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2019年博士招生规模10大高校,新1轮研究生扩招的开始!名声异号

2019年博士招生规模10大高校,新1轮研究生扩招的开始!

高校的科研实力评估有很多的指标,包括国家级人才、科研经费、国家级科研平台、国家级科研成果、学科实力等等。对于高校来说,这些都是一些硬指标。而有一个指标是科研实力的整体体现,那就是博士生招生人数。当前,各所高校的博士生招生数量是根据以上指标的综合来制定的,虽然部分高校拥有了博士学位设立的自主权,但这影响比较有限。目前,国内各大高校都公布了2019年的博士生计划招生人数,小编对排名前10的高校进行了梳理,结果如下:7-10名:复旦大学、吉林大学、中山大学、华中科技大学这4所高校博士生招生规模比较相似,人数均在1700人左右。从高校划分来看,前3所高校均以文科类学科为主,而华科以理工科为主。这4所大学在国内高校规模上来看都是属于巨无霸类型,中山和华科虽然不像吉大那样本科招生人数过万,但也有大几千的水平。而且,这几所大学还有个共同点,那就是都拥有规模不小的医学学科。吉林大学医学学科虽然没落了,但曾经的白求恩医学院也是一所重点医学高校。4-6名: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武汉大学这3所高校2019年博士招生人数分别为2148、1850和1839人,其中中科大是一个特例。中科大本科人才培养确实是国内小而精高校的典范,每年招生人数都不过1800人。但博士招生人数却比本科还要多,看来中科大还是非常偏重科研的。上交的医学学科规模国内第一,博士招生超过2000人并不意外。武汉大学近些年规模急速扩大,虽然其医学学科实力还比较弱,但毕竟入选了医学双一流高校。1-3名: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可能很多同学想象不到,排名首位的是清华大学。2019年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博士生招生人数急速扩招,相比去年增加了近1000人。虽然清北的实力很强,但如此大规模的博士扩招还是让大家感到意外。毕竟,清北的教师人数并没有大幅增加,如此大规模的扩招学校真的承受的了吗?浙大依旧处于第三的位置,招生规模和北大差距不大了。这10所高校基本和高校的科研规模排名相一致,但和精度相比就差了不少。对于高校来说,规模固然重要,但如果为了规模而导致学历大放水,这就有点得不偿失了。其实,国内高校大可以学学国外名校施行宽入严出的培养方式,保证学历的含金量,你认为呢?

全国27所博士招生院校2020年博士报名时间汇总

清华大学:九月份招生网上报名时间为2019年8月23日12:00~9月6日16:00。清华大学创新领军工程博士报名时间:2019年10月14日中午12:00—11月30日下午16:00。北京大学:2019年10月14日12:00-12月6日12:00。南开大学:普通招考生网上报名时间:2019年12月5日9:00-12月25日12:00。初试时间为2020年3月21日—22日。申请考核网上报名时间:2019年10月25日9:00-11月5日15:00南京师范大学:(1)定向就业考生(不含专项和教育博士):2019年10月14日-19日(2)直接攻博考生:2019年10月21日-23日(3)“学校发展计划”考生:2019年11月1日-6日(4)硕博连读考生:2019年11月8日-14日(5)普通招考考生:2020年1月5日-11日。上海财经大学:2019年10月10日至11月15日。上海交通大学:系统开放时间为2019年10月15日至12月15日或2020年3月15日至4月20日,具体报名截止时间请查阅学院的通知。“医工交叉平台”直博生为2019年9月28日至2019年10月11日8:00。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网上报名时间:2019年10月1日至11月15日。网上确认时间:2019年11月18日至11月30日。陆军炮兵防空兵学院:报名时间为2019年9月20日至10月20日;考试时间为2019年10月底,具体时间另行通知。中国农业大学:直博生与硕博连读生填报时间为2019年10月23日上午9:00至2020年1月7日下午4:00。申请考核制博士生2019年10月23日上午9:00至2020年1月7日下午4:00。福建医科大学:2019年11月1日-2019年11月17日。陆军指挥学院:2019年12月1日至31日。军事科学院:网上报名时间截止9月30日24:00。上海财经大学:2019年10月10日至11月15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潜艇学院:2019年9月25日-2019年10月21日。哈尔滨工业大学:第一批为2019年8月7日-9月2日。中国科学院大学:春季入学博士生网报时间:2019年10月10日-10月25日;秋季入学博士生网报时间:2019年12月12日-2020年1月12日。江西财经大学:2019年11月至12月。厦门大学:2019年10月10日-2019年11月30日。江西农业大学:2020年3月1日至2020年3月31日。海军工程大学:2019年8月30日-9月23日。广州中医药大学:2019年9月23日-10月15日。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9年11月1日至2019年11月10日。南京邮电大学:第一批报名时间:2019年10月5日-10月20日;第二批报名时间:2020年2月15日-2月29日。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春季网报时间:2019年11月4日-11月8日;秋季网报时间:2020年3月1日-2020年3月15日。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2019年9月25日-10月25日。国防科技大学:申请考核为2019年8月25日00:00时至2019年9月10日24:00时;统考为2020年2月1日8:00时至2020年2月20日24:00时。北京邮电大学:2019年10月10日~10月24日。

合家欢

2019年博士扩招成新趋势,中科院博士计划招生人数高达7000人!

不知大家有没有发现现在高校招聘教师,大多要求是博士学历起步,稍微好点的高校是“三个985+海外留学/访谈”。除了高校之外,各地区也都出台对博士的好政策,不仅给房给车,安家费、引进费更是高达百万,总之待遇非常优厚。其实,这也从侧面反应了目前市场对博士这种优质资源的巨大需求量。——2017年1月,教育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印发的《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十三五”规划》就指出,到2020年,我国将实现在学研究生总规模290万人,并将“适度扩大博士学位研究生教育规模”。2018年2月,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改委联合印发了《关于高等学校加快“双一流”建设的指导意见》,从多方面为“双一流”高校建设指明方向。《意见》特别提出,要适度扩大博士研究生规模,加快发展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大力培养高精尖急缺人才。于是,清华大学首先开始大规模扩招博士生,其他一些知名高校也随之跟进。——根据2019年全国各大院校公布的博士研究生招生信息中所出示的招生人数统计,2019年全国各大院校博士招生人数大约在7.5人至8万人左右,比2018年招生人数略有上浮,个别院校缩减,但是下降的比例几乎可以乎略不计。当然这些数据还是根据各院校博士招生简章及招生专业目录中所公布的数据累加起来的,并不完全包括全国所有院校的博士生招生人数。有小部分院校的招生信息当中并未明确公布2019年的博士生招生计划及人数。不过2019年各院校招生人数统计约8万人左右应该不会有太大的出入。另外,从历年博士招考信息当中可以统计出,全国各院校当中博士招生人数最多的几大院校依旧有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院大学、中南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这类985、211院校招生人数最多。其中,中科院依旧以7000左右的考博招生计划占据全国博士招生人数首位,其下清华、北大、上交大都以2200左右的招生人数居于第二位,最后是其他各地的985、211大学的招生人数也大多在1000以上的招生人数。我们知道大学的科研实力评估包含很多指标,包括国家级人才、科研经费、国家级科研平台、国家级科研成果、学科实力等等。对于高校来说,这些都是一些硬指标。而有一个指标是科研实力的整体体现,那就是博士生招生人数。为了达到一系列的指标,不少高校开始扩招博士,甚至大规模的扩招。——面对院校如此大规模的扩招博士,你的看法如何?《博士生扩招,数量和质量当“比翼双飞”》: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急需方向,进行有针对性和有目的性地扩招,防止“撒胡椒面式”的普遍扩招。在博士生导师的遴选和博士生管理制度方面,也需要进一步调整和完善。实现数量增长和结构优化的双重目标。(新京报)国家这次扩大博士研究生规模,应该走与企业合作培养人才的方向。一方面企业最清楚他们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另一方面企业从自身利益出发也不会胡乱选拔输送人才去进行深造,此外企业也能够为人才深造提供一定的财力支持。(金融智库网)很多博士生毕业已年近30,面临着工作、婚姻、育儿的巨大压力。应该允许部分优秀的本科毕业生直接进入博士生阶段的学习。当然这个范围不宜过分扩大。(西安工程大学校长高岭)博士学位的教育依然要走精英化的道路,不要在规模的发展上丧失博士学历的含金量。(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孙亮)综合国力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中国要在高精尖技术领域取得更大的突破,就离不开大量的高技术人才,因此博士该不该扩招,其实不是问题,关键还在于如何保证培养质量。博士生扩招固然有其合理性和必要性,但如何进一步提高博士生的培养质量仍是一个极其严肃的话题。对于这个话题,你怎么看?

绘美

华为2019年招募8位最高年薪200万的博士都是什么来历?名校毕业!

7月23日,网络盛传一张华为总裁办电子邮件的截图。截图显示,华为已制定2019届顶尖学生年薪制方案:8位2019届应届博士生年薪89.6万起,其中最高的达到了201万。这八位应届博士分别是:1、钟钊,博士年薪制方案:182-201万人民币/年2、秦通,博士年薪制方案:182-201万人民币/年3、李屹,博士年薪制方案:140.5-156.5万人民币/年4、管高扬,博士年薪制方案:140.5-156.5万人民币/年5、贾许亚,博士年薪制方案:89.6-100.8万入民币/年6、王承珂,博士年薪制方案:89.6-100.8万人民币/年7、林晗,博士年薪制方案:89.6-100.8万人民币/年8、何睿,博士年薪制方案:89.6-100.8万人民币/年这8名博士的年薪分为了三档,拿到最高档的是钟钊和秦通,年薪为182—201万人民币。从相关资料发现,在不排除重名的前提下,8位博士均出自北大、清华、中科大、港科大等知名学府。钟钊是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博士,本科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硕博中科院,攻读专业都是“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其导师刘成林是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副所长。据有关媒体报道称,刘成林认为“钟钊能获高薪是由于他研究的是深度学习,在人工智能领域应用广,再加上他独立研究能力强”。他表示,“现在整个人工智能领域都比较好找工作,给的薪水比较高。”秦通博士是浙江大学本科,香港科技大学机器人研究所博士。据悉,秦通学生时代就在IEEE TRO、ICRA、IROS、ECCV等国际顶级期刊和会议发表多篇论文,获得IEEE IROS2018最佳学生论文奖。去年10月,秦通还在网上开了公开课,专门讲“视觉惯导里程计时差的在线标定”。李屹为北京大学博士,研究方向为软件形式化验证;管高扬也为浙大本科和浙大博士,研究方向为物联网,竺可桢学院。贾许亚博士,清华大学,本科直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王承珂博士,北京大学,电子信息科学类专业,2006年全国青少年信息学联赛一等奖。林晗博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何睿博士,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计算数学所,计算数学专业。(来源:建筑世家黄金屋整理) 从名单来看,基本上都是国内顶尖大学博士。实际上,华为也是各大高校优秀毕业生的理想去处。据统计,清华、北大、复旦等全国排名前10的高校中,2018年毕业生去向最集中的企业就是华为。在清华大学,华为共接收了167名毕业生,其中本科生2名、硕士生134名、博士生31名。但是也不得不思考一个问题,华为每年都招了大量的博士人才,但是最后又留下的多少?以高薪把优秀人才招进来,华为又能否留住呢?2019年初,华为心声社区曾发布了一份由任正非签发的华为内部邮件,深刻检讨了近年来华为员工中博士高层次人才离职率居高不下的原因。华为公司博士类员工近5年累计平均离职率为21.8%,入职时间越长累计离职率越高,华为2014年入职的博士经过4年,只有57%留在公司。而在华为工作的特招博士的离职情况则更令人担忧,离职率达33%-42%。特招博士主要来自于三类人群:国家重点实验室;已有成功项目研发实践经验的优秀博士;重点院校重点专业的优秀博士。对于这些人才,华为在校招时将他们定位为华为未来各领域内的技术领军人物。对于博士来说,去企业和去高校和科研机构哪一个更好是一个很难的抉择。企业的技术更加致力于实用,偏向应用型,并且技术到位能够拥有丰富的报酬,但同样压力和工作强度也大。高校的研究理论和应用皆有,但学术界掌握学科的话语权和社会威望。所以,企业也比较喜欢找一些大学的研究人员兼职做一些研究。不过,看到这8位博士的年薪还是很具有震撼力的。华为就是要塑造一种为人才不惜投入的形象,只有这样才能吸引更多的优秀技术类人才。对于一个技术公司来说,技术是公司立足的根本,而人才则是产生新技术的源泉。所以 ,华为的这种举动仍然证明了其大力招收科技人才,扩大科技竞争力的决心!

善哉问乎

教育部:2019博士招生10.5万,毕业6.2万!今年预计破11万

5月20日,教育部网站发布《2019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1]。数据显示,全国共有各级各类学校53.01万所,比上年增加1.13万所,增长2.17%;各级各类学历教育在校生2.82亿人,比上年增加660.62万人,增长2.40%;专任教师1732.03万人,比上年增加59.18万人,增长3.54%。研究生招生[20]91.65万人,其中,招收博士生10.52万人,招收硕士生81.13万人。在学研究生286.37万人,其中,在学博士生42.42万人,在学硕士生243.95万人。毕业研究生63.97万人,其中,毕业博士生6.26万人,毕业硕士生57.71万人。高等教育方面全国各类高等教育在学总规模[18]4002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51.6%。全国共有普通高等学校2688所(含独立学院257所),比上年增加25所,增长0.94%。其中,本科院校1265所,比上年增加20所;高职(专科)院校1423所,比上年增加5所。全国共有成人高等学校268所,比上年减少9所;研究生培养机构828个,其中,普通高等学校593个,科研机构235个。普通高等学校校均规模[19]11260人,其中,本科院校15179人,高职(专科)院校7776人。图1 高等教育在学总规模和毛入学率研究生招生[20]91.65万人,其中,招收博士生10.52万人,招收硕士生81.13万人。在学研究生286.37万人,其中,在学博士生42.42万人,在学硕士生243.95万人。毕业研究生63.97万人,其中,毕业博士生6.26万人,毕业硕士生57.71万人。普通本专科招生914.90万人,比上年增加123.91万人,增长15.67%;在校生3031.53万人,比上年增加200.49万人,增长7.08%;毕业生758.53万人,比上年增加5.22万人,增长0.69%。另有五年制高职转入专科招生46.00万人;专科起点本科招生31.75万人。表1 普通本专科学生情况成人本专科招生302.21万人,比上年增加28.90万人,增长10.57%;在校生668.56万人,比上年增加77.57万人,增长13.13%;毕业生213.14万人,比上年减少4.60万人,下降2.11%。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学历教育报考596.37万人次,取得毕业证书48.98万人。普通高等学校教职工256.67万人,比上年增加7.92万人,增长3.18%;专任教师174.01万人,比上年增加6.74万人,增长4.03%。普通高校生师比[21]为17.95:1,其中,本科院校17.39:1,高职(专科)院校19.24:1。成人高等学校教职工3.61万人,比上年减少1939人;专任教师2.06万人,比上年减少1267人。普通高等学校校舍建筑面积[22]101248.41万平方米,比上年增加3534.85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23]6095.08亿元,比上年增加562.02亿元。民办教育方面全国共有各级各类民办学校19.15万所,比上年增加8052所,占全国比重36.13%;招生1774.33万人,比上年减少5.42万人,下降0.30%;各类教育在校生5616.61万人,比上年增加238.40万人,增长4.43%。民办高等学校757所(含独立学院257所,成人高校1所),比上年增加7所。普通本专科招生219.69万人,比上年增加35.75万人,增长19.43%;在校生708.83万人,比上年增加59.23万人,增长9.12%。硕士研究生招生876人,在学1865人。图2 民办教育在校生规模结构部分原文注释:[1]各项统计数据均未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着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18]包括研究生、普通本专科、成人本专科、网络本专科、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本专科等各种形式的高等教育在学人数。[19]普通高等学校校均规模,仅含普通本专科在校生,不含分校点数据。[20]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统筹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管理工作的通知》(教研厅[2016]2号)有关要求,2017年起研究生招生、在校生指标内涵发生变化,增加了非全日制研究生数据。[21]普通高等学校生师比,不含分校点数据,学生总数为折合学生数。[22] [23]包括学校产权和非产权独立使用。[24]民办中等职业教育未含技工学校数据。

木石同坛

1999-2019!20年!全国硕士、博士毕业生增长趋势分析

1999年到2019年,20年间,国内高等教育飞速发展,随着1999年本科生扩招,2003年研究生扩招以来,各高校纷纷建立分校,以接收逐年增加的生源。研究生招生主要由高校和科研院所两部分招生构成。比较1999年到2019年,20年硕士、博士两类高端人才的人数发展,可以看到硕士、博士人才数量的增长趋势。表1: 1999年~2019年全国硕士、博士毕业生人数统计表从统计表数据分析可知:1、高校硕士毕业生,1999年的4万人左右,2019年57万人左右,增长率约为1264.8%;2、科研院所硕士毕业生,1999年2346人,2019年6006人,增长率约为156%;3、高校博士毕业生,1999年8749人,2019年61317人,增长率约为600%;4、科研院所博士毕业生,1999年1571人,2019年1261人,增长率约为-19.7%。基本数据统计分析曲线如下图所示。高校硕士、博士毕业生数据曲线如下图所示。分析可知:1、高校博士毕业生人数从2009年开始,已经超过1999年硕士毕业生的人数;2、2019年高校硕士毕业生人数达57万,事实上已经超出1999年全国本科毕业生人数(统计数据显示为44万人左右);从数据上分析,现在的硕士毕业生数量相当于20年前的本科毕业生数量,博士生数量相当于20年前的硕士生数量;可以类比推测到就业市场: 1999年,本科生就业市场良好,那么2019年,至少硕士生才有较好的就业市场了。分析一下关于时间成本: 2019年,相比20年前,每个成人至少要多花费三年的时间,才能获得一个稍高的就业起点;按照这个方式推测,也许有一天,研究生入学考试的重要性会超越高考。相对于高校,科研院所的硕士、博士毕业生增长相对平稳。科研院所的硕士、博士毕业生数据曲线如下图所示。分析可知:1、在峰值的2011年,全国科研院所的硕士生也不超过9000人,博士生不超过6000人;2、科研院所硕士、博士毕业生的增长从2005年到2013年八年间有一个相对较大增长,随后呈现平稳,博士毕业生甚至呈现下降趋势;从数据分析上推测,科研院所硕士、博士毕业生增长平稳应该包含如下几个因素:1、科研院所的硕士、博士很大程度上是科研院所未来的职员,毕业以后多会留在科研院所就职,不可能无限制扩张;2、科研院所的博士毕业生数量从2014年开始有一个较大的衰落,平均每年的博士生毕业人数不超过1600人,近几年更是在1200人左右徘徊,很大程度上与科研院所近年来更加严格的控制有关;毕竟,对科研院所而言,博士是要为院所研究出真正的科研成果的人,所以不能只是一个求职的头衔。

猩猩王

201万!华为对部分2019届毕业博士生开出天价年薪!

华为公司近日发布内部邮件,公布了8名新员工的年薪方案,这8名新员工全部为2019届应届博士生,其年薪最低为89.6万元,最高为201万元。华为公司在邮件中声称,公司要打赢未来的技术与商业战争,技术创新与商业创新双轮驱动是核心动力,创新就必须要有世界顶尖的人才,有顶尖人才充分挥发才智的组织土壤。为此,华为首先要用顶级的挑战和顶级的薪酬去吸引顶尖人才。在今年6月27日,华为创始人兼CEO任正非曾在公司EMT(经营管理团队)讲话中就曾经表示,2019年华为将从全世界招进20-30名天才少年,明年这一目标会扩大到200-300名。通过发挥所有人的聪明才智,任正非希望华为成长为创造标准的一家公司,引领世界发展。2018年,华为营收超过1000亿美金,而华为每年会拿出10%的营收投入研发,研发经费中又有10%投入预研。也就是说,华为每年光预研的经费有10亿美金,折合约70亿人民币。这八位博士大概率是从事预研类工作,有这么庞大的预算支撑,其实很正常。补充学霸哥的几点看法:1、大到一个公司的薪酬体系,小到一个岗位的薪酬水平,都需要考虑薪酬的外部竞争性、内部公平性、与公司战略匹配、与绩效考核联动;2、这条新闻挺有意思,华为这么大一家公司,在确定8个应届生博士入职薪酬时,用了公司层面公告的形式;明显是“小题大做”,寓意深刻。3、邮件里提到的“打破条条框框”、“一定要打赢这场战争”,其实说明了华为之所以要小题大做的目的:千金买马骨,这点大家都能看得出,此处不再赘述。4、最有意思的是华为公司内部老员工的吐槽:老员工吐槽这样大张旗鼓给新人高薪,会不会让老员工不满啊,毕竟人都是不患寡而患不均嘛!一定会的,但这个不重要;公司的定薪、调薪,从来不是以员工满意度为第一目的的,也不可能让每个人满意;薪酬的目的,在于实现公司的经营目标,保障战略落地;只要能达到这一目标,这一行为就是成功的,至于会不会有人不满有人离职,有可能,但那是公司愿意承担的成本。5、很多网友议论说,这8个人应届博士生水平也不过如此,200万贵了。其实,招聘就是会有一个试错的过程,尤其是新技术新岗位;华为愿意承担这个成本,用金钱换时间,其实本质上还是为了公司战略,不惜一切代价;这个代价包括了新员工的工资、老员工的流失、同行的不解甚至讽刺嘲笑,这是一家有眼光有胸怀企业的大气行为,为华为点赞!总之,当你觉得不能理解华为公司这一决定、行为时,可以尝试着,站在更高层面去看这个问题,可能会有不一样的思路。

暗恋

科学期刊《自然》发布《2019年博士调查》丨三成博士生焦虑或抑郁

11月13日,权威科学期刊《自然》发布《2019年博士调查》。这项调查的受访者来自全球各地和各个领域,涵盖6000多名博士学位(PhD)学生,是此类研究调查历史中最多的一次调查。在调查中,学生们表达了对学习工作、心理健康、欺凌和骚扰以及就业前景等方面的看法。其中36%受访者表示曾因攻读博士学位而感到焦虑或抑郁,21%的受访者表示曾亲历骚扰或歧视,该情况在女性受访者中更为严重,同样比例的受访者表示曾遭受过欺凌。另外16%的受访者承认自己有“冒名顶替综合症”,觉得自己不配拥有现在的职位。受访者中的74%对自己决定去攻读博士学位感到满意,相比两年前的调查略有下降。67%的人认为博士学位将显著改善自己的工作前景,但近40%的受访者表示博士课程未达到最初的预期。25%受访者表示他们每周在博士课程上花费51-60小时, 27%受访者表示他们每周花费41-50小时。近一半受访者对“自己的大学有长时间工作的文化,有时需要彻夜工作”这一选项表示同意。什么是冒名顶替综合症冒名顶替综合症,意思是由于自我怀疑和缺乏自信而感觉自己像个冒牌货。因为低自尊,害怕别人会发现自己能力不够,或者认为自己根本就是无能。为什么会有焦虑?为什么会抑郁?原因一:在学术方面,我们有双重标准,对自己的评价比别人更严厉。对于自己而言,过分追求完美,也就是常说的完美主义,认为自己应当是理想中的自己,为自己设定难以达到的目标,让自己陷入死胡同而过分苛求自己,让自己的精神始终在崩溃的边缘徘徊。原因二:环境影响,博士生的周围一般也同样是优秀的人,他们可能是少年有成的同学,也可能是身上有无数耀眼光环的学长学姐。因为环境影响,觉得自己缺少标签,缺少光环,而焦虑,甚至抑郁。原因三:受不了批评,害怕失败。博士生的头衔,其实已经足够令许多人仰望了,能成为博士的,都有其自身的闪光点,因为一直被仰望所以害怕从神坛跌落,因为失败会产生挫败感,于是害怕失败,拒绝失败,同时来自各方的压力,使他退缩和逃避,于是焦虑,压抑。原因四:生活压力。读到博士大概都30左右了,因为读博可能还没工作,然而之前硕士的同学都找到了好工作,自己还是个学生,还没有正式开始赚钱,女朋友催着结婚。这时焦虑就会来临,且无时无刻打扰着学术研究。原因五:理想与现实的差距。有些人认为读完博,会改变自己的人生,但实际上,世界上从来不缺少优秀的人,读博后与读博前在生活,学习上存在差距。于是产生对工作前景的不确定性和对未来生活的茫然。原因六:无人倾诉。自己无法找到减少压力的办法,无人可以聆听自己的痛苦。实际上各行各业都会有压力,博士生在外人看来是光鲜亮丽的,其中的酸甜苦辣只有作为博士生的自己才能体会。其实早在2015年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的一项研究中也发现,47%的研究生患有抑郁症,此前2005年的一项研究表明10%的人曾考虑过自杀。人活着本来都不容易,不拼不搏哪有未来,但是不顾一切的拼搏就是对不起自己,所以学会放过自己,但不要轻易放弃自己。怎样学会放过自己学习这件事,本来就是逼自己一把的过程,无人倾诉,就学会自己找一些心理的寄托,或事或物,总会有喜欢的,学会多角度思考, 不要将自己禁锢在自己的牢笼里,生活或许有苦,但要学会给自己加糖,学术上或许有泪,但要学会自己微笑。放过自己,是一种心态,对得起学术,也要无愧自己。

托于同体

2019清华研究生开学,最小博士才17岁?高中生:我们给00后丢脸了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现在教育体系越来越完善,学前教育,小学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以及继续教育都已经成规模了!由于教育年限较长,小学6年,初中三年,高中三年,大学本科四年,硕士研究生3年,一个大学生本科毕业至少都要22岁了,想要博士毕业至少也要30岁!毕竟没有那么长的修业年限,知识体系难以完全掌握!不过前几天清华大学研究生开学以后大家发现,今年清华大学的研究生中高手如云!据了解2019年清华大学共招收研究生8900名左右,其中硕士研究生5825名,博士研究生3164名,另外还有1000多名境外的研究生!清华大学作为我国最好的理工院校,它的研究生数量远远多于本科生,今年清华大学本科生也就3800名左右,研究生数量是本科生的2倍多。在那么多研究生里,有一名博士研究生最惹人注目,因为他刚刚17岁!这是一个什么概念?不少大一新生年龄都18岁了,更不要说读完大学四年,研究生三年呢。这位同学17岁,如果博士读3年毕业,那么也就才20岁左右!这是一个什么概念?20岁清华博士毕业只要水平差不多,去一个一本高校当老师是绝对没问题的!到时候可能他教的大学生的年龄,比自己都要小。很多正在读高中的同学都感慨,自己现在还在刷题,为明年的高考做准备!可是人家00后都已经读博士了,真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差距,比人与狗都大!不过学习这件事还真是比不得,有的人天资聪明,智商超群,接受能力也快,所以可以连跳多级!而有的学生接受能力稍慢,智商也很一般,可能需要留级。不过即使再怎么跳级,17岁就能读博士还是史无前例的,况且是考上了清华这样的顶尖名校,未来的前途不可限量!但现在清华北大的毕业生出国留学的人数越来越多,不少直接留在了国外,比如美女教授颜宁,现在已经成为美国科学家的一员,这样的人才流失确实很让人心痛!希望这位17岁的博士学成以后可以留在国内,为祖国的建设发展做出贡献。你身边有跳级的学生吗?17岁的时候你在干什么?欢迎留言讨论

红灯梦

谷歌2019博士生奖研金名单出炉:清华、上交大、港中文入选最多

来源 :新智元谷歌2019博士生奖研金项目新科入选名单公布:全球55人入选,其中华人/中国学生13人。谷歌的博士生奖研金项目(Google Ph.D Fellowship Program)创立于2009 年,以奖励在计算机学科及其相关学科或者其它前瞻科研领域方面表现优异的博士生。该项目为攻读计算机科学(或相关领域)研究生学位的学生提供了一个独特的机会,资助其自由探索影响未来的科技。创立10年来,Google Ph.D Fellowship已经资助来自澳大利亚、中国和东亚、印度、北美、欧洲、中东和非洲的近400名学生。每年,谷歌PhD Fellows会被邀请参加全球 PhD Fellowship Summit,在那里他们可以接触到谷歌正在进行的最先进的研究,并有机会与谷歌的研究员以及来自世界各地的其他博士研究生交流。Fellows们有机会展示海报,与谷歌的研究员讨论他们的工作,并从各自领域的大牛那里直接获得反馈。小组讨论由2位来自Google和2位来自学术界的校友组成,同时提供来自学术界和工业界的观点。今天,谷歌在官方博客宣布了新科Ph.D Fellowship入选者。一共55人入选,其中,中国人/华人学生13人,分别比去年少2人。入选领域:算法,优化和市场Peilin Zhong, Columbia University哥伦比亚大学计算机科学专业4年级博士,导师为 Alex Andoni, Cliff Stein, and Mihalis Yannakakis,研究方向理论计算机科学,主要是在算法的设计和分析。本科在清华大学姚班学习,发表顶会(包括NeurIPS、ICML、ICALP、SODA等)论文14篇,今年一年发表6篇!哈佛大学计算机科学专业3年级博士,导师为David C. Parkes博士,研究方向机制设计,机器学习和算法。本科在上海交通致远学院,发表论文9篇.入选领域:人机交互Hua Hua, Australian National UniversityANU博士在读。研究方向是知识表征与推理。入选领域:机器学习Diana Cai, Princeton University普林斯顿大学计算机科学博士生,研究贝叶斯统计和机器学习方面的问题。特别感兴趣的是开发用于概率建模和推理的强大且可扩展的方法。目前在机器学习女性董事会任职。研究得到了谷歌博士学位机器学习奖学金。入选领域:机器感知,语音技术和计算机视觉Chenxi Liu,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博士师从Alan Yuille,在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和B.E. 在清华大学获得硕士学位。还曾在芝加哥的谷歌,Adobe,丰田技术学院,多伦多大学和莱斯大学度过时光。研究方向计算机视觉和自然语言处理。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计算机科学系5年级博士。师从Kristen Grauman教授。 研究兴趣是计算机视觉,机器学习和数据挖掘。 2015年获得香港中文大学(CUHK)信息工程系颁发的一等荣誉学位。在香港中文大学,在Wing Cheong Lau教授的监督下,通过图形抽样进行了大型图形挖掘的研究。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CSE部门的二年级博士生。师从Ravi Ramamoorthi教授。 本科清华大学姚班。研究兴趣包括计算机图形学和计算摄影,特别关注真实的外观建模,捕捉和操作。悉尼科技大学(UTS)ReLER实验室的三年级博士候选人。师从 Yi Yang教授。2016年毕业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香港中文大学MMLab二年级博士。师从Xiaogang Wang。研究兴趣包括:Auto ML,大规模(> 1M类)分类和神经网络理解的优化问题。是CVPR,ICCV,AAAI,IJCAI,T-PAMI,IJCV,TCSVT,PRCV的评审。入选领域:NLPHao Peng,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华盛顿大学保罗G.艾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三年级博士学,师从Noah Smith研究兴趣包括自然语言处理和机器学习。本科北京大学,曾在Google AI,Microsoft Research Asia和爱丁堡大学实习。入选领域:NLPYuan Su, University of Maryland at College Park马里兰大学帕克分校计算机科学专业三年级博士生。师从Andrew Childs。入选领域:结构化数据和数据库管理Zhuoyue Zhao, University of Utah犹他大学计算机学院四年级的博士生。师从Feifei Li教授(注:这位教授是一位男性)。本科上海交通大学ACM班。研究兴趣是大规模数据管理系统;,特别是近似查询处理和查询优化、OLTP和OLAP引擎以及流处理。2019 年谷歌博士生奖研金完整名单算法,优化和市场Aidasadat Mousavifar, EPFL Ecole Polytechnique Fédérale de LausannePeilin Zhong, Columbia UniversitySiddharth Bhandari, Tata Institute of Fundamental ResearchSoheil Behnezhad, University of Maryland at College ParkZhe Feng, Harvard University计算神经科学Caroline Haimerl, New York UniversityMai Gamal, Nile University人机交互Catalin Voss, Stanford UniversityHua Hua, Australian National UniversityZhanna Sarsenbayeva, University of Melbourne机器学习Ablsalam Ometere Latifat, Afric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bujaAdji Bousso Dieng, Columbia UniversityBlake Woodworth, Toyota Technological Institute at ChicagoDiana Cai, Princeton UniversityFrancesco Locatello, ETH ZurichIhsane Gryech, International University Of Rabat, MoroccoJaemin Yoo, Seoul National UniversityMaruan Al-Shedivat, 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Ousseynou Mbaye, Alioune Diop University of BambeyRedani Mbuvha, University of JohannesburgShibani Santurkar,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Takashi Ishida, University of Tokyo机器感知,语音技术和计算机视觉Anshul Mittal, IIT DelhiChenxi Liu,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Kayode Kolawole Olaleye, Stellenbosch UniversityRuohan Gao, The University of Texas at AustinTiancheng Sun,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 DiegoXuanyi Do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SydneyYu Liu,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Zhi Tian, University of Adelaide移动计算Naoki Kimura, University of Tokyo自然语言处理Abigail See, Stanford UniversityAnanya Sai B, IIT MadrasByeongchang Kim, Seoul National UniversityDaniel Patrick Fried, UC BerkeleyHao Peng,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Reinald Kim Amplayo, University of EdinburghSungjoon Park, Korea Advanced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隐私与安全Ajith Suresh, Indian Institute of ScienceItsaka Rakotonirina, Inria NancyMilad Nasr, University of Massachusetts AmherstSarah Ann Scheffler, Boston University编程技术与软件工程Caroline Lemieux, UC BerkeleyConrad Watt, University of CambridgeUmang Mathur, University of Illinois at Urbana-Champaign量子计算Amy Greene,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Leonard Wossnig, 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Yuan Su, University of Maryland at College Park结构化数据和数据库管理Amir Gilad, Tel Aviv UniversityNofar Carmeli, TechnionZhuoyue Zhao, University of Utah系统和网络Chinmay Kulkarni, University of UtahNicolai Oswald, University of EdinburghSaksham Agarwal, Cornell University如果您喜欢此类文章,我们请关注或使用评论功能↓↓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公益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