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断提升,各行各业对学历的要求越来越高了。就拿我本人所在的学校来说,从2010年开始招聘专任教师岗位最低要求就是具有全日制博士研究生学历。近些年又提高了资格要求,除了要求有全日制博士研究生学历以外,还要求博士毕业年龄不超过35岁,具有副教授及以上职称的不超过40岁,特别优秀的可以放宽到45岁。也许这只是各大用人对学历要求的一个缩影,但是近些年报考博士和申请博士后的人员也越来越多了,从侧面反映出就业压力较大。博士和博士后同属于让不少人“仰慕”的对象,两者之间有什么区别呢?下面,我从三个方面来进行分析。1.概念不一样博士是一个学术符号,代表着具有博士学位的人;博士后是一个工作,代表着具体从事某项研究的人。因为学位只分学士、硕士和博士三种,博士是最高的学位。通过博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学习考核合格的可授予博士学位,取得博士学位以后就是博士。而博士后并不是学历,也不是学位,只代表你从事了某项具体工作的研究,是一份工作而不是学习经历。2.身份不一样博士是学生身份,博士后不是学生身份。博士可分为全日制博士研究生和非全日制博士研究生,无论是全日制还是非全日制,无论是有工作还是没有工作,在没有毕业取得博士学位证书和博士研究生学历证书以前,都是还是学生身份。而博士后则不是学生身份,博士后没有脱产一说,都是具有正式工作的人,为了进一步进行科学研究或者在专业相关领域有进一步的拓展和深化而进行的研究工作。3.待遇不一样博士的待遇相对较低,博士后的待遇相对较高。如果是全日制博士的话,一般会按照学校的同类人员工资水平发给津贴和生活补贴,而博士后则参照一定的工资标准按月发给工资。除了在工资待遇上的区别外,博士后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经申请后可以进行流动,所以博士后科研站都叫做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在正常毕业后,博士后所享有的待遇更高,可以在原单位或者职务晋升或者职称评聘的优先条件,并且可以被作为优秀人才被“挖走”都有可能。而博士虽然也是属于人才类别之一,但是待遇仍然不如博士后。以上就是博士和博士后的主要区别,除此之外,博士和博士后在导师关系上也有所不同。例如博士的导师叫做博士生导师,而博士后的则叫做博士后合作导师,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师生关系,而是一种合作关系。总的来说,无论是博士还是博士后,都是很不错的学术提升渠道,能够考取博士和进入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工作都是很不错的选择。
学士(Bachelor Degree),是本科(undergraate)毕业能够获取的学位。我在中国的时候有理学生、工学士、文学士等之分,不知现在是否有变化。国外的分法也比较类似,比如通识教育的文科(liberal art)的学位常常是BA(Bachelor of Art),理科专业(Science)授BS(Bachelor of Science)等等。学士学位一般需要全时读四年获得,也有的专业譬如工程、设计等需要五年,当然半工半读要多久就不好说了。硕士(Master Degree),是研究生(graate)期间可以获得的第一个学位,在中国硕士一般需要两到三年全时攻读,最后要写硕士论文。在美国硕士则有两种,一种是学分硕士,只需要修够学分就可以毕业,这种以文科居多,用的时间短一些,一年半甚至一年就能毕业拿到学位;另一种是论文硕士,需要做实验收集数据写论文,这样的硕士一般需要两到三年才能毕业。博士(Ph.D),是研究生期间可以获得的比硕士更高一级别的学位,攻读博士并不需要硕士学位,本科毕业可以直接攻博,但是一旦博士不能达到毕业水平的话,可以改成硕士毕业。博士需要三到五年全时攻读,也有延长到更久的,在美国如果七年博士还没有毕业,一般会被认为该博士生没有毕业的能力,但这并不绝对,我认识的同学中有读了九年最后拿到博士学位,论文做的极其优秀,属于慢工出细活儿的那种。学士、硕士、博士都是一种学位,学士到硕士再到博士,是一种学历提升的过程,简单的说,本科生就是学士,毕业后获得学士学位,硕士研究生就是通常所说的硕士,毕业获得的是硕士学位,博士研究生就是通常所说的博士,毕业后获得的就是博士学位,目前博士就是最高学历。而博士后是一种工作经历,并不是一种学历,它是有工资的。博士后是指博士毕业取得学位、学历后,进入博士后流动站或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进行研究的人员。博士后不是学位,也不是职务或职称,它只是一段工作经历。教授是一种高级职称,比教授低的有副教授、讲师、助教等,过去的教授不一定是博士、硕士,甚至连学士也不是。他们之间的区别,教授可以拿到行业的最高职称津贴,博士后只是一种工作经历,而博士、硕士、学士只是证明他们在相应的学习阶段,顺利完成了学业,取得了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虽然取得了学士、硕士、博士学位,甚至进入博士后流动工作站工作过,但不一定就能很快评上教授。反过来说,虽然教授没有较高的学历或者学位,但是他长期从事教育工作,长期学习和研究某一个领域,教学经验、研究经历比较丰富,他仍然可以当研究生导师。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教育事业的发展,我国对教育事业的越来越重视,并且我国对学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所以我们要尽自己的能力努力提高自己的学历。
大家好,小编是喵喵精彩纵横的作者,此百家号不讨论政治,不涉及敏感话题,定期的和大家分享一些大千世界的事情。让我们一起用理性的视角看世界。博士,理应是一个让人肃然起敬的头衔。在现在的美德日等国,名教授往往更宁愿人家称呼为他为“博士”而不是“教授”,比如前日来访的基辛格老人家,人家明明曾是哈佛大学大教授,也曾官至国务卿等要职,但人家名片抬头从来只是“基辛格博士”。确实,博士意味最高学术学位,十年寒窗,黉宫折桂,念书念到博士,是“念”到顶端了。这在任何崇尚知识的文明社会,对于学术研究之业,都找不到比博士更高的殊荣了吧。一路读书到博士到底有什么用?举个身边的真实案例,广东的一个设备厂商,需要为他的器材设计一套系统,但是因为这个系统涉及面很深,一般的技术员都没有办法做出来。。于是这个厂的老板就通过他的社交圈找到了一个博士,这个博士又找了他找他身边的人,属于博导级别吧,手下的学生专门研究设备系统的,把这个工作交给他的学生后,大约一个月左右就研制出大概轮廓了。有网友说:“我的儿子也正读博中,先前看到网上评论读博毕业如何如何的难,确实为儿子捏了一把冷汗,但我经过这段时间的观察和每次与儿子谈心聊天以后,我感觉读博对儿子来说是有很大收获的,暂且不论物质方面的事情(顺其自然的心态),从他的身上我感受到了儿子的改变,感受到他对知识充满热情,站在不同的环境对自己的人生哲理的感悟。使我感觉到读博对他的内心世界收获是巨大的,读博的世界更宽广,接触到的都是社会的上层人士,人生经历不一样,眼界也更开阔。真心祝福辛劳的读博学子们学业有成,学有所用,成为国家之栋梁,为中华之崛起多作贡献!”有博士说了自己的发展经历工作一段时间,又回来读博,选择了一个喜欢的实验室和老师,觉得自己又找到了一份有意思的事情和令自己开心的事情。可能做的和对社会对国家没多大贡献,既不能发明芯片,也不能发明发动机。但是于自己而言,到有发现未知的愉悦。唯一压力来自工资太低,但既然不能为社会贡献,能有糊口的资助也算不错了。学习是为了掌握更多的知识。有了知识后要应用到实践。能要把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博士,才是名符其实的博士、才是人才。在现实社会中知识还是普遍受到人们的尊重,关键是博士们的研究成果和知识要转化为社会生产力。就目前而言,我们的博士与发达国家名校的还有差距,但还是应该从无到有、从有到精、从精到引领全球,逐步渐进吧。坚信知识是有用武之地的。选择博士此道,即选择人生。读博,关乎生而为人的一种热爱、坚守与生活。所以,如果要我来说读博有什么用,小编的回答很简单,似乎是一句屁话:人生选择哪条路,要自己好好思量合计,收益与代价都要自己承担,博士不会挣大钱,理想也不能当饭吃,但读博士一番,也许最能给你超越常人的独具胸怀、学问境界及平步青云的风光,当然还可能有喝西北风的大无畏勇气和自甘清贫的心态。本文是喵喵精彩纵横谈对该事件的个人观点,感谢大家的阅读。声明: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告知立即删除。欢迎关注,如有各种想法都可在下方评论交流。
本科和研究生层次不同,研究生和博士生层次也不同,不同层次的人特点是不同的,博士都有什么特点呢?怎么分辨一个人是不是博士呢?博士最重要的是什么,科研成果和论文,那么博士最重要的技能是什么,就是将学术和生活融为一体,码字是博士生涯中最不可缺少的环节,一个博士经历了从小学、中学、大学和硕士的淬炼,写过的论文报告不计其数,码字能力非常强悍,不会出现“脑中前千万,下笔全不见”的情况,他们在哪里都能码字,各种姿势。博士的PPT大多比较简洁,本科生的PPT没有没有什么内容,往往都是非常漂亮的,硕士生的PPTt套用统一模板,博士生的PPT,全是内容,没有动画,没有模板,只有满满的干货,把做PPT的时间全部用来做实验才是一个博士生一生的追求。博士生在聚会上一般都是话比较少,那是因为往往聚会上都会讨论一些八卦,这些博士不关心,但是如果是涉及自己专业的聚会,比如聚会上有很多的“大牛“,那么博士的交际能力绝对能让你震惊,他们会侃侃而谈,绘声绘色。对于自己的专业他们有12分的认真,如果你问博士一个专业问题,他们往往会陷入进入,他们会熬夜查资料,做实验,请教专业的人,一定要把这个问题解决,这就是他们的执着。在外表上,博士一般头发比较少,不但比较少,而且在理发店本着“剪得越多,越划算”的原则,博士的头发就会又短又少,做学术真的掉头发,多数的博士开始的时候都试图挽救自己的头发,但是这都是在压力不是那么大的时候,如果你为了好看把自己的头发染得五颜六色,那么在导师眼里博士的眼镜比较朴实,一般都是反光的没有边框的方框眼镜,比较古典;博士的衣服一般比较少,整个冬天就是“铁打的外套,流水的内搭”,每天看到他衣服都一样。博士是特别的存在,每一位博士的压力都是很大的,所以大家一定要想好,自己适合不适合,因为读博士不难,但是毕业还是很难的。
到底有没有必要读博士呢?意义是什么?看完心里有数了!读博士的意义不言而喻,不只是个人的荣誉,也是家族的骄傲,更能为个人的发展打开一扇广阔的大门,具体如下:第一:读博对个人而言意味着获得了继续深造的机会。据教育部数据统计,2019年考研报考人数达到290万,较2018年238万,激增52万,增幅达到21.8%,成为近10余年增幅最大的一年。另据统计截止2016年底中国拥有博士以上学历达到100多万人。这两条信息其实说明人们越来越重视学历,背后反映的是高学历就代表着高就业率、高收入。同时通过博士期间的学习和科研训练,基本具备了独立科研的能力。第二:读博士虽不比古代金榜题名的光宗耀祖,但对一个家庭来说还是非常值得骄傲的,毕竟博士是最高的学历。第三:目前很多单位起点就是硕士研究生,尤其是高校和科研单位,所以博士学位就是这些单位的敲门砖。
读博士还有意义吗?有人说读博士浪费时间,下面一起看看大家的经历吧。网友一:研究生毕业后,在一家央企工作了两年,然后考博读博,那时离开的时候,我记得直属领导说,我是想读更好的学校,我想读博士,确实不错,我不知道读完后能不能做更好的工作,我也不知道有什么用,但是我确实得读博。读了也许会后悔三、五年,但不读的话会后悔一辈子,多年后,我没有试过,所以放弃了可能性,我真的会后悔一辈子。网友二:总之,你今后想从事什么样的工作和职务,以及读博能满足你工作的要求吗?现在,80名博士进入大学,从事教育和研究,有些博士可能只是一种教学模式,也就是说在大学里给学生上课,有些博士是科学研究的助理型,只教学生在大学里做实验,有些博士属于科学研究型,在大学里几乎不上课,没有学费,当然,更多的学生会听课,或者进行科学研究,如果想做大学工作的话,请在大学里当老师,必须读博士。网友三:有些专业或有些职位只有读博士才有机会,比如医学,现在好的医院也只有博士,如果是专攻医学的话,成绩也很好,将来想进一家像样的大医院,需要博士学位,但是,几个专业专业的本科足够了,我想成为一名程序员,例如计算机专业毕业,本科就足够了,然后请不要读博士,我觉得读完后大家都不需要你。网友四:从普通家庭出生到高中毕业一共18岁,各种费用每年1万元,一共18万元,大学四年,每年1.5万元,一共6万元,硕士学位是六年,每年两万元,一共12万元,一共36万元,考虑现在的物价,让孩子的博士毕业的话,是40万左右。##&&image&#从经济上计算,其他人大学毕业已经赚了六年的钱,每年赚5万元,一共30万元,这样计算的话,读博士是不是损失了70万?大家怎么看?还有留言。
最近有学员咨询:想读博,问一下全日制博士和非全日制博士到底有什么区别?全日制博士和非全日制博士有很多区别,听我慢慢说……博士生教学工作是我国高素质专业人才培养的主要工作,目前我国的博士生教学工作主要包括2种,一种是全日制博士,一种是在职博士,也就是非全日制博士。全日制博士全日制一般指学习时间上的一种分类,顾名思义是按照国家法定工作、学习时间进行全天候学习的一种方式。那么全日制博士,就是指符合国家博士研究生招生规定,通过研究生入学考试或国家承认的其他入学方式,被高校录取并全脱产在校学习的博士。全日制博士通常分为定向、非定向、委托培养、自筹经费四种。入学时都需要考英语、专业课、专业基础课等几门课目。非全日制博士非全日制博士也就是在职博士,是指学习方式相对脱产形式而言,即通过正常入学考试(统考或单考)取得入学资格,在培养单位教学或培养方案许可的情况下,一边工作一边学习的博士生。非全日制博士是在全日制博士的基础上开展的,开展在职博士的教学工作主要是以现有的博士全日制学科为基础,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依托良好的教学环境组织开展在职博士的教学工作。非全日制博士的教学工作通常是以高级研修班的形式开展的,在职人员可以在满足在职博士的招生条件的基础上,以统招的方式或者是免试入学的方式参加相关专业课程的学习,专业课程的学习的重难点是加强在职人员的专业基础和专业技能,提高在职博士的专业能力和科研实践能力。全日制博士和非全日制博士的具体不同,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1、招生方式不同非全日制博士的教育是专门针对在职人员开设的教育方式,一般招生院校采取的是自主招生的方式,没有统一的考试。全日制博士是要参加统考的。2、招生对象不同非全日制博士的考生都是社会在职人员,而且想要报考必须要获得硕士学位满五年,这也是硬性要求,同时年龄不能过大,而且考生需要边学习边工作。全日制博士的考生从都是应届硕士毕业生,他们是不需要边学习边工作。3、上课方式不同很多非全日制博士招生院校都采取集中授课的方式,考生不用全天在校学习,学习时间灵活成为这种教育方式的一大特色。全日制博士则需要全天在校学习。4、获得证书不同非全日制博士分为同等学力博士和双证博士。报考同等学力博士的考生是不需要参加入学考试的,毕业后考生只能够获得博士学位,不能获得学历证书,但是报考双证博士的社会在职人员是需要参加入学考试的,报考难度比较大,但是毕业后是可以获得学历和学位证书。全日制博士参加统一入学考试被学校录取之后,通过脱产学习毕业时会获得毕业证和学位证。5、报考条件不同全日制博士不仅招收统招硕士生,还招收获得专业硕士学位的非全日制双证研究生,相较而言,非全日制博士更倾向于培养高层次的高级人才。非全日制博士的报考条件1、拥有硕士学位或具备研究生同等学力并取得一定科研成果的专业人士;本科毕业但具有3年以上高管经验的精英人士;2、热爱祖国,品德良好,遵纪守法,身体健康;3、年龄一般不超过55周岁,条件优秀者可以适当放宽。全日制博士的报考条件1、已获得硕士学位(在国外获得的学位需经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的国外学历学位认证)的人员;应届毕业的硕士研究生(须是国家统招硕士生,且最迟在入学前取得硕士学位);或满足同等学力报考条件的其他人员(注:单证的专业学位考生报考须在报名前获得硕士学位证书)。报考医学专业学位者,还必须具有相应专业的执业医师资格。2、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品德良好,遵纪守法。3、身体健康,报考博士生的年龄一般不超过四十五周岁,报考委托培养的考生年龄不限;有两位与报考学科相关的副教授(或相当职称)以上的专家推荐。6、学习期间收入来源不同非全日制博士的工资是单位补助,就全勤来说,由于钱是单位出,导师可以轻松地给他们开全勤。而他们本来在原单位都基本拿不到全勤奖的。所以很多报考在职博士的人在原单位地位不低,大多都是来镀金的,为了更好评职称等。全日制博士收入来自于国家,非全日制博士补贴来自单位。7、科研视野不同在科研视野上,全日制博士接触地科研会相对较少。而非全日制博士的视野就开阔地多。一般来说,非全日博士的科研项目因满足原单位的需求,跟导师更贴近“合作”模式,他们的科研能力更强,研究针对性更强,研究更有效率。他们见识广,本来就在本行业经营多年,很多地方比导师更熟悉,主观上更积极。根据教育部的要求,高校开展博士的教学工作要以提高博士研究人员培养质量为核心,培养适应于社会发展的高素质专业人才,同时要不断的完善体制机制,健全教学体系,提升博士生教学的水平,为更多的学员提供良好的学习机会和平台。所以,从全日制博士到非全日制博士,在整个博士的发展的历程当中,不变的是培养高素质专业人才的核心,改变的是教学方式。
现在大学生已经不值钱了,大街上走的,十个有九个是大学生,所以也就很多人去追求更高的学历,去读研,甚至去读博,那么一路艰辛地去读博真的值得吗?读博士到底有什么用呢?从网上总结了一些网友们的讨论,答案或许很现实。一、读博重要的不是结果,而是过程博士是目前最高的学位,读书一路读到博士,别的不说,这个人的学识、知识面肯定是不小的,对于很多读博的人来说,比起一张文凭,更重要的是读博期间的成长:思维方式的训练、处理问题的方法、面对考核是的认真、发表论文的辛苦。读博士,更多的是培养对问题的思考、表达和解决能力。二、读博是站在更高的平台上选择博士和硕士、学士显然不是在一个水平面上,他们接触着更高层的事物。或许有的人觉得读完博以后他们的收入比同龄人少,但这并不意味着以后也比同龄人少,他们的升值空间和速度往往比同龄人要快。现在博士学位已经是进入大学任职教授的必要门槛,学校也为高质的人才提供了更高的报酬和待遇,物质的回报只是时间问题。三、读博是从政的一个很好的选择社会的发展决定着从政人员要有更高的学历要求。博士一般是通过选调,而不是公务员考试进入政界,也有许多省市也开启了博士引进计划,对博士的待遇还算不错。但是读博需要足够的毅力和决心,如果只是抱着从政的目的去读博,恐怕很难坚持下来,只能说,读完博以后从政是个不错的选择。四、读博的人已经对自己有了清晰的认识“读博有什么用”这个问题,恐怕在博士们面前就是个蠢问题。大概是如今社会风气不好吧,很多人在质疑读书的作用,高学历的人既不会在你面前保证能带来财富,也不能保证会带来地位,他们只会告诉你,读书得益的还是自己。经历过大学、考研、考博这些过程,博士们早已明白自己追求的是什么,如果说研究生还分为学硕和专硕,那博士就是直接和科研挂钩的,科研中的乐趣和诱惑,没有接触过的人恐怕不能随意下结论。不仅仅是读博,读书到底有没有用,还是要认真读了才知道,只听别人说,那都是虚的。(文/枫)
刘瑜的《送你一颗子弹》有这么一段话,奶奶知道我学历高,但是对哥大剑桥之类一概不知。她对高学历表达敬意的方式是这样的:“世上是不是就没有你不认识的字了?”刘瑜奶奶知道她是个博士,但也不了解到底是个啥,所以才有了这对话。作为当今最高级别的学位——“博士”,如果你身边有个博士的朋友,多少对他能潜心读书做研究表示惊讶敬佩。其实“博士”在我们中国古代,含义与现代是有区别的,那么让我们来细说“博士”的前世今生。现在我们所说的“博士”,是一种学位制度,起源于欧洲中世纪,是一种从事大学教育的资格证明。真正意义上的学位,是19世纪,世界各国按照美国模式建立的学位制度。据说我国最早的获博士学位的人,是李鸿章的医生——黄宽,而有最多博士头衔的人是胡适,达35个(这个应该能嚣张的说句,还有谁了吧?),惊讶。我国很早便出现“博士”这个词,“南方之博士也”《战国策》“鲁博士也”《史记》。“博士”秦朝是官职,也包含博学的意思,“博士,秦官,掌通古今”《汉书》。汉朝初期,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设置“五经博士”,五经即《诗》《书》《礼》《易》《春秋》,每一经设一个博士,职责一是以儒家经典教授弟子,其二是充当皇帝的参谋和顾问。可见与现在的博士不一样,真所谓博古通今。汉后期,博士“出谋划策”的职责逐渐淡去,成为专门讲儒家经学的学官了。汉朝以后,“博士”的名目又开始多起来,不仅仅是传授经书,不同的朝代有不同的博士官位,魏晋南北朝设太常博士,掌管礼仪。唐朝设太学博士,国子学博士,不同的博士传授的对象不一样,太学博士教授的是太学生,国子学博士教授的是高官和国公的子孙。直至封建统治最后的王朝——清朝,依然设博士学官,北京安定门内国子监街上国子监,就是那时候的国子监博士办公传授经学的地方。在古代,“博士”除了是一个官职,对于一些专精某一专业的人,也授予“博士”名称,唐朝有算学博士,书学博士等等,宋朝有武学博士……这些都是专家性质的教授官。这个和我们现在说的“博士”含义类似。除了朝廷的官职,在民间中也有“博士”称谓,这是一种对于(就是我们现在说的师傅)精通某门手艺的劳动者的尊称。“今江南俗,椎油卖茶者尚称博士”《陔余从考》至于“博士”在我国最早为学位并有法律颁布,是在1935年,南京国民政府时候,后来因为战争原因中断。而后经过了近50年,二十世纪80年代,我国的博士学位制度才正式建立得以实施。网上有个段子,这个世界有三种人,男人、女人和女博士,中国传统观念里,讲究男尊女卑,读书从来都是男性的事情,女性安分守己,相夫教子,当我们现在调侃“女博士”的同时,不正好说明了中国社会的进步吗?
现在很多人读博士的目的就是想拿到一个博士文凭,这样就可以在社会上找一份不错的工作,以后的发展前景更加广阔。每年大学毕业生800万左右,面临着很大的就业压力,为了提升自己的就业竞争优势,一部分人不得不考研、考博提升自己的学历。还有一些大学毕业生没有做好进入社会工作的准备,不断的读书推迟他们进入社会的时间,有些确实害怕被社会淘汰,一直在逃避,一直读到博士,不过这种情况还是占少数。那么博士毕业正常年龄是多大?用青春换来的高学历到底值得吗?博士毕业正常年龄29周岁左右下面我们分析的正常年龄不包含神童跳级、本硕博连读、硕博连读的情况。一个正常的学生要经过幼儿园2年的教育,7岁读小学一年级,6年后升入初中,读3年初中再读3年高中,读完高中正常是18周岁,然后是高等教育4年大学,3年硕士研究生,4年博士研究生(3-5年),拿到博士学位正常年龄为29周岁。博士学位是中国的最高学位,可能有人会说还有“博士后”,这不是学位,而是博士毕业后在科研单位工作的一段经历。三十而立的年纪,刚刚博士毕业,到底值不值?很多人第一个想到的就是三十岁了怎么找对象,其实部分博士生都已经结婚了。不管是读大学、还是研究生,只要达到了国家法定的年龄都可以结婚,读博士既能拿到高学历,又能结婚生子,真是“鱼和熊掌兼得”。大多数人关心的博士结婚还在读书的经济问题,博士在读书期间能够获得国家奖学金和助学金、科研院校、研究所的生活补助、导师发放的补贴、三助(助研、助教、助管)补贴等。国家奖学金每年3万元,学业奖学金每年1.8万元,国家助学金每年1.4万元,院校和导师补贴每年平均3-4万元左右,三助每年大约1万元左右,国家奖学金覆盖面稍低,后面的基本都能拿到,再加上博士接的一些兼职私活,每年基本收入10万元是不成问题的。博士毕业后,就业压力小,博士学位作为中国的最高学位,每年毕业大约5万人,还是非常稀少的。大型国有企业和事业单位对于博士的招聘一般都是免笔试,直接面试,能够轻松拿到事业编制,薪资待遇比较优越。很多企业在招聘博士时,不仅年薪高,而且福利待遇丰厚,一般会解决当地户口,给予几十万的安家费,解决住房问题等等,所以综合来看,我认为读博士还是非常值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