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题报告是博士论文的前卫性写作,对博士论文写作起着指导思想和提纲挈领的作用。赛恩斯编译发现,如果对开题报告不太重视,博士论文写作往往就会遇到很多障碍和波折,所以开题报告对于博士论文写作非常重要。那么,“如何写好博士论文开题报告”就成为不得不面对的问题了。一般而言,一篇高质量的文献述评,暗含着改进的方向,一个科学合理的目录,论文的基本结论便大致呈现出来。也就是说,在做好文献述评、编制目录之后,开题报告便呼之欲出。博士论文的开题一般报告包括以下内容:一、研究的目的和意义。这是作者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如果搞不清写作目的,不知道研究的意义何在,就说明这篇论文没有明确的方向和目标,很难写好,即使写出来也是堆砌罗列之物,质量难以保证。二、国内外研究述评,或说是文献述评。它是作者大量阅读和占有本研究领域的研究成果得出的宏观印象,是作者论文写作的必备的背景性知识。三、主要内容。就是列出提纲,明确基本观点和主要结论,近似于上面提到的目录章节。四、研究方法。博士论文的研究方法很多,对于不同的学科和选题,研究方法有很大的差异,作者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和论文特点选择使用。诸如历史联系现实的方法、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辩证分析的方法、立驳结合,以立(驳)为主的方法、文献研究的方法、实证研究的方法、定性(定量)分析或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纵向历史研究与横向逻辑推绎相结合的方法、动态考察和静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史论结合,以论(史)为主的方法,等等。五、论文力求达到的创新点。创新是博士论文的灵魂,只有创新才能体现论文的真正意义和价值所在。作者在写作之前要心中有数,对论文可能达到的创新点要有心理预估,这样才能在写作过程中有的放矢,围绕创新点下功夫。当然这个预设的创新点与论文完成时实际达到的创新点会有所差异,这不是大问题,关键是要有创新意识。六、主要参考文献。在博士论文写作中,引用别人的观点是必须的,为了尊重原作者的知识产权,也便于读者了解和查阅材料的来源,必须如实地标注出处,这就是参考文献,它是撰写论文时所引用或参考的公开发表的文献信息资源。论文中的重要引文、对论文写作有重要影响和启发的文献都须以参考文献的形式列出。参考文献一般包括经典文献类、著作类、期刊论文类、博士论文类外语文献类和电子文献类等。值得说明的是,有些人为了应付,或者充字数,罗列一些虚假的参考文献,经不起校验,这是绝对不允许的。当然开题报告也不是万能的,它只是博士论文的一个缩影和草案。随着博士论文写作的进展,各方面可能还要做若干重大修改,但是,开题报告作为博士论文写作指导思想的作用是毋庸赘言的。
博士申请没想象中的那么难,与master的区别就在于proposal(研究计划书)和导师选择(套磁老板)。今天给大家掰掰英国博士申请proposal的前世今生,和套磁的那缕痴缠纠葛。What是什么?JUST DO ITproposal就是博士研究课题和计划~这么讲,好像还是很抽象~具象点说,博士是完全不同于授课型研究生的一种存在,没有课程设置,没有考试,没有论文题目。那读博要干什么呢?问的好,proposal就是解释申请人读博要做什么的。总而言之,就是 读博课题和计划的解释汇总。How如何写?JUST DO IT虽然听起来很抽象,然后不同的学校,要求也有所不同,但是proposal也有一个道内人,公认的大致结构。1.研究课题(research question)其实就是题目了,就是几万字博士毕业论文的题目了。真是套了个小马甲,就立马高大上起来了。要求是 独立原创,而且是前人没有研究过的视角。2.文献综述(literature review)文献综述就是对前人研究的总结,申请人研究课题相关领域的重要理论和大咖们的idea。文献综述自然是能多广泛就多广泛,能多深入就多深入,而且 Critical Thinking不能少。3.研究方法(research method)研究方法有很多种,不同的选题,适合的研究方法也不一致,但常见的有问卷调查和访问。为了得出此课题的独家结论,研究方法少不了~只读前人的文章,可是得不出全新的原创的结论。要两种以上研究方法,一种定量研究,一种定性。TIPS虽然proposal各方面要求都比master论文要求,但是有一点跟master论文是一样滴,都是reference越多越好啦。说起来都是费时间和脑子的技术活,各位想读博的同学们辛苦啦。对于不同学校不同要求,应该怎样应对呢?按最苛刻的要求来写,比如说有的学校要求5000字,还有的要求3000字,那么自然要按照5000字来写,完成之后,删减内容,即可申请不同学校啦。
学威15周年学威国际商学院,2003年成立于上海,经过15年的发展,目前已拥有八大国际MBA项目,MBA课堂已覆盖上海、北京、深圳等15大城市,累计为社会培养了近万名MBA、DBA毕业生,拥有在读学员3000余名。01:10(学威国际商学院十五周年·学员祝福)10月28日亚洲城市大学副校长、主管商学院的拿督教授杨亚良博士、亚洲城市大学研究生中心主任、亚洲城市大学商学院和IT学院执行院长Prof. VIKINESWARAN、亚洲城市大学MBA&DBA中国项目徐主任等一行受学威国际商学院邀请跋山涉水、不远万里来到中国。Prof. VIKINESWARAN现任亚洲城市大学研究生中心主任,亚洲城市大学商学院和IT学院执行院长,拥有工商管理博士学位和管理学哲学博士学位。他是马来西亚组织行为学和人力资源管理领域的知名专家。Prof. VIKINESWARAN在国际期刊、国际学术研讨会发表论文一百多篇。从教二十年,他先后在马来西亚林国荣大学,马来西亚汝来大学,马来西亚英迪国际大学等马来西亚知名高校任教。目前,Prof. VIKINESWARAN是根据MQA的要求制定亚洲城市大学DBA,PHD毕业流程、学术水准,论文写作方案的撰写人。亚洲城市大学副校长拿督教授杨亚良博士在上海万怡酒店为学威国际商学院·亚洲城市大学工商管理DBA在读学员举办了“2018年亚洲城市大学工商管理博士论文开题报告会”。这场论文开题报告会对亚洲城市大学在读的博士学员们而言堪称“及时雨”。在本次论文开题报告会正式开始前亚洲城市大学MBA&DBA中国项目徐主任作了简短的发言。亚洲城市大学MBA&DBA中国项目徐主任首先,她向在坐的各位学员表示祝贺。她说,大家能坐在这里就说明大家的论文在开题,选题上都符合亚洲城市大学工商管理博士论文的要求。换言之,在场的诸位都是被选拔出来的。其次,她明确指出亚洲城市大学对工商管理博士的培养是有明确条件的。其中包括学制,学分,读书报告,而最终考核大家的是博士论文。她提醒大家务必重视自己的博士论文,建议学员们以博士的心态、博士的学术水平来要求自己。在论文选题上、框架上、内容上都要积极与自己的导师进行沟通。在论文的写作上,她建议大家根据自己研究的行业及主题,多关注国内外最新的理论和最新的研究成果,多参加论坛、学术研讨会,通过这些大家都能得到启发。她特别强调,在论文写作上多做笔记,多寻找资料、文献来支撑自己的论文。同时,她还鼓励学员们多在期刊上发表文章,同时指出这些对大家今后的履历非常重要。她说,自己很欣慰,今天十几个人的开题报告,至少有一半以上的学员达到了博士开题报告的要求,还列举了某位学员的开题报告,并给予了肯定。最后,她强调,在论文写作注意事项上,请大家一定要仔细研读亚洲城市大学的博士论文指导手册,而在本次论文开题报告上一定要注意专业二字。徐主任的发言既有朋友间的知无不言,又有师长得谆谆教诲,赢得了大家的热烈掌声。接着本次论文开题报告会正式开始,学员们依次上台向杨博士、Prof. VIKINESWARAN作了开题汇报。杨博士和Prof. VIKINESWARAN分别对学员的论文选题、研究的问题、研究的方法、论文框架等进行了点评,同时给出了修改意见。 本次导师点评分为口头点评和书面评语,其中书面评语将代入学员的档案。在口头点评中,杨博士和Prof. VIKINESWARAN总能一针见血的指出学员们论文报告中的问题,对其中的不足和需要修改的地方,他们认真、耐心的给出修改意见和建议,对于部分学生开题报告给予了肯定,对大家辛勤努力整理上百篇文献综述的认真态度给予了称赞。杨博士和Prof. VIKINESWARAN点评完最后一个学员后,徐主任将学员们分为两组,分别由杨博士和Prof. VIKINESWARAN来带。学员们倍加珍惜与杨博士和Prof. VIKINESWARAN在一起的美好时光,他们抓紧每一分钟积极向两位导师请教。最后,学员们与杨博士和Prof. VIKINESWARAN进行了合影留念。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在知识的传授上、在对学生的期望上,中外导师都秉持了一样的师者精神,那就是严谨、严肃的教学态度。若非一番寒彻骨,那得梅花扑鼻香。无论是对于在读的、即将毕业的亚洲城市大学工商管理DBA的学员们来讲,还是对其他人来说“一勤天下无难事”是千古名句,又是至理名言。在此,学威国际商学院祝勤奋、努力的亚洲城市大学工商管理DBA(博士)的学员们在论文写作上能再接再厉,早日完成学业!欢迎关注学威国际商学院
近日,在呼伦贝尔市人民医院行政一楼中型会议室举办了苏州大学2019级临床医学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会。参加本次博士研究生开题学生3名,分别为外科学神经外科专业、外科学普外科专业和内科学布鲁氏菌病专业,导师为杜彦李教授、梁秀文教授、王闯教授。开题报告考核小组邀请苏州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免疫学张进平教授作为组长,以网络会议的模式指导开题工作。根据专业分为三组进行开题,5名专家为一组。市医院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及全体在读博士、硕士研究生参加了开题报告会议。报告会上3名学生分别从论文的研究背景与选题理论依据、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选题理论意义、研究目标和创新点、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和可行性分析、总体安排进展情况作了详细汇报。 汇报结束后,各专业考核小组针对每位研究生的论文选题、研究内容和方法及预实验结果等方面及环节进行评估。专家认为,博士研究生的论文在选题方面符合本专业要求,前期具有一定的实验基础;同时也指出了其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围绕研究思路及课题设计等提供了切实的指导。让学生认识到自己课题研究设想的局限性与不足之处,并且得到了下一步修改方案。会后,各专业考核小组根据苏大研2018[65]号关于印发《苏州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管理办法》的通知要求进行研究讨论,考核小组组长张进平教授宣读考核小组研究决议,2名外科学专业博士研究生通过本次开题,1名内科学专业博士研究生未通过本次开题需进行二次开题。并对学生课题下一步研究及实施情况提出了建议和要求。2019级临床医学博士研究生论文开题报告会的召开,对博士研究生课题的下一步实施指明了方向。促进研究生的过程管理,重点抓住学位论文开题、中期考核、答辩等关键环节,加强研究生的分流机制,全面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来源:呼伦贝尔市人民医院】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1、一个人的博士学习阶段,最主要的任务是学习独立地以及与人合作地做科学研究。博士阶段的所有安排,都应围绕这个任务来展开。博士阶段的学习与研究风格会基本奠定一个人一生的研究风格。一般而言,博士生在研究风格方面会受到导师或多或少的影响。我原则上不招收在职博士生,即使偶然招收了在职学生,我对他(她)的要求会与脱产学生完全一样。2、博士生一年级,最重要的任务是多花时间学习高微、高宏与中高级计量。这三门课是博士生的立身之本。每门功课,至少应该吃透一本经典的高级教材。所谓吃透,是指书中的推导要全部自己过一遍或者数遍,而每章课题的习题要独立做一遍。博士生开展学术研究的底子与可持续性,在很大程度上与对这几门课的学习是否到位有关。三高最好能够听老师系统地讲解一遍,所谓系统地讲解主要是指推导。社科院研究生院迄今为止三高的课开得并不好,必要的话,有必要到外校去旁听一遍。就国际金融领域的博士生而言,面板回归与时间序列分析是最重要的实证研究工具,必须系统深入掌握。3、我自己的研究方向是国际金融(开放宏观经济学),因此除了上述三高之外,我的博士生还必须非常熟悉中高级国际金融教材。例如Rogoff与Obstfeld的国际金融高级教程。为了教学相长,我希望我的博士生在博士论文选题方面能够尽量做与国际金融问题相关的题目。否则,我对你不能提供有效指导。4、研读论文是博士生学习生涯的最重要工作之一。一个合格博士生的最基本要求,是应该对自己所从事研究领域的经典论文与最新论文有一个比较全面的阅读与认识。就国际金融领域而言,NBER Working Paper、IMF Working Paper、BIS Working Paper中的相关论文都应该大致熟悉。就国内期刊而言,对《经济研究》、《世界经济》、《管理世界》、《经济学季刊》中的相关论文应该比较熟悉。此外,《国际经济评论》、《经济学动态》、《国际金融研究》与《比较》这四本杂志,最好在博士期间能够持续通读,对于开阔眼界很有帮助。Project Syndicate、VoxEU与FT中文网这三个网站,值得每天跟踪阅读。对于增强研究的现实性与针对性很有帮助。5、开展经济学研究,有必要掌握一定的方法论。余永定老师过去曾经经常给学生与所里同事开展关于经济学研究方法的讲座。概略言之,就是经济学研究必须提出一个能够被“证伪”的题目(只有能够被证伪的题目才是一个真正、有效的经济学研究题目),并且通过演绎与实证的方式来证明或证伪。近年来我参加了一些博士生的开题报告与答辩会,发现不少博士生的毕业论文研究的并不是一个真正的题目。很多博士论文看起来像一本面面俱到、各章节普遍割裂的教科书。6、对博士生而言,通过各种形式来提高书面与口头表达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其实,人生的若干关键时刻,都需要一个人在短时间内表达核心观点的能力(例如面试、答辩、演讲、评职称、申课题等)。很多学者研究做得很好,但是不能很好地将自己的观点有效表达出来并传播开去,这是憾事一件。博士生应该抓住身边的各种机会,来锻炼自己的写作能力与演讲能力。7、我对自己的博士生在发表方面有基本要求。博士生要获得答辩资格,以下三方面标准必须满足其一:第一,博士期间发表世经政所A类期刊或SSCI期刊文章一篇;第二,博士期间发表世经政所B类期刊文章两篇;第三,博士期间发表CSSCI期刊文章三篇。对于未来以研究为志向的博士生而言,至少应该满足第二条标准,应争取满足第一条标准。以上标准,在答辩前拿到用稿通知也可。这些论文,应该博士生是唯一作者或者主要作者(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把名字挂在别人主要完成的论文上,这不算。我的博士生与打算成为我的博士生的同学,应该明白这一条标准是基本标准。如果不能满足,答辩顺延一年。8、目前中国经济学研究正在走向国际化。对于一个试图长期从事研究工作的研究人员而言,最好能够中文论文与英文论文并重。因此,我非常鼓励自己的博士生尝试发表英文论文。要更加从容与更加深入地参与国际会议与国际讨论,一个研究者最好在相关领域有多篇英文学术论文。9、对于一个博士生而言,拓展学界人脉也是学习期间一项重要工作。这就需要主动去参加各种讲座、研讨会、学会年会,并尽量主动地发言、评论与参加讨论。对于我的学生而言,我希望他(她)能够参加世经政所组织的各种讲座与会议、中国世界经济学会的年会与专题会议(国际金融方向)、中国国际金融学会年会等。在这些会议上投稿并获得发言机会,既有助于传播自己的研究观点,也是自己向潜在雇主的有效自我推销。10、欢迎我的博士生与我合作进行学术研究。当然,如果你愿意自己独立研究,或者与其他老师与同学合作展开研究,我也完全接受。在我与学生的合作研究方面,原则上按照各自贡献大小确认署名顺序。最后必须指出的是,学术声誉是一个研究者的立身之本。在开展合作研究方面,我或许没有能力鉴别你完成的部分是否是原创的。但是,一旦被我发现,这将是我不会原谅的错误。一个人的研究能力有高下,但是否保持诚信,避免任何抄袭与剽窃,这是一个研究者的基本品质,断断不可损害。(作者为中国社科院世经政所研究员)
12月10日,顶立科技与中南大学联合培养的博士后龚艳丽博士开题报告会在顶立科技举行。省人社厅专家服务中心以及中南大学博士后管理相关部门领导及专家出席了本次报告会。顶立科技召开博士后开题报告会龚艳丽博士,就读于湖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2014年获机械工程专业的博士学位。目前在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汽车工程学院主要从事增材制造技术等方面的研究。报告会上,龚艳丽博士就《3D打印种植体的热处理工艺及显微组织、力学性能研究》科研课题研究内容、方向、预算、规划一一进行了阐述。本课题以生物医用钛合金为研究对象,通过成分设计,结合先进的3D打印技术,制备具有低弹性模量和优异生物相容性的种植体钛合金。与会专家认真听取了龚艳丽博士的报告,分别进行了提问和反复论证,并就如何完善在站研究提出了宝贵的指导意见。顶立科技博士后工作站新引进龚艳丽博士经过专家组成员的综合评议,认为龚艳丽博士选题具有很强的应用背景和理论意义,开题报告中对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全面,准确地反映了所研究领域的发展状况,研究目标明确、内容具体,研究方案及技术路线可行、前期已有一定的积累,一致同意开展该课题相应的研究工作。顶立科技董事长戴煜博士和中南大学粉末冶金研究院副院长宋旼教授作为龚艳丽博士的培养导师。戴煜董事长在报告会上表示,顶立科技拥有先进的金属3D打印全产业链生产线,并已与湘雅口腔医学院在生物医疗3D打印领域展开了系列研究合作;中南大学粉末冶金研究院拥有粉末冶金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国家级研究基地,拥有一批先进的金属热处理装备及材料性能分析检测仪器;龚艳丽博士要充分利用校企平台的优势资源,做好课题研究,取得更多高水平的研究成果,更好地服务于3D打印行业的发展。顶立科技召开博士后开题报告会
博士研究生三年,是此生学业的最重要的印记。沈曾植书法研究,为我开启新的学术研究之门。太多太浓恩情的记忆,融为我生命中之无尽藏。【选题缘起 · 写作过程】2016年9月到2019年7月,是时光的针脚比此前1/2世纪生涯中瞬间拨快的三年。无形之间,初入中国艺术研究院读博时攥满在手心里的时间珍宝就要从指缝间流失殆尽。三年的时光最终凝结为一部40万字的博士学位论文——《从“通人之学”到“通人之书”:沈曾植书法研究》。这是我从事文化工作和写作三十年来最彻底倾注心力的一篇文字,距离平生第一篇书法论文《由无序向有序的发展——谈书法艺术的高级层次》于1992年由中国人大书报资料中心“复印报刊资料”《造型艺术研究》全文转载,已经相隔27年之久。写作过程中,第一次体会到“呕心沥血”四字并非形容词,而是包括了精神、体力的真切劳动和细碎进步感受的复合词,必须承认,这是十分紧张、快乐,对个人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场充满幸福感的呕心沥血。三年来,我在学业上的进步,离不开导师李一先生的关照和指点。李一先生德艺双馨,书画理论和书法、诗歌创作成就丰硕,为时代所共识。得列先生门下攻读博士研究生,是我此生学习生涯中的极大幸运。老师悉心指导,言传身教。我在书法技法和理论学习方面的点滴进步,包括读博期间写出20多篇专业文章,皆离不开老师的指教,同时由先生提携,得有机会向美术领域更多前贤、专家请益,并有幸参与《中国美术史》增订版之《二十世纪卷》的撰著工作。《中国美术史·20世纪卷》编撰工作会议这篇学位论文,凝结了李老师太多的心血和情感。选题确定,便是直接得到李老师的提议。选题缘起于2016年10月下旬的一天,在《美术观察》主编办公室,老师问起学位论文选题情况,我尚考虑不多。老师直接说,晚清沈曾植是不世出的大儒,是大诗人,更是大学者,其书法成就在近代书坛独树一帜,值得作专题研究。现在回忆起来,唯有“见猎心喜”四字可真实表达我当时的心情。选题就这样“瞬间”确定下来。在瞬间决断的背后,也有自己的一些积累,比如自己在90年代中间就买过沈寐叟的《海日楼札丛 海日楼题跋》和书法集,80年代中期在复旦园近距离感受寐叟弟子王蘧常先生教益,如此种种,如人生中随时收藏的珍珠,恍惚觉得该到串联一起的时候了。在近年学位论文中,沈曾植书法研究已渐成热点,其中戴家妙、肖文飞、成联方诸先生和我的同门段永成学兄的研究成果早已令人瞩目。选题确定后,又花一年半时间搜集资料、寻找切入点和完成开题报告,2018年五一正式动笔,到2019年五一完稿。其间,李老师有新得资料,便随时发来借参考。5月16日,顺利通过中国艺术研究院的学位论文答辩,现场受到答辩主席陆明君老师和答辩委员甘中流老师、何学森老师、朱天曙老师、杨涛老师的热情勉励和真切指导。李一先生介绍学生学位论文情况2019年5月16日答辩现场。左起:李一老师,何学森老师,朱天曙老师,陆明君老师,甘中流老师,杨涛老师。【论文结构】现将论文作大致介绍,希冀更多师友、同道指导。论文主要包括三部分。第一部分,在沈曾植的“通人之学”的学术背景下,探讨以“通人之诗”切入对“通人之书”的研究。对此,论文摘要有如下表述:沈曾植为清晚期学术通人、“同光体”代表诗人,亦是书法名宿,其书学理论、书法造诣在书法史上均占重要一席。作为一流学者,以及同光体诗派唯一合“学人之诗”与“诗人之诗”为一的诗人,寐叟晚年书法面貌独有其构成要素和特点,其“诗家句法即书家笔法”等诗学观点,不啻为开通诗学与书学之密钥,受诗界重视的“三关说”虽就诗歌立论,其理念实可延及书法领域,盖学问、诗词、文章虽非书法,但皆为书法之所以然。第二部分,是深入探讨沈曾植书法理论成就。论文摘要有如下表述:碑帖题跋、札记是寐叟书法思想的主要载体,与其学术、诗歌同具深刻奥衍文风,时见机锋,思想密度、解读难度之大为历来各家书论所罕见。本论文在全面研读文本的基础上,一方面将其中为当代学者乐于引用却频遭误读的部分厘清混淆,正本清源;一方面将尚未受到重视的观点予以揭示、彰显(如寐叟对“中画丰满”、“始艮终乾”等疑题的辨析实际解决了在他之前学者、书家久存的困扰),寐叟书法思想的高度也由此确立。第三部分,直接研究沈曾植书法创作情况。论文校内要有如下表述:寐叟书法造诣以晚年作品为代表。本文结合其书风衍变与艺术家成长规律,对于沈曾植书风嬗变分期,提出了新的看法;对寐叟晚年书风,突破当代学者以“碑帖融合”为其简单定位的共识外壳,对寐叟所取法之对象,逐一区别源流、分析对其书风形成之作用主次,包括对“碑”与“帖”二者得以融合的重要元素——汉简、章草,在书史、书体层面作出新的归属;对虽为当下共识,但与寐叟书法、境界并不相符的观点,比如皆谓其“晚年主要师法黄道周”,由实际书风对照和完整的文献解读,找寻到该论点的致误源头;自曾熙之后,学者往往以“不稳”为寐叟晚年之终极追求,本文由对通人的“同情之理解”入手,揭示此一论断之与寐叟及通人境界相悖的实质,指出“通会之际,人书俱老”的艺术自由王国方为寐叟之最终趋向。第三部分的研究重点是沈曾植晚年书风。寐叟晚年书风,多数学者定为章草,但将寐叟晚年书风与章草规范对照同异,显非完整意义上的章草,实为吸收章草用笔蕴涵的行草书体;同时,这一书风与常规行草书之间亦存在明显差异,应对此范式作确切的书体定位,因而借鉴王蘧常“蘧草”命名理路,将寐叟晚岁显见章草意味的行草书命名为“寐草”。这一工作对沈曾植书法研究以及书史、书体研究应具有实在意义,比如,将寐草置于书体发展史上,正是遥接一千五百年前王献之对王羲之在“稿、行之间”“改体”建议的首次成功尝试。论文将沈氏晚年书法与吴昌硕、康有为作一对比,论定其书史地位,如论文摘要所述:沈曾植及其寐草,堪称中国古代书法史上的最后一座高峰。寐叟与吴昌硕、康有为为清末民初三大书家,相比于吴氏形成由门人弟子传承的封闭书风、康氏书法影响及身而止,寐叟则以其并不完全遵循章草规范的寐草,为后世学者提供了一个开放范式,昭示出书法创新的无尽可能性,近现代章草的复兴不过为其意义、影响之小焉者。论文认为:“通人书法”为数代以来客观存在但向未经揭出的概念,寐叟书法则是“通人之书”的典型甚至绝响。在研究“通人书法”概念及要素、特征的基础上,探讨通人书法的研究方法,亦可见对当代书法理论与创作发展的现实帮助。【向沈寐叟致敬之作】在论文写作过程中,我体会到:通人书法,既是研究沈曾植书法的一个理想角度,又是提升当代书法理论与创作的一个现实路径,其影响和价值将在未来的书法实践与发展中得到突显和发扬。沈曾植治学中的融通理念,在其书法研究和书法实践中一以贯之。本论文在写作中也借用了融通的方法。余英时先生在《我为什么写陈寅恪》一文中说,自己“尽量试着师法他(陈寅恪先生)的取径,他怎样解读古人的作品,我便怎样解读他的作品”。从这个角度可以说,这篇沈曾植书法研究的论文,与其说是我的阶段性学术成果,不如说是沈曾植先生假我之手来解读他的书法理论和创作成就,并引导我将研究的触角延伸到“通人书法”的领域之中。也正是得力于此,本论文在沈曾植书学理论和书法创作两方面能够在研究深度和细致程度上恪尽全力。沈曾植(1850-1922)寐叟墨迹论文越写到后面,越有一个清晰、真实的感觉——这是当代书法学习者向沈寐叟先生的致敬之作。呈交中国艺术研究院毕业展览的作品,一为自作诗《寐草行》八屏,一为沈寐叟、苏东坡诗词集联,同样是向沈寐叟先生致敬之作。论文写作,也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享受治学乐趣的过程,导师、师友和家人的悉心关怀和支持让我得以最大限度地沉浸于其中,使人生中最富意义的三年学习时光溢满了幸福感。三年里的点点滴滴,溢满心怀,太多的恩情记忆,成为我命运的厚赠,也是我迎接后面人生的底气,是生命中之无尽藏。论文答辩后,部分在读同门和导师合影附1:博士学位论文小影附2:参加中国艺术研究院毕业作品展作品(选 一)自作诗《寐草行》八屏 260cmx50cmx8
日前,清华大学发布《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规定》,明确不再以学术论文作为评价博士生学术水平唯一依据,并且不再将博士在学期间发表论文达到基本要求作为学位申请的硬性指标。▲4月19日,清华大学完善学术评价制度工作推进会现场。 图片来源:清华大学官方微信公众号一直以来,博士生毕业不仅仅要求撰写数万字的毕业论文,还有一个不成规定的规定:需要在国内或国外期刊上发表若干篇学术论文。硬性要求发论文才能毕业,不仅仅令学生压力山大,更在一定程度上催逼学术腐败问题。有专家表示,清华大学此举,有望克服学术评价中唯论文、唯帽子、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等倾向,将有助博士生教育重心能够真正回归人才培养上来,对全国高校都有示范意义。学术论文不再作为评价博士生学术的唯一依据国家发布了一系列推动教育和科技评价制度改革的文件,克服“五唯”倾向。原《规定》要求博士生达到学校和所在学科的学术论文发表要求方可审议学位,因此被列入清华大学完善学术评价制度需要首批修订的文件。修订后的《规定》要求,“博士生在学期间学术创新成果达到所在学科要求,方可提出学位申请。”不再将博士在学期间发表论文达到基本要求作为学位申请的硬性指标,而是更注重博士科研成果的价值和创新性。这不仅能够促进博士生更加从容地追求科研上的突破,也避免了论文数量要求导致的科研浮躁和学术不端现象的滋生。各学科将制定学术创新成果要求,不再设立学校层面的统一要求。一方面,鼓励依据学位论文以及多元化的学术创新成果评价博士生学术水平,不再以学术论文作为唯一依据,激励博士生开展原创性、前沿性、跨学科研究。另一方面,由各学科制定学术创新成果要求,不再设立学校层面的统一要求,尊重学科特点和差异。设置教学实践环节,引导博士生学术就业新《规定》鼓励各学科根据实际情况设置必修或选修的博士生教学实践环节(担任助教等),通过在学期间的学习和实践,提高博士生未来从事高校教职的胜任能力。同时,支持博士生在获得指导教师同意时,“根据个人兴趣选修所在学科要求以外的课程”,培养跨学科创新思维和技能,例如参加学校开设的研究生学术与职业发展能力提升项目。强化过程考核 严格分流与退出清华大学各学科和院系在博士生资格考试、选题报告、中期检查、最终学术报告等关键培养环节的质量把关方面已经开展了各具特色的探索和实践。在现有工作基础上,新的《规定》要求“完善资格考试、选题报告等培养环节的实施细则、考核要求和分流与退出制度”,推进质量控制要求的精细化、规范化,用客观、刚性的依据严格执行博士生分流与退出。据介绍,新《规定》将用于指导学校各学科的博士生培养方案制订和修订工作,新的培养方案将从2019级博士生开始执行。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曾有过提议值得关注的是,清华大学的最新举措在两会期间已有类似提案。2019年3月,全国政协委员、民进上海市委专职副主委胡卫建议修订《学位条例》有关学位授予的相关规定,对“研究生发表论文才能毕业”进行合法性审查,规范研究生毕业考核程序等,让研究生教育的重心回归于人才培养,而不仅是发表论文。在胡卫看来,研究生为了在毕业前有限的时间内发表学术论文,往往只能选择热门的大众化的、迎合学术期刊的口味的、短平快的课题,并不能保证研究生培养质量。同时,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催逼学术不端,“在毕业、就业、生活的压力下,有些研究生为了毕业,不择手段地进行论文剽窃、数据造假,以图蒙混过关‘混文凭’。这种硬性规定不符合教育长期性和创新偶然性的规律,因为实验、毕业压力大,研究生已成为精神疾病的易发人群”。胡卫认为,应尽快修订《学位条例》、出台《学位法》,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学位制度,这对全面实施依法治教、深化高等教育改革具有重要意义。他建议,《学位法》中应明确区分学位授予的基本条件和附加条件,限制学位授予单位制定学位授予条件的自主权,学位授予单位可以对法定的学位授予条件进行细化,但不应增设其他额外条件,例如“毕业或答辩之前必须发表学术论文”。同时,建议《学位法》中要明确学位申请人申请学位的条件和程序,保障学位申请人、学位获得者的权利救济。同时,胡卫建议,要规范研究生毕业考核程序,以学位论文答辩为主,并建立学位申请人的权利救济制度。具体来讲,研究生培养单位应重视研究生的学位论文工作,通过对开题报告、论文工作检查、论文评阅和答辩程序等环节和要求作出具体规定,以保证学位论文的质量,并且应把“学位论文答辩合格”作为授予学位的条件。对博士生可额外要求多种形式的创造性成果,如论文、专利、会议报告等,但不限定于“发表论文”。目前,清华大学已经率先出手,明确不再将博士在学期间发表论文达到基本要求作为学位申请的硬性指标。对于清华对的做法,有网友表示支持!也有人反对这种做法:更多人希望能有更具体的评价体系:来源:中国青年报综自清华大学研究生教育微信公众号、青塔、清华大学研究生会、网友评论编辑:刘义阳审核:王小龙
各位学友大家好,我是张博士,今天给大家来解读一下硕士毕业论文写作及答辩的五个困惑,第一个困惑是论文写作的进度怎么安排比较合理,不要犯一些比较严重的错误,比如说总是先写摘要,总是先写绪论,这样就不好写了,第二个是不合格论文的典型特征,第三是盲审被毙后二次送审的通过率有多高,第四是答辩注意的问题有哪些,最后一个问题是第一次答辩没有通过,还有没有机会1.三万字以上的硕士毕业论文写作进度到底要如何安排呢?第一,先搞清楚你的研究问题和研究的标题,那么大部分同学会搞清楚他的标题,但是问题一直是不清楚,尤其是专硕类的,像MBA、MPA、MPAcc这些同学,他的学术性这一块,没有关注研究问题导致最后在答辩的时候不能通过,这研究问题是什么非常非常关键,我在课上反复地讲了,就是研究问题的事情,研究问题不是说只是一个问题第二,研究方法可以先写,你到底是用案例研究法还是问卷研究法,这个方法定了之后就可以先写了第三,文献综述和理论基础,这个部分,你的问题和标题出来了,方法出来了,文献综述自然而然也就出来了,理论基础也就清楚了第四,收集数据,数据分析,数据分析的结果等等这些,全部得出来之后就可以了,整个这些写完了之后,再写剩下的参考文献,格式调整等等之类的,但是参考文献的引用,建议在文献综述和理论基础部分就开始2.不合格的专硕研究生学位论文的典型特征都有什么?第一,文不对题,就是你的标题和内容对不上,或者说对的程度不够好第二,参考文献等格式问题,图的格式出问题了第三,文献综述的内容有问题,太旧了,缺外文文献,然后综述里面是记流水账,没有分类,没有条理,没有逻辑第四,研究内容肤浅等问题,简单地谈一谈,提的建议都是不痛不痒的,加强人力资源管理这类的,几乎等于说的是一句废话, 这种论文是很容易不合格的3.毕业论文的盲审被毙后二次送审的通过率有多高呢?第一,正常情况,别人怎么审你继续怎么审,换言之,读过你的论文的,第二次盲审不会因为同情你让你容易过,是正常的情况,跟别的同学的论文一起审第二,特殊情况,就是知道你是二次送审,那么通过率可能会更低,是因为大家会盯上你这个论文,觉得你的论文之前就写得不好,这次要好好看一看,所以我们经常会出现一审不过,二次送审也不过,三次送审都不过,这种问题非常的明显, 那个同学还特别犟,不去改变自己,也不去学习,有同学来咨询我们他的开题报告开了三次都没有通过,开了三次还没有通过,你来听听课,改善一下自己不就行了吗,这是一个很简单的事情,我们以前是缺乏这一块的学习,所以一定要花时间去补,是很重要的一件事,4. 毕业论文答辩中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论文写得好不好是一方面,但是你答得好不好也很重要,前三个是很重要的软实力,后三项是内容方面的第一,预案准备,比如说你的PPT,做的时候你的格式能不能不要最新版的,2003年的有一个版本,万一电脑识别不了,包括PDF格式的也做一份第二,穿着要正式,我记得我们当时论文毕业就有一位大姐答辩的时候她就穿着拖鞋来的,之后就被答辩的老师给批评了第三,礼貌谦虚,不要傲慢,客气一点,老师说的不对的你也不要去争辩,你就跟他说好,我先记录下来,不就挺好的第四,PPT的设计不要太多,最多15张PPT左右,内容要精炼,不要一整版一整版的文字,很不好看第五,框架,我们建议有三个逻辑,提出研究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第六,演练,没有答辩的时候自己准备一下,最好是拟一个文稿,答辩时候的文字稿,最后问题的准备,我们建议大家问题准备方面还是要好好弄一下,比如说他可能会问到哪几个问题,然后你提前准备一下,我们在指导同学答辩的时候,这些部分是全部要把关的,否则论文写得好答辩不好,这也是一个比较讨厌的事情,5. 第一次论文答辩没有通过,还有机会吗?有机会,但是这个机会是这样的,影响正常毕业,一定要等到论文通过之后才能拿到学位和学历,第二个是有的学校有时限要求,比如说论文多少年内必须要通过,一般是5-6年,如果是第二次答辩的话,会要求半年后或一年后才能答,时限要求大家要清楚在这里还有一个事,我们遇到的一个很稀奇的案例,清华大学一个MBA的学友参加我们这个一对一的私塾指导,这个同学的问题是他的论文通过了,答辩都通过了,是学术委员会最后的投票的时候把他的论文否掉了,然后让他重新写,这是一个很雷人的事情,所以即使论文答辩通过,还要走最后一关,学术委员会投票,这位同学没有办法只能重新写,我们看了一下论文,确实有一些问题,所以只能重新改张博士在线私塾今天的分享内容就到这里啦,接下来如果大家在撰写论文的过程中遇到任何问题,欢迎咨询131 0202 1261,同微信。加微信的学友,不但可以获得一份免费论文套路模板,还可以加入群聊与张博士互动。我们每周日晚上八点会在群里进行在线答疑活动世界很忙,而我们刚好为你有空。预祝您论文写作顺利。(根据张博士视频《张博士解读硕士毕业论文写作及答辩的五大困惑》,小木负责文字整理)
近日,有网友公开演员翟天临在北京电影学院读博期间发表的一篇论文查重率达40%,存在抄袭嫌疑。“翟博士”事件一曝出,激起千层浪。目前,北电和北大两校均发表声明,表示高度重视此事。北电已经成立调查组并按照相关程序启动调查程序。就此事,一位具有15年博士生导师经历的大学教授王辉向澎湃新闻表示,从博士入学到毕业,一路要过"入学考试关"、"专业学习关"、“文献开题关”、“科研实践关”、“论文写作关”等,博士学位并非能轻易拿下。而在采访多位在读博士或已经毕业的博士的过程中,澎湃新闻了解到,考博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接下来的四五年,甚至更长的博士生涯中,“失眠、脱发”是博士生的普遍现象,辛苦准备的论文投递后多次被拒也是常态,从“小白”炼成博士,耗时耗体力,还要有强心脏。“一天最多可以看十几二十篇文献”姓名:刘洋攻读博士时间:2018.9入学,在读博士院校: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最难过的是每学期刚开始的时候,往往很难进入课题,很着急。论文的影子都看不见就担心自己会不会延期、会不会结业。”12月12日,刚读完半学年博士的刘洋告诉澎湃新闻,项目快要结题的时候压力也会达到峰值,“导师给你安排的活儿,你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干完,但是你一定要干完”。为了完成课题,刘洋说,刚开学的时候往往最刻苦,“一天最多可以看十几二十篇文献”。论文是博士毕业的生命线。根据学院要求,刘洋需要发表三篇SCI论文才能毕业,看文献就成了博士生的日常。“每天就看文献,看看别人做了些什么,别人都研究什么,别人还有什么地方没做到,然后需要你去做的。”刘洋说,在此基础上再完成毕业论文才能毕业。“坐不住冷板凳难出博士”姓名:邓思迪攻读博士时间:2018年9月入学,博士在读院校:西南政法大学知识产权法专业2018年的12月,是邓思迪读博后最难熬的一个月,由于要提交课程结课论文,他连续熬了一个多月的夜,几乎每天都是凌晨1点半才睡。“虽然挺辛苦,但还是觉得有人样的,不是那种累到行尸走肉的感觉。”邓思迪自我安慰道。结课论文只是博士一次小考,邓思迪向澎湃新闻介绍,根据学校要求博士毕业需要在CSSCI核心期刊上发表两篇以上论文,发表论文数达标,才能提交学位论文申请。“学位论文要求15万字以上,会查重,需要先经过学校预答辩,再送外审,再进行正式答辩,比较严格。”他说到,整体而言,“时间是相对比较紧凑的,第一学年要上课,第二个学年一开始就要开题答辩,第三个学年开学就要把15万字初稿交给老师进行修改了。好论文都是反复修改出来的,所以战线大概覆盖整个读博过程。”“如果懈怠时间比较长,那压力还是蛮大的,如果一直都有看有写,整体时间和精力都放在那,相对来说勉强还能吃得消。”刚入学一学期,邓思迪已经有了压力,做好了长线“抗战”的准备。“(读博)考验板凳功夫,因为论文写作前要消化某个选题的绝大部分成果(社科类),再找准自己能下手的地儿和方向,没有时间保障是绝不可能。导师的指导是指明方向,摸索的过程是无法替代的,坐不住冷板凳是难以出博士的。”他说道。其实,读博的难从考博就可见一斑。邓思迪向澎湃新闻表示,考取社科类的博士,需要取得一定科研成果(核心期刊发表论文),还需要通过考试(笔试+面试),“和很多人印象可能不一样,考试还是很严格的,(专业课考试)一张试卷上只有三道题,要做三个小时,(三门考试中)一旦一门不及格,就彻底凉凉了”。“投递论文各种被拒,很悲观”姓名:李强攻读博士时间:2012年9月-2018年3月院校:北京理工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专业李强是论文的资深“受害者”,他的第一篇国际期刊论文,从投出去到最后发表用了接近三年的时间。“那是我博士第一年做的研究,刚开始发表了一篇国际会议,然后补充做了一些工作,扩展成了一篇期刊论文。”李强向澎湃新闻回忆,当时写论文比较快,一个月左右时间完成了十几页英文的初稿,接着就是“修改,不停地修改”。在修改的后期,和实际指导老师意见有了分歧,矛盾不断加深。“改了两三个月可能,终于投出去了,我就决定自己研究,不要指导老师的指导。”李强说,结果论文投出去三个月回来意见,被拒,需要修改。当时他一度想放弃这篇论文,过了一个暑假,经过博士生导师的中间调解,又重整旗鼓,继续修改论文两个月,再投,仍然被拒。后来经过大大小小的修改后,重新提交才总算被录用。“整个过程前前后后就花了3年时间。”李强掰着指头算了算。论文被拒是博士圈的常态。跑完博士这一路,李强说:“读博需要做研究,需要创新,很多时候投递的论文各种被拒,发表不了,可能会很悲观。因此,最考验人的是毅力和心态。”“脱发脱得每一根都变得很宝贵”姓名:王严攻读博士学位时间:2013年9月-2018年7月学校:北京某知名高校环境学院SCI论文和毕业论文也曾是王严的拦路虎。“我们需要发表2篇及两篇以上的论文到SCI。”但SCI强调创新,王严表示,自己的一些想法可能用了半年甚至一年的时间做出结果,写出来却可能会和别人的想法撞车,被评稿人贴上“没有创新性”。而当最初的想法行不通,中途要换一个想法,重找突破点,则又会耗时很长。SCI论文是一个坎,毕业论文是一个更大的坑。“大论文(毕业论文)要把研究的课题、方法以及思路精炼完整地表现出来。其意义是什么,采用的什么方法,结论是什么。”王严所在的高校对毕业论文要求颇高,“(大论文)写了小一年,好几万字,超过100页”。“当时去哪写都不舒服,写不出来。”王严表示,后来好不容易在一个很小的老图书馆才找到了写作的感觉。除了论文,博士期间还要求修满学分才能毕业。有些课程偏难,王严说,即使开卷考试,也做起来费劲,“念了那么多年书,还觉得智商被碾压了”。在写论文,考试压力大时,王严也患上了博士的两大毛病——失眠和脱发。“压力一大头皮起疙瘩,经常男生洗完澡,相互给对方网头皮上抹药。掉头发也掉得好像不长了。”他苦笑,“我现在觉得每根头发都很宝贵。”博士生导师:博士毕业要过“文献关”、“实践关”等王辉从2003年左右开始带博士生,主要从事林木倍性育种、细胞遗传学、生物技术辅助育种等方面的教学和研究。他向澎湃新闻表示,从考博到毕业,炼成一名合格的博士的确需要“过五关斩六将”。学生考博时,就要面临层层筛选。首先是导师与考生在报考之前的沟通。“每位导师可能都有自己的标准。但就我个人而言,博士首先应该有专业情怀,即热爱专业,这是最重要的,沟通就是要初步筛选具有适宜专业背景且对科研充满激情的考生。”王辉介绍,第二步就是专业考试。主要考察考生专业基础、专业外语等是否扎实。而每年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之前,学科的博导们都会“绞尽脑汁出题,看怎么样真正能反映出考生的专业基础水平”。笔试之后的面试主要考察考生是否具有创新思维。王辉说,创新能力是一名博士生应具备的基本素质。更大的难关则是在攻读博士期间。“首先是文献开题关。要做好学问,就必须掌握国内外研究进展,需要阅读大量的专业书籍和专业文献。”王辉说自己在招硕士的时候,当面试通过后,就至少给学生一本相关专业书籍以及五六十篇专业英文文献,要求学生在入学之前至少精读完其中的40篇。而入学后则开始指导硕士生学位论文开题相关文献阅读,在近百篇文献阅读基础上完成开题报告。而对博士生的要求则比硕士高得多。只有在扎实的专业基础上通过广泛阅读掌握学科进展和前沿,才能提出具创新性的学位论文选题并完成开题报告。第二关口是科研实践关。“通过开题报告之后,学生就开始了针对科学假设开展学位论文研究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博士生自主开展研究,导师主要提供必要的研究条件并给予必要的指导,或在学生遇到困难时给予一定的专业建议,或与学生讨论实验中产生的科学问题等。”王辉的指导毕业二十余名博士生,做得顺利的3-5年,但如果遇到特别难突破的,博士毕业甚至长到7-8年。论文写作是博士生毕业必须完成的基本条件和必要环节。在王辉看来,写作这关现在不仅仅是中文的问题,还有英文的问题。“过去我们专业要求一篇SCI论文,现在又提高到两篇了。这就要求学生不但能够阅读英文文献,还要具有英文写作能力。”他说到,虽然现在对发表SCI论文还有争议,但一些经典的英文专业刊物审稿极严,对于博士学位论文质量提高是有助益的。另外,一位博士要顺利毕业,最后还要完成一本在学科领域具创新性成果的学位论文,并通过由至少五位专家参加的学位论文答辩。(来源:澎湃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