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备考心理学博士的这些日子不精不诚

备考心理学博士的这些日子

文字 | 若水来源:禅喜(亦名若水心灵小屋) 昨天S大2021考博报名最后一天,凌晨一过,发现自己没报上名。 小心脏的颤抖呀!不过尘埃落定,可以歇歇,刚好回头看看。 之前,当我寻找自媒体和某种专业的结合点时,目光就投向了心理学,一则自己很感兴趣,二则社会人士很有需求,并且很多问题也确实亟待解决。 于是,开始学习,粗略了解,知道心理咨询从业需要1、国家二三级咨询师证证;2、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本科以上学历;3、社工证等(以下任选其一)。 原来硕士学的社会学不白学,算是心理学相关专业,可以“直接上岗”,当然,资质上是允许从业,具体到胜任还需要持续的技能培训、前辈督导、同行切磋等等,总之,是一条磨炼修炼,一边学习一边成长的过程。于是,开始搜寻各种正规的学习机会。五花八门的流派,长程、短程,或理论,或实战,我着实有点花了眼,系统学下来,得有坚强的“后盾”才行。 和娃爹聊天,他没法做我的后盾。这个理工科的PHD和我一合计,觉得对我们这样的家庭,最可行的,持续学习心理学的方式是——考博。 这是一个真的能系统学起来,能够接触各种心理同行,并且成本很低,唯独需要自己付出很大苦功和心血的计划。我至今记不起来,是我先提的,还是他先提的。 提出来的时候,我否了。因为实在不想那么烧脑,写写小文章,带带娃,接接不那么严重的咨询,它不香么? 但,同样是在某个时刻,我发现孩子一天天长大,很快要中学、大学,而我,如果再不学习,其实,真的就没有学习的热血和机会了。主意打听,娃爹也支持,略微仓促,于是开始搜寻目标院校各种信息,买好参考书,联络导师。应试教育的长河中,如今博士也成了其中的一个环节,竞争仍然是满激烈的。 发现,人到中年,学习能力真的是不如从前,尽管其实我不太想要承认。硬着头皮背单词学英语,看理论书,心里还要惦记着那一本本被我搁置起来的统计书——数学+统计,其实是我的软肋。 翻了几天书,才发现,更重要的是准备个人陈述和研究计划——十年后再考博,发现情况有了变化,排名靠前的高校博士也改成了审核制,类似申请国外高校那样凭材料说话,不用初试,择优进入复试。 看起来似乎是简单了不少。但和去年考上的博士交流发现,研究计划和个人陈述相当重要。于是,硬着头皮开始搜文献,写综述。时间是不太充裕的, 并且我又把这个最重要的排到了最后,之前还真以为写论文其实和写新闻稿差不了太多,无非是字数更多,往里填一些英文文献,逻辑上更清晰一些。 但真正写起来才发现还是满辛苦的,我理解为啥那些经常做研究的人会头秃会抑郁。概念和概念之间要理出个前因后果的关系,要系统、要穷尽,要有新意,要设计实验出来,让数据可论证,那真的还是满不轻松的,并且描述性的研究要结合定量,如果真的要做到科学,确实是满烧脑的,这不是1+1=2那么直接的问题。当然,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看多一些文献,无论中文,还是英文,大脑总是会有一些灵感出来的。 错就在于,我其实安排得有点太急。回到最开始的那个零点惊心动魄的时刻,为了报名准备的各种材料算是弄好了,5000字的研究计划和10000字的研究设计也弄好了,但是,最终填表提交时,预留时间不够,我没有在截止时刻,报上名! 无论我算了多少个开头,但其实算不到这个结尾。人生其实比戏还精彩。跟娃爹聊天,说都不好意思跟导师说,人家引导了一段时间,突然就跟丢了,这还挺丢人的。 不过对于自己而言,每个失败或者不圆满的当下,也恰有总结和进步的可能。 略微梳理一下吧,也是提醒自己。1、阶段性回望自己的日子,如果有方向性的变化,比如说我想从新闻改到心理学,其实是个蛮大的决定,那一定要从长计议,不能草率;2、决定好的事情要分配好时间,紧急+重要的先做,其次是重要的,再次是其他的,这里其实是看到时间分配的四象限法,确实是这个道理;3、不要“轻敌”,有时绊倒自己的也许反而是你觉得相对擅长的那个东西。比如我觉得写东西不费劲,所以给研究设计留的时间很短,两天要写一万字,其实是真的蛮不容易的,因为不能写流水账,得看文献写综述;4、安排事情一定要留出提前量,这方面我是惯犯了,因为常常总是有什么突发情况会出来,比如这次报名什么东西都准备好了,但到最后关头发现发表的论文等材料要求匿名,我又忙着临时去把名字遮拦,有的软件不熟练,就没那么快;5、反思时我想,如果当时不管是否匿名的情况,先赶在 deadline前把材料都提交掉完成报名,其实好过没提交成,没有报名成功,因为前者顶多是资料部分不符,不是大错; 6、长期看书或者写东西,一定留一些时间来休息,人毕竟不是机器,不然大脑也会短路,简单的事情都容易办错了。7、天底下没有多少事情比得上健康和每天开心自在地活着,考博也不应该将我们和那个快乐的自己分开,全力以赴不代表完全不管别的事情。不然,一旦遭遇不顺,心态很容易蹦掉。人需要很多的支持系统,无论是亲朋好友,还是兴趣癖好等,某个时刻,都能拯救自己。 总之,通过备考S校的这短短一个月,让自己体验式地学到,真的是细节决定成败。 我想起去Z所找老师写推荐信时,他耐心地给我改错字和语句不通,指出我个人陈述中写得不合适的地方,这点点滴滴都指向其实我需要更踏实、更细致地来做事情。 言到尾声,这个没报上名的糗事出来后,当然,也还有其他学校可以去准备。当我和孩子爹说,不想考了,太累了,但他仍然鼓励我,他说:既然方向是对的,那就努力下去,强烈感觉到真的是被逼考博。 他希望我不要待在自己的舒适区里。好吧,诤友如此,也只能,勉力而行。 他说的也真的没错,路很多条,还是选难的那条路,不试试看,哪行呢? 那就加油吧~ 最后,感谢在这前前后后给过我帮助的老师、同学、出租车司机、亲友~文字作者:若水 北大社会学硕士,11年报社记者编辑经历,心理咨询师成长中。

彩虹舞

北大博士研究生英语水平考试听力放错 校方回应

  北大博士研究生英语水平考试听力放错 校方:按有利于考生原则处理  据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昨天是北京大学进行2018年博士研究生英语水平考试的日子,然而考试过后有不少考生反映,英语试卷听力部分出现播放差错,可能会影响自己的考试成绩。如此重要的考试当中究竟是哪个环节出现了差错?对于考生们反映的情况,北京大学方面又怎么回应?  中新网记者 金硕 摄  北京考生邵先生(化名)告诉记者,昨天的考试上午8:30开始到11:30结束。自己在进行第一部分听力内容的考试过程中,当播放到第二段材料时发现了问题,“听第二段时感觉明显对不上,试题第一部分是听力部分,其中第二段和第三段的听力材料播放时顺序播放反了,我在做第二部分听力题目时,听的是第三段材料,题目完全没法做,第三部分也是这情况。”  因为考试时间紧,又考虑到后续答题,邵先生当场并未提出疑问。“一是考试时间紧,二是它已经播过了,没法去解决问题,影响我考试时间,如果我在考场说出来,怕影响其他考生。不想再分心了,至少我自己是这样,我那个考场没有其他考生当场提出质疑,可能跟我的心理差不多。”  邵先生说,在差不多考试进行了一多半时,监考老师进来念了一个通知,叫考生们涂答题卡时,涉及到的这部分按照试卷上的顺序来填涂,这也进一步印证了他的判断。“学校会统一处理,但没有说明确切怎么处理。”  邵先生介绍,由于目前北大博士招生采用申请制,考生可以选择考北大自己组织的英语考试,也可以拿其它英语成绩,比如雅思、托福等考试成绩来申请,而部分院系则要求考生必须参加这一考试。邵先生认为,相比用托福、雅思等成绩申请的考生,在同等条件下,无疑选择考北大英语考试的学生会比较吃亏。“如果北大这次考试将错就错,肯定一般考生损失了这七道题的分,总分一百分,必然分数会普遍偏低,相对于拿其它的英语成绩,比如雅思托福来申请的考生来说肯定吃亏。”  今天上午记者在微博上搜索发现,也有昨天参加北大博士研究生英语水平考试的考生反映这一问题,有考生吐槽“听力第三篇和第二篇放反了,最后老师提示时竟然全考场蒙圈,虽然听出来了,但也没来得及选。”  公开资料显示,北京大学博士研究生英语水平考试是为了适应北大采用“申请-考核制”方式招收博士研究生而设立,于2015年底首次举行。根据北京大学官网发布的消息,当年共有1837人报名参加考试。邵先生表示,今年考试人数估计有两三千人。“保守来说应该是千人级别,我过去时看到二教三教两栋教学楼都是作为考场用的,一栋教学楼有五层,一个教室有三四十人,去年参加这个考试的据说有两千多人。”  在邵先生看来,重新组织考试的可能性不大,但由于一直没有得到北大将对此事如何处理的消息,邵先生担心,由于多数院系已经提前划定了分数线,如果昨天考试中的听力部分将错就错,必然对考生录取造成影响。“现在很多院系已经定了考博分数线,好多至少是60(分),有的是65(分)甚至更高,这样等于在分数线死了的情况下,把我的分数压低,确实无法接受。”  对于考生反映的英语考试听力播放出现差错一事,北京大学方面今天下午回应中国之声称:2018年1月6日上午在北大博士研究生英语水平考试中,听力部分passage two、three的音频文件编辑顺序出现错误,影响了考生该部分的正常考试,对此深表歉意。学校高度重视,将会按照有利于考生的原则妥善处理。对于此次出现的错误一定会汲取教训,并会进一步处理和整改,完善制度,加强管理。有关此事的最新进展,中国之声也将继续关注。(记者 杨博宇 沈静文)

副墨之子

漯河市“战疫”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李耀军博士:在隔离区的这段日子……

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 刘广超 通讯员 谷运岭 张岩面对临近春节爆发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广大民众更多的选择是待在家里,居家隔离。但是,对于漯河市中心医院(漯河医专一附院)副院长、市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李耀军博士来说,这些天来却显得格外忙碌。自从进驻漯河市中心医院隔离病区(设置于漯河市传染病医院)以来,李耀军担任救治中心主任一职,负责救治中心领导、组织、协调、救治等全面工作。从进驻开始,隔离病区里的专家、医护人员和患者是怎么度过的?多次担任专家组组长,传染病医治专家再度出山1月25日,漯河市确诊首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患者。1月27日,作为漯河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定点救治医院,漯河市中心医院根据市疫情防控指挥部的指令,进驻市中心医院隔离病区(设置于市传染病医院)。2月1日,漯河市中心医院副院长、全市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李耀军博士,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一病区主任、全市医疗救治专家组成员吴茱萸博士,进驻隔离病区全面主持开展工作。据了解,李耀军副院长已经不是第一次参与全市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救治工作。之前,他先后担任过全市抗击“非典”、H1N1、H7N9、手足口等重大传染性疾病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都出色地完成了救治任务。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爆发后,李耀军副院长再次“披挂上阵”,担任全市新冠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漯河市中心医院作为全市定点救治医院之一,他同时担任医院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副组长兼办公室主任,隔离病区救治中心主任,带领医务人员冲锋在了抗击疫情的最前沿。近一段时间以来,市疫情指挥部、医院预检分诊点、发热门诊、隔离病区成为他每天必到的地方,参与全市疫情防控决策,组织做好医院发热患者筛查,组织专家会诊,制定确诊患者救治方案……漯河市疫情指挥将医院隔离病区设在市传染病医院后,他即刻与传染病医院取得了联系、并连夜带领医务科、护理部、感染办和专家组成员深入到隔离病区进行沟通和衔接,共同商讨病房设置、人员配备、流程管理、物资供应等工作,合力做好患者的救治工作。在他的指挥和部署下,医院各相关部门与市传染病医院密切联系,在市传染病医院的大力支持下,病房整理、物资转运、人员培训、工作流程、后勤保障等做到了统一部署,有序对接,为救治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良好基础。争取早日战胜疫情,这是李耀军副院长最大的心愿。为了实现这一心愿,他和同事义无反顾投入到抗击疫情的第一线,夜以继日,废寝忘食的默默奉献着。专门腾出三层病房楼,首夜即接收5位确诊患者由于时间紧迫,这支由8个科室抽调出临时组成的小队,经过短暂的集中培训后,来不及磨合,就要接受病房、确诊患者救治的检验。1月27日,刚进驻的他们迎来了最具挑战的一晚。“晚上十点,要求我们必须接收病人,为了了解病房情况,也是为了消除大家的顾虑,我和宋超医师值了第一岗,一晚上接收3个从一楼转入的确诊病人,凌晨两点又转入2人,一晚上接诊5人。”工作量的不断增加,没有让护士长杨萍退却,她提前准备好了开水、洗漱用品,并迅速整理出另外两张病床,用于安顿新转入患者。患者虽然转过来了,但环境是陌生的。“一切都要从头开始。”漯河市传染病医院精心安排,专门腾出了三层病房楼负责此次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患者的收治,其中一楼为疑似患者病房,二楼为确诊患者病房,杨萍和宋超当晚就负责在这层楼上,楼层结构、病房布局、病程记录、操作流程甚至防护用品的调度都需要一步步来,为了能够尽量将所有细节问题处理妥当,换上防护服的两个人走进隔离病房后就再没出来过。担任此次隔离病房主任的宋超是最早请缨并确定的医生人选,这个平时沉默寡言的汉子,在得知将组建救护队进驻隔离病区的消息时,毅然写下了请战书。“哥是抗震救灾先进个人,四川省政府发的证,关键时刻不含糊!”宋超在与同事的聊天记录中曾这样说。没想到准备好了棉马甲,患者的举动让她红了眼眶按照小组内的规定,医护轮班时间定为12个小时,1月28日上午10点,第二班的护士张真真起得比定的闹钟时间早,她洗漱完后打开手机,翻看着首批医疗队组建的微信群“先锋队”里的群留言,这是昨天进驻隔离病房时大家组建的网络小家,一条信息引起了她的注意,“天气冷,大家注意保暖,最好穿上棉背心。”由于出发的着急,她并没有准备多余的棉背心,和她有同样的情况还有护士周艳伟,这位奋斗在临床一线16年的资深护士,也担心大家刚换了环境不适应。进驻医疗救护队队员的生活工作状况牵动着医院领导们的心,漯河市中心医院院长王海蛟,党委书记王向良和全体班子成员立即安排部署,在队员们进驻的第二天就将生活物品和应急物资配齐送到了队员们的住处。考虑到队员们不能准点吃饭,医院为给他们配备了电冰箱、微波炉、电磁炉,为队员们购置了厚棉被和电暖器,没想到更贴心的竟然是,棉马甲也偷偷准备好了。“当天是我的第一班岗,怀着忐忑的心进入病房为患者抽血,当我已经把针扎进去正在抽血时,他一直往后退,我急着说,针都快出来了别往后退啊!”张真真说,隔壁床上的叔叔却说:“闺女啊,他是怕传染给你,你们也不容易,可不能让你们再传染上!”张真真的眼眶一下子就红了。“他后来轻轻地问我,‘你说我会死吗?’”听到这话时,张真真说,她的眼泪瞬间流了下来,整个眼罩充满雾气,“这个时候,病毒是我们共同的敌人,我们现在就是要和你共同努力,去打败他们!”透过雾蒙蒙的眼罩,张真真给他做了个握拳的姿势。为省防护服穿上尿不湿,保洁员也做起了“兼职”有人,给孩子留下了背影,准备进驻的前一天,杨萍将两个孩子送回老家,分别的路口,转身离开;有人,忍受失亲之痛,护士王随峰,父亲刚刚去世不久,得到了母亲和丈夫的理解和支持后,她第一个报名请战;有人,为了信念变得十分倔强,“不来,我心里过不了这个坎儿!”宋超满怀亏欠说服了妻子;有人,故作轻松,1月31日,是急救中心陈万宏医师母亲的生日,每年这个重要的日子,陈万宏都要回家陪一陪她,但是今年家庭聚餐少了他一人……进入隔离病区,防护服成为了最重要的生命保障。宋超医师和杨萍护士长规定,如果没有新入或者病情变化,医生不再进入隔离污染区,仅留一名护士进入,把能干的活全部干完再出来,“主要是这样可以节省防护服。”杨萍说。为了节省防护服,护士张真真第一次穿着尿不湿换上了防护服,“这么多天,不敢喝水,怕上厕所,浪费防护服。”谁也没想到护目镜成了阻碍护士的障碍。由于室内温度较高,护目镜内会持续被蒸汽模糊,形成水珠,给患者扎针时,眼前一片模糊,基本“看不清”。唯一的办法就是等,等水珠消失,等蒸汽消散。杨萍发明了个办法,“事前把留置针、贴膜都准备好,深吸一口气,如果起雾的话,就退到外面温度低的地方等护目镜冷却后再进去。”凭着扎实的基本功和丰富的经验,杨萍做到了针针见血。度过最初的适应期,每个人都开始平静下来,工作张弛有度。由于隔离病区的特殊性,保洁后勤人员不能进入,大家在做好救治工作的同时,还做起了“兼职”,此刻这里便有了搬运工、垃圾清扫员、送餐员、陪护、心理疏导员……突然短暂停电时,急忙到患者床前安抚1月31日晚上,进驻隔离病区的第五天,由于用电量突然大幅度增大,造成了短暂性停电,电工们正在紧张抢修,病房漆黑,温度下降,患者们情绪焦虑。护士王随峰便来到每一位患者床前进行抚慰和陪伴。来电的一瞬间,大家都激动地笑了,仿佛打了场胜仗,隔着口罩可以看见对方的双眼,坚定,闪亮。“目前大部分病人病情是平稳的,有两位病人病情不是太稳定,在宋超医师带领下,请示李耀军副院长后,我们及时调整了治疗方案,积极进行了对症治疗。”陈万宏医师说,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现在的情况越来越好,医护人员积极性都很高。夜班医生高旭坐在值班室内,病房内患者已经入睡,病房外黑夜寂静幽深,这让他想起了除夕书房挑灯偷偷写请愿书的晚上,那时的他已下定了决心,在纸上写着“吾出身豫州(漯河市中心医院),接壤荆楚,疫情肆虐,虽无护国军士之刚勇,亦无文科学士之笔墨,然深明唇亡齿寒之大义,不愿置身事外,遂请命抗疫,或深入疫区竭血肉之躯或镇守城关尽平生所学,听命征召,绝无怨言!”时间一眨眼来到了阳历的二月,医护人员一直在与时间赛跑,只愿给生命更多希望。

二十秒

详细解读——国家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哪些人有报考资格?

今年的6月8日是一个值得铭记的日子,事实上每年的6月8日都会让一批一批的人刻骨铭心,尤其是年青人,2018年全国大多数省份的高考于6月8日也就是昨天落下了帷幕。而昨天除了高考落幕之外还发生了一件对于法律职业或者有志于法律职业的人来说十分重要的事情——国家司法部面向社会发布《2018年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公告》,这标志着首次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正式启动。2017年至2002年这个考试的名字叫司法考试,再早以前叫律师资格考试、检察官资格考试、法官资格考试,当时还需要考英语。上面的部分为开场白,简单的交代了一下背景,虽然并没有什么卵用。好,现在开始说重点,今年以及今年以后的法考,哪些人有资格报名,你有吗?强调一下,今天我们仅仅说学历条件,毋庸置疑这也是最重要的条件。先来记住一个日子,2018年4月29日。这是个什么日子呢,这是个普通的日子,但在这一天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颁发了《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实施办法》(司法部令第140号)。因为这个办法的公布,所以这一天直接成为了现在采取的“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在时间上的界限。第一类人——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法学类本科学历并获得学士及以上学位这类人不仅过去可以考司考现在可以考法考,以后法考变成其他考了,依旧可以考。在可以预见的未来,这类人可以永远考。所以如果你属于这类人,放心去考吧。第二类人——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法学类本科学历但终身未获得学位我们知道毕业证书是证明学历的,学位证书才是证明学位的,而有个别非常不幸的同学,只获得了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法学类本科学历,但未曾获得学位。这类人有没有资格考呢?需要看时间,就是上面我们说到的2018年4月29日。如果在这一天他们已经获得了本科的学籍(考籍),通俗的说就是在这一天之前他们已经考上了大学或者已经参加过高考(并且由此次高考而入学),那么他们就有资格报考今年及以后的法考。举个简单的例子,你2018年法学本科毕业(2014年取得学籍),只拿到了毕业证书,未曾拿到学位证书,但你有资格报考法考。而如果你昨天参加高考(取得考籍),9月开始读大学(取得学籍),四年以后毕业了(取得学历)没拿到学位证书,那你是没资格参加法考的。第三类人: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非法学类本科及以上学历并获得法律硕士、法学硕士及以上学位这类人是那些本科念的非法学专业,但读研或者读博的时候获得了法学(法律)硕士、法学博士学位的人,这样的人也可以一直考下去。问题是如果你仅仅符合前面的条件,属于全日制非法学类本科,但未曾读法学类的研或者博,是否有资格报考呢?同样需要看时间。简单说如果你是2018年4月29日及以前参加高考并且考上大学的,那么你就有资格考,如果是今年6月参加高考读的非法学类专业,并且毕业没有继续考研或者考博的,那就没有,但这是四年以后的事了。符合这个特征的人昨天才参加完高考,他们应该并不知道当天发生的这件事会给他们造成什么影响,如此就没有影响。再补充一点,如果这第三类人中的部分人,只获得了相应的学历,未获得学位,可不可以考呢?道理同第二类人。第四类人: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非法学类本科及以上学历并获得相应学位且从事法律工作满三年这类人也是可以永远考下去的,与第三类人相比,第三类人花了三年的时间读了法学类研究生,而第四类人花了三年的时间从事法律工作而已。这里需要强调一个问题,未曾取得法律职业资格,可以从事法律工作吗?答案是,可以。因为只有极少部分法律工作需要以取得法律职业资格为前提,比如法官、检察官、律师等,其他相当多的法律工作不需要以此为前提,比如在律所打杂,比如在公司做法务。如何证明从事法律工作满三年,到时候相关单位出具证明即可。注意,这里也说到了不仅要拥有学历而且要有学位,但对于学位的要求,还是如上述以2018年4月29日为界限。第五类人:非全日制法学本科且只有学历没有学位所谓的非全日制主要包括专升本(法学)、自考法学本科等,这类人有资格考吗?依然看时间,只要他们在2018年4月29日之前取得了相应的学历证书,或者取得了相应的学籍(考籍)则依然有资格报考。这就是“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的魅力,写到这里是时候简单粗暴的界定一下什么是“老人”了,“老人”就是指2018年4月29日前取得本科(不管是否全日制)学籍(考籍)或者相应的学历的人;“新人”就是指2018年4月29日后才取得相应专业的学籍(考籍)和相关学历及学位的人。而第一批“新人”昨天刚参加完高考,所以对于目前已经读了本科(是本科即可)或者本科毕业的人来说,有资格报考曾经的司法考试的,同样有资格报考如今的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当然啦,还有一些自治区及特殊贫困的地区国家有政策扶持,专科学历也可以报考,具体的可以看考试公告。另外有一点忘了说,明年的本科毕业生,今年可以报名考,硕士在读的不管是研一、研二还是研三都可以报考,因为是“老人”嘛,以本科学历报考即可。汇报完毕,各位加油,欢迎加入伟大的法律职业共同体,成为一名优秀的法律人。

目大不睹

北大博士研究生英语水平考试听力放错 校方:按有利于考生原则处理

  央广网北京1月7日消息(记者杨博宇 沈静文)据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昨天是北京大学进行2018年博士研究生英语水平考试的日子,然而考试过后有不少考生反映,英语试卷听力部分出现播放差错,可能会影响自己的考试成绩。如此重要的考试当中究竟是哪个环节出现了差错?对于考生们反映的情况,北京大学方面又怎么回应?  北京考生邵先生(化名)告诉记者,昨天的考试上午8:30开始到11:30结束。自己在进行第一部分听力内容的考试过程中,当播放到第二段材料时发现了问题,“听第二段时感觉明显对不上,试题第一部分是听力部分,其中第二段和第三段的听力材料播放时顺序播放反了,我在做第二部分听力题目时,听的是第三段材料,题目完全没法做,第三部分也是这情况。”  因为考试时间紧,又考虑到后续答题,邵先生当场并未提出疑问。“一是考试时间紧,二是它已经播过了,没法去解决问题,影响我考试时间,如果我在考场说出来,怕影响其他考生。不想再分心了,至少我自己是这样,我那个考场没有其他考生当场提出质疑,可能跟我的心理差不多。”  邵先生说,在差不多考试进行了一多半时,监考老师进来念了一个通知,叫考生们涂答题卡时,涉及到的这部分按照试卷上的顺序来填涂,这也进一步印证了他的判断。“学校会统一处理,但没有说明确切怎么处理。”  邵先生介绍,由于目前北大博士招生采用申请制,考生可以选择考北大自己组织的英语考试,也可以拿其它英语成绩,比如雅思、托福等考试成绩来申请,而部分院系则要求考生必须参加这一考试。邵先生认为,相比用托福、雅思等成绩申请的考生,在同等条件下,无疑选择考北大英语考试的学生会比较吃亏。“如果北大这次考试将错就错,肯定一般考生损失了这七道题的分,总分一百分,必然分数会普遍偏低,相对于拿其它的英语成绩,比如雅思托福来申请的考生来说肯定吃亏。”  今天上午记者在微博上搜索发现,也有昨天参加北大博士研究生英语水平考试的考生反映这一问题,有考生吐槽“听力第三篇和第二篇放反了,最后老师提示时竟然全考场蒙圈,虽然听出来了,但也没来得及选。”  公开资料显示,北京大学博士研究生英语水平考试是为了适应北大采用“申请-考核制”方式招收博士研究生而设立,于2015年底首次举行。根据北京大学官网发布的消息,当年共有1837人报名参加考试。邵先生表示,今年考试人数估计有两三千人。“保守来说应该是千人级别,我过去时看到二教三教两栋教学楼都是作为考场用的,一栋教学楼有五层,一个教室有三四十人,去年参加这个考试的据说有两千多人。”  在邵先生看来,重新组织考试的可能性不大,但由于一直没有得到北大将对此事如何处理的消息,邵先生担心,由于多数院系已经提前划定了分数线,如果昨天考试中的听力部分将错就错,必然对考生录取造成影响。“现在很多院系已经定了考博分数线,好多至少是60(分),有的是65(分)甚至更高,这样等于在分数线死了的情况下,把我的分数压低,确实无法接受。”  对于考生反映的英语考试听力播放出现差错一事,北京大学方面今天下午回应中国之声称:2018年1月6日上午在北大博士研究生英语水平考试中,听力部分passage two、three的音频文件编辑顺序出现错误,影响了考生该部分的正常考试,对此深表歉意。学校高度重视,将会按照有利于考生的原则妥善处理。对于此次出现的错误一定会汲取教训,并会进一步处理和整改,完善制度,加强管理。有关此事的最新进展,中国之声也将继续关注。

巷伯

医学生考研:专硕or学硕?院校?专业?导师?预报名可以这么选!

在开始今天话题前,先简单说一下今年的考研进度根据教育部此前发布的通知,今年预报名的时间为9月24日至9月27日。预报名系统每天开放的时间为9:00-22:00。图片来源:教育部另外,为帮助2020考研的同学更好地了解招生政策,各研究生招生单位将于9月19日至9月23日在“研招网”上开展招生宣传咨询周活动。具体的咨询内容可以包括推免人数、报考要求、报录比等等。虽然对于某些问题,院校的回复可能很官方,但还是希望2020考研er不要错过这个宝贵的机会!因为小编是临床出身,所以接下来讲的内容,也几乎都是关于医学生考研的!之前小编也写过相关内容,但都是零零散散地涉及。今天小编尽可能将他知道的、关键的、精华地信息都浓缩在这篇文章里面,所以这篇文章可能会又臭又长,但还是希望你们能耐心看完它!因为曾经走过不少弯路,所以希望看完这篇文章后的你们,也可以有所启发,不用重复我之前的老路,这也是小编对这篇文章寄寓的最大希冀!废话不多说,开始正文部分!首先,是医学生的就业现状!受规培政策影响,现在的医学生毕业后,假如想继续从事临床,晋升主治,就必须得参加规培!但即便参加完三年规培后,就业之路依然充满坎坷。现在,稍微好点的市级三甲医院,入职门槛都直接要求是研究生。而趋近饱和的内、外科的某些科室,要求则更高,在某些大学的附属医院,更是要求只有博士才能进!本科的学历可以说是毫无竞争力!三年规培结束后,依然只能选择去更低一级的县级或者镇级医院。甚至,在某些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县级医院都只招收研究生,本科生投放简历看都不看就拒绝了。“学历”在公立医院是个残酷和令人头疼的问题!举个例子,一个88年出生的影像科师兄,在一家稍有名气的公立三甲医院工作。但因为学历问题,本科的他始终混不出头,今年终于下定决心辞职考研。师兄之前也在私立医院工作过,但因为公积金问题,最后还是选择了公立医院!如今,已过而立之年的他,拖家带口,孩子2岁,但还是毅然决然地选择考研。所以,不管是为了工作,还是为了晋升,考研,逐渐成为了医学生的主流选择!但研究生额名额始终是有限的!即使学校都在不断地扩招,但始终赶不上报名的人数。这就涉及到一个残酷的事实:我们要和数以万计的考生去竞争那少的可怜的研究生名额!图片来源:研招网2019年全国考研报名人数达到了史无前例的290万人,比2018年考研人数增加了52万人,增幅达到了21.8%,考研增加人数和增长率均为近年来最高。在这290万人中,最终只有90万人被成功录取。而另外的200万人则倒在了失败的路上!早在研究生考试开始之前,一些名校的研究生名额早已被夏令营或者保研的同学占据了。毫不夸张地说,某985知名医学高校的应届同学,就有接近一半的人拥有保研资格。除去这部分人后,剩下的放出来给统考同学的名额真的是少的可怜!更别提,你的竞争对手,除了应届的考生,还有二战、三战甚至是四战的往届考生。他们比你更有经验,复习的时间更长。应届的考研er唯有付出更多才能和他们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小编讲这么多,并不是为了打击你们的信心,而是想让你们认清残酷的事实,希望你们能奋起直追!图片来源:考研殿堂其次,谈谈临床专硕or学硕的选择。关于专硕和学硕的选择,这一点非常重要,建议你们一定要慎重考虑!两者的培养政策完全不一样:①.专硕三年都是在临床上轮转科室,训练专业技能,可以并轨规培,毕业时有规培证!②.学硕三年大部分时间是在实验室里面度过,培养科研思维,发表文章,无法并轨规培!科研和临床还是存在很多不同的。在这里,小编建议那些本科期间没有接触过科研的小伙伴,慎重选择报考学硕!因为你对学硕的认识,可能都是建立在自己想象的基础上。但现实,往往更加残酷!如果你细心地咨询师兄师姐,你会发现,每个医学院校每年都有不少的学硕申请退学!你在实习过程中可能或多或少会接触到临床轮转的专硕师兄师姐。你知道专硕是什么样子,知道自己一旦选择了专硕,未来面临的生活会是什么样子。但学硕不一样,你在实习时可能压根就没有接触过学硕的师兄师姐。另外,学硕表面上录取分数看似很低,容易吸引到很多同学去报考。有些同学为了冲击名校,但实力又不是很强,就想通过报考学硕来“曲线救国”。然而,他们不清楚自己能不能接受学硕将来指向的生活和就业,就冒冒然然地选择踏上这条路。等到觉得不适合科研,感到后悔想要重来时,却发现已经是为时已晚了,无法再改变了!还有部分同学,包括小编在内,虽然一开始也是报考专硕,但因为复试时被刷,为了能读到研究生或者上一个比较好的学校,从而匆忙调剂到学硕,根本没有事先了解好学硕的相关情况。这里涉及一个严肃的问题:这部分同学,压根就不清楚科研的生活是什么样子的,单纯靠自己的想象来报考学硕的话,当最后发现真相与现实不符,可能心理落差就会很大。一旦发现适应不了实验室的生活,学硕的三年就会过得无比痛苦!!所以,如果你没有过科研经历,请谨慎选择学硕!如果你对学硕真的感兴趣,请向你正在读学硕的师兄师姐了解清楚学硕的真实生活是什么样子的。如果你能接受学硕指向的生活,那请你大胆地报考!此外,受规培政策影响,学硕出来后,和本科生一样,都是要规培3年的!缺少一纸规培证的学硕,经常会被一些医院嫌弃。因为医院方面,是想直接招收像专硕这种可以上手临床的劳动力。他们不愿意招收学硕后,还要规培轮转培养三年!举珠三角地区作为例子,学硕在这里是很难找到合适的工作。因为珠三角的医院根本不缺干活的专硕,导致很多医院在招聘时都明确要求要有规培证。(PS:南方医系统除外,南方医还是比较看重他本校培养的学硕,出来后待遇和专硕差不了多少)但学硕去粤东、粤西或粤北地区规培就业的话,还是很吃香的,待遇和专硕也差不了多少。而且,考虑读学硕的话,真的很看重平台!跟着大牛、在名校读学硕和跟着双非学校的导师读学硕,真的完全是两码事!省级医院或医科大学地直属医院看重科研,而市级或者县级医院更看重规培证!假如你想走得更远,你可以考虑选择学硕!之所以说这么多,并不是因为小编想黑学硕,说学硕不好。相反,在实验室呆的这段时间,是小编最安逸、最舒适的日子,也学到了很多东西。但小编仍然想把学硕最真实的东西,可能面临的窘境,完完全全剥开展示给你们。另外,每个实验室/团队的学硕生活都是不一样的!建议想要报考学硕的你,提前向心仪导师手下的师兄师姐了解清楚。只有了解清楚,才可以在深思熟虑后才能做出理智的选择!图片来源:网络在这里,小编也总结了4个常见的关于专硕和学硕常见的误解,希望对你们有所帮助!误会一:学硕有文章,专硕没有无论专硕or学硕,有没有文章,主要看老板有没有课题、有没有资金!学硕三年,无所事事,只混到一篇中文核心毕业的,大有人在!而有些专硕,虽然临床三年工作繁忙,但毕业时身上已经有好几篇SCI了。甚至,运气好一点的话,还能蹭一下一区或二区SCI的作者。归根结底,只有导师和平台够牛逼,你才有机会发文章,才有机会发高质量的文章!举个例子,某医科大学的附属医院/研究所关于某种疾病的临床数据。只要导师同意,你又能拿到手,稍微整理一下,发一两篇高质量的SCI不是问题。跟着牛逼的导师/平台,不用你怎么费心,就能轻而易举地收集到数据。甚至,有的平台,连疾病相关数据都收集好了,就差人分析写论文了。所以,专硕跟着牛逼的导师,一点都不比学硕差,是一样可以发高质量的文章的!而高质量的文章,在后面的考博上是非常有优势的!但你千万不要以为,专硕发高质量文章是一件很常态、或者很普遍的事情。许多专硕,甚至是985的专硕,临床轮转三年,文章依然无所得。最后还是在导师的照拂下,勉强发一篇合格的文章谋求毕业。相比白天临床、晚上挤时间做研究的专硕,学硕有一个优点,就是能有更多的时间去钻研科研。科研思维,和临床思维一样,非常重要!好的科研思维不仅能帮你申请基金,而且在以后的晋升写文章中都有很大作用。哪怕你以后从事的医院没有实验室,但你依然可以通过自己的科研思维将简单的病例整理成高质量的SCI文章。或者有自己的想法和计划后,通过外包公司或者实验室,一样能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当然,如果导师能力不行(例如没课题、没资金),或者放养你(不指导开题、不指导实验、不指导写作,全凭师兄师姐带等),或者干脆按临床专硕的模式培养你,那么,你的学硕三年可能也学不了什么东西,也出不了什么成果。但这种情况还是比较少数。大多数勤勤恳恳的学硕还是能有一个满意的结果!误会二:学硕能直/考博,专硕不能首先,能直博的学硕非常少。很多医学院校都有一个叫做“中期考核”的东西。如果你有SCI,各方面又很出色,导师又有名额,不管是专硕还是学硕,都有直博的机会!其次,学硕虽然考博相对容易,但那也是相对专硕而言的。根据某园子论坛的粗略统计,学硕考博成功的比例,大概是十分之一。但在现实中,这个比例可能更低!现在的博士研究生,大多都是是申请考核制和统考制。其中,申请考核制占大多数!没有文章,或者是说是高质量的文章,申请考核通过的希望十分渺茫!假如你的导师不是博导,基本上你不可能读你导师的博士,只能在毕业后去申请攻读另外导师的博士。可其他博导也有自己的学生啊,他的学生如果也报了他老师的博士研究生,那他又为什么要放着已经相处了三年且彼此之间非常熟悉的学生不要,一定要一个性情不熟悉又非常陌生的你呢?你确定你自己有那么优秀,能够吸引得到老师吗?所以,将读学硕和读博直接划等号,是一件非常愚蠢的事情!另外,如果你跟着的导师,假如不是大牛,去的实验室平台也就是发SCI 2或3分水平的实验室,那么,你自己再怎么努力,到毕业时,依然很难发出高分的文章。而且,如果导师手里没有课题,别说考博了,硕士顺利毕业也是一件很惆怅的事情!三年后出来,你和名校的同学的差距真的会越来越远!另外,导师的人品也千万要打听一下。毕竟,导师坑学生的传闻,也并非空穴来风!谈到专硕考博,比较难的有两方面。第一,是没有科研经历或者科研成果的话,是很难吸引到导师的。第二,是专博的名额非常少,招收名额远少于科博,可以说是僧多粥少。每年的竞争都非常激烈,能上岸的都是非常杰出的人才!更别提,某高校虽然明面上写着公开招收专博,但潜规则里只招收这个学校毕业的专硕。其他学校的专硕,连进入面试复试的机会都没有!但总的来说,专博现在每年每个高校都是在扩招,考上的人也有很多。只要努力,不气馁,总有机会实现的!误会三:学硕补贴多,专硕补贴少在说这个情况之前,小编先简单总结一下医学生研究生期间的经济来源和开销。无论专硕和学硕,研究生期间经济来源主要由5方面组成,分别为:1、学校的奖助金;2、科室的奖金(医院补贴);3、导师给的劳务费;4、其他收入。而专硕和学硕,研究生期间的开销主要来源两方面:1、学费;2、生活开销。先说说这个学费,大多数学校学硕的学费都差不多8000左右。但专硕,差不多要12000-20000,波动较大。大部分是16000,像是暨南大学,专硕学费就需要20000。而说到学校的奖助金,每个学校的情况则不一样。在这里,小编以汕头大学医学院为例分析一下。汕头大学还是相对比较慷慨的。第一年入学都能获得8600学业奖学金,再加上百分百覆盖的6000的助学金。无论是学硕还是专硕,都可以实现抵消大部分学费,给父母减轻负担。图片来源:汕头大学研究生网但其他学校的奖助金,可能就没有那么高。据小编了解,大部分医学院校只能拿到5000到8000奖学金。如果是专硕,奖学金可能只能抵消一部分学费。另外,奖学金的评定,很大程度也偏向学硕。他们比专硕更容易评到一等、二等奖学金,甚至是国家奖学金。因为评比奖学金中,文章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尤其是SCI!虽说学硕获得国家奖学金的机会更大一点,但也不是每个学硕都能获得国家奖学金。毕竟,国家奖学金的名额就那么多,僧多粥少,竞争十分激烈。甚至,在有些学校,评国奖的隐形要求是,SCI 5分一作以上。但专硕也不要气馁,因为在临床轮转,可以得到科室奖金(医院补贴)。如果你拿到了执业医师证,可以独立值夜班,医院还会给你发额外的夜班工资。有些医院的补贴福利是真的很好。例如,珠海市人民医院的某科室、惠州市第三医院的某科室等,专硕一个月所有补贴加起来可以有5000+。但这些科室都是可遇而不可求,只能看个人机缘。另外,外科的专硕研究生,还有一个好处,可以时不时蹭手术室的饭,省下吃饭的开销。当然,还有某些医院,真的是把专硕当研究生苦力用,发工资时当学生看。科室奖金、医院补贴等都没有他们的份。这样的专硕只能等着每月300-800的学校补贴抵消吃饭开销。如果,导师手里有课题,把你叫过去帮忙做实验。好一点的导师,可能每个月会给你800+或更多的补贴。差一点的导师就什么都不给,纯粹当免费的劳动力使用。最后,说说这个其他收入。这个波动范围很大,主要看个人!一些牛逼的科研达人帮别人润色论文,或者经营微店,写稿翻译文章,也可以赚到数目不小的零花钱。但这些副职还是比较容易影响到自己的学业精力。事实上,对大多数研究生来说,能在读研间实现温饱自给自足,不用家里掏钱,就已经很不错了。毕竟,我们还只是在读研的学生。学习才是我们最主要的事情和当务之急!误会四:学硕毕业后去大医院,专硕毕业后去小医院再来说一说学硕和专硕的就业问题,前面也有提到一点,这是一个比较现实的问题!能不能留院或者找到好工作,就要看你老板/导师帮不帮忙了!如果你的老板有人脉,或者跟着的老板是院长/副院长,三年来和你的老板稍微混好一点关系。毕业时老板打声招呼,你在当地或者本省找个好工作,其实一点都不难。学硕找工作确实比专硕困难多,因为少了一纸规培证,很多用人单位会嫌弃你。但如果你老板愿意帮忙,动用他的人脉和关系,打个招呼,其实也还可以。不要小看你的老板,他能够到今天这个地步,手里或多或少有一点人脉和资源。所以,尽量和你们的老板打好关系吧,不要和你的老板闹掰!撇开老板这个因素,我们单纯讲讲找工作。四证合一的专硕,出来后在市一级或者县一级的医院还是很好找工作,很吃香。但假如往更高的医院走,不懂科研,就有点后继乏力了。因为好的大型的医院,例如某些省级医院或者XX医科大学的附属医院,根本就不缺干活的医生。而在某些地区,例如上海,学硕是比科硕吃香的,晋升机会也更多。因为每年下级医院上来的的进修生、本科毕业的规培生以及轮转的研究生都有一大把,根本不怕没有人干活。这些医院,更愿意招收懂得搞科研的医生,尤其是发了高质量文章的医生。因为科研实力,可以直接决定它们在国内,甚至是在世界范围内的知名度!这一点在医科大学及它们的附属医院尤为明显。假如你想去医科大学及它们的附属医院,不懂得搞科研,几乎不可能进得去。当然,在这些医院,入职门槛也很高,一般只有科博才有很大机会。所以,有志于考取学硕的同学,尽量目光放长远一点,最好走得更高,继续往博士方向发展。总的来说,不管是学硕,还是专硕,最终选择要看个人的喜好及发展。想要尽快就业的同学,可以选择专硕。想要走得更远的同学,可以选择学硕。但无论怎么说,学硕和专硕的就业和待遇,总体上来说,还是优于单纯的本科毕业生的。图片来源:网络另外,再讲一下目标院校/专业的选择!考研届一直盛行着一句话:“考得好不如报得好!”这句话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每一届的师兄师姐用血和泪的教训证明出来的!有时候,选择确实比努力重要。在报考院校时,一定要注意四个坑!第①个坑:复试时间晚有些学校不仅复试名单出得晚,而且复试也开始得比较晚。在这些院校,一旦你复试被刷,基本上你都没有机会调剂其他院校了。为什么?因为其他院校的调剂复试都早已结束了!举个例子,广东省内一个医学院校,广东医科大学,当大部分医学院校都快进入调剂和复试的尾声时,它的复试才姗姗开始。而这个时候,已经是4月份初了,全国范围内能调剂的医学院校也所剩无几。即便是B区的医学院校,大部分都结束复试工作了!更别提今年B区的医学院校出乎意料得火爆,调剂名额也所剩无几。假如你真的被广东医刷了,这个时候再去找调剂院校,几乎是找不到了。假如你一志愿报考得是这类院校没有百分之百把握确定自己能上的话,请务必在复试调剂期间,多关注一下其他院校的调剂信息。建议初试报考时选择一些复试时间较早的院校。这样的话,一志愿落选的话,还有机会去调剂其他复试调剂时间比较晚的学校!第②个坑:不保护第一志愿有些学校,会保护第一志愿报考它的学生!什么意思?比如你报考这些学校的某个专业,然后不幸被刷的话,那你还有机会去调剂这个学校的其他专业,即校内调剂。而在这个过程中,外校调剂的同学是不能参与的!只有等到一轮、甚至二轮校内调剂结束后,外校调剂同学才能加进来,竞争剩下的名额。举个例子,广州医科大学保护一志愿。假如你报了广州医科大学普外科,不幸被刷了的话,那你还有机会去调剂广州医其他空缺的专业,例如儿科、精神科等。当然,即便是校内调剂,你也要和其他一志愿报考但被刷的考生竞争。但竞争难度会相对小一点。而有些院校,是不保护第一志愿的!如果你一志愿报考这些院校,一旦复试失败被刷,那你就要和校外调剂的考生一起竞争校内剩下的、少得可怜的其他专业的名额。比如说,汕头大学医学院不保护第一志愿。如果你报考了汕大,一志愿没能上线的话,然后仍然找汕大的调剂,那你就要和被985/211刷下来的神仙考生一起竞争剩下的名额。这其中的难度之大,可想而知!另外,某些院校在复试接受调剂时有很多“骚操作”。比如,有的院校是一志愿和调剂生一起复试,然后更倾向于要高分的调剂生来改善自己的生源质量。第③个坑:初试压分严重在北京、南京、上海等考研热门地区,竞争激烈,是存在着“压分”现象,尤其是医学学硕。因为学硕的专业课试卷是各个学校自主命题或者学校联盟进行命题,由各自学校改卷,分数波动很大,导致最后的总分相差很大。有些考研人的初试成绩被严重压分,甚至没过A区的国家线,导致没办法在A区进行调剂。而某些院校为了接受优秀调剂生源也会压低一志愿考生的分数。不得不说,这些情况是真实存在的!当然,如果你报考学硕的话,笔者建议你把英语好好提一提。因为学硕调剂的话,大多数导师都是只看英语成绩的。因为学硕英语是统考试卷来得,含金量比较高。第④个坑:导师制招生or导师组招生导师制招生和导师组招生是不一样的。导师制招生的学校,例如广州医科大学、汕头大学医学院等,就要求考生在初试时就报到具体的导师名下。导师制学校的导师,复试时权利很大!如果你是报考这些导师制的学校,在填报之前,一定要了解清楚导师今年是否已经有心仪人选了。你可以向导师直接发邮件询问,或者通过师兄师姐侧面打听。为什么要问清楚?因为这些导师制的学校,导师的权利比较大。如果导师不要你,即便你过了复试,也很容易一下子就被刷掉,相当于你这一年的努力都打了水漂。而导师如果已经有心仪的人选,一般都会直接回邮件拒绝你,不会藏着掩着耽误你。一般来说,这种未经初试就已经有心仪人选的导师,还是比较少见的。大家不必过于担心,但也不能放松警惕。去年,有一个学弟,报考了某所导师制院校的消化内科专硕。因为这所导师制院校,以前经常有关系户调剂挤走一志愿的传闻。所以为求稳妥,学弟发邮件过去礼貌地询问导师今年是否已经有心仪学生。没想到,一天后,导师居然给他回邮件了,说今年已经有心仪的人选了。学弟看到后赶紧改了报考志愿,这才成功地上岸。后来,学弟通过师姐打听,才得知今年有一个二战的亲戚同学报考了他。至于导师组招生的学校,它会走流程,不用考生先选择导师。它会先筛出待录取的考生后,再分配导师,即在复试结束后,按总排名/总分数来挑选导师,不需要初试时就具体报到某个导师。最后,讲一讲如何避开上述四个坑。办法很简单,就是向考上目标院校的师兄师姐了解清楚具体情况。千万不能敷衍!千万不要一厢情愿地想象!择校的本质是一场信息战!只有自己花功夫、花时间去了解清楚,才能了解到一手信息,做到心中有数,才不会掉进坑里。其次,除了这五个坑,还要注意报考院校/专业的大小年!举个例子,今年报考暨南大学临床专业的人扎堆了。因为去年是小年,报考暨南大学的同学只要过线,只要愿意调剂,基本就上了。结果今年异常火爆,报考的人非常多,以致于内、外科的复试线十分高。暨大内、外科的复试线在330+分以上,非常恐怖!报考专业也存在大小年!再举个例子,中大五院去年的消化内科都没有招满人,需要靠其他几院调剂才能满足招生需要。但今年却意外地火爆。上线的共有10个人,其中不乏有390+和400+的神仙。消化内10进2,一时间成为五院报录比最高的专业,没有之一!因为今年报考的人参考了去年的情况,扎堆报名,消化内反而成了大年。如果师弟师妹对自己的实力不是特别自信的话,建议避开这些热门的科室。为什么这么建议?因为不管是呼吸、心还是消化等内科,只要你报的是内科学方向的专硕研究生。研究生三年后出来,毕业证上都写的是内科学学位的研究生。因为内科专硕的研究生都是要轮转整个大内科三年。唯一的区别就是自己要报考的本科室要轮6个月,而其他科室只要轮3个月。所以,对自己实力不是很自信的师弟师妹,在初试报考或者调剂时,可以避开那些相对热门的科室(消化内科、心内科、呼吸内科等),考虑一下风湿科、血液内科、传染内科等这些相对冷门的科室。同理,这种方法,放在大外科上也是适用的!而关于如何选择报考学校和科室,小编个人建议是要正确评估自己。最好是在报名前做一下模拟卷子,估摸一下自己的分数再决定目标院校和专业!985、211的名校每年都有很多学霸报考,竞争十分激烈!如果你的实力不是特别强,可以退而求其次,选择一些双非院校的王牌专业。三年后出来,待遇也不会差到哪里去!当然,选择目标专业,千万不能乱选。因为你选择的专业可能就是你未来从事的职业。如果你不能接受这个专业未来指向的生活,就千万不要去读。例如,你不喜欢和小孩子打交道,嫌弃小孩子,就千万不要选择儿科!毕竟,选择学医已经是一个巨坑了,为何还要让自己再掉进另外一个火坑。胡乱选择,不仅浪费了你三年的金钱、精力和青春,也会让你和你的导师十分痛苦。而这又何苦呢?图片来源:网络最后,重中之重,讲讲选择导师的事情!考研,不管是报专硕,还是报学硕,选择导师,都应该是一件非常慎重的事情!导师分博导和硕导。一般来说,博导的竞争会比硕导更加激烈。但这并不绝对,一些口碑很好、又是热门科室的硕导,每年都十分抢手。每年经常都有运气爆棚的小伙伴,发现导师只有自己一个人报考。只要能过线,复试自己不作死,基本上都能成功录取到研究生。但假如你有志于读博的话,小编建议你尽量还是选择博导。因为博导的学生,读博或者说读导师的博士的概率会更大一点。但不管是博导还是硕导,导师的性情都是重中之重!导师可以学术普通,但为人一定要有底线!有些导师,对学生是真的好,虽然物质上没有给学生太多,但精神上真的是把学生当成了自己的孩子。有时候家里师母烧了好菜,还会带上一些给学生吃。也有一些导师,只是为了得到学校的科研经费,才勉强收的学生。收了学生后,就完全撇下给下面的师兄师姐带,不闻不问,纯粹放羊养着,只有在毕业的时候才会过问一下。还有些导师,性情喜怒无常,有时候开会或者聊天,开着开着或聊着聊着就发脾气了。底下的学生噤若寒蝉,大气都不敢喘一口。导师和导师之间差别很大,有的性格温和,有的严肃,有的钟爱科研,有的热爱临床。但大部分导师还是能尽到他们自己的义务的,起码在顺利毕业这方面,不会卡你们。一般来说,导师要招一个学硕,起码要有一个10万以上的科研项目。招一个专硕则需要手头有一个5万以上的科研项目,才能支撑毕业论文的要求。但不排除有些导师,手里头没有项目和经费,还是硬着头皮招学生,导致学生最终毕不了业的。这种情况并不少见,每年都能发生好几例,硕士和博士都有。建议你报考前,先通过导师底下的师兄师姐,将导师的基本情况了解清楚,包括他的研究方向、科研经费、对学生的态度、未来就业等方面,做到心中有数。另外,还有一个坑,你需要注意一下。假如你要报考一个科研大牛的专硕,最好打听下大牛以往学生有无被迫转学位情况发生。因为专硕要在临床轮转,不能长时间呆在实验室里面,但学硕可以。为了自己的科研进度着想,大牛一般会把学生从专硕转为学硕。例如,某个医学院校(坐标广州),它的附属研究所和附院的王牌专业的大牛导师,就特别喜欢将专硕转成学硕。如果你不愿意转,可能复试的时候你就会被刷掉,哪怕你是专硕的第一名。你可能会问为什么他们不直接挂牌招学硕,干嘛要挂专硕坑人?其实,答案很简单。学校不会给一个导师批太多学硕的名额,所以只能通过这种挂羊头卖狗肉的方式迂回招收学硕。今年,就有一个学妹被坑到了。本来报的是XX科的专硕研究生,考了第一名,最后却被转成了学硕。学妹为了读研也只能咬牙答应了转学位,之后做了很久的心理建设才缓过来。所以,强烈建议你们一定要打听清楚,能联系直系师兄师姐的一定要联系!在这种事情上,切记不能敷衍!其次,导师之间是分派系的。不同导师从属不同的科研团队,自然也分出了不同的派系。这个派系,怎么说呢,说重要也重要,说不重要也不重要。如果你以后在你老板的人脉关系范围内就业的话,这个派系就显得十分重要!举个例子,广东省某城市某医科大学附院的儿科,分成了三个派系。假设你跟着一个儿呼吸科的大牛读学硕,然后儿呼吸主任刚好也是大牛已经毕业的学生。你毕业后,大牛打了个招呼,你来到这家医院规培。因为有老板的关系,你就被自动默认为儿呼吸科派系的人。然后,你会发现,在儿呼吸科派系轮转时十分轻松,主任、带教都会罩着你。反之,其他科室就会轮转得战战兢兢,稍不注意就会被骂。规培完后,你有很大的几率可以留在儿呼吸科里。然后,儿呼吸科派系的科研项目或者团队会向你开放,你可以借他们的平台发文章晋升。而其他科室的科研项目,因为你不是他们派系的人,他们自然就不会带你。另外,如果你不加入一个派系的话,基本上这些科研项目或平台都不会向你开放,也没有人会带你发文章,除非你自己掏钱外包实验室,或者干脆就买文章了。当然,你也可以规培后选择留在儿科的其他科室。但这样的话,先别说他们会不会接受你,首先你自己就会先脱离自己原本的派系。如果你是选择回老家,脱离导师的人脉范围就业,那么导师派系对你的影响就会很低。你可以自由选择你想加入的派系,但同时,你就必须从头开始。因为导师对你就业起不了任何作用,你的三年研究生只混到了一个学历,没有积累下任何人脉。这两种就业各有利弊,希望你慎重选择。如果你读研究生就是奔着就业去的话,建议你先想好以后想在哪个城市工作。然后报考在这所城市有影响力的导师,这是一种性价比较好的选择!再来说说学硕和导师的关系。虽说同样是一个导师的学硕和专硕,但学硕和导师的关系会更密切一点。因为学硕在实验室呆的时间会更长,与导师的交流会更多。而专硕,因为临床轮转,与导师的关系会疏远一点。但这些都是相对的!最后,还有一个比较难以启齿的话题,是关于导师和一作!具体可以看一下小编之前发的文章:医学生考研:谈谈导师和一作的那些事情!建议先向师兄师姐打听好导师的人品,最后再慎重选择!图片来源:网络因为小编当初也经历过弯路,渴望曾经有个人可以拉他一把,告诉他更多的信息,不至于做出选择时那么窘迫和那么仓促!如果你周围也有考研的医学人儿,请与他们分享这些信息,让他们能少走一些弯路,这也是我写这篇又臭又长又没有人看的文章的最大希冀了!最后,衷心祝愿2020考研的医学人儿都能不负韶华,考上自己心目中理想的院校和专业!加油!冲吧

杨雄

19世纪欧洲商人赫伯特.哼茨勒博士,走进德国壳牌公司,努力工作

赫伯特.哼茨勒把全部希望都寄托在了( 斯图加特报》登出的则招聘广告上,内容是壳牌为其在斯图加特分部的石油销售部招聘学徒。离开内卡豪森,离开尼尔廷根,去巴符州首府打拼番是赫伯特.哼茨勒 当时的又大梦想。中学毕业后,赫伯特.哼茨勒原本可以留下来,在当地的机械制造企业Heller找到一个经商学徒位置,但赫伯特.哼茨勒没有这么做。当年,在赫伯特.哼茨勒的毕业证书上,除了法语外,其他成绩都至少是“良”,在壳牌公司,这样的成绩是拿得出手的。无论如何,在接受面试后,公司人事部的负责人恩斯特.罗默尔给了赫伯特.哼茨勒一份学徒合同。赫伯特.哼茨勒高兴极了,庆幸自己不必去当学徒了。在壳牌公司,赫伯特.哼茨勒每月的学徒费是120马克,比那些留在尼尔廷根的老同学的收 人高出一倍,这令赫伯特.哼茨勒颇感自豪。当然,赫伯特.哼茨勒去公司的路要远很多,骑车加火车,仅单程一趟就超过一 一小时。每天早上,赫伯特.哼茨勒不到6点就得起床,但赫伯特.哼茨勒心甘情愿,因为这样来, 年仅16岁的赫伯特.哼茨勒就可以向内卡豪森和尼尔廷根的所有人说,你们瞧,就赫伯特.哼茨勒熟悉斯图加特!学徒的第一天,赫伯特.哼茨勒刻意将自己打扮- 番,一-件蓝灰色的西服上装,外加一条黄色领带。赫伯特.哼茨勒踌躇满志,心中充满了喜悦。就这样,赫伯特.哼茨勒走进了斯图加特火车总站对面雄伟的兴登堡建筑。按照要求,赫伯特.哼茨勒先去人事部报到。在那儿,赫伯特.哼茨勒得到了一份培训计划,之后赫伯特.哼茨勒又听从安排去学徒第一站一登记处, 去找那儿的负责人韦伯先生,人们都习惯叫他“老韦伯”。“老韦伯” 手下还有一个韦伯先生,是这里的办事员,他个子矮小,绰号“小韦伯”。小韦伯让赫伯特.哼茨勒了解了文件档案存放的秘密以及无处不在的风险。比如,午休时,如果人们离开办公室时不关窗户,不把一一个重物压在相关的文件上,它就可能会被风吹走。在打开业务往来邮件时,-.不小心也有可能弄坏里面的支票,等等。有一件事赫伯特.哼茨勒尤其要感谢小韦伯,它在赫伯特.哼茨勒以后的职场生涯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有一次,一名员工来到登记处, 他非但没有跟任何人打招呼,连最起码的礼貌也没有。这家伙目中无人,指手画脚。等他走后,小韦伯就对赫伯特.哼茨勒说:“你不要以为, 赫伯特.哼茨勒会规规矩矩地存放他的材料!”换句话说就是:如果这家伙无礼,他以后别想轻易地找到自己的文件。那一刻,赫伯特.哼茨勒突然明白了,小韦伯的做法绝非小人的报复,而是一个普通人的正常反应。以礼相待是做人的最基本原则。当然,小韦伯无足轻重,赫伯特.哼茨勒的地位就更加卑微,但人们因此就有理由对赫伯特.哼茨勒们颐指气使,不尊重赫伯特.哼茨勒们吗?以后,赫伯特.哼茨勒逐渐接触到共同的财务,于是赫伯特.哼茨勒推掉了油轮卸油时监测港口油泵的差事。赫伯特.哼茨勒还当过好几个星期的加油员一“ 请允许赫伯特.哼茨勒为您加满”是赫伯特.哼茨勒常挂在口头的一句话,赫伯特.哼茨勒也为陆地供油线制定计划,将空油桶计人容器账簿等,假如麦肯锡对这个部门给予关注的话,他一定会在粗略核实情况后建议关掉这个部广的。在壳牌公司流传着一一句话,那便是“学徒期辛苦期”,但那的确是真正意义上的学徒,赫伯特.哼茨勒学到了许多东西。值得尊敬的办事员都竭尽全力,将自己的专业知识传授给新人。公司还为赫伯特.哼茨勒们提供英语课程,组织有关化学专业报告会,为的是让赫伯特.哼茨勒们这些经商人员更好地了解产品的性能。此外,赫伯特.哼茨勒们每周都有一“天职业培训日,授课内容是专业理论。在学徒期间,赫伯特.哼茨勒每周都抽两个晚上去斯图加特上口译课,时间是晚上18点至20点。整整年后,赫伯特.哼茨勒终于获得了参加海德堡大学口译学院“剑桥初级证书”考试的资格。以后,当赫伯特.哼茨勒被调到弗莱堡的壳牌分公司工作时,赫伯特.哼茨勒又报名参加了贝立兹学校的一一个英语班。通过考试后,赫伯特.哼茨勒获得了“英语文书”证书。另外,赫伯特.哼茨勒还同时在该校选修法语课,努力提高赫伯特.哼茨勒有限的法语水平。1950年,斯图加特的美国中心举行了落成典礼,该中心有一个图书馆,赫伯特.哼茨勒常去那儿借英语书。当时,那儿的负责人正在筹建一一个交流俱乐部,赫伯特.哼茨勒从一开始就是该俱乐部的成员。由于巴登符腾堡州首府斯图加特是美军基地所在地,所以那里经常举办有美国大兵参加的晚间活动。人们都叫赫伯特.哼茨勒哈利因为赫伯特这个名字对他们来说“过于德国”。赫伯特.哼茨勒也喜欢这个名字,所以这个绰号一直伴赫伯特.哼茨勒读完了 大学。在圣诞节前的基督降临节期间,赫伯特.哼茨勒和俱乐部的其他成员道参观了一家幼儿园。圣诞前夕,一名美军士兵甚至跟赫伯特.哼茨勒一一起回了父母家。那年,赫伯特.哼茨勒17岁,通过与美国人的接触,赫伯特.哼茨勒学会了很多地道的英语口语表达。在最初两年半的学徒期内,赫伯特.哼茨勒在斯图加特的工作富于变化。之后,公司把赫伯特.哼茨勒调到弗莱堡的布赖斯高,赫伯特.哼茨勒在那里度过了学徒的最后六个月。赫伯特.哼茨勒以“优异”成绩通过了商人助理的笔试和口试,为此赫伯特.哼茨勒获得了当地工商会的奖励。家乡《尼尔廷根报》也提到了赫伯特.哼茨勒,并对赫伯特.哼茨勒予以好评。直到今天,家里的书架上还放着一个文件夹,它使赫伯特.哼茨勒回忆起在壳牌当学徒的美好时光。文件夹中存放着赫伯特.哼茨勒自己编写的通过项项培训的经历, 总共大约两百页,都是赫伯特.哼茨勒当年亲手用打字机打出来的,它们记录了学徒享茨勒知识和经验的积累过程。考试通过后,壳牌公司聘赫伯特.哼茨勒为黑森林南部地区的销售业务员,月薪为550马克。赫伯特.哼茨勒偶尔也可以驾驶大众车,去壳牌的各个加油站,给他们运送促销产品,比如. 种叫作各里散亭的汽车内燃机冷却水防冻剂。公司新出的海报牌“各里散亭冬 季的专宠”,意在提醒驾车人在严寒来袭前做好准备。他们不仅需在壳牌共同的加油站加油,还要在车里的冷却器中添加各里散亭。1961年秋季,一次这样的公差把赫伯特.哼茨勒带到了欣特扎尔滕,壳牌加油站承租人多梅尼克斯,费德勒的身边。公司已通知他,赫伯特.哼茨勒将给他运送各里散亭的海报牌,费德勒表示即刻就要,但海报牌却没能及时送抵壳牌分公司。赫伯特.哼茨勒当然有理由,遇到这种情况,想必许多售货员都会说:“壳牌设在汉 堡的德国总部的先生们又- -次没有恪守承诺,赫伯特.哼茨勒无能为力,非常抱歉。”赫伯特.哼茨勒嘟囔了几句,忿忿抱怨壳牌的可信度今不如昔,抱怨大公司办事效率低等。多梅尼克斯.费德勒把揪着 赫伯特.哼茨勒的领带,冲赫伯特.哼茨勒咆哮说:“亲爱的享茨勒先生, 对赫伯特.哼茨勒来说,您就是壳牌公司!赫伯特.哼茨勒只认识您,如果您与汉堡总部的同事们有矛盾,请您内部解决!做不到这一点,您就不是一个称职的员工。”那时,赫伯特.哼茨勒刚满19岁,如此这般的训斥让赫伯特.哼茨勒全身为之战栗。他是对的,除赫伯特.哼茨勒之外,他不认识壳牌在德公司的第二个人。赫伯特.哼茨勒则是那个负责为他运送海报牌的人。赫伯特.哼茨勒感谢他给赫伯特.哼茨勒上了这一课。接下来的冬季寒冷异常,在巴登南部,燃油必须实行配给供应。订购15000升的客户只能获得3000升。已经结束学徒的赫伯特.哼茨勒享有决定权:“你可以得到一些,他则不行!”负责分配紧缺燃油的工作带给赫伯特.哼茨勒很多快乐,赫伯特.哼茨勒自己俨然变成了“壳牌”先生。而这种心态使赫伯特.哼茨勒在客户那里加分很多。比如位于舍瑙采尔的一家纺织机械制造商的例子就是一个明证。由于这位企业家忘了及时为厂里的设备定购轴润油,发现问题后就求助于赫伯特.哼茨勒。但壳牌原油在冬季遭遇瓶颈,库存已全部告罄。赫伯特.哼茨勒急中生智,找到另一名客户,征求他的意见说:“您不久前得到了200升轴润油,您能否先匀出50升,帮.下急需的人?”这位客户表示同意。就这样,赫伯特.哼茨勒帮助那位纺织机械制造商搞到了轴润油,避免了该厂生产陷于瘫痪的被动局面。他感激赫伯特.哼茨勒在危难之中伸出援手,从此以后,他成了赫伯特.哼茨勒的一一个 非常忠实的客户。弗莱堡的日子带给赫伯特.哼茨勒的诸多新气象不仅限于职场上。赫伯特.哼茨勒曾在内卡豪森生活了18年,之后赫伯特.哼茨勒决然离开了那里,就此踏上了一条不归路。当赫伯特.哼茨勒在弗莱堡暂住在一一个带家具的房间里的时候,赫伯特.哼茨勒感受到种难以言状的渴望自由的冲动。赫伯特.哼茨勒是施瓦本人的后代,施瓦本人素以本分、诚实、上进而著称。以后,赫伯特.哼茨勒来到了美丽的城市弗莱堡,接触到完全不同的生活方式一轻松、 享乐、追求美好的事物,带有一丝法国情调。在这里,人们晚上经常凑在一起喝红酒, 喜欢聚会搞活动,而在赫伯特.哼茨勒的家乡,除了睡觉之外,人们只知道为生计“苦干”。巴登人从来不曾真心地喜欢施瓦本人,只是给他们应有的尊重而已,“没等巴登人把香肠这两个字说完,施瓦本人就已将它送人腹中了”。如同在尼尔廷根上学时一样, 在斯图加特,赫伯特.哼茨勒再次经历了情场失意后的阵痛。每天早上,赫伯特.哼茨勒都与西碧勒,瓦尔克-起乘火车从尼尔廷根到斯图加特,她在那里上时装设计学校。西碧勒非常漂亮。赫伯特.哼茨勒曾两次邀请她和赫伯特.哼茨勒一起参加斯图加特的爵士俱乐部,赫伯特.哼茨勒还计划和她道参加尼尔廷根举办的高级文理中学毕业舞会。西碧勒欣然允诺,赫伯特.哼茨勒们已开始计划,考虑赫伯特.哼茨勒俩坐在谁的桌旁等。但西碧勒的父亲,一位高级文理中学的老师和他的夫人都想参加那场堪称当年最大规模的舞会,他们俩执意要求女儿和一位真正的高级文理中学毕业生一同前往。所以,西碧勒只得回绝赫伯特.哼茨勒的邀请。结果是赫伯特.哼茨勒没能参加那次舞会,因为赫伯特.哼茨勒是局外人。

彼故使彼

考研“屡败屡战”的日子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文 | 互联网指北,作者 | 指北BB组、洪咸,编辑 | 蒲凡随着“内卷”、“学历贬值”、“文凭社会”等一系列概念的反复热炒,“考学”成为了2020年大众视野中最受关注的公共议题之一。有人将“考”视为一条有效的阶级跃迁通道,进而发明了“做题家”这个概念来形容人们的投入程度;有人则把“考”包装成为了财富密码,不断用投放信息流广告、贴片广告的形式告诉大家“9块9拿下XX证,月入过万不是梦”。足够细心,你还能看到“考学”对于日常生活的影响:在虎扑步行街,“上岸”这个词语的热度正在快速上升,以11月、12月一系列重大考试结束为时间节点成为了比肩“破防”、“我朋友”的热门流行语。参考过往媒体话术的习惯,人们其实完全可以将2020年这个“危机意识过剩”、“求生意识爆棚”的一年称为“考年”——可以扩展为“只有考,才会机会好好过个年”。不过“考研”似乎是个例外。虽然理应是继高考之后的“考王之王”,是本质上最具有“硬通货”色彩的一场考试,但“考研”似乎也正在被快速污名化:它会常常出现在大众语境中,但往往不会拘泥于字面上的解释,而是在讨论场里不断被赋予了新的含义,并常常带有浓烈的负面情绪。譬如在2020年考研季前后,十几个有关考研的热搜中,最受热捧的话题是#24岁男生四战考研#,收获了1.1亿阅读量。几天后“考研”又出现在了北京公布的一例流调案例中,开始频繁地与“中年”、“北漂”、“焦虑”等关键词共同出现在各大自媒体的标题里。图说...当然这样的“反趋势”并不是2020年独有的。在知乎、豆瓣、虎扑上,将“考研”与“逃避”挂钩的论调早已有之,早在几年前就有媒体报道过“考研老兵”的现象,还成功引发人们惊呼:哇,他居然为了考研连工作都辞了。但到2020年底,整个问题似乎已经来到了另一个层面。尤其是对于那些“再战考研”的人们来说,他们出现在公众语境中的身份正在从“考生”迅速滑向“社会样本”:人们更热衷于通过挖掘他们“不断考研”背后的原因,并频繁将“考研”与社会热点相挂钩,试图建立某种因果关系;也热衷于通过对于他们的分析,来佐证自己选择的成功。包括真正完成“上岸”后的收获,在媒体和KOL们的笔下开始转变为一道道关于沉没成本和预期管理的计算题。甚至当我和“再战考生”们聊起这个话题的时候,总觉得他们也在用“猎奇”的眼光看待自己。“要是自己能早几年出生就好了”为什么要考研?这并不是一个冷门问题,你很容易通过搜索引擎找到拥有详尽数据支撑的答案。比如据研招网发布的数据显示,考生考研的主要动机依次是提升自身的知识水平和能力、就业压力大想提高就业竞争力、认为本科毕业学校不好,想提升学校层次。再具体到2020年,受疫情因素影响导致出国留学、就业受阻转向则成为新的考研因素。这份数据统计也能够很好地总结王存江过去两年的考研经历。王存江自称“二本子”,从入学开始就大四毕业找工作进行着一系列的努力,包括且不限于参加学生会和辩论队、报考英语四六级以及教师资格证,并于2019年12月第一次参加考研,目的就是为了增加自己的就业竞争力。但也很快遭到了“社会的毒打”。差几分上岸的第一次考研之后,选择再搏一把再考一年的王存江曾经在“学到崩溃”的时候试着找工作,但这件事带给了他更大的焦虑。比如他冲着“直接和老板谈”这个slogan下载过某求职APP,希望能够得到“不拘一格降人才”的机会,但他发现在线的几乎都是职业HR而不是老板,并且在知乎等内容社区的“提示”下进一步明确了这些HR们的身份:他们也是打工人,找人来面试有时候只是他们的绩效指标——这让“求职变得很难”,毕竟HR更愿意流程化地筛选简历,而流程化的筛选简历意味着学历竞争——这原本是他希望通过考研来弥补的短板。他觉得“职位智能推荐”这个设计也不是很友好,因为他会被动地看到哪些公司在招人、招聘会给予什么待遇、相应的又需求什么样的简历,然后这些信息大部分会变成一次次精准的“自我劝退”,“真的有适合二本子的工作吗?不看会焦虑,看了更焦虑。好公司人家看不上我,只有贝壳和链家主动找我”。总之他陷入了一种循环:下载了好几个求职APP,草草浏览了一遍后全部卸载,然后坚定地投入到新的一轮备考中。只是王存江没有想到2020年的状况更加“糟糕”。除了备考需要继续投入的时间、体力、头发,2020年过于魔幻的外部环境竞争本身也充满了不确定性。他不知道自己的对手是更年轻更有冲劲的应届生,还是985211学校里没办法出国的好学生们?或者是二者兼而有之?于是在准备着2021届考研(也就是他个人的第三次考研)的同时,他还在家人的安排下经历了省考和国考。他不断将上岸的标准降低,从考研、考公到省考事业单位和“三支一扶”,并自称“苦海无涯,回头是岸”。毕竟不回头的代价是巨大的,要是没能通过任何一场考试,登录任何一个岸,他就会失去为期两年的应届生身份。(某校图书馆实拍,有人已经在为2022年备考了)我问王存江如何评价自己这两年的规划,他想了一下给出了一个四个字的答案:乏善可陈。“你没有见过我们的考研气氛”。按学校的官方数据显示,王存江所在的大学考研率就达到了30%多,而他觉得这个数字还不足以概括学校里蔚然成风的考研热,接着补充了另外一个具体的数字——2019年第一次考研时,他全部的六十几个同班同学,只有不到十个没有报名。王存江感叹“要是自己能早几年出生就好了”。我找到的几组第三方数据,一定程度也能够佐证“二本=考研修罗场”这个判断。据研招网发布的数据指出,在2019年341万的考研总人数里,二本及以下考生占比52.5%。与此同时,经历了疫情带来的综合影响,今年的秋招季被媒体称为“最难就业季”,最直观的表现是“僧更多了,粥却更稀薄”——《2020年大学生就业力报告》中统计到,与去年同期相比,各大企业对高校毕业生的招聘需求人数减少了16.77%,但求职申请人数却增加了69.82%。(在研招网出具的报告里,将云南大学作为一个实例呈现)但另外一组数据却告诉我,王存江也只是在经历别人经历过的一切,他只不过是一个“不自知的典型考研老兵”:十年前考研人数刚刚突破151万,今年则翻了一倍多,达到了377万。窄门不是一天建成的。高等教育数据机构青塔发布的报告显示,虽然大学研究生招生人数总体上扩招了,但保研推免人数的比例也逐渐上升,造成了统考名额收窄的现状。而扩招也并不意味“雨露均沾”,王存江备考的东部沿海学校社科就没有扩招反而收窄,更多扩招发生在理工科和公卫。再加之高校的学科建设里要求优势学科在校内占有一定数量比例,这就导致了有些学较为弱势的学科之后会慢慢撤掉。最难的考研年永远是下一年。“优化掉”这个常指裁员的互联网大厂黑话在这里同样适用。“我想做个正常人”鹤佳对自己的评价比王存江刻薄很多,她觉得考研就是一场对科研人才的选拔性考试,没考上的人不够优秀,就是被“优化掉了”,而已。即使她毕业于一所211院校,理论上这个出身能够让她在研究生入学考试的赛程里多少有些优势。她也不认为自己的学校能为自己增加多少优势,毕竟那只是“一所政策性211,很末流,当年填志愿时冲着这个名头去的,大学在一个小地方什么实习都没攒,浑浑噩噩就过了四年。说无怨无悔是假的。”考研对于鹤佳来说是一种主动的自救。她的考研目标确定于大三那年的暑假,当时她参加了一场某魔都985学校所举办的学术活动,而那天的经历完美符合她心目中的大学生活找到了一个具体的模板,也在之后两年里成为了她“二战考研”的执念来源。我是觉得她的“二战”其实还有些“报复性”色彩。因为鹤佳在第一次考研结束后,按流程通过调剂收到了来自家乡一个双非一本学校的录取。晚上十一点,学校打来电话,要求在午夜零点之前确认入学。鹤佳说后来在很苦的复习时,偶尔会想起这件事,但她并不觉得自己是受到的“报复性补偿心理”的驱使,因为“那就像一个隐喻你知道吗?就《南瓜马车》那个,参加了一个梦幻派对,不论我有没有拒绝,都要在一个时间点过后面对现实。从前这个将现实和环境隔开的时间点是“和朋友的暑假旅行(好让自己远离那个有怨有悔的211母校)”,现在则是每年12月底的考研。同样的知识点、老师们写的论文、学界热点……鹤佳沉浸在各种理论和“主义”里,离开地面一整年。(等待图书馆开门的学生们)在考完试等待成绩的这段日子里,鹤佳急切地要找个工作,“最好是纯粹体力活的兼职一方面是手上快没钱了,另一方面是想换个脑子。可以是7-11便利店店员或者快递员,最好做蛋糕店的店员。她甚至不想做公司行政,因为她“对Excel有PTSD”,考研期间她用Excel做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复习计划表。鹤佳需要在七百多个重复学习的日子后重建起自己对于世界的敏感,她急切地想要恢复自己的弹性、幽默感和感受力——“我想做个正常人!!!”这个目标暂时没有实现,但她看到了没有实现目标的“可怕后果”。她一个外号“广西仔”的朋友准备二战考研核物理,声称考上就去做科研,报效家国,没考上要么去炒菜要么去板砖。她觉得是不是因为“在备考圈子里沉浸太久之后,评价体系会变得单一,很钻牛角尖”。焦浪的故事和鹤佳很像。焦浪毕业于一所“末流985”的英语专业,前后考了4次研。他自称是一个废物,一个“一手好牌打烂”的人,在北京浑浑噩噩地度过了四年,每年都在备考、每年都在找工作——后者是他拒绝父母催促,不再“备考”的最重要筹码,但他总是“巧合”地与这个目标擦肩而过。毕业后他先是入职了一家“毫无成长性”的内容审核公司,之后又入职了一家小的初创教育机构,那家机构又很快倒闭。唯一值得庆幸地是老板人很好,给了焦浪两个月工资,这笔钱让他在出租屋里躺了一个月,一直待到临近春节告别回四川老家。所以他心里很能理解父母施加的压力。他需要一次自救,来重新定调自己的人生规划。(《中国合伙人》也黑了一把做题家)不过焦浪其实只完整地参与过两次考研,分别是第一次和最近一次。中间两次分别只完成了公共课和专业课。他在反思是不是第一次考研的结果给父母造成了什么错觉。当时“没好好准备”的他只差了几分进复试,自此之后焦浪父母似乎信心倍增,表示愿意支持他“继续考,直到考上为止”。我宽慰他说这可能和父母的经历有关。焦浪的父母出生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是那个年代少有的研究生,当时的人才选拔体系与现行的体系大相径庭——在这种情况下90后考研人很难与他们的父辈考研人共情——更何况把“本科结束后继续升学深造”形容为逃避并大加批判,也仅仅是这几年才兴起的论调。(在985废物引进计划小组里,对考研的讨论占据了很大的比例)在著名的“985废物引进计划”这个主旨为“分享失败故事,讨论如何脱困”的小组里,人们对于“全民考研”现象的态度非常具有代表性。小组成员中,绝大部分人认为全民考研造成了内卷和学历贬值,有人咨询裸辞考研的可行性然后被在线劝退,有人请大家从几个专业里帮楼主挑出最好考的专业然后引发“比惨大会”……但不论对考研有多厌烦,多忿忿不平,或多沮丧而退出竞争赛道,考研升学依然被默认为是一条能够发挥“做题家”的做题优势,也能够为“小镇做题家”增加筹码的道路,以至于通过抓取关键词热度不难发现,“考研”即使无数次被唱衰仍然能够生生不息地出现在人们的讨论中,“985废物”们表现得非常“口谦体直”。当然也可以套用今年同样引起很多人关注的《我的二本学生》里,黄灯教授的看法。他认为当今的学生正在经受一种如同“慢性炎症”的教育,太多人按惯性生活,这种雷同的应试教育会在大学毕业后陡然显露出后遗症:“就业的压力、安居的压力、竞争的压力,从记事起,无形的细密的重荷就负载在他们身上,早已将他们剪裁得规规整整。“还没想好”读研江湖上流传过这么一句话:“读研期间只有两个快乐的瞬间,被录取的时候和毕业的时候。事实上近几年所有因“研究生”所爆发的舆论争议,从武汉理工王攀致其研究生陶崇园自杀到今年屡屡发生的研究生自杀事件,从翟天临论文事件后引发学术界自查后,到2020年年初发生的“学界八卦”来自一篇论导师崇高感和师娘优美感的神奇C刊论文,几乎都围绕着这两件事而展开。这句话也可以反过来理解:这两件事之外,即便是被高考+考研双重筛选过的象牙塔也并非想象中的纯洁,极有可能是围城一座——而围城通常意味着“现实与预期的落差”——除非你对考研本来就没有预期,而是迫不得已。王存江就没仔细想过自己考研上岸之后的生活,“可能会换个地方继续开店吧”、“还没想好”。他只想过上岸之后如何安放自己“画画”这个兴趣,“考上研了就是去学校画画,考到体制内那就是下班时间画画嘛。”他“算是圈内一个小有名气的画手”,之所以没有在本科期间读美术相关的专业,只是因为高考发挥失常没过一本线,没能成功地和父亲“议价”,只好听从安排读了“看起来更容易找到工作”的会计专业。王存江后来的生活节奏也几乎被父辈们的职业价值判断所定义:他逐渐能够通过画画获得“足以活下来的收入”,但始终不足以换取到父母们对“画画作为职业的认可”,也仍然没有影响“考”的既定计划——即使有正面影响也都停留在精神层面,比如“收入”能够缓解他待业期间的焦虑,一定程度上减少父母的“唠叨”,比如画画日常练习画画是王存江在考研的抑郁时期里,“为数不多能感到安宁的时刻”。鹤佳将备考视为一场修行。她说她是一个“平静的人”,但她发现自己低估了自己对于考研和做学术的执念“吓到”。在两次考研的过程中,她无数次在楼道里反复背诵,焦虑到嚎啕大哭。我和她聊了一会儿关于焦虑的话题,忽然觉得焦虑可能来自她看到了“退路在身边人身上奏效”,自己又错过了这条退路。比如鹤佳一同考研的舍友就申请了澳门大学作为保底,毕竟澳门的学校认可英语六级作为语言成绩,对大陆学生友好很多。而且澳门的学校也开始“卷”了。今年鹤佳发现现在澳门大学的录取标准水涨船高,非985学生申请难度提升,需要跳一跳才能够得着了。鹤佳搬离了大学所在的城市,回到成都,在川大附近合租了一个小房间准备第二次考研。在过去的一年中,她听说了很多考研故事。比如她现在住的这个房间的前任屋主三战北京交通大学终于上岸离开了,她一个舍友的研友就住在他们楼下,秋天的时候刚被蛋壳暴雷了,严重影响复习心情但也只能打落牙齿和血吞。再比如她的一个舍友考博士,努力了好几年,但无奈硕导人品差,报考的导师又将名额挪给了其他走后门的考生……考研的场外故事里不缺悲情。至于焦浪,他一贯心态很好,认为考研没考上只是一种结果而非一种失败。最近他搬到了发小工作的地方,那是一个国企的生活园区,虽然说是山里但也有篮球场和露天游泳池,每个月到手五千,再加上各种津贴,工作内容虽说有专业性但也不十分难,几乎是做半天休半天。发小也考过研,但第一次没考上后,就在家里的安排下进了厂子,彻底放下执念,过上了焦浪梦寐以求的生活。在等待发小下班的时间里,焦浪自己打篮球,他在中场扔出一个球,看着这粒篮球划过空气,落地后不断弹起落下,最终归于彻底的平静前,焦浪还要经历漫长的等待。2020年的最后一个周末是考研的日子,图书馆里整栋楼都在背肖四,嗡嗡嗡的,整栋楼的腔体都在共鸣,犹如千百个和尚在一齐念经,生出了一种宗教感。这个周末成都开启了大雾红色预警,公交免费,地铁八折,无数的考生从大雾里来,又走入大雾中去。*应受访者要求,文中人物均采用化名。

地狱犬

自考本科报名后,临近考试最煎熬的日子,这4大秘诀让你轻松过关

自考作为含金量较高的学历,是很多人在提升学历时首选的方式,不过含金量高的同时也意味着考试的难度会比较大,报名一时爽,报完就很难熬了,特别是临近考试最煎熬的日子,学习都会学得很焦急,总觉得多看一点是一点,不知不觉还会偏离重点,今天,大牛教育小编就整理了自考本科报名后,临近考试最煎熬的日子,考生可以参考这4大秘诀,让你轻松过关、成功上岸。秘诀1:记忆量较小的课程说到自考中记忆量较小的课程也是挺多的,就拿公共课来说,一般都是熟记和理解的东西,每精读完一章,就要做对应章节的练习题,以检测掌握的程度,按照大纲要求识记、理解、运用的知识点每章有目的的学习,掌握考试题型和命题趋势,也就是要多做题,这是很重要的,很大程度上能加深记忆。秘诀2:记忆量较大的课程自考中记忆量较大的课程同样很多,就像英语、文学之类的,英语是有很多单词需要背的,当阅读文章的时候出现新的单词要第一时间去理解消化,积累太多反而学不下去,多去刷一些真题,找出教材的重点章节和易考知识点,还能对考试的形式有一个大概的了解。秘诀3:内容比较灵活的课程说到内容灵活,一般都是偏理科工科的课程,像高等数学、物理之类的,高等数学真正考验的是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考生要立一个学习目标,以层次跃迁为目标的学习,不仅仅是依赖于知识的灌输、记忆、习题的积累,还要培养学习、理解、参悟的数学概念。秘诀4:答题技巧考试的时候不要急于答题,用5分钟时间浏览试题,对每一道题都要先审题,答题要完整准确,条理清楚,要点突出,务必杜绝空白题,以前考试的时候老师也经常说蒙也要写满试卷,当然,最后别忘了复查一遍试卷,大牛教育小编相信自考学习的路上没有捷径,让你走得更快更远的是勤奋。以上就是大牛教育小编整理的自考本科报名后,临近考试最煎熬的日子,考生可以参考这4大秘诀,让你轻松过关、成功上岸,其实自考的诀窍总结得来就是自觉看书,背书,做题,如果这个“自觉”做不多的话,建议还是花钱吧,让别人来监督自己成长也不失为一种办法,好啦,更多自考问题欢迎留言大牛教育小编。

公子娇

脑瘫小伙大学旁听9年读到“博士” 网友:我在人间凑数的日子

在兰州大学,脑瘫“博士”谢炎廷的大名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提起谢炎廷,大家都会竖起大拇指,谢炎廷,真中!谢炎廷出生于1992年,11个月大的时候被诊断为脑瘫,无法像正常孩子那样到校上学,从小学开始,一家人便轮流给他当老师,在家里顺利学完了从小学到高中的全部课程。2011年临近高考,为了帮助孩子完成高考的梦想,也为了检验一下孩子这几年所学,在母亲的帮助下,母亲帮谢炎廷报名了成人高考,但是谢炎廷的手指不灵活,做题的速度也不够快,所以在规定的时间内只完成了选择题。但是成绩出来后令所有人大吃一惊,虽然谢炎廷只做了能做二百八十分总分的选择题,谢炎廷在数学科目上全对,理综满分280分他最后得分262分。出成绩之后谢炎廷的母亲很高兴,为了帮孩子完成上大学的心愿,她再次找到了兰州大学的院长。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告诉院长自己儿子有多么渴望学习,最后院长被打动,破例以旁听生的资格招收了谢炎廷。入校之后的谢炎廷学习很刻苦,他总是早早的来到教室准备学习用品,上课认真听讲。在老师的指导和帮助下,谢炎廷在2014年的时候用三年完成了老师提出的课题,最后的论文还发布在了权威期刊上。2018年9月,谢炎廷顺利通过论文答辩,完成了硕士阶段学业。并成为了2018级“博士”2019年9月,兰州大学授与谢炎廷“荣誉研究生”称号。“乐观坚强不自卑,积极向上不放弃”这是谢炎廷家人面对记者采访时说的最多的话,对于谢炎廷而言,命途多舛的现实并没有成为他成长前进的“拦路虎”,相反,他用顽强的毅力“完成了十二年基础教育”,进而给自己奋斗出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用实际行动诠释了“自强不息”的深刻内涵。“生活以痛吻我,我却报之以歌”或许在大多数人眼中,脑瘫是个很可怕的病症,一旦得上脑瘫,恐怕一辈子都无法和正常人一样生活。但谢炎廷恰恰给我们做了榜样,即使身处阴影,也要面向阳光,因为他相信终有一天,生活的温暖会洒在自己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