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2019年中国3D玻璃市场现状及未来前景研究报告(附全文)怨乎

2019年中国3D玻璃市场现状及未来前景研究报告(附全文)

中商情报网讯: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3D玻璃应用场景不断拓展,市场需求量不断攀升,推动着中国3D玻璃市场规模的不断增长,数据显示,2015年-2017年中国3D玻璃市场规模快速发展,从7.5亿元增长至49.4亿元,三年间增长了157%。

有勇有谋

玻璃行业深度报告:供需格局改善价格上涨可期

行业观点供给收缩,奠定行情向上基础玻璃生产需要高温环境,熔窑须长期保持生产状态,使用周期一般为8-10年,导致玻璃供给具有刚性。影响玻璃供给变化的主要因素,分别是:新点火产能、冷修复产产能和冷修产能。随着供给侧改革的推进和环保政策的趋严,我国平板玻璃产能结束快速扩张阶段,新增产能受到严格控制,已非影响供给变化主导因素。2020年上半年,疫情导致需求停滞,在高库存压力下,玻璃价格不断下滑。目前已有12条产线进行冷修,同时仅有4条复产产线,在产产能较年初减少0.23亿重箱。地产竣工逻辑继续演绎,期待需求全面恢复房地产是玻璃最主要的应用领域,占比达到75%。在房企“高周转”战略影响下,房屋新开工面积持续高企,竣工面积表现低迷,相关建材需求难以沿产业链有效传导,玻璃需求也受到明显压制。在期房交房的刚性约束下,2019年下半年房屋竣工面积增速开始转正,玻璃需求也随之回暖。2020年一季度,疫情对房地产施工造成一定影响,玻璃需求放缓。随着全面的复工复产,耽误的工期可以依靠后期的赶工进行弥补,房地产竣工逻辑将继续演绎。库存高位回落,价格止跌反弹玻璃价格走势长期看供需,短期看库存。2020年一季度,疫情导致下游需求迟迟无法启动,库存在3月底达到近年高点。随着复工复产的推进,下游需求开始恢复、物流运输趋于正常,原片厂家也在降价,以消化库存压力。目前来看,玻璃高库存情况在逐渐缓解,玻璃价格也开始止跌回升。原燃料价格低位,生产成本压力减小原材料和燃料是平板玻璃生产过程中最主要的成本支出。纯碱下游需求增速低于供给,产能过剩情况明显,库存不断增加。高库存的压力下,纯碱价格已创十年新低。石油焦和重油作为玻璃生产的重要燃料,其价格与原油价格相关性很高。2020年随着全球疫情的不断蔓延,世界经济陷入停顿,导致国际原油价格大幅下滑,石油焦与重油价格出现明显回落。投资建议行业策略:在产业政策和环保的双重压力下,行业新增产能增速放缓,供给决定性因素更多取决于冷修及复产产能。受疫情影响,2020年一季度玻璃行情一路向下,市场再现产线集中冷修情形,同时复产产线较少,供给呈现收缩态势,为下半年行情启动奠定了较好的基础。疫情对下游房地产施工仅是短期影响,随着全面复工复产,房地产竣工逻辑将继续演绎,前期积压的玻璃需求有望集中释放。我们预计,下半年行业供需格局有望改善,价格回升可期。此外,纯碱、石油焦等主要原料价格处于低位,成本压力减轻。推荐组合:建议关注浮法玻璃龙头旗滨集团。风险提示:需求不及预期;供给超预期;原燃材料成本上升;环保、安全等不确定因素影响。附录/正文1。 玻璃产品包括平板玻璃和深加工玻璃平板玻璃是一种非晶无机非金属材料,一般是以多种无机矿物(如:石英砂、硼砂、硼酸、重晶石、碳酸钡、石灰石、长石、纯碱等)为主要原料,加入少量辅助原料制成的,主要成分为二氧化硅和其他氧化物。目前玻璃主流生产工艺为浮法工艺,相较其他工艺,具有产品表面平整、质量优越和劳动生产率高等优势。深加工玻璃通常采用物理、化学方法以及两者相结合的方法对玻璃原片进行再加工,进而制成具有新的结构、功能或形态的玻璃制品。平板玻璃经过深加工制成二次制品才能应用于下游场景,如建筑、汽车等领域。常见的玻璃深加工工艺有钢化、夹层、中空、镀膜、真空等。浮法玻璃生产工艺流程:优质的石英砂、纯碱、白云石等原料,经熔窑高温熔融形成玻璃液,然后连续流入锡槽(通入氮气等保护气体)中。由于密度差的存在,使得玻璃液漂浮在锡液表面,在重力和表面张力的作用下,均匀平整的摊开,形成厚度均匀平整的玻璃带。再经过辊台的拉引,玻璃带从锡槽进入退火窑,经过退火切割形成透明的平板玻璃成品。深加工玻璃是在平板玻璃的基础上进行的,根据需求不同,采用不同的加工工艺。以较为常见的中空玻璃为例:首先,玻璃原片经过切割、磨边清洗后,进入钢化炉提升强度,制成钢化玻璃;其次,将多片钢化玻璃,通过高强度、高气密性复合粘结剂,把玻璃片与内含干燥剂的铝合金框架粘结;最后,经过封胶、固化等程序制成高效能的隔音、隔热中空玻璃。深加工玻璃附加值一般高于原片玻璃。浮法原片为大宗材料,生产工艺相对简单,市场价格较为透明,行业内出厂价格差异较小,不同公司之间的毛利率差异主要体现在生产规模化程度和内部管理上。不同公司的深加工玻璃毛利率和价格差异较大,主要是因为深加工玻璃的产品种类较多,不同种类深加工玻璃的厚度、加工工艺、质量要求、复合程度等区别较大。玻璃行业作为制造业,处于整个产业链的中游。上游产业主要包含三大类,分别是:石英砂、石灰石等矿产资源,纯碱,天然气、石油焦等燃料。下游需求分布在房地产(门窗、幕墙、隔断、镜片等装饰)、汽车制造以及其他领域,其中:房地产领域需求占比最高,达到75%。由此可见,玻璃行业发展与下游房地产行业的关联性较高,同时硅砂、纯碱、燃料等原燃材料价格的变动也对企业利润产生较大影响。2。 供给收缩,奠定行情向上基础2.1 供给具有刚性,变化取决于新点火、冷修和复产产能玻璃生产的主要环节是在熔窑内高温加热配合料,熔窑寿命一般为8-10年,超过这一期限,玻璃产线效率将打折扣,需要停窑冷修。由于玻璃熔窑冷修复产成本较高,难以做到类似水泥熟料产线的随时关停,因此玻璃窑一经开窑,必须长期保持生产状态,导致玻璃供给具有刚性。玻璃产线供给刚性的特征,使得在产产能能够较为真实的反映供给情况。我们认为,影响玻璃行业供给变化的主要因素,分别是:新点火产能、冷修复产产能和冷修产能。2.2 产业政策趋严,新增产能增速放缓我国平板玻璃产能结束快速扩张阶段,新增产能受到严格控制。玻璃行业进入门槛相对较低,当行业处于景气周期之时,吸引了大批资本的涌入,致使玻璃产能快速增加。2016年后,在国家去产能政策指引下,同时叠加环保政策逐步趋严,玻璃行业产能扩张速度明显放缓。2016年5月,国务院发布《关于促进建材工业稳增长调结构增效益的指导意见》(34号文),在2020年底以前,严禁备案或新建扩大产能的平板玻璃项目。产能置换政策也更加严格,2018年1月,工信部印发的《水泥玻璃行业产能置换实施办法》要求,环境敏感区的平板玻璃建设项目,置换比例不低于1.25,且用于置换的淘汰产能,在建设项目投产前必须关停。2018年8月,工信部、发改委联合印发《关于严肃产能置换严禁水泥平板玻璃行业新增产能的通知》,要求从严审核产能置换方案,坚决禁止新增产能。从政策执行情况来看,新增产能的扩张确实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控制。2020年1月,工信部在《水泥玻璃行业产能置换实施办法操作问答》中指出,停产两年或三年内累计生产不超过一年的平板玻璃生产线不能用于产能置换。由于对新增产能控制,玻璃设计产能总量增长缓慢,新点火产能已非供给主导因素。2018年1月,我国玻璃设计总产能为12.91亿重箱,至2020年4月为13.59亿重箱,产能增加0.68亿重箱。2019年仅有4条新点火产线,产能合计3350t/d(折50250重箱)。2.3 市场行情偏弱,在产产能明显减少2020年一季度市场下行,再现产线集中冷修玻璃窑的寿命一般为8-10年,但在市场行情较好时,企业会通过热修等方法适当提高窑炉使用寿命,这一数据并不固定。不过,未及时冷修的产线虽仍能生产,但存在安全质量隐患,也将增加维护成本,因此冷修延迟时间有限。在2009-2011年行业上行周期中,有较多生产线投产,理论2017-2021年行业将处于冷修高峰期。经我们梳理,2018年至今,玻璃已出现三次冷修小高潮:(1) 2018下半年开始,由于供需基本面逐渐宽松,玻璃价格走弱带动行业盈利下滑,企业冷修意愿增强。在2018年上半年仅有6条产线冷修的情况下,年底厂商出现集中停产,最终2018年共有21条产线冷修,合计产能12600t/d。(2) 2019年上半年,玻璃市场并未好转,6月份再次出现集中冷修的高峰,共冷修6条产线,全年共冷修19条产线,合计产能12600t/d。(3) 2020年一季度受新冠疫情影响,下游需求大幅下滑,同时沙河地区环保压力再度加大,4-5月份共冷修6条生产线。截至5月20日,2020年已有12条产线冷修,合计产能9000t/d。产线的集中冷修可在短时间内减少行业供给,在下游需求启动后,可快速拉升玻璃价格。经过2018年底以及2019年上半年的冷修停产高峰,行业供给得到有效缩减。2019年三季度,房地产竣工修复开启,需求随之增加,在前期集中冷修的背景下,玻璃价格步入上行通道。2019年6月,国内重点城市浮法玻璃价格为73元/重箱,2019年12月,上涨至82元/重箱。2020年上半年,在高库存压力下,同时叠加窑龄到期,已有多条产线进行冷修。在产产能的减少,有望复制2019年6月份行业集中冷修后玻璃行情触底回升的局面。行业盈利不佳,复产积极性下降盈利、环保和成本是影响冷修复产的三个主要因素。1、过去两年,从生产线复产的节奏来看,大部分生产线选择在盈利水平较好的2018年上半年和2019年下半年进行复产点火;2、由于环保压力和不同省区对用煤指标的控制,使得部分生产线复产难度较大,如:2017年11月沙河地区集中停产冷修的多条生产线至今尚未复产;3、由于当前环保要求的提高,玻璃企业环保成本支出也在增加,若耐火材料价格上涨,也会推高企业复产成本。玻璃生产线冷修时间通常为半年左右,在行情好转后,企业多数会选择积极复产。2019年全国共有16条玻璃产线复产,合计产能10500t/d,但多集中在5月份行情向好之后。因此按照通常半年至一年的冷修周期推算,未来冷修复产增量主要集中在2019年及之后的冷修产线,整体有限。2020年1-5月份仅有4条产线复产,合计产能2200t/d。在新增产能被严格限制的背景下,冷修和复产产能之间的博弈成为影响行业供给的主导因素。2020年1-5月,玻璃行业冷修产线12条,复产产线4条,净减少产能6800t/d。截至2020年5月15日,行业在产产能为9.02亿重箱,较年初减少0.23亿重箱。供给呈现收缩态势,为下半年行情启动奠定了较好的基础。3。 地产竣工逻辑继续演绎,期待需求全面恢复3.1 下游以房地产领域消费为主房地产是玻璃下游最主要的应用领域,通常玻璃安装工序已十分接近房地产竣工验收,因此可通过判断房屋竣工趋势来研究玻璃需求的变化。由于从玻璃原片生产到加工为建筑玻璃,再到玻璃安装,最后房屋竣工,需要耗费一定时间,从而玻璃需求的启动与房屋竣工存在时间差,因此房屋竣工面积指标对玻璃需求量的反映也存在滞后性。我们认为,虽然房屋竣工面积数据不能提前对玻璃需求进行预测,但是可以较为准确验证前期需求的变化。3.2 房企“高周转”战略致使玻璃需求延后房屋新开工面积曾是预测玻璃未来一段时间需求量相对较好的指标。根据历史数据分析,房屋竣工面积增速相对于新开工面积增速存在1年左右的滞后期,进而推测未来玻璃消费情况。但近年来,由于房企推进“高周转”战略,致使新开工与竣工面积的“剪刀差”不断扩大,新开工面积的预测功能也在逐渐弱化。所谓“高周转”战略,即房企为了缓解资金压力以及在房地产下行周期加紧销售,从而加快新开工和推盘节奏,快速回笼资金。2018年之前,商品房期房销售面积和现房销售面积增速较为一致。但2018年之后,二者出现较大分化。2018年,期房销售面积增速为8.7%,现房销售面积增速为-22.4%;2019年,期房销售面积增速为4.7%,现房销售面积增速为-19.8%。在“高周转”模式下,房屋新开工面积持续高企,导致施工节奏放缓,竣工面积表现低迷。2017年下半年-2019年下半年,房屋新开工面积增速与竣工面积增速的剪刀差不断拉大,同时遥遥领先于施工面积增速,相关建材需求难以沿产业链有效传导,玻璃需求也受到明显压制。2018年,房屋新开工面积增速为17.2%,竣工面积增速为-7.8%;2019年,房屋新开工面积增速为8.5%,竣工面积增速为2.6%。3.3 房地产竣工开始修复,且仍将延续在期房交房的刚性约束下(一般交房周期为2年),2019年房企开始加快施工,8月份之后,房企建安成本增加,房屋竣工面积增速开始转正,表明地产产业链已加速向竣工传递,玻璃需求也随之回暖。2019年全国房屋竣工面积为9.59亿平方米,同比增长2.6%,而上年同期为下滑7.8%。疫情短期对房地产投资、销售以及施工均会产生一定冲击,随着全面的复工复产,耽误的工期完全可以依靠后期的赶工进行弥补,房地产竣工逻辑将继续演绎。从新开工和竣工剪刀差角度分析,近两年产业链主要传导路径为“新开工—预售—施工—竣工”,剪刀差修复的动能也是来源于预售交房的刚性约束,2018以来持续高位的新开工面积也将在这两年转化为竣工面积。随着房企拿地意愿降低,资金可更多向施工端倾斜。2019年房企土地购置面积2.58亿平方米,同比减少11.4%;2020年1-4月份为0.32亿平方米,同比减少12%。此外,受益于国家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流动性渐显宽松,2019年4月社融规模同比增长12%,房企融资环境也在逐渐改善。以上因素均将推动房地产竣工的修复。4。 库存高位回落,价格止跌反弹玻璃价格走势长期看供需,短期看库存。当厂家库存处于低位时,往往具有强烈的抬价冲动,而当库存较高时,又通常会采取“降价去库存”的策略。跟踪玻璃库存变化,对研判玻璃价格具有重要意义。2019年上半年,由于下游需求偏弱,供需矛盾突出,行业整体库存不断攀升,于5月份达到4468万重箱,同比增长34.09%。随后受益于产线集中冷修以及下半年房地产竣工修复,库存一路下滑,在11月降至3768万重箱。在此期间,玻璃价格与库存呈反向变动。2020年一季度,春节假期较往年提前,玻璃原片厂家出货也随之提早放缓,此后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导致下游需求迟迟无法启动,同时交通运输也受到限制,尤其华中地区原片厂家基本无法出货,而玻璃供给又相对刚性,造成玻璃行业库存在3月底达到近年高点,为5256万重箱。2020年4月份开始,随着复工复产的推进,下游需求开始恢复、物流运输趋于正常,部分窑龄到期产线也选择在这一阶段集中冷修,供需基本面不断好转。此外,玻璃原片厂家也在频繁向下调整价格,用以消化库存。2020年4月底,玻璃价格跌至67元/重箱,玻璃库存降至5188万重箱。目前来看,玻璃高库存情况在逐渐缓解,玻璃价格也开始止跌回升。截至2020年5月22日,全国主要城市浮法玻璃现货价为68.58元/重箱,较4月30日回升1.34元/重箱。从绝对体量来看,当前玻璃库存依然较高,后期新点火产线也将带来供给增量,同时伴随农忙与梅雨季节的到来,需求仍然存在一定压力,短期内供需格局难以彻底扭转。不过,我们坚定看好2020年下半年竣工逻辑继续演绎,前期积压的玻璃需求将集中释放。当前供给已明显收缩,随着行情回暖,新点火以及复产产线后续虽然会有所增加,但在下游需求复苏的背景下,供需格局仍将向好,玻璃价格回升可期。5。 原料价格低位,成本压力减小原材料和燃料是平板玻璃生产过程中最主要的成本支出。不同玻璃厂家原材料使用情况区别不大,多是纯碱、石英砂等,但燃料结构不尽相同,主流的种类包括天然气、石油焦、重油和煤制气。根据中国产业信息网数据,原材料占到玻璃生产成本的43%,而纯碱占到原材料成本的54%,燃料成本占玻璃生产成本的34%。因此,纯碱和燃料价格变动是影响玻璃企业盈利水平的两个重要因素。5.1 纯碱:产能过剩,价格承压此前由于纯碱行业整体较为景气,企业盈利能力尚可,产能投放积极性较高,导致近年供给明显增加。2019年我国纯碱产能达到3247万吨,同比增长5%;纯碱产量达到2887.7万吨,同比增长10.2%。下游需求增速低于供给,产能过剩情况明显。纯碱下游消费结构主要是平板玻璃、日用玻璃、氧化铝、洗涤剂、化学品等,其中平板玻璃占总需求的55%。由于产能严重过剩、需求不足,纯碱行业自2019年四季度开始步入下行周期,目前仍未见到改善。当前玻璃行业使用的重质纯碱已经创十年新低,截至2020年5月22日,全国重质纯碱市场价(中间价)为1286元/吨,同比下跌35%。业内通常认为每重量箱浮法平板玻璃约消耗重质纯碱10-11千克,我们取中间值为10.5千克,则当前所用纯碱成本为13.5元/重箱。2020年,新冠疫情导致纯碱行业呈现供需双弱的局面,供给依旧过剩,库存仍在不断增加。2020年4月,中国纯碱工业协会发布纯碱行业减产通知,要求企业减产30%以实现产能出清,随后宣布该减产通知无效。我们可以近似认为,纯碱行业的产能过剩比例约为30%。未来在产能过剩和高库存的压力下,预计纯碱价格或将继续在低位区间震荡徘徊。隆众资讯数据显示,2020年4 月末纯碱库存为156.03万吨,而4月初为125.65 万吨。5.2 燃料:受益原油价格下跌,燃料价格大幅下滑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不同玻璃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所采用的燃料也具有差异,因此导致能源成本有明显区别。现在业内主流使用的燃料有两种:石油焦和天然气,同时个别地区和企业也存在使用煤制气和重油作为生产燃料的情况。石油焦是石油提炼过程中产生的副产品,具有高效、低成本的特点,但含有硫份污染,主要在中低端玻璃生产线中使用。天然气作为清洁能源,具有热值高、燃烧效率稳定等优点,主要用于中高端玻璃生产线。近年来,随着环保压力的增加,以天然气作为燃料的生产线比例不断提高。生产1重箱平板玻璃平均所需的热量为90000大卡,石油焦的热值一般为8000-9000大卡/千克,取其平均值为8500大卡/千克,则需要10.55千克石油焦;天然气的热值为8000-8500大卡/立方米,取其平均值为8250大卡/立方米,则需天然气10.91立方米天然气。根据隆众资讯数据,当前玻璃生产常用的山东地区重硫(#4)石油焦价格是760元/吨,若包含运费,到厂价应在1000元/吨左右,则石油焦燃料生产成本为10.5元/重箱。根据Wind数据,目前管道天然气门站价是1.8元/立方米左右,则天然气燃料生产成本为19.6元/重箱。石油焦和重油作为玻璃生产的重要燃料,其价格与原油价格相关性很高。2020年随着全球疫情的不断蔓延,世界经济陷入停顿,导致国际原油价格大幅下滑,石油焦与重油价格出现明显回落,玻璃生产企业生产成本压力也随之减轻。截至2020年5月22日,齐鲁石化石油焦(4#)出厂价为1000元/吨,同比下跌36%;镇海炼化重油出厂价为1900元/吨,同比下跌39%。6。 建议关注浮法玻璃龙头旗滨集团:公司是国内浮法玻璃原片龙头企业,拥有 26 条优质浮法生产线,日熔量达到17600吨。公司产线主要分布在华东和华南等玻璃需求旺盛的地区,产品量、价均具备支撑。公司锚定“一体两翼”战略方向,积极推进产业延伸和转型升级,并已取得较大进展,目前已建成4 个节能建筑玻璃基地、 1 条高铝电子玻璃生产线,同时在建2 个节能建筑玻璃基地和 1 条中性硼硅药用玻璃生产线,未来利润空间有望进一步打开。此外,公司硅砂自给率较高,在当前硅砂资源紧张的情况下,将成为其竞争优势。根据公司发布的《中长期发展战略规划》,争取在2021年实现营业收入超过100亿元,2024年争取实现营业收入超过135亿元,2021年、2024年净资产收益率均不低于同行业对标企业80分位值水平。同时争取2024年末浮法原片产能规模比2018年增加30%以上、节能玻璃产能规模增加200%以上。7。 风险提示:需求不及预期风险:玻璃下游需求以房地产为主,产业政策及融资政策变化会对玻璃需求产生影响。若行业需求未如期回暖,则玻璃价格将继续弱势运行,企业经营情况难言改善。供给超预期:随着行情回暖,后续新点火以及复产产线可能大幅增加,若供需基本面难以明显改善,玻璃价格仍然会有较大压力。原燃材料成本上升风险:玻璃生产成本中原燃材料占比较高,相关材料价格波动将直接影响企业盈利水平,尤其原油价格上涨将推升燃料价格,企业生产成本也将随之上升。环保、安全等不确定因素影响:玻璃生产过程中涉及环保、安全等因素,这些因素可能会对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产生较大影响。(文章来源:国金证券)

彼其所殉

浮法玻璃行业深度研究报告:竣工逻辑有望继续演绎

(报告出品方/作者:华创证券,王彬鹏)核心观点玻璃可分为平板和深加工玻璃,下游主要应用于建筑地产。玻璃分为平板玻璃 和深加工玻璃,浮法玻璃是通过浮法工艺生产的平板玻璃,占总量的 90%左右。 玻璃的下游中建筑玻璃需求较大,占比 75%。玻璃行业市场集中度低于水泥和 玻纤,两大龙头旗滨集团和信义玻璃市占率分别为 11%和 14%,CR2 仅有 25%。竣工逻辑有望继续演绎,预计 2021 年需求复合增长 4%。玻璃产量短期内相对稳定,需求应以销量衡量。地产占据玻璃 75%需求份额,玻璃安装处于地产 施工流程的后期,我们认为可以通过竣工数据趋势判断玻璃需求情况。2013 年之后竣工数据和玻璃销量同步性增强,2018 年至今相关系数达到 0.67,可 以用地产竣工的同期数据对玻璃需求进行分析。2017 年下半年至 2019 年,地 产开工和竣工走势出现明显分化,而在一般两年左右的交房周期约束下,2019 年下半年竣工数据开始回升,2020 年年底至 2021 年地产竣工有望继续修复。 假设单位竣工面积对应的玻璃需求量相对稳定,经测算在中性假设下,2021 年浮法玻璃需求量为 6.68 亿重箱,相比 2019 年复合增长率 3.96%。当前供给主要受冷修停产复产影响,2021 年供需格局边际趋紧。影响玻璃实 际有效产能的因素包括新增点火投产的产线、停产和复产的产线,不同时期主 要矛盾不相同,可以分为三个阶段:2009 年之前,新增点火产线起主要影响 作用;2010-2015 年,新增产线、冷修停产和冷修复产产线均有较大影响;2016 年至今,冷修停产和复产是主要矛盾。2020 年有效产能仅增加 1.49%,整体保 持偏紧态势。冷修停产和复产的生产线仍是 2021 年供给的主要矛盾,我们认 为 2021 年新点火产能或低于 2020 年,假设 2021 年浮法玻璃在产产能(供给 量)与 2020 年保持持平,在需求增速 3.96%下,行业供需格局或将边际趋紧。价格和实际产能相关性较大,短期关注库存向上拐点。长周期来看,2018 年 前价格和需求相关,2018 年后价格和供给走势相关。我们认为原因在于企业 对于产能控制的能力增强,行业有效产能在冷修和复产的博弈下可被企业主观 能动的调节。短期视角下,库存呈现出主动去库、被动去库、主动补库、被动 补库的轮动,库存的过度反应会加大价格的波动。复盘今年以来价格走势,玻 璃价格库存经历了被动补库、主动去库和被动去库三个阶段。当前来看,应关 注行业库存底部回升拐点,背后推动因素在于需求阶段性的下滑,价格向下、 库存向上,行业或将向主动补库阶段过渡。成本关注纯碱和燃料,行业成熟期龙头规模效应凸显。成本结构来看,原材料 成本占比 43%,其次燃料成本占比 34%;原材料成本中,纯碱占比 53%。纯 碱和燃料是玻璃生产过程中最主要的成本支出,其价格变动影响玻璃企业盈利 水平。2021 年纯碱供给过剩或将延续,纯碱端的成本端压力偏弱。不同玻璃 生产企业所用的燃料不同,燃料成本差异较大,主要有天然气、石油焦两种主 流燃料。我们按照每吨玻璃生产需消耗 180 万大卡测算,使用天然气的单吨燃 料成本最高为 763 元,其次为石油焦 710 元,其他石油类燃料的燃料成本最低 为 418 元。玻璃行业为重资产行业,企业资产中固定资产占比较高,单位投资 额大,且玻璃产线需要保持高温生产、高周转状态,考验企业运营能力,存在 一定的规模效应。2015 年之后,玻璃行业新增产能严格限制,行业新增供给 逐渐规范,前期投产产线开始进入冷修周期,玻璃行业整体步入成熟期,龙头 企业的规模优势开始凸显,旗滨集团、信义玻璃的浮法原片毛利率均显著高于 同行业公司。未来龙头公司有望继续产业整合,市占率持续提升。一、玻璃可分为平板和深加工玻璃,下游主要应用于建筑地产(一)玻璃分为平板玻璃和深加工玻璃,浮法玻璃占平板玻璃 90%份额玻璃可分为平板玻璃和深加工玻璃。玻璃是由沙子和其他化学物质熔融在一起形成的非 金属材料,主要生产原料为纯碱、石灰石、石英砂。石英砂用作网络形成体,由于石英 砂的熔点极高,需加入纯碱降低熔制温度,冶炼成水玻璃,再加上石灰石增强玻璃化学 稳定性和机械强度,从而制成玻璃。玻璃可以分为平板玻璃和深加工玻璃两大类,深加 工玻璃可看作平板玻璃的产业链下游环节。平板玻璃:平板玻璃是指未经其他加工的玻璃制品,也称白片玻璃。根据生产工艺, 平板玻璃可分为浮法玻璃和普通平板玻璃,浮法玻璃是通过浮法工艺生产的平板玻 璃,已占平板玻璃总量的 90%左右。浮法成型过程是在通入保护气体的锡槽中,熔 融的玻璃从池窑中连续流入并漂浮在锡液表面,经退火、切割得到浮法玻璃。除浮 法外,普通平板玻璃包括压延工艺玻璃、平拉工艺玻璃、垂直引上法玻璃。深加工玻璃:即玻璃二次制品,是利用平板玻璃为基本原料,根据使用要求采用不 同的加工工艺制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玻璃产品,大约 60%的平板玻璃通过深加工流 入终端,深加工玻璃的附加值高于普通平板玻璃。深加工玻璃主要包括钢化玻璃、 中空玻璃、夹层玻璃、镀膜玻璃等种类。纯碱和燃料是最主要成本,下游建筑地产占据七成以上需求。玻璃处于产业链中游,上 游为原材料环节,下游为终端应用领域。平板玻璃的上游主要原材料以石英砂和纯碱为 主,燃料和动力为各类石油类燃料、天然气和电力等。从成本结构来看,原材料成本占 比约 43%,为第一大成本来源,其次为燃料成本占比 34%。原材料成本中,纯碱为第一 大成本来源,占据原材料成本的一半以上,其次为石英砂占比 27%。玻璃的下游应用包 括建筑地产、汽车、太阳能等,其中建筑玻璃需求较大,占浮法玻璃需求的 75%,汽车 和太阳能需求占比为 15%和 5%左右,地产行业对玻璃需求影响较大。(二)玻璃行业集中度较低,CR2 明显低于水泥和玻纤玻璃行业市场集中度低于水泥和玻纤。竞争格局来看,玻璃行业较为分散,前两大龙头 市占率明显低于水泥和玻纤行业。水泥行业前两大龙头中国建材和海螺水泥市占率分别 为 21%和 12%,CR2 位 33%;玻纤行业,中国巨石和泰山玻纤市占率分别为 35%和 13%, CR2 为 48%;浮法玻璃行业,我们以日熔量数据计算,两大龙头旗滨集团和信义玻璃市 占率分别为 11%和 14%,CR2 仅有 25%,相比于水泥和玻纤行业处于较低。二、竣工逻辑有望继续演绎,预计 2021 年需求复合增长 4%(一)玻璃需求应以销量衡量,地产竣工和施工和需求相关性较大玻璃产量相对稳定,需求应以销量衡量。与水泥不同的是,玻璃在通风干燥的库房中可 以长期存放,而玻璃生产线在点火生产之后需保持连续生产,停产冷修成本较大,导致 短期内玻璃的供给端刚性较强。从玻璃月度产量和销量数据可以看出,玻璃产量相对稳 定,在一段时期内具有刚性,销量围绕产量存在更大的波动性,库存在其中起着调节作 用。我们认为玻璃需求的衡量应以销量更为合适。建筑地产占据玻璃 75%的需求份额,地产竣工和玻璃销量相关性较大。地产是玻璃下游 最主要的应用领域,占据 75%的需求份额,可通过判断地产趋势来研究玻璃需求的变化。 逻辑上来看,玻璃安装处于地产施工流程的后期,应与地产竣工趋势较为接近,我们认 为可以通过竣工数据趋势判断玻璃需求情况。(二)竣工和玻璃销量同步性增强,预计 2021 年需求相比 2019 年复合增长 4%2013 年之后竣工数据和玻璃销量同步性增强。我们计算竣工同比与玻璃销量同比,设置 一定的滞后期并逐次缩短数据选取区间,分别为 2009 年至今、2010 年至今,直至 2018 年至今。可以看出,地产竣工增速和玻璃销量增速的同步数据相关系数明显提升,说明 竣工和玻璃销量的同步性增强,2018 年至今,地产竣工增速与玻璃销量增速的相关系数 达到 0.67。而如果计算每个年度中竣工与玻璃销量的相关系数,2019 年和 2020 年至今 相关系数持续提升。因此我们认为,可以用地产竣工的同期数据对玻璃需求进行分析2021 年浮法玻璃需求月6.7 亿重箱,相比 2019 年复合增长 4%。2017 年下半年至 2019 年,地产开工和竣工走势出现明显分化,而在一般两年左右的交房周期约束下,2019 年 下半年竣工数据开始回升。进入 2020 年之后,受到疫情影响,同时地产融资收紧,地产 公司加快开工放缓竣工,竣工和新开工数据再次分化。我们认为,疫情和融资压力会对 短期地产竣工产生影响,但竣工和新开工数据的背离已出现 3 年左右,考虑到预售交房 的刚性约束,2020 年年底至 2021 年地产竣工有望开始修复,我们参考华创地产组对2020 年和 2021 年地产竣工的预测,地产竣工同比分别为+0.6%和+15.4%。假设单位竣工面 积对应的玻璃需求量相对稳定,经测算在中性假设下,2021 年浮法玻璃需求量为 6.68 亿重箱,相比 2019 年复合增长率 3.96%。三、当前供给主要受冷修停产复产影响,2021 年供需格局边际趋紧(一)有效供给的主要影响因素经历三轮变化玻璃窑炉需高温连续生产,一定时期内供给相对刚性。玻璃的生产需要在高温窑炉中进 行,窑炉温度在 1000 度以上,使用周期在 8-10 年左右,超过连续使用寿命的产线需停 产进行冷修。玻璃窑炉的冷修成本较大,关停复产难度和成本较大,因此窑炉点火生产 后需保持连续高温生产,造成玻璃供给在一段时期内存在刚性。影响有效供给的主要矛盾经历三轮变化。影响玻璃实际有效产能的因素包括新增点火投 产的产线、冷修停产的产线和冷修复产的产线三个方面。在不同时期,影响产能供给的 主要矛盾并不相同,我们认为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的变化:2009 年之前,新增点火产线对 供给起主要影响作用;2010-2015 年,新增产线、冷修停产和冷修复产产线均对供给有较大影响;2016 年至今,冷修停产和复产是影响供给的主要矛盾。2009 年之前,浮法玻璃实际产能主要由新增点火产能影响,浮法产线数量从 2002 年的 83 条增长至 2009 年末的 211 条,大量新增产能尚未进入冷修期,整体开工率 保持在 90%以上。2009 年之后,特别是 2011 年以后,2005 年左右集中建成的玻璃生产线陆续进入冷修期,行业开工率有所下滑。同时新增产能暂未受到严格限制,2009 至 2014 年每 年新增的浮法玻璃产线均在 20 条以上,浮法玻璃实际产能受到新增产能、冷修停产 产能、复产产能的三重影响。2016 年至今,浮法玻璃实际产能主要受到冷修停产和复产的影响。2016 年和 2017 年国务院和工信部分别发布《关于促进建材工业稳增长调结构增效益的指导意见》 和《钢铁水泥玻璃行业产能置换实施办法的通知》、《关于严肃产能置换、严禁水 泥平板玻璃行业新增产能的通知》,严禁备案和新建扩大产能的平板玻璃项目,玻 璃新增产能被严格限制,每年新增的浮法产线数量大幅下降。产能主要被冷修产线 和复产产线影响,在两者动态调整下,浮法玻璃实际产能基本维持在 9 亿重箱上下。(二)2021 年供需格局或将边际趋紧2020 年至今有效产能仅增加 1.49%,2021 年供需格局或将边际趋紧。年初疫情影响下, 市场出现产线集体冷修的情形,也存在可复产产线推迟复产的情况,供给呈收缩状态, 产线开工率仅 61%、产能利用率 65%,均为历史最低水平。下半年行业开工率和产能利 用率开始提升,基本回升至 2019 年以来平均水平。全年来看,年初浮法在产产能 9.32 亿重箱,截至 12 月初为 9.45 亿重箱,在产产能增长 1.49%,整体保持偏紧态势;从产线冷修停产和复产来看,截至 2020 年 11 月底,进入冷修或停产的产线 18 条,主要集中在 上半年;集中冷修的产线在下半年逐渐复产,同时玻璃价格达到罕见的历史高位,使得 部分产线提前点火,截至 11 月底共新点火和复产 25 条产线。冷修停产和复产的生产线 仍是 2021 年供给的主要矛盾,供需格局或将边际趋紧。我们认为 2021 年新点火产能或 低于 2020 年,综合来看假设 2021 年浮法玻璃在产产能(供给量)与 2020 年保持持平, 在需求增速 3.96%下,行业供需格局或将边际趋紧。四、价格和实际产能相关性较大,短期关注库存向上拐点长周期来看,2018 年前价格和需求相关,2018 年后价格和供给走势相关。通过对比过去 十年的玻璃价格和需求、供给走势,可以看出 2018 年之前浮法玻璃价格和需求增速走势 相关性较大,而 2018 年之后整体需求增速波动明显收窄,行业进入稳定发展阶段,价格 走势和需求走势出现背离。供给端来看,2018 年之后行业在产产能走势和价格走势吻合 性较好。我们认为原因在于企业对于产能控制的能力增强,行业有效产能在冷修和复产 的博弈下可被企业主观能动的调节。短期视角下,库存周期放大价格波动,关注库存向上拐点。玻璃保存时间长,有明显的 库存周期,库存呈现出主动去库、被动去库、主动补库、被动补库的轮动,库存的过度 反应会加大价格的波动。复盘今年以来价格走势,玻璃价格库存经历了被动补库、主动 去库和被动去库三个阶段。年初国内疫情爆发,受疫情影响国内 2-3 月需求基本停滞,但玻璃供给具有刚性, 行业库存提升、价格下降,玻璃库存从年初的 6736 万重箱,升至 4 月的 11893 万重 箱,行业库存接近翻倍。需求不景气叠加库存压力下,上半年浮法玻璃价格逐渐下降,行业处在被动补库阶段;二季度,赶工潮来临,需求景气度不断提升,而行业库存已处于较高水平,企业降 价抛货,4 月-5 月浮法玻璃价格下降 15%以上,创 2018 年以来新低,同时行业库存 也出现明显下降,行业处于主动去库阶段;下半年,需求端维持景气,玻璃价格在 6 月开启 V 型反转态势,一路上涨至 9 月, 创过去三年的新高,之后整体行情维持高位,走势平稳,行业库存持续下降,行业 处在被动去库阶段。当前来看,应关注行业库存底部回升拐点,背后推动因素在于需求阶段性的下滑,价格 向下、库存向上,行业或将向主动补库阶段过渡。五、成本关注纯碱和燃料,行业成熟期龙头规模效应凸显(一)纯碱和燃料是主要成本,玻璃纯碱价差和毛利率走势相近纯碱和燃料是玻璃生产最主要成本。从玻璃的成本结构来看,第一大成本来源为原材料 成本,占比 43%;其次为燃料成本占比 34%。原材料成本中,纯碱占比 53%,是生产玻 璃的主要原材料,其他原材料包括石英砂、芒硝、白云石、石灰石等。综合来看,纯碱 和燃料是玻璃生产过程中最主要的成本支出,其价格变动影响玻璃企业盈利水平。纯碱玻璃价差和毛利率走势相近,未来预计成本端压力偏弱。纯碱工业可以分为轻质纯 碱和重质纯碱以及副产品氯化铵,重质纯碱是由轻质纯碱进一步加工得到。轻质纯碱主 要用于洗涤剂、食品等领域,重质纯碱主要用于平板玻璃生产,整体来看纯碱下游需求 中 61%为玻璃生产。纯碱上游主要为原盐行业,属化工产业链,纯碱价格波动明显,对 玻璃企业生产成本较大。我们按照 1 吨玻璃生产消耗纯碱 0.2 吨计算玻璃纯碱价差,可 以看出玻璃纯碱价差和主要企业的浮法玻璃原片毛利率走势相近,价差是影响浮法原片 毛利率的重要因素。而纯碱下游六成为玻璃生产,其价格并未表现出明显的对玻璃价格 的跟随或同步变动。2020 年纯碱行业整体供给过剩,4 月纯碱工业协会发布纯碱行业减 产通知,要求企业减产 30%以实现产能出清,但随后宣布通知无效。预计 2021 年纯碱供 给过剩或将延续,纯碱端的成本端压力偏弱。燃料成本差异较大,环保压力下天然气或是未来主流选择。不同玻璃生产企业所用的燃 料不同,主要有天然气、石油焦两种主流燃料,其他还有重油等石油类燃料和煤制气作 为燃料的选择。天然气属于清洁能源,燃烧效率稳定,是新上中高端玻璃生产线的主流 燃料选择,但价格较高,天然气价格围绕供需情况波动,我国天然气储量充沛,价格稳 定性较强;石油焦、重油等石油类燃料作为石油产业链上的产品,价格受经济、政治等 多项因素影响,波动明显。我们按照每吨玻璃生产需消耗 180 万大卡测算,使用天然气 的单吨燃料成本最高为 763 元,其次为石油焦 710 元,其他石油类燃料的燃料成本最低 为 418 元。各类燃料成本差异较大,而未来随着环保压力增大,天然气或将是越来越多 玻璃生产企业的选择。(二)行业供给端逐渐规范,龙头规模效应凸显玻璃行业为重资产行业,单位产能投资较大。玻璃行业重资产属性明显,企业资产中固 定资产占比较高。以旗滨集团的资产结构为例,2013 年以来公司固定资产与在建工程的 合计占比均超过 60%,近年单固定资产在总资产中的占比已超过 65%。玻璃单位产能的 投资额也较大,从塔牌集团 2017 年募投的万吨线项目和福莱特 2020 年 12 月公告的光伏 玻璃项目投资额来看,1t/d 水泥熟料产能投资额为 17 万元,而 1t/d 玻璃产能投资额为 72.5 万元,玻璃单位产能投资明显高于水泥行业。行业步入成熟期,龙头企业规模效应凸显。玻璃行业固定资产占比较重、单位投资额大, 且玻璃产线需要保持高温生产、高周转状态,考验企业运营能力,存在一定的规模效应。 2015 年之后,玻璃行业新增产能严格限制,行业新增供给逐渐规范,前期投产产线开始 进入冷修周期,玻璃行业整体步入成熟期,龙头企业的规模优势开始凸显,旗滨集团、 信义玻璃的浮法原片毛利率均显著高于同行业公司。未来龙头公司有望继续产业整合, 市占率持续提升。六、重点企业分析(参见原报告)旗滨集团:A 股玻璃龙头,从周期到成长、从平板到深加工,打造多元化玻璃集团。信义玻璃:浮法玻璃龙头,三大业务协同发展。七、风险提示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地产竣工进度不及预期,供给侧产能限制政策变动。(报告观点属于原作者,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获取精品报告请登录【未来智库官网】。

出门上车

玻璃行业深度报告:底部反转行稳致远,景气度维持高位运行

国内玻璃产线主要分布在原材料及消费地玻璃主要分为普通平板玻璃、深加工玻璃和特种玻璃玻璃是一种透明的半固体、半液体物质,在熔融时形成连续网络结构,冷却过程中粘度逐渐增大并硬化而不结晶的硅酸盐类 非金属材料,一般以多种无机矿物(纯碱、石灰石、石英砂、硼砂、硼酸、重晶石、碳酸钡等)为主要原材料,并配合一些 辅助材料生产而成。按照是否加工,玻璃一般分类为普通平板玻璃、深加工玻璃。平板玻璃的制造工艺主要分为浮法、平拉 法、引上法和压延法等四种,浮法工艺已成为平板玻璃生产的主流工艺,占比超过 80%左右。与其他工艺相比,浮法工艺具 有能耗低、成品合格率高、全线机械化生产流程提高劳动生产率等优势;加之,浮法生产的平板玻璃表面平整、厚度均匀、 无波纹,产品品质具有明显的优势。深加工玻璃是由平板玻璃进一步加工而成,通过对玻璃原片进行再加工,根据不同需求制备不同功能和形态的玻璃制品。目 前主要的深加工玻璃产品包括镀膜玻璃、钢化玻璃、夹层玻璃、中空玻璃等,应用领域包括地产、建筑、汽车、光伏等。玻璃产线主要集中在华北、华东和华南截至 2020 年 10 月末,我国浮法玻璃生产线共有 384 条(包含在产、冷修等产线),主要分布在华北、华东和华南地区,其 中河北、山东、江苏、浙江、广东、福建省份占比靠前。玻璃价值量相对较低且易碎,运输成本占比大,具有相对明显的“短 腿属性”,决定了玻璃生产线需要布局在原材料产地或消费地。同时这种属性也决定其销售模式的特点,在 300 公里内厂商主 要采用密集式营销,300-800 公里采用选择式分销,800 公里以上一般采用独家营销。需求的区域性和交通运输的便利性是玻 璃企业进行生产线布局的主要考量。华北、华东和东南经济规模较大,是玻璃的主要消费地和原材料供应地,玻璃企业在这 些地区进行较大规模的产能布局。景气度反转并持续维持高位多因素共同致使新增产能受限,产量弹性持续压缩作为 2016 年开始的供给侧改革中重点整治行业之一,玻璃行业在严控新能、压减存量、减量置换等政策的作用下,总体产能 得到控制,2016 年至今现逐步下行趋势。一方面,国家不再新批玻璃新产能指标,新建产能需用原有产能指标置换;另 一方方面,玻璃产能置换与水泥类似,需采用 1.25:1 或者其他减量置换政策,而未来有望继续提升置换比例。产能限制政策导致总产能持续收紧2009 年的大规模的刺激政策导致玻璃行业产能大幅扩张,到 2012-2013 年玻璃、水泥等行业产能过剩问题凸显,《国务院关 于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指导意见》(国发〔2013〕41 号)公布,明确规定:“各地方、各部门不得以任何名义、任何方式 核准、备案产能严重过剩行业新增产能项目”,确有必要建设的新项目,必须按照等量或减量的原则制定产能置换方案。2015 年工信部制定出台具体产能置换实施办法,2016 年“34 号文”部署继续落实“严禁新增产能、淘汰落后产能、推进联合重组、 推行错峰生产等举措,下大力气综合施策压减过剩产能”;2018 年工信部进一步发布《关于印发钢铁水泥玻璃行业产能置换 实施办法的通知》规定位于国家规定的环境敏感区的平板玻璃建设项目,需置换淘汰的产能数量按不低于建设项目的 1.25 倍 予以核定,其他地区实施等量置换;2018 年 8 月发布的《关于严肃产能置换严禁水泥平板玻璃行业新增产能的通知》、2020 年 1 月发布的《水泥玻璃行业产能置换实施办法操作问答》(2021 年 1 月 1 日起实施),进一步对新建平板玻璃产能提出更为 严厉的禁止措施。目前,整个玻璃行业已明确禁止纯新增产能,新建产能必须要通过存量产能等量或减量置换。玻璃产能置换多为集团内置换现阶段玻璃行业产能置换多为同一集团内的置换,外购指标价格较高且手续繁琐,运作周期相对较长,而同一集团内的产能 置换也相对较少。2019 年至今国内仅有 8 条新点火生产线,产能合计 6550 t/d。2020 年新建点火投产(取得指标)的产线仅 有 4 条(信义玻璃 2 条产线、南玻 1 条产线、陕西神木瑞诚 1 条产线),合计产能 3200 t/d;而冷修复产生产线 17 条,合计 产能 6500 t/d。截至 2020 年 10 月,浮法玻璃设计总产能为 14.02 亿重箱,同比增加约 0.55 亿重箱。2009 年-2011 年投产产能有待批量冷修玻璃窑投产使用后的检修周期一般为 8-10 年,虽然可以通过热修等方法适当提高窑炉的使用寿命,但是窑炉超期服役将导致 生产效率下降,增加原材料和燃料消耗,还一定程度上影响产品品质。2008 年金融危机后,“四万亿”刺激计划大幅推升固 定资产投资增速,带动玻璃、水泥等产能大规模集中投放。根据初步测算,2009-2012 年玻璃新建产线 97 条,新增产能达到 3.92 亿重箱/年。按照产线冷修周期,2017-2021 年将会出现冷修高峰,但在 2017、2018 行业持续修复、盈利逐步走高的驱 动下,企业不断推迟冷修时间,直到 2018 年 3 季度受盈利下行影响,行业冷修周期逐渐开启。2018 年 3 季度下游地产竣工端不及预期影响需求,玻璃供给端相对宽松、开工率维持高位导致供给过剩,玻璃价格下降,导 致企业对池窑放水冷修意愿增强,2018 年冷修生产线数量共有 21 条,合计产能 12600 t/d。2019 年年中玻璃价格出现回调, 6 月产线再次集中冷修,2019 年全年冷修生产线数量为 19 条,合计产能 12600 t/d。2020 年 2 月开始,受到春节假期和新冠 肺炎疫情的影响,下游房地产需求持续大幅下滑,玻璃价格大幅下降、库存累计到历史高位,4-5 月份冷修生产线数量共 9 条, 截止到 10 月,2020 年共有 19 条生产线放水冷修,合计产能 12550 t/d。盈利水平修复至相对高点,复产积极性维持相对高位环保政策的限制对玻璃生产企业点火复产计划有一定影响,但行业的盈利水平是企业停产、复产的主导因素。玻璃窑冷修过 程需要半年到一年,放水冷修成本相对较高,一旦开窑难以实现如水泥产线那样随时关停,必须全天候运转生产。因此冷修 完成后,企业需根据市场供需结构决定点火复产计划。2018 年上半年和 2019 年下半年,行业景气度逐步提升且较长时间维 持高位,致使企业一方面推迟生产线冷修时间,一方面积极推动冷修完成产线点火复产。从数据观察,2018 年 2 季度产能利 用率维持在 70%以上,均值为 70.41%;开工率平均为 64.17%;2019 年 3-4 季度产能利用率均值为 68.24%;生产线开工率 为 62.68%,均为近年来较高水平2020 年开年,受新冠疫情影响玻璃价格从 1 月 3 日高点大幅回落,库存快速累积超历史高位水平,盈利水平跌至 2016 年以 来的低位水平,企业开工率和产能利用率快速下降。企业在此期间加快冷修节奏,1-6 月份有 16 条产线停产冷修,合计产能 达到 10550 吨/天。到 4 月下旬下游地产竣工节奏恢复并加快,玻璃需求逐步恢复,库存进入快速去化阶段。5 月 8 日玻璃价格触回升并走出 V 型反转趋势,到 7 月价格已经收复因疫情导致的下跌,并延续上涨趋势。而 7 月玻璃与原燃料价格差也基本修复至 2019 年年 底水平,8 月底提升至今年以来高点,刺激部分已经检修完成产线复产,4-8 月实现点火复产的产线有 14 条,合计产能 9100 t/d。9 月份以来,玻璃与原燃料价差小幅回落,但目前行业总体盈利能力仍高于去年同期水平,依旧保持相对高位,促使冷修 产线继续点火复产。截至 10 月底实现点火复产的产线 16 条,合计产能 10400 t/d,行业开工率为 63.28%、产能利用率 67.94%, 恢复至近年来较高水平。行业产能趋于集中,龙头产能市占率高玻璃市场经历了三十多年的发展,经历数轮整合淘汰,现阶段已经逐步进入龙头竞争阶段。龙头厂商凭借资本、技术、客户 以及对行业深刻的理解能力具备更强抵御周期波动能力,能够行业低谷期持续扩张产能。随着中小企业产能逐步退出、龙头 企业产能持续扩张,行业集中度稳步提升。截止到 2020 年 6 月,行业前 8 位企业(CR8)市占率为 32%,CR10 市占率超过 40%。但总体集中度仍相对较低,浮法玻璃龙头旗滨集团市场份额占比最大也仅为 5.6%,未来玻璃行业将从“洗牌时代”迈 入龙头产能竞争的“排位时代”,。新一轮地产竣工周期支撑玻璃需求玻璃需求与房地产竣工呈现同步性房地产、汽车和出口是玻璃需求的“三驾马车”,其中房地产玻璃是需求的主导因素,占比约为 75%,而汽车和出口各占约 10%,其他占比为 5%。玻璃需求多在房地产竣工阶段,因此玻璃需求周期与房地产竣工周期存在明显的同步性。根据历史经验,地产从新开工到竣工的周期一般在三年左右,通过跟踪房地产新开工面积、施工和竣工情况可以跟踪玻璃需 求情况。2015-2017 年的流动性宽松和“货币化棚改”带动新一轮地产周期,房地产新开工面积从 2016 年见底回升;2018-2019 年受益于房企推行“高周转”战略,利用高利率、高杠杆性资金,加快地产新开工和销售快速回笼资金,地产新开工面积继 续提升。2018 年,全国地产销售面积为 17.17 亿平,累计同增速为 1.3%;新开工面积为 20.92 亿平,累计同比增长 17.2%; 施工面积为 82.23 亿平,累计同比增长 5.2%;带动房地产投资开发完成额超过 12 万亿元,累计同比 9.5%。2019 年地产开 发数据延续向好趋势,销售面积、新开工面积、施工面积分别为 17.16 亿平、22.72 亿平、89.38 亿平,分别同比增长持平、 8.5%和 8.7%;同时受益于房价上涨,地产开发投资提升至 13 万亿元以上。从 2019 年 2 季度开始,地产竣工面积开始回暖, 单月竣工面积同比增速持续回升,到年底带动累计竣工面积同比转正。2019 年全年竣工面积为 9.59 亿平,同比增速从 2018 年的 -2.8%提升 11.5 PCT 至 8.7%。而在 2017-2018 年期间,房地产竣工面积出现下降,拖累玻璃销量增速,2017 年-2018 年玻璃产量 76676 万、86863 万重箱,分别同比增长 3.5%和 2.3%;2019 年受益于竣工面积同比大幅改善,玻璃累计产量增 长 6.6%至 92670 万重箱,产销率高达 99.8%。疫情仅部分影响节奏,房地产竣工周期继续演绎新冠疫情影响地产竣工节奏,但不改本轮竣工周期趋势。1 季度新冠疫情较大程度影响整个地产产业链,地产销售、新开工及 竣工面积均出现较大幅度下滑。2020 年 1 季度地产销售面积为 21978 万平、同比下滑 26.3%,地产投资 21963 亿元、同比 降低 7.7%,新开工面积 28203 万平、同比下滑 27.2%,竣工面积 15557 万平、同比下滑 15.8%。 但 3 月份全国复产复工迅速启动,地产产业链恢复的节奏较快。宏观及流动性方面也较大程度支持地产产业链的恢复,央行 大幅释放流动性,国务院等大力推动贷款利率下行,开发商的融资难度和成本在上半年均出现较大幅度的下降。地方政府为 保障财政收入来源,加大推动优质土地资源入市,开发商拿地面积率先恢复到去年同期水平,5 月份单月土地出让面积同比增 长达到 50%。房地产开发投资也快速恢复,新开工面积和竣工面积单月同比在 5 月均同比转正。但受到地产厂商加快开工推 盘销售影响,地产开发资金有一定前移,叠加一定错月因素,地产竣工面积增速在 7-9 月份有一定反复,但总体竣工周期将 会延续,我们预计 2021 年的整体竣工数据将逐步向好。玻璃需求跟随地产施工竣工波动。1 季度地产销售、新开工及竣工数据大幅下滑拖累玻璃需求,致使玻璃价格下滑,企业盈利 空间缩小降低产量增速,4 月玻璃产量当月同比增速降至-6.8%,库存水平达 7206 万重箱的历史高位水平。5 月单月地产新 开工面积和竣工面积同比转正,大幅提振玻璃需求,叠加下游库存整体较低,厂商出货率快速提升、库存快速去化。截至 10 月末,整体库存水平已经低于去年同期水平,玻璃产销量连续多月超过 100%。玻璃价格稳步提升,带动行业盈利水平提升至 历史相对高位。中短期范围内,地产竣工周期延续将继续支撑玻璃需求;叠加玻璃行业盈利处于相对高位,玻璃行业量价齐 升的有望继续延续。复盘地产及玻璃 2009-2012 年行情参照上轮地产周期带动玻璃需求情况,我们认为本轮周期玻璃的需求和价格弹性有望更足。2008 年全球金融危机后,中央政 府在 2009 年 9 月启动“四万亿”刺激计划,叠加当时极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释放了大量的流动性;而实体 经济尚未恢复,导致过剩的资金流入楼市。恐慌性刚需和防通胀投资需求带动 2009 年销售火爆;加之前期楼市调控开工 面积减少,供需矛盾凸显。2009 年 4 季度房地产销售面积同比增速高达 53%,带动本轮房价快速上涨近 50%。2010 年开始, 土地出让面积、房地产新开工面积急剧上升, 2010 年 5 月地产新开工面积增速达到峰值 72.4%,带动地产投资增速从 2009 年的低点 1%大幅飙升至 2010 年 5 月达到峰值 38.2%。2011 年之后地产投资向开工向施工竣工端逐步传导,竣工面积进入 快速增长阶段;到 2012 年一季度,竣工面积同比增速达到 45.2%的高点。2019-2010 年地产销售火爆及价格的快速上涨带 来新一轮地产调控及货币政策调整,央行陆续多次提高准备金率和基准利率,首付比例提高、限购、土地调控政策陆续出台, 房地产景气程度受到打压。而玻璃行业的需求和供给均与本轮大规模刺激密切相关。从供给端来看,2009 年 9 月份“四万亿”刺激政策出台,玻璃、水 泥等建材材料是是固定资产投资的重点领域,大量资本涌入玻璃行业,带动较多产线被规划建设;其中 2009 年新投产产线达 到 23 条。而在需求方面,“四万亿”刺激后良好的需求预期以及地产销售火爆、房价上涨,扭转玻璃价格持续下跌趋势,带 动价格从低点的 1220 元/吨左右快速回升至 2000 元/吨左右。玻璃新增产能产量从 2009 年下半年开始释放,产能增速在 2010 年 1 月达到峰值 21.5%。而需求方面,2010 年一季度开始 玻璃产销量增速明显加快,到 2011 年销量增速累计同比均维持在 16%左右的高位水平;虽然大量新产能投产,但产线开工率 及产能利用率也维持在高位水平,最高分别达到 87.8%和 90.7%,在两年时间内提升幅度均超 10 PCT。需求旺盛能够消化快 速增长的供给,供需格局维持在相对较好的位置,推动玻璃价格强势运行。平板玻璃价格从 2009 年 3 月的 1220 元/吨左右连 续上涨到 2010 年初的 2200 元/吨左右,并在较长时间内维持在 1800 元/吨以上。2011 年之后,随着玻璃产能的持续投放, 供给逐步高于需求,叠加房地产调控政策、宏观流动性方面预期变化,玻璃价格才开始逐步回归,但成本也一定程度回归, 盈利能力仍维持在相对可观水平。2018 年以来房地产销售及建设情况与上轮周期虽有所差异,但市场结构与 2009-2010 年周期有类似之处,行情逻辑有望得到 复制。本轮地产规模及存量施工待竣工规模均大幅高于上轮周期,叠加总产能得到控制、新能产能相对有限,供给端的良好 控制使玻璃价格的边际弹性更足。玻璃与成本价差拉大,行业盈利水平有望维持高位原材料和燃料是玻璃生产中最重要的成本构成,其中原料主要为纯碱、石英砂,燃料主要可以分为为石油焦、重油和天然气 三类等,使用不同燃料的成本略有差异。在成本结构占比中,原材料占比在 40-45%,燃料占比在 35%;而在原材料中,纯 碱占比最大,超过 50%,因此纯碱和燃料价格是玻璃生产成本的重要影响因素,用玻璃价格与纯碱、燃料的价差可以观察玻 璃行业盈利状况的变化。由于纯碱的下游需求主要为玻璃工业,其价格一定程度受到玻璃行情的影响。而石油焦的主要下游 为预焙阳极,因此石油焦的价格走势与预焙阳极的关联度更高,重油及天然气的价格更为市场化,受到玻璃的影响相对较小。 石英砂等其他原辅料的价格基本稳定或成本占比较小。纯碱库存触底回升、价格有所回落纯碱的主要下游为平板玻璃、日用玻璃、化学品等,其中平板玻璃的需求占比约为 55%。2016 年下半年以来,尤其是在 2017 年环保政策持续收紧的刺激下,纯碱价格维持在相对较高的位置;叠加技术、产能规模带动成本下降,纯碱行业整体盈利水 平相对较高。较好的需求及盈利水平刺激厂商持续投放产能,纯碱供给增速较快。但 2019 年下半年开始,随着玻璃行业需求 增速有所回落,前期投产纯碱产能逐步释放,供给逐步进入过剩状态。纯碱价格从 2019 年 2 季度步入下行区并持续下滑,2020 年一季度疫情加速行业价格触底,到 5 月底价格创 2013 年以来新低,同时库存在 6 月创出 171.19 万吨的新高。5 月玻璃生产恢复至正常水平,出货率快速提升,玻璃进入去库存阶段;纯碱需求跟随玻璃的生产回升,也进入快速去库存阶 段,到 9 月底纯碱库存降至 25 万吨。纯碱价格也在 7 月下旬迎来拐点,8 月下旬跟随玻璃价格出现快速上涨,到 9 月底升至 1900 元/吨上方,超过 2016-2019 年三年平均 1850 元/吨的水平。但进入四季度,纯碱开工率继续提升并维持在 80%以上的 高位水平,而下游玻璃厂商逐步进入按需采购的状态,纯碱进入重新类库阶段,基本结束本轮纯碱价格的快速上涨。截至 10 月底,纯碱库存 68.2 万吨,全国现货重质纯碱均价回落至 1946 元/吨,纯碱期货价格也从高点 1820 元/吨回落至 1540 元/吨。 我们预计随着纯碱整体产量的回升,本轮由于阶段性供需错配带来的价格快速飙升将逐步消化,纯碱价格中枢将继续回归, 重质纯碱市场价格维持在 1600-1800 元/吨相对合理位置。原油价格预计将在中期范围内维持低位,燃料端将持续受益主要燃料价格处于相对较低水平玻璃生产的燃料主要为石油焦和天然气,部分企业采用重油为燃料。按照目前工艺的能量热值计算,每生产 1 标准重箱平板 玻璃,需要消耗约 90000 大卡的能量,石油焦的热值约为 9000 大卡/千克,即需消耗 10 千克石油焦;天然气热值约为 8000-8600 大卡/方米,即需消耗 10.85 立方米天然气;重油的热值约为 10000-11000 大卡/千克;即需消耗 8.3 千克重油。石油焦和重 油均为石油裂化的尾部产品,价格与原油价格相关较高。2020 年 3 月份开始新冠疫情在全球范围内扩散,全球经济受到极大 冲击。全球的封锁状态对石油需求锐减,原油价格大幅下跌,5-8 月份价格虽有反弹,但仍维持在 40 美元/桶的相对低位水平。 石油焦价格在 2-3 月份由于炼化的开工率较低出现一定幅度上涨,4 月之后炼化开工率恢复后其主导因素从石油焦的供给端过 渡到需求侧,价格快速回落。5 月底预焙阳极产量恢复带动石油焦需求,石油焦价格出现一定程度回升;到 11 月中旬 4#-5# 石油焦价格达到 2017 年以来的平均水平 1300-1350 元/吨,仍相对合理。重油价格则在疫情冲击下跌后维持在低位,福建联 合石化的出厂价在 2200 元/吨左右;虽相对于 4-5 月有所回升,但大幅低于 2019 年 4500 元/吨以上的均价。而天然气价格处 于持续下降的过程,疫情加大下降幅度,全国 LNG 平均价格跌至 2500 元/吨左右,进入四季度采暖期价格虽有一定上涨,但 也仍大幅低于去年同期水平。玻璃与成本价差走阔,行业盈利水平维持高位年初新冠肺炎疫情较大程度影响下游需求,玻璃库存攀升,供需结构失衡带动玻璃价格持续走低。虽然此阶段纯碱和石油焦 等原燃料价格也处于下跌趋势,但玻璃价格下跌幅度更大,压缩行业盈利空间。4 月玻璃库存达到 7206 万重箱的历史高位, 5 月开始下游需求恢复,玻璃价格触底回升,并走出 V 型反转趋势,而此时纯碱和石油焦等原燃料的价格并未跟随玻璃价格 反弹,玻璃与成本价差也在达到 39.76 元/重箱低位后结束收缩,开启走阔趋势。7 月以来纯碱价格上涨导致玻璃成本仅上升约 1 元/重箱。纯碱价格 7 月末开始上涨,截至 10 月末全国重质纯碱市场价(中间 价)为 1946 元/吨,同比上涨 100 元/吨,对应每重箱平板玻璃消耗纯碱 10 千克的成本为为 19.46 元,虽然环比增加相对较 多,但同比仅上升 1 元。燃料成本涨跌互现,但整体维持相对合理水平。4#-5#石油焦 5 月末开始上涨,到 11 月中旬价格上涨至 1300-1350 元/吨,同 比约 250-300 元/吨。按照石油焦消耗量约为 10 千克/重箱,每重箱玻璃石油焦燃料成本上升 2.5-3.0 元。重油价格持续保持 相对低位,若采用重油作为燃料则燃料成本优势下降更为明显。重油最新市场均价约为 2875 元/吨,同比下降 1175 元/吨, 按重油消耗量 8.3 千克/重箱折算,每重箱玻璃所需重油成本下降 9.75 元。天然气价格 2.91 元/立方米,同比下降 0.16 元/立 方米,按天然气消耗量 10.85 立方米/重箱折算,每重箱玻璃所需天然气成本下降 1.736 元。总体而言,纯碱和石油焦价格 3 季度开始跟随上涨较多,但玻璃价格增速更高,叠加重油及天然气等燃料依旧维持低位价格,玻璃与原燃料价差不断拉大。2020 年 8 月末,玻璃-纯碱-石油焦的价差达 63 元/重箱的历史高点,近期虽有所回落但仍维持 在 56 元/吨以上的历史高位水平。根据 10 月末数据,玻璃-纯碱-石油焦的价差为 56.01 元/重箱,同比增加 7.74 元,远高于 2016-2019 年的平均值 36.68 元/重箱(+52.7 PCT), 且高于去年同期 48.27 元/重箱(+16 PCT),带动行业整体盈利水平维 持相对高位;而龙头具有规模、窑炉能效以及采购等方面优势,盈利水平更高。特种玻璃需求旺盛,龙头享受超额附加值双玻组件能够提升光伏转化效率,增加组件稳定性、耐久性等玻璃是光伏组件的必备材料,一般覆盖在制作完成的晶硅电池片表面。而使用双玻组件一方面能够较大程度降低光伏效率的 衰减 0.2 PCT,使光伏的使用年限增加约 5 年;再者双玻组件的背面采用与正面类似的细栅格结构,因此背面从全铝层变为局 部铝层,一定程度增加的透光量,提升综合发电效率。此外,双玻组件在零透水率、优良机械性能、少热斑损伤、降低组件 温度、低 PID 概率等方面优势明显,使用双玻组件系统的发电增益 5%-30%,能够较大程度降低光伏电池全生命周期成本。因 此近年来双玻组件的渗透率处于快速提升阶段;根据中国光伏协会预测,到 2023 年双玻组件的渗透率有望得到 48%,而 2020 年持续下降的电池片成本进一步加快了双玻组件的渗透速度。光伏玻璃可分为三种主要类型:超白压花玻璃、超白加工浮法玻璃及透明导电氧化物镀膜(TCO)玻璃。一般而言,晶体硅光伏 组件使用超白压花玻璃或超白加工浮法玻璃,一方面可以对太阳能电池起到保护作用,增加光伏组件的使用寿命。另一方面, 由于超白压花玻璃及超白加工浮法玻璃的含铁量相对较低,透光率更高,能够提高光伏组件的发电效率。双玻组件渗透率快速提升双玻减薄逐步替代单玻的趋势明显。相对于单玻组件,双玻组件具有更好的耐候性、阻隔性、防火性以及更高的机械强度, 可显著提高组件的使用寿命。此外,双玻组件的背面也透光,在保证组件工作温度的同时,能够实现发电增益。据新加坡太 阳能研究所户外测试证实,双玻单晶组件年衰减为 0.03%,对照组的单玻单晶组件年衰减为 0.19%。制作工艺的成熟和相关成本的下降带动双玻组件成本快速下降。2018 年国内多家组件厂商已经实现双玻组件的量产,当时双 玻组件主要采用 2.5mm+2.5mm 玻璃结构,组件重量比单玻略高。其后随技术成熟,2.0mm 玻璃快速渗透,2.0mm 减薄半钢 化光伏玻璃能够有效降低组件的整体重量(以 72 片组件计算,双玻组件重量比单玻组件重量降低 5 KG 左右),从而降低搬运 和土建安装成本。目前,1.6mm+1.6mm 双面双玻组件也进入市场,预计渗透率将提升加速双玻减薄趋势,替换现有单玻常 规组件。2019 年市场主流仍为单玻组件,其市占率达到 85%,双面组件市占率仅为 15%。2020 年预计随着光伏玻璃需求向好,双玻 组件性价比进一步凸显,渗透率有望加速提升至 20%以上。双玻组件发电增益带来的性价比,以及重量降本带来的后续安装运输、安装和土建成本优势,未来将不断凸显。“531 新政”加速光伏平价时代来临,光伏装机再次爆发带动光伏玻璃需求2018 年 5 月 31 日,发改委、财政部和能源局联合印发《关于 2018 年光伏发电有关事项的通知》(以下简称“531 新政”), 对光伏行业实行限规模、限指标、降补贴,规定 2018 年装机补贴上限 10GW,不安排普通光伏电站;同时标杆上网电价补贴 统一下调0.05元/度“。531新政”对装机规模的限制加速内需转冷,2018年国内新增装机量下18%,产业链价格下降28%-45%, 其中硅料和硅片价格降幅超 40%、电池片价格降幅超 30%,带动组件价格下降达 28%。全产业链价格的下降加速平价进度, 2019 年出现第一批 14.78GW 的平价项目,全国光伏产业由竞价上网向平价上网过渡。新政出台叠加产业链价格下降双重刺 激,使内需不足以消化产能,迫使企业走向海外。光伏需求与产业链价格出现背离,促进行业供需结构较好优化,2019 年全 年光伏出口累计 66.8GW,同比大幅增加 61.7%,海外市场需求爆发带动全球装机量回升,也反过来促进国内产能成本的降 低,加速国内光伏平价上网进度。平价上网“平价”的标准分别对标传统能源发电成本与用户购电成本,即发电侧平价和用户侧平价。发电侧平价指光伏发电 按煤电上网电价收购(无补贴)也能实现合理利润,可理解为发电成本达到煤电水平。目前国内煤电发电平均成本约在 0.27-0.28 元/KWh。用户侧平价的实现则要求光伏发电成本低于售电价格,根据用户类型及其购电成本的不同,又可分为工商业、居民 用户侧平价。海外光伏装机受益于价格下跌,光伏玻璃维持高景气度国外光伏需求将持续受益于国内产业链成本的大幅降低,中长期将维持较高装机量增速。2020 年 3-4 月海外主要消费国虽较 大程度受到新冠疫情影响,但 4 月后各主要国家均实现较好复工复产,大部分国家商业和旅行限制逐步解除,需求端已经逐 步恢复。10 月后的欧美、印度等国疫情二次反复,但疫苗研发取得较大进展,疫情形势并未对其生产生活产生较大影响。截 至 10 月底,欧盟光伏装机量前两位西班牙和德国新冠肺炎累计确诊病例分别超过 126 万和 53 万,美洲光伏装机量前两位的 美国和巴西累计确诊病例分别超过 940 万和 553 万;亚洲除中国以外最大的市场—印度三季度开始累计确诊病例也大幅提升, 截至 10 月末已超过 818 万。受益于光伏产业链成本下降、关税利好政策、集中式项目应用场所的特殊性,海外疫情的影响整体相对可控。2020 年 6 月 12 日,经美国国际贸易法院(CIT)裁定,进口双面组件将继续豁免 201 关税,免征关税有望持续到 2020 年底。海外主要装机 国家多为集中式大型项目,应用场所主要为人口相对稀疏地区,受疫情影响相对有限。根据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统计数据, 2020 年上半年实现光伏组件出口 33.8GW,同比增长 4.91%,大幅好于市场预期。而光伏玻璃方面,2020 年 1-8 月累计实现 出口 136.23 万吨,同比 2.98%。海外市场需求即使在疫情影响下依然保持旺盛,预计随着全球范围内的疫情逐渐得到控制、 疫苗研制成功,海外市场需求存在继续大规模扩张的可能。国内光伏补贴政策逐步退出,驱动力切换至市场国内方面,全年光伏装机量将继续维持高增长。国家能源局 3 月份下发 2020 年光伏建设项目规划,光伏补贴金额累计 15 亿 元,其中户用光伏补贴 5 亿元。4 月国家发改委调整户用光伏补贴为 0.08 元/kWh,预计户用光伏新增规模为 7-8GW。2020 年 6 月 28 日国家能源局补贴竞价结果公布,纳入 2020 年竞价补贴目录的光伏发电项目总装机容量为 25.97GW。此外 2019 年补贴竞价项目拟新建 21.9GW,但相关政策出台时点较晚,实际并网比例在 40%左右,剩余项目递延至 2020 年。但递延 项目须在 6 月 30 日前并网,否则将无法享受补贴。因此我们预计 2020 年全年国内光伏装机将达到 45-50GW。光伏玻璃需求增长由全球光伏装机增长与双玻组件渗透率提升共同带动。根据装机增长量、双玻渗透率提升以及光伏玻璃成品率、合格率等指标,我们对实际的光伏玻璃需求量进行了测算,生产 1GW 组件对传统单玻(3.2mm)、双玻(2.5mm)、双玻(2.0mm)原片的需求分别为 5.6 万吨、8.9 万吨和 7.3 万吨。按 2020 年 全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总量计算,光伏玻璃原片总需求量为 865.2 万吨。光伏玻璃供给趋紧,高景气助推产能快速增长从光伏玻璃的供给端来看,2020 年计划新增生产线有 7 条,合计产能为 7850 吨/日;冷修生产线 2 条,合计产能为 900 吨/ 日;冷修复产生产线 2 条,合计产能为 900 吨/日。因此全年预计累计增加产能 8750 吨/日,3-4 季度可实现日产能 27800 吨/日,国内总产能约为 500 万吨/年,略小于原片总需求量。今年 1 月工信部发布《水泥玻璃行业产能置换实施办法操作回答》 要求新增玻璃产线必须通过产能置换的方式,近日工信部再次明确将光伏玻璃列入产能置换范围。政策的再次收紧较大程度 影响新增产线的投产进度,各企业不断延后产线投产时间,供需偏紧叠加需求超预期增长推动光伏玻璃价格走强,扭转上半 年受到疫情影响的价格下跌趋势。1-2 季度 3.2mm 玻璃从 29 元/平方米降至 24 元/平方米,2.0mm 玻璃从 24.5 元/平方米降 至 19.5 元/平方米,但在 6-7 月需求快速恢复后,各品类光伏玻璃价格止跌回升;8 月至今光伏玻璃价格涨幅较大,并维持相 对强势阶段。截至 10 月末,3.2mm 和 2.0mm 玻璃价格分别上涨至 45 元/平和 35 元/平。价格上涨带动光伏玻璃生产企业盈 利水平提升至较高水平,我们认为光伏玻璃供给偏紧的局面将延续,涨价趋势有望延续至 2021 年。药用玻璃国产化替代规模可期发达国家药品针剂包装采用以中性硼硅玻璃制成的卡式瓶、西林瓶、安瓿及预灌封瓶,而我国主要以低硼硅基钠钙玻璃为主, 采用中性硼硅玻璃包装的产品主要为冻干药品、水剂针药品、生物药品等高档药品,以及出口发达国家的药品。2019 年 10 月国家药监局发布《化学药品注射剂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要求(征求意见稿)》,其中“注射剂使用的直接接触药品 的包装材料喝容器应符合总局颁布的包装材料标准,不建议使用低硼硅和钠钙玻璃”,药用玻璃的质量要求有较大幅度提升。目前国内中性硼硅玻璃管由肖特(德国)、电气硝子(日本)和康宁(美国)三家公司垄断供应,需求严重依赖进口。卡式瓶、 西林瓶、安瓿及预灌封瓶等每年进口量在 2 亿只以上,折合玻管需求超 2000 吨,按德国肖特中性硼硅玻管 27000/吨的售价估算,仅此三种玻管的国产替代总规模达到 13 亿元。国内厂商在多年前已对中性硼硅玻璃有研发、生产布局,随着国家对药 用玻璃的标准提升,国内厂商高质量产能逐步释放,未来药玻增量市场空间和国产替代空间均较大,带动国内厂商占据更大 市场。消费电子国产化加速电子玻璃的国产化替代智能化时代信息显示市场规模快速上涨,大屏化和高清晰已经成为发展趋势,液晶显示屏分辨率最已经达到 8K 显示,2K、 4K 显示正快速普及。移动智能设备如手机、平板电脑、车载显示器等新兴电子产品的快速放量为上下游产业链带动巨大需求, 电子玻璃作为显示组件必要的组成部分,有望受益于增量市场和国产化替代。……(报告观点属于原作者,仅供参考。报告来源:信达证券)如需完整报告请登录【未来智库官网】。

中商产业研究院:《2020年中国3D玻璃行业市场前景及投资研究报告》发布

中商情报网讯: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3D玻璃应用场景不断拓展,市场需求量不断攀升,推动着中国3D玻璃市场规模的不断增长,随着3D玻璃工艺技术的逐步成熟,产品良率不断提升,成本快速下降,带动3D玻璃应用的快速增长,推动着市场规模进一步增长,预计2025年市场规模近450亿元。《2020年中国3D玻璃行业市场前景及投资研究报告》主要围绕3D玻璃行业概况;3D玻璃市场发展环境分析;3D玻璃市场促进因素;重点企业分析;3D玻璃行业发展前景等五个章节展开,通过对当前行业进行分析,总结行业发展现状,从而预提出当前行业的发展前景。PART1 3D玻璃行业概况3D玻璃作为一种硬脆材料,其加工标准具有高精度、高稳定性、高效率等特点。硬脆材料切磨抛加工设备需具备高智能、高效率、规模化量产的加工能力,同时又要实现高精度的加工需求。随着下游应用领域的拓展和加工标准的提升,硬脆材料呈现出如开方、切片、钻孔、倒边角、弯曲等新的加工需求。PART2 3D玻璃发展环境分析近年来,部分地区出台了相关的环保政策,环保升级,行业格局有所优化,龙头企业与中小企业的盈利水平差距有望拉开。随着新的排污许可证制度和“费改税”环保税等政策落实,将对企业的污染排放、治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行业将更加规范,将使得采用高污染燃料的企业运行成本上升,改变过去成本端的“逆向选择”,真正具备经营优势的企业能脱颖而出。PART3 3D玻璃市场分析伴随着市面上陆续出现3D玻璃相关产品且有放量态势,国内主要加工厂商开始投资3D玻璃生产线,推动3D玻璃良率的提升以及产业渗透率的提高。数据显示,2015年以来,中国3D玻璃产量不断增长,2019年中国3D玻璃产量近350万平方米。PART4 重点企业分析蓝思科技集团成立于2003年7月,深圳市蓝思科技有限公司和蓝思旺科技(深圳)有限公司坐落在深圳市光明新区长圳裕永兴工业园,毗邻风景秀丽的石岩湖。蓝思科技是一家以研发、生产、销售高端视窗触控防护玻璃面板、触控模组及视窗触控防护新材料为主营业务的上市公司。2019年1-9月蓝思科技总营业收入为205.95亿元,净利润为11.16亿元。PART5 3D玻璃行业发展前景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3D玻璃市场规模达到156亿元,随着3D玻璃工艺技术的逐步成熟,产品良率不断提升,成本快速下降,带动3D玻璃应用的快速增长,推动着市场规模进一步增长,预计2025年市场规模近450亿元。本文仅展示报告部分内容,完整报告请下载:《2020年中国疫苗行业市场前景及投资研究报告》http://wk.askci.com/details/9a36987b4d2945edbd727fd567d61a6c/

禁猎区

玻璃行业专题报告:供需格局改善,价格上涨可期

如需报告请登录【未来智库】。1、玻璃产品包括平板玻璃和深加工玻璃平板玻璃是一种非晶无机非金属材料,一般是以多种无机矿物(如:石英 砂、硼砂、硼酸、重晶石、碳酸钡、石灰石、长石、纯碱等)为主要原料,加 入少量辅助原料制成的,主要成分为二氧化硅和其他氧化物。目前玻璃主流生 产工艺为浮法工艺,相较其他工艺,具有产品表面平整、质量优越和劳动生产 率高等优势。深加工玻璃通常采用物理、化学方法以及两者相结合的方法对玻璃原片进 行再加工,进而制成具有新的结构、功能或形态的玻璃制品。平板玻璃经过深 加工制成二次制品才能应用于下游场景,如建筑、汽车等领域。常见的玻璃深 加工工艺有钢化、夹层、中空、镀膜、真空等。浮法玻璃生产工艺流程:优质的石英砂、纯碱、白云石等原料,经熔窑高 温熔融形成玻璃液,然后连续流入锡槽(通入氮气等保护气体)中。由于密度 差的存在,使得玻璃液漂浮在锡液表面,在重力和表面张力的作用下,均匀平 整的摊开,形成厚度均匀平整的玻璃带。再经过辊台的拉引,玻璃带从锡槽进 入退火窑,经过退火切割形成透明的平板玻璃成品。深加工玻璃是在平板玻璃的基础上进行的,根据需求不同,采用不同的加 工工艺。以较为常见的中空玻璃为例:首先,玻璃原片经过切割、磨边清洗后, 进入钢化炉提升强度,制成钢化玻璃;其次,将多片钢化玻璃,通过高强度、 高气密性复合粘结剂,把玻璃片与内含干燥剂的铝合金框架粘结;最后,经过封胶、固化等程序制成高效能的隔音、隔热中空玻璃。深加工玻璃附加值一般高于原片玻璃。浮法原片为大宗材料,生产工艺相 对简单,市场价格较为透明,行业内出厂价格差异较小,不同公司之间的毛利 率差异主要体现在生产规模化程度和内部管理上。不同公司的深加工玻璃毛利 率和价格差异较大,主要是因为深加工玻璃的产品种类较多,不同种类深加工 玻璃的厚度、加工工艺、质量要求、复合程度等区别较大。玻璃行业作为制造业,处于整个产业链的中游。上游产业主要包含三大类, 分别是:石英砂、石灰石等矿产资源,纯碱,天然气、石油焦等燃料。下游需 求分布在房地产(门窗、幕墙、隔断、镜片等装饰)、汽车制造以及其他领域, 其中:房地产领域需求占比最高,达到 75%。由此可见,玻璃行业发展与下游房 地产行业的关联性较高,同时硅砂、纯碱、燃料等原燃材料价格的变动也对企 业利润产生较大影响。2. 供给收缩,奠定行情向上基础2.1 供给具有刚性,变化取决于新点火、冷修和复产产能 玻璃生产的主要环节是在熔窑内高温加热配合料,熔窑寿命一般为 8-10 年, 超过这一期限,玻璃产线效率将打折扣,需要停窑冷修。由于玻璃熔窑冷修复 产成本较高,难以做到类似水泥熟料产线的随时关停,因此玻璃窑一经开窑, 必须长期保持生产状态,导致玻璃供给具有刚性。玻璃产线供给刚性的特征,使得在产产能能够较为真实的反映供给情况。 我们认为,影响玻璃行业供给变化的主要因素,分别是:新点火产能、冷修复 产产能和冷修产能。2.2 产业政策趋严,新增产能增速放缓 我国平板玻璃产能结束快速扩张阶段,新增产能受到严格控制。玻璃行业 进入门槛相对较低,当行业处于景气周期之时,吸引了大批资本的涌入,致使 玻璃产能快速增加。2016 年后,在国家去产能政策指引下,同时叠加环保政策 逐步趋严,玻璃行业产能扩张速度明显放缓。2016 年 5 月,国务院发布《关于促进建材工业稳增长调结构增效益的指导 意见》(34 号文),在 2020 年底以前,严禁备案或新建扩大产能的平板玻璃项 目。产能置换政策也更加严格,2018 年 1 月,工信部印发的《水泥玻璃行业产 能置换实施办法》要求,环境敏感区的平板玻璃建设项目,置换比例不低于 1.25,且用于置换的淘汰产能,在建设项目投产前必须关停。2018 年 8 月,工 信部、发改委联合印发《关于严肃产能置换 严禁水泥平板玻璃行业新增产能的 通知》,要求从严审核产能置换方案,坚决禁止新增产能。从政策执行情况来看, 新增产能的扩张确实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控制。2020 年 1 月,工信部在《水泥玻 璃行业产能置换实施办法操作问答》中指出,停产两年或三年内累计生产不超 过一年的平板玻璃生产线不能用于产能置换。由于对新增产能控制,玻璃设计产能总量增长缓慢,新点火产能已非供给 主导因素。2018 年 1 月,我国玻璃设计总产能为 12.91 亿重箱,至 2020 年 4 月为 13.59 亿重箱,产能增加 0.68 亿重箱。2019 年仅有 4 条新点火产线,产 能合计 3350t/d(折 50250重箱)。2.3 市场行情偏弱,在产产能明显减少 2020 年一季度市场下行,再现产线集中冷修 玻璃窑的寿命一般为 8-10 年,但在市场行情较好时,企业会通过热修等方 法适当提高窑炉使用寿命,这一数据并不固定。不过,未及时冷修的产线虽仍 能生产,但存在安全质量隐患,也将增加维护成本,因此冷修延迟时间有限。在 2009-2011 年行业上行周期中,有较多生产线投产,理论 2017-2021 年 行业将处于冷修高峰期。经我们梳理,2018 年至今,玻璃已出现三次冷修小高 潮:(1) 2018 下半年开始,由于供需基本面逐渐宽松,玻璃价格走弱带动行业 盈利下滑,企业冷修意愿增强。在 2018 年上半年仅有 6 条产线冷修的情况下, 年底厂商出现集中停产,最终 2018 年共有 21 条产线冷修,合计产能 12600t/d。(2) 2019 年上半年,玻璃市场并未好转,6 月份再次出现集中冷修的高峰, 共冷修 6 条产线,全年共冷修 19 条产线,合计产能 12600t/d。(3) 2020 年一季度受新冠疫情影响,下游需求大幅下滑,同时沙河地区环 保压力再度加大,4-5 月份共冷修 6 条生产线。截至 5 月 20 日,2020 年已有 12 条产线冷修,合计产能 9000t/d。产线的集中冷修可在短时间内减少行业供给,在下游需求启动后,可快速 拉升玻璃价格。经过 2018 年底以及 2019 年上半年的冷修停产高峰,行业供给 得到有效缩减。2019 年三季度,房地产竣工修复开启,需求随之增加,在前期 集中冷修的背景下,玻璃价格步入上行通道。2019 年 6 月,国内重点城市浮法 玻璃价格为 73 元/重箱,2019 年 12 月,上涨至 82 元/重箱。2020 年上半年,在高库存压力下,同时叠加窑龄到期,已有多条产线进行 冷修。在产产能的减少,有望复制 2019 年 6 月份行业集中冷修后玻璃行情触底回升的局面。 行业盈利不佳,复产积极性下降 盈利、环保和成本是影响冷修复产的三个主要因素。1、过去两年,从生产 线复产的节奏来看,大部分生产线选择在盈利水平较好的 2018 年上半年和 2019 年下半年进行复产点火;2、由于环保压力和不同省区对用煤指标的控制, 使得部分生产线复产难度较大,如:2017 年 11 月沙河地区集中停产冷修的多 条生产线至今尚未复产;3、由于当前环保要求的提高,玻璃企业环保成本支出 也在增加,若耐火材料价格上涨,也会推高企业复产成本。玻璃生产线冷修时间通常为半年左右,在行情好转后,企业多数会选择积 极复产。2019 年全国共有 16 条玻璃产线复产,合计产能 10500t/d,但多集中 在 5 月份行情向好之后。因此按照通常半年至一年的冷修周期推算,未来冷修 复产增量主要集中在 2019 年及之后的冷修产线,整体有限。在新增产能被严格限制的背景下,冷修和复产产能之间的博弈成为影响行 业供给的主导因素。2020 年 1-5 月,玻璃行业冷修产线 12 条,复产产线 4 条, 净减少产能 6800t/d。截至 2020 年 5 月 15 日,行业在产产能为 9.02 亿重箱, 较年初减少 0.23 亿重箱。供给呈现收缩态势,为下半年行情启动奠定了较好的 基础。3. 地产竣工逻辑继续演绎,期待需求全面恢复3.1 下游以房地产领域消费为主 房地产是玻璃下游最主要的应用领域,通常玻璃安装工序已十分接近房地 产竣工验收,因此可通过判断房屋竣工趋势来研究玻璃需求的变化。由于从玻璃原片生产到加工为建筑玻璃,再到玻璃安装,最后房屋竣工, 需要耗费一定时间,从而玻璃需求的启动与房屋竣工存在时间差,因此房屋竣 工面积指标对玻璃需求量的反映也存在滞后性。我们认为,虽然房屋竣工面积 数据不能提前对玻璃需求进行预测,但是可以较为准确验证前期需求的变化。3.2 房企“高周转”战略致使玻璃需求延后 房屋新开工面积曾是预测玻璃未来一段时间需求量相对较好的指标。根据 历史数据分析,房屋竣工面积增速相对于新开工面积增速存在 1 年左右的滞后 期,进而推测未来玻璃消费情况。但近年来,由于房企推进“高周转”战略, 致使新开工与竣工面积的“剪刀差”不断扩大,新开工面积的预测功能也在逐 渐弱化。所谓“高周转”战略,即房企为了缓解资金压力以及在房地产下行周期加 紧销售,从而加快新开工和推盘节奏,快速回笼资金。2018 年之前,商品房期 房销售面积和现房销售面积增速较为一致。但 2018 年之后,二者出现较大分 化。2018 年,期房销售面积增速为 8.7%,现房销售面积增速为-22.4%;2019 年,期房销售面积增速为 4.7%,现房销售面积增速为-19.8%在“高周转”模式下,房屋新开工面积持续高企,导致施工节奏放缓,竣 工面积表现低迷。2017 年下半年-2019 年下半年,房屋新开工面积增速与竣工 面积增速的剪刀差不断拉大,同时遥遥领先于施工面积增速,相关建材需求难 以沿产业链有效传导,玻璃需求也受到明显压制。2018 年,房屋新开工面积增 速为 17.2%,竣工面积增速为-7.8%;2019 年,房屋新开工面积增速为 8.5%, 竣工面积增速为 2.6%。3.3 房地产竣工开始修复,且仍将延续 在期房交房的刚性约束下(一般交房周期为 2 年),2019 年房企开始加快 施工,8 月份之后,房企建安成本增加,房屋竣工面积增速开始转正,表明地 产产业链已加速向竣工传递,玻璃需求也随之回暖。2019 年全国房屋竣工面积 为 9.59 亿平方米,同比增长 2.6%,而上年同期为下滑 7.8%。疫情短期对房地产投资、销售以及施工均会产生一定冲击,随着全面的复 工复产,耽误的工期完全可以依靠后期的赶工进行弥补,房地产竣工逻辑将继 续演绎。从新开工和竣工剪刀差角度分析,近两年产业链主要传导路径为“新 开工—预售—施工—竣工”,剪刀差修复的动能也是来源于预售交房的刚性约束, 2018 以来持续高位的新开工面积也将在这两年转化为竣工面积。随着房企拿地 意愿降低,资金可更多向施工端倾斜。2019 年房企土地购置面积 2.58 亿平方 米,同比减少 11.4%;2020 年 1-4 月份为 0.32 亿平方米,同比减少 12%。此 外,受益于国家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流动性渐显宽松,2019 年 4 月社融规模 同比增长 12%,房企融资环境也在逐渐改善。以上因素均将推动房地产竣工的 修复。4. 库存高位回落,价格止跌反弹玻璃价格走势长期看供需,短期看库存。当厂家库存处于低位时,往往具 有强烈的抬价冲动,而当库存较高时,又通常会采取“降价去库存”的策略。 跟踪玻璃库存变化,对研判玻璃价格具有重要意义。2019 年上半年,由于下游需求偏弱,供需矛盾突出,行业整体库存不断攀 升,于 5 月份达到 4468 万重箱,同比增长 34.09%。随后受益于产线集中冷修 以及下半年房地产竣工修复,库存一路下滑,在 11 月降至 3768 万重箱。在此 期间,玻璃价格与库存呈反向变动。2020 年一季度,春节假期较往年提前,玻璃原片厂家出货也随之提早放缓, 此后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导致下游需求迟迟无法启动,同时交通运输也受到限 制,尤其华中地区原片厂家基本无法出货,而玻璃供给又相对刚性,造成玻璃 行业库存在 3 月底达到近年高点,为 5256 万重箱。2020 年 4 月份开始,随着复工复产的推进,下游需求开始恢复、物流运输 趋于正常,部分窑龄到期产线也选择在这一阶段集中冷修,供需基本面不断好 转。此外,玻璃原片厂家也在频繁向下调整价格,用以消化库存。2020 年 4 月 底,玻璃价格跌至 67 元/重箱,玻璃库存降至 5188 万重箱。目前来看,玻璃高库存情况在逐渐缓解,玻璃价格也开始止跌回升。截至 2020 年 5 月 22 日,全国主要城市浮法玻璃现货价为 68.58 元/重箱,较 4 月 30 日回升 1.34 元/重箱。从绝对体量来看,当前玻璃库存依然较高,后期新点 火产线也将带来供给增量,同时伴随农忙与梅雨季节的到来,需求仍然存在一 定压力,短期内供需格局难以彻底扭转。不过,我们坚定看好 2020 年下半年竣工逻辑继续演绎,前期积压的玻璃 需求将集中释放。当前供给已明显收缩,随着行情回暖,新点火以及复产产线 后续虽然会有所增加,但在下游需求复苏的背景下,供需格局仍将向好,玻璃 价格回升可期。5. 原料价格低位,成本压力减小原材料和燃料是平板玻璃生产过程中最主要的成本支出。不同玻璃厂家原 材料使用情况区别不大,多是纯碱、石英砂等,但燃料结构不尽相同,主流的 种类包括天然气、石油焦、重油和煤制气。根据中国产业信息网数据,原材料占到玻璃生产成本的 43%,而纯碱占到 原材料成本的 54%,燃料成本占玻璃生产成本的 34%。因此,纯碱和燃料价格 变动是影响玻璃企业盈利水平的两个重要因素。5.1 纯碱:产能过剩,价格承压 此前由于纯碱行业整体较为景气,企业盈利能力尚可,产能投放积极性较 高,导致近年供给明显增加。2019 年我国纯碱产能达到 3247 万吨,同比增长 5%;纯碱产量达到 2887.7 万吨,同比增长 10.2%。下游需求增速低于供给,产能过剩情况明显。纯碱下游消费结构主要是平 板玻璃、日用玻璃、氧化铝、洗涤剂、化学品等,其中平板玻璃占总需求的 55%。由于产能严重过剩、需求不足,纯碱行业自 2019 年四季度开始步入下行 周期,目前仍未见到改善。当前玻璃行业使用的重质纯碱已经创十年新低,截 至 2020 年 5 月 22 日,全国重质纯碱市场价(中间价)为 1286 元/吨,同比下 跌 35%。业内通常认为每重量箱浮法平板玻璃约消耗重质纯碱 10-11 千克,我们取 中间值为 10.5 千克,则当前所用纯碱成本为 13.5 元/重箱。2020 年,新冠疫情导致纯碱行业呈现供需双弱的局面,供给依旧过剩,库 存仍在不断增加。2020 年 4 月,中国纯碱工业协会发布纯碱行业减产通知,要 求企业减产 30%以实现产能出清,随后宣布该减产通知无效。我们可以近似认 为,纯碱行业的产能过剩比例约为 30%。未来在产能过剩和高库存的压力下, 预计纯碱价格或将继续在低位区间震荡徘徊。隆众资讯数据显示,2020 年 4 月 末纯碱库存为 156.03 万吨,而 4 月初为 125.65 万吨。 5.2 燃料:受益原油价格下跌,燃料价格大幅下滑 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不同玻璃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所采用的燃料也具有差异, 因此导致能源成本有明显区别。现在业内主流使用的燃料有两种:石油焦和天 然气,同时个别地区和企业也存在使用煤制气和重油作为生产燃料的情况。 石油焦是石油提炼过程中产生的副产品,具有高效、低成本的特点,但含 有硫份污染,主要在中低端玻璃生产线中使用。天然气作为清洁能源,具有热 值高、燃烧效率稳定等优点,主要用于中高端玻璃生产线。近年来,随着环保 压力的增加,以天然气作为燃料的生产线比例不断提高。生产 1 重箱平板玻璃平均所需的热量为 90000 大卡,石油焦的热值一般为 8000-9000 大卡/千克,取其平均值为 8500 大卡/千克,则需要 10.55 千克石油 焦;天然气的热值为 8000-8500 大卡/立方米,取其平均值为 8250 大卡/立方米, 则需天然气 10.91 立方米天然气。 根据隆众资讯数据,当前玻璃生产常用的山东地区重硫(#4)石油焦价格 是 760 元/吨,若包含运费,到厂价应在 1000 元/吨左右,则石油焦燃料生产成 本为 10.5 元/重箱。根据 Wind 数据,目前管道天然气门站价是 1.8 元/立方米 左右,则天然气燃料生产成本为 19.6 元/重箱。 石油焦和重油作为玻璃生产的重要燃料,其价格与原油价格相关性很高。 2020 年随着全球疫情的不断蔓延,世界经济陷入停顿,导致国际原油价格大幅 下滑,石油焦与重油价格出现明显回落,玻璃生产企业生产成本压力也随之减 轻。截至 2020 年 5 月 22 日,齐鲁石化石油焦(4#)出厂价为 1000 元/吨,同比 下跌 36%;镇海炼化重油出厂价为 1900 元/吨,同比下跌 39%。6. 建议关注浮法玻璃龙头 旗滨集团:公司是国内浮法玻璃原片龙头企业,拥有 26 条优质浮法生产 线,日熔量达到 17600 吨。公司产线主要分布在华东和华南等玻璃需求旺 盛的地区,产品量、价均具备支撑。公司锚定“一体两翼”战略方向,积极推进产业延伸和转型升级,并已取得较大进展,目前已建成 4 个节能建 筑玻璃基地、 1 条高铝电子玻璃生产线,同时在建 2 个节能建筑玻璃基地 和 1 条中性硼硅药用玻璃生产线,未来利润空间有望进一步打开。此外, 公司硅砂自给率较高,在当前硅砂资源紧张的情况下,将成为其竞争优势。 根据公司发布的《中长期发展战略规划》,争取在 2021 年实现营业收入超 过 100 亿元,2024 年争取实现营业收入超过135 亿元,2021 年、2024 年 净资产收益率均不低于同行业对标企业 80 分位值水平。同时争取 2024 年 末浮法原片产能规模比 2018 年增加 30%以上、节能玻璃产能规模增加 200%以上。 ……(报告观点属于原作者,仅供参考。报告来源:国金证券)如需报告原文档请登录【未来智库】。

上海滩

光伏玻璃行业研究报告:供给渐显宽松,成本竞争更趋显著

(报告出品方/作者:华泰证券,方晏荷、孙纯鹏、张艺露)需求端:宽薄玻璃占比提升,总量增长加速我们认为在碳达峰和碳中和的目标驱动下,全球将加大对新能源产业的投入力度,中国作 为制造大国,高度重视光伏等新能源产业,2020 年光伏组件、光伏玻璃产能均在全球占有 90%以上份额,同时中国也是全球最大的光伏市场,21 年已经开启平价上网。随着光伏玻 璃新建产能政策放宽,头部厂商在成本、资金等多重优势因素下,有望推动行业生态进入 更加良性的增长轨道。光伏装机面对疫情表现出良好的韧性,2020 年逆势增长。受疫情影响,2020 年上半年全 球光伏装机较 19 年同期出现较大幅度下滑,然而下半年以来,光伏需求持续改善。在竞价、 平价项目的推动下,国内光伏市场实现快速恢复,前三季度光伏装机同比就已实现正增长, 第四季度在抢装潮推动下出现装机高峰。根据国家能源局统计,2020 年我国新增光伏装机 48.2GW,同比增长 59.5%,装机量连续八年居全球首位,累计装机连续六年居全球首位。 2020 年全球新增光伏装机约 120GW,其中中国是最主要的增长来源。考虑消纳能力后,我们预计“十四五”期间国内光伏装机年均新增 82GW。在碳中和陆续 成为全球共识后,各国相继制定发布了碳中和目标,根据国际能源署 2020 年 11 月 10 日发 布的《可再生能源 2020》报告,预计可再生能源将在 2050 年取代煤电成为全球最主要的 发电方式。但由于国内新能源发电正处于快速发展期,储能和消纳能力有待提升,而借鉴 海外经验,风力光伏发电占比 15%-30%时,电力系统平衡的压力将显著加大。2020 年全 国光伏消纳空间为 48.45GW,为确保 2030 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 25%左 右等目标要求,光伏发电消纳机制仍需完善和配套。根据华泰证券环保与电新团队 2020 年 12 月 15 日报告《平衡压力增大,亟需市场机制护航》预测,中性情景下 2025 年可再生能 源发电量之和占比将达到 38%,我国“十四五”期间光伏年均新增装机中枢为 82GW 左右, 其中 21 年我国光伏新增装机有望在 60GW 以上。光伏产业链持续降本,推动玻璃进入大尺寸时代光伏发电成本在近十年大幅下降,行业逐渐步入平价时代。根据《中国可再生能源国际合 作报告(2019)》,光伏度电成本已由 2010 年的 0.323-0.394 美元/kWh 降低到 2019 年的 0.036-0.044 美元/kWh,降幅达 89%,随着电池、组件技术的不断进步,单晶 PERC 技术 目前已经成为主流,带来组件效率和发电能力的提升,而下一阶段的技术升级尚不具备成 熟条件,因此尺寸升级成为当前阶段的主要目标,大硅片能够减少组件的连接数量,进一 步降低组件非硅成本,增加单片组件输出功率并最终带动 BOS 和 LCOE的下降,是行业持 续降本的有效途径,而硅片大型化推动加快推动宽版光伏玻璃的需求。上游硅片产能高度集中,大尺寸扩产迅速。根据 PV-infolink,2019 年我国大陆硅片产能约 173.7GW,其中单晶硅片产能 117.4GW,占全球产能高达 90%。从国内竞争格局来看,头 部企业主要是隆基(601012 CH)、中环(002129 CH)、晶科(JKS US)及晶澳(002459 CH),19 年产能占比分别为 35%/28%/10%/9%,CR4 集中度高达 82%。据北极星太阳能 光伏网不完全统计,2020 年硅片端扩产 328.6GW,其中大尺寸占比达 90%以上。在扩产 方向上,隆基、晶澳、晶科等 182 联盟企业以 182 硅片为主,三家企业扩产合计 186.6GW, 占扩产总数的 57%,通威股份(600438 CH)、天合光能(688599 CH)、京运通(601908 CH) 以及高景太阳能(未上市)则以 210 硅片为主,扩产合计 122GW,占扩产总数的 37%。 PV-info 预计 2021 年 182、210 尺寸硅片市占率将提升至 43%,预计 22 年 182 及以上大 尺寸硅片将成为市场主流。而根据 CPIA 的统计,2020 年 182、210 尺寸硅片合计占比约 4.5%,预计 2021 年占比或将提升至 50%。下游组件加速扩产,2020 年大尺寸组件占比达 43%以上。2019 年,全球光伏组件产能达 到 218.7GW,其中 CR10 市占率(按产量计算)达 56%,其中中国企业占据 8 家。根据 CPIA 的不完全统计,2020 年各主要组件企业扩产达到 382GW。其中隆基、晶澳、晶科以 182 组件为主,三家公司总计扩产 112.5GW,占扩产总数的 29.4%,而天合、东方日升、 环晟光伏、协鑫集成、阿特斯等企业扩产则以 210 组件为主,2020 年扩产中 210 或 210 往下兼容的产能超过 160GW,占总计划的 43%以上。硅片大型化导致光伏组件规格变大、重量增加,对于光伏玻璃的需求也进一步向大尺寸、 薄型化演进。以我们统计的部分组件样本看,目前市场上大尺寸硅片主要有 180mm、182mm、 210mm 三种规格,组件宽度从 1032-1303mm 不等,由于传统的超白压延玻璃原板宽度一 般在 1100mm 以下,因此存量玻璃产线能够生产大尺寸组件的很少。单块 166/182/210 硅片的面积分别为 0.0274/0.0331/0.0441 平米,目前行业主流 166/182 组件由均 72 片电池片组成,单个组件面积约 2.18/2.58 平米,166 组件单面标准功率平均 约为 420W,而 182 组件功率可达 540W,210 组件通常由 55 片或 60 片电池片组成,目 前行业以 5*11 版型为主,单个组件面积 2.61 平米,单面标准功率 550W。在实际计算中, 我们选择组件的额定功率(即正常工作时的功率)进行测算,组件的额定功率一般为标准 功率的 75%左右,因此行业主流 166/180/210 组件的单面额定功率分别为 315/405/415W, 单面组件的面积一般与所需光伏玻璃的面积相匹配,我们计算 166/182/210 单玻组件单 GW 装机量所对应玻璃的面积分别为 692/637/629 万平米,在装机容量不变的前提下,随着大 尺寸组件渗透率的提升,对宽版光伏玻璃的需求将逐渐增加。双玻组件优势明显,推动光伏玻璃薄型化双玻光伏组件是指由两片玻璃和太阳能电池片组成复合层,电池片之间由导线串、并联汇 集到引线端所形成的光伏电池组件。在太阳光照射下,电池可吸收由周围环境反射到双玻 组件背面的光线,在组件及电池环节均有工艺改动,因而较常规组件有更高的发电效率。 组件结构方面,双玻组件正反双面均采用 2.5/2.0mm 光伏玻璃进行封装(目前主流路线, 未来有进一步减薄潜力),取代了传统常规组件正面 3.2mm光伏玻璃+背面背板的封装结构。 电池工艺方面,双面电池背面采用铝浆印刷与正面类似的细栅格,背面由全铝层覆盖改为 局部铝层。背面的入射光可由未被 Al 层遮挡的区域进入电池,实现双面光电转换功能,增 加电池受光面积,从而获得 5%~30%的发电量增益(与地面材质相关),且性能、适用性与 质保期均优于常规组件。我们以 M6(166)组件为例,测算 2.0 双玻/2.5 双玻/3.2 单玻单瓦成本分别为 1.36/1.39/1.48 元,双玻组件虽然有所增重,但经济效益更优,薄玻相对于厚玻降本效果更显著。光伏组 件的成本主要包括电池成本、辅材成本和制造成本,其中电池成本是最主要的,一般占光 伏组件总成本的 50%-60%,辅材主要包括玻璃、背板、EVA 胶膜、铝框、焊带以及接线盒 等,制造成本主要为人工、包装等,其中光伏玻璃成本占比约 10%。我们以单面功率为 420W 的 166 组件为例,对双玻、单玻组件成本进行测算,2.0mm 双玻/2.5mm 双玻/3.2mm 单玻 组件成本分别为 627/644/620 元,双玻组件相对于单玻组件的成本更高,但由于其背面发 电增益更高(假设背面发电增益 10%),其单瓦成本要低于单玻组件,2.0mm/2.5mm 双玻 组件单瓦成本为 1.36/1.39 元,而单玻组件为 1.48 元,双玻组件的经济效益优于单玻组件。我们对不同尺寸、不同背板材料的组件单位成本进行计算,假设 M6/M10/G12 组件正面发 电功率分别为 420/540/550W,M10 和 G12 背面发电增益均为 10%,不同尺寸组件的铝框、 焊带、接线盒及制造成本一致,那么整体来看,不同尺寸的双玻组件单位成本均优于单玻 组件,而相同背板材料条件下,随着组件尺寸的增加,组件的单位成本也有微降。从整个 光伏产业链来看,由于大尺寸组件的功率更高,因此可以降低光伏电站 BOS 成本(电站土 建、设备、电缆、运维等成本相对固定)。我们认为未来大尺寸双玻组件将会是行业发展的 趋势,根据 CPIA 统计,2020 年双玻组件渗透率 27.7%,2025 年有望增长至 60%。双玻组件采用两块厚度为 2.0mm 或 2.5mm 的光伏玻璃取代常规组件 3.2mm 光伏玻璃和 背板,相比常规组件,双玻组件将带动光伏玻璃需求量增长 14%-42%(按重量测算)。对 于 M6/M10/G12 组件,如果按重量测算,单 GW 装机量分别需要约 5.54/5.10/5.03 万吨光 伏玻璃,而对于 2.5mm 和 2.0mm 玻璃厚度的双玻组件,生产 1GW 分别需约 7.86/7.24/7.15 和 6.29/5.79/5.72 万吨光伏玻璃。与 3.2mm 单玻组件相比,若使用 2.5mm 玻璃,则使用 双玻组件单 GW 装机将提高光伏玻璃需求量约 42%(按重量测算);若使用 2.0mm 玻璃, 则将提高光伏玻璃单位需求量约 14%。预计 21 年光伏玻璃需求 982 万吨,其中宽版玻璃需求 268 万吨预计 21 年隆基、晶澳、晶科 182 尺寸组件产能超 60GW。在 2020 年 11 月 12 日的“182 组件与系统技术论坛”上,隆基、晶澳、晶科公布了各自 182 组件的最新进展。晶科能源 预计 2021 年公司三分之二的产能将是 Tiger Pro 系列的 182 组件,公司组件产能或将达到 30GW,则对应 182 组件将达到 20GW;晶澳科技表示 2020 年底,其 182 组件年化产能 为 12GW,预计 2021 年 182 组件量产规模在 20GW 以上,占比同样在三分之二左右;隆 基股份表示,2021 年公司 166 和 182 尺寸组件的产能将各占一半,我们测算产能各为 22GW 左右。整体来看,三家头部企业 2021 年 182 总产能超过 60GW,若考虑到行业内二三线 企业产能新建及旧产能升级情况,预计 2021 年的 182 组件的产能将更多。预计 21 年行业 210 尺寸组件产能超过 85GW,其中天合光能、东方日升(300118 CH)产能 约 56GW。根据公司招股说明书,天合光能已经在浙江义乌、江苏宿迁、江苏盐城建设三 大 210 超级工厂,合计产能 14GW,根据公司可转债说明书,2020 年底天合光能组件产能 约 22GW,其中 210 组件约 10GW,公司预计 2021 年底产能超过 50GW,其中 210 尺寸 组件产能占比将超过 80%。而东方日升、环晟光伏均有产能扩建计划,我们预计 2021 年, 210 总体产能超过 85GW,CR3 天合光能、东方日升分别为 40/16GW。此外,根据公司公 告(2020-029),协鑫集成(002506 CH)3 月 27 日与合肥市肥东县人民政府签署协鑫 60GW 组件及配套项目产业基地项目投资合作协议,项目定位于“210mm”新型组件产品,并全 面兼容“210 mm”以下尺寸,分四期投产,一期 15GW 于 2020 年 12 月 12 日正式开工, 预计 21 年建成投产,但存在不确定性。光伏装机所需的组件按照所使用电池的不同可分为晶硅太阳能组件和薄膜太阳能组件两种, 所用电池分别为晶硅太阳能电池和薄膜太阳能电池,晶硅太阳能电池因其较高的光电转换 效率和较为成熟的技术而成为市场的主流。根据 CPIA,全球薄膜太阳能电池组件占比自 2010 年以来快速下降,2019 年全球薄膜太阳能电池组件产量占太阳能组件总产量的比例 为 4.4%,同比提升 1.2cpt,主要是来自美国 First Solar 公司(FSLR US)薄膜组件的产量 增长拉动,但受限于其光电转换效率相比晶硅电池仍较低,我们认为未来薄膜太阳能组件 的产量占比或继续缓慢下降,预计 2021 年占比在 4%左右,从玻璃类型来看,薄膜太阳能 组件所使用的玻璃为 TCO 导电玻璃,其制作工艺为浮法工艺,与晶硅组件所使用的压延玻 璃不同,并不是本报告主要的研究对象。光伏电站分为集中式电站与分布式电站两种,其所使用的光伏组件略有差别。根据 CPIA, 2020 年我国分布式光伏新增装机 15.52GW,同比增长 29.2%,截至 20 年底我国累计光伏 装机达 252.50GW,其中分布式光伏装机 78.15GW,占比达 31%,分布式光伏具有安装灵 活、投入少、方便就近消纳的优点,自 2017 年开始装机量快速增长。当前 BIPV 装机规模占整体比重仅为 1%,我们认为 BIPV 对光伏玻璃整体需求影响较小。 从安装形式来看,分布式光伏电站主要有 BAPV 和 BIPV 两种形式,BAPV 是指附着在建筑 物上的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其主要功能是发电,与建筑物功能不发生冲突,BIPV 即光伏 建筑一体化,是与建筑物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和安装,并与建筑物形成完美结合的太阳能 光伏发电系统,主要产品有光伏屋顶、光伏瓦片、光伏幕墙等,目前全球 BIPV 仍处于起步 阶段,根据 IMSIA 数据,2019 年全球 BIPV 总装机量达 1.15GW,占比仅 1%。根据 CPIA 数据,2020 年六大主要企业 BIPV 产量为 709MW,主要以工商业屋顶应用为主,BIPV 对 光伏玻璃的需求较常规组件更高,根据亚玛顿项目分析报告,单 GW BIPV 装机对应光伏玻 璃消耗量较常规光伏组件增加 310.8%,但考虑到目前 BIPV 装机规模相对较小,因此我们 认为其对光伏玻璃整体需求的影响暂可忽略。通过进一步计算,我们发现分布式电站单位装机量对应光伏玻璃的需求与集中式电站并无 明显区别。根据国家能源局,2020 年我国新增户用光伏装机突破 10GW,同比增长高达 100%,户用光伏装机已成为分布式光伏装机的主力军。分布式光伏基本为 BAPV 形式,由 于电站装机规模较小,因此所使用的组件功率相对较低,我们以某组件企业推出的最新分 布式光伏组件为例,测算户用光伏装机对光伏玻璃需求的影响,根据官网信息,其最新推 出的“至尊小金刚”分布式光伏组件最大功率 405W,组件尺寸为 1754*1096mm,所用玻 璃类型为 3.2mm 常规光伏玻璃,我们测算单 GW 装机对应光伏玻璃需求约为 5 万吨,我们 上文测算单玻组件单 GW 功率所需光伏玻璃为 5-5.5 万吨,从测算结果来看,分布式电站 光伏组件对光伏玻璃的需求与集中式电站并无明显差别,因此在下文的需求测算中,我们 对光伏组件的类型均按照集中式光伏电站所使用的主流组件来计算。我们预计 21 年光伏玻璃需求 982 万吨,其中大尺寸宽版玻璃占比约 29%。根据上文内容, 我们假设 21 年全球光伏装机量容量 160GW,按照 1.1 的容配比计算,则对应组件需求约 176GW,假设其中晶硅组件占比为 96%,则对应 21年晶硅组件需求为 169GW。我们预计 21 年双玻组件渗透率提升至 35%,大尺寸组件(M10、G12 组件)占比提升至 29%,则 测算 21 年我国光伏玻璃总需求量约 14.7 亿平,其中大尺寸宽版玻璃需求 4 亿平;按照双 玻组件使用 2.5/2.0mm 厚度玻璃来计算,共需光伏玻璃约 982 万吨,其中大尺寸宽版玻璃 需求 268 万吨,占比 27%。我们对光伏玻璃需求进一步做敏感性分析,测算在不同双玻渗透率以及大尺寸组件渗透率 下光伏玻璃的需求情况。若将双玻渗透率 35%、大尺寸占比 29%作为中性情景,双玻组件 渗透率每提升 5%,将带动玻璃需求提升 0.6%;而大尺寸组件占比每提升 5%,整体光伏玻 璃需求小幅下滑 0.5%,但会使得宽版光伏玻璃需求提升 17.1%。在不同条件下,我们测算 21 年光伏玻璃需求量浮动范围在-1.1%~1.0%以内。我们进一步对“十四五”期间光伏玻璃需求量进行中长期预测,并对不同厚度光伏玻璃需求 及浮法玻璃替代需求进一步细化。参考 CPIA 对“十四五”期间每年全球新增光伏装机容量 的乐观情景及悲观情景的预测,我们取预测中值作为新增光伏装机预测值,则预计 2021-2025 年每年新增光伏装机容量分别为 160/203/240/270/300GW,在双玻组件渗透率及大尺寸组件 渗透率逐渐提升的背景下,我们预计 2025 年光伏玻璃需求将达到 1766 万吨,年复合增速 16%,其中宽版玻璃需求预计达 1575 万吨,年复合增速高达 56%。从不同厚度玻璃需求来 看,2023 年之前 3.2mm 组件仍占较高比重,因此对应玻璃需求仍以 3.2mm 厚玻璃为主,但 随着 2.0mm 组件渗透率不断提升,2.0mm 薄玻璃需求将加快提升,同时双玻组件中 2.5mm 玻璃使用率逐步下降,我们预计 2025 年双玻组件或将全部使用 2.0mm 光伏玻璃。供给端:产能快速释放,龙头有望继续降本产能变化:531 之后新增产能先抑后扬根据卓创资讯和我们的统计,截至 2020 年 12 月末,全球超白压延玻璃在产产能日熔量 33170 吨,其中国内产能 29340 吨,占全球产能的 88.5%,海外新增主要是福莱特(601865 CH/6865 HK)2020 年 12 月新点火 1 条 1200t/d 产线。若按 330 天满产、80%成品率、全 年无冷修技改产能估算,2020 年末全球超白压延玻璃在产产线年产能约 876 万吨;但由于 当年新投产的无法全年贡献,2020 年光伏玻璃产量约 750 万吨,同比增长 22%。从同比增 速看,2015-2019 年全球光伏玻璃产量同比增速平均为 12%,低于全球光伏新增装机增速 25%,其中受“531 新政”影响,光伏玻璃 2018-2019 年光伏玻璃产量同比仅个位数增长, 加剧了 2020 年的供求失衡。一般而言,超白压延玻璃窑炉自投产后连续生产最长 8 年后就需要进行冷修技改。根据卓 创资讯统计,截至 2020 年末,我国超白压延玻璃停产冷修 15 窑 30 线,合计产能 3910t/d。 从窑龄分布来看,2013 年点火的窑炉到 2021 年就逐渐进入第 8 年生产周期,进行冷修技 改的迫切性更强,这部分合计 5 窑 2200t/d(含 2013 年之前点火产线);2014 年点火的 4 窑 3120t/d,因此我们预计 2021-2022 年每年将有 4-5 座窑约 2660t/d 产能进入冷修,若按 半年冷修期算,每年减少产量接近 40 万吨。我国光伏玻璃的需求主要来自新增光伏装机和光伏玻璃出口,其中新增装机需求包括国内 新增光伏装机和光伏组件出口。2020 年国内新增装机 48.2GW,同比增长 60%;2020 年 国内光伏组件出口 80.8GW,同比增长 20%,在疫情影响下国内外光伏玻璃需求呈现强劲 增长。玻璃直接出口方面,2020 年我国光伏玻璃出口 206 万吨,同比增长 3%;此外也会 进口少量光伏玻璃,2020 年全年累计进口光伏玻璃 2.6 万吨,同比增长 13%。18-19 年新增产能少导致 20 年供给短缺从日熔量来看,2018 年受“531”新政影响,在产产能及单月产量同比增速持续下降,至 2019 年初触底回升,并保持较快回升,但全年产量同比增速仅 8.4%,2018-2019 年连续 两年保持 10%以下同比增速。根据卓创资讯,截至 2020 年末国内超白压延玻璃在产基地 32 个,窑炉 51 个,生产线 173 条,日熔量 29340 吨,同比增长 16%。按 80%成品率计 算,2020 年 12 月超白压延玻璃月产量 73.26 万吨,同比增长 25%,呈现较快增长。根据 CPIA 最新统计,2019 年末我国在产超白压延玻璃 42 窑 148 线,产能 23630t/d,产 能利用率 65.9%,2015-2019 年行业平均产能利用率为 67.8%;停产冷修 56 窑 96 线,合计产能 12230t/d,其中 12 窑 21 线合计 2870t/d 应实施产能退出,36 窑 53 线合计 6360t/d 已不具备产能置换条件。但随着 2020 年 12 月光伏玻璃新建产能放开,产能退出和不具备 产能置换条件的产能均可能复产,成为 2021-2022 年光伏玻璃的新建产能。2021 年计划产能翻番,宽版玻璃供给逐季增加根据卓创资讯和我们的不完全统计,2021-2022 年拟在建产能将同比倍数级增加,截至 2020 年末,国内拟在建超白压延玻璃产能 57200t/d,其中 2021 年预计点火 33000t/d,与 2020 年末在产产能相当,剩余 24200t/d 产能预计在 2022 年及以后点火。此外,若考虑海外拟 点火产能(福莱特越南 1 条 1000t/d,信义光能马来西亚 2 条 1000t/d),全球 2021 年新点 火产能将达 36000t/d,是 2020 年末在产产能的 108%。截至 2021 年 2 月 26 日,盛世新能源一条 320t/d 和唐山金信一条 250t/d 产线已于今年 1 月点火复产,信义芜湖一条 1000t/d 于今年 1 月末新点火,福莱特越南二线 1000t/d 和安徽 二期一条 1200t/d 于 2 月新点火,我们预计 21Q1 约 3770t/d 新产能点火。此外,卓创资讯 数据显示海控三鑫550t/d和索拉特350t/d于2月提前复产。根据我们的统计,2021年Q2-Q4 预计计划新点火产能日熔量分别为 5050 吨、5250 吨、21930 吨。尽管 21Q4 计划点火产 能很多,但我们预计由于新投产能存在土地、环保、资金、技术等诸多壁垒,且随着供求 缺口收窄,价格和盈利回归正常水平,实际投产或未必如计划的多。光伏组件龙头企业 2019 年尝试推出“182”、“210”等大尺寸组件,2020 年占比进一步上 升至 4.5%,且 2021 年占比有望快速上升至 35%,对 1100-1300mm 规格宽版玻璃需求将 快速增加。由于传统的超白压延玻璃压延机及加工线宽度一般按 1000-1200mm 配置,仅 可以满足 166 及以下组件的要求,因此只有 2020 年下半年开始点火或复产的部分生产线才 能满足宽版玻璃生产要求。根据卓创资讯和我们的统计,2020 年末全球能够生产宽版玻璃 的产能约 4900t/d,产量约 32 万吨;但该部分产能在 2021 年将满产,全年产能超过 100 万吨,且随着新建产能投产和浮法玻璃改产,我们预计宽版玻璃供给缺口加快收窄。集中度变化:CR2 地位稳固,核心竞争在成本CR2 占比接近五成,行业积极扩产超白压延玻璃呈现两超多强的竞争格局。根据卓创资讯和我们的统计,截至 2020 年末,信 义光能国内超白压延玻璃产能 7900t/d,福莱特 5400t/d,分别占国内产能的 27%、18%, CR2 合计占比 45%,同比提升 0.8pct;CR5 合计占比 65%,同比下降 2.3pct。与 2010 年 相比,CR2 提升 12.2pct,CR5 提升 7.0pct,且福莱特与信义持续占据前二位置,而 2010 年第三至第五名在 2020 年均跌出前五,过去十年龙头企业扩产明显快于其他企业。若考虑信义在马来西亚、福莱特在越南的产能后,信义光能全球超白压延玻璃产能 9800t/d, 福莱特 6600t/d,分别占全球产能的 29%、20%,CR2 合计占比 49%,同比提升 2.3pct。 受疫情等因素影响,而 CR5 甚至 CR10 企业中除信义和福莱特外,其他企业的产能扩产并 不明显,2020 年国内 CR5 产能合计占比 65%,同比下降 2.3pct;全球 CR5 产能合计占比 67%,同比下降 1.0pct。参考前述我们的统计,2021 年全球预计将新点火 36000t/d 产能,2021-2022 年平均每年有 2660t/d 产能进行冷修技改,2021 年末在产产能将达 66510t/d。虽然 2021 年福莱特与信 义新增产能并不少,计划分别新点火产能达到 5800t/d、6000t/d,至 2021 年末在产产能将 分别达到 15800t/d、12400t/d,占全球在产产能的 24%、19%,维持 CR2 的双龙头格局, 但由于其他玻璃企业也拟大幅扩产,二者将较 2020 年末分别下降 5.8pct、1.3pct。龙头企业签订长期协议锁定新增产能供应,光伏-玻璃企业强强联合有助于维持龙头企业优 势竞争地位、扩大规模效应。在“十四五”光伏新增装机持续快速增长预期下,头部组件 企业纷纷与下游光伏玻璃企业签订 3-5 年期采购合同,锁定光伏玻璃供应。根据我们的统 计,2019-2021 年初晶科能源、晶澳科技、隆基股份、东方日升、天合光能五家组件厂与 光伏玻璃厂商签订的采购合同总量不低于 10.27 亿平,定价方式以月度议价为主,按签订 合同时点市场价计算,总采购金额达 426.5 亿元。从光伏玻璃企业长单情况看,签署长期 供货协议的均是未来两年大幅扩产的企业,我们预计该种强强联合的方式也有助于玻璃企 业扩大规模效应、保持行业优势地位。21 年竞争趋于激烈,挖掘成本护城河光伏玻璃生产一般包括原片生产和深加工两个环节,其中大多数原片厂配套有自身的深加 工生产线,并积极打造盖板-背板玻璃都能提供的复合型企业;而传统的深加工企业也逐渐 自建或扩建窑炉,向上游原片生产延伸。我们根据已投产项目的财务报告和拟在建项目的环评报告,勾画出光伏玻璃行业的成本曲 线,呈现出较明显的阶梯式分布。其中:1)日熔量 2000-3000t 之间的生产成本最低,在 13-14 元/㎡(或 1700-1800 元/吨),也是目前企业新建产能的主要目标。一般由 2 条 1000t 或 1200t 生产线组成,年产量在 60-80 万吨左右;2)日熔量超过 3000t/d 的生产成本是目 前两大行业龙头福莱特和信义光能的产线平均成本,约 15-17 元/㎡(或 2100-2300 元/吨), 年产量均在 100 万吨以上;3)日熔量 1000-2000t 之间的生产成本对应 18-20 元/㎡(或 2500-2700 元/吨),年产量在 30-50 万吨左右,是目前除 CR2 以外的光伏玻璃上市公司成 本水平;4)日熔量 1000t 以下或年产量 30 万吨以下的生产线,生产成本在 21 元/㎡以上 (或 3000 元/吨),主要是目前非上市玻璃企业或深加工企业的成本水平,我们认为属于边 际产能,其生产成本表征了存量产能的最高成本水平。若以生产 3.2mm 玻璃计算,我们测 算疫情前 2019 年超白压延玻璃原片平均成本约 17 元/㎡左右,未来随着新基地的建设,成 本有望下降至 13 元/㎡,降幅超过 20%。根据卓创资讯统计,2020 年行业平均成本 16.6 元/㎡(或 2075 元/吨),2021 年 2 月为 17.06 元/㎡(或 2133 元/吨)光伏玻璃成本主要包括直接材料、燃料动力、直接人工、制造费用等四个部分,其中直接 材料与燃料动力是最主要的两个部分。以福莱特为例,2014-2018 年直接材料和燃料动力 成本平均占比为 42.0%、38.6%,较 2009-2011 年平均占比 43.5%、40.5%均小幅下降, 二者合计占比保持在 80%以上。而直接人工占比稳定下降,由 2009 年的 10.7%下降至 2018 年的3.9%左右,主要得益于2010年前后的窑炉技术改进和后期的深加工机械化水平提升。 不同窑炉的规模直接决定了成本差异,一般而言,各个相近等级规模窑炉之间的成本差在 10%左右,其中直接材料部分主要体现在原材料采购的规模成本上,燃料动力部分主要体 现在熔窑的能耗上。从窑炉类型来看,2020 年末全球 57 个在产窑炉中,共有 19 座大型窑炉,日熔量合计占比 38.7%。其中小型窑炉由于规模小、建成年数较早,因此在生产宽版或薄玻璃上成品率低、 综合成本较高,但我们认为随着行业特大型窑炉越来越多,我们预计 2021 年特大型窑炉数 量将快速增加,带动行业平均成本进一步下降。但特大型与大型窑炉在生产 2.0mm 及以下 薄玻璃的成品率和成本方面仍然存在差异,我们预计 2021 年将体现的更为明显。从单耗来看,以我们搜集的部分项目规划信息看,建成年份越早的项目单耗较高,信义芜 湖三期原材料和燃料单耗普遍高于六期;但新建大型窑炉产能的单耗差异不大。直接材料 中主要是石英砂、纯碱、白云石和石灰石等,燃料动力主要是天然气或石油类燃料、水电 等,我们总结出超白压延玻璃的物料平衡模型为:每单位玻璃液由 0.70 单位硅砂、0.22 单 位白云石/石灰石、0.22 单位纯碱、0.03 单位其他辅材构成,对应窑炉原片成品率约 85%。从历史盈利情况来看,主要超白压延玻璃企业的毛利率呈现阶梯式分布,与前文的产能成 本曲线相一致。其中 tier1 为两大巨头企业,2016-20H1 光伏玻璃业务毛利率稳定,信义光 能和福莱特毛利率均值分别为 33.9%、34.8%;tier2 主要为彩虹新能源、洛阳玻璃、南玻 等企业,2017-20H1 毛利率均值为 20%-25%,与 tier1 的差异主要在于窑炉规模偏小;tier3 主要是安彩高科、索拉特和亚玛顿等传统深加工转型原片-加工一体化的企业,其中安彩高 科和索拉特目前在产各一座窑炉,安彩高科 900t/d 窑炉 2019 年 7 月投产、索拉特 300t/d 窑炉 2018 年 1 月投产,产线投产后,相比于此前 10%左右的深加工毛利率,两家公司毛 利率提升显著。未来随着新一轮产能扩张,tier1~3 的企业均有望实现不同程度的成本下降。浮法背板渗透率提升,中长期关注压延降本我们在前文指的光伏玻璃主要是超白压延玻璃,但随着双面光伏组件占比的提升,玻璃材 质背板与透明有机材质背板的市场份额不断提升,超白浮法玻璃应用于背板的比例提升。 据 CPIA的统计,双面组件自 2016年出现、2018年进入量产以来,2019年实际产量约 16GW, 占比14%。2020年受益于市场对双面组件发电增益的认可以及美国豁免双面组件201关税, 双面组件占比 29.7%,同比上升 15.7pct,CPIA 预计 2023 年双面组件占比将升至 50%。 其中玻璃材质背板份额占比 27.7%,同比上升 14.2pct,预计 2025 占比将超过 45%。超白浮法玻璃与超白压延玻璃均可作为光伏组件背板,2020 年在超白玻璃紧缺的情况下, 部分普通浮法玻璃也应用于光伏组件。浮法玻璃应用于光伏背板,与压延玻璃的差异主要 在于没有背面发电增益,单个组件损失在 3-5w 左右,占比 1%左右,但成本也相对更低。 根据卓创资讯和我们的统计,截至 2021 年 2 月末,全国在产超白浮法产线 13 条,合计日 熔量 8500t/d,环比 12 月增加 300t/d,其中应用于光伏背板的大约 4000t/d,我们预计 21H1 产能将达到 10000t/d。尽管浮法玻璃转产光伏玻璃的技改相对容易,时间周期 3 个月左右,投入成本不大,但掌握生产 2.0mm/2.5mm 光伏背板玻璃技术的企业并不多,其中信义玻璃、旗滨集团与金晶科 技在产及拟转产光伏用浮法玻璃规模较大,每家约在 3000t/d,若考虑其他中小企业的产能, 我们预计 2021 年超白浮法玻璃光伏背板的日熔量在 1 万吨/天,年产能超过 300 万吨,供 给相对充裕。我们认为未来浮法玻璃应用能否进一步提升,仍主要取决于二者的成本比较。金晶科技是 国内领先的超白浮法生产企业,且自产纯碱,因此我们认为其超白浮法玻璃生产成本具有 代表性。2016-2019 年金晶的技术玻璃(主要包括超白浮法和高档浮法,其中超白浮法玻 璃占比约 70%-80%)原片平均成本为 1413 元/吨,对应玻璃原片成本约 10 元/㎡,较同期 普通浮法玻璃原片成本 1071 元/吨高 30%。从成本构成来看,2016-2019 年原辅材料成本 平均占金晶技术玻璃成本的 46.6%,能源占比 37.5%,人工占比 2.1%,制造费用等其他占 比 13.8%。普通浮法玻璃方面,以福莱特为例,2014-2017 年浮法玻璃中直接材料成本占比为 45.0%, 高于压延玻璃的 41.5%,但与金晶科技超白浮法玻璃的占比相当。燃料动力成本方面,普 通浮法玻璃的能源成本占比略低于超白压延玻璃,在 38%-39%左右。直接人工方面,普通 浮法玻璃人工成本占比 2%-3%,与超白压延玻璃相当,但较压延玻璃低 3pct。从单位成本来看,2013-20H1 福莱特光伏玻璃成本平均为 17.4 元/㎡,毛利率平均值为 34.3%。2018 年以来,随着安徽新基地的投产和薄玻璃占比提升,福莱特单平米成本下降 至 15-16 元。未来随着特大型窑炉点火和双玻比例上升,福莱特单位成本将进一步下降; 而 2013-20H1 福莱特浮法玻璃成本平均仅为 6.81 元/㎡,毛利率平均值为 16.7%。从单耗来看,以宁夏金晶 600t/d 太阳能基板及 Low-E 玻璃一期项目为例,每吨超白浮法玻 璃消耗石英砂 0.74 吨、白云石和石灰石 0.24 吨、纯碱 0.22 吨,尽管该项目投产时间较早 (2018 年),但与同等规模超白压延玻璃的单耗差异仍然不大。因此,我们认为超白压延 玻璃与超白浮法玻璃的成本差异主要取决于直接材料的价格和成品率。综上,我们总结出日熔量为 1000t/d 的超白压延玻璃与超白浮法玻璃的原片成本模型,假设 超白压延玻璃硅砂:白云石:纯碱的单耗比例为 0.70:0.22:0.22,而超白浮法玻璃由于 成品率较高,单耗分别为 0.68:0.20:0.20。我们测算 2.5+2.5mm 双玻背景下,2021 年 2 月单平米超白浮法玻璃原片成本为 10.87 元,较超白压延的 12.90 元少 16%,主要是压延 玻璃原片环节成品率较低。但由于超白浮法玻璃提升发电增益和透光率必须采用镀膜钢化 和丝网印刷等深加工处理,因此深加工成本相对略高。综合来看,我们判断超白浮法玻璃 背板较超白压延玻璃背板的综合成本低 10-15%。由于 2021-2022 年双面组件和双玻组件的渗透率仍将快速提升,而超白压延玻璃的产能投 产需要一定的周期,因此我们认为浮法玻璃在光伏组件背板领域仍有一定的渗透空间(盖 板领域我们认为目前的技术和成本水平尚不可行)。我们预计随着超白压延玻璃通过新建特 大型窑炉、降低单耗、提升燃烧效率和成品率,成本有望进一步下降约 20%,中长期看超 白浮法玻璃在成本端的优势较为有限。此外,传统的超白浮法玻璃龙头企业虽然不是应用 于光伏背板,但毛利率仍保持在 30%左右,而超白压延玻璃平均保持 34%左右毛利率,二 者的毛利率差异并不大。行业展望:供给渐显宽松,成本竞争更趋显著回顾 2020 年,光伏玻璃价格不仅创 2015 年以来新高,而且在 20H2 半年时间内原片均价 上涨 120%。2020 年末国内在产超白压延玻璃产线 173 条,日熔量 29340 吨,同比 2019 年末分别增加 21 条(增幅 14%)、3980 吨(增幅 16%),2018-2019 年新建玻璃产能滞后 于组件产能扩产,叠加疫情影响,导致 20H2 光伏玻璃价格快速上行。截至 2021 年 2 月末, 3.2mm 原片主流价格 33 元/㎡,环比持平,同比上涨 65%;3.2mm 镀膜玻璃价格 42 元/ ㎡,环比持平,同比上涨 45%。库存是价格的另一面,2018 年以来,超白压延玻璃经历了两次去库存,2020 年玻璃库存 由 4 月的 28 天快速下降至 12 月的 4 天,仅 8 个月时间实现了 2018.6-2019.12 的历程,库 存下降的速度决定了价格上涨的斜率。2021 年 2 月末,春节后小幅累库至 9.65 天。综合前文,我们提供一种光伏延玻璃库存的模拟测算方法,以光伏玻璃有效产量作为供给 (S),以“国内光伏新增装机+光伏组件出口+光伏玻璃净出口(或光伏玻璃出口-光伏玻璃 进口)”作为有效需求(D),二者之差为当月的供给缺口(D-S),我们认为持续的供给缺 口是导致光伏玻璃 20H2 快速上涨的主要原因。截至 2020 年 6 月末,国内在产光伏玻璃产 线 146 条,日熔量 24460 吨,较年初均有减少。我们估算 20H1 光伏玻璃需求同比基本持 平,而 20H2 需求同比增长 60%,而供给同比仅增长 21%。结合需求与供给预测,我们预计 2021Q3 光伏玻璃的供求紧张关系将得到实质性解决,2021 年全年超白压延玻璃需求 982 万吨,全年供给 993 万吨,供需相对平衡。但考虑拟在建产 能的加快建设,部分产能提前点火或将加大供给压力。结构性产品方面,宽版玻璃全年供 需关系维持相对偏紧,但考虑浮法玻璃背板的渗透率提升,我们认为这种平衡较为脆弱。另一方面,随着光伏玻璃产能的快速扩张,我们认为 21H2 成本优势竞争将更为明显,未来 两年更多“原片-加工”一体化、“盖板-背板”一体化的企业将出现,压延玻璃龙头企业有望通 过新一轮产能扩张降低成本约 20%,弥补与浮法玻璃的成本差异;浮法玻璃龙头企业则通 过参与光伏玻璃供应市场,获得新的增量市场。详见报告原文。(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精选报告来源:【未来智库官网】。

东海战

光伏玻璃行业研究报告:光伏玻璃供需双涨,供给宽松预计Q3显现

(报告出品方/作者:华创证券,王彬鹏)一、产业链:光伏玻璃处于光伏产业链中游,采用透光率高的超白玻璃(一)光伏玻璃是光伏组件重要组成部分,位于光伏产业链中游光伏玻璃构成光伏组件最外层结构,起到保护和透光作用。光伏玻璃是指用在太阳能光 伏组件上的玻璃,起到保护电池片和透光的作用,保护机械强度较差的电池片破裂和易 氧化生锈的电极,延长组件使用寿命,同时保证较高的透光率。光伏玻璃可以分为盖板 (面板)和背板,构成了光伏组件的最外层结构。光伏玻璃的生产环节可以细分为原片生产和深加工。光伏玻璃的生产可进一步分为原片 生产和深加工,原片需要经过磨边、镀膜、钢化等环节制成可应用的光伏玻璃成片。镀 膜是在光伏玻璃原片上覆盖镀膜液,确保有更高的光线透过率,保证太阳能电池片的发 电效率;钢化工艺使得光伏玻璃具有更高的强度,可承受风压和温差变动。光伏玻璃位于光伏产业链中游,下游客户为组件企业。从光伏产业链来看,光伏玻璃处 于产业链中游;产业链上游为原材料,主要包括生产玻璃所需的石英砂和生产电池片所 需的硅料;中游为光伏组件各部分的制造环节,主要包括电池片、光伏玻璃及其他辅材 (EVA 胶膜、铝合金边框等)的制造环节;下游是将电池片、光伏玻璃用 EVA 胶膜密封,用铝边框和接线盒封装起来的光伏组件;终端应用领域,光伏组件与逆变器组合应 用于光伏电站。(二)光伏玻璃选用超白玻璃,相比普通玻璃透光率更高光伏玻璃选用透光率高的超白玻璃,超白玻璃所需超白石英砂较为稀缺。光伏玻璃要求 具有较高的透光率,透光率直接决定光伏组件的发电效率,超白玻璃是光伏玻璃原片的 唯一选择。普通玻璃铁含量在 0.1%左右,玻璃颜色呈现为绿色,透光率较低,3.2mm 的 普通玻璃透光率约为 88%;超白玻璃是超透明低铁玻璃,含铁量低于 0.015%,具有自爆 率低、颜色一致性高、透光率高、性能稳定等优点,3.2mm 超白玻璃的透光率约 91.5%, 相比普通玻璃高出 3.5 个百分点。目前行业内各公司的超白玻璃产品均在 91.5%左右,进 一步提升光伏玻璃透光率需借助镀制减反膜的方式,可提高 2%左右的透光率。超白玻璃 用石英砂质量要求高,对含铁量的要求十分严格,天然超白石英砂矿较为稀缺,国内仅 有安徽凤阳、湖南、广东河源、广西和海南等少数地区存有砂矿资源。(三)超白玻璃分为压延和浮法工艺,压延为光伏玻璃首选超白玻璃分为超白压延和超白浮法。根据生产工艺,超白玻璃分为超白压延玻璃和超白 浮法玻璃。超白压延玻璃是采用压延工艺,利用压延机将熔融的玻璃液辊压成板状玻璃 带,再经过退火得到玻璃原片。压延工艺制成的玻璃表面带有特殊花纹可以增加透光率, 是目前光伏玻璃的主流产品。超白浮法玻璃是采用浮法工艺,将玻璃熔液注入锡液表面,利用重力形成表面平整的玻璃,最后经退火制成超白浮法原片。超白压延的透光率更高,是面板首选材料,背板采用超白浮法也被下游接受。与超白浮 法玻璃相比,超白压延玻璃表面经过压延形成了特殊的花纹,凹凸花纹减少光反射、增 加了太阳光从不同入射角的透过率,使得压延玻璃的透光率更高。根据周欣《双玻组件 用背板玻璃材料的性能分析》,2.0mm 厚度的压延玻璃和浮法玻璃平均透光率分别为 91.93%和 88.27%。整体来看,超白压延玻璃比超白浮法玻璃的综合透光率高出 3%-4%。 透光率每提高 1%,光伏电池组件发电功率可提升约 0.8%,因此超白压延玻璃是光伏 组件面板的首选材料。双玻组件采用超白浮法玻璃作为背板已成为一种趋势,背板发电 功率本身较低,整体来看采用浮法做背板的组件功率损失约 1-3W,降幅 1%左右,在压 延和浮法存在一定价差的情况下可被下游接受。超白压延玻璃表面有花纹,抗冲击性较 低,超白浮法玻璃平整度较高,抗冲击性较强,而随着厚度降低,抗冲击强度相差越大, 1.6mm 厚度下浮法玻璃平均抗冲击高度高出压延玻璃 97%。未来在封装玻璃超薄趋势下, 浮法玻璃相对压延玻璃的替代性或有望增强。(四)二十年发展史,我国光伏玻璃从依赖进口成长为引领全球从 2000 年算起,光伏玻璃在我国经历二十年发展,经历了“外资企业主导,国内需求依 赖进口”、“政策扶持光伏产业,国产化玻璃起步”、“规模技术引领全球”几个阶段。2000-2006 年光伏玻璃被外资企业主导。2006 年之前,光伏行业本身发展速度不高, 光伏玻璃需求较弱。国内市场被法国圣戈班、英国皮尔金顿、日本旭硝子、日本板 硝子四家外资企业垄断,国产光伏玻璃的产品较少,国内的组件需要依靠高价进口 国外的光伏玻璃产品。2006-2011 年福莱特、信义和南玻率先打破外企垄断,国产玻璃占一半全球份额。2006 年是光伏玻璃国产化的开端,2006 年 6 月福莱特引进第一条 100t/d 的光伏玻璃生产 线,打破旭硝子、板硝子、圣戈班、皮尔金顿的垄断,10月南玻 250t/d 产线点火投 产。此后,国内企业不断扩大规模,在下游光伏行业需求的带动下,国产光伏玻璃 快速发展,产能产量、销售额占全球比重不断提升,至 2011 年时中国已成为全球最 大的光伏玻璃生产国,占据约一半的全球份额。2011 年之后政策刺激带动需求爆发,国内企业开始海外建厂。2011 年和 2012 年, 美国和欧盟分别对中国光伏行业展开“双反”调查,国内光伏产业发展遭遇“贸易 战”的阻碍。为应对美欧“双反”调查的不利影响,2012 年下半年政府出台六项鼓 励性政策,刺激光伏产业链发展。政策刺激下光伏玻璃需求增长较大,2012-2013 年 国内光伏玻璃销售额均实现 25%以上的增长。至 2016 年时,中国光伏玻璃规模已占 全球份额 80%以上,国内企业也开始在海外布局产能,信义在马来西亚投产 900t/d 光伏玻璃产线,福莱特也在越南扩张产能。2006 年到 2016 年的十年时间,中国光 伏玻璃行业实现从依赖进口到国产替代再到替代进口的转变。目前我国是全球最大 光伏玻璃产国,2019 年光伏玻璃销售额 141.11 亿元,全球占比 85%;光伏玻璃产量 4.66 亿平米,全球占比 86%。二、价格回顾:2020 年光伏玻璃涨价 70%,玻璃占组件报价比重提升 4%2020 年光伏玻璃原片涨价 70%,攀升至历史峰值。2020 年光伏玻璃价格呈一路上涨态 势,3.2mm 原片从年初 20 元/平方涨价至年末 34 元/平方,涨幅 70%,原片价格已处于历 史高点;3.2mm 镀膜均价从年初 29 元/平方涨价至年末 42 元/平方,涨幅 45%,部分小厂 散单价格涨至 48-50 元/平方。2020 年光伏玻璃高度景气,价格大幅跳涨,主要原因在于短期的供需失衡:供给端:长视角下政策压制 2020 年供给,2018 年出台的《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印 发钢铁水泥玻璃行业产能置换实施办法的通知》,将光伏压延玻璃也列入产能置换 范围,新增产能受到限制,光伏压延玻璃生产线从建设到产能释放约 2 年时间,2018 年政策压制的新增产能在 2020 年开始显现出影响。短视角下疫情影响有效产能, 2020 年上半年疫情影响需求,导致部分产能提前进入冷修,2020 年 6 月时光伏玻璃 原片有效产能 24460t/d,相比年初缩减 520t/d。需求端:上半年疫情影响国内外需求,整体市场平淡、需求萎缩。下半年需求复苏, 此外光伏补贴弱化,竞价项目多数要求在 2020 年年底前完成并网,四季度存在抢装 潮,国内前三季度装机 18.7GW,四季度 29.5GW,四季度占比超过 60%;同时,光 伏产业快速发展的预期开始强烈,组件扩产导致需求集中释放。双玻组件渗透率的 提升也增加了对光伏玻璃的需求。2020 年玻璃价格大涨,玻璃占组价报价比例提升 4pct,组件的玻璃成本抬升 50%左右。光伏玻璃价格连续上涨,使得玻璃毛利率也跟着不断提升,根据卓创资讯的数据,12 月 价格高位时 3.2mm原片毛利率已达到 50%左右,大窑炉的毛利率部分可以达到 60%以上。 上游玻璃盈利提升,但对于下游组件造成了一定的压力。我们测算,1 月和 6 月时,单 玻组件报价中玻璃价格占比在 6%左右;12 月,玻璃价格上涨至高位,单玻组件中玻璃 价格占比约 10%,双玻组件中占比 16%。而供应偏紧,也卡住光伏组件厂商扩产速度, 同样出现涨价紧缺的硅料还可以借助国外进口,但光伏玻璃 90%以上供应来自国内。对 此,六大组件企业东方日升、晶澳科技、晶科能源、隆基股份、天合光能和阿特斯联合 倡导放开光伏玻璃产能置换限制。12 月 16 日工信部《水泥玻璃行业产能置换实施办法 (修订稿)》,有条件放开光伏压延玻璃产能限制。此外,由于光伏压延玻璃价格过高, 下游组件对于超白浮法的替代方案接受度提升。三、装机量增长和双玻渗透率提升拉动需求,2021表观需求预计34000t/d以上(一)光伏发电平价化和环保目标推动光伏装机量持续增长装机量提升驱动之一:光伏平价化。光伏发电逐步进入平价周期,2021 年预计可于煤电 同价。过去近 20 年,光伏发电的规模增长很大程度是由政府补贴和环保目标推动,光伏 发电的成本缺少市场化竞争力。2018 年-2019 年,国内光伏装机量连续两年出现下滑, 便是受到 2018 年“531”政策的影响,国内市场的短期需求受到抑制,直至 2019 年 5 月 底光伏政策落地,推行竞价补贴和平价并行。2020 年,随着组件等关键设备的效率提升、 运维能力提高,光伏发电成本逐渐下降,逐步实现平价。根据 CPIA《中国光伏产业发展 路线图》的数据,2020 年我国地面光伏电站初始投资成本为 3.99 元/W,较 2019 年下降 12.3%。发电成本来看,预计 2021 年大部分地区可实现与煤电基准价同价。光伏度电成 本的下降,推动光伏逐步进入平价周期,支持光伏发电装机需求持续增长。 装机量提升驱动之二:“碳达峰”“碳中和”等环保目标。为达到 2030 年中国非化石能 源比重 25%,年均新增装机量将在 70-95GW。2020 年 9 月联合国大会上表示力争 2030 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 年前实现碳中和,之后的经济工作会议上明确要做好“碳 达峰”、“碳中和”工作,加快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能源结构,大力发展新能源。为达 到 2030 年中国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 25%目标,“十四五”期间光伏年均新增 装机量将在 70-95GW 间。光伏装机量提升将带动光伏玻璃需求持续扩容。光伏发电大幅推广应用,组件作为核心 产品,装机量保持持续增长态势。2020 年,国内光伏新增装机量 48.2GW,同比增长 60.1%; 全球预计达到 130GW。根据 CPIA 在《中国光伏产业发展路线图》中的乐观预测,2021 年全球新增光伏装机量达到 155GW,国内新增装机量预计达到 60GW 以上,2020 年至 2025 年复合增长率约 9%。光伏玻璃的需求预计未来受益于光伏装机量的提升进一步扩 容。(二)双玻组件渗透率 5 年有望翻倍增长,带来更大需求弹性光伏组件分为晶硅组件和薄膜组件。太阳能光伏组件可以分为晶硅组件和薄膜组件两类, 其中晶硅组件凭借单块组件发电功率高的特性占据光伏组件总量的 95%份额,薄膜组件 仅占 5%左右。单玻组件为晶硅组件的主流产品,双玻组件凭借发电增益优势,渗透率有望提升。晶硅 光伏组件根据背面材质可以分为双玻组件和单玻组件,单玻组件的背板材料大部分为不 透光的复合材料(TPT、TPE 等),目前单玻组件仍是主流,2020 年单玻组件市占率 70% 左右,双玻组件占比 29.7%;双玻组件采用玻璃替代了单玻组件的复材背板,双面采用 玻璃封装。相比单玻组件,双玻组件的生命周期更长,耐候性和耐腐蚀性更强,衰减低于普通组件;发电效率更高,正面背面均有发电能力,背面可接受周围环境的反射光、 散射光转换为电能,根据不同地面环境双面组件能够提高 10%-30%的发电量。根据李亚 彬《360W 超高功率 n 型双玻双面发电组件研究及应用》,采用背面无横梁安装方式时,双玻组件的发电量增益最高可以达到 32.99%,平均发电量增益约 21.38%;横梁式安装 方式,发电量增益最高可达 30.18%,平均发电量增益 20.10%。凭借发电量优势,双玻 组件未来渗透率有望提升。2.0mm 双玻组件重量已接近 3.2mm 单玻,双玻重量大的痛点消除,2025 年渗透率有望 达到60%。单玻组件采用一块3.2mm光伏玻璃作为面板,双玻可采用两块2.5mm或2.0mm 厚度的光伏玻璃作为面板和背板。2018 年,双玻组件主要采用 2.5mm+2.5mm 双玻,相 比 3.2mm 单玻的厚度增加较多,2.5mm 双玻的玻璃重量增加了 56%,组件总重量增加 23%,在安装运输上存在一定的成本提升。随着 2.0mm 钢化能力的提升,双玻出现减薄 趋势,2019 年时 2.0mm+2.0mm 双玻组件占据 20%市场份额。2.0mm+2.0mm 双玻的应用, 大幅降低了组件的重量,经测算2.0mm 双玻组件的总重量仅比 3.2mm 单玻高出 1.94%, 相比 2.5mm 双玻组件减重 4KG 左右。双玻组件重量较大的痛点得以消除,凭借寿命更 长和发电功率更高的优势,渗透率有望快速提升,根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预计,2025 年 双玻组件市场渗透率有望达到 60%。(三)预计 2021-2023 年光伏玻璃产能需求为 34291/42181/51435t/d光伏玻璃的需求增长由光伏装机量增长、双玻组件渗透率提升共同推动。我们假设:1)装机量方面:预计未来三年全球光伏装机量稳步增长,2021-2023 年全球装机量分别 为 170GW、204GW、245GW,其中晶硅组件占比 96%,对应组件产量为装机量的 1.1 倍(容配比为 1.1)。2)双玻渗透率方面:双玻组件渗透率逐渐提升,参考 CPIA 的预测,假设 2021-2023 年双玻组件渗透率分别为 40%、50%、60%;双玻组件中,超薄化趋势继续推进, 2.0mm+2.0mm 组件占比也逐渐提升,假设分别占双玻组件的 50%、60%、80%,暂 未考虑 1.6mm+1.6mm 的推广普及。3)玻璃消耗、成片效率、成品率方面:参考南玻公告的数据,假设 1GW 组件需要消 耗 3.2mm 光伏玻璃 578 万平、2.5mm 光伏玻璃 1139 万平;2.0mm 光伏玻璃 1139 万 平;3.2mm、2.5mm、2.0mm 规格的光伏玻璃成片销量分别为 125 平方米/吨、160 平方米/吨、200 平方米/吨;原片成品率分别为 82%、80%、78%;深加工成品率均 为 95%。基于上述假设,我们测算 2021-2023 年光伏玻璃原片需求分别为 1251.61 万吨、1539.62 万吨、1877.36 万吨,对应日熔量分别为 34291t/d、42181t/d、51435t/d,同比增速分别 为 36%、23%、22%。四、2021 三季度供给宽松开始体现,大尺寸窑炉结构性紧张(一)四轮政策出台,2020 年底光伏压延玻璃产能限制适度放开过去光伏压延玻璃的产能政策是限制新增压延产能的重要因素,回顾从 2018 年首次将光 伏玻璃产能纳入产能置换之中,一共有四轮政策,最终在 2020 年 11 月下游几大组件企 业联合呼吁之后,2020 年 12 月工信部有条件适度放开光伏压延产能限制。首轮政策:2018 年光伏玻璃产能扩充开始收到政策压制。2018 年发布的《工业和信 息化部关于印发钢铁水泥玻璃行业产能置换实施办法的通知》将光伏压延玻璃也列 入产能置换政策之中,光伏玻璃的产能扩充受到政策压制。光伏压延玻璃生产线从 建设到产能完全释放需要经过 1.5-2 年,2018 年政策压制的新增光伏压延玻璃产能 影响在 2020 年出现。第二轮政策:重申光伏玻璃纳入产能置换范围。2020 年 1 月 3 日,工信部发布《水 泥玻璃行业产能置换实施办法操作问答》,对玻璃产能置换政策进行细化和完善, 提到光伏玻璃列入产能置换范围,自 2021 年 1 月 1 日起实行。第三轮政策:重申光伏玻璃产能也纳入产能置换,但压延和浮法可等价置换。2020 年 10 月,工信部发布《关于征求水泥玻璃行业产能置换实施办法(修订稿)》征求 意见,对 1 月发布的初稿进行了更新。重申光伏玻璃也纳入产能置换,严禁备案和 新建扩大产能的平板玻璃(含光伏玻璃、汽车玻璃等工业玻璃原片)项目,确有必 要新建的必须实施减量或等量置换。相比 1 月,强调压延和浮法产能可进行等价产 能置换,但参考当前浮法玻璃产能置换指标超过 2 亿元的价格,接近新建一条浮法 产线的投入,光伏压延产能仍面临控制。企业发声:组件龙头联合发生,呼吁放开产能限制,由市场调节。2020 年 11 月 3 日,六大组件厂商东方日升、晶澳科技、晶科能源、隆基股份、天合光能和阿特斯 联合发布《关于促进光伏组件市场健康发展的联合呼吁》表示,玻璃供应和价格“失 控”已经直接影响到组件制造企业的正常生产,恳请国家相关部门能考虑给光伏市 场年终“抢装潮”降温,并呼吁放开对光伏玻璃产能扩张的限制。11 月 29 日,工 信部召开一场关于光伏玻璃企业与光伏组件企业供应保障对接座谈会。关于光伏玻 璃产能政策,光伏组件厂商继续表示希望产能置换政策的全面放开,由市场调节。 工信部相关领导表示,会将信息上报上级单位,对于光伏玻璃熔炉项目报批和产能 置换进行更加市场化的管控。第四轮政策:光伏压延玻璃可不指定置换方案,有条件放开产能限制。2020 年 12 月 16 日,工信部发布《水泥玻璃行业产能置换实施办法(修订稿)》并公开征求意 见,与 10 月发布的修订稿相比,对浮法玻璃产能限制基本维持,重要的变化在于明 确光伏压延玻璃和汽车玻璃项目可不制定置换方案,新建项目应委托全国性的行业 组织或中介机构召开听证会论证项目建设的必要性、技术先进性、能耗水平、环保 水平等。此条变换表明光伏玻璃的产能限制拟有条件放开。(二)供给端龙头扩产步伐最快,2021Q3 供需差扩大,但玻璃扩产幅度不及组件政策压制新增产能,2018-2020 年光伏玻璃供给增长平稳缓慢。2018 年发布的《工业和 信息化部关于印发钢铁水泥玻璃行业产能置换实施办法的通知》将光伏压延玻璃也列入 产能置换政策之中,光伏玻璃的产能扩充受到政策压制,产能增速较为缓慢。截至 2020 年末,全国光伏玻璃总产能达到 29450t/d,相比 2018 年年初的 21390t/d 增长 37%,年均 增速 11%。过去新增产能主要来自信义光能、福莱特等市场份额居前的企业。供给端双寡头格局稳固,CR2 持续提升至 50%以上,CR5 在 2020 年调头向下。光伏玻 璃作为重资产行业,存在规模效应,规模化经营可降低运营成本、提升公司竞争力,行 业内公司存在强烈扩产意愿。行业先入者凭借先发优势、扩张产能,经过多年的发展壮 大,市占率不断提升。此外,过去光伏行业的补贴力度降低,一些规模较小、品牌知名 度较低中小企业将被兼并或淘汰而出行业。供给端来看,光伏玻璃行业呈现为双寡头格 局,信义光能是光伏玻璃行业第一大公司,截至 2020 年公司产能为 9800t/d,吨, 市占 率达到 33%;行业第二大为福莱特,产能达到 6290t/d,市占率 21%;前两大龙头合计占 据光伏玻璃行业 50%以上市场份额,且过去几年中 CR2 持续提升,从 2016 年的 32%提 升至 2020 年的 54%。前五大市占率来看,过去几年也在持续提升过程中,2016-2019 年 CR5 从 36%提升至 80%,2020 年由于亚玛顿等原本没有光伏玻璃原片产能的企业新进入 行业,CR5 下降至 75%。2021-2022 年行业扩产规模较大,龙头扩产步伐更大,市场份额预计仍向龙头集中。2020 年 12 月 16 日,工信部发布《水泥玻璃行业产能置换实施办法(修订稿)》并公开征求 意见,明确光伏压延玻璃可不制定置换方案,光伏玻璃的产能限制有条件放开。产能限 制放开后,在较高利润的吸引下,大量光伏玻璃产线开始筹建,根据现有的企业扩产计 划,预计 2021 年和 2022 年分别有 27670t/d 和 26100t/d 产能投放,2021 年末行业内光伏 玻璃产能将达到 57210t/d,相比 2020 年产能增长 94%,实现接近翻倍增长,2022 年产能 预计达到 83310t/d,同比增长 46%左右。未来新增产能也主要来自于龙头企业,2021-2022 年信义光能预计新增 8000t/d 产能,为行业扩产规模最大的光伏玻璃企业;扩产规模第二 为传统浮法玻璃龙头旗滨集团,旗滨集团通过扩产压延产线+超白浮法产线转产光伏的方 式快速扩张产能,预计 2021-2022 年旗滨光伏玻璃产能可提升 8000t/d 以上;其次为南玻 和福莱特,未来两年分别有 6800t/d 和 5800t/d 产能投放;此外,2021 年 1 月 11 日,彩 虹新能源公告称公司与上饶市政府就建设彩虹上饶超薄高透光伏玻璃项目达成项目合作 意向,该项目拟分三期进行,投资建设 10 座超薄高透光伏玻璃窑炉及配套加工产线,第 一期拟建设三条生产线,此前彩虹新能源中电彩虹称该投资计划为 106 亿元,此次投资 规模较大,预计未来新增产能规模居行业前列。整体来看,未来龙头公司的扩产步伐明 显快于二三梯队企业,市场份额预计仍将向规模化的龙头公司集中。 供给增长快于装机量需求增长,2021Q3 供给宽松程度扩大。根据目前扩产计划,可满足 不断增长的装机量需求量。全年来看,2021 年-2022 年供给端增速 94%和 46%均高于当 年装机量需求增速。考虑供给释放速度,我们测算 2021 年的有效产能,预计 2021 一季 度至四季度的单季度有效产能分别为 7929t/d、8973t/d、10110t/d、12525t/d。另外假设 2021 年下游装机需求按照 20%、25%、25%、30%的比例分配在一至四季度,依次测算 供需差幅度分别为 16%、5%、18%、22%,预计 2021 年三季度在大量供给释放时,光伏 玻璃行业供给宽松开始显现。全年来看供需差在 26%左右,2022 年扩大至 67%。组件产量和新增组件产能的潜在拿货代表的需求更加真实,预计 2021 年真实供需差小于 10%。根据表观装机量测算出的需求小于产能供给,但是光伏玻璃价格持续上涨并维持 高位,我们认为装机量代表了当年落地的需求即表观消耗量,类似于交付竣工,但是组 件产量出货量、新增产能带来的潜在拿货需求才是行业真实需求,类似于施工和新开工, 供给和真实需求的供需差或小于上述测算的表观供需差,对价格有所支撑。组建的产能 产量方面,根据光伏协会数据 2019 年全球组件产能 219GW,产出 138GW,当年的装机 量仅 115GW;2020 年全球组件产能预计达到 272GW,2021 年预计新增产能 100GW 左 右,组件总产能超过 350GW 为大概率事件,产能利用率 60%情况下产量约 200GW。出 货量方面,根据 PVInfolink 的预计,2021 年前七大组件出货超过 181GW,仅前七大组件 商出货量就大于全球预计装机量的 160-170GW。新增产能的对比情况来看,预计 2021 年组件的新增产能 100GW 左右,相比之下 2021 年光伏玻璃新增名义 27670t/d 产能,有 效产能若全部生产 3.2mm 单玻预计可支撑 90-100GW 组件产能,若全部生产 2.0mm 双玻 可支撑 70-80GW 组件产能,组件的扩产节奏快于光伏玻璃环节。综合组件产量出货量代 表的真实需求、新增产能带来的边际供需对比来看,2021 年光伏玻璃的供需差预计小于 根据表观装机量测算的 26%,若假设真实需求量对应 200GW,2021 年光伏玻璃的供需 差在 10%左右。(三)硅片尺寸大型化节奏快,大口径窑炉预计结构性紧张硅片大型化趋势明显,对于封装玻璃提出大尺寸需求。为获得更高组件功率以降低单位 成本,很多企业开始调整组件尺寸,硅片在原有的 156.75mm 基础上又出现了 158.75mm, 161.75mm,166mm 等不同尺寸规格,中环则推出 210mm 尺寸 M12 硅片,同时也推出迭 代产品 M10(200*200mm)与 M9(192*192mm)。根据 CPIA 数据,2020 年市场 158.75mm 和 166mm 尺寸占比合计达到 77.8%,156.75mm 尺寸(包括 157mm)由 2019 年的主流 尺寸下降为 17.7%,预计在 2022 年左右被淘汰;2020 年 182mm 和 210mm 尺寸合计占 比约 4.5%,预计 2021 年其占比将快速扩大,或将占据一半市场份额。大尺寸电池片渗 透加速,组件尺寸随着增大,对于封装的光伏玻璃提出新的大尺寸需求。500W 以上组件需要 1300mm 玻璃,大尺寸光伏玻璃满足率预计 50-60%。硅片尺寸变化 加快,导致玻璃产线需要满足新的尺寸要求。光伏玻璃宽度是在产线设计时就已经固定, 组件尺寸的大型化会使得过去产线切割产生的废边增多,产能利用率下降造成不经济。 以 650t/d 窑炉为例,一般窑炉口宽 2.4 米,可以一切两片生产 1100mm 宽(1052*2115 组件)的光伏玻璃,最终产品应用于 M6、M10、G1、M9 等组件,但无法一切二生产 1302mm (1302*2202)的大尺寸玻璃,无法应用于 500+W 的组件上。210 尺寸 500W 以上的组件 所需玻璃宽度为 1300mm,超过现有窑炉的最佳经济切片宽度,窑炉口宽在 2.8 米以上才 可匹配 210 组件所需的 1300mm 宽版玻璃,2.6 米可满足 480W 的 210 组件。若我们假设 2021 年预计新增的产能中,25%为 2.8 米口径的产能,全部生产 2.0mm 双玻,可支撑 28GW 装机量;而 210 组件渗透率达到 25%对应装机量 43GW,存在一定的供需缺口, 无法满足 210 组件全部采用 500W 以上的规格。在 2020 年 11 月 29 日召开的光伏玻璃企 业和光伏组件企业供应保障座谈会上,会议代表预估 2021 年大尺寸玻璃的满足率仅 50% 至 60%,存在结构性供需紧张。五、规模、客户、资源、融资为光伏玻璃行业四重核心竞争力光伏玻璃行业经历政策变动、技术提升、价格暴涨等因素变迁,在充分市场竞争下已经 形成龙头市场份额集中、生产基地区域集中的格局。而在 2020 年底压延玻璃产能放开的 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企业摩拳擦掌准备进入光伏玻璃行业。我们认为,未来竞争加剧的 情况下,玻璃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体现在规模、客户资源绑定、上游资源、资本开支能力 等四个方面,拥有这些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可以抵御市场竞争和价格波动的风险。(一)规模优势:大窑炉单耗更低存在规模效应,初始投资额大抬升准入门槛大型窑炉存在规模效应,千吨线的单位成本相比小窑炉下降 10%以上。从 2006 年光伏 玻璃实现国产化至今,单个窑炉体量不断增加,一窑多线的窑炉开始推广,窑炉产能规 模从 100t/d 不断提升至 250t/d、500t/d、900t/d、1000t/d。大型窑炉的结构设计、生产运 维要求更高,龙头企业一直引领大窑炉趋势,截止 2020 年底仅有福莱特和信义两大龙头 投产运营了 1000t/d 级别产线,其他光伏玻璃企业的最大产能集中于 650t/d 至 900t/d 之间。大窑炉内部温度更稳定,成品率相比小型窑炉更高,可以实现单吨材料和燃料消耗下降、 生产效率的提升,1000t/d 生产线单位成本相较 300-600t/d 级的窑炉低 10%-20%。信义 光能和福莱特毛利率水平远高于行业其它公司,近年基本稳定在 30%左右,二三梯队的 光伏玻璃企业毛利率仅维持在 10%左右。从福莱特光伏玻璃业务的单位成本来看,整体 处于下降趋势,从 2015 年接近 20 元/平方米下降至 2019 年的 16 元/平方米左右。初始投资额大抬升准入门槛,单位产能投资额低进一步体现规模化优势。大型窑炉已成 为行业趋势,从各家光伏玻璃企业规划投建的产线规模来看,福莱特、旗滨集团、南玻 等均计划投建 1200t/d 的窑炉,行业龙头信义在建产线则都是 1000t/d 规模。大窑炉的初 始投资成本相比小型窑炉大幅提升,对企业的资金要求较高。根据各光伏玻璃企业的扩 产项目,250t/d 窑炉的初始投资额在 1-3 亿元之间,800t/d 初始投资在 8-9 亿元,1200t/d 的产线初始投资额大约在 9-11 亿元。光伏玻璃初始建设成本翻倍增长,抬升了行业的准 入门槛。而如果从单位产能的投资额来看,大窑炉具有性价比,存在窑炉规模越大、单 位产能投资额越低的规模效应。500t/d 窑炉的单位产能投资额约 100 万元,1000t/d-1200t/d 窑炉的单位投资额则在 70-80 万元左右。因此,大窑炉单耗更低,单位产能投资额更低, 率先投产大型窑炉的龙头企业,可以拉开和追随者的成本差距,进一步体现规模化优势。(二)客户优势:签订长协绑定客户,供应商认证周期长形成壁垒签订长协保障产能利用率,客户评审周期在半年至一年,形成进入壁垒。组件对于光伏 玻璃的质量稳定性、大批量供货能力有较高的要求,倾向于与光伏玻璃企业签订长期供 货协议,近年来光伏玻璃企业与组件公司签订长期协议的情况开始愈加普遍。对于玻璃 企业来说,一方面绑定了客户资源,培养客户忠诚度,形成稳定的销售渠道,另一方面 公司扩产后的产能利用率得到保障,带来了持续的营业收入。此外,进入组件企业的供 应商序列还需经过评审、验厂、测试、认证、小批量、中批量等多个环节,认证评审周 期一般在半年至一年,进入供应商序列之后组件企业更换供应商意愿不强。除了组件客 户方面的第二方评审,还存在第三方审核,包括在国内销售所需的 3 C 认证,在欧洲所 需的德国 TUV 认证、在美国所需的 UL 认证,还有在国际声誉较高的瑞士 SPF 认证。较 长的客户评审和第三方评审周期,对于想要进入光伏玻璃行业的企业形成了一定的壁垒。龙头企业的产能分布靠近下游组件客户。主要光伏玻璃企业靠近下游组件厂商的分布情 况明显,国内集中分布在安徽、江苏、浙江一带,国外集中分布在马来西亚与越南。光 伏玻璃重量大且容易破损,光伏玻璃的包装和物流运输费用相对较高,靠近下游组件厂 商的区位优势能有效降低光伏玻璃企业的经营成本。以福莱特为例,产能主要位于浙江 嘉兴、安徽安福,与其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的隆基股份、晶科能源、东方日升均在浙江与 安徽两地有所布局。(三)资源优势:自有超白石英砂和码头资源,保障供应安全和价格稳定性光伏玻璃企业的资源优势主要体现两方面:一是自有超白石英砂矿资源,二是配备自有 码头港口等物流资源。超白石英砂资源:超白石英砂含铁量较低,是光伏玻璃必不可少的原材料。我国石英砂企业有 1,000 多家,而年产能超过 100 万吨的企业较少,整体格局较为分散, 企业产能普遍较小。便于开采的优质超白石英砂矿稀缺,分布集中于安徽凤阳、湖 南、广东河源、广西和海南等地。未来光伏玻璃产能和需求增长,超白石英砂成为 相对紧缺的资源,若出现供应不足、价格大幅上涨的情况,对于玻璃企业会产生负 面冲击,稳定和优质的超白砂是光伏玻璃企业持续扩张的保障。龙头玻璃企业现在 均配套自有的超白石英砂资源,且靠主要的生产线。福莱特在安徽凤阳拥有储量 1800 万吨优质石英砂采矿权,靠近三条 1000t/d 产线,另外有 4 条 1200t/d 产线将在2021-2022 年投产;信义在广西北海 2020 年投产超白砂矿,石英砂矿资源量净矿量 815.03 万吨,靠近 2 条 1000t/d 产线,未来信义在北海规划建设 4 条 1000t/d 光伏玻 璃产线继续扩张产能;旗滨集团全资子公司湖南郴州市资兴市佳泰矿业位于郴州资 兴,当地硅石远景储量达 7—10 亿吨,可供集中开采储量超过 1 亿吨,完全满足 超白玻璃、陶瓷、石英板材和电子行业的要求,公司拥有年产 30 万吨高品质超白石 英砂加工生产线。自有超白石英砂矿资源能够稳定为光伏玻璃企业供应品质优良、 价格稳定的石英砂,锁定一部分原材料成本,构筑龙头公司独特竞争优势。港口码头等物流资源:港口码头是光伏玻璃企业购进原材料、跨区域调货以及发货 等重要物流环节的枢纽。玻璃容易破损的特性对运输的要求较高,同时龙头公司走 货量较大,配备自身的港口码头资源加强了玻璃企业对物流环节的控制。以光伏玻 璃行业的龙头为例,福莱特在浙江嘉兴以及安徽凤阳布局了港口码头资源;信义光 能在安徽芜湖配备了自身的港口码头资源;旗滨集团在福建漳州拥有与生产线配套 的三个共计 38000 吨级海港码头。(四)资本开支优势:“融资、资本开支投入、提升规模、依靠规模再融资”的正循环资本密集型行业,龙头在资本开支投入上具备先发优势。光伏玻璃属于资本密集型行业, 光伏玻璃项目初始投资额较大,随着窖炉产能不断提升的趋势,初始投资额仍在上升。 根据各光伏玻璃企业的扩产项目, 800t/d 初始投资在 8-9 亿元左右,1200t/d 的产线初始 投资额大约在 9-11 亿元,光伏玻璃产线的建设周期较长,大约为 1~2 年。较高的初始投 资额与较长的建设周期考验光伏玻璃企业的资金能力,能够承担大额资本开支的公司可 以在规模扩张速度上领先。从各光伏玻璃企业历年的资本开支情况来看,信义光能近年 的资本开支均在 20 亿元以上,福莱特 2018 年和 2019 年两年资本开支在 10-20 亿之间, 两大龙头的资本开支明显领先于其他公司。扩张规模的资本开支一方面依赖于自有资金, 一方面依赖于公司的融资能力。已经在规模上占优的龙头企业,在融资上相比二三线企业具备天然的先发优势,形成“融资、资本开支投入、规模提升、规模优势拉开差距、 依靠规模再融资”的正向循环。详见报告原文。(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精选报告来源:【未来智库官网】。

性相

玻璃产业链调研:订单好于往年同期库存去化预期稳定

春节过后,玻璃纯碱行情维持涨势,3月中下旬行情趋于振荡。当前期现价格高位运行,多空双方博弈激烈。为深入了解企业一线状况,方正中期期货研究院与湖南二分携手对山东地区纯碱—玻璃—深加工产业链并以深加工产业链为重点进行为期一周的深入调研,以期对投资者有所帮助。3月29日—30日调研了解到,上游生产经营态势较为乐观;中下游订单基本充足,竞争加剧原料及成品库存情况有所分化,原料方面随行就市按需采购。3月31日至4月2日调研了解到,深加工企业运行情况总体乐观,订单状况普遍好于往年同期;深加工企业对原片价格预期相对稳定,库存量有限且较前期有所去化,后期大多采用随用随采策略。需要关注的风险点:超白玻璃贸易商心态受到光伏玻璃降价影响,或有主动去库动作。本报告是本次调研系列汇报的第二份汇报,着重于山东地区3月31日至4月2日玻璃及深加工产业链的运行情况。一、3月31日调研情况(一)加工企业A1。订单情况:订单情况不错,目前能维持20多天到一个月;根据往年经验5、6月份订单会多起来。2。库存情况:库存不高。3。对未来行情的看法: 2021年环保严,矿产资源紧张,价格很难跌。(二)加工企业B1。订单情况:订单不错,能持续一个多月。2。库存情况:玻璃价格低和高都不会存太多的货,都是用多少进多少。经销商手上库存去了三分之一,由于价格没暴涨,资金占用成本高,目前有抛售去库意愿。3。对未来行情的看法: 后期认为价格波动幅度不会大,暂时稳住了。认为今年整个房地产市场跟去年差不多,需求不会减少,订单规模大价格影响大的在尽量拖,北方加工厂订单都非常满。(三)加工企业C1。订单情况:目前订单情况一般,5月后会好点。2。库存情况:目前玻璃库存低。3。对未来行情看法:20年销售量比19年提高了20%,预计今年也会保持该增长幅度。(四)加工企业D1。订单情况:订单不错,比往年都增加了。2。库存情况:价格高和低都不愿意多囤。3。对未来行情看法:基本上季节性很明显去,春天价格降,农忙时涨。涨价更多是厂家行为,成品传到慢,同时成品也并不会随着涨价而走的快。二、4月1日调研情况(一)日照玻璃加工原材料及机械设备企业A1。公司情况:企业主要做夹胶及生产玻璃的设备,也生产胶片,用于高端玻璃生产原材料。主要用于安全玻璃(保温隔热强度,通过夹层玻璃提高安全度),现在都流行用双层玻璃,现在光伏也应用较广。2。订单情况:订单比去年前年都是增长的,今年订单是不停的;目前订单到了4月底,预计5月份订单不错,每年到五月都有玻璃展。3。对未来行情看法:现在车用玻璃也越来越多的用上了双层玻璃,老旧城区改造对双层玻璃的需求很大,再加上国家对建筑节能的要求,玻璃未来需求增长空间还很大。后期市场前景是非常广,做玻璃加工压片的设备高压壶订单一年都满了。三、4月2日调研情况(一)临沂玻璃深加工A1。公司概况:主要产品有防火、双银、夹胶等类型,应用于幕墙、门窗的量比较大。公司的业务范围主要在山东境内,青岛和济南的订单占比在50%,公司防火炉产线一条,钢化炉产线两条。2。订单情况:从周围深加工企业了解到,大家在下半年和明年的潜在订单都比较大。公司目前在手的订单也在 1—2个月的水平,潜在订单很多,公司不敢一次性接太多的单子,担心玻璃原片价格继续涨价,公司往下游传导提价困难。3。库存情况:白玻库存在 1个星期左右, LOW—E库存在半个月左右。4。对未来行情看法:认为玻璃后市不会涨价太多,今年过完年涨价涨的太猛,淡季上涨太多,价格往下游传导一定程度后,就会出现回落。涨的太多会物极必反,不看好后市一直涨价。(二)临沂玻璃生产企业B1。公司概况:公司目前只有一条线在生产,因窑龄已经10年到6月份要冷修,半年后于12月份复产;另一条产线在4月中旬准备点火。2。订单情况:公司生产的玻璃都是直接到深加工企业,流到贸易商手中很少;下游深加工企业的手里的订单还不错,在20天到1个月左右,他们手中的玻璃库存也不是太高。3。库存情况:目前库存情况不大,20万吨左右,去年库存在90万吨。去年一方面受疫情影响,库存达到顶峰;另一方面,主要是受生产颜色玻璃误区影响,库存累的比较高。后来总部调整了战略,主要生产白玻,库存下降了很多,后面都会以低库存为主。4。对行业整体情况介绍:沙河安全130万吨,迎新40万吨,山东巨润110万吨,金晶 45万吨,东海台玻12万吨,德州晶华18万吨。今年库存都比去年少,跟2018、2019年相比也是比较少的。四、后半周调研情况小结3月31日—4月2日调研了解到,玻璃生产企业经营态势平稳,行业整体库存维持低位。深加工企业运行情况总体乐观,订单状况普遍好于往年同期;深加工企业对原片价格预期相对稳定,库存量有限且较前期有所去化,后期大多采用随用随采策略。需要关注的风险点:超白玻璃贸易商心态受到光伏玻璃降价影响,或有主动去库动作。(文章来源:期货日报网)

玄牝

湖北纯碱玻璃调研报告

来源:方正中期期货作者: 王亮亮 一、调研背景及目的纯碱期货上市以后市场关注度极高,成交较好,实现了服务实体的基本理念,也为玻璃生产企业搭建了较好的套期保值平台。当前纯碱和玻璃现货均处于关键时期。为了更好的了解纯碱及玻璃现货价格变化尤其是华中地区的现货市场情况,以及贸易商和加工企业对后期市场的变化判断,更好的为期货投资服务,由郑州商品交易所主办、中国建筑玻璃与工业玻璃协会协办组织了此次调研活动。此次调研企业包括3家玻璃生产企业、1家纯碱生产企业以及1家纯金贸易商。调研时间:2019年1月6日—1月9日。二、调研情况总结(一)玻璃库存同比持平或微增此次调研的3家玻璃企业均正常生产。就此次调研的结果来看,武汉某玻璃生产企业玻璃原片库存为5-6天的量,与去年水平基本持平略增。荆州某玻璃生产企业玻璃原片库存10-11天的量,同比持平微增。宜昌某玻璃生产企业玻璃原片库存为8天的量,库存同比基本持平。一方面在于今年春节比较早,玻璃深加工企业放假较早,玻璃需求淡季提前来临,造成玻璃库存有积累迹象。另一方面原因是目前玻璃现货价格较高,下游深加工企业利润不佳,不愿意囤货过年。(二)玻璃企业纯碱库存充足金山碱厂新增产能100万吨/年,并于2019年三季度生产出货。2020年1月初,国内碱厂积累了70万吨库存,目前我国纯碱市场供大于求。在纯碱价格连续走低之后,玻璃厂积极建库存,以防后市价格上涨。此次调研结果发现,武汉某玻璃生产企业碱库存充足。荆州某玻璃生产企业纯碱库存有5万吨,大约3个多月的用量。宜昌某玻璃生产企业和部分碱厂签订战略合作关系,形成稳定供应关系,实行零资金占用、零库存。(三)玻璃年后需求有分歧玻璃需求主要源于房地产竣工端,为2019年房地产竣工端是提前透支2020年需求还是将会继续延续,此次调研发现市场对此具有分歧。其中调研的第一家玻璃原片生产企业非常不看好远期房地产需求,认为2019年房地产集中竣工,玻璃需求超预期,可能是透支了2020年的房地产竣工需求,认为玻璃先稳后跌。调研的第二家玻璃企业认为房地产仍然具有韧性,并且认为5月之后预计玻璃需求将再度起好,依旧看多玻璃。调研的第三家玻璃企业认为不过分看空玻璃,认为春节之后需求是缓慢恢复的。整体来看,市场对于玻璃年后需求仍有分析。(四)纯碱价格下行空间有限此次调研的三家玻璃企业,除了“0”库存战略的某玻璃厂以外,其他两家玻璃厂纯碱库存较满。囤有大量纯碱的两家玻璃厂认为,如果纯碱价格进一步下跌,则可能会引发碱厂停产限产,因此预计纯碱进一步下跌空间有限,但受制于高库存,短期难有上涨。此次调研的轻碱生产企业认为,轻碱需求具有稳定性,重碱需求具有刚需,比较看好后市价格。总体来说,市场认为纯碱价格下行空间有限,中长期看涨纯碱价格。三、纯碱、玻璃价格分析及操作建议(一)纯碱市场分析1、高开工率及新增产能释放增加纯碱供给2019年上半年纯碱价格处于较高水平,碱厂开机率较高。此外,河南某碱厂新增产能100万吨/年联碱装置,并于2019年下半年投产。2019年1-11月,纯碱产量为2549.5万吨,较去年同期的2348.1万吨增加201.4万吨,增幅达8.58% 。多重因素造成国内碱厂库存一度飙升至近90万吨的高点,近一个月下降至70万吨。高产能释放是导致2019年四季度纯碱价格大幅走低的主要原因,在此次调研中也印证了此种说法。2、纯碱企业生产负荷灵活不像玻璃生产企业生产线一旦点火生产就具有刚性,纯碱生产企业生产负荷灵活多变,即可以相对灵活限产也可以停产。因此,当纯碱具有生产利润之时,碱厂便会提高生产负荷,增加产量。而当碱厂出现亏损则会进行降低负荷。随着纯碱价格连续走低,碱厂利润下滑至盈亏线,部分碱厂已经限产停产。即纯碱价格进一步走低,碱厂业内将会号召限产停产以提振价格。因此,纯碱市场相对于玻璃市场来说生产更为灵活。在此次调研中和玻璃厂及碱厂交谈中得到印证。(二)纯碱价格分析及操作策略此次调研中,调研对象普遍认为纯碱价格短期疲软,但下行空间有限,中长期看涨。经过分析,我们认为纯碱价格预计先降后升,关键看碱厂开工负荷及去库存力度。此次调研发现,玻璃厂纯碱库存充足,多随用随采,短期采购纯碱的量不会很大,因此短期纯碱库存压力将会持续,对于纯碱价格也形成了持续的压力。另一方面,由于玻璃生产线大多稳定,因此纯碱具有刚需。如果后期基于碱厂联合、环保、亏损等原因碱厂停产限产之后,纯碱去库存力度加大,那么后期纯碱价格将出现拐点。去库存除了关注碱厂停产限产情况以外,还需关注年后玻璃走货情况,此次调研发现下游深加工复产间隔期有一个月之长,如果玻璃需求不佳,可能会传导至纯碱。或者竣工不能持续高涨,那么纯碱库存消化速度或减慢,纯碱价格筑底时间还将延长。就纯碱现货价格而言,目前处于较低水平,即将触及多数碱厂盈亏线,而碱厂开工具有弹性。因此纯碱进一步下跌空间非常有限。而纯碱期货价格升水现货,市场多认为可买现货抛盘面。近期纯碱05合约已经拉涨至1650元/吨上方,激进的投资者可考虑短空操作。另一方面,我们预计期货价格下行空间远小于上行空间,除短线做空操作思路外,还可以考虑逢低买入。就05合约操作而言,可考虑回调至1600元/吨附近做多。(一)玻璃市场分析1、玻璃高利润刺激产能释放目前玻璃生产利润比较好,无特别因素以外,玻璃厂生产线均正常生产。此次调研的玻璃厂均称2019年对玻璃厂来说是久违的好年,一定会积极生产,积累利润。并且认为南方某些地区有新增生产线及复产的可能性。在高利润下,玻璃产能将会持续较高的释放力度,增加玻璃市场的供给。2、玻璃需求提前转冷此次调研发现,玻璃厂原片玻璃库存均同比微增,订单淡季提前来临。一方面在于今年春节比较早,玻璃加工企业订单少。另一方面原因是目前玻璃现货价格较高,下游深加工企业利润不佳,不愿意囤货过年。此外,此次调研了解到,近年来玻璃加工企业纯碱假期时间逐步拉长,从正月初七上班延后至正月十五之后上班,再延后至出了正月上班。也就是说,现在玻璃加工行业春节复产时间间隔拉大至一个多月,在这一个多月的空档期间,需求减弱将会造成玻璃库存积累。(二)玻璃价格分析及操作策略玻璃需求主要源于房地产竣工端,而竣工数据往往滞后,因此需要关注房地产多方面数据。房地产竣工端自2019年下半年转好,并且2019年房地产开发投资、施工面积数据均比较好。而由于房住不炒等政策方针的提出,房地产再度繁荣的可能性不大。总体来说,我们预期短期房地产竣工端还将持续,至于持续多久还有待观察。总体来说,我们认为玻璃需求短多长空。此次调研了解到,目前玻璃下游原片加工企业利润不佳,因此接货不积极,并且下游原片加工厂预计出了正月开始生产,在此期间有一个半月的空档期,期间玻璃厂玻璃会累库。关注年后需求是否能够支撑高利润下带来的玻璃的高供给。整体来说,预计玻璃价格先稳后降,关键看年后需求。就玻璃2005合约而言,目前依旧是贴水基准地玻璃现货价格,短期预计高位震荡,但1500元/吨上方不宜追高。如果年后需求不佳,玻璃仍有下行空间,届时可考虑逢高布局空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