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博士能公司(Bushnell)推出了Forge系列瞄准镜,这是在Nitro系列基础上改进而来,拥有更好的镜片涂层和更高的倍率。选择了博士能Forge系列中4.5-27×50瞄准镜,看它是否适用用于远距离射击。*4.5-27×50表示倍率为4.5~27倍,50表示物镜直径为50mm。本评测作者为美国枪械作家Nicholas C,本人翻译给大家分享。测试的Forge瞄准镜采用了Terrain色,看起来有点像煅烧过的青铜。该系列瞄准镜还有传统的黑色,之所以选择Terrain色是为了与笔者的FDE色的SCAR17S步枪配套。由于分划板样式和设置位置,4.5-27×50瞄准镜还细分出五个小型号。可以看到Terrain色并没有DEPLOY MIL FFP分划板,尽管笔者喜欢用6.5克里德莫尔口径的M1A步枪射击823米的目标,但为了颜色配套,笔者不得不选择了DEPLOY MOA FFP型。这款瞄准镜建议零售价为979.99美元,约合人民币6641元。FFP代表分划板在第一焦平面上,因此在调节倍率时,分划板会跟随倍率变大或缩小。这是4.5倍的视野,注意下方的分化点。十字标线下方的分划点能到45MOA,但是由于倍率调节的问题,只能在12倍以下才能看到45MOA。这是12倍的视野,最下方的就是45MOA分划,已经看不全了。这是最大倍率(27倍)时的视野,只能看到22MOA的分化点。每一个MOA都有一个短分划线,第五个MOA为一个长分划线。垂直线左右还有分化点,可以调整风偏。倍率调节环上有一个手柄,可以帮助射手快速调节倍率。也许有些人不喜欢这个设置,可以拧下螺栓将其拆下。视差调节旋钮就在左侧,虽然这种设置并不新鲜,但笔者非常惊讶它能够调节到25码(23米)。笔者其它型号的远程瞄准镜,如Vortex Viper PST 6-25×50和Meopta Meopro 6.5-20×50都只能在45.7米至无限远之间调节。博士能Forge在视差方面的表现确实非常好。每旋转一个档位就有声音和触觉反馈,调节量为0.25MOA。所有Forge瞄准镜都有零点锁定和快速归零旋钮,这让笔者设定好356米作为零点时,可以快速进行归零调节。随瞄准镜附送的调整工具,做成了一个小钥匙链的样子,用于调节旋钮固定的小六角扳手固定在底部,但笔者实在搞不明白其余工具的用途。较大的内六角扳手和梅花扳手似乎与瞄准镜上任何螺栓都不对应。顶部有一个圆形的扁平突起,看来非常适合打开电池盖。工具中心是六角形的,应该是拧开瞄准镜座的螺母,不过Forge瞄准镜并没有附送镜座。Forge 4.5-27×50瞄准镜配有前后翻盖式镜头盖,以及延长的遮阳罩。不过你要想使用附送的瞄准镜套,不得不拆掉镜头盖和遮阳罩,否则就会放不进去。根据说明书,熟记MOA标线与倍率之间的关系,可以计算出目标的距离,并根据弹道和风偏调节瞄准点。正如之前提到的,笔者很好奇Forge 4.5-27×50可以支持射击多远的目标。当地靶场只有366米,可以用红点或倍率瞄准镜射击钢靶。用这样的瞄准镜打366米的目标绝对是一种浪费,但可以用这个靶场给瞄准镜归零。另外就是SCAR17S没有正确登记,所以笔者将这个瞄准镜安装到鲁格美国“捕食者”步枪上,该枪口径为6.5克里德莫尔。笔者特意去了帕拉印第安保留地的射击场,那里有800米靶道,这里绝对是Forge 4.5-27×50最好的测试场地。800米靶位就在右侧通往山顶的道路上。将瞄准镜设定366米归零,800米的瞄准点在中心点下方18或19MOA点。这是12倍时,使用18MOA点瞄准800米靶位的情景。通过使用,笔者认为这款瞄准镜最大的问题就是风偏调整。这款瞄准镜可以作为远程射击爱好者的入门选择之一。
去年的时候我们部门招了一个博士,谈论间得知她的工资并不高,税前只有8000元。而我是两年前硕士毕业来公司的,在研发部门,目前研发部门的学历要求是硕士研究生以上,起初的薪资是6000元,过了两年也涨到了7500元。不禁感慨,博士的薪资也并不是很高,但估计涨幅会大很多。记得曾经看到过一个统计,就计算机专业年薪统计,硕士研究生平均约22万,博士研究生年薪平均是23万左右,这样看来,博士研究生的收入并不高,那么读博还有必要吗?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选择继续深造读博呢?也曾问过几个博士这样的问题,其中一个博士师兄的回答确实让我信服。1.博士能带来的不只是金钱钱只是一个职位的附属品,我们更看重的是收益,而收益并不等于钱。博士能带来更多的收益,这个收益包括社会地位、人际关系、生活质量、自由时间、社会声望等等。光是一个博士学位,在普通人听来,都会将你的地位提高一节。2.博士有更多的机会如果博士和硕士同时进高校,硕士生只能做辅导员之类的,博士可以当讲师,逐步晋升为副教授、教授,这一点硕士生现在是没法达到的;如果博士和硕士同时进一家民营企业,起薪可能是2000元左右的差距,但是每年薪资的涨幅以及职位的晋升,这些都是博士优先,硕士生是没法比的。如果博士和硕士同时考公务员,博士几乎是可以直接录取,而硕士生还是要和本科生竞争的,博士是按副处级别的待遇,而硕士是按副科的待遇。博士生在今后的发展空间会比硕士生大得多。3.博士的永生论死亡分为肉体和精神上,对于著名科学家来说,他的生命是永恒的,因为永远会有人记着他。对于普通人来说,死亡有两种,一种是肉身的死亡,另一种是认识他的人都死亡。而作为博士生他的死亡有第三种,当没有人在引用他的文章的时候。从这个角度来说,博士是永生的。当然博士也不是那么容易读,考博容易,毕业难。博士期间所承受的压力也是常人无法想象的。读博士一座独木桥,沿途的风景只有自己一个人欣赏,没有人懂,没有人理解,但也要相信一切努力都不会白费,剩下的交给时间。
马义(以下简称马博士)暨南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生物医学专业博士,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专业博士后。暨南大学生物医药研究院教工党支部书记 ,广东省教育工委首批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 ,广东省少数民族人士代表 ,广东省科技特派员 。“他是暨大美塑公司科技立企的灵魂人物,受命于引领民族护肤品产业创新发展的省级科技特派员”,暨大美塑公司董事长夏黎名先生这样评价,“马博士在生物科技向抗衰领域进行产学研转化的水平以及对消费需求的准确把握能力,在国内的科研成果已经是有目共睹,放在国际上也是十分具有竞争力的。”采访动机: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助推下的国内护肤品行业,有如打了兴奋剂,浮躁之风愈刮愈烈,网红产品泛滥,产品质量良莠不齐,甚至出现劣币驱逐良币境况,是时候让业界良心坚定地站出来,揭露真相,解疑答惑,让中国化妆品行业真正具备强大科研力量和竞争优势,用科学和正义吸引更多粉丝追随,向他们普及何为真正的护肤品研发。小编:从事科技研发近30年来,您觉得开发一款合格的产品需要具备哪些要素?马博士: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定义:一,从狭义上来理解,合格产品只要符合国家、行业以及企业制定的质量标准就行;但从广义上来说,一款合格的产品不仅要符合相关质量法规定的硬性指标,还要做到产品实际使用功效与包装上所描述的能一致,更要符合消费者对产品的内心期望和对产品贴心的需求,还要能实现企业的预期盈利,这些方面都做到了,才能算真正合格。小编:生物基因技术是您的研究方向,您觉得目前国内利用生物技术生产护肤品领域的现状如何?马博士:暨大美塑公司联合暨南大学在十多年前把生物科技运用于护肤品领域,在生活美容和医学美容之外,开辟了一条全新的高科技生物美容之路。在国内,企业的市场人员、研发人员比较多的是看中生物科技护肤给广大消费者一种高大上的感觉,所以最近几年会有很多企业热衷于炒作生物基因护肤概念,企业在研发方面投入的很少,缺乏科研人才,导致真正有生物科技含量的产品不多,拿现在卖得很火的冻干粉为例,市面上大多数冻干粉由于技术不达标,生产工艺和保存环境达不到要求,导致冻干粉的活性低、稳定性差,产品功效就会大打折扣。针对这些行业乱象,广大消费者其实是不知情的,也很难去辨别产品的优劣,做好品质管理,加大产品的技术含量,更多的责任在于企业。需要企业掌门人有做百年老店的梦想,有正向的经营理念和社会责任感驱动。这样的企业才有企业长青的可能,整个行业的竞争水平才会得到提升,消费者才有品牌忠诚度。正因为这些正向要素暨大美塑公司都具备,暨南大学才会选择战略性入股,成就国内护肤品行业校企联合研发双赢的佳话。小编:据您了解,你觉得目前国内整体科研水平如何?马博士:有两个问题。一,如宝洁、联合利华、欧莱雅、雅诗兰黛、汉高等外企,实际上并没有真正地、系统化地将化妆品科研机构放在中国,绝大部分要么是进行整个产品研发链中的部分研发工作,要么承担把在国外设计好的配方拿到中国形成规模生产的工作,或解决生产工艺、生产设备与原材料本土化、采购等问题;二,本土化妆品企业研发结构不完善并缺乏协调性和系统性;部分企业决策层对产品科研的重视程度仅停留在表面功夫上,但对需要长时间、费用高的基础类科研的真正重视程度不够,往往停留在产品宣传方面,也不知如何组织研发人员有效地搭建研究平台,像暨大美塑公司这样集企业、市、省、国家多级研发平台于一体,投入巨资重视基础研究的的企业非常之少。总体而言,国内整体科研水平不高,但可喜的是现在很多决策者与科研人员已经意识到这一点,也希望在中国的化妆品科研技术能真正强大起来。小编:与众多优秀的跨国集团相比,国内护肤品企业在科研方面的差距有多大?差距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马博士:这个问题要看我们选怎样的参照物。比如诺基亚统治了功能手机很多年,但是智能手机顷刻间就颠覆了诺基亚王朝;国内汽车市场一直是进口车和合资车的天下,但比亚迪凭借新能源车就实现了弯道超车,大家根本就不在同一个赛道。所以,拿传统的膏霜类化妆品做比较,国产化妆品与国际巨头相比,确实存在一定差距,但是如果就生物类护肤品而言,倒不见得比国外的企业差,甚至像多肽冻干粉这类产品,由于暨大美塑企业率先采取了市场差异化策略,联合高校进行了非常成功的产学研一体化运作,它就领先传统化妆品企业5-10年的时间,包括跨国化妆品企业,因为它们的研发、生产、市场优势还是在传统膏霜类领域。小编:您认为当下要提高中国化妆品企业的科研水平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有哪些?有没有科学的解决方案?马博士:最需要解决企业的价值观问题。如果企业单纯以盈利为目的,不想投入研发,那科研永远无法进步;只有把短期盈利与长远发展结合起来,并以满足消费者不断变化的利益与需求为导向,树立正确的经营观念和企业的使命感,其科研水平才会被重视并得到稳步提升。当然,科研人员应具备良好的职业操守。现在存在一部分科研人员缺乏敬畏之心,没有科研人员的神圣使命感,将消费者的权益置之度外,为追求有功效的产品,违背相关法律法规和自己的良知,在产品配方中添加违禁有害成分,比如铅、汞、激素等等;当然国家也一定要加强这方面的监管与曝光力度。对违法违规企业要加大处罚,提高违法成本,才是对优质企业的保护,真正进入良币逐劣币的良性循环。产品越优秀,越具备市场竞争力。小编:您觉得从自身出发,可以做哪些努力去改变现状?马博士:追求科学真理,推进技术创新,这是一个科研人员的责任和使命,但技工贸必须高度一体化,后端的科研成果才会转化为市场前端具有竞争力的产品。在整个转化链条中,结合我在暨大美塑公司做科技特派员的经验认为,最根本的还是要让企业掌门人认识到技术实力对一家公司长期经营的重要性,事实证明缺乏核心技术力量的护肤品企业是没有前途的,投入市场的产品得不到消费者的认可,只是靠单纯促销成交的消费者没有忠诚度,只有把产品品质做好,形成消费者的口碑,企业才有更广阔的前景。企业要做好基础科研工作,不能急功近利,在技术储备、专利申报、原材料检测评估,产品配方优化、生产品控、质量的稳定性和有效性、安全性等方面都要形成完善的系统并能有效运转,而且整个过程都必须联系市场实际。企业科研人员也应该走出去,与护肤品行业有关的大学或研究机构形成有效的产品创新联盟、产学研示范基地,建立开放式的平台来解决实际问题。小编:您觉得10年后的中国化妆品行业研发应该是什么样的?马博士:具体如何演变很难表述,但可以肯定,在过去的十年里,国内化妆品企业的研发水平与品质观念都有了很大进步。但如果大部分国内化妆品企业,不管是专业线还是日化线的决策者们,如果仍仅仅追求经济利益的最大化,那在以后的十年中,我国的化妆品行业在自主技术的创新和产品研发方面将很难取得大的实质性突破,更不用说同国际大牌去同台竞技了。小编:生物医学技术与化妆品技术的结合,未来肯定是会越来越紧密的,为什么?马博士:第一,消费升级,普通消费者对化妆品的要求越来越高。传统化妆品是由增稠剂、表面活性剂、调理剂,这几种常见的化妆品原材料基本占了一个化妆品的绝大部分。现在就不一样了,未来消费者对功能性的要求越来越高、个性化越来越高。这就要求化妆品的功能性技术需要更高的提升。第二,寻求安全性,这会有很大的提升。化妆品很多的营销手段会透支了消费者的信任,包括一些不正规的化妆品制造企业的不合法的产品。所以,随着信息的透明度,消费者会越来越注重产品的安全性。编后语:非常感谢马博士能在辛劳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之余还能接受我们编辑部的采访。通过与马博士的交流,小编深切感受到,未来中国的化妆品行业要创名牌、世界品牌,必须要通过科技的手段,重研发,轻功利,重塑消费者的信心。而生物技术跨界护肤品,有国家对生物科技产业政策的扶持,有企业的巨额研发投入,有消费者的心智认同,必将迎来下一个黄金十年。暨大美塑TAT品牌
如今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成为当下炙手可热的技术,而使用这些技术的程序员收入也是让一般人望尘莫及。去年人工智能领域应届硕士能拿到30万的起薪,博士能拿到50万,而今年一些企业给到博士80万的年薪。收入如此诱人的情况下,为何在大学教计算机编程的老师不去企业做程序员呢?如果从收入上来讲,在大学当老师肯定比不上在公司当程序员高。但事实是极少有大学老师会跳槽去公司做程序员。这是为什么呢?网友曝出其中缘由,让人倒吸一口凉气。一、长远角度看,老师更有前途虽然现在来看,程序员收入更高,更诱人,但从长远来看,程序员并不是一个很稳当的职业,很多公司都不要年龄稍大的程序员,华为的35岁就是个例子。而在大学当老师不用担心这个问题,并且年龄越大越吃香,科研做得好收入也会很不错,这还没算国家对大学老师福利的提升。二、当下角度看,老师更自由程序员的工资确实让很多人把持不住挤破头要进入这个行业,但这个行业的加班也是公认的恐怖,所谓的高薪都是高投入换来的,并不是那么轻松。相比老师,在大学教教学生,做做科研,时间上更加自由,至少不用经常加班,而且还有寒暑假,这种情况下有更多的时间陪家人小孩,何乐而不为?三、让人沉默的原因大学老师要去做程序员相对来说比较简单,如果说公司的程序员要去做大学老师,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所以说为什么大学老师不去企业做程序员赚取更高的收入,以上三点就足以说明大学老师生活的会更好。如今华为BAT等知名大公司都崇尚996的工作时间,这都是在拿生命在挣钱啊,也就年轻的时候才扛得住!您说呢?
近来,曾经头顶“最大民营宽带运营商”光环的鹏博士(600804.SH)略显狼狈。先是大笔减持导致亏损额高达57亿,要知道鹏博士全年营业收入也只有60亿,在宽带市场难以与三大运营商匹敌的情况下,鹏博士最终还是决定彻底退出个人宽带业务的争夺,但巨额减持还是引来上交所对其进行“财务洗澡”的质疑。然后,2个月内多笔债券陆续到期,能否兑付成大问题,虽然之后引入金主,但也只解决了一部分问题,短期内还有数十亿带息负债还在路上,迫不得已的鹏博士只能“拆东墙补西墙”,发股发债卖资产,各种手段都用上了。只是连核心资产都卖了的鹏博士又能续命到几时呢?营收60亿亏损57亿,最大民营宽带运营商彻底退出市场鹏博士成立于1985年,主营业务为宽带接入服务、IDC等互联网增值服务,发展至今已经是规模最大的民营电信增值服务上市公司,而鹏博士能做到这一步与2012年收购长城宽带有很大关系。虽然早在20年前鹏博士就已试水宽带业务,试点城市从10个逐渐增加,但营收最大规模也只达到10亿元。直到2012年鹏博士以7.12亿现金购买了中信网络有限公司持有的长城宽带50%股权后,业务才开始快速增长。2013年鹏博士营业收入和归母净利润分别达到58.18亿、4.03亿,同比增长127.26%和95.18%,同时宽带接入业务占比也从59.19%一举增长到83.98%,毛利率水平也从42.59%提升至60.09%,在中国移动进军宽带市场之前,与电信、联通为前三大运营商,一时之间风光无限。不过,电信行业一直是重资产、高投资但回收时期长、折旧迅速的行业,收购长城宽带最终还是没能给鹏博士带来长久的增长,不久之后,在提速降费的政策背景下,中国移动开启宽带业务,在初期免费送策略和下沉到县一级的销售渠道影响下,长城宽带的优势不复存在,营收和净利润增长停滞,2016年后规模开始萎缩。2019年末时鹏博士的在网用户数下降至1046万户,较16年时减少30%,而互联网接入业务全年营收也下降21.21%,毛利率水平重新跌回42.83%,同时主营宽带接入业务的两大子公司北京电信通信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通信公司)和长城宽带网络服务有限公司也已经处于亏损状态,后者甚至已经连续亏损两年,净资产也已为负。其实去年时,早有业内人士表示鹏博士将战略性放弃和基础运营商在家庭宽带领域的正面竞争,虽然前期鹏博士还在否认,但事实上,鹏博士已经开始逐步将个人家庭宽带用户交割给三大运营商,算算从收购长城宽带至今,也还不到十年时间。除了交割用户,鹏博士还通过减值给自己“洗了个澡”。2019年,鹏博士表示由于互联网接入市场竞争加剧,一举计提了19.99亿商誉减值准备,30.75亿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和4.17亿坏账准备和其他资产减值损失,最终导致全年营收60.5亿,同比下降11.81%的情况下,归母净利润亏损额达到57.51亿,同比下降1610.74%。事实上,在此之前,鹏博士商誉原值为22.9亿,其中主要为收购长城宽带和通信公司所形成,二者合计占有82.66%,至此,鹏博士基本上是彻底退出了宽带市场的争夺。负债率高达95%,卖核心资产“自杀式”续命亏损之外,鹏博士本身的流动资金压力也非常大。鹏博士在国内发行了两支债券,4月、5月分别进入回售期,其中规模为10亿的“18鹏博债”发行于2018年,票面利率7%,期限为5年,并且债权人在第2年和第4年末拥有上调票面利率选择权和回售选择权,从回售登记情况来看,几乎所有债权人都选择了向鹏博士回售债券,4月27日鹏博士已发放回售资金9.98亿。另一笔“17鹏博债”的回售计划也已经在眼前了,“17鹏博债”债券规模也为10亿,票面利率6%,期限5年,同样附第3年末投资人回售选择权,于是目前这笔债券也已进入回售登记期,并将于6月16日发放回售资金。此外,鹏博士还存在一笔2017年发行的境外债券,当前余额为4.1亿美元,也将于6月1日到期。那么,鹏博士的资产情况是否足以应对眼下的情况呢?答案很显然是否定的。据一季报显示,虽然账面货币资金达到18.27亿,较19年末时增加了143%,但依然不足以覆盖即将需要偿付的债券。不仅如此,一季度末时,鹏博士各类流动资产合计只有41.47亿,其中货币资金、预付账款分别占44%和24%,而同时流动负债却高达121.48亿,其中短期借款和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分别为14.03亿、29.89亿,简单说就是不仅资产结构不好,短期内还有明显资不抵债的情况。事实上,在2019年末时,鹏博士的偿债能力就已急速恶化,虽然2012年溢价并购之后资产负债率就徒然上升,但最高也只有70%,2019年末时却已高达94.84%,另外流动比率则进一步下降至0.17,这意味着短期内鹏博士的流动资金还不足其流动负债的五分之一。巨额亏损加上债务压力,华信会计师事务所在年报中直接对其持续经营能力表示了质疑,5月18日,鹏博士在《对带强调事项段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的专项说明》中给出了一个“拆东墙补西墙”的应对措施。关于境外美元债务,鹏博士打算与机构协商通过重组展期缓解压力,而国内方面,首先从银行取得5亿元授信额度,其次将发行20亿元私募债,已取得上交所无异议函,另外还将非公开募资24.62亿全部用于还债,最后还以23亿的价格卖掉了数据中心业务相关资产。别的暂且不说,在宽带业务已经难堪大任的情况下,IDC算是鹏博士唯一能称为核心资产的业务了,2019年贡献了26.34%的营收,是鹏博士的第二大创收业务,如今虽然高溢价出售,长期来看还是弊大于利。而从各方面来看,鹏博士捉襟见肘的局面短期内依然难以扭转,百般折腾暂时也只能是暂时“保命”而已。
发展先进芯片真的只是商业行为吗?不。网上有不少人认为中芯国际就是一个商业公司,在美国制裁下,继续推进研发无望,应放弃新一代先进工艺制程的路线,彻底走成熟工艺的路线。这一论点,在卖方分析师,甚至在中芯国际#中芯国际#内部的技术人员中,都很有市场。但实际不是这么回事。简单粗暴的说结论:先进工艺制程的推进,先进封装和小芯片的研发,以及成熟工艺扩产,三者并非冲突关系,统筹得当,可全面推进。而先进工艺,绝对不可以放弃!现有的研发团队,也必须要保护好。一、三座大山的障碍作为研发难度超过了原子弹和氢弹的高科技,放弃半导体先进工艺的理由貌似是相当理性的。因为突破先进制程,需要克服三座大山的障碍,每一座,都有珠穆朗玛峰那么高。第一、最大的一座大山,是钱很多人都会很潇洒的说,能用钱解决的问题,都不是问题。但如果这个钱是天文数字,那就真的是一个问题。先进工艺制程特别的烧钱,烧到肝颤的那种。半导体芯片制造,每一代制程涉及到的工艺步骤越来越多。以逻辑工艺为例,从90nm升级到14nm的过程中,总制程数量从790个大幅上升到了3100个步骤。而制程降低和集成电路设备投入呈指数关系,根据 IBS 统计,每 5 万片晶圆产能需要的设备投资,在28nm节点设备投资额39.5亿美元,在14/16nm节点时为63亿美元,7nm投资约100亿美元。在技术节点达到5nm及以下时,则需要用到成本高昂的极紫外光刻机、刻蚀设备和薄膜沉积设备等,成本大幅提高,5nm节点达到近156亿美元,是14nm的两倍以上,28nm的四倍左右。至3nm节点时更将增长至215亿美元!这种投入,是很多公司,甚至很多国家都难以承担的。即便是中国大陆,在先进制程方面,也仅有能力扶持中芯国际一家,已无力再造一个先进工艺代工企业。第二、封锁和打压1996年以美国为首的33个国家,共同签署《瓦森纳协定》,协定要求,对中国出口的任何高新技术设备,中国都将比西方国家晚至少两代。2020年12月18日,美国商务部BIS直接公告,将中芯国际及相关实体列入“实体名单”,明确拒绝中芯国际10nm及以下制程的需求审批,成熟制程需逐项申请许可。原本中芯国际的 14 nm量产爬坡结果令人满意,但自 2020 年 9 月 15 日停止向华为/海思出货后,此部分产能将难以转化为盈利。随着中芯国际不断增加新产能,14nm生产线产能利用率的大幅下降引发更多财务投资者的担忧。中芯国际被列入实体清单后,其全部业务都将面临来自美国更为严格的审查,导致提升产能的努力面临新的风险。同时,在半导体设备、材料和软件行业,美系厂商依旧占据垄断性的强势地位,出口管制导致交付存在不确定性。眼下已经传出消息,美系设备和材料等公司的技术支持人员,正在撤离中芯国际。对中芯国际继续推进先进工艺制程的研发,造成了巨大的压制和干扰。尤其是最尖端最核心的光刻机,目前最先进的上海微电子仅推进到90纳米,到2021年最快也才能推进到28纳米,与荷兰阿斯麦公司的EUV光刻机差距甚远。第三、领先寡头的强力阻击高性能计算芯片往往需要率先采用最先进制程工艺,比如华为的麒麟820、麒麟985、麒麟990/9905G/麒麟9000 5G等高端处理器芯片,在没有遭遇制裁之前,都由台积电负责代工。苹果、高通、AMD、英伟达等科技巨头,也是同样的选择。目前,台积电5nm工艺已进入量产,且预计2020年5nm新工艺贡献营收将超过35亿美元。3nm方面预计2020年建厂、2021年试产,2022年下半年量产。虽然中芯国际的7nm及以下制程的研发已经超过晶圆代工的老三联电及老四格芯,但进度还是落后台积电3-5年。凭借着在先进制程上的持续领先,台积电充分享受了行业红利,每一代工艺制程的突破,在随后的一段时间内都是全球独家,拥有很强的议价能力。这也导致在全球范围内,芯片市场格局强者愈强,弱者愈弱,形成了事实上的寡头垄断。2019年,台积电66%的收入来自于 28nm(不含)以下的先进制程。高端制程为主的产品结构为台积电带来了大幅领先同业的平均单晶圆售价。台积电折合成12寸的平均单晶圆售价在2019年能达3440美元,是晶圆代工第三名联电的2.3 倍,第五名中芯国际的2.7 倍。从整体经营看,台积电毛利率稳定在50%左右,大幅高于行业20%左右的平均水平,加之台积电在晶圆代工领域份额超过50%,可以推测其在晶圆代工行业的净利润份额超过80%!同时,台积电公司采取了激进的折旧政策,与后来者展开价格战。晶圆代工行业设备折旧年限通常是5-7年,而台积电的设备折旧政策是最为激进的5年。当竞争对手突破了新一代制程进行追赶时,台积电部分设备已经折旧完毕。通过价格战,台积电对后进者造成了极大的成本压制,从而拖垮其先进制程的研发进度。晶圆代工实力全球第三、第四的格罗方德和联电在10nm就停止了研发,也是因为即便突破了先进制程的技术和工艺,在台积电和三星的强力压制下,也面临量产可能亏损的压力。有人还做了测算,中芯销售其先进制程代工,要比台积电刚推出时的价格低30-40%才有竞争力,还要面对每个节点设备投资增加30-40%,造成折旧费用大幅上升。这让中芯国际的14/12/7/5/3nm的追赶之路,最坏的结果可能跟28nm的命运类似,将保持负毛利直到7年折旧期限结束。如没有制裁和垄断巨头的价格战,又会是什么场景呢?以中芯国际的14nm 先进制程为例,规划新建2座月产能3.5万片的12寸工厂,假设净利润能达到30%(台积电2020Q1净利润率 37%),仅这2 座工厂就能为中芯国际贡献净利润 70亿元!综上,先进工艺的制程投资规模远超预期,研发难度远超预期,投资风险远超预期。那么,先进工艺制程的研发要不要继续往前推进?答案是:还得继续推进。二、必须干的三大理由有人曾经问马斯克,“10年前你为什么做特斯拉?那时电动车还没这么火,你是怎样看待这个机会的?”马斯克回答:“我从不觉得这是个好机会,因为它的失败率要比成功率高得多。我只是觉得这是人类应该做的事情,也是值得做的事情,我不想苦苦等待着让别人来实现。”推进半导体先进工艺制程的困难,不是做战略决策的第一性原理思考。我国不能放弃追赶先进制程最核心的原因,是因为这事关乎国运,根本没有退路。第一,我国芯片行业被降维打击后,每年付出代价在万亿元以上我国是全球最大的芯片市场,同时也是最大的进口国。中国大陆集成电路市场约占全球60%,但是产能只占全球12.5%,大量芯片需要进口,贸易逆差逐年增加。根据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数据,至2019年,中国大陆集成电路进口约为3060 亿美元,出口约为1020 亿美元,贸易逆差达2040 亿美元(折合上万亿人民币)。形势逼迫我国必须从芯片行业的食物链底层向上攀登,到2025年芯片国产化率将有望上升到40%,但仍然低于政府设定的70%自给率的战略目标。第二、我国半导体技术突破到第一阵营,面临难得机遇期随着晶圆制程进入14nm时代,量子隧穿效应凸显,即电子跃过屏障,导致电流泄漏,使得器件性能恶化,增加功耗。因此,14nm节点普遍被业界视为集成电路制造工艺拐点。为解决这一问题,MOS 结构选用方面,由Planar FET(传统平面型晶体管技术)迈向了鳍式场效应(FinFET)结构晶体管技术。此架构可以有效降低漏电流,同时大幅缩短栅极宽度,具有更低的功耗,晶体管的移动性和尺寸更好。目前,台积电和三星的14nm、7nm和5nm均采用FinFET结构,且台积电在3nm制程将继续用FinFET工艺。也就是说,FinFET工艺将可一直延续至3nm制程!也就是说,在鳍式场效应晶体管(FinFET)工艺主导制程的时期,是我国晶圆代工公司在技术上追赶的机遇期。中芯国际联席CEO梁孟松的博士导师,正是尊称为FinFet之父的胡正明教授,两人也曾是台积电时的同事。梁博士身为妥妥的技术大牛毋庸置疑,500项专利,论文350篇,半导体技术专利181件。担任中芯国际联席CEO后,先进制程研发进展神速,仅用三年时间就走过了业内十年的研发历程。“目前,28nm, 14nm, 12nm, 及n+1(对标 10nm)等技术均已进入规模量产,7nm(即N+2)技术的开发也已经完成,明年(2021年)四月就可以马上进入风险量产。5nm和3nm的最关键、也是最艰钜(巨)的8大项技术也已经有序展开,只待EUV光刻机的到来,就可以进入全面开发阶段。”一旦EUV到位,中芯将有机会成为台积电和三星之后,全球第三家迈向EUV 5nm乃至3nm工艺制程节点的晶圆代工大厂。但阿斯麦(ASML)公司现在需要荷兰政府许可,才能将EUV出货给中芯。消息称,中芯国际近期将寻求与ASML就EUV光刻机设备进行谈判,这是一个积极的信号。但仅仅是企业层面的努力是不够的,国家间的关系,归根结底还是利益的交换。而国家间的利益和威胁又总是如此的广泛,只要用心找,就一定能找到突破口。我国有必要考虑积极推进有关国家间的谈判和利益交换,寻找突破关键技术封锁的机会。如今,美国英特尔多次跳票后,已提及7nm以下制程将暂时寻求代工。如此,7nm工艺制程,全球将仅有台积电、三星和中芯国际三家公司能够研发生产。而3nm及以下制程,环绕栅极技术(GAAFET)工艺将成为主流,目前台积电和三星都尚在研发阶段,距离量产还有很长距离。第三,国产半导体产业链须有制造龙头公司牵引,才能破局美国通过对我国半导体龙头的封锁和打压,打断了产业链的全球分工,以几百亿美金的代价,阻滞了我国企业向半导体食物链上游进军的步伐。目前,我国大多数千亿美金市值以上的互联网科技巨头,如阿里巴巴、腾讯、字节跳动、美团、拼多多、京东、小米等高企业,优势大多侧重于下游应用的层面,对上游芯片的控制力远远不够。美国的技术限制,对我国上万亿美元市值的互联网产业生态也造成了极大的威胁。腾讯董事局主席马化腾将此种局面称为,“如同海滩上的大楼,一推就倒。”沙滩上建楼我国半导体产业链目前还很薄弱。而建立半导体国产替代最大的难关不仅仅是技术,而是你可能根本没有进入先进产业链的机会!半导体产业链早被巨头高度垄断,国际芯片制造巨头与设备商、材料商合作多年,形成了种种壁垒。国产厂商想打入进去,难如登天。中芯国际、长江存储、合肥长鑫等本土领军制造公司正分别在逻辑电路芯片、3D NAND、DRAM存储芯片领域布局先进制程产能,且技术逐步成熟,为国产设备材料等产业链公司提供了验证试用平台和进口替代机会。中芯国际作为国内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的晶圆代工厂,如果发展先进工艺的速度被迫放缓乃至阻断,我国整个半导体产业链的发展也将会大大被延缓。晶圆代工在整个半导体产业链中处于关键附录:半导体产业链的各种垄断性壁垒:1、在半导体产业价值链中,光刻机作为产业的核心,占了半导体设备投资较大的份额,其中荷兰ASML(阿斯麦)公司在45纳米以下制程的高端光刻机市场中占据大部分以上的市场份额,在EUV光刻机领域更处于独家垄断地位(换句话说,就是一家的市场占有率100%)。更耐人寻味的是,英特尔、三星、台积电等代工大厂都在ASML中有相当可观的股份。而中芯国际2018年从ASML订购的一台EUV光刻机至今没能交付。2、等离子刻蚀设备作为IC制造中除光刻机之外最为复杂的系统,几乎前三甲的公司便占据了90%的市场份额。目前泛林半导体(Lam)占据刻蚀机市场份额半壁江山,东京电子(TEL)保持第二的位置,应用材料(AMAT)位于第三。目前,我国仅中微公司是晶圆制造环节唯一进入全球龙头晶圆厂供应链的国产设备商,中微半导体自主研制的 5纳米等离子体刻蚀机已在通过台积电验证,性能优良。而中微公司在全球也有超过450家供应商,其中有90家关键供应商,大部分在国外(日本、欧美)。3、全球半导体清洗设备市场也是高度集中,尤其是在单片清洗设备领域,DNS (迪恩士半导体,日本Screen Semiconctor Solutions台湾子公司)、日本Tokyo Electron(东京电子)、美国Lam Research (泛林半导体)、细美事(SEME,三星控股子公司,韩国最大的半导体设备厂商),仅四家企业合计市占率就达到90%以上。国内的盛美半导体与北方华创等公司目前还在追赶状态。4、硅片作为半导体第一大材料,行业集中度也很高,2016 年至 2018 年,信越化学、SUMCO、Siltronic、环球晶圆、SK Siltron五家企业市场份额从 85%上升至 93%。我国沪硅产业等公司近年才在大硅片及SOI硅片生产工艺取得突破。(题外话:中芯国际创始人张汝京博士,也是沪硅产业旗下上海新昇初任总经理,沪硅产业现任总裁邱慈云博士,亦曾任中芯国际CEO。张汝京、邱慈云、梁孟松,三位与中芯国际都颇有渊源的台胞,被称为是台积电出来的三剑客,未来,这个荣誉应也会加上台积电原COO蒋尚义博士。)5、光刻胶是国际上技术门槛最高的微电子化学品之一,其研发需要与光刻技术的进步相配合,因此也很难进行逆向分析和仿制。光刻胶的波长由紫外宽谱逐步至g线(436nm)、i线(365nm)、KrF(248nm)、ArF(193nm)、EUV(13.5nm)水平。目前g线和i线光刻胶是市场上使用量最大的光刻胶,国内的自给率也只有10%左右,而 KrF 线和ArF 线光刻胶核心技术基本被日本合成橡胶(JSR)、东京应化(TOK)、罗门哈斯、日本信越等公司垄断,市占率达到 87%。而国内大部分光刻胶生产企业的产品主要还是集中于PCB光刻胶、TN/STN-LCD光刻胶等中低端产品,只有苏州瑞红目前实现了半导体光刻胶中i线光刻胶的量产,北京科华KrF光刻胶能小规模供货,南大光电ArF光刻胶2020年底刚刚完成了客户使用认证(可用于90nm-14nm甚至7nm技术节点的集成电路制造工艺)。6、即便有了稍微冒头的苗头,巨头们也会进行疯狂的围追堵截。国内刻蚀设备龙头中微公司,从成立以来可以说是被美国起诉最多的公司,好在公司全部顶住了,没有一场败诉,均胜诉或和解!并且由于公司开发出与美国设备公司具有同等质量和相当数量的等离子体刻蚀设备并实现量产,美国商务部2015年宣布解除了对我国等离子体刻蚀设备多年的出口管制!但并不是所有企业都能有中微的命运。2018年10月,福建晋华在DRAM内存量产前夕,因存储半导体巨头美光指控,遭遇美国制裁,欧美设备商迅速撤离,上百台设备成了“废铁”,晋华斥资56亿美元的厂房陷入停摆;中芯国际创始人张汝京博士因遭遇台积电诉讼,被迫离开了一手创办的公司;梁孟松博士因为帮助韩国三星在14纳米先进工艺制程领先台积电一步研发成功,遭遇了台湾商界、政界、法界的全面追剿,而梁博士离开三星之后,台积电很快又对三星完成反超。综上,芯片代工的先进工艺突破难度大,风险高,周期长,还面临着美国和垄断巨头们全方位的压制和封锁。我国只有掌握先进制程的技术,才能不被台积电、三星等垄断巨头漫天要价。只有一路追赶,国内公司才有积累筹码进行交换和冲破技术封锁的能力。中途下了牌桌,日后就很难再翻盘了,而我国在未来数十年都会承受巨大的代价。三、缺位的互联网巨头为了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国家在半导体产业链投资了大量真金白银。国家大基金一期注册资金1000多亿元,合计撬动约6500亿元资金,已全部投资下去。大基金二期注册资本2041亿元,重点扶持设备和材料国产化,预计将合计撬动万亿元资金。在应对突破技术封锁的同时,我国还得扛住美国的贸易战。国家打得很辛苦,华为这边扛得也不容易。但掌握数据、流量、管理和资金的互联网巨头们,并没有在硬科技上发太多力(芯片设计、数据库、人工智能、操作系统、无人驾驶等方面是有付出努力的,但在半导体制造上并没有实质性动作),反而忙于“内卷化”,把资源投入到了强化垄断、社区团购、互联网金融等领域。这让国家非常失望,开始对巨头们进行敲打,以警示“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平心而论,互联网巨头们还是很爱国的,阿里设立了平头哥做芯片设计,腾讯投资10亿元发起“科学探索奖”进行基础科学研究。巨头们也有意为芯片行业做些什么,但是产业链相距很远,半导体制造又并非巨头们擅长的领域,所以,巨头们一直没有在此方面有大的行动。但“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覆巢之下安有完卵”。眼下,半导体制造这块硬骨头,已经被逼到了退无可退的地步,成为我国科技领域最大的威胁,必须动员全国最精锐力量集中解决。2020年,中芯国际在科创板上市。半导体产业链上下游几乎全力支持,净融资额 525 亿元。绝对数不算少,但与晶圆代工巨头比,还是远远不够!在5G、新能源汽车、光学芯片、云计算、无人驾驶等产业大爆发的背景下,半导体行业已进入新一轮景气周期,先进制程的研发与量产,成熟制程的扩产,先进封装和小芯片,都需要大量的资金。而这些,都是ICT产业最基础的设施。但国家的钱也不是无限的。仗打到现在,需要最有实力的企业也下场,去啃下这块最难啃的骨头。何况我国半导体产业底子本就薄弱,大量资金还不得不用来购买国外的技术、设备和材料。再者,让一家上市公司承担巨大研发风险的长期投资,确实也完全不合理。必要的时候,可以考虑把中芯国际仍在研发阶段的部分先进工艺业务,暂时分拆,继续引进巨额资本与合作伙伴,投入足够的资金、技术、人才和时间,达到量产时再重新上市。半导体是一场需要很多投资和很长周期的科技攻关战役,对此我们应有足够的战略耐心。而过去在云计算、12306、数据库等复杂技术上颇有建树的互联网巨头们,也到了大举入场,与国家并肩战斗的时刻了。小材料:欧洲斥资万亿投资半导体与我国类似,欧洲各国也正在试图打破对外国半导体制造的高度依赖。根据路透社报道,德国、法国、西班牙和其他十个欧盟国家已签署联合声明,将大力投资处理器和半导体技术,在未来两三年,投资总额有望达到 1450 亿欧元,合计人民币约一万一千五百亿左右!四、历史的启示2020年12月24日,美国《纽约时报》网站发文称,中国极力追求“芯片独立”,正在进行发展芯片技术的总动员。在中国各个角落,投资者、企业家都在拼命提升半导体能力,以响应在关键技术上减少对外依赖的号召。是否,钱、技术、人才、政策和市场都到位了,我国就一定能突破到芯片行业第一阵营?答案是:不一定。尖端技术的突破,需要极为坚韧的文化和高超的领导力。在我国攀登半导体科技高峰的进程中,最可怕的是两种倾向:第一种,是美国一制裁,就认为我国死定了。发展半导体先进工艺没戏了,躺下投降就好,在美国佬画下的圆圈里圈养就行了,不要做冒险的事。中芯国际毕竟是个商业公司,没必要承担那么巨大的责任和风险。这类人本质上是“心力”不足,对政治经济学和国家博弈没有概念,搞不清楚这是一场国运的战役,根本没有退路。第二种,是急功近利的人,对极限挑战的难度缺乏认知,总想着一口吃个胖子,投了笔资金就马上能赚钱,开动了机器就能立马产出。对高科技原始研发的难度判断力不足,对一流人才的试错缺乏包容性,不理解行业规律,不尊重科技人员的艰难开拓,不辩本质,危害极大。两者都是在以爱国的名义在误国。当今世界,尚没有一个国家可凭一己之力搞定半导体产业链,我国面临的挑战可想而知。而回顾历史,每一次向高科技上游的突破,都是步步惊心的一部血泪史。其中,非常具有启示意义的两个案例,便是众所周知的王坚博士创建阿里云,和华为3G至5G的突破史。半导体先进制程的研发推进,其难度不亚于前两者。从历史中汲取启示,有助于我们作出正确的判断和抉择。王坚创建阿里云的血泪史现实中见到王坚博士本人,都会觉得他是一个温和、淳朴、礼貌的老男孩。然而,博士在谦逊的表象下,有着极强的心力和坚韧的偏执。2008年,王坚博士从微软亚洲研究院加入阿里,担任首席架构师。马云承诺,每年投10个亿,坚持10年,搞云计算。2009年,王坚创建阿里云并担当首任总裁,从零开始做大规模分布式计算系统“飞天”。但是,面对以十亿元为单位的成本投入,数不清的技术故障,即便是阿里巴巴这样的互联网公司,王坚博士领导的阿里云还是遭遇了空前的质疑和压力,开会批斗是家常便饭。2010年初,阿里小贷的总裁觉得自己快要被当时阿里云无休止的故障拖垮了,央求马云,“马总,能不能放我一马?”马云很坚定,不可以,云计算是未来。“王坚说他知道大数据的方向,我信任他。如果撞墙了,这钱打水漂了,我花得起,这是战略。”2012年8月13日,马云在内部论坛“阿里味儿“上,发帖宣布任命王坚为集团CTO,一下子激起了300多层楼回贴的大争论。很多人留言质疑王坚,浪费钱浪费资源却一事无成,凭什么升CTO?部门考核绩效连年压线,考核没有任何依据,为什么王坚部门还不解散?后来最狠的一次,是阿里召开总裁大会,一位同事直接点名道姓地对马云说:“马总,你别听王坚的瞎扯!他就是一个骗子。”王坚博士从微软等公司带过来的技术人才,也一批接一批的崩溃,最绝望的时候,阿里云将近80%的工程师选择了离开。2012年,在阿里云年会上,面对很多离职的员工,王坚像个孩子一样哭得泣不成声。“这几年我挨的骂甚至比我一辈子挨得骂还多,但是我不后悔。”王坚在阿里云年会上痛哭阿里云的成功是靠命来填的这样咬紧牙关的坚持背后,是王坚极端的工作日常:他会拍着桌子,用比咆哮还要可怕的怒吼面对团队成员。在接受央视董卿采访时,王坚解释道:“你知道你遇到那么大的挑战,你一定要完成的时候,你的行为不是你平时可以想象的。”他形容阿里云的成功,是靠工程师和客户“拿命来填的”。如今,阿里云已经占到全球云计算行业中前三的位置,营收和市场份额均已超过谷歌,仅次于亚马逊和微软。估值超过5000亿元。之前骂王坚的人,在知乎上写下这句话:“10年前,我也觉得博士(王坚)是个骗子。现在看看,我觉得他是个伟人。我觉得没有这些别人嘴里的偏执狂,世界又怎么可能被改变。”附录:马云为王坚博士《在线》一书作序阿里的了不起在于把一个心理学博士变成出色的CTO文 / 马云(阿里巴巴创始人)第一次见到王坚博士时,我震撼于他对互联网技术未来发展的理解,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第一次在集团战略会议上听到博士谈未来数据时代,惊叹于他对数据技术的理解和执着,正因如此,阿里才有了如今的技术布局。第一次听博士提出要进行YunOS的研发时,我几乎是愤怒地惊讶于他的胆识。第一次听到大家痛诉云手机有多烂的时候,我看到了博士及其团队的顽强。第一次发生Hadoop(一个开发和运行处理大规模数据的软件平台)和云梯技术之争的时候,我惊喜地看见了一个了不起的、绝对负责的技术领导人应有的科学精神和坚持。……大家对于博士的管理方式、沟通方式和执行手法提出过批评,也进行过考量,但无论如何,我们看到的始终是个谦虚、纯洁,而又积极向上的大男孩。博士是人不是神,博士的不足大家都知道,我了解的也并不比大家少;但博士了不起的地方,估计很少有人知道。假如,10年前我们就有了博士,今天阿里的技术可能会很不一样。假如,我们的工程师、产品人员和运营服务人员已经具备真正的合作伙伴思想,那么阿里的明天会更不一样。假如,我们的博士是程序员出身,那么阿里的CTO(首席技术官)可能和任何公司的CTO毫无区别。假如,一个乐队的指挥需要精通各种乐器才可以当指挥,那么阿里集团的许多高管都要下岗了。阿里集团没有人天生可以胜任CEO(首席执行官)、CFO(首席财务官)、CPO(首席产品官)……阿里的了不起之处就在于我们可以把一个看起来肯定做不了啥“O”的人变成了独特的“O”!感谢大家对博士提出的批评,正是这些批评使得博士更加完美。阿里会把一个心理学博士变成出色的CTO,就像美国会把里根这个演员变成总统一样。博士能有今天,不光是因为他本人的天赋和努力,更因为你我的支持和帮助。希望大家今后能够继续支持博士的工作。任正非领导科技怪杰的胸怀20世纪90年代,华为技术部门在某个国际知名科技论坛上,发现了一篇关于应用数学技术研究的论文,对华为正在研究的3G有指导性的作用。该论文的作者是一个年轻的俄罗斯数学家,被称为该领域金字塔顶尖的存在。任正非果断开出了高出俄罗斯公司5倍的价格签下了这个人才。并满足了数学家不离开俄罗斯,在家办公的要求,华为甚至还专门在俄罗斯成立了研究所。但数学家不善于与人打交道,华为绩效考核,数学家直接无视;公司管5万人的科研领导去莫斯科见他,打了声招呼回应就完了;任正非亲自为其发院士牌时,数学家也只是回应了‘嗯、嗯、嗯’三个嗯。而且数学家只会做数学,到公司十几年默默无闻,干啥别人也不知道。华为不少高层认为此人是“骗子”,纷纷提出辞退此人。但任正非力排众议,“越是有特殊才能的人,脾气越是古怪。”突然有一天,任正非突然接到数学家电话,说他把从 2G 到 3G 的制式标准算法给打通了。华为立即组织工程师在上海测试,一看果然行。这个算法被命名为 SingleRAN,它使得华为用一个基站能同时处理 2G 和 3G 信号,用一根天线能处理多个频段,而且基站体积和重量比原来小了一半,成本降低了 30%。华为凭借 SingleRAN 基站在无线电上领先爱立信,2008 年拿下了沃达丰的大单,然后大规模占领欧洲,从通讯设备市场排名第四上升到了第一。甚至4G、5G,也还用到了这个技术。任正非科技创新史上,类似案例还有很多。阿里巴巴和华为,作为当今的一流企业;马云和任正非,作为当代超一流企业家。其公司的技术研发,尚需经历如此的波折和漫长周期,更何况其它公司?更何况半导体先进制程的研发?五、征途才刚开始2020年12月31日,中芯国际发布《有关董事名单与其角色和职能》公告,梁孟松博士依旧担任中芯国际联席CEO,蒋尚义博士也任职了副董事长一职。两位半导体人才都获得了留任,这是所谓中芯国际内讧能处理的最好结果。当前,晶圆制造产业形成了追逐先进制程和发展特色工艺两种路线。前者需要巨量资金和先进技术支持,目前仅剩下台积电、三星和中芯国际等公司;后者主要在细分领域确定优势地位,联电、格罗方德及大陆的华虹半导体等大部分晶圆代工公司,都是走这条路线。眼下,芯片行业需求旺盛,产能短缺,梁孟松博士在先进制程研发,蒋尚义博士在特色工艺上,都有大展拳脚的广阔空间。站在历史的重要节点上,中芯国际能够承担起国之重器的使命,成长为真正的伟大企业吗?中国的半导体产业能够集合全力力量,突破封锁,茁壮成长起来吗?让我们衷心祝福,拭目以待。本文欢迎转载,为半导体和互联网行业的领导启蒙。但需在文章末尾完整注明——来源:王老师大讲堂(ID:wangteach),百家号/微博/知乎@无波子。
来源:时刻头条经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全国博士后管委会批准,优刻得UCloud成为上海市新一批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这将推动优刻得在培养高端青年人才、提升研发平台建设方面再上一个台阶。接下来,优刻得将通过与高校协同合作,为博士后研究人员提供贴近产业开发、强化应用实践的科研环境,积极开展组织云计算、大数据领域的学术交流活动,创造优质条件确保优刻得UCloud科研工作站的博士能在企业更好地开展博士后科研工作,实施创新创业。同时优刻得也将抓住契机,将人才培养、科技开发和科技成果转化相结合,不断提高行业的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能力。在云计算领域,优刻得一直保持着科研创新的活力,早在2016年,优刻得UCloud已在云计算领域申请了多项创新技术发明专利。截至2020年11月,作为唯一申请人,优刻得UCloud在国内已提交118项发明专利申请;在美国提交2项发明专利申请。与此同时,优刻得与国内知名高校、科研院所保持紧密合作。由优刻得发起,并携手国内知名高校、企业和科研院所成立的上海市大数据联合创新实验室,也是上海市首批大数据联合创新实验室之一,实验室推出的安全屋-数据安全开放平台,已在智慧城市建设、政府管理、金融领域发挥作用,包括上海市公共数据开放平台、上海市大数据普惠金融试点应用、厦门市大数据安全开放平台、i厦门普惠金融平台、国家某互联网中心、某省公安厅数据共享平台、青岛即墨城市大脑建设、洛阳城市大脑云等都通过安全屋平台提供的技术,释放新的数据价值。继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之后,优刻得也将计划与北京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国防科技大学等科研高校展开合作,进一步加强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领域的前沿技术研究,保持优刻得在行业领域的技术先进性。优刻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中立、安全的云计算服务平台,坚持中立,不涉足客户业务领域。2020年1月,UCloud优刻得正式登陆科创板。公司自主研发IaaS、PaaS、大数据流通平台、AI服务平台等一系列云计算产品,并深入了解互联网、传统企业在不同场景下的业务需求,提供公有云、混合云、私有云、专有云在内的综合性行业解决方案。
现如今互联网、电子商务行业的火爆,掀起了留学圈里CS(Computer Science)专业的申请狂潮。国外工科五年苦海浮沉,回国创业上市一朝成名,自此融资扩张走上人生巅峰的IT领路人,绝不在少数(具体请见本公众号文章:世界名校的博士能成为优秀的企业家吗?)。有一所大学也因其在IT界的奠基成就、雄厚的物资与师资力量、庞大的校友关系网,近些年的热度一路走高,那就是众多留学生心目中的女神校——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University of Illinois at Urbana–Champaign,简称UIUC)。伊利诺伊大学有三个分校,分别是旗舰校区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Urbana-Champaign)、位于南部大都市的芝加哥分校(Chicago)和地处伊利诺伊州首府斯普林菲尔德(Springfield)的校区。其中,以UIUC面积最大、历史最悠久、学科设置最广,不仅拥有自己的机场,甚至还有一座占地1500英亩的Allerton公园。伊利诺伊厄巴纳-香槟分校的名字来源于其地理位置:校园一半位于厄巴纳区,另一半位于香槟区。该校是美国大学协会(AAU)成员,被誉为“公立常春藤”,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和密歇根大学并称为“美国公立大学三巨头”。其国际学生人数为全美公立学校之首。1. 实力强悍的工学院,CS人的朝圣地虽然名字听起来非常少女,UIUC的工程学院可是海内外工科学子的梦想之地,也是该校科研的核心。早年间,约翰·巴丁(John Bardeen)在伊利诺伊大学任教期间与布拉顿(W. H. Brattain)、肖克利(W. Shockley)一同发明了晶体管,自此人类走入手机与PC的时代。约翰·巴丁所在物理系的蓬勃发展,带动了新工程专业和独立研究所的落成。工程学院始终位于美国大学工程院排名前五,电气、计算机、土木、材料、农业、环境、机械等专业均是UIUC的老牌强势学科,其中,计算机科学(简称CS),2018 QS全美排名14;电子电气(简称EE),2018 QS全美排名第9。NCSA美国国家超级计算应用中心(NCSA)就位于UIUC内。该中心为全国范围内的高校与研究机构提供高性能计算与存储资源,主要由美国国家科学基金(NSF)、伊利诺伊州政府与伊利诺伊大学共同出资维护。就是利用NCSA的资源,网络神童马克·安德森设计出第一个形象化的网络浏览器软件Mosaic(莫塞克),之后的火狐和IE都是从该软件出发设计的。Mosaic 界面毫不夸张的说,从UIUC走出的教授和校友,从无到有建立了如今异彩纷呈的互联网世界。在硬件方面,除了晶体管之父约翰·巴丁,还有200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杰克·基尔比(Jack Kilby),集成电路(IC)的发明人之一,1947年伊利诺伊大学理学学士毕业。软件方面,布兰登·艾克(Brendan Eich),JavaScript的发明人,该校计算机硕士;贾·卡林姆(Jawed Karim),YouTube合作创办人之一,该校计算机学士;约翰·乔菲(John Cioffi),数码用户回路(DSL)之父,该校电气工程理学学士;马克斯·列夫琴(Max Rafael Levchin),美国PayPal合作创办人之一,该校计算机学士.....硬件基础、软件开发、视频娱乐、网络连接、网上支付,几大互联网支柱行业都被UIUC校友占领了,将这所大学被称作信息时代之母也不为过啊,怪不得成为CS人的朝圣之地。UIUC工程学院如果你认为UIUC只有工程学院是强项,那可就太小瞧她的实力了:该校的会计、金融和商科一直实力强悍,于1922年颁发全美第一个会计专业学士学位;拥有着北美大学中仅次于哈佛大学的藏书规模,UIUC的图书馆学长期以来蝉联全美第一。2. 校友反哺母校,就业前景光明别看UIUC的地理位置没有纽约大学、哈佛大学那样得天独厚,然而酒香不怕巷子深,过人的专业实力与广泛的校友网让该校成为诸多知名企业的target school。据校友回忆,得益于学校会计专业的知名度,每年的商科就业宣讲会上,四大会计师事务所都会占到25%场地。而信息工程类名企的火爆程度就更不必说了:比尔·盖茨在2004年的五校巡回演讲上说,微软在UIUC招募的学生比世界上任何其他大学都多;校友William M. Holt,英特尔公司高级副总裁也曾在2007年表示,英特尔公司招收的博士生里,UIUC学生数量最多。从这里走出的校友,在各行各业都有所建树:休·海夫纳(Hugh M. Hefner),创办了花花公子杂志;杰克·韦尔奇(Jeck Welch),担任美国通用电气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是该校化工博士。UIUC历来对校友高度重视和关心,校长亲自出访拜访校友是一贯的传统。而校友们也都心系母校,慷慨回馈:之前提过的阿勒顿公园,就是校友罗伯特·阿勒顿于1946年相赠;几乎垄断生物医药研究所内高级实验仪器的贝克曼公司的创始人,1989年校友阿诺德·贝克曼夫妇,捐资5000万美元在UIUC兴建了贝克曼高科技研究中心。3. 对华情结深厚,中国教育业的恩人UIUC与中国有着特殊的关系。早在1906年,时任校长爱德蒙·詹姆斯致信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建议将庚子赔款用于发展中国的教育事业,后来发展为庚子赔款奖学金,诸多的中国学生藉此得以留美深造。1911年-1920年,多达1/3的留美中国学生都是伊利诺伊大学培养的,这批人回国后成为了各自专业的巨擘,也是多亏了他们,新中国的教育事业有了跳跃式的发展。其中就包括竺可桢,中国近代地理学和气象学的奠基者,浙江大学前校长,1910年留学伊利诺伊大学农学院;著名教育家陶行知,1914年留学该校。李安和妻子林惠嘉UIUC还培养出了知名导演李安,他毕业于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戏剧系,获学士学位,两次获得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导演(电影《断背山》和《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在这里,李安还收获了与他执手一生的伴侣:同属台湾籍的妻子林惠嘉也是该校微生物学博士,现为纽约医学院病理学研究教授。
互联网公司中,博士的待遇可以说十分优厚,有的公司给应届博士开出的待遇甚至超过有两三年工作经验的硕士。尽管如此,在竞争激烈的今天,博士也会有不如意。最近,一位算法博士在职场论坛中分享了自己的面试经历。本想找猎头内推,却没想到连猎头这关都没过,而理由更让自己郁闷。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一起来看看吧。这位博士是从国内一所倍受认可的985大学毕业,有三年的工作经验。在裸辞后,他求职了两个月都没找到合适的工作。这次,他联系到一位猎头,希望能够帮忙内推到一家互联网大厂。在简单的交流后,猎头听到自己的本科毕业院校是双非(非985非211),便拒绝了,因为公司对第一学历有规定,并承诺以后有好的机会再联系。对此,他表示:好焦虑。其实求职过程中学历被卡并不少见,但很少有听说博士也被卡学历。博士之所以不同,是因为其专业能力相比硕士、本科生要强得多,几年博士生涯的磨练让他们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甚至抗压能力(笔者读研时实验室的大师兄经常说,幸好有我们几个师弟师妹一起,不然压力可能会压垮他。这句话有玩笑的成分,但博士能成功读出来,心态也是经过锤炼的)更为出色。所以一般情况下,博士求职展示的是自己研究方向上的成果以及对应的专业技能,而不是一味地被询问本科学校是不是985或者211。像前面提到的笔者的大师兄,毕业时手里有一篇nips还有其他顶级论文,听他的描述毕业找工作根本没有人问他的第一学历如何。以上便是笔者的想法,那么网友们是怎么看博士被卡学历的呢?一些网友觉得这是有可能发生的,也许是公司的核心部门或者重要部门,要求较高,而且既然是公司的要求那不符合也没有办法。也有网友觉得算法岗本身要求就比较高,很多公司都是要求本科985、211,如果真的有大神,而且手握过硬的本领也许能破例。更多的网友表示这有点“扯犊子”。这所高校的博士毕业要求很高,第一学历即使是双非也不能掩盖专业能力的出色。还有的直接要起了简历:我能帮你内推,简历给我~大家怎么看博士被卡学历的事情呢?欢迎写在评论中。
深圳某一中学一次性引进了20多名清北硕士、博士,这些985博士有很多的机会进入到高校工作,继续进行科研工作,为何却去到了中学任职,这一点确实让人很难想明白。在2018年的时候,我所在的学校就引进了几名清华博士,在科研成果上并不算亮眼,但也确定了清北博士能去到高校就职。对于引进清北博士做中学教师,该学校校长说:“学校之大,不在大楼之大,而在大师之大”,要办好一所学校,首先要有一个好校长,其次要有一批好老师。博士文凭都去到了中学任教,是否表明了竞争力不足?其实不然,这恰巧体现了足够的竞争力,只是需求不同。继北大陆步轩卖猪肉后,又有双语硕士当保姆,而今985博士到中学任教,文凭竞争力依旧存在,只是行业有需求北大才子陆步轩毕业后去了卖猪肉,当时大家对他都不看好,甚至有很多的新闻报道,但20多年过去了,陆步轩如今身价几十亿,我们能说他不成功吗?前段时间,新闻报道有双语硕士曾在跨国公司任职,但却到了家教中心培训成了一名保姆。对于她的行为,很多人也不能理解,保姆行业如今正缺少像这个硕士一样的高文化人才,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高文化型保姆的需求会越来越大。所以,双语硕士保姆的选择,或许正迎合了未来的趋势。从上面两个例子来看,高文凭并不是没有竞争力,只是在某一行业缺少了高文凭人才的出现,导致了高文凭竞争力很大。对于985博士到中学任教的现象,这是某些中学对高文化人才有需求,并且希望通过人才的引入加大学校的发展潜力,所谓有需求就有市场。所以985博士到中学任教是一个双向选择,并不能说明博士文凭没有竞争力。就业方向的选择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要求,所谓“萝卜青菜各有所爱”从深圳某一中学的招收教师名单中可以看出,该中学不仅仅招收了国内985博士,还招收了国外留学博士。这部分博士毕业生,他们或许希望寻求一份更加稳定的工作,而教师对他们来说将是个不错的选择。能在深圳当一名中学教师,也能足够体现了博士文凭的竞争力了。大部分的中学教师都为本科文凭,但一些一线城市的好学校会对教师的文凭要求相对比较严苛,因此博士任中学教师也并不少见,各自的选择不同而已。结语:985博士到中学任教这只是开始,将来会有更多的精品教育,促使教育行业加入更多的高文化型人才,博士文凭依旧有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