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博士生应该拿多少补助才合理?现在的在读博士生生活费够吗?是无内也

博士生应该拿多少补助才合理?现在的在读博士生生活费够吗?

博士生应该拿多少补助才合理? 现在的在读博士生生活费够吗?博士的补助,之前高校的博士国家补助是1300元/月,貌似现在涨到1500元/月啦。同时,在奖助学金改革后,奖学金足够抵押掉学费,部分高校还有些结余。不过有个难题是奖助学金只给4年(大部分高校博士学制已由三年改为四年),但是不少博士4年真的很难毕业,尴尬吧,一旦延期面临的压力会更加大。其实读博会有导师额外给的补贴,在我那时候读博的时候,导师给的是800元/月,另外发表SCI论文或申请省市级项目后的补贴额外计算,总体来说说是越优秀的博士可获得的补贴越多,也是一种多劳多得。不少人说30岁的人,还不能搞定自己的生活,好意思吗?其实,住学生宿舍,一个月2000月对稍微节约些、没有成家的年轻人来说,还是可以过下去的,我们的前辈当年读研、读博的时候,吃饭的钱都很拮据,起码我们现在温饱不是问题,顶多是没有优质的生活质量。前几天看到18年不少院校的招聘公告,引进的一类博士可以给到80-120万的安家费,100万左右的科研启动金,哪怕二类的博士待遇也很不错。不是说不要钱的做事情,但太看重钱也没有必要,毕竟博士也是一种学习。我现在还在做在职的博后,领不了两份工资。不过全日制的博后待遇还是不错的,哪怕在长沙也有10余万一年,广州这样的发达区域博后收入可以给到20-30万,还有地方的人才引进政策补贴,总体来说熬3-4年博士毕业后的待遇还是不错的。至于拿多少补贴合理?我属于普遍人,文章和科研成果比较普通,不过我有个师弟比较优秀的,但校长拔尖奖学金一年就几万,还不算其他奖学金,一区、二区的文章奖励也很高,导师给予的补贴折算下来远超过800元/月。最近几年的博士招生指标已经在缩减,部分名校的博士招生已改为申请-考核制,之前那种“没有无法毕业的硕士、没有考不上的博士”真的不再适用,博士的入学难度和毕业难度已经开始匹配,没有一刻求学的心真的不建议读博,真的很难熬。希望对您有帮助,方便时给个关注,谢谢您~

秘密

高校招聘博士安家费高达几十万,但博士们真的能拿到全部费用吗?

最近在博士圈里经常看到各高校发出的招聘公告,待遇都非常的高,安家费、科研费动辄几十万。“某学校招聘优秀博士,安家费20万-30万元,科研启动费10万-15万元,平均年收入18万元左右。“”某院校招聘博士,安家费35万-70万元,个人发展保障金17.5万-22.5万元。”“某学院急招全职博士教授人才,博士+教授待遇71.8万~79.8万元,博士待遇43万~51万元,提供一套商品房。””某大学全职引进博士学科/学术带头人待遇,提供40~80万元安家费,提供20~40万元科研启动费……”优厚的待遇,高额的安家费吸引了很多博士去高校应聘任职。尤其这两年毕业的博士们,绝大多数选择去了高校当老师。不少博士入职高校后以为就可以马上领取院校承诺的几十万安家费,幻想着拿着这笔钱去支付一套房子的首付,买一辆心爱的轿车,或者作为人生的第一桶金,进行投资和创业……但是,刚进入社会的博士们哪里知道,安家费这事远远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一般博士到了新单位报道后,学校人事部门会告诉你这两月没工资,要等省人社厅的手续走完并公示之后你才可以算为我们学校的正式员工。由于都是刚入职,还没成正式老师,博士们一般不敢提安家费的事。两个月后终于等到了人社厅的公示,作为博士的你终于成为了正式职工,这时可以名正言顺的去领安家费了吗?不,这时学校又会告诉你,学校的安家费不是一次性发放的,是10年发放期。例如,你的安家费是20万,那么先发给你5万,剩下的15万按每年1万5给你发放,一共发10年。而且,这时学校还会说这5万不是直接打到你银行卡里的钱,而是作为给你补助的形式打给你,但是要交20%的税(现在税点已调整),也就是扣除1万,只能到手4万!也许这时你会疑问,这可跟当初招聘时许诺的安家费可差得太远了,学校这不是变着花样来欺负人吗?其实也不是。对于安家费这种人才引进的待遇到底是应该一次性打到卡里,还是得扣除相应的个税?有没有法律依据?在应聘入职之前你一定还没搞清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第四条中的第七款规定:按照国家统一规定发给干部、职工的安家费、退职费、基本养老金或者退休费、离休费、离休生活补助费,免征个人所得税。所以从这个条款来看,是不应该交个税的,但实际上学校发给你的安家费,并不是政府补助性质的安家费。而是你个人额外的收入形式发放,所以要交20%的个税。最后,建议博士们在找工作时一定要多个心眼,在招聘签合同前问清楚承诺的安家费是税前还是税后的金额,同时以按照什么形式多长周期发放。只有全问清楚了,各项待遇费用都搞明白了,你得到的安家费才能真正的安家。

特洛伊

培养1位博士需要多少钱?农家寒门成就3博士,优秀的家庭教育无价

现在的经济水平,如果供养一个大学生需要多少钱?有人曾经十分精细的算过,如果以一千五一月的生活费来算的话,四年的本科下来,一个大学生需要花费家里十万块钱。这,还算是打底的,如果有其他的大宗消费,比如出国游学、旅游或者做交换生,或者是孩子的手大点的话,那么十万块钱是肯定不行的。那么,一个家庭,培养出来三个博士呢?对于这个问题,在江苏省经济较为落后的苏北徐州市,一位名叫刘万中的农民,最为了解。刘万中家中有三个孩子,一女二子。大女儿刘燕,本科在江苏本地的扬州大学就读,研究生和博士都在北大就读;大儿子刘相,本科在江苏本地的淮海工学院就读,考上了江南大学的硕博连读相关专业之后,以十分优异的成绩,争取到了公费出国留学攻读的名额,如今在英国。小儿子刘杉,是三个孩子中高考成绩最优秀的孩子,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录取,本科毕业之后顺利地考上了研究生,如今在清华大学攻读博士学位。三个孩子需要花多少钱?如果是在经济条件比较好的城镇甚至是大城市家庭,可能从大学四年到博士生毕业,那基本上是百万左右的资金准备。不过对于刘万中的家庭来说,他能够给孩子提供的,仅仅只是家中的六亩地,以及不辞辛苦的养殖。刘万中曾经对自己做出了这样的评价,到大城市打工别人都不要,虽然有开玩笑、谦虚的成分在,不过刘万中除了种地养几头猪、牛之外,的确是别无其他的求生技能。从几亩地里面,靠着几只猪牛羊的养殖,一共能够得到多少钱?那么可想而知,江苏省徐州市这个农村家庭,供养出来三个博士生,一共能花多少钱?实际上,刘万中所付出的财富,实质上是金钱无法衡量的。无论家中多么的贫苦,刘万中夫妇都是坚持不懈地想办法挣钱,虽然挣得不多,不过千万不能过多的耽误孩子的求学之路。作为刘家的三个孩子,他们从小就深受父亲刘万中的教导,一定要好好的学习,想要将来有出息,那就必须要把书给读好!三姐弟知道孩子的文化水平不高,不过在将近三十年的求学生涯之中,他们始终以父亲的这个要求为标准,严格地要求自己。最终,才能取得一个家庭,全部被培养成博士生的骄人成绩。良好的家庭教育,无关乎条件、环境,只要父母亲能够以身作则、言传身教的话,那么孩子们所接受的教育则是人生最为宝贵、无价的财富。从刘万中的身上,也能够看出,与父母亲的知识水平也并无多大关系。只要孩子从小就养成了学习的习惯,独立自主的意识,那么无论是出身在贫困地区,还是经济发达的大城市,孩子在学业上以及求学之后的事业上,一定可以取得极大的成就的。

至愿

高校招聘博士安家费140万,一次性付清,却依旧难以或缺?

知识改变命运,很多人通过学习,走出了农村,走出了大山,在新的环境中学习和工作,改变了自己的生活。而国家也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性,实行了九年义务教育制度,为许多家庭带去了希望,也让许多人看到了更为广阔的世界。现在每年的本科毕业生多达数百万,就业压力也越来越大,为了能够找到一份好工作,很多人都会在毕业后选择考研,但是很少会有人选择继续考博,因为读完博士,自己的年龄也已经不小了。学历越高自然就越好找工作,博士毕业生的就业选择和就业机会要比其他人高上许多倍,但是这也是付出过许多努力和汗水才能得到的。要知道,一名博士要想毕业,它的条件是非常严苛的,有些人虽然考上了博士,但是毕不了业的也大有人在,所以博士学位不是说拿就拿的,如果不足够努力和优秀,依旧会被淘汰,成为一个失败者。人们追求高学历自然不是为了好玩,也是为了以后更好的生活做准备,因为博士毕业后一般都会在高校和研究所里工作,待遇非常高。许多工作岗位往往都会通过高薪、高福利等来吸引博士,但是博士生有些时候会更看重自己工作地的科研环境。不久前,皖西学院在招聘博士研究生时表示,A类博士可以在入职后拿到140万的安家费,这笔钱在刚刚毕业的博士生眼中可以算得上是一笔巨款了,如果能够拿到这140万,那么就可以减少许多的生活压力。然而,现实中却并没有太多人前去应聘,主要原因还是在于该校的科研环境达不到他们的要求,如果选择了那140万,就会让自己未来的研究受阻,所以许多高校的优质博士生都不会选择在这里工作。薪资和福利自然是留住人才的重要手段,但是如果不能给予他们一个广阔的发展前景,提供一个良好的研究环境,难么就会埋没他们的才能,这不利于他们的长远发展。各大高校和研究机构在向人才抛出橄榄枝的时候,也要考虑一下他们未来的发展,为他们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让人才能够发挥他们的才能。人才是要用来为社会做贡献,为国家创造价值的,而不是为自己的工作单位镀金,争取那份虚名的。当前国内虽然培养了许多的人才,但是人才流失的现象也非常的严重,因为国内的很多单位,都不能在待遇和环境两个方面同时满足他们的需求,而国家在科研方面的投入与一些发达国家还有着非常大的差距。因此国家应当尽量缩小差距,尽快找到解决方案,留住更多的人才,为国家的建设和发展提供更多的优秀工作者。

相鼠

学校出钱培养、博士学成跳槽 16余万元培训费引官司

云南网讯 昆明学院的管老师在职期间向学校申请到中国财经政法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校方同意后提出条件:昆明学院拿出公费让管老师攻读博士,但拿到博士学位后,必须回到昆明学院工作8年,否则将赔偿学校支付的各种费用。管老师拿到博士学位后,回到昆明学院工作了1年,便向昆明学院申请调离。校方开出为他支付的各种费用共计24.9万余元,管老师赔偿这些费用后,离开了昆明学院。后来,管老师认为,校方为他读博士应当花费了8万余元,便向仲裁委申请校方返还16万余元培训费。1月31日,仲裁委开庭审理了10分钟左右,发现申请材料的签字并非管老师本人所写,便建议撤诉重新立案。拿到博士学位就跳槽今年43岁的管老师,曾是昆明学院的一位讲师,教财政学课程。1999年,24岁的他从云南财经大学毕业后进入到昆明学院执教。 2013年,管老师填写了“昆明学院教师进修费用申请表”,申请到中国财经政法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管老师与昆明学院签订了一份进修培养协议,协议规定:管老师取得学历、学位证后,必须在昆明学院工作8年,不满8年要求调动(含辞职、离职、解聘)的,则需赔偿昆明学院为其进修支付的全部费用以及在学习期间享受的工资、福利、校内津贴,还要赔偿违约金2万元。否则,学校有权拒绝办理相关手续。2015年12月,管老师经过3年的进修,成功取得了中国财经政法大学博士学位。 2016年12月,刚好学成归来1年,他就向昆明学院递交了工作调动申请。在申请中,管老师说:他想回到自己的母校工作——云南财经大学,并适时争取母校的博士后学位,为以后出国深造做准备。对此,昆明学院多次找到管老师沟通竭力挽留。申请返还16余万培训费 由于管老师坚持要调走,昆明学院按照当初协议的约定,给管老师列了一个归还款项的清单。其中包括所发的工资、津贴和生活补助、违约金、进修期间的差旅及住宿费、扣除的课酬共计24.9万余元。之后,他将24.9万余元赔偿给了昆明学院。 今年1月3日,管老师向昆明经济技术开发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申请仲裁,管老师认为,2016年12月,昆明学院要他赔偿24.9万余元,他对此有异议,他认为昆明学院支付的培训费应该是8万余元,剩余的16万余元昆明学院应当返还给他。 昆明学院则坚持认为:校方为管老师读博士支付了24.9万余元,不应该再返还,而且管老师调动时,已签字确认了金额,且已经赔偿给学校了。校方称老师故意违约 昆明学院的代理人云南凌云律师事务所耿国平、唐雪燕律师认为,诚实守信是人民教师的基本要求,管老师在本案件中,两次违背约定,违背诚实守信的原则,违背做人的底线。第一次是管老师取得博士学位后便失信违约。第二次,管老师在执意调离学院时,自己亲笔申请并承诺自愿按照协议约定,赔偿违约金等款项,然而自己调离昆明学院半年后,再次与昆明学院对簿公堂,要求返还自己自愿缴纳的违约赔偿金。昆明学院是事业单位,学院与劳动者之间是人事关系,涉及到人事争议的实体部分,并不能完全适用《劳动合同法》的规定,而应适用有关人事争议方面的法律法规。同时,应充分考虑违约一方的主观恶性和诚实信用原则,高校教师是国家高素质人才,承担教书育人、传播知识的重任,更应明白双方签订合同的内容和应承担的违约责任。

优木

博士安家费高达百万,隐性收入更多?

昨天我看到一则招聘,上面这样写:其实像这种的人才引进还是很多的:青岛市人社局之前发布为吸引青年人才来青创新创业,青岛出台两项新政:为硕士学历及以上青年人才发放一次性安家费,按照博士研究生每人15万元,硕士研究生每人10万元一次性发放;住房补贴对象首次扩大到本科生,按照本科毕业生500元/月,硕士研究生800元/月,博士研究生1200元/月的标准予以补贴。博士研究生学历,年薪15-25万,科研启动费10-15万,安家费30-60万。此次之外,很多博士更多的是隐性收入,这些只是一小部分而已。像很多企业和高校对于博士都有很优厚的待遇,博士入职后直接分配一套房子,这些都是百万起步的。像我的辅导员前面读博过来后,学校就分给她一套别墅了,从教师公寓楼直接搬到了别墅里面去住,每个人还有人才补贴,两千起步。前几日,我也调查统计了一些博士生的情况,他们的答复是:安家费分批次发放,每年到手的也就几万元钱,并且感叹研究生越来越不值钱了!其实想想,这就是阶级固化吧,阶级越高看到的东西越不一样,就跟当初我们老板说三千块钱和四千块钱根本没有差距一样。未来如何,既然选择了就不要抱怨。就像丰子恺先生说的“不乱于心,不困于情。不畏将来,不念过往。如此,安好。

工头儿

读博费钱,作为一个穷博士生,你如何解决经济压力?

来源 | 募格学术原创(作者:东阳马生)编辑 | 学术君常听人说,读博费钱,读文科博士更费钱。对于父母都是工薪阶层的人而言,读博已经给父母压力很大了,更何况很多普通家庭甚至贫困家庭出身的学子了。读书至此,而立未立,烦恼顿生,路在何方?我身边就有很多穷博士生,来自农村的小庆,读古代文学方向的博士,父亲务农为生,母亲两年前得了大病,学校每个月1300元的补贴在物价上涨的今天难以维持日常开支,以致经常处于温饱的边缘。古代文学专业本来就需要阅读大量的文献,平时又被导师拉去做项目,也几乎没有时间打工赚钱,可以想到经济压力非常大。读博期间经济压力主要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1、父母本身有经济问题。很多博士生的父母生活贫困,依靠务农、打工为生,因而他们难以获得家庭的强有力支持;2、学校补贴有限。国家规定的补贴普通高校每月1300元,一年发放10个月,而奖学金基本和学费相互抵消,所以到手的平均一个月只有一千块钱;3、购买书籍和学习资料的费用高。文科博士需要阅读大量文献,很多文献需要购买或复印,笔者仅一个学期购书与复印资料总费用就超过2000元,但是仍然还有更多的资料需要引入。4、论文投稿需要版面费。僧多粥少,时间紧迫,很多期刊录用稿件之后需要作者额外出一些版面费,少则几千,多则上万。5、社交支出。无论是过时过节对师长、亲属的问候,还是平日的友人小聚,都离不开“孔方兄”的帮助。聚餐AA制的话,平均一人几十元,若是轮到请客,动辄就是三五百大洋。还有一个重要的社交支出就是婚宴上礼,读博期间是朋友们结婚的高峰,全年平均下来,至少一个月就有一个同学结婚,礼金按平均500来看,每年至少支出6000元。所以说,读博期间,如果没有家庭在后面支撑着,还要像“正常人”一样生活,必然会带来很多经济问题。经济问题会演化出日常的焦虑和内心的挣扎,以致很多人都会在读博期间怀疑自己是不是走错路了,这种纠结可以理解。研究一下读博经济压力的根源和实质,有助于更好地面对和解决这一问题。经济的压力很大程度来自个人的需求和欲望大于资金来源。我们这一代人出生在和平年代,成长于开放时期,从小不说锦衣玉食至少衣食无忧,进入大学以后更是受自尊心的驱使和各种时尚风气的影响,改变了很多淳朴的习惯,学会了买名牌、吃大餐、刷信用卡,和朋友相处也越来越不顾自己家底地大方,膨胀了消费欲望,扩展了生活的必需。有很多人说,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其实问题还在于自己如何处理江湖事务。包括对于科研的支出,也会因为个人的欲望而扩大。如何解决读博期间的经济压力呢?1不忘读博初心 弗罗斯特在《未选择的路》中说“一片树林里分出两条路,而我选了人迹更少的一条”,当我们决定读博的时候,就已经走上了那条人迹更少的路,就已经注定会有各种各样的问题了,所以从大视野看,当前的经济困难只是暂时的。我们为什么读博啊?难道不是因为对学术的热爱和对未来美好的憧憬吗?热爱是不因自己状况的好或坏、不因行业发展的高与低而依然坚定向前的动力。读博期间思考的最核心的问题应该是学术中的问题,而不是使尘虑盈心。2在困境中懂得知足与感恩 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慨叹“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大抵多数古代读书人都经历了类似的“寒窗”之苦。这样想来,和古人相比,我们现在的条件实在太好了,已然是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呢?甚至和我们的祖辈、父辈相比我们还有什么好抱怨的呢?他们经历的是吃不饱、穿不暖、生命受到威胁的时代,我们现在丰衣足食,再艰苦也不至于活不下去吧。有时候真的感觉,不是生活太残酷,而是我们的心太软弱了,当我们这一代人把前人视为“幸福与理想”的生活当作“惨淡的人生”的时候,已经表明时代的精神大大地虚弱了,我们或许真的被宠溺太多了,我们需要懂得知足。我们也应当感恩这个时代,这个国家,感恩我们的父母亲朋,若没有这样公平的环境,可能我们连学都没得上,若没有父母亲朋的支持,我们就没有安定的后方。3理性消费,减少不必要支出 把生活中的支出分成必需和超需两类,对于必需的支出,不要犹豫,对于超需的东西,比如多买一件名牌衣服、换个手机、时不时下个馆子等等,就要严格管控了。关于上礼这块大支出,需要和朋友讲清楚现在的难处,降低上礼的档次,礼轻情谊在,不必打肿脸充胖子,我相信他们会理解的。时刻提醒自己和别人,读博是特殊时期,特殊时期有特殊的处世模式。生活中的消费需要控制,科研上的投入也当限制,很多时候图书馆有的书不必购买可以借阅,很多资料可以看电子版本,不必都用纸质版。当我们看到生活的本质,了解自己的现状后,用理性规约自己的行为,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有时候要懂得拒绝,不要怕得罪人,珍惜自己的时间、精力和金钱。4适当开源,用头脑赚钱 我们都已经是读到博士的人了,发挥好自己的一技之长,动用头脑,在业余时间挣些外快,比如可以去一些学校兼职、课外辅导、写文章等等。在挣钱的时候,要始终记得,我们的核心诉求是完成博士学业,不能让挣钱的事情压倒学习的事。读博期间,经历经济的困境是很正常的事情,也是必然的过程,“栽种有时,建造有时”,一切都有其时刻,读博就要承受读博的难处,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也许正因为有这样那样的困难,才造就出我们坚强的品性,才让我们长得更有韧性,才让我们更珍惜这份荣耀吧!宋濂在《送东阳马生序》中说道,现在的书生,生活优越,为什么学问做不好呢?就是心不专,做好手头的事,做好当下的事,做好基础的事,才是对生活困境的正确克服,才是为未来做准备的正道。不要抱怨、不要分心,眼睛向内、关注自己,专心致志、方能成事,与天下读书人共勉!本文来源:募格学术原创(作者:东阳马生)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源。

博士的“高昂”安家费,其实并没有那么简单,很多博士都领不到!

文章原创,版权归本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我国的高等教育学历可以分为3个层次,第一层是专科,是高等教育中最基础的,门槛非常低。第二层是本科,比专科的门槛高一些,本科的人数在高等教育中是最多的,人群非常庞大。第三层则是研究生,研究生可以根据学位分为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而博士研究生是高等学历教育中最高的教育等级。原本我国的高等教育每提升一档学历,都需要进行考试的,但最近几年博士却有了改变。为了提高博士研究生的生源质量,并且发挥导师群体、基层学术组织在博士生选拔中的重要性,很多学校在招收博士研究生的时候采用“申请考核制”。申请考核制是院校或者学科根据导师的意见进行自主招生的一种形式,由考生个人提出申请,提交材料后通过初审、综合考核,最后根据择优录取的机制进行招考。读博士的优势博士根据专业不同,就读的年限也不同的,但基本都在3-8年之间。考生们博士毕业后平均已经33岁了。那博士到底有什么优势,吸引大家用人生的1/3时间都在学习呢?1:可以作为终生事业、工作稳定博士的就业是非常非常轻松的,只要你愿意,就可以把学术研究、教书育人作为终身事业即使退休了也可以继续从事。如果评上副教授或以上职称,基本就不用担心被解雇,收入来源是非常稳定的。2:当老师薪资高博士毕业后年薪一般在20万左右,工作几年后如有足够优秀,被评上副教授、教授,年薪通常有25-40万,出色的科研人员年薪50万以上是不成问题的。3:越来越吃香,社会声望好,受人尊敬有很多行业都需要有丰富的经验,而就业时间和经验自然是相关联的,尤其是一直在做科研的人,年纪越大,经历越多,资源越多,人脉越广,科研主要依赖各种资源和人脉,有资源和人脉才能拿课题和经费,组织人手,通过各种评审,发表文章。读博士入职高校就能得到高昂安家费虽然读博士的时间会比较长,就业会比其他学历的更晚,但是博士毕业后所拥有的待遇却是其他毕业生无法企及的。博士动辄数万的安家费,还有数十万的科研启动资金更是吸引人。但是这些待遇并不是白白赠与的,需要博士生在毕业后去高校任教。很多博士生在去高校任教后,都对这一笔安家费非常的期待,甚至已经做出了规划,比如拿这笔钱做购买房产的首付,或者是买一台车等等。但有一位博士生在网上却因为这笔安家费犯愁了,他被承诺了在高校就职后能得到一笔20万的安家费,但是这笔20万的安家费却不是一次性发放的,而是分期付款。他首先一次性拿到了5万元,剩下的15万会分为10年结清,每年能得到1万5千元。而在领取这笔安家费中还存在着纳税的问题,所以承诺给的20万,到手并没有这么多。安家费的要求安家费除了不是一次性付清,需要多年才能领取完毕外,还是有很多要求的,比如博士生如果在高校任职期间中途申请离职,是要将安家费退还的;如果博士生在任职期间职称评定未达到标准,也是不能享受全额的安家费的,需要退还一定数额。安家费具体的细则,每个学校的规定都是不同的,所以还是需要博士生自己去了解的。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在高校任职的高校给博士生开出的待遇确实很优厚,让人足够心动,而且学校也会说到办到准守承诺。虽然就业后能享受这样高的优厚待遇,但是对于新就职的博士却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因为就是科研。虽然高考不像社会上的企业一样,对员工有KPI要求,但是对于高薪聘请的人才,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自然是希望他们能在科研领域上有所建树,能够推动学校在该学科领域的发展,让学校的实力有所提升。所以如果成功的博士生,就能平步青云,但如果一直默默无闻,则是前途未卜,所以压力也是非常大的。你看到博士生的高昂安家费有没有心动呢?认为安家费分期付款的方式合理吗?欢迎评论区留言讨论。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肖统

博士紧缺,为何越来越多的硕士却不愿继续读博?答案很现实!

大部分人读硕士是为了更好就业特别是一些大型国企,研究院所基本从硕士招起。也就是说这些人已经明确了将来的规划,硕士毕业就业,所以就不会读博也没有必要读博。博士毕业一般从事研究工作,可实际岗位没有那么多,也就是部分博士要和硕士甚至本科生挣工作。这样一些人就会打退堂鼓。还有就是博士毕业要求条件特别高,博士很容易延期毕业,特别是现在学术论文严查,打掉了一些混学位的人。总的来说,读博是需要大毅力大勇气的,博士生也值得我们尊敬。博士学业压力相当大博士教育目的是为了培养研究型人才,将来主要是在科研院所和高校任职,学业压力相当大。如果只把博士学位当做高一点的学位来换取更好的职业其实是并不合适的,科研是一个需要耐得住寂寞的事情,这也是很多人不选择读博的原因。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很多导师已经没有精力带学生了,一个博士生培养起来都很难,更何况现在都是一个老师带好几个,博士培养不是流水线的快餐,不然含金量可想而知。入学容易毕业难博士毕业难,应该是大家不愿意继续读博的最主要原因。据我了解,很多学术型博硕士研究生考上博士还是比较容易的,但是毕业就比较难了,很多人应该都听说过,博士延期毕业的事情,这真的是太常见了。毕竟博士是国家顶尖人才,一定要具备比较强的科研能力。除此之外,翟某人事件发生之后,掀起了学术打假的轩然大波,有关部门对论文的审核更加严格了。小编总结1.来自于家庭的压力。作为父母,尤其是来自农村的父母,他们觉得读到硕士就可以了。我爸经常打电话说,“好好学习,等出来以后考公务员,就不要读博了,费钱,费时间。”对于农村家庭,父母都希望自己能够早点赚钱,觉得当个公务员就挺不错的。如果要读博,工资少,养活自己都成问题,可能还要向家里要钱。2.来自于科研压力。读硕士研究生的时候,就觉得科研压力太大了,天天失眠,害怕毕不了业。博士的科研压力远远大于硕士,需要写基金,自己弄科研题目,必须要发几篇SCI才能毕业。现在有很多博士都毕不了业,做了博士几年,最后拿不到博士,还是只能拿硕士,有很多博士读博期间都会抑郁,精神压力大。

多信者显

财政部:中央财政将倾斜支持博士生培养

南都讯 9月22日,在教育部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联合发布《关于加快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在支持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方面,中央财政将有哪些具体措施?财政部科教和文化司副司长吕建平介绍,2012-2019年,高等教育阶段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累计投入5万亿元,年均增幅达7.9%;科技经费也对研究生开展科研活动给予大力支持。今年,在财政平衡压力较大的情况下,中央财政通过优化支出结构,安排增量资金支持硕士研究生扩招工作。吕建平表示,下一步,财政部首先将完善制度设计,综合考虑国家需要、培养成本、财力可能等相关因素,区分不同层次、不同学科专业,研究建立差异化的研究生生均拨款机制和资助体系。指导地方财政建立健全地方高校的预算拨款制度,履行好研究生教育投入和管理的责任。鼓励社会以捐赠、共建、联合培养、合作攻关等多种方式加大投入,探索实施科研经费承担培养成本的博士研究生招生计划。第二方面将着力突出重点,更加注重加大投入与优化结构相结合,用好增量,盘活存量。聚焦高层次人才培养,瞄准培养国家急需的高层次人才目标,倾斜支持博士生培养,加大对基础学科、科技前沿和关键领域等学科的研究生支持力度,推动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聚焦科技创新能力建设,推动高校在科研中发挥重要作用,加大对高校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的支持力度,支持具备条件的高校积极设立基础研究、交叉学科相关学科专业,推动前沿科学中心建设,加强优秀创新团队尤其青年科技人才的培养。聚焦教育教学改革,完善项目支出的引导支持机制,支持加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推动高校探索科教融合、产学研用协同育人的培养模式,提高研究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第三方面将着力优化管理。进一步扩大经费使用自主权,改革完善项目经费管理模式,赋予高校更大的经费使用自主权,激发高校创新活力,推动高校因地制宜地开展研究生教育改革。同时,还要坚持“过紧日子”,严格执行预算法及其实施条例,加强监督管理,推动高校既聚焦目标、突出重点,又勤俭节约、精打细算,把钱花在刀刃上。此外,还要加强预算绩效管理,将绩效管理范围覆盖所有的财政教育资金,贯穿于资金使用全过程,并强化结果运用,努力提升资金的使用效率。南都记者吴单 发自北京【来源:南方都市报】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