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知道,在现代“博士”是学业的一个阶段,学问到了这个阶段就可以被称为“博士”,所以在现代社会有形形色色的“博士”,比如,经济学博士、数学博士等等。不管怎么说,“博士”都带着现代味儿,仿佛和古代是绝缘的。但其实我国古代就有“博士”,而且可以追溯到战国时代。在《汉书·百官公卿表上》的记载:“博士,秦官,掌通古今。”这时候的“博士”是秦国的一种官员,主要职责是掌管文书,保管文献档案,并准备随时回答皇帝提出的疑问,有一些图书管理员加随身顾问的意思。因为职责里就有当皇帝百科全书的意思,工作的隐性要求下,“博士”的学问必定渊博。比如,秦国的“博士”伏生,学问相当高深,尤其精擅《尚书》,对于《尚书》的每句话都有很深的理解,到汉文帝时,90多岁的他仍然能够背诵《尚书》全文。这才使得《尚书》这本书,能逃过秦始皇“焚书坑儒”的祸乱。因为西汉复兴文教时,《尚书》原文毁于一炬,全是靠他的记忆滕录,这部宝贵的文献才得以流传后世。同样也是在西汉时期,因为汉武帝比较推崇儒家文化,所以在“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同时,设立了专门“五经博士”,以研究儒家的经意,并把结果讲解传授,使之流传天下。在唐代,官方设有国子、四门等博士,负责教授知识、传播学术,属于文化类官职。时间前行到宋代,朝廷设立国子博士,官职五品,并延伸到明清时期,官位偶有变化,没有多大变化,依旧是做学问,传播学问。五经古代还设有一种“博士”官职,这些人的性质和上面提到“博士”类似,主要研究和传播,只是研究和传播的对象是所谓的“奇技淫巧”“微末小道”,所以不太受认可。比如说,西晋设立的“律学博士”,北魏设立的“医学博士”,唐朝设立的“算学博士”、“书学博士”等。就是因为不受主流文化认可,所以在宋代时候,这种偏向专业性的“博士”被废除了。到了现代,“博士”这颗蒙尘的明珠,才重新焕发出光彩,成为一个单纯学术性的专业人士的称谓。应该说,这是社会进步的表现。因为在古代,社会结构简单,学术没有生存依托的土壤,只能屈服于强权,举步维艰的发展。而进入现代以后,随着各种“博士”兴起,学术逐渐和权力脱离开来,取得了独立的地位,有了自己独特的价值导向,进而影响了社会这艘巨轮的航向。从古今的“博士”地位对此来说,古代的“博士”显然要比如今的“博士”地位要高一点。古代的“博士”通常是官职,在行使传播知识的义务同时,享受国家的俸禄。而现在的“博士”仅是指专业学术研究的人的一种学位,不代表什么正式的职务,也没有什么薪俸。即便有某个“博士”担任什么职位或者享受什么津贴,也是因为他兼任的身份,而不是来自于“博士”。你还知道哪些博士知识,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告诉我。
刘瑜的《送你一颗子弹》有这么一段话,奶奶知道我学历高,但是对哥大剑桥之类一概不知。她对高学历表达敬意的方式是这样的:“世上是不是就没有你不认识的字了?”刘瑜奶奶知道她是个博士,但也不了解到底是个啥,所以才有了这对话。作为当今最高级别的学位——“博士”,如果你身边有个博士的朋友,多少对他能潜心读书做研究表示惊讶敬佩。其实“博士”在我们中国古代,含义与现代是有区别的,那么让我们来细说“博士”的前世今生。现在我们所说的“博士”,是一种学位制度,起源于欧洲中世纪,是一种从事大学教育的资格证明。真正意义上的学位,是19世纪,世界各国按照美国模式建立的学位制度。据说我国最早的获博士学位的人,是李鸿章的医生——黄宽,而有最多博士头衔的人是胡适,达35个(这个应该能嚣张的说句,还有谁了吧?),惊讶。我国很早便出现“博士”这个词,“南方之博士也”《战国策》“鲁博士也”《史记》。“博士”秦朝是官职,也包含博学的意思,“博士,秦官,掌通古今”《汉书》。汉朝初期,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设置“五经博士”,五经即《诗》《书》《礼》《易》《春秋》,每一经设一个博士,职责一是以儒家经典教授弟子,其二是充当皇帝的参谋和顾问。可见与现在的博士不一样,真所谓博古通今。汉后期,博士“出谋划策”的职责逐渐淡去,成为专门讲儒家经学的学官了。汉朝以后,“博士”的名目又开始多起来,不仅仅是传授经书,不同的朝代有不同的博士官位,魏晋南北朝设太常博士,掌管礼仪。唐朝设太学博士,国子学博士,不同的博士传授的对象不一样,太学博士教授的是太学生,国子学博士教授的是高官和国公的子孙。直至封建统治最后的王朝——清朝,依然设博士学官,北京安定门内国子监街上国子监,就是那时候的国子监博士办公传授经学的地方。在古代,“博士”除了是一个官职,对于一些专精某一专业的人,也授予“博士”名称,唐朝有算学博士,书学博士等等,宋朝有武学博士……这些都是专家性质的教授官。这个和我们现在说的“博士”含义类似。除了朝廷的官职,在民间中也有“博士”称谓,这是一种对于(就是我们现在说的师傅)精通某门手艺的劳动者的尊称。“今江南俗,椎油卖茶者尚称博士”《陔余从考》至于“博士”在我国最早为学位并有法律颁布,是在1935年,南京国民政府时候,后来因为战争原因中断。而后经过了近50年,二十世纪80年代,我国的博士学位制度才正式建立得以实施。网上有个段子,这个世界有三种人,男人、女人和女博士,中国传统观念里,讲究男尊女卑,读书从来都是男性的事情,女性安分守己,相夫教子,当我们现在调侃“女博士”的同时,不正好说明了中国社会的进步吗?
一个人的成长离不开教育,教育对每个人的成长而言都是非常重要的。有些学习成绩好的同学,他们可以从小学一直念到博士,但是有些成绩一般或者较差的同学,可能只能念到大学就会直接寻找工作,而不能够体验接下来的学习过程。因此不少学生都不清楚本科是什么学位,同时研究生之后又是什么学历。这一点可能很多的大学生都分不清楚,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分析一下这个问题。我们排除初中和高中不谈,仅仅根据大学领域的话,按照高等学历的大致分类可以分为本科、专科、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而这仅仅指的是高等学历,也就是大学学历。学位目前可以分为学士学位、硕士学位、博士学位。这三个学位的差距也是非常明显的,因此我们不能够将学历跟学位混为一谈,学历是学历,学位是学位,两者之间没有一个重复的名称。我们只有以从低到高的顺序来就读,不可越级。我们不能够将本科念完就直接念博士生,这样跨级是不行的。本科毕业了之后,如果想要继续发展,那么需要考研成为研究生,而不能直接成为博士生。因此大家一定要注意学历和学位的区别,学历分为很多种,本科、专科、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当大家听到这样的名字,大致可以归纳为学历。如果听到别人提到学士学位、博士学位、硕士学位等,我们就应该知道这代表的是学位而不是学历。另外,很多人都不清楚“博士后”到底是学位还是学历,其实博士后并不是学位,而是指获得了博士学位之后,在相关科研机构或者高等院校从事一定的研究工作,也可以指在博士后流动站进行相关科研的研究人员。因此博士后并不是学历,也不是学位,这点大家需要明白。很多人都有这样一个误区,那就是博士后就是博士以后的学位,其实这一点也是错误的。我国有相应的博士后站,它只是一种工作站,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只要博士有志向在流动站中从事一定的研究工作,符合条件的博士都可以在博士后流动站进行相关的申请,从而成为一名博士后,参加相关的研究工作。因此博士后仅仅代表的是一种工作,并非是学历,更不是学位。同时博士后也并非是博士以后的学历,也不是指博士以上的学位,这点许多人都分不清楚,相信通过我的分析之后,大家应该可以明白什么叫做博士后。大家应该可以明白,博士跟博士后的区别在什么地方。博士从学历上来看叫做博士研究生,如果从学位上来看叫做博士学位,但是要想成为博士后,首先需要拥有博士学位,这点是成为博士后的重要条件。如果你想成为一名博士后,在研究站进行相关的工作,那就努力让自己成为一名博士吧,拥有博士学位更容易成为博士后。现在你明白学历跟学位的关系了吗?你明白什么叫博士后了吗?关注更多大学信息,请关注大学有趣事,感谢您的阅读。
对于学士、硕士以及博士学位大多数人都会觉得很熟悉,但名誉博士学位是个什么样的性质学位和来由呢?名誉博士是经过国家的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博士学位授予单位授予某一领域做出突出成就贡献的个人一种荣誉称号。 我国的名誉博士学位,一般也按我国对应的授予学位的学科门类授予。获得这个称号不需要考试,不需要到学校进修,也无需发表文章论文之类,只要这所大学承认你达到他们的条件就行,但它仍然离我们普通人很远,因为你要有突出成就和贡献才行,因为其条件不低,这并非一般人所能做到的。荣誉博士学位并非是中国独创的特产,也是从国外借鉴发展而来的。其历史可以追溯到15世纪,在西方,据最早的记录,牛津大学颁发给里昂内尔斯潘伍德维尔的名誉博士是比较早的记录。在我国1920年,北京大学授予法国教授班乐为和儒班为荣誉博士,是北大历史上第一次荣誉学位授予仪式。博士头衔曾经是高级知识分子的象征,是一个人学业至高无上的水平的证明,但名誉博士其意义重点在于“名誉”,而非“博士”,不具备有实质的学位。由于名誉博士学位的颁发,并没有规定获得者的最高学历,因此即便是未毕业的小学人士也有可以授予名誉博士。因此“名誉博士”曾被一些大学用来换取企业或个人赞助其学校经费的一种手段。胡适是当年我国最早的一批留学于美国的博士,其第一个博士学位是他苦读专研多年,在1927年哥伦比亚大学获得的哲学博士学位,据说足足花了12年时间,可见含金量就很高。而在随后多年里,又一共拿到了三十五个被授予的名誉博士,以至于胡适本人说:“这些玩意儿,毫无用处……一个是四年得来的,十三个都是白送的。”
※ 版权归新梦想环球教育所有无论是求职还出国留学,都需要提供个人的资料,其中就包括学位和学历,这两者有什么区别?自己的学位与学历在哪个网站可以查询?01学位学位是标志被授予者的受教育程度和学术水平达到规定标准的学术称号。我国学位分学士、硕士、博士三级,博士是学位的最高一级。由国务院授权高等学校可授予学士学位,由国务院授权的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可授予硕士学位、博士学位。高等学校的本科毕业生,成绩优良且达到规定的学术水平,则被授予学士学位。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的研究生或者是具有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力的人员,通过硕士(博士)学位的课程考试和论文答辩后,成绩合格且达到规定的学术水平,则被授予硕士(博士)学位。授予学位的高等学校和科学研究机构,在学位评定委员会做出授予学位的决议后,发给学位获得者相应的学位证书。符合上述条件所授予的学位证书国家予以承认。对于国内外卓越的学者或著名的社会活动家,经学位授予单位提名,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可以授予名誉博士学位。1、学位类别学位分为学术型学位与专业学位两种。学术型学位按照学科门类授予,分别为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军事学、管理学、艺术学学士学位/硕士学位/博士学位。专业学位虽也分为学士、硕士和博士三级,但一般只设置硕士一级。各级专业学位与对应的我国现行各级学位处于同一层次。专业学位按照专业学位类型授予,专业学位的名称表示为“××(职业领域)硕士(学士、博士)专业学位”。2、学位制度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的规定,我国实施三级学位制度,学位分为学士、硕士、博士三级。我国的学位分级与高等教育的不同阶段相联系。学士学位,由国务院授权的高等学校授予;硕士学位、博士学位,由国务院授权的高等学校和科学研究机构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对各级学位的授予标准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分别具体规定了各级学位获得者应具备的学术水平。3、各级各类学位证书颁发对象02学历学历是指人们在教育机构中接受科学、文化知识训练的学习经历。一个人在什么层次的教育机构中学习,接受了何种层次的训练,便具有相应层次的学历。我国目前国民教育系列的高等教育学历分专科、本科、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四个层次。高等教育学历文凭主要有三种,即:普通高等教育毕业(结业)证书、成人高等教育毕业(结业)证书、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毕业(结业)证书。03联系和区别学位不等同于学历,取得大学本科、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毕业证书的,却不一定能够获得相应学士、硕士、博士学位证书。而通过国民教育系列高等教育本科、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学习取得学位证书者,则同时会获得相应学历证书。通过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博士学位的,以及在职人员攻读硕士专业学位(单证方式)的,只颁发学位证书,一般不颁发学历证书。04学位查询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信息网(简称“学位网”)由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全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数据中心)主办,是中国唯一的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综合信息门户网站。05学历查询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简称“学信网”)由全国高等学校学生信息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以下简称“中心”)主办,教育部指定的中国高等教育学历证书查询唯一网站。学信网依托中心建立的集高校招生、学籍学历、毕业生就业和全国高校学生资助信息一体化的大型数据仓库,开通“阳光高考”信息平台、学籍学历信息管理平台、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全国高校学生资助信息管理平台、内地高校面向港澳台招生信息网等平台,开通学历查询系统、在线验证系统、硕士研究生网上报名和录取检查系统、硕士研究生招生调剂服务系统、全国高校学生资助管理系统、学历认证网上办公系统等20余个信息系统。参考来源:1、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信息网2、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
随着社会的发展,硕士,博士学位的人士在生活中渐渐多了起来,在小编读书的年代听到某某获得博士,硕士学位都会有一股羡慕之情油然而生,今天小编无意间了解到学士,硕士,博士这些词在我国古代便已经有了,和小编一起学习学习吧。1935年,国民党政府颁布《学位授予法》,按世界上通行的“学士、硕士、博士”三级制授予学位,新中国成立后,这一制度曾经被废除。可是在1981年,我国又恢复了这三级学位制,延续至今。我国现行的学位有学士、硕士、博士三个级别。一般大学本科毕业生都可得到学士学位;大学本科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历的人,再经过三年左右的学习,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学完规定的课程,通过硕士论文答辩,就能获得硕士学位;硕士研究生或具有同等学历的人再经过三年到四年的学习,学完规定课程,熟练掌握两门外语,学位论文有着创造性的成果,并且通过论文答辩,才能取得博士学位。其实,“学士、硕士、博士”的说法并不是现代才出现的,在我国古代也有,只是含义大不一样而已。古代的学士并非现代意义上的学士,它是官位,而非学位。它最早出现在周代,本来指那些读书的贵族子弟,后来逐渐演变成官名和有学问的人以及文人学者的泛称。《史记·儒林传序》云:“天下之学士靡然乡风矣。”魏晋时期,学士是掌管典礼、编撰诸事的官职。魏晋以后,学士才正式成了以文字、技艺为朝廷效力的官吏。到了唐朝,学士地位有了很大的提高,甚至可以参政议政。唐时的学士的最高等级是翰林学士,他们是皇帝亲信的顾问和秘书官,因而常被称做“内相”。到了宋朝,如果某人被授予翰林学士,其社会地位就相当高,可以享受宰相的待遇。清朝的大学士地位显赫,官阶为正一品,是文职官吏的最高级别。硕士在我国五代时期就有。宋代著名散文家曾巩在《与杜相公书》中说:“当今内自京师,外至岩野。宿师硕士,杰立相望。”可见,硕士在我国古代通常指那些德高望重、博学多识的人,但古书记载不多,大概是因为它不是正式的官名或职称。古代常用和硕士含义相似的“硕老”、“硕儒”称呼那些博学之士。“博士”这个官名源于战国时代的秦国。《汉书·百官公卿表上》载:“博士,秦官。掌通古今。”秦朝及汉朝初期,博士的主要职责是掌管图书,“通古今,以备顾问”。汉朝的博士是太常属官。汉武帝时设五经博士,博士多置弟子,初为五十人;武帝之后,博士专掌经学传授,已与文帝、景帝时的博士制度不同。汉代以后,博士开始任学校的行政官员,同时担任教学工作。唐朝,设国子、四门等博士。明、清两代亦有“国子博士”。另外,博士这个称号除授予学校行政官员外,还是专精一艺的职官的名称。如西晋置“律学博士”;北魏增加“医学博士”;唐朝增加“算学博士”、“书学博士”等,至宋代废止。你是什么学位呢?还在读书的朋友们一定要珍惜学习时光,光阴一去不复返,你是什么学位呢,欢迎留言让小编羡慕羡慕。
我是一叶知秋有仙则名,我来回答这个问题。首先,博士后不是学位,博士是我国的最高学位。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研究生(包括硕士和博士)这都是教育经历,但博士后不是,博士后是一个科研工作经历,再说的详细提一些,博士后是一份临时工作,一般为期两年。我国博士后制度最早是1983-1984年李政道向邓小平提议设立的,博士后授予单位有两个,一个是博士后流动站,一个是博士后工作站,博士后流动站设在高校或科研院所,博士后工作站设在企业(一般是大型或特大型国企)。想成为博士后,首先得是博士,博士后一般是选择博士里较为优秀的继续从事科研工作,从事博士后和博士时的待遇天差地别,博士只有一点可怜的补助,而博士后不但国家有补助,而且享受所在博士后流动站或工作站所在单位正常职工的待遇。博士后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它是一种经历,不是学位,也不是专业技术职称,只是一段工作经历。第二,博士后主要从事科研工作。第三,博士后是国家正式工作人员,不再是学生,享受正式职工待遇,为期一般两年。第四,成为博士后的前提条件是你是博士。什么情况下会考虑读博士后呢?如果博士毕业暂时还没有合适的工作,博士后可以作为过度,两年后等成果更突出了或科研经验更丰富了可以再找工作。在北上广等地找到工作但落户条件比较严,可以先做两年博士后然后到时以人才引进。有些人会选择出国读博士后,那是为了更大平台,更丰富的经历,更有助于进高校,因为现在好一些的高校会有国外留学经历的要求,在美国读博士后的话一般是导师给你出钱,每年五六万美元吧。还有一种情况,是师资博士后,现在学校工作两年,正常科研,正常上课,表现好了两年后可以留校,不过优不优秀学校说了算,有一定风险。这种博士后研究所也有,有个师弟当时有个研究所让他先读两年博士后,然后可以留所,考虑到风险他没有留,现在绵阳一个研究所,年薪20万吧。当然,也有在职读博士后的,不过因为有工作单位,待遇就不怎么优厚了。博士后虽然不是学位,但它毕竟是从博士里选出来读的,所以含金量也不错,在职的读一可以镀镀金,二可以扩展人脉,三是博士后可以申请项目,有个师兄读的就是本校的在职博士后,申请到了博士后基金,他说博士后基金中的概率很大,有50%,二期的话好像钱比较多,但概率只有10%,他是两期都中了,在普通二本学校,这个基金可以当国家级基金用,评职称时很管用。不过,现在在职博士后很难了,因为2015年时国家将读博士后的年龄由40以下改为35以下。截止目前,我国培养博士80万左右,博士后8万左右,比例在10%左右,一般来说,博士能进高校的不会肯定会选择直接进高校,毕竟,谁知道两年后就业是个什么情况,叶秋也建议,博士毕业能有个好去处就直接工作,没有合适工作再考虑博士后两年过渡。以上是叶秋看法,你的呢?欢迎留言评论点赞关注!
原来提起博士都是高山仰止,现在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身边很多人都成了博士。最让小编记忆深刻的是,前几天两年老人拌嘴,说着说着两个人急了,原来一个说自己的孩子是博士,就是了不起。另一个老人,接不上话,急红了脸,憋了半天,大喊:“我孙子考了名牌大学,赶明儿,非让他考一个博士后,高过你儿子的博士不可。”引来周围很多吃瓜群众的哄堂大笑。当然两个老人都很可爱,不过也反映出很多人都错误理解了博士和博士后,今天小编就把实际情况给大家说道说道,不能再一直误解下去了,不然给自己孩子又增加很大压力不是!【1】---博士才是最高学历层次首先明确博士是目前最高级别的学位。博士是对攻读博士学位的研究生的称呼,同样也可用来称呼已获得博士学位的人员。主要通过拥有博士点的普通高等学校和拥有博士研究生培养资格的相关科研机构举办的"博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来进行招生。在目前学士学位、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三级学位中,博士学位是最高的一级。我国首批18位博士诞生于1983年5月27日,紧接着又在1983年10月19日,培养出了第一批文科博士。【2】---博士后不是学历接下来要明确一点,博士后根本不是一个学历。 博士后,英语是Postdoctoral,是指在获得博士学位后,在高等院校或研究机构从事一定时期科学研究工作的人员。也指在博士后流动站或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进行专题研究的人员。也就是说博士后不是学位,而表示的是一段工作经历或学习经历。而且在国外也有一些不具有博士学位,但确实是在博士后流动站工作的研究人员,所以博士后更确切地说是临时的科研工作经历,一般时间都不长。【3】---常见的错误理解 原来毕竟博士离大多数人很远,所以很多人并不是太过关注,在很多人心里研究生已经是超级牛逼了,博士什么的想都不用想。可是,现在博士也走下了圣坛,来到了寻常百姓家,所以受到的关注也多起来。在博士和博士后的关系上大多数人都认为,博士后比博士更高一级。小编自己刚当年刚看到郑州大学校门口博士后流动站的牌子时,就是这样的想法。记得很清楚当时还很是唏嘘了一番,想象着成了博士就已经很了不起了,再成了博士后那要多牛,当时的想法是毕竟是博士后嘛,光从名字上就能看出在博士后面,不是更厉害吗?真是一段让人忍不住回忆的时光!当然博士后还是有证书的,需要博士后期满并达到一定的标准的博士,全国博士后管委会就会颁发巜博士后证书》。可以看出,博士后首要条件就是必须是博士,但学位并不比博士高。
博士学位,按照百度百科词条的解释,是标志一个人具备出原创成果的能力或学力的学位,是目前最高级别的学位。拥有博士学位或博士学位同等学力,意味着一个人有能力由学习阶段进入学术阶段。具备出原创成果的能力或学力是博士学位的核心内涵,也是拥有博士学位的人的最本质特征。当然百度词条人人可以编辑,不能奉为真理,但问题是,我觉得他说得挺对的!博士,需要的就是培养自己出原创成果的能力。读博的过程到底是喜怒哀乐,只有自己知道。当然,像我这么逗比的理工博士兴许是少见的。我的口头禅就是:你不读博士,你永远不知道博士有多快乐!关于为什么读博,前面我介绍过,我自己干啥啥不行,考试后几名。但是从小对自然科学充满好奇,当时自己抱着初中物理课本就制作出了简易的手摇发电机。后来大学考不好,研究生刚过国家线,好不容易博士不用考试了,我能真正的接触科研做自己喜欢做的事,顺便刷一下学历,不失为一种很好的选择。一位网友说的好:“主要是没觉得读博有多难”其实,关于为什么读博这个问题,只能说因人而异,现实情况也是如此,总结一下,身边的同学读博大致可以分成几类:逃避就业型:一部分学生在学校这样的安逸环境中呆的习惯了,突然要面对职场,有点力不从心,无法面对,于是抱着“博士不就是读书嘛,水一下总能毕业的”的美好愿景,读个博吧!如果单纯的想逃避就业,还是要三思。“你要是找不到好工作就凑合着读个博吧!”,这句话只是我们博士用来自嘲的,当真的话你就惨了。学历提升型:为了刷学历而读博,这种类型的同学不在少数。毕竟,哪有那么多同学真正的爱好科研啊。最近一段时间爆出的高校招聘辅导员,要求获得博士学位引起了一阵是否浪费人才的骚动。就我看来,有的同学读博本来就不打算长期进行科研,只是想提升一下自己的学历,找工作会更好一些。这些人去做辅导员,由于自己经历过博士的训练,也能够更好的为本科生做好思想指导和职业规划,为什么不行呢?当然,为了刷学历而读博同样面临着各种问题。对这些同学而言,科研只是获得学位的手段,或许并不适合,有可能造成课题进展上的问题。职业规划型:现在高校教师的岗位可以分为科研岗、行政岗和实验岗。对科研岗来说,博士学位只是最低要求,所以以后的职业规划是科研,那读博只是基本要求。行政岗和实验岗来说,目前还是硕士居多,但是也有个别的要博士学位。一部分同学立志要进高校工作,那就根据自己的职业规划,选择合适的最高学历。好奇使然型:这种目的的同学就好说了,一定要读!知乎上一位同学说了,有人拿钱让你以学生的身份去做你喜欢做的事,为什么不去做呢?一般这样的同学本身自己对科研感兴趣,或者在硕士阶段歪打正着发了几篇成果,被周围同学称作学生中的大牛。在这种正向反馈的机制下,怀揣着“读博使我快乐的”的愿景去读博了。覆水难收型:这种就属于自己牛吹大了,收不回来了,迫于压力,自己不得不读。比如在硕士面试的时候,或者硕士期间为了让导师把资源向自己倾斜,就说自己要读博。这种手段啊,不建议使用,搞不好人财俱失。当然,在现实情况中,不可能是单纯的某一种才选择读博的,只能说哪一种心态占了主要原因。好奇心的排位越靠前,相对来说读起来就越不那么纠结。不管你是想挑战自我,提高眼界还是脑子一热瓦特了,读博都算是一种职业规划。当别人选择工作的时候,你选择继续在学术上深造,这本来就是两种不同的职业选择。读博,从某种方面来说也算是一种风险投资,风险在于读博不可能让我们成为一个完整的“社会人”。博士毕业之后,工作的选择面变得更为狭窄。十年寒窗苦读……至今尚未毕业….(这应该算是风投最大的失败了吧)但是有了读博也能让我们接受一些很好的思维训练,使自己成为一个独立自主、有好奇心、善思、勇敢、有行动力的人。完成已有,我们获得了更加被社会认可的学识和见识,忍得住当下的暴跌,获得的往往是长期的收益。还是那句话,博士是人生的选做题,提笔之前,你想好了吗?我是南开大学小高博士,喜欢博士的科研生活请记得关注分享啊。
之前,小西每次聊到博士毕业的话题,都会引发不小的争议。不过,大家很容易达成共识的是博士学位非常难获得,毕业真心不易啊!事实上,不止国内,国外一样存在博士生延期毕业的难题。小西一个去日本读博的同学曾反馈,她所在大学一样很多人延期,最长的推迟4年才毕业。还有一些人直接放弃后去工作的。比如说,美国研究型高校未设置固定毕业年限,也就不存在延期一说,但是放弃或难以完成博士学业的学生比例不低。而且,学生后期还需要承担自己的课题费用,经历同样十分艰辛。在我看来,博士学位作为我国最高级别的学位,想要简单的获取是非常不合适的。尤其是,翟天临的学术不端事件再次给我们敲醒警钟,这是对其他学生的最大不公平。事件爆出后影响真的不小。海量的硕士生通宵修改学位论文,边修改边骂“翟博士”。部分博士生就更惨啦,直接被延期半年毕业,修改完善学位论文后再送审走答辩流程。因为研究生学位论文的评审要求被提高,而且单独划拨经费用于学位论文的抽查,之前简单的“混过去”的想法已无法实现。学位论文一旦抽查不合格,导师最低也是3年停止招生、无法晋升的处分。不否认有不负责的导师,疏于指导研究生,影响他们毕业。反过来,也有学生学术不端,蒙蔽导师毕业后,最终坑了导师的。在这个浪潮中,我们专业就有3名硕士生、1名博士生延期半年答辩。不是因为小论文不达要求,而是学位论文不过关。之前,我也曾提过,英文小论文写得好,不代表能写出一篇逻辑合理、质量不低的学位论文。聊回博士学位有多难拿。想要获得博士学位的前提,是有机会顺利读博。以前常说的“没有读不了的博士”早已不再准确。相比高考,读博院校和导师的选择更加扎堆。“能去的不想去,想去的去不了。”是很多学生的真实写照。一个词就是“真难啊”!不少双非大学的博士生导师不多,读博的学生同样也少。某些导师常常没人报考,毕竟学生们心中有“双非大学的博士值得读吗?”的疑惑。事实上,2019年在沟通联系博导的不少学生,应该发现想找个好平台、好导师读博真的太难了。每一次期间的回复都是“不好意思,我今年已经有学生了。你可以试试其他优秀的导师”。为什么会这样难呢?除了扎堆,还有“双一流”高校普遍采用申请-考核制,鼓励优秀推免生直博,支持课题组内学生硕博连读。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名校留给外校学生的博士招生指标真的已不多。比如说,带有“学术帽子”的大牛导师,每年2个左右的博士生招生计划提前1-2年就被预约(送人情)。或者说导师自己课题组内的硕士生毕业后,选择继续留课题组做课题,排队晚1-2年入学的。读博之后的课题研究也充满不可预见性(探索性的),再好的实验方案也不能保障一定成功。有时候,觉得好难的原因在于辛苦一年的实验最终发现探索是失败的,只能无奈地重头再来。在我读博期间,最大的感悟就是做野外试验真难。布置样地的栅栏、塑料桶等校物件也有人拿,种植的植物也有人放羊去啃,第3年试验基地被企业生产需要直接破坏,实验进度多次被耽搁影响。如今想起来都觉得真坎坷啊当然,上面提及的是一些合理因素,还得考虑博士生自己的主动性和科研能力。相信很多老师都有对你说过,并不是每个人都适合读博,选择要谨慎。另外,导师要求高、能力不足且缺少指导、频繁变更研究方向、师德不佳等因素,一旦遇到,想获得博士学位也会变得非常难。也许,这就是为何《中国教育统计年鉴》发布的数据中,博士生毕业延期率高达近2/3的原因。最后,我想说博士延期压力很大,而且这件事按道理来说也不是丢人的事,更谈不上犯了多大的错。但是,往往身边的朋友、同学会给他们打上“失败”的印记,进一步引发悲剧。请多给他们一点关爱。祝愿各位在读博士生都能顺利毕业,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