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西13日上午刚参加一个博士后的出站报告会,沟通的过程中发现硕士生中具有读博意愿的比例挺高。指导老师的博士招生指标不足,会后将自己优秀的学生推荐给其他学校或科研团队。不少985/211大学全部或部分学院已采用申请-考核制,取消原有的专业笔试环节,复试环节常见的是科研写作、英语、专业面试等考核。博士学位为什么还会有人在考博?不都是申请-考核制了吗?申请-考核制读博其实有一定的"缺陷"。比如材料筛选环节不少名校都有"本科双一流院校"的潜规则,导致双非院校的学生想要读博,走这个途径就会变得非常困难。以小西所在的工科院校为例,常见的选择是:1)中科院体系读博。对于本科院校出身不是非常看重,有导师接受且学生通过考试即可,不少学生未能录取是英语不过线。尽管统一是"中国科学院大学",但是各类高校在人才引进的博士材料认定中,中科院北京分院=985大学、地方分院=211大学。2)选择部分保留普通招考(申请-考核制同时进行)的学校。尤其是理工科的大部分专业,申请-考核制看重的关键因素是硬通货的"科研论文",更容易得到导师们的青睐。有心读博的同学,一定记得把握重点,硕士期间提升自己科研论文的"质"和"量"。其实,能硕博连读或申请-考核制的学生,还是可以节约不短的时间。"年轻"是科研路上不可缺的"资源",同样成就的两个人,年轻的更值得认可,不是吗?博士生入学考试博士入学专业课基础笔试题一般是谁出的?难吗?博士入学考核之前采用的是普通招考制、硕博连读,其中普通招考的英语试题是学校统一命题,如校内外语学院的某个老师出题,或英语试题库中抽选。小西自己或不少博士,可能都会被英语"卡"过的经历,比如当年硕博连读时小西英语就没过线,后面被迫考的本校博士。复习阶段,常见的套路是将学校之前5-10年的研究生期末考试英语试题、博士入学考试英语试题找到(周边打印室会有),做几遍会有不小的收获。若是采用试题库,运气好还能看到某个原题。专业课基础笔试试题基本是由专业内几个导师共同完成,或某个年轻副教授一人完成单科试题。类似出题的老师基本是在院长、副院长(兼系主任)的课题组,或某些大牛导师团队。其实,出题真没什么人抢着干,费精力不说,一旦哪个环节泄题还得背锅。试题作答小西之前曾出过2年博士生专业课的试题,真心不难,更侧重于专业知识的融合、灵活运用。诸如名词解释之类的,没有什么意义。还记得当时我考博时,专业课看的更多的是专业内几个大牛导师发表的一些论文和专业发展较好的研究方向的综述。满分100的情况下,一门97分、一门98分,英语比划的线高1分,非常尴尬。博士招生,更为看重的是科研潜力,每个导师都有自己意向的学生,学院组织的考核更多的是"初步把关"。说的通白些,博士专业课基础笔试就是博士考核的"简单筛选",去掉部分不符合条件的学生,试题难度不会太大,认真准备3-5个月都没有问题的。当然,还得看报考院校竞争是否激烈,导师招生指标和报考学生数量也会有不小的影响。攻读博士学位一些小的建议(非常值得看)在小西看来,大部分导师只会同意沟通过自己的学生报考,明确给予招生指标。一旦考不上,部分学校可以协调部分复试落选考生,否则当年就没有生源。确定指标给某个学生后,后续会拒绝其他考生报考,建议其更换学校或导师。大部分学校的博士复试录取,会按导师、导师组的学生排序,而不是整体排序录取。但是,部分导师(招生指标常见的是1-2个)会让联系多个联系的学生报考,还不告知学生实际情况,最后择优录取,有"坑"学生的感觉。切记考某个导师的博士,一定要和导师面谈一次,不要导师一句"欢迎报考"就盲目报考。切记,侧面找其他同学打听下联系导师/导师团队的博士招生指标、自己学生的考博/硕博连读的意向等,灵活决定是否需要变更院校或导师。或者说,自己的硕士生导师帮忙推荐一两个博士生导师是最好的,省心省力。▼小西文中肯定有些许不到之处,敬请各位读者批评指正。期待您的关注与点赞,这将是我最大的收获!再次感谢您的阅读,有问题欢迎评论交流。
对于考研的学子来说,能够在290万考试大军中顺利上岸,绝对是一件值得庆贺的事情。但是最近一位网友却遇到了一点小问题,他在私下里告诉我自己在今年成功考取了北京某所985高校的法律专业研究生,但是他的导师却打电话直言不愿意带他,这让他非常困惑。对于这位准研究生的遭遇,勘察家确实表示同情,被自己选中的导师拒绝确实会伤到我们的自尊心和面子。但是我们不能因此就失去了前进的动力,毕竟作为一名准研究生,我们在学历上已经有了足够的优势,不论跟随哪个老师,未来都会有不错的发展前景。导师之所以不愿意带你,无非是因为以下几个方面如果你的导师在电话里直言不愿意收你为学生的话,在我看来无非就只有下面这些原因:第一,你没有提前联系导师。联系导师是一门学问,有的同学在考研初试时就已经联系了本专业的导师,有的同学在复试前和复试后联系了心仪的导师,而你在整个考研历程中甚至都没和导师说过几句话,你说导师怎么会选择你呢?假如你作为一名导师的话,在一名经常与你交流的学生和一名你从未了解的学生中,你会选择谁呢?第二,你的自身实力比较差。现在很多高校都实行硕士导师双向选择,虽然你选择了心仪的导师,但是在导师眼里你可能是一个实力较差的学生,所以不愿意带你。第三,你的行为令导师不满意。一般情况下,导师不会直接打电话坦白告诉你不愿意带你。出现这种情况的话,很有可能是你的某些行为令老师不满意,所以才会不愿意带你。当心仪的导师不愿意带你时,我们该怎么办?如果我们当初选择的心仪导师告诉我们不愿意带我们的话,我们也不要过度的伤心,因为研究生期间导师虽然重要,但其实更多时候靠的是我们自身的努力。在读研阶段,一般一个学生都要跟随一个硕导学习,有的学校甚至施行的是双导师或者多导师制度,这就意味着我们至少将会得到一个导师的指导。在这种情况下,即便心仪的导师不愿意带我,学院里也会给我们再分配一个导师。大家不要担心跟了别的导师会学不到东西,但凡能够在高校里成为硕导的人,在学术界都是有所成绩的人,都有自己的教育和科研心得。这就意味着无论我们跟随了哪一个导师,都会受到较好的学术培养。此外,我们还可以采取主动出击的方式,积极联系其他的研究生导师,说不定就会收到一个意想不到的结果呢。结语导师对于我们的研究生生涯来说的确是非常重要的一位人物,跟随一名好的老师求学可以让我们在最短的时间里获得快速的进步。但是即便是被心仪的导师拒绝了,大家也不要灰心,因为未来掌握在我们的手中,只要大家在研究生阶段刻苦学习,同样会有一个好前程。
作为研究生导师,小西建议过不少硕士生继续读博,并非是留在自己课题组,而是将不少学生推荐到更好的平台和导师。之前,小西也曾多次聊过读博的话题,在有学生向我咨询读博疑惑时,我常说的一个问题是"你读博想要得到什么"。我们课题组少量是30岁+脱产攻读全日制博士的学生,年龄不是他们的劣势。一段社会阅历和工作经历后,他们对于高水平科研成果和博士学位的追求力度非常大,晚上、周末等都在实验室紧张的忙碌。换句话说,不少从普通双非院校辅导员、中学老师辞职读博的人,已是破釜沉舟、退无可退。-博士学位-当然,遇到少量不合适的学生,小西同样不会推荐其读博,比如:一是拖延症严重的学生。比如日常中我会问自己学生,你做完这个实验、分析好数据,需要多久才能和我讨论交流下一步的实验。我会听她自己的安排,并做好记录,并会建议她们考虑好一些突发因素。但是,到了时间依然没有结果。比如约好的2周,1个月、2个月我都看不到数据。相信不少导师都有发现类似拖延症问题,十分反感。二是对科研无兴趣的学生。用学生自己的话说,我就是来混个硕士学位的,达到最低要求就行。尽管博士生有扩招,相应的博士生导师遴选也在放开。在不少学校,博士生导师一年的招生指标约是1-2人。如博士招生指标量化时,足量的科研经费和课题才会给一个计划。对于科研没有兴趣,不能沉心读博的人想要顺利毕业非常难,对自己和导师都是一种"伤害"。-女博士-不推荐读博的其他设想:之前部分人是不推荐考博,并非是读博。比如导师是想建议你走申请-考核制的渠道,尤其是有几篇不错论文的学生。部分学校在申请-考核制之外,依然采用统招得方式招收博士生。但是,考博阶段的复习同样需要不短的时间,尤其是英语分数要求会限制不少考生。说了也许你们不信,之前曾有不少科研能力十分突出的考生,在考博时英语只有20多分、30多分,而英语线已放低到45-50分(中科院系统英语要求高些)。今年小西建一个将要上研二的学生,暑期抓紧把实验数据整理成论文,争取早点投稿接受,争取在申请-考核制之前有2篇不错的论文。因为他的英语写作能力不错,口语不行,考研时成绩也十分勉强,第一年英语就没过线。他想去更好的平台读博,我们课题组的研究方向不是他最感兴趣的,所以还是鼓励他早点出成果。-博士在实验室的背影-或者说,你和导师之间彼此不合适,少点缘分吧。经常有人说导师青睐某个学生,同期进入团队的其他几个硕士反而不是很受重视。也许,工作后我们同样会遇到这个问题。即使导师不建议你在硕士团队读博,你要是有心或者对某个方向感兴趣,同样可以自己联系博士生导师,读博期间换个团队。另外,不同博士生导师的招生计划会有提前沟通,如部分导师在每年4-5月份就有学生沟通下一年读博指标,有心读博的学生建议早点沟通自己感兴趣的导师。有机会可以在参加学术会时面谈一次,或者直接去导师所在学校彼此正面沟通一次。未来几年的读博阶段,导师和学生之间的接触很多,还是得提前做好选择。-求学深造-小西想说找到自己读博的理由,才能更好地"熬"过博士阶段。没有任何一个人读博是顺利的,都有磨砺和坎坷,远不是表面看的那么风光。最后,小西还有一句感悟就是:读博真的不是你想的那么苦。一旦你毕业进入高校,青年教师(青椒)的科研起步难度远远超过读博,破局之路唯有"坚持"两字的良药。欢迎评论交流。
在中国,能考上说是和博士,这是很多人梦寐以求的,而且学历越高意味着学习能力就越强。如今的硕士学历越来越好考了,只要用点心,多去学习,那么考上硕士其实并不是什么难事,但是你以为考上了就足够了么?你还需要毕业,跟导师学习如果没学好,同样你不能通过,而对于硕士生来说,你什么时候毕业还要取决于你的导师。 在读硕士的时候,还真的就不是一帆风顺,首先导师种类形形色色,摊上个好的导师,你会学的异常轻松,如果摊上个不怎么样的导师,那么你的读研生涯也可以宣布就此结束了。西安交通大学博士杨宝德事件 西安交通大学博士杨宝德自杀的消息瞬间点燃了整个教育圈,博士自杀?近些年并不经常出现,但是如今却出现在了西安交通大学,这样的一所名校当中。但是这名博士自杀的原因却令所有人震惊,因为杨宝德的博士生导师过分奴役他,什么事都让他做,而且不分大事小情,全部都让杨宝德处理,关键是杨宝德自从在跟了这位导师后,成绩一直在下滑,硕博连读的压力,再加上导师过分奴役,而杨宝德的性格却是不会拒绝别人,尤其是导师让他做什么他都做的任劳任怨,这也导致他心中的积怨越积越深,最终选择溺亡。 在这件事中,网友有很多问题其实没搞清楚,首先第一件事就是,杨宝德念的这个硕博连读其实是这样的,就是硕士和博士学历必须一起通过,如果有一项通不过,那么就只能是本科学历。所以,这也是杨宝德精神压力大的最主要原因。其次,杨宝德本人并不善于交谈和沟通,所以即便是他的女朋友,知道的也并不是那么的详细。为什么类似事件频发?要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学生要注意心理健康!这件事情的背后引起了很多人的深思,其实就目前导师周筠对杨宝德的奴役问题,单从其杨宝德女朋友的叙述中我们可以看出,其实周筠和杨宝德之间的关系是有些奇怪的,因为我们也丝毫看不出周筠讨厌杨宝德,因为如果是周筠厌恶杨宝德的话,那么不可能将生活中的那么多事都交给杨宝德去做,这一点也是有点自相矛盾。事情总归是这样了,我们再怎么讨论,似乎也无法换回这一年轻的生命。有些网友纷纷发表了自己愤慨之情,认为杨宝德为什么不去反抗?我觉得这个问题是一个群体的问题,简单点来说,杨宝德代表了一个群体,那就是来自劳苦大众农民阶层的孩子,通过自己的努力,一步一个脚印的考上了高学历,这些孩子的最大特点就是忍气吞声,别人说什么就听着,尤其是自己导师说的话,那更是至理名言,他们不会去反思这些要求是否过分,这些做法是否合理,所以就会出现了这样多的问题。面对这样“压榨型”的导师,你应该如何去做呢?谁对谁错?我觉得首先应该做的就是找学校沟通,学校如果坐视不管的,那么这其中一定说明了很多问题。然后,对于学生来说,最应该做的不是任劳任怨,而是要弄清楚,到底哪些是自己应该做的,哪些不是,不该做的不要去做,因为你有义务你也有要求可以这么做,学生太老实,就只能是自己吃亏,老实一定要分清情况,否则这老实就会成为影响自己内心发展的绊脚石,不仅会让你自己产生困扰,还会严重影响着内心的发展。愿这样的好孩子再少一点吧!
欢迎点击关注!01 导读大学考研已经成为很多人高考之后的又一次大考,考研人数逐年上升。大家为什么考研?大部分人的回答是为了将来找工作的时候能够增加点筹码,能够找个好工作。与高考不同,研究生报考之前一般是先选定专业方向,复试时必须要选定导师,研究生三年,导师对自己的影响非常大。上学时,导师带研究生少的每届有两三个,三届加起来有六七个人;多的一届六七个、七八个,有的导师硕士博士加起来总共有三十多个。一起聚餐的时候,都要好几桌。这么多的学生,老师一个人能指导得过来吗?肯定不能啊!02 老师数量并不少为什么一个导师带这么多学生呢?是教师资源太紧张了吗?经过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末的高考扩招,每年我国录取几百万的大学生。四年后,又有两三百万的本科毕业生参加考研。如此多的学生,需要配备大量的老师,包括软硬件设备。虽然高考扩招刚开始出现师资短缺情况,但经过最近十多年的发展,高校老师已经不再紧缺了。一代数学大师丘成桐就曾经对国内大学的师资力量与哈佛大学的师资力量进行过对比。北京大学数学系有100多名教授,哈佛大学数学系的教授才20多名。前者是后者的4到5倍。学生方面,北京大学有1万多本科生,哈佛大学有6400多本科生。前者仅是后者的2-3倍。如果单纯从数量上来看,北京大学的师资力量是明显强于国外的。可是为什么国内一个老师却要带这么多学生呢?03 导师的精力也是有限的人的精力都是有限的,不可能什么事都可以做,都能做得面面俱到。尤其是科研这种工作,费时、费力、费钱。要想在科研方面做出点名堂,必须要付出非常大的心血和时间。而且大部分人都是默默无闻一辈子。带的学生太多,肯定指导不过来。1、学校根据老师情况招生学校要根据自己学校的老师情况招生。现在很多研究生导师,尤其是硕士,一届就会带七八个学生。不要说指导每个学生的论文和课题,就是每个学生的论文题目,如果想做得好,都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2、老师之间学生分配失衡导师指导的学生一般是与年龄、职称挂钩的。比如,教授一般比副教授可以带更多的学生。虽然学校有许多老师,但是,很多年轻老师都没有带学生的资格,或者只能指导1个或者2个。小伙伴们,你们上学时导师带几个学生?欢迎留言讨论。多个关注多条路!欢迎点击加关注!
很多人不能理解为什么大学老师带研究生,尤其硕士研究生,带硕士研究生其实很累的,很多人刚刚进入研究生阶段,什么都不懂,对于科研没有任何感觉,需要手把手教,而科研是一个很正规,决不容马湖的东西。我还清楚的记得,我进实验室第一次做自己的实验,吧唧一下把一个不溶于水的标准品放进水了,几百块钱就浪费了,可以说我老师很好了,说没关系,下次注意了解清楚了,钱不是问题。后面做高效液相,吧唧柱子堵死了,老师下次注意。老师培养一个硕士毕业会花很多经费,很多心血,改论文的时候,老师直接来一句,他写几天就写完了开开心心的,但是我们写给他改得改好久,而且看着心烦。当然这是好老师,那种坑人的老师就算了,他们只知道压榨,而且不给予实质性的指导。最后就是导师为什么招硕士研究生了老师培养你,然后他的idea,完成他的科研 项目,他好继续申请项目,实验就不用他亲自动手了,但是硕士生的idea是很low,无法完完全全提炼高质量的idea。当硕士期间的培养可以让你有那么一点感觉的时候,你就要忙着毕业了,所以老师一般愿意让自己的学生跟着自己读博,可以不用教了。每次老师说我的论文,说的一无是处,来了一句要么改论文,要么改题目。每次他都得默默的改完,然后投稿。
9月2日,教育部发布《关于规范管理防止高校研究生导师与学生关系异化的提案》的答复。答复对该提案充分肯定,通过两个部分进行了回复。第一部分是阐述了已开展的工作。第二部分是下一步的工作计划,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要求培养单位严格导师选聘标准,加强导师团队建设,明确导师权责,规范导师指导行为,支持导师严格学业管理。二是针对研究生教育特点,聚焦导师指导环节,要求导师正确履行指导职责,遵循研究生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合理指导研究生学习、科研与实习实践活动,不得要求研究生从事与学业、科研、社会服务无关的事务,不得违规随意拖延研究生毕业时间。三是明确博士生导师是因博士生培养需要而设立的岗位,不是职称体系中的一个固定层次或荣誉称号。切实加强博士生导师岗位管理。阅读原文请移步教育部官方门户网站(图片来源:官网截图)一直以来,“没有延期毕业的硕士”和”没有按期毕业的博士”在坊间广为流传。近20年来,硕博士一直在扩招。伴随扩招,博士招生在增长,但是毕业人数却长期以来趋稳;据《研究生教育研究》2020年第2期的研究显示,博士生毕业的平均延期率为39.68%,以上都反映出延期的常态化趋势。期毕业谁之过?(在这里我们只讨论被动延毕的情况,有些人有很好的paper在酝酿,需要做很多后续工作的情况暂不讨论。)一、导师难辞其咎研究生和导师关系出现异化,导师不像导师,研究生不像研究生。个别导师打着学校的旗号,但是却“不务正业”,以个人的名义开公司,研究生则成了廉价劳动力和盈利工具,打卡上班,每天工作超过12个小时,拿着极少的“薪水”。在正常生活中,很多导师经常无条件、不分场合和时间地支配自己的学生,拿快递、去家里打扫卫生倒垃圾、接孩子看孩子等是家常便饭。如果研究生不服从,就以“让你毕不了业”为理由,学业不予指导,课题不管不问,毫不顾及学术进度,学生修不到达标的学分、发不够规定的paper,自然很难毕业。(图片来源:微博截图)二、论文的选题工作好的研究方向和好的选题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博士生在选题上时常要纠结个一年半载,哪怕定好了研究课题,中途更换的情况也屡见不鲜。哪怕选题早早就定好了,实验的研究进度也会受到不可抗拒因素的影响。比如实验材料或者实验仪器被破坏,比如大农类的专业,季节性灾害、天气反常等都会严重影响实验的进展,真的是“靠天吃饭”,“错过一次,再等一年”。三、个人的态度、能力问题从步入大学到读博,一个人要付出人生中最美好的十年。读博不能草率,需要仔细规划、严格执行、认真对待,很多人态度上没有绷紧那根弦,自由散漫,博一博二刷剧、逛街、睡大觉,自每天的科研有效时间不足3小时,那么想要尽快出研究成果,就很难了。还有些人,在硕研期间,就没有形成系统的科研思维和科研能力,对读博没有一个清晰的规划,再加上自身不努力,表现为能力欠缺,按期毕业也会比较困难。四、身心健康问题众所周知,博士抑郁症的发病率很高,有研究显示,有抑郁或者焦虑现状的硕博士比例比一般人高出 6 倍。打开知乎,我们随时看到在读博士因精神压力大产生抑郁倾向,甚至轻生念头:(图片来源:知乎)博士因为精神压力过大而出现抑郁倾向,就很可能会逃避现实,不愿意积极面对摆在面前的科研任务,甚至研究停摆。五、家庭、工作方面的原因有些个人原因,比如部分在读博士需要兼顾家庭(怀孕、生娃、赚钱养家等)无法放弃一切全身心投入科研。此外,科研圈内卷化,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后续的研究任务等可能会让博士们无奈选择延期。议给延毕博士呢?一、明确读博目的,坚定读博信念既然选择了这条道路,就要坚定自己的信念,以培养自己成为一名优秀的青年学者为目的,不要把博士项目当做一种任务。给自己一年的时间,抛下所有杂念,为自己拼一把。二、确定好研究方向,不要轻易更换课题制定实验计划,并严格执行。如果研究确实遇到难啃的骨头,卡住了,不妨试着写一篇阶段性的成果。记得一定要大量的阅读文献。三、保持体能和心理健康坚持锻炼身体,时刻保持充沛的体力。稳住心态,接受现实,用辩证的思维看待延期毕业问题。如果心理负担过重,就要尝试去进行心理疏导,多给自己减压;与导师建立良好的沟通,多听听导师的意见。四、与学术共同体多交流,避免闭门造车阶段性的在学术共同体中寻求帮助,用开放包容的思维看待你的科研问题,切忌闭门造车。结语读博真心不易,是一场历经各种身心考验的修行,你努力拼过,终会迎来灿烂的曙光。既然选择就要相信自己,重拾信心,除了坚持也要发现延期的症结,同时更要坚信博士阶段的努力会有收获。
在还没有考研的时候,总是听到很多的老师和学姐说,如果你能考上硕士研究生,你的硕士导师能帮到你很多,那才是真正的良师益友,和大学老师完全不一样。读大学时可能只有上课中才能见到老师。而读硕士时你的导师每天都和你在一起,对自己所带的学生给予最大的帮助。但是当自己真的开始自己的研究生生活时,你才发现这些真的是一种奢求。记得我研究生报到时,我结识的研究生学姐就告诉我说,自己做好独自奋战的准备吧!不要想着指望自己的导师能够给予你提供多大的帮助,因为更多的时候是你的硕士导师在指望这你给他办事,不管是科研上的一些基础事情,又或者是生活的琐碎事情,都很有可能等着你去解决。尤其是很多的硕士研究生都希望自己的硕士导师能够在这两件事情上给予自己一定的指导,可最终都是落空的,只能是靠自己。正如很多研究生学姐所说的那样,读研期间能够顺顺利利了的毕业就已经很不容易了,写好论文就可以了。第一件事情就是,如果你还指望着自己的硕士导师给自己推荐工作的话,那么你就可以直接放弃了。虽说理论上很多的硕士研究生导师有能力给自己所带的学生推荐一些比较好的就业机会,但却并不是导师的硬性义务。所以绝大多数的硕士研究生导师几乎是不会参与到学生的就业中,更不会给学生推荐工作。所以考生只能是在校园招聘会中,不断地投递简历,不断的网申,不断的面试,经过重重考察才能找到一份还可以的工作。同时还得希望自己的导师不要高频率地叫自己回去写论文,或者给自己不断的安排其他工作,不然找工作都很可能会很不顺利。第二件事情就是,如果你指望自己的硕士导师带着你发表一篇非常高质量的论文,这也几乎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几乎所有的硕士研究生都期待着自己的导师能够带着自己发表一篇核心期刊或者是C刊论文,这样自己就能够在就业和读博时更加的有底气,自己也能够节省不少的时间和精力。但事实上很多的硕士研究生导师带学生的都是一些省级或者是市级的课题,学生如果想发表高端的学术论文,只能是靠自己认真的去研读,不断地去看大量的参考文献,选择一个好的选题。当你写好时给导师看看,修改一下,然后带上导师的名字才能够在比较好的期刊中发表,这才是硕士研究生最真实的一面。总之,一旦开始自己的研究生生活就需要自己给自己制定各种计划了,不要指望着任何人,导师所能起到的作用也仅仅只是一个辅助,最重要的还是学生自己通过努力不断地丰富自己的研究生生活,提升自己的科研能力,为自己之后的就业埋下伏笔。
敢于读博并能毕业都是非同寻常的人, 因此大部分博士出来都会有一个非常不错的工作!因此,如果想读博一定要想好,没有坚定的信念,强大的抗压能力,读博只会浪费时间!一些研究生导师建议学生不要考博是有以下几个原因:首先,专业属性限制,一些专业考博确实是没有必要了。不知道题主所学的是什么专业,因为一些工科类专业,其实考研都不是首选,更不说考博了,因为其更加注重的是实践,更应该去工作,考博读博学习的更多的是理论知识,所以导师建议不要读博,这或许也是一方面。其次,导师清楚考博的难度,更深知博士毕业的难度。题主要清楚的是,考博不管是英语还是专业课,其实其要求已经达到了极致,同时博士生导师的名额也是非常有限。再加上一般来说高校博士生毕业需要的发表三篇SCI,其难度更是难上加难。最后,导师的个人经历有关。每个导师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都不一样,一般来说专心搞学术研究的导师更喜欢自己的学生考博,有更好的教育平台和教育资源;而行政口的导师则一般建议自己的学生工作,去社会上锻炼。总之,不管导师是否建议考博,关键还是看自己,如果实力足够强悍,那一定可以考上的。
考研复试即将开始,不止学生要提前联系导师,导师们也开始从学生中物色自己欣赏的人才了。在考研阶段,不仅学生担心遇到“黑心”导师,导师们也担心遇到“坑货”学生,尤其是有一部分学校已经开始因为学生问题而对导师采取惩罚制度。在往年带学生的过程中,有三种学生是导师最想“退货”的,基本上就是奔着混学历来的,白白浪费导师的时间和精力,还吃力不讨好,真的是太糟心了。研究生导师:这三种学生再也不想收论文全靠水,基本不学习很多人辛辛苦苦考上研究生之后,又恢复了本科时的状态,认为只要到了关键时刻努努力就可以了。但是当真正面临毕业的时候才会发现,原来并没有自己想得那么简单。到快毕业的时候,才知道着急;各种求导师帮忙,希望导师帮忙“改”论文。因为学生不毕业或者不过审,对老师还有一定的惩罚,最终导师们也没办法,只能提供“帮助”,实际上内心膈应得不得了。投机取巧型的学生一般学硕类的研究生,都是以科研为主;但是有一部分学生志不在此,只是为了混学历。平时做项目的时候,不出力,直接偷取别人的数据成果或者直接向学长们索要数据;最终什么也没学会。但是在报账的时候,比谁都精明,认为自己最聪明,总想在里面赚取一定的差价;到真正需要学生出数据的时候,也总是推脱,其实导师大多数时候都心知肚明,只是懒得拆穿你罢了。这种投机取巧型的学生,基本上是导师很讨厌的类型,毕竟大部分导师还是希望自己的学生能够跟着自己读博的,最后也只能期待来年再挑学生的时候稳妥一些了。没有能力,还不努力的学生在导师的眼里,研究生要么是为了高薪资,要么是为了搞科研;两者总要选择一个才行;不然就是在浪费时间。但是在现在的教育大背景下,有很多学生考研并不是为了这个,而是为了逃避工作或者自己没目标,别人怎么说自己就怎么做了。这种学生是导师最不愿意碰到的。在导师的眼里,既然选择提高自己的学历了,并能够考上,至少证明你有一定的能力;就这么白白浪费了大好时光,才20多岁开始了60多岁的生活,非常不能理解,只希望自己不要再遇到这种类型的学生。考上研究生后,学生应该怎么做?确定导师品行,提前做好二手准备其实学生也担心遇到黑心的导师,为了早一步确定老师的品行,可以去跟导师沟通一下,确定自己的目标和方向,如果确定导师的确名声不良,那么可以做好二手准备,也不至于研究生三年浑浑噩噩的。就业还是读博要趁早决定搞科研的路就比较直接了,只要你有一定的科研天赋,就认真投入到实验项目中,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当然,研究生并非只有科研一条路,如果确定自己不适合科研,不想读博,早点找好其他的出路,比如去参加校外实习等;这样才不会白白浪费你三年的时间。导师和学生的相互选择其实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因为这关乎了你未来三年是如何度过的。研究生复试即将开始了,希望在接下来的复试环节中,每个学生都能找到自己心仪的导师,拥有一段愉快的研究生时光。今日话题:你觉得上面哪种研究生导师最担心遇到?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