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为什么要去国外读博士后?蠢男孩

为什么要去国外读博士后?

科学研究发现:博士后经历具有显著的经济价值, 拥有博士后经历的教师年收入比没有博士后经历的教师年收入高出11.40%。博士后经历的经济价值存在明显的异质性, 而“海归”博士后经历的经济效应是“本土”博士后经历经济效应的6.46倍。前一段时间在知网上看到一篇《博士后经历能给高校教师带来经济收益吗?》的文章,小编这才发现,原来博士后的含金量是有科学依据的。以前,在搜集整理国内各高校的招聘信息时,只知道有的单位明确只要海归,有的单位海归优先,有的单位同样的岗位,给海归开出的薪酬高上一大截。反正总结一句话,去应聘,海归博士后就是有优势,这都只是归纳总结的经验之谈。这次,研究人员以科学严谨的态度,采取传统和现代对比的研究方法,通过对全国13个省份88所高校的教师进行调查,利用因果推断方法, 从微观上比较分析“海归”博士后与“本土”博士后经历的经济效应,得出“海归”博士后经历的经济效应 (26.36%) 是“本土”博士后经历的 (4.08%) 6.46倍的结论。这也说明拥有高层次、高水平的海外学习或工作经历,毫无疑问会大大提高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此外,出国做博士后,本身也是一件益处多多的事情。比如视野更开阔的学术训练,良好的外语(英语、俄语)水平和国际人脉等,都将是个人后期发展的优势。然而,在现实中,很多人总是觉得出国难、没精力、没时间、财力不足、年龄太大、家庭负担重、各种压力大等等,因为各种正当缘由,在国内兢兢业业地读完了本硕博,还想继续出国深造留学时,突然发现,出国留学好像是不可攀登的高山,只能在原地默默长叹,生活太难了。事实上,根据科学研究表明,很多国内博士出国做博士后,并非难事,而是获得出国学习/工作经历的众多方式中,难度最低、回报率最高的一种选择。简单来说:从入职上说,国外做博士后的入职门槛比博士留学低很多;国外博士后岗位空缺大,易申请;从出站来讲,国外博士后出站的难度低;国外博士后年限短,一般只要2年;从就业上看,国外博士后待遇丰厚;国内更看重的国外的博士后的价值;国外博士后是工作,结束后会有机会全球就业。从学术来谈,出国做博士后能够享受学术探索带来的乐趣,能一直有脑力上的刺激和挑战,获得精神上的愉悦。从经济效应与非经济效应两个角度来讲,以高校教师为例,科学研究数据表明:博士后经历增强个人的核心竞争力。首先,博士后经历是一种专职科研工作体验, 学者们在学术氛围活跃、学术水平较高、科研经费充足的大学、实验室和企业中成长和发展, 在这期间,快速聚焦专业定位自己及主攻的研究方向, 准确聚焦科学前沿, 深化交叉学科知识,提高自身专业水平,规划未来学术发展道路, 寻找更高水平的学术发展平台。同时在与学术界的大佬或年轻的学者交流过程中,知识、文化、思维的碰撞会带给你新的能量和希望,可能超出你的想象,这既会在最短的时间内锻造你成为独立的创新性培养学术研究者还会拓宽你在国内外的学术的社会网络和影响力。再有即使你最终发现自己并不热爱自己选的研究方向、研究专业或者整个学科,你拿到了博士后学位,受到严格的学术训练,完成该做的研究,收获很多可迁移的技能。这一切的努力和尝试都是有意义的。就算研究失败了,失败的经验也是有意义的。演讲、数据处理分析、文献搜集整理、写作的能力跟科学的专业研究能力以及自学能力等等这些可迁移技能都会在各种工作派上用场。就比如说在高校教学,教师能把复杂的概念用简单的话语讲清楚、讲明白是一项很重要的可迁移能力。另外,“海归”博士后经历的经济效应 (26.36%) 是“本土”博士后经历的 (4.08%) 6.46倍。这一结论不仅与当前我国高校教师招聘政策导向直接相关, 也与博士后学术劳动力市场的现实图景高度吻合。完成博士后科研任务、达到出站条件、取得博士后经历证书等是一个充满挑战的过程, 需要付出诸多大量的时间、精力和机会成本;成本高低与个人能力负相关, 能力越高, 成本越低。因此, 能否在规定时间内顺利出站是博士后人员传递自身能力信号的有效途径, 更是一种通过完成特定考核条件来证明自己能力、以获取雇主认可和优质工作岗位的资本投资,增强自身核心竞争力的同时可以帮助自己获取相应资源、机会和条件, 比如“海归”层次人才享受的工作待遇、工作条件、科研配套经费以及家庭安顿福利等,提高自身的经济回报,强化人力资本储备、提升未来工作实践表现、获取高效益。出国做博士后不是负担不是折磨,是一种选择一个机会。在这个混乱浮躁的世界里,愿意为学术付出时间付出精力,对某些知识还有纯粹的好奇,在各种压力下保持神志清醒,是很不容易的事情,但是你能走到这一步,这本事就已经是巨大的成功。是时候,要对自己说再努力一次,这是一次机遇也是一次挑战,吃饱饭,睡足觉,照顾好自己,准备好,就出发,时不我待,看好了,选择对了,不给自己的人生留下遗憾,大踏步地迈向美好的未来!无论什么选择,都是对的,至少你去体验了你不曾体验的,你得到了不曾得到的,你失去了你注定失去的,人生就是值得的。

抚仙湖

国家留学基金委公派访问学者博士后评审标准详解

根据选派办法,国家公派访问学者、博士后、联合培养的申请者及其相关文件将统一经由专家评审,择优录取。今天知识人网老师为大家详解国家留学基金委(CSC)的评审标准,只有明确评审的重点,及每项分值占比,才能真正地了解,什么样的公派访问学者博士后邀请函,更容易通过审批。刚接触到国家公派申请,很多学者都是一头雾水,不知道从何入手,更有人不经意听到各种流言,比如“学院某位老师获得世界TOP30名校的offer,但是公派申请被刷下了……”又或者,“要是没有高分文章,根本不可能申请公派”,等等等等。有些申请者往往还没怎么开始申请,便已经打起了退堂鼓。实际上,国家留学基金委拥有非常明确的评分标准,参考具体的标准,那些所谓的流言自然不攻而破,那么我们来具体看看近年的CSC公派评审细则都有哪些?申请者综合素质权重20%我们首先来看看第一档位的标准(16-20分):1.成绩优异,专业基础扎实;2.有丰富科研工作经历,曾参与重大国际科研合作项目、国家重大工程、重大攻关项目、国家重点实验室、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项目等;3.研究能力强,有创新性专利,或曾在核心刊物发表相关领域高水平学术论文/专著;4.各方面表现突出,综合素质高,发展潜力大;5.外语水平优异;有在国外交流经历。然后我们再看看第二档位的标准(10-14分):1.成绩良好,有较好的专业基础;2.有一定科研工作经历,曾参与国家科研合作项目或本学科领域一般性科研项目;3.有一定的研究能力,曾参加国际学术会议;4.综合素质高,有一定的发展潜力;5.外语水平较好;有一定的国际交流能力。由这些参考标准不难看出,申请者的综合素质对公派评审有影响,但绝不是最关键的一项。一般申请者在这一项的差距通常不会超过5-10分,完全可以用其他方面的分值来弥补。国外邀请单位研究水平权重20%国外接收单位主要考察留学目的国、留学单位在所选学科专业领域的研究水平。其第一档位的标准是(16-20分):1.留学目标国的研究水平处于世界领先地位,邀请院校单位系世界一流大学、权威机构,或在拟留学专业领域的研究水平非常高;2.具备很好的科研条件。这里实际看的是邀请单位的世界排名,专业排名,声誉排名及其可提供的科研平台。如果申请者本身优势不明显,但是其他评分项获得高分,如邀请方学校好、专业好,研究水平比国内超出很多,就可以弥补前一项的分值差距。当然名校并不是唯一标准,需要结合其他评分项综合来看,后文将详细说明。国外导师情况及研究水平权重20%公派申请,导师实力非常重要!重要到其本身已经占据了20%的分值,更何况后续分值也与其息息相关。我们先来看看高分导师的标准(16-20分):1.国外合作学者或指导教授为该领域世界知名教授或权威,有较强学术影响力;2.有丰富的科研/教学经历,常年活跃在本学科研究的前沿领域,科研实力雄厚,近年来有高水平文章发表或科研成果产出(依专业领域确定);3.与申请者有共同的研究课题,并合作开展研究项目;4.国外导师所从事专业与申请者国内所学专业关联度极大。看到这里,相信大家都明白为什么有的申请者明明获得名校的邀请函,但是依然会被公派审核所淘汰的原因。国外该专业大牛导师的邀请函,与不相关专业导师的邀请函,或者相关专业但邀请方仅为讲师的邀请函,含金量差距太大,分值往往也是在这里被拉开的。研究计划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权重15%如何体现申请者此次公派交流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呢?成千上万的申请人,申请材料在评审眼中一晃就过,他们没有时间去仔细搜索您邀请方院校的具体排名,导师的学术成就,那么您一定要通过自己的申报材料,把这些重点信息,放大,精准,逻辑清晰地展示到评审的眼前。除了导师的简历,研究计划是重点中的重点。甚至在以前留学基金委评审标准中,光研究计划就可以占20%的权重,所以知识人网老师建议大家在撰写研究计划时,结合以下评估标准,与国外导师详细沟通,精心准备:1.申请者专业及目前从事的研究方向与出国研究方向有很强的关联性,出国研究目标十分明确;2.申请者对赴国外合作者非常熟悉且建立有长期或实质性合作关系;3.国内外联合制定的研究计划具体并切实可行。专业及其发展程度权重15%专业及其发展程度的高分标准:1.属国家重点工程、重大项目、国家急需交叉/空白学科专业获关键技术、国家重点发展的前沿学科领域;2.在国内尚未开展或刚起步,其发展水平比较国际水平差距较大;3.拟研究方向(留学专业)与国内所学专业有紧密的衔接性。国家公派访问学者、博士后、联合培养人员的选拔自然是倾向于对国家发展有利的学科,申请者可以详细了解《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确定的经济和社会发展重点领域;还有《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确定的重点领域、重大专项、前沿技术、基础研究,人文与社会科学领域,以及其他国家战略和重要行业发展急需领域。我们之前的文章便提到了,要将自己的研究方向与国家需求相结合,并通过研究计划进一步具体体现。单位推荐度和评价权重10%单位的推荐和评价经常会被申请者忽视,10分说多不多,说少也不少,不论如何都值得大家去努力争取。以上六点便是国家留学基金委公派评审的六大标准。以此看来,获得满意的国外导师的邀请函是公派访问学者、博士后、联合培养等申请的最大关键——这一过程直接涵盖公派评审权重的40%,即邀请单位及导师研究水平;而获得邀请函的核心是结识与自己专业方向匹配的导师,并得到其在专业方面的认可——即与外方导师共同确定研究方向,制定研究计划,涵盖公派评审权重的30%,专业、研究方向定位和共同研究计划撰写。总共涉及公派评审分值权重的70%。知识人网多年从事国家公派访问学者、博士后等申请服务,每年都有众多成功案例,所以在此方面感受也非常明显,有的学者仅本科学历,几篇中文期刊文章,但是凭借名校名导及匹配方向的邀请函顺利获得公派资格;有的学者专业较偏,offer难申请,邀请院校美国综合排名80开外,原想1月国家全额资助公派项目竞争激烈,只是尝试申请,未曾想到竟一次通过审批,原来是因为国外导师在业内影响很广,研究方向为国内发展重点,但国内同方向几乎没有同等级的竞争者。当然,还有更多更多,邀请函院校导师都非常优秀的案例,这里就不一一列举。看过今天的文章,详细了解了CSC公派访问学者、博士后、联合培养等公派项目的评审标准,相信您一定有所收获吧。知识人网老师祝各位学者在未来都能拿到理想的国外邀请函,顺利通过公派审批,学业事业更上一层楼!

弗拉德

出国深造,申请访问学者和博士后有何差异?

申请访问学者和博士后有何差异?访问学者和博士后作为受益较大的两种出国深造途径,到底有何差异呢?很多人在申请博士后的时候,都有申请访问学者的资格,但是在这时候他们往往会因为二者的优劣犹豫不决,该如何选择呢?51访学网建议大家,如何选择任何人只能帮申请者提建议而不能帮其做决定,今天我们也只能为大家将二者的具体异同说出来,让大家在选择的时候更清晰的思考。01、博士后和访问学者之间的联系有访问学者的申请条件是宽于博士后的。国家出国基金委之所以把项目名称叫做“国家公派访问学者(含博士后研究)项目”,也是因为其认为博士后研究是在访问学者范围之内。基于以上分析,如果你不具有博士学位,那么显然你只能申请访问学者,不能申请博士后。但是也有特殊情况,就是在访学期间获得博士学位后,可以依据出国基金委的批示,以及相应访学机构导师的承认,有可能转为博士后。02、申请资历以及年限不同从学历资质上看,访问学者一般是指出国访学的人员,对这些人员的学历、年龄无特别限制,但是从时间上却一般不会超过两年,以一年居多。但博士后则不同,既然如此称呼,必然要求申请者已经或即将获得博士学位。其对学历和资质的要求更高、更具体化,而申请博士后项目的年限一般也会大于两年。03、国家资助情况访问学者由国家全额资助,国外学校和合作导师不需出钱;他们不掏钱,也就不不太敢、也不太会把人当牛使。博士后则不同,国家出国基金委在很多项目中明确指出博士后在国家给钱的基础上,也要求国外学校或导师也给钱。比如申请者如果申请加拿大UBC公派访问学者/博士后项目就要求外方导师另外支付1300加元/月的费用。外国人不是傻子,给了钱当然要求更高,对人的使用也肯定更狠。04、获得邀请函的容易度从有利于获得邀请函的角度来看,申请访问学者也比博士后容易。如前所述,博士后一般要求外方导师也提供一部分经费,这样就必然要求申请者实力超群。申请者自身实力凑合,并不超群,比一些学术大牛差不少,感觉外方导师不肯为申请者出钱,更不会按基金委的要求在邀请函中注明愿意为申请者提供经费。在这种情况下,显然申请者申请访问学者比申请博士后获得邀请函的可能性大。申请访问学者和博士后有何差异?05、申请访问学者和博士后的目的及其自由度二者出国的主要目的都是拓宽视野,做学术交流,提高自己专业技能。因为,博士后必须参与相应项目的研究并正常工作,其对学术交流或研究成果更加依赖,其实和正常职场人员没什么区别了。但是,访问学者虽然资历上大多没有达到博士级别,但访问学者更自由,就有更多时间走走看看,可以多走几所学校、几个地方,蒙特利尔、多伦多、西雅图等地。古语说的对: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有时候见识比知识更重要,历练比学习更直接!

薄荷

读研读不下去了,去国外做博士后或许也是人生的另一种选择!

国内一流大学的博士,只能去三流的高校工作;国外三流高校的博士,却能进入国内一流大学。不要不相信,当我们查阅了国内高校的招聘信息后,的确能明显的看到这个情况。当前,用人单位在招聘时,明确只要海归,甚至是有的单位同样的岗位,给海归开出的薪资能比相同学历的人高上一大截。这一方面表明了用人单位可能存在的问题,但不可否认的是,拥有海外的学习工作经历,确实在就业市场上拥有很大的竞争力。比如更加开阔的学术视野、良好的英语水平和来自国际的人脉等,都是加分项。这并不是贬低国内高学历人士的价值和能力,只是在工作中,阅历和经验、视野、思维真的很重要。但现在的问题是,不管是在国内还是国外,博士并不是那么好读的!有的人在国内本硕博读完倒是想去国外镀镀金,但是一方面国外的博士不好申请,另一方面年龄等现实因素也不允许了,所以最好的选择就是出国去做博士后!原因如下:1、在国外,申请博士后的门槛比申请博士留学低很多;2、外国人做博士后的少,很多岗位都招不到人,容易申请;3、国外博士后出站的难度要远远低于国外读博;4、时间短,只要2年。5、待遇丰厚,一年几十万不成问题。6、做了博士后以后有机会全球就业,相比国内的博士、博士后去国外就业简单很多......所以,当你真的无心科研,博士毕业后,申请出国做个博士后也未尝不是一种很好的选择。前提是你要把博士读完,因为做个博士后也不是一般人能胜任的!

博士后是什么级别的学者,是一个学位的称呼吗?教育达人来给你答案

我是一叶知秋有仙则名,我来回答这个问题。首先,博士后不是学位,博士是我国的最高学位。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研究生(包括硕士和博士)这都是教育经历,但博士后不是,博士后是一个科研工作经历,再说的详细提一些,博士后是一份临时工作,一般为期两年。我国博士后制度最早是1983-1984年李政道向邓小平提议设立的,博士后授予单位有两个,一个是博士后流动站,一个是博士后工作站,博士后流动站设在高校或科研院所,博士后工作站设在企业(一般是大型或特大型国企)。想成为博士后,首先得是博士,博士后一般是选择博士里较为优秀的继续从事科研工作,从事博士后和博士时的待遇天差地别,博士只有一点可怜的补助,而博士后不但国家有补助,而且享受所在博士后流动站或工作站所在单位正常职工的待遇。博士后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它是一种经历,不是学位,也不是专业技术职称,只是一段工作经历。第二,博士后主要从事科研工作。第三,博士后是国家正式工作人员,不再是学生,享受正式职工待遇,为期一般两年。第四,成为博士后的前提条件是你是博士。什么情况下会考虑读博士后呢?如果博士毕业暂时还没有合适的工作,博士后可以作为过度,两年后等成果更突出了或科研经验更丰富了可以再找工作。在北上广等地找到工作但落户条件比较严,可以先做两年博士后然后到时以人才引进。有些人会选择出国读博士后,那是为了更大平台,更丰富的经历,更有助于进高校,因为现在好一些的高校会有国外留学经历的要求,在美国读博士后的话一般是导师给你出钱,每年五六万美元吧。还有一种情况,是师资博士后,现在学校工作两年,正常科研,正常上课,表现好了两年后可以留校,不过优不优秀学校说了算,有一定风险。这种博士后研究所也有,有个师弟当时有个研究所让他先读两年博士后,然后可以留所,考虑到风险他没有留,现在绵阳一个研究所,年薪20万吧。当然,也有在职读博士后的,不过因为有工作单位,待遇就不怎么优厚了。博士后虽然不是学位,但它毕竟是从博士里选出来读的,所以含金量也不错,在职的读一可以镀镀金,二可以扩展人脉,三是博士后可以申请项目,有个师兄读的就是本校的在职博士后,申请到了博士后基金,他说博士后基金中的概率很大,有50%,二期的话好像钱比较多,但概率只有10%,他是两期都中了,在普通二本学校,这个基金可以当国家级基金用,评职称时很管用。不过,现在在职博士后很难了,因为2015年时国家将读博士后的年龄由40以下改为35以下。截止目前,我国培养博士80万左右,博士后8万左右,比例在10%左右,一般来说,博士能进高校的不会肯定会选择直接进高校,毕竟,谁知道两年后就业是个什么情况,叶秋也建议,博士毕业能有个好去处就直接工作,没有合适工作再考虑博士后两年过渡。以上是叶秋看法,你的呢?欢迎留言评论点赞关注!

卡麦隆

博士后留学生的一封“邮件”火了,称代替国人向世界道歉!

目前新型冠状肺炎在全球流行,每个国家似乎备受病毒的影响,目前病毒在欧美地区泛滥,虽然都是发达国家,但是在这次疫情中似乎没有做到一个发达国家的样子。反而这次在中国,大家齐心协力,战胜了病毒。病毒很无情,但是人是有情感的,这场疫情也让中国人更加团结起来了。你可看到,国外的疫情美国位居首位,目前已经破了1万,一下子就要新增差不多2万,但是死亡率还是比较低的,差不多是1%,而意大利是第二,意大利的死亡率比较高,似乎疫情在意大利有增强,并且意大利的老龄化比较严重,这也是意大利死亡率比较高的原因。这场疫情的病毒到底起源在哪里?现在专家还没有能给出一个准确的答案,但是一位在国外留学的博士后就先替国人对世界道歉了,并且还是用学校的邮件发送的一封道歉信,让人觉得很疑惑。这位博士后留学生的一封“邮件”火了,称代替国人向世界道歉!中国是最先发现疫情的,并且是最先控制好的,但是这位留学生却道歉了?这是什么意思?当时,他是这样写的,首先作为一个中国人,我对于病毒发生在中国很保险,而且还带来这么多影响,危害大家的安全,我替大家说医生对不起,最后还夸赞美国是一个伟大的国家。这位留学的道歉信你是怎么看的呢?留言告诉小编吧!

插花眼

211高校实验员岗位招聘提高门槛:要求博士后,还要有留学经历

最近,看到一则招聘启事,写着“211高校实验员岗位招聘条件是:要求最少博士后,还要有留学经历”,引发不少网友吐槽。其实,从这几年高校研究生的数量不断扩招来看,高校实验员要求博士后也并非什么意料之外的事。可以看看北京中心地区的中小学,每年的教师招聘,都有几十个、上百位的海外博士后前来应聘,其中也不乏清华、北大的博士后,还有其他一些顶尖名校的博士。高校实验员岗位,在高校算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存在,干着最辛苦的工作,一边上课,一边修仪器。对于一名高校实验员,不管是博士,还是博士后,都无法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发表论文也不能拿到绩效工资的奖励,晋升高级实验师也是相当困难。唯一的好处就是,没有科研考核,没有教学评价,每年的工资稳步上升,虽然地位比较低下一些,但如果没有出现什么大的错误,是不会被高校开除的,可以说是一个毫无压力的体制内岗位。就是这样一个没什么“油水(人民币)”的实验员岗位,都要求博士后,而且还要求海外留学经历。就算你是清华、北大毕业的博士,也没办法应聘这个岗位,不免让别人怀疑有猫腻,会不会是为了给某领导关系户一个特定的条件限制,难道就是传说中的“一个萝卜一个坑”?依照俺的判断来看,这样的条件并非是特例,纵观国内其他高校,稍微好一点的行政岗位都要求博士学历,而且必须是985博士毕业才能应聘,最重要的是,这个行政岗位还没有编制,只是一个合同工,就是这样的岗位,现在很多普通高校毕业的博士,都因为不是名校毕业的条件,而没办法应聘。随着高校科研考核的加码,能力一般的博士、博士后在高校并不会过得很滋润,反倒是高校实验员岗位未来很可能会成为香馍馍。最近,一个从法国做了5年的博士后回到南方某一所211高校应聘的时候,有很多比他优秀的人也同时过来应聘,最后,那个负责面试的教授不忍心淘汰这个博士后,于是提出让这个博士后去当实验员。听到实验员,这位博士后心里就不服气了“作为一个海外博士后,居然只能当实验员?”于是,这位博士后婉言谢绝了该教授的好心建议,断然离开,至今也不知道该博士后有找到心目中理想的工作没有。这个时代已经不缺“博士后”,想找一个满意的高校工作,有时候要先全面评估自己的能力和岗位所要求的条件,不能眼高手低。就跟做投资一样,先分析自己的财务和债务,再决定投资哪种产品,不论是谁,最终都是为了找到那一条“收益最优”的财务曲线。

储泳

北大博士后赴美留学消失20年,拒绝回国照顾病危母亲,仅回了7字

“我生前一定要见他一面,不管他走多远,都是我的儿子啊……”一位白发苍苍、形容枯槁的老人躺在床上,缓缓说出这样一句话,现年77岁的她,7年前便被诊断出患有糖尿病、高血压、肾功能不全等各种疾病,如今并发成尿毒症,医生已经无能为力。但老人仍然强忍住巨大的痛苦,硬撑着活下去,因为,她走前想见儿子最后一面,不然她真的不甘心,询问才知,老人的儿子已经失联20年了。此事一经曝光,网友们立刻行动起来,想要帮助郭巧娣老人找到儿子,人多力量大,很快便找到了关于儿子王永强的信息,如今的他正在美国亚特兰大某公司工作,各方面条件都相当不错,然而当他得知家人动用媒体和舆论的力量在寻找他时,王永强非常不高兴,并冷冷回了7个字拒绝回国。当年到底发生了什么,才造成这样的悲剧?1969年,一个男婴在江苏常州一农村家庭呱呱坠地,父母为他取名为王永强,他是家中最小的孩子,也是最聪明的孩子,全家人都非常宠爱他,王永强的上面还有一个哥哥和一个姐姐,一家五口人全靠父亲卖老鼠药为生,日子非常拮据。但难得可贵的是,王家再穷,也坚持送3个孩子都去上学,因为他们知道,知识改变命运,这样孩子们才能走出大山,走到更大的城市,于是父母到处借钱,硬是凑齐了他们的学费。3个孩子知道读书的机会来之不易,故而愈发努力学习。1987年,王永强以优异的成绩考上江苏大学,成为全村第一个大学生,一家人都为他骄傲,为了让家人过上好日子,王永强进入大学后继续保持良好的学习习惯,一口气读完了本硕,在当时,能拥有这样的学历,可谓凤毛麟角,去哪里都被人抢着要。虽然很多好单位都朝王永强抛来橄榄枝,但他还是决定继续深造,于是一鼓作气考进了中科院,攻读博士学位,毕业以后又考入北大,攻读博士后,王永强就这样一步一步从农村少年,变成北大博士后,完成了人生的逆袭,后来他还娶了北大某教授的女儿,完成学业、家庭双丰收,这一年他不过28岁。这时候的王永强一心想着赚大钱,让家人过上好日子,恰好一位在日本工作的朋友回国,告诉他们现在日本可好赚钱了,以王永强的资历,一年赚个10多万不是问题。10万,对于农村出生的王永强来说,无异于天文数字,与妻子商讨过后,二人共赴日本工作。1999年初,夫妻二人抵达日本,第一时间便跟家人保平安,王永强在电话里还兴奋地告诉父母,等他赚到钱回国,立马给他们买大房子!父母别提多高兴了,然而此时的他们哪里会想到,儿子这一走,便是20年。刚开始,王永强每隔几天就给家人打电话,说说自己的情况,后来就变成几个星期打一次,再后来,几个月打一次……最后,他甚至会挂掉父母的电话,并让他们不要再“打扰”他了,这让父母措手不及。1999年8月,王家人和王永强彻底失联,父母非常担心,赶到北京,找到亲家,然而对方却表示,你儿子早就跟我女儿离婚了,你们不知道吗?而王永强的同学朋友们也表示,他早就不跟他们联系了,从此,王永强便“消失”了。直到20年后,母亲郭巧娣病危,网友们自发帮她找到了王永强,才知道他如今在美国,并过着相当不错的生活,王家人激动地拨通了王永强的电话,但却直接被挂断,很快,王永强便通过他人之口,表达了自己的意思:请不要再动用公众力量找他了,他是不会回国的。当别人原因时,王永强冷冷回了7个字——“清官难断家务事”,接着便再次“消失”。听到儿子的回答,郭巧娣老人伤心欲绝,网友们一看,大骂王永强是个不孝子,当年父母辛辛苦苦供他读书,现在出国了,飞黄腾达了,就翻脸不认人?那么当年到底发生了什么,让王永强突然转变?原来,在这背后,还有一段故事。当年王永强考上大学后,凭借着努力,获得了每个月4元的国家补贴,然而父母得知后,却让王永强把钱寄给他们一部分,王永强很理解,便只留下了吃饭钱,其他都寄给家里,就这样艰苦地度过了大学,并读到了博士后。但对于王永强选择继续读书的决定,父母非常不满,觉得他应该早点工作,挣钱养家,故而经常说他。后来王家的亲戚们知道王永强那么出息,都当博士了,一定能给他们的孩子“安排工作”,但王永强哪有这个本事?结果亲戚们根本不顾实际情况,直接跑去学校质问王永强,是不是不愿意帮忙,后来越闹越大,王永强在学校里简直抬不起头。后来结婚了,家人得知亲家条件不错,竟然想让儿子要钱来补贴他们的家用,王永强拒绝后,王家人还自己联系了亲家,弄得王永强非常尴尬,这也成为他们夫妻离婚的关键因素。也许,这些就是他“逃离”家庭的最主要原因。对此,你怎么看?

女巡按

北大博士后赴美留学20年,母亲病危拒绝回国探望,只说了7个字

百善孝为先,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下对于孝道是有着一定的强调的。对父母尊敬孝顺不仅仅是天伦的顺从表现,也是基于人类本能的行为。如果没有做到孝顺父母其实对于大多数情况下都是不被大家支持的。古代也以各爱父母为范本故事引得大家欣赏。所以孝顺自古以来都是被大家所赞赏的。但是如果说在当今这样发展快速的社会居然还有人为了所谓的追逐名利而视孝道于无物,父母病危也不原因回家照顾,是不是听上去就非常让人愤怒?今天小编想和大家分享的故事就是如此,故事的主人公就是这样。而且这位主人公在大家看来是有着非常光鲜亮丽的身份。在工作以及学识上面可以说是非常成功了,但在对于父母的照顾问题上却选择了逃避,作为北大物理博士后,王永强在母亲生病甚至宣告病危时都拒绝回国,更不用说来照顾母亲了。在1999年1月25日的《常州日报》就开始有报道希望他可以回国看看母亲。这样的故事真的非常令人感叹,究竟是怎样一回事呢?接下来小编与大家说道说道。首先大家需要明确的是,在当时大家都在与温饱作斗争的时期,拥有这样的学历是很少见的。不管怎么说王永强的学习能力还是很突出的。1969年王永强出生,在当时王永强的家庭并不是非常突出,而且可以用贫寒来形容。但即便如此王永强的父母省吃俭用还是希望他可以好好读书有出息,同样的王永强也是很珍惜这样的机会,成绩也是名列前茅。之后王永强不仅于1987年考上苏州大学,还成为了中科院物理博士,1997年成为北大物理博士后。这样的学历在当时这样的学历是真的很难得,所以王家在当时也非常令大家羡慕。本来大家看到王家这样以为王永强会让王家越来越好,但随后王永强没有打算在国内发展,选择去美国深造。虽然去了美国,但王永强就像是人间蒸发了一样,没有和家人进行任何联系。他母亲郭巧娣因为没有儿子的消息,在王永强没有联系之后便一直打听。在2019年病危,郭巧娣还是想在弥留之际见儿子一面。后来经过再三联系找到了王永强,但是王永强不愿意回国:“希望家人不要再通过媒体来寻找他。”对于王永强不愿意回来照顾母亲,毕竟20多年没有联系了。王永强的冷冷的回复了7个字,只是“清官难断家务事”这七个字。不免让人好奇为什么王永强怎么果决不愿意回来呢?一切的原因还是有迹可循的,王永强也不例外。早在王永强读书的期间,因为成绩优异学校会奖励他奖学金。虽然钱不多但是家里父母都会向王永强要钱。王永强在开始时还会帮衬家里,但次数越来越多王永强最后不堪忍受,选择一出国来逃避家里,所以即使在母亲病危还是不愿意回来。一个家庭的矛盾确实是很难说清的,具体怎么样还是自己经历过才知道的吧。

民食刍豢

清华毕业生照顾父母做保安,北大博士后却留学20年,和父母未联系

同为贫穷中走出的高材生,一个清华本科生,一个北大博士后。或许很多人会认为,这两人但凡机遇不错,都会未来可期。然而,这位清华大学生却生活得并不光鲜,1996年毕业后,没几年便成为了保安,而北大博士后却留学国外,20年未归。同为寒门出身,他们的人生截然不同。若不是因为一件事,可能更多家长会羡慕能够有一个北大博士后的孩子,甚至视为一生的幸运。然而,了解这两人的家长,却宁愿自己的孩子如清华生一样成为保安。这到底是怎么回事,难道作为家长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好么?清华本科生叫张晓勇,北大博士后叫王永强。张晓勇张晓勇曾经是长沙县高考理科状元,凭借优异的高考成绩进入清华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专业学习。他所在的系,在2009年9月升为了生命科学学院,施一公教授任首任院长,更为厉害的是该系培养出了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颜宁这样的科学家。同为一系,颜宁比张晓勇只晚了4年。当年的张晓勇在清华也有着美好的梦想,他在学校里成立了一个课题小组,对未来有着憧憬。然而,1996年本科毕业的张晓勇,进入到了广州一家中外合资日化企业工作,当时他想从事产品研发,可是该企业的研发都设在国外,也就是意味着要搞研发就要出国,但是张晓勇坚持国内发展,因为“父母在,不远游”。“开始两年我还期盼能回到研发岗位。后来发现公司的研发重点在国外,我转到研发岗位的可能性几乎为零。”这就是张晓勇的选择,割舍不下的是国内父母的亲情,为照顾父母不远游,因此最终被分配到了客服部,为日后成为社区保安埋下了伏笔。或许有人觉得张晓勇应该出国,但是张晓勇的父母身体有病,他要么背弃父母出国,要么孝顺父母收起曾经的雄心壮志。张晓勇选择了孝顺父母,而北大博士后王永强却选择了另外的一种。王永强王永强出生于1969年的一个贫困家庭,是王纪生郭巧娣夫妇最小的儿子,也是老人一生的骄傲,曾经的王家虽然家境贫寒,但是两位老人看出了小儿子读书的天赋,就算是砸锅卖铁,也没有折断小儿子读书的双翼,一路小心呵护。可喜的是王永强没有让父母失望,他读研究生,再到中科院物理博士、北大物理博士后,甚至后来还娶了北大教授的女儿,一切都似乎是那么的顺利。若是不出意外恐怕再进一步就是出国,果不然1999年,王永强便选择了出国,只是让人想不到的是他这一出国就是20年的杳无音信。更为悲惨的是如今其母亲郭巧娣老人生命进入倒计时,想再见到自己的小儿子王永强一面,却成为了一种奢望。王永强的母亲同样是寒门之子,同样是高材生。一个选择守护在亲人身旁,朝夕与父母相处,那怕沦为平庸;一个却展翅高翔,成为了遥不可及的亲人。如今看来,张晓勇其实并不是平庸,他或许有自己理解的责任,至于王永强博士却不知道为何20年与父母断了联系。“父母在,不远游”。再次读来张晓勇这句话,也是有着几分道理。读再多的书,不可忘记根本;能力在大,无法守护亲人也毫无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