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观点供给收缩,奠定行情向上基础玻璃生产需要高温环境,熔窑须长期保持生产状态,使用周期一般为8-10年,导致玻璃供给具有刚性。影响玻璃供给变化的主要因素,分别是:新点火产能、冷修复产产能和冷修产能。随着供给侧改革的推进和环保政策的趋严,我国平板玻璃产能结束快速扩张阶段,新增产能受到严格控制,已非影响供给变化主导因素。2020年上半年,疫情导致需求停滞,在高库存压力下,玻璃价格不断下滑。目前已有12条产线进行冷修,同时仅有4条复产产线,在产产能较年初减少0.23亿重箱。地产竣工逻辑继续演绎,期待需求全面恢复房地产是玻璃最主要的应用领域,占比达到75%。在房企“高周转”战略影响下,房屋新开工面积持续高企,竣工面积表现低迷,相关建材需求难以沿产业链有效传导,玻璃需求也受到明显压制。在期房交房的刚性约束下,2019年下半年房屋竣工面积增速开始转正,玻璃需求也随之回暖。2020年一季度,疫情对房地产施工造成一定影响,玻璃需求放缓。随着全面的复工复产,耽误的工期可以依靠后期的赶工进行弥补,房地产竣工逻辑将继续演绎。库存高位回落,价格止跌反弹玻璃价格走势长期看供需,短期看库存。2020年一季度,疫情导致下游需求迟迟无法启动,库存在3月底达到近年高点。随着复工复产的推进,下游需求开始恢复、物流运输趋于正常,原片厂家也在降价,以消化库存压力。目前来看,玻璃高库存情况在逐渐缓解,玻璃价格也开始止跌回升。原燃料价格低位,生产成本压力减小原材料和燃料是平板玻璃生产过程中最主要的成本支出。纯碱下游需求增速低于供给,产能过剩情况明显,库存不断增加。高库存的压力下,纯碱价格已创十年新低。石油焦和重油作为玻璃生产的重要燃料,其价格与原油价格相关性很高。2020年随着全球疫情的不断蔓延,世界经济陷入停顿,导致国际原油价格大幅下滑,石油焦与重油价格出现明显回落。投资建议行业策略:在产业政策和环保的双重压力下,行业新增产能增速放缓,供给决定性因素更多取决于冷修及复产产能。受疫情影响,2020年一季度玻璃行情一路向下,市场再现产线集中冷修情形,同时复产产线较少,供给呈现收缩态势,为下半年行情启动奠定了较好的基础。疫情对下游房地产施工仅是短期影响,随着全面复工复产,房地产竣工逻辑将继续演绎,前期积压的玻璃需求有望集中释放。我们预计,下半年行业供需格局有望改善,价格回升可期。此外,纯碱、石油焦等主要原料价格处于低位,成本压力减轻。推荐组合:建议关注浮法玻璃龙头旗滨集团。风险提示:需求不及预期;供给超预期;原燃材料成本上升;环保、安全等不确定因素影响。附录/正文1。 玻璃产品包括平板玻璃和深加工玻璃平板玻璃是一种非晶无机非金属材料,一般是以多种无机矿物(如:石英砂、硼砂、硼酸、重晶石、碳酸钡、石灰石、长石、纯碱等)为主要原料,加入少量辅助原料制成的,主要成分为二氧化硅和其他氧化物。目前玻璃主流生产工艺为浮法工艺,相较其他工艺,具有产品表面平整、质量优越和劳动生产率高等优势。深加工玻璃通常采用物理、化学方法以及两者相结合的方法对玻璃原片进行再加工,进而制成具有新的结构、功能或形态的玻璃制品。平板玻璃经过深加工制成二次制品才能应用于下游场景,如建筑、汽车等领域。常见的玻璃深加工工艺有钢化、夹层、中空、镀膜、真空等。浮法玻璃生产工艺流程:优质的石英砂、纯碱、白云石等原料,经熔窑高温熔融形成玻璃液,然后连续流入锡槽(通入氮气等保护气体)中。由于密度差的存在,使得玻璃液漂浮在锡液表面,在重力和表面张力的作用下,均匀平整的摊开,形成厚度均匀平整的玻璃带。再经过辊台的拉引,玻璃带从锡槽进入退火窑,经过退火切割形成透明的平板玻璃成品。深加工玻璃是在平板玻璃的基础上进行的,根据需求不同,采用不同的加工工艺。以较为常见的中空玻璃为例:首先,玻璃原片经过切割、磨边清洗后,进入钢化炉提升强度,制成钢化玻璃;其次,将多片钢化玻璃,通过高强度、高气密性复合粘结剂,把玻璃片与内含干燥剂的铝合金框架粘结;最后,经过封胶、固化等程序制成高效能的隔音、隔热中空玻璃。深加工玻璃附加值一般高于原片玻璃。浮法原片为大宗材料,生产工艺相对简单,市场价格较为透明,行业内出厂价格差异较小,不同公司之间的毛利率差异主要体现在生产规模化程度和内部管理上。不同公司的深加工玻璃毛利率和价格差异较大,主要是因为深加工玻璃的产品种类较多,不同种类深加工玻璃的厚度、加工工艺、质量要求、复合程度等区别较大。玻璃行业作为制造业,处于整个产业链的中游。上游产业主要包含三大类,分别是:石英砂、石灰石等矿产资源,纯碱,天然气、石油焦等燃料。下游需求分布在房地产(门窗、幕墙、隔断、镜片等装饰)、汽车制造以及其他领域,其中:房地产领域需求占比最高,达到75%。由此可见,玻璃行业发展与下游房地产行业的关联性较高,同时硅砂、纯碱、燃料等原燃材料价格的变动也对企业利润产生较大影响。2。 供给收缩,奠定行情向上基础2.1 供给具有刚性,变化取决于新点火、冷修和复产产能玻璃生产的主要环节是在熔窑内高温加热配合料,熔窑寿命一般为8-10年,超过这一期限,玻璃产线效率将打折扣,需要停窑冷修。由于玻璃熔窑冷修复产成本较高,难以做到类似水泥熟料产线的随时关停,因此玻璃窑一经开窑,必须长期保持生产状态,导致玻璃供给具有刚性。玻璃产线供给刚性的特征,使得在产产能能够较为真实的反映供给情况。我们认为,影响玻璃行业供给变化的主要因素,分别是:新点火产能、冷修复产产能和冷修产能。2.2 产业政策趋严,新增产能增速放缓我国平板玻璃产能结束快速扩张阶段,新增产能受到严格控制。玻璃行业进入门槛相对较低,当行业处于景气周期之时,吸引了大批资本的涌入,致使玻璃产能快速增加。2016年后,在国家去产能政策指引下,同时叠加环保政策逐步趋严,玻璃行业产能扩张速度明显放缓。2016年5月,国务院发布《关于促进建材工业稳增长调结构增效益的指导意见》(34号文),在2020年底以前,严禁备案或新建扩大产能的平板玻璃项目。产能置换政策也更加严格,2018年1月,工信部印发的《水泥玻璃行业产能置换实施办法》要求,环境敏感区的平板玻璃建设项目,置换比例不低于1.25,且用于置换的淘汰产能,在建设项目投产前必须关停。2018年8月,工信部、发改委联合印发《关于严肃产能置换严禁水泥平板玻璃行业新增产能的通知》,要求从严审核产能置换方案,坚决禁止新增产能。从政策执行情况来看,新增产能的扩张确实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控制。2020年1月,工信部在《水泥玻璃行业产能置换实施办法操作问答》中指出,停产两年或三年内累计生产不超过一年的平板玻璃生产线不能用于产能置换。由于对新增产能控制,玻璃设计产能总量增长缓慢,新点火产能已非供给主导因素。2018年1月,我国玻璃设计总产能为12.91亿重箱,至2020年4月为13.59亿重箱,产能增加0.68亿重箱。2019年仅有4条新点火产线,产能合计3350t/d(折50250重箱)。2.3 市场行情偏弱,在产产能明显减少2020年一季度市场下行,再现产线集中冷修玻璃窑的寿命一般为8-10年,但在市场行情较好时,企业会通过热修等方法适当提高窑炉使用寿命,这一数据并不固定。不过,未及时冷修的产线虽仍能生产,但存在安全质量隐患,也将增加维护成本,因此冷修延迟时间有限。在2009-2011年行业上行周期中,有较多生产线投产,理论2017-2021年行业将处于冷修高峰期。经我们梳理,2018年至今,玻璃已出现三次冷修小高潮:(1) 2018下半年开始,由于供需基本面逐渐宽松,玻璃价格走弱带动行业盈利下滑,企业冷修意愿增强。在2018年上半年仅有6条产线冷修的情况下,年底厂商出现集中停产,最终2018年共有21条产线冷修,合计产能12600t/d。(2) 2019年上半年,玻璃市场并未好转,6月份再次出现集中冷修的高峰,共冷修6条产线,全年共冷修19条产线,合计产能12600t/d。(3) 2020年一季度受新冠疫情影响,下游需求大幅下滑,同时沙河地区环保压力再度加大,4-5月份共冷修6条生产线。截至5月20日,2020年已有12条产线冷修,合计产能9000t/d。产线的集中冷修可在短时间内减少行业供给,在下游需求启动后,可快速拉升玻璃价格。经过2018年底以及2019年上半年的冷修停产高峰,行业供给得到有效缩减。2019年三季度,房地产竣工修复开启,需求随之增加,在前期集中冷修的背景下,玻璃价格步入上行通道。2019年6月,国内重点城市浮法玻璃价格为73元/重箱,2019年12月,上涨至82元/重箱。2020年上半年,在高库存压力下,同时叠加窑龄到期,已有多条产线进行冷修。在产产能的减少,有望复制2019年6月份行业集中冷修后玻璃行情触底回升的局面。行业盈利不佳,复产积极性下降盈利、环保和成本是影响冷修复产的三个主要因素。1、过去两年,从生产线复产的节奏来看,大部分生产线选择在盈利水平较好的2018年上半年和2019年下半年进行复产点火;2、由于环保压力和不同省区对用煤指标的控制,使得部分生产线复产难度较大,如:2017年11月沙河地区集中停产冷修的多条生产线至今尚未复产;3、由于当前环保要求的提高,玻璃企业环保成本支出也在增加,若耐火材料价格上涨,也会推高企业复产成本。玻璃生产线冷修时间通常为半年左右,在行情好转后,企业多数会选择积极复产。2019年全国共有16条玻璃产线复产,合计产能10500t/d,但多集中在5月份行情向好之后。因此按照通常半年至一年的冷修周期推算,未来冷修复产增量主要集中在2019年及之后的冷修产线,整体有限。2020年1-5月份仅有4条产线复产,合计产能2200t/d。在新增产能被严格限制的背景下,冷修和复产产能之间的博弈成为影响行业供给的主导因素。2020年1-5月,玻璃行业冷修产线12条,复产产线4条,净减少产能6800t/d。截至2020年5月15日,行业在产产能为9.02亿重箱,较年初减少0.23亿重箱。供给呈现收缩态势,为下半年行情启动奠定了较好的基础。3。 地产竣工逻辑继续演绎,期待需求全面恢复3.1 下游以房地产领域消费为主房地产是玻璃下游最主要的应用领域,通常玻璃安装工序已十分接近房地产竣工验收,因此可通过判断房屋竣工趋势来研究玻璃需求的变化。由于从玻璃原片生产到加工为建筑玻璃,再到玻璃安装,最后房屋竣工,需要耗费一定时间,从而玻璃需求的启动与房屋竣工存在时间差,因此房屋竣工面积指标对玻璃需求量的反映也存在滞后性。我们认为,虽然房屋竣工面积数据不能提前对玻璃需求进行预测,但是可以较为准确验证前期需求的变化。3.2 房企“高周转”战略致使玻璃需求延后房屋新开工面积曾是预测玻璃未来一段时间需求量相对较好的指标。根据历史数据分析,房屋竣工面积增速相对于新开工面积增速存在1年左右的滞后期,进而推测未来玻璃消费情况。但近年来,由于房企推进“高周转”战略,致使新开工与竣工面积的“剪刀差”不断扩大,新开工面积的预测功能也在逐渐弱化。所谓“高周转”战略,即房企为了缓解资金压力以及在房地产下行周期加紧销售,从而加快新开工和推盘节奏,快速回笼资金。2018年之前,商品房期房销售面积和现房销售面积增速较为一致。但2018年之后,二者出现较大分化。2018年,期房销售面积增速为8.7%,现房销售面积增速为-22.4%;2019年,期房销售面积增速为4.7%,现房销售面积增速为-19.8%。在“高周转”模式下,房屋新开工面积持续高企,导致施工节奏放缓,竣工面积表现低迷。2017年下半年-2019年下半年,房屋新开工面积增速与竣工面积增速的剪刀差不断拉大,同时遥遥领先于施工面积增速,相关建材需求难以沿产业链有效传导,玻璃需求也受到明显压制。2018年,房屋新开工面积增速为17.2%,竣工面积增速为-7.8%;2019年,房屋新开工面积增速为8.5%,竣工面积增速为2.6%。3.3 房地产竣工开始修复,且仍将延续在期房交房的刚性约束下(一般交房周期为2年),2019年房企开始加快施工,8月份之后,房企建安成本增加,房屋竣工面积增速开始转正,表明地产产业链已加速向竣工传递,玻璃需求也随之回暖。2019年全国房屋竣工面积为9.59亿平方米,同比增长2.6%,而上年同期为下滑7.8%。疫情短期对房地产投资、销售以及施工均会产生一定冲击,随着全面的复工复产,耽误的工期完全可以依靠后期的赶工进行弥补,房地产竣工逻辑将继续演绎。从新开工和竣工剪刀差角度分析,近两年产业链主要传导路径为“新开工—预售—施工—竣工”,剪刀差修复的动能也是来源于预售交房的刚性约束,2018以来持续高位的新开工面积也将在这两年转化为竣工面积。随着房企拿地意愿降低,资金可更多向施工端倾斜。2019年房企土地购置面积2.58亿平方米,同比减少11.4%;2020年1-4月份为0.32亿平方米,同比减少12%。此外,受益于国家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流动性渐显宽松,2019年4月社融规模同比增长12%,房企融资环境也在逐渐改善。以上因素均将推动房地产竣工的修复。4。 库存高位回落,价格止跌反弹玻璃价格走势长期看供需,短期看库存。当厂家库存处于低位时,往往具有强烈的抬价冲动,而当库存较高时,又通常会采取“降价去库存”的策略。跟踪玻璃库存变化,对研判玻璃价格具有重要意义。2019年上半年,由于下游需求偏弱,供需矛盾突出,行业整体库存不断攀升,于5月份达到4468万重箱,同比增长34.09%。随后受益于产线集中冷修以及下半年房地产竣工修复,库存一路下滑,在11月降至3768万重箱。在此期间,玻璃价格与库存呈反向变动。2020年一季度,春节假期较往年提前,玻璃原片厂家出货也随之提早放缓,此后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导致下游需求迟迟无法启动,同时交通运输也受到限制,尤其华中地区原片厂家基本无法出货,而玻璃供给又相对刚性,造成玻璃行业库存在3月底达到近年高点,为5256万重箱。2020年4月份开始,随着复工复产的推进,下游需求开始恢复、物流运输趋于正常,部分窑龄到期产线也选择在这一阶段集中冷修,供需基本面不断好转。此外,玻璃原片厂家也在频繁向下调整价格,用以消化库存。2020年4月底,玻璃价格跌至67元/重箱,玻璃库存降至5188万重箱。目前来看,玻璃高库存情况在逐渐缓解,玻璃价格也开始止跌回升。截至2020年5月22日,全国主要城市浮法玻璃现货价为68.58元/重箱,较4月30日回升1.34元/重箱。从绝对体量来看,当前玻璃库存依然较高,后期新点火产线也将带来供给增量,同时伴随农忙与梅雨季节的到来,需求仍然存在一定压力,短期内供需格局难以彻底扭转。不过,我们坚定看好2020年下半年竣工逻辑继续演绎,前期积压的玻璃需求将集中释放。当前供给已明显收缩,随着行情回暖,新点火以及复产产线后续虽然会有所增加,但在下游需求复苏的背景下,供需格局仍将向好,玻璃价格回升可期。5。 原料价格低位,成本压力减小原材料和燃料是平板玻璃生产过程中最主要的成本支出。不同玻璃厂家原材料使用情况区别不大,多是纯碱、石英砂等,但燃料结构不尽相同,主流的种类包括天然气、石油焦、重油和煤制气。根据中国产业信息网数据,原材料占到玻璃生产成本的43%,而纯碱占到原材料成本的54%,燃料成本占玻璃生产成本的34%。因此,纯碱和燃料价格变动是影响玻璃企业盈利水平的两个重要因素。5.1 纯碱:产能过剩,价格承压此前由于纯碱行业整体较为景气,企业盈利能力尚可,产能投放积极性较高,导致近年供给明显增加。2019年我国纯碱产能达到3247万吨,同比增长5%;纯碱产量达到2887.7万吨,同比增长10.2%。下游需求增速低于供给,产能过剩情况明显。纯碱下游消费结构主要是平板玻璃、日用玻璃、氧化铝、洗涤剂、化学品等,其中平板玻璃占总需求的55%。由于产能严重过剩、需求不足,纯碱行业自2019年四季度开始步入下行周期,目前仍未见到改善。当前玻璃行业使用的重质纯碱已经创十年新低,截至2020年5月22日,全国重质纯碱市场价(中间价)为1286元/吨,同比下跌35%。业内通常认为每重量箱浮法平板玻璃约消耗重质纯碱10-11千克,我们取中间值为10.5千克,则当前所用纯碱成本为13.5元/重箱。2020年,新冠疫情导致纯碱行业呈现供需双弱的局面,供给依旧过剩,库存仍在不断增加。2020年4月,中国纯碱工业协会发布纯碱行业减产通知,要求企业减产30%以实现产能出清,随后宣布该减产通知无效。我们可以近似认为,纯碱行业的产能过剩比例约为30%。未来在产能过剩和高库存的压力下,预计纯碱价格或将继续在低位区间震荡徘徊。隆众资讯数据显示,2020年4 月末纯碱库存为156.03万吨,而4月初为125.65 万吨。5.2 燃料:受益原油价格下跌,燃料价格大幅下滑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不同玻璃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所采用的燃料也具有差异,因此导致能源成本有明显区别。现在业内主流使用的燃料有两种:石油焦和天然气,同时个别地区和企业也存在使用煤制气和重油作为生产燃料的情况。石油焦是石油提炼过程中产生的副产品,具有高效、低成本的特点,但含有硫份污染,主要在中低端玻璃生产线中使用。天然气作为清洁能源,具有热值高、燃烧效率稳定等优点,主要用于中高端玻璃生产线。近年来,随着环保压力的增加,以天然气作为燃料的生产线比例不断提高。生产1重箱平板玻璃平均所需的热量为90000大卡,石油焦的热值一般为8000-9000大卡/千克,取其平均值为8500大卡/千克,则需要10.55千克石油焦;天然气的热值为8000-8500大卡/立方米,取其平均值为8250大卡/立方米,则需天然气10.91立方米天然气。根据隆众资讯数据,当前玻璃生产常用的山东地区重硫(#4)石油焦价格是760元/吨,若包含运费,到厂价应在1000元/吨左右,则石油焦燃料生产成本为10.5元/重箱。根据Wind数据,目前管道天然气门站价是1.8元/立方米左右,则天然气燃料生产成本为19.6元/重箱。石油焦和重油作为玻璃生产的重要燃料,其价格与原油价格相关性很高。2020年随着全球疫情的不断蔓延,世界经济陷入停顿,导致国际原油价格大幅下滑,石油焦与重油价格出现明显回落,玻璃生产企业生产成本压力也随之减轻。截至2020年5月22日,齐鲁石化石油焦(4#)出厂价为1000元/吨,同比下跌36%;镇海炼化重油出厂价为1900元/吨,同比下跌39%。6。 建议关注浮法玻璃龙头旗滨集团:公司是国内浮法玻璃原片龙头企业,拥有 26 条优质浮法生产线,日熔量达到17600吨。公司产线主要分布在华东和华南等玻璃需求旺盛的地区,产品量、价均具备支撑。公司锚定“一体两翼”战略方向,积极推进产业延伸和转型升级,并已取得较大进展,目前已建成4 个节能建筑玻璃基地、 1 条高铝电子玻璃生产线,同时在建2 个节能建筑玻璃基地和 1 条中性硼硅药用玻璃生产线,未来利润空间有望进一步打开。此外,公司硅砂自给率较高,在当前硅砂资源紧张的情况下,将成为其竞争优势。根据公司发布的《中长期发展战略规划》,争取在2021年实现营业收入超过100亿元,2024年争取实现营业收入超过135亿元,2021年、2024年净资产收益率均不低于同行业对标企业80分位值水平。同时争取2024年末浮法原片产能规模比2018年增加30%以上、节能玻璃产能规模增加200%以上。7。 风险提示:需求不及预期风险:玻璃下游需求以房地产为主,产业政策及融资政策变化会对玻璃需求产生影响。若行业需求未如期回暖,则玻璃价格将继续弱势运行,企业经营情况难言改善。供给超预期:随着行情回暖,后续新点火以及复产产线可能大幅增加,若供需基本面难以明显改善,玻璃价格仍然会有较大压力。原燃材料成本上升风险:玻璃生产成本中原燃材料占比较高,相关材料价格波动将直接影响企业盈利水平,尤其原油价格上涨将推升燃料价格,企业生产成本也将随之上升。环保、安全等不确定因素影响:玻璃生产过程中涉及环保、安全等因素,这些因素可能会对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产生较大影响。(文章来源:国金证券)
2019-2020年全国平板玻璃产量情况2019年1-12月,全国平板玻璃累计产量为9.27亿重量箱,同比增长了6.6%。其中,6月份平板玻璃产量最高,为8210.30万重量箱,同比增长了9.7%;其次是12月份,单月产量为8107.85万重量箱,同比增长了7.1%;最少是3月份,单月产量为7632.50万重量箱,同比增长了7.9%。图表 2019年全国平板玻璃产量数据单位:亿重量箱,%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2020年1-7月,全国平板玻璃累计产量为5.4亿重量箱,同比降低了0.3%。其中,6月份平板玻璃产量最高,为7915.60万重量箱,同比下降了3.9%;其次是5月份,单月产量为7844.50万重量箱,同比下降了0.6%;最少是4月份,单月产量为7479.50万重量箱,同比下降了6.8%。图表 2020年全国平板玻璃产量数据单位:亿重量箱,%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2020年1-7月)2018-2020年我国玻璃及其制品进出口规模2018年,我国玻璃及其制品进出口总额为2046.43亿元,2019年下降14.3%至1753.73亿元。2020年1-8月,我国玻璃及其制品进出口总额继续下滑,共实现进出口总额1114.29亿元,同比下降1.07%。图表 2018-2020年中国玻璃及其制品进出口总额单位:亿元,%数据来源:中国海关
如需报告请登录【未来智库】。1、水泥:2019 景气度仍高,预计 2020 上半年产量同比增长 3%1.1 2019 行业回顾:需求超预期,景气度仍高2019 年水泥行业在 2018 年高景气度的基础上仍有改善。需求端来看,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不含电力)2019 年累计同比增速为 3.8,相较 2018 持平。房地产开发投资额自 2019 年年初以来虽一直略有放缓,但依然保持着较强的韧性,2019 年累计同比增长 9.90,相较 2018 年高出 0.4 个百分点。总的来看,2019 年全年基建投资增速保持稳定,而房地产开发投资韧性不改,增速较 2018 年略有提升,两方面拉动全国水泥市场需求依然保持旺盛。供给端来看,国内错峰限产执行依然较严,各区域严格限制新增产能,我们预计2019 年全国新增水泥熟料产能 2371.5 万吨,与往年同期相比基本持平。分地区来看,2019 年全国新增产能最多的为西南地区,云南和贵州分别增加产能 387.5 万吨和 310 万吨,两广地区新增产能 589 万吨,山西新增产能 310 万吨,安徽、湖北、福建、湖南以及甘肃各新增产能 155 万吨。需求端依然较好而供给端约束继续的形势之下,全国水泥价格 2019 年全年持续高位运行,淡旺季价格差别幅度较往年缩小,特别是 2019 年 12 月,北方地区虽进入冬季,工程项目基本停工,但是在南方地区旺季来临和春节前赶工的带动之下,水泥需求高涨,带动 2019 年 12 月全国水泥产量同比增长 6.9,高于去年同期 2.9 个百分点。分地区来看,全国 6 大区中华北、华东以及西北 3 个大区全年呈现量价齐升的高景气局面,而东北地区和西南地区则分别受制于较为低迷的区域需求和大量新增产能带来的冲击, 水泥价格出现同比下降。1.2 2020 行业展望:需求稳定,产能净新增有限,保证 2020 年高景气1.2.1 地产韧性、基建改善和农村建设保证 2020 年水泥需求稳中有升地产投资、基建投资以及农村建设是水泥的三大需求端,我们预计 2020 年上半年房地产的水泥需求依然保持平稳态势,农村建设所需水泥量保持稳定,基建水泥需求稳定改善。从 2020 年 1 月专项债提前下发额度的发行计划来看,投向基建端的专项债规模已占到 96.83,远超 2019 年 1 月的 30.66,专项债发行对基建支持力度的提升将成为基建投资增速改善的基础。考虑到地产投资进入工程建设阶段,基础设施投资建设铁路、公路、水利等投资建设力度不减,乡村建设中基础设施投资先行等带来的水泥需求,预计 2020 年上半年的水泥需求较 2019 年继续走强。在上述情况下,考虑到疫情的影响我们预计 2019 年上半年水泥需求的增速在 3左右。1.2.2 产能净新增有限,错峰限产仍严,水泥价格将延续高景气2020 年新增熟料产能为 4573.8 万吨,剔除产能置换和异地搬迁改造项目,净新增产能为 1548.40 万吨, 在产产能增加不到 1%。对供给端的冲击非常有限。从净新增产能的区域分布来看,江西、两广地区、西藏以及贵州新增产能较多,华东全域预计净新增 240.14 万吨,西北和华北分别净新增 148.5 万吨和 79.2万吨,东北产能则缩减 16.5 万吨.从错峰限产对水泥供给的调节来看,2020 年是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的最后关键一年,错峰限产预计仍将执行较严,特别是空气污染较为严重,全国排名倒数的京津冀地区和汾渭平原。2019 年进入10 月份以来,河北省邢台市和唐山市、河南省、陕西省西安市、黑龙江省、辽宁省、山西省长治市以及山东省相继发布针对大气污染的错峰停产方案,生态环境部办公厅也于11 月 12 日同时下发《汾渭平原2019-2020 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方案》和《长三角地区2019-2020 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方案》,国家和地方层面方案和政策的不断出台印证错峰限产力度在2020 年将不会减弱。1.2.3 全国水泥价格仍将保持高景气,但应关注区域分化综合供需两方面的分析,我们认为 2020 年上半年全国水泥需求在地产韧性和基建走强的支撑下将会稳中有升,水泥产量预计同比增长 3左右,供给端来看 2020 年净新增产能对在产产能的冲击不到 1%,且错峰限产政策执行力度仍严将继续有效调节淡季水泥供给,综合来看我们认为全国水泥行业在 2020 上半年仍将保持高景气平稳的态势。与此同时我们认为应该关注区域的分化,具体表现在,华北地区在区域格局改善和需求回暖的态势下水泥价格在 2020 年上半年料将继续保持高景气稳定,华东地区在区域财政实力较强支撑基建和地产投资旺盛两大需求端带动下,2020 年上半年水泥价格将接棒 2019 年,不会出现较大回落,并有继续向上的可能。西北地区是基建补短板的重点区域,2020 年将直接受益于基建投资增速的回升。要关注贵州地区水泥市场的产能过剩情况,由于区域 2020 年净新增产能仍然较多,我们认为贵州水泥价格仍将面临一定的压力,2020 年上半年或继续有所下行。1.3 投资策略和重点公司:行业周期属性变弱,看好具备α的龙头公司2019 年在 2018 年高景气度的情况下,景气度继续向上,主要推动力是需求的持续改善、产能的控制和行业寡头格局的变化等。2020 年上半年我们认为这个驱动因素看不到有根本的变化,唯一改变的是行业生产率的提高带来的供给增长,我们认为 2020 年行业的高景气度还将继续。但是随着存量项目需求增量的边际变弱和产能利用率的提升,景气度继续改善空间会受到影响,行业周期属性变弱。我们认为机会来自于公司自身阿尔法的改善。看好海螺水泥、祁连山和冀东水泥。1.3.1 冀东水泥:区域龙头控制力强,格局改善和新业务助力新发展冀东水泥是华北水泥市场的绝对龙头,区域控制力强。金隅水泥业务与冀东水泥重组完成后,冀东水泥的实控人为北京市国资委,位列中国第三大和世界第五大的水泥生产商。公司产能主要分布在华北各省, 熟料产能占到华北地区总产能的 32.09%,是华北水泥的绝对龙头企业,市场控制力强。京津冀供需格局改善明显,已步入发展新时代。2019 年京津冀地区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开发投资较2018 年同期明显好转,未来 3-5 年也是京津冀一体化交通建设的规划大年,2019 年审批计划投资重点项目总额达到 4559 亿元。地区财政收入增速趋势向好,为基建投资提供有力支撑。地区错峰限产和环保执法趋严并且几无新增产能,价格对需求敏感。控股红树林环保,收购泾阳建材和京涞建材,水泥全产业链发展思路日渐清晰。2019 年 10 月公司公告将从控股股东金隅集团手中收购红树林环保 49的股权,收购完成后将达到对红树林环保 100的控股,红树林环保主营水泥窑协同处置危废业务,是北京市最大的工业危险废弃物专业处置单位。2019 年 12 月,公司以现金收购的方式从全资子公司手中收购主营业务为砂石骨料的泾阳建材和京涞建材。2019 年四季度 2 次收购行为充分体现出公司围绕水泥主业进行全产业链发展的思路,水泥窑协同处置危废市场规模在 2016 年已达到千亿元之上,并且环保重视程度提升下危废处置率不断提高,行业前景广阔。砂石骨料业务年产值在 2 万亿元左右,市场空间巨大且与水泥主业协同性较高,公司在水泥窑协同处置危废和砂石骨料业务上成长空间巨大。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我们预计公司 2019-2021 年的每股收益为 2 元、2.47 元和 2.93 元,对应 PE 为 8 倍、7 倍和 6 倍,考虑到公司区域控制力强,综合优势突出,区域供需态势较好,,2020 年随着京津冀一体化和雄安建设加速,进而带来新需求增量空间,新业务拓展带来发展新空间,维持公司为“强烈推荐”的投资评级。风险提示:房地产及基建投资增速不及预期。1.3.2 祁连山:进军西藏,整合期限临近祁连山是甘肃和青海区域的水泥龙头。公司水泥熟料设计产能为甘肃省最大,青海省第三,分别占到甘肃省全省的 43.18%和青海省全省的 15.31%。祁连山是中国建材集团布局在西北地区的重要水泥成员企业,是北方水泥企业中的优秀公司,公司经营质量优异盈利能力突出。区域需求恢复且可持续,供给严控高景气料具备向上空间。2019 年甘肃省内重点项目的恢复建设带动区域需求恢复,全省固投增速改善明显,同时甘肃省内地产投资韧性不改,另一重要市场青海地产投资增速也大幅改善。甘青地区基建项目存量需求旺盛,项目的持续建设将对区域水泥需求形成稳定支撑,供给端方面 2016 年后甘肃几无新增产能,区域错峰限产执行力度一直较强,需求稳定而供给严控的情况下,甘肃省水泥价格景气度将保持在高位。基建补短板的重点区域,农村公路带动水泥需求。2020 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基建稳增长的必要性上升,国家陆续出台政策从融资层面支持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补短板项目。我们判断甘肃将会是脱贫攻坚战和基建补短板的重点区域,目前省内城镇化率较低,农村公路在脱贫攻坚中的重要性高, 我们统计发现甘肃和青海 2018 年新改建农村公路密度在全国各省市中处于较低位置,存量农村公路分布密度也较低,甘青农村公路建设的空间广阔。西藏新建产能即将投产,产能规模跻身地区三强。西藏地区水泥供小于求,价格长期大幅高于周边省市, 目前祁连山位于西藏的在建产能为 240 万吨,2020 年全部投产后公司产能规模或跻身地区前三强。祁连山、天山股份与宁夏建材有望迎来整合。根据中国建材集团 2020 年前实现解决同业竞争的承诺,2020 年其旗下的祁连山、天山股份以及宁夏建材三家有望迎来整合,中国建材作为西北地区的龙头企业, 在协同上具备天然优势,整合方案落地将会极大提升其在西北地区的区域控制力。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预计公司 2019 年到 2020 年的每股收益为 1.56 元、1.84 元和 2.14 元,对应的动态 PE 为 8 倍、7 倍和 6 倍,考虑到公司区域需求旺盛,煤炭价格下跌带来吨净利提升,特别是中建材整合政策的将要到来以及区域增量需求带来的弹性,维持公司“强烈推荐”投资评级。风险提示:西部新基建启动节奏和力度不及预期。1.3.3 海螺水泥:水泥标杆企业,盈利水平仍高,资金充裕扩张潜力大水泥行业标杆企业,重点布局华东和中南地区。公司是全国第二大水泥生产企业,水泥熟料产能达到 2.52亿吨,占到全国总产能的 12左右。公司分别有 47.28和 25.98的产能分布在华东和中南地区,产能在华东和中南地区的区域占比分别为 19.71%和 12.22%。通过前瞻性的布局和创新战略,公司牢牢抓住国内区域经济发展处于第一梯队的华东和中南区域,使之成为公司业绩的核心贡献区域。成本和费用控制领先行业,盈利水平高。公司在业内首创“T 型战略”,通过依山坡建厂或靠近矿山的选址来降低原材料成本,通过长江水路运输来降低熟料到粉磨站之间的运输费用,通过靠近市场建设粉磨站来降低水泥销售费用,此外,公司还首创超低温余热发电技术,充分利用水泥熟料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热能,降低生产成本。管理方面,公司设立全员持股平台,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有效降低管理费用。综合来看,公司吨成本和吨费用远低于同业,盈利水平行业领先。在手货币资金高企和较低资产负债率为下一轮并购整合创造基础。2019 前三季度海螺水泥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在去年高基数的基础上继续同比增长26.05,公司单三季度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为115.11 亿元,同比增加 32.43。公司收现比保持在 127.25的高位,2019 年三季度末在手货币资金为 445.49 亿元,创下历史新高,与此同时公司近年来负债规模不断减少,2019 年三季末资产负债率相较年初继续保持下降,降幅为 1.62 个百分点。目前水泥行业景气程度仍处于历史高位,决定景气度的因素主要在于需求端,如若未来行业走入下行周期,海螺水泥充足的现金储备和较大的杠杆空间会为公司在下一轮行业并购整合中创造强大的资金保障。骨料业务和海外市场有望成为公司新的增长点。2019H1 海螺新增 1 个水泥磨项目、1 个商品混凝土项目以及 2 个骨料项目,在国内新增水泥产能受限的情况下公司积极推进海外市场建设和水泥产业链拓展,海螺是中国水泥出海的标杆,海外水泥熟料产能已达 1016.8 万吨,海外产能规模在国内水泥厂商中遥遥领先。与此同时,公司还积极沿着水泥产业链拓展新业务,骨料产能建设速度在不断加快。2019H1 公司海外市场业务营收为 8.93 亿元,同比大幅增加 85.32%。与此同时,公司还积极沿着水泥产业链拓展新业务,骨料产能建设速度在不断加快,2019H1 公司骨料业务营收为 4.61 亿元,同比增加 33.45%。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我们预计公司 2019 年到 2020 年的每股收益为 6.25 元、6.82 元和 7.08 元,对应的动态 PE 为 6.7 倍、6.15 倍和 5.92 倍,考虑到公司规模优势明显,竞争力强,资金充裕外延式扩展能力强,海外拓展和新业务发展具备新空间,维持公司“强烈推荐”的投资评级。风险提示:地产水泥需求和海外拓展不及预期。2. 玻璃:高景气有望在 2020 上半年延续2.1 旺季来临和竣工增速回升推动 2019 年下半年景气度回升2019 年玻璃行业景气度处于探底改善态势。上半年全国玻璃价格指数稳定中略有下行,下半年受益于旺季来临、汽车产量单月同比增速的回升以及房屋竣工面积单月同比增速的连续好转,需求端边际改善明显,供给端来看浮法玻璃在产产能保持稳定,需求改善带来生产线库存不断下降,全国玻璃价格指数创下 5 年来新高,与此同时玻璃成本项重质纯碱的价格在 2019 年 5 月初开始下行,至当年年末累计下跌18.55,我们跟踪的玻璃-纯碱-重油差 2019 年 5 月初至年末已经上涨 42.59%,直接推动玻璃企业盈利上升,从 2019 年三季报的表现来看,产品以原片玻璃为主的南玻 A、金晶科技、耀皮玻璃、洛阳玻璃以及旗滨集团 Q3 单季业绩同比增速较一二季度有所扩大或者降幅有所收窄,印证了行业景气度的回升趋势.2.2 竣工增速回升具备持续性,冷修和新增产能较少压制供给2.2.1 地产销售面积和房屋竣工面积剪刀差不断扩大,竣工增速回升持续性强2018 年去杠杆进程推进,融资环境趋紧,房企为加快资金回笼而更多销售期房,期房销售在商品房住宅销售中的占比迅速提升,由 2017 年末的 78.42提升至 2019 年末的 87.87,叠加 2016 和 2017 两年期房销售已大量积累,商品房销售面积和竣工面积剪刀差不断扩大。期房住宅从销售到交房一般存在2-3 年的时间间隔, 2016 年以来销售的期房住宅将在 2019-2021 年进入交房周期,2019 年 8 月开始,房屋竣工面积累计同比增速降幅已经连续5 个月收窄,并于 2019 年末转正,单月同比增速则连续 5 个月保持为正。由于交房刚性的存在,我们预计 2020 年房屋竣工面积增速将继续回升,以消化前期积累的期房销售面积。安装玻璃一般是在建筑主体工程完成之后,房屋竣工面积增速的回升将直接拉动玻璃需求。2.2.2 2020 年新增产能少,冷修刚性约束行业供给2010-2014 年是玻璃产能建设的高峰期,尤其是 2011 年,玻璃价格的大幅上涨带来企业新建产线热情高涨。按照玻璃窑炉 8 年左右的冷修周期来看,2018-2022 年是冷修高峰期,窑龄到期后通过修补会有 1-2年的延迟冷修时间,玻璃生产商可以在冷修前后的 1-2 年时间灵活调整进入冷修的时间,而玻璃价格的景气程度是影响这个时间调整的最大因素,从浮法玻璃进入冷修的日熔量规模来看,由于 2018 年玻璃价格处于上行区间,冷修产能 2018 年年初保持低位,2019 年玻璃价格景气度仍高,但冷修规模开始攀升,我们认为这意味着在玻璃企业适当延长窑龄之后,2010 和 2011 两年间投产的产能有较大规模进入刚性的冷修阶段,我们预计 2020 年冷修规模还将进一步增长。2.3 看好玻璃行业高景气在 2020 上半年延续综合以上分析,供给端来看,2020 年行业仍处于冷修高峰期,冷修产能预计还将增加,叠加新点火产能较少,我们预计浮法玻璃在产产能仅增加 2%左右,供给端冲击较小,需求端来看,由于销售面积和竣工面积巨大的剪刀差,期房交房的刚性之下,我们认为于 2019 年 8 月开始的房屋竣工面积增速转暖具备很强的持续性,同时汽车玻璃需求也将随着汽车产量的增速改善得到提升。玻璃行业的高景气度在 2020 上半年还将延续,甚至继续有所上行。2.4 投资策略和重点公司:看好龙头的高弹性和光伏、汽车以及药用玻璃子行业玻璃行业当前处于景气度向上的阶段,需求主要来自于地产竣工、汽车产量等情况的改善。我们看好龙头公司价格提升带来的高弹性,看好汽车玻璃和光伏玻璃的底部改善带来供需缺口机会,以及下游需求稳定的医药玻璃。看好旗滨集团、福莱特、福耀玻璃和山东药玻等。2.4.1 旗滨集团:玻璃龙头业绩弹性高,进军产品高端化玻璃原片产销基本平衡,业绩弹性大。公司主要产品分三大类:优质浮法玻璃、在线 LOW-E 镀膜玻璃和LOW-E 镀膜玻璃基片。公司是国内玻璃企业龙头,拥有全国最高的浮法玻璃原片产能。公司玻璃原片产销基本平衡,产量增长的空间较小,在玻璃价格提升和原材料价格下降的背景之下公司业绩弹性较大;产业链拓展与产品高端化并重,提升公司长期竞争力。在产业链拓展上,公司在湖南醴陵、湖南郴州、 广东河源以及福建漳州拥有 4 座硅砂矿,2019 年公司加大了对硅砂的战略储备力度,通过股权投资的方式取得了醴陵市金盛硅业有限公司 80%的股权,同时计划扩大采矿规模,联合金盛硅业共同开发建设醴陵市浦口镇十八破矿山,将其开采量扩大到 90 万吨/年,并配套开发建设一条年产 60 万吨的石英砂生产线。近年来,由于环保整治和生产安全的执法力度不断加大,石英砂矿被关停的数量不断增多,这直接造成玻璃原材料硅砂的供应紧张和价格上涨,扩大开采和生产后的金盛硅业可以基本满足醴陵旗滨生产基地的用砂需求,这有利于维护公司用砂安全并控制成本价格。产品高端化方面,2019 年郴州旗滨项目成功运营,醴陵电子玻璃项目成功点火,为公司的产品阵列分别补充了光伏玻璃和电子玻璃这两种附加值较高的产品。2019 年 12月,公司公告事业合伙人持股平台将增资醴陵电子玻璃项目并通过事业合伙人持股平台跟投和公司自筹资金相结合的方式投资建设中性硼硅药用玻璃素管项目(一期),与此同时公司还加大了在节能玻璃产品上的投入,启动了广东节能二期扩建项目、浙江节能扩产和湖南节能项目的建设工作,2019 年 12月公司公告投资建设长兴节能玻璃项目。总的来看,公司着眼长远,积极进行产业链拓展和产品高端化升级,这有利于提升公司的长期竞争力。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我们预计公司 2019 年到 2020 年的 EPS 为 0.47 元、0.56 元和 0.62 元,对应的动态 PE 为 8 倍、7 倍和 6 倍。考虑到公司业绩增速进入拐点,单季增速由负转正;玻璃价格提升带动公司业绩弹性较高;股息率高;中长期规划和员工激励计划助力公司进一步发展;估值低;维持公司“推荐” 投资评级。2.4.2 山东药玻:药用玻璃龙头企业,受益于行业监管和环保趋严模制瓶和棕色瓶的龙头企业。公司主要产品为模制瓶、棕色瓶、丁基胶塞以及管瓶等,公司毛利主要由模制瓶和棕色瓶贡献。公司是国内模制瓶领域的绝对龙头,市占率在 80%以上,公司棕色瓶市占率在全球为 30左右。行业监管趋严,利好龙头市占率快速提升。2017 年 12 月《原料药、药用辅料及药包材与药品制剂共同审评审批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要求药用包装材料、原料药以及药用辅料要先获得登记后再与关联试剂一并提出审评,2019 年 4 月《关于进一步完善药品关联审评审批和监管工作有关事宜的公告(征求意见稿)》则进一步明确了原料药变更管理、药品制剂企业变更药用原辅料药包材供应商等具体操作问题,两份征求意见稿将药用辅材和药用包装材料纳入到药品安全的范畴之内。行业监管标准的趋严将会使得制药企业主动选择与产品质量稳定,通过审批概率大且迅速的药用包装龙头材料企业形成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利好山东药玻等行业龙头的市占率快速提升。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带来中硼硅玻璃需求高增,产能扩张奠定业绩弹性基础。2019 年 10 月国家食药监局发布的《化学药品注射剂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技术要求(征求意见稿)》中对注射剂药品包装材料和容器的要求表述为“不得低于参比试剂”,国外药用玻璃的主要包装材料为中硼硅玻璃,注射剂一致性评价的加速将会推动中硼硅玻璃需求快速提升,公司中硼硅模制瓶技术国内领先,且与多个下游客户建立稳定的供货关系,在中硼硅玻璃需求高涨之下,公司药用包装材料产业园一期工程建设项目为业绩高弹性奠定基础。盈利预测:我们假设公司销量和价格保持稳定增速,智能制造下成本的改善,考虑到公司预计公司 2019年到 2021 年为 0.78 元、1.01 元和 1.23 元,对应动态 PE 为 46 倍、35 倍和 29 倍。2.4.3 福耀玻璃:全球汽车玻璃龙头企业,受益汽车产量增速回暖业绩弹性大福耀玻璃主营汽车玻璃业务,2019H1 汽车玻璃占公司营收和毛利的比例分别为 89.52和 78.2。汽车玻璃行业属于寡头垄断的行业,前 4 公司市场率高达近 90%,福耀玻璃市占率位列全球第一和国内第一, 市占率分别达到了 24.3和 62.1。具备较强市场控制力和明显的综合竞争优势。公司自建浮法玻璃原片生产线,目前原片自给率达到 80-90。2019 年 8 月以来,汽车产量累计同比增速不断收窄,单月同比增速则在 11 和 12 两个月大幅转暖,公司作为国内汽车玻璃的绝对龙头企业,市占率达 50以上,将直接受益于此产生较大的业绩弹性。盈利预测:我们预计公司 2019 到 2021 年的每股收益为 1.40 元、1.72 元和 2.17 元,对应动态 PE 为 17 倍、14 倍和 11 倍。考虑到行业的格局,公司作为行业龙头,具备很强的综合优势,结合下游环境的改善,公司短期和长期均值得期待。(报告来源:东兴证券)如需报告原文档请登录【未来智库】。
玻璃行业未来发展趋势如何?玻璃作为重要的基础材料,随着技术创新和产品发展,应用领域也越来越广泛,下游产业对其性能、功能、组分和制造技术等方面要求越来越高,多功能化、纳米化、智能化、复合化已成为玻璃制品主要发展趋势,层出不穷的玻璃品系包括电/光致变色玻璃、自洁净玻璃、信息产业玻璃、光伏玻璃等体现的是人们对更加便利的生活的渴望。玻璃是非晶无机非金属材料,一般是用多种无机矿物(如石英砂、硼砂、硼酸、重晶石、碳酸钡、石灰石、长石、纯碱等)为主要原料,另外加入少量辅助原料制成的。它的主要成分为二氧化硅和其他氧化物。目前,我国玻璃行业市场集中度不高,优质企业市占率仍有较大提升空间目前玻璃行业市场集中度仍然偏低,前十大企业集中度仅约56.09%,我们认为中长期来看,环保、提质、产能置换、提升产品科技水平均将成为推动行业集中度提升的动能。2019年1-12月全国累计,生产平板玻璃92670万重量箱,同比增长6.6%。平板玻璃“去非标”行动的推广,一方面能够有效减少平板玻璃的产量,有助于缓和市场供需矛盾,另一方面将有利于行业健康有序发展,减少以次充好的现象,推动行业整体高质量发展。过去多年非标产品存在的根本原因在于协会不具备执法权,只能呼吁企业进行自律,与以往不同的是,今年“去非标”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发改委、市场监督管理局将介入玻璃“去非标”行动,联合协会开展工作,不执行国家标准生产非标产品企业将面临处罚。目前非标产品产量占平板玻璃总产量大约20%,若按标准规定公差生产,约减少5%的产量。中国玻璃行业市场规模超过1000亿元,玻璃制造行业属于纯粹的中游加工制造业。玻璃市场分析指出,由于玻璃原片高度同质化,企业的盈利取决于自身加工成本与行业边际成本的差额,燃料成本是造成企业间相对盈利的核心变量。本报告结合玻璃市场运行环境、上游原材料、供求关系 生产、需求、进出口价格走势以及企业市竞争格局做了全方位的分析,最大限度地降低客户投资风险与经营成本,把握投资机遇,提高企业竞争力。
(报告出品方/作者:华创证券,王彬鹏)核心观点玻璃可分为平板和深加工玻璃,下游主要应用于建筑地产。玻璃分为平板玻璃 和深加工玻璃,浮法玻璃是通过浮法工艺生产的平板玻璃,占总量的 90%左右。 玻璃的下游中建筑玻璃需求较大,占比 75%。玻璃行业市场集中度低于水泥和 玻纤,两大龙头旗滨集团和信义玻璃市占率分别为 11%和 14%,CR2 仅有 25%。竣工逻辑有望继续演绎,预计 2021 年需求复合增长 4%。玻璃产量短期内相对稳定,需求应以销量衡量。地产占据玻璃 75%需求份额,玻璃安装处于地产 施工流程的后期,我们认为可以通过竣工数据趋势判断玻璃需求情况。2013 年之后竣工数据和玻璃销量同步性增强,2018 年至今相关系数达到 0.67,可 以用地产竣工的同期数据对玻璃需求进行分析。2017 年下半年至 2019 年,地 产开工和竣工走势出现明显分化,而在一般两年左右的交房周期约束下,2019 年下半年竣工数据开始回升,2020 年年底至 2021 年地产竣工有望继续修复。 假设单位竣工面积对应的玻璃需求量相对稳定,经测算在中性假设下,2021 年浮法玻璃需求量为 6.68 亿重箱,相比 2019 年复合增长率 3.96%。当前供给主要受冷修停产复产影响,2021 年供需格局边际趋紧。影响玻璃实 际有效产能的因素包括新增点火投产的产线、停产和复产的产线,不同时期主 要矛盾不相同,可以分为三个阶段:2009 年之前,新增点火产线起主要影响 作用;2010-2015 年,新增产线、冷修停产和冷修复产产线均有较大影响;2016 年至今,冷修停产和复产是主要矛盾。2020 年有效产能仅增加 1.49%,整体保 持偏紧态势。冷修停产和复产的生产线仍是 2021 年供给的主要矛盾,我们认 为 2021 年新点火产能或低于 2020 年,假设 2021 年浮法玻璃在产产能(供给 量)与 2020 年保持持平,在需求增速 3.96%下,行业供需格局或将边际趋紧。价格和实际产能相关性较大,短期关注库存向上拐点。长周期来看,2018 年 前价格和需求相关,2018 年后价格和供给走势相关。我们认为原因在于企业 对于产能控制的能力增强,行业有效产能在冷修和复产的博弈下可被企业主观 能动的调节。短期视角下,库存呈现出主动去库、被动去库、主动补库、被动 补库的轮动,库存的过度反应会加大价格的波动。复盘今年以来价格走势,玻 璃价格库存经历了被动补库、主动去库和被动去库三个阶段。当前来看,应关 注行业库存底部回升拐点,背后推动因素在于需求阶段性的下滑,价格向下、 库存向上,行业或将向主动补库阶段过渡。成本关注纯碱和燃料,行业成熟期龙头规模效应凸显。成本结构来看,原材料 成本占比 43%,其次燃料成本占比 34%;原材料成本中,纯碱占比 53%。纯 碱和燃料是玻璃生产过程中最主要的成本支出,其价格变动影响玻璃企业盈利 水平。2021 年纯碱供给过剩或将延续,纯碱端的成本端压力偏弱。不同玻璃 生产企业所用的燃料不同,燃料成本差异较大,主要有天然气、石油焦两种主 流燃料。我们按照每吨玻璃生产需消耗 180 万大卡测算,使用天然气的单吨燃 料成本最高为 763 元,其次为石油焦 710 元,其他石油类燃料的燃料成本最低 为 418 元。玻璃行业为重资产行业,企业资产中固定资产占比较高,单位投资 额大,且玻璃产线需要保持高温生产、高周转状态,考验企业运营能力,存在 一定的规模效应。2015 年之后,玻璃行业新增产能严格限制,行业新增供给 逐渐规范,前期投产产线开始进入冷修周期,玻璃行业整体步入成熟期,龙头 企业的规模优势开始凸显,旗滨集团、信义玻璃的浮法原片毛利率均显著高于 同行业公司。未来龙头公司有望继续产业整合,市占率持续提升。一、玻璃可分为平板和深加工玻璃,下游主要应用于建筑地产(一)玻璃分为平板玻璃和深加工玻璃,浮法玻璃占平板玻璃 90%份额玻璃可分为平板玻璃和深加工玻璃。玻璃是由沙子和其他化学物质熔融在一起形成的非 金属材料,主要生产原料为纯碱、石灰石、石英砂。石英砂用作网络形成体,由于石英 砂的熔点极高,需加入纯碱降低熔制温度,冶炼成水玻璃,再加上石灰石增强玻璃化学 稳定性和机械强度,从而制成玻璃。玻璃可以分为平板玻璃和深加工玻璃两大类,深加 工玻璃可看作平板玻璃的产业链下游环节。平板玻璃:平板玻璃是指未经其他加工的玻璃制品,也称白片玻璃。根据生产工艺, 平板玻璃可分为浮法玻璃和普通平板玻璃,浮法玻璃是通过浮法工艺生产的平板玻 璃,已占平板玻璃总量的 90%左右。浮法成型过程是在通入保护气体的锡槽中,熔 融的玻璃从池窑中连续流入并漂浮在锡液表面,经退火、切割得到浮法玻璃。除浮 法外,普通平板玻璃包括压延工艺玻璃、平拉工艺玻璃、垂直引上法玻璃。深加工玻璃:即玻璃二次制品,是利用平板玻璃为基本原料,根据使用要求采用不 同的加工工艺制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玻璃产品,大约 60%的平板玻璃通过深加工流 入终端,深加工玻璃的附加值高于普通平板玻璃。深加工玻璃主要包括钢化玻璃、 中空玻璃、夹层玻璃、镀膜玻璃等种类。纯碱和燃料是最主要成本,下游建筑地产占据七成以上需求。玻璃处于产业链中游,上 游为原材料环节,下游为终端应用领域。平板玻璃的上游主要原材料以石英砂和纯碱为 主,燃料和动力为各类石油类燃料、天然气和电力等。从成本结构来看,原材料成本占 比约 43%,为第一大成本来源,其次为燃料成本占比 34%。原材料成本中,纯碱为第一 大成本来源,占据原材料成本的一半以上,其次为石英砂占比 27%。玻璃的下游应用包 括建筑地产、汽车、太阳能等,其中建筑玻璃需求较大,占浮法玻璃需求的 75%,汽车 和太阳能需求占比为 15%和 5%左右,地产行业对玻璃需求影响较大。(二)玻璃行业集中度较低,CR2 明显低于水泥和玻纤玻璃行业市场集中度低于水泥和玻纤。竞争格局来看,玻璃行业较为分散,前两大龙头 市占率明显低于水泥和玻纤行业。水泥行业前两大龙头中国建材和海螺水泥市占率分别 为 21%和 12%,CR2 位 33%;玻纤行业,中国巨石和泰山玻纤市占率分别为 35%和 13%, CR2 为 48%;浮法玻璃行业,我们以日熔量数据计算,两大龙头旗滨集团和信义玻璃市 占率分别为 11%和 14%,CR2 仅有 25%,相比于水泥和玻纤行业处于较低。二、竣工逻辑有望继续演绎,预计 2021 年需求复合增长 4%(一)玻璃需求应以销量衡量,地产竣工和施工和需求相关性较大玻璃产量相对稳定,需求应以销量衡量。与水泥不同的是,玻璃在通风干燥的库房中可 以长期存放,而玻璃生产线在点火生产之后需保持连续生产,停产冷修成本较大,导致 短期内玻璃的供给端刚性较强。从玻璃月度产量和销量数据可以看出,玻璃产量相对稳 定,在一段时期内具有刚性,销量围绕产量存在更大的波动性,库存在其中起着调节作 用。我们认为玻璃需求的衡量应以销量更为合适。建筑地产占据玻璃 75%的需求份额,地产竣工和玻璃销量相关性较大。地产是玻璃下游 最主要的应用领域,占据 75%的需求份额,可通过判断地产趋势来研究玻璃需求的变化。 逻辑上来看,玻璃安装处于地产施工流程的后期,应与地产竣工趋势较为接近,我们认 为可以通过竣工数据趋势判断玻璃需求情况。(二)竣工和玻璃销量同步性增强,预计 2021 年需求相比 2019 年复合增长 4%2013 年之后竣工数据和玻璃销量同步性增强。我们计算竣工同比与玻璃销量同比,设置 一定的滞后期并逐次缩短数据选取区间,分别为 2009 年至今、2010 年至今,直至 2018 年至今。可以看出,地产竣工增速和玻璃销量增速的同步数据相关系数明显提升,说明 竣工和玻璃销量的同步性增强,2018 年至今,地产竣工增速与玻璃销量增速的相关系数 达到 0.67。而如果计算每个年度中竣工与玻璃销量的相关系数,2019 年和 2020 年至今 相关系数持续提升。因此我们认为,可以用地产竣工的同期数据对玻璃需求进行分析2021 年浮法玻璃需求月6.7 亿重箱,相比 2019 年复合增长 4%。2017 年下半年至 2019 年,地产开工和竣工走势出现明显分化,而在一般两年左右的交房周期约束下,2019 年 下半年竣工数据开始回升。进入 2020 年之后,受到疫情影响,同时地产融资收紧,地产 公司加快开工放缓竣工,竣工和新开工数据再次分化。我们认为,疫情和融资压力会对 短期地产竣工产生影响,但竣工和新开工数据的背离已出现 3 年左右,考虑到预售交房 的刚性约束,2020 年年底至 2021 年地产竣工有望开始修复,我们参考华创地产组对2020 年和 2021 年地产竣工的预测,地产竣工同比分别为+0.6%和+15.4%。假设单位竣工面 积对应的玻璃需求量相对稳定,经测算在中性假设下,2021 年浮法玻璃需求量为 6.68 亿重箱,相比 2019 年复合增长率 3.96%。三、当前供给主要受冷修停产复产影响,2021 年供需格局边际趋紧(一)有效供给的主要影响因素经历三轮变化玻璃窑炉需高温连续生产,一定时期内供给相对刚性。玻璃的生产需要在高温窑炉中进 行,窑炉温度在 1000 度以上,使用周期在 8-10 年左右,超过连续使用寿命的产线需停 产进行冷修。玻璃窑炉的冷修成本较大,关停复产难度和成本较大,因此窑炉点火生产 后需保持连续高温生产,造成玻璃供给在一段时期内存在刚性。影响有效供给的主要矛盾经历三轮变化。影响玻璃实际有效产能的因素包括新增点火投 产的产线、冷修停产的产线和冷修复产的产线三个方面。在不同时期,影响产能供给的 主要矛盾并不相同,我们认为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的变化:2009 年之前,新增点火产线对 供给起主要影响作用;2010-2015 年,新增产线、冷修停产和冷修复产产线均对供给有较大影响;2016 年至今,冷修停产和复产是影响供给的主要矛盾。2009 年之前,浮法玻璃实际产能主要由新增点火产能影响,浮法产线数量从 2002 年的 83 条增长至 2009 年末的 211 条,大量新增产能尚未进入冷修期,整体开工率 保持在 90%以上。2009 年之后,特别是 2011 年以后,2005 年左右集中建成的玻璃生产线陆续进入冷修期,行业开工率有所下滑。同时新增产能暂未受到严格限制,2009 至 2014 年每 年新增的浮法玻璃产线均在 20 条以上,浮法玻璃实际产能受到新增产能、冷修停产 产能、复产产能的三重影响。2016 年至今,浮法玻璃实际产能主要受到冷修停产和复产的影响。2016 年和 2017 年国务院和工信部分别发布《关于促进建材工业稳增长调结构增效益的指导意见》 和《钢铁水泥玻璃行业产能置换实施办法的通知》、《关于严肃产能置换、严禁水 泥平板玻璃行业新增产能的通知》,严禁备案和新建扩大产能的平板玻璃项目,玻 璃新增产能被严格限制,每年新增的浮法产线数量大幅下降。产能主要被冷修产线 和复产产线影响,在两者动态调整下,浮法玻璃实际产能基本维持在 9 亿重箱上下。(二)2021 年供需格局或将边际趋紧2020 年至今有效产能仅增加 1.49%,2021 年供需格局或将边际趋紧。年初疫情影响下, 市场出现产线集体冷修的情形,也存在可复产产线推迟复产的情况,供给呈收缩状态, 产线开工率仅 61%、产能利用率 65%,均为历史最低水平。下半年行业开工率和产能利 用率开始提升,基本回升至 2019 年以来平均水平。全年来看,年初浮法在产产能 9.32 亿重箱,截至 12 月初为 9.45 亿重箱,在产产能增长 1.49%,整体保持偏紧态势;从产线冷修停产和复产来看,截至 2020 年 11 月底,进入冷修或停产的产线 18 条,主要集中在 上半年;集中冷修的产线在下半年逐渐复产,同时玻璃价格达到罕见的历史高位,使得 部分产线提前点火,截至 11 月底共新点火和复产 25 条产线。冷修停产和复产的生产线 仍是 2021 年供给的主要矛盾,供需格局或将边际趋紧。我们认为 2021 年新点火产能或 低于 2020 年,综合来看假设 2021 年浮法玻璃在产产能(供给量)与 2020 年保持持平, 在需求增速 3.96%下,行业供需格局或将边际趋紧。四、价格和实际产能相关性较大,短期关注库存向上拐点长周期来看,2018 年前价格和需求相关,2018 年后价格和供给走势相关。通过对比过去 十年的玻璃价格和需求、供给走势,可以看出 2018 年之前浮法玻璃价格和需求增速走势 相关性较大,而 2018 年之后整体需求增速波动明显收窄,行业进入稳定发展阶段,价格 走势和需求走势出现背离。供给端来看,2018 年之后行业在产产能走势和价格走势吻合 性较好。我们认为原因在于企业对于产能控制的能力增强,行业有效产能在冷修和复产 的博弈下可被企业主观能动的调节。短期视角下,库存周期放大价格波动,关注库存向上拐点。玻璃保存时间长,有明显的 库存周期,库存呈现出主动去库、被动去库、主动补库、被动补库的轮动,库存的过度 反应会加大价格的波动。复盘今年以来价格走势,玻璃价格库存经历了被动补库、主动 去库和被动去库三个阶段。年初国内疫情爆发,受疫情影响国内 2-3 月需求基本停滞,但玻璃供给具有刚性, 行业库存提升、价格下降,玻璃库存从年初的 6736 万重箱,升至 4 月的 11893 万重 箱,行业库存接近翻倍。需求不景气叠加库存压力下,上半年浮法玻璃价格逐渐下降,行业处在被动补库阶段;二季度,赶工潮来临,需求景气度不断提升,而行业库存已处于较高水平,企业降 价抛货,4 月-5 月浮法玻璃价格下降 15%以上,创 2018 年以来新低,同时行业库存 也出现明显下降,行业处于主动去库阶段;下半年,需求端维持景气,玻璃价格在 6 月开启 V 型反转态势,一路上涨至 9 月, 创过去三年的新高,之后整体行情维持高位,走势平稳,行业库存持续下降,行业 处在被动去库阶段。当前来看,应关注行业库存底部回升拐点,背后推动因素在于需求阶段性的下滑,价格 向下、库存向上,行业或将向主动补库阶段过渡。五、成本关注纯碱和燃料,行业成熟期龙头规模效应凸显(一)纯碱和燃料是主要成本,玻璃纯碱价差和毛利率走势相近纯碱和燃料是玻璃生产最主要成本。从玻璃的成本结构来看,第一大成本来源为原材料 成本,占比 43%;其次为燃料成本占比 34%。原材料成本中,纯碱占比 53%,是生产玻 璃的主要原材料,其他原材料包括石英砂、芒硝、白云石、石灰石等。综合来看,纯碱 和燃料是玻璃生产过程中最主要的成本支出,其价格变动影响玻璃企业盈利水平。纯碱玻璃价差和毛利率走势相近,未来预计成本端压力偏弱。纯碱工业可以分为轻质纯 碱和重质纯碱以及副产品氯化铵,重质纯碱是由轻质纯碱进一步加工得到。轻质纯碱主 要用于洗涤剂、食品等领域,重质纯碱主要用于平板玻璃生产,整体来看纯碱下游需求 中 61%为玻璃生产。纯碱上游主要为原盐行业,属化工产业链,纯碱价格波动明显,对 玻璃企业生产成本较大。我们按照 1 吨玻璃生产消耗纯碱 0.2 吨计算玻璃纯碱价差,可 以看出玻璃纯碱价差和主要企业的浮法玻璃原片毛利率走势相近,价差是影响浮法原片 毛利率的重要因素。而纯碱下游六成为玻璃生产,其价格并未表现出明显的对玻璃价格 的跟随或同步变动。2020 年纯碱行业整体供给过剩,4 月纯碱工业协会发布纯碱行业减 产通知,要求企业减产 30%以实现产能出清,但随后宣布通知无效。预计 2021 年纯碱供 给过剩或将延续,纯碱端的成本端压力偏弱。燃料成本差异较大,环保压力下天然气或是未来主流选择。不同玻璃生产企业所用的燃 料不同,主要有天然气、石油焦两种主流燃料,其他还有重油等石油类燃料和煤制气作 为燃料的选择。天然气属于清洁能源,燃烧效率稳定,是新上中高端玻璃生产线的主流 燃料选择,但价格较高,天然气价格围绕供需情况波动,我国天然气储量充沛,价格稳 定性较强;石油焦、重油等石油类燃料作为石油产业链上的产品,价格受经济、政治等 多项因素影响,波动明显。我们按照每吨玻璃生产需消耗 180 万大卡测算,使用天然气 的单吨燃料成本最高为 763 元,其次为石油焦 710 元,其他石油类燃料的燃料成本最低 为 418 元。各类燃料成本差异较大,而未来随着环保压力增大,天然气或将是越来越多 玻璃生产企业的选择。(二)行业供给端逐渐规范,龙头规模效应凸显玻璃行业为重资产行业,单位产能投资较大。玻璃行业重资产属性明显,企业资产中固 定资产占比较高。以旗滨集团的资产结构为例,2013 年以来公司固定资产与在建工程的 合计占比均超过 60%,近年单固定资产在总资产中的占比已超过 65%。玻璃单位产能的 投资额也较大,从塔牌集团 2017 年募投的万吨线项目和福莱特 2020 年 12 月公告的光伏 玻璃项目投资额来看,1t/d 水泥熟料产能投资额为 17 万元,而 1t/d 玻璃产能投资额为 72.5 万元,玻璃单位产能投资明显高于水泥行业。行业步入成熟期,龙头企业规模效应凸显。玻璃行业固定资产占比较重、单位投资额大, 且玻璃产线需要保持高温生产、高周转状态,考验企业运营能力,存在一定的规模效应。 2015 年之后,玻璃行业新增产能严格限制,行业新增供给逐渐规范,前期投产产线开始 进入冷修周期,玻璃行业整体步入成熟期,龙头企业的规模优势开始凸显,旗滨集团、 信义玻璃的浮法原片毛利率均显著高于同行业公司。未来龙头公司有望继续产业整合, 市占率持续提升。六、重点企业分析(参见原报告)旗滨集团:A 股玻璃龙头,从周期到成长、从平板到深加工,打造多元化玻璃集团。信义玻璃:浮法玻璃龙头,三大业务协同发展。七、风险提示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地产竣工进度不及预期,供给侧产能限制政策变动。(报告观点属于原作者,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获取精品报告请登录【未来智库官网】。
2018年玻璃行业产量恢复增长,平板玻璃出厂价格持续下行2018年,玻璃行业企业冷修意愿不强,产量恢复增长。2018年,国内平板玻璃产量为平板玻璃销量为81812万重量箱,同比增长6.7%。供给增加,导致了库存大幅增长。厂商为清理库存,启动压价策略,2018年2月-2019年4月,平板玻璃出厂价格持续下行。中国玻璃企业冷修放缓,产量恢复增长2010-2013年是平板玻璃产能投放的高峰期,理论上2018-2020年应该是冷修的高峰期,但是实际上玻璃产能寿命的弹性较大,实际产能寿命可达12-15年,预计冷修高峰期在2022年之后才会到来。2018年以来,企业冷修意愿不强,导致产能增加,供给恢复增长。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3D玻璃行业发展前景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统计数据显示,2018,国内平板玻璃产量达到了86864万重量箱,同比增长9.9%。截止至2019年一季度,全国平板玻璃产量达到22194万重量箱,同比增长9.9%。从销量来看,2018年中国平板玻璃销量达到了81812万重量箱,同比增长6.7%。截止至2019年一季度,中国平板玻璃销量达到19356万重量箱,同比增长10.9%。尽管2018年以来平板玻璃销量录得增长,但由于供给增长较快,产销率呈下滑趋势,2018年平板玻璃产销率为94.2%,2019年一季度平板玻璃产销率为87.2%。短期内,玻璃供大于求局面难以改变。2012-2019年Q1中国平板玻璃产销量统计及增长情况数据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2012-2019年Q1中国平板玻璃产销率统计情况数据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房屋建筑施工面积增长带动平板玻璃销量增长房屋建筑为平板玻璃主要下游应用市场。平板玻璃在施工过程中,属于中后期进场的建材。作为幕墙使用的玻璃往往是在施工主体即将结束时才进场,装饰玻璃则在施工主体结束后进场。从房屋建筑施工面积增速及平板玻璃销量增速来看,两者存在较大协同关系。2018年,中国房屋建筑施工面积为140.89亿平米,同比增长7.0%,对应2018年平板玻璃销量增速为6.7%。国内房屋建筑施工面积持续增长,带动平板玻璃销量增长。2012-2019年Q1中国房屋建筑施工面积统计及增长情况数据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平板玻璃库存维持高位,出厂价格持续下滑2018年以来由于玻璃供给恢复增长,玻璃行业产能过剩局面并未改变。根据卓创资讯数据,2018年春节期间,重点监测省份规模以上厂商平板玻璃库存平均为450万重量箱,2019年春节期间库存上升至495万重量箱左右。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8年,中国平板玻璃库存累计同比增长39.4%;2019年一季度,平板玻璃累计库存同比增长31%。玻璃库存高企局面下,厂商积极压价去库存,导致玻璃价格持续下行。根据发改委数据,2018年2月-2019年4月,重点建材企业平板玻璃出厂价格持续下滑。截至2019年4月,企业平板玻璃出厂价格为63.7元/重量箱,同比下降7.8%。2012-2019年Q1中国平板玻璃库存累计同比增速统计情况数据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2018-2019年4月中国重点建材企业平板玻璃出厂价格统计情况数据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来源: 前瞻网
(报告出品方/作者:东莞证券,黄秀瑜、刘兴文)1. 汽车工业发展诞生汽车玻璃需求1.1 汽车技术逐步成熟,汽车功能愈发全面汽车工业发展经过了 6 个阶段,在这一过程中,汽车技术逐步成熟,汽车功能愈发全面。 早期汽车被设计出来的时候,是没有挡风玻璃的,当时汽车所能达到的时速较慢,无挡 风玻璃也不影响汽车驾驶。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汽车速度逐渐变快,高速气流不仅带 起了泥土和雨水,而且冲击到驾驶者的眼睛,严重影响驾驶安全,所以挡风玻璃应运而 生。随着汽车外形设计逐渐向封闭车身式转变,对车窗等玻璃需求逐步提升,单辆汽车 的玻璃面积不断增加。汽车工业发展诞生了对汽车玻璃的需求。1.2 汽车玻璃性能不断丰富汽车应用前置挡风玻璃的早期,玻璃行业的技术较为原始,玻璃的弯度难以控制,当时的汽车玻璃都是平直的,但如果仅使用一块平直的挡风玻璃会反射光线从而影响司机视线,所以早期的前置挡风玻璃往往是由两块平板玻璃拼接而成,从而减少对司机视线的干扰。随着科学技术发展,汽车玻璃行业也迎来快速发展,技术不断迭代升级,汽车玻璃企业 不仅能控制玻璃弯度,还能根据下游汽车公司要求调整玻璃性能。汽车玻璃性能可以分 为基础性能和进阶性能。(1)基础性能1、安全性日常驾驶中不可避免地存在潜在的交通事故风险,当发生交通事故时,如果车载玻璃易 碎,那么玻璃碎片很容易划伤乘客,加剧事故危险。为了提高车辆整体的安全性,汽车 行业对车载玻璃的强度和韧性提出了新的要求,除了要求玻璃不易碎裂以外,还要求即 使玻璃破裂了也不应该四处飞溅。因此,夹层玻璃应运而生,在两片玻璃中间夹一层或 多层胶状膜,经过特殊的加工方式处理后,使玻璃和中间膜粘合成复合玻璃产品。这种 玻璃受到冲击碎裂后,碎片会凝结到一起,不会飞溅,安全性较高。2、清晰度作为基础性能之一,玻璃的清晰度相当重要,光学质量优异、视野清晰的玻璃,使得驾 驶者能够随时观察到路况变化情况,作出最优的判断和驾驶操作,同时玻璃对光线的折 射效果等也会影响驾驶者的视觉。另外,驾驶者往往需要与公路上其他主体(同向车、 反向车和路人等)透过玻璃进行交流,这就要求玻璃正反两面的清晰度都足够高,如此 玻璃两侧的主体才能够轻松交流。(2)进阶性能伴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汽车玻璃行业也在茁壮成长。发展初期,汽车玻璃的性能主要 为挡风属性,汽车使用面积逐渐提升。现在,随着经济发展,消费升级加速,挡风玻璃 的基本属性已经无法满足不同场景对玻璃性能提出的新要求,汽车玻璃不断衍生出新的 功能,而这个过程中汽车玻璃的单位价值也在逐步提升。1、环境适应性下雨天时,大多数驾驶者可能都遇到过前挡玻璃布满水雾或者两侧玻璃上有水渍、看不 清路况的危险情景。无论是温度变化导致空气中的水在前挡玻璃内侧结雾,还是雨滴挂 在无雨刮的两侧玻璃,都会严重遮挡视野,威胁到行车安全。于是,为了更好地适应不 同环境,部分厂商生产了加热玻璃和斥水玻璃,加热玻璃通过加热除去水雾,而斥水玻 璃使用特殊的氟化物处理普通玻璃,使其表面变得特别,雨水落下后不会产生水渍而是 直接结成水珠落下。因此汽车玻璃的环境适应性大大提高。2、隔音性伴随着消费升级,隔音性成为汽车玻璃的进阶性能。安静的环境更有利于进行休息和思 考,嘈杂的环境往往影响人的心情,使人变得焦虑。隔音玻璃是在 PVB 中加入高阻尼 隔音材料,从而降低外部噪音,使车内交流更清晰,提升驾驶舒适性。通常,人与人交流的说话频率不高于 500Hz,在这一 频率范围内,隔音玻璃的效果略高于浮法玻璃和普通夹层玻璃,效果不太明显。不过, 当声音频率高于 1000Hz 以后,隔音玻璃的效果显著优于浮法玻璃和普通夹层玻璃,通 过降低外部噪音的分贝,有效营造轻松驾驶氛围。3、隔热性炎热的夏天,炽热的光线从各个角度射进车舱,汽车就像一个烤箱,消费者的体验很差, 同时也会加大空调的功耗,增加能源耗费。随着经济发展,消费者对乘坐体验的要求逐 步升级,隔热性逐渐成为汽车性能优劣的衡量标准之一。因此,隔热良好的玻璃有巨大 的市场需求。2. 新概念带来汽车玻璃新应用近年来,汽车行业的四化新型概念(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共享化)从初步提出到 逐步落地,汽车行业迎来历史性变革。在这一过程中,汽车玻璃的应用也在增加,而新 应用不仅能带来汽车玻璃使用量的增加,而且存在技术溢价,从而提高单车配套玻璃价 值量,进而促进整个汽车玻璃行业的量价齐升。2.1 消费升级打开多功能镀膜玻璃市场镀膜玻璃可以实现多种功能,根据不同的需要可选择不同的镀膜材料,根据功能划分, 有隔热玻璃,除雾玻璃,融雪玻璃等。隔热玻璃本质作用是防晒隔热,通过镀上一层特殊材料,可以有效保护乘客,其作用在 夏天尤其能够体现。福耀玻璃把镀膜玻璃按产品的不同特点分为以下几类:热反射玻璃、 PVB 膜玻璃、低辐射玻璃、SUPER UV+IR CUT 玻璃等。其中,热反射玻璃采用磁控真 空溅射技术,在汽车玻璃内表面镀 9~20 层厚 50-250 纳米的金属化合物膜,起到反射太 阳能的作用。PVB 膜玻璃有两种技术路线,一种是在 PVB 膜中加入吸热粒子,吸收热量;另一种是 在普通 PVB 中增加特殊的热反射膜,起到反射太阳能的作用。低辐射玻璃是在内片玻 璃使用一种特殊涂层,可减少车内外热量交换,适用于北方寒冷地区。SUPER UV+IR CUT 玻璃在玻璃内表面涂覆可吸收红外线和隔绝紫外线的有机-无机杂化膜层,可以隔 绝 80%以上红外线和 99%以上紫外线,防止内饰老化和皮肤晒伤。可加热玻璃能够快速除去霜、雾、雪、冰,提高视野清晰度,保证驾驶安全。根据技术 路线不同,可分为夹丝加热玻璃和镀膜加热玻璃。夹丝加热玻璃将直径 0.018~0.033mm 的钨丝布在 PVB 膜片上,通过钨丝通电发热来加热玻璃,并可以实现雨刮、雨感器、 相机区域有针对性加热。镀膜加热玻璃利用金属膜层导电,对整面玻璃均匀加热。应用 场景通常包括下雨天气和下雪天气。应用场景为下雨天驾驶时,通过除掉汽车前挡上的 雾气,防止驾驶者的视线被雨雾遮挡,前档变得清晰透亮。应用场景为冬季下雪天气驾 驶时,如果汽车前挡覆盖着一层冰霜,驾驶者往往看不清路况,严重影响驾驶安全,而 融雪玻璃有加热等功能,短时间内清退冰霜,保障驾驶者安全。2.2 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低能耗超薄玻璃需求较大新能源汽车爆发式增长,助力汽车行业景气向上。2020 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为 331.1 万辆,同比增长 49.8%。2018 年至 2020 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的复合增速为 34.1%, 新能源汽车行业成长速度很快。根据 EVTank 的数据,2025 年新能源汽车销量有望达到 1640 万辆,2020-2025E 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的复合增速将为 37.7%。整体上看,全球 新能源汽车市场处于高速成长期,预期未来新能源汽车行业保持高景气度,销量有望延 续快速增长态势。在全球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这一过程中,轻量化的发展路径逐步得到车企重视,成为汽 车行业的共识。通过新技术降低整体车身重量,减少能源消耗,不仅能够提高新能源汽 车的续航能力,推动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而且能够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完成各国政 府节能减排的政策目标。为了满足车企降低整体车身重量的需求,各类汽车零部件公司加大研发投入,不断创新, 希望能抓住这一历史性机遇,提高自身竞争力。汽车玻璃公司研发出的产品主要有超薄 玻璃。以福耀集团的超薄玻璃为例,福耀采用化学强化技术和独创的离子交换技术制成 超薄玻璃,其前挡玻璃内片由原来的 2.1mm 减少到 0.7mm,整体厚度减少到少于 3.5mm, 重量减少约 23%,整车套玻璃最大减重 20 公斤。虽然玻璃的厚度减少了,但是它依然 能承受较大的压力和保持较高的强度,并且光学质量较为优异,视野清晰。2.3 智能汽车市场热度逐渐提升,智能化玻璃应用受关注智能汽车强调智能化与科技感。抬头显示技术即把仪表盘信息投射在前档玻璃上,通常 包括当前车速,红色故障标记,驾驶辅助信息等等,驾驶者不需要频繁低头查看仪表盘, 提高了驾驶的安全性。该技术早期应用在战斗机上,目前应用在汽车上显得较为酷炫, 能够吸引消费者眼球。抬头显示技术借鉴了投影技术,以投影仪作为出发点,产生光信号,首先射在反射镜上, 然后射在投影镜上,接着投影在挡风玻璃上,完成投影。实际上,司机看到的是呈现在 前挡玻璃前方的虚像。全景天窗即指扩大天窗的面积,提升汽车的采光效果。从外部看,汽车外观的科技感增 强,从内部看,消费者获得更好的视野体验,同时直观感受上车内空间有所扩大。以 EC6 全景天窗为例,采用双层隔热玻璃,隔绝 83%热量和 99.9%以上紫外线,超大采光面积, 满足视觉享受,时刻呈现天空的最美瞬间。因而全景天窗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福 耀采用最新的玻璃模压、包边总成集成技术,使整片天窗玻璃最大面积达近 3 ㎡,并与 汽车造型无缝衔接形成整车顶全景天窗面板。2.4 网联汽车市场潜力巨大,天线玻璃需求逐步提升当今信息化时代,每个消费者都离不开信息。汽车除了作为交通工具,还能作为信息终 端,其信号接收能力以及稳定性会影响消费者的购买需求。天线玻璃利用镀膜玻璃的导 电膜作为天线,通过金属贴片耦合电磁信号,可接收 FM/AM/TV/GPS 等信号。通过将 车身的天线直接集成在玻璃中,不仅能提高信号接收灵敏度,而且能降低外部环境的影 响,更稳定耐用。网联化成为汽车发展的趋势,联网使汽车间形成一个系统,达到车与 人、车与车、车与基础设施之间的互联状态已经是汽车企业发展的共识,天线玻璃的需求也在逐步提升。3. 汽车行业回暖有望重振汽车玻璃市场景气度3.1 全球汽车玻璃行业增速放缓汽车玻璃市场分为增量市场和存量市场两部分,一部分是给当年新车配套市场(OEM), 另一部分是售后维修市场(AM)。新车配套市场主要看当年的汽车产量,每辆车配一 套汽车玻璃,售后维修市场主要看汽车保有量以及汽车玻璃平均损坏率。2015-2018 年 OEM 市场规模/AM 市场规模的平均值约为 4.35。2018 年全球汽车玻璃市场规模 1282 亿元,同比增长 1.18%,2015-2018 年复合增长率为 4.67%,2016-2018 年的同比增速逐步下行。汽车玻璃总市场受 OEM 市场影响较大,二 者变动幅度较为接近。2018 年全球汽车玻璃 OEM 市场规模 1039 亿元,同比增长 0.58%, 2015-2018 年复合增长率为 4.63%,2016-2018 年的同比增速逐步下行,主要因为全球汽 车市场景气度下降,新车玻璃配套需求增长乏力。2018 年全球汽车玻璃 AM 市场规模 243 亿元,同比增长 3.85%,2015-2018 年复合增长 率为 4.82%,2016-2018 年的同比增速平缓下降,因为 AM 市场主要受汽车保有量的影 响,而更换需求相对刚需,所以汽车玻璃 AM 市场受到全球汽车市场景气度下降的影响 较小。3.2 中国汽车玻璃行业增速下行2018 年中国汽车玻璃市场规模 190 亿元,同比增长 0.53%,2015-2018 年复合增长率为 10.72%,2016-2018 年的同比增速分别为 22.14%、10.53%、0.53%,同比增速下降得较 快。汽车玻璃行业增速下行主要因为 OEM 市场规模增速下行,2018 年中国汽车玻璃 OEM 市场规模 162 亿元,同比下降 1.82%,2015-2018 年复合增长率为 9.61%,2018 年 中国市场规模同比下降,主要因为中国经济增速放缓,与经济周期密切相关的汽车市场 增长乏力,汽车玻璃新增配套需求减少。2018 年中国汽车玻璃 AM 市场规模 28 亿元,同比增长 16.67%,2015-2018 年复合增长 率为 18.10%,2016-2018 年的同比增速先降后升,受到中国汽车市场增长乏力的影响较 小,主要是因为经过多年发展,中国汽车存量市场的规模较为庞大,持续不断地产生汽 车玻璃替换的需求。3.3 汽车玻璃行业市场规模有望扩大汽车玻璃的新应用不仅能带来汽车玻璃使用量的增加,而且存在技术溢价,从而提高单 车配套玻璃价值量。相比 2020 年,2025 年单车配套玻璃使用面积有望提升 9%,单平米 价值量有望提升 24%,单车配套玻璃价值量整体有望提升 35%。根据 IHS Markit、Alix Partners 的数据,我们测算 2025 年全球汽车产量有望达 9495 万辆, 2020-2025 年复合增长率约为 4%。假设 OEM 市场规模与 AM 市场规模之比保持在 4.35 左右,我们测算 2025 年全球汽车 玻璃市场总规模有望达到 1492 亿元,2020-2025 年复合增长率有望达到 11%。综上,随 着汽车行业景气度回升,以及汽车玻璃的新应用所带来的量价齐升,未来汽车玻璃行业 市场规模有望扩大,前景可期。4. 全球竞争格局静中有动,国内龙头有望弯道超车4.1 全球汽车玻璃行业市场集中度较高从整个玻璃行业的角度看,由于玻璃行业是资源及能源密集型产业,想进入这个行业不 仅需要使用大量的资本购买生产设备,还需要相应的产能指标,这一天然屏障阻挡了很 多潜在进入者。同时,玻璃行业是典型的规模性产业,大公司利用先天禀赋不断提高规 模,实现规模经济,降低生产成本,这使得新进入者难以生存与发展。从汽车玻璃细分行业的角度看,由于汽车玻璃往往是根据车型定制的,一款汽车玻璃往 往需要玻璃厂商和车企不断磨合,经过一个较长的认证过程,这使得客户粘性较大,车企更换供应商的成本较大。所以汽车玻璃行业形成寡头垄断市场,少数几个国际化公司 占据了全球大部分市场份额,剩下一些小企业扎根本土市场或者提供差异化产品。2018 年全球汽车玻璃行业(包括 OEM 市场和 AM 市场)的总规模为 1282 亿元,根据全球各 个公司的年报数据,可知 CR5 为 64%,前五大巨头占据了大部分市场份额,其中 AGC 排在首位,市占率为 19%,福耀玻璃、板硝子与圣戈班的市占率较为接近,分别为 15%、 14%、13%。市场份额比较落后的是信义玻璃,市占率为 3%。亚洲集中了大量汽车玻璃 企业,除了圣戈班,前五大汽车玻璃企业中有四家总部位于亚洲,四家的市场份额之和 为 51%。中国区域市场集中度高。2018 年中国汽车玻璃行业(包括 OEM 市场和 AM 市场)的总 规模为 190 亿元,根据中国各个公司的年报数据,可知 CR2 为 75%,中国市场集中度 很高,福耀玻璃的市占率为 61%,凭借规模成本优势,有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的可能, 信义玻璃的市占率为 14%,竞争力较强。剩下的份额主要由国际巨头 AGC 等和有一定 规模的企业如耀皮玻璃等占领。欧洲汽车玻璃市场较为成熟。欧洲汽车玻璃市场发展较早,相对成熟,并已经形成了阶 梯型竞争格局。总部位于法国的圣戈班凭借地域优势,独占鳌头,2018 年在欧洲的汽车 玻璃营收为 89 亿元,居于欧洲首位。紧随其后的是日本板硝子,其重视欧洲市场,前 期收购了英企皮尔金顿,获得了大量欧洲市场份额,2018 年在欧洲的汽车玻璃营收为 71 亿元。重视全球扩张的 AGC 位列第三,2018 年在欧洲的汽车玻璃营收为 54 亿元。 福耀玻璃全球化扩张之路起步较晚,2018 年在欧洲的汽车玻璃营收为 39 亿元,在欧洲 的市场份额暂时落后于其他三家巨头。美洲市场势均力敌,竞争较为激烈。全球前四大巨头在美洲的汽车玻璃营收差距较小, 其中 AGC 较早布局美洲市场,2018 年在美洲的汽车玻璃营收为 49 亿元,居于首席,但 领先优势不太明显,排在第二的是板硝子,2018 年在美洲的汽车玻璃营收为 45 亿元, 接下来的是圣戈班和福耀玻璃,圣戈班 2018 年在美洲的汽车玻璃营收为 41 亿元,福耀 玻璃 2018 年在美洲的汽车玻璃营收为 39 亿元,小幅落后。巨头之间没有拉开特别明显 的差距,同时还有墨西哥玻璃厂商 Vitro 和收购美企加迪安汽车玻璃业务的中央硝子等 参与竞争,美洲市场的竞争较为激烈。2020 年 1 月福耀玻璃宣布将在美国新建一条生产 线,产能约为 30 万套,而且在美国的战略目标是到 2022 年时市场份额提升到 30%。根 据 2021 年 1 套汽车玻璃售价 1000 元的假设估算,30 万套汽车玻璃贡献约 3 亿元营收, 福耀玻璃有望超越圣戈班,提高市场份额。随着福耀玻璃美国工厂的产能逐步释放,福 耀玻璃有望迎头赶上。总体来看,由于运输成本对汽车玻璃企业的影响较大,因此巨头在各个地区份额的提升 离不开在各个地区的产能扩张。AGC 和圣戈班已经完成了在亚洲、欧洲、北美、南美以 及非洲的全面布局,业务已分别拓展至全球大多数国家;板硝子也在不断扩张,除非洲 地区外,已经在欧洲、亚洲、南美和北美设有多个汽车玻璃工厂。福耀玻璃的全球化布 局起步较晚,现阶段稍微落后于大型国际巨头,不过为了进一步开拓市场,福耀玻璃在 美国、俄罗斯、德国等地建设生产基地,产能有望逐步释放,从而提高市场份额。4.2 大量进口增加供给,上游供应商议价能力较弱生产玻璃时,厂商首先将块状原料(石英砂、纯碱、石灰石、长石等)粉碎,然后使潮 湿原料干燥,接着将含铁原料进行除铁处理,最后融化,并重新结晶成玻璃原片。制成 玻璃原片以后,汽车玻璃厂商又会根据汽车企业要求的具体性能,对玻璃原片进行二次 加工,如镀膜等。因此,汽车玻璃公司的供应商可以根据原材料的完成度分为两类,原 材料完成度较低的是硅砂供应商,原材料完成度较高的是汽车玻璃原片供应商,由于大 型汽车玻璃公司都有生产玻璃原片的能力,所以玻璃原片供应商的议价能力较弱。硅砂,又名石英砂,是一种坚硬、耐磨、化学性能稳定的硅酸盐矿物,其主要矿物成分 是 SiO2 ,硅砂的颜色呈乳白色、淡黄、褐色及灰色,硬度 7,贝壳状断口,油脂光泽, 相对密度为 2.65,其化学、热学和机械性能具有明显的异向性,不溶于酸,微溶于 KOH 溶液,熔点 1750℃,有较高的耐火性能。根据开采和加工方法的不同分为人工硅砂及水 洗砂、擦洗砂、精选(浮选)砂等天然硅砂。硅砂是重要的工业矿物原料,广泛用于玻 璃、铸造、陶瓷及耐火材料、冶金、建筑、化工、塑料、橡胶、磨料等工业。国内石英砂供需矛盾得到缓解。需求方面,随着下游产业链如半导体、光伏等的快速发 展,对石英砂的需求快速增加。供给方面,环保限产、资源紧张等因素导致国内石英砂 原料供应较少,国内石英砂总体供给有限,因此进口需求迫切。不过,2019-2020 年进 口数量整体呈现向上趋势,通过大量进口,有效缓解了国内供给较少的问题。进口石英砂的价格呈现平缓下跌趋势,从 2020 年 2 月至 2021 年 2 月连续 13 个月同比 负增长。由于进口价格不断下降,物美价廉的进口石英砂使得国内供应商的议价能力降 弱,因此处于石英砂行业下游的汽车玻璃企业议价能力提高。5. 国内龙头福耀玻璃全球化进程加速,有望超越行业标杆 AGC5.1 全球化布局迅速,市场份额有望提高国际汽车玻璃巨头 AGC(旧称:旭硝子)早在 1956 年就通过在印度建立玻璃生产厂, 而展开了全球化的布局。AGC 通过在国外建厂等方式,逐渐渗透进当地市场,获得市场 份额。同时,通过技术的革新、成本的降低和质量的保证等手段,AGC 不断提高自身的 竞争力,从而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中国汽车玻璃龙头福耀玻璃开始海外扩张的时间晚于 AGC。汽车玻璃行业的特点之一是 运输成本高,所以要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的方式是在目标市场区域建厂。福耀玻璃 2011 年在海外建立汽车玻璃首个生产项目,而 AGC 于 1956 年就已经在海外建立了玻璃生产 厂,中间差距 55 年。不过,福耀玻璃虽然起步晚,但是全球化布局迅速,近 10 年先后 在俄罗斯、美国和德国建立生产基地,按照其成长路径和成长速度,有望超越国际巨头 AGC。5.2 福耀专注汽车玻璃业务,盈利能力更强AGC 作为全球汽车玻璃龙头,它不仅有玻璃业务,还有化学品、电子和陶瓷事业等业务。 其中玻璃业务又包括汽车玻璃和建筑玻璃等。公司部分业务板块之间存在一定联系,能 够带来协同效应,如生产玻璃和陶瓷都需要用到硅酸盐等原材料,通过大批量采购原材 料等方式,能够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由于业务范围的区别,AGC 和福耀玻璃的商业模式有所差异。福耀玻璃专注于汽车玻璃 业务,涵盖全球化研发、设计、生产、配送及售后服务等经营环节,奉行技术领先和快 速反应的品牌发展战略,与客户一道同步设计、制造、服务、专注于产业生态链的完善, 系统地、专业地、快速地响应客户日新月异的需求,为客户创造价值。福耀玻璃向中国、 美国、英国、香港、德国、日本等多个国家及地区的配套客户及配件客户销售汽车玻璃, 其中大部分产品销售给配套客户。配套客户包括全球前二十大汽车生产商,如丰田、大 众、通用汽车、福特、现代等,以及中国前十大乘用车生产商,如上汽通用、一汽大众、 上海大众、北京现代、东风日产等。由于配套汽车玻璃往往需要与汽车生产商共同设计, 根据车型来定制,所以公司往往是直接对接汽车生产商的。不过,在全球扩张的过程中, 往往需要与当地企业合作打开海外市场,比如签订经销协议等。AGC 汽车玻璃业务的经营模式与福耀玻璃较为接近。AGC 的经营范围涵盖了设计、研 发、采购、生产、销售等经营环节,客户包括梅赛德斯奔驰和丰田等全球知名汽车生产 商。AGC 从 1956 年开始制造汽车玻璃,以满足日本汽车需求的快速增加。自那时开始, AGC 与汽车生产商及其供应商建立了密切的联系,根据汽车生产商的订单需求开发和生 产各种性能的玻璃产品。由于汽车生产商根据车型定制汽车玻璃的需要,AGC 也需要直 接地与汽车生产商交流。所以,AGC 汽车玻璃业务的经营模式与福耀玻璃较为接近。不过,将两家公司作为两个整体对比,发现 AGC 与福耀玻璃的商业模式存在明显区别。 AGC 的业务范围包括玻璃、电子、化学品和陶瓷等,覆盖的业务较广。一方面,这帮助 AGC 抵御单个行业剧烈变化所带来的风险。而且,AGC 的化学品业务部门生产的纯碱, 能够用于其他部门生产玻璃等产品,部分原料的自给自足,使得 AGC 抵御风险的能力 更强。另一方面,由于业务范围较大,公司容易无法兼顾各个细分领域,从而在某个细 分领域有可能被其他同行超越。而福耀玻璃专注于汽车玻璃业务,不断促进规模化生产, 降低生产成本,秉持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强调快速反应,使得客户满意度不断提高。 AGC2020 年的汽车玻璃业务收入 204.94 亿元,同比下降 17.72%,为连续第 2 年负增长。 主要因为疫情导致全球汽车需求锐减的原因。2020 年全球汽车销量下降 15.36%,汽车 需求下降导致汽车生产锐减,从而影响了汽车玻璃的销售。福耀玻璃的业务特点是专攻汽车玻璃领域。福耀玻璃生产和销售汽车玻璃和浮法玻璃, 浮法玻璃主要用于自身生产汽车玻璃,2020 年汽车玻璃业务贡献了 90%的营收。汽车玻 璃是福耀玻璃的核心业务,公司持续加强研发投入,不断积极开拓全球市场,有望进一 步提升汽车玻璃业务的国际竞争力。福耀玻璃 2020 年的汽车玻璃业务收入 179.42 亿元,同比下降 5.35%,同期 AGC 汽车玻 璃收入 204.94 亿元,同比下降 17.72%,在受疫情冲击全球汽车销量下滑的市场环境下, 福耀玻璃汽车玻璃收入同比降幅较小,相对来说,福耀玻璃的生命力较为旺盛。2020 年福耀玻璃的净利率为 13.05%,同期 AGC 的净利率为 2.91%,福耀玻璃的净利率 长期高于 AGC。福耀玻璃专注于利润率较高的汽车玻璃业务,所以公司的盈利能力较强, 而 AGC 涵盖了建筑玻璃和汽车玻璃等业务,低利润率的建筑玻璃业务拉低了整体盈利 水平,盈利能力较弱。5.3 成长能力较为接近,通过海外扩张促增长2020 年福耀玻璃的营业收入为 199.07 亿元,AGC 为 894.72 亿元,2020 年福耀玻璃营收 的同比增速为-5.67%,AGC 的同比增速为-8.03%,两者营收增速均下降为负数,与疫情 带来汽车销量下降有较大的关联。2016-2020 年福耀玻璃营收的复合增速为 4.61%,AGC 营收的复合增速为 4.02%,2016-2020 年两家公司营收的复合增速较为接近。随着 2021 年汽车景气度回升和海外市场的持续扩张,福耀玻璃的营收有望恢复正增长。2020 年福耀玻璃的归母净利润为 26.01 亿元,同比增速为-10.27%;AGC 为 20.73 亿元, 同比增速为-27.21%,二者归母净利润均下降,主要是受到疫情冲击所致。2016-2020 年 福耀玻璃归母净利润的复合增速为-4.63%,AGC 归母净利润的复合增速为-7.46%,福耀 玻璃归母净利润的复合增速略高于 AGC。随着汽车景气度的回升和海外市场的持续扩 张,福耀玻璃归母净利润有望恢复正增长。5.4 福耀玻璃管理能力优秀,偿债能力较强福耀玻璃的费用管控良好。2020 年福耀玻璃(管理费用+销售费用)/营业收入的值为 17.84%,AGC 该值为 20.10%,福耀玻璃该值较低,而且福耀玻璃该值长期低于 AGC, 费用管控良好。细分来看,2016-2020 年福耀玻璃的销售费用率在 7%上下波动,管理费 用率在 10%上下波动,较为稳定。AGC 的财务费用率较为稳定。AGC2020 年的财务费用率为 0.6%,2016-2020 年期间在 0-1%之间波动。福耀玻璃 2020 年的财务费用率为 2.48%,2016-2020 年期间在-3%-+3% 之间波动,波动相对较大。不过整体而言,二者财务费用率均较为合理,外部借款规模 相对较小,相应的利息支出负担较少。福耀玻璃与 AGC 的短期偿债能力均属于良好水平。福耀玻璃 2020 年的速动比率为 1.26, AGC 为 1.04,均大于参考值 1,且有所上升,体现了较优的短期偿债能力。福耀玻璃和 AGC2020 年的流动比率均为 1.53。综合来看,福耀玻璃和 AGC 实际的短期偿债能力接 近,目前均属于良好水平。福耀玻璃的长期偿债能力优于 AGC。福耀玻璃 2020 年的资产负债率为 43.81%,AGC 为 50.95%,均处于合理水平,不过福耀玻璃的资产负债率低于 AGC,长期偿债能力更 优。福耀玻璃与 AGC 的应收账款管理能力较为接近。AGC 的应收账款周转率从 2016 年的 4.60 提升至 2020 年的 5.33,福耀玻璃的应收账款周转率从 2016 年的 5.20 提升至 2020 年的 5.54,福耀玻璃管理应收账款的能力得到增强。福耀玻璃的存货周转率不断提升。AGC 的存货周转率从 2016 年的 4.04 降至 2020 年的 3.72,福耀玻璃的存货周转率则从 2016 年的 3.58 上升至 2020 年的 3.67。福耀玻璃不断 优化管理,存货的管理能力不断增强,逐渐追上同行业的标杆 AGC,这主要归功于福耀 玻璃先进的管理系统和杰出的管理团队。5.5 研发支出占比长期高于 AGC,有望转化为技术优势汽车玻璃的技术包括玻璃原片的生产技术和进阶功能的技术水平。AGC 与福耀玻璃在生 产玻璃原片的技术上差距不明显。汽车玻璃是成熟的工业品,其生产技术和质控手段均 已较为成熟,一块汽车玻璃往往要经过多轮国际认证,如中国强制 3C 认证、欧盟的 ECE 认证、美国交通部 DOT 认证。AGC 与福耀玻璃均通过了以上各项认证,所以两者生产 玻璃原片的能力差距不大。双方核心技术的竞争主要体现在满足客户新增需求方面。福耀玻璃 2020 年的研发支出/ 营业收入值为 4.10%。分时期来看,2016-2018 年福耀玻璃研发支出/营业收入值在 4.35% 上下波动,较为稳定,2019 年出现小幅下跌,降为 3.85%,2020 年回升到 4.10%。AGC2020 年的研发支出/营业收入值为 3.29%,基本保持稳定。福耀玻璃的研发支出/营业收入值长 期高于 AGC。福耀有望通过加大研发投入,增强产品新性能的开发能力,并转变成产品的竞争力,从 而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福耀布局开展隐藏式全频段多模智能玻璃天线和 5G 直放玻璃 天线等技术研究,使得汽车可以与外界进行稳定、高质量地通讯交互。福耀玻璃在技术 上的不断突破,也得到了行业的肯定,其推出的包括“前装 ETC 解决方案”和“前装 RFID 解决方案”在内的新一代车联网智能玻璃荣获 2020 年铃轩奖。铃轩奖的获得离不 开公司在玻璃制造和玻璃天线方面的技术优势和技术沉淀。详见报告原文。(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精选报告来源:【未来智库官网】。
如需报告请登录【未来智库】。近年来,在国内补贴退坡加速和光伏技术进步的驱动下,产业链从多晶硅到组件的价格均加速下降, 与此同时,玻璃、胶膜、背板等辅材成本占比随之提高;同时随着电池组件效率的提高,先进辅材技术对于组件发电能力的增益也将放大,未来光伏辅材在产业链的地位将进一步提升。此外,多数辅材技术更迭较慢,产线工艺经验积累、规模效应和客户认证等中长期要素积累转化能力要求更高, 行业格局更加稳固,龙头分享光伏装机增长和份额提升的红利确定性较大。本篇报告重点聚焦行业成长性强,双寡头格局优,有望迎来量利齐升的光伏组件玻璃环节。行业概括:产业链成长冠军,龙头可积累先发优势简介:光伏组件封装必需品,市场空间成长性优于装机量光伏玻璃主要指超白压花钢化玻璃,是组件封装的必需品。由于单体太阳能电池片的厚度在 200μm 以下,机械强度差,容易损坏;且表面的电极容易受到空气和腐蚀性气体的氧化和腐蚀,无法满足长期户外气候变化的严酷条件,因此对于常规组件来说,几十片电池片(通常是 60 和 72 片)需要通过 EVA 密封在一块光伏玻璃和一块有机背板中间构成组件,成为光伏发电阵列的最小单元。如果是采用双面电池片实现组件双面发电的话,背面封装材料也需要具备透光能力,目前一般采用玻璃或者透明背板。光伏是过去十年降本速度最快的电源,主要动力来自组件价格的快速下降。2009 年以来,光伏组件价格从早期接近 20 元/W 降至目前 1.7 元/W 以下,年复合降速达 21%以上,最近 5 年复合降速也达 15%;与此相比,光伏玻璃的降价幅度则要平缓的多,根据秀强股份的公告,最近十年光伏玻璃价格从 2009 年的近 60 元/m2 降至 2019 年的 29 元/m2(含税),复合降幅只有 8.1%,最近5 年仅 1.3%,2019 年由于供需趋于紧张市场价格反弹近 10%。这主要是由于光伏玻璃技术路线稳定,成本下降主要来自工艺和管理的缓慢提升,与多晶硅-硅片-电池片一日千里的技术降本不可同日而语。因此,光伏玻璃在组件成本中的占比也在持续提升。以典型的 60 型组件为例,多年来组件规格基本没变化,单块组件封装的物料用量总体稳定,但由于价格降幅的不同,玻璃的成本占比从早期的3.7%上升到 10.4%,在单晶组件里的占比也达到 8.8%。此外,由于双玻组件的出现,单套组件的成本约增加 30 元,玻璃的总成本占比进一步上升至 13%,成为组件非硅成本中占比最高项。因此,随着组件价格继续下探而玻璃成本相对刚性,光伏玻璃已经成为光伏产业链价值分配重要的一环。从规模增长来看,2010 年以来全球光伏装机容量从 16GW 增加至 2019 年近 120GW,增长 6.5 倍,由于组件效率提升,玻璃的需求有所摊薄,增速略滞后于装机容量,2010-2019 年增长 5.3 倍。但考虑降价因素之后,玻璃的产值增长 1.95 倍,2019 年光伏玻璃市场容量超过 160 亿元,组件产值则呈现明显的周期性,2019 年全球组件市场容量约 2000 亿元,略高于 2010 年,距离 2011年的历史高点还有一定差距。产品特点:透光性、强度要求高,需要采用压延工艺光伏玻璃属于平板玻璃的一种,根据成型技术的不同,玻璃生产工艺可分为压延、有槽垂直引上、对辊(也称旭法)、无槽垂直引上、平拉和浮法等,其中浮法是玻璃工业中最主要的成型工艺,浮法玻璃占全球玻璃总产量的 90%以上。与一般平板玻璃不同,光伏玻璃需要具备如下特性:透光率高,吸收率和反射率低。光伏玻璃最重要的特性是透过率高,普通玻璃因为含铁量高, 往往呈现绿色,从而降低透光率。光伏玻璃一般采用低铁超白玻璃,其铁含量不足普通玻璃的 1/10,透光率则在 91.5%以上,而同等厚度的普通玻璃仅有 88-89%,根据实践经验,透光率每提升 1%,组件发电功率可提升约 0.8%。抗冲击性能。光伏组件在运行中可能要面对风压、积雪、冰雹、投掷石子等外力和热应力冲击,因此通常采用机械强度高的钢化玻璃。耐腐蚀、耐高温、热膨胀系数低等。能够满足上述条件的只有超白浮法玻璃和超白压花玻璃,其中超白压花玻璃是晶硅电池盖板的首选。其原因是,与超白浮法玻璃相比,光伏玻璃正面用不同程度的朦胧纹面处理,减少光反射,反面用特殊花型处理极大增强了太阳光斜角度渗透率,在太阳光斜射及组件呈角度安装时,光伏玻璃比超白浮法玻璃的综合透光率高 3%~4%。成本解析:成本取决于规模和技术,掌握大窑炉工艺是降本关键生产流程:原片生产是体现竞争力的核心环节光伏玻璃的生产流程可以分为原片生产和深加工两大环节。原片生产是将原料经过混合、熔化、压延、退火和切割五个步骤后,得到的未经处理的光伏原片半成品;深加工则将原片进行磨边后进行钢化,得到钢化片,或进行钢化+镀膜,得到镀膜片,用于组件封装。原片:玻璃生产核心环节,温度控制是永恒主题原片生产是厂商成本和管控水平差异的关键环节。原片生产包括配料段、熔化段、成型段、退火段和检测掰边段五个工序,其中熔化、成型、退火是原片产线最核心的环节,任何一环出问题,都会影响产品的质量和制成率。玻璃生产的连续性很强,质量不过关的光伏玻璃成品需要回炉重造,会给生产企业带来额外的成本费用,原片产品的正常生产更是 24 小时连续工作,无法停产,如果产品质量不稳定会导致生产无法正常进行。原料混合环节,由于炉内气氛复杂,大家的配方和切割产生的碎玻璃添加的比例等均有差异,但总体而言,要保证原料比例处于一定区间内,因此该环节技术水准总体相差不大,对于成本影响也比较轻微。值得一提的是,超白玻璃的含铁量仅有普通玻璃的 1/20~1/10,这会导致玻璃液导热系数剧烈变化,从而使得光伏玻璃窑炉与普通玻璃窑炉在设计上有较大区别。原片生产的核心是温度的控制,主要是熔化段温度需要长期稳定在 1450℃左右,不能有大幅偏离, 这不仅取决于生产设备,更取决于厂商经验的积累。熔化段主要在熔窑内发生,由于铁含量低,熔融的超白玻璃液的导热系数是普通玻璃的 3~4 倍,这导致玻璃液澄清困难,微气泡不易排出,同时熔窑的池底温度偏高,也导致残留在玻璃原板中的微气泡增多,恶化玻璃液澄清与均化效果。因此与普通玻璃熔窑相比,光伏玻璃熔窑(1.5 米)的池深会深 10-30 厘米,并且采用阶梯式池底、窄长卡脖、深层水包的熔窑结构,浮法玻璃积累的产业经验甚至会对光伏玻璃产生误导。熔化段是影响玻璃成品率最重要的一环,其发展方向包括改变窑型技术以及增大日熔量。2010 年以前上马的小窑炉多以马蹄焰窑为主,日熔量小,成品率低,目前新建的窑炉几乎全部切换到全氧横火焰窑,各项新能都有显著提升。由于玻璃液在马蹄焰窑窑炉中停留时间短导致玻璃中的微气泡含量偏多,玻璃均匀性差,从而影响玻璃质量,大熔量的横火焰窑上该缺陷很少;马蹄焰窑窑炉的玻璃液与池壁电熔砖接触面积多,产出的玻璃板上不熔物的缺陷明显多于横火焰窑窑炉;马蹄焰窑窑炉的最大玻璃拉引量为 120 吨/天,大熔量的横火焰窑最大玻璃液拉引量为 650 吨/天,拉引速度提升有效减少了线泡,促使玻璃成品率提升。在同样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下,玻璃熔窑规模增大,可使原料利用率和成品率提高,同时单位能耗明显降低,成本进一步节约。大型熔窑有利于自动化生产,从而提高产品质量,还可以利用余热发电。2010 年国内玻璃原片成品率仅有 60%左右,2019 年已提升至 75-85%,成本则大幅下降, 是成本下降最主要的驱动因素。压延段主要在压延机内完成,压延机性能和横向温差的控制是该环节品质的决定性因素。压延机性能及稳定性直接影响超白太阳能玻璃生产的连续性,当压延机出现影响玻璃质量的故障时,会造成生产的中断,对企业来说损失巨大。在玻璃板降温的过程中还要保证玻璃板的横向温差小以利于玻璃退火。温度不均匀、不稳定的玻璃带进入退火窑会对玻璃的最终质量有着致命的影响。太阳能玻璃退火窑是超白(微铁)太阳能玻璃生产中的重要热工设备之一,退火窑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太阳能玻璃的产量、质量及成品率。太阳能玻璃退火的目的是消除玻璃带中的残余应力和光学的不均匀性以及稳定玻璃内部的结构。三者的造价在成本中也有明显区分,1 座 1000 吨日熔量的产线,熔化段窑炉设备的造价达 1~1.5 亿,占原片设备投资的 40%以上;压延机和退火窑的造价各约 2000~3000 万,其中退火窑成本略高一点,但在系统投资的总体占比仅有 15~20%。深加工:技术壁垒总体较低,薄片玻璃钢化仍待攻克光伏玻璃的深加工过程包括钢化和镀膜两道工序,其中钢化旨在增强玻璃的强度,镀膜则是在钢化后的玻璃上镀一层减反射膜,增强透光率。钢化与镀膜过程均需要 700℃左右的高温处理,因此为了控制成本,玻璃深加工企业多采用玻璃的钢化和膜层热处理同时进行的方式。钢化玻璃是平板玻璃的二次加工产品。钢化玻璃的加工可分为物理钢化法和化学钢化法。物理钢化玻璃又称为淬火钢化玻璃,原理是把玻璃加热到软化点温度以上,通过快速均匀淬冷在表面造成较大压缩应力,提高抵御外力的能力;化学钢化法化学钢化又称为离子交换增强法,其原理是玻璃在熔融的盐中,通过离子的交换来改变玻璃表面组分,增强玻璃的应力由此来提高玻璃的稳定性以及机械性能。化学法钢化的薄玻璃,在平整度和机械强度方面,要强于物理法钢化,但是化学法钢化的薄玻璃破碎状态呈针状破碎,属于不安全破碎;生产方面来考虑,相对于化学法,物理法的成本低,生产效率高,无污染性排废。目前太阳电池组件中的钢化玻璃采用的是物理钢化法,钢化后的强度可以达到普通平板玻璃的 4~6 倍;而且钢化玻璃破碎后立即分裂成没有尖角产生的小颗粒,是最常用的安全玻璃。镀膜过程是在玻璃表面沉积一层减反射膜,从而降低玻璃表面光的反射率,提高透光率。实践证明, 使用减反射镀膜玻璃可将光伏组件的发电效率提高 2.5%,是一种提高光伏组件发电效率廉价而有效的手段,光伏玻璃减反射膜的沉积主要采用溶胶-凝胶法生产。目前行业内深加工主要有两种路线:一种是先镀膜后钢化,即将二氧化硅溶胶涂于玻璃原片表面, 经过干燥、固化后进入钢化炉钢化,该工艺生产的镀膜玻璃表面硬度高,但表面易吸水、沾灰尘; 另一种是先钢化后镀膜,即将玻璃原片先钢化处理,再将二氧化硅溶胶涂于玻璃表面,经过干燥、固化而成,生产的镀膜玻璃表面含有少量有机物,有一定的疏水性和防污性能,但该类镀膜玻璃硬度低、膜层附着力差、易被刮破。随着技术的提升,目前多采用先镀膜后钢化的工艺。在行业发展早期,由于产能不足,成品率不高且存在一定技术难度,一段时间内深加工的成本和价格都较高,并出现了一批专业从事深加工的企业。以钢化片为例, 2011 年钢化片的成本约为 5.85 元/m2,而委外钢化的加工费高达 10.13 元/m2,毛利率达 42%;而重资产的原片环节毛利率仅有31%,因此吸引了大量企业建设深加工产线。随着技术成熟和产能扩张,原片供应商纷纷自行拓展深加工能力,专业深加工盈利空间受到大幅挤压。从目前的价格走势来看,无论是钢片还是镀膜片,其价格波动与原片的走势基本一致,价差稳定。由于一体化厂商前后段产能配套基本完成,深加工厂商的盈利模式由过去的赚取加工费到现在的外购原片加工后自行出售,毛利率大幅下滑,2018 年,专业从事深加工的亚玛顿和秀强股份毛利率分别只有 7.34%和 12.56%。原片+深加工一体化占据绝大部分,专业深加工存活空间持续萎缩。市场上大多数光伏玻璃厂商, 如信义光能、福莱特、彩虹、安彩高科、河北金信等公司均具备原片+深加工的产线,获取最大利润;深加工启停成本低,仍有部分厂商维持开工,但由于原片供应不足,毛利率较低和运输成本增加,未来份额将持续萎缩。以早期深加工龙头亚玛顿为例,由于缺少原片产能,2010-2018 年亚玛顿的光伏玻璃仅从 1700 万平方米增至 2500 万平米,2016 年起由于市场原片供给日益紧缺,亚玛顿销量从 3500 万平米的高位持续下降,目前公司已着手在安徽自建窑炉供应原片。值得一提的是,随着组件降本需求日益迫切以及双玻组件对于减重的诉求,玻璃薄片化趋势逐渐凸显,目前玻璃的规格已经由早期的 4mm、3.2mm 向 2.5mm 以下发展,双玻组件对玻璃厚度的要求甚至要做到 2.0mm 以下。然而,现有的风冷钢化技术只能用于较厚的玻璃,对于 2.0mm 及以下的不太适用,因此钢化环节成为薄片化的瓶颈,未来需要进一步优化传送技术或者采用成本较高的化学钢化。从目前的价格来看,2.5mm 和 3.2mm 的单吨价格几乎相同,而 2.0mm 玻璃平米售价甚至与 2.5mm 不相上下。随着双玻组件需求的快速增长,预计 2.0mm 及以下厚度的产品需求将难以避免出现短缺。成本结构:原料价格影响绝对成本,能耗和成品率决定盈利差异光伏玻璃的成本可以分为四部分:直接材料,燃料动力、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其中原材料和燃料动力成本是主要来源,合计占比约 80%。绝对成本随原料采购价格波动。以福莱特的成本为例,2015-2018H1 光伏玻璃的成本变化不大, 波动的主要原因为原料采购价格波动;如2016 年成本下降归因于石油类燃料采购均价下降11.12%, 2017 年纯碱均价上升 33.91%,石油类燃料价格提高 54.87%又直接导致成本增加 6%。物料成本:单耗差异不大,龙头悄然抢占区位优势光伏玻璃原片生产所用到的原材料包括石英砂、长石、白云石、石灰石、纯碱、芒硝等,由于切片掰边后的碎玻璃可以作为熟料投入再熔化,不同玻璃厂商在物料单耗上并无显著区别,按照 100kg 玻璃液的产出计算,其用料投入情况如下:石英砂和纯碱既是物料投入中主要的组分,也是对物料成本影响最大的两类原料,石英砂与纯碱的用量比约为 3:1,但由于纯碱价格远高于石英砂,而且波动剧烈,其对玻璃成本的影响反而更大。纯碱广泛应用于化工、玻璃、冶金、食品等领域,其中建筑建材和汽车是最主要的市场。近年来, 在房地产、汽车等行业快速发展的带动下,纯碱价格从 2013 年最低的 1164 元/吨一路震荡上行至2017 年最高时的 2500 元/吨以上。我们认为,一方面纯碱的价格已经处在历史中位数偏上,另一方面,国内房地产和汽车消费市场增速有所放缓,因此价格或将维持在近期的中位数 1800 元/吨的水准,再次出现大幅上涨可能性不高。我国便于开采的优质低铁石英砂矿源较少,主要分布在广东河源、广西、安徽凤阳、海南等地,未来随着太阳能电池用超白压花玻璃产能的增长,产地分布有限的优质石英砂将成为相对紧缺的资源,优质、稳定的石英砂供应是光伏玻璃企业发展的保障。因此龙头公司早已着手布局石英砂,福莱特早在 2011 年即在安徽凤阳县锁定了石英岩矿 7 号矿段的矿砂资源,储量 1800 万吨,可以保证公司日熔化量 2490 吨光伏玻璃的石英砂需求约 20 年,能够稳定为公司供应品质优良、价格低廉的石英砂。另一大巨头信义光能位于广西北海的石英砂矿也将于 2020 年为公司供货。其他原材料,如石灰石、白云石、芒硝等,一方面市场供给比较充足,同时由于单耗较低,总需求和成本占比均有限,价格变化对成本影响较小。燃料成本:能耗体现成本竞争力,原片生产是核心环节燃料动力成本主要包括燃料和电力。玻璃燃料采用天然气和重油,主要用于原片生产过程中的窑炉设备;电力则贯穿整个生产过程,在深加工环节用量尤其大,约为前道环节的 4 倍。天然气的价格主要依据当地物价部门公布的气价为基础,不同采购渠道价格有所差异;石油类燃料价格则受到国际原油价格波动影响;电力价格和用量都相对稳定;因此燃料的价格及其燃烧效率是该环节成本的核心要素。用量上,原片环节燃料的消耗量主要取决于 2 个因素,一是窑炉大小,二是窑炉寿命。此外,近年来环保压力增加,玻璃厂增加环保投入,也一定程度上导致能耗上升。燃料使用效率对生产成本影响较大,而使用效率与生产设备使用效率、规模效应和燃料质量相关。一般而言,生产设备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后,需要经过一定期间的磨合生产效率会达到较高的水平, 生产产品单位能耗较低,而在维持高效生产 3-5 年后,生产效率会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单位能耗也会增长;此外,生产线规模越大、燃料质量越高,单位能耗会相对越低。双燃料系统对冲价格波动,成本变化趋于平稳。目前,许多中大型产线的玻璃窑炉上都装配了石油类燃料和天然气双燃料系统,优化配置燃料用量,以此对冲某种燃料价格快速上升导致的成本上升。根据福莱特的生产数据,2015-2017 年,公司主要以石油类燃料为主,三年的采购单价分别为 1559, 1386 和 2146 元/吨;2018 年上半年,重油价格上涨的趋势愈演愈烈,公司大量采购天然气,热值贡献接近一半。根据福莱特的单位燃料成本和双燃料采购价格变化情况,我们也可以发现单位燃料成本并没有随着原油价格快速上升而同步上升,通过库存管理和燃料切换,其变化更趋近于双燃料中价格波动较小那一项。值得一提的是,如果出现重油价格和天然气价格均明显上升,目前其他可替代的燃料或电力技术还不成熟,导致单位燃料成本或将同步上升。熔制过程中热量浪费不可避免,玻璃生产过程中需要大量热量,但从目前生产技术来看,每 生产一公斤光伏玻璃需要 2200-2400kcal 的热量,而理论上熔制一公斤玻璃所需热量为 600kcal 左右,两者差异较大,即大量热量在生产过程中浪费了,因此通过技术去提高生产的热量利用效率和加强余热再利用是玻璃工艺节能的重要途经。根据中国节能协会玻璃窑炉专业委员会的报道,输入玻璃窑炉的热能有 1/3 用于玻璃融化,1/3 炉体散热和 1/3 烟气流失。对于厂商来说,提高热量利用效率, 首先要增加第一个 1/3 的量,即熔制过程的节能;然后是将后两个 1/3 的热量再利用,即余热管理。热能利用率差异凸显厂商差距,生产经验和先发优势在此体现。节能过程的工艺细节较多,包括如何选择原料及配比,窑内各点的热量供需平衡,优化窑炉设计和结构等方法;余热管理则是需要再不影响生产效率的前提下,对余热进行发电等方式再利用。而 这些方法都需要多年生产经验和对产线生产过程足够了解才能实现,时间则是最关键的催化剂,因此规模较大,运营时间较长,经验丰富的龙头企业的优势更为明显。纵向来看,玻璃厂商持续降低成本,显著的变化在于能耗的降低,福莱特 2009-2018 年的成本结构中,燃料动力占比从早期的 45%降至 40%左右,绝对值从 10 元/平米以上降至 7 元/平米左右;横向来看,一线大厂与二三线小厂成本结构中能耗更低,与 300 吨日熔量的小窑炉相比,福莱特综合成本更低,而且燃料动力占比也低 4 个百分点左右。窑炉是核心生产设备,成品率放大原片成本差异窑炉是玻璃厂的心脏。玻璃窑炉是玻璃工厂中最重要的,也是投资最大的设备,其他设备的规格和数量都是围绕窑炉的产能来设计的。窑炉的规格、结构设计和细节优化水平很大程度决定了整体产线的生产状态。窑炉大型化趋势明显。目前主流的产线建设方案为一窑多线(4 线为主,即一个玻璃窑炉配四台压延机组和退火窑系统),一窑一线的产能基本为日熔量 250t/d 左右的小厂商;即对单一窑炉的日熔量要求越来越高。根据卓创咨询数据,2015 年 8 月,国内光伏玻璃平均单窑炉的日熔量为 427吨/天;到了 2019 年 5 月,平均日熔量为 575.3 吨/天,平均每年行业平均单窑炉的尺寸增加 40 吨/天水平。从目前各大厂商 2019 年公告的光伏玻璃产线来看,福莱特和信义光能的新建产线都在1000 吨以上;安彩高科、彩虹等二三线厂商的新产线也在 800 吨左右,新建产线窑炉超大型化趋势明显。大型窑炉显著降低成本,拉开行业成本差距。大型窑炉的降本效应体现在几个方面,一是降低单吨能耗,据披露,1000 吨日熔量的大型窑炉单吨玻璃液能耗可下降 15-20%,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大型窑炉具备更高的熔化率,即单位面积的生产效率更高;二是提高成品率,成品率的损失来源包括切边和不良品,其中切边是损失的主要来源,大型窑炉一般可压出面积更大的原片,切边面积占比明显下降,目前一线企业 1000 吨日熔量的大窑炉成品率可达 85%,600 吨窑炉最多可做到 80%, 二线及以下的厂家成品率约 70-75%,切边剩下的玻璃碎渣可作为熟料再次投入窑炉,因此成品率损失主要来自能耗、人工折旧等;此外,新建大型窑炉的自动化率较高,其员工数量也大为减少, 福莱特最新的 1200 吨窑炉原片工人仅有约 100 人,而早期的 480 吨窑炉工人数量达 300 人以上, 窑炉寿命更长,可以大幅节约折旧成本。大型窑炉温度不易控制,目前仅一线企业能够掌握。玻璃生产最关键的反应发生在熔化段,此时窑炉内的温度需要稳定在 1400 摄氏度左右,上下浮动范围仅几十摄氏度,及时检测并且调整燃料送气量等控温措施是窑炉管理的关键,由于窑炉启停成本很高,产线无法关停调整,因此温度控制工艺是衡量厂家是否掌握大型窑炉的标尺,这需要大量的经验和数据积累,对于中小型企业而言是极高的技术壁垒。事实上,由于技术差距,同样日熔量的窑炉成品率也相差明显,最近点火的某 900吨日熔量窑炉,目标成品率仅有 80%,落后于 1000 吨级 5 个百分点以上,相当于一线厂家 600 吨窑炉的水平。窑炉大小对成本的影响集中反映在成品率指标上。根据卓创资讯统计,目前行业平均的成品率约为78%,一线厂商新建的大型窑炉成品率可达 85%,存量一线中大型产线成品率约为 80%,二三线小窑炉的成品率则在 75%以下。根据我们的测算,不考虑不同产线工艺的差别,仅成品率这一项, 行业龙头新建产线和二三线小产线毛利率差异高达 10.2pct。如果考虑大型窑炉的规模经济性,毛利率差距将在 20%以上。总结:提升窑炉日熔量是降本利器,技术储备是前提总的来说,建设并且运营一条玻璃产线并不难,部分设备厂商也能提供交钥匙工厂,但能否做到低成本才是竞争力的核心所在。产线设计、窑炉结构的优化、余热管理方案等系统性和经验性的能力是各家厂商成本差异的关键。我们搭建模型比较日熔量为 1000 吨、600 吨和 300 吨三种窑型的成本,核心假设包括:深加工环节成本一致,成本差异全部来自原片;边角及不良品可回炉,不同窑型对玻璃液的物料单耗没有影响;不同窑型对应的成本受几重因素影响,一是规模,大窑炉技术掌握在行业前两大龙头手里, 他们生产规模大,并且掌握石英砂矿,原材料采购有一定优势;二是能耗,窑炉日熔量每上升一级,玻璃液的能耗可节约 20%;三是成品率,窑炉越大,成品率越高,对于能源、折旧、人工及其他成本可相应摊薄。其中能耗和成品率本质上取决于玻璃厂的技术能力。根据测算,目前国内主流的光伏玻璃产线(600 吨日熔量)的生产成本约为 16.45 元/m2,现金成本为 14.59 元/m2,这与福莱特等一线厂 2018 年前后水平一致;千吨日熔量的新线投产后,成本下降 13%至 14.5 元/m2 左右;而行业内二线厂商的成本接近 20 元/m2,现金成本也高达 17.73 元/m2,2018 年受“531 新政”冲击,玻璃含税价格一度跌至 21 元/平方米,击穿了小窑炉的现金成本+必要费用成本线,导致 300 吨日熔量的窑炉不得不关停或者提前冷修。龙头厂商已经构筑显著的成本优势,盈利能力强劲。光伏玻璃产品同质,一般按不同厚度报价,各大厂商报价基本一致,因此盈利的关键因素就在成本。从历史毛利率来看,龙头信义光能和福莱特已经具备显著的成本优势,目前毛利率在 30%以上;二三线如南玻、彩虹、中建材等毛利率则在15%左右;专门从事深加工业务的亚玛顿则毛利率下滑明显。未来成本大幅下降可能性低,降低能耗和人工成本或为主要手段。首先,领先产线的成品率已经高达 85%,像过去一样继续提高的难度增加且边际效用递减,我们的模型里,其他参数不变的情况下,成品率提升 5%,成本下降约 3 个百分点;其次,玻璃产线的投资有大量的钢材、水泥、砖块等成本,这部分受供给侧改革影响近年来有上升趋势;再次,原料成本上用量固定,价格也随行就市,玻璃厂商绑定上游优先供应权但并不能绑定价格,这部分压价空间不大;最后,单位能耗的下降仍然有一定空间,因为生产过程中仍有大量的热量没有完全利用,但相比过去的通过窑炉技术升级和容量扩大进行提升的速率会减慢;人工成本也能通过海外建厂和设备自动化进行改善。总的来说,在 1000 吨左右日熔量的窑炉经济性处于相对峰值,新窑炉成品率高达 85%的情况下, 成本再次出现大幅下降的可能性较小;先发企业凭借长期工艺数据、系统性的产线建设方案和大窑炉生产经验积累的成本优势将长期保持,后发企业几乎不存在通过更大的窑炉、更新的设备进行弯道超车的可能性,行业成本梯度也将保持稳定。格局走向:先发优势比较突出,双寡头格局日趋稳固存量份额稳中有升,新增产能加速释放,双寡头地位日趋稳固我国的光伏玻璃产业起源于 2006 年,之前国内产品几乎全部依赖进口,国外供应商主要是法国圣戈班、日本旭硝子和英国皮尔金顿(被日本板硝子收购)。2006 年起,以福莱特为首的国内企业通过技术引进、自主研发等方式,在该领域填补了国内空白。随后的几年里,由于持续供不应求, 玻璃价格高涨,大量企业纷纷扩产,到 2012 年产能超出实际需求近 1 倍,大量落后产能随之退出。随着产能出清,光伏玻璃产能集中度快速提升。2013 年 6 月,全国有 38 家光伏原片生产商;2016年 9 月,我国光伏玻璃企业数量为 24 家,包括 27 个生产基地,41 个窑炉,124 条产线,合计日熔量为 17580t/d;到 2019 年 5 月,日熔量扩张到 21860t/d,企业数量反降至 16 家,包括 23 个生产基地,38 个窑炉,130 条产线。光伏玻璃产能的集中度快速向头部集中,两大龙头信义光能和福莱特逐渐脱颖而出。启停成本较高进一步提高存量产能出清效率。玻璃窑炉点火后 6-8 年需进行一次冷修,冷修复产的燃料(需要空烧一段时间)、维护(内部材料更换)成本高昂,预计达 1~亿元,此外近期冷修的关键材料耐火砖受环保限产影响,价格持续上升,也导致复产成本进一步提高。因此,产线停产后若没有足够的盈利空间就不会贸然复产,整体的产能弹性较低,出清效率较高。龙头由于成本领先, 客户需求稳定,存量产线冷修后均会复产,因此存量产能中,龙头的占比稳中有升。行业双龙头信义光能和福莱特产能占比持续提升,其中信义光能的产能占比约为 32%,福莱特约为 20%,行业 CR2 达到 50%以上,较 2010 年提升近 20 个百分点;CR5 达 80%以上,较 2010 年提升近 30 个百分点。增量上,龙头的扩产进度快于二三线厂商,双寡头格局进一步强化。从我们统计的目前在建的产能来看,信义目前在建的产能有 2000 吨,福莱特在建及规划的产能有 4400 吨,合计 6400 吨;而其他厂商扩厂的单线规模(600-900t VS1000-1200t)和合计产能(2150t VS 6400t)都小于龙头。截止 2020 年底,信义+福莱特的产能占比有望达到 60%左右。因此,我们认为由于行业龙头成本优势和融资能力更强,未来光伏玻璃的集中度将继续提升;由于光伏玻璃技术成熟,后来者无论是成本还是技术,都基本不具备弯道超车的能力,因此行业双寡头的格局将更加稳固。上游:多数材料为大宗化工品,石英砂供应或为未来瓶颈光伏玻璃与浮法玻璃的供应链高度重合,上游也是纯碱、白云石、石灰石等原材料和天然气、重油等燃料。我国是全球玻璃产量最大的国家,目前年产能达 13.6 亿重量箱(约 6800 万吨),2019年平板玻璃产量达 9.27 亿重量箱(约 4650 万吨),光伏玻璃占比约 14%(约 670 万吨)。作为国民经济中的大行业,玻璃产业是很多原材料最大的目标市场。以纯碱为例,玻璃行业的消耗量占纯碱总产量的 30%以上,近几年,我国高成本的纯碱产能不断退出,从 2014 年的 3300 万吨减至 2016 年的 2990 万吨,纯碱企业盈利水平提升,供需处于平衡态势。纯碱行业的集中度较高, 大型纯碱供应商的话语权较强。此外,天然气、重油等化石燃料用量也较大,但由于光伏玻璃的体量相对较小,因此面对上游的议价能力相对较弱。值得一提的是,光伏玻璃为超白玻璃,所需的石英砂含铁量仅有普通玻璃的 1/10,需求较为特殊。尽管我国石英砂的生产企业规模普遍较小,行业内无序竞争以及中小规模石英砂厂的数量较多,使得石英砂供应商的议价能力不强。但我国便于开采的优质低铁石英砂矿源较少,主要分布在广东、广西、安徽、海南等地,未来随着太阳能电池用超白压花玻璃产能的增长,产地分布有限的优质石英砂将成为相对紧缺的资源,优质、稳定的石英砂供应是光伏玻璃企业发展的保障。目前石英砂的价格约 300~400 元/吨,占总成本的 15%左右,但其供给直接关系到供应链的稳定,因此目前一线龙头均已在储备矿源。可以说,对于石英砂矿的掌控能力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光伏玻璃企业在未来的竞争力。下游:集中度远高于组件,议价能力较强光伏玻璃的下游局限在组件一个环节。从上下游格局来看,玻璃集中度显著高于组件,具备较强议价能力。2019 年下游组件出货量 CR2 仅有 21%,CR5 仅有 44%,光伏玻璃双龙头集中度超过50%。因此,面对下游光伏玻璃的话语权明显较强。目前光伏玻璃价格相对独立,与组件价格联动性小。由于全面平价上网的目标尚未实现,晶硅组件以及主产业链的价格在持续下降,而从光伏玻璃的价格走势来看,整体价格呈现周期波动态势,中长期动态平衡下并不随组件价格下降而持续下降。回顾过去几年组件与玻璃的价格走势,尽管同受“531 新政”冲击,但组件回暖的标志是止住跌势,玻璃价格在需求回暖后迅速反弹,2019 年下半年以来,由于需求再度波动,组件价格一路从 2.2 元/W 跌至 1.7 元/W 以下,跌幅达 20%以上, 与此同时,玻璃价格却在 26 元/平米的基础上进一步上涨至 29 元/平米。资金、技术、环保障碍重重,新进入者威胁不大理论上,可能改变当前双寡头格局的企业包括两类,一是浮法平板玻璃巨头的切入,二是存量中小企业的追赶。我们认为这两类(新)进入者的威胁都不大。技术&资金:浮法产线难切换,中小厂商无力追赶浮法玻璃巨头进入的壁垒主要集中在技术层面。光伏玻璃和传统浮法玻璃产线无法轻易转换,导致其他玻璃企业难以快速切入光伏玻璃行业:首先生产工艺差异明显。浮法玻璃是用漂浮法生产,原理为将熔化的玻璃液连续流入比重大于玻璃液的液体(一般为锡液)表面,在重力和表面张力的作用下,玻璃液铺开摊平和硬化, 整个过程在保护气的锡槽中完成;之后将玻璃引入过渡辊台,进行退火和裁切,得到浮法玻璃产品。光伏玻璃采用压延法生产,将熔化的玻璃液浇筑到压延成型台上,用刻有花纹的轧辊进行碾压,再进行退火和裁切,应用于光伏组件。从生产流程可以看出,两者的工艺上和产线结构差异较大,其他玻璃产线改造成本高,进度慢,转换壁垒明显。其次是原料差异,主要是石英砂的要求不同。由于光伏玻璃对透光率有要求,而石英砂中的铁离子容易染色,因此光伏玻璃的含铁量需要在 150ppm 以下,因此必须使用低铁石英砂; 而传统浮法玻璃的原料采用海沙、石英砂岩粉等,铁含量较高,因此在原料供应链及其品质稳定性筛选上,光伏玻璃厂商的要求更高。最后性能要求差异。组件产品常年暴露在室外环境下,性能的特殊要求更多。根据国家对超白压花玻璃的标准(GV/T 30984.1-2015),一方面是透光率,要求 3.2mm 非镀膜光伏玻璃光伏透射比大于 91.5%,镀膜后大于 93%;另一方面是抗冲击能力,需要通过抗物理、热、压强、 摩擦、恶劣气候等十余种冲击能力的测试,因此原片生产的质量控制和后续的钢化步骤都是必不可少的。总的来说,传统玻璃厂商难以快速进入光伏玻璃行业。因此,尽管光伏玻璃本身属于玻璃的一种, 价格受到原材料和燃料周期性波动影响;但由于光伏玻璃的特殊工艺和性能要求,相比其他玻璃又有更强的独立性。中小厂商的壁垒则面临资金和技术的双重压力。当前价格下,新建产线的窑炉日熔量需要达到 1000 吨才能具备较好的盈利能力,其单线投资达 8~10 亿元,多数中小企业无力负担。技术层面,大窑炉的工艺管控更高,目前技术仅掌握在两大龙头手里,并且各家技术又各有特色,中小企业即使能解决资金问题,技术的限制也会推高其成本。因此,中小厂商在当前格局下很难迈出扩产第一步。环保政策壁垒:环保许可趋严,产能置换加盖天花板光伏玻璃产线需持证排污。光伏玻璃生产过程中会排放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废气,以及各类使用后的废水和废渣等污染物,因此各条产线建设时都需要配套对应的环保设备,并需要通过政府的环评检查。2017 年 7 月,环保部发布《固定污染源排污许可分类管理名录(2017 年版)》,要求对重点污染行业进行排污许可证管理,其中玻璃制造行业位列其中,要求平板玻璃于 2017 年开始实施持证排污。排污要求将进一步提升,对新进入者构成一定壁垒。根据环保部《关于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执行大气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的公告(征求意见稿)》及“2+26”城市平板玻璃特别排放限值会议,自 2018年 6 月 1 日起,“2+26”城市平板玻璃行业将执行新的大气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要求。相比于以前的标准,新标准对于废气排放限值进一步加强,从供给端来看,高门槛的环保限制对老产线提出了更高的环保设备和方案要求,一些不合格的老产线或将提前退出。排污许可的发放流程严格且复杂,对供给端有所压制。首先一条玻璃产线的选址需要考虑当地是否有排放指标,并获得当地政府的指标许可;然后再做安评、能评、环评等一系列评测,通过后可以申请排污等各种许可证,即使是有经验的厂商也需要三个月到半年的时间,若是新进入者则时间更长,这对供给端有所压制。此外,近年来国家部门为水泥和平板玻璃两个产能严重过剩行业设置了产能置换机制,明确规定“严禁备案和新建扩大产能的平板玻璃项目。确有必要新建的,必须实施减量或等量置换,制定产能置换方案”。该机制为光伏玻璃产能的短期扩张又设置了一层天花板。客户资源壁垒:配套认证绑定供应商,稳定供货的龙头更有优势光伏玻璃需搭载组件产品共同验证,若更换需重新验证。随着 531 新政后海外市场发力,全球光伏市场装机分布多元化的趋势更加确定,预计 2019 年 GW 级的市场有 16 个。而一家公司的光伏组件想要进入海外某个国家的市场,就必须取得该国的认证,比如印度市场采用的是 BIS 认证,美国市场采用的是 UL 认证,欧洲市场的 CE, ROHS 认证等。作为组件的关键原材料,光伏玻璃一旦更换,组件厂商需要向认证机构重新申请认证,且各国家均需要重新认证。认证流程费时费力,组件厂商倾向于建立供应商目录,客户关系稳定。首先从认证流程来看,过程比较复杂,包括申请、报价、资料整理、审查、修改等流程;此外由于不同国家的标准不同,如果更换型号需要在十几个甚至更多的国家进行验证,单项认证时间超过 3 个月。此外,认证费用也是一笔不小的费用,尤其对一些出货量较小的组件厂商。因此,组件厂商倾向于建立供应商名录,在每种辅材中选取几个固定的供应商供货。供应商名录的评审在半年到一年,双方达成稳定关系,因此先进入的企业能够获得更稳定的客户资源,而新进入厂商想要去撬动较难。此外,龙头厂商供货量大且稳定,客户忠诚度高;小厂商供货相对波动,只能成为龙头供给不足时的补充。信义光能、福莱特海外建厂进一步巩固客户关系,费用管控更有优势。光伏玻璃产品较重,运输费用对半径敏感;以福莱特为例,当 2017 年部分客户(如美国的 Sunpower)的交易方式由贸易商交易转为直接交易时,单位销量运输费用显著上升;当 2018 年这部份客户(主要是北美地区)销量减少时,单位运输费又回归正常;因此当运输半径过大时,运输费用对于净利率的影响比较明显。由于美国等市场对中国出口的光伏产品存在关税政策,因此一些组件厂商也积极在海外布局,绕开贸易保护。目前,在海外建设光伏玻璃配套产能的主要是信义和福莱特,其中信义在马来西亚有多条投产和在建产线;福莱特则正在越南海防建设两条 1000t/d 的产线。这部分产能配套产生的额外运输费用最少,价格成本上更具优势,客户关系也绑定的更牢固。替代品威胁:传统市场无替代品,双玻市场直面透明背板挑战光伏玻璃传统的应用场景是作为组件的上盖板,上盖板要求同时具备高透光率和高强度,目前仅有超白钢化玻璃能满足要求,这块市场地位极其稳固,技术上目前没有任何替代品威胁。此外,如果采用玻璃+背板的传统封装结构,上盖板玻璃需要一定厚度以确保组件封装效果,因此,尽管组件厂玻璃薄片化的需求迫切,而且目前市场上 2.5mm 的钢化玻璃有大量供应,但组件厂仍然选用3.2mm 的产品作为单玻组件盖板。随着双面组件的兴起,光伏玻璃在背盖板上面临与有机透明背板的争夺。与单玻+透明背板相比, 双玻结构的主要劣势在于重量,目前常规单面组件重 18.5kg,常规双玻组件重量在 26kg 左右,差距明显;但这个问题并非无解,若采用 2.0mm 玻璃,重量可以降至 21.8kg,尚德推出的 1.6mm 超薄组件的质量能够实现和常规单面组件相同的效果。双玻组件的优势在于可靠性更好。双玻无边框结构尽管也出现了爆裂事故,但加上边框之后问题随之解决;而近年来常规背板的老化事故时有爆出,透明背板是近几年才推出的有机高分子材料,其长期的耐候性存疑。因此,目前双玻结构在竞争中略占上风,即使透明背板在接下来份额提升,也不会对光伏玻璃的整体需求造成太大冲击。小结:双寡头优势明显,集中度有望持续提升综合来看,由于新进入者和替代品威胁较小,同时龙头与二三线小厂保持着较明显的技术和规模优势,目前双寡头的竞争格局有望进一步强化;议价能力方面,尽管向上的议价能力较弱,但由于下游格局更加分散,议价能力较低,玻璃环节有能力转嫁成本波动,龙头利润率有望维持在较好水平。从后续来看,能够对格局产生影响的变量包括:1)低铁石英砂矿源稀缺,在此方面有所布局的企业供应链更加安全;2)新进入者或者二线企业突破大窑炉技术,从而削弱了行业的技术壁垒;3) 龙头军备竞赛,融资能力强的一方迅速扩大规模优势。定价机制:产能总体过剩,边际小窑炉成本决定价格历史回顾:从过剩到平衡,产品定价日趋理性2006 年以前,光伏玻璃海外四家公司垄断。由于光伏玻璃的行业进入门槛和当时的市场需求较少, 早期光伏玻璃市场被法国圣戈班、英国皮尔金顿(后被板硝子收购)、日本的旭硝子和板硝子四家外国公司垄断,当时国内光伏组件的玻璃采购完全依赖进口,价格高达 80 元/m2 以上。2007 年起, 随着光伏装机量的快速增加,在市场需求和高额利润驱动下,以福莱特为代表的玻璃企业开始技术研发和引进产线,2007 年起逐步实现光伏玻璃国产化,国产光伏玻璃逐步实现进口替代,价格降至 50 元/m2 左右,但在欧洲补贴带动全球光伏装机高景气,且原料价格较低的情况下,国内首批光伏玻璃原片厂商的毛利率均在 30%-40%以上。在高额利润的刺激下,国内企业不断扩张产能,到 2010 年国内光伏玻璃产能产量已成全球第一,其中福莱特、信义等前 5 家企业占据了国内近 5 成的市场份额;与此同时,由于 2010 年欧洲光伏需求激增,玻璃仍然维持供不应求的状态,价格持续上涨,各大厂商扩产热情高涨,在 2011 年, 光伏玻璃原片行业产能到达了顶峰,统计产能高达 13730t/d(单位:日熔量),其中仅 2011 年完成扩产的产能达 5830 t/d。需求侧,2011 年全球的光伏安装量约为 27GW,加之库存等因素,将玻璃供应量扩大到 35GW,对应的玻璃原片需求仅为 8750 t/d,仅按 60%原片成品率保守计算, 光伏原片行业玻璃产能过剩约近 5000 t/d。2011 年起,欧债危机叠加双反政策,全球占比高达 80%的欧洲市场出现动荡,同时由于高利润的吸引,光伏产业链上从多晶硅到辅材全面扩产,2012 年成为供需两端压力最大的年份,据估计, 2012年年末市场实际存在的产能为 16730t/d,相对于 2012年需求 8750 t/d,产能过剩 7980 t/d,产能过剩近 100%。随后产业链几乎所有产品价格均出现大幅下降,光伏玻璃价格也大跌 30%以上,龙头厂商毛利率在 20%以下,小厂商更是生存维艰。玻璃现货价格一度跌到 30 元/平方米以下,众多小产线纷纷关停。2013 年起,由于国内需求爆发,海外需求回暖,产业链价格全面企稳,同时随着工艺技术优化和大型窑炉的投产,玻璃成本也波动下行,龙头企业利润率逐渐修复。与此同时,国内低成本产能不断蚕食进口份额,截至 2016 年,旭硝子等国外传统玻璃企业纷纷退出光伏玻璃市场,圣戈班等少量海外厂商也仅剩一些产能较小的窑炉维持开工。目前,信义光能和福莱特已经走出国门,在海外建厂以匹配海外组件产能。随着进口替代的完成,供给端光伏玻璃份额进一步向优质国产龙头集中,需求侧尽管临近平价上网, 但补贴退坡所导致的需求波动对于行业冲击仍然剧烈,其中 2016 年“630 抢装”结束后的需求真空以及 2018 年的光伏“531 新政”对于行业冲击尤其巨大,2018 年光伏玻璃价格一度跌至 22 元/平方米以下,落入小产线现金成本下以下,信义光能、福莱特等一线巨头都被迫提前启动部分小产线的冷修计划。价格机制:高成本小窑炉尚未退出,短期价格由边际产线决定过剩局面下,由于光伏玻璃同质性较强,价格取决于当期需求对应的边际产能现金成本。边际产能提供价格支撑,需求变化导致价格的季节性波动。以“531 新政”的冲击波为例,政策发布时,国内需求急冻,短期供需失衡,光伏玻璃价格开始下行,整个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价格探底, 产能出清。下行过程中,部分成本高的边际产能开始提前冷修或停产,直到供需短期内动态平衡, 价格到达底部时,并触及当时边际产能的可变成本线。2)需求回暖而产能弹性弱,价格底部快速回升。和晶硅中下游产能的最大区别在于玻璃的产能一旦退出,复产成本很高(燃料空烧+额外原料成本,若内部修缮还需要购买耐火砖等,合计在几千万到一亿元),在没有足够的盈利空间时不会回归。 因此,随着三季度末需求回暖,价格迅速回升,并维持现有厂商盈利而停产厂商基本不会复产的平衡。3)价格回归正常水平,新产能投放+冷修产能回归实现长期供需紧平衡。2019 年起,价格逐步回归到 26.3 元/m2 的合理水平,到年底已达 29 元/m2,基本收复了“531 新政”的降幅,主要是行业需求恢复增长,供给侧新增产能投放及爬坡都需要时间,供需处于长期紧平衡状态。我们统计了 2020 年国内光伏玻璃的供给情况,总计 14 家玻璃厂拥有 43 做大小窑炉,其中 300吨以下窑炉 10 座,信义、福莱特有 3 座;500-700 吨窑炉有 18 座,信义、福莱特有 7 座;700-900 吨窑炉共 7 座,信义 3 座,彩虹新能源 3 座,安彩高科 1 座;1000 吨以上窑炉共 8 座,其中信义 5 座,福莱特 3 座。国内三线厂仍以 700 吨以下的小窑炉为主,其成本线应高于一线厂的 300吨窑炉;二线厂可以冲击 900 吨窑炉技术,但其实际效果与一线厂 600 吨产线接近;成本最低的1000 吨级窑炉全部掌握在一线厂手里。实际产出方面,预计 2020 年 700 吨以下的产线仍将供应接近一半的市场需求,因此边际需求几乎肯定由中小窑炉来满足。根据我们之前的测算,不考虑原材料的剧烈波动,由于这些产线的成品率和能耗控制都较差,其实际成本约为 20 元/平方米,考虑 2 元/平方米的运输费用,短期内玻璃价格很难跌至 24.8 元/平方米(不含税 22 元/平方米)。长期内,成品率和燃料利用率的提升将改变供给曲线,成为价格成本下降的主要推手,上述逻辑过去十年已由头部厂商充分演绎,信义和福莱特的玻璃成本从 26-28 元左右下降到目前的 15-17 元, 主要的原因是成品率和能耗。窑炉技术升级提高成品率三成以上是核心降本原因。光伏玻璃国产化的早期有许多日熔量120 吨/天以下的小窑炉,采用马蹄焰窑型,玻璃液拉引速度更慢,质量均匀性差,成品率也仅为 40-55%;后来,许多厂商开始转向 250-650t/d 的中型窑炉,采用横火焰窑型,拉引速度显著提高,玻璃液质量更佳,成品率也提升至 60-70%;2006 年,国内首条 240t/d 横火焰全氧窑炉由日本旭硝子在苏州投产,2011 年前后国内多家厂商跟进。全氧窑相比以前的间歇窑燃烧效率更高,且成品率提升到目前的 80%左右的水平。由于成本率是对整体成本,尤其是燃料、人工和制造费用上的摊薄(不良品碎玻璃可以回炉再造),是过去成本下降的主要原因。其次是燃烧效率提高+余热管理降低单位能耗,显著降低燃料成本。熔化率表示玻璃窑炉单位融化面积的每天出料量,越高代表燃料的燃烧效率越高。随着窑炉的升级和日熔量的增加, 熔化率也在持续提高,节能效果更优,随着熔化率从早期的 1.5 上升至 2.4,玻璃液的单位能耗下降 1/3。此外,余热再利用的重视程度和技术水平的提高,重油的价格下降和引入天然气的成本对冲等原因共同导致燃料成本的下降速度快于整体,占比从 2010 年前后的 46%降低到 2016 年前后的 40%以下。目前龙头企业的规模和技术优势已十分牢固,信义、福莱特正在快速扩张产能,预计到 2021 年底, 两大龙头的产能将达 2 万吨/天以上,市占率超过 60%,这将导致玻璃的供给曲线向低成本倾斜, 市场售价也有望逐步回落。供需研判:供需偏紧,涨价可期,双玻渗透率左右需求弹性2020 年紧平衡状态持续,价格有望持续坚挺影响玻璃需求的变量包括装机量、组件功率/效率以及双玻产品的渗透率。我们回溯并估算了 2016-2020 年玻璃的工序情况,从名义产能看,历年来光伏玻璃的供给都略多于需求,但过剩比例波动较大。2016-2018 年,玻璃日熔量增加约 24%,同期光伏年装机量增幅达 35%,但由于组件输出功率增加 11.8%,导致玻璃对应的供给量增加 33%,过剩比例达到最近五年最高点,2018 年光伏玻璃价格也经历了剧烈的下降。2019 年以来,光伏装机量的持续增长以及双玻产品渗透率的提升,极大程度上消化了组件功率上升对需求的负面冲击,而在供给端,由于新产能的达产和爬坡耗时较长,最近 2 年的过剩比例在持续下降。根据我们的统计,2019 年平均日熔量约为 22690t/d,增加不到 10%,其中信义光能 2019 年底的产能约为 7800t/d,全年平均的有效日熔量为 7250t/d;福莱特 2019 年全年平均有效日熔量约为4600t/d。二三线厂商方面,新建产能数量较少,冷修复产方面,2018 年下半年停产的产能回归迹象尚未出现,仅有中建材桐城 320 吨产线于今年 6 月份冷修完毕复产,因此全年的有效日熔量约为 10840t/d。按照 120GW 的预测,边际成本落在 21.5 元/m2,而目前市场价格均为到厂价,因此这部分产能的价格支撑需要加上运输费(约 1.1-1.3 元/m2)和少量的生产必要费用(约 0.5-1 元/m2),因此维持净利率为零的含税价格支撑点落在 26.5 元/m2 左右。四季度国内需求启动,光伏玻璃出现供给不足,边际产线复产导致价格上涨。供给端上下半年波动不大,其中 2019Q3 福莱特凤阳 1000 吨产线全面达产,嘉福两条 300 吨产线预计 Q4 复产; 2019Q3 末,信义光能芜湖 500+600 吨产线复产;需求端,2019 年 4 季度我国光伏装机量达到14GW,接近前 3 季度装机量总和,海外装机量仍然保持较高水平,这导致玻璃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价格进一步上涨至 29 元/平方米。2020 年平均日熔量为 26490t/d,同比增加 17.8%。龙头方面,信义在北海预计分别在 2020Q1 和Q2 投产两条 1000t/d 产线,2020 年预计贡献一半产能;福莱特在越南海防分别于 2019 年底和2020 年中投产两条 1000t/d 产线,嘉兴两条 600 吨产线可能需要冷修,龙头合计年化产能为 15100万吨。二三线方面,亚玛顿凤阳 650 吨、安彩高科河南 900 吨,拓日新能澄城县两条各 300 吨产线预计于2020 年贡献产量。冷修产能需要视景气度而确定,根据我们统计的各产线点火时间来看,2020 年冷修产能在 1600 吨左右。2020年紧平衡至少可维持,价格区间为 25-30元/m(2含税)。悲观假设 2020 年装机需求 130GW,双玻渗透率 20%,对应边际产能维持净利为 0 的价格约为 22 元/m2;中性假设 2020 年装机需求140GW,双玻渗透率 30%,对应的价格为 23.4 元/m2;乐观假设 2020 年装机需求 150GW,双玻渗透率 40%,对应的价格为 26.2 元/m2。总的来说,2020 年的价格下跌仅当需求和渗透率均较差时才会出现,可能性较低,整体来说从供需来看价格不存在下跌的环境。总上所述,我们认为 2020 年光伏玻璃价格有望维持坚挺;1)2020 年供给端已经明朗,新建产线贡献有限,唯一的扰动在于冷修进度,但量不大;2)需求端即使有所波动,维持边际产能净利率为零的价格支撑位置仍然较高,价格下降空间较小, 而一旦双玻渗透率或者装机需求进入中性-乐观区间,整体的价格上涨空间仍比较明显。双玻渗透率是需求弹性所在,2020 年有望实现突破双玻组件渗透率提高显著刺激单位装机的玻璃需求。若按 78%良率来测算,一吨光伏玻璃对应约60 套 60 型的光伏单面组件( 1.63m2*1p*3.2mm ) , 或者是 37 套 60 型的双玻组件(1.63m2*2p*2.5mm),而销售端双玻的价格仍然按照正面的功率,因此双玻渗透能够显著提高对原片的需求。根据我们的敏感性测算,每提升 10%的渗透率,单吨原片产能对应的需求下降 676W。组件功率的提升虽然也会降低对玻璃的需求,但低效多晶产能不会退出(至少 20%-30%)和超高效电池技术尚未成熟(HIT 等)等原因,组件效率提升不会太快,对玻璃需求的冲击较小。因此,关键问题在于双玻组件的推广速度,我们从四个角度进行探讨:1) 玻璃成本增加太高,性价比永远是下游电站考虑的第一要素。成本上,双玻与常规组件的成本差距在于两片玻璃 VS 玻璃+背板,目前的成本差约为 0.02 元/W,若采用高透光的 POE 膜则在 0.03 元/W 左右。未来,我们认为双玻的性价比会超过单面。一方面薄玻璃价差会缩小; 目前薄玻璃的定价机制类似于早期的深加工玻璃,成本高利润高价格也高,溢价存在的原因主要是小厂商生产且技术不够成熟。但一旦双玻推广加速,龙头提高薄玻璃的产能分配,价格将回归。另一方面,随着平价时代的到来,终端发电量的增益越来越重要,双玻组件能比单面多发 5%-30%,度电成本竞争力更强。2) 增重明显,影响屋顶承重和增加额外成本。玻璃占组件重量的绝对大头,而部分分布式屋顶由于承重能力较差,无法安装双玻组件;此外,过重导致运费、人工装卸成本和支架等成本均有所上升。目前来看,常规单面组件重 18.5kg,常规双玻组件重量在 26kg 左右,差距明显;但这个问题并非无解,若采用 2.0mm 玻璃,重量可以降至 21.8kg,尚德推出的 1.6mm 超薄组件的质量能够实现和常规单面组件相同的效果。3) 组件稳定性,包括爆裂和变形等质量问题。根据摩尔光伏报道,大多数发生爆裂的组件都是采用了无框设计,导致组件压力不均,发生变形。但即使加上边框,双玻仍具备较高的性价比优势,无边框设计尚未成熟之际,完全可以用加边框的组件进行销售,避免稳定性问题的同时兼具性价比。假若无边框技术有所进步,在成本上更是锦上添花。4) 双面不等于双玻,透明背板的威胁。2019 年 SNEC 展会上,透明背板同样受到了多家组件厂商的青睐。透明背板最大的优势是在于轻,但由于有机材料的原因,耐候性和抗老化能力, 以及目前的价格上,玻璃都更具优势。我们认为,中短期内,透明背板的可靠性还需验证, 价格上也不具备优势,对玻璃的冲击较小;长期来说,由于有机材料产品的规模经济性,以及技术进步,可能是一个风险点。总的来说,双玻组件的渗透不存在技术上的阻力,符合长期降低度电成本的需求,是长期光伏组件发展的方向。我们认为,双玻组件在国内有望进入快速渗透期,其内在动力如下:一是我国补贴快速退坡,项目收益率降至 8-10%,开发商尝试高效产品的动力在增强;二是组件降价空间日益狭小,提升发电量的降本效益日益突出;三是我国新增装机重新转向地面电站,双面组件在大型电站的效益尤其明显。最近的招标市场能够证明这个趋势,领跑者基地和海外超大型地面电站项目对双面组件尤其青睐, 近期多个大型基地都要求全部采用双面组件,部分项目还搭配跟踪支架。我们预计双玻组件经过几年时间的推广,有望在 2020 年迎来突破.投资建议投资逻辑:低成本产能安全边际高,投产节奏与短期供需加剧股价弹性优质产能价值量高,扩张潜力决定龙头市值空间光伏玻璃是典型的重资产行业,初始投入大,运营期内产出稳定,由于价格平稳,玻璃资产是目前产业链上创造现金流最强的环节之一。我们构建 DCF 模型对单条产线估值,主要假设如下:一条光伏玻璃产线从资金投入到生产需要 1 年左右,维持高效生产 4 年左右后生产效率便会下降,生产成本上升;此时,厂商通常需要二次资金投入,对各部件进行维护,停产期 6-8 个月;冷修复产后,又可以继续高效生产,以此循环。从现金流的角度,资本开支在于首年投资建设和后续的冷修投入,资本流入为销售玻璃扣除成本费用后的净利润和折旧。根据我们的测算,目前成本最低的 1000t/d 产线全生命周期净现值为 15~20 亿元,约为初始投资额的 2~3 倍。模型中变化最大的两个参数是价格和 WACC,我们对其做了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 含税价格每增加 1 元/m2,NPV 增加 2.5 亿元左右,当 WACC 变动 1pct,NPV 变动 1.5 亿元左右。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假设二线玻璃企业投产,成本上升至 17 元/平米,相应 NPV 为 8 亿元左右,考虑到二线企业 WACC 值更高,二线厂新建项目的价值仅有一线新厂的 1/3 左右。随着行业格局进一步向头部集中,我们认为龙头企业的远期成长空间可参考以上模型。粗略估计, 每 1 万吨日熔量产能(10 条千吨级产线)可满足 50GW 的光伏装机需求,中远期来看,光伏年装机量有望达到 500-700GW 量级,对应的玻璃日熔量高达 10-15 万吨,假如龙头市占率达到 40- 50%,其市场价值达到千亿以上是大概率事件。产能投放节奏驱动业绩,价格波动同步影响估值短期内,玻璃企业的业绩和股价受到投产节奏、当期供需及市场价格的显著影响。产能投放节奏驱动收入阶梯性增长。由于信义光能上市历史较长,我们以其为例分析光伏玻璃行业的估值和盈利变化。公司营业收入的增长节奏与产能投放节点高度相关。公司历史上一共有四次产能集中投放节点; 2011 年 3 和 4 月投产的共 1600t/d 日熔量产线投产后,公司收入变化不大,主要原因是 2012 年前后受到欧洲双反的影响,光伏市场装机量出现下滑,超白光伏原片玻璃的售价也从 2010 年的 4600 港元/吨下降至 2013H1 的 2500 港元/吨,加工玻璃从 7400 港元/吨下降至4200 港元/吨,均接近腰斩;其余三次产能投放后,收入均出现了同比大幅度的增长。主要原因是光伏玻璃产线建设期较长(12-18 个月),建成后还需要 3 个月以上的爬坡,单条产线的产能占比较大,因此在开工时间上也会比较谨慎。行业供给增速逐步放缓,盈利水平受需求增速和原料价格共同影响。供给侧产线建设时间较长,产量增长平稳。虽然各个厂商的产能投放节奏不同,但从中国光伏玻璃总产量来看,2013 年起保持在每年 1.3-2.8 千吨/天的平稳增长,由于存量产能逐步增加,因此增速也逐步下滑。需求端波动较大,高速增长的年份毛利率更高(如 2013 和 2016 年)。在全球光伏装机增速较高的年份,由于供给端弹性较弱,供需偏紧,毛利率均出现同比大幅提升(分别增加 9 和 6pct)。2017 年毛利率变化和装机增速出现背离的主要原因是部分产能投放初期尚未调试到最佳和纯碱等原料价格大幅上涨的原因。估值水平与价格高度相关。信义光能的 PE 走势和价格高度相关。2016.9-2017.5:玻璃价格从 29.5 下降至 26.3 元/m2,PE 从 11.4 下降至 8.6 倍;2017.6-2018.1,价格上升至 31 元,PE 回归至最高的 12.6 倍;2018.2-2018.8,价格下降至最低的 20.6 元,PE 降至 7.6;2018Q4 以来,单价逐步回升至 26.3 元,而光伏玻璃市场供需偏紧,市场出于其涨价和产能释放的预期,PE 一路上升至16-20 倍之间。因此,信义光能从长期来看呈现产能投放驱动盈利带来的长期向上态势,中短期则主要受到市场供需变化影响价格带来的估值波动影响。信义光能(0968.HK):背靠信义集团的光伏玻璃龙头信义光能是全球最大的光伏玻璃制造商,信义光能于 2013 年 12 月港股上市,目前拥有三大光伏玻璃生产基地,其中安徽芜湖共有七条线,合计产能 5400 吨/天;天津基地有一条 500 吨/天产线;马来西亚两条合计 2000 吨/天产线。此外,公司还将在广西北海建设两条各 1000 吨/天的产线,预计 2020 年投产。2019 年 5 月 28 日,信义能源(3868.HK)从集团分拆上市,主要从事电站运营管理业务;而信义光能则专注于光伏玻璃和 EPC 业务。背靠信义集团,坐享行业最低成本。原料成本上,一方面信义光能目前产能最大,且信义光能的大股东是信义玻璃(0868.HK),双方每年共同采购大量玻璃生产原料,相比其他光伏玻璃厂商具备一定进价优势;另一方面,公司和福莱特是行业内唯一两家在海外建厂的中国公司,马来西亚工厂在原料、人工、运费等方面均有成本优势。燃料成本上,公司天然气是直采气,由供应商直接连到产线,相比一般的门站气价格要低。人工成本上,公司自动化程度较高,人均日熔量具备一定优势。福莱特玻璃(6865.HK):首家打破垄断的老牌企业,上市后扩张力度持续加码首家打破海外垄断的行业第二大企业。福莱特玻璃成立于 1998 年 6 月,早期从事家居玻璃和工程玻璃等业务;2006 年,公司成为国内首家瑞士 SPF 认证的光伏玻璃厂商,打破海外玻璃企业的垄断;2015 年 11 月,公司港交所上市;2019 年 2 月,公司主板上市。未来两年行业扩张力度最大企业。2015 年以前,福莱特的产能一直领先信义光能,但 12 年起信义不断扩产,2015 年销量增加 77%,超过福莱特;而福莱特在 2014-2017 年四年没有一条新产线投产,失去了龙头地位。随着福莱特在 H 股和 A 股相继上市,公司产能建设进度加快,预计 2019- 2021 年底的名义产能为 4600,7400 和 9800 吨/天,扩产速度最快。大窑炉+新产线+海外产能投放,成本良率仍在持续优化。1)福莱特在凤阳计划建设两条 1200 吨/天的产线是目前行业内最大的窑炉线,预计在 2021 年投产,行业领先成本水平;2)由于福莱特很大一部分产能在 18 年以后投产,因此冷修期或在 2025 年前后,2014 年前产能也有一半已冷修,因此未来名义产能的运行效率和实际比重更高;3)福莱特在越南海防的两条 1000 吨/天的产线在电费、石英砂、人工成本方面更低,还享受税收优惠政策,因此在净利上非常有竞争力。……(报告来源:东方证券)如需报告原文档请登录【未来智库】。
中商情报网讯:据统计显示,2020上半年玻璃行业沪深A股上市企业净利润榜单中,净利润收入共计20.04亿元,其中,旗滨集团、福莱特、南玻B、南玻A、金晶科技、秀强股份、耀皮B股、耀皮玻璃、海南发展、北玻股份为2020上半年半导体行业沪深A股上市企业净利润榜单前十企业。净利润位居第一的是旗滨集团,达5.06亿元。福莱特位居第二,净利润为4.61亿元。南玻B位居第三,净利润为3.91亿元。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更多资料请参考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玻璃行业市场前景及投资机会研究报告》,同时中商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情报、产业研究报告、产业规划、园区规划、十四五规划、产业招商引资等服务。
一、平板玻璃行业概述玻璃具有许多良好的性能,一是不可替代或缺少的产品,自有可考历史,几千年以来都在不断的发展。其中,平板玻璃占玻璃工业总产量的大部分约,主要用于住宅、商用建筑和汽车玻璃等。平板玻璃相对一些金属和化工板材,是廉价的,而且同时具有特殊的良好性能和功能,是不可比拟的。平板玻璃产品的主要原料石英砂、砂岩粉、芒硝、火碱、长石、苦灰直石等,其中硅砂占79.6%。平板玻璃主要应用于建筑、汽车、工业产品等领域。资料来源: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二、平板玻璃市场供需现状在房地产新建项目以及现存建筑节能改造的拉动下,建筑玻璃领域需求保持稳定,平板玻璃产业也持续增长,但是由于房地产市场增量受限,近年来平板玻璃市场增速放缓,2018年平板玻璃(含压延玻璃)产量8.68亿重量箱,同比增长2.1%。2019年上半年我国平板玻璃累计产量达4.62亿重量箱,同比增加6.8%。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平板玻璃销量为8.18亿重量箱,同比增长6.69%,而2019年上半年平板玻璃销量为4.21亿重量箱,同比增长10.2%。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根据中国海关数据显示,2019年上半年我国平板玻璃累计出口13002万平方米,比去年同期下降21.3%;出口金额42034万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4%。其中浮法玻璃累计出口11144万平方米,比去年同期下降21.9%;出口金额38983万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1%。资料来源:中国海关三、平板玻璃行业经营现状分析2018年平板玻璃行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760亿元,同比增长7.2%;利润总额116亿元,同比增长29.1%,创近年来最大增幅。2019年1-5月,我国平板玻璃营业收入329亿元,同比增长6.4%,利润45亿元,同比下降23%。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四、平板玻璃行业前景展望(1)政策环境有利行业发展装备制造业是国家战略扶持的重要产业,国务院通过的《装备制造业调整振兴规划》进一步强调了装备制造业的战略地位,通过税收等政策手段和建立使用国内首台(套)装备风险补偿机制等实际措施来提升国内装备制造企业的竞争力。对环保、节能的重视,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一直是国家的政策导向,《国务院关于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指导意见》、《"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等众多政策法规均支持节能玻璃的运用,玻璃深加工产业的发展以及玻璃生产企业集中度的提高,该等政策均有利于平板玻璃的发展。(2)平板玻璃深加工率持续上升目前我国平板玻璃深加工率与国外发达企业仍有较大差距,而平板玻璃工业"十二五"规划指出,至2015年,该指标的发展目标为45%。参照世界平均60%,发达国家超过80%的玻璃深加工率的标准,平板玻璃行业持续发展的空间依然十分广阔。(3)玻璃生产企业集中度提高,以及生产加工一体化率上升随着国家政策导向提高行业准入门槛,淘汰平板玻璃落后产能,我国玻璃生产企业行业集中度逐步提高。大型玻璃生产企业对深加工环节的加大投入,为技术含量高、品牌良好的平板玻璃生产制造商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4)玻璃深加工设备处于更新换代期随着对建筑节能要求的不断提升,平板玻璃生产企业不断提升产品的节能性能,而因此产生的玻璃性能的改变使得原有玻璃深加工设备不能满足加工现有产品的需求,企业通过不断研发创新,升级迭代推出新产品。新产品在整体设计、节能、智能性能等方面的提升,能够带动平板玻璃制造的更新升级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