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某36岁博士面试,写2万字12页简历,HR吐槽:是不是书读的太多了升望

某36岁博士面试,写2万字12页简历,HR吐槽:是不是书读的太多了

以前我们觉得一个人能上大学就很了不起了,因为当时大学招生并不多,人们受教育程度也不高。大学毕业之后工作是国家直接给分配的,而且大多数都是好单位,福利待遇也好。但是现在不一样了,本科生、研究生很多,好多毕业生在找工作的时候都说是压力大,竞争强。所以好多人选择去读博士。可是博士并不是那么好读的,一般说的四年毕业,可是大部分都是六七年,甚至八年的也不在少数。最近有一位面试官分享了自己招聘一名博士生的经历,他说这位面试者36岁才博士毕业,读了八年。但是这不是重点,重点是他的简历竟然写了十二页,足足有两万字左右。面试官说自己从事招聘这么多年来从来没有见过这样奇葩的事情,面对着这全是数学符号的简历他不由得发问:是不是所有人读书读太多了都会傻掉,尤其是像这种博士读了八年才毕业的?这一说不要紧,诸多网友却议论开来了。很大一部分网友都说这位面试者不懂就不要论说,网友们表示博士真的是很难毕业,能在八年内毕业就算是好的了,而且对于这位面试博士的简历自己看不懂就不要随便评论。好多读博士的研究生研究课题有难度,再加上遇到一个不太良善的导师,要毕业真的是比上天还难。一些好点的学校只是对于博士毕业需要发的文章可能好多人一辈子都达不到。还有网友表示可能这位博士写了这么多内容的简历,就是希望面试自己的是一个行内人,可以看懂自己的东西,看到自己的才能,从而重用自己。也不是没有这种可能,毕竟,一个博士在自己就读期间的经历的确是很丰富的,做实验、来实践,还有发论文。这么多的东西如果只写重要的也可以轻松达到两万字。真的是这位面试官自己的能力问题不够吗?也不一定,有很多做hr的网友表示简历就是要将自己的能力经历做简要的概括,而博士就读期间很重要的一个能力就是对学术研究做简要概括,这位博士明显是有问题。不管怎样,面试官对于面试者最基本的尊重还是要有的,至于其简历和个人能力是否真的有问题,如果自己不懂还是不要轻易下结论。PS:读书读多了会变傻,可能好多人都会这样认为。但是事实真的是这样吗,会不会是自己不懂那些读书多的人呢?对此,你们怎么看?

博士后申请的敲门砖——求职信(Cover letter)

当今的科研环境下,绝大多数的科研人员在博士毕业后都需要进行1-2轮的博士后研究,才能成长为独立的PI ( Primary Investigator)。因而,在博士毕业前半年或者当前博士后合同只有半年且准备跳槽的时候,你就需要进行博士后职位的申请了。博士后职位的申请通常包括一份简历 (CV)、一封求职信(Cover letter)和2-3个推荐人(a list of references),这些材料都通过Email直接发送给未来PI,例子如下。Cold Spring Harbor博士后招聘启事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生命与健康学院柳正博士后招聘启事虽然有些PI会在自己的实验室里发布职位空缺的广告,但更多的PI乐意让有兴趣的申请者与他们联系并提出未来的研究计划。有些“大牛 ”PI可能每个月都会收到数百份博士后申请,因此,要想获得PI的青睐,从而脱颖而出,根据PI实验室的具体情况来书写求职信至关重要。求职信的一般要求求职信是一个展示你写作能力的机会,应该表现出你对该职位、该实验室/机构的“激情”。求职信必须有效地讲述-----为什么你对你所申请的博士后职位具有独特的资格,并给出具体的例子来证明你符合招聘广告中所列出的具体资格。如果没有招聘广告,你需要证明你是一个独立的研究人员,有能力设计并完成一个博士后项目,以补充该实验室的核心课题。在写求职信之前,你需要彻底研究未来PI、实验室以及未来的潜在同事;需要思考如何使自己的研究兴趣与实验室的研究方向相一致的方式。你应该以独立研究人员的身份而非研究生的身份来写这封信,且这封信不应该是你的信函格式的简历。此外,求职申请不是谦虚的时候,是勇敢的“毛遂自荐”,需要推销自己的优势和成就,但切忌夸夸其谈。求职信的具体写法每一封求职信都应该根据未来PI/实验室而“量身”定制。没有两封求职信看起来是一样的:不要使用一个通用的求职信模板来寄给多个PI/实验室。博士后求职信的长度应在1-2页之间(不超过两页),格式技巧如下:第一部分:简介开头段应解释你为什么要写这封信。指出你所申请的具体职位以及你在哪里看到的广告。如果大学的另一位教授或PI认识的人建议你申请这个职位,在这里提及。紧接着是对自己的简短描述,让PI对你进行学术上的定位。这可以是这样的:"我在(大学名称)的(领域)读博士的最后一年,将于(月)毕业/答辩/完成。我的论文题目是(题目),导师是(姓名)教授"。第二部分:正文段落你的求职信的大部分内容将用于展示你如何使这个博士后的合适人选,突出你的资历,并说明这些资历将如何有利于这个特定项目。在此,必须根据你申请的每个职位来“量身”定制这一部分。在博士后求职信中,通常用一段话来介绍你的论文或当前的研究项目。总结你的研究课题、你的关键发现或论点,以及为什么它们对该领域很重要。下一段,你必须将你的论文和以前的研究转化为博士后项目。你将凭借你过去的研究为项目带来哪些别人无法带来的专业知识?举出具体的例子,表明你了解所提议的项目。工作时参考你的主要奖项和成就。根据职位的要求,在这里讨论你的教学经验也可能是相关的。记住,整个正文段落的主题应该是你的研究经历将如何使这个博士后项目取得成功。第三部分:最后一段最后一段涉及一些求职者的手续。在其中,你应该写明你已经在申请中附上了你的简历,列举了推荐人的联系方式。提到你期待着未来PI的回复,并且可以在面试中进一步讨论这个职位。最后,在签字前感谢他们的考虑。反馈一旦你写好了博士后求职信,如果可以,请自己的导师为你审阅。他们很可能有过一些招聘经验,能够从另一个侧面提出宝贵的建议。他们还可以检查你的求职信的格式是否符合你所在领域的惯例。发出申请信后,如果2周内没有回复,请继续跟进,以表示自己的持续兴趣。

名利之实

博士面试如何介绍自己?985博二学长经验分享

来源:募格课堂 作者:小余写在前面:自信大方有礼貌,真实明了记心房。作者简介本人上海某985博二在读,2018年我分别参加了北京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和复旦大学的博士面试,并有幸被复旦大学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双双取录,最终选择了复旦大学攻读博士,如今博二在读,博士期间已发表SSCI/CSSCI论文2篇,并获得国家奖学金和研究生学业奖学金等多项奖励。之前分享过《学术萌新必读!985博二学长分享英文文献阅读经验》、《论文查重率居高不下怎么办?985博二学长经验分享》受到广泛关注。由于曾参加过国内比较顶尖的4所高校的博士面试,所以自认为还是有一套自己的面试经验的,现今和大家分享博士面试如何介绍自己?希望给那些即将参加博士面试的小伙伴一些帮助,那就甚感欣慰了。破题背景其一,在博士报考前一般都需要提前联系博导,在联系博导的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向博导介绍自己,而如何向博导介绍自己并给博导留下一个比较深刻的好印象?这是一门学问。其二,众所周知,无论博士招生是实行普通招考还是实行申请考核制(现在国内高校普遍采取申请考核制,申请考核制将是未来博士招生的一大趋势)都需要参加博士面试。任何学校的博士面试中都有一个比较重要的环节,那就是自我介绍,而如何向面试自己的专家组介绍自己并给自己打出一个比较高的分数?这也是一门学问。所以博士面试如何向老师介绍自己非常关键。首先,自我介绍的作用是什么?对于导师而言,自我介绍能够带给导师的信息包括:1.个人形象的展示(自信的你,帅气的你,优雅的你,阳光的你或腼腆的你);2.有用的信息点(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你的优缺点是什么,你的额生活或学术经历);3.也就是准备自我介绍的最大作用,给面试老师划定提问范围,可以通过你的自我介绍进一步了解你,并根据自我介绍问你问题。千篇一律的介绍永远也比不过最闪亮的几个亮点:学习、科研、实践、语言、沟通等各方面的经历和能力。这些方面更优秀,才是导师更想看到的。啰啰嗦嗦的生活琐事,永远比不过你发了几篇论文,你获得了多少次学业奖学金。其次,博士面试如何介绍自己呢?一般而言,博士面试自我介绍分为两种:一种是中文介绍,一种是英文介绍。无论是中文自我介绍还是英文自我介基本在3-5分钟左右,主要介绍自己的基本信息、生活和学习的经历,受到何种表彰、发表过哪些论文,参加过哪些社会活动等。第一,个人基本信息:个人基本信息作为自我介绍的开场白,主要介绍姓名,年龄,来自哪里,自己本科和硕士毕业于什么院校,自己本硕专业是什么,自己本科和硕士的绩点和排名等。第二,生活和学术经历:这一部分是比较关键性的展示自我的机会,主要介绍自己的学术学业情况及学习和生活的经历。包括:发表过哪些论文,参加过哪些社会活动,获得过何种表彰,担任过学生干部等等。第三,未来研究计划:一般博士报考前都需要准备博士研究计划,这里可以简单陈述一下自己的博士研究设想,以及自己做这个研究的原因,自己在未来的研究中主要攻关的方向以及可能存在的困难等。第四,自己报考的原因。适当说明报考这个学校、专业的原因,还可以说说读博的目的,主要是让老师明白你读博的动机。第五,深表读博的渴望。表达自己对学术的热爱,对读博的执着,希望在导师的带领下继续深造,主要是表达自己强烈的读博愿望,但是此处避免自我表现卑微,要表现的不卑不亢。在整篇自我介绍中,我们必须一直坚持一个思路,那就是如何更好地体现出自身的科研潜力,要重点围绕所报考的专业,谈谈“做过什么,学到了什么,将来想怎么做”几方面展开,突出自己的特长和专长,展现自身优势和特点。再次,自我介绍的加减分项有哪些?第一,加分项。一般而言,你的自我介绍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给老师留下首发印象,这很大程度上会影响着你的面试分数,一般老师都会有自己的考核标准,所以自我介绍的加分项有:有科研经历;进过组,做过实验,熟悉仪器操作;成绩好;拿过奖(正儿八经至少是省级那种,不是什么野鸡奖);想读博(不过也有很多导师不吃这套了)。第二,减分项。在自我介绍时我们要尽可能的克服紧张情绪,规避减分项,一般减分项有:一个以上的实习经历(求求你们了有也别写,除非是非常能证明你个人能力的,否则很多导师会解读成你这孩子心不踏实);废话一堆;吞吞吐吐;逻辑混乱;把自己表现的很牛逼,但自己很多问题都回答不上来;自己曾经做的项目自己都不清楚等。最后,自我介绍注意事项有哪些?第一,明确自己的目标。明确你想通过自我介绍提供什么样的信息,塑造什么样的人设。第二,真实,真实,真实。自我介绍一定要真实可靠,是真实的自己,因为老师要通过自我介绍提问问题,所以不要自己给自己埋坑,要避免虚假造作。第三,中英文的都要准备。有的学校通知准备中文的,有的通知准备英文的,但是两者都要准备,这是默认的。不要只准备了英文的,而不准备中文的,这个是大忌。第四,注意逻辑顺序。自我介绍一定要注重逻辑性。不要泛泛而谈东扯一句西扯一句,一定要按照个人信息、学术生活经历、研究计划展望和读博原因来表达。第五,多和学术有关。这是一场博士的面试,不是一场求职面试,导师们最关心的是你的学术经历、科研经历和研究潜质,至于你的实践经历,只是锦上添花的东西。第六,自信大方别矫情。自我介绍一定要展现出自己的风貌,要自信大方有礼貌,避免矫情,很多同学把自己期盼考上的心情,直接写进了自我介绍,大谈自己的专业理想等等。写在最后总之,说话要负责,自我介绍里的也一样,没有那个金刚钻,别去揽瓷器活!同时千万不要有侥幸心理,该注重的一定要注重,多跟师兄师姐们打听一下复试要求,做到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分享我的套路:尊敬的各位老师,您好。我是来自**大学的**,专业**,绩点**,排名**。曾获得国家奖学金、优秀学生干部等荣誉。现在,我将从个人经历、未来规划等方面进行介绍......

其变也循

简历写得好,求职事半功倍,那究竟该如何写简历呢?

人人都想要找一份好工作,那么怎样才能找到一份好工作呢?这个因素是多方面的,除了你自身的能力要足够以外,还有一个能够直接帮助到你的东西那就是你的简历。简历这东西,有多重要大家都知道,但是,还是有很多的人不知道该如何去写简历,尤其是刚刚毕业的学生,写的简历那简直是无法直视。一份好的简历可以无形之中给你加分,而一份不好的简历则可以让你与心仪的工作失之交臂,所以呀,那些还不会写简历的人抓紧时间看过来。第一,公司的名称要写全。很多HR在进行招聘的时候,如果看到把公司名称只写成两三个字的那种简历,就直接会pass掉,哪怕你后面的内容写得天花乱坠,也不会再多看一眼!而且这样写的人还很多,所以,这种低级错误千万不要出现。试想一下,假如你是HR,然后看到一个人连公司的名称都懒得写完整的话,那么这个人以后的工作态度也可想而知呀,所以你会录用他么?答案是当然不会。第二,岗位职责必须要写。大家都知道,人才网上面都有工作描述这一栏,它是帮助HR了解你过往的工作内容的,有很多人在填写的时候呀都偷懒不写,或者是不知道应该怎么填写,所以就直接给省略了,那么这样的话,你的简历就是不完整的。如果你实在不知道怎么填,那么你就去公司里查一下你的岗位说明书呀!如果你又很不巧没有这个东西的话,那你只能去网上查找一下了,无论如何也一定把它给填上。第三,工作经历要按照倒序进行排列。这个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排在最上面的一个工作简历,应该是你最近的一份工作,而不是去写你从学校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这个点也很重要,也是很多人会忽略的。这样写的原因是因为HR想了解的是你的近况如何,而不是你的往事如何,不要把陈芝麻烂谷子的东西排在最显眼的位置。第四,自我评价要“有力”。公司为何会录用你?当然是看到你这个人感觉你有能力呀!所以我们就要把最能证明你能力的东西给写出来,比如说多少多少年的销售经验、多少多少年的管理经验等,这种话写在简历上,就会让HR觉得你是一个很厉害的人,这样一来录取你的概率也会大大提高呀。如果你也在为如何写一份高质量的简历和如何找一份称心的工作而苦恼的话,那“ 开课吧——数字化人才在线教育平台”就会非常适合你。

葛屦

藤博士留学|2020英国留学申请个人简历写作详细介绍

英国的教学质量高,经济发达,现如今很多学生选择留学英国。那么如何将个人简历写的有血有肉,给招生官一个好的印象呢?下面是小师姐整理了2020英国留学申请个人简历写作详细介绍,希望给你带去帮助。首先我们来看看英国留学个人简历书写基本内容。1.个人信息个人信息部分,大家可以以抬头的形式表现在简历上方。说清楚申请者的姓名和联系方式即可。需要注意的是:①电子邮箱请尽量避免使用QQ邮箱,因为QQ邮箱很多时候无法收到国外院校发来的邮件。建议大家使用163,126或gmail。②地址一定要使用确实能够收到材料的地址,邮编可以写在省份后面。③电话号码前记得加上(+86)2.教育背景教育背景除了写明自己的院校与专业等基本信息之外。建议大家简单罗列一下与申请专业相关的核心课程,以及写明自己的均分。排名好的同学也可以加上排名情况。3.学术研究成果有发表过论文或出版过书籍的申请者,请一定要将学术研究成果摆在显要的位置。申请研究型硕士或博士的同学请注意,这部分非常重要,请写清楚论文发表期刊的等级,你本人是第几作者。请注意,英文中没有书名号,请大家不要在自己的简历中犯低级错误。出版刊物名称可以用斜体字来表示。4.实践经历实践经历包括校园内的实践活动与校园外的实习经历,有工作经验的申请者还需要加入工作经验。顺序应该按照从现在到从前安排。请一定要写明自己负责的职务与工作的主要内容。5.获奖情况请摘取重要奖项罗列。团队奖请注明自己在团队中扮演的角色。6. 其他信息例如:计算机技能,爱好等想要加入的信息。英国留学个人简历书写重点。第一、确定自己要报考的专业。在写个人简历以前请一定要确定自己的学科或相似的学科。不要为了上自己的梦想大学,这个大学报这科,那个大学报那科。不要为了上好大学,而选择自己不感兴趣的学科。第二、通过对比鉴别对自己的简历进行优化。在确定自己的学科前提下,请你找几份历届同科的个人简历,为了比较和鉴别,请你最少得找出三份。你可能看不出一个固定模式,但你应该体会到学好这科的基本素质,比方说这领域的书籍,或工作经验。如果有,占多少份量。换句话说,一篇标准的个人简历会包括一下几点:1)学科的大概阐述2)自己对学科的着迷程度及为什么着迷3)相关基础知识及工作经验4)自己的其他生活情趣第三、我们在中国受了多年教育,在语言和全面性上略占下风。学生在写作时要尽量注意自己的语言使用,尽量用贴近本土化的语言去表达。英国留学个人简历书写的注意事项有哪些。一、内容篇幅不足以撑起一篇简历应届毕业生的英文简历一般篇幅为1-2页,页面大小一般为A4,正文字体不超过12号。不少同学觉得自己本科的经历太少,都不具备太大的可写性,也不会从经历中挖掘价值,导致了提供的信息量非常少,显然连一页的篇幅都无法完成。二、整体逻辑分散,目的性不强一股脑把所有信息简单粗暴的罗列出来,没有逻辑顺序,不同的经历之间也看不出来逻辑重点,几乎都用同样篇幅来呈现,显然对简历的整体逻辑构架缺乏思考。三、描述性文字太多,重点不突出少数情况下,描述过多经历的过程和细节,以及个人的想法和感受。忽略了一个问题:简历是一个高度概括的、简洁的文件,需要申请人笔笔都直入重点、画龙点睛,无法也不应该承载太多描述性和主观性的信息。四、信息浮于表面,缺乏关键价值这个应该是最普遍、最严重的问题了,很多申请人提供的信息有一种“自己想当然”的倾向,给人一种“表面信息的简单堆砌”的既视感;不考虑这个信息对读者是否有价值,会不会造成不解甚至是误解。不少信息给人“不痛不痒”的感觉,无法真正理解其表达意图。本文文字和图片内容均来源于网络。

可不慎与

一位女哲学博士的求职经历

2019年2月21日,人社部、全国妇联、教育部等九部门印发《关于进一步规范招聘行为促进妇女就业的通知》,严禁以性别为由限制妇女求职就业。这则消息让我想起十多年前自己求职的艰难历程。我把它们记述下来,希望这些伤害真正成为历史。我是一个爱哲学,不畏艰辛,甚至不惜从零开始的女子。2001年7月我从大学化学系本科毕业,放弃了在化学系直升博士的机会,毅然转入一个对我来说既陌生又极具魅力的领域——哲学。同年9月,我如愿地进入哲学系攻读伦理学专业的哲学硕士。2004年我又申请到海外留学的奖学金,远赴欧洲攻读政治哲学博士。2007年7月,我完成了三年的博士学习,获得政治哲学博士学位,信心满满地回到祖国,计划由此开启自己在哲学领域的研究工作。然而,这一心愿却历经波折,久久难以达成。回到北京后,我立即向北京设有哲学系的八所高校和研究机构递交了自己的简历,开始准备面试和试讲。然而,等待是漫长的,也是令人失望的。于是,我开始给一些我特别想去的学校打电话询问情况。其中一所高校拥有国内数一数二的哲学系,其主管招聘的领导接了我的电话,并且非常热情地回应我:“我看了你的简历,非常优秀,很好!你来试讲吧。”放下电话,我兴奋不已,感觉自己的哲学梦马上就要实现了:如果在中国的哲学界有了一块立足之地,那么需要做的就只是辛勤地耕耘,阅读、思考,并与那些志同道合的人们探讨学术、进行辩论;而这正是我理想的人生。试讲当天,我做了充足的准备,在十几个老师面前展示了我博士论文的核心部分。试讲结束后,哲学系的领导把我叫到办公室,语重心长地说:“你的试讲很不错,学术背景和个人素质也都很优秀;但是,我们想招一个男生。”当“男生”这个词从他的嘴里说出来的时候,我似乎还没有完全从他前半句话的夸赞中回过神来。刹那间,我像突然被一颗子弹击中了要害,一下子呆在那里,张口无言。这位领导看我受到了突如其来的打击,也觉得场面有些尴尬,便匆匆结束了谈话。在回家的路上我一直有些恍惚,怎么也理不出这位哲学前辈说话的逻辑:我是女生怎么能成为拒绝我的“理由”呢?这样做不违法吗?他们为什么不要像我这样优秀的女生,而想要男生呢?我当时应该如何回答才有可能争取到这个工作机会呢?难道说我应该答应去变性吗?……一连串的疑问让我感到困惑而悲哀。本文作者与牛津大学法理学首席教授张美一个月之后,我又接到某研究机构的招聘老师打来的电话,称因为我各方面条件都非常优秀,所以很想录取我;并且希望在正式的笔试和面试之前见面谈谈。这个电话又一次激起了我实现梦想的激动心情。我按照老师给的地址兴冲冲地去面谈,但到了地方我才发现,这个地址并不在我投简历的研究单位内,而是在该研究单位外一个偏僻的小楼里。这位老师解释说,单位正在装修,所以他们在外面办公。办公室里也没有见到其他研究人员,而这位接待我的老师似乎也没有什么重要的事情要和我交流,只是不停地抽烟,显得非常不耐烦。我只有在烟雾缭绕中滔滔不绝地讲述自己的求学经历和哲学梦想。最后,这位老师对于应聘求职的事也没有任何意见和建议,而我只得怏怏地回家了。几天之后我参加了该研究机构的英语笔试,内容是一段英译汉和一段汉译英。我因为在国外读博士四年都是英语教学,而且十几万字的博士论文都是英语写作,所以并没有觉得非常困难。然而,一个星期之后,我被告知笔试没有通过。我当时觉得非常不可思议,就找到这位主管招聘的老师要求看看卷子,而那位老师却说:“你考得实在太差了,没有必要再查卷子了!”这样的回答如同给我泼了一桶冷水,让我瞬间清醒过来。我回想起这位老师第一次叫我去他办公室的情形,只能感叹自己太单纯,居然空着手就去“面谈”。大概是让这位老师大失所望,才会落得如此下场。前两次求职的打击让我突然意识到,女性在哲学这个行业是受到歧视和排挤的。于是,我在接下来的求职过程中,一律不写性别;我心想,凭着我男性化的姓名,大概可以侥幸通关。两个月之后,我仍然没有在京城的哲学领域找到愿意收留我的地方。绝望之际,我突然接到一所不太知名的学校给我打来的电话。负责招聘的老师说:“你怎么投了简历就一直没和我们联系了?”我心想,我投了简历,应该是你们和我联系才对啊!当然,心里虽然不乐意,但嘴里还是连连地道歉。那边说,“你过来面试吧”。我放下电话,欣喜若狂,想着命运终于眷顾我这个“爱智慧”的女人,要给我一个继续哲学研究的立足之地了!本文作者与剑桥大学著名女哲学家奥尼尔如前几次一样,面试效果很好,各位老师都非常满意。面试结束后,哲学系的负责人告诉我:“你去体检吧,准备走程序。”当听到这句话时,我真有如释重负的感觉,庆幸自己多年的心愿终于要达成了,我甚至对世界和命运都充满了希望。于是,我很快完成了体检,还搬到这所高校附近住下,等着走程序、办手续。然而,意想不到的是,我从2007年10月份一直等到2008年1月份都没有接到让我办手续的通知。我当然也不断地去打听和询问,但得到都是一样的回复:“请等待”。看着与我同年毕业的同学们都已经纷纷走上了工作岗位,我就如热锅上的蚂蚁,心急如焚,而我在意大利省下的奖学金此时也快花光了。在万般无赖之下,我只得选择去另一所高校做哲学博士后,以便尽快结束这种北漂失业的状态。后来,我才听说,当时这所高校为什么会在收到简历许久之后突然叫我去面试,后来又迟迟不肯给我办手续,是因为哲学系两派老师内斗,都要进自己的人,而我只不过是双方争执不下,借以攻击对方的一枚棋子。两年博士后的生活暂时继续了我的哲学梦,然而我仍然时时处在找不到工作的惶恐之中。当时,我最大的心愿就是能留在攻读博士后的学校。以我的学术背景来说,这样的想法并不是一种奢求。为此,我努力地发文章、积极帮忙系所的国际会议、卖力地做学术演讲的翻译……可能是看我太拼命了,系里一位老师语重心长地告诉我,我是不可能留下的。其实,只要看看各大高校哲学系的男女比例就能明白。哲学系里几乎没有女老师,清一色的男士,完全是“绅士俱乐部”。当然,女学生倒是不少。我似乎又一次从迷梦中惊醒,意识到自己的周围有“隐形的墙壁”,头顶上有“看不见的天花板”。两年的时间过得很快,2009年我又开始到处求职。虽然我仍然心怀梦想,但我再也不敢只投哲学专业的职位了,往政治学、国际关系等相关专业的研究岗位也发了简历。很快,我得益于在欧洲留学的背景,在某高校的国际关系学院找到了教学科研的工作。回想两年之中的求职经历,我似乎如当初所愿,在中国学术界找到了一块立足之地,而我需要做的就是在这片土地上耕耘、播种、开花结果。然而,我总觉得心有不甘,不仅因为我心中的哲学梦想没有实现,还因为我知道,有千千万万如我一般的女子,在如我一般的境况中不断地碰壁,不断地受到打击和歧视,而这一切都是不公平的!长久以来,女性与哲学的关系一直被误解。将这种误解推到极致的莫过于周国平先生的一句名言:女人做哲学,对女人和哲学都是一种伤害。然而我却认为,哲学代表着人类对世界最深刻、最终极之原则的思考和规定。否定女人能对人类的终极问题做出思考和判断,对女人来说,这才是一种真正的伤害。作者:李石来源:她哲学本文内容及图片均来源于她哲学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来源:她哲学 | 作者:李石(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有侵权,请联系小编删除!

客问其族

重庆HR爆料:招个博士,简历内容乱糟糟,是不是学历越高越有问题

学历是所有人求职的第一门槛,按照传统观点,学历越高,在就业上越有优势。但是,学历和能力是否是必然的正相关呢?关于这个问题可否是众说纷纭,一直都没有个定论。重庆有个HR就爆料说,大家是不是觉得学历越高人越有问题,我做招聘工作的时候,遇到一个博士投简历洋洋洒洒七八页,全是英文字母乱七八糟的看不懂,前边带一堆序号从1排到50多然后夹各种英文数字的,把我们都给笑喷了,中国应试教育的产物呀。这个HR想表达的问题是,这个博士生的简历做得很复杂,内容很多但没有逻辑性,似乎还没有一般求职者的简历那么好看。对于这个问题,网友们也纷纷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有网友表示:“学历越高,人越有问题” 阁下真是显露自己的无知与愚昧,难道学历越低人就就越好?你是因为学历低从小学习不好,要靠取笑别人高学历和学习好的人来换取你自卑的填充感?有网友表示:我也招过phd,很强的那种。是可以把自己的工作总结聚焦,又保有关键细节的。一般两页简历都能装得下。我比较片面地认为,任何人的简历应该都这样才对。哪怕是个高P或者经历丰富的。看他简历的人看事情的层次也不一样,对这种人,不应该看特别细的细节,要知道细节也是聊细节。有网友表示:个人经验,带的清北硕博。都非常聪明,耐力脾性都挺好,做事主动担当,有条理,唯一的不足就是会给自设能力界限,需要天马行空的推动。还有网友表示:我身边的博士回高校的也有,从事自己专业的后续研究的也有,算是学以致用。而且,不能盲目和国外的博士比,首先我们起步晚,几十年做到这样实属不易,目前人才培养大方向是好的,一步一个脚印吧。那么,回到问题的本质:是不是真的学历越高越有问题,博士连个简历都不会写?难道我们的博士真的都是眼高手低吗?对于这个问题,我有以下看法:一、以博士为代表的高学历人才确实书卷气较重,对接到企业界显得不是那么接地气据统计,现在的博士生就业方向大多还是高校和科研院所,真正扎根于企业一线的还是少数。其中原因,除了工作岗位的匹配度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企业的组织文化和博士生的气质不太匹配。二、我们工商界其实需要大量的博士生,但目前为这个群体提供的岗位不算多很多大型公司,学历层次仍然以本科生、大专生为主,适合博士生发挥的岗位很少。这就造成了一个怪现象,博士生在企业总总是干不长久。我之前服务的一个公司连续两年都在引进博士人才,但没有一个干满3年的。其实,华为这样的顶级公司在博士生引进和培养上,同样遇到这个问题。“年年招,年年走”。这种情况下滋生出一个错误的思潮:企业觉得博士生眼高手低,而博士生群体则认为企业的就业环境差。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兔罝

国内文科博士找工作经验分享

其实,对于找工作这件事,我真的称不上有什么“经验”,只是刚刚经历了这个过程,所以有一些想法,想跟师弟师妹们分享。一、什么时候开始找工作?读博的孩子,总是经常会听到如今工作不好找的消息,所以心中难免焦虑。有些人觉得可能需要一两年的人脉铺路。我的感觉是如果你真的比较活跃,是年轻人中的翘楚,乐于参加各种学术会议,让许多学校的老师们知道你的存在,那当然是好的。但是如果你只是一个平凡的、默默无闻的小人物,我觉得也不用太着急。大约博三上学期开始关注相关招聘就可以了,时间完全绰绰有余。博一博二时,还是抓紧时间多发几篇论文吧。二、如何找到各个学校招聘信息?大约有三个途径。第一个途径是靠导师打听,因为有的学校某些相关岗位少,所以不会完全公布招聘信息,这个时候没有办法,只能通过导师去打听。第二个途径是在学校的人事处网站、或者院系的网站查找,很多学校在9-12,3-5月月份都会发布相关信息,即使今年的找不到,去年的也可以作为参考。第三个途径是直接发邮件询问相关负责人。某一个院系的负责人老师,或者教研室主任的信息,往往在知网论文或者学院官网上会公开,你可以直接给他发邮件询问,表明你的意愿,并附上你的简历信息。一般说来,老师们都会回复。三、要不要去做博士后?相比于寻找正式教职,去做博士后确实容易得多,因为国内很多高校都在招博士后,要求也相对较低,一般有发过两篇C刊(甚至一篇),都有机会。其中,博士后导师是关键,他如果同意了,那么基本上没有问题——如何寻找博士后导师的信息,参考第二条。只不过,在去做博士后之前,必须考虑清楚几个问题。首先,你去做博士后的目的是什么?特别是两三年之后出站了,你的去向是哪里?你如果只是把博士后当作一个跳板、或者一个过渡,以后要去其他高校,那么你就要寻找一位对你以后去其他高校有比较大的帮助的博导、高校、或者科研院所。如果你的目的是通过博后的经历,留在那所高校,那么你就要考察清楚,留下来的可能性有多大?以你目前和未来的学术成绩,能否达到他们的要求?并且考察一下,他们之前进站的博士后,有几个是顺利留下来的?对于这些,最好看清楚学校的白纸黑字的文件,不要太过于相信一些口头上的承诺。最后,博士后其实也不轻松——当然,去当讲师也一样。因为无论是想要留在原高校,还是顺利出站,继续找工作,你都得靠文章和课题支撑。同时,许多博士后导师手头都有国家重点项目,急需年轻人去参与,肯定会占用你的研究时间。不过,国内的博士后待遇还可以,国家给年薪十五万。广东那边高点,加上政府出资,大概有二十来万。如果申请项目顺利,还会有其他科研基金。所以,我的想法是,如果你急需用钱,其实做博后的收益比直接去当讲师效益更高,而且没有要当班主任、教课这些杂事。其次,如果你手头已经有好几篇文章待发,或者正在写,有信心通过两三年的博后经历刷新你的文章数量,进入国内高级院校,那么去做博后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毕竟国内几个知名大学,都直接要求博后经历,不要博士生了。三、论文数量、学校出身、留学经历哪个重要?现在工作确实不好找。如果你博士是985的,想去985,那其实挺难的,你文章得足够,并且去了许多时候不是正式教职,只是师资博士后或专职科研岗——6年非升即走,许多学校采取末流淘汰制,并且在这6年时间里,可能没有安家费和科研启动金,过渡房只是一间学生宿舍,工资也不高,压力又山大。如果你想去211,也不容易,特别是那些在北京、南京、上海、苏州的211,压力也不小。如果你连博士都不是985,那你想去211,机会就十分渺茫了——毕竟有一大堆985的也想去。如果你博士只是211,那能去省级的学校已经非常好了。如果你博士是985,那去省级的学校也还可以。如果你博士连211都不是,那估计只能去市级别的高校了——其实有不少985的,也只去了市级别的学校,特别是在大城市。部分高校,特别是城市比较好的学校,甚至会以本科学历来卡人,因为想进的人太多了。对于自己要毕业的高校,我们没法选择,所以在读书时能做的,就是多发几篇C刊了。最理想的状态,当然是C刊数量多,同时又包含一些比较好的刊物,或者被人大复印、社会科学文摘转载的。如果没有,有普通的C刊三篇以上,那找工作就相对容易。但是要去好学校,可能就难了。至于留学经历,部分985学校比较看重,但是也是建立在有文章的基础上。普通的学校,大部分还是比较关注所发期刊的等级和数量——毕竟这以后关系到学校的科研GDP。不过学西学的同学,能出国就出国吧,毕竟以后迟早都得出国,不然好像评不了教授。只是在读博期间,如果出国一年以上的话,很多同学都会面临延期毕业的问题,很多学校延期毕业是没有补助的,甚至不提供住宿,特别是北京的高校,自己要考虑清楚就好。四、面试时会问些什么问题?如果投了简历,学校和院系如果满意,就会通知面试。面试基本上是准备20分钟左右的试讲,主题不限,讲自己熟悉的领域就行。然后老师会根据你讲的问一些问题。讲时普通话要标准、语速正常,要有老师的样子即可。之前要做好PPT,有的学校甚至还要求写板书,提前一周想好话题并练习就足够。比较难以把握的主要有两点,首先是时间,短短20分钟时间(有的只有15分钟)要讲课、写板书,翻PPT等,事情还是挺多的,这需要训练。自己一定要看好时间,对着朋友练习几遍,并让他提提意见,要做到完全脱稿。其次是讲的难易程度,因为台下既有院长、书记这些或许不是本专业的领导,也有你应聘专业的教授等。最好是讲一些基础的,再配一些稍微提升性的,让两边的老师都能满意。本专业的教授一般会问一些比较专业的知识,而领导们可能会直接根据你的简历、你发的C刊的数量,考察你以后会为学校完成多少科研指标……讲完之后,不要急着走人,可以多跟老师们聊天,其实从他们的口风中基本上就可以知道自己有没有通过。之后回去的时候,也可通过导师的关系,提前知道院系审核是否通过,这个结果很快就会出来。但是学校那边的审核可能要一两个月,人事处还需要进行学历和科研成果的审核。如果同时应聘的人有好几个,那么学校那边可能就会根据院系呈递的结果选择其中一两个,最后再进行公示。五、有好几个offer,如何选择?或者薪资、城市、高校排名、专业排名哪个最重要?这个答案并不唯一,总体而言就是综合考虑,有舍有得。而这个考虑,是建立在对自我和外界的认知的基础之上。首先,对于自己,你要对自己的学术能力和未来可能取得的学术成绩有一个大体的认识。并且要考虑到哪个对你才是最重要的?是家庭、选择的学校、还是所在的城市?对于岗位,你要考虑到它是专职科研岗、博士后、还是临时工?有没有编制?薪资多少?压力大不大?对于学校,你要考虑到该学校的排名、该学科的排名、它是否有博士点、硕士点、未来的发展如何。对于城市,你要考虑到它的地理位置,未来发展、房价、与父母的距离,等等。因此,总是必须放弃一些东西,有舍才有得。例如,如果你特别想待在985高校,并且有这个机会,那你就得忍受巨大的压力。如果你想轻松一些,不想跟人PK,或许就得放弃一些名牌大学。如果你特别想要待在北上广这些大城市,或许就只能选择该城市里的一些不知名的大学。如果你特别在乎薪资,急需安家费,那就只能选择一些稍微好一点的市级学校或者去广东做博士后。如果你想跟另一半在同一所城市,那就必须只在某座城市找……总而言之,每个人的需求不同,每个offer也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的。许多时候,调整好心态,把自己该做的都做好,就可以了。我的经历很单薄,能分享的就这些了,希望对有需要的人有所帮助吧。作者:肖炜静本文容及图片均来源于炜静小屋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失之也生

一个导师的独白:申请-考核制读博如何做更有胜算?

为何感觉想读博变得有点难,导师间如何分配招生?曾几何时,小西读博那会还没有申请-考核制,硕博连读还得英语测评。当时英语成绩未达线(按比例划线、分数浮动较大),隔年参加的学校博士普通招考。有段时间,本校生硕博读博流程简化,取消英语测评,填写一份申请表格即可。转眼,小西自己已进入高校,成为一个普通的研究生导师。近几年博士招生指标紧缩,尤其是不属于首批22所成立研究生院的院校,如不少博士生导师约0.5人/年的招生指标。学院根据整体课题经费进账或高水平科研论文发表情况等折算每个导师的当年博士生指标数,当然长江、杰青等大牛导师基本是2个+指标/年,"四青"1个+指标/年。其实,学校指标量化中,经费到账是小西最为认可的因素之一,尤其是工科。一旦没有足够的科研经费支撑,在读博士生开展课题会变得非常困难,往往不少科研成果是"用钱烧出来的"。当然,每个学校或学院都会有自行拟定的《博士研究生名额分配办法》,将指标细分配到位。因此,近些年博士生导师选择学生十分谨慎,也许错过就是一年。博士生 阳光灿烂的笑容申请-考核制中导师或大牛推荐重要吗?日常中,有导师主动将自己的硕士推到更好的平台读博,也有导师会在同领域的学术圈中找其他导师给自己推荐博士生。对于导师来说,和学生几次邮件沟通或一次简短的面谈,无法深入了解一个学生,尤其是近几年不少研究生心理问题频发(不推脱、导师同样有责任)。相对来说,学生自己硕士生知道导师3年相处后的总结会更加准确和到位,往往这样的"总结"是口口相传,而不是一份《推荐表》的几句话。也许硕士生导师是年轻教师,或者院校层次稍低,再或导师有意留你读博(这一点有时候没有道理可讲)。总归来说,还是有不少学生最终"没有人脉关系帮忙推荐"。尽管一个好的推荐对于申请-读博十分关键,自己主动联系导师同样没问题的,试试用诚心打动她。女博士 申请-考核制如何准备?首先,提前摸清几所感兴趣院校的申请-考核制流程,如部分院校有12月、3月两次选拔,可根据自己科研论文接受情况灵活选择。除专业面试环节,还有科研实践与写作、外语水平考核,单科不合格就会直接淘汰(合格线不少划到75分)。在时间不冲突的情况下,建议选择2-3所院校,且提前沟通该专业的博士生导师。在和某个导师沟通好招生指标后,小西建议和其他同意接受的导师提前说明情况。当然,委婉些的话更好,比如"老师,和家人沟通后,我想着也许工作更好,耽误您时间了。"。整个过程中真的不太建议说"你要我就来"的承诺,调皮的导师给你来一句"你来我就收"……其次,部分导师会友好的回复"欢迎报考",也许是当时尚未发布当年的具体招生指标分配。切记和导师保持沟通联系,重点关注研究生院网站的信息。录取过程中,导师对于自己招生指标的生源选择具有极大的自主权。换句话说,学院考核选拔仅仅是"去粗"(去除不符读博条件的生源),各自导师的选择才是真正的"取精"。和导师沟通非常重要记住!尽量找同学打听下联系导师课题组的具体细节,必须搞清楚一个核心问题:导师今年有几个指标,导师课题组有没有硕士生研二硕博连读或研三有想法读博?如XX导师课题组几个招生指标,团队指导的硕士生选择硕博连读后已用完招生指标,"但是"后面的话小西就不说啦,体会过的人都懂。同时,有意走申请-考核制读博的同学,科研论文才是最好的"硬通货"(没有论文,通不过资格审查环节的)。若是硕士阶段平台环境有限或导师缺乏指导、没有足够经费,可以尝试阅读海量文献和汇总,撰写一篇综述投稿。在提升自己的竞争力时,综述修改后就是自己硕士学位论文的章节一。博士生导师的态度对于能否录取十分关键,但是能做的是在你通过学院的资格审查和综合考核后,愿意给你招生指标与接受你读博。至于如何通过学院考核就得考生自己认真准备,如每年都有不少朋友在英语考核中未达合格线被淘汰。博士生 攀爬在学术路结语其实申请-考核制对与985/211院校的学生来说,简化了博士入学的流程和缩减了备考的时间,留出更多的时间来做点研究。但是,双非院校的学生想要进名校读博更难。和求职一样,联系导师是申请-考核制不可或缺的环节。记得认真准备一份个人简历、一份自我陈述、一份未来研究计划,权当在申请一所国外大学的材料准备,细节到位、认真些总没有坏处的。一个小细节:沟通中某个导师回复"欢迎报考"后,若是连个"面谈"的要求都没有,要么自己主动去面谈一次,要么得思考是否要换个导师啦,你说呢?最后,预祝各位参加高考的学子,明天能够取得好成绩,不再有院校层次差异的烦扰,加油▼小西文中肯定有些许不到之处,敬请各位读者批评指正。期待您的关注与点赞,这将是我最大的收获!再次感谢您的阅读,有问题欢迎评论交流。

调而间乎

第一学历歧视下,我第一学历太烂,去考研读博还有意义吗?

本文为募格学术原创。转载请在【后台】留言作者:小白疫情期间,在大家都自我隔离的日子里,一个同学焦虑地给我打了个电话:“可能要失业了,如果真的失业了,我想去读博了。不知道有没有意义?”我本来要回答:“当然有意义!”但突然想到他本科毕业于双非高校就愣了一下,结合我自己的经历,思考后,赶紧改口说:“有意义还是有意义的,但如果只是为了找个好工作,考上也有很可能白读了!”他条件反射地问我:“为什么?”我只有给他讲诉了我毕业那年“这位博士,对不起了,因为你的第一学历是...”的伤心遭遇。现身说法完毕,他听完,在电话的那头长叹一声后,默默地挂上了电话。众所周知,一些用人单位喜欢在招聘条件中有一项共同的要求:第一学历为211/985院校全日制本科,好点的高校教师招聘就不用说了。招聘单位要求“211或985院校全日制大学本科以上学历毕业生”就有要求本科学校,即所谓的第一学历。当然,现在有些招聘启事换了一种说法,不再直接提及211、985了,而是叫“海内外知名大学”。虽然没有写明211、985,但别人心里早就有了一杆秤。求职时,学历被查三代并不是一个罕见的现象,比如这位博士毕业生的故事:没错,这位同学努力过了,经过努力获得了相应的学识,但他没有想到,有时候努力后也不一定会改变自己第一学历的烙印,难道真的是一考定终身?不过,有时候这种悲剧还没完,第一学历的问题有时还可以从求职领域跨越到相亲领域,曾经有一个著名的“我一个985硕士,要求相亲对象起码本科211,这不过分吧?”的故事,让人啧啧不已:太刚了,这样想法做法优先淘汰了我们这些妄图用考研读博翻身的人。当然了,别人也有别人的理由:这种要求理所当然!因为高考的成绩更真实、权威!当然,我们承认有高考发挥欠佳之可能,但是清北的水平,即使发挥差也能走个中九;985的水平,即使发挥差也能走个211;如果高考连211也走不了的人,大概怕是智力也高不到哪里去吧。好吧,通过自己努力考上好学校的研究生们以为可以洗白自己学历,结果最终还是继续逃脱不了第一学历的梦魇。于是,以硕士研究生为例,有人整理了这么一个不等式的鄙视链:一般情况下是:本硕双985> 211本科985硕士>本硕双211≥ 985本科>本科双非211硕士> 211本科>双非本硕>双非本科。对了,有两大学历集团没有出现在不等式的鄙视链中。清北复交浙南科的本科可以与本硕双普通985等价甚至略超,据说他们可以站在鄙视链的最前沿,如同金字塔顶端的肉食群体,是神一般的存在。统称黑五类的自考、夜大、电大、成大和网大直接没有资格出现在这个鄙视链中。虽然那些通过奋斗考到比自己第一学历更好的硕士博士生,无论如何都会从学识、见识、素养等各方面得到一定提升。虽然就像先贤黑格尔说的:“存在就是合理的。” 用人单位为了单位自身的发展,对应聘者的素质要求当然比较高,他们提高门槛也是希望招到高素质人才,对应聘者的第一学历要求也是可以理解的,双向选择嘛。你挑别人,别人也要跳挑你。媒体曾经报道过有硕博毕业生的最高学历符合应聘条件,但因第一学历就在资格审查被刷掉的案例。某年毕业季,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硕士毕业的王同学本科毕业于普通本科高校,因为“我们要求第一学历为‘211 工程’高校的”不符合招聘单位的要求,没能获得事业单位招考资格。当然,王同学这种情况不是最惨的。曾经有某211高校杨同学,在中部某城市的高校招聘市场上,好不容易挤进了某企业的现场招聘站台,结果除了她的简历,随行同班同学们的都被HR收了,只因为她的第一学历为“中专”。太打击了人了。原本企业用学历高低作为衡量人才优劣的标准之一无可厚非,这是事实。许多研究生都在就业道路上切实感受到了第一学历所带来的不可言说之另眼相待,也是事实。如果没有理解清楚,那么收获的可能就是意想不到的歧视,也许连歧视也不是,就是赤裸裸的鄙视。而另一方面,优秀的第一学历背景可以弥补某些毕业生的博士简历的薄弱之处,比如毕业成果偏少时间偏长、较弱的论文出版记录。但存在的就一定合理吗?何为第一学历?其实所谓的第一学历是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国家教育部政策法规司给出官方答复是:第一学历与第二学历的关系是同一层次的二个学历。以前普通初中、普通高中、普通高校的上级是各省市第一教育局,毕业时颁发的学历是由第一教育局颁发,称之为第一学历;成人高中、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成人高考等其它继续教育形式则是由各省市第二教育局负责,颁发的学历则称为第二学历。第一、第二教育局早已经合并,退出了历史的舞台,但第一学历、第二学历的说法却仍然延用下来。以下是国家教育部网站的官方问答截图,看上去感觉很有点意思。关于学历问题问题:我高中毕业后参军,在部队考上中专军校成为干部,请问我的第一学历是高中还是中专。答复:学历是指人们在教育机构中接受科学文化教育和技能训练的学习经历,我们在管理过程中所说“学历”通常指的是最高或最后的学历,没有使用“第一学历”概念。如果一定要强调“第一学历”,小学、中学也是学历。 现在用人单位招聘时在强调第一学历的重要性是,不仅指的是只认可普通全日制教育学历,不认可自考、成人高考、电大和夜大等各种形式的在职教育学历,还指的是普通全日制教育学历的层次,即双非、211、985(、国内外知名大学)之分。其实,本来用人单位在招聘计划说明了应聘者的学历资格,那么这个指的是你的最后学历,即最后一个通过全日制教育方式取得的学历,而应该不在乎你从第一学历。如果用人单位能够只关心毕业生的学习和科研的质量,解决问题的能力,发表强有力的论文,在顶级会议上发表精彩的演讲。如果拥有这些,就可获得一份心仪的工作,而不用关心在若干年前从哪里拿到什么样的学历、学位。另一方面,如果没有拥有相匹配的能力,无论硕博毕业生在哪里获得学位,应该都不太可能得到一份好的工作。一旦一个人获得了博士学位,就没有人关心他或她的硕士、学士或高中成绩(不过据说有HR在一堆清北的简历中,看到一份“高中:北京四中”的)。这里真正关心的是,那些在高中和学士学位上表现不好的人是否还能获得博士学位,但这是一个单独的问题。如果是这样,是否可以认为那个第一学历不好看的人后来还是努过力了的。所以,我还是希望给第一学历不太好看的人一点机会。是的,只要能获得一个好的博士学位,所有这些都是以对学术事业感兴趣以及满足获得学位的条件为前提的。其实,一旦获得了博士学位,毕业生在学术界或非学术界的未来职业生涯,以ta的博士学位为始,而不是ta的中间学历。如果这些都是好的,如果因为ta博士学位之前的第一学历的教育背景而拒绝ta,就有点啧啧称奇了。值得一提的是,很多人的第一学历可能有很多原因低于标准(个人/家庭健康问题、社会经济状况和你能够就读的学校的质量等),这对很多情况来说不应该是贬损,也就是说,比“我不知道如何学习/我还没有懂得如何努力”要好得多。比如很多博士的第一学历是早些年的中专,那帮人的学习成绩可是当年同龄者中的佼佼者。多么希望用人单位在考量一个博士毕业生时,根本没有人关心获得博士学位前的第一学历,只关心ta的科研成果、论文以及其他成果。但是,客观事实是当博士毕业生还处于刚刚起步,对于第一份工作或第二份工作来说,第一学历仍然很重要。虽让人家还是有挑挑拣拣的余地咧。就像很多人说的,每年的毕业生毕竟太多了,心仪的职位总是相对短缺,要想拒你,总有一款理由适合你。所以,重要的可能不是被鄙视的“第一学历”,而是基于职位要求,怎么能提出有效的筛选规则。而不是仅仅通过“第一学历”筛选硕博士求职者,这有点像几个人比赛长跑,最后同一时间撞线,裁判无法决定谁胜,又没有时间再赛一场,于是决定谁前半程领先谁就赢了。181年前,有个浙江的干瘪老头在辗转看到祖国大好河山时,不禁触景生情,思绪万千,写了315首诗,其中有一句“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对于求职的应届硕博士来说,毕业生多自然没有话语权,通过第一学历筛掉求职者是用人单位的一种经济的选择。“今后无论我怎么努力深造,获得的学历和文凭再高,在用人单位眼中,我还是个没有机会与第一学历比我好的人竞争的XX生?”这种话也是没有意义的,努力奋斗对于个人还是必须的。从另一角度来说,也许第一学历不够突出的人,更是一种激励。也许等你工作后努力到能力突出,相关经验、资历、人脉足以让人忽略你的第一学历,这可能才是正确对待第一学历歧视的最有效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