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5学霸博士的从小学到博士的77条学习感悟。其中包括:语文、数学、英语等多种科目学习方法;如何有效管理时间,处理兴趣和学习之间的关系;如何高效阅读课外书籍;如何看待早恋和与同学交往等等。这些都是学生在上学期间遇到的学习、生活上的共性问题和困惑,文中都给出了答案和方法。掌握和理解了这些方法学渣也能逆袭。建议父母为自己的孩子收藏起来。
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好好学习意义重大。在校期间努力学习,拿到优异的成绩不仅意味着毕业之后能够找到一份满意体面的工作,更意味着能够用自己扎实的学识去回报社会,实现更高的人生价值。本期主要针对在校大学生应该如何学习提出相应的建议,希望能够对在校大学生有一定的帮助。那么,大学生在校期间应该如何学习?第一:主动参加入学活动,树立正确人生观。每逢秋季,学校都会举办新生入学大会,旨在为新生提供学习教育和规划引导。因为这个活动是自愿参加的,所以很多学生都选择了不去。这是错误的,因为大学新生年龄比较小,对很多事物都是懵懂不知,容易做出错误的选择。因此,应该积极参加大学举办的入校教育活动,聆听老师和优秀学长学姐的建议,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为自己的大学生涯开一个好头。第二:勇于参加社团,遇见更优秀的人。大学生活精彩缤纷,学生们最喜欢的莫过于参加各种各样的社团了。学生在校期间应该多加入一些自己感兴趣的社团,一方面可以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动手能力,另一方面还可以遇见更加优秀的学长学姐,在他们的身上肯定有值得自己学习的地方。所以说,积极参加社团,也是大学生在校期间学习的一个好方式。第三:多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弥补自身不足。很多学生在校期间,一直窝在宿舍打游戏,四年下来整个人都懒散了。所以,应该珍惜学校提供的社会实践机会,比如说做义工、支教等等,都可以很好的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也正是因为多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学生才能够明白自身的不足,才能懂得与人为善的道理。所以说,多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能够学到书本以外的知识。第四:多去旁听感兴趣的课程,珍惜学习机会。大学生在校期间除了完成自身的学习之外,还可以多去旁听一些感兴趣的课程。小编提供一个小建议:大家可以从官方网站去看一下其他学院有没有自己感兴趣的课程,如果时间允许是可以过去旁听学习的。最重要的是,这样的学习机会是免费的,不用花钱就能学到感兴趣的知识,为什么不去做呢?所以说,多去其他学院听一些自己感兴趣的课程,对自己的视野、知识的开阔是非常的有帮助。第五:尽早做好人生规划,有条不紊的进行准备。小编在大二的时候就已经做好规划,决定毕业的时候考研。所以经过两年多的准备顺利地考入了研究生学校。建议大家在校期间要尽早做好规划,是考研?考公?还是选择考招教?都是需要大家尽早去考虑的。确定目标之后,就要好好的准备了,在此期间一定要好好地预习哦。以上五点就是博士教你快乐学习关于在校大学生如何学习的建议。当然,在校大学生自己应当加强对学习的认识,自主学习、多渠道去学习。只有这样,才能不负大学美好时光。
一个学霸必须满足两点,一个是积极学习态度,另一个则是科学的学习方法。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学习也如此。这篇我们继续讲上海交大博士后那位学霸哥哥的学习经验:他说:“小学时他并不是学霸,也曾因为努力付出而见不到成果而苦恼。”爸爸看出他的心思,于是有了父子俩这样一段对话。爸爸:“孩子,最近我看到你学习上很努力,你也是很聪明的孩子,这一点我从不怀疑。”学霸:“可成绩一直是中游水平,感觉努力也难达到上游水平。”爸爸:“孩子,你知道咱们家砖厂的砖是附近地区最好的,那是因为我们掌握独特的制砖方法。你看你是不是学习方法上出了问题,这个我不专业,不能帮你太多,但我可以给你个建议,你要多与学霸交流,看他们是怎么学习的。”从那以后,他就有意识地和班上学霸们做朋友,这才真正意识到,原来学霸们的方法都是相似的,学渣则各有各的方法。没有学习方法就如同磨刀没有磨刀石,砍柴没有砍柴斧一样。学习首先需要学习方法,而学习方法真的可以学习。这里根据学霸哥哥总结3点学习方法,也结合自己实践后的经验,分享给大家,供大家参考。1、基础不牢,地动山摇。你觉得题海战术有效吗?有效?但谈不上有效率。学习成果最终还是靠时间和效率来成就。要向每一分钟要效率。学霸们的学习时间分布,都遵循着二八法则,80%的时间夯实基础,20%的时间拔高练习。因为只有熟练基础知识后,才能举一反三,才能灵活应用到各种题型中去。我举一个生活的例子,便于大家理解。驾校学车时,我们教练教的是,见到哪个线,方向盘打几圈,见到哪个杆,方向盘再打几圈。这样学有什么好处呢?快!对于学生就是机械性地按老师要求操作就可以了,如果在前提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是能完美的完成任务。但这有一个最大的弊端,换个场地,撤杆撤线就不会了。而生活中停车,会给你杆吗?这就是应试教学的结果,高分低能,不懂实际应用,驾龄多年仍不会停车的大有人在。有次我倒车时一直看着杆,一位车友给我提示说:“不用看杆,车头正了就可以了。”一句惊醒梦中人!一看就是明白原理的人,知道灵活应用。我回家拿着小册子研究了半天的原理,在小区门口看人家停车,在网上查找倒车视频研究行车路线。等再次回到驾校时,我感觉轻松多了,不再是紧张地看杆看线,我能应用自如了。学习也一样,尤其是数学。公式定理要尽可能的理解,而不是简单的套用。知道公式是怎么推导出来的,我认为十分必要。这样上手高难度题型才可能驾驭得了。快就是慢,慢就是快。不要急于求成。基础知识打扎实后再飙难度,那时做题就是一种探索,一种挑战,是充满乐趣的。而不明原理大量刷题,那只是“做题机器”,愉悦感,成就感可想而知。2、学后要大量的练习问你一个问题,你还能记得一个月前曾经让你热血沸腾的文章吗?我想多数人可能都会忘记了。孩子听课也是如此,课上听着都懂,课后练习却常常出错。听懂了并不等于掌握了。学和习是两个概念,学后要习,就是要练习,这练习包括做习题,我还尝试了一个非常有效的方法,就是要在生活中找到致用的出口。数学,我会让孩子建立自己的账本,做家务奖励,违家规罚款,每周结算一次。这都是加强对孩子数学的理解和应用。英语,背单词背句子,枯燥乏味,但如果将这些句子应用在生活中,在家里就讲英文,效果则大大不同。学习方式轻松而自在。剥离了情境,知识就会变得干瘪,学习效果不明显,就在于学习时没有结合现实情境。学习不一定非要发生在书桌前,也可以是生活中。应用在生活中,让知识真正发生作用。语文会有要背诵的诗词,如果孩子不理解,只是生硬地记忆,哪里还有什么兴趣呢?我们会将诗中说要传达的意思翻译过来,以故事的形式给孩子讲出来,让孩子在故事情境中去理解其内涵,在理解中记忆,既有保持了学习的兴趣,也会提升学习的效率。孩子练琴我就做孩子忠实的听众,一次孩子弹琴正赶爸爸回来,我向孩子爸递了个眼神,他也非常安静而投入地倾听。一曲弹完我们都站起来鼓掌。爸爸微闭着双眼说:“一天的疲劳,让你这一曲都给消解了。”孩子得到了认可,也感受到音乐带来的价值,也让她对音乐有了更深的理解。我能感觉到她后期弹的就不再是简单的技术,而是一种心境了。我们要带孩子找到学习的兴趣,让孩子明白学习的价值,而不是做一个学习的机器。3、要有自己的知识体系。学霸都有这样一个习惯,定期地梳理所学的内容,让散乱的,复杂的知识,进行有逻辑的梳理,变得脉络清晰。梳理所学的知识,构建成知识体系,这本身就是一个内化,吸收和总结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深度思考的过程,笔记的核心在于思考,重新思考知识点之间的关系,知识与现实中的关系,并且查漏补缺。没有经过自己加工的知识是不可能被掌握的。但这绝不是书本的搬运工,过手不过脑的笔记是徒劳无功的。为了确认学习效果,我会让孩子通过举例子、形象化的方法讲出来,这就迫使孩子思考知识的本质,加强一个知识和另一个知识的联系,加强知识和生活的联系。这既锻炼了孩子的思考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言语表达能力、同时也提大大高孩子的学习效率。辅导孩子作业的关键是辅导学习方法,而这需要家长要有极大的耐心,因为培养孩子成才这件事,本来就不轻松。最后还要提示,先解决学习态度,接下来才是学习方法,关于学习态度,我在“用2个方法唤醒孩子的自驱力”,这篇文章有详述,有兴趣的可以关注查看。最后感谢大家的阅读,希望我的经验能对你有所启发,也感谢百家号,让我们在这里相遇。
今天给大家分享一个可以让所有学生都膜拜的学神郁培文,看完他的简历,相信很多人会吓一大跳,他15岁就考上了中科大学习应用数学,4年后考入香港科技大学读运营管理,24岁就已经博士毕业开始进入复旦大学当教授,这样的年龄和复旦大学的学生年龄都相差不大,他已经成为教授了。而且在他27岁时又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又创造了一个奇迹。他是怎么学习的?为什么他的成绩会这么优秀?学神郁培文学习方法分享提到学习方法,学神郁培文只用一句话来形容:“专注,能够做到很专注,不受任何事情的打扰。”有一句话大家应该听说过,“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不管做什么事情,只要真的能专注、沉下心去做,都可以做到极致,学习同样是这样。爱默生曾经也说过一句话“天才最大的特质,就是能长久地集中注意于某一件事情"。专注的力量专注是学霸们取得好成绩最核心的一个因素。一个专注的学生,往往能够把自己的时间、精力都凝聚到学习这件事情上,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努力实现自己的学习目标。特别是在遇到诱惑、遭受挫折的时候,他们能够不为所动、勇往直前,直到最后成功。多数成绩差的同学,在日常学习中都存在心浮气躁、朝三暮四的现象,这些同学最大的特点就是难以集中自己的时间、精力,干什么事情都只能是虎头蛇尾、半途而废,成绩怎么可能会好?自主学习更重要郁培文到复旦任教期间,更提倡学生们自主学习,不要只靠老师教,变纯粹“老师教”到学生“自己学”,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知识的应用能力。学习是自己的事情,被动式学习你永远不能成为学霸,只有自己主动去学,愿意去学习,你才可能真正有一个好成绩。
It is supposed to be hard, otherwise it’s not worth it.——Jing Zhou关于作者:Jing Zhou is Mary Gibbs Jones Professor of Management, and an associate editor of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Her research mainly focus on creativity and innovation.【声明】本文分享内容已获得Jing Zhou教授口头允许。本文所有内容均基于参会者笔记和个人理解,若分享人理解有误,不代表Pror.Zhou本人立场。写在前面这篇文章,我们不谈统计。我们说说研究。2017年9月1日,我开始了自己的博士生涯,尽管有好多人谈论博士课题的重要性。我却怀有一种宿命论,觉得“对的时间遇到对的人”就行。所以当时联系导师,第一选择联系了Wilmar。遗憾的是,他要退休了,把我推荐给了我现在的导师Toon,结果很快就定了下来。即便后来得知荷兰还有其他教授,如Bakker, Demerouti等人,依然选择了现在的导师。而关于研究课题,其实那个时候我对工业与组织心理学一无所知,觉得选什么都关系不大,博士无非是方法和思维的训练,任何课题都可以做。研究无非是设计问卷,收集数据,分析写作,发表文章。在可能的情况下多发点……至于课题什么,以后还可以选择嘛。真的是什么都可以做吗?一个领域里有那么多课题,似乎随便一个概念都可以写出成千上百的文章。到底要怎么选呢?是集中在一个领域进行深耕,还是研究一个领域当前的“热点”赶潮流?如果集中一个领域,研究了一生发现自己的研究是行不通的,或者最后才发现根本没有一点价值,那岂不是比悲惨世界还悲催……或者你可以一直追赶潮流,潮流在变,你当然可以有很多问题去做,可是到头来没有人知道你是做什么的,你根本没有research identity。你的研究者id都没有(不可否认很多人都是这样做的),那发很多文章的意义在哪?这里涉及到三个核心问题:其一,如何选择博士课题;其二,如何经营你的研究生涯;其三,如何选择一个领域。直到参加Jing Zhou教授的workshop 之前,我从未认真思考过这几个问题。更多的是秉持一种“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的念头,花了一些时间在统计方法上(各种复杂模型,统计软件,R, Mplus,英语)。但这一切最终目的是做好研究,使研究产生更大影响(俗气一点讲就是发顶刊)。但是研究本身却没有真正思考过,舍本逐末无疑了……Jing Zhou教授研究creativity。毫不夸张的讲,她是这个领域里当之无愧的top学者之一,粗略搜索,已发表 JOM( 5), JAP(11), AMJ (7),谷歌学术引用超过21000+。在两天的workshop里真正讲自己研究的时间5%都不到,更多是结合研究超越了研究本身,分享作为一个研究者,如何选择研究课题,如何选择一个研究领域。澄清并思考这样几个问题:1.怎么去选择一个研究问题?不管是博士课题或者一个独立的研究,什么是一个好的研究问题,有哪些标准去判断?2.如果决定了一生都做研究,那么如何建立你的研究者身份?3.如何选择一个领域,避免一叶障目,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思考一下你研究课题的“前世今生”,发展到了哪个阶段,未来几十年是不是还可以做下去?一、如何选择博士课题或研究课题?有人说一个人的博士论文,应该是一个研究者最重要的作品。选择一个研究问题的历程,也就是趋向创造性的历程。创新也就是产生新颖(novel)且有用(useful)的idea. 从这个角度来讲,一个好的研究问题应该是:有趣的interesting “有趣的文章万里挑一……”可行的feasible新颖的novel重要的important而要产生这样的idea 你需要:相关领域的知识。技巧和策略Skills & Strategic。动机Motivation : Intrinsic & Extrinsic1.1 获取相关领域知识为了获取相关领域的知识,需要大量阅读Read widely。不仅仅是专业的期刊文章,新闻,杂志,其它领域的期刊文章,社会科学/经济/历史。阅读的时候set a goal, 阅读要有一定目的性,比如读其它领域文章时候,设定一个目标,至少发现三个有关的概念可以用到你自己的领域。批判性的阅读Read critically;广泛的阅读Read widely。1.2 Creativity-relevant skills and strategies.1.3 MotivationReally need to be really good: find something you really care about.动机Motivation: 一句话就是选择你所爱Do what you love,毕竟搞研究一不小心就搞了大半辈子。Jing去读博士的那一年收到offer的有八个博士(其实往年也会发那么多offer,只不过不是每一个拿到offer的都会去),她那一届入学的人很多,但是后来因为各种原因陆陆续续的quit掉了,只剩下3人。用一句玩笑话说,最容易打的乐器就是退堂鼓了,不难想象很多博士生在读的时候也会无数次萌生出quit 的想法,但是也许再坚持一下就又柳暗花明了,周老师的建议是当实在坚持不下去的时候就告诉自己至少再坚持一天,哪怕是明天再quit。如果你想放弃了,告诉自己I might quit it tomorrow:It is supposed to be hard, otherwise it’s not worth it.二、如何选择研究课题?2.1 错误的选题思路:试图找一个调节变量Try to find a moderator;试图换一个研究水平,比如前人研究都是在某一水平,检验跨层或多水平Cross-level;试图找一个前人没有研究过的;很多人在论文里写到为什么要做某个研究,是说没有人研究过……“那还没有人研究过鞋子尺码和工作满意度的关系呢……hmm说不定很值得研究一下”有个Research gap。但这你需要论证(Need to justify),why this is important, what do we know, and what don’t we know; Try not to use the gap negative reaction; 不是所有的gap都需要你去填坑……;比如AMJ 一个reviewer说来源:(Grant & Pollock, 2011)2.2 选择研究课题的标准2.2.1 Is it new?Novelty, the storyline should be new, but should be based on existing knowledge, not totally, new; 她的一个研究显示人们其实相比完全新的东西,更愿意接受已有产品的更新物。比如手机等。所以,在提出新概念等等,选用一些已有的变量等等,这会让reviewer和读者更容易接受。2.2.2 是否重要?What is the most important research issue in a particular topic area and why?What are the three most important specific research questions that should be asked regards a particular research issue?2.2.3 是不是有趣?什么是有趣的研究?有趣的研究就是在一定程度上,否定了人们的一些assumption。...deny certain assumptions of their audience…a new theory will be noticed only when it denies an assumption.比如通常任务工作压力都是有害的,2000年的时候有研究者提出了challenge-hindrance stress 模型,认为挑战性压力源有积极效应。这在一定程度上否认了人们关于压力的一些观念。一些例子:Amabile. Social psychology of creativity.Flynn, Francis J., and Barry M. Staw. "Lend me your wallets: The effect of charismatic leadership on external support for an organization."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25.4 (2004): 309-330.Hack (2009) Making the best of a bad situation is not enough. JOB.2.3 选题的过程2.3.1 选择一个好的领域都说炒股的时候要选对进的时机,结合周老师的经历来看,做科研也是一样。Jing的第一篇creativity发表在1998年,纵观创造力的研究历史,这个时机是创造力刚开始发展的时候,从这时候开始,创造力的研究才开始喷薄而出,成指数增长。另外一个背景是,当时互联网刚开始兴起,一场时代的巨变正在悄然发生,组织形态以及工作生产方式都在逐渐发生着变化,创造力在企业发展中开始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可见,敏锐而准确的把握时代发展动向,瞄定一个有发展潜力的研究领域是多么的重要(怎么选见下文)。这一点杨振宁院士也强调过:“这么多年我看到了成千个研究生,很多都非常优秀,可是十年以后他们得了博士学位再看,有的人非常成功,有的人非常不成功,并不是因为这些人的本事差了这么多,得到过博士学位的人通常本事都还不坏的;也不是因为有的人努力,有的人不努力。主要是有人走对了方向,要是走到一个强弩之末的方向上,那就没有办法的,而且越走越不容易走出来,要换一个方向不容易,继续做那就走成了最不幸的一个人。”2.3.2 创造你自己的学术生涯道路周老师在讲座中多次提到,博士生一定要把自己的博士课题作为自己的事业。很多同学可能认为博士期间要受老板,毕业压力,就业环境等各个方面的影响,并不能做自己真正想做的课题,就想着先毕业以后再说,但是事实是博士课题在今后的学术生涯中也会有着重要的影响,如果要把学术作为终身事业,就要把眼光放长远,想一想现在做的研究十年二十年以后可以做什么,尤其是如果想在学术圈建立自己的影响力,一定要深耕于某一个领域,那么不妨就从现在开始想好做好。最主要是建立职业认同,和作为一个研究者的职业身份。记得导师说过,如果你在某一个领域上发过5-6篇文章,别人也就知道你是做什么什么的了。三、具体措施:如何发掘新的有趣的课题前两部分是从长远规划,但在实际进行的时候就需要进行一定的权衡取舍。带着你的研究idea, 具体分析,查看你能否对这个领域带来新的启发。3.1 选择领域(Field)当你有了研究课题的时候,那么你选择到底是哪个领域?你的研究领域,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周老师认为识别新的概念是一个很好的方法,如果真的是新概念,那么很难做到完美。比如在她的领域,关于创新其实有很多概念,但是提出创新就是产生有用且新颖的想法。这个新的概念既要准确同时也要有足够的发展前景,那么如何去识别新的概念呢,有两个方法:从现象出发,Identify phenomenon: looking back travel between literature and real world, have a hobby to reading。这也就是为什么周老师强调兴趣的重要性。不少博士生包括学者倾向于只关注自己领域,绝大部分的时间也是用在做自己的研究上,用我小老板的一个词叫做over-committed。而周老师强调兴趣可以帮助博士生建立学术以外的社交圈,更有机会去接触到新鲜有趣的现象。周老师本身也是如此,喜欢打网球也喜欢广泛阅读,当我说到可以培养瑜伽作为爱好时,周老师立马否决说,那是中老年以上的人才应该选的运动,太有趣了。借鉴其他领域,工业与组织心理学的很多理论与概念就是从其他学科借鉴过来的。完全构造一个新的概念是很难的,而从其他领域巧妙的转接过来会相对容易一些,也更容易理解。在做研究时也是一样,要做新的东西,但又不能完全是新的,完全新的东西对audience来说会很陌生,自然也更加难以接受。怎么样写一篇好文章?从自己的领域找五篇标杆论文(anchor),在自己研究设计/写作时予以认真思考,这些文章的优势。比如统计方法,尤其是一些比较前沿的复杂模型。那么什么样的论文可以叫做标杆论文呢?内容质量高,介绍了什么理论,又是如何frame理论的。实证研究是如何开展和表述的。Writing style,好的学者往往都有自己的写作风格,每一部分如何structure都可以借鉴学习,最后形成自己的写作风格。3.2 你研究领域的过去现在和未来-Map the field怎样知道自己领域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Forest and treeSource:Google由于毕业压力,很多博士都想着怎么快速完成自己的课题,怎样发更多的文章,早点毕业,找一个好的教职或者博士后,这当然无可厚非。但是如果只盯着眼下的路往前走就会不知道将去往何方,所以要把眼光放长远一点,想一想未来的二十年,三十年还可以做什么。一个很好的方法就是画forest and tree,tree是当前正在做的研究(present),而forest是整个森林,是已经做完的研究和以后还可以做的研究。我们在workshop上是这样做的,你不妨也拿出纸笔一起来画一画,想一想你现在做的领域是从何发展而来,怎么兴起的,已经做了哪些研究,未来可能有哪些发展方向,你现在做什么,十年二十年以后可以做什么?这样就可以从当前研究的box里跳出来,站在更高的层面上统观全局。写在后面周老师真的是一个很好的种树人,她深耕在creativity这个领域,除了自己不断的发展ideas带动这个领域的发展,还广泛播种,为想进入这一领域的学者学生指明方向,源源不断的带来新的研究可能性,与此同时,她还广泛地和其他学生学者进行合作,为这一领域的发展不断地开枝散叶。她真的是一个很厉害的种树人,你发现了吗?当你读完这篇文章时,希望已经把一粒种子放在了你的心上,当你在选择博士课题或者自己研究领域的时候,能够认真思考这样几个问题:什么是好的研究?有趣/新颖/重要/可行建立好自己的研究者身份了解自己领域的过去现在和将来,选好领域最后,祝每一个研究者都选择自己喜欢的领域,有所成。来源:荷兰心理统计联盟 作者:Jing Zhou
本文全网版权保护,违规转载洗稿必究!文|冷丝栏目|丝说考研博士生招生是最高学历入学的“把关”工作了,在国内外都深受重视。我国博士生招生自2013年开始在一些重点高校实施改革,目前,改革试点工作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国内重点高校基本都采用了“申请-考核”,取消了过去全国统一入学考试的选拔方式。42所2017年确定的一流建设高校都采用了申请制度,基本情况如下:42所高校博士生入学申请制情况那么,博士生入学“申请-考核”是怎么回事?这样的博士生选拔方式能够体现博士生招生工作的公平公正吗?其一,什么是博士生入学“申请-考核”制度?有哪些具体规定?所谓博士生招生“申请-考核”,是指院校组织专家组对申请人所提交材料进行筛选,合格人员参院系组织的笔试和面试环节,最终根据申请人总体表现确定录取名单的招考方式。这种方式将由先笔试,再面试的传统方法,转变为学校或者院系先对申请者的申请资料进行筛选审核,再对合格者组织考核的新办法,免去了参加学校统考的流程。湖南大学在报考资格方面规定,申请人需为国内高水平大学或重要科研院所全日制普通本科及硕士毕业且申请者本科专业、硕士学科为国家重点学科或在全国学科评估中排名前25%。同时,很多学校还规定,对于确有特殊学术专长和突出科研能力,并在本学科领域已取得一定科研成果和发表较高水平学术文章的申请者,可不受上述条件的限制。在所需材料方面,申请人要提供《攻博申请表》《导师考核和推荐意见表》《攻博期间拟进行的科学研究设想》、专家推荐信、个人陈述、本科和硕士课程成绩单、外语等级证书或成绩单复印件、硕士学位论文或开题报告、本科和硕士毕业证书与学位证书复印件、本科和硕士学历认证报告、已发表的学术论文复印件,以及政审表和体检表。在外语要求方面,招生高校一般规定申请人大学英语六级新托福或雅思或在国外有至少一年以上全日制学习经历。在学科考核方面,由各院系负责组织,可以采取笔试、实验、面试和撰写科研报告等方式进行,具体考核内容、分数和方式由各院系确定。其二,“申请-考核”制度对博士生招生工作有哪些推进作用?在博士生生源质量稳步提升的背景下,近5年通过“申请-考核”制录取的新生中,其本硕期间分别就读于“985工程”高校和“211工程”高校以及普通高校的人数。云南大学“申请-考核”制正式实施以来,根据教育部调研的情况来看,很多高校效吸引了一大批国内高水平大学优秀学生攻读博士研究生,硕士就读于高水平大学的博士新生录取人数占总招收新生人数的比例均在60%以上,有力地促进了学校博士生生源质量的改善。值得一提的是,在很多一流高校博士生招生过程中,这一博士生入学申请政策的实施并没有将普通高校的优秀学生排除在外,新生中来自普通高校的生源占比仍然接近40%。对那些非“211工程”“985工程”高校的学生,如果确有特殊学术专长和突出科研能力,并在本学科领域已取得一定科研成果和发表较高水平学术文章,他们仍然有机会与名校毕业生同台竞争。因为考生作为受教育的主体,在能力相同的条件下应该享有相同的学习机会 ,他们在参加“申请考核 ”招生中应该被平等对待。东北大学因此,在考虑潜在申请者时,政策的制定者充分考虑了现实存在的各种情况,没有采用“一刀切”的方式将申请人的“出身”作为选拔的唯一标准,而是注重实绩,从而有效维护了教育的公平性和公正性。在“申请-考核”制模式下,招生单位不再统一组织笔试,申请形式由各院系根据学科要求自定,笔试不再作为唯一标准,有的考生可不参加外语和专业课笔试,只须提交个人申请材料,通过学院筛选就可参加面试。其三,导师在“申请一考核”制中起决定作用,如何保障招生工作的公平公正?起初,在博士生招生早期,招生规模小,导师选拔异常严格,公平性问题不突出。国防科技大学但是,随着招生规模的扩大,导师选拔标准降低 ,公平性问题就凸显出来。笔试评判内容具有客观性,不易操纵,存在于各种人学考试中,是公认的一种相对公平的考试方式。“申请-考核”制采取多元的考核方式,弱化笔试在录取中的决定因素甚至去笔试化,导师的主观意愿对考生录取与否至关重要,一旦招生过程中出现偏差就会引起对“申请-考核”制公平性的质疑。所以,冷丝这么下结论:“申请一考核”制对审核方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全网版权保护,违规转载洗稿必究!敬告|冷丝所有文章首发『百家号』,如有错漏和最新信息,作者将在评论版块及时更正和补充,也请网友批评指正,谢谢您!同时严正声明『非法转载必究』。
大多数人可能都知道,上了大学之后,学校的教育方式会从中小学的监督式转变为自主式、主动式,生活和学习上都需要自律。因为,大多数人自从上了大学之后,都已经成年了。自己的事情就需要自己去处理和应对,并且也应该对自己的人生有一个规划,清楚自己想要什么。但是,对于学习和生活等多方面的自由,就有很多人开始出现了各种各样的不习惯。他们其中有的人从小就生活在父母的庇护下,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他们不需要操心自己的衣食住行,自己的生活和学习被父母安排的有条有理,他们只需要按照规划好的道理朝前走就可以了,其他的自己完全不用考虑。现在到了大学,一下子身边的所有庇护都没有了,自己失去了依赖,没办法和之前那样无忧无虑的生活,感觉现在的生活极其不适应。我记得之前有从某个地方看到一个人就是这样的,从小父母把他的生活照顾得有条不紊的,中小学母亲甚至用一同陪读的方式来照顾他,然后到了自己上大学时,没办法独立,不能料理自己的生活,甚至四季的交替都不知道该穿什么衣服,以至于最终被学习劝退。有的人之前学习上有老师和父母的督促和监督,一直就按照他们规划的路去走,自己完全丧失了判断力和决策力,对待学习都是以完成任务的方式进行,和机械运转没什么两样。于是,到了大学这个完全自由,没有任何约束的环境之后,他们也就迷失了自我,也有的可能是放飞自我了,自己贪玩的本性暴露无遗,以至于学习上一落千丈。然后就出现各种挂科、留级,甚至是被劝退。笔者上大学时,就见到过有一些人各种挂科,然后不停地留级,最后仍旧无法通过考核而被学校劝退了的。还有的人从小就有自己的主见,对待学习和生活都要自己的想法。他们有自己很擅长的学科以及感兴趣的事情。所以,他们不管走到哪里,都会把自己的生活或者生活学习打理的井然有序,会找到自己的兴趣和擅长的领域,然后去努力的向前走,并且走得越来越远。最近,听说有学校清退了一些博士生,主要原因是他们在校学习时间超过了最长的年限。好像有的学习时间已经超过了十五年了,仍旧没能拿到学位证书,所以,学校按照相关规定对他们做出清退处理。笔者也是第一次听说,博士生的学习也有最长年限规定。之前只知道研究生学习上很自由,在特定时间内完成自己的研究课题,并顺利通过答辩就可以毕业了。那么,你们对于这种学习年限的限制,有什么看法呢?有些人可能觉得这个是很正常的,必定学校不可能让你一辈子都待在学校,而通过年限的限制,也能对学生起到一个约束作用。也可能会有人觉得研究生的研究课题各不相同,有的可能需要好多年才能完成的,就应该区别对待,不能一概而论,通过这种“一鞭子赶”的方式进行限制。笔者觉得上述问题的两种观点都有一定的道理。首先,年限限制方案是肯定的,必定学校不可能纵容你一辈子都通不过考核毕不了业而待在学校里。其次呢,也要综合考虑不同研究课题制定不同的年限限制制度。必定,有的课程真的需要很多年的研究才能完成。只有兼顾了不同学科的差异并制定相应的最长年限限制制度,才是最有效的也是最有价值的制度。对于博士生的学习最长年限限制,你又有何看法呢?欢迎留言讨论,喜欢笔者的朋友加个关注再走呗!
随着社会的发展,如今的大学生基本上可以说是烂大街了。因此,很多的同学就会选择去追求更高的学历,去考研,甚至去读博士。那么,为什么要去读博士呢?真的有必要去读博士吗?或许看完这几点你就知道了。1. 读博可以更好地锻炼自己博士可以说是目前最高等的学位,从我们读书开始,一路攻读到博士,别的先不说,光是我们的个人的学识和知识面就肯定不会少。对博士的过程虽然会非常的艰辛,但是这对于我么而言也是一种锻炼。读博可以很好的培养我们的思维方式、提高我们的应变能力等,这对于我们而言都是可以更好的锻炼自己的。2. 读博可以站在更高的平台博士和硕士、学士之类的学位明显不是一个层次的,博士生他们将会接触到更高层次的事物,他们也可以站到更高的平台之上。别看很多读博的人工作后开始的收入比同龄人少,但是人家的升值空间和提升速度是非常快的,至于物质方面的回报那也只是时间上的问题而已。3. 读博可以很好的选择从政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国家对于一些从政人员的学历也会有所提高。和很多参加公考的人员不同,博士一般是通过选调的方式进入政界的。很多省市政府为了引进优秀的博士人才,对于博士的待遇还是非常的不错的。4. 读博可以更好地认清自己相信读书有什么用这样的问题放在博士们的面前的话,他们一定会觉得这是一个滑稽可笑的问题。可能是因为现如今大多数大学生在毕业后找不到工作吧!很多人就开始质疑读书的作用了,认为读书并不一定就能带来财富和地位。但是,在经历过大学、考研这些过程后,博士们会更加清楚的认识自己,明白自己想要什么,知道自己在追求什么。以上就是为什么要去读博士的原因了,至于读书到底有没有用,那就要看你是否真的认真的去学习了。对此,不知道各位又有什么看法呢?(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4月23日,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贵阳高新区举办全民阅读、书香高新读书会活动。著名经济学家,资深经济学博士李从国,现场为大家讲解学习的内涵和秘诀,受到书友们一直赞同,并感叹受益匪浅、不虚此行。活动现场。“这次读书会是我们中断三个月以来恢复的第一场,书友们得到通知后,报名十分踊跃。”贵阳高新区组织与人力资源部群团工作处副处长支丽说道,仅仅两个小时,报名人数就超出了限额,且报名人员不仅有辖区,还有来自省内各行各业的人士。此次读书会主讲人是《世界经济宣言》主笔起草人李从国博士,他以学育论为观点,阐述学习其实很简单。作为一名地地道道的贵州农村孩子,又是毕业30多年的资深博士,他对贵州有着浓厚的感情,十分希望故乡的孩子们能够学会学习,努力成长。他现场为家长们传授学习秘籍,他认为学习一定要唤起内心的原始动力,以真诚之心面对现实,坦然承担应该有的责任,以安静的状态应对学习,抛开所有杂念,沉浸在书本中,还要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坚定信念。“少年强则国强,孩子不成材,即便家里条件再好,那也将是一票否决,家长一定要以自己为榜样,孩子成才的过程,也是家长不断成长的过程。”李从国说道。活动现场。读书会现场,书友们探讨激烈,不少书友对“学育论”观点表示认同,认为学习首先是自己的事情,而不是学校、老师的事情。也有家长表示应该以身作则,重塑亲子关系。李从国博士现场还捐赠了220本书籍,并为书迷们写下寄语留念。李雯文 都市新闻记者 刘昌敏编辑 罗镇武校对 章虹编审 廖波 石云华
提起现在的网红,多数都是唱歌、跳舞,很多无聊的人成为他们的粉丝,一起消磨时间。今天分享的一个网红比较另类,她是北大的博士,直播为大家分享学习方法,她就是杨慧琴,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博士,哥伦比亚大学联合培养博士,不少喜欢看她直播的粉丝,都逆袭变成的学霸,她到底是怎么学习的呢?北大博士杨慧琴分享学习方法1、喜欢经常反省。发现别人的缺点很容易,但发现自己的缺点真的很难,由于种种原因,我们学习上很多不足之外,自己如果不经常反省,真的很难发现,北大博士杨慧琴喜欢经常反省,这样可以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然后改正就可以让我们快速进步,比如每天、每周反省一下自己学习任务完成得好不好,学到了什么东西,学习方法有什么不足之处等等。2、学习一定要有目标。在北大学霸杨慧琴看来,学习目标非常重要,如果学习没有目标,就像没有罗盘去航行,你根本不可能成功。杨慧琴喜欢在新学期的第一天我都会在一张草稿纸上列出“新学期目标”,贴在床头,这张纸就会陪伴我一学期,随时提醒我这学期自己的目标是什么。除了有大目标,每天还要制定详细的学习计划,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科学安排每天的学习时间,什么重要做什么,什么不会做什么,什么困难做什么,根据事情的轻重缓急,每天科学制定计划。学习要有计划和目标3、不提倡苦学。很多人之所以成绩不好,就是一直把学习当成一件很苦的事情,而且也不会休息,而杨慧琴看来,学海无涯应该“趣做舟”,努力培养自己各科的学习兴趣,学习也不要苦学,保证充足的睡眠,只有充足的精力学习,才能保证效率更高。4、课堂听讲是拿高分的关键。北大博士杨慧琴认为,一个学生成绩的高低,关键还在于课堂听讲,上课要非常专心同时积极和老师进行互动,老师如果看你特别认真总是积极回答问题,老师就会对你非常有好感,这样上课的时候就会经常注意到你,不断得到老师的关注与肯定之后,你就会对这门课越来越有兴趣。可以这样说,成绩好的同学,都是课堂听讲效率最高的同学。课堂认真听讲是得高分的关键5、如何释放压力。学习中一般都会有压力,北大博士杨慧琴释放压力的方式是跑步,带上耳机,听着自己喜欢的歌,然后操场跑几圈,让自己大汗淋漓,压力就统统不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