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博士三年学制引争议,清华大学,别让中国博士学位变成速成班!鬼娃咒

博士三年学制引争议,清华大学,别让中国博士学位变成速成班!

现在我国的不止大学生多研究生跟博士生一样也多,那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研究生跟博士生咧?在我国博士生的学位就这么容易拿到吗?但是据不完全的恶数据统计从2016到今年博士研究生的学习延期率高达百分之六十,从数据上来看这博士生跟研究生的学位并不是那么容易就能拿到的。为此有些博士生纷纷说到时间太短了,在为数不多的三年时间中得拿出一年来修毕业学分。能够进实验室学习的时间只有两年,在这两年中要完成自己的方向定位、开题和答辩还有论文。在两年内要想把这些事情都做好基本上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特别是在科研成果上光靠两年时间的积累各种数据这基本上就是一个不可可能完成的事情。还有一旦你的三年期限到了还没有毕业的话,国家将不会再给你补贴所用的费用都需要自己承担。这些博士生都希望自己能够顺利地完成自己的学业,所以压根就不会去选那些涉及的东西广难度很大的课题。使得博士变成了一个速成班,对于具有原创性的科研成果要想在2年内完成基本是不可能的。在去年的时候清华大学就说学校将不再要求博士研究生在学期间要发表论文,这个消息一出顿时就上了热搜引起了广大网友的骚动。清华大学是我国高校的一个榜样,当它开始降低博士研究生的毕业标准时。全国的各大高校也肯定会纷纷效仿,毕竟受翟天临博士的影响教育部开始每年筹拨专项资金来专门检查论文。在博士生毕业的要求提高之后清华大学为了保全自己学校的名声,不再强制博士研究生在学习期间在SCI发表论文这让人可以理解。毕竟从2019清华大学据统计目前在读的博士生人数已超过一万四千人。还有那些在清华大学读研究生的并不是真正的热爱科研,而是为了给自己镀金出去找工作时有更大的竞争力。也正因为这个原因,清华大学不得不降低博士跟硕士的毕业要求。清华大学的名声是享誉全世界的,作为一所世界名校中国高校的领头羊不该降低博士毕业的要求,更不应该把博士生变成科研速成班。首要任务是应该加强基础科研的时间,不要逼着这些博士生为了毕业去选择目标明确难度小的应用科研。

黑木

为什么中国每年有将近4成的博士生不能够按时毕业,是懒吗

大家好,我是一个说教育的。你们知道吗,我国传统的博士生学制为3年,但很多博士生反映认为3年时间不够完成学业,很多顺利毕业的质量也不是很高,2019年博士生的延期毕业率高达40%,其中接近一半延期的时间为一年,20%的延期时间为两年。那么究竟是为何有这么多的延期学生呢。首先应该被抨击的是学制体系。现在呀,中国仍然有很多大学设置的博士学制体系是3年,而世界上的大多为3-6年。所以呀,这样是导致有这么多博士延期毕业的主要原因。不过呀,当初之所以设置这么短的博士学制也是有原因的。博士的三年制制度有两个优势:其一,时限短,可以早毕业参加工作;其二,学制短,激发学习积极性。当时的中国呀,很是贫穷呀,哪里来那么多钱来培养人才,再加上没时间给你培养了,因为国家需要你了,需要你进入到社会中去了。所以这个体质一直是国家需要。也是迫不得已。其实呀,中国以前的博士学制连三年时间都还不足,据说呀,以前才两年多,后来经过改革才确定延长到三年。所以呀,后来这个三年的学制就一直保留至今。随着祖国和世界科技的发展,学术方面需要更加深厚的学识储备。所以慢慢的又存在了一定的劣势:博士生涯学业压力大;而文科精品作品往往需要长时间的精心打磨,短学制不利于博士生潜心学术,容易滋生急功近利的“学术泡沫”;短学制不利于博士生出国访学,扩大学术视野。且一旦延期,无补贴等生活来源的后果容易让学生感到压力。除了这些之外,也还有一些家庭原因等等。毕竟呀,现在读书的时间也太长了。想想看,一个学生幼儿园三年,小学六年,中学六年,大学四年,研究生四年,再加上博士,3+6+6+4+3+3读完都要三十了,这还是在正常情况下,你说这样你家里能不着急吗。所以呀,最近几年以来,很多大学都在慢慢改革了。越来越多的学校将博士学制改为四年制。如清华、北大、上海交大、人大、厦大、中山、中南大学、华东师大等高校,均已实行四年制博士学制。这是一个好消息呀,有这些前面的好大学带头,我相信后面的大学也会认识到要改变这个体质,这也是现在社会所需要的,现在学术所需要的。好了,到最后了,给大家透露一点消息吧,去年2019年博士招生人数达到了10万,专家估计今年博士招生人数会超过11万。不得不说,现在的高学历人才是越来越多,像我这样一个大学本科出来的就是菜狗一枚呀,不足为道。找工作都十分的困难呀,即使找到工作也是朝朝暮暮,没日没夜,还薪薄难以顾家呀。不得不说,现在的成年人压力真的不小呀。

艾丽卡

中国传媒大学博士生基本学制3年改4年

昨晚,中国传媒大学官微发布消息,8月3日,学校召开研究生教育会议,震撼推出研究生教育重大改革举措,自2021级起,该校将博士生基本学制由3年改为4年,最长有效修业年限由8年改为6年,专硕生基本学制统一为2年,最长有效修业年限统一为4年。另外,学校研究生招考也有新要求,考博复试设置学术答辩环节,考研复试新增材料评议环节。在招生改革方面,传媒大学宣布,今后,对于博士生,全面实施并完善“申请-考核制”博士研究生招生方式;大力改革初试(笔试)科目,通过设置学术写作、人文社科综合等笔试科目,从招生源头解决博士生学术写作能力差、人文素养薄弱等痛点问题;同时,优化复试考核环节,在复试考核中设置学术答辩环节,要求考生以答辩形式重点介绍本人代表性学术成果或攻读博士学位阶段研究计划,针对考生的申请材料,通过交流问答方式,进一步考查考生思想品德、专业素养、创新潜质等;设置绿色通道,对于材料评议阶段发现的优秀考生,或者以直博或硕博连读方式选拔的考生,可免去初试环节,直接进入复试。对于硕士生招生,传媒大学将全面改革初试自命题科目,对于人文社科类专业,以主题写作和人文社科基础为核心设置自命题考试科目,重点考查理性思维、文字表达能力、人文社科基础知识和基本素养等;改革复试选拔流程,增加材料评议环节,初试达到国家线的考生即可进入复试选拔流程,复试选拔流程包括材料评议和复试考核两个环节,材料评议环节通过考生提交的材料,对其过往学业水平、科研创新能力、专业实践能力、综合素质等进行综合评价并给出评分,由材料评分与初试成绩共同确定考生是否能进入复试考核环节;复试考核环节,将根据考核目标要求及专业特点,采用灵活多样的考核方式,如笔试、机试、面试、现场主题创作等,提高选才针对性;改革艺术类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即艺术硕士)招生选拔模式,初试考查人文社科基础和写作能力,材料评议考查综合素质,复试考查艺术创作实践能力。在培养和学位改革上,传媒大学要求建立基本文献阅读制度,博士生基本文献阅读量不少于150种,其中著作不少于50种;学硕生基本文献阅读量不少于80种,其中著作不少于30种;专硕生基本文献阅读量不少于60种,其中著作不少于20种。该校还将建立博士候选人资格考试和学硕生基本文献考试制度,博士候选人资格考试时间1天半,学硕生基本文献考试时间为1天,重点考查研究生对本领域内基本文献、基础理论、前沿理论、相关学科知识的掌握和理解。博士候选人资格考试和学硕生基本文献考试均为3次机会,3次均不及格者,终止培养或实施分流。学校取消硕士生发表学术论文与学位资格挂钩的陈规,要求学硕生参加论文写作训练计划;博士生课程中,将《学术写作》课程落实到博士生公共必修课程,将公共英语内容替换为《外语文献精读或选读》,设置两到三门专业基础课程为一级学科或门类必修课;学硕生课程构建以史、论、法为核心的新型课程体系,同时,将论文写作课程纳入学位课程类,将外语文献精读或选读课程与公共外语同等看待;专硕生强化实践课程,全面提高实践课程比例,提高案例教学、创作教学内容比例。导师管理也有对应改革,传媒大学要实行评聘分离,动态管理,打破导师终身制;并建立“1+1+1”模式专硕导师组工作制度,专硕导师组配备1名专硕导师、1名学硕导师和1名业界兼职导师,对专硕研究生的知识理论体系架构、专业技能传授、创作实践训练三个方面进行指导;取消学硕校外兼职导师。为了推进质量监控,传媒大学建立覆盖所有专业,博士和硕士研究生教育各层次的课程结课论文查重抽检制度,并探索实施把学位论文评阅意见同学位论文一起公开做法,倒逼导师重视学位论文指导。学科设置也迎来重大调整,围绕全媒体人才培养,传媒大学全面优化学科布局,关停了17个专业方向,对47个专业方向进行了并、转和调整,重新规划设计了计算传播学、艺术传播学、媒介与国家治理、文化法治与知识产权等19个更加适应新时代需求,体现学校特色、学科发展布局和顶层设计的新专业方向。来源 北京日报客户端|记者 任敏编辑:王海萍流程编辑:王梦莹

三患莫至

博士学制延长为4年!中传启动重大改革

中国传媒大学召开研究生教育会议,公布了一系列研究生培养和学位改革重大举措。其中就包括「推进博士生和专硕生基本学制改革」,具体而言,自 2021 级起,将博士生基本学制由 3 年改为 4 年,最长有效修业年限由 8 年改为 6 年;专硕生基本学制统一为两年,最长有效修业年限统一为 4 年。图片来源:中国传媒大学官方微信公众号设定最长培养年限无可厚非,但清退学生则应慎之又慎根据各高校的报道,在近期清退的学生中,绝大多数的清退理由是超出了最长有效修业年限(一般而言是 8 年),因此,此次中国传媒大学将最长有效修业年限修改为 6 年的决定,倘若流行开来,对于一些博士生而言,就不是一个好消息了。图片来源:中国传媒大学其实,不仅在中国,在美国、德国等国家,部分博士修业年限过长也是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但在美国,尽管政府和高校都出台措施鼓励缩短修业年限,但高校也并未出台关于博士生必须在若干年内毕业的硬性规定,博士生入学后十多年才毕业也是很正常的事。图片来源:NSF归根到底,对博士就读年限加以设定,虽然可以对博士生起到一定的督促作用,但更多的还是为了方便高校的管理。毕竟,博士生延毕之后,仍然会占用许多办学资源,比如宿舍、科研经费,甚至还会占用导师的招生名额,故而,规定最长修业年限来节省高校的办学资源,作为分流博士生的一种手段其实无可厚非。但是,博士生无法按期毕业的原因十分复杂,自身情况,导师的指导,乃至实验材料被游客盗窃都可能成为博士生毕业路上的绊脚石。故而,对于超期博士生的清退,高校则应该慎而又慎,建立合理的申诉 - 审核机制或许是一个合适的解决办法。如若不然,数年时光,一朝清退,背后究竟是谁的损失呢?

红丝错

重大改革!中国传媒大学博士学制延长为4年

昨晚,中国传媒大学官微发布消息,8月3日,学校召开研究生教育会议,震撼推出研究生教育重大改革举措,自2021级起,该校将博士生基本学制由3年改为4年,最长有效修业年限由8年改为6年,专硕生基本学制统一为2年,最长有效修业年限统一为4年。另外,学校研究生招考也有新要求,考博复试设置学术答辩环节,考研复试新增材料评议环节。邓伟 摄在招生改革方面,传媒大学宣布,今后,对于博士生,全面实施并完善“申请-考核制”博士研究生招生方式;大力改革初试(笔试)科目,通过设置学术写作、人文社科综合等笔试科目,从招生源头解决博士生学术写作能力差、人文素养薄弱等痛点问题;同时,优化复试考核环节,在复试考核中设置学术答辩环节,要求考生以答辩形式重点介绍本人代表性学术成果或攻读博士学位阶段研究计划,针对考生的申请材料,通过交流问答方式,进一步考查考生思想品德、专业素养、创新潜质等;设置绿色通道,对于材料评议阶段发现的优秀考生,或者以直博或硕博连读方式选拔的考生,可免去初试环节,直接进入复试。对于硕士生招生,传媒大学将全面改革初试自命题科目,对于人文社科类专业,以主题写作和人文社科基础为核心设置自命题考试科目,重点考查理性思维、文字表达能力、人文社科基础知识和基本素养等;改革复试选拔流程,增加材料评议环节,初试达到国家线的考生即可进入复试选拔流程,复试选拔流程包括材料评议和复试考核两个环节,材料评议环节通过考生提交的材料,对其过往学业水平、科研创新能力、专业实践能力、综合素质等进行综合评价并给出评分,由材料评分与初试成绩共同确定考生是否能进入复试考核环节;复试考核环节,将根据考核目标要求及专业特点,采用灵活多样的考核方式,如笔试、机试、面试、现场主题创作等,提高选才针对性;改革艺术类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即艺术硕士)招生选拔模式,初试考查人文社科基础和写作能力,材料评议考查综合素质,复试考查艺术创作实践能力。在培养和学位改革上,传媒大学要求建立基本文献阅读制度,博士生基本文献阅读量不少于150种,其中著作不少于50种;学硕生基本文献阅读量不少于80种,其中著作不少于30种;专硕生基本文献阅读量不少于60种,其中著作不少于20种。该校还将建立博士候选人资格考试和学硕生基本文献考试制度,博士候选人资格考试时间1天半,学硕生基本文献考试时间为1天,重点考查研究生对本领域内基本文献、基础理论、前沿理论、相关学科知识的掌握和理解。博士候选人资格考试和学硕生基本文献考试均为3次机会,3次均不及格者,终止培养或实施分流。学校取消硕士生发表学术论文与学位资格挂钩的陈规,要求学硕生参加论文写作训练计划;博士生课程中,将《学术写作》课程落实到博士生公共必修课程,将公共英语内容替换为《外语文献精读或选读》,设置两到三门专业基础课程为一级学科或门类必修课;学硕生课程构建以史、论、法为核心的新型课程体系,同时,将论文写作课程纳入学位课程类,将外语文献精读或选读课程与公共外语同等看待;专硕生强化实践课程,全面提高实践课程比例,提高案例教学、创作教学内容比例。导师管理也有对应改革,传媒大学要实行评聘分离,动态管理,打破导师终身制;并建立“1+1+1”模式专硕导师组工作制度,专硕导师组配备1名专硕导师、1名学硕导师和1名业界兼职导师,对专硕研究生的知识理论体系架构、专业技能传授、创作实践训练三个方面进行指导;取消学硕校外兼职导师。为了推进质量监控,传媒大学建立覆盖所有专业,博士和硕士研究生教育各层次的课程结课论文查重抽检制度,并探索实施把学位论文评阅意见同学位论文一起公开做法,倒逼导师重视学位论文指导。学科设置也迎来重大调整,围绕全媒体人才培养,传媒大学全面优化学科布局,关停了17个专业方向,对47个专业方向进行了并、转和调整,重新规划设计了计算传播学、艺术传播学、媒介与国家治理、文化法治与知识产权等19个更加适应新时代需求,体现学校特色、学科发展布局和顶层设计的新专业方向。原标题:中国传媒大学博士生基本学制3年改4年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任敏流程编辑:TF010

共其德也

中国传媒大学:自2021级起将博士生基本学制由3年改为4年

据中国传媒大学微信公号消息,8月3日,中国传媒大学召开研究生教育会议,推出研究生教育重大改革举措。其中,自2021级起,将博士生基本学制由3年改为4年,最长有效修业年限由8年改为6年;专硕生基本学制统一为2年,最长有效修业年限统一为4年。实行评聘分离,动态管理,打破导师终身制。从师德师风、生源质量、学术成果、教书育人、学位论文、学生就业发展及导师尽责评估等七大类指标,对研究生培养单位和在岗研究生导师进行年度质量评价。建立覆盖所有专业,博士和硕士研究生教育各层次的课程结课论文查重抽检制度。通过改革,中传关停17个专业方向,对47个专业方向进行了并、转和调整,重新规划设计了19个更加适应新时代需求,体现学校特色、学科发展布局和顶层设计的新专业方向。

发现者

中传:自2021级起,博士生基本学制由3年改为4年

[#中国传媒大学启动研究生教育重大改革#]8月3日,中国传媒大学召开研究生教育会议,推出研究生教育重大改革举措。其中,自2021级起,将博士生基本学制由3年改为4年,最长有效修业年限由8年改为6年;专硕生基本学制统一为2年,最长有效修业年限统一为4年。实行评聘分离,动态管理,打破导师终身制。从师德师风、生源质量、学术成果、教书育人、学位论文、学生就业发展及导师尽责评估等七大类指标,对研究生培养单位和在岗研究生导师进行年度质量评价。建立覆盖所有专业,博士和硕士研究生教育各层次的课程结课论文查重抽检制度。通过改革,中传关停17个专业方向,对47个专业方向进行了并、转和调整,重新规划设计了19个更加适应新时代需求,体现学校特色、学科发展布局和顶层设计的新专业方向。责任编辑:张申

非言非默

中国传媒大学:“4年制博士”全面拉开了研究生教育改革大幕

今天看到一篇文章《中传:取消硕士学术论文与学位资格挂钩的陈规》:2021级起,博士生基本学制由3年改为4年中传将强化过程评价,实行研究生学术进度学期汇报制度,博士生每学期汇报个人研读文献、学位论文进展、科研成果;明确要求博士生学位论文工作时间不少于两个学期、学硕生学位论文工作时间不少于10个月。实行学位论文选题报告预审制度;明确文学类和艺术学类博士生学位论文答辩时间不少于3小时,工学类博士生学位论文答辩时间不少于2小时,学硕生学位论文答辩时间不少于1小时。中传还将深化专硕培养改革,还原专硕生培养本质,设立多元化专硕毕业考核方式,突出创作能力、实践能力的考核。此外,推进博士生和专硕生基本学制改革。自2021级起,将博士生基本学制由3年改为4年,最长有效修业年限由8年改为6年;专硕生基本学制统一为2年,最长有效修业年限统一为4年。这个改革,也说明了以前博士生3年制的培养时间确实太短了,不利于优秀科研成果的产生,更不利于高质量的博士论文,因为从发表论文的时间不确定性来看,有的一篇论文从写作到发表都需要一年时间了。高质量的论文要经过更多的时间才能完成,倘若只有三年时间,根本不够发表求职时所需要的论文数量和质量。其次,博士期间有的需要到国外访学和交流,去掉前前后后的出国手续,通常也需要半年到一年的时间才能完成。4年制的博士学习时间,可以充分利用中间一年时间出国访学和交流,更有利于提高博士的国际视野和开拓眼界,是提高博士生培养质量的重要环节。如果能够强制博士生必须出国一年以上,那就更好了。因为博士第一年通常还需要学习理论课和专业课,并没有多少时间能够接触到真正的科研,因此可以说,第一年完全是打基础,完全不是博士论文应该计算的时间,所以,有的博导会感觉到还没怎么指导过自己的博士生,一转眼就要博士毕业了。4年制的博士生,对大多数普通人而言,能够更好地完善自己的博士论文,也能有更多时间投入到科研,不管是对博士生自己而言,还是对高校的科研成果而言,都是有利而无害的。当然,也有例外的,有的高手一年就可以完成几篇SCI二区以上的论文,这种是少数个例,或许可以让他们提前1年毕业。最后,俺想说的是,其实做科研说起来也很简单,就是拼投入的时间谁更多,谁就更有机会获得更多的高质量科研成果。

道之为名

又一高校官宣!博士学制改为4年,全面实施“申请-考核制”

据中国传媒大学消息,8月3日,学校召开了研究生教育会议,全面拉开了研究生教育改革大幕。改革动作极大,涉及博士及硕士招生考试、培养与学位、导师评聘、质量监控、学科专业设置等关键环节。博士培养:全面“申请-考核制”,学制延长为4年博士研究生招生方面,中国传媒大学将全面实施并完善“申请-考核制”博士研究生招生方式,坚持能力素质与知识考核并重。培养方式方面,将建立基本文献阅读制度,明确要求博士生基本文献阅读量不少于150种,其中著作不少于50种;建立博士候选人资格考试和学硕生基本文献考试制度,明确博士候选人资格考试时间1天半,其中笔试时间为1天;文献考试将重点考查研究生对本领域内基本文献、基础理论、前沿理论、相关学科知识的掌握和理解,共有3次考试机会,3次均不及格者,终止培养或实施分流。同时,中国传媒大学还将推进博士生和专硕生基本学制改革。自2021级起,将博士生基本学制由3年改为4年,最长有效修业年限由8年改为6年;硕士生培养:初试达国家线即可进入复试,取消论文要求学校在硕士研究生招生方面也将逐步向综合评价方式靠拢。除全面改革自主命题科目外,复试中,还将增加材料评议环节,破除“唯分数”论。初试达到国家线的考生即可进入复试选拔流程,复试选拔流程包括材料评议和复试考核两个环节。材料评议环节通过考生提交的材料,对考生各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并给出评分。由材料评分与初试成绩共同确定考生是否能进入复试考核环节。针对培养过程,学校对硕士生文献阅读也作出了规定。规定学硕生基本文献阅读量不少于80种,其中著作不少于30种;专硕生基本文献阅读量不少于60种,其中著作不少于20种。并将参加相关考核。学硕生基本文献考试时间为1天,其中笔试时间为半天。学硕生基本文献考试同样为3次机会,3次均不及格者,终止培养或实施分流。与此同时,更重要的是,学校还取消了硕士生发表学术论文与学位资格挂钩的陈规,要求学硕生参加论文写作训练计划;要求专硕生在学期间参与实践基地活动、校企合作课题、专业创作项目和创新创业项目等,提升专业实践能力。此外,专硕生基本学制统一为2年,最长有效修业年限统一为4年。导师管理:打破导师终身制在导师管理方面,中传将通过实行评聘分离,动态管理,打破导师终身制。还将建立“1+1+1”模式专硕导师组工作制度,即:专硕导师组配备1名专硕导师、1名学硕导师和1名业界兼职导师。学校校长廖祥忠在主持会议时指出,学校在暑假期间召开研究生教育会议,既是及时对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精神的传达、学习、领会,又是全面部署和落实,意义重大。廖校长指出,本次改革以培养单位为核心,以导师为主体,以“破五唯”为着眼点,以全面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为目标,紧紧扭住影响研究生教育质量的关键环节,破难点、去痛点、疏堵点、补漏点、除弱点、扫盲点,通过各环节改革举措,优化生源选拔机制,加强培养环节管理,压实导师责任,强化教育质量监控,优化学科专业设置。通过改革破解研究生考生人文功底浅、写作能力差积弊和研究生学术水平不高、实践能力不足、综合素质不强痛点以及学用脱节断点等,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体现世界标准、符合全媒体人才培养规律的研究生教育体系,培养德才兼备的高层次人才,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廖校长最后强调,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吹响了新时代研究生教育工作奋进的号角,必将迎来一个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局面。我们要以“永远在路上”的奋进姿态,付出更多更大努力,让各项改革举措落实落地见效,写好中传研究生教育质量提高新篇章。本文综合自:中国传媒大学、澎湃新闻、人民网等

问仁

我国40%的博士都不能按时毕业,博士生学制改革刻不容缓

我国传统的博士生学制为3年,但很多博士生反映认为3年时间不够完成学业,很多顺利毕业的质量也不是很高,2019年博士生的延期毕业率高达40%,其中接近一半延期的时间为一年,20%的延期时间为两年。有专家研究认为,我国之所以创新型人才不足的主要原因就在于3年的博士生学制,过去的学制安排如今有些过时,而且评价导向和机制表现出了越来越多的不合理。我国的博生生学制从1981年刚开始时是两年多的时间,1986年国家教委调整为3年,1998年教育部出台了《关于修订研究生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其中指出全日制博士的攻读时间一般为3到4年,硕博连读年限一般为5到6年,而且可以允许研究生根据实际情况提前或延期毕业。进入21世纪以来,博士生的攻读年限更为灵活和多变,而且很多学校开始自行规定博士生的学习年限,比如北京大学在2004年就将博士生的学制延长为4年,复旦大学在2011年也是做出了相同的调整。3年学制的弊端:有专家认为,3年的全日制攻读博士对培养真正有志于学术的研究者而言时间是不够的,学生一般很难有充足的时间进行学术探讨、撰写论文和搜集材料,由于很多大学还是在沿用3年的学制,所以就导致了很多博士生延期毕业,让他们的毕业压力徒增。据调查显示,我国博士生于2002年-2009年的如期毕业率只有40%左右,北京大学的博士生平均延期率达到35%,平均延期时间为17个月,而且近十年以来这一数据继续增大,一度达到40%。而且有一个明显的现象是,一流大学的博士生延期时间平均为两年,远高于其他院校,这就充分说明要想培养出高质量的博士,3年的时间肯定是不够的,博士生学制改革刻不容缓。唯论文的评价机制稍显僵硬3年的时间拿不下博士学位,除了课程量的增加,还有一个原因不能忽略,那就是在学期间发表科研成果的硬性要求。很多高校有这样的规定,博士生必须发表至少两篇与本专业相关的学术论文才有资格申请学位论文答辩,而且其中一篇还要在核心期刊发表,还有的高校对期刊有影响因子的规定,比如至少有一篇论文被SCI或EI收录。其实很多高校之所以对博士生的SCI数量有要求不是为了让博士生充分拔高自己才这样做的,而是源于中国典型的“硬性评价指标”,大学校长们关注的是本校评估成绩,因为这与自己的政绩和晋升密切相关,所以校长们就将这一压力分散给了在校的博士生身上,必须发表科研成果才能顺利毕业,这导致学生很多时间花在了论文上,因而延长了学习年限。“唯分数、唯论文、唯文凭”已经是我国教育界的顽瘴痼疾,今年6月30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审议通过了《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要求建立符合时代要求的、科学的教育评价机制和制度。4年博士生学制合理吗?虽然将博士生学制从3年延长为4年可以有效地解决博生生不能按时毕业的问题,但并没有得到普遍的支持,主要原因是很多学生担心毕业越晚越难找工作,而且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周光礼认为,其实博士生学制完全没必要延长,因为3年的硕士培养时间有些浪费,如果能把硕士跟博士的培养结合起来,时间完全是够用的。目前,我国的硕士培养时间为3年,硕士也是大众心目中的高学历人才,但事实上只有很少的硕士毕业生能够进入高校或科研单位从事教学科研工作,从某种程度来讲,很多人读完硕士除了学历上的提升,实质作用并没有期望中的高,这会造成我国十分有限的教育资源的浪费。新的探索既然博士生就读年限不够,硕士生的3年学制又有些浪费,于是有些高校开始探索将硕士培养与博士培养结合起来的方案,比如北京大学开始试行“硕博连读”制度,硕士研究生不需要写毕业论文,在第三学期末由导师推荐、院系面试。通过的学生直接转入博士学习阶段,这样学生就可以用少于6年的时间充分完成研究生的学习和科研任务,有的甚至只要不到5年的时间。目前,我国培养出的博士总数仍然偏少,中美贸易摩擦暴露出我国一些骨干民营企业科研能力不足,只有重塑硕士生与博士生的培养贯通机制,才能充分调动起大家读博的积极性,为当代社会、经济和产业发展中所遇到的问题提供更多的解决思路,为社会进一步发展注入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