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博士生也有学习年限,你知道吗变形记

博士生也有学习年限,你知道吗

大多数人可能都知道,上了大学之后,学校的教育方式会从中小学的监督式转变为自主式、主动式,生活和学习上都需要自律。因为,大多数人自从上了大学之后,都已经成年了。自己的事情就需要自己去处理和应对,并且也应该对自己的人生有一个规划,清楚自己想要什么。但是,对于学习和生活等多方面的自由,就有很多人开始出现了各种各样的不习惯。他们其中有的人从小就生活在父母的庇护下,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他们不需要操心自己的衣食住行,自己的生活和学习被父母安排的有条有理,他们只需要按照规划好的道理朝前走就可以了,其他的自己完全不用考虑。现在到了大学,一下子身边的所有庇护都没有了,自己失去了依赖,没办法和之前那样无忧无虑的生活,感觉现在的生活极其不适应。我记得之前有从某个地方看到一个人就是这样的,从小父母把他的生活照顾得有条不紊的,中小学母亲甚至用一同陪读的方式来照顾他,然后到了自己上大学时,没办法独立,不能料理自己的生活,甚至四季的交替都不知道该穿什么衣服,以至于最终被学习劝退。有的人之前学习上有老师和父母的督促和监督,一直就按照他们规划的路去走,自己完全丧失了判断力和决策力,对待学习都是以完成任务的方式进行,和机械运转没什么两样。于是,到了大学这个完全自由,没有任何约束的环境之后,他们也就迷失了自我,也有的可能是放飞自我了,自己贪玩的本性暴露无遗,以至于学习上一落千丈。然后就出现各种挂科、留级,甚至是被劝退。笔者上大学时,就见到过有一些人各种挂科,然后不停地留级,最后仍旧无法通过考核而被学校劝退了的。还有的人从小就有自己的主见,对待学习和生活都要自己的想法。他们有自己很擅长的学科以及感兴趣的事情。所以,他们不管走到哪里,都会把自己的生活或者生活学习打理的井然有序,会找到自己的兴趣和擅长的领域,然后去努力的向前走,并且走得越来越远。最近,听说有学校清退了一些博士生,主要原因是他们在校学习时间超过了最长的年限。好像有的学习时间已经超过了十五年了,仍旧没能拿到学位证书,所以,学校按照相关规定对他们做出清退处理。笔者也是第一次听说,博士生的学习也有最长年限规定。之前只知道研究生学习上很自由,在特定时间内完成自己的研究课题,并顺利通过答辩就可以毕业了。那么,你们对于这种学习年限的限制,有什么看法呢?有些人可能觉得这个是很正常的,必定学校不可能让你一辈子都待在学校,而通过年限的限制,也能对学生起到一个约束作用。也可能会有人觉得研究生的研究课题各不相同,有的可能需要好多年才能完成的,就应该区别对待,不能一概而论,通过这种“一鞭子赶”的方式进行限制。笔者觉得上述问题的两种观点都有一定的道理。首先,年限限制方案是肯定的,必定学校不可能纵容你一辈子都通不过考核毕不了业而待在学校里。其次呢,也要综合考虑不同研究课题制定不同的年限限制制度。必定,有的课程真的需要很多年的研究才能完成。只有兼顾了不同学科的差异并制定相应的最长年限限制制度,才是最有效的也是最有价值的制度。对于博士生的学习最长年限限制,你又有何看法呢?欢迎留言讨论,喜欢笔者的朋友加个关注再走呗!

功利

博士要读多久?真的蛮久的,8年才毕业的也不少

2019年12月6日下午,遇到一个我们回来参加培训的校友(我们承办的培训班)。他已硕士毕业3年,借着培训班的机会回母校看看,有心回校攻读个博士学位。事实上,包含我们学校在内的不少学校已很少愿意接受在职攻读博士(如比例不超过5%),要求个人档案必须转到在读院校。而且,每年高校清退的研究生中,很大一部分学生都是在职读研、读博的学生。之后,未到校或没心思做课题研究,荒废几年后直接被清退。在和他聊天的过程中,他也犹豫过是否需要辞职后,回校在他之前导师课题组全职读博。主要是他已成家,在企业工作收入不错,自己也非常犹豫。在他的感觉中,自己在单位没有晋升空间,想通过读博换个新的工作环境。可是,博士求职并没有他想象的那么有优势,而且想毕业真心不易。因此,我问了他一个问题:读博后,你想几年内毕业?这么问的理由在于他已工作3年,博士毕业时的年龄稍微偏大。比如,理工类专业的男博士,进入高校后得到青年基金的资助非常重要(35周岁以下)。很多高校引入的新博士年龄基本都在32岁以下,留出2-3年时间用于申报青年基金。他已工作3年,要是不能4年学制内顺利毕业,延期时间过长,找工作就会变得很艰难。他给的答复是希望3年内能破格毕业。主要是在他们课题组,之前就有类似的学生3年、3年半提前毕业的,而且发表论文的数量和质量都不低。之前,翟天临博士的学术不端事件后,更多的高校采用教育部的学位论文盲审平台。盲审平台的话,通常得预留2-3个月时间,漫长的等待期折磨人啊。基本上最后一个学期就是忙活论文送审、答辩、求职、整理结果撰写校论文的事情。很多博士回想起那个时间段的经历,自己都感觉“傻傻地可爱”。目前,国内高校博士学位的学制普遍在4年,少量是3年(如华南理工大学)。事实上,4年学制比3年有优势,因为第4年学制内都会有助研津贴。而且,3年内能毕业的博士比例真的非常低。以学制来说,开题、中期检查、小论文投稿接受、预答辩、大论文撰写送审、答辩都顺利的话,博士大部分是4年毕业。也就是读博士读了4年。但是,之前一份调查显示,国内博士延期率高达2/3。我之前也谈过,想必也得迈过三道坎,分别是学校、专业和导师的毕业标准。在这三个毕业标准中,通常导师的要求是最严格的,尤其是在小论文的数量上。而且,这类要求严格的导师,还不接受档次较次的期刊。宁可不投稿,或者直接不愿意署名通讯。那么,延期之后,读博的最长时间是多久呢?大部分学校的研究生手册中规定:在读博士生不管是什么原因,8年内无法取得博士学位的,就会被清退(部分学校是要求7年)。2017年,小西曾看到一个女老师留言:“毕不了业的是我老公,我跟他都是某高校教师,他考的本校的在职博士,混了8年,一篇文章没有,混到被清退的下场,也算是个奇葩了。”。是不是看到这个留言,很有感慨。事实上,这类本校教师在读博士被清退的并不少。当然,这里有他们之前读博过于容易的因素(学校鼓励本校老师校内或去名校攻读在职博士)。反过来看,这类导师(硕士学位,可遴选为硕士生导师)起码没有压榨自己的硕士生,用他们的研究成果作为自己博士毕业的支撑。也算是不容易呢!另外,优秀推免生选择直接攻读博士学位的,通常都是5年内博士毕业的。研二选择硕博连读的,2+3年也能毕业,无法毕业的部分学校可以转硕(答辩后拿硕士学位)。说说你身边熟悉的博士生都是几年毕业的啊?

若有能知

博士生的压力有多大?看看博士的自述就知道了

博士,作为当今最高的文凭(博士后只是一种工作经历),可是博士这个文凭真的那么容易拿到吗?他们的三年甚至是八年都是怎么过来的呢?他们每天的压力有多大,他们的苦楚,他们的乐趣,也只有经历了的人最清楚。现在就跟随小编看看博士是怎么过的,也了解下这一个特殊而略显神秘的社会群体。1、工作时长1、工作时长我每天早上8点到晚上11为工作时间,除去两餐(中饭和晚饭)花费1小时,午休1小时,每天净工作13小时,一个星期工作时间为6天,一天休息时间(有时有实验安排可能只休息半天),一个星期工作78小时。一年按52个星期算,过年休息2个星期,暑假休息1个星期,其它节假日加起来大概1个星期,等于一年工作48个星期,一年工作78*48=3744小时。2、经济压力我们是每个月统一发补助2800元,一年发十个月,总共28000元,平均每个月2333元。很多博士都是有家庭或正在构建家庭,一个月租房500元,每天早餐5元,中晚餐共20元,一天25元,一个月750元。朋友聚餐,买衣服,话费等等都要花钱,另外读博士的年纪也正是朋友结婚的高峰期,份子钱也不是一个小数。每年下来,基本是只能勉强维持基本生活。要是没有女朋友的话,那就糟糕了,谈恋爱也是高消费。3、课题压力博士的日常是看文献、想课题、做实验、写文章、投文章、改文章。这一些都是基于一切都顺利的假想状态。大部分博士都没这么顺利,实验卡在哪一步,解决,然后再出现卡住,再解决……小编就在有一步卡过半年,整整半年都是在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每天导师问你三遍实验怎么样了?然后把你骂一顿。我想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承受得了这种压力的,到最后直接两边头发都白了,幸运的是最后得到了好的结果,并发了好文章。但是并不是所有问题都能解决,实在解决不了就只能换课题,有可能半年或一年,也许更多的时间都白费了,只能重头再来。在科研界经常出现一种情况,你花了一半或几年做出一个好的结果,正准备写文章的时候,发现别人把你的概念用掉了,甚至是和自己做的课题极其相似,这种情况真的不在少数。4、毕业压力好不容易熬过了几年,终于盼到了快毕业了。这时候就真的是几家欢喜几家愁了。有的博士什么要求都达到了,但有一点没达到,没有达到某些人的要求,或是没有让某些人满意,这就麻烦了,这方面不多说,会得罪人。5、就业压力相信每个博士除了自己对科研的兴趣外,也都是想找份好工作。现在国内过分重视出国经历,本土博士在就业上也是到处碰壁。博士真的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他们每天要面对各种压力。到了工作赚钱闯事业的年龄,却还只能在科研一线;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却苦于没有经济基础,连结婚生子都不能;干着和农民工差不多的活,却只连维持基本生活都有困难;自己明明已经是一个成年人了,却还得受着一个人的骂。既然博士压力这么大,那我们该怎么缓解呢?最好的办法就是运动,固定时间去出一场大汗,什么不愉快,什么压力都可以随汗水消失。

狂接舆曰

为什么中国每年有将近4成的博士生不能够按时毕业,是懒吗

大家好,我是一个说教育的。你们知道吗,我国传统的博士生学制为3年,但很多博士生反映认为3年时间不够完成学业,很多顺利毕业的质量也不是很高,2019年博士生的延期毕业率高达40%,其中接近一半延期的时间为一年,20%的延期时间为两年。那么究竟是为何有这么多的延期学生呢。首先应该被抨击的是学制体系。现在呀,中国仍然有很多大学设置的博士学制体系是3年,而世界上的大多为3-6年。所以呀,这样是导致有这么多博士延期毕业的主要原因。不过呀,当初之所以设置这么短的博士学制也是有原因的。博士的三年制制度有两个优势:其一,时限短,可以早毕业参加工作;其二,学制短,激发学习积极性。当时的中国呀,很是贫穷呀,哪里来那么多钱来培养人才,再加上没时间给你培养了,因为国家需要你了,需要你进入到社会中去了。所以这个体质一直是国家需要。也是迫不得已。其实呀,中国以前的博士学制连三年时间都还不足,据说呀,以前才两年多,后来经过改革才确定延长到三年。所以呀,后来这个三年的学制就一直保留至今。随着祖国和世界科技的发展,学术方面需要更加深厚的学识储备。所以慢慢的又存在了一定的劣势:博士生涯学业压力大;而文科精品作品往往需要长时间的精心打磨,短学制不利于博士生潜心学术,容易滋生急功近利的“学术泡沫”;短学制不利于博士生出国访学,扩大学术视野。且一旦延期,无补贴等生活来源的后果容易让学生感到压力。除了这些之外,也还有一些家庭原因等等。毕竟呀,现在读书的时间也太长了。想想看,一个学生幼儿园三年,小学六年,中学六年,大学四年,研究生四年,再加上博士,3+6+6+4+3+3读完都要三十了,这还是在正常情况下,你说这样你家里能不着急吗。所以呀,最近几年以来,很多大学都在慢慢改革了。越来越多的学校将博士学制改为四年制。如清华、北大、上海交大、人大、厦大、中山、中南大学、华东师大等高校,均已实行四年制博士学制。这是一个好消息呀,有这些前面的好大学带头,我相信后面的大学也会认识到要改变这个体质,这也是现在社会所需要的,现在学术所需要的。好了,到最后了,给大家透露一点消息吧,去年2019年博士招生人数达到了10万,专家估计今年博士招生人数会超过11万。不得不说,现在的高学历人才是越来越多,像我这样一个大学本科出来的就是菜狗一枚呀,不足为道。找工作都十分的困难呀,即使找到工作也是朝朝暮暮,没日没夜,还薪薄难以顾家呀。不得不说,现在的成年人压力真的不小呀。

关于爱

博士生们每天都在做什么?

不知道大家是不是对博士生的日常生活感兴趣,他们是不是过着平凡枯燥的日子?客观来说博士生在第一年的时候是感到很轻松,每天不用忙着做实验,看文献等,平常就是去听学院某个导师讲讲课,有空会了就去做做试验,统计下数据,说轻松并不是安排上的轻松,而是心情上的轻松。到了第二年,博士生就是实验室的常驻人口,每天的工作基本一致,文科博士每天忙着看文献,查资料,理科博士忙着做实验、统计数据、学习软件等,要不就是带带学弟学妹,中间还会穿插着帮导师跑腿等一些小事情。在某视频网站上,有几名博士生用VLOG方式记录自己每天博士生的日常生活,看看博士生的日常生活都是什么样,是不是我们想象中,带着大黑框眼镜,走路都在思考问题的大学霸。Part.1历史博士生的一天生活并不是我们想象中那样美好,但也没有你想象的怎么差。这是一条长达12分钟的VLOG视频的主人公是一名历史专业的博士生,他分享的是一天的博士生活与正在做研究的想法。Part.2计算机女博士的一天。在平常人的认知中,女博士都是蓬头垢面的不会打扮自己,非常的刻板严厉。其实女博士化妆打扮自己完全都是靠心情。非常真实的生活,平常就是实验实验实验,看论文看论文,写代码写代码Part.3博士生的假期博士生在想假期的时候,他们根本不知道假期是什么,文献没有写,论文改了吗?修改发表了吗?博士读的时候,年龄大都将近30岁了,你觉得你不急,你父母急啊,过年一道庭到聚会,长辈们肯定会说什么时候结婚?有对象了吗?你表弟小你好几岁,结婚都两个小孩了。说到这,你还有假期吗?假期时间也有在努力做实验的博士生,在她的眼中,假期就是用来做实验的。Part.4交大博士 I 如何写学术论文在视频中,博士们不仅有日常生活,还有交大博士记录分享如写 学术论文,从论文的规范、结构、选题、阅读、在到最后整理文献及及投稿,充满了细节与严谨。

神薙

博士生们,我为什么劝你千万别延毕!

来源:学术志 作者:千灯首先,预警一下,这篇文章也许会给你带来不适,然而,如果你真的肯细想,肯认真对待,也许你的观念、你的人生会因此而发生重大转变。01、我的故事我自己就是这样一个例子。3年前,我还在迷茫的跟同学抱怨、恐惧着自己小论文不理想,大论文没思路,毕业仿佛遥遥无期;2年前,在我跟男友的几次剧烈冲突后,思想转变,准备拼尽全力努力毕业;1年前,我硬是硬着头皮完成了在之前的我看来无法完成的任务:承担着导师组内3项项目,撰写发表了1篇毕业小论文,完成了博士大论文,找到了理想的工作,还顺便结了婚,考了个驾照,正如当年博士毕业服上身时,有同学戏称我为“四证合一”。换句话说,我终于挣扎着,在博士规定年限内毕业了。这件事给我带来的什么好处呢?太多了,甚至说加上今年一场疫情的催化,我的人生,就因为自己一年前的努力被彻底改变了。现在看来至少有以下几点:从最虚的说起,它极大地提升了我的自我感觉。有句话说,失败的经历不会成就你,只有成功的经历才能。这一次涅槃的经历扎扎实实的给我了痛苦,也给了我成长。这件事之后我在面对很多高压事件时都比以前从容的多,有底的多,因为自己曾经做到过。这是在心理上给我的好处。务实一点,在完成目标的过程中,我的时间管理能力、压力管理能力,精力管理能力都得到了巨大进步。我学会了紧盯目标,分清轻重缓急,我学会了任务分解,每天定时定量就能稳步前进,我学会了高效休息,通过每日睡前回顾让一天的任务在脑海里清零,养足自己的精力。我在看似迫不得已的实践中,体验到了高效工作的成就感,体验到了高压前进中的从容感,体验到了“一定要做到”的坚韧感,这都成为了我日后工作重要而宝贵的经验。再务实一点,如果我当年没有硬着头皮毕业,接下来会面临什么呢?金钱上,我会损失工作一年全部的补贴和收入,而且还要自己找房租房的资金投入,工作机会上,我会面临比上一年更严峻的就业形势,尤其在今年新冠肺炎这个黑天鹅事件盛行之时,我自身的年龄劣势将会更为突出,很可能我就没法找到这么理想的工作了;人生进程上,由于我还没有毕业,就没办法或者不方便要小孩,推进生活上的进展。种种这些,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有如此多的博士感觉人生艰难了。02、你是在厚积薄发?还是在伪装努力?看到这里,不知道你们心里是不是已经开始感觉到不适,不想,或者不愿意再往下读了。人生本来如此艰难,为什么还要读这么一篇文章来揭穿真相,狠狠的扎心!网上明明说,科研人们的交往礼仪是不要问论文进度,不要问何时毕业,为啥偏偏有这么个“既得利益者”来非要掰扯利弊,破坏我们一整天读论文的好心情?你这不是明摆着在贩卖焦虑么?没错,一年前的我完全就是这种心情,尤其在焦虑感淹没自己的时候,朋友的一句相关的话都能引来我的白眼,一个问题都仿佛是泼在伤口上的开水。我身边的博士也很多这样,不是常抱怨博士期限太短,就是在数数往届自己有多少师兄师姐拖3年5年都未毕业,有一个同学甚至跟我说,其实博士只有最短学习年限的,没有规定的年限。话里话外仿佛都在说,博士就是这么难毕业,我只是其中无辜人员一个。但我这里却要走心的奉劝大家,能不延毕,就不要延毕,往小了说,在做出相同成果的条件下,早毕业意味着你的年龄优势更明显,有更多的时间去到广阔世界去探索,积累经验,甚至去享受更好的市场机会;往大了说,除非你在攻克巨大的科学难题,那么锻炼自己在有限时间资源下攻克难关的能力和素质也是我们科研人员能够承担大任的基本条件。可能你会找出很多理由来反驳我,比如学校毕业要求的论文要求太高,比如论文早就写出来,但发表进程遥遥无期,比如科研要有坐冷板凳的耐心,不能那么功利的赶紧凑篇论文混毕业就行,比如国外的科研强校也都是好几年不能毕业云云。的确,做科研不提倡急功近利,在有些领域,慢工出细活,扎实的积累出高水平的成果是必须的,但我们需要真正直面的问题是,你到底是在扎实的积累,还是在伪装的努力呢?你到底是在慢工出细活,还是在为低效做事,为拖延在找借口呢?尽管科研,这项拓展人类知识边界的努力天然就存在着诸多困难和不确定性,但据我观察,现在我们博士生在工作学习的方式方法,效果效率方面,其实存在很大的提升空间的。尽管我们要强调积累,但也要强调产出,尽管我们强调质量,但也要学习企业这种快出成果高速迭代的工作模式,让质量在迭代中提升,让效果在实践中显现,而不是让巨大的困难蒙住我们的双眼,让惰性拖累我们,最后还跟着别人吆喝,博士,可真难毕业。这一路走来,我深刻的感觉到,读博的压力,说大也大,说不大也不大。大是大在了总体目标的实现真心有难度,要写文章,要找到重要的课题,要学理论学方法,要能充分吸收,独立实现,还要能想出他人想不出的idea,做出他人所做不了的design,最后还要学术化规范的表达出来,写出来并不够,还要经历反复的修改,接受不断的质疑、批评和挑战,每一步都需要耗费大量的心力;然而说不大不大在哪呢?就是如果你没有规划好自己的时间节点,再要是没有的团队作为督促助攻,很容易就放纵自己逃避在其他的“低效事情上”,可能逃避在浪费时间的活动上,可能逃避到跑项目的琐事中,甚至可能逃避在只读文献就不动笔的拖延下,由于没有像企业那样每日每月每季度的考核,没有定期硬性的外界约束,很容易让自己外紧内松,表面焦虑的忙东忙西,实际懒惰的就是不肯做真正重要的事。03、到底怎么做,我们才能成为那顺利的40%?据说2019年博士的延毕率已经高达60%了,尽管这个数字中一定包含某些客观、难以掌控的因素,但也有很大一部分是因为:那些博士们,可能真的没发挥出自己应有的潜力!——看看我们身边那些被焦虑,被低效拖延的师兄师姐,师弟师妹们就知道了。那到底怎么做才能顺利成为按期上岸的那40%呢?有三个点特别重要。首先,提前了解形势,做好长远的规划最重要;毕业需要多少论文?专业期刊的发表难度如何?发表周期一般多久?选题最迟在什么时候完成?写博论需要跟导师以怎样的沟通频率?这些最好在一入学就着手开始了解,然后给自己设置完成时间节点,最大程度上防止后期悲剧发生。我有几个优秀的博士师兄就是如此,在一次聚会中谈到自己的科研经验,都不约而同地谈到了自己对整个博士生涯的规划,什么时候必须完成第一篇小论文,什么时候开题必须完成,在正式开题报告前需要跟导师沟通几次等等,真所谓“安排的明明白白”,他们就讲到说,提前安排的最大好处就是心里有谱,能够有节奏的去安排自己的进度,不至于冒进,也不至于焦虑无所进,有计划是避免焦虑,避免失控的最佳药方,这是避免延毕的最根本性方法。其次,在整个读博生涯,要始终记得自己最重要的事,不要无意识陷入瞎忙中。有人说,博士生涯可能是你做科研的顶峰时期,因为这时候自己的自由时间最多,可以一心做学术。但是真正做过博士的人知道,自由时间多,不代表都能自己用。你有可能要跟导师跑项目,你有可能要带师弟师妹们做实验,你还要去帮导师申课题,跑报销,干一些与科研无关的杂事,天天忙忙碌碌,好像努力又充实,但实际自己论文的进度却迟迟停滞不前,这就是典型的一直在做紧急的事,始终没有做重要的事,我在博士的前几年就陷入到了这样的误区中。最后是怎么悬崖勒马的呢?那就是,严格给自己定写作任务,从整体的截止规划中倒推,倒推到每日必须完成的字数或者时间,或者章节。这里的一个小技巧是,如果有思路且时间多,最好以章节进行推进,以保留自己的完整思路;如果没思路或者同事需要找数据做模型,那就以时间或者字数计划进行推进,确保自己始终在写作状态中,这样长期下来进度就能够得到有效保证。最后,如果实在前几项都没有做好,遇到了临近毕业、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时,调整心态,再坚持一下,逼自己一把,也许你就完成了一个跨越。这也是我在博士最后一年所做的事。坦诚的讲,由于自己没有调整好出国学习和完成博论之间的冲突,在回国后,毕业论文的写作严重落后于应有的进度。而当时,我还需要继续完成导师安排的项目,课题,因为客观原因我还有很多私人的事要处理,我整个人,在长达两三个月的时间里,都被一种焦虑感、恐惧感、混乱感所包围无法自拔。克服它们并不容易,但我要拼一把努力毕业的心已经坚定不移,于是就想了各种歪招,正招,只要是有用的招都试了。比如读励志故事,比如暴走健身,比如每天记录各种招的效果,比如一写论文就听特别高节奏的音乐,来压住心里的能量。真别说,招越试越多,有用的没用的自己心里越来越有谱,同时进度也在快速按计划推进着,状态就逐渐越来越好,最终完成了自己给自己的跨越。再次回头看,我想我会永远感谢当时的自己,坚持住了那些难熬的时光完成了心愿,同时也改变了自己人生的轨迹。

是亦近矣

考上博士生的年轻人,每一天都想死

【更多资讯请关注微信公众号:麻辣婶】新年刚过,国内上下仍是一派喜庆,很多留学生虽然没有机会回国过春节,但是也会很有仪式感地在国外约上三五好友,热热闹闹地庆祝一番。然而,斯坦福一名博士却选择结束了自己的生命。斯坦福大学博士生在实验室自杀当地时间2月11日,美国斯坦福大学传来噩耗,一名男性工科研究生在工程学院名叫Paul G. Allen的实验楼里,自杀身亡。实验楼经法医初步验证,死者是上吊身亡。根据Daily Post 报道,死者名叫Ziwen (Jerry) Wang,本科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应用物理学),随后前往美国斯坦福大学攻读料科学与工程系的PhD,目前是博士第五年在读。当天上午,王某的同学们像往常一样,准备在Paul G. Allen的某纳米实验室开展一天的工作,但是却在室内发现王某的遗体。接到报警之后,警方封锁现场取证调查,通过询问其同学得知,早在事发前的周六,王某就缺席了同事的赴约,似乎有所异常。事发之后,斯坦福大学的工程学院院长Jennifer Widom就此事件,给学生教师发送了一封电子邮件,表达对学生的哀悼,以及对死者朋友、家人的慰问。院长在信中,还公布了校方开设的心理疏导的专线电话以及地址,希望遇到心理问题的学生,都能首先想到求助专业人士,而不是结束自己的生命。信末,他说:“任何一个优秀的学生选择这样的方式离去,我们都感到遗憾和惋惜,请大家照顾好身边的人。”而王同学在决定自杀前,究竟经历了什么的煎熬和痛苦,这其中的心路历程,每个曾经或者正在读博的留学生,一定深有感触。博士生的另一面,无人了解在无数人眼里,博士生身上有太多美好的光环,渊博的学识、未来可以得到高于行业内的工作薪酬等等一切。然而实际上,这一切也恰恰是博士所要背负的压力。毫不夸张地说,博士生是留学生中面临学业压力最大的一个群体。美国的高等教育一般比国内更重视学术成果,为了锻炼自己的教研员,通常会把重点课题交给他们去做,但往往这些课题通常不是网上查查就能得出,连发表的论文都寥寥无几,只能摸着石头过河,一步步的探索。甚至很可能是几年的研究成果打了水漂、实验模型反复失败、以及毕业延迟等难题。而从培养上来说,留学的博士也比本科生遇到的挑战更大。比如,对于留美本科生来说,学校的培养目标清晰,也能够得到学校提供的帮助和指导。只要修够足够的学分、顺利通过考试,再写一两篇论文,基本可以顺利拿到毕业证。但是,博士生阶段则是一个没有明确教学指标的学习过程。作为一个“科研型学位”,博士必须在攻读期间做出原创性的研究成果,且足够在学界发表一篇分量充分的论文才可以毕业,而这个过程大部分时间完全需要博士生一个人来完成。不仅需要亲力亲为,有时候,博士生还会面临研究实验结果突改变的局面。北大博士唐晓琳就是因为学业压力过重,超出承受范围,而选择在金门大桥纵身跳下,结束自己的生命。据后来的调查得知,唐晓琳在读博期间被导师过度压榨,唐晓琳的课程存在着严重被推迟的情况,与系内相关规定不符。唐晓琳参与博士生资格考试时,已经是研究生第7年,与系内规定的“在第3年学习结束之前完成博士生资格考试”不符;入学8个学年,没有明确的论文计划,与系内规定的“必须在7年内完成博士学位”不符。不仅如此,调查后的报告揭示,实验室工作量严重超标,负荷极大。唐晓琳和其他学生需要经常性地在深夜和周末进行研究。由于研究压力大,实验室的工作人员会产生暴躁情绪,并且因为实验资源的分配产生矛盾,人员关系紧张。可以断定,本身就被学业困扰的唐晓琳,每天不仅要面临纷繁复杂的实验数据,还得忧心忡忡地防止被同事“穿小鞋”,这样的双重压力之下,难免会产生轻生念头。前几日,国际顶级学术期刊《自然》更是发布了一项2017年度全球博士生生存状况重磅调查,对来自全世界许多国家不同领域的5700多名博士生进行了一次详细的调查。研究的结论让人十分忧虑——原来博士生读博期间普遍有比较严重的精神压力。重压之下,难免有人会想着用极端方式结束掉这一切。2018年情人节的这一天,已经失联15天的中科大博士生刘春杨,终于有了眉目。但是不幸的是,人们找到的却是刘春杨的遗体。法医未在刘春杨身上检查出伤痕,警方判断其大概率为自杀。据澎拜新闻报道,遗体被发现的前一天,恰好是刘春杨28岁的生日。按照家里的规划,他会在28岁这一年拿到博士学位、找到工作,但这一切都戛然而止。而之所以发生这一切,其家人猜测和刘春杨的学业有很大关系。刘同学生前曾向家人透露,自己因论文没及时发出来而不得不延迟毕业一年。同宿舍的学生谈起刘春杨时,如是反应:“他这一年过的特别颓废,本应有很多要完成的事情,然而却陷入了一种不知道接下来要做什么的状态,整天在宿舍打游戏。”博士生要面临的除了学业压力,来自社会的压力也不容小觑。一般在攻读博士的年纪,很多博士生的同龄人已经步入职场,在过自力更生的、社会人的生活,甚至有很多也组建了自己的家庭,对比之下,自己的生活不仅枯燥乏味,而且似乎正在脱离主流社会。这种看不到头的未来加上长期的投入得不到回报,以及无处安放的烦躁情绪,在博士群体里越来越普遍,而这样的痛苦,一旦再加上留学海外的艰难,更是雪上加霜,让博士生们难以承受。留学生的痛苦由于陌生的地理环境、社交圈过窄、生活压力大,都容易让很多第一次走出国门的学生无力独自承担这一切,最终做出不理智的行为。据美国心理协会统计显示,亚裔大学生自杀念头及试图自杀的行为远比白人高。在15 至34 岁的亚裔中,自杀是第二大死因,其中,20至24岁的亚裔自杀率最高。有专家认为,这种现象与心理压力过大且没有及时获取专业帮助有关。独自一人身处异国他乡,孤苦无依的同时,面临一波又一波的繁重压力。留学生的精神,其实一直都是十分脆弱的。在这里也希望大家都能正视自己的心理压力,并用合理的方式去排解,自己熬不下去了就寻找那些专业人士。因为,你所遭遇的一切问题都不是最特殊的那一个,所以一定有解决的办法,别这么轻易的就放弃自己。

从之丹穴

中南大学教授:想读博士,需提前多久联系博士生导师?

今天看到一篇文章《想读博士,需提前多久联系导师?》,是中南大学教授喻海良写的,他建议说:“通常都是每年的11月份确定博士生招生指标,考生最迟要在每年9月份就开始联系导师了,提前4个月到2个月的时间,是联系博士生导师的最佳时间。因为太早联系,导师容易忘记;如果太晚联系,很可能已经优先把名额留给了别人,失去了优势。提前2个月的时间里,刚考导师会开始准备博士招生的材料和录取事宜,也会认真查看这个时间段联系的考生资料。如果导师同意互相加微信,有问题及时沟通和联系,这肯定也是一个积极信号,说明导师愿意考虑考生”。现在的博士生录取制度,跟以往的博士生录取制度,已经有了很大的不同。以往的博士生录取制度,只有硕博连读或者提前攻博的学生,才有资格不用通过全国英语、数学的公共科目的统一考试,而直接进入复试环节,复试也是有专业课考试和面试两个环节,但是专业课考试通常都是放水的,只要试卷上有写了答案,不管答案如何基本上都能通过。以往对于普通考生来说,难度是比较大的,因为一个稍微有点名气的博士生导师,通常每年只能招收一到两个学生,而报考这个导师的学生通常都有好几个,这个时候,博士生导师没有选择,只能同时答应很多考生报名,这些考生还要先通过全国统一考试,接下来是复试的笔试,加上复试的面试,全部成绩排名前一和前二的学生,才有可能被真正被录取。特别是对于外校的考生来说,本身背景一般,没有关系,也没有提前弄到一些“内部考试资料”,想考到一个名校的博士是非常困难的。现在很不同了,基本上所有的名校博士招生,都采取博士“申请-考核”制,少了参加全国统一考试这个环节,让更多想读博的考生有机会直接进入面试环节,机会多了,考生数量也多了。从目前的博士申请考核制度来看,报名门槛还是相对较高的,通常都要求考生最近3年时间里,有发表过一篇以上高质量的论文,这就刷掉了大部分本科和硕士学历的考生。可见,如今每个博士生导师都充分占据了博士招生环节的主导权,原则上也能同时答应所有的考生来报名。但是因为名额有限,很多博士导师并没有这么做,而是优先考虑早早联系自己的优秀考生,这样也不会耽误其他考生。考生也有选择的权利,也能同时报考很多个学校。如果大家都互相不讲信用,互相把对方当成备胎,那么最后很可能导师招不到理想的考生,而考生也考不上满意的导师。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只有当博士生导师有名额,百分之一百地答应考生一定不再考虑其他考生的前提下,给考生一颗定心丸,同时也要求考生不能再报考其他院校,才能避免更多类似互相“备胎”的尴尬局面。

是也

博士学制不设年限是怎样一种体验?

最近,很多高校都在呼吁一件事,就是对博士的培养年限建议进行修订。因为对于一些优秀的博士生而言,在读期间很可能在第一年就达到了学校规定的毕业要求,但是目前几乎所有的高校在博士生培养计划里都有最短年限的规定,一般是博士在读最短不少于三年,甚至有的院校规定不能少于四年。这对于在读期间表现优秀且想早点毕业的博士生而言,是很郁闷的。其实对于博士学制年限的问题,一直在争论,有的人认为博士年限应该加长,因为三年时间很多博士还没有完成学校规定的毕业条件,或者刚刚经历两年的科研训练,刚刚步入正规化,但是有用面对毕业找工作的问题,因此较短的学制使得博士整体的质量不高。而有的人却认为博士学制就不应该再设置年限了,因为博士群体的任务非常的明确,就是在科研团队中提高自己的科研水平。如果在某个团队已经达到了培养的要求,为何还要白白的在学校里熬时间,而不是去更好的科研团队和平台发展自己呢?基于博士水平参差不齐的现在,越来越多的人提出博士培养的改革,首先从博士招生方式上逐渐由以前的统考方式改变为审核制,而且这一改革逐渐得到大家的认可,并且推广的效果非常理想,现在全国有接近一半的博招单位采取了审核制的方式进行招生,预计在未来的三到五年内,所有的博招单位都改为审核制招生。而在博士培养方式中,学制的设定也将会提出新的改革方式,目前对学制的改革采取的是弹性学制,也就是说博士生在读的学制年限为3到5年,也就是说达到毕业条件后,由学生自己选择什么时候毕业,第3年毕业也行,到第5年毕业也行,学校都会给博士生每月发放补助,只有超过5年以后,就不再发放补助了。但是随着改革的深化,现行的弹性学制也将面临着新一次的改革。我们设想一下,如果博士学制年限取消的话,就意味着有的博士可能入学没多久就可以毕业了,那么对于博士生的培养而言,学分制已经是无法使用了,这会引起博士生培养体系的重新建立。同时,也会引起一大批低龄博士的产生,使得每年毕业的博士数量会增加,在读博士的数量减少,这样以来,学校会节约一大块培养的成本,而博士就业的竞争会更加的残酷,很可能意味着越晚毕业的博士越不好找工作,因为那些能早毕业的博士大多是既年轻又成果多,直接导致博士群体内的优胜劣汰。当然,面对取消博士学制年限的改革会引起一系列的问题,因此目前的情况下,还无法实行。希望大家能多多提出自己好的建议,使得博士学制的问题能得到很好的解决方案!欢迎大家与塔主一起讨论。

乔治亚

读博士还有意义吗?有人说读博士浪费时间,看看大家的经历

读博士还有意义吗?有人说读博士浪费时间,下面一起看看大家的经历吧。网友一:研究生毕业后,在一家央企工作了两年,然后考博读博,那时离开的时候,我记得直属领导说,我是想读更好的学校,我想读博士,确实不错,我不知道读完后能不能做更好的工作,我也不知道有什么用,但是我确实得读博。读了也许会后悔三、五年,但不读的话会后悔一辈子,多年后,我没有试过,所以放弃了可能性,我真的会后悔一辈子。网友二:总之,你今后想从事什么样的工作和职务,以及读博能满足你工作的要求吗?现在,80名博士进入大学,从事教育和研究,有些博士可能只是一种教学模式,也就是说在大学里给学生上课,有些博士是科学研究的助理型,只教学生在大学里做实验,有些博士属于科学研究型,在大学里几乎不上课,没有学费,当然,更多的学生会听课,或者进行科学研究,如果想做大学工作的话,请在大学里当老师,必须读博士。网友三:有些专业或有些职位只有读博士才有机会,比如医学,现在好的医院也只有博士,如果是专攻医学的话,成绩也很好,将来想进一家像样的大医院,需要博士学位,但是,几个专业专业的本科足够了,我想成为一名程序员,例如计算机专业毕业,本科就足够了,然后请不要读博士,我觉得读完后大家都不需要你。网友四:从普通家庭出生到高中毕业一共18岁,各种费用每年1万元,一共18万元,大学四年,每年1.5万元,一共6万元,硕士学位是六年,每年两万元,一共12万元,一共36万元,考虑现在的物价,让孩子的博士毕业的话,是40万左右。##&&image&#从经济上计算,其他人大学毕业已经赚了六年的钱,每年赚5万元,一共30万元,这样计算的话,读博士是不是损失了70万?大家怎么看?还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