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写了关于发论文的一些事情,有人问我,那按你这样写,是不是就没有创新点了?这些论文都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一样。我回答他说,我说的是写论文有一定的套路,但在这个套路里一定需要有创新点,不然怎么体现论文的价值。也就是说,在这论文中,我们向大家说明我们做了什么工作。相对于其他人,我们的工作又有什么不同,在这个领域做了什么相应的贡献。比如说,我是做设备的,那我设计这个设备的目的是什么?能够解决一个什么样的技术难题,能够比现实的技术节省多少成本,能够减轻工人多少劳动强度。这些就是创新点,把这些说明白,让人理解我的设备大体是什么思路,有没有做相应样机,有没有做相应仿真与实验,来验证原理。通过这个闭环,我们的创新点才完整。如果我的论文是关于做实验的,那我的实验是为了验证什么理论?别人的实验都是怎么做的,有什么优缺点?跟他们原先做的实验对比,我这个实验进步了多少?是精度好了还是过程优化了。可以跟别人的实验做对比,也可以与仿真分析做对比,总之,做出来的结果对比一下,出一些漂亮的图表图线,都会加深审稿人的印象。我之前做过设备设计,也将设备组装起来做实验,然后又与仿真进行了对比,基本上与导师开始设想的思路一致。尽管有些细节的地方还需要完善,这个大的方向对于我发论文与毕业都足够了。各个细分的文章类型热门程度不一样,这个就需要我们在写论文前对这些有一个了解。想了解也不麻烦,看看同课题组的师兄师姐都发什么类型的文章,发到哪些杂志上,基本上我们自己也是这个套路。其实说到底,科研论文就是要表达一个闭环,在这个闭环里,我们告诉大家要解决一个什么问题,相对于其它方法有什么创新,我做出的实验或是仿真如何让别人信服,进而最后我的结论如何全面。而在这个框架下,结合具体的图、表、描述将自己的观点表达清晰,将自己的研究过程也讲清楚。如,这个领域,这个问题的研究现状是这样的,存在问题是这样的,我是这样解决的,用引用了哪些哪些文献等。论文要写得漂亮,依靠什么呢?上段大体说了,一是整体框架很清晰,不乱;二是研究的范围定得很准确,没有夸张的题目,也没有概括不全面的摘要;三是有很直观又清晰的配图与表格等。这些看似简单,其实很有讲究。我见过有些导师审论文,他们就扫一扫题目与摘要,然后再仔细的看看图表,他们的眼睛很有神,如果这些关键地方有问题,基本他们一眼就能看出来。所以我们在写的时候一定要重视。而且有的好些的杂志会要求图片分辨率,这就要求我们导出图片的时候,要专门导出,设定高分辨率,写到这里,我能解答论文创新点的问题了吧?只有熟悉了自己的领域,心里有了想法并付诸实践了,才能慢慢摸索出不同的东西。哪怕我只是写了一些综述,我也要把该主题下的论文都了解清晰了,而且大体的研究脉络我也了解透彻,然后集中在一起,分享给大家,这也是创新点,别一种形式的创新点。
入坑科研多年的荣格格,深知写论文不易,找到论文的创新点更不易。为了在下一次写论文的过程中,更快地与这位“佳人”邂逅,特苦思冥想,总结出这份寻宝秘籍,奉上给大家。本文主要解决了以下三个问题:什么是创新点?创新点的套路有哪些?四步法——挖掘属于自己文章的创新点。准备好了吗?荣格格驾到!荣格格最近又被老板强行召唤,本想着又要面对一张苦瓜包子脸:没想到,苦瓜脸竟然在今天开花了!此时我的内心是十分激动的,因为啊,老板说我的论文创新点终于通!过!了!谁能想到,这距离最初的论文初稿,已经过去了整整一个多月。不过话又说回来,这样的经历,荣格格早已体验过了很多次。每一次修改论文,我的导师都会对我们说,创新点就是论文的灵魂,一定要经得起时间的打磨,所以是值得花费精力斟酌的。所以呢,荣格格在他的严格训练中,也学到了不少关于“如何寻找论文创新点”的知识,现做以总结,分享给大家。希望可以帮助大家找到360度无死角、怎么看怎么新颖的“创新点”,这样,核心期刊就能分分钟发起来了!本文共4808字,阅读时间大约9分钟。下方是本文的思维导图,大家可以有针对性地阅读,在最短的时间里获得最有效的知识呐~什么是创新点首先呢,我们先来聊聊什么是创新点。从字面意思上来看,创新就是要创造新的内容。放在写论文的情境中,创新的内容就可以包括新的视角、新的价值或者新的方法等等。这里呀,荣格格强调一句。创新点一般都是根据某个研究方向衍生而来的。这里举颗栗子,就拿社会心理学中的幸福感研究来说吧。幸福感就是一个研究方向,然后我们的创新点就可以围绕研究方向——幸福感来展开,例如,影响幸福感的因素都有哪些呢?如何对幸福感进行量化?如何将每一种影响因素进行量化?所以大家发现了嘛?要想更快地确定创新点,首先就要找到自己的研究方向。这个时候啊,可能就会有小伙伴发问了,“荣格格,那研究方向怎么确定呢?”一般来说,对于刚进入课题组的科研新人来说,研究方向都是由实验室导师确定的。这样其实是有很大优势的!因为啊,我们的导师在相应的领域往往会有很多积累,如果我们在导师的基础上继续研究,发文章会相对容易一些,导师的名字无形之中就增加了文章的说服力和可信度;其次呢,导师在这个领域早已得心应手,对我们的指导当然也会更顺手一些,我们获得的知识也会更多。所以啊,如何选择研究方向这个问题,大家大都可以放心,我们只需要做好下一步就可以了—— 那就是,如何寻找论文的创新点?解决这个问题,才是真的要靠积累,靠方法说话的!创新点的套路俗话说的好哇,不怕学不会,就怕没方法哈哈哈。你品,你细品,就会发现,就算创新要求再高再新颖,也还是逃不过套路的手掌心。一般情况下,创新的套路无非以下这几点而已嘛:1. 问题上的创新啥叫问题上的创新?对不起,不用你问,荣格格现在就学会抢答了哈哈。问题上的创新,就是指提出领域内的新问题,简单来说,就是别人研究比较少的(PS:别人没有研究过几乎不可能,毕竟林子大了,什么鸟儿都有啊)。还是以刚才提到的社会心理学中的幸福感研究作为例子:只要在知网啊,谷歌学术,或者Web of Science这么走一圈,你就能快速发现,目前大部分人都研究了哪些问题。诶对了,你们知道哪些问题最容易被发现吗?那当然是被研究烂了的问题最容易发现哈哈哈,你就这么两眼一扫,大片大片的关键词,摘要,或者是题目,只要基本内容差不多,那就是研究烂的问题没跑了。所以,我们需要做的是,反其道而行之!你研究东,我就尝试研究西。你不是研究个人幸福感在家庭中的关系吗?那好啊,我就把情景引入到和家庭八竿子都打不着的领域里去,我研究个人幸福感在分析国际局势中的关系!嘿嘿咋样,没想到吧??你说你要分析幸福感的影响因素是什么?那好啊,你分析吧,我在你的基础上研究,这些因素的权重比是什么?你还能拦得住我?这样一来,我创新不说,我还可以照猫画虎!前辈怎么写,我就怎么写,模仿前辈的逻辑和思路总不能赖我吧,所以这就导致一个结果,前辈能发什么样的期刊,那真的对不起,我可能也可以发了,谁让我是后辈,需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嘞。看到这里,是不是某些人又得飘了,膨胀到不行??那荣格格就得给你来一棒了。这种方法啊,有一个最大的缺点就是,我们需要保证新问题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和研究可行性。就像有的小伙伴悄悄和我说的,“荣格格,我想研究那个,幸福感和我家狗子卖萌之间的关系”,关键还说的有理有据!那个,我的幸福感越高,我就想给狗子好吃的,然后狗子就给我卖萌,这不是妥妥的正相关吗???嗯??好像哪里不太对,但好像哪里也没什么不对。荣格格现在知道最对的,就是一巴掌糊到你的脸上,快别说了!再说下去,多少人都被你拐带跑了啊。。。。2. 方法上的创新如果实在想不到问题上的创新,那不妨用方法上的创新来凑一下?可千万别小看这种方法哦,这可是很多理工科小伙伴最容易用到的创新方法,所以这里敲敲黑板提醒一下。所谓方法上的创新,就是指用不同的方法或改进的方法来解决原有的问题。它包括了两种创新模式:一种是,用其他领域的新方法,来解决本领域的老问题,说简单一点,就是方法的无限迁移!举一反三,以一敌百,用活一种方法,可是论文篇篇都不用愁啊。我们最近不是总被提倡多学科思维吗?其实最大的作用就在这里了。比如一些计算机领域的机器学习研究成果:如何识别婴儿各种哭声中的情绪?这就可以很容易地使用心理学中的分析方法,情绪分为哪几种?分别怎么测量?这些如何与婴儿的哭声相结合?当然啊,还有的计算机领域研究成果需要用到化学药物合成预测方法、材料学材料性能预测方法等等。有没有一种感觉就是,只要不断修仙学习,方可达到一种,一通百通的境界??当然,这种方法虽说可以照搬其他学科的研究方法,看似简单高效,但我们在应用的时候,还是要谨慎小心,毕竟它需要有一定其他学科的研究背景,还对个人的跨学科思维具有一定要求。我们可不能把袜子套在别人的手上对不对,虽然和手套一样,具有强大的保暖功能,但真的不是一个味儿啊。。。。。另一种是,对本领域老方法进行优化,来解决本领域的老问题。这要求我们抓住某些可优化的细节,然后实现精准打击。就比如说,某《基于情绪心理学模型的人群疏散仿真研究》就明确写着,本文是在计算机仿真方法研究人群疏散问题的基础上,也就是老问题研究老方法,提出针对性的改进,如当前仿真研究忽略了个体之间的情绪差异,以往方法并未对情绪进行心理学建模。没看懂也没关系?反正啊,简单来说,这种方法成功了,你就坐拥了挑战权威成功的名号,具有一定挑战性是肯定不用说了,只是,荣格格担心你,年少轻狂,不谙世事,方法着实经不起实践的检验啊啊。。。。。3. 数据上的创新如果嗷,大家觉得,问题创新和方法创新都不成,也千万不要着急!因为,还有接下来的这种方法等着你——数据创新。这里的数据创新指的是,用新方法收集或者处理数据,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对原数据进行解读。总之啊,就是各类花招花样都别藏着咯,尽情玩转数据吧~在这一部分中啊,荣格格想总结一个通用的方法,可是真的找不到,所以要和大家说一声抱歉。因为各个学科的数据收集方法都不太一样,着眼的点也不尽相同,荣格格就举两个例子来说吧。心理学或者管理学中,我们通常会通过发放问卷来收集数据,并使用相关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这就涉及到如何收集问卷?如何处理数据?等等,如果这部分有创新,并对结论产生了较大的影响,那么就可以算作文章的创新点。另外,对于工科生来说,同样的实验过程,如果你做出来的实验数据和原论文有非常显著的差异,并能够推翻原论文的结论或与原论文的结论互补,那么恭喜你,也获得了创新点一枚呀。总结来说,数据创新相比其他创新方法门槛较低,毕竟花式处理数据的功力,我们还是具备一点点的。但是!但是!但是!它也正是因为门槛较低,容易被编辑质疑文章的创新性。所以说呢,荣格格建议大家,还是要把大部分的精力放在问题或者方法上,如果创新点还是不足,再将数据创新作为辅助创新点。因为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再小的创新点也不能被忽视不是嘛。4. 结论上的创新终于终于到了套路四!大家坚持住!结论上的创新,其实就是对上述所有创新点的总结,这一点非常重要,但是经常被很多小伙伴忽视掉。为啥呢,可能是因为前半部分写飘了,然后飘着飘着。。。。就没了??所以啊,我们一定要记得,在写论文的最后一刻——结论部分,记得要提出独到新颖的观点,对上述所有的创新点,一个不落地进行总结。做到有始有终,首尾呼应才是最好!对了,偷偷告诉你哦,一篇文章的创新点往往是多个套路进行组合,可以有1-2个核心创新点,再加上几个小创新点。所以,这四种套路,大家一定要狠狠地记下来。四步法——挖掘属于自己文章的创新点既然创新的全部套路已经解锁,那么我们如何将它们应用在自己写论文的过程中呢?如何找到自己论文的创新点呢?毕竟,我们可不要做纸上谈兵的人,再好的理论,也要拉出来练练对不对。这里,荣格格帮大家总结了四步应用的方法。以下的每一个步骤,都有明确的操作方法,只要大家按着流程踏踏实实来做,就一定可以挖掘到论文的创新点~1. 确定研究方向这一点呢,荣格格在文章开头已经提到很多,现在简单总结一下:如果导师有自己的方向,那么我们的方向最好就是导师的子方向,需要虚心向导师请教沟通;如果导师没有自己的方向,或导师并不能给我们的方向提供太详细的建议,我们可以在百度百科上先了解兴趣领域,搞清楚专业术语的含义,然后再去知网或其他数据库找到相关硕博论文,阅读几篇文献综述后,逐步确定自己的方向。2. 对研究方向进行文献综述在确定自身的研究方向后,我们就需要进一步加深对于研究方向的理解。毕竟,有方向,才能不迷路哈哈。加深理解的方法,荣格格建议是——文献综述。至于什么是文献综述?如何书写文献综述?大家可以参考荣格格的这篇文章《开始写论文了吗?10分钟学会文献综述的5个方法!》这里哈,荣格格再啰嗦几句,大家在做文献综述时,一定要重点关注这五个问题:研究的问题是什么?方法是什么?结论是什么?数据如何支撑结论?创新点在哪里?3. 根据套路挖掘创新点好啦,到了这一步,就赶快拿出你的宝藏小本本吧,虽然荣格格知道,这么认真的你们,已经在文献综述那个步骤记下了很多问题,那么,再次检查一下,本本上的已有内容有没有包括下述的所有问题呢? 问题上的创新:我们能提出一些没有研究过的问题吗?或者将其他人研究的问题进行细化,限制在某个更小的领域?方法上的创新:综述中的文章使用的方法优缺点有哪些?缺点能否提出改进方案?如有跨学科知识,能否使用跨学科方法来解决此领域的问题?论文数据上的创新:综述中文章处理数据的方法是否有改进空间?其支撑结论是否合理?对于数据收集方法是否有改进空间?结论上的创新:综述中文章的结论论据是否充分?论文的创新点是否充分?结论是否还有考虑不周的地方?靠着这样的思考方法,我们就真的像挖掘宝藏一样,一点一点挖出文章的创新点。在这个过程中,灵感非常重要,所以及时记录自己的想法,也是很关键的一点哦。4. 验证创新点在这个过程中,荣格格掐指一算,肯定有很多小伙伴找到了很多创新点。这个时候的你们,是不是异常狂躁?异常激动?还觉得自己精神也有点异常?冷静,淡定,佛系。我们还需要在狂热中,给自己注入一剂镇定剂。好好想一想,这些创新点,是不是真的经得起验证。接下来,针对每一个你找到的创新点,进行一一验证,主要验证以下几点:前辈是否研究过这一问题?研究时间是什么?研究方法如何?是否有前辈对现有方法进行过改进?我能不能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改进?如果上面的问题都没有问题,那么,就请继续狂热吧哈哈哈,刚刚如有打扰,可真的对不起。因为你已经找到了属于自己文章的创新点,这样的创新点还不赶紧捧在手心里?接下来的工作,荣格格不说,想必大家也一定知道:那就是,抓紧时间撰写论文啊,要是捧在手心的东西总是不喝,就会怎样?怕不是就只会凉凉了。所以啊,什么进行实验啊,数据收集啊,数据分析啊,这一套通通来一遍,快马加鞭地创造论文就对咯~Ending!!杀青快乐!!今天这波热乎干货的发放就到此为止了,不知道您还满意不?希望大家看完真的会有收获,更重要的是,看得开心!喜欢荣格格或者不喜欢,都可以!当然,喜欢我还是最好的!因为,我想和你成为好朋友,想成为大家科研路上的开心果呐~
虽然在我心里一直有着读博的念想,也读了两所985大学两个不同专业的硕士,但面对“如何写出一篇优秀的博士学位论文”这个问题,回答的时候心里还是诚惶诚恐,只能尽力结合自己的理解谈一谈吧:第一、敏锐的视角,优质的选题。“好的选题等于成功的一半”。博士论文的选题其实非常有讲究,一个好的切入点,是你独具慧眼、创造性思维与独立研究的开端,甚至决定了之后的论述能否顺利有效展开。在选题的过程中,一定要牢牢把握一个“问题意识”,心中带着问题去做好选题工作。尤其是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由于其成因往往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而且可能多种因素还关联交错在一起,所以,你要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要有探索发现的眼睛与归纳性、创造性的思维,带着深度思索的问题前设,这样才能挖掘事件背后的逻辑。第二、突出优势,务求创新。学位论文,尤其是优质博士学位论文,“创新”毫无疑问是其核心灵魂之所在。所以,在选题与论文展开初期,心里就要有一个尺度,就要反复思考,与其他人、与之前同领域的研究者相比,自己的研究,究竟有何不同之处、有何突破之处,有何不一样的地方,我的创新点具体体现在哪里?创新的基础,首先是熟悉,因此你要有扎实的理论功底,选择一个自己本身比较熟悉的领域,在此领域内选择能够进行一定突破的角度来展开选题,在此基础上发现新视角、融合新知识,并力求实现理论观点的新突破。第三、理论价值,实践价值。能够称之为“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的,必然具有较强的研究价值,具体包括理论价值与实践价值两个方面。理论价值包括对现有学科知识的新补充、新整合,或新的阐述与发展突破;实践价值包括对目前的现实社会问题或科研生产有所推动裨益,为经济建设技术进步有所贡献。选题的研究价值,在选题时就要予以重点考量,否则,如果选题本身价值不大,那么投入再多精力进行研究探索,其研究价值却不大,也难称之为优秀论文。因此,写出一篇优秀的学位论文,真的是特别不容易的,既要有敏锐的视角,优质的选题,又要能发现问题、突出创新,并力求实现较强的理论与实践价值。
论文,是检测一个学生对学业的掌握程度,也是在另一个层面衡量教学和人才的标准。当你本、研经历了论文的历练之后,又该如何写好博士期间的论文呢?对于论文的格式,百度百科给的步骤是这样的。中英文摘要——目录——正文,正文一般包括:导言(研究背景,文献综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对策建议)——参考文献——附录——致谢——学术成果。这样写是最中规中矩的,也是最不会出错的,既然明白了步骤那么对于内容和选题该如何选择呢?一、首先,选题十分重要,题目大小要合适。对于论文的选题有一大忌讳,就是一定切记做大,选题要适中,主要的一点,就是一定要会“小题大做”。小的选题容易驾驭,也容易从细微之处分析,可以写得更好,文章的每一个立意会站得住,文章也会更丰满。但是要避讳“小题小写”,不要把论文写得跟工作总结,甚至不如工作总结,这样还不如不写。因为论文要求的是严谨深刻,不是简单了事。可以尝试全方位,多角度地去剖析一个问题,争取做到立意严明,有迹可循,论证有力,层次清晰,语言规范。学会多用具体材料,图表、公式来证明表达自己的观点。这样,不仅可以使论文具有充分说服力,也可以弥补字数不足的问题。二、其次,写论文最忌讳的就是千篇一律,一千个人眼中只有一个哈姆雷特是非常不可取的,所以论文的研究角度要有新意。一定要注意研究角度的与众不同,选择新奇的角度进行科学研究是论文的亮点。三、然后,撰写论文的核心部分,正文阶段要更加的谨慎,因为它是作者理论水平和创造能力的集中体现,它决定着论文水平的高低和质量。对于正文的部分,一定要做到1、论点严谨,深刻,有新意。并且论点必须是可以论证的。2、论点必须要有材料的支撑,能够证明论点成立。3、论证必须根据论题的需要选择不同的论文结构形式,不同的论证结构形式,决定了本论部分的结构。4、论证要严密且合乎逻辑,使他人无法驳倒。四、最后,结论是对论文全文的总结,是对整篇论文中分析、论证的问题综合性概括,是论文的精华所在。结论应当完整清晰,不可含糊其词、不可与本论相矛盾,要与绪论呼应;对成果的评价要恰如其分;语言简洁、干净利落。博士圈里流行一句话“the best dissertation is a done dissertation”(最好的毕业论文就是写完的毕业论文)。所以在写论文的时候可以量力而行,适当的调整自己的期许,让自己不至于完不成而影响毕业。所以对于论文最主要的就是放平心态,认真的去找材料,立新意,然后完成它。关于国内在职博士、国外留学博士、硕士等报考事宜,欢迎关注公号在职研微厅
博士论文写作的方法与技巧!博士论文是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所撰写的论学术论文。它要求作者在博士生导师的指导下,选择自己能够把握和驾驭的潜在研究方向,开辟新的研究领域。那么,写博士论文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 四条准则助你快速写好论文! 一、选题尽量选择对自己又长久研究价值的选题。博士论文毕竟是阶段性的研究成果,这个成果虽然很重要,但不一定都能作为自己今后开展研究工作的出发点。从长计议,应当尽量选择围绕此问题,能长久做下去,作为自己写作博士生学位论文的选题。二、正确引用参考文献学术论文虽然是在吸收前人的研究成果基础上更上一层楼,但是学术论文引用也要有个度,不能过度引用,这也是学术规范的一个基本要求。一篇博士论文的参考文献太多,大量引用别人的成果,那就没有多少是自己写的了。写博士论文难免会有学术文献的引用,但需要把握好度,这个是最基本的。让读者读起来能决定论文是自己辛辛苦苦写出来的,而不是从前人那里抄袭来的。三、树立良好的学风和文风唯实求是,端正学风。博士是最高学位。博士研究生作为高层次人才,任何时候都应珍视自己的学术声誉,不能为达到某种目的而违背学术道德。博士论文的写作者应努力以平易通俗的文字、平实亲切的笔触,可触可感的事例,简洁明快的数字以及形象生动的图表阐述自己的理论观点。不仅应当理论性强,立论扎实,言之有理,而且还应当争取做到行文流畅,逻辑谨严,语句生动,言之有趣。这对博士生来说,虽然是一个更高的要求,然而却是一个经过刻苦努力后能够达到的目标。四、注重积累,打牢功底厚实的学术底蕴是写好博士论文不可或缺的条件。打牢学术功底,这对每一个博士研究生来说,至关重要。博士研究生能否取得高水平的学术研究成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博士研究生自身的学识和素质的高低。因此,博士论文的写作者必须注重积累,努力提高自身的学术修养。小茶杯论文查重经验分享:论文查重怎么查?每一个系统都有自己独特的优势,在特定时期选择合适的系统才是硬道理,在确定系统安全的情况下、初稿时期选择性价比高的检测系统、像Paperccb就是不错的选择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社科学术圈,ID:shkxquan】经微信公众号授权转载,如需转载与原文作者联系一、选题阶段:在问题意识下框定研究领域确定选题是撰写学位论文的第一步,对学位论文有决定性的意义,“题好文一半”,选择了一个好的论文选题,就等于论文完成了一半。确定学位论文选题是学位攻读者独立研究的开始,是个体创造性的思维过程,颇具挑战性。1.要带着强烈的“问题意识”要找到一个好的学位论文选题,必须要有强烈“问题意识”,用敏锐的眼睛去发现问题。牛顿和瓦特的例子充分地说明了这一点。牛顿从树上掉下的一个苹果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成为 17 世纪自然科学最伟大的成果之一,在人类认识自然的历史上树立了一座里程碑。而瓦特则从水烧开后水壶盖跳动这样一个人们熟视无睹现象中受启发,进而发明了蒸汽机,引发了人类从农业文明到工业文明的大变革。研究始于问题,而发现问题又源于强烈的问题意识。虽然确定一个好的论文选题对于所有学科的学位攻读者同样重要,但对于攻读人文社科学位者而言,问题意识更为重要。因为人文社会科学不同于自然科学,自然科学研究的对象客观,学术前沿比较清晰,并且研究的是一种确定性事实,以规律的形式出现,因此研究的问题相对比较明确。而人文社会科学探究的是社会事实,而社会事实作为人有目的行为的产物,是偶然性和必然性的结合。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要关注偶然的事实,探索必然的规律,其研究对象相对复杂,涉及的因素众多,且交织在一起,往往还涉及价值问题。因此,人文社会科学的问题更具有隐秘性,更要有强烈的问题前设,带着一双探索的眼睛,发现社会事实背后的因素。2. 要有“创新意识”创新是学位论文的灵魂,是评价学位论文质量与水平的主要标准。“创新”指的是对某一领域的知识发展做出原创性的贡献,可表现在探索了未知的新领域、文献资料的新发现、观察问题的新视角、新概念术语的产生、研究方法的新探索、学科知识的新融合,理论观点的新突破等。在选题阶段,对于自己将要主攻的研究问题能够达到怎样的创新目标要有一个基本的估计。换言之,要对自己的研究能力、研究条件以及可能达到的研究结果有一个比较理性的、明智的判断。要不断地反问自己:与其他研究者相比,我有什么样的优势,可能做出别人做不出来的东西,从而形成创新点?作为一个长期从事高校业务管理部门工作的一线管理者,我的实践经验可能是个优势,但理论功底不够深厚,要在理论创新上做出成绩相对困难。那么,选题从实践出发就比较切合自己的实际。如果选择自己从事过的工作,学位论文写作就会轻松一些。原因是:① 对这些领域比较熟悉,背景知识了解较多;② 对操作中的实际问题有感性认识,尤其对其中的矛盾有较深的体会;③ 以相关问题作为研究对象,能比较便利地获得丰富、翔实的第一手资料,可能在资料积累上有所创新,能做出别人做不出来的东西。这样,在自己曾经做过的工作中去寻找问题就比较恰当。3. 关注研究意义在选题时要关注研究意义,如果选题没有多大意义,花再多的精力,研究得再好,也没有多少价值。研究意义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理论价值体现为理论上的突破,表现为科学上的新发现和新创造,或对于学科内某一理论问题具有补充、整合或派生意义,为人类的知识积累添砖加瓦。实践意义指的是能否对解决现实问题有所帮助,为经济建设与社会繁荣发挥积极的作用。研究意义集中体现在回答这样的问题上:为什么要做这项研究?我对自己的工作经历进行了反复扫描,最后落实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上。因为,作为从精英型高等教育到大众化高等教育转型过程中的一个重大事件,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在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影响重大而深远。同时,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又是一个饱受争议、引起强烈社会反响的焦点事件,对其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探究现象背后的原因就很有意义。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创新意识,并关注研究意义,带着这样的前设去有意识地寻找问题,实质上体现了做学位论文时所要考虑的几个方面:兴趣、能力、可行性等。综合以上几方面的考虑,我大致框定做“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的研究”,但到底研究本科评估中的什么问题,还是朦朦胧胧的,不是很明确。二、综合考试阶段:逐步聚焦研究问题综合考试阶段是研究问题的逐步聚焦过程,可分为寻找问题、发现问题和挖掘问题等步骤。1. 通过文献综述寻找问题问题就是理论疑难和实际矛盾,因此,寻找问题的途径无非二条:实践途径或理论途径。无论是理论途径还是实践途径,进行文献综述都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文献综述就是围绕着研究问题,对相关文献进行系统的收集整理,梳理出这个研究专题的学术发展,用概括的语言描绘出一幅“学术谱系图”。同时,要对所涉及的问题及其研究成果进行深入的比较、分析和鉴别,发现现有的研究尚未涉及的领域,或者他人尚未解决或尚未完全解决的问题,这样才能使自己的研究“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做文献综述最能从学术内在机理上体现出继承与发展的关系。这是一个边梳理、边学习、边思考的过程,是一项耗时费力的工程,要大量阅读资料,反复研读重要文献,透彻理解前人的研究思路和独创性结论,并琢磨前人的研究策略,思考自己研究问题该从哪些切入点开展。完成了文献综述的写作,学位论文选题的研究问题、创新点、研究意义等都会逐渐清晰起来。为了完成综合考试必备的文献综述,我对二十几年来我国评估研究的发展历史进行了系统的梳理,从研究议题、研究方法、研究视角等方面进行了分类概括与分析。结果发现,从研究议题而言,评估制度、评估技术研究是热点,而多学科视野下的研究比较缺乏。从研究层次而言,宏观研究较多,中观与微观的研究较少。从研究方法而言,思辨性的理论研究较多,实证研究较少,而既有特定的理论视角,又有实证研究支撑的专题研究还相当缺乏。为此,我认为从社会学视角聚焦在大学这个中观层次上,这个研究视角在现有的评估研究中尚属空白。我的导师有社会学背景,我自己曾任地方院校评建办副主任,具备研究该问题理论与实践的有利条件,从这个角度开展研究具有可行性。社会现实是问题的源泉,对社会现象的观察思考是找准问题的关键环节。我收集社会各界对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的反响材料,包括网上言论、报纸、访谈录、“两会”提案等,对这些具有强烈感性色彩的言论进行归纳和分析,得出这样的结论:被评院校以“全民大动员”方式形成的评估运动,采取的一些错误应对策略是评估工作遭到诟病的焦点所在。至于为什么被评院校会比较普遍地采用这种应对方式,仅从评估技术角度恐怕难以找到令人满意的答案,但评估方法应该是引发这种现象的内在根源。因此,我对世界评估发展的历史、评估模式和发展趋势进行文献综述,尤其分析评估发展的历史进程,对测量 → 描述 → 判断 → 建构四个评估时代所反映出来的价值取向、不同的价值取向与社会发展的关系进行深入分析,试图为评估在现实中的疑难找到理论依据,也为我国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在世界评估发展史上找到坐标定位。这样,通过做文献综述,分析理论疑难和实践困境,所要研究的问题有“呼之欲出”之感。2. 从社会现象中发现和聚焦问题从社会现实中发现问题,关键在于抓住核心问题,此外,还要剥离次要因素,限定范围,将问题聚焦并简化,并且用十分简练的学术语言清晰地表述出来。这是一个从表象问题向实质问题的转化过程,也是一个从感性到理性的抽象过程,更是一个从经验到理论的升华过程,需要多视角下的灵感迸发。完成文献综述后,待研究的问题时刻萦绕在心头。这期间,我与导师不断地沟通,也和相关人员,包括老师、同学、涉及这个问题域的人员进行多方交流。或者说只要能逮到人,对方有可能听我讲,我就不断地叙说,把自己的大概研究思路讲给他(她),看对方的反应,之后再将反馈意见详细地记录下来。感谢北京大学浓厚的学术氛围, 被我缠住的人对我这样的行为都非常理解,且乐于奉献自己的观点。这些交流者开阔的视野、充足的知识储备、丰富的研究经验、深刻的见解是巨大的财富!多方反馈的观点给了我莫大的启迪,也斧正了自己的前设。经历了“头脑风暴”的洗礼,一个概念——组织化动员蓦然出现了!这个概念很好地概括了大学在评估时的组织行为,正是这种组织行为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3. 在理论视角下挖掘和细化问题在实践基础上抽象出“组织化动员”概念后,还需要在理论视角下对其进行进一步的挖掘和细化。经过深入思考,我提出了这种奇特社会现象的三点悖论:① 与大学组织特性形成鲜明比照。大学被称为“松散的结合系统”、“组织起来的无政府联合体”,但评估期间大学变成了军队,具有统一的意志和强大的“战争力”。② 它与我国社会发展趋势不一致。“运动”是“总体性社会”运作的基本方式,但改革开放后,社会动员逐渐淡出中国,以法治为基础的治理渐成常态。但在评估期间,高校处于非常态,运动范式再现。③ 它在世界各国大学评估实践中几乎没有同例。外部介入大学评估是世界通例,但国外大学未出现这种应急性应对外部评估的现象。针对这三个悖论,我集中研究大学“组织化动员”的产生机理,即“为什么要组织化动员”?“如何进行组织化动员”?研究问题进一步细化为三个子问题:① 为什么我国大学在评估时会出现“组织化动员”?这种现象出现的社会背景是什么?有怎样的结构性条件?其动因又是什么?② 大学内部“组织化动员”如何实施?其动员方式、阶段和特点分别是什么?③ “原子化”的个体为什么会被动员起来?他们对“组织化动员”的反应如何?有哪些矛盾与冲突?“组织化动员” 式的评估对被评大学的长远发展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当确定用“组织化动员”作为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研究的主线时,我的博士学位论文选题才真正地确定下来。无论在答辩时还是课题申报预审时,不同的专家比较一致的反馈意见是:研究的问题意识很强,研究视角新颖,选题很有意义,创新之处在于提出了“组织化动员”的概念。三、开题阶段:综合设计研究问题到了开题阶段,就要对学位论文选题做好研究设计,包括确定相关理论、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对象、研究思路、研究步骤等。在这个过程中,我对选择理论、确定研究对象和琢磨研究距离体会最深。1. 选择理论学位论文必须要有理论支撑,没有理论的论文是没有深度的,称不上是博士学位论文。但是,因为我的研究问题源于现实问题,而现实问题是综合性的,非学科性的,这就决定了要选择一个针对性的理论难度较大。另外,我的问题又源自本土的社会现象,要特别警惕西方理论的适用性。最后,我选择以吉登斯的“结构二重性”理论作为理论基石,原因在于:① 它的理论核心,即结构具有制约性和使动性,我们在受制约中创造了一个制约我们的世界,对我的研究问题有较好的解释力。② 这是一个综合性理论,融合了社会结构制约性和主体行动能动性两个方面,包容性较大。③ 这是一个形式模型,所以才具有超越不同社会结构形态,对研究具有一般性的指导意义。换言之,这个西方的理论用来解释中国的本土问题还是适用的。2. 确定研究对象研究对象的选择最好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这样,通过对典型案例的深度解剖,就能形成对这类现象较为深入、详细和全面的认识,起到“一叶知秋”的作用。对于本科评估“组织化动员”而言,地方院校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组织化动员”表现出最强烈的动机和最发达的形态。而我作为一名地方院校组织评估工作的主要成员,具备“解剖麻雀”的便利条件。而且,本研究侧重在“组织化动员”的过程剖析,而这个过程通常是隐匿在文本之后的,了解其“幕后”的情况变得非常重要。这个研究对象和研究重点的确定,使我这样背景的研究者具备了绝对的优势,研究条件十分有利。3. 琢磨研究距离经验基础上的学理研究,要与经验事实保持一定的距离。距离直接决定了观察的角度,观察的距离不同,看到的景象就会不一样。理想的距离应是既能看到事物的全貌以及事物之间的联系,又能抓住其中的细微之处。距离太远,难以产生感性认识,抓不住深藏其中的“微妙”,深度不够;距离太近,就会深陷其中,跳不出来,宽度不足。对我来讲,用自己工作的院校作为案例研究对象会比较敏感,说什么、怎么说才能真正发挥“内里的局外人”作用,既抓住关键问题所在,又不损害组织利益,这是我在研究设计中反复琢磨的一个重要问题。将研究聚焦在“组织化动员”过程而非应对评估的具体措施与策略上,应该是一个比较理想的观察距离。既可以一个“内部人”深入其中,感受组织内部人员的情感和态度,理清该事件内部因素之间的复杂关系,揭示“组织化动员”的实质问题;又以一个“局外人”、一个研究者的身份,不陷入到具体的琐事之中,不遮盖问题,以理性的态度进行客观分析。开题阶段要对学位论文选题进行系统的研究设计,这是开展任何一项研究都必须经过的过程。这个阶段问题考虑得越详细、越深入,后续的研究就会越明确,可避免在研究中走弯路。四、论文写作阶段:对研究问题削枝强干论文写作是按照研究设计进行具体实施的过程,将研究设计中的核心问题进行深入和细化,并削减旁枝问题。1. 深入与细化核心问题我觉得自己的研究思路很清晰,论文写作只要按照研究设计进一步细化即可。但事实情况却并非如此,我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吉登斯的“结构二重性”理论宏大、因素众多,关系复杂,正如评论家所言,吉登斯的理论是“综合了各种理论要素的‘煎饼’,内部充满了矛盾和张力,吉登斯像‘狐狸’一样,像‘蜜蜂’一样,在理论之间飞来飞去,要理解他的理论就像‘试图去抓住一根水银柱’”。对我来说,最大的问题在于该理论缺乏中观层次的分析框架。这样,上层的理论和下层的材料就无法串在一起,研究从理论出发的路径走不通。这样,我只能在核心研究内容上寻找突破路径,希望能借鉴到其他研究者的分析要素。然而,由于社会结构的差异,西方社会运动多是“自下而上”自发集聚而产生,找不到类似“组织化动员”的模式。而且,西方对运动研究的理论视角虽然多样,但每一种理论视角关注运动发生和发展的不同方面,在理论议题、研究兴趣和基本假设等方面存在着根本的区别,很难借鉴。而我国虽是一个运动频发的国家,相关的研究议题也很多,但理论视角却比较单一,基本上都是史学研究,重在对史料的挖掘和整理。研究内容基本上是对各种具体运动发展脉络的描述和分析,对运动性质与特征的归纳,对运动结果的探讨和利弊得失的评价等。这些研究对“为什么要进行组织化动员”的借鉴意义不大,但对“怎样进行组织化动员”有一些启发作用。因此,要想将论文研究进行下去,首先要构建出一个“组织化动员”模型,分析影响“组织化动员”的核心要素,可这样的要求显然超出了我的能力。为什么要进行“组织化动员”,牵涉到我国转型期社会变革的宏大背景,相关因素自然非常多。我像一只无头苍蝇在相关问题中打转,始终理不出一条清晰的脉络。直到我读了在《中国社会科学》上发表的论文《从总体支配到技术治理——基于中国 30 年改革开放的社会学分析》之后才豁然开朗。我欣喜若狂,即刻用了从总体支配到技术治理作为分析框架,将评估运动转换为:带有“总体性社会”遗传基因,在技术治理方式下的一种“运动式治理”。解决了分析框架,以后的工作就变得相对简单。在此之前,我将自己头脑里的一些想法都记录下来了,虽然是一个个的碎片,没有章法,却是思考后的粗加工材料。现在,理清主线后,选择一种合适的论述角度,将这些材料串起来,论文内容很快就充实起来。2. 删除旁枝问题“组织化动员”式的评估到底取得了怎样的效果?这是人们情不自禁发出的疑问。无论是课题申报还是交流时,人们都希望我用理性、系统的学术研究来回答这个问题。开题时,我确实将“组织化动员”的评估效果作为研究内容之一,并且在此后的论文写作过程中,围绕着这样一些问题:案例院校动员起来做了什么?怎么做的?评估结束后,哪些保留了,哪些消失了?“组织化动员”的评估对案例院校的长远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我根据 CIPP 评估模型要素(情景评估、输入评估、过程评估、结果评估)作为分析框架,深入挖掘案例并以丰富的材料作为支撑,有效地回答了大多数人的疑问。预答辩时,导师们认为博士学位论文的篇幅过长( 30 万字),结构有些松散。我就将与核心研究内容关联不是很紧密的内容删除,删减了 10 万字左右。经过这样的调整,“组织化动员”机理研究的主线变得更加清晰,重点更为突出,结构也紧凑起来。我对调整后的效果非常满意,但同时还是免不了对删除的这部分内容感到十分可惜,这毕竟是我呕心沥血的结果啊。论文写作时的分析框架十分重要,要紧扣核心问题展开深入细致的研究,避免被旁枝问题所干扰,研究最好只回答一个问题,削枝强干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五、答辩阶段:再次推敲学位论文的题目完成学位论文后,在论文答辩前后可对题目进行再次推敲,这个时候是“点题”,即用文字对论文主题给予概括。点题时要注意标题文字的规范、准确、新颖,要仔细琢磨论文标题是否恰当;词语是否确切、科学、规范、没有异议;是否简单明了;能否真正概括出学位论文的核心内容,恰如其分地反映出研究的范围和深度;是否新颖醒目;能否引起读者的阅读意愿等。我的学位论文标题曾经考虑用《“无政府组织”的“组织化动员”:大学本科评估实证研究》,这个标题对比强烈,比较醒目。但不少人对“无政府组织”提出了异议,认为提法不够规范,大学组织的特性准确的表达应为“组织起来的无政府联合体”,如果全文写上,标题又不够简洁,最后我放弃了这个题目。后来,我将项目定为《大学本科教学评估“组织化动员”机理研究》,在预答辩时,有老师提出,并非所有大学在评估时都“组织化动员”,北京大学就没有采取这种方式。经反复斟酌后,最后我将标题改为《地方高校本科评估中的组织化动员》。总之,学位论文研究问题在研究生培养过程的各个环节都有体现,从选题阶段的研究方向框定,到综合考试阶段的问题聚焦,再到开题阶段的研究设计,延续到论文写作阶段的削枝强干,直至答辩阶段的标题确定。学位论文贵在围绕问题开展研究,真正体现出研究的价值,并形成创新点。
作为一名已毕业硕士,我相信每个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都对sci不陌生,甚至都有点恐惧。提起sci,我们关注创新点,我们关注指标提升,但好像甚少有人关注sci的写作方法。接下来我将会在几篇文章中,着重介绍下自己在实战中总结的sci论文各部分的写法,以便更多同学能够受益~结论应该关注什么?从自己阅读文献的经历来看,读者一般的阅读轨迹为:摘要→结论→introction→正文,因此摘要和结论部分承载着读者要不要继续读这篇文章,以多大的成本去阅读的重任。从以上两部分在文章中的位置进行分析,摘要承接着吸引用户阅读的重任,结论则是承接着让用户发现文章更多价值,证明文章可读的重任。因此在结论部分需要重点突出的点有以下3个1、本文的创新点是什么?重新提示用户文章的重点2、支撑文章创新的重要论据是什么?3、文章中所提的方法是否有future research,进一步研究的方向是什么?如何写结论?明白了结论应该关注什么内容之后,那我们应该如何写这着重突出的三个点呢?1、创新点:在创新点的说明中,我们常用的句型是:本文提出一种XX方法,解决了XXX的问题,效果如何?2、论据:在支撑文章创新的重要论据部分,我们常用的句型是:本文通过Y实验进行了验证,数据效果表明:数据指标1说明及对应解释数据指标2说明及对应解释3、future research:在future research部分,主要针对文章中所用方法的一些限制条件进行说明和解释。常用句型:尽管本文所提方法能有效提升X指标的性能,但仍受限于X条件的限制,针对该问题,接下来会重点进行分析和研究。tips1、说明效果的语言要尽可能的准确,减少或不应有模棱两可的词汇出现,否则会将文章的创新性大幅度降低2、能用数据表明的结果,尽量用数据进行说明,增加文章的可信度
毕业论文如何创新你确实会写毕业论文的“自主创新之处”吗?它是许多 科研工作者常常自我反省的难题!期刊论文“创新能力”,宛如它的“心血管”,是毕业论文它“活”着的生命,它究竟有多关键,每一个学术研究人内心都是有一杆秤,把好自身的学术研究副本,在这儿小编已不给予点评!一般 而言,每一篇毕业论文编写的之际,创作者就应当了解自身毕业论文创新点在哪!它是每名创作者盆友心照不宣的难题。假如一开始沒有意识到这个问题,你的论文撰写宛如“瞎子摸象”,瞎搞一通!比较严重地说,你的论文撰写还没有“新手入门道”。换句话说,一开始你的毕业论文沒有显著的创新点,说点比较严重得话,你就是在铸就“废料”、拷贝“反复品”……因此 ,这一点论文撰写初心,创作者一定要掌握及时!在写毕业论文、递送毕业论文中,大家常常碰到他人对文章内容的点评,在其中更为关键的是毕业论文內容点自主创新之处,即创新点在哪儿?慎重言之,你的毕业论文的“概率创新点”具体表现在哪几个方面?因而,以便能够更好地显出文章的使用价值所属,在论文撰写中一般 会分配一部分內容来小结它的“概率自主创新之处”,让匿审权威专家,让阅读者能迅速一目了然地把握文章内容的使用价值所属,以提升毕业论文的见刊发布的几率,推动文章的散播。并且,一般来说,这些“概率创新点”的內容会被分配在第一部分的“前言”(introction)的末尾,或是分配在最终一部分“科学研究结果与启发”(conclusion)的末尾,也是有非常少一部分参考文献将创新点分配在“参考文献”(literaturereview)的最终参考文献简评里。可是,正因为毕业论文创新点编写的必要性,因此 在相关内容编写提炼出之时,大家通常忽略了一些关键的编写招数,必须留意一些常常非常容易犯的不正确。即便不一样文章内容其奉献自主创新之处不容易重合,存有显著差别,可是不一样文章内容在编写相关内容时却很有可能存有显著的相互错误观念!依据很多年的学习方法,及其碰到多名师友权威专家的具体指导,小编将从下列好多个层面来论述毕业论文“创新点”编写全过程中非常容易产生的难题。错误观念一:反复他人的科学研究,把他人奉献、自主创新作为自身的错把他人的奉献当做自身的自主创新!無心地落入“走他人旧路”的错误观念中!它是许多 二流文章内容编写全过程中出現的难题,有些是無心的,自然也有些是有意而为。假如反复他人的科学研究,这代表着你毫不在意做很有可能全是瞎忙,想推动圆满发布将是一大挑戰!由于你做的事儿事实上是件已产生“历史时间”恶性事件,你将他人的奉献当做自身的了,在有关行业或主题风格上,老前辈们已作了有关奉献自主创新。这时,假如你确实想有一定的自主创新,你得如今老前辈们的肩部上再走一步!例如,在理论上开展推动拓宽、在方式 上取得进步、在小故事上讲的更强、在直接证据上更为认真细致丰富……错误观念二:不经意中表露自身是巨头,随便说“初次”干了哪些玩笑地说,如果是学术研究巨头,你一直在期刊论文编写时能够 肆无忌惮,由于不关注自身的期刊论文不过关审批!终究,给你邀稿的便捷方式。可是,针对绝大多数普普通通的你来讲,還是不张扬严谨治学,求真务实地转截文章内容。针对创新点之处,许多 创作者在编写创新点时过度高姿态,或看低自身,喜爱用“初次”的见解观点来对待自身所科学研究的成效。换句话说,觉得自身的研究成果是学术界或有关行业的创始人,是科学研究难题的奠基者。假如随便用“初次”的用语来编写你的毕业论文创新点,你的毕业论文会被他人笑料牙齿,会被视作不认真细致的心态。因此 ,创作者在编写创新点时要留意的自身言语,谦逊认真细致求实创新,不必随便太过看低自身自主创新奉献,尤其是谨记不必随便应用相近“初次”、“开辟”等层面的用语。终究,目前参考文献多种多样,本人的搜集整理及其把握能力有限,创作者自身很有可能并未阅读文章有关参考文献。错误观念三:随便地把科学研究样版的独特性做为创新点什么是期刊论文的自主创新之处?它是许多 创作者都还没彻底弄搞清楚的事儿,进而非常容易引起了许多 创作难题。小编觉得,期刊论文的自主创新取决于三点:创新理论、方式 自主创新和精确性自主创新。就绝大多数的科学研究来讲,科学研究样版没法无法产生文章内容的创新点。大家都知道,科学研究样版仅仅大家调查基础理论见解的工作经验直接证据。怎么会有实证分析、定性分析?只不过是相对性于判定现代性科学研究来讲,定性分析有“工作经验直接证据”的适用,更具备感染力。因此 ,科学研究样版只是是一个调查目标,工作经验直接证据罢了,并且这也是目前实证研究研究范式的基本前提之一,而不是某一篇毕业论文的独特性,不能变成自主创新掉。因此,在论文写作时,创作者请深思熟虑将自身的科学研究样版做为创新点。错误观念四:自主创新提炼出不足一目了然,词句数据冗余许多 杂志期刊在发布审校毕业论文时,总规定创作者留意文章内容的简要通俗易懂,不必分配过多的数据冗余信息内容,终究文章内容篇数比较有限,并且还必须一定的阅读文章感。自然,这一点规定规范,也突显在毕业论文的“自主创新之处”编写难题上。可是,在实际学科建设中,许多 毕业论文的创新点在论述全过程时通常词句过多数据冗余,泛泛而夸,词句简约通俗易懂性提炼出不足。并且,创作者主要表现出显著的科学研究训炼不足,没法分析出自己的文章相对性于现有别的参考文献的杰出贡献在哪儿,参考文献累积不够,语句表达工作能力较弱。一般而言,期刊论文的“创新点”的编写,通常只分配了一段內容室内空间来分配它。并且,一切正常而言,创作者一般会用三句话来归纳全篇的创新点,即绝大多数毕业论文只写了三至四条自主创新之处,实际300~500字上下,将文章内容更为突显的三点自主创新关键点展现给阅读者。事实上,对一篇期刊论文来讲,能有一条自主创新之处就能反映其使用价值所属,并且一般将更为突显的创新点分配且落款在第一条创新点上,将最好是的“钢”用在“刃口”上。错误观念五:随便抵毁他人文章内容的不够学术研究发展趋势跟别的实践经验一样,它的承传注重的是一种谦虚的精神实质,必须幸不辱命能立在先人的肩部上继续前行,而不是彻底去淹没乃至摒弃他人、先人的奉献!因此 ,在回望先人成效工作经验时,要高度重视语言表达能力的认真细致和谦虚。可是,在毕业论文创新点编写时,众多文章内容习惯性用抵毁他人研究成果不够的语调或表达形式,来间接性突显自身文章内容的创新能力。从表层上看,这类方法确实能呈现自身文章内容的与众不同之处(而不是自主创新之处),可是“水满则溢,月满则亏”,过多抵毁别人的努力,事实上是一种自豪心理状态,看低自身的心理状态!要了解,先人的科研成果往往能得到刊登,在其中必有其存在的价值和使用价值。或许正由于前人种树的原因,你才还有机会去纳凉,去做得更强!难道说我觉得便是社会进步的本质驱动力吗?因而,创作者在编写自主创新的地方时,切勿过度或显著地点评先人成效的不够或独特地强调现有参考文献的不正确。除非是你早已是一位学界泰斗级角色!如果你变成鼻祖,敢于揭秘不正确、强调难题,这一举动将意义非凡!因而,之上五点事是大伙儿常常犯的不正确,这也是小编在文章内容见刊、论文撰写全过程中常常碰到的难题,及其相关层面的一些体会心得,必须造成留意。降低这种错误观念,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尤其是自主创新的地方的编写工作能力,对创作者来讲有百利而无一害!
为了帮助准备或正在进行学位论文研究和写作的同学们解锁优博“创作秘籍”,北京大学研究生院开设“优博优享”,精选部分2019优博作者的研究和写作经验以飨读者。愿其成为你论文写作漫漫长路的点点星光,给你带来些许灵感与光亮。本期分享人: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刘悦晨记得我刚刚开始研究生生涯时,我的导师就跟我说过这样一句话,读博士就是要做以问题为导向的研究。也就是说,无论是做研究,还是写学位论文,都要有明确的问题意识,以解决科学问题为导向去做科研,以论述并解答科学问题为目的去撰写论文。我想这也体现了大部分研究者对自己的研究领域中的一些既定结论,不轻信、不盲从,而总是自觉地抱着一种怀疑的、思索的、弄清楚问题的积极态度。01、树立明确的问题意识如果要将以问题为导向体现在学位论文当中,全文就必须提出一个明确的科学问题,围绕这个问题展开论述,并最终解决这个问题。这个问题必须贯穿于学位论文全文的始终。毫不夸张地说,以问题为导向是学位论文的生命和灵魂。是否具有明确、得当的问题意识,是决定一个选题、一篇论文能否成功的前提与基础。明确的问题意识是学术创新的必经之路。02、选题应具有学术性、创新性学位论文的选题不仅应该具有学术性,还应该具有创新性。即学位论文的选题既应当具有十分鲜明的专业化特征,也应当是在本学科内具有较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研究意义的、且尚未得到明确论述的主题。学位论文选题不应该选择那些已经公认得到解决的问题、得到证明的结论或者在当下的学术环境中已经不证自明的内容。此外,学位论文的选题应该注重在原有的知识基础上追求质量的增长,需要选择有开创性的题目,通过知识的原创性来提高论文的质量,避免重复和无谓的自说自话。学位论文的选题应当是某一研究方向比较全面的研究选题。毫无疑问,学位论文的选题本身就是一个综合性极强的大工程,需要倾注大量的心血和精力,必须有较大的取材范围和较宽的研究视野,这也必然离不开导师的帮助。03、制定可行的研究计划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无论是写作科研论文,还是学位论文,我认为刚开始总是最难的。在一开始提出明确的科学问题、列出简明扼要的研究计划和写作提纲十分重要。研究计划或者写作提纲并不需要太长,只要能做到思路清晰就可以了。好的研究计划,我认为应该达到这样的一项标准:当另外一个人拿到这份计划,应该可以按照上面所写的内容,完成或者说重复出大部分工作。但是,对于刚刚开始做研究和写作的我们,提出明确的科学问题,制定出一份可行的、思路清晰的研究计划,显然离不开导师的帮助。这就需要我们在阅读大量文献的基础上,进行积极地沟通。就像每个人的性格都有不同,与导师沟通的方式也一定存在着不小的差异。所以在刚开始研究生生活时,需要快速找到与导师有效的沟通方式,这可以让刚刚开始接触科研的我们早日步入正轨,无论是通过定期的面对面交流,或者零星时间的沟通,抑或是邮件微信上的往来,任何一种只要有效,都可以成为良好的沟通方式。不必拘泥于传统的面对面交谈,只要觉得有收获就是好的。04、写作过程中应学会调整心态在制订了可行的研究计划之后,科学研究和论文写作便开始慢慢步入正轨,但是随之而来的大多数情况下并不是所期望的一帆风顺。做研究,遇到困难和失败可以算得上是家常便饭,如何调整好心态,总结经验重新出发,也是研究生生涯中的必修课。我想,在这个过程中,我最深的感受,便是要温和地坚持。我们每个人都满怀希望的投身科研事业,但是大多数人却在一次次的挫折中,慢慢耗尽了对自己的信心。成就感的缺乏,大抵是研究生生活开始阶段最大的阻力。写作学位论文时尤为需要坚定的信念和意志,以平和的心态坚持下去,积极寻求解决方案,就会有所收获。05、做好学位论文综述部分写作学位论文是一项长期的工作,时刻关注所在研究领域的最新科学研究进展,做好学位论文的综述部分(研究背景部分)也显得尤为重要。通过综述的写作,可以清晰地了解你所在研究领域的发展历史,理清其研究脉络,同时也是将阅读的大量文献融会贯通的过程。做好文献综述,对评估论文中所提出的科学问题的研究意义和重要性来说,十分重要。要做好文献综述,可以尝试养成做读书笔记的好习惯。理科生阅读的科研文献,大多是单篇的科研论文,使用专业的文献管理软件管理好文献,整理好做文献阅读笔记的文档,定期温故知新,对于学位论文综述部分的写作来说,十分必要。一些文献需要精读,反复读,体会研究方法,研究思路;另一些文献只需要阅读题目摘要,一带而过即可;还有一些文献,着重图表的阅读,学习图表语言,丰富自己的论文内容。这些都是在阅读文献、写作综述时可以获得的信息。06、时刻把所做研究放入大背景下考虑另外,写作学位论文时,还应该时刻思考一个问题:我做的科研,是否有用?好的科研成果,一定是有其社会价值和意义的。优秀的科研成果可以应用到实际的工作当中。因此,在写作论文时,时刻把所做研究放入大的背景下去考虑,将有助于明确该研究的意义,为后续的研究和未来的计划提供更为广阔的思考空间。总的来说,积极地思考、温和地坚持、做好文献综述、时刻将自己的研究放入大环境中去考虑,是我在学位论文写作过程中的一点体会,也希望师弟师妹们顺利地完成自己的学位论文,取得优异的研究成果。来源:北京大学 北京大学研究生教育 作者:刘悦晨
一、关于博士论文的选题 选一个好的题目,是写好学位论文的第一步,也是相当关键的一步。要选择自己特别关注、最感兴趣的问题,觉得有感悟、有体会,有新意,有话要说,有话可说,非说不可,围绕一个专题展开全面、系统的论述,才有可能写出一篇较好的博士论文。 博士论文的题目,一般可以叫做《××××论》或者《××××研究》,比如《刑事第二审程序研究》或《死刑程序控制论》等。 博士生撰写学位论文,一般说来我不主张由老师命题。因为老师给出的命题,也许并不是你们想写的问题,平时对它思考的不多,硬要去写不一定能写好。选题最好 是经过了自己的思考,有感而发,有话想说,才能写好。但不是绝对的,如果博士生自己实在找不到一个好的选题,请老师帮助,老师也可以根据该生的具体情况, 推荐一个较为合适的选题,但也要经过学生的仔细思考,认为适合自己,才可以确定。 博士论文的题目不宜过小。太小的题目无法展开,也不像一篇博士论文。二、关于收集资料 确定了选题后,就要立即着手去收集资料,收集资料是个逐渐积累的过程,要尽量多浏览有关的专著、论文和报刊文章。从中吸取营养,或者找到灵感。建议每人都 买一个扫描笔,携带方便且效率很高,非常有用。你所需要的资料,常常是散见于各种书籍中,一本书中也许只有一小段或者几句话是你将来要引用的,可以用扫描 笔把它输入电脑中,记下它的出处,以后可随时调用,那就很方便了。 资料的收集要随时留意,有时也许在偶然间会遇到很好的材料,就要留心把它记下来。比如,有一次我在太原市双塔寺烈士陵园看到一个倒塌的残旧石碑,上面刻有 明朝万历年间驻太原按察使写给后代子孙的遗训,题为《近溪隐君家训》,上面写有“干公道事,做老成人,说实在话”等内容,使我眼前一亮,惊叹:这不正是我 们宣传的“大庆精神”吗?这可是一个极其难得又极有价值的资料,遂赶紧把它记了下来。回京后,不久在《北京晚报》上看到介绍《近溪隐君家训》的报道,还刊 登了那块残旧石碑的照片。可见那位记者也很识货,他也认为这是一个极好的资料。后来,我在论述法律的社会性和继承性时,就引用了这个资料,说明即使是工人 阶级的道德观念,与某些正直清廉的封建官吏的道德观念也有某种相通之处。这个资料就派上了用场,而且极有说服力。撰写博士论文,还要特别要注重对外文资料 的收集。要收集最新的资料,新的立法、新的观点、新的见解、新的数据。 关于外文资料的收集,要注意区分是新的资料还是旧的。比如外国人要引用我国的刑事诉讼法,如果引用的是1979年的法条,那显然就是过时了的,已被修改过 的陈旧的法条,作为论据,其可靠性就大打折扣了。今年我审阅西南政法大学某学生的一篇博士论文,是论述陪审制的,他在这方面就做得非常好。作者在法国留 学,查阅了外国的许多最新资料,校正了国内一些学者的不准确解释,这篇论文就很有价值。收集外文资料,要尽可能看外文版的原文,因为翻译过来的资料总会或 多或少地失真。当然,一个人很难懂得许多国家的语言,因此,当遇到有些问题自己无法解决时,可借助其他专家的帮助。比如,前些年我在评述有关法的定义时, 发现《共产党宣言》中的一句译文不准确,造成对法的定义很48难理解。这句话的中译文是:“正像你们的法不过是被奉为法律的你们这个阶级的意志一样”在汉 语中,“法”与“法律”本来就是同义词,因而从语法或逻辑上来讲,这句中译文就成了同义反复,由此使我对这句话的翻译产生了疑问。但我不懂德文,便去请教 德语专家石立坚教授,请他查对一下《共产党宣言》的德文版和俄文版在此处是用的什么词语。查对的结果,发现在中文译为“法”和“法律”的两处,在俄文和德 文中都是对应地使用了两个不同的词语,前者表示权利、权力、法权等等,后者则表示规律、定律、法、法则、法律等等的意思,更为确切的表述是“写进了法律 中”。这样,问题便清楚了。这一句话,中文应该译为“正像你们的权利不过是被写进了法律中的你们这个阶级的意志一样”,或“正像你们的权利不过用法律形式 表现出来的你们这个阶级的意志一样”,这就使人们容易理解了。据此,我写了一篇《对〈共产党宣言〉中一段译文和法的定义的商榷》,发表在《中国法制报》 上,由此撼动了以往对“法”的定义。但必须说明,此文中涉及外语的内容,是请教了德语专家石立坚教授才弄通的。如果你们遇到诸如此类的问题,也应向有关专 家请教。任何人都不可能全知全能,要不耻下问。 三、围绕学位论文的选题,要争取陆续撰写和发表几篇文章 确定好选题后,按照选题的内容,逐步展开研究,一部分一部分地搞明白。成熟一章,就可以把它写出来,先把它作为一篇论文送出去发表,力争在撰写学位论文的 过程中逐步形成几篇相对独立的小论文。学位论文的写作过程,本身就是一个思考不断成熟、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随着占有的资料越来越充分,自己的思路也渐渐 清晰,就要把已经梳理清楚,思考比较成熟的这部分形成书面的文字,进一步整理成可以发表的文章。这样既完成了博士论文的写作,又形成了在研期间的科研成 果。 特别应该提醒大家:切忌只是一味地堆积资料而不去梳理、运用。否则,资料收集了一大堆却迟迟不动手写作,到最后才去动手时,“灵感”早就消失了,那就很难写出一篇有灵性、有创见又能引人入胜的好文章。 四、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一篇好的博士论文,一定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反过来说,切忌搞成华而不实、“空对空”的抽象概念演绎。为此,需要强调几点:1.博士论文中一定要有一些实际的案例引用的案例必须是真实的,不能自己杜撰或编造案例。刑事诉讼法学是一门应用科学,具有极强的实用性,因此,撰写博士 论文,不应脱离现实只凭“想当然”去任意发挥,而要针对现实,着眼于解决实际问题。比如,最近在2007年第3期《中国法学》上看到一篇文章,作者是北京 大学法学院陈永生副教授,他的文章提到50个冤假错案,都是他多年来留意收集的实际案例,他从中抽取出20个典型案例,分析冤案形成的原因,就很有说服 力。对于引用的案例,可以是已经判决生效的,也可以是一审已经判决但尚未生效的,也可以是在侦查阶段、审查起诉阶段尚未进入审判程序的案件。收集案例有多 种渠道,但不管是从哪里得到的,都应是真实的,不得虚构或增减任何情节。分析真实的案例,才能对健全诉讼法制起到有益的作用。 近几年我评阅了不少博士论文,发现有一些论文竟没有引用一个案例,尽是说一些想当然的空泛的议论,这样的论文就不大好,至少可以说它对立法、司法都没有多大益处。这是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2.博士论文中,应当引用一些必要的数据,作为对重要观点的支撑 引用的数据可以是综合的,也可以是局部的。比如,《中国法律年鉴》每年都刊登公检法机关发布的比较全面的数据,政府某些部门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也会发布若干 数据;某些学者或课题组的调查报告也可能提供许多重要数据。你们到基层单位实习或者搞专题调研,更要留心收集各种数据,或许会很有用处。总之,数据的来源 是广泛的,问题是自己要多留心收集这些数据。 在引用数据时还应注意:必须对若干数据进行比对,有时可能会发现几个数据彼此有冲突,或者有较大的差异,甚至有的部门在不同时间发布的若干数据也许对不上茬口。遇到此类情况就要认真核对,去伪存真,不可再引用的几个数据之间发生明显的矛盾。3.论文中要注意选择恰当的量化词 论文在涉及对某些问题的判断时,往往需要使用一些相对模糊的量化词,例如“许多”、“很多”、“绝大部分”、“大部分”、“多数”、“少数”、“个别”、“极少”等等,要注意选择恰当的量化词,尽可能把握好分寸,避免用词不当而造成一些不应有的失误。 五、关于对引文、脚注的要求 我在评阅博士论文和硕士论文时,经常发现在引文和脚注中出现种种不应该发生的问题。为此,有必要特别提醒大家注意以下几点: 1.引文务必准确,不能有错漏,并且应当尽量引用原著和第一手资料 比如论文中引用马克思、毛泽东、邓小平领袖人物或权威学者的话,就一定要从原著中摘引。引用其他文章中的论点也要尽量来自第一手资料。有时发现某篇论文引 用毛主席的话,下面的脚注却注明是转引自某刊物发表的一篇论文,读者一看就知道他根本没有看过原著,表明其治学态度不严谨。如果别人所引的话不准确甚至断 章取义,他也只会是以讹传讹,那就很不严肃了。2.引文要忠实于原著,不能断章取义 如果引述的内容文字太长,中间可以用省略号删节,但不能更改原文,更不能断章取义。曾发现有的论文引述他人的论述很不准确,与原文核对,人家根本没有讲过他所引述的话,这叫做“强加于人”。假如人家知道了这种情况,甚至可以把他告上法庭。 3.引用外国法律的条文,必须与原文核对准确无误 我曾发现有的论文引用外国法律很不准确,拿原文一对照,在他标注引用的某一条中,根本找不到他所引述的文字,有的引文竟与原文的意思大相径庭,这岂不闹出了笑话!这些都是文章的“硬伤”。4.论文中涉及的外国人名,要参照统一的规范化译名。例如,意大利刑法学家贝卡里亚,很容易误写为“贝卡利亚”,但正确的译名是“贝卡里亚”。此类错误所在多有,要注意校正过来。 5.论文写好后要认真校对(包括正文和引注)。谁也不可能保证在一篇论文中一个错别字也没有,但错漏不可太多。可以让同学帮助互相校对,校改几遍再交给老 师。还要注意引文与文章主体的契合程度,即引文是否能够恰当地、有力地支撑你的观点,增强论文的说服力。如果引文与论文所要论述的内容关系不大,宁可删除 引文,不必画蛇添足。六、关于论文的开篇和结尾 论文的开头非常重要,古人就将文章的开头称为“凤头”,可见开头在文章结构中所占的份量。一篇博士论文,一般不宜开头就直接写第一章,通常要有绪论,写明 选题的意义、研究目的、研究方法,有什么创见,还存在哪些疑难问题等等。论文的开篇应开门见山,言简意赅,亮明自己的观点,并且要争取能够吸引读者愿意看 下去。 一篇博士论文,自然要分为若干章节,全面、系统地逐层阐述作者的观点。但是在最后一章写完之后,一般不宜直接打住。要注意首尾呼应,通常在最后一章之后, 应有一段结束语与开篇呼应,对前面提出的问题,在文尾要有个交代,用总结性的文字将全文收场。也就是说,话不能只说一半。一篇论文不仅要提出问题、分析问 题,还要最终解决问题。 如同文章的开头一样,结尾在全文结构中所起的作用也不可小觑。结尾要言尽意止,不要拖泥带水。七、关于对博士论文中语言文字的要求 写文章不同于口头的陈述,它是以书面语言来表达作者想要说明的问题。书面语言一般要比口语化的表述更为洗练,因而书面语言运用的好坏,是评价论文优劣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形式要素。在此强调以下几点: 1.博士论文文字应清爽、通畅,切忌病句连篇,并且要善于运用各种不同的表达方式 例如,《红楼梦》中塑造了无数光辉鲜亮的人物形象,就是从正面、反面、侧面等多种角度去写,有时是直接写某件事、有时就写得隐晦曲折,有时又一语双关。同 样的话,从不同人的口里说出来,所用的语言就完全不同。这样,文字的表述就显得灵活多变而不死板。文字功夫是一种硬功夫,需要长期的磨炼,但博士生的书面 语言一定要能够基本上过关,否则很难写出一篇好论文来。 2.要尽量避免使用长句子 我所带过的学生中,有人习惯于使用长句子,一句话往往长达数十个字,中间的意思又转了好几道湾,读起来让人颇感费力,想半天也很难理解作者究竟想要表达什 么意思。我曾多次指出这个毛病,硬是把它校正了过来。须知,汉语的优势就在书面语言极为洗练,通常是使用短句子。像《史记》一类的古书就不用说了,你们看 鲁迅、毛泽东和邓小平等人的著作,很少使用长句子。短句子生动活泼,读起来铿锵有力。学会使用短句子,这也是一种硬功夫,值得我们去体会和磨炼。3.在表达某些问题时,还要注意选择恰当的词汇 比如,今年我评阅了十多篇博士论文,其中有三篇涉及秘密侦查或技术侦查手段,作者强调“秘密侦查手段的主要特点是具有欺骗性”。我就给他们提出,这样的提 法似有不妥,应当避开“欺骗性”这种提法。这是因为,我国刑事诉讼法第43条明确规定:“严禁刑讯逼供和以威胁、引诱、欺骗以及其他非法的方法收集证 据。”为了对付严重的刑事犯罪,各国都在运用秘密侦查或技术侦查手段。如果你把这些手段都说成具有“欺骗性”,那还怎能允许使用?在倡导依法治国的今天, 要使秘密侦查行为纳入法制化的轨道,就不宜把这种手段界定为具有“欺骗性”。可以改用“隐蔽性”、“隐秘性”或者改用其他的表述方式。所以,在撰写博士论 文时,对于书面语言要反复斟酌,选择适当的词语来表述。 八、关于博士论文的写作方法 一般来说,论文有两种写法:一为“立论式”,二为“驳论式”。博士论文通常应采用立论式,即以我为主,全面、系统地论述某一专题。但是,要想讲透一些问 题,还要注意在立中有驳,既要对某些不同的观点展开有理有据的辩驳。论文中要有一些争议的东西,而不能只是平铺直叙。从学术发展的客观规律看,真理只有在 不同观点的争鸣中才能愈辩愈明。恩格斯在《费尔巴哈与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即“费尔巴哈论”)中强调指出:要想跟上时代的步伐去探索真理,只有在“同和 他才智相当的人们的友好或敌对的接触中”才能得出自己的思想。因此,在论文写作中要勇于争论,有争论才能使文章生动活泼。当然,争论必须遵守论战的规则,关键是要尊重对方的人格,不可搞成人身攻击。要准确地引用别人 的观点,绝对不可歪曲人家的原意,更不能随意扣帽子、打棍子,那样只会反过来损伤自己。一定要充分地摆事实,讲道理。所谓“有理不在言高,言高未必有 理”,重在以理服人。其实,“立”和“驳”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结合起来使用,会起到殊途同归的效果。反驳对立的观点,目的是为了将自己的观点更鲜明地树立起来。这样才能使问题越说越透,道理越说越明,文章才更有看头。九、关于博士论文的文体 博士论文,是就一个专门问题进行的议论、评论,其重点在于议论。要求在占有大量资料的基础上,经过自己的独立思考,充分地讲清道理,切忌写成文学性或者艺 术性的文章。比如,曾有个硕士研究生想以《刑事诉讼美》作为学位论文题目,我就说这个题目不好,它似乎成了一篇美学论文,而不是法学论文。有的论文开头就 写“镜头一”、“镜头二”好像是写电视剧本,看起来相当怪异。这样的文体也不行。总之,对待博士论文的写作,必须要抱有严谨的态度,还要有严谨的文风。一 定要以严肃、洗练、平实的笔触来阐释法律问题。十、博士论文的字数 一篇博士论文,要严格控制论文的字数。最少要有15万字,一般不宜超过20万字。今年我评阅的几篇博士论文,有的写到40多万字,还有一篇长达60万字, 这就太长了,老师批阅的难度也大大增加。最好是将博士论文精炼到15万至20万字,如果还有许多话要说,可在学位论文通过之后,再适当增加内容,或可成为 一部专著出版。 当然,博士论文的字数也不能太少,我曾见到一篇博士论文只写了8万字,内容甚是单薄,好比只是开列了一个简单的提纲,可见作者没有用心去深入钻研,在预答辩时就被老师们给否定了。这个教训也应该记取。 十一、关于论文的写作进度 如同对待任何事情一样,一旦接受了任务,就要提前动手,赶前不赶后,免得以后突然遇到什么特殊情况,冲击了既定的计划。博士论文选好题目后,就要及时进入 “临战状态”,早思考,早动手,确保按期完成任务。要严格按照学校要求的进度,一步一步地安排好论文的写作,切忌到了火烧眉毛的时候才开始动笔。 对于刚入学的一年级博士生来说,一进校就应当开始规划三年的学习,以学位论文作为三年学习的主线。早作规划更主动,要围绕自己的兴奋点,选择一个专题作为 主攻方向,在三年学习中不断扩充知识,围绕这个专题,一篇一篇地写若干文章,作为在研期间的科研成果。随着认识的不断深化,还可检验这个题目有没有写成毕 业论文的意义。当然,在研期间发表的文章,不限于学位论文的选题,作为练笔,可以撰写无数的小论文,但作为主线,还是要围绕学位论文的选题来深入钻研。所 以,一入学就要有个规划,先开始考虑,用一年的时间反复掂量,第二学年开学后敲定。 据我这些年接触到的许多博士生反映,撰写学位论文是一件苦差事,写好一篇博士论文很不容易。但是正如古人所说:“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我的体会是: 做学问,一方面要靠自身的努力,另一方面,还要看他的悟性高低和学习是否得法。至于评价一篇文章的好坏,则是要看它能不能达到五个“度”———要有广度、 深度、高度、厚度和力度。这是我多年治学的经验总结,也是对博士学位论文提出的目标,希望你们朝着这个方向去努力。在撰写论文的过程中遇到什么问题,随时 与老师交流,老师给予必要的指导自是责无旁贷。大家完成论文之后可以提前去知网论文查重网进行知网论文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