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广州博士科技集团来邹开展合作调研活动子犁

广州博士科技集团来邹开展合作调研活动

9月17日,广州博士科技集团副总经理杨理芳、集团政府创新生态事业部副总监廖柔秀及济宁博士联谊会部分成员,在济宁市科协副主席何波陪同下来我市考察洽谈合作事宜。市科协、邹城经济开发区、大束镇有关负责人陪同考察。考察团先后到山东鲁抗股份有限公司、山东荣信煤化集团、智能机器人产业园及机器人产业研究院、大束镇匡衡湖健康小镇项目进行实地考察,详细了解我市生物制药、智能装备制造、绿色化工、文旅康养等产业发展情况,并与企业负责人就高层次人才培育、科技成果转化、高端项目孵化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沟通交流。考察团一行对我市在科技创新、人才培育、项目建设、“四新”经济发展等方面取得的成绩表示肯定,希望下一步能够加强合作,充分发挥博士科技集团人才资源优势和技术成果转化优势,为我市科技企业和高科技人才提供全要素创新服务,助推邹城高质量发展,努力实现合作共赢。(刘耀)【来源:邹城科普】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海外博士来长“相亲” 与企业、高校和园区现场签约

8月2日,第五届侨商侨智聚三湘(长沙)活动开幕式暨高层人才论坛在长沙举行。12名海外博士与长沙园区、高校及企业现场签约。图/潇湘晨报记者 陈张书红网时刻8月3日讯(潇湘晨报记者 陈张书 实习生 屠仁莹) 8月2日,“创业中华·兴业湖南·智汇星城”——第五届侨商侨智聚三湘(长沙)活动开幕式暨高层人才论坛在长沙举行。中国侨联副主席李卓彬,省政协副主席、省工商联主席张健,中国侨联经济科技部副部长夏付东,省委统战部副部长、省侨办主任丁学新,省侨联党组书记黄芳,长沙市委副书记、市长、湖南湘江新区党工委书记胡忠雄等出席。本次活动由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指导,由湖南省归国华侨联合会、长沙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设置宣传片展示、主题论坛、人才签约、高层次人才与项目对接洽谈会、创新创业示范园区考察参观等活动,吸引来自英、德、美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40余名海外博士及侨领侨商、30多位长沙市侨商会企业代表、43家长沙相关企业参加。活动现场,12名海外博士及高层次人才与长沙园区、高校及企业现场签约。“这次我们主要签约的是健康非洲项目。”大数据科学家、见道(杭州)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何泽仪介绍,该项目与中南大学和湖南建工集团合作,共建智能健康管理系统,在企业健康管理及健康传播领域开展研究合作。该项目将为我国赴非企业的员工提供医疗信息服务。何泽仪说,该项目会形成一个平台,利用中南大学独特的优势与医疗资源,在遇到问题时,帮助赴非企业员工解决健康方面的问题。何泽仪举例说,他们开发了智能一键系统,无论在非洲何处,都可以知晓一公里内的所有医疗机构。何泽仪生在长沙,在英国工作多年,从去年开始,连续参加了两届岳麓互联网峰会。“两次会议让我感受到长沙支持互联网发展的决心和信心,也看到了长沙在互联网、新科技方面发展的趋势。”何泽仪说,选择以自然人身份回到家乡来创业,一方面是因为家乡情结;另一方面的原因,是湖南在健康管理、医疗资源的基础和优势。同时,近年来湖南与非洲交往、合作越来越紧密,也为该项目提供了发展机遇与环境。“如果在湖南做得好,在中国市场一定也做得很好。”何泽仪说。“我们不仅为湖南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也希望为湖南培养更多高层次人才。”英国湖南同乡会会长吴莉莉表示,近年来一直为促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回家乡创业。“侨商侨智聚三湘”是湖南省侨联系统打造的品牌活动,已成功举办四届。近年来,长沙市侨联积极围绕省委“创新引领、开放崛起”战略、长沙“产业项目建设年”“营商环境优化年”的“两个年”建设,积极发挥侨界资源,发挥侨联纽带作用,为长沙与海外开展合作交流,搭建引资引智平台发挥重要作用,为来湘创新创业的侨胞们做好服务工作。281个岗位现场寻才“最大的问题还是人才问题。”华智水稻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深有感触地说,华智在长沙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核心团队里有7名海归,在国内也算是绝无仅有的。但是在相关技术管理方面人才还很稀缺,特别是中层的多个岗位,两年里没有招到合适的人选。活动现场,湖南英怀特环保科技、湖南泰嘉新材料科技、湖南华腾制药等60多个侨资企业及优秀单位提供281个高层次人才需求,涉及电子信息、机械设计、软件开发、金融法律、生物科技、新能源、新材料等多个专业领域。来自中德学者计算机学会、新加坡机器人学会、英国约克大学的3名专家进行项目路演展示,并与在场企业代表交流对接。中国留德学者计算机学会执行主席李立是第一次来湖南。他说吸引自己来长沙的原因,是湖南在互联网、科技领域的发展,以及人才引进的政策和措施。“我们已为国内输送了多批计算机领域的专业人才,比如3D打印、大数据分析等,这次来长沙希望建立更好的人才交流合作。”李立说。近年来,长沙经济社会蓬勃发展,2018年GDP达11003亿元,拥有五个国家级园区,还有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岳麓山国家大学科技城、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等重大创新平台,创新生态良好,营商环境不断优化,对外开放度大幅提升,长沙归国留学人员创新创业火爆,已经成为海外人才回国就业创业的重要目的地。为吸引更多高层次人才来长,长沙市委、市政府先后推出了一系列人才政策,特别是2017年出台了“长沙人才新政22条”及配套细则,形成“1+5+27”的长沙人才政策体系,计划通过5年时间,投入100亿元,吸引储备100万名青年人才在长沙就业创业,体现了求才若渴的“长沙诚意”。

夏风

董事长被指学历造假,博士生入学考试亦由他人代考

刘萍在某杂志发表论文时,作者介绍中写着“1988年毕业于武汉科技大学复合材料专业”,但武汉科技大学档案馆出具了一封“查不到88届刘萍在本校就读信息”的证明函。刘萍的博士毕业院校中南大学也表示已对此事展开调查,年底前会发布回应公告。全文3379字,阅读约需6.5分钟 新京报记者 马延君 编辑 滑璇 校对 刘军近日,一封“丹邦科技董事长刘萍学历造假”的举报信引发深圳证券交易所和股民关注。信中写道,“深圳丹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刘萍对外宣称其为中南大学工学博士,但实际上未上过一天大学,无硕士文凭,博士论文涉嫌造假。”公开资料显示,深圳丹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丹邦科技”)成立于2001年,是一家研发、生产挠性电路与材料的高新技术企业,2011年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中小企业板上市,刘萍为公司法定代表人、董事长。针对刘萍学历造假问题,丹邦科技于2020年10月27日发布通报,称“我司并未介绍刘萍曾有本科或硕士学位。经学信网查询,刘萍中南大学博士毕业证书编号真实有效”。新京报记者查询发现,刘萍在某杂志发表论文时,作者介绍中写着“1988年毕业于武汉科技大学复合材料专业”。为此,武汉科技大学档案馆出具了一封“查不到88届刘萍在本校就读信息”的证明函。此外,刘萍的博士毕业院校中南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刘光连也对此事做出回应。11月19日,刘光连告诉新京报记者:“中南大学已对此事展开调查,年底前会发布回应公告。”━━━━━武汉科技大学:查不到刘萍就读信息实名举报刘萍学历造假的人叫邹盛和、王李懿,曾是丹邦科技高管人员。天眼查显示,邹盛和自2009年6月起任公司监事,王李懿于2010年3月起任副总经理;2016年11月,两人同时卸任。丹邦科技2011年的招股说明书显示,邹、王早期曾多次出借资金给刘萍,刘萍承诺为二人安排公司股份。中国裁判文书网相关司法文书显示,邹、王后因为股权问题与刘萍起了纠纷,2015年还被刘萍妻子告上法庭。邹盛和、王李懿在举报信中提到,“丹邦科技董事长,也是对外宣称的首席科学家刘萍,未上过一天大学,无硕士文凭,……实际或只有中学学历。”对于刘萍无本科、硕士学历一事,丹邦科技于2020年10月27日发布通报,称“我司在丹邦科技上市的招股说明书及相关公司文件及介绍中,并没有介绍刘萍曾有本科或硕士学位的陈述。”新京报记者查询发现,2001年,刘萍曾在《印制电路信息》杂志与人合著发表论文《挠性印制线路卷状基材用互穿网络胶粘剂的研究》,文后的作者简介里写道“刘萍,1988年毕业于武汉科技大学复合材料专业”。丹邦科技的上述通报中,也曾提到刘萍在该杂志发表论文。▲刘萍论文后的作者简介中写道,“1988年毕业于武汉科技大学复合材料专业”。知网网页截图11月24日,《印制电路信息》杂志投稿事宜负责人对新京报记者表示:“投稿人只需要自己写清学历背景,不需要提供学历证明,一直以来都是这样规定的。”此外,王李懿说刘萍一直对外宣称毕业于武汉科技大学(原武汉钢铁学院),“2009年我还在公司,当时刘萍被深圳市人事局评为深圳地方领军人才,申报材料中填的是毕业于武汉科技大学,院系一栏为空白。”11月27日,新京报记者致电深圳市人社局,询问2009年刘萍申报地方级领军人才的情况,该局对外事务负责人表示不清楚此事。举报信发出前,王李懿、邹盛和曾委托律师到武汉科技大学查询刘萍档案。2020年9月8日,武科大档案馆出具了一封证明函,表示“经核查,就目前信息查不到84级(88届)刘萍(曾用名刘道鹏)在本校就读的信息,请提供进一步详细信息,以便我们进一步查找或到教务处咨询。”▲武汉科技大学出具的相关证明函。受访者供图11月16日,武科大档案馆工作人员向新京报记者证实了证明函的真实性。这名工作人员表示,“今年暑假,我们根据现有信息,人工查阅了学校全日制与继续教育学院88届的全部学生档案,确实没有刘萍的相关信息,具体情况需咨询教务处。”同日,记者联系了武科大教务处,工作人员表示,“现在是中南大学的人说,刘萍本科毕业于武汉科技大学,我们不清楚这件事,具体情况请和中南大学沟通。”━━━━━中南大学:或将取消刘萍博士学位除本科学历存在争议外,王李懿、邹盛和还在举报信中写道:“已公开披露的多处信息显示,刘萍毕业于中南大学冶金科学与工程学院,工学博士,其学历造假,涉嫌骗取在职博士生录取资格”。依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关于授予具有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力人员硕士、博士学位的规定》,以同等学力申请博士学位者,须已获得硕士学位,并在获得硕士学位后工作五年以上;同时,应向博士学位授予单位提交硕士学位证书、最后学历证明等材料。王李懿称刘萍并未读过硕士,“2009年刘萍入选深圳地方领军人才时,申报材料中的学历还是本科,2010年他博士毕业,直接跳过了硕士。”但王李懿未提供相关证据。丹邦科技也曾在通报中提到,“公司并未介绍刘萍有硕士学位”。11月20日,刘萍的博士生导师、中南大学校长助理李劼告诉新京报记者,刘萍2007年博士生入学,当年的博士生招生规定包括哪些条件他记不清了,但学校对招生有严格要求,还有招生委员会监督,“刘萍是通过资格审查后正常入学的”。中南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刘光连也对新京报记者表示:“我们已经查证了,他(刘萍)的入学程序没有问题,年底前会发布公告回应此事。”▲11月18日,中南大学校。新京报记者 马延君 摄除了在职博士生录取资格,邹盛和称刘萍的博士生入学考试亦由他人代考,并表示代考人为王某,系原丹邦科技员工。对此,邹盛和提供了一份通话录音,一名男子在录音中说道:“你还记不记得刘萍搞博士的事?这个博士是我帮他考的”“当时所有的考试,包括入学考试都是我搞的”。邹盛和称,这名男子便是王某。11月17日,新京报记者为此向王某求证,王某称“电话里不方便谈这件事,回头见面聊”。但此后,王某再未接听电话,只在短信中回复“不明白”。此外,邹盛和、王李懿还举报刘萍博士论文涉嫌造假。“刘萍的博士论文是别人代写的,最后这篇论文以涉密为由,并未公开。”邹盛和说。李劼对此表示“论文代写是不存在的事”,但未解释论文不予公开的原因。他说学校正在考虑取消刘萍的博士学位,“怀疑刘萍的本科学历有问题”。针对刘萍涉嫌学历造假一事,新京报记者于11月15日至25日多次联系丹邦科技,截至发稿未获回复。━━━━━丹邦科研能力遭质疑“刘萍之所以要搞博士学历,就是因为丹邦科技所在的行业被公认为高分子材料尖端科技领域。”邹盛和说,而丹邦科技的核心研发人才正是创始人刘萍。丹邦科技官网显示,丹邦科技拥有国家级挠性电路与材料研发中心、多项自主知识产权,截至2011年,共有“一种柔性印制电路覆盖膜及其制备方法”等9种技术获得发明专利。公司产品FCCL(挠性覆铜板)等已在医疗器械、智能显示等微电子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据丹邦科技2011年招股书,刘萍除担任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外,还担任研发中心主任。除刘萍外,公司另外两名核心技术人员为刘文魁、殷鹰。其中,刘文魁为刘萍侄子,毕业于深圳大学,本科学历;殷鹰毕业于武汉工业大学,大专学历。“刘萍确实很刻苦好学,经常给我打一两个小时电话,但他那时连水分子式是什么都不知道,我几乎是从头教他化学基本知识。”曾与刘萍相识的某高分子材料公司副总经理王营(化名)表示。那时是1995年左右,他与刘萍经朋友介绍认识。如依据刘萍自述,刘萍当时应该已大学毕业7年。对于丹邦科技的科研能力,深圳证券交易所也曾开具监管函,表示丹邦科技在不具备事实基础的情形下,在公告中使用夸大性质的词句。2018年7月16日,丹邦科技发布《关于TPI薄膜碳化技术改造项目试生产成功的公告》称:“经文献查询,该项目产品多层石墨烯二维量子碳基膜目前是世界上最领先的生产工艺。经文献查询,各项指标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此后,丹邦科技股价连续2天涨停。2018年7月24日,深交所对丹邦科技发出关注函,要求丹邦科技结合公告中引用文献的具体出处,提供相关测试结果,以说明该项目试生产成功、丹邦科技各项指标达到世界领先水平的依据和合理性。2018年8月1日,丹邦科技做出回复,称“关于文献具体出处,丹邦科技目前尚未见到与本公司量子碳基薄膜材料技术相类似的报道”,且未提供公告中相关指标的具体文献出处。2018年8月3日,深交所向丹邦科技开具监管函,认定丹邦科技在不具备事实基础的情形下,使用夸大性词语误导性陈述,要求公司“及时整改”。值班编辑 花木南

魔球

融资丨蛙声科技获近亿元A轮融资,乘风而上聚力远程办公

来源:创业邦今日,创业邦曾报道过的苏州蛙声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蛙声科技”)官方宣布已经完成近亿元人民币的A轮融资,本轮投资由GGV纪源资本领投,钟鼎资本、远望资本跟投。融资资金将用于新产品研发、销售渠道拓展、品牌宣传与推广等。蛙声科技成立于2018年5月,由美国西北大学计算机专业博士,原Microsoft、Amazon资深工程师辛鑫创立。公司定位于远程协作解决方案提供商,具备行业领先的全双工声学技术、有效噪声抑制技术、说话人追踪技术和国内首创的多麦克风阵列级联技术。成立至今的两年多时间里,蛙声科技顺利完成了云视频会议硬件完整产品线布局,推出了专注于企业会议室场景的终端品牌Hamedal(耳目达),品类涵盖会议摄像头、麦克风、一体机等,构建了全方位、多层次的音视频会议产品矩阵,并形成了一系列覆盖大、中、小型会议室的硬件解决方案,以满足不同用户的会议空间。(耳目达全系产品)众所周知,“听得清、看得清”是视频会议的刚需点。视频方面,蛙声科技除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AI发言人追踪技术外,还首创了无缝实时拼接技术,该技术将全部与会者的图像予以采集、分割,并实时拼接,最终可呈现出每个人的清晰特写画面。相较于市面上多数会议产品的全图模式,无缝实时拼接技术很好地解决了看不清处于摄像头远端与会人的尴尬场面,且全程无需遥控器操作,真正实现智能化、便捷化的会议体验。试想一下,当创业者跟投资人进行远程沟通时,如果看不清所有投资人的表情、动作,那就意味着创业者无法得到实时有效的反馈,从而也就无法得知投资人的所思所想,最终很可能导致融资失败。目前,无缝实时拼接技术已经应用于Hamedal(耳目达)C30视频会议一体机产品中,其同时支持发言人追踪模式和单人像拼接模式,用户可根据实际使用场景任意切换,确保随时能够“看得清”。(普通会议产品全景图模式)(耳目达C30单人像拼接模式)与视频技术相比,稳定可靠的音频体验更是视频会议的重中之重,“听得清”可谓远程会议最为亘古不变的普遍需求。经过两年多的潜心研发,蛙声科技积累了一系列底层音频技术,为其Hamedal(耳目达)会议系列产品奠定了坚实基础。首先是通信领域最难攻坚的一个技术点——真正全双工。“你刚才说什么?我听不见”在远程会议中是惯常见到的“名场面”。蛙声科技自主研发的全双工声学技术,可支持会议双方同时进行双向、自然流畅的远程会谈,无丢字、卡顿现象,即便会议过程中被对方中途打断,也可清楚听到双方声音,不漏掉一字一句。与会者不必来回重复自己的发言,确保会议通话连续不中断。在噪声处理方面,蛙声科技也带来了业界上的技术创新。传统的降噪方法在抑制噪声的同时,会很大程度损伤人声,导致会议语音听起来有严重的机械感和金属感,听的时间长了之后容易让人感到“疲惫”,致使会议效率低下。Hamedal(耳目达)会议系列产品采用了蛙声科技独有的远场信噪比增强技术,不仅可以有效抑制会议室的各种稳态及瞬态噪声,而且还专门针对人声进行了优化,更清晰、更舒适,真实沉浸的音频体验与面对面沟通的效果一般无二。此外,由于市面上很多会议室都装有玻璃墙,沉闷的混响声也是优质远程会议的掣肘之一。蛙声科技研发的Hamedal(耳目达)会议系列产品,结合了深度学习与传统的音频自适应滤波方法,可以有效去除室内混响,让远程会议听的更清,随之提升企业办公效率。目前,蛙声科技拥有累计客户超1000家,传统头部B端客户数十家,其中不乏像字节跳动、滴滴出行、得物、小红书这样的头部企业客户,深入金融、教育、医疗、互联网等各个细分领域。据悉,蛙声科技于近日与神州数码达成战略合作,后者现已成为蛙声科技Hamedal(耳目达)会议系列产品的全国总代理。依托神州数码强大的国内外渠道体系,公司将进一步实现规模复制。今年9月,蛙声科技还与字节跳动旗下办公平台飞书达成深度合作。作为行业领先的合作伙伴,蛙声科技旗下Hamedal(耳目达)会议系列硬件已成功获得飞书会议的官方认证。在谈及对公司未来发展的预期及主要增长点时,蛙声科技创始人兼CEO辛鑫表示,“当前人力资源分布极为广泛,全球化趋势加剧,数字化变革迫在眉睫,多数企业选择在各地设立分支机构,以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由此产生的跨部门、跨区域间的协作需求愈发凸显,视频会议能够有效降低商务差旅成本,对企业来说可以产生肉眼可见的经济效益。加之近年来云技术和编解码技术的不断进步,ZOOM用户规模逐年攀升,随着腾讯、阿里、字节跳动等互联网玩家的涌入,云视频会议的使用门槛将得以大大降低,更多企业‘开得起会’,这都给云会议周边市场带来了无限想象。另一方面,年初以来的新冠疫情席卷全球,更加速了视频会议的普及进程。顺畅的沟通是提升企业效率的关键,蛙声科技提供的Hamedal(耳目达)专业会议产品和服务,让远程会议‘听的更清,看的更清’,是提高生产力的有效工具,助力企业实现远程无障碍沟通。我们相信,用户对好产品的定义是相对一致的,也会更愿意为技术等附加价值付费,因而能产生相对较高的毛利率。”“目前蛙声科技专注于产品力、渠道生态,以及品牌建设三方面,我们希望在提升产品创新能力的同时,确保渠道能够健康发展,让渠道赚到钱,坚决抵制串货等行为,保护代理商/集成商利益,与集成商/代理商一起服务好客户,为客户提供高于预期的价值,以此来积累品牌”,蛙声科技CEO辛鑫补充道。本轮融资结束后,公司将加大科技研发投入,提升产品性能及品质,同时加速国内外线上及线下渠道业务拓展,以优质产品和服务体验,赢得用户口碑和信任,逐步从视频会议场景延伸至远程教育、远程医疗等其它远程协作相关领域。领投方GGV纪源资本管理合伙人李宏玮表示,“作为全球化基金,GGV非常强调视频会议体验,一直在寻找最佳配套产品,也使用过全球几乎所有领先方案。遗憾的是,高端音频设备基本被国外品牌占据,直到蛙声科技研发的Hamedal(耳目达)会议产品出现。我们严格测试后发现,蛙声的产品几乎完美地适配会议室环境,在降噪、全向远距离声音捕捉、稳定性等多个方面达到全球最好的水平。很开心看到蛙声的团队在音频技术的突破,随着算法的不断积累,蛙声有希望发展成以音频技术驱动的平台型公司,将业务拓展到更广阔市场。作为本轮投资的领投方,我们看好蛙声科技长期的创新能力,期待从中国本土成长出国际音频行业领袖。”本轮投资方钟鼎资本合伙人汤涛表示,“创始人辛鑫和蛙声团队潜心研发音视频硬件多年,具有过人的产品定义能力和迭代速度。在企业协作单元逐渐灵活化的未来,蛙声科技将不断夯实音视频技术,帮助企业和个人在各种沟通场景下听得清、看得清,逐渐成为工作/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终端之一。我们持续看好蛙声科技团队,希望注入资源助力公司成长。”远望资本创始合伙人、迅雷创始人程浩表示,“视频会议智能设备刚需、高频,市场空间大,仅中国就有2000万个会议室,同时还有巨大的全球化空间。当然这个领域技术壁垒也很深,做好也很不容易。作为蛙声科技的天使轮投资人,我们相信公司在辛鑫博士的带领下,未来一定能成为这个行业的领导品牌。”附  往期报道:https://www.cyzone.cn/article/610222.html 蛙声科技融资历程:来源:创业邦-睿兽分析

万家春

蛙声科技获近亿元A轮融资,乘风而上聚力远程办公

今日,苏州蛙声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蛙声科技”)官方宣布已经完成近亿元人民币的A轮融资,本轮投资由GGV纪源资本领投,钟鼎资本、远望资本跟投。融资资金将用于新产品研发、销售渠道拓展、品牌宣传与推广等。蛙声科技成立于2018年5月,由美国西北大学计算机专业博士,原Microsoft、Amazon资深工程师辛鑫创立。公司定位于远程协作解决方案提供商,具备行业领先的全双工声学技术、有效噪声抑制技术、说话人追踪技术和国内首创的多麦克风阵列级联技术。成立至今的两年多时间里,蛙声科技顺利完成了云视频会议硬件完整产品线布局,推出了专注于企业会议室场景的终端品牌Hamedal(耳目达),品类涵盖会议摄像头、麦克风、一体机等,构建了全方位、多层次的音视频会议产品矩阵,并形成了一系列覆盖大、中、小型会议室的硬件解决方案,以满足不同用户的会议空间。(耳目达全系产品)众所周知,“听得清、看得清”是视频会议的刚需点。视频方面,蛙声科技除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AI发言人追踪技术外,还首创了无缝实时拼接技术,该技术将全部与会者的图像予以采集、分割,并实时拼接,最终可呈现出每个人的清晰特写画面。相较于市面上多数会议产品的全图模式,无缝实时拼接技术很好地解决了看不清处于摄像头远端与会人的尴尬场面,且全程无需遥控器操作,真正实现智能化、便捷化的会议体验。试想一下,当创业者跟投资人进行远程沟通时,如果看不清所有投资人的表情、动作,那就意味着创业者无法得到实时有效的反馈,从而也就无法得知投资人的所思所想,最终很可能导致融资失败。目前,无缝实时拼接技术已经应用于Hamedal(耳目达)C30视频会议一体机产品中,其同时支持发言人追踪模式和单人像拼接模式,用户可根据实际使用场景任意切换,确保随时能够“看得清”。(普通会议产品全景图模式)(耳目达C30单人像拼接模式)与视频技术相比,稳定可靠的音频体验更是视频会议的重中之重,“听得清”可谓远程会议最为亘古不变的普遍需求。经过两年多的潜心研发,蛙声科技积累了一系列底层音频技术,为其Hamedal(耳目达)会议系列产品奠定了坚实基础。首先是通信领域最难攻坚的一个技术点——真正全双工。“你刚才说什么?我听不见”在远程会议中是惯常见到的“名场面”。蛙声科技自主研发的全双工声学技术,可支持会议双方同时进行双向、自然流畅的远程会谈,无丢字、卡顿现象,即便会议过程中被对方中途打断,也可清楚听到双方声音,不漏掉一字一句。与会者不必来回重复自己的发言,确保会议通话连续不中断。在噪声处理方面,蛙声科技也带来了业界上的技术创新。传统的降噪方法在抑制噪声的同时,会很大程度损伤人声,导致会议语音听起来有严重的机械感和金属感,听的时间长了之后容易让人感到“疲惫”,致使会议效率低下。Hamedal(耳目达)会议系列产品采用了蛙声科技独有的远场信噪比增强技术,不仅可以有效抑制会议室的各种稳态及瞬态噪声,而且还专门针对人声进行了优化,更清晰、更舒适,真实沉浸的音频体验与面对面沟通的效果一般无二。此外,由于市面上很多会议室都装有玻璃墙,沉闷的混响声也是优质远程会议的掣肘之一。蛙声科技研发的Hamedal(耳目达)会议系列产品,结合了深度学习与传统的音频自适应滤波方法,可以有效去除室内混响,让远程会议听的更清,随之提升企业办公效率。目前,蛙声科技拥有累计客户超1000家,传统头部B端客户数十家,其中不乏像字节跳动、滴滴出行、得物、小红书这样的头部企业客户,深入金融、教育、医疗、互联网等各个细分领域。据悉,蛙声科技于近日与神州数码达成战略合作,后者现已成为蛙声科技Hamedal(耳目达)会议系列产品的全国总代理。依托神州数码强大的国内外渠道体系,公司将进一步实现规模复制。今年9月,蛙声科技还与字节跳动旗下办公平台飞书达成深度合作。作为行业领先的合作伙伴,蛙声科技旗下Hamedal(耳目达)会议系列硬件已成功获得飞书会议的官方认证。在谈及对公司未来发展的预期及主要增长点时,蛙声科技创始人兼CEO辛鑫表示,“当前人力资源分布极为广泛,全球化趋势加剧,数字化变革迫在眉睫,多数企业选择在各地设立分支机构,以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由此产生的跨部门、跨区域间的协作需求愈发凸显,视频会议能够有效降低商务差旅成本,对企业来说可以产生肉眼可见的经济效益。加之近年来云技术和编解码技术的不断进步,ZOOM用户规模逐年攀升,随着腾讯、阿里、字节跳动等互联网玩家的涌入,云视频会议的使用门槛将得以大大降低,更多企业‘开得起会’,这都给云会议周边市场带来了无限想象。另一方面,年初以来的新冠疫情席卷全球,更加速了视频会议的普及进程。顺畅的沟通是提升企业效率的关键,蛙声科技提供的Hamedal(耳目达)专业会议产品和服务,让远程会议‘听的更清,看的更清’,是提高生产力的有效工具,助力企业实现远程无障碍沟通。我们相信,用户对好产品的定义是相对一致的,也会更愿意为技术等附加价值付费,因而能产生相对较高的毛利率。”“目前蛙声科技专注于产品力、渠道生态,以及品牌建设三方面,我们希望在提升产品创新能力的同时,确保渠道能够健康发展,让渠道赚到钱,坚决抵制串货等行为,保护代理商/集成商利益,与集成商/代理商一起服务好客户,为客户提供高于预期的价值,以此来积累品牌”,蛙声科技CEO辛鑫补充道。本轮融资结束后,公司将加大科技研发投入,提升产品性能及品质,同时加速国内外线上及线下渠道业务拓展,以优质产品和服务体验,赢得用户口碑和信任,逐步从视频会议场景延伸至远程教育、远程医疗等其它远程协作相关领域。领投方GGV纪源资本管理合伙人李宏玮表示,“作为全球化基金,GGV非常强调视频会议体验,一直在寻找最佳配套产品,也使用过全球几乎所有领先方案。遗憾的是,高端音频设备基本被国外品牌占据,直到蛙声科技研发的Hamedal(耳目达)会议产品出现。我们严格测试后发现,蛙声的产品几乎完美地适配会议室环境,在降噪、全向远距离声音捕捉、稳定性等多个方面达到全球最好的水平。很开心看到蛙声的团队在音频技术的突破,随着算法的不断积累,蛙声有希望发展成以音频技术驱动的平台型公司,将业务拓展到更广阔市场。作为本轮投资的领投方,我们看好蛙声科技长期的创新能力,期待从中国本土成长出国际音频行业领袖。”本轮投资方钟鼎资本合伙人汤涛表示,“创始人辛鑫和蛙声团队潜心研发音视频硬件多年,具有过人的产品定义能力和迭代速度。在企业协作单元逐渐灵活化的未来,蛙声科技将不断夯实音视频技术,帮助企业和个人在各种沟通场景下听得清、看得清,逐渐成为工作/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终端之一。我们持续看好蛙声科技团队,希望注入资源助力公司成长。”远望资本创始合伙人、迅雷创始人程浩表示,“视频会议智能设备刚需、高频,市场空间大,仅中国就有2000万个会议室,同时还有巨大的全球化空间。当然这个领域技术壁垒也很深,做好也很不容易。作为蛙声科技的天使轮投资人,我们相信公司在辛鑫博士的带领下,未来一定能成为这个行业的领导品牌。”

相即

国内改性塑料第一股,从2万元起步到200亿上市,创始人是北理博士

创业是每个年轻人的梦想,有多少年轻人都曾想过,自己创业成为百万富豪。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却很少有人可以真正的成功。原因是什么呢?就是敢想不敢做!有很多曾经想要创业的年轻人,他们的思维都十分活跃,能有很多不同于常人的想法,但是却不敢付诸行动。还没开始就自我否定,这样怎么可能会成功呢?而有这样几个年轻人,他们不仅敢想也敢做,于是一起创业,用了26年的时间,成功地打造出了一个价值200多亿的高科技上市公司,还成为了全国改性塑料行业的冠军,他们就是袁志敏和他的同学们。袁志敏是北京理工大学的高材生,也是国内第一个阻燃材料科目毕业的硕士研究生。1993年研究生毕业的袁志敏,放弃了出国读博士的机会,和几个同学一起创业,想要振兴国内的改性塑料行业。创业之初,他们因为缺乏资金,条件十分艰苦。东拼西借,好不容易凑到了2万元的启动资金,在一间仅有十几平米的小破房子里,成立了广州金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但是他们并没有因为条件艰苦就放弃,反而更加的用心和努力。1994年的5月份,金发科技依靠租借的两间小厂房和两台挤出机开始进行了小规模的生产。而根据检测,袁志敏他们生产的产品,不管是在质量上还是在性能上,都比日本的同类产品更优质。不仅如此,产品价格还十分低廉,只有日本产品的一半。就这样,袁志敏他们很快得到了四川长虹以及深圳康佳等知名国企的信赖,订单也开始源源不断地涌来,袁志敏他们也成功的赚取到了自己人生的第一桶金。袁志敏的金发科技开始走上了规模化生产的道路,仅仅一年的时间,销量就突破了300万元。有了资金之后,自然就要扩大规模。1995年,金发科技搬迁到了黄州工业园区,生产面积也扩大到了1500平方米。公司再也不用依靠租借的设备,而是可以依靠自己的实力购买生产设备,就这样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以及生产设备的不断优化,金发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快。到了1998年的时候,金发科技还成功地获得了第一个国家火炬项目,得到了全国的认可。在袁志敏的带领之下,金发科技发展的越来越强大,并且还在2004年的时候,成功的登陆A股上市,成为了改性塑料行业第一股。据资料显示,2019年上半年,金发科技的营收已经达到了123.4亿元,净利润也大涨了186.52%,公司发展十分稳定。如今的金发科技,早已不是当初那个仅有2万元规模的小企业,而是一家年销售200亿以上的高科技公司。袁志敏对于自己今日的成就并不是很满足,他觉得自己还要不断地向上奋发,争取让公司的营收突破千亿。其实,有的时候,创业真的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只要你敢于把自己的想法付诸行动,就已经成功了一半。很多人之所以没有创业,其实都是因为自己心生胆怯,明明有想法,却不敢实施,最终错过了机会,一事无成。

鸽哨传

14岁进中科大!19岁参与龙芯研发!24岁博士毕业!AI芯片龙头来了

他拥有开挂一样的人生,这一路走来注定孤独无比!14岁考入中科大少年班,19岁就加入国产龙芯1号研发团队,还是最年轻的成员;博士毕业时他只有24岁,并且在29岁的时候就晋升成为研究员,33岁创办AI芯片公司,如今是估值300亿的国内AI芯片龙头企业,还将成为科创板AI芯片第一股。一路“开挂”的陈云霁毫无疑问是个天才少年,而寒武纪的名字未来也将响彻A股,国内AI芯片先行者、AI芯片独角兽、少年天才创始人、明星股东等标签,无一不说明着寒武纪的实力。在强调技术自主可控的当下,寒武纪更是被寄予厚望;如今,80后信息学领域新秀陈天石、陈云霁兄弟也将成为科学造富神话的新注释。壹从寒武纪开始,地球生命进入了看得见的时代,即显生宙时期。在这个星球上,能够看到生物,竟然具备如此划时代的意义。国产 AI 芯片被看见和讨论,特别是被大众传媒和资本市场看到,这是生存的第一步。上交所6月2日披露,中科寒武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通过科创板首发申请,预计不久会登陆科创板。寒武纪将成为A股第一家纯正AI芯片设计公司。值得一提的是,作为国内人工智能行业中的明星企业,寒武纪申报科创板上市也引发了市场广泛关注。该公司在3月26日获得受理,4月10日起接受审核问询,在两轮问询后闪电过会,整个过程历时仅68天,刷新了科创板审核的最短时间纪录。寒武纪到底是一家怎样的公司?寒武纪是国际上为数不多能全面系统掌握智能芯片及其基础系统软件研发和产品化核心技术的企业之一,致力于打造各类智能云服务器、智能终端以及智能机器人核心处理器芯片的AI芯片领域独角兽。寒武纪2017年、2018年、2019年营收分别为784万、1.17亿、4.44亿元;归属于母公司普通股的净亏损分别为3.8亿元、4104万元、11.78亿元;对于超资金投入的芯片行业来说,成长期企业通常难以盈利。尽管过去三年亏掉了16亿元,但这不妨碍机构对寒武纪的一致看好,保荐机构预计估值最高342亿元。另外,寒武纪预计今年营收约为 6 亿元至 9 亿元,同比增长35.15%至102.73%。作为国内AI芯片龙头企业,无论是创始人的少年天才路,还是公司本身的传奇经历,都让寒武纪每一步的发展备受瞩目。贰在业内寒武纪已经声名鹊起,但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寒武纪还是一家较为神秘的公司。AI芯片正在无声渗透到大家的日常生活中,手机、电脑、电子设备都离不开芯片的影子。小小一块芯片,引无数企业竞折腰。2016年3月,两位天才少年陈云霁、陈天石在传统芯片大厂眼皮下合伙创立了寒武纪,寒武纪之名也正意味着人工智能即将迎来大爆发时代。在成立不久后,寒武纪即研发出全球首个能够“深度学习”的“神经网络”处理器芯片,改变了中国芯片领域长期空白落后的历史。成为国内 AI 芯片领域的先锋。2017年,两人被共同评选为中央电视台年度科技创新人物。在官方的简介中,这样介绍了他们的成就:研制了国际上首个深度学习处理器寒武纪,引领了该领域的学术发展;将寒武纪应用到华为旗舰手机Mate10中,使先进智能技术普惠千家万户;孵化了国际上首个智能芯片独角兽创业公司寒武纪公司。提起寒武纪,就不得不说其创始人陈云霁和陈天石两兄弟的传奇经历:实际上,陈氏兄弟是当之无愧的学霸“双子星”。陈云霁、陈天石兄弟二人均在少年时即考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少年班,并轻松进入计算所硕博连读。在博士期间,陈云霁的研究方向是芯片,陈天石则是人工智能,寒武纪AI芯片的主营业务即在两名天才少年的一拍即合中诞生。不过,陈云霁选择继续深入研究工作,陈天石则一心扑在寒武纪上,担任CEO。在招股书中,陈云霁的身影已经淡出。叁他们闪闪发光的履历已被复述太多,都是天才中的天才,有着类似的学习轨迹,双双成为中科院计算所的研究员。两人在寒武纪也各有侧重不同的角色,陈云霁在公司职务上更偏研究,思考技术路径相关的部分,在寒武纪中其头衔是首席科学家。“我性格偏外向、胆子大,喜欢做一些天马行空的事情,更适合搞科研。”陈云霁说,商业的事情交给弟弟,他比较慎重,每走一步都会想好可行性,能规避产业发展中的“坑”,适合带领一个企业往前冲。所以陈天石总以寒武纪创始人、CEO的身份出现在公众视野。哥哥陈云霁1983年出生,弟弟陈天石1985年出生,江西南昌人,就是那个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豫章故郡、洪都新府。作为国际首个深度学习处理器——寒武纪芯片的研发者之一的陈云霁,无论是在学习和工作道路上,被一直认为是“脚踩油门”:14岁进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少年班学习,24岁获得博士学位,25岁成为8核龙芯3号主架构师,29岁晋升为研究员、33岁荣获中国青年科技奖和中科院青年科学家奖……在很多人眼中,他是一个总是“弯道超车”的天才,但他却认为自己并不是一个学霸,相反绝大多数时候都是一个学渣。他曾坦言,在19年的学习生涯中,考第一名的次数不多,甚至经常垫底。兄弟两人在学业道路上的步伐那可以说是整齐划一。小两岁的弟弟陈天石,几乎是沿着哥哥的脚步,先是追随至中科大少年班,2010年获得中国科大博士学位后,又追随哥哥陈云霁的脚步来到中科院计算所。肆AI领域无硝烟的战争已经打响,而寒武纪作为具有中国概念的AI芯片制造商被外界寄予厚望。2010年时,国内AI芯片尚处于较冷阶段,根据公开报道,在计算所回合后,陈氏兄弟也曾就职业发展探讨了好长时间,最后认定有两件“非常好玩的事”可以做:一是用AI辅助做处理器的设计,另外一个就是做AI芯片。2012年,陈云霁、陈天石带着几个计算所的师弟,包括后来在寒武纪任高管的刘少礼、郭崎、刘道福、杜子东等,以及首次提出“AI加速器”概念的Olivier Temam教授,启动了神经网络处理器(AI芯片)项目,这也是寒武纪的技术来源。2015年,在中科院战略性先导专项和中科院计算所的支持下,陈氏兄弟团队主导的世界首款深度学习专用处理器原型芯片——“寒武纪”首次成功流片。2016年3月,北京中科寒武纪科技有限公司在中关村注册成立,行事谨慎的陈天石担任公司CEO,而陈云霁选择继续在计算所搞科研,为寒武纪的首席科学家。寒武纪成立的第一年,就发布了世界首款终端人工智能专用处理器(寒武纪1A)。真正让寒武纪声名鹊起的,是在2017年搭上了华为的车。2017年,华为发布其首款手机AI芯片——麒麟970,为这颗芯片提供AI算力的NPU,就来自寒武纪的1A处理器。之后,寒武纪1H再度“加持”麒麟980。除了华为,寒武纪还有哪些合作伙伴?寒武纪官网介绍,公司与金山云、中兴通讯、中国电信都有合作。伍国信证券研究报告指出,中国的芯片设计错过了服务器、电脑的大时代,勉强抓住智能手机的浪潮。但总体上,芯片设计还是很落后于国际主流厂商。想要在现有的芯片设计全球竞争格局中实现突破难度很大,只能另辟蹊径在下一个科技浪潮中实现芯片设计的突破,而下一个科技浪潮就是人工智能。人工智能领域的芯片与电脑、手机中的不同,AI芯片定制化需求高、更新速度快,单颗芯片需求量不及电脑CPU规模,面对这种新趋势,传统芯片设计巨头来不及反应,这给国内芯片设计公司留出机会。国内有巨大的人工智能应用市场、有反应灵敏服务意识强的半导体产业公司、有大量低成本的芯片设计工程师,这三点决定国内芯片设计在人工智能时代将有所作为。Intel在最近一期的财报里预测,中国AI芯片市场规模2024年将达到100亿美元。寒武纪属于进入比较早的那一批,与国内外同行同台竞技,充分的市场竞争让寒武纪确定了发展路线和优势。芯片创业需要持续投入才能领先,类比国际巨头英特尔,每年的研发投入高达134亿美元,占总营收的19%。想要和国际巨头在较短的时间内拉近距离,还是需要继续扩充资金的,持续研发高投入。虽然研发支出巨大,但这也是AI芯片创业的必经之路。在芯片需求持续上升、国产化投资加快、国家战略支持的大背景下,中国大陆本土半导体制造企业的崛起有望带动一批本土优秀企业共同成长,国产设备有望借助大陆晶圆产线的密集投资而实现渗透率提升,迎来最好的时代。眼下,AI 芯片的玩家变的越来越多,巨头下场,市场变得繁荣。而这一波 AI 芯片的引导者,正是寒武纪。喜欢把感兴趣的事做到极致,喜欢做大多数人不敢尝试的事。陈云霁说:“要做一个好的基础研究者,你一定是个很孤独的人。参考资料:E公司官微《寒武纪的前世今生与少年“双子星”》、科学网《科学造富神话再现!独角兽寒武纪将迎来上市》、券商中国《两个月火速过会!寒武纪顺利通关,科创板迎来国内AI芯片龙头,35岁董事长披荆斩棘》、雪球《14岁中科大少年班!19岁参与龙芯研发!24岁博士毕业!33岁创办AI芯片公司!如今估值300亿登陆A股!》

马尾辫

北理工博士卖房创业:研发四年无收入,终破国外高精度测量垄断

文/朱邦凌继华兴源创之后,天准科技也进入发行程序。6月24日,上交所披露睿创微纳、天准科技2家公司招股意向书、上市发行安排及初步询价公告。2家公司于6月24日同时招股,进入发行程序。天准科技位于江苏苏州,以机器视觉为核心技术,专注服务于工业领域客户,主要产品为工业视觉装备,包括精密测量仪器、智能检测装备、智能制造系统、无人物流车等。与大多数申请科创板上市企业不同的是,天准科技选择了第二套上市标准。正像股权投资家经常讲的那样,“投资是投人”。创投资本所投资的企业家具有很多共性,例如他们都是具有企业家精神、有战略、有能力、有梦想的人,只是所在的领域、行业、企业发展阶段不同。因此,我们分析科创板企业更多是分析公司的领航者,通过公司老板也能看出企业的发展潜质和前景。分析天准科技,我们不妨重点关注一下天准的董事长徐一华。1、成为北理工第一个获得“微软学者奖学金”的博士公开资料显示,徐一华于1978年出生,毕业于北京理工大学计算机专业,博士研究生学历,于2009年8月创立天准科技,并担任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天准科技前十大股东包括青一投资、天准合智、科技城创投、杨纯、疌泉致芯、东吴证券、原点正则、金沙江联合、斐君铱晟、青锐博贤等。公司控股股东为青一投资,合计持股8004万股,即55.12%的股份,实际控制人为徐一华。其中,天准合智是员工持股平台,持有公司27.75%的股份。徐一华从1994年开始在北理工计算机专业学习,之后顺利考上北理工的计算机研究生。毕业时因为较强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进入到微软亚洲研究院担任研究工作。当被问到当初为什么选择计算机专业时,他说:“本来就对计算机有兴趣,平时也喜欢琢磨东西,大四开始跟着导师做课题时,一个星期会花100多个小时去研究,当时就已经钻进去了。而且我一点也不觉得累,我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拼命,当时就是想去研究。”之后,他成为北理工第一个获得“微软学者奖学金”的博士。2、从微软辞职卖房创业,研发多年无收入2004年徐一华离开微软,自己创业。放弃当时高薪和稳定工作,踏上一场前途未卜的艰辛创业之旅,这个选择需要莫大的勇气。据徐一华自述,公司是2004年成立的,并开始进行产品研发,到了2007年研发延期,经历了2008年的金融危机,2009年才成功推出了产品。这期间很多时候都没有资金支持,他就自己一点一点地去拉投资,实在没有人投资就卖掉自己的房子,和亲朋好友借钱来维持研发。自己研发,自己找投资,自己销售,四年如一日地在没有销售额没有工资的情况下坚持。2009年他离开北京来到苏州发展。当时天准公司发展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而苏州刚好有一个苏州高新区科技创新创业领军人才的项目,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徐一华报名了评比。结果他成为了这个项目里最年轻的领军人才并且拿到了一笔投资。徐一华在苏州在科技城成立了“苏州天准精密技术有限公司”,第一年就实现盈利,并以每年两三倍的收入涨幅迅速发展。直到2012年,徐一华嗅到全球风向的变化,带领公司向自动化行业二次转型。经过多年探索努力,如今天准已经在人工智能领域成果颇丰,累计申请专利117项,牵头制定了5项行业标准,国家标准与国家校准规范,并全面启动了IPO上市计划。但徐一华的目标不止于此,他又开始着手调研智能制造领域新业务,立志把天准打造成这一领域的领导品牌。在北京理工大学校友会网站上有一篇介绍文章《徐一华校友:跟随内心的选择》,是北理工的学生到苏州天准科技实习时写的:发现徐一华校友是一位很年轻的企业家,为人和善,简单坦率,低调干练,甚至极富童心地把每个会议室都用动画片的主人公命名。这位北京理工大学毕业的博士自述,“任何成功都没有捷径,一夜暴富与我们无关,惟有长期艰苦奋斗,长期为客户创造价值,持续的努力一定会有回报,与大家共勉!”3、打破了高精度测量领域的国外技术垄断2018年江苏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名单,高新区推荐的苏州天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徐一华博士入选。 当地媒体介绍,徐一华博士是机器视觉与智能制造领域的资深专家,曾入选国家万人计划、科技部人才推进计划科技创新创业人才、江苏省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江苏省创新团队领军人才、省333工程培养对象、苏州市十大科技创新创业人物等人才计划。徐一华博士创办天准科技,形成精密测量仪器、机器视觉产品、自动化解决方案等三大业务线,打破了高精度测量领域的国外技术垄断,打造了自主创新高端品牌,为提升中国精密制造业全球竞争力发挥了较大作用。徐一华博士参与制定国家标准2项,国家校准规范2项,制定行业标准1项,获得江苏省科学技术奖三等奖。作为项目负责人,徐一华博士先后承担了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国家火炬计划产业化示范项目,江苏省科技成果转化专项等重大科研课题。其中,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目标仪器——复合式高精度坐标测量仪测量精度已接近0.3μm,为我国首台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高精度坐标测量仪器,突破国外产品的技术垄断,提升了我国超精密加工技术水平。4、我国机器视觉行业,天准科技2018年的市场占有率为4.89%新三板退市企业天准科技的主营为工业视觉装备,拥有精密测量仪器、智能检测装备、智能制造系统以及无人物流车四大产品线,主要用于尺寸与缺陷检测、自动化生产装配以及智能仓储物流等。公司客户涵盖了消费电子、汽车制造、光伏半导体等行业,具体包括苹果、三星集团、富士康、博世集团以及菜鸟物流等公司。从各板块近三年的营收变化趋势可以看到,精密测量仪器的销售额虽然仍在增长,但营收占比持续下降,从2016年42.69%下降到了2018年22.21%。同样的,智能制造系统同期的营收占比从15.69%下降到了6.16%。与前两者不同的是,智能检测装备2016-2018年的营收从7,432.93万上升到了35,909.11万,占比则从41.62%上升到了71.32%,是公司这几年增长的主要来源。正是在智能检测装备销售大幅增长的推动下,天准科技2016-2018年的营收从1.81亿上升到了5.08亿,归母净利润从3,148.98万上升到了9,447.33万,复合增幅分别达到了67.53%和73.21%。根据信披资料援引中国机器视觉产业联盟的统计,2015-2017年,我国机器视觉行业销售额的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36.4%,远高于同期GDP的增长率。在这几年中,机器视觉产品的应用领域也从起初的半导体、消费电子行业逐步扩展到汽车制造、光伏半导体等领域。前瞻研究院的数据统计显示,2016-2018年中国机器视觉行业的销售额分别为69.4亿、80亿以及104亿。由此可以计算,天准科技2018年的市场占有率为4.89%。5、苹果是天准科技第一大客户公司2018年玻璃检测装备产品的销售额超过了2亿,是最主要的收入来源。资料显示,2017年、2018年,苹果都是天准科技第一大客户。2018年,苹果为天准科技贡献的收入达到1.45亿元,占总营收比例为28.51%。不仅苹果是天准科技的重要客户,苹果的主要供应商也是,比如天准科技第二大客户捷普集团就是苹果主要供应商之一,还有德赛电池、欣旺达、蓝思科技、富士康等客户也都是苹果供应商。2016年—2018年,天准科技来自苹果体系的收入占比分别为49.98%、67.99%、76.09%。这两年,天准科技收入增长总额3.2亿元,其中2.5亿元来自苹果体系。

博格曼

博士“组团”服务 企业发展“添翼”

浙江阿斯克建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全球最大的硅酸钙绝热制品生产厂家,前不久,公司在生产过程中遇到锅炉技术改造难题。市特检院博士团队了解情况后,立即调阅该锅炉历年检验资料,经反复研究后帮助企业制订了详细的技术解决方案,助力打赢蓝天保卫战。“博士团队技术精湛,通过他们的专业服务,不仅帮助我们挽回了近1000万元的经济损失,还为企业每年节省了近百万元的锅炉运行费。”阿斯克建材相关负责人表示。11月30日,绍兴通报今年以来“博士、专家团队服务企业、服务群众”典型案例,“市特检院博士团队帮助‘阿斯克建材’解决技术难题,助力打赢蓝天保卫战”便是其中之一。面对绍兴市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迫切需求,为发挥人才资源优势,今年年初,市市场监管局组建由博士领衔、各领域高级工程师硕士共同参与的博士科研团队,涉及环保、有色金属、纺织化工等重点产业,承担起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浙江省科技厅、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等科技攻关项目10项。这些博士团队研究方向包括黄酒品种评价指标和检测方法研究,食品检验检测方法的改进,金属材料、功能材料制备与检测方法开发等。博士团队深入企业开展科研攻关,成为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助推器。今年2月份,正值疫情高发期,市场上口罩供应严重不足,很多企业纷纷转产口罩助力疫情防控,浙江吉麻良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开发一款大麻抗菌口罩时遇到技术难题。由正高级工程师、博士领衔的专家团队,立即赶赴企业开展技术帮扶,从口罩的选材、研发、生产等方面全面开展技术帮扶,为企业起草《大麻抗菌口罩》企业标准2项、申请新型实用专利1项。通过博士团队的帮扶,企业快速实现了标准化生产,投产不到一个月即实现产值300多万元。此次通报的十大典型案例,还包括“精密检测,助力长征5号B运载火箭成功首飞”“院企合作,完成与会稽山绍兴酒股份有限公司合作项目‘提高黄酒愉悦度关键技术研究’”“技术攻关,帮助索密克汽车配件有限公司消除质量隐患”等项目。截至目前,全市市场监管部门已累计出动技术人员3362人次,服务企业1442家,为企业解决问题366个,收到服务企业满意反馈308条,为企业增效2.1亿元;聚焦民生实事,累计出动技术人员1200余人次,服务医院85家,学校38家,社区6个,交出了“服务企业提质量、服务民生惠百姓”的高分答卷。(绍兴日报 记者 阮越才)【来源:绍兴文明网】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无道

做世界领先的汽车电子整体方案提供商——访湖北芯擎科技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汪凯博士

来源:经济杂志2019年汽车市场持续低迷,全球汽车行业面临巨大创新机遇,也面临着非传统汽车行业公司的挑战,一个企业越来越难通过单打独斗赢得这场战争。这是一个汽车产业面临科技革命、产业变革和商业重塑的新时代,必须刷新思维方式,通过协同与分享来占领技术制高点。在此背景下,吉利做出垂直整合的决定,与安谋强强联合,这无疑是在科技革命的挑战中对巨大创新机遇的发掘,这也将成为引领产业革新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今年4月,在半导体行业打拼多年的汪凯博士正式加盟吉利集团和安谋中国投资的湖北芯擎科技有限公司,出任首席执行官。作为芯擎科技的掌舵者,他时时都在思考如何让芯擎成为提升汽车产业价值的企业。他说,对于汽车业而言,国家政策正在稳步发力以推动整个行业向环保节能方向前进。智能网联汽车行业是汽车、电子、通讯、道路交通等行业深度融合的新兴产业,被认为是物联网体系中最有产业潜力、市场需求最明确的领域之一,是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的重要方向,具有应用空间广、产业潜力大、社会效益强的特点。“电气化+智能驾驶+新能源”已经成为当前汽车行业三大核心驱动力,汽车电子也因此成为半导体下游领域需求增长最快的市场。目前全球汽车的电子化率(电子零部件成本/整车成本)不到30%,未来会逐步提升到50%以上。根据IC Insights数据,近三年全球车用芯片市场正以年复合成长率11%的速度增长。从中国汽车发展历程来讲,20世纪90年代,产业特征是生产密集式;2000年开始,以整机市场来引导产业的发展;2015年后,技术成为引领产业发展的源动力。同时,国家也着力推动在汽车半导体行业的深耕和挖潜。在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浪潮下,中国迎来了全球汽车产业价值链重构的历史机遇,与发达国家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将由历次产业革命的追随者变身为引领者。在此背景下,吉利控股集团投资的智能科技公司浙江亿咖通科技有限公司与安谋中国公司共同出资成立了湖北芯擎科技有限公司,专注于设计和开发先进的汽车电子芯片,以实现中国汽车产业跨越式的发展。在核心技术层面与国际先进企业角逐汪凯博士向《经济》杂志、经济网介绍了芯擎科技成立以及两家母公司的背景。他说,在大数据、移动互联、人工智能等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推动下,汽车产业正处于剧烈变革的关键时刻。据预测,2019年将成为智能网联汽车行业需求显著向上的拐点,至2020年中国相关市场规模有望增长至338亿美元左右,年化复合增长率达到63.7%,并有望在2025年进一步增长至2126亿美元左右,同时中国的车联网市场有望占到全球市场规模的约27%。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打造开放的智能互联汽车生态成为大势所趋。在智能座舱市场规模不断扩大的情况下,欧美汽车电子零部件巨头均竞相发力、加大布局,以保持自己在行业的垄断地位。面对全球汽车电子零部件巨头的行业壁垒构建,中国民族企业开始觉醒。发展车联网产业,有利于提升汽车网联化、智能化水平,实现自动驾驶,发展智能交通,对我国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建设、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吉利集团2016年5月投资的浙江亿咖通科技有限公司希望作为“破局者”,力破荆棘,突破重围。在核心领域、核心技术层面与国际先进企业展开角逐,为中国智能网联汽车行业赢得发言权,成为拥有全球领先的汽车智能网联核心技术企业。亿咖通科技以用户极致体验为核心,突破智能网联发展,以对产品性能及用户体验的苛求,全力打造安全智能的出行生活。亿咖通科技整体车机2018年出货量近百万台,产值20亿,截至2019年4月,共有15款吉利车型搭载GKUI智能生态系统。截止到2019年第一季度末,亿咖通科技在车联网领域已申请100多件知识产权。2019年5月19日亿咖通科技吉客智能生态系统用户数达到100万,展现了亿咖通科技迅猛发展的势头。世界500强企业安谋科技(中国)有限公司(Arm中国)依托 Arm世界领先的生态系统资源与技术优势,立足本土创新与中国合作伙伴共同成长,致力于成为中国集成电路核心知识产权开发与服务平台,支持并推动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的高速发展。作为Arm公司在中国IP业务的总部,Arm中国将向总部设在中国的合作伙伴开展集成电路知识产权(IP)的授权与技术服务;并结合中国市场需求自主研发基于Arm技术的IP与标准,赋能中国智能科技创新。力争成为引领行业的标杆汪凯博士作为资深的半导体人,一头扎入芯擎科技,用心耕耘,凭借自己在通信、微控制器、汽车、物联网、传感器、互联网、多媒体,以及电脑和服务器等领域超过25年的丰富从业经验,2019年4月,汪凯博士出任芯擎科技首席执行官,在加盟芯擎科技之前,汪凯博士曾任华芯通半导体首席执行官,SanDisk亚太区销售副总裁,Freescale半导体销售和市场副总裁兼亚太区总经理。在加盟Freescale半导体之前,汪凯博士曾任Broadcom大中华区总经理和UTStarcom研发工程副总裁,拥有美国伊利诺伊大学电气工程和计算机科学博士学位,曾荣获“2013十大经济新闻人物”殊荣,在2009年至2012年间受邀成为电子科技大学兼职教授,2012年至2015年间被华东科技大学授予客座教授称号。他说:“汽车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它跟基础设施建设密不可分,有汽车才需要有高速公路,有高速公路才会让周边的环境慢慢发展起来,才会让产业随着基础设施的逐步好转和完善而发展起来。为了保证产业的良性循环,需要在汽车高速发展智能、舒适、安全的同时,大力发展汽车电子。”汪凯博士介绍:“我们研发的是专业用在汽车上的电子芯片,车规级SoC(片上系统)的自主研发能力是汽车电子的核心制高点,汽车电子芯片的设计制造也是关系到国家产业安全的重大战略项目。今年和明年是芯擎科技的投入期,吉利和安谋的支持力都很大,吉利汽车的垂直整合,使我们的汽车电子芯片对投入市场是最有效,并且是最快速的。我们跟车厂进行深度匹配,尤其在产品的定义期,一起来确定产品的形态和功能要求。真正设计开始的时候还要考虑选用谁的模块,如CPU、GPU等,接下来是写代码,验证,布线布局,所有过程都有车厂的深度参与。芯擎科技的第一代产品采用了台积电最新的7纳米工艺,这也是全世界做汽车电子芯片最先进的工艺,力争做引领行业的标杆。团队以前做的产品的单个芯片里大概有180亿个,现在我们的这个产品里有接近70亿个晶体管。芯片内部点到点是通过很多线连起来的,线的宽度是不规则的,这个线最精密的时候可细到纳米级别,一纳米就是〖10〗^(-9)米,做个简单的类比:我们人的头发每一根大约是100微米,也就是说它是十万分之一的头发密度。我们团队以前做的是10纳米工艺,所以,7纳米工艺对于我们来讲只是一个结点的提升。集成电路的产品过程是先定义芯片,然后设计实现,流片试产,最后达到量产,这个周期通常是很长,尤其是在汽车上的电子芯片。得益于吉利母公司的需求,我们不存在市场需求的问题,我们计划于明年流片,2021年会进行试生产,2022年上市,投入大规模量产。”汪凯博士表示,人工智能和5G时代跟汽车电子息息相关,车联网是5G网络的最典型的应用之一,将来汽车甚至会是所有互联网的汇集点之一。随着5G覆盖面越来越广,汽车在网络中的地位也会越来越重要。另外,自动驾驶和辅助驾驶的应用越来越多,背后的支撑技术就是人工智能。人工智能最经典的应用,图像识别和语音识别在汽车上都能找到落地的场景。从远景来看,芯擎科技汽车电子芯片上线以后,无论性价比还是功能定制,都会大大增强吉利集团产品的竞争能力。另外,芯擎科技的产品大量采用安谋的IP,可以更快地把它的IP推向市场,使之在实际场景中得到验证。因而对双方股东来讲,无论从投资效益还是其他方面都会有很大的收益。对芯擎科技而言,我们还规划了完整的汽车半导体产品线:往上,向自动驾驶、无人控制上走;往下,有微处理器(MCU)配套产品。除此以外,还有5G无线模块,蓝牙,WIFI,传感器,动力方面的功率器件(IGBT)。他希望芯擎科技从单一产品开始,向多元化发展,跟更多公司进行合作,把更好的产品引进来,为国内芯片产业贡献一份向前的动力,打造一个产业链和产业生态,一起往前走,把这个产业做好。凝聚力使科技创造更大价值芯擎科技六大产品线科技公司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因此,高质量的人才体系建设,是支撑芯擎科技创新体系的基础。汪凯博士说:“芯擎科技内部致力于创造充满活力的工作环境并激发员工更好实现自我价值。公司在初创期的时候,需要大量复合型人才,从前端研发到生产管理,从产品市场到运营后端,从人力资源到财务融资,都要快速组建。幸运的是,在这个艰苦的过程中,我的工作经历、人脉,还有芯擎的伙伴们给我带来了很多帮助。”公司目前具备了一支高学历的员工队伍,约64%以上为硕士或博士学历,毕业于清华、北大、电子科大、复旦、交大等著名院校;其中工作经验丰富的人员占员工总数的80%以上,大多数技术人员曾就职于英特尔、高通、博通、NVIDIA、IBM、AMD、飞思卡尔/恩智浦、海思、展锐等国内外一流半导体企业。目前,芯擎整个团队的平均年龄在35岁左右,正处于年富力强阶段,正是他们构成了未来发展的强韧基石。作为创业公司,需要大家都有同样的信心和信念去做一件事情。一支能打硬仗的团队,员工的凝聚力和向心力非常关键。在这条发展的道路上,第一要素就是领导力,尤其是公司初创,作为一个领导,要让自己的团队认可你的能力而非认可你的位置;第二要素就是凝聚力,凝聚力的旨义是要将大家的信念拧作一股绳,这样遇到困难才不会离心离德,最终才能够愈加强韧、合力攻坚;第三是执行力,你的团队必须能打硬仗,而不是简单地聚拢在一起。我们在芯擎的每个人,聚在一起最大的意义就是为了把事情从一而终、贯彻执行下去。芯擎人的关键词就是决心、信心和耐心。第一,要下定决心做成这件事;第二,要对成功有信心,信心是对能力的一种肯定,其根源来自于自身过硬的本领和素质的锻造;第三,还要有耐心,脚踏大地,方可仰望星空,只有一步一个脚印往前走,才能建立完整的半导体体系,支撑整个产业的发展。所有芯擎人正以让每个人都能享受驾驶的乐趣为使命,以成为世界领先的汽车电子芯片整体方案提供商为愿景、为目标、为追求,秉持着“科技为主导、人才是核心、倡导社会责任”的核心价值观,在万物互联的当下,献力于进一步打通人们的生活场景,让科技创造出更大的价值,普惠整个行业。期待作为中国高端汽车芯片的缔造者,芯擎科技的高端汽车电子芯片早日问世,助力吉利集团的快速发展乃至中国汽车产业的蓬勃高质量发展。文/《经济》杂志、经济网记者 李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