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写好一篇博士论文的技巧与方法都在这里拜月亭

写好一篇博士论文的技巧与方法都在这里

论文,是检测一个学生对学业的掌握程度,也是在另一个层面衡量教学和人才的标准。当你本、研经历了论文的历练之后,又该如何写好博士期间的论文呢?对于论文的格式,百度百科给的步骤是这样的。中英文摘要——目录——正文,正文一般包括:导言(研究背景,文献综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对策建议)——参考文献——附录——致谢——学术成果。这样写是最中规中矩的,也是最不会出错的,既然明白了步骤那么对于内容和选题该如何选择呢?一、首先,选题十分重要,题目大小要合适。对于论文的选题有一大忌讳,就是一定切记做大,选题要适中,主要的一点,就是一定要会“小题大做”。小的选题容易驾驭,也容易从细微之处分析,可以写得更好,文章的每一个立意会站得住,文章也会更丰满。但是要避讳“小题小写”,不要把论文写得跟工作总结,甚至不如工作总结,这样还不如不写。因为论文要求的是严谨深刻,不是简单了事。可以尝试全方位,多角度地去剖析一个问题,争取做到立意严明,有迹可循,论证有力,层次清晰,语言规范。学会多用具体材料,图表、公式来证明表达自己的观点。这样,不仅可以使论文具有充分说服力,也可以弥补字数不足的问题。二、其次,写论文最忌讳的就是千篇一律,一千个人眼中只有一个哈姆雷特是非常不可取的,所以论文的研究角度要有新意。一定要注意研究角度的与众不同,选择新奇的角度进行科学研究是论文的亮点。三、然后,撰写论文的核心部分,正文阶段要更加的谨慎,因为它是作者理论水平和创造能力的集中体现,它决定着论文水平的高低和质量。对于正文的部分,一定要做到1、论点严谨,深刻,有新意。并且论点必须是可以论证的。2、论点必须要有材料的支撑,能够证明论点成立。3、论证必须根据论题的需要选择不同的论文结构形式,不同的论证结构形式,决定了本论部分的结构。4、论证要严密且合乎逻辑,使他人无法驳倒。四、最后,结论是对论文全文的总结,是对整篇论文中分析、论证的问题综合性概括,是论文的精华所在。结论应当完整清晰,不可含糊其词、不可与本论相矛盾,要与绪论呼应;对成果的评价要恰如其分;语言简洁、干净利落。博士圈里流行一句话“the best dissertation is a done dissertation”(最好的毕业论文就是写完的毕业论文)。所以在写论文的时候可以量力而行,适当的调整自己的期许,让自己不至于完不成而影响毕业。所以对于论文最主要的就是放平心态,认真的去找材料,立新意,然后完成它。关于国内在职博士、国外留学博士、硕士等报考事宜,欢迎关注公号在职研微厅

事君

用多长时间修改老师返回的论文才不会惹怒你导师?

修改论文需要大量的精力和时间,三十分钟显然是不够的!有一次,我看完一篇硕士论文,大概用了三个小时,陆续提出了一些修改意见,然后用邮件发给了学生,结果三十分钟之后,手机提示,我收到了一封邮件,学生说他修改完了。我当时……一口老血,差点想辞职不干了……可以负责任地说,关于论文的修改,不管是关于什么问题的修改,都不可能在三十分钟之内修改完毕。举例来说,如果你的论文缺乏问题意识,那估计你的修改时间是重写一篇合格论文的时间。如果你的论文缺乏的是理论基础,那你需要做的是补充文献,补充理论基础,然后将这个部分补充到你的论文中,这最起码得需要1个月以上的时间。如果你的论文是没有论点,那完了,你还得回去琢磨你的主要观点是什么。估计也得十五天以上。如果你的论文以上都ok,就是一个单纯的校对润色和修改注释参考文献调格式,呵呵,也得十天以上。我记得我博士论文初稿写完了之后,第一遍校对用了一个月,十几万字的东西,得用这些时间。这个部分可以参考我写的《论导师和学生关于论文写作最大的信息不对称(一):从初稿到定稿到底要修改几遍?》所以,我想说的是,无论你的论文需要修改的是什么方面的问题,都需要时间,时间,时间,至少10天以上,因为你或者需要补充检索、或者需要思考、或者需要耐心细致地调整形式,细到一个小逗号到底是全角还是半角。你说你几十分钟就返给我,或者隔了一天就返给我,你让我怎么能心情好?为什么会出现这种问题?我个人觉得还是学生对于论文写作的要求不明白,而且,很多学生写毕业论文就是第一次写作,没经验,对于什么是写作也不清楚,无知者无畏,所以就会出现用几天写论文,用几分钟修改论文的状况。再有就是写论文是很磨练人的心智的,很多同学刚开始写论文都没有耐心,就想着赶紧写完拉倒,至于合不合格,能不能达到老师的要求都不想考虑,就是想摆脱这种写作的郁闷状态,越快越好。所以很快速地修改,然后把问题丢给老师。但是,你导毕竟是你导,他经验丰富,你这种新手操作以及新手心态他都心知肚明,一定不会让你糊弄的……所以,还是乖乖地好好思考,好好修改,不要着急,改到自己满意为止,然后再发给你导,而不是将问题再次推给你导,相信我,你还得修改。因为不是你导让不让你通过,是论文的标准在那摆着,你达不到不行,勉强糊弄过关,后续还是有风险,你导也得跟着你吃锅烙……

莫之知避

不知知网也能博士毕业?谈谈读博期间写论文的过程

本文不谈如何写论文,因为之前写过,如《如何高效撰写科研论文》、《如何在科研论文中体现创新点》,有需要的朋友可以在我百家号找到。这篇是以本人经验,来说明我读博期间写论文的过程,中间会穿插一些写论文的技巧。第一步是这样走的提前入课题组,不久老师回国交代课题方向:一种全新的设计方法,需要我设计小设备。小设备出来,实验完成,导师告诉应该发论文。第一次写论文,写的很菜,导师帮助修改了大概二十次。然后告诉我是新东西,要求发到《机械工程学报》(中文期刊里,机械类的老大)。投稿,等待,被拒。后修改排版发到学校校报。发论文过程中,查中文论文用中国知网比较多,外文期刊ScienceDirect比较多,学术论坛小木虫用的比较多。这几个地方,没有哪个博士研究生不知道,简直不要太熟悉。中间为了凑够毕业标准,发了会议论文,并到香港参会,其实就是转转,见见世面。基本每个课题组都会给学生一次外出参会的机会,我们可以利用这个机会,发一篇会议,然后到外面看看。其实我们知道会议论文也就那么回事,虽说也是EI,但是层次是很不高的。第二步是这样走的导师要求设计大设备,内容包括:画模型,请教技工,修改设计,出图纸,请教工程师,改图纸。这期间,空余时间将组内成形方法进行总结,发了综述。脑海里对成形过程的载荷分析进行反思,认为这个是一个点子,可以写论文。很多时候,如果没有什么事情,可以总结总结组内的一些论文,写写综述之类。有时候我们突然冒出个好点子,千万不要让它们跑掉,写下来或记下来,慢慢思考、发酵,最后写下来就是一篇好论文。第三步是这样走的同组兄弟导师帮发SCI,已可以毕业。自己的毕业标准还没有达到,于是一狠心,写了两个月,写出SCI。冒险投了领域内较好的期刊,发回修改,英语不过关,同学帮忙润色。添加一些实验素材。等待,接收,毕业前出页码(有的单位SCI出页码即可,EI出检索号即可)。如果感觉自己的东西是好东西,很有创新性,那就胆子大一些,投些好期刊。还要注意自己的英语,如果不行,就请同学帮忙润色。那些总发SCI的同学,经验会比较丰富,多跟他们交流。第四步是这样走的请教总工,改图纸,指导生产,装配。在这个期间,谋划写第二篇SCI,点子来自于之前对成形载荷的思考。设备实验成功,成形过程没问题。很快就开始大论文写作,中间写第二篇SCI及成形过程的一些工艺研究。大论文接近完成,SCI发出。答辩完成,SCI Under Review。毕业时,SCI接收。大论文要预留至少半年的时间,充分准备。因为博士论文需要外审,所以质量一定要高。我们当时有校盲(比例小但是风险大),院盲(非校盲的,风险小些)。我当时一下子被抽到校盲,紧张的要命。审稿意见回来,马上修改论文,还好最终通关。三年的时间就这样过去了,博士读得也很辛苦。因为在三十左右的年龄,要考虑自己的家庭,要考虑父母,要考虑毕业,总之,生活的压力无时无刻不包裹着像我一样的穷博士。俗话说得好,不被扒层皮,怎么能毕业?

仁则仁矣

两天时间能写完毕业论文吗

别着急喷我,两天时间完成论文绝对够,不包含设计部分。现在跟大家讲讲怎么用两天的时间,暴力写文章。第一天,快速写论文!以中文专业为例,手把手教你写一篇论文。其他专业一样按照这个方法写论文,绝对没问题。1、确定选题打开度娘,直接搜索“中文专业毕业论文选题”没有思路完全不要紧,不知道写啥也无所谓,直接看百度上整理好的论文题目,一个个这么看,看哪个有感觉,你就选哪个。不过不管选哪个,用我的方法都能搞定。这么多选题,我就直接拿第一个举例好了。2、根据题目找论文和资料题目是:《诗经》中的悲剧意识那么我们重点搜索三个关键词,没错,就是诗经、悲剧、意识。推荐两个搜索工具足够了,手机端用全球学术快报。搜索结果如下还有一个搜索工具,知网的镜像网站:cn-ki他的页面是这样的,搜索结果和知网是一样一样的。而且这个网站注册用户每天有2-5篇的自由下载额度,捐助iData可获取权限码,这个权限码可以让你在一段时间内无限下载。这两个已经足够你应付本科论文了,现在要做的就是疯狂下载跟你专业相关的论文。下载完以后,直接看摘要和目录。3、完成论文大纲这里要注意的是,论文大纲就相当于论文结构,你是结构的主人,你要为结构分配字数,结构定位若干部分,但是你并不能字数均分。比如本科论文字数要求八千字,但是你总不能写了四个章节,每个章节两千字吧,前言、绪论、介绍占20%,主体60%。。。然后根据占比去合理分配每个章节的字数。经过这么一划分,八千字论文就分成了若干部分。4、根据大纲填充论文接下来就到了激动人心的写论文的时刻了,大纲打好了就好办了。比如第章本来需要二千字,但是第一章分成(1)(2)(3)(4)四个部分,每个部分只需要500字就够了。8000字本科论文不好写,500字的小标题还不好写吗?就用这种方法写论文,一天写完没问题。第二天,高效降重!第一天写的论文,即使是用小标题的方式写,估计还是很多人直接复制其他人的论文,此时你的论文“水分”比较大,我们需要降重一下。这样拿给你的导师看,才不至于被骂的狗血临头。这里分享的所有降重技巧在后续修改论文、降重中也可以使用。1、翻译转换大法好打开你的论文,把你复制别人的部分,复制下来粘贴到百度上去翻译成其他语言,什么语言都行,只要别是英语就行,毕竟现在英语翻译的准确度越来越高了,然后把翻译得来的内容再粘贴到谷歌翻译上翻译成中文。得到的中文语序可能有点乱调整一下,读起来通顺即可。这个方法超级好,一般人我可不告诉。2、主动和被动互相转换也可以理解成调整语序,改变主语。这个听起来好像很深奥,其实并不是。咱们小学就学过最基本的,把字句变被动句,被动句变把字句。还不懂,来,我举个例子。“美国在上世纪10年代,就已有过对公共卫生领域社工方向的专业探索和理论支持”转换一下:关于公共卫生领域社工方向的理论,美国早在上世纪10年达就已经有过专业的探索。简单来说就是,将“我把他打了”变成“他被我打了”,主语变换就可以。3、长短句互换特别长的句子进行切割,变成短句;而短句恰恰相反,要多加填充和修饰词,使其更加丰富。来,举个例子。长句变短句,这个技巧适用于你大段复制他人的论文,查重全部标红的情况。“幸福是人类从产生以来就永恒追求的主题之一,而在此基础上演化出的幸福感更是一定历史时期人类在满足自身的条件下在主观上所产生的一系列情绪。”“幸福自古以来被人民所追求,在每个历史时期,人民追求的物质都有所不同,而幸福感就是在当前时期,人民为了满足自身条件后的一系列主观情绪。”两个短句被切割成了五个短句,举一反三,就可以用相同的方法将短句扩充成为长句。4、相同词语替换这个方法太简单了,而且很常用,就不用了太过赘述了。比如“随着综合国力的提升”,你就可以替换成“由于经济水平的飞跃,各方面实力的增强”等。基本上用这四种方法,降重绝对杠杠的,如果你不想太麻烦的话,那么你写论文的时候可以适当多写一些,少抄一些。这样,在大段标红的时候,你可以直接删除,毫不心疼,毕竟你的字数已经够了。用了我的方法,两天妥妥的,搞定本科论文初稿,小case,绝对没问题!不过这只是一种救急不得已而为之的方法,不建议大家这样做,最好还是提前进行规划,预留一些时间出来,认真写吧!

九尾狐

博士四年没发表一篇论文,还要坚持?网友:放弃就什么都没有了

2019年11月23日,之前我的一篇关于读博的文章中有个评论:博士第四年没有发表一篇文章,还有没有坚持下去的动力?博士4年没发表一篇文章不算可怕,其实我更想知晓的是“4年间你有没有足够的数据积累/产出呢?”。这么问是有原因的。期刊论文审稿、接收、发表的时间不短。我的同事就有一篇审稿2年的论文,他居然还不撤稿。“没有发表”不代表没有撰写、投稿或在修改之类的。要是你已撰写出1-2篇小论文,只是没有投稿或者在投,就更有坚持下去的价值。而且,很多专业或研究方向的成果出得慢,比如一些实验方案的创新就是1年、2年、3年的研究数据对比。谁遇到这样的课题,博士第4年才发表论文符合常理啊。不过,让我有点小疑惑的是之前就算课题进展不算顺利,一个博士生在文献精读过程中整理出一篇综述论文还是可行的,而且对于自己的课题研究非常有帮助的。之前,我们课题组也有个博士生,算是学院历届博士生中最坎坷的,投稿被拒次数也是最多的。但是,他厚积薄发,博四到博五的一年半时间内,直接发了6篇sci论文(3区1篇、2区3篇、1区1篇),顺利毕业后在一所大学任教。其实,读过博士的不少人都有类似经历。就是前面2-3年才整出一篇论文,后面一年3-4篇出来,顺利毕业。事实上,只要前4年,你不是打游戏之类的荒废掉,有足够的课题研究和数据积累,坚持完成这个博士真的不算太难。毕竟,每个博士都是这么“熬”过来的,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一个比较好的建议是:和你的导师多沟通,看看问题出在哪里。找到原因后,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比如说,适当降低投稿期刊的标准(比如说本校的大学学报),先尽量满足毕业要求。第一篇小论文的投稿真的比较难,迈过整个坎后会越走越顺利的,也能提升自己的信心。事实上,国内高校的博士毕业要求(学校层面上)不算高,往往延期毕业卡在导师这边。博四还没发表一篇论文,不管是什么原因,只要想解决问题,就绕不开导师。这也是为何我建议和导师沟通的主要因素。另外,之前的博士开题、中期检查,是否顺利通过也会影响到你的顺利毕业。之前我们专业有个博士生被自己“坑”的延期1年。他不参加中期检查汇报和提交报告(导师刚好出国交流),申请答辩的时候才发现问题被迫延期一年(学院要求是中期检查一年以上才能申请答辩)。还有个“事实”是如今博士生延期不算稀罕事,按之前的统计数据来看,每年约有2/3的博士生延期毕业。我的身边就有很多博士生是4年半、5年,甚至是6年才顺利毕业的。延期阶段的生活、毕业压力都非常大,注意调整好心态,避免抑郁。除了抑郁,越是博士后期,越是容易有焦躁的情绪。每天想让自己忙起来,又不知道做些什么。小建议就是列出自己毕业的要求后,再制订一个每天的小任务计划表,一步步完成。当然,部分博士生也会遇到实验平台不足,影响课题研究等情况。博士生自己面对这样的情况都没有太好的办法。若是和导师相处不错的话,试试让他送你到好点的平台联合培养一年(踏实干一年),把毕业需要的数据和论文搞定。尽管也许这样毕业不够优秀,甚至求职也会有点小难题。不过,毕业后还可以做2年师资博士后,这个阶段再积累一些科研成果留下或去其他单位都可行的。最后,我想说实在心理调整有难题,试着和家人多沟通。要是不想让家人担心,可以去找学校的心理咨询师聊聊呢。作为老师,我也喜欢找他们聊天,没有什么好担忧的。对自己要有信心,你能博士入学就说明足够优秀,最后一定也可以顺利毕业的,加油!

有始有终

这些北大博士生的毕业论文,完成了关键一步!

近日,北大物理学院光学所的18位博士生在线完成了毕业论文预答辩工作受到疫情影响北大今年的博士生预答辩工作也显得格外特殊虽然北京大学已经线上开学月余但博士生和导师们无法在实验室、会议室碰面仍然困扰着大家为了保证今年应届博士毕业工作顺利身处五湖四海的博士毕业班同学和导师们都想办法利用网络技术带来的便利克服距离带来的重重挑战解决数据材料等诸多问题完成了毕业论文的关键一步线上答辩会:我准备好啦博士生预答辩是博士生培养的重要环节。防疫教学两手抓,北京大学物理学院现代光学所三月如期举办了远程视频博士毕业生预答辩会。经过充分的前期准备和临床协调,顺利完成了线上预答辩。答辩前答辩秘书提前10天通知提前测试视频软件同学们和导师远程试讲、修改报告答辩当天导师学生登录网络打开视频会议软件调试麦克风、摄像头准备屏幕共享答辩开始!虽然博士预答辩会从会议室搬到了线上,但是要求始终如一的严格,博士预答辩分为四个小组进行,各指导委员会成员全体参加了会议,对每位毕业生研究工作系统性和创新性,论文结构和内容等认真审核。视频会议过程中,为了保证会议效果,主持人根据现场情况协调安排。答辩学生报告时,答辩人打开摄像头,使答辩显得更正式,又增加了现场感。同时,关闭其他人员的麦克风避免干。答辩期间如遇卡顿,提示旁听人员关闭摄像头,答辩人重新进入解决卡顿现象。在光学所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本场特殊的线上预答辩会得以圆满结束。克服困难线上开学,居家上课的我们想必都想念过宿舍里成摞的文献和参考书都怀念过图书馆丰富的馆藏都惦记着学校高速的校园网而对于毕业班研究生而言实验室里的研究成果办公室电脑里的资料更是毕业征程上的不可或缺面对从家到学校遥远的距离机智的老师和学生们是这样解决的光学所博士生曹启韬主要研究非线性光学微腔中对称性破缺,包括回音壁微腔光场手征自发对称破缺研究、自发手征对称性破缺微腔激光、微腔表面对称破缺诱导的非线性光学效应等。在上述领域已取得多个重要的研究成果。疫情期间,他按照正常学习工作安排,每天坚持在家学习并进行博士论文撰写等工作。面对网络条件限制和资料查阅困难,他使用VPN远程连接实验室电脑,阅读文献并参与研究组内同学老师的学术讨论。博士生孙风潇主要开展在超导腔、腔光力、玻色-爱因斯坦凝聚等系统中,对宏观量子态相干与纠缠的调控性质的理论研究。居家期间,孙风潇远程连接北京大学物理学院的服务器,进行计算和数据处理工作,以解决家用电脑配置运行速度不够快、无法运行大量的计算程序的问题。光学所博士生王非凡刚刚结束在美国的半年交流,居家开始准备毕业论文。和导师面对面讨论交流的缺少,使得她一时间手足无措。其导师得知这一情况,每周和她讨论;实验室的同学们也通过学校的公共课平台和她交流,最终克服了毕业论文的总体结构构思上的困难。对毕业论文规划较晚的同学,不能返校导致对毕业论文影响颇大。博士生韩猛在导师的帮助下,远程登陆学校电脑,阅读和使用里面的资料数据。同时,导师一直与韩猛保持深入交流并对其论文提出了很多重要的修改意见。同学们更是伸出援手,同样今年毕业的博士生靳剑钊和王慕雪还无私地向韩猛分享了latex模板,助论文写作一臂之力。不同以往的毕业季停课不停学,停课不停研自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在多地发生后学校积极采取多项措施保障预毕业研究生培养工作的有序平稳开展全校各研究生培养单位制定了在疫情防控期间研究生培养及预毕业生工作方面的工作计划和安排学校及时发布《关于疫情防控期间预计7月毕业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全面审查(即预答辩)组织工作的通知》指导各院系开展预毕业研究生在线预答辩工作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所采取视频答辩和在线审议的方式,顺利完成了2020年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博士学位论文的预答辩工作。为了做好线上预答辩,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成立预答辩工作筹备小组,就答辩议程进行了多次沟通,并设计了预答辩工作流程和应急预案。还预先进行了视频互动演练,并多次测试了平台功能和网络环境,最终保障预答辩会议顺利进行。首次采用在线预答辩,需要克服技术难点、保证工作重点,教育学院组建了视频会议技术支持小组,制作了考生、秘书和评委视频会议系统使用手册;成立了答辩秘书工作群组,并对在线秘书统一培训,重点演示了在线匿名投票方法,为预答辩做好了充分的准备。近日,教育学院已圆满完成预答辩9场37人次,主席主持、考生汇报、评委提问、匿名投票、秘书协调、技术小组幕后保障,所有工作有条不紊,效果堪比现场。经济学院春季学期首场线上学位论文全面审查于近日完成。会议历时3个多小时,一共有5名参加预答辩的博士生同学,按照事先规定好的顺序和流程,利用线上系统的共享功能,依次进行了PPT展示,答辩委员提问,最后由答辩委员会通过现场讨论,经由预答辩秘书形成了对参加预答辩的博士生同学的审查意见。“本次网络视频预答辩完全遵照博士学位论文预答辩的要求、标准和流程规范进行。”参加预答辩的经济学院博士生韩晨宇说,“参与此次网络视频答辩是一种全新的体验,在答辩过程中与答辩委员会的老师们在线视频交流,感觉非常亲切,收获了很多宝贵的意见。感谢学院的精心组织,感谢各位老师和答辩秘书的辛勤工作,保证了此次预答辩的顺利完成。”各个研究生培养单位紧锣密鼓进行学位论文全面审查(即预答辩)工作预毕业研究生、导师、指导组成员多方联动,严格要求,精益求精视频预答辩程序严谨,步骤完备做好书面记录工作,严禁录音录像及时录入管理系统,做好备案工作关于2019-2020学年第二学期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审批与学位审核工作安排的通知已于近日发布为尽可能降低疫情对研究生深造和就业的影响保障符合条件的研究生及时获得学位学校决定本学期毕业生的学位审核工作分两个批次开展将于7月3日和8月14日先后召开两次学位评定委员会会议审议学位克服困难,接受挑战在此种特殊情况我们戮力同心、共克时艰相约那场毕业典礼

其心之出

翟天临曾谈及博士论文进度:我永远不会告诉你们这个问题

翟天临的博士论文瓜吃到现在没完没了,后续一个接一个,不怪网友说:“他是葫芦娃吗?一个藤上七个瓜”。最近有网友扒出翟天临曾在采访中提到过博士论文进度的问题,当时记者问:您是唯一一个以写论文上热搜的演员,论文写的怎么样了?翟天临听到这问题的时候笑了,然后突然的有些慌张,摸了摸鼻子然后回答:“全世界都在问我这个问题,压力很大,我绝对不会告诉你们的,如果我告诉你们我写完了,结果盲审没通过,那我多丢脸。”他强调:“我永远不会告诉你们这个问题,等我什么时候我穿着博士的毕业服照相的时候,我会上热搜,我再让所有人看看,谁牛”。对此网友表示:“看到了,你牛”、“心慌得一批,这下真的牛了”、“读博的目的很纯粹——拍照上热搜给你们瞧!于是,这个新年收获了一大波意想不到的热搜”。

高宗

博士论文该写多少页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玩转手机摄影,ID:wzsjsy】经微信公众号授权转载,如需转载与原文作者联系现在的“90 后”博士生,经常问一些无厘头的问题。前些日子,有位“90 后”博士生碰到我问:“我的博士学位论文初稿写得差不多了,按单位要求的固定格式排完版,有 100 多页,是不是太少了?”我回应道:“把文献综述与参考文献部分扩展一下,可以增加几十页;如果采用较大号字体、较大的行间距,还可以再增加页码。你若觉得这样做不好,还可以在数值模拟章节,多贴些不同工况下的应力云图、位移矢量图、塑性破坏区分布图等,这样可轻而易举扩展到 250 多页。但你觉得这样做有意义吗?反过来说,如果你发现了支配岩体稳定性的某项本质原理,且有一定的证据支撑,写 50 多页也是高质量的论文啊!”听完这些,这位学生脸红了。论文页数多了,或许在别人看来起码觉得工作量大,正所谓“没有功劳也有苦劳,没有苦劳也有疲劳”。想以此拿下博士学位,简直是糊涂到自欺欺人,也很难蒙蔽不讲情面的评审专家。除了参加过多次本室博士生的答辩,我还参加过不少知名高校地质工程领域的博士生答辩。印象中高校的博士学位论文都较厚,一般在 150 多页以上,有的甚至高达 300 多页。然而,大部头的学位论文几乎像生产报告,把常规的地质背景、工程概况、岩土力学参数测试、分析评价等罗列凑数。确实,写这样论文的作者很累,还让评阅人费劲,答辩委员也往往给出差评,干这样费力不讨好的事,莫非脑袋撞到冻豆腐了?记得去年参加北京某高校某博士生的答辩,会上答辩委员会主席问了该博士生一个问题:“虽然你的论文工作量很大,但不知道论文的创新点在哪里,你能不能用一句通俗易懂的话讲清楚?” 结果该博士生启动了“东扯葫芦西扯瓢”模式,评委们一边听一边连连摇头。如果连自己都不知道创新点在哪里,能有独立从事科研的能力吗?以后能有创新能力吗?一篇学位论文是否合格,不取决于“量”,而取决于“质”,即看其是否有一定系统的概念、理论和方法等方面创新,或者说能否增长新的知识或认知维度。如果答案是否定的,导师应把好第一道关口,不能允许这样的论文“丢人现眼”。如果一篇较短的学位论文能通过答辩,一般说明这样的论文是以“质”取胜,但目前这样的情况少见。纵观科学发展史,一篇优秀的学位论文或期刊论文,往往不是长篇大论,而是言简意赅、见解独特。科研人员在某一点上有了新的发现或发明,用较短的篇幅能够阐述清楚。例如,青蒿素结构研究协作组 1977 年发表在《科学通报》的文章《一种新型的倍半萜内酯——青蒿素》,只有短短一页,但该项研究成果挽救了多少疟疾病人的生命,屠呦呦先生还因此拿到了 2015 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简言之,论文的真正价值在于内涵,看其提出、突破或解决了什么样的问题,除此无他。

天政

怎么在三天内写完一篇论文?

本科论文的字数一般在8000~15000左右,重复率要求在20%~30%以内。首先第一天需要找到和你论文相关的文献参考,你需要大致过一遍资料,构架好一个论文框架,如果老师有时间可以先给老师看一下框架是否可以,如果可以就可以开始下一步,不行的话请老师帮忙修改一下或者提出建议,自己在完善一遍。框架构思好之后,根据第一天自己看的文献将和框架差不多的部分章节填进去,虽然说这样和剽窃差不多,但是论文在交在即也顾不得那么多了,填完之后还要做适当修改,使之上下文能够连贯。若是理工类有代码或是公式类,先截图黏贴上去,保证一开始查重不会太高,后续有时间再自己修改调整这部分。论文填好之后,找个查重软件查重,像paperpp这些都是可以的,看到90%的查重率不要慌,这是正常的,你都是照着搬的论文重复率当然高,接下来就是对比查重报告降重即可,同意不同词,两句合一句,增加减字词都是可以降重的。如果想要更快,可以直接用paperpp的智能AI降重。上面的办法只是让你能在三天内写完论文,先暂时应付一下,而不是让你投机取巧,论文的时间安排自己要有把控,不要每次都拖着最后几天才开始上交给老师。是在无奈这样赶完论文,后续也要多费点时间来修改论文,把论文巧妙的运用成自己的东西。(修改是很头疼的一件事,所以前期能写好点就好点,起码改的地方会少很多)相关阅读:《撰写顶级论文的技巧》《毕业论文应该怎么写》《写毕业论文怎么确定选题?》

富有天下

一篇论文写完之后,你还要做的几件事

论文主体写完之后,要做的工作有:摘要写作、语句和段落理顺、字数检查、查重以及投稿等一、摘要的写作与自查摘要是包括在论文里面的,但强调摘要最好在论文主体写完之后在写。之前近两年没有论文动静的小Z,一口气完成了几篇论文,非要我给他瞅瞅。本人学术水平一般,但同学这么强烈的信任我,我只能从自己的角度出发,给他看看论文。这一看,我发现小Z的论文与我之前看的一个211大学同学的论文有着非常相似的问题点。首先是摘要没写明白,其次是字数问题。Z同学摘要上来就是一翻背景介绍,占了三分之一,紧接着也没有看出论文研究的是什么?用了什么理论或方法,问题怎么解决的?很明显,他没有明白摘要的角色。这就涉及到“摘要是什么”的问题了,通俗的说,摘要就是你文章的概览,能够基本知道你文章研究的是什么?写了什么?可以说是极简版论文。论文发表摘要的写法:第一句是问题的引入(研究的重要性一句话概括),然后是研究的问题(包括现状/实验过程/理论和方法),最后是问题的回答或解决(研究结果表明/显示),就这三部分。摘要字数根据实际情况,文科在250字左右,理科在350字左右。可以看看专业国内外顶尖的杂志摘要都是怎么写的,数百个字,大部分同学还是能够找到规律的。另外,摘要最好不要出现“本文”、“本研究”、“我认为”等字眼,国外作者的学术论文也很少出现“this paper”等主观字眼。这里更多体现一种客观和价值中立的立场。尽管知网数据库近八千万篇论文,有十分之一以上有“本文”字眼,但是作为一种比较流行的学术规范,还是需要从习惯上避免比较好。(可以改成结果显示、表明或者通过、发现等)二、字数要合适小Z还有一个问题,虽然论文主体整体结构没有大问题,但是3000多字,似乎太过单薄,支撑不起这么大的一个论文题目。就像微信公众号300字无法打上原创标签一样,学术论文3000字也很难讲清学术问题。记得同学L曾经给跟说过这么一件事,说他有个同学,研究生期间发了七八篇论文,正好考博复试,带上自己的论文去面试还是比较常规的。没想到的是,面试的时候,导师看了看他的论文,然后说:“这些论文字数这么少,你觉得那把问题研究清楚了吗?”突如其来,L的同学一时不知怎么回答,这时候,面试的几位导师又根据他的论文抛来一个问题,这个问题是论文没有说清楚的。这下L的同学完全答非所问、语无伦次了,因为这个问题他本身就没有想明白。想想,这十几篇论文还成了这位同学的黑历史。最终,L的同学也是面试败北了。论文投稿所以,论文为什么应该把问题研究透彻,就是这个原因,身边不乏有人发了很多篇论文,但是却没有把问题研究好,导致漏洞百出。当初为了发论文,一篇文章不到4000字就匆匆投稿了,看似发表了很多论文,实际上可能给自己的考博和工作带来负面影响。一个同学就感叹,当初为了快点发论文,结果投了一篇3000字的小论文,而且还是一个不入流的收费杂志,结果,被导师狠狠的批评了一回,回复是“有辱师门”。我们通常说的论文合理字数,应该在4000字以上(也有说3800字以上的),这是出于“这样的字数能把一个问题讲清楚”的角度。实际上,真正好的论文,都应该在8000字左右,广大院校的硕博士朋友的导师应该都可能说过这样的话。当然,不能为了字数而刻意多写,应该是尽量把问题分析的透彻一些。只要是一个合适的学术问题,5000-8000-10000字都是可以说明白的。而且,投稿的时候,每个期刊所要求的字数也是不一样的。比如一般偏理论性的纯学术期刊和党校学报就更偏爱万字以上的长文,而行业期刊则更喜欢偏短点的论文,但是正规的学术期刊和学报,还是更偏爱8000字左右的文章。三、学术要端正查重修正也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写作过程中不免参考其它文献,但是总体参考情况往往写完之后还是一笔糊涂账,所以,要查重改正到10个点以下为好。过去那些浑水摸鱼过去的抄袭论文,现在都一一浮出水面。认识一个博导,他很久之前毕业的一个学生毕业论文查出问题,博士学位被收回了,而且,该博导在退休前停止招生,本来人生可以画个圆满句号的。学术道德问题不容忽视,很多虽然没有曝光,但是责任都会倒追和落实。四、投稿的门道关于论文投稿方法和投稿的格式问题,已经专门讲过了,这里不再赘述。强调一点,就是不停的写,然后不停的投。我认识一个师姐,年年拿国奖,经常发核心,她的秘诀就是边写边投、边改变投,一个核心中不了,根据退稿意见修改在投稿另一个核心,最后总能发表。但如果论文写完了,便尘封在电脑里,以后再修改就很难重新进入状态了。五、接着写下一篇看过知名学者黄永年的学生写的回忆黄永年的文章,其中多次写道黄先生对他写作的告诫,让人印象深刻。“先生总是催促我说,做学术研究,人一生具有相应的积累而状态又好的时候,只有很短一小段时间,要趁精力好,状态好,抓紧时间,把这些想法写成文章。”“你自己考虑成熟,就赶快发表吧。要赶快写文章,人一生做不了多少事。”研究生第一年上课,第三年找工作、写毕业论文和答辩,时间很紧凑。写论文的时间其实很短,而且硕博阶段也是难得的精力好,时间充裕的时候,应该抓紧写。另外,硕博阶段是一个训练的过程,所以最好用实验或者论文来体现你的思路,方法和步骤的正确性,写论文是个很好的检验手段。毕业季来临,看着很多师哥师姐论文愁的不行,然后还出现各种焦虑以及找工作的分心,很多同学都感叹,去年的这个时候就应该动笔写论文,可惜去年的这个时候都已经被不知道干了什么的事情所占据了,最后也只能徒伤悲。快起来改论文啊“要么发表,要么出局。”尤其是将来要到高校工作的,如果你没有在高校间腾挪换移的本领,就多发几篇论文,因为昨天你可能是Everything,今天你会发现自己是Something,后天说不定是Nothing,就是这么残酷。论文发表这件事情和其它事情一样,觉得没有时间写,但日子过去了就会发现,做了也就做了,不做也就没做。上周去调研,由于位置比较偏远,我们在县城订的宾馆,早上6.30起来,洗漱、收拾好东西,然后在7.30前集合好,8点前吃完早饭,准时出发。路上一个小时的车程,9点到上午12点前,我们完成了一组的调研。后来想想这一个上午,居然干了那么多事情。如果是在学校9点起来,到12点,恐怕也只是吃完了早饭和午饭,顺便走了两趟从宿舍到实验室的路程罢了。据说,北大保安的日常对话是,“你那论文怎么样了?”“还在构思中。”同学,是否在构思你的论文。趁着热乎劲,趁着状态好,赶紧多写两篇,或者抓紧完成毕业论文,这样,后面的时光就可以更好掌控了。把事情越往后拖,就会堆积越多,最后也是自己陷入焦虑和压力之中。整理:早发表小编(论文发表,就上早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