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后教育时代:级别高、待遇好的单位只招博士!鬼丈夫

后教育时代:级别高、待遇好的单位只招博士!

前几天,网上流传的关于我国今年有将近7万名硕士毕业生进入外卖行业,一时间引起舆论热议。许多人说,这都是些无能的表现,辛辛苦苦读了这么多年书,却跑去送外卖。也有很多人说,这是时代、也是今年特殊情况造就的,倒也不足为奇。其实,这些都是表象而已。其背后反映出的真正的现实是,我国即将进入后教育时代!那么什么是后教育时代呢?在几十年前,我国经济社会落后,国民平均文化水平和素质偏低,但随着改革开放的伟大进程的前进,我国经济正在全方位地赶超上来。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故而又蔓延到教育、医疗、社会等各个领域,全社会都在以极快的水平发展!如今,我们的教育也已经不再是几十年前的落后水平了。预计到明年,我国在读硕士生将达到300万人,而习总书记也在不久前发表重要讲话,要重视研究生教育。是的,我们不得不承认,如今的本科生已经算不得高端人才了!水涨船高之下,如今唯有博士,才是我国教育资源中真正稀有的!而令人放心的是,只要博士的毕业要求不放松,永远都是稀缺资源!关于这一点,似乎现实是越来越严格了,倒也不用我们去操心。放眼如今的北京上海,大家会发现,已经出现“硕士满地走,本科多如狗”的状态。而在各大城市中,各行各业中凡是那些级别高、待遇好的单位,这两年的招聘要求几乎是清一色的博士毕业!比如,全国各大高校、科研院所及一线城市三甲医院、知名事业单位、知名企业技术研发等等,“博士”似乎已然成为了高门槛的标配!如今,时代正在悄然改变,读书,虽说依旧是改变命运最简单的办法,却也比原来更难了一些!#教育微头条#

床上床

博士生毕业后,为什么都去了高校当老师?看完这3点原因,明白了

现在人们越来越重视教育,很多父母在孩子的时候很辛苦之后,觉得考大学是唯一的出路,按照这样的教育理念,现在的大学生遍地开花,本科生也自觉提高竞争力,这几年考研究生的人越来越多了,大家喜欢接受更高水平的教育,研究生和博士生与日俱增,但博士生毕业后,为什么都去了高校当老师?看完这3点原因,明白了。第一个原因是高中老师的收入比社会平均工资水平高得多,说到高中的老师,会给人一种老秃头大叔、老大妈的印象,但实际上高中的老师有年轻化的倾向,他们的工资也不低,最基本的是讲师,最高是教授,而且,高中的老师可以打工几个人,这个脑袋在教室上课,还有一个可能在一家企业当顾问,在普通的大学里,为入学的老师提供科学研究的资金,另外,让家人安定下来,给予居住问题的补助金,退休后也可以继续上课,待遇会更丰富。第二个原因是大学老师可以发挥这个专业的知识和作用,有些大学的专业适合研究,例如生物学、材料学、物理学等,这些专业毕业后很难在社会上找到那个所长的工作,于是在高中任教成了他们最好的选择,这些学科是基本的,只有深入研究才能得出成果,可以留在大学从事相关研究,还可以教育自己的学识培养人,培养优秀人才,这对于他们长时间的学习来说不是浪费,而是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学识来发挥。第三个原因是高中老师自由,社会地位高,高中老师的课不那么紧,一天上一两个小时的课已经多了,这样老师可以有更多的个人时间,无论是想研究还是享受生活,都完全没问题,不仅支配了很多时间,高中老师的社会地位也相当高,和外面的人一说话就知道你是高学历的人才。像这样,博士生成为高中老师,现在经常看到,是非常可靠的选择,比中小学校的老师轻松,工资更高。博士生毕业后,为什么都去了高校当老师?看完这3点原因,明白了。

而侈于德

博士都在用的教育技巧!不学你就OUT啦!

写在开头的话今天给给位带来的是一个教育中我们常用的教育的几个小技巧,都是这个博士提出来的,但是老师把他整理归纳了一下,让我们看看对各位到底有没有帮助吧,写的都是要如何做到关心他人,可以帮助大家在生活中实践哦!人物介绍迈克尔莱特曼(Michael Laitman)是哲学博士、医学控制论硕士及存在论和知识理论的教授、Ashlag研究协会的创始人及主席(该协会致力于研究传统科学与卡巴拉科学间的相互联系)。莱特曼博士著有三十本书籍,被译成11种语言而且是著名的卡巴拉智慧的专家,同时还是世界智慧委员会(World Wisdom Council)的成员,该组织是一个以欧文拉斯罗(Ervin Laszlo)教授为首的全球性智库,包括卓越的科学家、思想家和精神领袖,如米克尔戈尔巴乔夫(Mikhail Gorbachev)、Elie Wiesel及Bianca Jagger等。关心别人有什么好处呢?为什么要关心别人呢?这么做好处多多,“关心他人”在社会心理学中表现为“利他行为”。这种行为是由人的社需要和精神需要所驱使。在利他者的动机中怀有内在酬赏的期望,也有很多是为了心里舒坦、愉快、满足,这一切虽然未得到任何物质的报酬,但却获得社会的尊重和赞许,满足了自我实现的需要,这是一种真正的内在酬赏。如何做到关心别人呢?在别人面前保持足够热情.这一点是我们要首先达到的,良好的态度是一切的基础,没有你热情的态度,别人也不会感受到你是在关心他们,总有人会说有的人其实是外冷内热,但是这样的人往往要很敏感的人才能发现,可是在交往时第一印象就已经打好了分数,后天的分数远远没有第一印象分加的高。 惦记几件事(吃饭问题, 在做什么, 将要做什么)这几件事情可谓是社交场合中我们要做的最基本的事情了,如果这几件事情不去考虑的话,那么只能说明你并没有真的想要去关心他人,如果你做到了以上这条,那么你就可以在别人提出这个问题的时候侃侃而谈,胸有成竹,别人对你的印象分也能加上不少。回忆对方以前说过想要什么,需要什么,努力达成.这一条需要记忆好的同学们做到,记忆不好的同学可以忽略这一条,这一条涉及到了隐秘的惊喜,是绝对能让人眼前一亮的一招,别说社交场合了,在恋爱中这一条也同样适用,假如你的女朋友喜爱那个要一套化妆品,这时候你在某个纪念日以礼物的方式送出去,那么你们这个纪念日注定过得有声有色!写在最后的话好了,今天的文章要和大家说再见啦!觉得实用的朋友们可以点一下收藏,觉得好用的朋友可以分享给自己的孩子,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得过瘾呢,我是小李,为你带来最干货的提分技巧,关注我,每天更新学习方法,如果各位看官老爷有什么想要深入了解或者希望我做什么具体内容,可以在评论区留言,每一条留言我都会看,谢谢大家的支持!

搏击手

在读博士也轻生?当下的教育形势已经如此严峻?

一早看新闻,就被推送了这样一条“离开学校失联一天后 西安交大在读博士溺亡灞河中”。新闻中指出,一名就读于西安交通大学药理学系28岁的在读博士研究生杨XX,其尸体在西安灞河永宁坝西侧发现,已排除刑事案件。其文中重点指出了杨XX可能存在的轻生原因:“出国无望,学术无果,这直接导致杨产生了巨大的精神压力”。原新闻称让其出国无望、学术无果的直接人是杨XX的导师,因为老师批评他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创伤。同时导师答应他出国,但却因学英语而再次被老师批评,让他明白周老师不会放他出国。于是就有了“一死百了”的结果。28岁,和小编差不多的年龄,不明白为什么这样的理由就能让他作出轻生的决定。看到有网友评论这篇报道:所谓死者为大,对他过早的离开表示痛心,但网友的评论不无道理,父母的养育之恩未报,还没有给爱自己的人幸福,有什么资格轻生?责任、担当在哪里?由此让我们不得不想到我们的教育问题上,我们在培养学生,培养孩子时,只关注分数,只关注成绩真的是对的吗?正如评论中的网友所说“文凭很高,社交,心态,这也跟学校有关系,学校心理学辅导这块欠缺”。但我想说的是,社交、心态不只是与学校有关注,还与父母有关系。从小培养孩子的挤压能力、让孩子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也许就没有这样的悲剧发生,也许根本就不会回现在一个具有独立思考的成年人身上。@ъǎ餹我弟是博士毕业,当年导师压他,他并没有那么抑郁,该吃吃该喝喝,智商和情商不冲突,晚一年拿到了证,根本不是个事儿。(确实,晚一年拿到证又有什么问题?晚一年出国,晚一年毕业那都不是事儿,想一想自己经历的那些年,只是多一年而已,又有什么不能忍呢?)在这里,想对每一位家长、每一位为人师的人说:当今的教育环境,成绩固然重要,但不要忘记孩子、学生的素质教育。就如前段时间被闹得沸沸扬扬的“学霸弑师”,谁都不希望自己精心培养的学生成为了杀害自己的凶手;谁都不希望自己抱有期待的孩子成为了一个杀人犯。在这里,也想对每一位学子说:没有过不运的坎,当你走进社会,也许你在学校遇到的那些不公平待遇那都不是事儿,社会才是真正考验人心的地方!

亮眼睛

博士生去当中小学教师,人才浪费还是教育升级?简谈价值导向

人的天性,趋利而避害。普通人内心的价值观,多在名利二字,外在表现则复杂多变,顺应形势,百般润色。什么是价值导向,认为有价值的行为,给予相应的鼓励,这就形成了导向。一个经济体的真实价值导向,则简单看哪些人收入高、福利高、社会地位如何、掌控的资源多少。宏观层面的价值导向决定个体的人生选择,这是基本规律。明星生活光鲜,收入丰厚,于是无数人希望当明星。网红是民间脱颖而出的明星,吸引了无数眼球,有了巨大的影响力,从而获益颇丰,于是无数人希望当网红。有人一晚上直播销售数千万,赚到上百万,于是人们蜂拥而入搞直播。小时候说理想,有人想当科学家,有人想当工人,有人想当演员。长大了,几乎所有人的理想都变得朴实无华了,有钱就行了,极少有人会再想当工人当农民,即便去当了,也是因为没得选。投入与产出,收益与风险,这是决定社会群体行动的指挥棒。一万个人造假,都赚了大钱,结果只有十个人被抓获,罚了一笔钱,不过是一两年挣的。相对于损失来说,造假者风险低,收益大,自然动力十足。同样是一万个人造假,结果被抓了5000人,每个人都把赚的都吐得一干二净还要重罚,牢狱之灾也跑不了,其他造假者看到如此严重的后果,自然就会警醒退出。一个人挪用了100万不属于自己的钱,拿去投资了房产,三年后被发现,于是主动退回这笔钱,免受处罚,他抱着把房产卖了退完钱还剩下的100万留下了悔恨(kai xin)的泪水。有人认真写原创文章,写原创小说,结果有人复制粘贴到了别的网站,轻松获得远超原创者的收益。即使原创者找上门,最多也是删掉了事,收益反正已经到手了,有损失吗?似乎是没有的。有法律保护吗?又有几个人能大动干戈报案起诉的,钱的投入是一方面,时间和精力是另一方面,何况折腾很久之后,也得不到什么赔偿。有的人醉心学术,搞科技研发创新,每月万八千元的收入,出了成绩还有一大堆帮忙分润功劳的。也有人学术造假,发表在期刊上,升职加薪评职称,还能拿到更多经费。被发现了呢?道个歉了事,有损失吗?多少有点,靠造假获得的职称没有了,但是并不会伤筋动骨痛彻心扉。如今我们重视创新,鼓励创新,但是在根本上还存在极大缺陷。对真正的创新激励不足,对造假者惩罚不够,这是当下存在的最大矛盾。对待创新,不妨简单粗暴一些,每年严格评定众多大学的创新成果,设立严格的评定标准,由专业的教授学者参与,社会和媒体监督,综合评测后,按照成果分发下一年经费。出成果尤其是能够提升我国竞争力的重大成果,重奖,直接100万乃至1000万,发一套三居室的房子,子女高考加30分。如果有这样的价值导向,何愁创新不兴旺。同样是付出劳动,工厂里每天上班超过10个小时,一个月4000元工资,没有四险一金,没有双休日。换了某些清闲的工作,到手工资不到4000元,但是公积金社保加起来超过2000元,还有各种福利,双休日,产假,各种补贴,于是这样的工作挤破头,而年轻人越来越不愿意进入工厂。为什么年轻人更愿意去送快递外卖,搞自媒体短视频直播,无非是时间更自由,做好了挣得也不少。企业为什么更喜欢南方的环境,无非是南方效率更高,市场更加公平,有更强的活力,这同样是长期价值导向的结果。事少钱多离家近,位高权重责任轻,这是无数人追求的生活一位博士到毕业时读书往往已经有20年的时间,如果进入科研机构,每个月一万元左右的工资,辛辛苦苦搞研究,出了成绩还不一定都是自己的。这也是为什么三个多月前中科院合肥研究院200多人的团队一下子90多人辞职的重要原因。如今,一些清华北大的博士生毕业后纷纷选择到深圳当中小学教师,这同样是价值导向的作用。博士毕业后,到大学教书每个月到手的工资只有几千元,直接到深圳,全日制博士直接奖励20万,而且还有住房的各种补助和优惠,一年的假期最多更是高达160多天,还是带薪休假,年薪动辄三四十万元,工作轻松,有编制,超级稳定。拿着这么高的稳定收入,买房可以应付,在学校任职将来孩子上学也能简单许多,这就是很理想的生活状态。在漫长的带薪假期里,随便做点别的,又是一份可观的收入。中小学教育用博士是教育升级吗?不是,只不过是钱给的多,人才看着待遇来的,浅显的知识结构下,博士的教育水平不一定有本科生更高。一位博士每年投入三五十万元,足以在贫困山区建立一所小学,那么博士的贡献大,还是建一所小学贡献更大呢?教师门槛越来越高,代表着优质资源持续在大城市集聚,农村优质教育资源更加匮乏。毕竟,钱流向哪里,人才就会流向哪里。让辛勤劳动者拿到合理的收入和福利,让做出贡献的人和企业获得奖励,让逃税漏税的行为付出代价,让侵害他人利益的行为受到惩罚,这就是应有的价值导向。人的天性,趋利而避害。

道也

教育部这个两个通知,不仅博士难毕业,本科硕士也不轻松

欢迎点击关注!获取更多有价值信息哦!前段时间,演员翟天临博士论文事件受到无数网友的口诛笔伐,说到底是因为博士一直是人们心目中的高级知识分子,是学历金字塔的最顶端,是多少学子辛苦二十多年,用无数熬夜换来的学位。要想获得博士学位,必须要忍受住寂寞,光是撰写博士论文,需要看无数文献、熬N个夜,甚至有人为此开始脱发,个钟艰辛只有经历过的人才明白。然而,上过学的人都知道,本科生、硕士却是过的非常潇洒,一直是严进宽出的方式,只要考上,就可以高枕无忧的毕业了。然而,教育部发的两份通知,专门针对现代本科生教育和研究生教育进行了严格规定。这两份通知分别是《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规范和加强研究生考试招生工作的通知》、《教育部关于狠抓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的通知》。《教育部关于狠抓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的通知》中,对本科生教育进行了详细规定。通知要求要严把本科生教学质量关,制定整改措施,明确责任人和整改时间点,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另外,对大学课程设置进行了明确规定,要求必须淘汰一些含金量低的课程,增加含金量高的课程,提高本科生的质量。对于以前本科生毕业前的“清考”,要求坚决取消。也就是说,如果毕业前有挂科的,将无法顺利毕业。即使顺利通过各项考试,如果毕业论文存在抄袭、篡改等违反学术道德的事情,也将无法毕业。《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规范和加强研究生考试招生工作的通知》对研究生的招生、培养、毕业等进行了全方位的规定,要求各学校从招生上就严格把关,坚持“择优录取、宁缺毋滥”的原则。在研究生培养过程,更要确保研究生的质量,保证研究生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同时,一旦发现问题,追究研究生导师的责任。总之,这两份通知,直接针对本科生和研究生目前存在的问题,可以说是对症下药,希望未来能够切切实实地实施。如果觉得文章对你有帮助,请点个赞!欢迎留言评论交流。

使民心一

博士扩招超10万,培养质量如何保障?

近日,各高校陆续开学,新学年开启。两则与招生相关的新闻引人关注,一则是不合格博士被高校“批量”清退,另一则为博士扩招并突破10万关口。公众:我们到底需要什么样的博士?于博士培养单位来说,如何做好扩招背景下博士培养质量保障,是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图源网络对于“批量”清退不合格博士生,不少舆论认为这是高校对社会关于博士培养从严讨论的一种回应。但就新闻报道中的事实而言,清退的是已经多年“失联”的学生,更多是清理历史遗留问题,还谈不上从严。集中清退,是因为缺少过程管理与要求。因此说,要真正从严培养博士、扩招而不降质,必须完善博士生导师制,加强对博士的过程教育与管理。我国博士教育实行导师制,不过与世界一流大学博士生导师制相比,还有诸多不同之处。比如,我国博士培养单位,有不少是把博士生导师作为一个学术头衔,认为博士生导师比教授职称更高一级。而在发达国家大学,博士生导师只是职务,指导博士生的助理教授、副教授,都是博导。把博导定位为职务,对健全博导制度很重要,有助于厘清“博导”身份边界,进而强化对常识的认知,即博导只是一种职务,招不到博士生就不再是博导,要对自己的职务负责,而不是“评上”博导就一直是博导。这有利于在博导队伍管理中引入竞争机制。近期,教育部网站公布了两份对全国政协委员提案答复的函,在回函中,教育部提到,下一步教育部将要求培养单位严格导师选聘标准,加强导师团队建设,明确导师权责,规范导师指导行为,支持导师严格学业管理。答复函强调,博士生导师是因博士生培养需要而设立的岗位,不是职称体系中的一个固定层次或荣誉称号,指出要切实加强博士生导师岗位管理。我国的博导制度,长期存在导师权责不明的问题。该拥有的一些权利,没有赋予博导,而应该约束的一些权力,却没有进行约束。比如,博导应该拥有招生、培养、管理自主权,但是在招生时,博导的自主权有限,有的学校还采取按统一考试成绩加一定面试录取博士生的方式;在培养和管理中,导师很难制订个性化培养方案,而是按学校统一要求培养、管理学生,比如要求博士生在读期间发表多少论文才能申请博士学位论文答辩,这是学校而非博导的要求,对此要求有的博导明确反对,质疑其加剧“唯论文”论,影响博士生培养质量。由于没有招生和培养自主权,博导也相应缺乏对培养质量负责的意识。但在其他方面,博导的权力似乎又比较大,比如可以安排博士生给自己做“私活”,当自己项目的“打工仔”,如果博士不答应,就可能会影响到正常毕业。近年来,我国高校不时曝出博士生和导师的矛盾、冲突,均与此有关。要提高博士培养质量,减少博士生与导师的摩擦,就必须明确导师权责,把博导引导到关注教育事务和学术事务中来,提升博导的职务荣誉感,以教育荣誉意识保障培养质量。我国高校正在推进的博士生申请—审核制,就是在落实导师的招生自主权。这是发展博士教育的关键所在。我国博士教育应该有多大规模,这应该由各培养单位博导决定。博导严格执行招生及培养标准,认为不能保障培养质量就不招,从而实现对博士培养的速度与规模的总体控制。相较而言,我国博导同时带的硕士生、博士生过多,有的高达二三十人,属于“批量生产”,而很多一流大学的博导,同时所带博士生最多几人。只有做到对博士生的精心过程管理,才能保障每个毕业博士较高的培养质量。(作者:熊丙奇,系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来源:光明日报】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性习

如此博士,真不是傻,是没教养,少教育;如此博士,真不是读书读傻了 我质疑的是:他的书都读到哪里去了?

听您吐槽 为您解惑有问必答 专时回复关注思塾杂谈读书真会把人读傻吗?这两天,上海交大的博士夫妻李宏烨和郑钰刷爆了网络。在东方卫视的新节目《相声有新人》中,这二位带着自己创作的相声,更带着相声创作公式来了。结果呢?相声反响平平,相声公式让人一头雾水,而这两位,却着实惊着了大家。说到博士,人们总是习惯于把他们分成两类:正常的博士;傻博士。而对于傻博士,人们又总是一厢情愿地将他们的傻,归之于“读书读傻了”。博士我见得多了,但读书真的能把人读傻了吗?我不同意。傻博士,说到底,不是真的傻。话说哪个傻子能读成博士呢?人们口中的傻博士,无非是不谙世事,不懂世故,不善言辞,不长于沟通而已。反过来说,当一个社会都在追求名利,人人都在争当精致的利己主义者的时候,甘于寂寞,死宅在实验室里钻研业务的傻博士,难道不堪称是一股清流吗?没有这样的傻,又何来真正的创新呢?想起了我认识的一位太太嘴里的傻博士:每次去他家里,他都会走出书房和我们热情地打招呼。然后,他便转身进屋,继续做他的学问,任由我们一帮老娘们在他家的客厅里与他太太说长道短。当然,这之后酒楼餐厅的聚餐,他也一定是不参加的,只由他太太代表了。心无旁骛地做了几十年学问,如今,他已成了国内文学批评界的领军人物。这样的傻博士,你觉得该不该尊重?只是,我今天要说的这对博士夫妻,却真不是一个“傻”字能包容得了的!尚未出场时,坐在观众席上,那李博士便牛气冲天地批评起其他选手来了,言辞中毫无尊重对手的意思;甫一登台,夫妻俩就送了郭德纲三本书:《校园相声学》、《相声的有限元》、《逻辑搞笑实录》。送书是好事,只是那话有点不入耳:这本你应该能看懂!呵呵,当郭德纲将自己关在书房里,苦心钻研传统相声的时候,你在干嘛呢?怕人家读不懂你写的玩意儿,你把自己当谁了?接下来,表演结束后,眼见着评委、选手、观众的反应都不乐观,这博士不淡定了,或者说恼羞成怒了:你不让我过,是吗?确定?行,咱走着瞧!呵呵,今天你对我爱搭不理,明天我让你高攀不起!好怕怕呀!不得不说,经历了无数的大风大浪,如今的老郭,确实沉稳老城了许多,有点导师的样子了!至于这俩博士,我真的不知说啥好了!我不懂相声,更看不懂他们的那个相声创作公式。我只想弱弱地问一句:啥时候开始,相声也可以按公式创作了?还“量产”?好吧,我承认我才疏学浅、少见多怪。只是,这博士夫妻面对选手、面对观众、面对老郭那态度,真的让我气不打一处来!那份傲慢无礼!那份乖张霸道!话说梁静茹给了你多少“勇气”,让你来此撒野呀!如此博士,真不是傻,是没教养,少教育;如此博士,真不是读书读傻了。我质疑的是:他的书都读到哪里去了?这才是本期节目最令我伤心的点!为人父母,我们不惜血本送孩子读书、受教育,孩子学有所成了,成博士了,可站到我们面前的孩子变成什么样了呢?傲慢、自负、自私、狭隘、霸道、乖张、蛮横、无礼,缺乏爱心,不懂感恩,不懂得平等沟通,听不得不同意见……如此烂人,即便他读书读到博士后了,他对这个社会,又有什么益处呢?退一万步说,这样的利己主义者,他又舍得拿出多少爱给他的家人呢?就这一点而言,我们含辛茹苦地培养这博士,又有什么意义呢?归根结底,博士文凭不是拿来让别人点赞的。所以,面对如此博士,我们不要再自欺欺人地一概以“傻”论之了;是时候该反思我们的教育了——我们要培养的是没有人味的博士,还是没有博士头衔的人?编辑 / 怡 然 制作 / Petty 图片来源 / 网络关注家长思塾公众号,看更多原创内容:(点击标题即可阅读)《粗放管理就数咱》《读大学还是混江湖?》《幼儿园原本不是小学》《名校凭什么那么任性》《巨婴是怎样炼成的》《包办与放纵》《学校就是这么任性!》《这个六一,不喝鸡汤》《留学生是不是学生》《还有什么能大过父女情深》《我都质疑与焦虑》《师德师风不可小视》思塾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每周一:《思塾讲坛》每周二:《众说纷纭》每周三:《译林采撷》每周四:《断章取义》每周五:《思塾杂谈》每周六:《思塾分享》每周日:《新闻新说》改变一点想法形成一个观念教人成人 有道致远

陈确

16岁读北京大学,26岁拿到博士学位,90后学霸的家庭教育!

自古而来,家庭教育有着各种各样的表现形式。且不提各世家大族的言传身教,就连孟母三迁所折射出的背后意义也是家庭环境对子女成长的影响。古谚有言:“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孩子受到何种形式人生熏陶,长大后就会逐渐染化成这种性格。今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家庭教育对子女所造成的影响”这个更古不变的话题。在开题之前,我们来看看一个励志90后女孩的故事。很多人都在说,现在的90后是垮掉的一代。他们走出校园后,不仅没有成为社会发展的主要力量,还在网络上各种牢骚,传播着负面能量。也许这确实是社会一部分群体的现实现象,但不能全篇而论。有这么一位美女学霸,她用自己的经历,给我们诉说着90后的青春。故事的主角叫戴韵,在她十六岁那年,她以优异的高考成绩入学北京大学攻读本科学位。之后的十年里,她的学习从不曾间断。在这最青春的十年里,她实现了双学士学位,双硕士学位,还有一个美国高校博士学位。这样一个一路开挂的人生,很多人都好奇,戴韵到底来自何样的家庭,从小又受到什么样的家庭教育。戴韵小时候的开端可能和很多人一样,她的父母在外地工作,还未入学前的她一直和外婆生活在一起。外婆不识字,陪伴她的就是电视,没有人过问过她的学习。就连妈妈都忘记了叫她识字,在临上学前才想起来要给她恶补写自己的名字。从这个一个层面我们可以看出,家庭教育的哪怕再晚,也不能抹杀它能够起到的积极租用。入学后和父母一起生活的戴韵依旧和之前没有多少区别。父母没有对她做出过多的约束和干预,她自己说当时的自己还是放养状态。可是家庭环境却在逐渐的变化,以前她的生活就是电视。现在她有了一个新的玩具,一面巨大的书架墙。她的童年都是在这里度过的,书本和阅读给她带来了很多乐趣。在还不能自主阅读前,她整天都会去整理书架,从高到低摆放。到了自己能够读懂一些简单的书时,爸爸妈妈开始和她一起看书。他们一家会窝在这一排书架前默默的看书,看到精彩的部分还会说出来,相互讨论。父母是她最忠实的聆听着,也是她最需要感谢的引导者。中学的时候,她对于历史的学习总是摸不到根源。她不理解为什么每个朝代的变革之间到底有何种联系。中央和地方之间,皇帝和丞相之间,为什么都存在着矛盾。这个时候她的爸爸带着她一起找到了学习的方向,帮她树立起学习的思维方式。爸爸带着她把每个朝代的改革措施逐一列举出来,并在每个措施后面列举出相应的问题导向。每一个措施都是为了解决一个问题而存在的,带着问题去理解措施,这种寻根性的思维方式从此扎根在她的脑海中。当她遇到复杂的问题时,她也会把各个问题列出走向图,逐一化解。也许对于她来说,最好的老师不仅仅有阅读,更有她的父亲。当父亲给她用过年的压岁钱比喻皇帝和丞相的矛盾时,相信这是一位博学又思维巧妙的父亲。在戴韵的思想里,妈妈的话让她坚定了自己人生的一个准则:人生就是放手去搏一搏。传播学毕业的她,却在人生的另一个阶段,选择去美国实现自己的教育学梦想。这也许是很多人不敢迈出的一步,教育学博士在美国平均毕业时间是8年。一切从零开始的戴韵正是带着这种搏一搏的思想,毅然决定跨专业学习教育学。而最终的结果是,她用18个月的时间,完成了美国最难的教育学博士学位。

漫鄞江

为什么博士毕业后会选择普通院校?博士:没办法

哇!博士啊!!!貌似大家对博士的看法都是这样,都认为他们是高学历的代表,是聪明的象征。没错,我也是这样认为的,他们确实是我国高等教育的精英成果。可是对博士不能一味的崇拜,我们是不是也应该更细致的关心一下他们的发展前途呢?那么问题来了,博士毕业后一般从事的都是什么工作呢?是不是还在从事研究?是不是还在学习深造?其实,对于大多数博士来说,他们往往会选择我国的普通高校,至于是什么原因?我们可以一起探讨一下!!!首先,博士毕业后有一部分同学可能会去比较强势的研究所,那么剩下来的同学他们更多的选择普通高校,成为一名人民教师。因为现在我国每年的大学生招收规模不断扩大,相应的高校对老师的缺口也比较大,但是博士也仅仅是能去一些普通院校,因为像211、985院校对博士的要求太高了,能够达到要求的真的是少之又少,况且竞争还激烈,因此去普通高校成为众多博士的首选。其次,很多博士也表示,没有办法。确实,我相信他们也想去211、985这样的高校,也想去很好的研究所,可是毕竟优秀的人是有限的。但是博士选择普通院校也是一个很不错的选择,一般院校对博士是非常的重视,给予的待遇也是非常的优厚。同时一般在报道时就会给予少则10万多则30万的安家费,然后年薪几十万,理工科的科研经费20万左右,人文社科类的也有5万左右。这样的一个待遇条件,在一般院校来说已经是非常不错。同时这些院校一般都是二三线城市,那么在这样的城市中每年拿到这样的工资待遇,可想而知你在这座城市生活的是多么的滋润,因此这势必造就了很多博士选择普通院校。当然,每个人都想有更好的舞台,博士也不例外,他们也想去22、985这样的高校,也想去高端的研究所,但是现实很残酷,他们也没有办法,所以选择普通院校也是一个很明智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