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各种资料收集,如果是在海外留学,毕业后直接回国,除非家里有矿,学生的求职岗位和薪酬,实际远远对不起留学费用和经历。资料显示:一、2020海归应届生平均招聘薪资7481元 二、海归招聘需求缩水近两成2020年春节后,国内企业在招聘员工和提供的岗位,倾向于招聘海归人才的职位平均招聘薪资为7481元,较2019年同期提升7.3%,但如果除去像中信建设、信托、中金、华泰或者阿里云等企业,实际普遍薪酬比较低。2020年的国内求职市场,相对海归的学生,竞争会前所未有地激烈。从规模上看,海归应届生同比增加72.9%,但截至3月底,相关岗位规模较2019年同期回落19.5%。三、海归应届留学生求职的人数却在明显增加,留学回国圈的竞争异常激烈海外应届留学生同比增长七成回国的毕业留学生比例BOSS直聘研究院数据显示,回国寻找职业发展机会的2020年海外应届留学规模较2019年同期激增72.9%。2020年的海归应届生中,留学美国的占比最高,为21.1%。英美澳加仍然是主要留学国家,港澳台高校毕业生也集中在大陆求职。可预见的是,应届毕业生的求职之路在2020年相当艰难,“水土不服”的留学生们更是难上加难。唯一值得期待的是由于2020年春招季受到疫情的较大影响,整体时间线出现延后,4-5月的新增招聘需求也许会扩大,但海归毕业生回国参与国家建设和国内求职的人数开始逐年加大,所以,从毕业后求职的角度,留学选择合适的专业,是家长和学生必须要考虑的事情了,本科四年和研究生1年,一晃而过,回国干嘛?这终将是横亘在家长和学生面前的必选题了都要把回国工作不好找,如何“找工作”这件事儿放在心上,早早开始做准备了。留学生家长的思考,关注并大家交流啊
《纽约时报》报道,博士生大多愿意留在美国,中国占92%。这个比例确实不低。估计这92%里面会有很多公费留学生吧。可能有人会说,这些人不爱国,或者说太自私了。下面我就说说自己的看法。我国为什么要派出留学生?在中国比较早派出的公费留学生时,就有人提醒邓小平,这些人如果留在美国不回来,国家不是白白培养了吗?邓小平当时说,每年能回来1%就足够了。现在想想,邓小平还是高瞻远瞩,当年派出的留学生很多,而1%回国的人员人数也不少。明知道派出去的人员绝大多数不会回来,为什么我国还派出去呢?当时我国在科技等各个领域都比较落后,只有派出去更多留学生带回来先进技术,才能实现跨越式发展。如果不派出留学生,闭门造车肯定发展得比现在慢很多。中国博士为何愿意留在美国?美国是世界第一强国,有很多吸引优秀人才的地方。例如,简单的人事关系、高薪待遇、舒适的工作环境等,对于搞科研的人具有极大的诱惑。另外,美国的实验室是很强大的,有些实验,特别在前些年,可能我国还不具备相应的实验室。因此,不能一概地评论那些留在美国的博士生都是自私自利,毕竟学术达到一定程度,有人会把学术看得更重。在选择何去何从时,即使普通人也会选择对自己有利的一面。现在越来越多的中国人选择回国。随着中国的强大,国家在科技领域的投入越来越多,各种实验室也建设完备,国家还出台各种政策吸引海外留学的博士回国。一句话,条件好了,中国在海外的博士自然愿意回来。另外,美国特朗普上台后,排斥华人的动作频频出现,疫情后华人在美国更是举步维艰。当然,也有很多爱国人士,冲破重重困难回到祖国怀抱,例如钱学森。这是真正值得我们敬佩的人。当然,你也不能说人家不回国就不爱国。我最喜欢听复旦大学张维为说的那句话:“一出国就爱国”。的确,很多人在国内可能看到和感受到的更多的是国内的问题,而出国后才感受到国内的好。这些留在美国的博士生也是如此,他们绝大多数是爱国的,在国家遭遇困境时都会伸出援手。他们也是我们建设中的重要力量。随着国家的强大和各种制度的健全,相信一定会有越来越多的海外博士生回国工作。如果您认同我理性的分析,请为我点赞、评论转发和关注!
听说了吗?今年选择回国求职的海归直逼80万求职队伍再一次扩大那面对眼前的豪华求职阵容留学生的求职路...又是怎样的呢?2020 海归回国人数再破新高海归回国求职人数激增,突破80w根据最新数据统计,相比去年,今年海归回国求职人数同期增加了58.19%(去年留学回国人数达51.94万人),所以今年人数累计突破80万,其中占比最多的三个留学国家是:英国海归占比为26.01%;澳大利亚海归占比为16.11%;美国海归占比为12.63%。 (图片来源梧桐果)这还仅仅是海外留学生的求职人数,再加上国内创新高的应届生人数874万,80w+874w=...求职阵容肉眼可见的庞大!求职人数猛增125%,开启“团战”模式再有一个数据统计,根据《2020年第二季度应届生就业市场景气报告》显示,相比去年今年二季度应届生招聘需求减少8.2%,但求职申请人数不降反增...注意!还不是一点点,增幅竟达125%!(海归:点一首凉凉送自己)可回国求职反而变轻松了但别急着慌!虽然国内求职竞争激烈,但是...这些企业却在偷偷扩招!外资“鲶鱼”入场,留学生的春天来了前几日,全球最大的资管公司贝莱德带着兄弟们正式入华!据悉,分别是新加坡“国资委”的淡马锡和国有四大行之一的中国建行,这三大金融巨头一起组建了资产管理公司且已获得中国点头批准。(图片来源bloomberg)不仅如此,野心勃勃的贝莱德还出资3亿,率先在华取得了“外资独资公募”牌照。要知道自今年的4月1日起,国内取消证券、基金等公司的外资股比限制后,外资可以说是鲶鱼入场:它来了高盛集团取代高盛(亚洲)成为外资控股股东,高盛集团持股51%!它也来了摩根士丹利取代摩根士丹利亚洲成为外方股东,持股比例为51%!还有它们瑞信、摩根大通都觊觎着中国市场!那海外金融巨头纷纷进军中国市场,这背后的“潜台词”你可懂?意味着:扩招!扩招!扩招!外资:我急需人才... 留学生:莫不是我的春天到了?去年拔得头筹的UBS公开表示:未来3-4年将在中国增设400多个岗位(图片来源 Reuters)高盛CEO透露一个5年计划:未来5年高盛将增加在华投资,并招聘本土人才,预计在未来5年内将中国团队增加至600人...(图片来源高盛公众号)(图片来源高盛公众号)那么自带语言优势的留学生才是这些外资企业的最佳选择!互联网大厂也正逆势扩招中...除了金融行业,互联网更是集体扩招!腾讯开启史上最大规模校招,5000+岗位较去年增加了近42%(图片来源自腾讯官网)字节跳动的2021校招也放出了6000+岗位较往年同期,扩大了很多(图片来源自字节跳动官方)百度此次秋招招聘总人数比去年增加了40%(图片来源自百度官方)所以扩招是真的,机会也是真的来了,但能不能把握住就看你们的啦!目前国内秋招火热进行中,为让大家把握好秋招节奏,小i已经整理好了一份2021秋招时间表,建议收藏哈~那作为求职的第一关——简历,稍不注意就容易犯错踩雷,可雷区又是哪些呢?如何避免?这样的海归简历,HR看一眼就受不了踩雷一:为了证明优秀,写得越多越好很多同学在制作简历时,想让HR更加了解自己,就把有的没的通通往上搬!亲,HR一天要看那么多份简历,一看你的简历页数过多(>1)可能直接扔到了垃圾桶。而且易多说多错!简历编写的正确姿势:1.简历页数不超过一页;2.言简意赅,突出重点,比如可把重心放在教育背景和实习经历;3.通常一份简历的组成部分是:个人信息、教育背景、实习经历、校园活动、个人技能等,其中如果有涉及“个人奖项”的,罗列几个重要的即可,其余能省则省。踩雷二:“辣眼睛”的简历模板还有很多人喜欢在各种网站找“创意”(花花绿绿、五颜六色)的简历模板,觉得能更加吸引HR眼球。HR:骚瑞~那明明是辣眼睛!简历模板的正确姿势:1.简历风格大方整洁即可,往往简洁的简历更能让HR快速做出判断;2.排版也要整齐美观,让人看起来舒服;3.字体、字号做到统一,字与字、段落之间可安排字间距、行间距(今日文末小i准备了近100份简历模板,记得领取哈)这是I.I. 学员使用的正确简历模板踩雷三:听说简历需要包装,那就多编一编另外,还有很多同学了解到简历需要包装,但包装≠造假...因为你在简历上造的假(比如时间、实习等),20%的HR通过看简历就能发现,50%面试时一问便知真假,而剩余的30%也可通过背景调查了解清楚!简历包装的正确姿势:1.在学历、实习经历、所会技能都是真实的前提下,加以修饰,并且经得起任何方式的背景调查,比如:教育背景:如果GPA够高,不要藏着掖着,还可补充专业前xx%,用数字给人直观的感觉;如果综合GPA不够高,但专业GPA高,只写专业GPA即可;实习经历:在优化实习经历的过程中,可将日常工作内容中的优势与重点提取出来,着重描写你造就的成果;个人技能:简历写上去的技能可以有些关键词,比如使用职位描述上的关键词,这能让HR在最短时间里发现你是有能力胜任该岗位的。2.学会量化经历,可利用STAR原则。比起空泛的描述,清晰、数据化的语言明确内容更有说服力。踩雷四:忽视简历里的有效细节最后,就是经常会在简历里犯的一些小错误或者没有注意到的小细节:1.只填写海外手机号码:如果你留的是海外电话,那你就是完美错过HR,因为HR一般是不会联系的,而且也会收不到笔试短信;2.留下的是QQ邮箱:有时候容易被屏蔽 ,一大串数字也不专业,而且输入QQ邮箱的时候你那些年的昵称会自动跳出,然后...你懂得;3.学校名称缩写/不写排名:国内 HR 不熟悉的学校或者看上去中文翻译名字比较尴尬容易让人误会是野鸡大学的,最好还是写一下院校排名。
博士毕业之后,一般来说会进入工作岗位,选择去高校或是进企业。但有部分博士会选择继续深造,这时候他们大多会选择去做博后,一方面可以做研究,一方面有一定的基础收入维持生活。而做博后,去海外会是首选,通过借鉴海外的平台,提升科研能力,同时也体验不一样的生活。当然,之所以选择去海外做博后,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国内高校招聘人才越来越看重海归经历了,有些高校甚至明文规定没有海外留学或者访学经历,升职都将受到影响。在某博士后论坛,有一名博士后发起了调查,想要了解长期在海外做博后最烦恼的方面,得到的两个最多的回答:一个是在海外融入的问题,一个是回国找工作的问题。长期在海外做博后的人,大多抱着一个目的,那就是希望能融入当地社会,扎根海外,不到万不得已,不会考虑回国。因为如果考虑回国,两年博士后出站后大多数人就选择回国了,长期做博士后的海外人士,自然在等待机会。那么长期在海外做博后的人,他们内心有哪些烦恼?我们可以从下面这些博后的回答中窥知一二。最主要的还是海外融入问题。我的很多朋友出去时间长得几乎也有接近20年的了,短的也有5到6年的,但是绝大部分都还是无法融入当地的环境,尤其是和外国人之间的交往,或许这就是文化背景不同的原因。再有一个原因,或许是我们一直把自己当作是外来人,或许是不同背景的人很难走入对方内心而无法真正成为朋友,说实话,国人到哪里工作都是勤奋的,可以获得成绩的,这个没有问题。在外多年的经历以及科研经验,回国不存在占坑和不占坑的问题,回国可以找到不错的工作,但是很多优秀的人才不愿意回国,这是个问题。总而言之,在哪里混生活都不容易。另外一名博后同行则表示在国外融不进去,想回国也找不到一劳永逸的合适岗位,一直处于纠结中。国内的科研环境好了,国外一直很难融进去,想着回国,但是这个很大程度上有背离原先的出国初衷。再者,真要想着回国内能够一劳永逸的职位也少,都是给国外回去的大牛们准备的,相信多数在国外混了好久的博后都不属于此列,所以回国也是要拼的,就这么反复纠结中。最烦恼的就是,在国外没什么发展机会,鸡肋一样,想回国了还没有合适的岗位,郁闷无比。博后的位置时间一般不长,相对不稳定,得经常找工作,一般2年或者3年,有的甚至一年就得换一个地方。工作两站后,会担心,接下来博后不好找,因为一般找博后的地方,都不希望对方是做了十年八年博后的人。现在国内竞争大,海归人数多,而且长年在海外,在国内一般认识的人少,找国内位置也不容易。在小编看来,如果一直在海外做博后,不能成为当地大学的老师,其实是有风险的。丰厚的收入虽然有,但是期间的担忧会越来越多,从一个博后做完进入到下一个阶段时,总是在不停地跳,没有固定下来。这对于三十而立,四十不惑的人来说会造成越来越大的压力。所以最好是有目的性地做博后。有人说博士后是国外找不到工作的人才做的,但是在国内,由于文凭的影响力所限,所以好多人选择做博后镀金或跳槽海外。出发点是对的,但是中间一定要实时地调整对策,不可盲目地总在做博后,可以考虑回国或在当地找工作,一定要坚定信念,才能事有所成。欢迎各位读者朋友留言发表自己的观点。我是教育向前冲,本篇图文等部分素材源自网络,侵联删。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类数量的不断增加,资源问题成了困扰许多国家发展的一个头等大事,由于煤、石油等资源在地底需要数万年的演变才能成为可以使用的能源,因此寻找和开发可再生能源就成了最重要的事情。随着风能、太阳能、核能的开发,人们发现太阳能是最为稳定,利用率也最高的一种能源。只是想要把太阳能转化为可以使用的能源,我们目前都是通过太阳能电池板来完成。这种板,不仅成本高,而且使用起来很不方便。所幸,随着发电玻璃的发明,这个难题得到了彻底的改善。发电玻璃的特殊之处在于,它在普通的玻璃上涂抹了碲化镉材料,这种材料可不得了,能够让一块普通的玻璃立刻化身为可发电的玻璃,转化率高,方便快捷,而且十分坚硬。这种玻璃可以作为建筑玻璃使用。如果城市里的高楼大厦都换上了这样的玻璃,那么城市能源紧张的问题就能够得到很大的缓解,而且对经济的发展和环境的保护都有很大的作用,可以说是百年大计。要说起这么高科技的发明,就不得不提到一个人,那就是潘锦功博士。这位博士曾经在美国呆过很长一段时间,他在1996年就已经开始研究发电玻璃。美国十分看重这项技术,曾给他开出很高的报酬,然而潘锦功博士最终还是放弃了美国的优越生活,返回国内。他希望为中国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并且终于在国内研制成功了发电玻璃,为中国的发展带来了不可估量的价值。潘锦功博士2017年11月初中国“发电玻璃”的创始人潘锦功博士梦想成真!“发电玻璃”?又叫碲化镉薄膜太阳能电池? 被誉为“挂在墙上的油田”!只用55秒,生产线终端即走出一块世界最大单体面积的碲化镉“发电玻璃”全世界最大单体面积的碲化镉“发电玻璃”。单片面积1.92平方米、重30公斤、年可发电260度—270度;对于这最大“发电玻璃”,我们中国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目前,潘锦功掌舵的光电材料有限公司生产线已经正式投入试生产,现已斩获的订单,足够年产100兆瓦的生产线生产一年。图为生产车间那么,能不能发明一种更加简单便捷的可以安装在自家屋顶或建筑外墙的新材料来利用太阳能发电呢?中国科学家潘锦功一直在努力并最终成功研发“发电玻璃”!2011年,潘锦功来到成都,开始他在玻璃幕墙上造大庆油田“三峡电站”的梦想。不同于当时业界主流的晶硅太阳能电池技术,潘锦功的碲化镉薄膜只要刷在玻璃上就能发电,且光电转化率达到17.8%。图为生产车间此前,国际上最大的单片碲化镉薄膜发电玻璃面积仅为0.72平方米,所以,在单体面积涂抹技术方面潘锦功团队获得了世界性突破!并且,1.92平米发电玻璃的光电转化效率能高达17.8%!媲美传统硅太阳能板啊!潘锦功作出了立足国情的大胆布局。他算过一笔账,单个大面积玻璃一年可发电260度—270度,三四千块玻璃产生的电量,就相当于普通油田一口井一年产油可转化成的发电量。设想一下,如果所有建筑物的玻璃,都涂抹上碲化镉而改造成“发电玻璃”……那么,以上海环球金融中心为例,足足12万平方米的发电玻璃幕墙,将能完全满足大楼自身全年用电,还能供应给周边建筑!中国目前共有400亿平方米建筑,如果用这种“发电玻璃”改造其中的10%,那就相当于建设了3个三峡水电站啊!最为关键的是,这可是完全环保的清洁能源哦!军事用途也非常之大!因为它携带方便,非常适合野外使用,能保障军区通讯基站的用电需求。另外,“发电玻璃”的承载能力很强,可以直接铺设在道路路面上,一旦与电动汽车的移动充电技术衔接,马路就变成了“移动充电宝”啦!回望来时路,潘锦功感慨:“感谢国家,给了我们报国的机会;感谢时代,把机会给了愿意坚持的我们。”作为中国人,我们应该为潘锦功这样的追梦者点赞!因为潘锦功团队的碲化镉发电玻璃,终将为世界清洁能源的发展,为人类拥有更美好未来的愿景,注入一股强大的推动力!正因为潘锦功博士辛苦付出,才能够让我国在这个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无论是对中国还是对世界来说都是一个很大的进步,更是让世界看到了中国的强大和发展。而放弃美国优厚待遇回国的潘锦功博士理应受到我们的尊敬!这样振奋人心的中国智造!值得我们每一个人为之点赞鼓掌!
"万般皆上品,唯有读书高"。读书的重要性一直贯穿整个中国历史,包括如今读书都是一个人一生中必要的经历。古代的读书人是为了升官发财,现在读书是为了找到一份能养活家庭的工作。但是有的人是志存高远的,他们读书是为了实现心中的理抱负。武维华就是一个潜心修学数年然后,任官造福百姓的典型代表。一、几十年求学路,赴美博士毕业后毅然投入祖国的怀抱武维华,原是山西临汾市人,1961年因为家庭成分问题,全家迁回祖籍山西孝义。回到孝义后武维华就在当地读完了小学、初中和高中。后来就在当地中学做了一名教师。但是志向高远的武维华觉得这并不是他要的,他缺少的仅仅是一个实现自身梦想的机会,他只需要静静的等待这个机会的到来。在等待机会的同时,武维华也在广泛学习知识文化,不断的提高自身素质。1977年,高考恢复。武维华知道自己实现梦想的机会已经到来,因此他报名高考。当第一年高考成绩公布的时候,武维华不负自己的期望,顺利考入山西大学。因为父母都是农民,一辈子都与土地打交道,就连武维华也种过一段时间的地。但是种地一年的辛苦也只能换来家中的温饱,其他根本没有多少经济收入。有时天灾多,武维华家还要饿肚子。可能是出于兴趣,也可能是深知农民的艰辛并立志改变这种情况,所以他选择就读植物护理专业。从山西大学毕业后,武维华觉得现在的自己还没达到完成梦想能力。所以他觉得应该继续提高自己,于是考入中国科学院上海植物生理研究所。攻读植物生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在当年,武维华算了一个"高才生"。只要踏入社会就"不愁吃穿"。通往成功的路上总是诱惑满满,但是只有坚持下去的人才能成功。武维华就是因为清楚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所以在成功这条路他越走越远。在研究生这几年,武维华也是废寝忘食。一心就钻入书堆和文献中,几年的时间对他来说过得非常快。在研究生毕业后,武维华跟随他的导师前往北京农业大学,进行科研和教学工作。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工作后,武维华还是觉得自己没有达到自己期望的标准。因此1987年由国家资金委资助赴美国进行学习。来到美国的武维华觉得这里的专业知识更为先进,因此他想国家申请继续在美国读大学。1989年9月,武维华进入美国新泽西州立大学植物科学系攻读博士学位;1991年11月博士毕业后武维华选择继续在美国学习提高自己。于是他马上来到哈佛大学生物学研究室从事博士后研究;1994年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学习完后毅然决然的回到中国任教。回国后的武维华一直在高校从事教学工作。最初的他觉得教书育人就是他几十年的梦想,而且他也很习惯这样的教学氛围和工作内容。二、大梦初醒,决定从政造福人民在一段时间的工作后,武维华又开始迷茫了。他感觉“百年育人”并不是他的最终梦想,他经过深思熟虑后,终于知道了他的梦想是改变农民的困苦生活、是造福广大人民群众。在再一次清楚自己的目标后,武维华就开始为其做准备。2010年,武维华加入“九三学社”。“九三学社”是我党通力合作的亲密友党,武维华就本着都是为国为民的思想加入了精英汇聚的“九三学社”,之后也一直在努力往上走,毕竟“人微言轻”。经过武维华的不懈努力和其众多的科研成果,2017年12月7日武维华接任主席职位。在记者对其进行采访时,问他是如何有今天这般成就时。武维华说到:“我读大学那个年代,正是国家进行建设和发展的时期,国家需要大量的人才。当时的教育氛围就是大家努力学习,一起为建设国家出力”;“而且在那个年代,许多的先辈都是为国出力,不怕吃苦。比如邓稼先前辈,他瞒着所有人为国家工作,完成原子弹后奖金只有20元,但前辈们依然自豪骄傲的为国家奉献一切”。也许,正是他们当时的教育氛围还有先辈的榜样作用影响了武维华,这也的精神支撑他走完漫长的求学路并下定决心回国报恩。三、赴美求学,回国后任职无数武维华长达十年的求学路,成果颇丰。他在美国进行科研工作时就获奖无数,回国后更是加紧科学研究。1977年武维华入选国家人事部“百千万人才工程”;02年到2018年长期任植物生理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2007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这一个个职务,无一不体现出武维华科研成功的丰硕和国家对其的认可以及重视。当选“九三学社”主席的武维华现在的主要工作就是到全国各地去考察,了解我国农业发展的不足和问题,最后汇报中央一同参与解决问题的方案研究。如今有关武维华新闻的都是其到某地考察,当然这也是造福民众的方式之一。总结一个人的成果不但需要自身的努力,更需要一个成就自己梦想的机会。这个机会可能来得,也可能来得很慢。我们都要耐心等待,并在此期间不断的提升自己;然后当我们有所成就时,一定不要被成功迷住了双眼,一定要“牢记初心,不忘使命”;最后,成功的路上必定磕磕绊绊,但是我们要鼓起勇气,相信自己一定能成功!“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号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文章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
知乎上一则消息引起一堆回国的海外人共鸣,一个海归硕士,回国后几年时间,求职四处碰壁,一直没有找到自己心仪的工作。在面试的过程中,自我感觉良好,但是求职的公司再也没有下文。随着海外的留学背景的人越来越多,海归这个行业在国内光环显然变弱。很多企业有意无意避开海归,因为感觉海归的思想和行为被细化,和国内职场有冲突,并且薪资要求很多。也有些企业认为海归只是“光鲜亮丽的外表”,空有能力的本事。难道学历变得不重要了吗?对于刚毕业的大学生来说,学历是一个敲门砖。现在很多公司招聘要求都是本科以上,但是海外的硕士回来后工作遭到质疑,屡遭碰壁行为。难道仅仅是薪资问题要求过高吗?调查显示公司决定用一个人的标准是能力,留学背景固然重要,但一些海归眼高手低,想去好的企业,进不去,小型企业感觉自己屈才,工作不上心。公司老板固然不喜欢混日子,没有能力挑三拣四的人。现在国内大部分人工作都是为了挣钱,你干活老板给你付钱。只要你活干得好,能力比较强,那自然薪资不会太低。若是你没有能力也会毫不犹豫地辞退你,薪资也会有很差的待遇。能力和学历显然成了薪资的敲门砖,那你的薪资是靠你的能力决定还是学历决定?《演说家》里面讲过“世界五百强企业都说学历不重要,可是你不是名牌大学毕业,你进不去他们企业”故宫在招募新员工的时候,规定报名的人必须是名牌大学硕士以上的学历,报名的人将有4万多,但是只有1.7万人参加了考试。马云花重金挖恒昌潘磊,请他到阿里巴巴的达摩院参加研究,他是最年轻的科学家,年仅23岁获博士学位。华为重金招收8位应届生博士,都是实行年薪制。在这8位新员工当中,再高的年薪201万,最低年薪也达到89万。对于大企业来讲,你的学历和能力同时显现才会录用、培养。培养稀缺的好人才都是花重金,因为他们的能力可以给公司创造的价值更大。其实学历只是找工作的均衡点,学历背景是个门面,也是一次选择的机会,你会有更多选择机会,一个学历高的人能力自然不会差,企业不用花费精力时间教导,会更好的培养,学历高的人自我要求比较严格,更加的自律。事业的成功是靠一个人的能力来完成的。如果真的很有能力,有本事,在哪里都能创造一番事业。学历不高但是不能代表一个人的能力的全部,也许经验不足,但只要不断学习,都是从不懂逐渐完善到精通的过程。每个人的人生轨迹各不相同,追求也不相同。当你工作两到三年之后,学历变得不再重要,这个时候能力大于学历。李嘉诚,他读书很少,学历很低,但靠自己的能力成为亚洲首富。所以正确说法是,学历跟收入有关系,但不是绝对性关系。而能力和收入才是决定性的关系。前不久媒体报道阿里巴巴给刚毕业的求职者月薪8000元,同样的行业,有入行十年的从业者还没有拿到月薪八千的水平,如果不是不能做到数一数二,可想而知薪资待遇也就没有那么高。若一个人的用8年的时间不断地突飞猛进,不断地学习,不断地精进,不断地努力,可想而知,现在可以闯出一番事业。一个人的思维是最重要的。学历只是一道门槛,当你步入社会之后,所有的东西都会清零。学历只是明眼突出的东西,学历是先行的,而能力靠事情验证的。其实不管在哪里,只要对工作上心,努力认真,不管什么行业都能做到优秀,做到出色,薪资方面也会有可人的待遇。升职加薪也会到来。
我,哈佛硕士毕业,信心满满地准备回国大干一场然后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巅峰、再...可就在投递完简历后,被拒了理由是“你不是应届生”WTF???“我到底是不是应届生”留学生被“应届生”身份坑惨了回国被逼疯:我到底是不是应届生?回国求职后,留学生们很快发现自己蒙圈了,明明是今年毕业,可不被企业承认是“应届生”,又或者是你在这个HR眼里是“小鲜肉”,可到了另一个HR眼里就成了“老腊肉”…(小朋友,你是不是有很多问号)唉,说到底还是应届生身份太困扰了...问题一:什么是应届生呢有关“应届生”的解释,官方是这样说的主要指大学毕业生,应届毕业生是指在应该毕业的年份毕业的毕业生。 问题二:留学生回国到底算不算应届生不一定!因为根据教育部留学中心的规定:留学回国人员是否为应届生,由用人单位界定。也就是说算不算应届生,是要看企业对毕业时间的要求,但每家企业要求又不一样,可以说是“1000个企业,就有1000个毕业时间设定”...为了让大家更“快准狠”了解热门行业的应届生标准,小i已根据今年秋招情况,帮大家整理好了,建议收藏哈~▼ 券商行业▼ 互联网行业▼ 会计行业▼ 咨询行业▼ 快消行业应届生身份,到底有多值钱?但u1s1,虽然这个身份难界定,可没它万万不行…回国找工作、考公、领福利等等都会受它影响,总之,它远比你想象中的重要: 只有应届生才能走校招众所周知,只有应届生才能参与校园招聘,而且每一年校招招的都是来年的应届毕业生!像现在进行的2021 秋招,这个年份不是指哪一年发生,而是指招聘的应届生毕业学年,也就是明年的毕业生...(举个吧!一个2021年六月份毕业的留学生,想回国参加明年2022届秋天的校招,那他很有可能网申投递后直接被pass,因为对于很多企业来说,他已经不属于应届毕业生了...)那有的人“头铁”觉得没了校招,反正还有社招这条出路,但...等你参加社招后,会发现“校招“和“社招“之间的距离差得可不只零点几毫米,那难度系数可以说是直线飙升:校招 vs 社招!Round one:一年之中,企业会进行两次大规模的校招,分别为秋招和春招,时间集中,岗位数量多;而社招只有在企业人才需求特别大的时候才会进行,机会少。校招 vs 社招!Round two:一般参加校招时,你的竞争对手同是一些没有太多社会经验的应届生;但社招你将会和已经有多年工作经验的职场人pk,你觉得自己哪个胜算更大一些呢…再举个,同样都是 阿里巴巴 的产品经理岗,也同样是要求本科及以上学历,但:社招要求要有5年以上相关工作经验;校招仅对专业有要求;社招岗要求熟悉工作流程,校招岗只需要你有一颗好奇心...▼ 应届生招聘▼ 社会招聘(图片来源阿里巴巴官网)你品,你细品... 应届生享受落户北上广政策现在各大城市为了“人才抢夺大战”,高校应届毕业生可享受直接落户的优惠政策,若户口解决了,日后买房、子女读书问题也能解决。相比之下往届生想要在一二线城市落户就会更费力一点... 公考、事业单位考试更占优势而近几年,留学生回国进入“体制”的现象也越来越多,比如#哈佛博士回国当街道办主任#...但像事业单位、公务员考试人家也越来越往应届毕业生倾斜...《关于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做好事业单位公开招聘高校毕业生工作的通知》(图片来源网络)看到这儿,你是不是已经意识到应届生身份的重要性了,那就不要错过今年最后的投递机会了...快醒醒!秋招补录是你今年最后的机会目前2021秋招已接近尾声,可你还没有收获心仪的offer,肿么办?那小i劝你千万不要再错过最近大规模开启的秋招补招了因为很多企业的补招并不设置笔试,流程简化(像每年校招互联网的笔试通过率可都是在20%以下的,这里点名腾讯)。而且补招宣传力度小,相对应竞争也没那么激烈!眼下你还有这些big name的补招机会:① 德勤开启2021秋招补录通道本次补录涉及审计、税务、管理等11大类岗位工作地点覆盖在全国各地(北上广深等)② 京东启动1.5万人的校招补录无笔试环节,以远程面试为主投过可再投③ 网易2021校招补录火速赶来此次补招不统一设置笔试,以远程面试为主多部门多岗位,还可二次投递另外,在补招投递前先自行复盘一下秋招失利的原因,看看到底是网申、简历、笔试、面试那一关出现了问题,以防一错再错,浪费今年最后一次投递机会!如果你不知道具体如何操作,那你完全可以寻求我们的帮忙,专业的导师将手把手带你carry心仪的offer
有人曾说清华、北大这样的国内顶尖名校都是为国外培养人才的地方,因为很多学生毕业后选择了去到国外留学,再之后留在了国外。但是近些年来也有一些学术人才慢慢回到了祖国,为祖国的科研力量注入了更多的力量,每每听到留在国外工作多年的科研人才回到祖国时,总是会让人激动万分,比如当初放弃国外优厚待遇毅然决然选择回国的施一公,就曾在国内学术界引起轰动。而今天要讲的同样是一位学术大牛,他也同样是在国外工作生活多年,现如今也回到了中国,他就是于洪涛。于洪涛出生于山东的一个农村家庭,自小就展现出了超强的学习天赋,再加上他天资聪慧还好学,这使得他在班级里总是能够很容易就考出很不错的成绩,他的高考成绩也很亮眼,顺利考上了中国的高等学府北京大学。从北京大学毕业后的他选择了去到国外继续深造,硕士和博士都是在哈佛求学的,在博士期间他就展现出了很强的科研能力,与所在的团队一同取得了多项重要研究成果,博士毕业之后的他继续留在哈佛做博士后研究,专注于研究细胞周期调控机理,又取得了一系列科研成果。1999年他开始受聘于美国得克萨斯大学西南医学中心药学系,历任助理教授、副教授、教授、终身讲席教授,很快年纪轻轻的他就已经在学术界有了一定的影响力,2008年起开始兼任霍华德休斯研究院的研究员,可能很多人对这个研究院不太了解,它可是全美顶尖的医学研究所,更是世界上最顶尖的研究所之一,能够进入其中的基本上都是顶尖的科学家,而于洪涛是少有的华人中的一个。而在不久前,这位在国外工作生活了长达三十年之久的学术大牛回到了国内,并且加入到了西湖大学,担任西湖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首任院长,而他的到来有着施一公的“动员”。其实在考虑回国的时候,美国得克萨斯大学西南医学中心为挽留于洪涛这位不可多得的学术人才不断加码,提供的待遇也越来越丰厚。但是对于回国他说“我已经考虑了半年了,我这一生还有多少个半年?该是做决定的时候了!”于是他舍弃掉了国外的优厚待遇,回到了中国,去到了西湖大学,当时也是震惊了整个学术界。对于他的到来,不论是给西湖大学,还是给中国的科学界都注入了更加强大的力量。然而有记者采访他时,问了一个问题“为什么网上您的信息极少,都不太能够搜索到您?”,而他给出的回答是“我就是一个科学家,最好别人都不知道我,学术圈里知道就可以了”,一句多么朴实的话,也足以见得他是多么低调。施一公与于洪涛早在多年前就已结识,两人可以说是互相欣赏的人,也正是国内科研环境越来越好再加上施一公的“动员”才使得这样一位顶尖的科学家回到了国内,为国家的科研和人才培养提供了更有利的保障。对于于洪涛的回国,你有什么看法呢?(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在英国十大名校中读了文科硕士,期望5000元月薪实际打了七折;澳洲留学六年花了200多万,结果回国第一份工作底薪仅2000元——这类关于留学投资回报的事情,常有耳闻。留学生回国真的如此不堪吗?我们收集了30位海归的真实薪资。10位美国海归真实薪资01,美硕,魔都,学校排名前50,税前10k。想知道那些说金融20k的到底进的是哪,跟我一块儿毕业的小伙伴也没这么高啊。02,美本日硕,拿了上海和香港的offer,上海税前月薪20k,香港30k,都拒了,还是喜欢京东....03,美硕好歹算个综合top前50,南京,ee转金融,本科985,现在交双一流。回国3年,月薪1万多,不加年终奖....别bb回国,庙小妖风大,水浅王八多。04,广州,高中初中香港国际学校美高那种,大学美国本科top50,月薪11k。05,有时候想想真不知道怎么说,美国中餐馆打工一周双休都有3500刀,也就是人民币2万多。06,美本硕,在美国留学9年,回国第一年3线城市,常州金坛区,14k/月。07,呆过的公司的新入职小姐姐,美本文理学院,北京税前3万5。08,美国4年回国1年,坐标沈阳,我回来之后找了小半年才找到一个7.6k的。09,留美top50,国内一年,HR税前10k,心塞。10,美本日硕,之前在北京科研机构事业编,到手6k-7k,现在深圳高校到手7k-8k。10位英国海归真实薪资01,上海去年英硕传媒刚回国第一份工作6.5k,次年9月第二份工作10k,入不敷出。02,工作即将一年整,英国本科学的是会计金融,帝都做外企财物分析,刚入职月薪税前5.5k,工作半年后加薪到7k,乱七八糟加起来一共估计10万....就真的很普通了。03,英国7年土木本硕,回国7年,二线城市自己找的工作,年薪50,房地产行业。(这个50,是原文之中的50,究竟后面有米有万,咱也不清楚)04,其实很多不一定看月薪,我一朋友国内南开本科,毕业去英国读研回深圳,在证券工作一年后月薪税后一万吧,但是做项目的年底分红50多万,我现在土澳工作本以为自己薪资也不低了,一对比瑟瑟发抖,想回国工作了。05,国本英国硕士,回国在四大的二线所趴着,当时起薪7k多,每年涨30%,就这样吧。06,十八线,英硕,工作一年半税前8k,另外想说工资不能限于月薪,毕竟单位不同薪资结构不同,有些单位的年终奖非常诱人,而我....07,,英国硕士,毕业工作3年,工程单位,月薪2.5万年底绩效好的话,一年40万+。08,人大本科,英国留学回来,北京税后1万加各种福利。09,英国两年电气,回国第三个月工资拿到手的工资5000,住房和吃饭公司包了,平时福利也多,哎感觉学电就是求稳,一辈子赚不了什么钱。10,英国4年回国一年,目前在菊厂,税后工资14k。4位加拿大海归真实薪资01,加拿大6年,坐标上海,刚回国,收到offer,税前11k,加提成。02,成都,IT外企,加拿大毕业两年回的,IT月薪1.2万。03,坐标枫叶国,本科毕业3年,年薪50万,看评论真的快断了我明年回国的念头。(还没回...)04,二线省会私企,电力设计院,加拿大本科土建专业,公司平均3k月薪加3k预支奖金加16/小时加班费,项目奖金季度结算,按土建电气,水工,热控,机务,配比X工时,有注册证书的吗,单独再加。6位澳洲海归真实薪资01,呵呵....难得留言还是如此伤心的话题,澳洲8年回国5年,坐标南京月薪4000。02,澳洲,帝都,6月回的国,教育行业,7k,本来学的金融,之前也做的金融,回国厌了金融想图个工作好心情就转了行,然而...03,看行业吧,金融的话,土澳留学,上海入职一年12k。04,5年前985本科毕业时年薪税后30万,郑州,现在悉尼大学读博士毕业年薪20万。05,澳洲硕士,一线城市,第一年工作,企业财务到手7000+,朋友香港硕士,marketing,到手8000+。06,澳硕会计专业,国内在二线城市外企做了半年税前5k,现在帝都税前1万,感觉遇到好领导好同事比工资重要。此前有份关于海归薪资的报告提到:44.8%的海归税后月收入在6000元以下,近七成的海归的月薪低于自己的期望值。不得不说,有的人留学归来是真的海归,而有的人却变成了海带。而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海归回国待遇差距如此之大呢?留学“镀金时代”结束今年的疫情不仅影响全球经济,出国留学也受到严重冲击。在北大教授、著名经济学家何帆看来:全球化的黄金时代已经基本过去了,留学的溢价也会逐渐消失。就像我认识的一位前辈所说:“在九十年代末期,海归是“高水平”和“高薪酬”的代名词。一个伦敦国王学院的法学硕士学位,的确让我顺利进入北京知名律师事务所工作。仅2年的硕士在现在会被认为“水”,所以我常笑称自己是“镀金海归”。”如今,出国留学已从以前的“精英化”逐步向“大众化”扩展。海归的“镀金时代”也彻底结束。“海归”过剩,供过于求,自然也就没那么金贵了。与此同时,“海归”的贬值也体现出用人单位不再单一看重留学背景,在招聘用人中更趋理性,愿意花高价雇“海归”撑门面的企业日益减少。就像一位回国求职的留学生所说:“现在留学生的学历和能力层次差距很大,海归群体也分为“小海归”与“大海归”。能拿到高薪酬的,大部分是有名校过硬文凭或者多年实际工作经历,处于人才金字塔塔尖的‘大海归’。”而多数的“小海归”跟本土大学毕业生竞争不仅没优势,甚至处于一些劣势,比如:容易错过企业校招季缺乏相关工作经历和国内名校比,海归处于劣势国内HR只认名校对自身没有明确的定位所以要想在竞争中胜出,首先要为自身找准定位,仅仅依靠留学光环远远不够,需要脚踏实地,一步步积累经验。留学的经历确实可以为你增光,但如果到现在这个时代,你还抱着“出国镀金”的心态去留学,那么收获的恐怕只有“高不成低不就”的尴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