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青年博士们,读博后或出国访学是晋升职称的救命稻草吗?变身计

青年博士们,读博后或出国访学是晋升职称的救命稻草吗?

最近塔主和几个博士毕业的青年教师聊天,发现大家都有一个同样的纠结,就是要不要去继续读个博后,或者是出国访学一到两年?其实,有这种想法的博士大部分具有两个共同的想法,一是对现有工作环境不太满意,也就是说这些博士大多数是去某些地方的二三流院校当老师,科研设备,团队成员水平都不好。二是内心不甘心,由于科研平台的落后使得自己无法发表出高质量的论文,进而影响到自己的职称晋升,想通过某个渠道或方法来改变现状。对于这些被半吊着的博士们,要想彻底的辞职换更好的单位的可能性并不大,因为要想去更好的单位,那就意味着要有更好的科研成果才有资本跳槽。但是自己也不愿就这样默默的在那里一天天的混日子,急需寻找一条改变现状的道路,于是大家觉得最为可行的就是找个好一点的平台做几年博后,或者是出国去做两年访问学者,用这样的方式来接触较好的科研平台和团队,助力让自己在此期间发表较好的科研成果。虽然这是一条看起来非常可行,也有助于完成自己目的的选择,但是实际情况是,真正选择的博士并不是很多。因为进入到高校当老师的青年博士,大多数都是三十岁左右的年龄了,很多博士也已经结婚生子,如果选择读博后或者做访学的话,那很可能就意味着无法照顾家庭,无法照顾老人和孩子,这个问题对于很多人来说,是很难抉择的,比较孩子的成长是离不开父母的陪伴,老人也需要我们的照顾,因此就出现忠孝不能两全的局面。但是,话又说回来,如果我们真的选择了读博后或者出国做访学的话,那么就真的能改变我们目前这种半吊着的局面吗?其实,塔主认为无论是读博后还是出国做访学,这都仅仅是为自己做出了一个选择,也就是一条道路而已。做这样选择的目的,是为了能借助外在平台发表出高质量的论文,但是并不是说只要选择读博后或者出国做访学,就一定能够发表出好论文来,这里边就有几分风险,这能说做了这样的选择,发表出好论文的概率要大一些,并不是自己晋升职称的救命稻草。如果我们已经下了决心要去读博后或者出国做访学的话,那么我们千万别做没有准备的事,一定要非常明确自己在接下来的几年里如何保质保量的发表出论文来。塔主建议,首先在去读之前就要和对方导师沟通好,确定好自己的研究方向和具体的研究计划,并严格按照计划好的进行。同时为了保险起见,在去读博后或者出国做访学之前,带着自己已经写好的论文初稿去和导师交流,保证在你一入学就有论文投稿,最差也能在你出站或者访学结束时发表出来,这样你的这个选择才有意义。青年博士们,读博后或出国访学并不是晋升职称的救命稻草,但也是拨开云雾见天日的机会,如果选择,请珍惜,请把握住,便是成功!

掌门人

高校取消海外经历要求,“土博”的春天终于来了吗?

学术圈里从来不缺大牛。媒体的聚光灯下,少年天才层出不穷,大多数人都已被打击到麻木,感慨完同龄人甚至是后辈们的年轻有为后,还是得埋头苦肝科研。但26岁就拿下湖南大学副教授一职的李晟曼,还是在学术圈里引发了不小的争议。争议的焦点不是她的年龄,而是她“没有海外经历”,是个土生土长的本土博士。学术圈里洋博士>土博士的鄙视链,已成为大家心照不宣的潜规则。有时,“土博”连进高校的入场资格都没有,更不要提在职称评选中被提拔为副教授了。▎想进高校:“土博”成了原罪土博和海归的差距有多大?在寸土寸金的上海,海归硕士算高层次引进人才,可直接落户。杭州西湖区的“325"计划,则直接把海归硕士和国内博士归类为同一档,扎了不少本土博士的心。图丨国内博士和海外硕士待遇持平。为了抢人才,各地政府和高校纷纷出台人才引进计划,但在落户政策、学术研究、安居费和子女入学等方面,土博和海归博士明显两个待遇,方方面面都对海归人才利好。同样是高层次人才,经历了更严格的门槛筛选的“土博”,收获的却是打折的待遇。某高校研究员的招聘文件中,海外引进人员和国内引进人员的安家费、科研经费相差10万元以上。各大高校和科研所也明显更青睐海归博士,招聘文件上往往有这么一条规定“具有海外学习经历者优先”。虽然只是“优先”,不是“必须”,但很多时候,土博在投递出简历后,往往拿不到进一步笔试、面试的资格。在普通人眼里已经是天之骄子的博士,仅因为一项“海外经历”,本土博士和海归博士之间就被划隔出一道天堑。为了进高校,不少博士选择去国外“镀金”。以国内顶尖大学为例,2018年,北大、清华新引进的教师中,本土博士占比51.9%,海归博士占48.1%。其中,有海外经历的教师占到8成。当本土博士好不容易在一众求职者中崭露头角,叩响了高校的大门,没有海外经历的阴影还延续到本土博士的工作中,成为土博晋升路上难言的痛。高校里评职称升教授与出国经历挂钩已经是大家心照不宣的事。海归引进人才晋升速度堪比坐火箭,而土博却只能骑着“二八大杠”缓慢升迁,差距自然越来越大。本土博士需要出国访学甚至发数篇SCI才能与海归博士在同一起跑线上,未免有失公允。▎海归受捧的背后,是中国教育70年的兴衰时至今日,“海归”这个头衔的含金量已远不如前,出国留学也不再是奇事,但大众还是对海归群体抱有别样“偏爱”。留学事业历来与国家和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新中国成立之初,百废待兴,一大批优秀留学生放弃国外优越条件,毅然决然地回来建设祖国,为新中国初期的教育科技、国防工业奠基。改革开放后,我国迎来了第二波留学生归国浪潮,以钱学森为代表的海归人才是国家科技发展的中流砥柱。正是这些优秀海归学子的卓越贡献,使得国内对海归群体总是高看一眼厚爱三分。尤其在现行的评价体系下,学科评估、学科点申报、科研项目都对海归比例有一定的要求,高校招聘时自然更青睐海归群体。且海归博士往往有更好的英文基础、更国际化的视野和更开阔的学术思路。海归群体在海外拥有一定人际关系,可以为学校对接资源,促进国际交流,接触的科研前沿知识,也能促进学校对应学科的建设,自然备受热捧。但值得注意的是,本土博士并不一定就逊色于海归博士,人才一刀切的后果,很有可能就因此错失人才。▎偏见正在消除:本土博士用实力为自己加冕当年,那些留洋博士归国建设,就是希望后人不必求学问于千里之外。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飞速发展,中国的学术界和科研事业正处于一个前所未有的繁荣阶段,在国际一流学术刊物上发表的研究论文,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有了大幅度提升。诚然海归博士视野或许会更宽广,国外的先进实验设备和顶尖大牛导师也使得海归博士在研究方法、研究手段方面得到了更好的训练,但本土博士也有超过海归博士的成就,海归博士如果把握不好也会被时代淘汰。在海外留学经历受追捧的今天,一大批优秀本土博士用丰硕的学术成果打破了高校对土博的偏见,社会对本土博士科研水平的认可度正在不断提升。李明洲,32岁时发表了一篇业内顶级论文,在国内外学术界引发轰动。凭借高水平的科研成果,没有任何海外经历的李明洲从副教授破格晋升为二级教授,担任四川农业大学副校长。38岁时被增选为最年轻的中科院院士的卢柯,拒绝赴日深造,选择留在国内攻读博士学位,共发表11篇science和1篇nature。此外还有最近在社交网络上刷屏的90后教授,南京农业大学教授李姗、南方医科大学教授李琳、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万龙等,没有海外经历,国内博士毕业就直接被高校聘为教授、博导。时光流转70年,我国学术界和科研事业的发展水平和成果有目共睹,如果还坚持“外来的和尚好念经”、“土博士就是不如洋博士”,海外经历一刀切,很有可能就因此伤了本土博士的心,导致人才外流。对很多本土博士而言,他们想要的只是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寒窗苦读十几年,同样是过五关斩六将,经历九九八十一难才得以毕业,本应该受到社会的尊重和平等对待,仅因为没有海外经历就被贴上“本土”的标签,被高校拒之门外,实在让人难以接受。2020年9月17日,华南农业大学官网发布了《关于取消职称评审条件中有关出国经历要求的通知》,率先宣布取消职称评审中有关出国经历要求的评审条件。图丨华南农业大学取消职称评审条件中有关出国经历的要求。在学术道路上,真本事才是试金石,能力和学术水平才是评价人才的唯一标准。从要求有海外留学经历改为有海外经历优先,从要求发表论文的数量变成要求发表论文的质量,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学术界对人才的评价将回归“不拘一格降人才”的初心。数据来自青塔,特此鸣谢,如有侵权 联系我们删除

吵闹鬼

清华大学博士出国访学归来:英国和中国在大学管理、科研有何不同?

作者李鹏辉访学期间与两位导师课题讨论照片在英国利兹大学为期6个月的访问结束了,回想这次访问学习,让我受益良多。英国政府较注重社会科学的发展,政府在社会科学方面投入的科研经费较多,使英国的社会科学发展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而我的博士课题——驾驶员分神行为,正是属于工程科学与社会科学交叉的研究,一方面需结合车辆工程领域的专业知识,一方面需考虑行为、决策等社会科学方面的知识。此次访学,使我的博士课题能够吸取英国社会科学研究的方法及基础知识。具体有三个方面:一是我在利兹大学的合作导师Natasha教授虽处于交通系,但其本身具备心理学博士学位,从心理学等社会科学的角度来研究交通参与者的行为,给了我很多启示;二是利兹大学与附近的谢菲尔德大学、约克大学组成白玫瑰大学联盟,主要在社会科学领域共享师资、试验工具,并定期举办社会科学学术交流会议,并且三所高校老师发表的前沿论文,在正式期刊出版前均会提前共享在白玫瑰大学联盟系统中,可供三所大学的师生最快掌握这些前沿的研究,从而极大地促进了三所大学在社会科学方面的研究;三是我在利兹访问期间所使用的一些较新较前沿的统计分析方法,经过网上检索发现其大多开发或者发展于英国,所以我可以非常方便地在英国找到这些工具的介绍及使用方法。英国的博士生培养模式英国的博士生培养模式与美国、德国截然不同。首先,英国的博士生与其导师是独立的同事关系。一般情况,英国的博士生并不享受导师课题的资助,故并不需要对导师的课题负责,学生可将全部精力致力于博士课题的研究,从而保障其科研的自主性、独立性及创新性。而对于享受导师项目资助的博士生,因其研究以完成导师的项目为主,故规定其博士毕业论文需具备除去项目内容以外的三个创新部分,从而保证了博士生研究的创新性。在保障博士生受到充分的指导层面,在双方确定导师与学生关系时,便表示两者愿意在博士生所开展的课题中进行合作,会各自投入足够的时间与精力。在学校政策方面,学校明确规定每学期导师与学生共同讨论科研的次数下限,并采用相关系统记录每次讨论的具体情况,从而确保了博士生能够得到足够的指导。最后,由于英国本、硕、博的学制普遍较短,其对博士毕业生的定位是具备继续从事科研的能力,而非已具备独立从事科研的能力。当然,这种培养模式也存在相应的缺点,博士生不直接跟从导师完成课题项目,导致博士生培养质量参差不齐,具备自主科研能力、创新力的博士生可在此种氛围下做出非常创新、突破现有框架的研究,但不具备自主科研能力及创新力的博士生在此种氛围下难以完成高质量的博士论文。与此截然不同,美国导师只有在具备课题项目及经费的情况下才可招收博士生,即博士生均可根据项目内容及规划开展自己的博士课题,此种模式保证了全体博士生培养质量的下限,但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博士生培养质量的上限。而工程化培养模式极高的德国,则更注重博士生工程能力的培养,而非基础理论的培养。处于更高水平的社会发展阶段,英国整体的精细化程度较高,比如博士生的双(多)导师制度,博士生数量少而精,博士生可根据课题需求选择相应方向的导师,从而在不同研究方向均可得到充分的指导。我在利兹的访问也得益于此种科研氛围,在到利兹之后,导师Natasha教授很快便安排我在组内进行了一次学术报告,介绍我的博士课题及在利兹的研究规划,而后根据我的课题需求,帮我联系了另一位副教授Gustav,一同指导我在利兹的科研。我的博士课题主题为驾驶员分心,涉及汽车、交通及心理学等多学科,我本身具备汽车工程专业背景,导师Natasha教授具备心理学及交通背景,而Gustav副教授则具备很强的汽车控制及心理学建模背景,与两位导师的合作极大地补充了我所缺少的心理学及交通背景知识,从而极大促进了我在利兹的研究工作。访学期间与课题组同学照片英国的高校管理英国高校管理的科技化、资源集中化、设施人性化程度也极高。其科技化体现在以下几点:一、利兹大学网络中心给每位学生、教职工划拨出足够空间的网盘,供大家存储办公数据及文档用。其优点是,我们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只要有电脑便可访问该网盘中的数据,从而开展工作。二、我们也可非常方便的远程使用网络中心的计算机,上面安装的商业软件非常全面,便于我们进行数据处理、大型计算等。三、会议室较多,并且会议室的电脑、大屏幕均具备远程视频功能,保证了师生间的远程会议。这些高科技的软硬件系统确保了我们即使在家、出差在外,也可随时随地无障碍地科研、办公,极大地提高了办公效率。其资源集中化体现在以下几点:一、在每一栋研究所大楼的每一层中,均有一台公用打印机,大家在个人电脑上点击打印文件后,便可在任意一台打印机上登录自己账号打印文档。二、每栋研究所大楼中均有厨房、大厅(很多桌椅),大厅一般作为公共的吃饭、交谈、讨论学术问题的场所。一般我与导师单独讨论自己的科研进展也是在大厅中进行的,由于大家均在大厅中进行这些活动,反而互相不受干扰,可以非常愉快、畅所欲言的进行学术交流讨论。因此,该空间的利用率非常高,氛围也很轻松,省却了很多会议室的占用。设施人性化体现在以下几点:一、学生工位的座椅非常舒适,可任意调节高度、倾斜度,从而让我们中午可以非常方便地在座椅上进行午休,省却了回家午休的路程时间。二、大楼中也有小的独立浴室,方便骑自行车上班的同事。我觉得在未来,我国的高校也可部分借鉴其管理科技化、资源集中化、设施人性化的模式,相较于国内高校每个办公室都有自己单独的打印机、单独的学生电脑,英国的这种模式更高效、整体成本更低。当然也可能是由于其社会人员少而精,此种模式更适用于英国。生活和科研上的收获在利兹交流期间,我在生活和科研上也有很大的收获。在生活上,从大的层面,我感受到不同文化、生活方式的差异。西方社会生活相对自由度高一些,体现在各方面,比如生活方式、工作方式等。在生活方式上,周围人会较为理解你在生活上面与别人的不同,比如穿着、饮食等。在不影响别人的前提下,这些都是被认可的。在工作方式上,由于我所在的大学国际生较多,不同国家的学生在一起,有的愿意白天工作,有的愿意晚上工作,所以学校的工作室允许24小时工作,并配备相应的设施。同时,国外的导师也不会要求学生必须在工作室工作,也不会查看学生白天是否有到工作室,只要学生课题进度合理,定期讨论的内容充裕,导师也会非常认同该学生的。在国外的生活也特别锻炼自己的生活能力及独立能力,到一个陌生的城市,需要自己租房子,自己购买生活必需品,自己解决每日三餐,让我真真切切体验到独立生活的感觉。因为在国内校园这样一个熟悉的环境里,我们所有的东西都被安排规划的非常周到,吃饭直接到食堂即可,购物在学校的超市里面也是无所不有。但是在国外却大不一样,偌大的校园里面,仅有一个小食堂,里面卖的还是以西餐为主,我根本就吃不习惯,所以最后只能每天自己做中餐吃。所以每周六我都需要抽出半天的时间,到市中心的中国超市购买所需要的蔬菜、食品等带回家。为了保证每天吃到的饭菜是新鲜的,我每天都早起做好早饭和午饭,吃完早餐后将午饭带到学校去。到学校后我便开始整个上午的刻苦科研,大概到1点钟,便开始与周围的同学一起加热饭菜,边吃午餐边聊天,感觉氛围也特别棒。一群身在异乡的小伙伴,大家一起聊聊近期科研、生活方面的事情,也感觉特别高兴。有时候也会有国外的同学一起,边吃边聊,了解不同国家在饮食文化、生活习惯方面的差异。整体来讲,在国外的六个月,让我更加的自立,同时也学会了很多的生活技能,与不同国家的同学建立了友谊,增大了自己的知识面,扩大了视角。在科研上,受益于英国高校精细化的博士生培养方案,我每周都能单独与Natasha教授及Gustav副教授进行一次大约45分钟至60分钟的讨论,极大地促进了我博士课题的推进,及科研能力的锻炼与提高。在这样一种氛围下,我利用半年的时间与两位导师一起完成了2篇英文期刊论文的内容。在其中一篇论文中,我分析了一种安全性参数,发现了认知分神会导致驾驶员车道保持能力下降,与前人采用另外一种参数认为认知分神会导致驾驶员车道保持能力提高的结论相反,从而推进了该领域学者对于该问题的进一步思考,目前已完成该论文的投稿。在另外一篇论文的构思阶段,在与两位导师头脑风暴之后,我们发现我在清华做的实验数据可用来测试他们最近在认知分神领域提出的一个新猜想,经过2个月的分析后,我的数据成功验证了他们的猜想,目前该论文处于修改阶段,也即将进行投稿。这两篇论文对应的内容正是我博士课题中很重要的两部分内容,极大地促进了我博士课题的完成,也极大地提高了我的科研能力与素养。同时,这次访学也为清华大学和利兹大学两课题组的后续交流与合作奠定了基础,即便在我回国的日子里,我也能够与国外两位导师继续开展科研上的交流与合作。同时,让我非常高兴的是,我也得到了两位导师的认可,Natasha教授愿意提供科研经费,邀请我到利兹大学再次访问半年,继续在我的博士课题驾驶分神领域开展合作,保持我们在这一领域的前沿性研究。最后,也要感谢清华大学给予我这次机会,资助我在自己研究方向最为知名的几所大学之一学习,极大地促进了我的博士课题进展,提高了我的科研能力,并建立起与国外同研究领域导师、课题组的联系,为今后的交流、合作打下基础。同时,此次访学也让我感受到不同的国家在社会、文化方面的差异,扩大了自己的知识面。本文来源:清华大学汽车工程系李鹏辉同学的访学总结报告编 辑:邵正隆 清华大学研究生院;徐思羽 清华大学研究生院学生记

阶也

为什么中国每年有将近4成的博士生不能够按时毕业,是懒吗

大家好,我是一个说教育的。你们知道吗,我国传统的博士生学制为3年,但很多博士生反映认为3年时间不够完成学业,很多顺利毕业的质量也不是很高,2019年博士生的延期毕业率高达40%,其中接近一半延期的时间为一年,20%的延期时间为两年。那么究竟是为何有这么多的延期学生呢。首先应该被抨击的是学制体系。现在呀,中国仍然有很多大学设置的博士学制体系是3年,而世界上的大多为3-6年。所以呀,这样是导致有这么多博士延期毕业的主要原因。不过呀,当初之所以设置这么短的博士学制也是有原因的。博士的三年制制度有两个优势:其一,时限短,可以早毕业参加工作;其二,学制短,激发学习积极性。当时的中国呀,很是贫穷呀,哪里来那么多钱来培养人才,再加上没时间给你培养了,因为国家需要你了,需要你进入到社会中去了。所以这个体质一直是国家需要。也是迫不得已。其实呀,中国以前的博士学制连三年时间都还不足,据说呀,以前才两年多,后来经过改革才确定延长到三年。所以呀,后来这个三年的学制就一直保留至今。随着祖国和世界科技的发展,学术方面需要更加深厚的学识储备。所以慢慢的又存在了一定的劣势:博士生涯学业压力大;而文科精品作品往往需要长时间的精心打磨,短学制不利于博士生潜心学术,容易滋生急功近利的“学术泡沫”;短学制不利于博士生出国访学,扩大学术视野。且一旦延期,无补贴等生活来源的后果容易让学生感到压力。除了这些之外,也还有一些家庭原因等等。毕竟呀,现在读书的时间也太长了。想想看,一个学生幼儿园三年,小学六年,中学六年,大学四年,研究生四年,再加上博士,3+6+6+4+3+3读完都要三十了,这还是在正常情况下,你说这样你家里能不着急吗。所以呀,最近几年以来,很多大学都在慢慢改革了。越来越多的学校将博士学制改为四年制。如清华、北大、上海交大、人大、厦大、中山、中南大学、华东师大等高校,均已实行四年制博士学制。这是一个好消息呀,有这些前面的好大学带头,我相信后面的大学也会认识到要改变这个体质,这也是现在社会所需要的,现在学术所需要的。好了,到最后了,给大家透露一点消息吧,去年2019年博士招生人数达到了10万,专家估计今年博士招生人数会超过11万。不得不说,现在的高学历人才是越来越多,像我这样一个大学本科出来的就是菜狗一枚呀,不足为道。找工作都十分的困难呀,即使找到工作也是朝朝暮暮,没日没夜,还薪薄难以顾家呀。不得不说,现在的成年人压力真的不小呀。

酷条子

国家留学基金委公派访问学者博士后评审标准详解

根据选派办法,国家公派访问学者、博士后、联合培养的申请者及其相关文件将统一经由专家评审,择优录取。今天知识人网老师为大家详解国家留学基金委(CSC)的评审标准,只有明确评审的重点,及每项分值占比,才能真正地了解,什么样的公派访问学者博士后邀请函,更容易通过审批。刚接触到国家公派申请,很多学者都是一头雾水,不知道从何入手,更有人不经意听到各种流言,比如“学院某位老师获得世界TOP30名校的offer,但是公派申请被刷下了……”又或者,“要是没有高分文章,根本不可能申请公派”,等等等等。有些申请者往往还没怎么开始申请,便已经打起了退堂鼓。实际上,国家留学基金委拥有非常明确的评分标准,参考具体的标准,那些所谓的流言自然不攻而破,那么我们来具体看看近年的CSC公派评审细则都有哪些?申请者综合素质权重20%我们首先来看看第一档位的标准(16-20分):1.成绩优异,专业基础扎实;2.有丰富科研工作经历,曾参与重大国际科研合作项目、国家重大工程、重大攻关项目、国家重点实验室、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项目等;3.研究能力强,有创新性专利,或曾在核心刊物发表相关领域高水平学术论文/专著;4.各方面表现突出,综合素质高,发展潜力大;5.外语水平优异;有在国外交流经历。然后我们再看看第二档位的标准(10-14分):1.成绩良好,有较好的专业基础;2.有一定科研工作经历,曾参与国家科研合作项目或本学科领域一般性科研项目;3.有一定的研究能力,曾参加国际学术会议;4.综合素质高,有一定的发展潜力;5.外语水平较好;有一定的国际交流能力。由这些参考标准不难看出,申请者的综合素质对公派评审有影响,但绝不是最关键的一项。一般申请者在这一项的差距通常不会超过5-10分,完全可以用其他方面的分值来弥补。国外邀请单位研究水平权重20%国外接收单位主要考察留学目的国、留学单位在所选学科专业领域的研究水平。其第一档位的标准是(16-20分):1.留学目标国的研究水平处于世界领先地位,邀请院校单位系世界一流大学、权威机构,或在拟留学专业领域的研究水平非常高;2.具备很好的科研条件。这里实际看的是邀请单位的世界排名,专业排名,声誉排名及其可提供的科研平台。如果申请者本身优势不明显,但是其他评分项获得高分,如邀请方学校好、专业好,研究水平比国内超出很多,就可以弥补前一项的分值差距。当然名校并不是唯一标准,需要结合其他评分项综合来看,后文将详细说明。国外导师情况及研究水平权重20%公派申请,导师实力非常重要!重要到其本身已经占据了20%的分值,更何况后续分值也与其息息相关。我们先来看看高分导师的标准(16-20分):1.国外合作学者或指导教授为该领域世界知名教授或权威,有较强学术影响力;2.有丰富的科研/教学经历,常年活跃在本学科研究的前沿领域,科研实力雄厚,近年来有高水平文章发表或科研成果产出(依专业领域确定);3.与申请者有共同的研究课题,并合作开展研究项目;4.国外导师所从事专业与申请者国内所学专业关联度极大。看到这里,相信大家都明白为什么有的申请者明明获得名校的邀请函,但是依然会被公派审核所淘汰的原因。国外该专业大牛导师的邀请函,与不相关专业导师的邀请函,或者相关专业但邀请方仅为讲师的邀请函,含金量差距太大,分值往往也是在这里被拉开的。研究计划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权重15%如何体现申请者此次公派交流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呢?成千上万的申请人,申请材料在评审眼中一晃就过,他们没有时间去仔细搜索您邀请方院校的具体排名,导师的学术成就,那么您一定要通过自己的申报材料,把这些重点信息,放大,精准,逻辑清晰地展示到评审的眼前。除了导师的简历,研究计划是重点中的重点。甚至在以前留学基金委评审标准中,光研究计划就可以占20%的权重,所以知识人网老师建议大家在撰写研究计划时,结合以下评估标准,与国外导师详细沟通,精心准备:1.申请者专业及目前从事的研究方向与出国研究方向有很强的关联性,出国研究目标十分明确;2.申请者对赴国外合作者非常熟悉且建立有长期或实质性合作关系;3.国内外联合制定的研究计划具体并切实可行。专业及其发展程度权重15%专业及其发展程度的高分标准:1.属国家重点工程、重大项目、国家急需交叉/空白学科专业获关键技术、国家重点发展的前沿学科领域;2.在国内尚未开展或刚起步,其发展水平比较国际水平差距较大;3.拟研究方向(留学专业)与国内所学专业有紧密的衔接性。国家公派访问学者、博士后、联合培养人员的选拔自然是倾向于对国家发展有利的学科,申请者可以详细了解《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确定的经济和社会发展重点领域;还有《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确定的重点领域、重大专项、前沿技术、基础研究,人文与社会科学领域,以及其他国家战略和重要行业发展急需领域。我们之前的文章便提到了,要将自己的研究方向与国家需求相结合,并通过研究计划进一步具体体现。单位推荐度和评价权重10%单位的推荐和评价经常会被申请者忽视,10分说多不多,说少也不少,不论如何都值得大家去努力争取。以上六点便是国家留学基金委公派评审的六大标准。以此看来,获得满意的国外导师的邀请函是公派访问学者、博士后、联合培养等申请的最大关键——这一过程直接涵盖公派评审权重的40%,即邀请单位及导师研究水平;而获得邀请函的核心是结识与自己专业方向匹配的导师,并得到其在专业方面的认可——即与外方导师共同确定研究方向,制定研究计划,涵盖公派评审权重的30%,专业、研究方向定位和共同研究计划撰写。总共涉及公派评审分值权重的70%。知识人网多年从事国家公派访问学者、博士后等申请服务,每年都有众多成功案例,所以在此方面感受也非常明显,有的学者仅本科学历,几篇中文期刊文章,但是凭借名校名导及匹配方向的邀请函顺利获得公派资格;有的学者专业较偏,offer难申请,邀请院校美国综合排名80开外,原想1月国家全额资助公派项目竞争激烈,只是尝试申请,未曾想到竟一次通过审批,原来是因为国外导师在业内影响很广,研究方向为国内发展重点,但国内同方向几乎没有同等级的竞争者。当然,还有更多更多,邀请函院校导师都非常优秀的案例,这里就不一一列举。看过今天的文章,详细了解了CSC公派访问学者、博士后、联合培养等公派项目的评审标准,相信您一定有所收获吧。知识人网老师祝各位学者在未来都能拿到理想的国外邀请函,顺利通过公派审批,学业事业更上一层楼!

功利

详解!CSC国家公派访问学者博士后官网系统报名指南

今年国家留学基金委(CSC)的西部地区人才培养项目和地方合作项目将于5月1日-15日开展网上报名,各位访问学者、博士后申请者都收到邀请函了吗?今天知识人网整理国家公派留学管理信息平台网上报名系统的申报指南,大家快来看看都有哪些填报内容和注意事项吧。一、国家公派留学管理信息平台注册1、登录官网http://apply.csc.e.cn,建议使用Windows操作系统,IE6-10版本,如在系统使用时出现显示不全等问题请打开IE浏览器的“兼容性视图”模式,若日期下拉框无内容请关闭防火墙。2、注册新用户需要填写登录名、真实姓名、身份证号、电子邮箱(用于接收用户名和密码,必须为有效邮箱)、验证码。注意事项:(1)往年申报过,今年再次申请需要重新注册账号,邮箱和身份证号码可重复。(2)请注意真实报名截止时间,部分单位为了填写单位推荐意见表,要求申请者提前网上提交报名表;西部人才培养和地方合作项目,各省份具体报名截止时间要求应根据所在省教育厅规定。3、收到提示/邮件的密码后,可以登陆信息平台,首先选择“申请类别”,如果您的留学类型是高级访问学者/访问学者/博士后,申请类别应选择“访学类”,然后点击“下一步”,填写申请信息。4、申请信息包含8各部分(子表),具体如下图(本文中截图仅做参考,具体请以申报系统开放后的实际情况为准):二、具体填报说明(一)基本情况注意事项:1、姓名(拼音)应用大写英文字母。不要出现错别字或拼音拼写错误。姓氏“吕”需按护照中实际拼写进行填写。2、电话号码必须按照:区号-电话号码格式输入。具体根据系统内的格式提示。3、移动电话要求以1开头的连续11位数字。4、电子信箱:若修改基本信息表内的邮件地址,系统将自动同步修改注册邮箱为此邮件地址。5、工作/学习单位和所在院系/部门名称应为现用的规范全称,不得用简称。6、是否入选国家级人才:如填写“是”请注意填写后续选项,并请提交相关证明材料。7、工作(学习)单位:填至司局级单位、大学、院所、企事业单位等。8、所在部门(院系):应尽量填写详细。(1)例如【工作(学习)单位】:北京语言大学【所在部门(院系)】:亚欧语系日语教研室;(2)如列表中没有列出,则选择此列表末端的“其它”,在新出现的“请输入工作单位”中自行填写工作单位名称。填写时请注意使用规范全称,仅填写单位全称,不用填写部门。9、照片:请上传大小不超过50K的扫描免冠证件照,格式为 jpg 或 jpeg。再次上传照片会更改前一次上传照片。(二)外语水平请根据本人掌握的语种/在国外使用的工作语种进行选择(与申请国家使用语种无关,例如赴德国访问,只要工作语言为英语,只要英语水平达到留学基金委要求即可派出)。● 选择是否达到外语合格条件:1、未达到外语合格条件如申请时未达到《国家留学基金资助出国留学外语合格条件》中规定的合格标准,请选择此项,并选择是否同意参加培训部外语培训及意向培训地点。2、已达到外语合格条件如申请时已达到《国家留学基金资助出国留学外语合格条件》中规定的合格标准,请选择此项,并选择相应的达标方式(外语合格有效期以申报时为准)。注意:根据自身情况如实填写,在填写前仔细核对外语合格证明是否仍在有效期内,如证书已过期或曾在国外学习时间不足规定要求,则不能再作为外语程度证明。国家公派要求的外语水平条件请参考知识人网之前的文章:《国家留学基金委认可的外语合格证明有哪些?应如何选择?》(↑点击标题跳转文章)系统填报样式如下:(三)教育与工作经历注意事项:1、要求所填写的每一行数据的完整性,不完整的数据行系统将不会保存。即可空整行,但不可空某列,请在空列中填“无”。注意日期的格式。2、国内接受高等教育或进修经历:从最近的本科及以上经历开始填写,要求至少一行。3、境外学习/工作经历:从最近的经历开始填写。4、国内工作经历:请严格按照示例填写,从最近的工作经历开始。(四)主要学术成果注意事项:1、每类最多填4项。请按“最重要-重要-一般”及“时间近远”依次填写。2、要求所填写每一行数据的完整性,不完整的数据行系统将不会保存。即可空整行,但不可空某列,请在空列中填“无”。所有排名均指申请人在专利、论文等成果中的排名。3、著作/论文:请严格按照示例填写,填写时从最重要的著作/论文开始;著作/论文题目的预览/打印效果只可显示18个汉字/31个英文字母,超出部分数据仍将保留在系统内,不影响评审。“收录情况”是指是否被国际知名文献检索系统所收录,如SCI、EI、ISTP等。如被收录,请填写检索系统名称的英文缩写;如未被收录,则填“无”。4、专利:请严格按照示例填写,填写时从最重要的专利开始,同时请注意日期的格式。5、承担或参与科研项目:请严格按照示例填写,填写时从最重要的科研项目开始,同时请注意日期的格式。6、获得奖励情况:请严格按照示例填写,填写时从最重要的奖励开始,同时请注意日期的格式。(五)主要学术成果摘要介绍著作/论文摘要介绍,专利和承担或参与科研项目相关概述,用中文填写,不超过3000字,项目名称以及个别专有名词可用英文,每个字母占用一个汉字的位置。如无可不填。(六)研修计划研修计划的撰写可参考知识人网之前的文章:《CSC公派申请者如何写好研究计划》(↑点击标题跳转文章)注意事项:1、研修计划需用中文填写(专用名称除外),字数限制在1000-3000字之间,专有名词可用英文,每个字母占用一个汉字的位置。2、研修计划的撰写可参考以下要求:(1)拟留学专业(研究课题),特别是拟留学研究方向在国内外研究情况及水平。(2)拟研修的具体科学/技术问题。(请重点描述)(3)拟选择的留学国别、留学单位及选择原因(评述对方国家及留学单位在申请人拟研究方向的国际影响力、研究条件、水平及优势,申请人及所在单位与对方有无合作基础及业务联系) 。(请重点描述)(4)在拟研修方向上本人已取得的研究基础(请重点描述),达到本次出国学习预期目标的可行性。(5)出国学习目的、预期目标、研修计划、实施方法及时间安排。(6)学成回国后的工作/学习计划及申请人已拥有的相关科研条件。(请重点描述)注:西部人才培养项目/地方合作项目: 拟研修的科技问题对本地区建设的贡献(请重点描述)(七)国外邀请人(合作者)注意事项:1、国外邀请人(合作者)的研究方向及特点,与申请人是否有前期合作基础等。未确定可填写“无”,500个汉字以内,请使用中文填写。2、因为字数有限,请将重点放在邀请人在拟研究方向的国际影响力、研究条件、水平及优势等方面。例如,理工科方向邀请人在国外院校、学术机构任职情况、头衔(院士/会士/编委)、近5年科研项目、著作、论文发表情况(高影响因子论文、获得国际奖项等;人文社科/艺术类方向邀请人主持参与社科项目/大型展览表演、著作、作品等。(八)申请留学情况注意事项:申请留学身份:访问学者、博士后、高级研究学者(请注意三种留学身份申请条件不同,如年龄、博士毕业时间等,一定不要选错)申报国家/地区:不限(根据本人具体联系情况,自行选择)申报项目名称:选择要申报的项目,例如“国家公派高级研究学者、访问学者、博士后项目”,或“西部地区人才培养特别项目/地方合作项目”等。可利用合作渠道项目:所在单位或个人合作渠道计划留学单位(外文):请根据已确定的国外院校进行选择,并之后上传邀请信扫描件。支持模糊查询。(如填报院校与邀请信不符将按不通过资格审核处理。一经录取,留学单位不再变更,请慎重填报)如您所计划访问的留学单位不在系统提供的选择范围内,请按要求提交“国外留学单位申请表”,申请将在 5 个工作日之内进行处理,请注意申报截止时间。受理机构名称:请选择本人所在省、区、市教育/人社厅(局)或高校、教委留学专业名称、请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相应或相近专业。具体研究方向:请根据实际情况填写重点资助学科专业代码及名称:根据专业进行选择,或可选择列表最底端的“不在所列学科中”(此项不作为评审依据)。申请留学期限:高级研究学者—— 3-6 个月;访问学者—— 3-12 个月;博士后—— 6-24 个月申请资助期限:请与“申请留学期限”一致是否享受过国家留学基金资助:如果曾经享受过,请填写具体时间。请注意,曾享受国家留学基金资助出国留学、回国后工作尚不满两年的人员不符合申报条件。三、上传申报材料完成申请表填写、保存后,即可点击左侧“上传申报材料”。申报材料分为“必传”、“非必传”两类,申请人须按要求将“必传”材料全部上传后,方可提交申请表。“非必传”材料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上传。注意事项:1、所上传的材料须为 PDF 格式,文件大小不超过 3MB。如材料为多页,必须合并成为一个 PDF 格式文件上传,否则后上传文件将覆盖先上传文件。2、上传后应预览检查,防止出现上传过程中出现文件损坏情况。四、提交申请表检查确认填报信息、材料无误后,可以点击左侧“提交申请表”。成功提交后,系统会根据填写内容自动生成《访学类申请表》(PDF 格式),请下载并打印(PDF 文件请用 Adobe Reader或 Acrobat 软件打开)。并在申请表首页右上角空白处手工粘贴 1 寸免冠照片,且在申请人保证处签字。注意事项:虽然提交申请表后,如需修改可点击左侧“提回申请表”,但是该操作需要受理单位退回申请,且与受理单位沟通需耗费一定时间,知识人网建议大家尽量确定申请表不需要修改后,再正式点击“提交申请表”。另外,如果“提回申请表”,一定要修改后,在报名截止前重新提交,否则一旦超过申报时间仍未提交,系统将关闭,即错过本次公派申请。五、向受理单位提交纸质材料将打印好的《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出国留学申请表》连同《出国留学申请单位推荐意见表》(须由单位主管部门填写并加盖单位公章,由申请人所在单位统一提交当地教育主管部门)以及其他材料,按顺序装订整齐并交至所属受理机构。注意事项:如所在单位为司局级以下单位,则需由司局级主管单位——所在省、区、市教育/人社厅(局)、教委在“上级主管部门复核意见”栏中签章。该过程可能耗时较长,建议大家提前确认,避免延误。国家公派项目网上报名流程较为复杂,不仅需要申请者自身在系统中填写资料、打印报名表,还需要请单位主管部门及时办理《单位推荐意见表》的填写并加盖公章。知识人网老师提醒各位申请者提前与单位行政部门确认填报截止时间,各单位的时间节点可能早于官网申报截止时间,我们建议大家早做准备,避免因为时间延误,错失难得的公派机会。希望这份指南文件对您有帮助,欢迎收藏分享以备用,如有关于公派申请的问题,您也可以给我们留言咨询。

火凤凰

985博士将毕业,大牛导师要留做博后,是走还是留?你会怎么选?

985博士将毕业,大牛导师要留做博后,是走还是留?你会怎么选?对一名博士,特别是学术兴趣浓厚、科研能力强、学缘背景好的博士来说,就业并不是一件难事,择业的目标往往也不会太多,无外乎就是高校和科研院所。对这类博士来说,最需要考虑的是以什么方式什么身份去高校(或科研院所),以及去了之后怎么更好地发展。所以,他们一般会面临两个选择:一是继续跟着现在的导师,做一个忠诚的团队学术骨干,利用导师这棵大树往上发展。但由于经历不够,又是在招聘要求很高的985高校,所以只能是先做博士后,再慢慢以普通教师身份发展;另一个是去国外做博士后或访问学者,混足2-3年,利用国外平台做出一些业绩来,回国后直接可以聘为副教授,甚至获得青年千人,但这样也有可能脱离原来的导师和团队,回国后出现孤立无援的境况。作为一名高校人事工作者,我平时不但负责招聘工作,也要设计规划青年教师的发展路径,以我多年的工作经历来看,这两种选择都是可以的,只要把握好其中的一些关键环节。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这两种情况:第一种,博士毕业后直接留在学校做博士后这种选择对导师最有利,因为导师培养你几年,刚用着顺手,并不希望你就此离开。你博士期间的一些思考,刚刚可以转化为成果,如果去了别的学校,以别的学校为第一作者单位发表,那对学校和导师就是一种损失。而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博士留在学校继续做博士后。说得夸张一点,博士后制度其实就是高校抢夺博士智力成果的一种手段,以留校为诱饵,通过制定一定的任务条件,让博士把此前积累的成果都倒出来。如果能源源不断地产出,博士就有机会留校,如果倒不出来了,那就只有出站走人。如果你选择留下来做博后,最近几年的压力就会更大一些。要想增加成功率,题主一方面要保证自己的那篇顶刊必须发表出来(如果是CNS一篇就够,如果是次顶级,最好2篇以上);另一方面,题主要赢得导师的信任和帮助,只要导师愿意出手,带着你报个省部级奖励,给几个结果让你打包成更高水平的论文,留校就不是个难事。等留校之后,仍然可以出国访学,提升个人视野,还可以继续在导师的支持下冲击青年长江、优青,进而成为学术牛人。如果没有导师和团队的支持,想靠一个人的力量,恐怕连留校都困难。而要赢得导师的信任,除了体现出学术能力外,你还需要踏踏实实,任劳任怨,对导师忠诚,努力为团队做出贡献,成为团队里的担当者。在团队工作,团队协作能力和执行能力比个人创新能力更重要。第二种,去国外大学做博士后,再回国发展出国做博士后或者访问学者,虽然也只是一个过渡,将来仍然要面临回国就业问题,但在相同学术能力,相同成果水平的情况下,有2-3年海外经历就有天然的优势,同样是两年或三年经历,国内博后出站大多仍然是讲师,再参评副教授则要受名额限制,就算有成果也要排上几年;而境外名校的博后(或助理研究员)则多半可以不占名额,甚至直接聘任。不过,要想在国外有所作为,回国后受到认可,关键在于选准导师和团队。这其中,最理想的一种是选择与导师有合作关系的境外导师,一方面接收概率高,另一方面还可以保持与国内导师的联系。甚至,到国外高校后还可以继续沿着博士方向做下去,这样更容易出成果。事实上,很多博士和高校教师出国做博士后,就是冲着国外的实验室去的,并不一定做国外导师的研究方向。除了和国内导师保持紧密联系,你发表的与博士研究方向相关的论文还可以发给国内导师审核把关,如果涉及到导师的观点或之前博士期间的实验数据,还要注意挂上导师的名字。总之,出国后,不管你有什么发展打算,都应该尽量维持好和原导师的关系,只要你有一天回国了,导师就是你强有力的后盾。当然,大家可能会说:毕业还可以去企业嘛。不过我认为,对于一个985高校毕业,有机会发表顶级期刊论文的博士来说,去高校的发展前景更好一些。但不管去哪里发展,不管做什么样的工作,一定不要轻易放弃你已经做了多少年的专业,也不要轻易放弃你经营了多少年的学术资源,尽量试着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再往上爬,这样才有机会走得更高更远。

间宫

出国深造,申请访问学者和博士后有何差异?

申请访问学者和博士后有何差异?访问学者和博士后作为受益较大的两种出国深造途径,到底有何差异呢?很多人在申请博士后的时候,都有申请访问学者的资格,但是在这时候他们往往会因为二者的优劣犹豫不决,该如何选择呢?51访学网建议大家,如何选择任何人只能帮申请者提建议而不能帮其做决定,今天我们也只能为大家将二者的具体异同说出来,让大家在选择的时候更清晰的思考。01、博士后和访问学者之间的联系有访问学者的申请条件是宽于博士后的。国家出国基金委之所以把项目名称叫做“国家公派访问学者(含博士后研究)项目”,也是因为其认为博士后研究是在访问学者范围之内。基于以上分析,如果你不具有博士学位,那么显然你只能申请访问学者,不能申请博士后。但是也有特殊情况,就是在访学期间获得博士学位后,可以依据出国基金委的批示,以及相应访学机构导师的承认,有可能转为博士后。02、申请资历以及年限不同从学历资质上看,访问学者一般是指出国访学的人员,对这些人员的学历、年龄无特别限制,但是从时间上却一般不会超过两年,以一年居多。但博士后则不同,既然如此称呼,必然要求申请者已经或即将获得博士学位。其对学历和资质的要求更高、更具体化,而申请博士后项目的年限一般也会大于两年。03、国家资助情况访问学者由国家全额资助,国外学校和合作导师不需出钱;他们不掏钱,也就不不太敢、也不太会把人当牛使。博士后则不同,国家出国基金委在很多项目中明确指出博士后在国家给钱的基础上,也要求国外学校或导师也给钱。比如申请者如果申请加拿大UBC公派访问学者/博士后项目就要求外方导师另外支付1300加元/月的费用。外国人不是傻子,给了钱当然要求更高,对人的使用也肯定更狠。04、获得邀请函的容易度从有利于获得邀请函的角度来看,申请访问学者也比博士后容易。如前所述,博士后一般要求外方导师也提供一部分经费,这样就必然要求申请者实力超群。申请者自身实力凑合,并不超群,比一些学术大牛差不少,感觉外方导师不肯为申请者出钱,更不会按基金委的要求在邀请函中注明愿意为申请者提供经费。在这种情况下,显然申请者申请访问学者比申请博士后获得邀请函的可能性大。申请访问学者和博士后有何差异?05、申请访问学者和博士后的目的及其自由度二者出国的主要目的都是拓宽视野,做学术交流,提高自己专业技能。因为,博士后必须参与相应项目的研究并正常工作,其对学术交流或研究成果更加依赖,其实和正常职场人员没什么区别了。但是,访问学者虽然资历上大多没有达到博士级别,但访问学者更自由,就有更多时间走走看看,可以多走几所学校、几个地方,蒙特利尔、多伦多、西雅图等地。古语说的对: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有时候见识比知识更重要,历练比学习更直接!

格物

中国传媒大学:“4年制博士”全面拉开了研究生教育改革大幕

今天看到一篇文章《中传:取消硕士学术论文与学位资格挂钩的陈规》:2021级起,博士生基本学制由3年改为4年中传将强化过程评价,实行研究生学术进度学期汇报制度,博士生每学期汇报个人研读文献、学位论文进展、科研成果;明确要求博士生学位论文工作时间不少于两个学期、学硕生学位论文工作时间不少于10个月。实行学位论文选题报告预审制度;明确文学类和艺术学类博士生学位论文答辩时间不少于3小时,工学类博士生学位论文答辩时间不少于2小时,学硕生学位论文答辩时间不少于1小时。中传还将深化专硕培养改革,还原专硕生培养本质,设立多元化专硕毕业考核方式,突出创作能力、实践能力的考核。此外,推进博士生和专硕生基本学制改革。自2021级起,将博士生基本学制由3年改为4年,最长有效修业年限由8年改为6年;专硕生基本学制统一为2年,最长有效修业年限统一为4年。这个改革,也说明了以前博士生3年制的培养时间确实太短了,不利于优秀科研成果的产生,更不利于高质量的博士论文,因为从发表论文的时间不确定性来看,有的一篇论文从写作到发表都需要一年时间了。高质量的论文要经过更多的时间才能完成,倘若只有三年时间,根本不够发表求职时所需要的论文数量和质量。其次,博士期间有的需要到国外访学和交流,去掉前前后后的出国手续,通常也需要半年到一年的时间才能完成。4年制的博士学习时间,可以充分利用中间一年时间出国访学和交流,更有利于提高博士的国际视野和开拓眼界,是提高博士生培养质量的重要环节。如果能够强制博士生必须出国一年以上,那就更好了。因为博士第一年通常还需要学习理论课和专业课,并没有多少时间能够接触到真正的科研,因此可以说,第一年完全是打基础,完全不是博士论文应该计算的时间,所以,有的博导会感觉到还没怎么指导过自己的博士生,一转眼就要博士毕业了。4年制的博士生,对大多数普通人而言,能够更好地完善自己的博士论文,也能有更多时间投入到科研,不管是对博士生自己而言,还是对高校的科研成果而言,都是有利而无害的。当然,也有例外的,有的高手一年就可以完成几篇SCI二区以上的论文,这种是少数个例,或许可以让他们提前1年毕业。最后,俺想说的是,其实做科研说起来也很简单,就是拼投入的时间谁更多,谁就更有机会获得更多的高质量科研成果。

邮递员

2018年度中英博士生短期科研访学项目已经开放申请!

受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商业、能源与工业政策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委托,英国大使馆文化教育处和中国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共同设立博士生短期科研访学项目,2018/19年将继续资助中国及英国在读博士研究生前往对方国家开展为期3-12个月的科研访学,以支持中英两国高等教育机构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本项目将优先支持以下科学研究领域的博士研究生交流:健康/生命科学(例如:艾滋病病毒/艾滋病、疟疾、肺结核、被忽视的热带病、儿童死亡率、孕产妇健康)环境技术(例如:气候变化、绿色技术、可持续发展、生态系统服务、资源短缺问题)食品和水安全能源 城镇化 有利于推动经济发展,提高民众福祉的教育和创意产业目的与预期成果本项目的目标是通过博士生交流,推动研究能力提升。通过构建基于博士生交换机制的机构合作将使未来的高等教育机构学生受益,从而进一步加强中英两国在研究创新领域的联系。本项目的预期成果将包括通过国际培训和发展机会,提升个人能力;为中英两国培养出一批具有国际合作经验且经过高级专业培训的研究人才,以能够为科研创新贡献力量并创造经济和社会效益;推动中英两国博士研究生在国际学术圈的参与度,加深彼此的文化理解,建立长期可持续性的研究合作关系;开拓国际联合培养渠道;促进了解中英两国的研究优势。项目申请截止日期为2018年9月20日。申请人资格中英双方申请人均须为博士学位全日制在读学生;中方申请人必须来自能够授予博士学位的单位,并符合中国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规定的申请条件,应具备良好的英语水平;英方接收院校必须为英国高等教育和研究机构。具体要求请参考中国国家留学基金委员会发布的项目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