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博士后不找工作,跟着导师打工12年,可行吗?俯而不对

博士后不找工作,跟着导师打工12年,可行吗?

有网传一名博士后一直不参加工作,跟着导师打工了12年,现年39岁,还没有离开导师的意思,而且抱着牛人导师退休了学校会给他安排工作和实验室的幻想,很多人评论说他读书读傻了!很傻很天真,今后导师退休了,学校会让他接管实验室吗?而且他年龄越来越大,今后会有高校接受他吗?读者的担心不无道理,但是笔者有自己的看法。不能说该博士生的选择就是错误的。首先,工作不是那么好找的,就算进高校,也不会专业对口,因为专业博士有多有少,与需求脱节,许多高校尽管进了博士,但是找不到理想的人才,最后只得“曲线救国”,比如安排物理博士去教数学,石油博士去教机械,化学博士去教生物,对专业性很强的博士来说简直是一大打击,特别是本应该搞科研的他们最后成了基础课老师,与一班高中毕业生厮混,大量的教学工作占据了自己的时间,因此很多博士都辞职走了。或者调离岗位,很少能安心教学的。所以该博士生如果找不到理想的工作还不如原地不动。其次,一个新地方一个新岗位带给人的改变是巨大的地震,甚至是很难适应毁三观的。工作不同于读书那么单纯,要求那么多,考虑的人事那么多,完全没有搞课题的环境和机会,将原来的人生节奏完全打乱,措手不及!据该博士生说,他很享受在导师手下的工作,写写论文搞搞科研,导师课题多,一年给他50万,他觉得日子挺享受的!背靠大树好乘凉,自己去搞科研不是那么容易成功的,许多人都撞得头破血流,到处垫钱接工程,甚至吃饭的钱都没了!到企业就是讨饭一般到处请客赏饭。纵向项目竞争激烈,校内评市内评国家评审,科研评定委员会看不惯你,你想冲出本校都难。重点高校很容易截持了科研经费,经费根本流不出北京。笔者同学的丈夫非常后悔离开原来的导师,导师人脉广大,身家上亿,在行业内小有名气,对他们也大方,解决房子解决困难什么的,就是跟着他做事每年也有不菲的纯收入,手下的师弟师妹一呼百应,不比现在自己当个高校小老师,处处受管制,搞科研纯粹是自己砸钱赚吆喝!赔进去人力物力收不回来。宁做凤尾莫做鸡头,工作也需要赚钱养家,何况环境让人不愉快!要是高校那么适合科技人才,那么许晨阳、颜宁、还有许多留美博士就不会出走美国了!关键的问题,科技制度留不住高科技人才。再三,他确实喜欢搞科研项目,导师也为他提供了好环境,那么可以试着发展自己的创新项目,然后与导师合作发表,共同分享利益,如果你干的多,相信导师也不会白白抢占别人的功劳的。站在巨人肩膀上,这个比你当教师万事操心不容易得多?总之,笔者给他开出建议:继续跟着导师干事,存钱,搞定结婚生子,同时要注意发展自己的力量,跟导师谈谈他退休了你怎么办?(除了那种品质恶劣的导师一般导师还是很乐意为学生铺路的),路途有1本校当老师走职称博导之路,2继承导师的人脉学术思想独立开科技公司,3赚够了钱提前退休,搞搞投资,经营好家庭理财,自由自在。4如果自己确实有重大科研成果,也可以做个牛人,根本不愁前途工作的问题,卖卖专利卖卖产品就不愁老年。所以该博士生的选择并非那么悲观,他只是走了一条不同于大众的路而已。我是鹦鹦,亲爱的读者,你们认为呢?

其名为鹏

选专业要慎重!博士后找工作却被多所大学无情拒绝!

近日在工作当中了解到,有一个博士后毕业于重点大学,而且本硕博都毕业于985大学,最后选择了当博士后。但是现在博士后已经毕业5个多月时间,也仍然没有找到工作。在某省会城市找工作,被多所大学无情的拒绝,最后无奈只能选择去月薪五六千块钱的科研所工作。因为在社会公众的眼中,博士后已经是非常高的学历,找工作应该难度不大,而且应该工资很高,但是现实往往是残酷的。作为博士后毕业以后在多所大学找工作,却没有一所大学给予offer。究其原因在于该博士后的专业比较差,属于四大天坑专业之一,博士就业比较困难。这就提醒大家选专业一定要慎重!如果在高考时候专业选择不当,比如说选择了生化环材这4大天坑专业。那么将来就必须要考研,还必须考博,甚至继续读博士后等。否则本科毕业以后基本上就是失业,即使考上了硕士,毕业以后找工作仍然比较难。如果考上博士以后,大学生以为以后就业就容易了,这种想法也是错误的。比如说化学博士,生物科学专业毕业的博士以及环境工程毕业的博士,这四大天坑专业毕业的博士就业难度也不小。主要原因在于这些天坑专业,每年毕业的博士人数比较多。虽然博士已经是很高的学历,但是由于博士就业方向比较窄,主要集中在大学或者科研机构,这就导致即使是985大学毕业的博士,甚至博士后,在找工作的时候也感觉压力很大。对此建议各位高考学生在高考志愿选择的时候一定要谨慎报考,选择好自己的大学专业,否则以后后悔莫及,会走很多弯路。而对于已经在读这次的天坑专业的本科生而言,在考研时候尽量选择一些就业不错的专业,或者说跨专业考研。再或者在考研的时候选择该专业相对而言就业最好的二级学科专业,从而避免在硕士毕业以后找工作很难。比如说该博士后已经学历非常高,但是现在找工作却很难,被多所大学无情的拒绝。而且如果去一些普通的科研机构,工资只有五六千块钱,毕业以后的压力仍然很大。所以建议各位考生选专业一定要慎重!选专业要慎重!博士后毕业却被多所大学无情拒绝!对此大家还有哪些不同的看法?

舜曰

博士后,真能成为求职时的敲门砖吗?

近年来,随着我国博士数量的激增,导致博士的就业的压力越来越大。有相当一部分毕业的博士找不到合适的工作,进而选择继续做博后,希望博后出站后能有个心仪的工作。这里有人不禁会问:读了博后,真的就好找工作了吗?1.掌握博后的本质其实,这个问题就和读博士是否好找工作一样,没有个绝对的答案,因为每个人情况不一样,所以结果自然不同。不过你要想得到想要的答案,就必须对博后这个事有个清楚的认识,然后再考虑要不要读。博后并不是学位,仅仅是一些科研单位或企业提供科研平台,临时招收某一领域的优秀博士从事科研工作。从这一点来看是个双赢的事:科研单位获得了智力支持,而博士本人借助科研平台提升科研能力和获得更多的成果。2.认清双方的根本利益但是问题出在双方各自利益的驱动上:对很多博士而言,提升能力和成果的目的不是为了自己科研事业的发展,而是拿博后经历作为找工作的一块敲门砖;对科研单位而言,觉得自己没有培养的义务,招博后其实是在获得不占编制的优质廉价劳动力。在看清以上两点后,塔主认为,对于没找到工作读博后的博士,其实质就是博士工作的延续。也就是多花两年为你两年后找工作增加几篇科研成果罢了。3.决定是否为人生赌一把所以说,如果不是真心喜欢科研,仅仅在找工作的角度,读与不读博后就是4年成果产出和6年成果产出的区别。有时候这是一场赌博:即就是两年时间换多少成果。如果你觉得自己可以做到,那么你可以试一试,如果你觉得两年换不来想要的文章,那么塔主劝你谨慎,因为两年时间内博士毕业生的平均产出量也在提高,你是否有跑赢后面博士的勇气?如果可以,那么读博后是你找工作的一块敲门砖,不行的话,那么博后仅是你求职之路上一段插曲而已。相信各位心中已经有答案了吧!

高老头

国内文科博士找工作经验分享

其实,对于找工作这件事,我真的称不上有什么“经验”,只是刚刚经历了这个过程,所以有一些想法,想跟师弟师妹们分享。一、什么时候开始找工作?读博的孩子,总是经常会听到如今工作不好找的消息,所以心中难免焦虑。有些人觉得可能需要一两年的人脉铺路。我的感觉是如果你真的比较活跃,是年轻人中的翘楚,乐于参加各种学术会议,让许多学校的老师们知道你的存在,那当然是好的。但是如果你只是一个平凡的、默默无闻的小人物,我觉得也不用太着急。大约博三上学期开始关注相关招聘就可以了,时间完全绰绰有余。博一博二时,还是抓紧时间多发几篇论文吧。二、如何找到各个学校招聘信息?大约有三个途径。第一个途径是靠导师打听,因为有的学校某些相关岗位少,所以不会完全公布招聘信息,这个时候没有办法,只能通过导师去打听。第二个途径是在学校的人事处网站、或者院系的网站查找,很多学校在9-12,3-5月月份都会发布相关信息,即使今年的找不到,去年的也可以作为参考。第三个途径是直接发邮件询问相关负责人。某一个院系的负责人老师,或者教研室主任的信息,往往在知网论文或者学院官网上会公开,你可以直接给他发邮件询问,表明你的意愿,并附上你的简历信息。一般说来,老师们都会回复。三、要不要去做博士后?相比于寻找正式教职,去做博士后确实容易得多,因为国内很多高校都在招博士后,要求也相对较低,一般有发过两篇C刊(甚至一篇),都有机会。其中,博士后导师是关键,他如果同意了,那么基本上没有问题——如何寻找博士后导师的信息,参考第二条。只不过,在去做博士后之前,必须考虑清楚几个问题。首先,你去做博士后的目的是什么?特别是两三年之后出站了,你的去向是哪里?你如果只是把博士后当作一个跳板、或者一个过渡,以后要去其他高校,那么你就要寻找一位对你以后去其他高校有比较大的帮助的博导、高校、或者科研院所。如果你的目的是通过博后的经历,留在那所高校,那么你就要考察清楚,留下来的可能性有多大?以你目前和未来的学术成绩,能否达到他们的要求?并且考察一下,他们之前进站的博士后,有几个是顺利留下来的?对于这些,最好看清楚学校的白纸黑字的文件,不要太过于相信一些口头上的承诺。最后,博士后其实也不轻松——当然,去当讲师也一样。因为无论是想要留在原高校,还是顺利出站,继续找工作,你都得靠文章和课题支撑。同时,许多博士后导师手头都有国家重点项目,急需年轻人去参与,肯定会占用你的研究时间。不过,国内的博士后待遇还可以,国家给年薪十五万。广东那边高点,加上政府出资,大概有二十来万。如果申请项目顺利,还会有其他科研基金。所以,我的想法是,如果你急需用钱,其实做博后的收益比直接去当讲师效益更高,而且没有要当班主任、教课这些杂事。其次,如果你手头已经有好几篇文章待发,或者正在写,有信心通过两三年的博后经历刷新你的文章数量,进入国内高级院校,那么去做博后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毕竟国内几个知名大学,都直接要求博后经历,不要博士生了。三、论文数量、学校出身、留学经历哪个重要?现在工作确实不好找。如果你博士是985的,想去985,那其实挺难的,你文章得足够,并且去了许多时候不是正式教职,只是师资博士后或专职科研岗——6年非升即走,许多学校采取末流淘汰制,并且在这6年时间里,可能没有安家费和科研启动金,过渡房只是一间学生宿舍,工资也不高,压力又山大。如果你想去211,也不容易,特别是那些在北京、南京、上海、苏州的211,压力也不小。如果你连博士都不是985,那你想去211,机会就十分渺茫了——毕竟有一大堆985的也想去。如果你博士只是211,那能去省级的学校已经非常好了。如果你博士是985,那去省级的学校也还可以。如果你博士连211都不是,那估计只能去市级别的高校了——其实有不少985的,也只去了市级别的学校,特别是在大城市。部分高校,特别是城市比较好的学校,甚至会以本科学历来卡人,因为想进的人太多了。对于自己要毕业的高校,我们没法选择,所以在读书时能做的,就是多发几篇C刊了。最理想的状态,当然是C刊数量多,同时又包含一些比较好的刊物,或者被人大复印、社会科学文摘转载的。如果没有,有普通的C刊三篇以上,那找工作就相对容易。但是要去好学校,可能就难了。至于留学经历,部分985学校比较看重,但是也是建立在有文章的基础上。普通的学校,大部分还是比较关注所发期刊的等级和数量——毕竟这以后关系到学校的科研GDP。不过学西学的同学,能出国就出国吧,毕竟以后迟早都得出国,不然好像评不了教授。只是在读博期间,如果出国一年以上的话,很多同学都会面临延期毕业的问题,很多学校延期毕业是没有补助的,甚至不提供住宿,特别是北京的高校,自己要考虑清楚就好。四、面试时会问些什么问题?如果投了简历,学校和院系如果满意,就会通知面试。面试基本上是准备20分钟左右的试讲,主题不限,讲自己熟悉的领域就行。然后老师会根据你讲的问一些问题。讲时普通话要标准、语速正常,要有老师的样子即可。之前要做好PPT,有的学校甚至还要求写板书,提前一周想好话题并练习就足够。比较难以把握的主要有两点,首先是时间,短短20分钟时间(有的只有15分钟)要讲课、写板书,翻PPT等,事情还是挺多的,这需要训练。自己一定要看好时间,对着朋友练习几遍,并让他提提意见,要做到完全脱稿。其次是讲的难易程度,因为台下既有院长、书记这些或许不是本专业的领导,也有你应聘专业的教授等。最好是讲一些基础的,再配一些稍微提升性的,让两边的老师都能满意。本专业的教授一般会问一些比较专业的知识,而领导们可能会直接根据你的简历、你发的C刊的数量,考察你以后会为学校完成多少科研指标……讲完之后,不要急着走人,可以多跟老师们聊天,其实从他们的口风中基本上就可以知道自己有没有通过。之后回去的时候,也可通过导师的关系,提前知道院系审核是否通过,这个结果很快就会出来。但是学校那边的审核可能要一两个月,人事处还需要进行学历和科研成果的审核。如果同时应聘的人有好几个,那么学校那边可能就会根据院系呈递的结果选择其中一两个,最后再进行公示。五、有好几个offer,如何选择?或者薪资、城市、高校排名、专业排名哪个最重要?这个答案并不唯一,总体而言就是综合考虑,有舍有得。而这个考虑,是建立在对自我和外界的认知的基础之上。首先,对于自己,你要对自己的学术能力和未来可能取得的学术成绩有一个大体的认识。并且要考虑到哪个对你才是最重要的?是家庭、选择的学校、还是所在的城市?对于岗位,你要考虑到它是专职科研岗、博士后、还是临时工?有没有编制?薪资多少?压力大不大?对于学校,你要考虑到该学校的排名、该学科的排名、它是否有博士点、硕士点、未来的发展如何。对于城市,你要考虑到它的地理位置,未来发展、房价、与父母的距离,等等。因此,总是必须放弃一些东西,有舍才有得。例如,如果你特别想待在985高校,并且有这个机会,那你就得忍受巨大的压力。如果你想轻松一些,不想跟人PK,或许就得放弃一些名牌大学。如果你特别想要待在北上广这些大城市,或许就只能选择该城市里的一些不知名的大学。如果你特别在乎薪资,急需安家费,那就只能选择一些稍微好一点的市级学校或者去广东做博士后。如果你想跟另一半在同一所城市,那就必须只在某座城市找……总而言之,每个人的需求不同,每个offer也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的。许多时候,调整好心态,把自己该做的都做好,就可以了。我的经历很单薄,能分享的就这些了,希望对有需要的人有所帮助吧。作者:肖炜静本文容及图片均来源于炜静小屋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北京会

博士后压力大自杀:揭开了这个职业比996打工人还要残酷的真相!

引言2020年1月5日,一位知乎匿名用户添加了“如何看待武汉大学1月5日一位博士后跳楼?”的问题,该问题随后被编辑为“1 月 5 日武汉大学疑似一位博士后跳楼,事情真相如何?”,随后几位在附近的武大学子的回答证实了这个悲剧。一个博士后,拼过了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高考,又在竞争激烈的考研大军中脱颖而出,通过自己的努力顺利通过博士论文答辩,成为全国人口中比例低到惊人的那 0.07%具有博士学位的人。最后决定在科研道路上继续求索,成为一名博士后研究人员。博士后,可能在很多人眼中已经是人生赢家了。然而,真实情况真的如此吗?这群大家眼中的佼佼者真实生活状况到底如何呢?又是什么把其中一些人逼上绝路?今天康康我就跟大家聊一下博士后这个大家耳朵熟悉却眼睛陌生的职业,带你们看看他们背后那不为人知的一面。在国内,博士后是工作,但是是一个更像学历的工作。学术界的大部分人都知道博士后是一种工作,并不是一种学历。然而在大众的眼中,更容易误解成是比博士还高的一种学历。但是不得不说,博士后这个起源于国外的职业在国内被搞得越来越像一种学历。为什么这么说呢?正常来说,如果你去找一份工作,你符合要求就可以上岗,你不愿意干了就可以辞职;一般不会规定工作年限,不会要求你几年之内必须走人;你离开那个单位也不需要别人给你发一个证书。你觉得不合适离开一个岗位,也不会成为你的职业污点。这叫一份工作,这也是欧美等发达国家博士后基本的运作模式。然而国内的博士后,可能是为了体现对博士后的重视,抑或因为经费来源的问题,国内专门设立了博士后流动站,而且国内对于博士后的管理特别细致入微。你符合要求上岗,博士后叫进站,给你规定两到三年的在站时间,就像博士三年的学制。你上岗之后工作,还需要做一个开题报告,感觉跟读硕士、博士时做的开题报告好像也没啥区别;到了一年半载之后,还要中期考核,最后三年时间到了,还要再次考核。这两次考核不管哪次考核不过,可能直接把你辞退,名曰退站,还不给你发博士后证书。而且这个退站马上会变成你的职业污点之一,让别人觉得你难以胜任这个职业。而且你明明做了几年的博士后,如果被退站,还没办法证明,因为你没有博士后证书。有这个退站的威胁在,让一些博后即使进站后发现不合适,也是咬着牙坚持两三年下来。一个工作硬生生的整成了像在读一个学位。那么最简单的问题来了,博士培养中遇到的很多问题在博后培养工作中也都会遇到。去读博士和去做博士后的科研工作者,是去搞科学研究的。科学研究既然名为研究,就是探索人类未知;既然是探索未知就可能成功、可能失败。我们基本所有高校都规定博士毕业必须发什么样的论文才能毕业,我们国内的博士后自然也有这个规定。而且规定还更高、更难完成,甚至有些时候还会要求申请到什么样的基金项目。这就等于说这两到三年的时间里,你只许成功不许失败。不管是博士还是博后,都得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规定的任务。所以你经常看到的博士为了毕业所吃的苦,博士后为了出站只吃的会更多。你看到的国内博士遇到不良导师所受的压榨和剥削,博士后如果遇到同样的人照样是吃不了兜着走。有的博士在读期间还要帮导师做很多跟自己研究毫不搭边的活,博士后这种活也不少。帮大老板管理实验室、带学生、改论文、写标书,有时候还要去代课,而这些可能和你的考核达标半毛钱关系都扯不上。干了这些活之外,你还得考虑自己悬在头上的那把考核之剑。博士996,博士后可能要7/11/7所以读博士苦,做博后可能更苦至少读博士还可以延期,做博后很少听说能延期这个说法。你以为吃了博士期间所受的苦就可以顺利出站了吗?还有很多的套路等着你。有的大学博士后合同里,只写了考核合格方可出站。但是当今的科研圈发展太快了,国内的科技论文发表的数量和质量这几年上升的也很快。导致有些地方出现了博士后进去之前说一个标准,进去一年之后又是另一个标准,朝令夕改,让有些博士后骑虎难下。进来之前,说是发一篇多少分的文章就能留下来当讲师。进去之后,人事处说想评讲师还得至少有个省部级项目,好不容易申请到了;标准又变成国家级课题了,又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拿到了一个国家级项目。最后好不容易翻过山,越过河,走过崎岖坎坷,按照规定的标准发了文章,拿了项目,终于要出站了。忽然被通知,岗位有限、博后太多,教职岗位需要竞聘。而高手如云的竞争和有些大佬门徒的存在,让你竞聘成功的希望变得非常渺茫。虽然总有人竞聘成功,顺利走上学术道路,但是那个概率低得真的可怜。本科四年,硕士三年,博士三年,即使非常顺利的博士毕业也要二十七八了,很多都已经三十出头了。又做完博后,这个时候你发现自己努力了十几年的希望落空了,而自己好像除了做研究其他啥也不擅长。再去个本科高校,又来一波“非升即走”?这些年社会各个行业都在飞速的发展,科研圈的要求也水涨船高,三年前自己博士毕业就能进去的学校博士后做完反而进不去了?!再看看自己本科毕业近十年的同学,已经在自己的领域混得风生水起;硕士毕业就进入社会的同学,五六年的时间也是收获颇丰;自己去公司,除了年龄尴尬,自己这个时候进硕士毕业同学进去的公司待遇可能还没有他高。想想内心愤愤难平,却又无可奈何。更尴尬的是,有的学校甚至还要退站的博士后返还工资。 所以博士后这个职业,真的没有很多人想的那么光鲜靓丽。博士后就像一座围城,城里的人想出去,城外的人想进来。2019年全国博士后进站25144人,这是什么概念?当年博士毕业不到6.4万人,这个数字超过了当年博士毕业人数的三分之一。但是两到三年后这么多博士后要找工作,而他们中大部分都想要在高校和科研院所继续从事科研事业。而每年高校和科研院所新增的岗位是非常有限的,还要面临每年从国外引进一定数量人才的竞争。所以进站博士后中的大部分,别说留在做博后的单位,就是留在学术圈都是非常困难的。这让我想起来了2020年非常火的那个词,内卷。八九十年代,大专生就很吃香;大学扩招后,没个本科学历都不好找工作了;又过了几年,想有个体面的工作,门槛都是硕士学历了;又过了几年没个博士学位有些好单位都进不去了。科研圈更是如此,世纪之初,一个博士学位就能留校;当你好不容易读了个博士学位出来,留校的条件改成必须是博士后了;当你好不容易做完博士后,发现又对论文数量和分数有要求了;当你好不容易满足了论文数量和分数的要求,却发现又需要海外经历了。这几年国内因为毕业压力而轻生的博士时有耳闻,但是当博士后这个群体也开始出现这种现象的时候,只能说科研圈的内卷已经到了一个让人难以想象的程度。其实除了少数幸运儿能在科研道路上越走越远之外,大部分是人都只是伴读书童而已。然而在需要大量硕博、博士后民工的学术圈,因为利益诉求,全世界整个圈子对这个是保持一定程度沉默的。希望更多的博士在进入博士后这个行业之前,对这个行业有足够的了解。最后愿逝者安息,天堂没有繁重的科研任务和要赶着发的论文!科研圈生者坚强,能坚持就坚持一下,实在坚持不下去就放弃,也不要想不开。这个世界上不是只有实验和论文,还有莺飞草长,皓月当空,有爱你的人正在路上。我们大部分人终其一生,都要和自己的平凡和解。

彻志之勃

博士后工作难找,欧美一些研究者探讨了背后的原因

博士后训练对未来的职业发展有帮助吗?美国和欧洲的两项研究探讨了这个问题,结果发现博士后的经历对于学术职业发展并没有什么帮助,而对于想要在企业工作的人来说,博士后经历甚至可能是减分项。对那些招聘博士后的课题组长们来说,他们只是想找一个能干活的人,而不是找一个合适的人加以培养。10 月 8 日《研究政策》(Research Policy)在线发表了美国学者的一篇关于这个话题的论文,论文的落脚点在博士后这个群体上。论文的第一作者,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的高等教育研究员 Christopher Hayter 在 2016 年和 2017 年年初采访了 5 所研究机构(其中 4 所是美国的顶尖大学)的 97 位博士后,其中有 84 位计划在未来从事学术研究工作。而在今年 10 月 8 日之前,84 位博士后中只有 6 位找到了助理教授(tenure-track)的职位,而剩下的大部分人,最终都将不得不做出其他的选择。“一个顶尖研究机构的博士后在学术界无法找到工作,这种情况虽然令人震惊,不过也在意料之中。” Hayter 说。教职的饱和、竞争激烈是欧美学界普遍面临的问题。“在麻省理工(比如工程学院),每次开放一个助教职位,就会收到 400 份申请,这些申请人中很大一部分都十分优秀。”麻省理工学院教授理查·拉森博士说。博士后不仅在学界难有出路,去企业找工作也困难重重。一位企业雇主在接受 Hayter 访谈时表示博士后“所有的那些学科技巧你都不需要,而你所需要的组织能力他们却没有。”Hayter 建议更多的大学提供教授博士后企业技能的项目。“他们或许不会确定他们就想进企业,但是这样的项目至少能打开他们的思维,看到别的可能性,”他说。另一项于今年 12 月发表在《斯堪的纳维亚管理期刊》(Scandinavian Journal of Management)的研究则将目光投向了与博士后密切相关的另一个群体——课题组长(principal investigators, PI),研究人员想知道博士后的招募和遴选标准是怎样的。研究人员调查了四所欧洲大学的博士后招募和聘用过程。通过对 21 名课题组长的访谈,研究人员发现,他们对于博士后的要求是有用、熟悉以及为短期项目工作的意愿,而这些素质对于博士后产出最好的科学成果或者为未来的职业生涯做最好的准备却不是必须的。一位瑞士的受访者表示他通常招聘的博士后要“能马上上手,能对项目有帮助,但不需要特别杰出,不需要是顶尖人才”。聘用过程常常基于非正式的联系和熟悉程度。“课题组长们时间有限,所以他们更喜欢已经认识的人。”论文的第一作者荷兰拉德堡德大学(Radbound University)的管理学博士生 Channah Herschberg 说。Herschberg 认为如果能够找到愿意给研究者更多时间完成项目的资助机构会有所帮助。另一方面,选择更为正式的招募过程也会有帮助——这能为职位找到最合适的候选人。她说:“如果课题组长能够更加公开地进行职位招募,他们将会给新人机会,而研究的质量也可能会提高。”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in Chapel Hill)的博士后事务办公室主管 Sibby Anderson-Thompkins 认为这两项研究说明了美国和欧洲博士后严峻的就业形势。“他们真的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我们需要对如何设计博士后训练计划、如何招募和聘用博士后人选的方法进行重新调整。”她说。图片来自:The Blue Diamond Gallery

孰嘘吸是

英国博士申请全攻略之多种类博士后找工作

很多同学都非常关心英国博士毕业后能找到怎样的工作,以及相对应的薪水又是如何。那我们今天就来简单介绍一下英国博士水平(PhD Level)的一些常见工作。Research associate英国博士后--(博士助理/博士后研究员) 大部分英国博士生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都会选择博士后研究员。博士后研究员是以合同的形式,时间1年~4年不等。年薪一般在28,000到33,000之间(伦敦地区会相应往上进行调整)。例如:·Research Associate- University of Leicester - 30,175 to 32,958·Research Associate: Economics and Finance of the Built Environment - UCL - 34,056 to 41,163Research fellow英国博士后--(博士后高级研究员)博士后高级研究员大多数也是合同型。因为可以参与新基金的申请,所以在申请新基金支持时,工作机会也会有优先权。博士后高级研究员的年薪一般在33,000到38,000之间。例如:·Research Fellow -Architecture - Oxford Brooks University - 33,943 to 37,075·Research Fellow- Anglia Ruskin University - 32,004 to 37,075·Research Fellow- University of London - 32,958 to 41,709Lecturer英国博士后--(讲师)目前,英国大学讲师职位通常都要求学生是PhD Level。英国大学讲师职位通常是终身制,但是也有很多讲师的职位变成了合同型。研究型大学的讲师会更偏重于申请基金,做研究项目;而教学型大学的讲师教课任务会比较重。近年来,随着市场竞争的愈加激烈,越来越多的教学型大学都在向研究型大学转变。英国大学讲师的年薪一般在33,000到38,000之间。例如:·Lecturer - University of Glasgow - 33,943 to 38,183·Lecturer – Coventry University - 31,083 to 39,333·Lecturer in Physiology - King's College London - 32,958 to 48,327Senior Lecturer英国博士后--(高级讲师)要求有一定教学经验的人才能申请高级讲师,其工作性质和讲师相似。英国大学高级讲师的年薪一般在38,000到47,000之间。例如:·Senior Lecturer in Health & Social Care Statistics - Kingston University - 41,624to 49,224·Senior Lecturer in Computing - Sheffield Hallam University - 32,958 to 48,327Reader英国博士后--(副教授)要求在高级讲师的基础上,通过较为突出的研究成果,才可以提升为Reader。副教授以上职位对研究方面的要求远超过讲师和高级讲师。英国大学副教授的年薪一般在47,000到58,000之间。例如:·Reader in Communication - St Mary's University - 45,562 to 52,793·Reader in Finance- Loughborough University - 49,772 to 61,178·Reader–University of London - 53,361 to 59,587Professor英国博士后--(教授)教授一般都带领属于自己的研究团队,并且可以给学校带来大量的基金与国际知名度。英国大学教授的年薪一般都在58,000以上。例如:·Professor–Loughborough University - minimum 57,674·Professor of Dance - Coventry University - 60,306 to 88,461·Professor of Anthropology - University of London - 71,350.67 to 80,333.38当然啦,还有部分同学在完成英国博士课程之后,选择了博士后(请注意现在英国是五年申请永居, 再过一年申请入籍)。在英国,博士后属于正常工作,都是合同制,且没有年龄和学龄的限制。英国博士后的时长主要由研究项目的资助时间决定,少则1年,多则4-5年,但是目前最常见的博士后项目是2年左右。英国博士后年薪一般都在28000。每年会递增1200左右,但是递增4到5次之后,会遇到一个头衔瓶颈,通常是32000一年。英国博士后(Research associate)主要分为两类·研究类:由英国基金委资助,目的是创新和研发(对于需要大量高水平科研论文的博士吸引力更大);·应用类:由欧盟基金委或者Innovate UK资助,目的是项目应用与落地。下期文章会为大家分享申请英国博士后的要求与部分博士后项目的推荐,请大家多多期待哦

彩虹城

博士毕业能找什么样的工作?同样是博士差距还是非常大的

当今社会,博士学历已经不再那么稀缺。985高校普遍设立有研究生院,博士授权点一眼数不过来,211高校一般都会许多的博士授权专业。甚至一些双非高校,也会有少量几个好专业有博士学位授权点。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博士毕业一定是去科研院所或者高校,或是被企业高薪聘用。事实上又是如何呢?首先我们要改变一下我们原有对好大学的看法,在高考中,我们常常会把985和211当做好大学的标签,而在博士阶段对好大学则有了很大的差别。211及双非的博士,只能算是最一般般的博士。在面对华为这样的企业的时候,这些普通的博士远不如清华北大这个级别的本科。博士学历最值钱的似乎只有C9联盟、清北、华东五校这样的高校。就连普通的985院校的博士,也只能算是一般,我们姑且叫它普通博士。顶级名校的博士和普通博士在就业上,有着很明显的差距和不同。以985高校的教师岗位招聘来看,所谓的普通博士占比极少。如果就业目标是高校,那么,普通博士的去向更多的是普通本科院校和竞争非常激烈的211院校。普通博士想进985高校当老师,非常难。以小编的母校吉林大学为例,我的几个读博士的同学,都选择进入高校就业,除了一个到国外读博士后回来留校之外,其他几个普通博士全部去了普本院校,甚至有一个同学还在纠结要不要去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是一所各方面条件都较好的三本院校。在我的这些同学(985高校的博士)看来,能进入211高校就已经是他们最高的期盼。想进入985高校当老师,先混个海归或者拿个清北的博士后再说吧。进入普通大学的博士也同样的特点,工作稳定,待遇只能说还行,科研经费紧张,想在学术上有一番作为是一件很难的事情。进入企业的普通博士工作内容一般都很辛苦,但待遇也很高,一般会有20万以上的年薪,一些专业甚至会有40万以上的年薪。基本都是大型国企和央企。当然,这与专业关系很大。所有专业的博士都适合到高校工作,但不是所有专业的博士都适合到企业工作的。也有一类普通博士,稳定性和社会地位兼具,收入和发展前景皆有,那就是医学类专业博士。如果说读研是拓宽就业的路,那么读博很可能是一条越走越窄的路。就业面更小,花费的时间更多。到底要不要读博,还是要因人而异。以上就是博士毕业的基本状态。

恐龙王

33岁博士毕业生,收到两offer,看完年薪后为选择发愁

分享职场故事,交流职场经验,欢迎关注“时小慢慢”。01 33岁博士毕业,收到offer ,实在太难选众所周知,学历在当今中国相当于一个敲门砖,虽然它并不代表所有的未来,但是对于大部分的人来说,学历是非常重要的。尤其在找工作的时候,公司都会注重学历这一项,有的公司待遇好工资高的,可能连985、211的学生都看不上。而很多人为了学术研究和追求高学历,便会一直读到博士甚至是博士后,这也是少数人能坚持下来的。不过虽然这些人毕业后往往都要步入中年,但是他们出来后基本上都会有获得高薪的资本,也许是许多人一辈子遥不可及的高度。先前在论坛上有这样一个讨论帖子,网友说自己22岁本科大学毕业,接着又读了3年的研究生,后来出来工作了4年累计工作经验后又打算继续读博。今年他已经33岁了,马上也要博士毕业,不过却在选择工作上碰到了难题。从网友的陈述来看,他最纠结的工作有两个。第一个是一个大企业的offer,初步就达到了年薪40万,而另外一个是某大学的老师,年薪25万。这个帖子发出后立刻就引发了网友们的争议:有网友是说推荐楼主去应该去当老师,毕竟老师这个职业是大趋势,也是个铁饭碗,更重要的是有寒暑假的假期,省时省力还有好名声和好收入。另外博主担任的还是某大学老师的职位,那么凭借博主的资历,有很大机会可以取得教授的职位,而且目光方长远一些看到退休后、年纪大了,也有很好的收入和待遇。但是如果去到了互联网大公司打拼,那可能年纪大一些可能就不太好了。当然还有一部分网友觉得应该更有野心一些,去到互联网公司打拼,不仅收入会更加的可观,还能更快的晋升,看到更多的机遇,赚更多的钱。这样看来老师这个职业虽然是铁饭碗,但是“一眼可以望到头”,拿的是固定工资,提升空间也不算很大。所以如果选择在大公司里工作,挑战性大,但是所获的机遇也同样很大,人生就应该有挑战。对于这个观点也有网友反驳到:这些互联网大公司招的大部分都是年轻人这要是前几年冲一冲还有可能。但是楼主已经33岁了啊,现在已经快到中年的过渡期了,哪有那么多精力干强度那么大的职业呢。再说了,身体也会吃不消。不过,可以选择在这个大公司和行业打拼个几年,攒下资金攒下,在未来自己创业开公司也不错。看完这些回复,不得不说真烧脑啊!这年头,连挑个工作都那么难了吗?02 为什么很多人在选工作时候都很纠结?根源在于太贪心看了那么多网友的建议和意见,不知道这位博主是否心里有数了呢?不过这位博主的问题也反映了当下求职者的现状。为什么很多人在选工作的事后总是纠结来纠结去的呢?有一个点或许大家都明白,但又不愿意承认,那就是自身太贪心。不是眼高手低,就是自我定位不明确,然而在拿到比自己能力更高的offer之后,又开始杞人忧天,担心自己能力不够会不会被同事嘲笑或者是被老板炒鱿鱼。这位博主面临的问题还算普通,也是值得纠结的问题,但也可以看出这位博主自己对自己并没有一个准确的定位也不清楚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更没有在学习期间就对自己的未来定好规划。看到了大企业来招人,虽然钱多、机遇多,但是又觉得太辛苦,好不容易出来工作了,想找一个轻松又工资高的职业;这时候教师的职业来了,在寒暑假又是一个铁饭碗,但是又开始嫌弃老师这个职位太普通,过的是那种一眼望到头的生活,而且工资没有在大公司内的高。这就造成了纠结的局面。但是拜托,这个世界上哪有那么好的事情,这两个职位本就是一般人可遇不可的,但是对于一个博士生来说或许就是太低了。但公司和学校也不是没有思考的,这个世界并没天上掉馅饼的事情,想找一个工资高待遇好,还能多休息的职位本就难上加难,更别说还要有挑战,还要兼顾退休后,还要求职位轻松了。说到底,还是太贪心的缘故。如果好好的分析自己的优劣势就可以很清楚的知道自己更适合选择哪个工作,或者清楚自己的目标,有梦想就不会有那么艰难的选择。但是大部分的人都还是喜欢吃着碗里的却看着锅里的。03 如何做出一个理性又正确的选择?说到如何理性的去找好工作,并不是一个简单的事情,毕竟不是谁都有那么好的运气,未来自己喜欢的事情就是自己的工作,这样的人简直少之又少。因此大部分人应该都是一样的,在工作中多少都有些无奈。不过若非要将各种各样的职位利弊讨论出来,让自己的工作和未来更加贴近生活和梦想,一定要记住以下2点:第一,先问清楚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其实在面临抉择时,无论选择哪一个,事后在一处碰壁时,都会有起过后悔的念头。不过如果遵循自己的兴趣就不一样了,快乐的工作和完成任务的工作是不同的。很多人在工作中不快乐,这也是那句网句的来源"上班的心情和上坟差不多。”所以在选择工作时,问清楚自己真正要的生活是什么,真正想要选择的是什么,很快就可以找到答案。第二,根据现有条件进行优劣势的分析古语有言: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这句流传千古的名言已经深入人心。所以分析自己的优劣势很重要,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有些人就适合当老师,喜欢孩子,会教人,而且很有耐心。有些人就当不了老师,这些都是相对的。而且如果在自己擅长的领域进行工作会更加的开心。最后,所有求职者都要明白的一点就是鱼和熊掌不可兼得,把目光放得长远一些,问清楚自己的内心,找到最适合的工作才是最重要的。图片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好儿子

博士后申请的敲门砖——求职信(Cover letter)

当今的科研环境下,绝大多数的科研人员在博士毕业后都需要进行1-2轮的博士后研究,才能成长为独立的PI ( Primary Investigator)。因而,在博士毕业前半年或者当前博士后合同只有半年且准备跳槽的时候,你就需要进行博士后职位的申请了。博士后职位的申请通常包括一份简历 (CV)、一封求职信(Cover letter)和2-3个推荐人(a list of references),这些材料都通过Email直接发送给未来PI,例子如下。Cold Spring Harbor博士后招聘启事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生命与健康学院柳正博士后招聘启事虽然有些PI会在自己的实验室里发布职位空缺的广告,但更多的PI乐意让有兴趣的申请者与他们联系并提出未来的研究计划。有些“大牛 ”PI可能每个月都会收到数百份博士后申请,因此,要想获得PI的青睐,从而脱颖而出,根据PI实验室的具体情况来书写求职信至关重要。求职信的一般要求求职信是一个展示你写作能力的机会,应该表现出你对该职位、该实验室/机构的“激情”。求职信必须有效地讲述-----为什么你对你所申请的博士后职位具有独特的资格,并给出具体的例子来证明你符合招聘广告中所列出的具体资格。如果没有招聘广告,你需要证明你是一个独立的研究人员,有能力设计并完成一个博士后项目,以补充该实验室的核心课题。在写求职信之前,你需要彻底研究未来PI、实验室以及未来的潜在同事;需要思考如何使自己的研究兴趣与实验室的研究方向相一致的方式。你应该以独立研究人员的身份而非研究生的身份来写这封信,且这封信不应该是你的信函格式的简历。此外,求职申请不是谦虚的时候,是勇敢的“毛遂自荐”,需要推销自己的优势和成就,但切忌夸夸其谈。求职信的具体写法每一封求职信都应该根据未来PI/实验室而“量身”定制。没有两封求职信看起来是一样的:不要使用一个通用的求职信模板来寄给多个PI/实验室。博士后求职信的长度应在1-2页之间(不超过两页),格式技巧如下:第一部分:简介开头段应解释你为什么要写这封信。指出你所申请的具体职位以及你在哪里看到的广告。如果大学的另一位教授或PI认识的人建议你申请这个职位,在这里提及。紧接着是对自己的简短描述,让PI对你进行学术上的定位。这可以是这样的:"我在(大学名称)的(领域)读博士的最后一年,将于(月)毕业/答辩/完成。我的论文题目是(题目),导师是(姓名)教授"。第二部分:正文段落你的求职信的大部分内容将用于展示你如何使这个博士后的合适人选,突出你的资历,并说明这些资历将如何有利于这个特定项目。在此,必须根据你申请的每个职位来“量身”定制这一部分。在博士后求职信中,通常用一段话来介绍你的论文或当前的研究项目。总结你的研究课题、你的关键发现或论点,以及为什么它们对该领域很重要。下一段,你必须将你的论文和以前的研究转化为博士后项目。你将凭借你过去的研究为项目带来哪些别人无法带来的专业知识?举出具体的例子,表明你了解所提议的项目。工作时参考你的主要奖项和成就。根据职位的要求,在这里讨论你的教学经验也可能是相关的。记住,整个正文段落的主题应该是你的研究经历将如何使这个博士后项目取得成功。第三部分:最后一段最后一段涉及一些求职者的手续。在其中,你应该写明你已经在申请中附上了你的简历,列举了推荐人的联系方式。提到你期待着未来PI的回复,并且可以在面试中进一步讨论这个职位。最后,在签字前感谢他们的考虑。反馈一旦你写好了博士后求职信,如果可以,请自己的导师为你审阅。他们很可能有过一些招聘经验,能够从另一个侧面提出宝贵的建议。他们还可以检查你的求职信的格式是否符合你所在领域的惯例。发出申请信后,如果2周内没有回复,请继续跟进,以表示自己的持续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