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大学生入党,入党申请书应该写什么内容?过来人教你!净八

大学生入党,入党申请书应该写什么内容?过来人教你!

大学申请入党,现在越来越变成了一个流行选择。每年都有很大一部分大学新生,刚入学就积极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可是,有些大学生,只知道入党的重要性,却不知道入党申请书应该怎么写,甚至有一部分大学新生,入党申请书只有三两句话就草草结束了。这样的入党申请书,一般情况下,都无法通过党组织的筛选。那么,入党申请书到底应该写些什么?应该怎么写,应该写多长才比较好呢?作为过来人,现在,小编就和大家探讨一下,入党申请书到底应该怎么写才算合格。首先,入党申请书到底应该写哪些内容?第1个方面,就是写清楚个人的基本情况,姓名、性别、年龄、出生年月、籍贯,等等。这些信息,应该在入党申请书的第一段就写清楚。毕竟,向党组织写入党申请书,首先就必须交代清楚个人的基本信息,党组织只有首先了解了你这个人,才能够在此基础上,考虑你是否适合成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写清楚个人的基本情况之后,接下来,最主要的就是要写清楚自己的入党动机和对党的认识。最后,介绍一下自己如果成功申请入党之后,自己会怎么对标对表,努力做一名模范合格党员。其次,入党申请书中,各部分内容的详略问题。一般情况下,介绍个人的基本信息很简要,通常情况下,2~3行字,就能够介绍完毕。入党申请书的重点,主要就是在剖析自己对党的认识和入党动机方面。在这个方面,写得详细一点,让党组织知道你为什么要入党,同时,让党组织看清楚你对于党的认识,到底达到了一个什么样的层次。在写这部分内容的时候,作为申请人,一定要做到心诚,要做到对党坦白,对党忠诚,不要说太多的套话,切记从网上复制和粘贴。最后,入党申请书的篇幅,到底应该写多长为宜?有的大学新生,申请入党申请书只写了一两百个字,这自然是无法过关的。一两百个字,可能有一半的篇幅,都在交代个人的基本信息,剩下的一半篇幅,根本无法交代清楚个人的入党动机。也有的大学生,入党申请书写了七八页,小编也不建议这样写。毕竟,七八页的入党申请书,可能会有四五千字,如果人人都这样写,组织上可能看都看不过来。一般情况下,建议入党申请书在一页半到两页纸左右,控制在1500字左右。现在,你会写入党申请书了吗?

生死决

大学生想入党,不仅要写好入党申请书,这4件事也很重要

大学是学生唯一可以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的机会,这个机会虽然是可以面向全体大学生开放,但是能得到这个机会的学生却只是很少的那一部分。大部分的学生在入党这条路上走到提交“入党申请书”这一步就到了尽头。不管是从学校里的评优评先评奖助学金还是毕业后就业,入党对大学生来说是很重要的,而大学生做好这四件事情会对入党起到关键作用。大学生申请入党很重要,这四件事情,往往会起到关键作用1.选好入党最佳时机对于大学新生来说,不管是入党还是学习他们的起点都是一样的,谁能跑在前面谁就是赢家。而且从时间上来说,大一的学生时间多精力也足,应付入党的一些必要的流程是绰绰有余。而过了这个时间,从大二开始专业课的学习步入正轨,越往后走学生的时间和精力都是跟不上的。2.学习成绩很重要有的学生不可否认在其他方面很优秀,比如担任学生会工作等,但是提到学习就让人汗颜,这样的学生可能会和辅导员关系好,甚至和校领导也很熟,但是成绩太不堪入目的话,他们想提携也无法让人信服。3.党的基本理论学生想要入党就一定得做足这方面的功课,爱党敬党光靠嘴上说可不行。入党申请书写的再光面堂皇也比不上对党的基本理论了解的透彻来的实际,这一点入党测试一试便知。4.品行端正大学生入党是一个公开的评选,如果学生平时在校作风差甚至行为举行恶劣,自然会被同学看在眼里,这样的学生想入党比做梦还难。相反一个品行端正的学生,同学们只会毫不犹豫的投赞成的票。

北大台籍博士生:我为什么想加入中国共产党

【环球时报记者范凌志】在北大就读的台籍博士生王裕庆日前在接受香港媒体采访时表示自己想要加入中国共产党,此言引发了岛内媒体的广泛关注,同时也为他招来岛内“独派”网民的讽刺与攻击,有人指责他“投机”、更有人要求像对十九大代表卢丽安一样“取消他的台湾户籍”。29日下午,王裕庆在北京其所住的小区附近接受了《环球时报》记者的专访,谈到为什么想加入中国共产党,滔滔不绝的他突然安静下来,动情地表示“这是一种奇妙的化学反应”。跟社会主义结缘,并非到大陆才开始环球时报:能否介绍下你的成长背景?为什么会认同中国共产党?王裕庆:我的祖父是抗战老兵,曾经参与驼峰航线(二战时期中国和盟军一条主要的空中通道)的运输,他的同袍很多都在运输任务中牺牲,从祖父那里,我是真的了解到抗战的不易,了解到我们的前辈为了国家的独立和统一做出过多大的努力。我爸爸是工程师,妈妈是贸易领域的公务员,对后来的台湾经济起飞有过贡献。最重要的是,我们从小就是受到传统的爱国教育。1993年,李登辉当局已经开始“本土化”行径,外省人不许写籍贯,本省人开始歧视外省人,我记得当时上英文课,课本上写着“I am Chinese”,但老师却要学生大声读“I am Taiwanese!”如果跟老师意见不同,就会被处罚。我父母亲看不惯这种荒腔走板,就带着全家迁往加拿大。2012年9月来大陆读北大的硕士,我之所以很了解大陆和共产党,是因为我读的就是中国共产党党史。不过,我跟社会主义结缘并不是从到大陆才开始,之前我在加拿大约克大学念过书,那是所理念相对倾向社会主义的大学,里边有一所白求恩学院。你为什么想加入中国共产党?提交入党申请书了吗?还没有,我现在在读国际关系博士,两年以后会毕业,我想先在北大报名上党课,上完党课再写申请书。有人攻击我,说我投机,我加入共产党就能得到荣华富贵了?加入中国共产党不会荣华富贵,我只是想尽自己的一份责任。作为支持祖国统一的人,不能只谈意识形态,也要谈经济发展,要学习更高层次的理论知识,了解祖国未来的发展方向。另外,你认同一种理念,你就想加入,这是一种很奇妙的“化学反应”。身边的台湾朋友对“两学一做”很认真你身边想要入党的台湾同胞多吗?我身边希望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台湾朋友很多,你知道他们对“两学一做”有多认真?他们有人把党章、马列著作、《毛泽东选集》《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等经典都看过一遍,一些重要的段落甚至可以背出来!我的一位朋友去内蒙古支教,人家甚至会请教他党建工作怎么做!台湾一些媒体会妖魔化大陆,而我们愿意为中国共产党说实话。十九大报告出来时,我们是一个字一个字地读,我们谈入党不是在空谈和投机啊!而是真的认真地在学习。所以我希望大家不要落入某些台湾人那种“狭隘”的思维套路里,现在的有志台湾青年已经不只是在谈大陆的高楼有多少,路修得多平,而是已经在谈大陆的制度自信了。台生愿意加入中共,是两岸交流30年的一个进步。关于十九大代表卢丽安被取消户籍,你有什么想说的吗?我只想说一条,我查过“两岸人民关系条例”,没有哪一条规定加入中国共产党就要取消台湾户籍,因为入哪个党是要受台湾当局法律条文保护的。如果因为加入共产党而被取消户籍,那台湾当局的所谓“民主自由”不就是一句废话吗?很多台湾人对岛内政治很失望,卢丽安给台湾带来很大震动,让大家看到了一种新的可能性,那就是除了国民党、民进党,还可以参加共产党。台湾青年应思考自己的责任你曾说从“魁北克独立”看透了西方民主,能详细讲讲吗?从“魁北克独立”的问题上,我真正认识到所谓的西方民主是怎么一回事,比如加拿大人在谈论“魁北克独立”话题时,就要求我们这些新来的不要发表意见。加拿大政府会用尽一切方式来“反独”,比如“国旗纪念日”,只要打电话就能得到一面加拿大国旗。政府还会组织一些学法语的高中生到魁北克跟当地的独立人士辩论。我身边有个台湾人,比较同情“魁北克独立”运动,就跑到那边跟人家谈“民族自决”,讲了一两次就被加拿大的安全机构找到,禁止他再讲话。所以,西方国家的民主自由,是不会纵容他们国家分裂的。最近的加泰罗尼亚独立运动也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台湾社交网络上有很多针对你的讽刺和谩骂,你怎么回应?他们的谩骂无非是嘲笑我的身材和长相,他们敢批评我说的内容吗?他们不敢。为什么?因为我会背党章,懂法条,会摆证据。那为什么这些人还会说这些?因为他们怕了,因为我点破了台湾公民就是中国人的事实。如果这些“台独”分子真的有制度自信,为何怕有志的台湾青年加入共产党?他们怕的是台湾同胞拥有了跟大陆民众一样的权利、义务和责任时,岛内的割据和分裂理念会瞬间灰飞烟灭。真正的人才会在岛内待着吗?台湾的人才早就到大陆来了,我参与“一带一路”比看你“立法院”里为了一丁点利益吵嘴打架好太多了吧?你所谓的“前瞻计划”不就是玩火车在岛内绕一圈吗?大陆的高铁都建到欧洲了!我想告诉台湾青年,大陆会照顾台胞的权益这不用怀疑,台湾同胞也应该思考自己的责任,你对祖国的责任是什么?你如何评价蔡英文所谓对大陆“善意不变”的话?我想反问我们的蔡领导人,你的善意就是迫害卢丽安吗?你的善意就是纵容一些绿色网友攻击批评你的人吗?善意不是靠一张嘴,必须要有行动。当大陆端出“牛肉”,希望共同建设“一带一路”的时候,你蔡英文在干什么?你跑到南太平洋“寻亲”去了。一到台风天,台湾就大面积停电,这是很荒唐的!大陆至少20年都没有大面积停电了吧?你蔡英文至少应该为老百姓做点实事吧?

暗动画

接受检阅前夜,湖南高职生写下一份特殊的入党申请书

三湘都市报10月2日讯 10月1日,普天同庆的日子,一份用中央民族干部学院的函头纸书写的入党申请书的照片,通过邮件,发到了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宣传统战部的邮箱。 “此时,距离伟大的新中国生日还有一个小时,这段日子来,经过一次次的演练,每次在长安街走过,我都有了不一样的感觉。那种形象而具体的民族荣誉感在我身上,在我心里,迸发得愈加强烈。我用一个晚上的时间写下这份入党申请书,却用了很多个日日夜夜来坚定我加入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的意愿……” 邮件发送者叫王静蕾,是湖南大众传媒职院2018级播音主持专业1801班学生。写这份入党申请书时,她正在中央民族干部学院的宿舍里,等待几个小时后的一次重要出发! 中央民族干部学院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国庆游行民族团结方阵的集训地,王静蕾在这里,已经接受了20天的集中训练。 作为全国55个少数民族代表之一,今年6月,王静蕾通过层层选拔,作为800万土家族同胞的民族代表,成为9月6日在郑州举行的第十一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火炬手。9月7日,在民运会的开幕式上,王静蕾又代表全国800万土家族同胞,走在开场的民族方阵中,迎接国旗,接受检阅。结束了民运会的活动,王静蕾和其他55名各民族代表一道,踏上了去往北京的高铁,一项重要而神圣的任务正悄悄落到她的身上-----10月1日,在天安门广场,作为民族团结方阵代表参加新中国成立70周年庆祝大会的游行活动,并接受检阅。 然而,一切都没有想象中那么轻松。她和伙伴们要面对的,是单调而严酷的训练。9月的北京,白天阳光灼人,在骄阳下,王静蕾接受着一次又一次的训练,每个步伐、每个动作……在一次长时间的民族舞蹈动作训练之后,她和同伴们互相对视着,那一瞬间,眼泪夺眶而出。“不知不觉间,大家在一起为了同一件光荣而神圣的事,坚持了这么久。”这是王静蕾第一次在集训点掉眼泪,“是一种莫名的感动,是成长和收获的泪水”。为了这次游行活动,这个19岁的女孩第一次离家、离开学校这么长时间,“但参加国庆游行是一生都值得骄傲的经历,一切困难都可以克服!” 集训的日子里,她认识了其他各民族代表,大家团结一心,结下深厚友谊。“通过这次活动,我觉得我应该好好地提升自己,要努力让自己见到更优秀的自己,变成更好的自己!”于是,王静蕾决定向党组织靠拢。 在国庆前夜,9月30日晚,她郑重写下了入党申请书。彼时已是深夜11点,再过三个小时,她就要开始化妆、集合、出发、赶到集结地候场…… 10月1日上午12时许,在欢快的音乐声中,王静蕾和全国的少数民族代表一道,载歌载舞,从雄伟的天安门广场走过。虽然走过的时间大概只有3分钟,但王静蕾说,这足以成为她一生中永恒的记忆。庆典结束了,王静蕾的心里久久不能平静。她在手机上的备忘录里写下了这样一段文字:“19岁的我,能够亲眼见证新中国的70岁生日庆典,并且能够加入其中是一件多么荣幸的事情!在现场,我看到载着老兵的彩车从我身边走过,瞬间泪目,有的座位上,坐的却是老兵的伴侣,她们举着丈夫的遗照……一辆辆彩车从我身边驶过,我亲眼看到国家的发展和骄人成就,十分震撼!” 她决定,回到学校一定要亲手把这份入党申请书郑重地交到学校的党组织,一定要把这些天的所见所闻告诉同学们。“因为,这不仅仅是我一个人的骄傲,也是培养了我的学校的骄傲,更是全国800万土家族同胞的骄傲!” 通讯员 朱丹 记者 黄京

大之殷也

九九如一,赤心向党,苍生大医黎介寿30年递29份入党申请书

【图文由“中国科学家”(ID:Chinses_Scientises)公众号原创,转发请申请授权。】1949年冬,他向党组织递交了第一份入党申请书。然而由于种种原因,申请没得到批准。直到1979年,55岁的他终于站在党旗下宣誓。为了这一刻,他已写了29份入党申请,追求了30年。他是黎介寿,中国工程院院士、亚洲小肠移植的开拓者、我国肠外瘘治疗的鼻祖、临床营养支持的奠基人,他被美国哈佛大学的德瑞克教授称为“全世界研究肠子时间最长的人”,是中国医学界的传奇佳话。黎介寿(来源:新华网)坚守信念1924年9月13日,黎介寿出生于湖南浏阳一个书香门第,由于前一天是他母亲的生日,父亲便以《诗经》中“为此春酒,以介眉寿”给他起名介寿,表达为母亲祝寿的意思。少年时代的黎介寿在战火中随家人颠沛流离,但心中读书报国的信念却始终如一。1942年,黎介寿在广西桂林参加高考考上重庆的一所机械学校,但他放弃了这个机会,并在次年与弟弟黎磊石一起考取了国立中正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1948年,黎介寿到南京中央医院做实习医生,1949年,他以优异的成绩从医学院毕业,被分配到南京中央医院担任外科住院医生。由于他勤学钻研,短短几年时间就成了一名优秀的外科医生。年轻时期的黎介寿(来源:中国之声)1949年,南京解放前夜,黎介寿站在了人生的十字路口:是随国民党一起去台湾,还是留在大陆?当时很多人做好撤离大陆的准备,他的姐姐和姐夫也托关系给他弄到了去台湾的船票。黎介寿与弟弟黎磊石彻夜长谈,最终做出决定:留在大陆,跟着共产党,建设新中国。1949年冬,黎介寿向党组织递交了第一份入党申请书。然而,由于种种原因,他的申请一直没得到批准。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黎介寿虽然既没有参军,也没有入党,但他还是毅然决然地递交了请战书,两次参加志愿军医疗团,在零下40摄氏度的严寒中,救治伤员,荣立战功。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即使黎介寿受到冲击,被下放到农村改造,但他仍坚持利用劳动间隙为农民群众看病。1979年,历史翻开新的一页,55岁的黎介寿终于站在党旗下宣誓。为了这一刻,他已写了29份入党申请书,追求了30年。黎介寿说:“我这一生有两个最正确的选择,一个是留在新中国,另一个是加入共产党。”开创亚洲小肠移植先河黎介寿与小肠移植结缘,要追溯到1987年的一个深夜。当时一名13岁的小姑娘因腹腔大出血,大部分小肠被手术切除,剩下的肠子不能吻合。抬到南京总医院时,肠子是用两把血管钳夹住的。小姑娘的父亲恳求黎介寿为孩子接段肠子,把自己的肠子接给孩子。可是,由于小肠内含有大量的淋巴细胞和细菌,做移植手术面临排斥反应和感染,这是那个年代全世界尚未解决的两大医学难题。黎介寿束手无策,只能眼睁睁看着小姑娘离开人世。面对此情此景,黎介寿流泪了。那一晚,他把自己关在了空荡荡的病房里。这件事给了黎介寿很大的刺激,他暗下决心,一定要突破这一个难题。于是,他把铺盖搬进动物实验房,在猪身上做实验。养猪、开刀、观察,他不间断地记录和分析动物实验的每个数据。当时实验条件非常简陋,室内没有空调,老远就能闻到刺鼻的猪粪味道。人们经常看到一个浑身猪粪的老人,夏天挥着蒲扇为猪驱蝇消暑,冬天拎着煤炉为猪生火取暖,学生们心疼地称黎介寿为“猪爷爷”,这样的日子一共持续了4年多。动物移植手术成功的标志是术后成活100天。失败,实验,再失败,再实验……面对挫折,黎介寿越战越勇。1992年2月14日,黎介寿终于在亚洲首次取得了猪同种异体小肠移植的成功。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铁路局铁路技工学校的教员杜新平因阑尾手术引起了肠粘连,从1975年到1993年,她一共被开了9次刀,小肠截掉了很长一段。1994年3月12日,黎介寿决定对因为慢性小肠结肠炎、反复肠梗阻、短肠综合征住入南京军区总医院的杜新平进行小肠移植。他果断打开患者的腹腔,取肠、修肠、缝合,11个小时后,一段250厘米的小肠被成功移植到患者的腹腔内,患者术后恢复状况良好。黎介寿打破了亚洲小肠移植“零”的纪录,使我国器官移植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杜志伟是一名在校研究生,受腹内巨大肿瘤、多发性息肉和肠瘘折磨,4年来没吃一口饭,瘦得不成人形。面对这种情况,黎介寿没有轻言放弃,在对病人进行8次胃肠道检查之后,他发现,患者的两截小肠可绕过肿瘤实现对接。于是,他通过手术将杜志伟两段肠子绕过肿瘤接在一起。杜志伟流着眼泪激动地说:“谢谢黎爷爷,我又尝到了饭的滋味!”学生们形容做小肠移植手术的导师黎介寿:“他清楚‘九曲回肠’中每一个纹路的走向,如同将军洞悉战场上每一道堑壕沟壑。”国际同行这样评价黎介寿:“如果不是中国的黎介寿,亚洲的小肠移植至少向后延迟10年,他为万千亚洲小肠疾病患者带来了福音!” 黎介寿给病人看病(新华网)作为全世界研究肠子时间最长的人,黎介寿从肠缺血、肠外瘘开始,继而由短肠综合征、肠移植、肠黏膜干细胞移植这样一个主轴,逐渐衍生出29个课题,为患者撑起一把生命保护伞。2011年,黎介寿倾注一生心血主持攻关的“肠功能障碍的治疗”科研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开辟肠外营养支持新路当患者有肠瘘时,肠道功能会出现严重障碍往往导致营养无法供给,这个难题始终困扰着黎介寿。一次,他从一本外文杂志上看到一篇谈静脉营养的文章,思想的火花一下子被点燃了。肠瘘治疗能否也通过静脉提供营养呢?他为这个大胆的想法激动地彻夜难眠。第二天,他就和同事们一起研究,提出把营养支持应用于外科。这让许多人投来怀疑眼光:外科医生不好好开刀,搞营养支持岂不是对传统医学的离经叛道?面对铺天盖地的各种非议,黎介寿始终坚持自己的观点,从来都没有动摇。为了观察一名肠瘘患者接受肠外营养支持治疗后瘘口的变化,他搬起小板凳坐到患者床边观察,一盯就是3个月。经过2000多次试验,黎介寿在营养支持理论和临床实践中取得重大突破,他潜心研究出“黎氏配方”营养液,发明了深静脉营养补给器械,形成了以“肠营养支持”为主的系列疗法,开辟了肠瘘治疗的新天地。黎介寿查房时同病人交流1971年2月,“全肠外营养”在黎介寿治疗组中应用于第一例患者,治疗一个月后,患者接受了纠正手术,恢复了健康。患短肠综合征只剩下30厘米小肠的女青年陈航,不仅依靠营养支持恢复了健康,1999年9月还生下一健康女婴,成为全世界第一个完全依靠肠外营养怀孕生育的“无肠女”。如今,黎介寿的“肠营养支持疗法”,广泛应用于短肠综合征、重症胰腺炎等治疗中,治愈率达到96%,高居全球之首,有2.5万余名患者从中受益。手术台上的黎介寿(右)(来源:国际在组建“黎氏人才方阵”在中国医学界,黎介寿与同胞兄弟黎鳌、黎磊石均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人称“黎氏三兄弟”,被传为一时佳话。而最令三兄弟骄傲的是,他们组建了一支“黎氏人才方阵”。黎氏三兄弟且看这支队伍的阵容:327名硕士、博士和博士后,144名硕士生导师、博士生导师,47名学科带头人;曾获高等级成果奖50余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和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10项。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黎介寿领衔的小肠移植研究拉开了帷幕,他带的博士生李幼生是课题组成员。小肠移植是世界医学前沿课题,当时在亚洲无人敢问津,他们的攻关工作一时受挫。这时,国外一些研究机构邀请李幼生到国外做异体小肠移植。何去何从,李幼生面临两难的选择。在实验室里,师徒俩进行了一次促膝长谈。黎介寿认为,立足国内成才将来发展的空间更大。李幼生接受了老师的观点,他后来说:“走出实验室的那一刻,我对脚下的成才之路更清晰了。”放弃了出国深造的机会,李幼生瞄准了世界医学前沿潜心研究,大胆实践,后来,他们的研究“肠移植供体取肠保存”取得关键性突破。1994年3月,他作为黎介寿的得力助手一起完成杜新平小肠移植手术,实现了亚洲小肠移植零的突破。随后,在黎介寿指导下,李幼生取得一系列高等级成果,并挑起国家“973计划”重点课题——“移植脏器慢性失功的免疫学应用基础研究”的大梁,还被表彰为“全军十大学习成才标兵”。从医70多年,黎介寿用行动肩负起医生的天职,他坚信生命大于天,在救死扶伤的道路上,他“一根肠子走到底”,夙兴夜寐,付出超乎常人的努力,救人无数,获得蜚声世界的巨大成就。黎介寿院士向年轻医务人员传道授业解惑鉴于黎介寿院士几十年来对人类健康和医学事业的突出贡献,2014年4月,国际编号为192178的小行星被正式命名为“黎介寿星”。2019年5月23日,96岁的他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胜利功勋荣誉章。黎介寿(来源:中国军网)即使步入暮年,黎介寿还是说:“我仍要朝着梦想继续前行!”这位慈祥坚定的老人,毕生恪守“爱党报国为民”的信仰,始终秉持精诚大医、济世强国的情怀,书写了一段人生不老的传奇。文:采集工程项目办公室/中国科协创新战略研究院参考文献:1.《黎介寿院士口述访谈资料》,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2.《病人的生命重过院士的光环》,沈峥嵘,陈月飞.新华网3.《事业的向导 人生的楷模》,李维勤,中国青年报4.《矢志追寻强国梦的杰出院士》,陈忠良,中国青年报5.《无高不攀》,曹红艳,经济日报6.《黎介寿:精诚大医 济世强国》,央广军事

气母

湖南工业大学:重温入党申请初心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9月14日讯(通讯员 罗咸辉 记者 李文峰)“这张24年前写的入党申请书复印件,对我来说是一份沉甸甸的礼物。在申请书上,我说要做一个优秀的共产党员,要为党的教育事业奋斗终身。正是这份初心,化作一种使命,让我一步步成长为今天的教授和博士生导师。我也通过自己的努力不断回馈着组织的培养。”湖南工业大学包装设计艺术学院党委书记刘文良拿着入党申请书复印件,心潮澎湃。 9月11日,湖南工业大学“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动员大会一结束,参加会议的全体干部收到一份特殊的礼物——自己当年的入党申请书复印件。 “作为一名20年党龄的老党员,当再次手捧入党申请书的时候,内心无比激动。我庆幸自己没有忘记初心,深深感悟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就是要在‘知’上下功夫,在‘行’上见真章,变初心为恒心,视使命如生命。”坚守在学工一线的欧阳慧说。 “1992年4月21日,作为大学生的我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27年过去了,不论自己的学历、岗位和职位怎么变化,我一定认真领悟初心,坚守初心,践行初心,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努力办好新时代高校思政课。”刚从学工处转岗到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李正军阐释自己的教育初心。 “开展主题教育,第一步就是要抓好思想认识到位。我们设计这样一个活动,让大家回顾入党经历,再悟入党初心,勇挑时代使命,激发大家以彻底的自我革命精神,解决违背初心和使命的各种问题。”湖南工业大学党委副书记韩清说。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新湖南客户端读者热线:0731-84326002。转载授权:0731-84326133苏女士。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责编:万枝典]

聂豹

接受检阅前夜,湖南高职生写下入党申请书

三湘都市报·新湖南客户端10月1日讯(通讯员 朱丹 记者 黄京) 10月1日,普天同庆的日子,一份用中央民族干部学院的函头纸书写的入党申请书的照片,通过邮件,发到了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宣传统战部的邮箱。 “此时,距离伟大的新中国生日还有一个小时,这段日子来,经过一次次的演练,每次在长安街走过,我都有了不一样的感觉。那种形象而具体的民族荣誉感在我身上,在我心里,迸发得愈加强烈。我用一个晚上的时间写下这份入党申请书,却用了很多个日日夜夜来坚定我加入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的意愿……” 邮件发送者叫王静蕾,是湖南大众传媒职院2018级播音主持专业1801班学生。写这份入党申请书时,她正在中央民族干部学院的宿舍里,等待几个小时后的一次重要出发! 中央民族干部学院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国庆游行民族团结方阵的集训地,王静蕾在这里,已经接受了20天的集中训练。 作为全国55个少数民族代表之一,今年6月,王静蕾通过层层选拔,作为800万土家族同胞的民族代表,成为9月6日在郑州举行的第十一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火炬手。9月7日,在民运会的开幕式上,王静蕾又代表全国800万土家族同胞,走在开场的民族方阵中,迎接国旗,接受检阅。结束了民运会的活动,王静蕾和其他55名各民族代表一道,踏上了去往北京的高铁,一项重要而神圣的任务正悄悄落到她的身上-----10月1日,在天安门广场,作为民族团结方阵代表参加新中国成立70周年庆祝大会的游行活动,并接受检阅。 然而,一切都没有想象中那么轻松。她和伙伴们要面对的,是单调而严酷的训练。9月的北京,白天阳光灼人,在骄阳下,王静蕾接受着一次又一次的训练,每个步伐、每个动作……在一次长时间的民族舞蹈动作训练之后,她和同伴们互相对视着,那一瞬间,眼泪夺眶而出。“不知不觉间,大家在一起为了同一件光荣而神圣的事,坚持了这么久。”这是王静蕾第一次在集训点掉眼泪,“是一种莫名的感动,是成长和收获的泪水”。为了这次游行活动,这个19岁的女孩第一次离家、离开学校这么长时间,“但参加国庆游行是一生都值得骄傲的经历,一切困难都可以克服!” 集训的日子里,她认识了其他各民族代表,大家团结一心,结下深厚友谊。“通过这次活动,我觉得我应该好好地提升自己,要努力让自己见到更优秀的自己,变成更好的自己!”于是,王静蕾决定向党组织靠拢。 在国庆前夜,9月30日晚,她郑重写下了入党申请书。彼时已是深夜11点,再过三个小时,她就要开始化妆、集合、出发、赶到集结地候场…… 10月1日上午12时许,在欢快的音乐声中,王静蕾和全国的少数民族代表一道,载歌载舞,从雄伟的天安门广场走过。虽然走过的时间大概只有3分钟,但王静蕾说,这足以成为她一生中永恒的记忆。庆典结束了,王静蕾的心里久久不能平静。她在手机上的备忘录里写下了这样一段文字:“19岁的我,能够亲眼见证新中国的70岁生日庆典,并且能够加入其中是一件多么荣幸的事情!在现场,我看到载着老兵的彩车从我身边走过,瞬间泪目,有的座位上,坐的却是老兵的伴侣,她们举着丈夫的遗照……一辆辆彩车从我身边驶过,我亲眼看到国家的发展和骄人成就,十分震撼!” 她决定,回到学校一定要亲手把这份入党申请书郑重地交到学校的党组织,一定要把这些天的所见所闻告诉同学们。“因为,这不仅仅是我一个人的骄傲,也是培养了我的学校的骄傲,更是全国800万土家族同胞的骄傲!”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新湖南客户端读者热线:0731-84326002。转载授权:0731-84326133苏女士。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责编:袁欣]

告诉我

“火线”入党,集聚更强战疫力量

“对在斗争一线表现突出的入党积极分子,可火线发展入党。”2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上对在抗疫一线发展党员工作作出明确指示。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抗疫一线的医护人员、公安民警、社区工作者中涌现出一大批先进分子。他们一贯表现好,都是工作中的骨干,在抗疫一线事迹特别突出,有的之前已被确定为入党积极分子,有的刚刚提出入党申请,在战疫“火线”,他们面向党旗庄严宣誓,成为党组织的新生力量;还有更多同志,因身边共产党员的精神感召郑重提出了入党申请。据统计,截至3月2日,各省区市和部门(系统)共在抗疫一线发展党员9397名,其中,一线医务人员4919名,公安民警1559名,社区(村)工作人员814名,物资保供、市场监管、应急管理、交通运输、城管环卫、专门医院和方舱医院建设、新闻宣传等部门奋战在抗疫一线的工作人员2105名。这些新生力量在战疫中无惧风险、奋不顾身、日夜守望,与时间赛跑,与死神斗争,谱写出一幕幕英雄篇章,党组织因他们的加入而汇聚起更强的战疫力量,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了坚强组织保证。淬炼:抗疫一线是考验入党初心的大熔炉这场战疫,没有硝烟,却危险重重,每一步都是负重前行。有这样一群凡人英雄,他们背负着责任和使命,在抗疫斗争中,浴火淬炼,经受考验,展现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的坚定信念。2003年非典肆虐时,邱其武刚刚踏上工作岗位两年,一腔热血的他自愿到疫情最严重的一线战斗;2009年甲型H1N1流感疫情来临时,他仍旧是那个勇敢的前行者;此次新冠肺炎疫情,任职湖北荆门市第一人民医院感染性疾病科病区副主任的邱其武,再次站了出来。作为入党积极分子,邱其武和同事们连轴转,每天工作到深夜两三点是常有的事,坐诊、查房、确定治疗方案、隔离、进行心理辅导……同事们劝他休息一下,他拒绝了,“这时候,是最需要我的时候,累点算什么。”连续奋战14小时,成功斩断一条59.5万只伪劣口罩的销售链,抓获两名黑心经销商……这是湖北麻城市公安局刑侦大队民警冯钟和同事们的抗疫“成绩”。冯钟在2018年11月被确定为入党积极分子。疫情发生后,冯钟主动请战,他和同事们克难攻坚,以一家销售伪劣口罩的药店为突破口,上溯源头,下查动向,开展全链条打击,保护群众生命安全。“我请求支援武汉。我是急诊科的医务人员,从事护理工作8年了,我去最适合。”除夕夜,浙江诸暨市中医医院急诊科副护士长杨丹向医院请求驰援武汉时的话语平静而坚定。自疫情发生后,作为入党积极分子,杨丹义无反顾报名驰援前线。到武汉后,杨丹被分配到重症监护室,接触的都是危重症患者。重症护理不分白天黑夜,工作量非常大,加上当时一线防护物资严重缺乏,她为了节省防护用品,工作时间尽量延长,经常几个小时不吃不喝,每班下来都是汗流浃背,接近虚脱。“提速,提速,再提速!”那些日子,叶晖心里就只有这一个信念。作为国家电网武汉市蔡甸区电力工程有限公司线路分公司负责人,入党积极分子叶晖得知公司将承担火神山医院建设任务时,第一时间主动请战。这是一次与时间赛跑的任务,所有施工方案都是分秒必争。从指挥车辆进出到合理选择设备吊装地点,从监督现场施工作业到管控流程,他穿梭在各个施工现场,事无巨细、不知疲倦,是一条不折不扣的刚硬汉子。1月31日23时49分,火神山医院正式通电,此时距他进入工地整整九天八夜,这也是几乎没合眼的九天八夜。抗疫斗争,对每个人而言都是巨大挑战,而那些“最美逆行者”更付出了常人无法想象的汗水和心力。一批积极向党组织靠拢的先进分子,以实际行动践行着入党申请书里的初心;他们强忍着泪水,拭去汗水,拖着疲惫的身体,顽强拼搏;他们在这场艰苦的战疫斗争中无惧无畏,百折不挠,淬炼成钢。火线:经“火线”战疫,在“火线”入党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关键时刻冲得上去、危难关头豁得出来,才是真正的共产党人。在战疫一线,一大批抗疫“战士”的请战书就是申请书,他们把初心落在行动上,把使命担在肩膀上,在危难时刻挺身而出、舍生忘死,冲锋在第一线、战斗在最前沿。在严格把关之下,他们“火线”入党,为抗疫一线党组织带来新的战斗力量。“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2月5日,在火神山医院工地现场,武汉建工集团三名年轻建设者在鲜艳的党旗下,庄严宣誓,成为预备党员;2月11日,武汉市蔡甸区人民医院吴晴兰、方妮2名抗疫一线医护人员面对党旗庄严宣誓,成为预备党员;2月24日,武汉市江岸区长村街道长湖地社区网格员吴兴“火线”入党;3月2日,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与广东省驰援武汉医疗队远程视频连线,钟南山院士领誓,为坚持奋战在抗疫一线的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徐永昊和驰援武汉汉口医院的内分泌科护士李颖贤两名同志举行“火线”入党宣誓仪式;……疫情防控阻击战打响以来,各地各部门(系统)共有3451人“火线”申请被批准入党,他们每一个人都在自己的岗位上有着过硬的本领,无私的精神,顽强的斗志,时时刻刻以一名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小铁人”,这是患者给海南省中医院手术室专科组长陈锦王起的“绰号”,进驻江汉方舱医院后,由于防护服紧缺,他经常连续工作10个小时不吃不喝、不上厕所。2月15日,劳累过度的陈锦王出现了头晕症状,但仍然坚守岗位继续工作。强忍病痛坚持了近一周时间,直到2月22日被诊断为脑动脉瘤破裂出血,陈锦王被紧急送进手术室。由于表现突出,2月24日,陈锦王同志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方舱医院的医生同事心疼他不顾身体,陈锦王说:“上战场就要冲锋,当战士就要守战壕,我在这就应该做好我的工作,何况我现在是一名党员!”春节期间,接到紧急任务,连行李都没来得及带的吕桂芝就开启了抗疫“旅程”。每晚11点去看望每一个队员给她们加油鼓劲,早上第一个起床准备早餐,照顾患者、巡楼、病床护理指导,每天200多个电话的对外联络与沟通,4个多小时的睡眠,这就是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潜江市中心医院感染科护士长、第一梯队负责人吕桂芝的抗疫日常。2013年担任感染科护士长至今,吕桂芝一直在风险最高、工作量最大的岗位工作,工作认真负责,对待病人细致周到,曾多次被评为“市十佳护士”“市优秀护士”。如今,吕桂芝“火线”入党,光荣地加入了党组织,她将继续与同事们一起战斗在最前线。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护士长陶连珊,大年初一随江苏支援湖北第一批队伍出征,第二天一大早借了把剪刀剪掉长发,初三50岁生日那天送给自己一份特殊的生日礼物,郑重地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像党员那样去战斗,一直是我的追求。”2月19日,陶连珊光荣入党。从武汉市第一医院到武汉市第五医院,继而进驻雷神山医院,又回到武汉市第一医院,2个月来,武汉市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范学朋四换阵地担重任,哪里有需要就去哪里,不讲任何条件,没有任何怨言,忘我的投入到与病魔的斗争中。经“火线”考察、“火线”批准,2月20日,范学朋宣誓入党。就这样,一个个抗疫战士,他们平日里便是岗位上的先锋,在“火线”经受灵魂的洗礼和非凡考验,更见真心和信念,更显忠诚与担当,经过党支部研究同意、上级党组织批准,在严格把关之下,光荣地加入了党组织。战疫前方条件有限,但宣誓仪式的庄严感和激励感丝毫不减。在医院走廊上,在交通路口的检查站,在物资运输车队的停车场,在社区出入口的检测棚……面对党旗,基层党组织举行简短而庄重的入党宣誓,这既是新党员光荣加入党组织的历史见证,也向每一位抗疫战士再次吹响了“冲锋号”。感召:每个党员都是一面旗帜我们的民族,每到艰难困苦之际,总有人拆下肋骨当火把,擎过头顶照亮前行的道路。在这场战疫中,广大党员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让党旗在斗争一线高高飘扬,他们的精神力量感染了身边的抗疫“战友”,更多人积极向党组织靠拢,汇聚起更强大的战疫力量。“95后”的北京天坛医院援助湖北医疗队护士王皓在一线写下了入党申请书,“无论是在备勤过程中,还是正式上岗后,共产党员们冲锋在前的身影令人感到震撼,这不仅仅是一名医者的责任,更是一名党员坚定信念的践行。以身边的党员为榜样,我也有了克服一切困难的决心。”“入党一直是我的理想,在脱贫攻坚和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战场,我深切感受到身边党员的先锋和模范作用,对中国共产党有了更加真挚的感情,对加入中国共产党有了更加坚定的决心,希望能以党员的身份更好投身到党的伟大事业中……”这是武汉协和医院肿瘤科医师、“扶贫博士”张瑞光连续一线工作14天后,深夜在隔离病房写下的入党申请书。“你是否要下车?如果下车,暂时就回不去了。”列车到达武汉前,乘务员反复询问。“若一去不返,便一去不返!”中建三局安装公司工业设备安装经理部水暖工长李旭阳答道。大年三十,这名与疫情赛跑的年轻人由老家返回武汉参与医院建设,在身边党员干部的带领下,从火神山到雷神山再到方舱医院,辗转三个战场,为病人抢占生机、与病魔顽强搏斗。在施工一线的他提交了入党申请书,以无悔于青春的实际行动接受党组织的考验。……战疫前线,每个基层党支部都是一座坚强的战斗堡垒,每一名党员都是一面精神旗帜,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更加坚定了身边人的战斗信心,党组织的精神感召如同磁石一般凝聚着周围抗疫“战士”的战斗力量,团结带领广大党员干部群众一起英勇斗争。截至目前,全国共有31.5万人在上一线前或在抗疫一线递交了入党申请书。草木蔓发,春山可望。中华民族历史上经历过很多磨难,但从来没有被压垮过,而是愈挫愈勇,不断在磨难中成长、从磨难中奋起。在这场战疫中,广大党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冲锋在前、顽强拼搏,充分发挥了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带动并吸引更多新鲜力量团结在党组织周围,涌现出一大批先进分子,形成了抗击病魔的强大合力,相信我们一定能打赢这场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 人民日报 》( 2020年03月04日 01 版)

从之丹穴

请缨援汉、火线入党……90后协和研究生战疫之路

“武汉是我的第二故乡,这段时间非常难忘、充实,与大家并肩作战,终于看到疫情被控制”3月17日上午,新疆首批援鄂紧急医学救援队队员李建华踏上返疆归程。李建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2018级定向培养博士研究生,师从姚尚龙教授,同时他也是新疆石河子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症医学二科医生。自愿请战出征,铭记医者初心1月14日,李建华放寒假回到石河子市,与母亲、妻子和两个女儿一起过年。新冠状肺炎爆发,武汉形势危急,李建华远在新疆,每天为武汉形势忧心忡忡。终于,2月3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组织报名第一批援鄂医疗队驰援武汉。李建华第一个去医院报名,他的行动得到母亲和妻子的大力支持。李建华说:“武汉最急需的是呼吸、传染、重症专业的医师,我是学重症专业的,这个时候我必须在一线。河南是我故乡,新疆是我家乡,现在我在武汉读博士,我要用我学到的知识反哺我的家乡亲人们。再说,我的导师和同学们都在一线,我要和他们一起并肩作战。”终于,他入选了新疆首批援鄂紧急医学救援队,2月4日从新疆连夜奔袭驰援武汉。2月8日,在武汉客厅方舱医院A舱,李建华开始他的抗疫之路。主动承担任务,耐心关怀患者武汉客厅方舱医院刚收治病人时,由于患者多,医生少,每位医生的工作量非常大,每位医院要负责150名患者,工作任务、压力非常大,医生排班也十分困难。这种情况下,他总是主动要求多排班,每次还提前上班,推迟下班。一般每个班是6小时左右,但李建华每天的工作时间都在10个小时左右。据统计,从2月8日到3月8日的一个月里,李建华进舱上夜班就10个,夜班工作时间达到100多小时。在方舱医院,他耐心对待每一位病人。在他负责的病人中,有一个36岁的小伙小刘。当时发病时高烧39度。小刘自恃身体好,对吃药有抵抗情绪。后来情况越来越严重,被送到了方舱医院。李建华给他检查后,发现他不好好吃药,恢复比较慢,对他特别关注,一方面把病情微信告知他的导师姚尚龙教授,请老师给予指导。另一方面根据病情有针对性加大药量。同时耐心做工作,鼓励小刘吃药,还加了他的微信,即使不当班,也要过问他吃药的事,“这个病不吃药,怎么可能好?你想早点出院,就必须吃药”。小刘看到医生如此耐心,就开始按时吃药。三周后,小刘康复出院。小刘拉住他的手说:“没有您,我也不会这么快出院,等疫情结束后,我请您吃大武汉正宗的热干面。申请火线入党2月15日,李建华在方舱医院向新疆首批援鄂医疗队临时党支部递交了入党申请书。他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我多年来的夙愿,身边的党员同事们也都积极鼓励我,特别希望加入。”终于,由于在战役期间出色工作表现,他的请求被批准。3月3日晚,李建华在驻地酒店东西湖华美达酒店会议室和其他12名同事一起宣誓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预备党员。他激动地说:“实现了夙愿,我一定更加努力工作,在这场战“役”中发挥自己的力量,病毒不灭,我不撤退。”3月7日,首批方舱医院收治“清零”,李建华刚好工作1个月。“看到病人分批出院,最后都出院,感觉很幸福。”李建华笑着说,“8号那天天气很好,先前工作压力大,睡眠一直不好,那天终于睡到自然醒了。”“知道我们准备返程了,我的很多武汉同学、朋友都给我发了感谢的话,朋友圈里也看到很多感谢的绘画作品,非常感动”李建华说,“武汉是我的第二故乡,在这里收获满满,下次我回来的时候,一定是那个热闹繁华的武汉。”出发路上,李建华看到道路两旁玉兰盛开,春天已经来到。

大毒后

“入党和做研究一样,都是追求真理”

开栏的话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胸怀千秋伟业,恰是百年风华。中国共产党的蓬勃成长,始终与国家、与民族的前途命运融为一体。今天,“十四五”大幕初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踏上新征程。征途漫漫,惟有奋斗,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需要信仰的力量,都更需要以强烈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凝聚力和向心力,战风斗雨,勇往直前。即日起,本报推出《誓言》栏目,回顾风雨激荡的奋斗篇章,记录那些平凡而又不凡的奉献故事,传递勇毅前行的精神力量。敬请关注。“我真心热爱中国共产党,诚挚地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我虽即将进入期颐之年,但愿意以党员的身份为麻风病救治事业奋斗终身!请党组织考验我吧!”2016年底,在北京友谊医院门诊楼的一间会议室里,举办了一场特别的入党宣誓仪式。95岁高龄的“战麻斗士”李桓英对着党旗吐露自己的心声。如今,作为世界著名麻风病防治专家,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北京热带医学研究所研究员,百岁高龄的李桓英已为中国卫生事业奉献了60多年。追忆起四年前党旗下的誓言,老人慈祥的脸上仍然会露出骄傲的笑容。“能够以党员的身份奋斗余生,我很欣慰。”她说。“1958年,我辞去了世界卫生组织聘任的专家职务,告别了已迁居美国的父母,毅然回国。我对投报祖国感到无比光荣……”回国那一年,李桓英37岁,作为世界卫生组织的首批官员已工作7年。遍访多国的她,看到许多亚非国家贫病交织的情形,对祖国的惦念尤为强烈。为此,她毅然只身回国。上世纪70年代,李桓英在江苏省一个“麻风村”第一次见到了麻风病患者,疾病带来的凄凉给她的心灵造成了强烈的震撼。1978年,已年近花甲的她调到北京热带医学研究所,从此将全部精力都贡献给了麻风病的防治和研究工作。1983年,李桓英带着从世卫组织申请来的新药,在云南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腊县3个偏远的“麻风村”试点“短程联合化疗”。这一方法的推广使全国的麻风病人从原来的11万人下降到不足万人,且年复发率仅为0.03%,大大低于世卫组织规定的年复发率小于1%的标准。1996年,李桓英又率先在国内开展了“消除麻风病的特别行动计划”,实现了麻风病的早发现、早治疗。“治愈患者给医者带来的心灵慰藉是任何酬劳都不能取代的”,追忆往事,李桓英说。为了中国麻风病防治事业,李桓英许多年来一直奔波在云贵川贫困边远地区。7个地州、59个县,几乎每一个村寨都留下了她的足迹。“两次翻车,两次翻船,两边的锁骨和肋骨都摔断过。”老人笑着追忆在崎岖山路中的几次“历险”。“要想搞事业,就别怕付出。若要计较,就什么也干不成。”说这话时,她语气平静,仿佛这不是什么值得一提的大事。为什么年逾九旬才申请入党?“还不行,我还不合格。”李桓英之前总是这么说。她一生用极其严谨的态度对待科研,对于入党,同样自我要求严格。“服务了快60年,我觉得我自己现在可能合格了。”2016年,第19届国际麻风大会在北京召开,李桓英获得了首届“中国麻风病防治终身成就奖”。这之后,她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在入党申请书中,李桓英写道,“在多年的社会生活和医疗工作中,我深刻领悟到中国共产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正是在党的培养、支持和帮助下,我为广大麻风病患者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党又给了我很多荣誉和鼓励。”“其实,在入党预备期那一年,我还曾准备再去云南。”那时,90多岁的李桓英仍义无反顾地奔波在麻风病防治工作一线。不过,由于身体原因,老人再上云贵高原的心愿,始终没能实现。这几年,在友谊医院热带医学研究所一间不足8平方米的办公室里,还经常能看到她伏案钻研的身影。在办公室的墙上,挂着一张云贵川交通图,上面插了20多面三角旗,都是她的足迹所到之处。“中国虽然已基本消灭了麻风病,但还没有彻底消灭,还有很多工作要做。”李桓英始终关注着麻风病防治方法的进展。她说,麻风病的疫苗至今还是空白,自然疫源也不清楚,从基因水平揭示麻风病的发病机制还没人涉及。“科研工作者不能停下创新的脚步,这是我们面对党和人民必须肩负的责任。”李桓英多次殷殷嘱咐前来探望的学生和后辈。在李桓英几十年的从医生涯中,她的多项研究解决了国内外麻风病防治领域重大策略和技术的关键问题。她被任命为世界卫生组织麻风病专家委员会成员,并多次担任国际麻风会议主席和副主席。她还曾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医德楷模”等荣誉。但说起一生中最让她难以忘怀的一刻,那还要数2016年底,面对党旗庄严宣誓的那一幕。“入党和做研究一样,都是追求真理。”百岁老人李桓英,却是个党龄四年的“年轻党员”。她忘不了入党那一刻的激动心绪,“能够作为党员为医学事业奋斗余生,这就是我最重要的心愿。希望在我葬礼的那一天,身上能盖上中国共产党的党旗!”(本报记者 孙乐琪)寄语2021年将迎来建党100周年,我很荣幸自己是党的同龄人。从医80多年来,我做得最正确的选择就是能够回到祖国、报效祖国,只要我还有精力、有力量,我愿意为党和人民奉献终生。——李桓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