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读博费钱,作为一个穷博士生,你如何解决经济压力?艾曼纽

读博费钱,作为一个穷博士生,你如何解决经济压力?

来源 | 募格学术原创(作者:东阳马生)编辑 | 学术君常听人说,读博费钱,读文科博士更费钱。对于父母都是工薪阶层的人而言,读博已经给父母压力很大了,更何况很多普通家庭甚至贫困家庭出身的学子了。读书至此,而立未立,烦恼顿生,路在何方?我身边就有很多穷博士生,来自农村的小庆,读古代文学方向的博士,父亲务农为生,母亲两年前得了大病,学校每个月1300元的补贴在物价上涨的今天难以维持日常开支,以致经常处于温饱的边缘。古代文学专业本来就需要阅读大量的文献,平时又被导师拉去做项目,也几乎没有时间打工赚钱,可以想到经济压力非常大。读博期间经济压力主要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1、父母本身有经济问题。很多博士生的父母生活贫困,依靠务农、打工为生,因而他们难以获得家庭的强有力支持;2、学校补贴有限。国家规定的补贴普通高校每月1300元,一年发放10个月,而奖学金基本和学费相互抵消,所以到手的平均一个月只有一千块钱;3、购买书籍和学习资料的费用高。文科博士需要阅读大量文献,很多文献需要购买或复印,笔者仅一个学期购书与复印资料总费用就超过2000元,但是仍然还有更多的资料需要引入。4、论文投稿需要版面费。僧多粥少,时间紧迫,很多期刊录用稿件之后需要作者额外出一些版面费,少则几千,多则上万。5、社交支出。无论是过时过节对师长、亲属的问候,还是平日的友人小聚,都离不开“孔方兄”的帮助。聚餐AA制的话,平均一人几十元,若是轮到请客,动辄就是三五百大洋。还有一个重要的社交支出就是婚宴上礼,读博期间是朋友们结婚的高峰,全年平均下来,至少一个月就有一个同学结婚,礼金按平均500来看,每年至少支出6000元。所以说,读博期间,如果没有家庭在后面支撑着,还要像“正常人”一样生活,必然会带来很多经济问题。经济问题会演化出日常的焦虑和内心的挣扎,以致很多人都会在读博期间怀疑自己是不是走错路了,这种纠结可以理解。研究一下读博经济压力的根源和实质,有助于更好地面对和解决这一问题。经济的压力很大程度来自个人的需求和欲望大于资金来源。我们这一代人出生在和平年代,成长于开放时期,从小不说锦衣玉食至少衣食无忧,进入大学以后更是受自尊心的驱使和各种时尚风气的影响,改变了很多淳朴的习惯,学会了买名牌、吃大餐、刷信用卡,和朋友相处也越来越不顾自己家底地大方,膨胀了消费欲望,扩展了生活的必需。有很多人说,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其实问题还在于自己如何处理江湖事务。包括对于科研的支出,也会因为个人的欲望而扩大。如何解决读博期间的经济压力呢?1不忘读博初心 弗罗斯特在《未选择的路》中说“一片树林里分出两条路,而我选了人迹更少的一条”,当我们决定读博的时候,就已经走上了那条人迹更少的路,就已经注定会有各种各样的问题了,所以从大视野看,当前的经济困难只是暂时的。我们为什么读博啊?难道不是因为对学术的热爱和对未来美好的憧憬吗?热爱是不因自己状况的好或坏、不因行业发展的高与低而依然坚定向前的动力。读博期间思考的最核心的问题应该是学术中的问题,而不是使尘虑盈心。2在困境中懂得知足与感恩 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慨叹“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大抵多数古代读书人都经历了类似的“寒窗”之苦。这样想来,和古人相比,我们现在的条件实在太好了,已然是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呢?甚至和我们的祖辈、父辈相比我们还有什么好抱怨的呢?他们经历的是吃不饱、穿不暖、生命受到威胁的时代,我们现在丰衣足食,再艰苦也不至于活不下去吧。有时候真的感觉,不是生活太残酷,而是我们的心太软弱了,当我们这一代人把前人视为“幸福与理想”的生活当作“惨淡的人生”的时候,已经表明时代的精神大大地虚弱了,我们或许真的被宠溺太多了,我们需要懂得知足。我们也应当感恩这个时代,这个国家,感恩我们的父母亲朋,若没有这样公平的环境,可能我们连学都没得上,若没有父母亲朋的支持,我们就没有安定的后方。3理性消费,减少不必要支出 把生活中的支出分成必需和超需两类,对于必需的支出,不要犹豫,对于超需的东西,比如多买一件名牌衣服、换个手机、时不时下个馆子等等,就要严格管控了。关于上礼这块大支出,需要和朋友讲清楚现在的难处,降低上礼的档次,礼轻情谊在,不必打肿脸充胖子,我相信他们会理解的。时刻提醒自己和别人,读博是特殊时期,特殊时期有特殊的处世模式。生活中的消费需要控制,科研上的投入也当限制,很多时候图书馆有的书不必购买可以借阅,很多资料可以看电子版本,不必都用纸质版。当我们看到生活的本质,了解自己的现状后,用理性规约自己的行为,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有时候要懂得拒绝,不要怕得罪人,珍惜自己的时间、精力和金钱。4适当开源,用头脑赚钱 我们都已经是读到博士的人了,发挥好自己的一技之长,动用头脑,在业余时间挣些外快,比如可以去一些学校兼职、课外辅导、写文章等等。在挣钱的时候,要始终记得,我们的核心诉求是完成博士学业,不能让挣钱的事情压倒学习的事。读博期间,经历经济的困境是很正常的事情,也是必然的过程,“栽种有时,建造有时”,一切都有其时刻,读博就要承受读博的难处,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也许正因为有这样那样的困难,才造就出我们坚强的品性,才让我们长得更有韧性,才让我们更珍惜这份荣耀吧!宋濂在《送东阳马生序》中说道,现在的书生,生活优越,为什么学问做不好呢?就是心不专,做好手头的事,做好当下的事,做好基础的事,才是对生活困境的正确克服,才是为未来做准备的正道。不要抱怨、不要分心,眼睛向内、关注自己,专心致志、方能成事,与天下读书人共勉!本文来源:募格学术原创(作者:东阳马生)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源。

是非之途

博士一年的收入能有多少?

博士学位,位居学位“金字塔”的最顶端。很多人心中估计都燃烧起好奇的“熊熊烈火”——博士一年的平均收入大概能有多少钱?估计这个问题很多人都不知道。首先,从学历层次上看,博士的起始年薪比其他学历的起始年薪要高。根据《2019届中国高校毕业生薪酬报告》显示,在2019届高校毕业生中,本科生的起始月薪接近六千元,硕士毕业后的起始平均月薪是八千多元,而博士毕业生的起始平均月薪则直接飙升到一万五千多元(年薪是18万多),是本科生(年薪7万多)的两倍多,其起始平均月薪也比硕士多了六千多元。由此可以看出,学历层次越高,起始平均薪酬待遇就越丰厚;学历层次越低,享受的待遇就越“精致”。其次,从地理位置上看,博士毕业后所在的城市越繁华,起始年薪越高。据了解,北上广等一线城市的博士是“最值钱”的:广东地区博士的平均起始平均年薪达到二十三万五千多元;上海地区的博士起始平均年薪达到二十二万五千元左右;北京地区的博士起始平均年薪达到二十二万三千多元。博士作为国内的稀缺资源,是很多地区争相抢夺的人才。而经济实力比较发达的地区,起始平均年薪比较丰厚,聚集的博士自然也就越多。博士待遇排在前头的,紧随北上广之后的是四川、重庆、广西等地区,其起始平均年薪也是挺诱人的。第三,从用人单位的知名程度来看,博士毕业后所进的单位越牛,起始年薪就越高。前一阵子,华为招聘8名起始年薪在九十万到两百多万的博士,可以说是下了血本。而在一些籍籍无名的用人单位,会不会有这样的魄力和实力来“招安”高能力高素质的博士毕业生呢?当然不会!一些博士去双非院校(非985、非211大学)任教,起始月薪达到五位数都有很大的难度。当然,博士去一些高校任教,除了年薪之外,还有其他的福利,比如送一套“性价比”比较高的房子,再比如直接给一笔丰厚的“安家费”,让优秀的博士走进高校后拥有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总而言之,博士学位拿到手之后,绝对不会吃亏,“读书无用论”只是一些别有用心之人用来骗哪些智商不怎么高的人。对于大部分人来说,通过努力读书,一旦成为博士的话,将来出人头地的机会就会更大一些。

无羊

博士在就读期间会有什么补助?博士一年的收入能有多少?

博士在就读期间会有什么补助?博士一年的收入能有多少?笔者在中国人民大学就读,这所学校名气还可以,不过博士生的收入实在是不敢恭维——走的是教育部最低标准。在施一公等先生的推动下,李克强总理的关心下,博士生的收入比以前好,教育部名人规定部属高校博士生的一年的补助为15000元,这也是教育部的最低标准。在这个最低标准下,各个高校博士生的收入就要看每个大学的情况了。人民大学文科博士生一个月1500元,一年发十个月,一年就是最低标准15000元。北京大学财大气粗,文科博士生一个月据说有好几千。另外,据悉北京师范大学、南开大学等高校的博士生月收入都比人大高,一些非部属高校如北京市管的院校的博士生收入比较高,如首都师范大学。这都是国家发的补助,其实博士生除了给老师干活挣劳务费,还有很多兼职可以供选择。据我所知,在北京每年四五月份时候是高三的补习高峰期,高三的价格大概是一个小时一百多一些。一些出版公司、公号等也会有一些兼职(写稿、或者校对等),只要你时间足够且不偷懒,挣钱的方式很多。另外,不得不说一下,文科和理工科的博士收入差别是很大的。笔者认识一位西南地区某985高校就读理科的博士生,他们是国家、学校、实验室和导师四方面都发给补助,一个月少则三千,多则近五千,不过理工科的博士生非常累,自由时间少。

捕鼠机

博士就业也难说明博士过剩?其实博士总数并没大家感觉的那么多!

现在正是毕业季,是高校毕业生参加各种招聘会求职的季节。在经济不太景气和毕业生人数再攀新高的双重冲击下,就业压力大,已经众所周知。本科生如此,硕士、博士毕业生同样如此。所以我们不时能在网络上看到有即将毕业的博士生吐槽工作难找,也不时能看到这样的新闻报道。所以,不少人得出我国博士过剩的结论。那么,我国现在到底有多少博士呢?根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从1995年到2017年,全国博士毕业人数在70万人左右。2010年,当年毕业的博士生第一次达到5万人,近年来,每年毕业的博士生人数都有增长,不过幅度不大,大致增长一两千人。2017年,毕业的博士生人数是5.8万人。目前,每年的博士生招生人数大致就在5~6万人之间。粗略地统计,目前我国拥有博士学位的总人数大约只有80万人左右(不包括还在校的博士生)。从总数上来看,咱们这么大一个国家,十几亿人,只有区区80万博士,并没大家感觉的那么多。为什么大家觉得博士过剩呢?主要原因还是上文所说的那样,博士就业现在也比较难。博士毕业生看起来就业门路比较宽,实际上并不是。博士毕业生通常只有三条就业门路,要么进入高校或者科研机构,要么进入企业,要么参加选调生之类的考试进入公务系统。进入企业对于很多人来说,并不是好的选择,毕竟工作待遇好的名企并不多,竞争也大,而一般企业很多人不愿意进去;而博士生进入公务系统也往往比较少,很多人感觉自己很难适应。所以,博士生更多地是希望进入高校当老师,环境熟悉且工作相对轻松。但是,每年毕业5万以上的博士毕业生,而内地大学每年新招聘的教师大约总共只有2000~3000人,其中还有一部分名额给了海归博士们,还是僧多粥少,自然就容易给人感觉博士过剩了。其实,我国要不断在经济、科技上发展进步,是需要大量高学历的博士毕业生的,目前的博士数量虽然已经不少,但并不是太多,都是国家进步所需要的,重要的,是进一步提高博士毕业生的培养质量。对此,你怎么看呢?你觉得我国博士过剩吗?图片源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高凤山

读完博士再创业,照样身价百亿——盘点中国企业家中的博士

博士是标志一个人具备出原创成果的能力或学力的学位,是目前最高级别的学位。拥有博士学位或博士学位同等学力,意味着一个人有能力由学习阶段进入学术阶段。具备出原创成果的能力或学力是博士学位的核心内涵,也是拥有博士学位的人的最本质特征。博士代表着出色的学习能力与自控能力,并具备更好的发展前景与事业平台。一般而言,博士毕业后多半走上学术科研的道路,不是在大学授课,就是在政府研究部门、各类研究所或是企业研发部门工作。但是很多企业家也都是博士出身,今天小曼就带大家看看,中国这几位出名的企业家是都是哪所院校的博士吧~张朝阳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张朝阳是搜狐网创始人兼董事长,与王志东、丁磊被称为“网络三剑客”。张朝阳1986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同年以全国第39名的成绩,考取李政道奖学金赴美留学,就读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1993年底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获得了博士学位,并在MIT从事博士后研究。1996年张朝阳在麻省理工学院教授的支持下,持风险投资回国创建了爱特信公司,成为中国第一家以风险投资资金建立的互联网公司,后来更名为搜狐公司,并于2000年在美国上市。麻省理工学院(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简称“麻省理工”(MIT),位于美国马萨诸塞州波士顿都市区剑桥市,主校区依查尔斯河而建,是世界著名私立研究型大学。素以顶尖的工程学和计算机科学而著名,拥有麻省理工人工智能实验室(MIT CSAIL)、林肯实验室(MIT Lincoln Lab)和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MIT Media Lab),其研究人员发明了万维网、GNU系统、Emacs编辑器、RSA算法等等。该校的计算机工程、电机工程等诸多工程学领域在2019-20年世界大学学术排名中位列世界前五,在2018-19年US News全美研究生院排名中位列工程学第一、计算机科学第一,与斯坦福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一同被称为工程科技界的学术领袖。截止至2019年10月,麻省理工学院的校友、教职工及研究人员中,共产生了97位诺贝尔奖得主(世界第五)、8位菲尔兹奖得主(世界第八)以及26位图灵奖得主(世界第二)。李开复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李开复现任创新工场的董事长兼CEO,1983年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计算机科学系毕业,1988年获得卡内基梅隆大学计算机系博士,当年被《商业周刊》授予“最重要科学创新奖”。他是一位信息产业的经理人、创业者和电脑科学的研究者。曾在苹果、SGI、微软和Google等多家IT公司担当要职。2009年9月从谷歌离职后创办创新工场,并任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开复表现给人的是一幅比较内敛,为人处世随和谦恭的创业导师形象,在其历任苹果、微软和谷歌高管的经历可以体现出其过人的才华。作为创业导师,李开复从Google离职创办的创新工场,不仅在形式上对天使投资进行了创新,也借助着李开复的个人魅力帮助者创业者不断成长、成熟。卡内基梅隆大学(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简称CMU,坐落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的匹兹堡,是一所拥有13,600名在校学生和1,423名教职及科研人员的世界著名学府,美国25所新常春藤盟校之一。CMU位列2020U.S. News美国最佳大学排名第25名,包括最佳创新大学第7位,商科全美第5,工程院第6(本科),计算机学院第2。其量化金融项目(MSCF)常年在全美名列前3。2020QS世界大学学科排名中,其计算机与信息系统学排名世界第3,统计与运筹排名第10,数学第27,电子工程排名第24。此外,卡内基梅隆的戏剧学院也享有盛誉,在2016年被《好莱坞报道》评为全美第3。截至2019年3月,该校共培养出了13个图灵奖、20个诺贝尔奖、9个奥斯卡金像奖、114个艾美奖、44个托尼奖得主。张亚勤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张亚勤博士是数字视频和人工智能领域的世界级科学家和企业家。张亚勤博士将于2020年7月加入清华大学担任智能科学讲席教授,牵头筹建“清华大学智能产业研究院”。张亚勤持有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电气工程博士学位,从2014年开始担任百度公司总裁。1978年,只有12岁的张亚勤考入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成为当届中国年纪最小的大学生,两年之后,他又获得了硕士学位。1989年,23岁的张亚勤获得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博士学位。张亚勤博士毕业后,在1997年,年仅31岁就被授予美国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院士称号,成为该协会100年历史上获得这一荣誉最年轻的科学家,后来担任微软公司全球资深副总裁、微软亚太研发集团主席。乔治·华盛顿大学(George Washington University),简称GWU或GW,是美国著名的私立综合性大学,2020年USnews新排名第70位。200年间,该校走出了许多影响世界历史的人物,其中不乏许多世界著名的政界校友,包括美国前国务卿科林·鲍威尔、南韩建国总统李承晚,20位美国州长、118位美国国会参众两院议员;此外,它还盛产一大批商界领袖,比如高盛公司总经理艾比·约瑟芬·柯恩,韩国三星集团会长李健熙,巴黎欧莱雅总裁埃得迈尔·艾沃得等。在学术上,学校培养了诺奖神经科学家朱利叶斯·阿克塞尔罗德,宇宙大爆炸理论创立者、氢弹之父等学术巨擘执教于此,世界著名计算机学家张亚勤也是在此获得电气工程博士学位。梁建章美国斯坦福大学梁建章13岁时以“电脑小诗人”闻名,上海复旦大学少年班毕业后赴美国留学,21岁获得乔治亚理工学院电脑系硕士学位。之后在美国硅谷从事技术工作多年,曾任美国Oracle公司中国咨询总监,是信息技术行业的高级管理人才。1999年回国,与3位商业伙伴创建了“携程旅行网”,在2000年-2006年,2013-2016年期间任CEO,并从2013年起兼任董事会主席。2011年,梁建章获得斯坦福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研究领域包括创新,创业和劳动力市场。他在合著的新书《中国人太多了吗?》中,分析了人口结构改变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并全面批评检讨了计划生育政策。现兼任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经济学研究教授。斯坦福大学(Stanford University),全名小利兰·斯坦福大学(Leland Stanford Junior University),简称“斯坦福”,位于美国加州旧金山湾区南部帕罗奥多市境内,临近著名高科技园区硅谷(Silicon Valley),是世界著名私立研究型大学。截止2020年3月,共有83位斯坦福大学的校友、教授及研究人员曾获得诺贝尔奖(世界第七)、28位曾获得图灵奖(世界第一)、8位曾获得过菲尔兹奖(世界第八)。2019-20年度,斯坦福大学位列世界大学学术排名世界第2、QS世界大学排名世界第2、U.S. News世界大学排名世界第3、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第4;2019-20年度,斯坦福大学位列《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声誉排名世界第3。徐立香港中文大学徐立,商汤科技联合创始人、CEO,本硕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博士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拥有十余年计算机视觉、模式识别、图像处理领域的研究和产品开发经验。在视觉领域国际顶级会议、期刊上发表40余篇论文。先后在摩托罗拉研究院、欧姆龙研究所、微软研究院、联想研究院等计算机视觉研究机构访问、工作。2017年7月15日,首届“网易未来科技人物大奖”在北京举行颁奖仪式。“创新商业领袖”得主为蔚来汽车创始人李斌、商汤科技CEO徐立。2018年1月28日,新浪财经“2017十大经济年度人物”颁奖盛典于北京举办,商汤科技联合创始人、首席执行官徐立获“2017中国经济年度人物新锐奖”。2018年7月19日, 《财富》杂志揭晓2018年度“全球40位40岁以下商界精英”排行榜(Fortune 40 Under 40)商汤科技联合创始人、CEO徐立入选。香港中文大学(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简称港中大(CUHK),是一所亚洲顶尖、享誉国际的公立研究型综合大学,在中国研究、生物医学科学、信息科学、经济与金融、地球信息与地球科学等重点研究领域堪称世界级学术重镇,也是香港唯一有诺贝尔奖、菲尔兹奖及图灵奖得主任教的大学。该校以“结合传统与现代,融会中国与西方”为使命,以书院制和中英双语并重为特色,是环太平洋大学联盟、世界大学联盟、亚太国际教育协会、松联盟、中国大学校长联谊会成员,亚洲首家AACSB认证成员,香港互联网交换中心所在地。在QS世界排名大学中, 香港中文大学全亚洲第10名,全球第46名。王建宙香港理工大学王建宙,浙江大学工学硕士和香港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博士学位(在职),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中国移动原董事长、GSMA高级顾问。回顾中国通信产业史,王建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名字。尤其在3G时代,他带领团队提出了TD-SCDMA标准,立下汗马功劳;同时他积极推动4G的TD-LTE建设,在4G时代实现了和国际标准的同步。可以说,他见证了我国通信技术从1G空白到5G领先的跨越。如今,他退而不休,担任全球移动通信协会(GSMA)高级顾问。在大学讲台、达沃斯等财经会议论坛的舞台中经常能看见王建宙的身影。2007年10月29日,中国移动(00941.HK)股价以158.9港元收盘,市值达到4100亿美元的顶峰,不仅超越了美国Verizon、AT&T公司,成为全球市值最大的电信企业。而且也超过了微软等一众科技企业。中国移动的国际影响力也因此大增。至今,4100亿美金的电信企业市值记录,仍然没有被打破。香港理工大学(The Hong Kong Polytechnic University),简称“理大(PolyU)”,是一所位于中国香港的亚洲顶级、闻名世界的公立综合性研究型大学,2020年QS世界大学排名91位,世界百强名校,京港大学联盟、沪港大学联盟、粤港澳高校联盟、中欧商校联盟、中俄工科大学联盟、新工科教育国际联盟、克林顿全球倡议大学、全球能源互联网大学联盟成员,理大工商管理学院是同时具有AACSB、EQUIS和AMBA三重认证的商学院。2020年QS世界大学排名第91位。出国留学带给一个人的影响是长远的,它不是一个在短时间内就能获得立竿见影的回报,但是,它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大家的眼界和心境,以上这些留学归来的成功企业家们就是最具说服力的“海归”代表。看到这里,是不是更加坚定了你读博的决心了呢?【最新博士申请资讯锁定 曼汉教育曼博士 MINHAND_EDU】

仁者

他是浙大第一位无臂经济学博士,第一位留洋博士后,执教英国名校

一、艰难多舛的求学路许多人的人生,往往在一瞬间就会走上岔路,命运就此发生改变。王争,中国第一位无臂经济学博士,1991年,9岁时去母亲的工厂里玩耍,捡一根旧灯管时不小心碰触到厂区的高压电线,被强大的电流烧毁双臂的全部神经。为了保住生命,他不得不截去双肢。身体的残疾,没有让王争沉沦,而是更加激发出上进的动力,从练习身体平衡,到用嘴咬住毛笔写,一点一点克服普通人不曾经历的艰辛。最初的时候,王争的口腔常会被笔磨出血,口水会濡湿作业本。但无论怎样艰苦,王争都会坚持每天用嘴写200个字,用脚趾写100个字。笔杆上留下了他的牙印,视力变成了200度近视。笔越写越流畅,无数次临写《多宝塔碑》、《兰亭序》后,王争竟然练出一手漂亮的书法,学会用脚下脚趾每分钟在电脑里敲出120个字,高中阶段,王争是在北仑中学度过的,每天除了努力,还是努力,学习成绩一直保持优异,为了能找到日后接受自己的大学,整整三年,王争除了学习,就是准备资料与国内稍有名气的大学联络。记不清寄走多少希望,记不清收到多少拒绝,即使在自述材料中“承诺只要能上大学,不会要求任何特殊照顾”,但是,因为体检不过关,直到2001年高考那天,仍旧没有一所大学肯为王争敞开大门。极度的压力和失望,让走进考场的王争感受到紧张,甚至一度出现腹泻症状,影响考试发挥,文科考出651分。回忆起高中时代的求学,王争感慨地说过,当时“压力很大,有很多顾虑。不能开车,也不能从事体育运动,我只能做力所能及的事。”唯有在学习上超过别人,才有可能为日后的人生道路搏出生机。“支撑自己走下去的信念是,将自己唯一能做好的那部分做到最好。“二、浙江大学带来王争人生第一次飞跃虽然体检不合格,但是历经波折,浙江大学终于为王争打开大门,破格录取他到经济系继续求学。如同在黑暗中行走突然见到了光,进入大学的王争如鱼得水,找准了自己的研究方向,开始人生第一次飞跃。2006年9月,王争又以优异成绩被保送攻读浙大经济学研究生,多篇论文在国内权威刊物上发表,并在第六、七届中国经济学年会上获奖。成绩光环的背后是常人难以理解的辛苦:2006年8月,在研究中国地区工业生产绩效的课题时,设计模型、修改模型,数值分析,各省有关的经济数据瀚繁,最后用脚趾敲完所有数据用去2个多月的时间。2007年,王争提前一年硕士毕业,进入浙江大学继续攻读博士,由此成为中国第一位无臂博士,同时成为第一位获得浙江大学最高级别“竺可桢奖学金”的人文社科专业研究生,同时荣获“浙江大学优秀毕业生”的荣誉称号。成功没有让王争忘记对朋友的感激,他在“竺可桢奖学金”获奖感言中写道:“理论之树常青,生命之河亦不息奔流。做一个勤奋的水手,等待下一个起锚的港口。怀着感恩的心,真诚对待身边每一位朋友。探索真理与未知,经邦济世当是至高追求。”浙江大学经济学博士毕业后,2009年3月,王争独自远赴英国,进入诺丁汉大学攻读西方经济学,成为有史以来中国第一位无臂残疾人留洋博士后。王争在又一次付出数倍于常人的辛勤之后,2012年获得诺丁汉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和学校的最高荣誉——“校长成就奖”,并且会每年为王争提供一套60平方米的单人公寓和2.2万英镑的奖学金。王争的事迹迅速在英国传播,一位伦敦大学的学生给王争留言,佩服地说:比起你,我们还有什么理由抱怨生活?生活确实如此,有人只会一昧地感叹命运不公正,有人在失败后苦闷沉沦,有人因为一点点挫折咒骂生活,却不肯花一点时间反省,乐观坚强地面对眼前的困难。哪怕生活有一万个理由让你哭,你也应该用一万零一个理由让自己笑。三、你若努力,命运也会让路如今的王争在英国德蒙福特大学执教,担任国际贸易课程的教学工作。生活虽不富足,但王争感觉自己的努力终是有所回报。每次谈及高考,王争都是深有感触:“通过高考进入大学,给了我一个崭新的平台,丰富多元的学习资源,言传身教的老师,热心友善的同学,这些都是通过啃书本自学不可能拥有的珍贵东西。”岁月的磨难,让更多人明白高考的意义与价值:高考是人生中的一件大事,知识改变命运。倘或没有高考,王争不会实现做“一名大学教师”的梦想。对多数普通人而言,或许眼下的你不够优秀,但与其抱怨,不如用抱怨的时间去努力。王争的事例告诉我们:“困难是暂时的,一切都会好起来的。”“你若努力,世界也会给你让路,”命运也是如此,“你若努力,命运也会给你让路。”

载驰

博士生的压力有多大?看看博士的自述就知道了

博士,作为当今最高的文凭(博士后只是一种工作经历),可是博士这个文凭真的那么容易拿到吗?他们的三年甚至是八年都是怎么过来的呢?他们每天的压力有多大,他们的苦楚,他们的乐趣,也只有经历了的人最清楚。现在就跟随小编看看博士是怎么过的,也了解下这一个特殊而略显神秘的社会群体。1、工作时长1、工作时长我每天早上8点到晚上11为工作时间,除去两餐(中饭和晚饭)花费1小时,午休1小时,每天净工作13小时,一个星期工作时间为6天,一天休息时间(有时有实验安排可能只休息半天),一个星期工作78小时。一年按52个星期算,过年休息2个星期,暑假休息1个星期,其它节假日加起来大概1个星期,等于一年工作48个星期,一年工作78*48=3744小时。2、经济压力我们是每个月统一发补助2800元,一年发十个月,总共28000元,平均每个月2333元。很多博士都是有家庭或正在构建家庭,一个月租房500元,每天早餐5元,中晚餐共20元,一天25元,一个月750元。朋友聚餐,买衣服,话费等等都要花钱,另外读博士的年纪也正是朋友结婚的高峰期,份子钱也不是一个小数。每年下来,基本是只能勉强维持基本生活。要是没有女朋友的话,那就糟糕了,谈恋爱也是高消费。3、课题压力博士的日常是看文献、想课题、做实验、写文章、投文章、改文章。这一些都是基于一切都顺利的假想状态。大部分博士都没这么顺利,实验卡在哪一步,解决,然后再出现卡住,再解决……小编就在有一步卡过半年,整整半年都是在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每天导师问你三遍实验怎么样了?然后把你骂一顿。我想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承受得了这种压力的,到最后直接两边头发都白了,幸运的是最后得到了好的结果,并发了好文章。但是并不是所有问题都能解决,实在解决不了就只能换课题,有可能半年或一年,也许更多的时间都白费了,只能重头再来。在科研界经常出现一种情况,你花了一半或几年做出一个好的结果,正准备写文章的时候,发现别人把你的概念用掉了,甚至是和自己做的课题极其相似,这种情况真的不在少数。4、毕业压力好不容易熬过了几年,终于盼到了快毕业了。这时候就真的是几家欢喜几家愁了。有的博士什么要求都达到了,但有一点没达到,没有达到某些人的要求,或是没有让某些人满意,这就麻烦了,这方面不多说,会得罪人。5、就业压力相信每个博士除了自己对科研的兴趣外,也都是想找份好工作。现在国内过分重视出国经历,本土博士在就业上也是到处碰壁。博士真的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他们每天要面对各种压力。到了工作赚钱闯事业的年龄,却还只能在科研一线;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却苦于没有经济基础,连结婚生子都不能;干着和农民工差不多的活,却只连维持基本生活都有困难;自己明明已经是一个成年人了,却还得受着一个人的骂。既然博士压力这么大,那我们该怎么缓解呢?最好的办法就是运动,固定时间去出一场大汗,什么不愉快,什么压力都可以随汗水消失。

亚马逊有多少经济学博士?可能仅次于美联储

来源:腾讯科技审校汤姆,文中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据国外媒体报道称,预测国家通货膨胀是一项棘手而复杂的任务。在美国,政府的劳工统计局(Bureau of Labor Statistics)通常会派遣测试人员到商店记录从奶酪到轮胎的各种商品价格,并通过电话向消费者调查他们在汽油和葬礼服务上的具体花费。但显然,亚马逊认为自己可以做得更好。在外部研究人员的帮助下,该公司的经济学家正在研究一种方法,通过在自己的平台上进行数千笔交易来衡量通胀。自动分析产品说明以帮助自己更好地评估服装、榨汁机或浴垫的质量,从理论上创建一个更准确、最新的产品价格指数。这只是亚马逊使用其近年来招募的一批经济学家的其中一种方式。如今这家电商巨头已经开始从零售业扩展到包括云计算等多个业务领域,同时颠覆了经济学家在公司内部的传统角色。消息称,亚马逊现在每年会从毕业的博士经济学家人才库中“吸取”大量新鲜血液。在美国,这一人才库每年只增长约1000名新博士毕业生。虽然如今“经济学家”的定义已经十分模糊,但这门学科通常被理解为“研究人们如何使用资源和对激励的反应”。过去几年里,亚马逊雇佣了超过150名博士经济学家,已经成为了该领域最大的雇主,仅次于美联储(美联储拥有数百名经济学家)。而且,它还是唯一家在1月份美国经济协会(AmericanEconomics Association)年会上设有招聘摊位的企业,并且在场免费分发钢笔和带商标的压力球。与任职于学术界或政府的经济学家不同,亚马逊经济学家的工作内容几乎完全是保密的,工作人员必须签署保密协议才能开始工作。但根据背景调查和亚马逊本身透露的消息,整合经济学家的力量对该公司在电子商务领域的惊人增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亚马逊的经济学家们负责制定房地产决策,设定为公司带来利润的产品最低价格,精确确认客户需求,以及判断广告是否有效。以上所有这些都使用到了机器学习算法,这种算法可以大规模地实现决策自动化。规模较小的公司并不总是能为这种资产买单,这使得亚马逊将竞争对手远远抛在身后。其他有效利用经济学家的科技公司,比如拥有30人经济学家团队的Uber,也对亚马逊所打造的团队规模表示钦佩。Uber首席经济学家乔纳森·霍尔(JonathanHall)今年1月在美国经济协会发表演讲时表示:“亚马逊是唯一家聘用了大量经济学家的公司,并且因此取得了大量成功。尽管许多公司聘请经济学家担任自己面向公众的发言人或指导总体企业战略,但Uber和亚马逊都试图让他们成为几乎每一项商业决策的关键顾问,并用大量数据来取代人类直觉。与此同时,亚马逊正在按照自己的形象重塑经济领域。“亚马逊的人并不会扮演像传统首席经济学家那样的角色,他们在做的是完全不同的事情。”全国商业经济协会(National Association of Business Economics)执行主任汤姆·贝尔斯(TomBeers)说道。01科技经济学家的崛起应该说,经济学家对私营企业来说并不陌生。长期以来,他们一直在帮助预测宏观经济状况,以指导关于生产什么产品、进入哪个市场以及从哪里采购原材料的战略决策。他们的角色对于科技企业来说也不陌生,因为像IBM、英特尔和微软这样的公司都设立了这一角色,并有几十年的历史。比如,谷歌首席经济学家哈尔·瓦里安(HalVarian)帮助设计了该公司首次公开募股时的新拍卖模式,同时也证明了谷歌并未违反垄断法。谷歌透露,该公司现在拥有约300名经济学家和统计学家,但不愿就此提供更详细的数据。据信,在这一领域,亚马逊聘用的博士经济学家数量比任何其他科技公司都多。过去几年里,一些面向消费者的小型科技公司,比如家庭搜索平台Homeaway和求职网站Indeed也开始聘请经济学家来处理用户数据,并产生一些数据解读。这些数据解读可以打包成一种媒体形式,提供给记者。这些企业同时还具有某些政府关系职能,并通过数据表明公司对某一特定社区带来的积极影响。两年前,全国商业经济学协会还启动了一场仅面向科技经济学家的年度会议,与会嘉宾包括来亚马逊的四位经济学家。根据哈佛商学院(Harvard Business School)教授迈克尔·卢卡(MichaelLuca)和斯坦福大学研究生院教授、微软前经济学家苏珊·阿西(Susan Ahe)最近的一篇论文,在美国经济协会的工作清单数据库中,为经济学家打出招聘启事的科技公司数量从2014~2015年的15家增加到了2017~2018年的21家,今年甚至有望继续增加。而且,考虑到并不是所有科技公司都会公开为经济学家职位做招聘广告,这一数字可能还并不是全部。“想象一下,如果你是一家拥有大量门店的大型零售商。我们通常可以准确预测30~40%门店的销售表现。利用目前的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能力,我们在特定地点预测业务表现的准确率已经接近90%。”IBM首席经济学家马丁·弗莱明(MartinFlming)说道。对于像亚马逊这样的公司来说,这种能力是他们极为看重的。亚马逊拥有的数据可能比其他任何公司都多,而它也需要数据才能正常运作各个业务部门,无论是贷款、网络服务,还是最后一英里交付等都是如此。02数据的魔力亚马逊庞大数据处理团队的设计师是帕特·巴贾里(Pat Bajari),他是一位备受尊敬的学者。自1993年在明尼苏达大学获得博士学位以来,他撰写了大量关于房价、政府采购、拍卖等主题的论文。在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和杜克大学工作后,巴贾里于2010年加入亚马逊,担任副总裁和首席经济学家。一直以来,亚马逊都拒绝让旗下任何一位经济学家接受采访,也拒绝回答有关他们工作的问题。但经济学家们偶尔会公开发言,巴贾里曾在美国经济协会会议上发表了一篇论文,主题是关于亚马逊利用大量数据预测零售需求,以及大数据如何影响企业业绩的。在演讲中,他分享了一些自己对经济如何塑造科技公司的看法。“从大约八年前开始,我看到这个行业发生了变化,企业开始更加认真地使用科学方法,来消除公司内部的猜测。”在两句话之间,巴贾里带着特有的紧张笑声说。“你基本上是在‘清理垃圾’(clean up waste)。”在其他公司,经济学家通常集中在一个小团队中。但在亚马逊,他们会被整合到整个公司的许多团队中。在一本制作精美的招聘手册中,亚马逊描述了其经济学家如何帮助建立贷款给第三方卖家的风险模型、为Alexa和Kindle等设备的产品设计和参与跟踪提供咨询,以及帮助其蓬勃发展的云服务业务寻找客户,并预测该消费者网站的服务器容量需求等工作场景。在目前发布在亚马逊招聘网站上的46个经济学家职位和实习职位中,其中有一些是让经济学家帮助微调卖家定价、找出亚马逊庞大分销网络实现运输的最佳方式,以及确定表现最好人才的特征以期做出最好的招聘决定。例如,亚马逊运行着一个名为“Connections”的程序,该程序会向员工发送小调查问卷,内容包括“你的工作是否为您提供了学习新事物的机会?你的团队总是把客户放在第一位吗?官僚主义多大程度上阻碍了你交付成果的能力?”为了改善员工反馈,亚马逊实施了一些干预措施,比如培训管理人员,让他们与下属更好地互动。事实上,该公司最早的时候聘请了一支由心理学家、其他科学家和产品经理组成的团队。但不久他们便发现,这显然不适合实现亚马逊追求的目标,即更好的员工表现。相比之下,经济学家则能够有效分析哪些干预措施促成了更高的工人生产率。一位要求匿名的前亚马逊经济学家表示:“心理学家在亚马逊度过了一段非常艰难的时光,因为他们没有接受过经济学家经历过的培训,这就是与盈利能力的关系。亚马逊是一个以数据为驱动的地方,如果你不能证明你的计划对客户有利,就很可能会遭遇挫败。”要弄清楚人力资源试点计划或者经济学家在亚马逊做的许多其他事情是否奏效,就需要使用到所谓的“因果推理”(causal inference),即确定是什么导致了什么,从而决定了要做什么、该做些什么。以Prime订阅服务为例,大多数消费者选择这一服务大都是因为免费送货服务、流媒体视频、还是全食超市的折扣?经济学家得出最可能的答案,使公司能够更好地决定哪些Prime福利应该包括在内、哪些应该取消。其他一些公司决策,比如如何定位广告、在哪里开设书店和仓库,以及Echo设备的成本等也受到经济学家的审查。在大多数公司,这类工作通常是由数据科学家来完成的。但另一位亚马逊前经济学家表示,巴贾里主张聘用受过正规经济培训的人才,以为尽可能多的商业决策提供有效咨询。这位亚马逊前员工表示:“他们在某种程度上表明,经济学家拥有更具体的技能组合,这些技能更适用于许多商业问题。”03突破象牙塔的桎梏可以肯定的是,建立一支由150名博士经济学家组成的团队并非易事,尤其是因为在研究生院的学生通常认为“对于无法在大学找到工作的人来说,私营部门才是一个后备选择”。虽然公司经济学家很少在学术期刊上发表文章(学术期刊的文章发表数量被认为是学术界硬指标),但与人文学科的许多领域不同,前者通常可以拿到丰厚的薪水。当然,亚马逊也完全有能力为这一团队支付更高的价格。数据显示,甚至连普通经济学家的薪酬也高达16万美元,这几乎是亚马逊所有员工基本薪资的上限,额外的股票期权则使他们的总体薪酬要更高。然而,这并不是亚马逊向新培养的博士们所进行的主要宣传。因为这些经济学家通常任职于知名学府,其中许多人都是终身职位,在他们的简历上有一长串的出版物清单。因此亚马逊的杀手锏是:为他们提供拥有大量独家数据的访问权限,这些数据对于大学的研究人员来说可能是非常费时费力才有可能获得的。2013年加入亚马逊的高级经理兼经济学家威尔科·舒尔茨·马伦多夫(Wilko Schulz-Mahlendorf)在LinkedIn的个人资料中写道:“你理应嫉妒我们正在研究的各种问题,以及我们能够获得的海量数据。”现在,正是这些知名学府正将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整合到它们的课程中。因为它们知道,这些都是处理现有信息的基本技能,也是解决当今经济面临最大问题的出路所在。对许多学者来说,这里有一个不利的方面:私营企业现在创造、控制着了解现代世界所必需的大部分“原材料”。“在此之前,经济学家们的研究对象都是公开数据。”比阿特丽斯·谢里尔(Beatrice Cherrier)说道,她是法国加州大学(Universityof Cenerg Pontoise)的经济史学家。“但现在,这些有价值的数据都是科技企业所独有的。”谢里尔解释说,这不仅使世界上所有的亚马逊人不能发表任何可能使公司看起来不好的东西,而且也使他们很难复制自己可能发布的任何研究,因为公司内的所有源数据都是保密的。但是对于那些已经在里面的人来说,亚马逊就是一个充满快乐的游乐场。达里尔·费尔韦瑟(Daryl Fairweet)2014年从芝加哥大学获得经济学博士学位后,不久就加入了亚马逊。“你不是为了一份工作不得不去面试的,你可以在同一时间面试很多工作。”费尔韦瑟说,他于2018年离开了亚马逊,成为房地产网站Redfin的首席经济学家。“一旦被录用,研究期间就会发现很多问题。如果我觉得有什么东西真的值得研究的话,我可以去研究一下,但没有人会提前告诉我什么才是真正重要的。”另一个吸引人的地方是:尽管亚马逊经济学家们所做的工作可能在公司内部永远看不到曙光,但它却会影响着管理层的决策,而这些决策足以影响到千百万人。在亚马逊,即便是最初级的经济学家都可以在高级副总裁面前介绍他们的研究,并可以对自己的建议对公司利润产生的实际影响进行评估。“就个人而言,这的确令人兴奋。因为我所做的工作有明显的价值。如果仅仅在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的话,你很难知道立法者是否根据你的研究做出了不同的选择。但当你在公司工作时,你会明显知道自己的研究改变了人们的想法。”费尔韦瑟说道。加入华尔街见闻VIP会员,领取2019全球市场机会!都到这里了,点下在看吧

是谓同德

北大博士分享:经济学博士学位论文的写作经验!

为了帮助准备或正在进行学位论文研究和写作的同学们解锁优博“创作秘籍”,研究生院官微开设“优博优享”,精选部分2019优博作者的研究和写作经验以飨读者。本期分享人北京大学经济学院 吴群锋我的博士学位论文写作经过了一个比较长的周期。短期来看,学位论文的写作过程只包括了从博士毕业前一年开始的开题到最后的答辩通过;但长期来看,这个周期同时包括了刚入学时基本知识技术的学习、尝试写作发表规范经济学论文以及完成最后一篇完整的博士学位论文。这个周期的组成中,这三个部分对我而言同样重要,特别是前两个部分,具有奠基性的重要作用。01、确立职业方向博士论文写作过程中,我感到比较幸运的是自己比较早就确立了将经济学研究作为一生工作的职业方向,并得到了导师的大力支持与帮助。较早确立职业方向,为我省去了大量徘徊、筛选、尝试的时间和精力成本,使我能够专注开展学术研究。即使我的个人能力有限,利用比别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我也能够弥补自己的不足,补平短板、构建优势。如果不能够确立职业方向,就容易犹豫徘徊,浪费较多的选择、搜寻成本。更为重要的是,我的导师给了我足够的方向指引和学术支撑,并给予了我很大的自由研究空间。导师的指引和支撑减少了我走弯路的可能性,并以很多的前期工作作为基础节省了我大量前期所需要投入的固定时间精力成本,使我能够专注在前沿文献的阅读和重要工具的学习等核心能力的提升上。自由宽松的研究氛围,使我能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研究话题开展深入研究,从而在深度上实现一定的突破。在这里,我要再次感谢我的导师杨汝岱副教授对我的大力帮助。02、确立论文写作的可行方案确立了职业方向后,在学习基本知识技术和开始尝试写作发表规范经济学论文的过程中,我发现“干中学(Learning By Doing)”的策略是一个比较切实可行的方案。时至今日,西方主流经济学已经发展出了一套完整的课程内容和培养体系。基本西方主流经济理论和工具,以“三高”(高级微观、高级宏观、高级计量)和各类计量方法为基础扩展开去,其内容不断深化、广延不断拓展,越来越细化、专业化。如果只是就理论学理论、就方法学方法,很容易顾此失彼,难以统筹掌握。而如果将经济学论文写作与学习理论方法结合起来,可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方面,这可以缓解论文发表压力;另一方面,在实践运用中所使用的理论方法总是能够掌握得更为深入、印象更为深刻。在尝试撰写论文时,努力尝试使用西方经济学数理模型、思考尝试多种不同计量方法,是一个很好的主动学习方式。经济学研究的领域广、涉及面大,不断尝试不同领域的研究,对开拓研究视野、提升研究能力也有很大的帮助。03、整合研究成果并注重创新研究进入到博士论文开题等正式环节之后,事实上博士论文就逐渐进入尾声,一方面需要新的创新研究,另一方面则需要统筹整合此前的研究内容,形成完整的论文体系。经济学类研究的特性之一是经济类研究涉及面广、联系多样,即使是一个较小的子领域也会涉及非常多、非常重要的关联经济学话题。例如,我主要的研究领域是贸易与发展经济学,考察贸易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作用。这就涉及到贸易和发展两个重要的领域。而发展过程中,制度因素是重要的作用变量——不论是作为解释变量还是被解释变量——这就又涉及到制度经济学的研究领域。这样丰富的关联对我们的研究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事实上我在写作过程中感到了巨大的压力。国外知名高校的优秀经济学博士学位论文对这一问题的一种处理方式是,一篇经济学博士论文可以由多个较为独立的部分组成,并不强求一个非常细化的论文研究题目,而是使用一些比较宽泛的题目来统筹其多元的研究内容,例如“An Essay on International Trade”、“An Essay on Macroeconomics”等等。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排斥传统的细化深入的博士论文研究范式。如何从一个细化的问题得到一般性的、具有全局意义的发现与结论,同那种多元式的、联系广泛的博士论文,具有同样的研究难度和研究意义。我想这是一个可以选择的问题,取决于博士生自身的研究特点和优势。博士论文撰写的最重要问题之一,是思考论文的创新性贡献与定位。对于这个问题,撰写的时候应该做到心中有数、下笔有点、成文有体系。学术论文的核心是创新性,寻找和把握创新性也是最大的难点所在。大量的文献积累和方法掌握是一个基本前提,达到以点带面实现突破。这需要一个很长期的过程,这个过程不仅局限在我们博士学习期间,而是更为长期的职业生涯所同样需要积累发现的。我想博士论文只是阶段性地达成了这一目标。此外,经济学科的研究特点决定了,重大、重要的社会经济问题,总是历久弥新的。美国上世纪的“大萧条”已经过去了八十年,至今还有大量知名学者在进行研究。注重对这些重要社会经济问题的深入研究,可能是一个可以长期坚持的方向,也可以体现出经济学研究的社会经济价值。来源:北京大学研究生教育 作者:吴群锋

后楼梯

2020年当代经济学博士创新项目结果揭晓

由当代经济学基金会主办、上海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承办的“2020年当代经济学博士创新项目证书授予仪式暨学术讨论会”近日在上海财经大学召开。会上,2020年博士创新项目入选名单揭晓,并举行了2019年、2020年博士创新项目证书授予仪式。“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2008年的金融危机、当下各国央行的放水政策等,一系列似乎‘异常’的重大经济事实与现象得不到经济学解释。”国务院参事、当代经济学基金会理事长夏斌在致辞中表示,“这是一个需要理论而且一定能够产生理论的时代,这是一个需要思想而且一定能够产生思想的时代。“在夏斌看来,今后五十年、一百年正是涌现经济学大师的年代,纵观经济思想史,历史上经济学大师的出现,不是纯偶然的,首先是时代的召唤,其次是自身学术志向的确立、学术规范的潜移默化、学术钻研精神的孜孜不倦,以及周围学术氛围的支撑,“基金会从事此类学术公益活动,目的是为挖掘未来经济学大师的个人潜质,塑造、培养青年经济学大师的社会氛围,乃至繁荣中国的经济学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贡献。"“当代经济学博士创新项目”由当代经济学基金会设立,旨在激励和资助有志于在经济学领域作出创新贡献的中国高校经济学优秀博士毕业生,助力其在学术前沿领域潜心研究,为经济科学的创新发展贡献力量。该项目每年资助一次,每次资助10位青年学者,每位入选者将获得资助经费 10 万元人民币,后续资助其4万元人民币出版博士论文。自2016年开办以来,“当代经济学博士创新项目”已举办五届,评选出50位优秀青年学者。这些受资助的获奖论文,勇于探索经济基础理论和应用理论的创新,对推动大中华区经济学领域青年学子的学术追求,意义深刻,影响深远,在高校博士圈发挥了学术标杆性影响。据悉,该项目往届评选出的许多优秀青年学者如今已成为经济学界的教授、副教授,在各自研究领域成果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