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研究生文献综述怎么写?国外专家来教你(一)对许多刚入学的博士研究生而言,接收到博士录取通知书时是非常开心的,但这种喜悦无疑非常短暂的,毕竟接踵而来就是导师铺天盖地的任务,这耗时三五年不等甚至时间更长的课题研究基本决定了博士研究生的未来。在这个过程中,课题研究中一重要问题就是文献课题的调研,博士研究生需要从大量的文献阅读中来确认自己研究的一系列问题,研究是否有创新性,是否立足于领域研究的专注问题,这样的研究内容是否对于领域的研究有推动意义,方案等问题。而这个过程基本就围绕研究过程中的文献综述撰写。本篇就围绕博士研究生的综述撰写进行交流,如何从茫茫的文献海洋中收集到我们切实需要的文献综述?面对这个问题是需要遵循相应的步骤与环节。1.选题文献综述的撰写首先要做的就是定一个选题,而这个过程在实际的导师培养过程中会基本两种模式,一是导师已按课题组的研究或基金申请情况确定了博士研究生的课题方向,这样选题基本是一个命题的情况,二是导师持开放态度,需要博士研究生在一个大方向下自己去确定选题。第二种自由度更高,但两种方式基本的难度都不好说,各有适应的博士研究生群体,不过要想找到与自己相对适应的方式,需在读博前,和自己的导师沟通清楚。二对第二种情况,你需要在尽可能大的范围内选择,毕竟这只是一个研究的开始,如果限定得太过狭隘,容易把自己的研究课题限制住,一旦出现问题,可以调整的空间就变得非常小。但这个范围也应该有一个限制,不能盲目扩大,你至少要知道自己的兴趣或研究方向集中在哪个领域。2.找到你搜索文献的道路对研究生们来说,在确定你的研究课题的基本领域后,剩下的就是从Google scholar、Web of Science、百度学术等多家检索引擎上进行检索,而每一个大的领域基本要涵盖数十页,上千上万条的检索结果,如果把这些都通读完,仅仅只是看摘要那也是非常困难,几乎难以完成的事情。坦白说,你不可能将这些问题全部读完,所以你需要选择合适的文献检索方式方便从这么多结果中找到你需要的。大部分的学术文章发表都是熟悉该领域的研究人员展开的,他们在涉及理论与相应方法时都会预估他们读者群体的情况,所以当你开始去读这些文献的时候,对于初始阅读的几篇文章,可以说需要花费很多的时间,了解这个领域的常用理论和主要测试方法及研究思路等,一旦你建立了一个非常完整的知识框架体系,那么你在你后续的论文阅读中将会变得十分轻松。在这些文献中,书本和综述类文章可以说是非常好的阅读材料,当然这些都是领域高度概括性内容,如果当阅读到一些你很难轻易理解的内容时,那你就寻找一些为非学术、普通人群服务相关领域的书来进行了解,这种很多都是有科普性质的(许多科研机构的研究者在科普方面也有很高的兴趣,他们通常会编辑出版一些科学类丛书,内容浅显易懂而又不失科学严谨性)。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让你在深入到更为专业的技术细节前,能快速获得一个较为广泛的知识背景体系。3. 历史,人物和观点一旦你有了一个想要关注和研究的领域,而且通过一些方法建立了自己的文献道路,那么下一步你要做的就是要紧扣文献综述本身。知道了什么是文献综述,就知道了你要从文献中读什么。那我们现在从文献综述概念讲起,什么是文献综述,文献综述就是为你的工作提供一些关于该领域的背景和相关内容。那么在这个部分,你需要向别人,也是在向你自己展示,你现在正在做或将要做的研究是如何和这个大背景相适应的,而且又是怎么与之前的研究紧密连接在一起。当然,你不需要长篇大论,把关注的学科写成一篇非常全面的历史纪录,但如果在这个搜集资料和撰写的过程中,你能够对该领域是如何随时间发展起来的,那么这将会非常有助于你的研究。因此,当你阅读一些关于介绍你研究的主题内容文章时,你将能得到一个非常关键的概念和理论概述,那就是谁开发了它们?以及是什么时候做出这一项工作的。同时在阅读中还要注意在这个领域中是否存在一些冲突的观点,有哪些是有争议或分歧的(许多研究领域都存在自己的争议,这并不意味着是一件坏事,相反说明这个领域仍有继续深入认识的地方)。一旦你对这些都弄清了,好吧,现在你就可以去寻找对应的具体论文了。
论文,是检测一个学生对学业的掌握程度,也是在另一个层面衡量教学和人才的标准。当你本、研经历了论文的历练之后,又该如何写好博士期间的论文呢?对于论文的格式,百度百科给的步骤是这样的。中英文摘要——目录——正文,正文一般包括:导言(研究背景,文献综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对策建议)——参考文献——附录——致谢——学术成果。这样写是最中规中矩的,也是最不会出错的,既然明白了步骤那么对于内容和选题该如何选择呢?一、首先,选题十分重要,题目大小要合适。对于论文的选题有一大忌讳,就是一定切记做大,选题要适中,主要的一点,就是一定要会“小题大做”。小的选题容易驾驭,也容易从细微之处分析,可以写得更好,文章的每一个立意会站得住,文章也会更丰满。但是要避讳“小题小写”,不要把论文写得跟工作总结,甚至不如工作总结,这样还不如不写。因为论文要求的是严谨深刻,不是简单了事。可以尝试全方位,多角度地去剖析一个问题,争取做到立意严明,有迹可循,论证有力,层次清晰,语言规范。学会多用具体材料,图表、公式来证明表达自己的观点。这样,不仅可以使论文具有充分说服力,也可以弥补字数不足的问题。二、其次,写论文最忌讳的就是千篇一律,一千个人眼中只有一个哈姆雷特是非常不可取的,所以论文的研究角度要有新意。一定要注意研究角度的与众不同,选择新奇的角度进行科学研究是论文的亮点。三、然后,撰写论文的核心部分,正文阶段要更加的谨慎,因为它是作者理论水平和创造能力的集中体现,它决定着论文水平的高低和质量。对于正文的部分,一定要做到1、论点严谨,深刻,有新意。并且论点必须是可以论证的。2、论点必须要有材料的支撑,能够证明论点成立。3、论证必须根据论题的需要选择不同的论文结构形式,不同的论证结构形式,决定了本论部分的结构。4、论证要严密且合乎逻辑,使他人无法驳倒。四、最后,结论是对论文全文的总结,是对整篇论文中分析、论证的问题综合性概括,是论文的精华所在。结论应当完整清晰,不可含糊其词、不可与本论相矛盾,要与绪论呼应;对成果的评价要恰如其分;语言简洁、干净利落。博士圈里流行一句话“the best dissertation is a done dissertation”(最好的毕业论文就是写完的毕业论文)。所以在写论文的时候可以量力而行,适当的调整自己的期许,让自己不至于完不成而影响毕业。所以对于论文最主要的就是放平心态,认真的去找材料,立新意,然后完成它。关于国内在职博士、国外留学博士、硕士等报考事宜,欢迎关注公号在职研微厅
本文不谈如何写论文,因为之前写过,如《如何高效撰写科研论文》、《如何在科研论文中体现创新点》,有需要的朋友可以在我百家号找到。这篇是以本人经验,来说明我读博期间写论文的过程,中间会穿插一些写论文的技巧。第一步是这样走的提前入课题组,不久老师回国交代课题方向:一种全新的设计方法,需要我设计小设备。小设备出来,实验完成,导师告诉应该发论文。第一次写论文,写的很菜,导师帮助修改了大概二十次。然后告诉我是新东西,要求发到《机械工程学报》(中文期刊里,机械类的老大)。投稿,等待,被拒。后修改排版发到学校校报。发论文过程中,查中文论文用中国知网比较多,外文期刊ScienceDirect比较多,学术论坛小木虫用的比较多。这几个地方,没有哪个博士研究生不知道,简直不要太熟悉。中间为了凑够毕业标准,发了会议论文,并到香港参会,其实就是转转,见见世面。基本每个课题组都会给学生一次外出参会的机会,我们可以利用这个机会,发一篇会议,然后到外面看看。其实我们知道会议论文也就那么回事,虽说也是EI,但是层次是很不高的。第二步是这样走的导师要求设计大设备,内容包括:画模型,请教技工,修改设计,出图纸,请教工程师,改图纸。这期间,空余时间将组内成形方法进行总结,发了综述。脑海里对成形过程的载荷分析进行反思,认为这个是一个点子,可以写论文。很多时候,如果没有什么事情,可以总结总结组内的一些论文,写写综述之类。有时候我们突然冒出个好点子,千万不要让它们跑掉,写下来或记下来,慢慢思考、发酵,最后写下来就是一篇好论文。第三步是这样走的同组兄弟导师帮发SCI,已可以毕业。自己的毕业标准还没有达到,于是一狠心,写了两个月,写出SCI。冒险投了领域内较好的期刊,发回修改,英语不过关,同学帮忙润色。添加一些实验素材。等待,接收,毕业前出页码(有的单位SCI出页码即可,EI出检索号即可)。如果感觉自己的东西是好东西,很有创新性,那就胆子大一些,投些好期刊。还要注意自己的英语,如果不行,就请同学帮忙润色。那些总发SCI的同学,经验会比较丰富,多跟他们交流。第四步是这样走的请教总工,改图纸,指导生产,装配。在这个期间,谋划写第二篇SCI,点子来自于之前对成形载荷的思考。设备实验成功,成形过程没问题。很快就开始大论文写作,中间写第二篇SCI及成形过程的一些工艺研究。大论文接近完成,SCI发出。答辩完成,SCI Under Review。毕业时,SCI接收。大论文要预留至少半年的时间,充分准备。因为博士论文需要外审,所以质量一定要高。我们当时有校盲(比例小但是风险大),院盲(非校盲的,风险小些)。我当时一下子被抽到校盲,紧张的要命。审稿意见回来,马上修改论文,还好最终通关。三年的时间就这样过去了,博士读得也很辛苦。因为在三十左右的年龄,要考虑自己的家庭,要考虑父母,要考虑毕业,总之,生活的压力无时无刻不包裹着像我一样的穷博士。俗话说得好,不被扒层皮,怎么能毕业?
本文编辑:史育阁(全文数据全网实时监测维权,搬运抄袭必栽)栏目:大学·社会观近日,北电“博士”、北大“博士后”、影视演员翟天临“学术造假”事件持续发酵,引来网友们的广泛关注,作为隶属于人文社科的北京电影学院艺术学博士,竟不知道中文数据库重点参考的知网为何,实在让人贻笑大方。据了解,目前北京市政府、市教委已经介入,推动调查的进展。长久以来,人们都认为学术研究领域,尤其是到了博士研究生阶段,应是一片净土。没有想到伴随着纷繁复杂的各种社会因素,学术界的“纯净”在今天也难以保证。不论是高校还是社会,对学术独立的追求、对学术规范的落实、对学术尊严的呵护,不应仅仅停留在学位典礼上庄严的“学术权杖”之上,更应落在实处,并且掷地有声。我们都知道,北京大学和清华作为我国学术实力最强、人才培养最顶尖、社会声誉最好的“双雄”大学,每年为社会输出了大量的优秀硕士、博士人才。据统计,近些年北京大学硕士毕业生每年能够达到3600余人,博士毕业生1300余人,每年毕业研究生数量为5000余人,在校研究生150000余人。清华大学大致相同,每年硕士和博士毕业生人数在5000人以上。我们都知道毕业学位论文(设计)是获得学位、顺利毕业的必要保证。每年毕业如此之多的研究生,但是北京大学在知网上的文章数量却非常之少,硕士多年来累计不足千篇,而清华大学已经达到上万篇。今天史育阁就同大家聊一个有趣的话题,也算是一个学术科普,那就是为什么知网上很少有北大毕业生的学位毕业论文?其实,主要有三个原因,其中第3个原因,很多人不知道,有网友笑称:方便“翟博士后”以后钻空子哈哈,一起来看!1、北大“万方”北京大学很多研究生论文并未在知网上上传,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北大拥有自己的学术论文数据库,即“万方”,由于知网的控股人为清华大学,北大在一定程度上和知网的合作并不深,所以很多北大院系的论文并不通过知网上传。2、国外资源第二个原因就是北京大学购买了十分多的国外数据库资源,尤其是对于理工科学生来说,基本上查询参考文献、做学术综述都需要借鉴、查阅国外研究成果,而这许多在国内学术资源网站是检索不到的,所以利用度也不高,依赖度也就不明显。3、“贵”——停用众所周知,知网拥有很多高校用户,每年都会向各所大学收取高昂的使用费。据山东某高校图书馆人员曾透露,每年图书馆数百万元经费都直接“交给”了知网。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北京大学就曾因知网连年涨价,费用过于高昂而决定停止使用知网。这也就导致北大学生无法通过北京大学校园网访问知网,北大和知网的合作程度也就不高,最终很多北大的毕业论文没有提交至知网。对于网友笑称北大不入知网,方便了“翟博士后”将来钻空子,也让人会心一笑。关注史育阁,获取更多精彩大学、高考、考研、教育动态相关资讯、信息!
为激励博士研究生专注于高水平、创新性科学研究,鼓励导师对博士研究生的悉心指导和精心培养,建立崇尚学术、勇于创新的氛围和导向,进一步提高我校博士学位论文质量,上海交通大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办公室特制定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办法。优博论文评选活动每年评选一次,每次评选出博士学位授予数3%左右的论文入选校优博和提名论文,其中校优博论文不超过15篇。本期,我们邀请到了优秀博士论文获得者——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2018届博士生杨名,为我们介绍他在撰写论文时的心得体会。从选题、论文进度规划,到如何修改论文,杨名同学都为我们提供了详实有用的建议。想要你的论文同样优秀吗?那就不要错过今天的内容。人物小传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2018届博士生杨名专业:材料科学与工程导师:范同祥教授研究方向:金属基复合材料获奖论文:《纳米碳构型设计及其增强铜基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学术成果:在本领域权威SCI期刊上已发表一作论文5篇,累计IF>24,近两年内单篇最高被引用>40次;就多体系中的金属-石墨烯界面问题撰写长篇综述至材料领域顶级综述期刊Prog. Mater. Sci.,获得编辑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Brian Cantor和审稿人的高度评价。优博论文简介获奖证书论文内容针对金属材料强度-塑性及强度-导电性矛盾关系问题,该论文围绕纳米碳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NMCs)领域的几个重要问题展开研究:纳米碳在铜基体中的均匀分散制备工艺;纳米碳增强体构型与复合材料界面、微结构、宏观性能之间的关系;纳米碳增强体对复合材料塑性变形及织构形成的影响。研究成果提出了“内在构型设计”概念,将其应用于高综合性能铜基复合材料的开发;利用MWCNTs管壁的剪切/剥离实现了有效调控纳米碳构型,设计和制备了四种纳米碳构型NMCs体系,通过这种内在构型设计可以有效提高纳米碳的力学/电学性能强化效率;构建了纳米碳构型与NMCs力学/导电性能的关系。从塑性变形机制、DRX、织构形成、载荷/介质传递、强化机制等方面分析了低维纳米构型和界面对MMCs的工艺-界面-组织-性能关系的影响规律,为相关MMCs体系的开发与制备提供工艺参考和理论依据。获奖原因论文结构完整、各章节之间衔接性、整体性和逻辑性较好、有一定的创新性;小论文与毕业论文各章节内容相对应,体现研究的整体性。如何写好论文Q1:什么时候开始写博士论文?A:每年交大会在3/6/9/12月份分别有一次学位评定机会。比如我是准备申请2018年6月份学位,要在五月底之前准备好所有材料(毕业论文、盲审、预答等),盲审一般15-60天,因此最晚也要在三月底前写好毕业论文。给自己预留2-3个月的写论文时间,因此我是在2017年12月中开始写论文的,到写完花了差不多两个月时间。然后从初稿到终稿修改了超过10次,正式完成后已经是2018年4月了,这导致我最后留给盲审和预答辩的时间非常短。一般的话建议扣去盲审和预答辩时间,留至少3个月完成毕业论文比较合适。Q2:如何选题?A:选题真的很重要。交大对于博士毕业要求比较高,对博士研究的要求有一定的创新性,创新性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在选题上。对于材料等实验学科,我理解好的选题是能够解决一些领域内的难点问题并且能落地到实际应用需求的。应该从大需求、大背景入手(例如载人航天工程、大飞机工程、尖端发动机等),着眼到领域内某一个或几个较小的、连贯的难点上。选题前需要大量的文献积累,对领域研究现状有着充分的认识。当然可以跟一些有经验的人(师兄、导师、领域内知名学者)请教,三思而后行。Q3:写作中的数据来源是?A:对工科生来说,论文所需数据来源于大量的实验;当然也要有充分的文献积累,这体现在毕业论文的绪论部分对本领域的综述以及文章理论讨论部分的旁征博引。Q4:写作过程中主要是跟谁沟通的呢?A:最主要还是自己的导师,导师的意见对于完善我毕业论文的结构方面还是有很大作用的。当然要充分发挥自己的资源——比如多看以前优博的毕业论文,学习论文结构和逻辑性;向同研究方向的同门请教;与同在写论文的同学交流撰写心得;遇到理论讨论方面的问题可以直接mail问参考文献的大牛作者。Q5:如何修改论文?A:我的毕业论文从初稿到终稿改了差不多十遍。主要是导师提出结构、逻辑性等大方向的意见,我在重新排布修改,在修改的同时对语言等细节加以润色。导师可能不会关注很多细节(细节可能在平时发的paper中已经讨论完了),更多会关注文章的整体性、逻辑性、前后衔接性,所以我导师比较关注论文的绪论部分,因为对读者而言,绪论就能看到论文的创新性、逻辑性、以及知识水平。盲审和预答辩意见也很重要,评审老师也是关注绪论部分、文章的结构与逻辑性。对于理论讨论部分也要求客观深入,在阐述自己理论的同时,多引用已有理论观点,作为佐证、对比和参考。写作时要做到图文并茂,绘图要美观,读者会首先关注到论文的插图部分。可以参考一些顶刊的绘图方式,个人感觉把讨论同一件事情的图汇总在一张大图里会比较好。例图如下:例图↑Q6:写作期间是否遇到困难?如何克服?A:对我来说,写毕业论文其实还好,因为是在之前发表论文的基础上修改完善而成的。但我感觉写第一篇paper的时候还是比较困难的,英语写作的不熟练、对机理讨论部分的欠缺都是比较棘手的问题。克服过程:阅读大量的顶刊文献,先模仿别人的语言和语法结构,把有用的短语、句子、表达记下来,慢慢由点到面,形成自己的写作习惯和写作思路;讨论部分,研究文献中相关的各种理论、再联系到自己的实验现象,提出假设,在用更多的实验加以佐证。早点下笔,先形成初稿,在不断语言润色和实验补充,整个发表过程就会比较快。所以说:发论文一定要趁早,有了第一次的经验,后面的发表就会越来越顺,毕业也会比较顺利。如果发表太晚,就会卡在那里,影响心态和毕业进程。给博士朋友们的tipsNo.1:每个人都有自己的Golden time,要在Golden time高效地做最重要的事情。读博和科研是持久战,要持之以恒,不能太急也不要太缓。No.2:拖延是论文的死敌!在写论文和改论文过程中最好要按照既定的节奏来。No.3:要和导师处理好关系。可能会有意见不合的时候,作为学生还是要放平心态、与导师多商量多探讨。No.4:在科研之余做做不烧脑、能放空、不花费很多时间的事情能更好地调节节奏。来源:上海交大研究生 审核:程燃
毕业生研究生如何在写论文之前做好文献综述呢?关于这个问题,我认为应该分为六步走战略,首先我们就按照这六步走分别来给大家讲一下。这六个步骤分别是,第一步选择主题 从日常性渠道研究课题。在第一章阶段下,可以分为选择研究的兴趣。研究者如何避免自己的偏见?第二个阶段是。从日常生活兴趣中选择研究兴趣研究兴趣具体化研究兴趣的聚焦。选择角度反思研究兴趣的关键。第三个阶段是根据研究兴趣确定研究课题,第四个阶段是访问图书馆。如何去在图书馆当中查询我们所需要的资料。第二步是文献检索 如何去搜索任务和方式。第一阶段发区发现需要审阅的文献,第二阶段是进行文献查询,第三阶段是浏览文献,第四阶段是使用网络。第五阶段是资料管理树木存档浏览。第七阶段是快速阅读文献,第七阶段是将资料化为图表。核心观点图作者突破第八阶段是经验主题,第九阶段式主题拓展。第三部分是展开论证 为文献综述建立论证方案。第一阶段是为文献综述建立论证方案,第二阶段是论证。第三阶段是评价论证的基本要素。第四阶段是形成论断,论断论据推理,第五阶段是复杂论点的论证。第四部分是文献研究 进行发现式论证的阶段是集中收集到的资料,集中资料记录资料,第二阶段是综合信息和建立证据推理形式,整合信息,建立论断,第三阶段是分析资料类型复杂推理对比推理,进行发现式论证,事例发现是论证制图。第五步是文献批评 对研究进行阐述的阶段,引航推理第二阶段二度推理,第三阶段论证模式,第四阶段推理保障,第五阶段谬误论证,第六阶段方案及一切。第六步是综述撰写 撰写审核修改协作过程改数,第一阶段是通过写作增进自身理解,尝试性写作大纲最初的初稿审核初稿,修改初稿,第二阶段是通过写作促进他人理解分析评价外部评审第二稿和第三稿终稿写作格式手册。祝大家顺利毕业,有什么问题可以私聊哦
博士学位论文是在导师指导下,博士生独立完成的研究成果,反映了博士生对基础理论和专业技能的掌握情况,体现了作者研究领域和方向的最新成果和前沿进展。而学位论文的写作过程既是对研究成果的全面总结,也是对研究工作的深化与升华。北京大学每年评出100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鼓励博士生锐意创新、勇攀高峰。多年来,优博获奖者中涌现出了朴世龙、段慧玲、黄罡、黄岩谊等诸多优秀的年轻学者。为了帮助准备或正在进行学位论文研究和写作的同学们解锁优博“创作秘籍”,研究生院官微开设“优博优享”,精选部分2019优博作者的研究和写作经验以飨读者。愿其成为你论文写作漫漫长路的点点星光,给你带来些许灵感与光亮。本期分享人: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 何林对于博士研究生而言,完成博士学位论文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至关重要,其中,合理地规划学位论文的写作时间可以很好地提高论文写作的效率。在此,我非常荣幸能有机会分享自己撰写博士学位论文过程中的感受和体会。1、提早准备完成博士学位论文写作大概需要1-2个月的时间,由于博士学位论文在答辩前都需要盲审,而盲审的时间一般是1-2个月不等,所以我认为从毕业前一年的12月份左右开始准备比较合适。在论文准备初期,一定要与导师沟通。导师都是非常忙的,需要指导的学生也不止一个,所以我们学生一定要积极主动。在与导师讨论之前,自己要先想好中心方向,有基本的思路和框架,这样讨论时才更有针对性,也会取得更好的效果。2、全面计划为使论文的撰写能够顺利,对论文的总体结构和撰写内容做比较好的规划和安排是十分必要的。因此,在确定好论文的中心方向后,列出撰写大纲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工作。大家可以在写论文前,研读学长的博士学位论文,学习他们的撰写大纲和写作规范。我的习惯是画一张这样条理清晰、枝干明确的图,先写下自己的题目,然后写下各章节的名称,每一章节进一步展开为重要组成部分,各部分可以再细分成相关的小标题。这样“化整为零”,在写论文的过程中,我们的思路会更加清晰,也会更清楚目前的进度以及接下来的写作方向。3、由易到难我个人认为,写作是符合事物循序渐进的基本规律的,一般是到后面越写越顺,所以撰写的顺序应是先易后难。写作伊始,我选择的是从难度最低且最易上手的实验方法部分入手。这些内容虽然琐碎,可是写起来却可以就事论事,直接简单,也不需要华丽优美的文字,或者深奥复杂的逻辑思考。所谓“万事开头难”,能够找一些相对简单的内容入手,有助于树立自己的信心,这对论文写作的坚持有积极的推动作用。接下来,我选择的是撰写实验结果部分,因为在撰写学位论文时,大部分实验都已完成,研究目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案和研究结果都已明确,所以在整理这部分内容时,我的思路是很清晰的。实验结果部分的数据、图表比较多,需要我们认真仔细地整理和对应,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严谨性。我最后写的是论文综述部分。当我与导师讨论确定综述的内容之后,我已经列好综述包括的几部分内容,在撰写论文其他部分的过程中,我会十分注意积累,收集综述所需要的文献和素材,并将其全部整理到一个文件夹中。经过前期的思考和积累,在撰写综述的过程中,不仅下笔十分顺畅,插入参考文献也十分轻松,能够很好地避免在此过程中,因为要随时查找文献而导致思路时常被打断的情况。4、连贯写作在撰写论文初稿的过程中,没有必要花费很多时间追求完美,能够继续写就继续写,将格式调整及语言润色等放到最后,这样既能够保证论文写作进度,又能够保持连贯的写作思路。一篇高质量的博士学位论文不是靠其中某个章节取胜,而是总体的写作效果。建议大家合理、平衡地分配时间,写好论文的每一部分。最后,我们需要在论文初稿的基础上,与导师讨论,继续对论文进行反复修改,在修改定稿的过程中尽善尽美。5、持之以恒写作需要形成一种习惯。如果每天都能有规律地写作,每次就可以较为快速地切换到写作状态。学位论文是不适合集中时间突击完成的,因为论文的逻辑要严谨,数据要准确,格式要标准,这些都是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的。突击完成不仅会导致身体的疲劳,更会使得论文错误百出。如果条件允许,大家可以每天拿出相对固定的时间来写作,中间不要有特别长时间的中断,每次停笔之时,最好能够记下自己写到哪里,以及接下来要写哪些要点,以免下次写作时遗忘。每天坚持写作是保证效率和质量的最好方式。6、劳逸结合写博士学位论文就像跑一场马拉松,掌握节奏很重要。大家一定要注意身体健康,规律饮食,同时注意调整,劳逸结合。每个人都有瓶颈期和疲倦的时候,要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及时做出调整。有规律的运动是最有效的放松方式,不仅可以让大脑得到休息,身体也能得到锻炼。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我们只有有好的身体作为基础,才能保证工作质量和效率,更好地完成学位论文。以上是我在博士学位论文写作过程中的一点体会和感受,供正在或准备撰写论文的学弟学妹们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加合理地计划和安排博士学位论文的相关工作。来源:北京大学 北京大学研究生院 北京大学研究生教育 作者:何林
对于研究生论文来讲,论文的内容上面是有着比较高的要求的,毕竟对学术水平要求会比较高,所以好的研究生论文是有着一定的可参考的学术价值。因此,研究生论文写作是整个专业学习的最终的课题研究总结,同学们必须要认真的准备和撰写。这次,我们就研究生文献综述该如何写的问题一起来探讨一下。开始我们需要清楚文献综述指的是什么,而且它是由哪些部分构成。文献综述其实是对某一领域、某一专业或者某一方面的课题、问题或研究专题搜集大量相关资料,然后通过收集大量的资料,阅读、分析、提炼、整理当前课题、问题或研究专题的最新进展、学术见解或建议,最后得到综合性的内容。由此可见,文献综述是需要一定的整理资料与总结,分析概括等能力的。除此之外,还得有相当的预见性,对趋势如何发展的分析讨论以及评价。一般的文献综述主要是由前言、正文、总结以及参考文献等构成。那么对于不同的部分,也是有着不同的要求以及方式。下面我们来一起具体看看。一、前言部分说起前言部分,它其实也就是起到一个导言的作用,是要给后面的内容去做一个铺垫。因此,当我们在撰写前言部分的时候,需要简洁精炼,而不需要篇幅过多。主要去撰写的是关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这正是为以后的内容做好铺垫。二、正文部分对于论文正文的部分,这是整个论文中篇幅最多的地方。因而是需要同学们对于文献和观点做好研究分析工作。正文部分必须是一个有着完整开展的内容,不是精简与概括就能完成的。在这其中,还得要进行相关的详细论述与评议,对于文字的组织方面与分析总结,都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大家需要做的切题,不可以脱离主题本身去泛泛而谈。此外,还得有一个升华部分,提升整个论文的档次和学术水平。三、总结部分总结部分,这也就是对上面的那些内容做一个概括总结。总结部分需要使用比较简洁和精炼的文字去阐述。不过,总结部分不能仅被限制在现有的内容中,还需要有一定的预见性内容,对未来的发展趋势的分析与展望,提供一个全新的思路与实践内容。四、参考文献部分最后这个参考文献,同样也是不可或缺的部分。对于研究生论文来讲,是需要有说服力的学术研究内容支持的,通过参考和借鉴别或是前人那些比较有学术价值的内容,则会使我们的论点更为深刻。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在我们选择这些内容时要贴合主题,不能凭主观喜好去随意选择。以上。
近十年来,随着我国科研水平快速发展,尤其在科技论文方面,取得了非常瞩目的成绩。因此,论文的数量多少和质量高低成为衡量科研水平的硬指标。因此博士毕业的条件也是不断的提高。塔主记得大概在2008年以前,博士毕业条件是发表2篇中文核心就可以了,等到了2010年左右,就要求发表SCI论文才可以毕业。到2016年的时候,很多高校毕业条件是要求发表2篇SCI期刊。到2018年开始,很多学校博士毕业要求已经提升为对SCI期刊的影响因子有要求了。中文论文除了博士毕业需要SCI论文,找工作更是需要。现在很多高校招聘都要求博士期间发表两篇以上中科院分区二区的SCI论文。所以说从当前博士毕业和就业的机制来看,SCI论文是整个博士期间的最重要的事情。在这种情况下,很少有博士会花时间投稿中文论文,因为普遍认为SCI论文的分量要远高于中文论文。也就是说无论你中文论文写得再好,还不如随便的一篇SCI期刊带来的收益多。所以无论从现行机制还是认可度上看,没有博士愿意花时间和精力撰写中文论文了。SCI检索期刊由于大家都去写SCI而不写中文论文,导致学生长期得不到中文论文撰写的训练,很多高校的导师都发现自己研究生在撰写项目文件、申请书、结题报告时,文字中存在许多语法错误,表述不通以及逻辑混乱等问题,不禁让人怀疑:都读到博士了,难道语文水平还不如中学生吗?其实,这种现象绝非个例,很多博士在语言的表达和文字撰写方面存在较大的缺陷。造成这个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在进入大学以后,学生在文字与表达等方面再也没有一个系统的学习和训练了。论文撰写所以就有导师提出,博士在读期间必须发表一篇中文论文才能毕业,也就是用这种硬性指标的方式来促进博士对中文文字表达的训练。但是对于博士期间繁重的科研任务和论文压力,花时间写中文论文带来的作用感觉并不大,既不能作为毕业的条件,又不能作为找工作的代表作,所以面对博士到底有没有必要写中文文章的问题,塔主认为可以从这几个方面来改进:1.硕士毕业要硬性规定发表中文论文很多地方高校对硕士研究生毕业的要求比较低,在读期间只需完成毕业论文就可以,而不需要发表期刊论文。或者有的学校要求发表期刊论文,但对期刊的质量要求不高。这就导致硕士期间并没有对中文论文的撰写进行系统的训练。塔主曾经指导以为研三的毕业生写毕业论文,由于这个学生在读期间没有发表过论文,在写毕业论文是显得十分的苦恼,甚至不知道论文摘要是什么?怎么写?因此建议对硕士毕业要硬性规定发表中文论文,这样可以达到训练写作的目的。硕士论文汇报2.博士期间可发综述类中文论文在博士阶段,由于科研任务繁重的原因,发表中文文章确实有些浪费时间,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博士期间就不用写中文论文了。建议在博士期间,要选修科技论文写作课程,系统的学习中文论文撰写的基本要求,同时在课程结束时提交一份撰写好的中文论文的作业。如果需要发表中文论文,建议撰写一篇综述类文章并且投稿到本领域较权威的中文期刊上,这样既锻炼了自己的写作水平,而且这样的论文对你今后科研道路发展和学术圈地位的提升都是非常有帮助的。综述类论文3.提高毕业论文的评审标准现在很多地方博士论文的评审只是注重创新性以及数据量等方面,而对文章本身行文文字的表达以及文件的逻辑结构忽略较多。认为只要这篇文章有创新点、工作量饱满,就可以了,即便文章本身撰写质量很差都会被弱化。这样的评审标准并不利于博士写作水平的培养。我们都知道博士毕业论文要求高低是一种对学生的写作很好锻炼的方法,因此如果我们在毕业论文的评审标准加强对文章撰写部分的考察,那么学生自不而然就想着去提高中文文章撰写水平,也就达到了提升博士中文写作水平的目的。论文ping's总之,通过这些手段可以有效的促进博士的写作能力,同时也不浪费宝贵的科研时间。但是不管怎么样,每位同学都需要提升一下自己的写作能力,塔主相信,如果你中文论文写得好,那么SCI论文也一定写的很好,反之,你的SCI论文质量也一般。所以说,发表中文论文只是个手段而已,提高自身的写作水平才是关键!谢谢大家的关注,欢迎大家和塔主一起交流!
2019年11月23日,之前我的一篇关于读博的文章中有个评论:博士第四年没有发表一篇文章,还有没有坚持下去的动力?博士4年没发表一篇文章不算可怕,其实我更想知晓的是“4年间你有没有足够的数据积累/产出呢?”。这么问是有原因的。期刊论文审稿、接收、发表的时间不短。我的同事就有一篇审稿2年的论文,他居然还不撤稿。“没有发表”不代表没有撰写、投稿或在修改之类的。要是你已撰写出1-2篇小论文,只是没有投稿或者在投,就更有坚持下去的价值。而且,很多专业或研究方向的成果出得慢,比如一些实验方案的创新就是1年、2年、3年的研究数据对比。谁遇到这样的课题,博士第4年才发表论文符合常理啊。不过,让我有点小疑惑的是之前就算课题进展不算顺利,一个博士生在文献精读过程中整理出一篇综述论文还是可行的,而且对于自己的课题研究非常有帮助的。之前,我们课题组也有个博士生,算是学院历届博士生中最坎坷的,投稿被拒次数也是最多的。但是,他厚积薄发,博四到博五的一年半时间内,直接发了6篇sci论文(3区1篇、2区3篇、1区1篇),顺利毕业后在一所大学任教。其实,读过博士的不少人都有类似经历。就是前面2-3年才整出一篇论文,后面一年3-4篇出来,顺利毕业。事实上,只要前4年,你不是打游戏之类的荒废掉,有足够的课题研究和数据积累,坚持完成这个博士真的不算太难。毕竟,每个博士都是这么“熬”过来的,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一个比较好的建议是:和你的导师多沟通,看看问题出在哪里。找到原因后,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比如说,适当降低投稿期刊的标准(比如说本校的大学学报),先尽量满足毕业要求。第一篇小论文的投稿真的比较难,迈过整个坎后会越走越顺利的,也能提升自己的信心。事实上,国内高校的博士毕业要求(学校层面上)不算高,往往延期毕业卡在导师这边。博四还没发表一篇论文,不管是什么原因,只要想解决问题,就绕不开导师。这也是为何我建议和导师沟通的主要因素。另外,之前的博士开题、中期检查,是否顺利通过也会影响到你的顺利毕业。之前我们专业有个博士生被自己“坑”的延期1年。他不参加中期检查汇报和提交报告(导师刚好出国交流),申请答辩的时候才发现问题被迫延期一年(学院要求是中期检查一年以上才能申请答辩)。还有个“事实”是如今博士生延期不算稀罕事,按之前的统计数据来看,每年约有2/3的博士生延期毕业。我的身边就有很多博士生是4年半、5年,甚至是6年才顺利毕业的。延期阶段的生活、毕业压力都非常大,注意调整好心态,避免抑郁。除了抑郁,越是博士后期,越是容易有焦躁的情绪。每天想让自己忙起来,又不知道做些什么。小建议就是列出自己毕业的要求后,再制订一个每天的小任务计划表,一步步完成。当然,部分博士生也会遇到实验平台不足,影响课题研究等情况。博士生自己面对这样的情况都没有太好的办法。若是和导师相处不错的话,试试让他送你到好点的平台联合培养一年(踏实干一年),把毕业需要的数据和论文搞定。尽管也许这样毕业不够优秀,甚至求职也会有点小难题。不过,毕业后还可以做2年师资博士后,这个阶段再积累一些科研成果留下或去其他单位都可行的。最后,我想说实在心理调整有难题,试着和家人多沟通。要是不想让家人担心,可以去找学校的心理咨询师聊聊呢。作为老师,我也喜欢找他们聊天,没有什么好担忧的。对自己要有信心,你能博士入学就说明足够优秀,最后一定也可以顺利毕业的,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