐惧。当导师试图拖延博士生毕业时,无论博士生如何据理力争,都无济于事。在现行的导师负责制框架下,导师说不能毕业,博士生即使再优秀也要被延期。哪怕心里怨气冲天,博士生对导师也要笑脸相迎,因为他/她一个签字就可以决定你的去留。相对于攻读完硕士再读博士,硕博连读的学生面临更大的风险,退出成本更加高昂。如果硕博连读的研究生选择放弃,只能以本科生的身份进入职场。必须指出的是,我并非反对研究生选择硕博连读。写作这篇文章的目的在于:在硕士生还沉浸在导师画的大饼、博士生光环和家族骄傲中时,为其提供另一面的信息和感悟,帮助硕士生正确定位自己、在做出人生重要抉择前进行系统综合的研判。毕竟,人生得意时更须谨小慎微,越是满怀期待,越是需要停下脚步思考。未经深入分析和思考就选择硕博连读,于导师和个人都不利。众多研究生导师在为国家科研实力的增强和学生的发展成才呕心沥血。但毋庸置疑的是,仍存在少数导师作威作福,对职权无所不用其极,对学生辱骂、人格贬损和精神控制。“知乎”上有关研究生和导师关系的话题下,很多研究生都通过讲述自身经历来表达幻灭感:焦头烂额地忙着导师布置的研究任务和杂事,怀着一种隐秘的痛苦与怨恨,祈祷着早日毕业。近些年,研究生自杀身亡的事例并不少见,导师性骚扰研究生的新闻也见诸于报道。诚然,有很多很不错的导师,但千万不要低估不良导师的数量。时代的一粒灰,落到个人头上,就是一座山。一旦受到不良导师花言巧语的劝导,在博士的光环下自我陶醉,以为自己肯定不会沦为不幸者,从而对硕博连读的风险和导师的人品做出非理性误判,学生在后期可能连谈判的机会都没有,在与导师的关系出现裂缝时很容易陷入无助的绝望境地。我记录和解释所遭遇的挫折和面临的问题,同时分享作为一名“资深”土博士的感悟,希望能够与众多科研工作者和即将踏入科学殿堂的研究生商榷。诚然,个人经历无法展现硕博连读研究生求学生活的全貌,但众多零散的个人经历有助于拼凑出整体图景。02摘掉博士光环来看硕博连读的收益与成本由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可知,2017年全国研究生招生数为80.61万人,其中博士招生数为8.39万人;博士毕(结)业生数为5.80万人。2018年全国研究生招生数为85.80万人,其中博士招生数为9.55万人;博士毕(结)业生数为6.07万人。由此可见,博士生占研究生的比例相对较小。截至2019年,全国有87万左右具有博士学位的高等人才,相对于13.95亿人口仍然是凤毛麟角。拥有博士学位的人在人群中所占的比例很小,在职场竞争中具有一定的优势,再加上社会赋予博士学位的神圣光环,导致硕士生有动机选择硕博连读。同时,越来越多的博导希望招到直博和硕博连读的学生,有些导师在本科生免试推荐攻读研究生时,明确提出只招直博的学生。部分原因在于,这样的学生更适合持续性地培养。一个普遍的看法是,硕博连读性价比很高。这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硕士与博士阶段的研究保持良好的延续性。如果攻读完硕士再读博士,两位不同的导师大概率上研究课题不同,所以研究生也必须换方向。虽然学术研究的本质逻辑互通,但切换研究领域意味着必须重新阅读大量的文献,了解新领域的学术脉络和前沿方向。2)省去了部分流程。硕博连读以后,不用经历两次开题、学位论文答辩和毕业离校等手续,在一定程度上简化了流程,节省了时间。值得一提的是,上述内容节省的时间极其有限,不可轻易相信“硕博连读或直博5年毕业”的谎言。这一点将在后文进行详细讨论。3)人脉关系稳定。由于研究生在硕士阶段就对实验室的情况有一定的了解,和导师、同门也比较熟悉,因此硕转博以后不需要重新打理人际关系。然而,高收益同样意味着高风险,硕士生选择硕博连读的成本不容小觑。硕博连读的成本大致可归为以下几类:1)被套牢的心理压力。如果选了人品欠佳的导师,不仅无法避免成为廉价劳动力的命运,更有可能承受精神上的压迫与折磨。甚至有的研究生不堪重负,以结束生命的极端方式逃避现实的无助感。2)进入国内更好高校读博或出国读博的机会成本。读博相对于读研面临的竞争要小得多,属于典型的“宽进严出”模式。如果你能在硕士阶段发表一定水平的论文,则通过申请考核制进入更好的高校难度并不大。与此同时,你也可以选择出国攻读博士学位。普遍而言,发达国家的博士生待遇要优于国内博士生。3)进入职场工作的机会成本。我所在的学院博士生待遇如下:国家固定补助1700元/月,硕博连读生从转为博士阶段开始发放四年;导师补助部分因人而异,少部分导师将会发放1500元/月,更多的导师发放的更少甚至不发放。尽管学校有明文规定,将博士生待遇分为四个等级,其中,最高等3200元/月,最低等2000元/月,但执行的并不严格。当国家补助停止发放以后,博士生会面临高龄且无经济来源的巨大压力。如果进入职场,能够避免类似的窘迫,也能积攒一定的工作经验。03象牙塔中充斥着谎言你是否仍相信高校是知识传播的象牙塔,而导师是高高在上、手持火炬点燃你梦想的指路人?这种期待可能让你犯下致命错误。大多数人在维护着研究生对于高校的美好幻想,而撕下少数导师虚伪面罩的人极其稀缺;更有甚者,在读研期间饱受导师的折磨与压榨,但毕业进入高校之后,为了职称和各种头衔对自己的研究生变本加厉。著名海归生物学家饶毅多次撰文抨击中国科研体制和科研文化,对中国科研经费的分配和竞争的公平透明问题都展开过讨论,也提到“在中国,一个公开的秘密是:做好的研究不如与某些人拉关系重要”。然而上述问题太过宏大,我阅历有限、人微言轻,既无法探究问题的本源,也无法提出有效的改进策略。不过,对于导师在师生关系中如何利用信息不对称增加个人权威,我可以结合自身经历略谈一二。首先,一个十分真实而又现实的情形是,导师劝你硕博连读,不一定是因为你足够优秀。更有可能的原因是:你的性格好控制,做人做事没有那么不靠谱;至于科研实力的优劣,只排次位。万万不可在导师劝你硕博连读时,将自己的本事想得太大。其次,不要觉得导师给你很多工作是因为你工作能力强。他给你工作多可能只是觉得你是软柿子比较好捏。没有你实验室照常运转,你所做的工作具有很强的替代性,实验室其他人也能完成。这种能者多劳的模式会让被导师用顺手的软柿子苦不堪言。再次,导师在实验室团队会议上强调其具有强大的人脉关系和高深的学术造诣,可能只是“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的自吹自擂。对于此,我有多次深刻的体会。其中一件事情是,导师在申请国家级项目时,将另一位同事其它项目的团队成员直接拷贝到新项目申请书中作为挂名,其中,包含多位院士。在申请通过之后的团队会议上,该操作被导师形容为:“我在该领域的深耕吸引到了院士们主动与我合作”。另外一件印象深刻的事情是,师兄师姐在发表英文论文以后,导师在团队会议上鼓励大家:“只要多和我汇报讨论,在我的指导下很容易出高水平文章”。而实际情况是,导师英语水平极其有限,其在学生投稿前连阅读一遍论文都没能做到,更无法谈及指导。在一次学院举办的国际学术会议上,邻座的一位参会者跟我吐槽,“为什么其它人都用英文发言,而这位教授要读中文稿子?”。尴尬的是,台上慷慨激昂讲话的正是我的导师。最后,一部分导师会以各种方式拖延硕博连读的学生毕业。导师在劝导硕士生转博时多半会提到,“硕博连读5年毕业,能够省下很多时间”。而实际情况是,不管导师在团队会议上如何表示其希望大家都早点毕业,但真等到你发表的成果远超毕业标准时,他/她可能会使出浑身解数拖延你毕业。而这,于导师而言易如反掌。上述内容并非想要刻意制造师生之间的对立,只是为了让可能仓促做决定的硕士生,避免日后因想象和现实存在较大差距而产生心理落差。上述内容可能揭下了“导师的新装”,但描述的只是极个别导师的情况,正派有修养的博导大可不必为此生气。一方面,正派有修养的博导其人格魅力和学术素养足以让研究生钦佩不已,无须通过信息不对称、“蛊惑人心”的方式增加自己的光环;另一方面,学术资源分配不均的现象客观存在,增加信息透明有利于让真正有能力、人品好的导师招到优秀的研究生。04 按期毕业不应成为导师的恩赐在硕博交流的帖子里面,“中庸之道”大有市场。儒家和道家均赞成中庸之道,“毋太过”历来是两家的格言。具体在读研方面,众多探路者总结出的中庸之道是:研究和打杂不能做得太糟糕,太糟糕可能会让你远离导师的视线,无法得到有效指导;研究和打杂不能做得太优秀,做得太多、做得太好可能会适得其反,不仅压力和负荷是周边人的几倍,也会在超过毕业标准时让导师不忍放手。人们已经习惯,大部分研究生给“老板”当廉价甚至免费劳动力。可怕的是,“卡毕业”也有逐渐成为常态的趋势。“卡毕业”于导师而言百利而无一害,但硕博连读的学生却不得不承受高龄和丧失经济来源的压力,同时感受着人生被支配的恐惧。毋庸置疑的是,博士研究生的培养在一定程度上并非依靠清晰而透明的规则来运作,而是由导师主导。良好的师生关系应以主张透明和尊重个体为基调,双方以平等共赢的模式展开良性互动,在尊重契约关系的基础上保障双方的利益。学术界终将会达成更加强烈的共识:导师的职权应当有界限,即不以人格贬损和精神控制为手段,不以牺牲学生成长成才的权力为代价。然而,对导师职权边界的探讨十分有限。建立起更具包容性、更自由的导师制度也任重道远。当前的硕博连读培养过程中,仍存在两方面问题需要解决。一是导师的监督机制有待加强。在众多研究生遭遇不公平的新闻报道中,研究生被性骚扰、被辱骂、被拖延毕业等都很难取证。学生据理力争可能意味着学术生涯的结束,学校在一定程度上也有“大事化小”的动机。二是硕博连读的中途退出(quit)机制不完善。尽管部分学校在学籍管理规定中写明,硕博连读可以换导师或者转为硕士,但在具体施行过程中上述操作仍面临巨大的障碍。这既来自于原有导师的层层阻碍,也来源于其它导师不愿为了一个“问题学生”得罪低头不见抬头见的同事。如果遇人不淑,从你选择硕博连读的那一刻开始,就必须准备好与导师“斗智斗勇”。这个过程会无端消耗掉研究生很多的时间与精力,也造成了由危机感和恐惧感带来的强烈心理压力。跟错了导师,别提前途,读着读着都会觉得人生充满了灰暗。当导师凭借掌握硕博连读生能否毕业的“生杀大权”对学生极限压榨的时候,很少会有人劝其善良。所以,也许研究生唯一能够做的是,在选择硕博连读前做充分地思考。思考的内容至少应包含以下8个方面:1)导师的性格是否良好?做事是否讲原则、讲道理?2)导师是否从事论文撰写工作?如果导师长期脱离科研一线,只是奋斗于争取各种项目和头衔,科研点子(ideas)来自于各种会议,转发到团队群里的不是学术论文而是各种公众号推文,那么,很有可能其提出的研究方案无法实现,你势必要走不少弯路。3)师门是否有被迫退学的研究生?你可能听说过师门曾发生过研究生被边缘化、甚至被驱逐出局的故事,但对具体缘由不明所以。黯然离场的研究生几乎不会再去争论是非对错,陈年旧事也随导师任意粉饰。4)你能够真正做到心诚志坚、持之以恒吗?无论导师人品如何,脚下的路还得自己走,硕博连读一定要有尘垢不沾、俗相不染的决心,也要有愈挫愈勇、不轻言败的勇气。5)你对学术的理解是否客观?国内少数科研人员阅读的信息更多来源于新闻资讯而不是英文文献,动不动大谈创新(innovations),寄希望于写篇开山辟地、惊动天人的杰作。殊不知,这种想法仿佛妄图建起一座空中楼阁。不如脚踏实地、积累砖瓦,在前人的基础上做出一点贡献(contributions),在与同行对话的过程中一点一滴拓展研究的边界。6)师门内硕博连读学生平均毕业年限是否过长?这一信息很具有参考价值,切不可自信自己比其它人更加优秀,能够突破延期毕业的“诅咒”。聪明的人能从他人的困境中汲取经验教训,执迷不悟地再走老路既无必要,也不明智。7)家庭是否具有抵御风险的能力?中国正处于由关系型社会向契约型社会转型的过程之中。在这个背景之下,博士生培养同样受学生背后的关系所影响。将硕博连读比喻为游戏的话,有关系的博士生开启的是简易(easy)模式,满足基本要求即可毕业;家境贫寒的软柿子开启的是高难度(hard)模式,远超毕业标准可能也无法摆脱被延期的命运。在你通关的那几年,万一你的家庭遭遇变故,你能够继续静心打怪?8)你和家人能够接受最坏的结果?选择结束生命的研究生大多家境不太殷实,在导师的压榨面前选择的余地太少。父母灌输的“博士没毕业人生就彻底失败了”悲观理念,击碎了研究生最后的心灵驿站,成为了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05“资深”土博士的犹豫与挣扎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部分高校已延迟了博士研究生招生相关工作。这意味着,有硕博连读意向的硕士生有更长的时间来权衡硕转博的收益与成本。支持者大多强调学术延续性强、省时间,反对者则建议先摸底,硕士毕业再读博,做到进可攻、退可守。选择无关对错,但选择之前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比对至关重要。硕博的第五年,我在危机感和孤独感中检视自己:为何以前立志为知识添砖加瓦,现在目标却退化为只求平平安安毕业。在我的博士同学中,和我有同样经历、类似感受的人不在少数。我们仿佛置身幽暗的隧道,拼命做项目、看文献、写论文、干杂事、讨好导师,让自己忙起来以避免胡思乱想。有时候,我们看到同行者流露出孤单无助的情绪,很想给予鼓励,却又不知从何说起。在多少个万籁俱寂的夜晚,我躺在床上思考,这样的硕博连读经历是否值得?我曾经也想到过,硕博连读可能会“遇人不淑”。毕竟错误的事情其实在一开始就有征兆,只是在我心甘情愿的状态下被刻意忽略。自以为勤奋能够解决问题,殊不知接下来的整个过程都是在验证当时决定的错误性。在心情跌落谷底的那段时刻,我仿佛身陷入一片泥潭之中,沉下去,浮起来……而后在泥泞里摸爬滚打,一身尘土伤痕。硕博连读本应只承受来自于学术本身的压力,但实际上却不得不打理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体会“导师职权未得到有效制衡”带来的冰冷与不公。上海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自己也常被人欺负。做人应懂得善待比自己年资低、权力小的人。被人欺负惯了,只能做两件事情:一个是,人家怎么欺负你,你就怎么欺负人家;另一个是,人家欺负你,你就不要和这些人有关系,那他怎么欺负你呢?”。张教授的仗义执言赢得了众多网友青睐。他的这段话对硕博连读的决策也有启示,尽量绕开那些人品不好、不善待研究生的导师。我找到之前硕博连读申请时的材料,通过微信发给师弟。我能够想象电脑那端师弟的喜悦,也能体会其家人对他的祝福。因为,他像极了从前的我。每一个怀有赤诚之心,对学术怀有美好期待而又努力上进的研究生,都不应该被辜负,不是吗?本文为募格学术(ID:mugexueshu)原创。转载请在【后台】留言作者:程岑东

徐谓

硕博连读是否合理,研二的我们如何判断适合做科研?

2019年10月6日,有个学生家长问了这样一个问题:小西老师,您好。硕博连读到底合理吗?刚刚入学一年多的硕士生真的可以确定他适不适合科研工作吗?作为一个曾经被"硕博连读"拒绝的老学长,小西觉得硕博连读是合理、值得选择的。在读博士生、已毕业博士,不少都会有一种感觉:要是我博士早毕业几年,哪怕是一年、半年,自己的科研之路会更好些。博士学位仅是做科研工作者的"入场门票",教授才算是刚踏入"学术圈"。在职称晋升和个人发展中,年龄是除科研成果外最大的优势。教育部印发《2014年招收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工作管理办法》之后,优秀推免本科应届毕业生可申请"直博"的方式攻读博士学位(5-6年内毕业)。我读研的时候,直博尚未出现,否则推免本校的我可能选直博。研二选择硕博连读,那时候还有不少限制,如1篇一级学报的文章(或sci论文)、参加校内英语考试选拔。记得我有提过我是英语不达校线,无奈研三参加统考考博。作为我硕博导师的第一个博士生,和导师关系很好,经常聊些"乱七八糟"的话题。之前,我和他说"啥好事情我都没赶上",师妹硕博连读填个表格(我得考英语)、师弟直博点个头(不占导师招生指标)、师妹读博申请-考核制(我得考英语、2门专业课)。其实,硕博连读、直博都读博形式都是为后期有心读博的同学准备的,并非是想坑部分混博士学位的学生。而读博之后,并非每个博士都是做科研,不少人同样选择进入企业工作,做的工作也不是所谓的"科研"。就算是博士毕业后想做科研的话,这个工作也没有那么复杂。比如说,读研期间经过阅读文献、设计方案、分析测试、数据分析、撰写论文等历练之后,自己应该比任何人都明白是否喜欢做这件事、能否接受一辈子做这件事。当然,还有一类情况是:自律性比较强的学生,不喜欢"做科研",逼着自己读好博士。比如,课题组有个5年毕业的女博士,生了两儿子,科研成果当年毕业生第一,有机会留校却老家二本学院任教,只因她喜欢做一个大学老师,上上课、时常陪伴孩子。其实,是否选择硕博连读关键是看学生自己那个时间点有没有读博的想法。目前,国内大部分大学没有硕博连读、直博的退出机制,不过中科院不少所的研究生可以转回硕士,参加学位论文答辩后授予硕士学位。之前的文章中,我也有提过,我们专业的一个师兄硕博连读,博士第5年还是没有什么成果,自己做的新材料性能甚至不如课题组的一个硕士师妹。之后,师兄选择退学回老家的一个环保公司上班,如今家庭幸福、发展很不错。因此,作为一个研究生导师,我来简单聊聊我认为什么样的学生适合读博:是否想明白为何要读博?这个问题非常重要。不少博士生在读博2年、3年后才想清楚这个问题,并走出自己读博期间的"困惑"。真的,博士学位并非是个人发展的必备,也不一定意味着高收入,仅仅是一个生活方式。在研二尚未想清楚自己是否要读博时,不建议选择硕博连读,给自己一年的时间缓冲。找到读博的理由和动力后,走申请-考核制读博肯定没问题,而且成果优秀的话,还可以去更好的平台(或出国)读博深造。"为何要读博"这个问题有了答案之后,就可以做出决定是否选择硕博连读。不管理由是什么,比如从事感兴趣方向的研究、当大学老师、找份好工作、挣更多钱都可以,这将是你读博最大的动力和坚持。其实,读博毕业之后,很多人都会有这样的感慨:以后谁要再说博士是混出来的,我跟他急!所以说,读博之前自己想明白很重要,没人比自己更清楚想要什么、是否想读博,你说呢?

理欲

又是自杀博士,又是硕博连读学子,南京大学17万抚恤金背后的故事

高考招生季,南京大学遭遇堵门2019年高考招生季,各大高校的招生宣讲团前往各地进行招募优秀生源,然而著名学府南京大学却遭遇难题,一名自杀博士的家属堵在了南京大学的校门口,引发自杀博士家属堵门拉横幅的原因,主要是家属希望得到一个孩子自杀的真相,因为家属从警方领会孩子的遗物,其中手机和笔记本电脑内没有任何的信息,警方给出的解释是手机被人捡走后,已经格式化使用了,而笔记本中为何也没有任何的信息,警方并没有给出任何的解释,因此家属才会做出过激的行为,最后校方和家属见面商谈后,17万的抚恤金才让博士家属接受调节协议。从记者对家属的采访来看,南京大学跳江自杀的博士段某和2019年2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自杀的博士刘某一样,他们都是从小的学霸,同样选择硕博连读!闵乃本:做科研要经得住坐冷板凳南京大学物理学院曾经大师云集南京大学自杀博士段某本科毕业于河海大学,被保送至南京大学物理学院。提到南京大学的物理学院,小编就感到非常的遗憾,曾经南京大学物理学院大咖云集,实力甚至超越北京大学,然而随着南京大学物理学院老一批院士的逝去,南京大学物理学院的实力也变弱,从2017年南京大学学科评估的成绩就可以看出来,顶尖的A+学科仅剩下三门冷门学科,2018年随着南京大学物理学院闵乃本院士的去世,未来历史留给南京大学的家底已经所剩无几,曾经撑起中国物理学半壁江山的南京大学物理学院需要新鲜的血液。然而2019年南京大学物理学院再次发生博士自杀事件,只能感叹南京大学似乎时运不佳。当年闵乃本院士做了19年冷板凳最终取得令人瞩目的科研成就,不仅是南京大学的博士生,每一位科研学子和教授都应该领悟其中的内涵!硕博连读就是深坑曾经写过一篇关于硕博连读建议的文章,由于身边太多硕博连读最后连硕士学位都拿不到的例子,因此基本不建议那些对科研没兴趣,缺乏韧性的学子选择硕博连读,因为目前中国高等教育模式下,硕博连读就是深坑。南京大学自杀博士相比中科大自杀博士,中科大自杀的博士从小更是各种的学霸,然而选择了硕博连读却最后选择绝路。其实很多人对与科研有错误的认识,认为考试学习好的人,一定做科研就可以成功,其实科研需要一定的天赋和运气,尤其是在顶尖名校攻读博士学位,那是非常的难。就像目前高校本科生一样,名校的本科生觉得大学比高中学习压力还大,而一些普通高校的学生却认为大学是天堂,平时逃课睡觉,考试前突击就可以考高分。如果像要博士学历,那么远离名校,因为名校的博士需要创新的科研思维,学习好的学子并不一定就适合有自己的科研创新思维。因此中科大自杀博士的家属们,根本不相信从小各种的学霸,结果研究生居然没有一篇SCI论文,还要被毕业延期!中国社会对于高学历的追求已经常态化,认为只要上学就可以顺利毕业,从来没有考虑过,这条路适不适合自己,科研枯燥乏味,如果没有真正的爱好,请不要轻易尝试,如果是想要翟式博士帽,那么请远离名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