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读到博士,达到“学位金字塔”的顶端,到底有什么用?也许看到很多人考上了相当好的大学并取得了博士学位,但是这些博士毕业找的工作,每个月的工资因人而异,大部分博士生为了终生学历和学位而四处奔走,最后得到了什么?到最后究竟得到了什么?学习的用处到底在哪里?”现在能够获得博士学位的人,之所以在毕业之后在事业上没有找到一个好的“归宿”,原因不在博士学位不好。可以说,就算博士生毕业之后回家种地或者养猪,暂时“龙行浅滩”,但只要底蕴在,一旦拥有机会,就很可能“一飞冲天”。混得不好的博士只是个例子,国内的大部分博士工作都很好,很多博士的年收入是上班族的几倍,读博士学位的目的除了平均工资高于其他大部分低学历的人之外,其发展前景也比大多数其他学历的人好,例如,上海户籍途径的第四条是“取得博士学位的专业技术人员可以优先在上海定居”,因此,博士无论在上海国内还是其他地方都被视为“稀有资源”。无论将来还是“金钱之道”,都和没有博士课程的大学生有很大区别,博士的两个字,博是什么?博学多才,腹中有诗书之气,来自中国,无论是世上遥远的地方,还是庙宇的高度,都能混在一起,我是真正的牛13的博士,从短期利益来看,博学的成本和毕业后的工资有差距,博士中“卖剩”和“卖剩”特别多,但是从长期来看,博学所花的时间是“不懈怠地砍柴”的过程,况且,博士课程毕业后,即使上了高中当教师,工资收入也比其他学历的老师有一定的优势。欢迎讨论。
对于现代社会的要求来说,和未来的发展趋势来看,基本上都是学历的要求是在不断提高的,用人单位的学历门槛也是在不断提高的,这是毋庸置疑的,社会的一个未来的潮流和趋势尤其是对一些特别好的岗位来说,基本上都是硕士研究生学历,作为最低的要求门槛。甚至我看的招商的银行,或者是顶尖的证券公司要求的学历都是博士学历起步的限制条件那我们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的话,我们个人的力量无法解决这个社会的发展潮流趋势,只能够在社会的发展上流趋势中逐渐地去适应,对于我们来说,获得博士学位,应该是适应这个潮流的最好的方法那最近教育部公布了关于2020年的大专专业计划,里面的八年制博士学位的试点专业,我们起来看一看哪些具体的专业和学校可以获得最快速度的博士学位?快快转发收藏~~1.医学专业包揽我们从上图教育部公布的本硕博八年连读的专业当中,基本上都是口腔医学专业,或者是医学大类专业当中的任何一个分支,这也说明医学专业对于博士学历是十分看重的,而且医学专业的培养时间非常长,基本上都需要拿到博士学位但是对于很多普通的其他的技术性专业来说,基本上3到2年的培养时间就足够,完全没有必要拿博士学位,拿到博士学位,反而有可能会导致理论的上升,或者是技术的下降2.8年博士学位,性价比太高对于现在的硕士学位这么难考,考研人数一年比一年多的人数情况下,对于绝大多数普通的应届毕业生来说,根本是考不上研究生的而且现在的博士学位虽然是基本上都是五年左右的,毕业时间很多,人根本写不出来,博士的毕业论文只能一年又一年的,再次延期博士毕业。所以这个八年制的本硕博连读的专业性价比还是非常高的,对于一些医学类的学生来说,性价比是最高的不论是哪个专业,只要能够获得博士专业的学位的话,基本上就业是没有任何问题的,只是选择哪方面的就业是最大的问题所以无论是对于我们个人的发展,还是对未来发展来看,还是先获得博士学位,都是非常不错的选择快快转发收藏……每天一篇教育干货,点点关注,带你少走弯路
内容来源:公众号-慧学习大队“博士”一词相信大家都不陌生,但是一个博士学位从录取到授予需要经历的那些事往往是你不知道的,而不同性质的博士与博士之间在学习方向上也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今天大队长就分别为大家来介绍一下有学术性博士(Ph.D.)与工商管理博士(DBA)各有什么特点1-PhD那些事Ph.D.(A Doctor of Philosophy degree) 是(学术研究型)博士的简称,是管理学最高学位。读一个Ph.D.需要做两件事:①.完全掌握一个科研领域,②.在这个领域开创新理论。掌握一个科研领域:想要掌握一个科研领域,就必须先要通读所有这个领域的文献。一般开始时是看书,然后要找学术期刊杂志,会议论文和研究报告。在读博之前,学校会有一些方法来考核你对某一个领域的掌握情况,比如要有相关专业本科或者硕士学位。然后,为了证明对本专业的了解,你需要修研究生专业课程,通过考试并获得较高的平均分。最后还要通过评委会的考核,评委均为博士。在新领域开创新理论:博士和其它学位的本质区别就是两个字:科研!要开创某个理论,学生必须经历探索,调查,思考,总结四个阶段,而学术界用“科研”来总结这种行为。“科研”经常暗示着要“实验”,但是科研绝不仅仅实验,还要解释和深层理解。想获得博士学位,必须要撰写博士论文(根据学校要求,篇数不等,且专业期刊进行发表),并且通过博士论文口头答辩。想要写出一篇有价值的博士论文,除了几分幸运之外,以下能力和特质也至关重要:不怕失败、持之以恒、可以解决难题、甘于奉献、独立自主、刻苦耐劳,以及好奇心和对研究的热情。博士阶段的困难通常来自以下两大原因:一是接受失败的能力欠佳,二是为了名利选择科研,而不是出于内心真正的热爱。于是,针对Ph.D.的学术性质浓厚、需要付出大量科研时间与精力以及毕业困难这些问题,国内外很多想要考取博士学位的企业家、高管等都选择了考取DBA...2-DBA是什么?DBA (Doctor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中文译为工商管理博士。* 据权威资料搜索统计显示:在中国,DBA这个词是继EMBA之后,最受企业家群体关注的管理类课程相关名词之一。DBA在美国已经广泛被认识,欧洲一些国家也正在赶上DBA这一趋势。中国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任何中国大陆院校可以颁发大陆院校的DBA学位。所以中国大陆目前提供的DBA课程中,一种是大陆的院校与海外院校合作的项目,另一种就是海外院校在大陆单独开班的项目,颁发海外院校的DBA学位。作为一个企业家,更是一个成功的企业家之后,读书于我而言,还有什么价值?从MBA再到EMBA,商业知识各门课程都已经“尝过”,为何还要读DBA?繁忙的工作,数不清的会议和应酬,忙到来不及睡觉,我为何还要读书?”相信这是很多已经事业有成但还在纠结是否要继续深造的企业家的普遍问题,针对这些事相信可以从这几方面来进行考虑:个人的成长是不设边界的,事业上要有新高度,学业上更要有新高度。作为企业决策者或管理者,无论追求哪一个高度,都需要重新整理几十年自己的管理经验,在思考上归类碎片化的知识从而形成方法论,但这需要一个机会,一个与其他有着同样诉求的“同道人”一起来完成的机会,而学习工商管理博士(DBA)就是这样一次机会。学习工商管理博士(DBA)是一种荣誉,博士毕业后,你的姓名前就不自觉被人们冠上“Dr.”两个字母,不再是李先生、张先生,而是李博士、张博士。如果您所在的企业是上市公司,而作为董事长或者高管的你拥有博士头衔,对企业形象也会有很大益处。综上,如果已经产生这个念头的话,那你一定要好好考虑究竟哪种申博方式适合自己,学海无涯,进修博士3、4年的时间不算短,也不算长。“机会成本”这个词大家都了解,抓住这个时间用来读博(PHD或DBA)也许是最好的选择。文章来源:公众号-慧学习大队(欢迎来访~)
现在好多的人还是不太清楚硕士和博士那个级别更高一些的,其实是博士要比硕士的级别更高一些,下面和大家详细讲一下硕士和博士的不同。首先博士是标志着一个人所具备出的原创成果能力或者是学力的学位,算得上是目前最高级别的学位。那么研究生的话它指的是学历,并且包含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这两种的,而硕士和博士指的就是学位,它也就是说只有你的硕士研究生或者是博士研究生毕业之后,并且能够获得学位证书的才算得上是硕士或者博士。硕士研究生再往上读的话才是博士研究生,所以说博士的级别是要比硕士的高一级,也就是说只有读完硕士研究生后才可以读博士。硕士和博士它们的区别主要在于:1,硕士(研究生学位)它是一个介于学士以及博士之间的研究生学位。2,博士(研究生学位)博士是对攻读博士学位的研究生的称呼,同样也可用来称呼已获得博士学位的人员。在国外特指获得过博士学位的人,中国则把博士生也称为某某博士。现在我国的高等学历教育是分为以下三个层次的,主要是分为专科,本科和研究生,并且研究生学历是属于最高的学历。学士学位、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三级学位中,博士学位是最高的一级。以上讲的这些就是博士和硕士的不同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用处。
近日有一则微博热搜,引得网友连连点赞,也令合育君十分地羡慕钦佩!据悉,这位被建议授予博士学位的应届硕士毕业生,叫孙光宇,是西安交通大学钱学森学院院友。据西交大新闻网刊文介绍,孙光宇在硕士期间,以第一作者在各大专业期刊发表SCI论文8篇、EI会议论文4篇,另以其余作者身份发表SCI论文8篇、EI会议2篇。并且获得西安交通大学“优秀研究生标兵”、国家奖学金2次、高电压技术专业“严璋”奖学金和“远东”奖学金、电气学院年度人物等奖项。目前,他已被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瑞士等离子体中心录取为博士生,并获全额奖学金。更有网友评论说,这个发表的论文数量及质量,足够一个博士生毕业4次了。果真,学霸的高度,是一般人所不能达到的!优秀的人,总是如出一辙的相似成为学渣各有各的原因,可是作为学霸总是如出一辙的相似,那就是优秀!就在#应届硕士生被建议授予博士学位#话题刚刚过去没几天,又一则关于学霸的新闻进入大家的视野。31岁清华大学软件学院博士生导师姜宇等10位青年“学霸”科学家获2020青橙奖,他们将收到达摩院的1000万元奖金,并获得阿里巴巴的全方位科研支持。31岁就成为博士生导师,并且获得2020青橙奖,这同时还是10位“学霸”科学家,网友纷纷表示敬佩,并且为之骄傲。姜宇表示,自己作为老师,教书育人挺有成就感和满足感。当然他也自嘲道:“当年自己长发飘飘,如今胡子经常比头发长。”由此可见,在科研的道路上,学霸们除了自身的超高智商,也少不了超出常人的辛劳付出。这群平均年龄不足32岁的科研后浪,也收到了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的鼓励:“你们处在最好的时候,要记得把握机遇。”真正的学霸精神,是不断探索并解决问题的能力无论是破格授予博士学位的孙光宇,还是获得青橙奖的姜宇等10位青年学霸,从他们身上,我们都能看到一种特质,那就是对未知事物充满了探索精神。这些高阶科研学霸也好,我们每年必关注的各省高考状元、清北录取生也好,他们在面对学习的时候,都会怀着一种钻研的态度。遇见问题,首先想到的不会是放弃,而是饶有兴趣地试试看,一探究竟最终将问题解决。这与自身努力有关,但合育君觉得,保持这种探索精神以及对未知事物充满兴趣的情感,更加难能可贵。曾获得全球最大的教育单项奖“一丹奖”的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卡罗尔·德韦克,提出了人的思维方式分为两种,一种是成长型思维,一种是固定型思维。她认为拥有成长型思维的人,喜欢挑战、拥抱变化、珍惜机会、主动学习、热爱探索新事物、把每一次的失败都当做是一场经验积累。而固定型思维的人恰恰相反,他们规避挑战、讨厌变化、喜欢呆在舒适区、不接受批判、害怕失败。大家看到的那些学霸们,他们也确实对应到了成长型思维的人格特征。这也是普通孩子与学霸之间存在差距的主要原因。成长型思维,孩子该如何进行培养每位父母都想要为孩子提供最好的成长环境,给予他们最好的教育资源,希望自己的孩子未来能够成为十分优秀的人才。可是在我们的生活中,也会发现有一部分孩子,父母付出了很多,但是成效甚微,孩子排斥学习,甚至影响到了家庭关系。究其原因,还是对孩子的引导不够。 培养孩子的探索精神根据科学研究发现,一个人除了智商和责任心之外,对成功影响最显著的因素就是认知需求,就是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激发孩子的探索精神。所以正确引导孩子的探索精神,是保持学习兴趣的最佳方式之一,同时也可以锻炼孩子活跃思维、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对于培养孩子的探索精神,家长应该要做到的,就是珍视孩子提出的问题。当孩子提出稀奇古怪的问题,作为父母,不应该敷衍了事,或者直接告诉答案,而是要引导他们自己动手探索。长期以往,孩子就会有了主动探索答案的欲望。教会孩子制定目标有人曾说:“用百折不回的毅力,有计划地克服所有的困难。”孩子学习也是一样,想要提升成绩,就先定一个小目标。目标的制定,还可以培养孩子的计划性,改变孩子的拖延症。就比如一学期看多少书、成绩提升到多少分等。这个目标要结合实际,不可太高或太低。当然如果只有目标而没有执行方式,那么总有一天目标会被中断的,所以要学会将目标分解,细化到每一天的执行当中。 尊重孩子的个性化发展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其实并不是每个孩子都擅长学习,也不是所有孩子都喜欢父母强加给他们的特长学习。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从孩子出生的时候起,无论如何,他们都值得拥有自己的人生,而不是按照父母的人生轨迹生活下去。所以尊重孩子的个性化发展,比强迫孩子做父母觉得好的,更有利于他们成为一个优秀的人。 培养孩子的良好心态考试总会有发挥失常的时候,参加比赛也不一定会是第一名。在一个人的成长中,会经历无数次失败,但是面对失败,能否重新站起来却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到。在孩子面对失败的时候,作为父母应该告诉孩子,成功并不是唯一,并且给予适当的鼓励,教会孩子总结失败的原因,而不是一味地批评孩子表现的不好。培养孩子的良好心态,提高面对失败的心理承受能力,这样孩子才会越挫越勇、敢于挑战、不畏困难。最后,合育君认为学霸与普通学生的差别,其实就在于孩子的学习习惯、兴趣爱好、面对失败的承受能力,抓住这三点,那么他就离“成长型思维”不远了。既然具备了优秀的潜质,那还怕孩子走不好这条人生路吗?
在我国现行的学位体系里,博士就算到了顶(博士后不算正式的学位)。博士下面,还有硕士和学士。一般来说,不管你是清北复交,还是哪个不知名的院校,只要是个本科毕业,都能混个学士。但是在古代可不是这样,“博士”只是国立大学(国子监)里的吃皇粮的教书先生而已;真正有权力的,还得看大大小小的学士们。这其中最著名的,就得说是内阁大学士了。内阁大学士制度,始于明洪武年间,全盛于明仁宗以后的整个明朝,在清朝逐渐变成了荣誉职务。而在读这段历史的时候,我们经常会听到这些大学士的名头前面会加一些前缀,比如“文渊阁”、“体仁阁”等等,那么,这些学士之间有何差别呢?首先,不是什么学士都可以称之为“大学士”的。明朝所有翰林院的官员都可以被称为“翰林学士”,但是只有内阁成员才能被冠以“大学士”之名。另外,六部侍郎全部兼侍读学士之职。到了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大学士”环节,也有不同。由于明朝内阁都在文渊阁内办公,因此,以文渊阁大学士最为尊贵,一般只有首辅才会被授以此职务。除了文渊阁大学士以外,明朝一般共设置六位大学士之列(颇有今日CHANGWEI之似),号称四殿两阁大学士——四殿者,中极殿大学士(原为华盖殿),建极殿大学士(原为谨身殿),文华殿大学士,武英殿大学士。两阁者,文渊阁大学士,东阁大学士。四殿两阁之间,没有固定的次序,但是一般以文渊阁为尊,东阁大学士则为末辅,其余则列于其中。清朝一开始也延续明朝的制度,即四殿两阁;后来乾隆时期裁撤了中和殿,增加了体仁阁,形成了清朝的三殿三阁大学士制度。不同于明朝的次序模糊,清朝的殿阁大学士是有明确的次序安排的:中和殿大学士只授予过四人,皆为清初名贵;裁撤以后,就以保和殿大学士最为尊贵,此后只授予过傅恒一人而已。剩下五位大学士,次序一般为:文华殿、武英殿、文渊阁、东阁、体仁阁(均为正一品)。能做到文华殿大学士,就堪称宰辅之中的首相了(虽然基本就是个花瓶)。后来,乾隆皇帝又觉得不过瘾,又在三殿三阁的基础上加设了协办大学士,相当于是大学士的副手,均为从一品。顺便说一句,明朝的大学士虽然尊贵,权力也相对更大,但是品级却不高——大学士本官的品级不过正五品,你看着的那些位高权重的大臣,全都是以其他职务,如六部尚书等兼职的大学士而已。
大四的硕士、博士和更高的教授,今年的生活真的很难度过,对于需要答辩的大四学生来说,今年写论文很痛苦,前辈和前辈的要求也不低,但也不那么严格,毕业不难,今年呢?二重盲选很普遍。对于硕士和博士来说,一千名研究生先后退学,与之相关的大学相当大,有985所大学和211所大学,这些研究生拼命复习,最后才考上了大学,遗憾的是,不是优秀的意思,而是在大学院期间做了自己不好的事情。博士们总是很辛苦,对于博士来说,毕业真的很难,大部分学校对博士的要求都很高,大多数学校最少需要三篇左右的两区论文,对于博士们来说,能按时毕业是奢望,推迟毕业是博士的常态。清华先行?作为国内的领导人的清华大学,他们的一举一动常常被置于聚光灯之下,清华博士是本土培养出来的最优秀学生,他们的素养应该很高,作为中国学术圣地,大家对清华抱有微妙的期待,希望清华成为最优秀的地方。清华修订了博士的培养计划,大家看到了新的培养计划,很吃惊,因为在新的培养计划中,“学术论文”这个硬指标消失了,将原方案改为申请的博士生,达到了本学科学术革新的成果标准,清华大学的博士不需要论文和毕业吗?很多人都说了这件事,遗憾的是,真相并非如此。据清华大学的工作人员介绍,清华大学新闻中心的工作人员说,博士并不需要在校期间发表论文,这是彻底的误读,并不是正式的真实意思,之后会详细解读到外部,比较新旧两个文件,懂什么?根据原规定,为取得清华大学博士学位,应完成博士课程培训方案,撰写博士学位论文,由同行专家审核,并进行论文答辩,另外,根据学校和所属学科的关系规定,在博士课程期间会发表一定数量的学术论文。根据新规章,清华大学从学校水平统一,不是强制要求在博士课程期间发表论文,而是把权限放在各学科上,各学科和学部有更多的自主决策空间,制定博士课程的毕业标准,清华大学研究生院育成办公室的职员说,现在各学院对于博士课程毕业所追求的“学术革新成果”,制定了具体的细则。大家对于这个话题是怎么看的呢?
来源 |南方都市报 记者:侯靖靖、考博圈编辑 | 学术君上海大学博士生柴丽杰因发表论文数量未满足院系“科研量化指标”,博士毕业后仅获得毕业证,迟迟未拿到学位证,将校方告上法庭。在一审胜诉后,因校方不执行结果,再次提起了新的行政诉讼。该案于9月17日下午在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法院开庭审理,未当庭宣判。柴丽杰于2014年9月进入上海大学经济学院,攻读应用经济学专业(法律金融学方向)博士学位,学制3年。2017年12月9日,上海大学组织博士论文答辩,柴丽杰持博士学位论文参加,以5票通过、0票反对的结果获得通过。其后,校方向其颁发了《博士研究生毕业证书》,但柴丽杰并未如期获得博士学位,院方给出的原因是:他读博期间仅在CSSCI(南大核心期刊)上发表了1篇论文,另有1篇在全国性学术会议上发表的会议论文,总量并未达到《上海大学经济学院研究生学位授予科研量化指标》所规定的3篇,属于“科研不达标”。图源:校方官网发布的学位授予科研成果量化指标院校两级论文指标不同引争议在向上海大学校长连写三封信,要求对自己的论文重新评价无果后。2019年3月20日,柴丽杰以“教育其他行政行为”为案由,对母校提起了行政诉讼。并认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规定的博士学位授予条件中,并没有涉及发表论文数量,因此经济学院此举属于突破校级规定、自行提高获得学位的门槛。该案开庭后,在接近4个小时的庭审中,双方围绕上海大学是否构成行政不作为、相关程序是否正当等展开了质证,并花了较多时间辩论,经济学院在校方规定的科研成果量化指标上再“加码”,是否符合法律规定。第一季开庭后,柴丽杰与曹竹平律师和何渊律师的合影一审判决胜诉今年3月5日,上海浦东法院做出了一审判决,认为在原被告对学院科研标准和学校科研标准存有争议的情况下,被告仅通过学院秘书以微信告知的方式驳回原告的博士学位申请,缺乏事实和法律依据,属于未履行法律职责的行为,判定被告上海大学对原告柴丽杰于2018年11月提交的博士学位申请未组织学位评定委员会予以审核评定的行为违法。对于柴丽杰提出上海大学将科研量化指标作为申请学位要件“突破上位法规定,应属违法”的主张,法院未予采纳,认为上海大学作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有权制定博士学位授予的相关细则,将博士学位获得者应达到的“学术水平”通过科研成果量化指标将之具体化。不过,浦东法院也指出,高校行使学术自治权也应严格遵守规范,譬如在此案中,上海大学并未将经济学院下设的应用经济学纳入“另行制定科研成果量化指标的学科”范围,而经济学院实行的科研量化指标与校级规定不一致,这些规定并不能仅仅通过事先告知的方式就上升为校级规定。再诉母校要求法院直接判授学位基于同样的理由,柴丽杰方提起了新的诉讼,并将诉讼请求变更为“判令被告上海大学向原告柴丽杰授予博士学位”。新的诉讼请求于今年7月21日被浦东法院受理。申请书中提到,被告不同意授予原告博士学位所依据的“学院标准”,已为前案判决确认为违法的标准,而如果适用校级科研量化要求,则柴丽杰无疑满足标准,上海大学已无任何学术和法律上的裁量空间。为节约司法资源,避免行政程序空转,应当允许法院直接介入行政行为,直接判令上海大学向柴丽杰颁发学位。通过柴丽杰一方介绍,根据我国《学位条例》等相关规定,高校的学位评定委员会是对学位申请进行审查、结果通知和授予学位的主体,从行政法角度,这种高校的“学术自主权”同样是一种“准行政权力”,必须纳入严格的司法审查之中。他们同样希望通过此案引起社会各界对于“唯论文”现象的反思,呼吁采取更科学合理的学术水平评价标准。反思高校 “学术自主权”随着中科院、清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相继明确了:发表论文数量不再作为申请博士学位的限制性条件,关于博士毕业不再“唯论文论”的现实处境,这些学者也表达了自己的看法:@查理王:论文固然是衡量学术成果的重要标准,但不应该是唯一的标准,这听起来可能有些理想主义,但科学研究最本源的推动力就是科学家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取消唯一的标准,可以让学生不因为担心毕不了业而放弃探索一些“看起来没什么卵用”的课题,也减少了因为实验结果不显著而造假的动机,对一个想要成为世界一流的学校而言,是利大于弊的。@Kenway:清华前几年也开始这么改了,因为我自己是直接读的博士,只谈这个事对博士毕业的影响:首先这个制度是在跟美国一些学校学习,确实美国的博士基本没有要求有什么硬性论文发表指标的,但我目前对这个事持负面态度,原因是这种做法导致了导师的进一步集权,而国内的一些院校却没有相应地建立起限制导师权力的制度。由此可见,在不“唯”论文的趋势下,高校有关硕博毕业的“学术自主权”,逐渐倾向至导师的进一步集权,不过从近日教育部发布相关的导师行为准则要求来看,我国也在逐步完善高校导师的管理制度,也寄希望于更大程度地给学生们创造相对自由的学术环境,最终以更合适自身发展的科研方式完成学业。本文来源:南方都市报 记者:侯靖靖、考博圈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源。
“学位重不重要?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相比,二者到底有哪些差距?”有人问。早在20年前,师范院校的一个生物老师就对我们班的同学说:“大学的学位很重要,如果就读大学四年连学位都没能拿到手,那么大学四年估计就白读了,因为很多用人单位在招聘的时候不单单看你的大学毕业证,更要看你的学位证。”而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的作用也是非常大的,拥有硕士学位或者博士学位之人,在就业的时候基本上有更高的权重,至少在工作的起始月薪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博士学位是所有学位中档次最高的,硕士学位稍逊一筹。在我们的思维定势中,硕士学位应该算是非常牛的存在,至少在多年前,在我们身边很少听说谁拥有硕士学位,甚至有些人天真地认为:传说中的研究生应该在发明创造些并研究些什么产品……但是随之高校的不断扩招,很多高校的本科生及学士学位不断贬值,导致考研大军当中加进去很多为了提高就业质量而去考研的人。在多年前,原本很多高校只要是硕士毕业生就能成为高校老师,现在不行了,很多二本大学招聘教师的最低标准就是必须拥有博士学历,甚至要求必须是在国外镀过“金”的“洋博士”才行。从这一方面可以看出,硕士的吃香程度逐渐式微,读书读到博士毕业才能拥有更好的舞台和更牛的起始底薪。在学位没有“注水”的情况下,按道理拥有博士学位之人比拥有硕士学位之人在就业质量、科研能力等方面要牛得多;拥有硕士学位之人在求职后可能成为“白领”,那么拥有博士学位之人在求职后可能成为传说中的“金领”。当然,不同用人单位对学位的要求是不一样的:有些用人单位的招聘人员对本科第一学历的要求是比较高的,比如他们对本科学历是清华北大更为看重,那么清北的学士学位就算是档次非常高的存在;而有些用人单位招聘人员觉得最高学历越高越好,那么博士学位的“性价比”一下子就立马体现出来了。这就意味着,学位究竟要达到什么程度,对于不同的用人单位而言,差不多够用就行了。有人可能会说,很多小学毕业生、初中毕业生都能成为腰缠千万贯的大老板,那些人手底下甚至聘着好多个博士生。但在大概率上来看,拥有博士学位的比初中毕业生、小学毕业生要强势太多了:好几万个小学、初中生当中可能有一两个当“大老板”的,好几十万个博士当中自然也有一两个混得不好的,个例现象是很正常的。所以,对于大部分人而言,能拿到博士学位的,很多人都耗尽“洪荒之力”去读博,毕竟成为博士,自身的底蕴也深厚了很多。学位到底有多重要呢?硕士学位与博士学位的差距有多大?欢迎留言探讨。
对每一个准备想读博的人,尤其是二本院校毕业的研究生而言,很纠结读本校博士还是努力考个重点院校的博士?如果读自己学校的,成绩好的可以不考试交材料的形式直接申请,即使成绩不好也没关系,二本院校博士是非常好考的,即只要你想上,基本上都能录取。而去重点院校的博士则要通过较高的审核要求和考试成绩的才能录取。可能有的人会想,不都是博士吗?上哪个学校有什么区别?虽然是二本院校,我只要努力做实验和发表论文,毕业照样能拿到博士学位,为啥要花大力气考那些重点院校的博士呢?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首先来看一下重点院校和二本院校的博士差距到底在哪里?其实,对于博士阶段而言,主要任务已不再是已有研究的重复。而是要进行某个领域内的创新性研究。因此创新性科研成果的多少就成为衡量一名博士水平高低的直接标准。那么创新性研究无非是在理论、技术、方法等方面进行创新突破。而这些方面的突破,直接取决于所在科研团队的软硬件实力。因此,一个高水平且有创新性的科研团队,再加上优质的实验平台,是创新科研成果产生的必备条件。那么作为一名博士,要想有优质的科研产出,就必须依托这样的科研团队,再加上优质的实验平台才能实现。重点院校一般具有较为充足的科研经费,拥有先进实验设备和仪器的国家级实验室和高水平的科研团队。因此,重点院校的博士在读博期间很容易突破某项研究,能产出较多的优质成果,同时读博期间也锻炼了良好的科研素质。那么在二本院校的博士在读博期间,会面临哪些困难呢?硬件条件的限制首先是导师主持项目等级的限制。一般二本院校博导具有国家级项目的数量和经费并不多。多半是主持省内或者地区的一些科研项目。因此从项目本身而言,研究内容、方法和技术的创新性不多。那么就决定了未来你依托导师项目撰写的论文,并没有最新的前沿研究。那么你的研究和当前的前沿热点有一定的差距了。其次是博士培养经费较少。一般二本院校博导由于主持项目等级的原因,博士培养经费并不是很充裕。因此,二本院校读博时,在一开始的实验设计上就自不而然地受到经费的限制。很多实验的技术和方法无法实现,因此整个实验的等级就会受到限制。第三是实验平台的限制。二本院校比起一本院校而言,很少有国家级的实验室。因此缺少某些研究领域的新仪器和设备。甚至有些已有的仪器设备在行业内已经被淘汰,但还用于部分博士生的研究中。由于仪器设备的限制,部分二本院校博士生获得的实验数据,从方法、技术和精度上都达不到当前业内研究的认可度。所以导致最终的论文广度和深度不高,质量也一般。软件条件的限制首先是师资科研水平的限制。很多二本院校的导师由于自身水平的限制,在博士培养思路的深度和广度,都相对较弱。那么学生的眼界自然也受到限制。同时二本院校缺少与国际和国内的大牛学术交流的机会。很难接触到某个领域的新理念和新方法。使得博士在思路上不开,创新思维没有得到培养。科研氛围的限制。很多二本院校的科研氛围一般,很多老师和学生不是真正用心做科研,仅仅是为了得到文凭。你会发现你周围的很多博士都不学习,甚至导师本身也不做研究,那么近墨者黑,久而久之你自然也无法摆脱环境对你的影响。既然二本院校做科研有这么多的劣势,那么,我们到底值不值得去读二本院校的博士呢?工作需要拿文凭建议考虑如果你不考虑就业问题,就想在离家近二本院校拿一张博士文凭的话。那么我建议你,在地方的二本院校读博士是最合适的。因为二本院校博士含金量不是很高,因此毕业的要求也没有那么高,毕业相对容易。所以你不需要那么大压力来完成你的学位攻读。走科研发展道路建议放弃如果你是真心想搞科研。想在科研这条路上有所发展。那么我建议还是选择重本院校去读博。因为很多领域对博士的毕业学校还是比较看重的,而一般的二本院校的博士水平认可度不高,因此在找工作过程中会遇到较大的阻力。因此,还在纠结这个问题的小伙伴们。已经有一个明确的答案了。那就快点行动起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