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是检测一个学生对学业的掌握程度,也是在另一个层面衡量教学和人才的标准。当你本、研经历了论文的历练之后,又该如何写好博士期间的论文呢?对于论文的格式,百度百科给的步骤是这样的。中英文摘要——目录——正文,正文一般包括:导言(研究背景,文献综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对策建议)——参考文献——附录——致谢——学术成果。这样写是最中规中矩的,也是最不会出错的,既然明白了步骤那么对于内容和选题该如何选择呢?一、首先,选题十分重要,题目大小要合适。对于论文的选题有一大忌讳,就是一定切记做大,选题要适中,主要的一点,就是一定要会“小题大做”。小的选题容易驾驭,也容易从细微之处分析,可以写得更好,文章的每一个立意会站得住,文章也会更丰满。但是要避讳“小题小写”,不要把论文写得跟工作总结,甚至不如工作总结,这样还不如不写。因为论文要求的是严谨深刻,不是简单了事。可以尝试全方位,多角度地去剖析一个问题,争取做到立意严明,有迹可循,论证有力,层次清晰,语言规范。学会多用具体材料,图表、公式来证明表达自己的观点。这样,不仅可以使论文具有充分说服力,也可以弥补字数不足的问题。二、其次,写论文最忌讳的就是千篇一律,一千个人眼中只有一个哈姆雷特是非常不可取的,所以论文的研究角度要有新意。一定要注意研究角度的与众不同,选择新奇的角度进行科学研究是论文的亮点。三、然后,撰写论文的核心部分,正文阶段要更加的谨慎,因为它是作者理论水平和创造能力的集中体现,它决定着论文水平的高低和质量。对于正文的部分,一定要做到1、论点严谨,深刻,有新意。并且论点必须是可以论证的。2、论点必须要有材料的支撑,能够证明论点成立。3、论证必须根据论题的需要选择不同的论文结构形式,不同的论证结构形式,决定了本论部分的结构。4、论证要严密且合乎逻辑,使他人无法驳倒。四、最后,结论是对论文全文的总结,是对整篇论文中分析、论证的问题综合性概括,是论文的精华所在。结论应当完整清晰,不可含糊其词、不可与本论相矛盾,要与绪论呼应;对成果的评价要恰如其分;语言简洁、干净利落。博士圈里流行一句话“the best dissertation is a done dissertation”(最好的毕业论文就是写完的毕业论文)。所以在写论文的时候可以量力而行,适当的调整自己的期许,让自己不至于完不成而影响毕业。所以对于论文最主要的就是放平心态,认真的去找材料,立新意,然后完成它。关于国内在职博士、国外留学博士、硕士等报考事宜,欢迎关注公号在职研微厅
现在很多说个毕业生也开始面临着论文的写作,虽然说很多硕士毕业生在大学期间对于论文有一些的接触,但是像这种硕博论文大多都是研究性的主题,其专业的性质较强,那么,他们在写作时又与普通本科毕业的学术论文有哪些差异呢?下面我们为大家详细的介绍一些关于硕博论文写作的指导方略,让大家可以有条不紊的进行下去。1.论文构思的要求一般在写硕博论文是一定要围绕人文的主题展开,而且要保证,论文写作是条理清晰,脉络明确,尽可能的有一条贯穿线让整个论文的联系紧密起来,而且硕博论文在写作过程当中,如果掌握了全局的构思,一定能够达到结构的完整。2.论文写作提纲硕博论文在写作过程中,尽可能的要有一个提纲,在提纲的帮助下只要自己掌握一些文的写作结构就一定能够把自己所选取的材料整合起来,并有一定的逻辑关系,让整篇论文看起来比较有层次感。3.标准格式与写作我们对论文写作的其他方面有了关注度之后,那么在论文写作时也要注意一定的论文写作格式要求一般学校都会规定其论文表达的具体格式,只要大家按照学校的要求写就一定没有问题,而且在论文写作时尽可能的要让自己的语句表达通顺,而且也要有一定的外延和内涵部分,让整个论文看起来有深度。4.论文摘要我们在论文创作过程中难免要有一部分的摘要内容,而这些内容一定要尽可能的凸显论文的新见解,也可以是表达自己的论文结论或者意义,其摘要的内容也要结构严谨,表达简明,尽可能的保证自己的文字简练,内容充分概括。这些就是有关硕博论文的写作指南,大家尽可能的要把自己学科领域中所具有的常识内容表达清楚,不要对论文内容作诠释和评论,而是要通过论述、论据的方式充分的展现自己的观点。
一、关于博士论文的选题 选一个好的题目,是写好学位论文的第一步,也是相当关键的一步。要选择自己特别关注、最感兴趣的问题,觉得有感悟、有体会,有新意,有话要说,有话可说,非说不可,围绕一个专题展开全面、系统的论述,才有可能写出一篇较好的博士论文。 博士论文的题目,一般可以叫做《××××论》或者《××××研究》,比如《刑事第二审程序研究》或《死刑程序控制论》等。 博士生撰写学位论文,一般说来我不主张由老师命题。因为老师给出的命题,也许并不是你们想写的问题,平时对它思考的不多,硬要去写不一定能写好。选题最好 是经过了自己的思考,有感而发,有话想说,才能写好。但不是绝对的,如果博士生自己实在找不到一个好的选题,请老师帮助,老师也可以根据该生的具体情况, 推荐一个较为合适的选题,但也要经过学生的仔细思考,认为适合自己,才可以确定。 博士论文的题目不宜过小。太小的题目无法展开,也不像一篇博士论文。二、关于收集资料 确定了选题后,就要立即着手去收集资料,收集资料是个逐渐积累的过程,要尽量多浏览有关的专著、论文和报刊文章。从中吸取营养,或者找到灵感。建议每人都 买一个扫描笔,携带方便且效率很高,非常有用。你所需要的资料,常常是散见于各种书籍中,一本书中也许只有一小段或者几句话是你将来要引用的,可以用扫描 笔把它输入电脑中,记下它的出处,以后可随时调用,那就很方便了。 资料的收集要随时留意,有时也许在偶然间会遇到很好的材料,就要留心把它记下来。比如,有一次我在太原市双塔寺烈士陵园看到一个倒塌的残旧石碑,上面刻有 明朝万历年间驻太原按察使写给后代子孙的遗训,题为《近溪隐君家训》,上面写有“干公道事,做老成人,说实在话”等内容,使我眼前一亮,惊叹:这不正是我 们宣传的“大庆精神”吗?这可是一个极其难得又极有价值的资料,遂赶紧把它记了下来。回京后,不久在《北京晚报》上看到介绍《近溪隐君家训》的报道,还刊 登了那块残旧石碑的照片。可见那位记者也很识货,他也认为这是一个极好的资料。后来,我在论述法律的社会性和继承性时,就引用了这个资料,说明即使是工人 阶级的道德观念,与某些正直清廉的封建官吏的道德观念也有某种相通之处。这个资料就派上了用场,而且极有说服力。撰写博士论文,还要特别要注重对外文资料 的收集。要收集最新的资料,新的立法、新的观点、新的见解、新的数据。 关于外文资料的收集,要注意区分是新的资料还是旧的。比如外国人要引用我国的刑事诉讼法,如果引用的是1979年的法条,那显然就是过时了的,已被修改过 的陈旧的法条,作为论据,其可靠性就大打折扣了。今年我审阅西南政法大学某学生的一篇博士论文,是论述陪审制的,他在这方面就做得非常好。作者在法国留 学,查阅了外国的许多最新资料,校正了国内一些学者的不准确解释,这篇论文就很有价值。收集外文资料,要尽可能看外文版的原文,因为翻译过来的资料总会或 多或少地失真。当然,一个人很难懂得许多国家的语言,因此,当遇到有些问题自己无法解决时,可借助其他专家的帮助。比如,前些年我在评述有关法的定义时, 发现《共产党宣言》中的一句译文不准确,造成对法的定义很48难理解。这句话的中译文是:“正像你们的法不过是被奉为法律的你们这个阶级的意志一样”在汉 语中,“法”与“法律”本来就是同义词,因而从语法或逻辑上来讲,这句中译文就成了同义反复,由此使我对这句话的翻译产生了疑问。但我不懂德文,便去请教 德语专家石立坚教授,请他查对一下《共产党宣言》的德文版和俄文版在此处是用的什么词语。查对的结果,发现在中文译为“法”和“法律”的两处,在俄文和德 文中都是对应地使用了两个不同的词语,前者表示权利、权力、法权等等,后者则表示规律、定律、法、法则、法律等等的意思,更为确切的表述是“写进了法律 中”。这样,问题便清楚了。这一句话,中文应该译为“正像你们的权利不过是被写进了法律中的你们这个阶级的意志一样”,或“正像你们的权利不过用法律形式 表现出来的你们这个阶级的意志一样”,这就使人们容易理解了。据此,我写了一篇《对〈共产党宣言〉中一段译文和法的定义的商榷》,发表在《中国法制报》 上,由此撼动了以往对“法”的定义。但必须说明,此文中涉及外语的内容,是请教了德语专家石立坚教授才弄通的。如果你们遇到诸如此类的问题,也应向有关专 家请教。任何人都不可能全知全能,要不耻下问。 三、围绕学位论文的选题,要争取陆续撰写和发表几篇文章 确定好选题后,按照选题的内容,逐步展开研究,一部分一部分地搞明白。成熟一章,就可以把它写出来,先把它作为一篇论文送出去发表,力争在撰写学位论文的 过程中逐步形成几篇相对独立的小论文。学位论文的写作过程,本身就是一个思考不断成熟、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随着占有的资料越来越充分,自己的思路也渐渐 清晰,就要把已经梳理清楚,思考比较成熟的这部分形成书面的文字,进一步整理成可以发表的文章。这样既完成了博士论文的写作,又形成了在研期间的科研成 果。 特别应该提醒大家:切忌只是一味地堆积资料而不去梳理、运用。否则,资料收集了一大堆却迟迟不动手写作,到最后才去动手时,“灵感”早就消失了,那就很难写出一篇有灵性、有创见又能引人入胜的好文章。 四、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一篇好的博士论文,一定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反过来说,切忌搞成华而不实、“空对空”的抽象概念演绎。为此,需要强调几点:1.博士论文中一定要有一些实际的案例引用的案例必须是真实的,不能自己杜撰或编造案例。刑事诉讼法学是一门应用科学,具有极强的实用性,因此,撰写博士 论文,不应脱离现实只凭“想当然”去任意发挥,而要针对现实,着眼于解决实际问题。比如,最近在2007年第3期《中国法学》上看到一篇文章,作者是北京 大学法学院陈永生副教授,他的文章提到50个冤假错案,都是他多年来留意收集的实际案例,他从中抽取出20个典型案例,分析冤案形成的原因,就很有说服 力。对于引用的案例,可以是已经判决生效的,也可以是一审已经判决但尚未生效的,也可以是在侦查阶段、审查起诉阶段尚未进入审判程序的案件。收集案例有多 种渠道,但不管是从哪里得到的,都应是真实的,不得虚构或增减任何情节。分析真实的案例,才能对健全诉讼法制起到有益的作用。 近几年我评阅了不少博士论文,发现有一些论文竟没有引用一个案例,尽是说一些想当然的空泛的议论,这样的论文就不大好,至少可以说它对立法、司法都没有多大益处。这是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2.博士论文中,应当引用一些必要的数据,作为对重要观点的支撑 引用的数据可以是综合的,也可以是局部的。比如,《中国法律年鉴》每年都刊登公检法机关发布的比较全面的数据,政府某些部门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也会发布若干 数据;某些学者或课题组的调查报告也可能提供许多重要数据。你们到基层单位实习或者搞专题调研,更要留心收集各种数据,或许会很有用处。总之,数据的来源 是广泛的,问题是自己要多留心收集这些数据。 在引用数据时还应注意:必须对若干数据进行比对,有时可能会发现几个数据彼此有冲突,或者有较大的差异,甚至有的部门在不同时间发布的若干数据也许对不上茬口。遇到此类情况就要认真核对,去伪存真,不可再引用的几个数据之间发生明显的矛盾。3.论文中要注意选择恰当的量化词 论文在涉及对某些问题的判断时,往往需要使用一些相对模糊的量化词,例如“许多”、“很多”、“绝大部分”、“大部分”、“多数”、“少数”、“个别”、“极少”等等,要注意选择恰当的量化词,尽可能把握好分寸,避免用词不当而造成一些不应有的失误。 五、关于对引文、脚注的要求 我在评阅博士论文和硕士论文时,经常发现在引文和脚注中出现种种不应该发生的问题。为此,有必要特别提醒大家注意以下几点: 1.引文务必准确,不能有错漏,并且应当尽量引用原著和第一手资料 比如论文中引用马克思、毛泽东、邓小平领袖人物或权威学者的话,就一定要从原著中摘引。引用其他文章中的论点也要尽量来自第一手资料。有时发现某篇论文引 用毛主席的话,下面的脚注却注明是转引自某刊物发表的一篇论文,读者一看就知道他根本没有看过原著,表明其治学态度不严谨。如果别人所引的话不准确甚至断 章取义,他也只会是以讹传讹,那就很不严肃了。2.引文要忠实于原著,不能断章取义 如果引述的内容文字太长,中间可以用省略号删节,但不能更改原文,更不能断章取义。曾发现有的论文引述他人的论述很不准确,与原文核对,人家根本没有讲过他所引述的话,这叫做“强加于人”。假如人家知道了这种情况,甚至可以把他告上法庭。 3.引用外国法律的条文,必须与原文核对准确无误 我曾发现有的论文引用外国法律很不准确,拿原文一对照,在他标注引用的某一条中,根本找不到他所引述的文字,有的引文竟与原文的意思大相径庭,这岂不闹出了笑话!这些都是文章的“硬伤”。4.论文中涉及的外国人名,要参照统一的规范化译名。例如,意大利刑法学家贝卡里亚,很容易误写为“贝卡利亚”,但正确的译名是“贝卡里亚”。此类错误所在多有,要注意校正过来。 5.论文写好后要认真校对(包括正文和引注)。谁也不可能保证在一篇论文中一个错别字也没有,但错漏不可太多。可以让同学帮助互相校对,校改几遍再交给老 师。还要注意引文与文章主体的契合程度,即引文是否能够恰当地、有力地支撑你的观点,增强论文的说服力。如果引文与论文所要论述的内容关系不大,宁可删除 引文,不必画蛇添足。六、关于论文的开篇和结尾 论文的开头非常重要,古人就将文章的开头称为“凤头”,可见开头在文章结构中所占的份量。一篇博士论文,一般不宜开头就直接写第一章,通常要有绪论,写明 选题的意义、研究目的、研究方法,有什么创见,还存在哪些疑难问题等等。论文的开篇应开门见山,言简意赅,亮明自己的观点,并且要争取能够吸引读者愿意看 下去。 一篇博士论文,自然要分为若干章节,全面、系统地逐层阐述作者的观点。但是在最后一章写完之后,一般不宜直接打住。要注意首尾呼应,通常在最后一章之后, 应有一段结束语与开篇呼应,对前面提出的问题,在文尾要有个交代,用总结性的文字将全文收场。也就是说,话不能只说一半。一篇论文不仅要提出问题、分析问 题,还要最终解决问题。 如同文章的开头一样,结尾在全文结构中所起的作用也不可小觑。结尾要言尽意止,不要拖泥带水。七、关于对博士论文中语言文字的要求 写文章不同于口头的陈述,它是以书面语言来表达作者想要说明的问题。书面语言一般要比口语化的表述更为洗练,因而书面语言运用的好坏,是评价论文优劣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形式要素。在此强调以下几点: 1.博士论文文字应清爽、通畅,切忌病句连篇,并且要善于运用各种不同的表达方式 例如,《红楼梦》中塑造了无数光辉鲜亮的人物形象,就是从正面、反面、侧面等多种角度去写,有时是直接写某件事、有时就写得隐晦曲折,有时又一语双关。同 样的话,从不同人的口里说出来,所用的语言就完全不同。这样,文字的表述就显得灵活多变而不死板。文字功夫是一种硬功夫,需要长期的磨炼,但博士生的书面 语言一定要能够基本上过关,否则很难写出一篇好论文来。 2.要尽量避免使用长句子 我所带过的学生中,有人习惯于使用长句子,一句话往往长达数十个字,中间的意思又转了好几道湾,读起来让人颇感费力,想半天也很难理解作者究竟想要表达什 么意思。我曾多次指出这个毛病,硬是把它校正了过来。须知,汉语的优势就在书面语言极为洗练,通常是使用短句子。像《史记》一类的古书就不用说了,你们看 鲁迅、毛泽东和邓小平等人的著作,很少使用长句子。短句子生动活泼,读起来铿锵有力。学会使用短句子,这也是一种硬功夫,值得我们去体会和磨炼。3.在表达某些问题时,还要注意选择恰当的词汇 比如,今年我评阅了十多篇博士论文,其中有三篇涉及秘密侦查或技术侦查手段,作者强调“秘密侦查手段的主要特点是具有欺骗性”。我就给他们提出,这样的提 法似有不妥,应当避开“欺骗性”这种提法。这是因为,我国刑事诉讼法第43条明确规定:“严禁刑讯逼供和以威胁、引诱、欺骗以及其他非法的方法收集证 据。”为了对付严重的刑事犯罪,各国都在运用秘密侦查或技术侦查手段。如果你把这些手段都说成具有“欺骗性”,那还怎能允许使用?在倡导依法治国的今天, 要使秘密侦查行为纳入法制化的轨道,就不宜把这种手段界定为具有“欺骗性”。可以改用“隐蔽性”、“隐秘性”或者改用其他的表述方式。所以,在撰写博士论 文时,对于书面语言要反复斟酌,选择适当的词语来表述。 八、关于博士论文的写作方法 一般来说,论文有两种写法:一为“立论式”,二为“驳论式”。博士论文通常应采用立论式,即以我为主,全面、系统地论述某一专题。但是,要想讲透一些问 题,还要注意在立中有驳,既要对某些不同的观点展开有理有据的辩驳。论文中要有一些争议的东西,而不能只是平铺直叙。从学术发展的客观规律看,真理只有在 不同观点的争鸣中才能愈辩愈明。恩格斯在《费尔巴哈与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即“费尔巴哈论”)中强调指出:要想跟上时代的步伐去探索真理,只有在“同和 他才智相当的人们的友好或敌对的接触中”才能得出自己的思想。因此,在论文写作中要勇于争论,有争论才能使文章生动活泼。当然,争论必须遵守论战的规则,关键是要尊重对方的人格,不可搞成人身攻击。要准确地引用别人 的观点,绝对不可歪曲人家的原意,更不能随意扣帽子、打棍子,那样只会反过来损伤自己。一定要充分地摆事实,讲道理。所谓“有理不在言高,言高未必有 理”,重在以理服人。其实,“立”和“驳”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结合起来使用,会起到殊途同归的效果。反驳对立的观点,目的是为了将自己的观点更鲜明地树立起来。这样才能使问题越说越透,道理越说越明,文章才更有看头。九、关于博士论文的文体 博士论文,是就一个专门问题进行的议论、评论,其重点在于议论。要求在占有大量资料的基础上,经过自己的独立思考,充分地讲清道理,切忌写成文学性或者艺 术性的文章。比如,曾有个硕士研究生想以《刑事诉讼美》作为学位论文题目,我就说这个题目不好,它似乎成了一篇美学论文,而不是法学论文。有的论文开头就 写“镜头一”、“镜头二”好像是写电视剧本,看起来相当怪异。这样的文体也不行。总之,对待博士论文的写作,必须要抱有严谨的态度,还要有严谨的文风。一 定要以严肃、洗练、平实的笔触来阐释法律问题。十、博士论文的字数 一篇博士论文,要严格控制论文的字数。最少要有15万字,一般不宜超过20万字。今年我评阅的几篇博士论文,有的写到40多万字,还有一篇长达60万字, 这就太长了,老师批阅的难度也大大增加。最好是将博士论文精炼到15万至20万字,如果还有许多话要说,可在学位论文通过之后,再适当增加内容,或可成为 一部专著出版。 当然,博士论文的字数也不能太少,我曾见到一篇博士论文只写了8万字,内容甚是单薄,好比只是开列了一个简单的提纲,可见作者没有用心去深入钻研,在预答辩时就被老师们给否定了。这个教训也应该记取。 十一、关于论文的写作进度 如同对待任何事情一样,一旦接受了任务,就要提前动手,赶前不赶后,免得以后突然遇到什么特殊情况,冲击了既定的计划。博士论文选好题目后,就要及时进入 “临战状态”,早思考,早动手,确保按期完成任务。要严格按照学校要求的进度,一步一步地安排好论文的写作,切忌到了火烧眉毛的时候才开始动笔。 对于刚入学的一年级博士生来说,一进校就应当开始规划三年的学习,以学位论文作为三年学习的主线。早作规划更主动,要围绕自己的兴奋点,选择一个专题作为 主攻方向,在三年学习中不断扩充知识,围绕这个专题,一篇一篇地写若干文章,作为在研期间的科研成果。随着认识的不断深化,还可检验这个题目有没有写成毕 业论文的意义。当然,在研期间发表的文章,不限于学位论文的选题,作为练笔,可以撰写无数的小论文,但作为主线,还是要围绕学位论文的选题来深入钻研。所 以,一入学就要有个规划,先开始考虑,用一年的时间反复掂量,第二学年开学后敲定。 据我这些年接触到的许多博士生反映,撰写学位论文是一件苦差事,写好一篇博士论文很不容易。但是正如古人所说:“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我的体会是: 做学问,一方面要靠自身的努力,另一方面,还要看他的悟性高低和学习是否得法。至于评价一篇文章的好坏,则是要看它能不能达到五个“度”———要有广度、 深度、高度、厚度和力度。这是我多年治学的经验总结,也是对博士学位论文提出的目标,希望你们朝着这个方向去努力。在撰写论文的过程中遇到什么问题,随时 与老师交流,老师给予必要的指导自是责无旁贷。大家完成论文之后可以提前去知网论文查重网进行知网论文检测。
来源:环球网蔡英文(台媒)【环球网报道 记者 张丽媛 付国豪】台湾地区领导人蔡英文的博士学位造假?近日,岛内传出这样的质疑声音。质疑者为经常在台湾政论节目中露脸的绿营名嘴曹长青。曹长青脸书截图10日,曹长青在其脸书以“蔡英文的博士学位是否造假?”发长文,文中称,对于蔡英文在伦敦政治经济学院(LSE)的博士论文,早在上次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前就有人质疑,因为在伦敦大学高等法律研究院(Institute of Advanced Legal Studies——IALS,也是英国的论文汇集中心)网页写的是:蔡的论文“missing”(不见了)。曹长青称,论文是可无数次上传的。“失踪”已莫名其妙,怎么还无法“修补”(再提交)?以现在电邮之方便,几分钟就可把论文再次上网。他质疑,1984年蔡从LSE获得学位至今已35年,为什么她就一直不补交、不重新提供这个论文呢?尤其是在上次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的时候已经被人质疑过。关系到这么重大个人信誉的问题不解决,理都不理,这不是太蹊跷、太不合常理了吗?蔡英文(台媒)曹长青还附上两封来自LSE图书馆工作人员的回信:第一封信中称,蔡英文获得学位的时期,所有LSE的博士论文都会首先被送到伦敦大学图书馆(Senate House Library),按规定,再被送到IALS。但政经学院图书馆从来没有过蔡英文的博士论文,所以IALS当然也就查不到。在蔡英文选台湾地区领导人时,LSE曾下了很多功夫查找,但结果“令人沮丧”。而第二次回信显示:LSE又努力查过其图书馆、伦敦大学图书馆、高等法律研究院,但遗憾的是,找不到蔡英文的博士论文。曹长青脸书内文截图根据民进党官网上的蔡英文个人简历显示,蔡英文“取得美国康奈尔大学法学硕士,接着转赴英国,在LSE主修法学,辅修国际贸易,获颁法学博士学位”。并在学术成就栏标注:“博士论文以Unfair Trade Practices and Safeguard Actions为题,探讨本土市场如何在国际市场的快速变化中建立防护机制”。对于曹长青的质疑,台湾“东森新闻云”等媒体11日下午刊文反驳称,有两个网址可以“打脸”。文中称,LSE的官网有恭贺校友“蔡英文博士”当选台湾地区领导人的页面;大英图书馆网站的论文搜索系统中,也有蔡英文的论文数据。台媒报道截图大英图书馆网站上蔡英文论文数据截图不过,对于大英图书馆网站上蔡英文的论文,曹长青也在贴文中提出质疑,在大英图书馆(British Library)的论文电子文件查询中心(EThOS),虽然有蔡的论文题目,但“指导教授”一栏却是空白。这说明蔡英文像“从来没有递交博士论文”一样,也从来没有公布她的指导教授的名字。如果没有指导教授,她的博士论文又是怎么过关的?也有岛内网友提出了相同的疑问,除了论文失踪外,更离谱的是,连指导教授的名字也失踪了↓此外,曹长青还提到,伦敦政经学院曾被查出“卖学位”一事,“你给钱,就给你博士学位”。当时的学院主任引咎辞职,成为西方学术界的丑闻。英国《卫报》曾就此做过专题报道。他还在文末附上了相关报道链接。最后,曹长青也提出了蔡英文自证清白的方法:公开发表自己的博士论文;公布博士论文指导教授的名字;公布蔡在自传中炫耀的说要给她“两个博士”的那位评选教授的名字;解释自己的博士论文,在用中文发表摘要时,为什么要加上台当局外事部门负责人吴钊燮的名字,还要把吴的名字放在第一位。对于曹长青的质疑,曾发明出“台肯”“古今台外”等奇葩词汇的绿营节目主持人彭文正今天(11日)也在脸书贴文称,他做了所能做的所有查证,结论是认同曹长青的查证。彭文正脸书截图彭文正称,蔡英文的学位是否造假,论文是否存在,好查,只要拿出来就知真伪。而蔡英文的论文是否有人带笔,怎么可能有人自己的博士论文改写,却挂第二作者,则永远无法查,只能推测,成为“千年悬案”。而他能确定的是:穷尽所有渠道,包括其在英国和美国学界的朋友,在所有公开的学术数据库,都查不到蔡英文的博士论文。彭文正在贴文中讽刺蔡英文是世界上“最神秘的学者”,他还说,公布所有学术著作的电子文件,即可堵悠悠之口,除此之外,毫无借口。对于蔡英文“真假博士学位”一事,有岛内网友表示,博士论文找不到?21世纪还有这种事,把论文先拿出来↓“论文不敢拿出来,一定有原因”,自己拿不出来就不要怪人家怀疑↓对于这场“博士学位造假”风波,截止稿件发布,仍未有蔡英文对此事回应的消息。值得一提的是,带头质疑蔡英文论文造假的曹长青,本身也是“绿营人士”,身上有“台独”“反共”等诸多标签。他为什么要撕蔡英文呢?
继核心学术期刊《冰川冻土》发表“论导师的崇高感和师娘的优美感”论文、核心社科期刊《银行家》发表“主编10岁儿子散文”引发广泛关注后,一张涉及2019年高等教育专业博士论文答辩海报,近日也开始在网络流传。该海报被普遍解读为:湖南师范大学前校长张楚廷教授,指导学生撰写研究自己教育思想的论文,并担任论文答辩委员会委员,有“既当运动员还当裁判员”之嫌。近日,网传的湖南师范大学前校长张楚廷指导博士生研究自己教育思想的海报前校长指导学生研究自己思想该海报信息显示,论文题目为《教育研究的想象力——以张楚廷的教育研究为例》,指导老师是湖南师范大学教授张楚廷。此外,张楚廷还担任此次博士论文答辩委员会委员。论文答辩人为刘艳玲,答辩时间是2019年11月14日下午4时。湖南师范大学前校长张楚廷教授有网友评论指出,张楚廷作为湖南师范大学校长(实为前校长,2000年4月卸任,下同),指导博士生研究自己的思想,“既当运动员还当裁判员,还当教练?”湖南师范大学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的大学校方称所有程序都合法合规合理“针对网上出现的相关情况,学校很重视。”1月16日,湖南师范大学党委宣传部部长晏昱向上游新闻记者介绍,经过认真核查研究并了解相关情况,张楚廷教授指导的博士论文答辩,所有程序都是合法合规合理的,没有问题。晏昱介绍,张楚廷是著名教育家,从事教育六十多年,发表论文1700多篇,入选“改革开放40年‘教育人物40名’”名单。不仅仅是他的学生,国内很多专家学者都在研究他的教育思想。“这是无可非议的,这和研究鲁迅是一样的。要是在学界没任何影响力,你让学生来研究他,讲不过去,是不是?”宴昱解释,张楚廷校长虽然是答辩委员会委员,但他不会发表任何倾向性意见,并且论文指导老师作为答辩委员会委员,是高校的普遍做法。张校长现在80多岁了,身体也不太好,他认为只要学生的论文通过了评审,程序是合规的,就不存在有什么问题。“张校长一直非常实干,对湖南师范大学贡献很大。师大能够从地方普通院校成为211高校,张校长功不可没。”湖南师范大学法学院教授黄捷说,张校长退休很多年了,应该禁得起舆论的考验,他确实有很多思想,文稿至少有几千万字,非常值得研究。黄捷说,张楚廷校长当年开展人才工程、感情留人,都有很好口碑。在湖南师范大学二三十年发展中,大家一直对他很信赖。张校长在专业上非常敬业,学术上严谨认真,学校管理上非常严格。“当年他当校长时候,一直坐的是普通桑塔纳轿车,连一部好车都没有,好车全部留给引进的专家和进行学术交流的外国专家了。”黄捷说,张楚廷校长的作风是非常硬朗的。黄捷说,论文指导老师担任答辩委员会成员是普遍做法。不过在答辩过程中,张校长一般不做答辩委员会主席。在评议和问答时,指导老师是回避的,他不介入。相关搜索显示,研究张楚廷校长教育思想的论文有上百篇,不少论文作者都来自湖南师范大学有教授认为张校长应自行回避不过,湖南师范大学的一名教授也认为,张校长的研究团队符合时代要求,就是不该作为自己学生的答辩委员会委员参加答辩,应遵循正当法律程序原则的要求自行回避。上游新闻记者注意到,湖南师范大学官网在2019年3月21日发布的信息显示,湖南师范大学张楚廷教授入选“改革开放40年‘教育人物40名’”。该评选活动系长江教育研究院、教育智库与教育治理研究评价中心发起,由方略研究院、陕西师范大学、宁波大学等协办的改革开放40年中国教育改革发展典型案例征集活动。除引发争议的论文外,张楚廷还在其它研究自己教育思想的论文中担任指导老师官方信息显示,张楚廷自1986年4月至2000年4月,担任湖南师范大学校长;1995年8月至2000年4月,还担任湖南师范大学党委书记。湖南师范大学创建于1938年,位于湖南省会长沙,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的大学,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来源:上游新闻)
大数据文摘出品来源:Nature论文ddl是很多博士生的噩梦,似乎越是临近截止日期,各种意外越是层出不穷。比如硬盘被格式化、图片和参考文献格式忽然混乱,一方面让学者们面临巨大心理压力,一方面也让很多人无法按时提交论文。《自然》杂志近日采访了几位被拖延症困扰并且最终克服自己的博士准毕业生,并为各位论文提交困难症患者给出了几条切实可行的建议,一起看看。早做打算,越早越好!去年八月,Mark Bennett不到九点就赶到了学校里的印刷店外等候。前一天晚上,他在线上订购了印刷服务,但是没有成功,那时打电话给打印店已经为时已晚,而他的最后截止日期只有一天了。Bennett于2008年在英国蓬蒂普里德的格拉摩根大学(University of Glamorgan University)修读了18世纪的旅行文学及其与通俗小说的关系的英语文学博士学位。但由于资金和家庭原因,直到十年后的2018年8月底,Bennet才完成他的论文。迟交一天可能会导致他十年的博士生涯被继续拉长甚至失败告终。堪培拉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研究部主任Inger Mewburn说:工作十五年来,从了没有哪次论文提交阶段我没有处理过各种意外的。“学生们很自然地希望将最后一点时间用来完成或者优化他们的论文,但并没有觉得印刷和装订也是一项重要的工作“,Bennett事后回忆称,“提前寻找靠谱的印刷店,你需要在截止日期之前把论文完成。”备份备份!多处备份!以数字形式存储数据和文本并非没有风险。物理学家Leonor Sierra比大多数人更了解这一点。2006年,在英国剑桥大学攻读碳纳米管量子传输博士学位的过程中,她经历了巨大的坎坷,包括她的计算机在内的许多计算机由于计算机病毒而被隔离。这导致了两周左右的延误,但是,由于实验室负责人搬离了实验室,并且实验室的生产设施被关闭了几个月,她的进度被放慢了很多。次年初,Sierra的论文已经完成了一半,此时用来备份工作的外部硬盘突然停止工作。一开始她并不太担心,因为她的作品也存储在计算机和CD中。但一周后,她发现自己的电脑也打不开了。一位计算机科学家朋友卸下了计算机的硬盘驱动器,将其放入另一台计算机,并检索了除章节内容外的所有内容。Sierra说:“我觉得当时是世界末日。”“但是重新写它花了很短的时间,因为我已经知道我想说的话了,第二版更好,所以这未必不是个好事。”自从Sierra在2007年提交博士学位以来,基于云的存储的兴起意味着更少的学生因硬件故障而失去论文。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数字风险已成为过去。“我建议各位备份超过一份,利用云,并且直到最后都不要丢弃早期的数据,打印的草稿或其他材料,”现居住在佐治亚州雅典的塞拉补充道,她目前担任自由科学作家和编辑。管理项目!计划日期!许多博士生为完成论文的困难根源在于在博士课程刚开始时面临的困难。本科生的学习主要是学习和理解现有材料,但是博士却只能自己摸索,尽管指导教师会提供相应的指导,但最终他们还是得靠自己,这意味着他们必须设计管理自己的日程表。英国爱丁堡大学研究开发主管Sara Shinton说道,项目管理技能十分重要。在刚入学时,博士生会收到一个挂图,48个空白框代表了月份数,这是让他们在其中填写与博士生涯相关的重要事件、研究计划以及截止日期。如果博士们在计划和完成计划的较早阶段时(如复习文献,参加会议,进行布置,设计实验和收集结果)牢记这些,他们会发现写论文其实十分容易。Shinton说:“如果在整个过程中对更宏观的问题进行反思,那么你将能够更好地对论文进行组织叙述。”在提交的最后几天,小格式和引用问题会变成严重的问题。博士导师、《博士:研究,写作和博士生活的不寻常指南》的作者James Hayton表示,某些博士生会因前期未注意如引用、字体、文本大小和图形格式之类的细节而烦恼。“一个普遍的陷阱是将那些笨拙的小事情留到最后,并且花费的时间比预期的长,”他说,“我建议选择任何参考软件,整理诸如格式和图形之类的东西,并尽早使它们接近可提交的东西。”根据计划,马上开始!许多人在写作过程中苦苦挣扎,但是如果对何时完成各章草稿有明确的时间表,可以帮助避免落后。Mewburn在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经营名为The The Whisperer的博客以及为期三天的博士生训练营,建议学生在截止日期前六个月完成初稿。“人们对我说'没办法',然后我会仔细研究所有可能会出错的实际细节,例如让主管签字,使用错误的模板,找到合适的副本编辑器以及处理他们的输入,例如以及所有通常的生活问题,这些问题将变得越来越大,难以解决。”Mewburn说,所有的参加者在三天内至少写了5,000个单词,有的甚至达到了20,000。她不仅使用激励技术,例如授予不同颜色的巨型乐高积木作为击中各种目标的奖励,还教授生成式写作,例如,建议他们压抑欲望。Mewburn用模糊的标签覆盖了新手训练营参与者的键盘上的删除键,以防止与会者自动编辑。苏格兰西部大学(University of the West of Scotland)的研究主任Rowena Murray建议博士研究生在截止日期的八个月内写出一篇750字的论文摘要。“这使他们专注于每章将要讨论的内容,结构的连贯性和宏观论点,而不是那时他们所陷入的微观细节。”大学及其各系对论文提交都有具体的管理要求,博士生们可以通过尽早掌握这些标准避免在最后时刻手忙脚乱,“当承受压力时,不要依赖短期记忆,”Hayton说,“记得核对所需材料的清单。”
前段时间,南京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吕建教授公开表示,在2012年的时候,国内有40%的博士生无法按期毕业,现在这个比例大概是65%,有些三年制的博士生读了八年都毕不了业。吕教授的表态刷新了人们的认知,之前很多人以为接受不同学历层次教育的高校大学生基本都能按期毕业,博士生按期毕业率低些,却也不至于低到这个程度,特别是“翟博士事件”的发生,让大家普遍有种错觉:博士文凭太好拿了,名校也不过如此!其实这是个别事件,也是一个不正常的情况,无法代表整个博士生教育的现状。客观地说,正是因为有很多博士生无法顺利按时毕业,却有人能随便混个博士文凭,才引起了众怒,导致事情朝着“不可控”的方向发展。南京大学校长所说的65%博士生无法按期毕业是一个总体上的估计,具体到每个学校、每个专业又有区别。以南京师范大学为例,学校每年招收三百一十名左右的博士生,大概有六成能按期毕业生,不过,2018年延期毕业的博士生占比相较于2017年增加了10%。与南京师范大学相比,南京理工大学能按期毕业的博士生占比就要小很多,数据显示,南理工每年招录博士生五百多人,能按期顺利毕业的仅占四成左右,也是说约60%的博士生无法按期毕业,这个比例与吕校长所说的已相当接近。南大、南京师大、南理工,亦或是其他高校,虽然延期毕业的博士生占比有区别,但总体上都呈现出延期毕业博士生占比逐年升高的态势。南京大学商学院某专业一位延期一年半时间才毕业的同学说,“我们学科小组的十几个人,没有一个可以在规定的三年制期间毕业,通常都需要延长两到三年,达到八年的也不是少数。”博士生无法按期顺利毕业与高标准的毕业要求有很大关系。根据学校规定,博士生需要在核心期刊乃至学科顶级期刊或国际一流刊物上发表一定数量的文章,有些院校或指导教师还会在学校规定的基础上加码,由于顶级期刊、核心期刊数量有限,而博士生人数却一直在增加,发表文章变得越来越困难。博士生两三年发表不了一篇文章的情况并非个别。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一位在读博士生表示,学校规定在核心期刊上发表三篇论文,两年多过去了,自己却一篇都没发表,延期毕业差不多是一定的了。他认为主要原因还是国内核心期刊数量有限,而博士生招生规模在不断扩大,加上延期毕业的博士生,人数已相当多,大家都需要发表论文,供求关系严重不平衡,很多博士生无法按期毕业实属正常。博士生无法按期顺利毕业的另一个原因则与导师有关。某高校一位在读女博士生说,自己的导师带了十几个博士生,导师指导学生是指望不上的,科研、论文全靠自己,因为没有人点拨,很多时候绞尽脑汁也达不到预期效果,这种状况下不延期毕业才怪!由于很多博士生导师身兼数职,仅是行政事务和参加各种学术活动就够忙的了,不说指导学生,恐怕连自己的科研项目都很难挤出时间参与进去。另外,国内博士生导师与欧美等国博士生导师有很大不同,国内博士生导师相当于一个头衔,而欧美等国博士生导师仅仅代表具有招收博士生资格,有科研项目的老师才可以招收博士生,才可以称之为博士生导师,没有项目的老师就没有带博士生的资格。国内则不同,只要有博士生导师头衔的都可以招收博士生,至于有没有项目、项目含金量有多高,并不在考虑范围内。博士生导师没有科研项目或科研项目含金量不高,他们所带的博士生又怎能产出高质量的论文呢?当然,博士生延期毕业跟个体因素也有一定的关系,有些人读博是为了提升学历层次,其实不太适合搞科研。也有些人觉得自己适合搞科研,结果却事与愿违。相关部门也了解到这个情况,2019年2月底发布的《关于进一步规范和加强研究生培养管理的通知》,就有关于“对不适合继续攻读学位的研究生要落实及早分流,加大分流力度”的描述,部分高校也已先后出台了博士生分流政策。博士生延期毕业,既有客观上的原因,也有主观上的原因。因此我们既要对招生环节、培养环节进行改革,也要照顾延期毕业博士生的个人感情,将分流政策较好地执行下去。
首先做一个简单的自己介绍,我是一名硕士、硕士、硕士,重要的事情说三遍差不多了。现在研三,研究生前两年可以用两个词概括:迷茫+打鸡血。第一年初入研究生阶段时,被学校的毕业要求(一篇C)直接给吓到轻度抑郁想退学,当时就想我是来上学的,不是来受苦的呀。但学校的要求就是这么活生生的放在那,你能不管吗?而我的导师,上知网上一查,一年就产出一两篇文章,还都是跟着学生一起发的,我的上两届一篇文章都没有。这对于从来没有正儿八经写过论文的我来说:太难了。以致于研究生第一年老板让干什么就干什么,基本都是一些琐碎的事情,跟做研究和写论文打不上半点关系。所以研一一年日日都在脑中思考,我怎么样才能写出一篇文章并将它成功发表?由于老板一直没有知道我做研究,所以第一年就是不知道干什么,迷茫之年。研一暑假的时候,有一天老板急匆匆地给我打个电话,说让我依据做的课题写个小论文,过几天就要把框架给他。接到电话后,我是既开心又不开心,开心的是终于让我写论文了,有救了,不开心的是就这么几天我怎么写个框架出来。但是迫于时间压力没有办法,还是查阅文献照着别人的思路依样画葫芦整了一个研究框架交差了。又过了几天,导师意见回来了,打开文档上面都是修改意见,我一看心都凉了。但也正是这处处标红的修改意见,才会有后来导师让我给博士生指导论文写作的故事。在经历三四个月的反复修改之后,第一篇论文投出去了,后成功发表在一份C刊上。也许是尝到了第一次写文章就成功发表的甜头,我开始两手准备,一面跟着导师的指导写文章,一面写自己感兴趣的主题。但是一人之力毕竟有限,导师指导的文章就跟着导师意见修改,自己写的文章我就参加论坛,凡是跟主题能够搭上关系的论坛我就投稿,通过论坛发言来获得修改意见。这样一来二去,领域内的人认识了不少,自己的文章也能够获得极好的修改意见。因此,研二一年我文章七七八八写了八九篇,发了四篇C刊、两个核心、两个普刊,其他的还在外面飘着。这一年自认为精力十分专注,就是写文章、改文章、参加会议和投稿,用打鸡血来形容也不为过。那么,导师为什么让我给博士生指导论文呢?情况是这样的,一是因为导师是第一年带博士生,一下子还招了两个。再加上学校扩招,整个师门从原来的的七八个人直线上升到十五六个(包含留学生)。精力有限管不过来。二是这几个博士生还都不是本专业的,都是跨专业过来的,还有已经工作了几年再来的。而我,用导师的话说就是,你是正儿八经的科班出身,基础比他们牢固很多。三是因为我在一年之内发表了多篇文章,都够到博士毕业要求了,并且师门这几年也只有我一个发表了文章。综上所述,导师就让我给他的博士生指导论文。在“指导”师兄师姐写作文章的过程中,初时有些尴尬。比如,我叫他们师兄师姐,他们就叫我师兄师姐,整的别的师门的要么以为我读博了,要么以为他们是硕士。我能够有幸将自己的一些做研究的粗浅经验与师兄师姐分享,其实是我的幸运,也是我再次学习的过程。一方面,在与博士生交谈的过程中能够学习到学术之外的许多东西,特别是已经工作了很多年再回来读博的师姐。师姐虽不是科班出身,但个人觉得她的学习能力很强,应该会收获好的学术研究成果。由于自己正处在继续深造还是工作的关键当口上,师姐作为过来人就比我更有发言权了。师姐说,你想一想工作与学术的差异是什么,就知道自己该怎么选择了。一个是追求(别说科研也能赚钱,人文社科穷的发慌),一个是现实。听了师姐很多的人生经历,对自己的方向和选择也越来越清晰,越来越明白自己应该做什么、可以做什么、适合做什么。所以,实际上这是导师给与我的宝贵的学习机会,一个认识自己的机会。不是我在指导他们,而是他们在指导我。另一方面,在将自己所谓的经验讲给师兄师姐听的时候,他们的很多疑问是我自己都没有意识到的,就在这样的相互交流和学习中,我感知到自己身上越来越多的不足之处。原本以为自己发了很多文章,拿了很多奖项,在学院也算牛逼的了,但经过这样的一个“指导”过程,我发现,太年轻、太幼稚。在向他们讲述自己构思写作、修改投稿以及发表过程中的经验时,师兄和师姐提出了许许多多有建设性有价值的意见,是我自己所忽略的和不知道的。也许是因为他们有着与我不同的学科背景、看问题的方式不一样,提出来的意见也就不一样。这对于一直处在一种模式中的我而言,有一种拨开云雾见晴天的感觉。这也使我意识到,做研究除了要沉心静气,还有一样东西是所有人都应该关注到和重视的,那就是交流。这种交流不单单是指与导师与同门的交流,你还要学会与其他学科背景的人交流。首先,你能够让自己的研究被不同学科的人所理解和接受,这样一个讲述的过程就是加深自我理解的过程。其次,不同学科的人有着不一样的问题眼光,隔行如隔山有时候也是一种好处,总能够给你不一样的认识和发现。所以,导师让我知道博士生写论文,实际上是他们知道我的人生。如果可能,希望这样的指导越多越好。因为,只有自己足够优秀,才可以知道别人。有指导他人的机会,也才有交流学习的机会,这是一个双赢的举措,何乐而不为呢。也希望所有拥有丰富研究经验和论文发表经验的同仁,学会共享,让更多的人喜欢上做研究、爱上做学术。本文来源:募格学术(ID:mugexueshu)原创,转载请在募格学术原文下申请留言, 作者:小呆呆
博士学位论文是在导师指导下,博士生独立完成的研究成果,反映了博士生对基础理论和专业技能的掌握情况,体现了作者研究领域和方向的最新成果和前沿进展。而学位论文的写作过程既是对研究成果的全面总结,也是对研究工作的深化与升华。北京大学每年评出100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鼓励博士生锐意创新、勇攀高峰。多年来,优博获奖者中涌现出了朴世龙、段慧玲、黄罡、黄岩谊等诸多优秀的年轻学者。为了帮助准备或正在进行学位论文研究和写作的同学们解锁优博“创作秘籍”,研究生院官微开设“优博优享”,精选部分2019优博作者的研究和写作经验以飨读者。愿其成为你论文写作漫漫长路的点点星光,给你带来些许灵感与光亮。本期分享人: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 何林对于博士研究生而言,完成博士学位论文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至关重要,其中,合理地规划学位论文的写作时间可以很好地提高论文写作的效率。在此,我非常荣幸能有机会分享自己撰写博士学位论文过程中的感受和体会。1、提早准备完成博士学位论文写作大概需要1-2个月的时间,由于博士学位论文在答辩前都需要盲审,而盲审的时间一般是1-2个月不等,所以我认为从毕业前一年的12月份左右开始准备比较合适。在论文准备初期,一定要与导师沟通。导师都是非常忙的,需要指导的学生也不止一个,所以我们学生一定要积极主动。在与导师讨论之前,自己要先想好中心方向,有基本的思路和框架,这样讨论时才更有针对性,也会取得更好的效果。2、全面计划为使论文的撰写能够顺利,对论文的总体结构和撰写内容做比较好的规划和安排是十分必要的。因此,在确定好论文的中心方向后,列出撰写大纲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工作。大家可以在写论文前,研读学长的博士学位论文,学习他们的撰写大纲和写作规范。我的习惯是画一张这样条理清晰、枝干明确的图,先写下自己的题目,然后写下各章节的名称,每一章节进一步展开为重要组成部分,各部分可以再细分成相关的小标题。这样“化整为零”,在写论文的过程中,我们的思路会更加清晰,也会更清楚目前的进度以及接下来的写作方向。3、由易到难我个人认为,写作是符合事物循序渐进的基本规律的,一般是到后面越写越顺,所以撰写的顺序应是先易后难。写作伊始,我选择的是从难度最低且最易上手的实验方法部分入手。这些内容虽然琐碎,可是写起来却可以就事论事,直接简单,也不需要华丽优美的文字,或者深奥复杂的逻辑思考。所谓“万事开头难”,能够找一些相对简单的内容入手,有助于树立自己的信心,这对论文写作的坚持有积极的推动作用。接下来,我选择的是撰写实验结果部分,因为在撰写学位论文时,大部分实验都已完成,研究目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案和研究结果都已明确,所以在整理这部分内容时,我的思路是很清晰的。实验结果部分的数据、图表比较多,需要我们认真仔细地整理和对应,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严谨性。我最后写的是论文综述部分。当我与导师讨论确定综述的内容之后,我已经列好综述包括的几部分内容,在撰写论文其他部分的过程中,我会十分注意积累,收集综述所需要的文献和素材,并将其全部整理到一个文件夹中。经过前期的思考和积累,在撰写综述的过程中,不仅下笔十分顺畅,插入参考文献也十分轻松,能够很好地避免在此过程中,因为要随时查找文献而导致思路时常被打断的情况。4、连贯写作在撰写论文初稿的过程中,没有必要花费很多时间追求完美,能够继续写就继续写,将格式调整及语言润色等放到最后,这样既能够保证论文写作进度,又能够保持连贯的写作思路。一篇高质量的博士学位论文不是靠其中某个章节取胜,而是总体的写作效果。建议大家合理、平衡地分配时间,写好论文的每一部分。最后,我们需要在论文初稿的基础上,与导师讨论,继续对论文进行反复修改,在修改定稿的过程中尽善尽美。5、持之以恒写作需要形成一种习惯。如果每天都能有规律地写作,每次就可以较为快速地切换到写作状态。学位论文是不适合集中时间突击完成的,因为论文的逻辑要严谨,数据要准确,格式要标准,这些都是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的。突击完成不仅会导致身体的疲劳,更会使得论文错误百出。如果条件允许,大家可以每天拿出相对固定的时间来写作,中间不要有特别长时间的中断,每次停笔之时,最好能够记下自己写到哪里,以及接下来要写哪些要点,以免下次写作时遗忘。每天坚持写作是保证效率和质量的最好方式。6、劳逸结合写博士学位论文就像跑一场马拉松,掌握节奏很重要。大家一定要注意身体健康,规律饮食,同时注意调整,劳逸结合。每个人都有瓶颈期和疲倦的时候,要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及时做出调整。有规律的运动是最有效的放松方式,不仅可以让大脑得到休息,身体也能得到锻炼。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我们只有有好的身体作为基础,才能保证工作质量和效率,更好地完成学位论文。以上是我在博士学位论文写作过程中的一点体会和感受,供正在或准备撰写论文的学弟学妹们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加合理地计划和安排博士学位论文的相关工作。来源:北京大学 北京大学研究生院 北京大学研究生教育 作者:何林
近日,北大物理学院光学所的18位博士生在线完成了毕业论文预答辩工作受到疫情影响北大今年的博士生预答辩工作也显得格外特殊虽然北京大学已经线上开学月余但博士生和导师们无法在实验室、会议室碰面仍然困扰着大家为了保证今年应届博士毕业工作顺利身处五湖四海的博士毕业班同学和导师们都想办法利用网络技术带来的便利克服距离带来的重重挑战解决数据材料等诸多问题完成了毕业论文的关键一步线上答辩会:我准备好啦博士生预答辩是博士生培养的重要环节。防疫教学两手抓,北京大学物理学院现代光学所三月如期举办了远程视频博士毕业生预答辩会。经过充分的前期准备和临床协调,顺利完成了线上预答辩。答辩前答辩秘书提前10天通知提前测试视频软件同学们和导师远程试讲、修改报告答辩当天导师学生登录网络打开视频会议软件调试麦克风、摄像头准备屏幕共享答辩开始!虽然博士预答辩会从会议室搬到了线上,但是要求始终如一的严格,博士预答辩分为四个小组进行,各指导委员会成员全体参加了会议,对每位毕业生研究工作系统性和创新性,论文结构和内容等认真审核。视频会议过程中,为了保证会议效果,主持人根据现场情况协调安排。答辩学生报告时,答辩人打开摄像头,使答辩显得更正式,又增加了现场感。同时,关闭其他人员的麦克风避免干。答辩期间如遇卡顿,提示旁听人员关闭摄像头,答辩人重新进入解决卡顿现象。在光学所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本场特殊的线上预答辩会得以圆满结束。克服困难线上开学,居家上课的我们想必都想念过宿舍里成摞的文献和参考书都怀念过图书馆丰富的馆藏都惦记着学校高速的校园网而对于毕业班研究生而言实验室里的研究成果办公室电脑里的资料更是毕业征程上的不可或缺面对从家到学校遥远的距离机智的老师和学生们是这样解决的光学所博士生曹启韬主要研究非线性光学微腔中对称性破缺,包括回音壁微腔光场手征自发对称破缺研究、自发手征对称性破缺微腔激光、微腔表面对称破缺诱导的非线性光学效应等。在上述领域已取得多个重要的研究成果。疫情期间,他按照正常学习工作安排,每天坚持在家学习并进行博士论文撰写等工作。面对网络条件限制和资料查阅困难,他使用VPN远程连接实验室电脑,阅读文献并参与研究组内同学老师的学术讨论。博士生孙风潇主要开展在超导腔、腔光力、玻色-爱因斯坦凝聚等系统中,对宏观量子态相干与纠缠的调控性质的理论研究。居家期间,孙风潇远程连接北京大学物理学院的服务器,进行计算和数据处理工作,以解决家用电脑配置运行速度不够快、无法运行大量的计算程序的问题。光学所博士生王非凡刚刚结束在美国的半年交流,居家开始准备毕业论文。和导师面对面讨论交流的缺少,使得她一时间手足无措。其导师得知这一情况,每周和她讨论;实验室的同学们也通过学校的公共课平台和她交流,最终克服了毕业论文的总体结构构思上的困难。对毕业论文规划较晚的同学,不能返校导致对毕业论文影响颇大。博士生韩猛在导师的帮助下,远程登陆学校电脑,阅读和使用里面的资料数据。同时,导师一直与韩猛保持深入交流并对其论文提出了很多重要的修改意见。同学们更是伸出援手,同样今年毕业的博士生靳剑钊和王慕雪还无私地向韩猛分享了latex模板,助论文写作一臂之力。不同以往的毕业季停课不停学,停课不停研自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在多地发生后学校积极采取多项措施保障预毕业研究生培养工作的有序平稳开展全校各研究生培养单位制定了在疫情防控期间研究生培养及预毕业生工作方面的工作计划和安排学校及时发布《关于疫情防控期间预计7月毕业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全面审查(即预答辩)组织工作的通知》指导各院系开展预毕业研究生在线预答辩工作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所采取视频答辩和在线审议的方式,顺利完成了2020年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博士学位论文的预答辩工作。为了做好线上预答辩,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成立预答辩工作筹备小组,就答辩议程进行了多次沟通,并设计了预答辩工作流程和应急预案。还预先进行了视频互动演练,并多次测试了平台功能和网络环境,最终保障预答辩会议顺利进行。首次采用在线预答辩,需要克服技术难点、保证工作重点,教育学院组建了视频会议技术支持小组,制作了考生、秘书和评委视频会议系统使用手册;成立了答辩秘书工作群组,并对在线秘书统一培训,重点演示了在线匿名投票方法,为预答辩做好了充分的准备。近日,教育学院已圆满完成预答辩9场37人次,主席主持、考生汇报、评委提问、匿名投票、秘书协调、技术小组幕后保障,所有工作有条不紊,效果堪比现场。经济学院春季学期首场线上学位论文全面审查于近日完成。会议历时3个多小时,一共有5名参加预答辩的博士生同学,按照事先规定好的顺序和流程,利用线上系统的共享功能,依次进行了PPT展示,答辩委员提问,最后由答辩委员会通过现场讨论,经由预答辩秘书形成了对参加预答辩的博士生同学的审查意见。“本次网络视频预答辩完全遵照博士学位论文预答辩的要求、标准和流程规范进行。”参加预答辩的经济学院博士生韩晨宇说,“参与此次网络视频答辩是一种全新的体验,在答辩过程中与答辩委员会的老师们在线视频交流,感觉非常亲切,收获了很多宝贵的意见。感谢学院的精心组织,感谢各位老师和答辩秘书的辛勤工作,保证了此次预答辩的顺利完成。”各个研究生培养单位紧锣密鼓进行学位论文全面审查(即预答辩)工作预毕业研究生、导师、指导组成员多方联动,严格要求,精益求精视频预答辩程序严谨,步骤完备做好书面记录工作,严禁录音录像及时录入管理系统,做好备案工作关于2019-2020学年第二学期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审批与学位审核工作安排的通知已于近日发布为尽可能降低疫情对研究生深造和就业的影响保障符合条件的研究生及时获得学位学校决定本学期毕业生的学位审核工作分两个批次开展将于7月3日和8月14日先后召开两次学位评定委员会会议审议学位克服困难,接受挑战在此种特殊情况我们戮力同心、共克时艰相约那场毕业典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