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自上世纪70年代末恢复高考以来,有上千万的人通过高考改变了自己的命运。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现在大学生的数量还在逐年增多,成为一个庞大的群体。2018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超过800多万,给社会的就业带来巨大的压力,现在的大学毕业生找到一份自己满意的工作也很不容易。对于即将毕业的大学生而言,面临着找工作、考公务员和考研的多种选择。对于大学生,考公务员和考研深造,哪一个选择更好呢?不管哪一种选择,他们今后的发展道路肯定是不一样的。十年后,公务员和研究生的差别有多大?第一大差别就是二者求学的时间成本不同,花费的开支不一样。如果大学生本科毕业后顺利考上公务员,获得国家机关行政编制,就有了一份稳定的工作,每月有了固定的收入,而且工资和福利待遇都很高。要是报考研究生,不但要花费很长时间进行复习,准备研究生的入学考试,考上之后至少要进行至少两年的学习,才能拿到硕士学位。研究生在时间成本上要高于公务员,在开支上也高于公务员。他们在读研究生这两年期间,虽然国家对他们有一些补助,但远远抵不上生活费和学费。毕业后顺利找到工作的时候,已经比公务员少挣了两三年的钱。以同样本科毕业10年计算,公务员挣足了10年钱。而研究生只挣了8年钱,如果家里经济条件欠佳,还需要工作两年来还助学贷款,实际上只是挣了6年钱。第二大差别就是公务员和研究生二者的文凭不同,研究生的文凭更高。本科毕业后直接进入公务员行列,在工作岗位上踏踏实实的工作,为了家庭、事业奔波,可能无暇顾及提升自己的学历,10年后大多数还是本科生。而研究生则不同,毕业后拿的是硕士文凭,社会认可度相对更高,找工作的选择余地也会更多。比如社会上一些对专业技术能力要求高的工作单位,在招聘的时候,只招研究生以上学历,这就让许多本科生无可奈何。因此从文凭上看,硕士毕业的研究生更高,找到的工作起点也会更高,薪资和福利待遇也更加丰富。这样看来,虽然比公务员多读了两年书,多花费了两年钱,也是相当值得的。本科毕业10年之后,研究生的发展可能会更好,他们大多数凭着扎实的专业知识,成为企事业单位的技术骨干,有的甚至走上了管理岗位。所以10年之后,研究生从学历和社会地位上要远远的高于公务员。总之,对考上公务员的大学生来说,提前进入社会,积累人脉和社会经验,也能节省开支,缓解家庭经济的压力。对考研究生的大学生来说,两三年专业知识的系统学习,未来发展前景也是更加的广阔。虽然未来发展上有些区别,但各有各的好处。大家对此有什么看法?欢迎讨论。
公务员是指拥有国家行政编制的人。他们有稳定的工作,良好的福利待遇和较高的社会地位。它们通常被称为“铁饭碗”工作。研究生分为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生。尽管研究生的学费较高,但国家的研究生福利也相当可观,毕业后找工作更有利。公务员与研究生之间的主要区别是什么?第一个在本质上是不同的。公务员是职业,研究生是学历,前者是工作者,后者是学习者。其次,门槛不同。不同的公务员职位对年龄和学历有不同的要求。例如,有些职位需要博士学位,有些职位需要在30岁以内,但是研究生的入学要求基本相同,而且能力足够就可以。第三是考试的内容是不同的。由于为两种考试选择的人才类型不同,因此考试的内容显然也有所不同。公务员倾向于使用实践技能,研究生倾向于专业技能。第四,考试时间不同。公务员考试分为国家考试和省级考试。全国考试为一年一次,省级考试分为多个区域,某些地区每年一次,某些地区每年两次,而研究生考试则每年一次。十年后,公务员与研究生有何差距?工作选择上的差距公务员考试的困难对所有人都是显而易见的,所以考上公务员很少会辞职。但是,提拔公务员非常困难,10年后,可能仍然是基层的公务员。研究生毕业后,他们的竞争力比大学生要高得多,他们仍然有机会选择公务员,事业单位或企业。如果研究生选择参加公务员考试,就会有更多好的职位可供选择,晋升的难度要比本科生的要小。学术水平的差距尽管公务员无需经常加班,但他们很少有时间和精力来提高每天下班后的学历。因此,大多数人被录取为公务员时学历是什么,退休时学历还是什么,提高的机会很小。研究生仍然有机会参加博士考试。即使他们还没有准备好参加考试,但在当今的社会中,研究生学位就足够了。每当说自己拥有硕士学位时,别人自然会羡慕你。工资待遇不同与外企公司相比,公务员的工资没有优势,但是保险和福利会更好。如果可以提高级别,薪水会更好。因此,整体薪酬待遇相当不错。如果一名研究生进入企业工作,工资肯定高于当地公务员的工资。如果工作表现出色,晋升和加薪将更加令人羡慕。因此,如果研究生愿意努力工作,薪水会更高。不同的工作压力毫无疑问,公务员的工作稳定性是毋庸置疑的。只要对自己严格,他们就不必担心失业。同事都拥有相同的编制,很少涉及利益问题。他们通常会更和谐地相处,工作压力也会变小。如果一个研究生进入一个业务部门,即使他的能力很强,业务的整体效率也不高,他也可能面临裁员和减薪的风险。如果遇到需要频繁加班的工作,压力是不正常的。每个月都是996。小编寄语:综上所述,仅十年后,公务员与研究生之间的差距就很小了。十年后,两者都有各自的优缺点。但是,经过均衡分析,研究生的发展空间会更大。如果学生有较强的承受压力的能力,建议先参加研究生入学考试。但是,如果学生承受压力的能力较弱,只希望有一个稳定轻松的工作环境,他们将选择参加公务员考试。但是无论是考公务员还是考研究生,学生都必须尽早准备。#公务员#本期讨论:你觉着公务员和研究生还有什么区别?欢迎留言评论!
在做选择时,每一个人都能会衡量其短期的价值和长远的价值,所以这必然会涉及到一个保值的问题,对于每年考研的学生来说同样也会思考这个问题,例如如果现在考研,那么三年后硕士研究生毕业之后还硕士研究生学历还有优势吗?十年之后还有优势吗?十年之后硕士学历会不会大大幅度的贬值呢?这样的担心客观的说有点担心过头了,但这样的担心却是可以理解的,毕竟如果能够准确的预测到自己的选择,可能在未来大幅度的贬值,那么为什么还要选择呢?只是对于硕士学历来说,这是一个不存在的问题。首先,研究生学历价值的高低和供需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近几年过于硕士研究生扩招的消息传的太多了,所以这不禁令很多学生和家长联想到已经成为事实的大学生扩招,正是因为大学的大规模扩招,现在大学本科学历在当下社会上的含金量相对于以往有了一定幅度的缩水,有太多拿着本科学历找不到工作的学生。而对于硕士研究生这个群体来说,是不会出现这样的事情,虽然研究生扩招是很可能发生的事情并且现在每年已经在小有幅度的增加招生规模,但是这其中一方面是在增加每年专硕的招生人数,另一方面这仅仅只是非常微小的扩招,对于研究生学历的含金量和价值没有影响。其次,如果未来研究生学历贬值了,反而承托出当下研究生学历的价值。假如按照我们的预测十年之后研究生学历真的贬值了,那么这是不是更加的凸显了当下考研的重要性呢,同时也更能折射出现在获得研究生学历的价值。这样的情况就类似于上世纪80年代、90年代的大学生和当下大学生两者之间的含金量巨大悬殊,这是我们已经都承认的事实了。因此,十年过后研究生学历是增值、保值还是贬值,对于现在要考研的学生来说,这都不是我们应该考虑的事情,因为最终的结果还是对于我么自己更有优势。最后,十年之后研究生必然会增加,但研究生学历依然重要。十年之后,硕士研究生学历依然是在就业、职业发展中起着关键作用的一个因素,因为各用人单位的学历门槛不可能普遍提升到博士,也不可能降低到本科学历。同时,随着社会的发展研究生学历反而会更加的增值,因为社会需求在不断的增加,研究生数量也会在不断的的增加,而具备研究生学历的学生难以达到这种供需平衡的局面,结果只能是升值。总之,不管是现在还是将来,学历的价值不是我们应该过度关注的事情,只要当下研究生学历非常的关键,那么我们就有理由去坚定不移的选择考研,拿到硕士研究生学历。
文/茉莉教育日记(原创文章,欢迎转载分享)随着大学生毕业人数的逐年增加,就业压力不断增大,毕业后到底该何去何从成为了应届毕业生的一大难题。社会对人才的要求逐渐严苛,而大学阶段学习的知识根本不足以支撑大学生们一毕业就适应社会生活,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本科生在就业竞争中的学历优势并不明显,许多普通高校的毕业生的就业更是难上加难。因此,继续深造成为近年来应届毕业大学生的主要选择。据调查显示,在大四学生中,考研和考公务员是最受大家欢迎的两个选择。一部分大学生希望通过考研来深入学习更专业的理论知识,为自己未来的发展打下基础;另一部分同学会选择考公务员,希望能够获取一个稳定的工作。然而,考研还是考公务员直接关系到大家的职业规划和未来发展,很多人在纠结到底应该选择哪一条路?考研和考公务员哪一个更有发展空间?站在选择的分岔路口,大四学生们都希望为自己的未来做出更加慎重的选择。十年之后,不同的选择将造就完全不一样的人生。有的同学有时间和精力来分别备战考研和考公务员。站在效益最大化的角度,先考研再考公和先考公再考研有什么区别?谁先谁后能对未来的发展更加有利?都是大四毕业生们迫切想要得到答案的问题。一:从自身的角度出发,笔者为大家提供以下三方面的考量:1:要实现理想抱负还是要稳定的幸福?选择未来的人生走向,一定要遵从自己内心的想法。认真地问自己到底是想要在未来继续努力奋斗,通过不断的进步实现自己人生理想抱负,还是选择追求安稳的生活,体会平淡生活中的点滴幸福。如果你选择追求理想抱负,就可以去考研。大学本科积累的专业知识还有社会阅历仍然不足,一些本科毕业就去求职的大学生面临的往往是不断碰壁的状况。所以,通过读研究生深入学习专业性强的知识,为将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很有必要。同时,研究生在读期间,你可以在学习中认识更多优秀的老师、同学,也有机会结识志同道合的朋友,这对你开阔眼界,拓展人脉有着极大的帮助。在潜移默化中,自己的素质和水平也将有极大地提升。如果你选择稳定的幸福,就可以去考公务员。公务员考试是继高考之后又一次相对公平的考试机会,公务员考试的招录过程公开化、透明化,只要你有足够的实力,就可以凭借自己的真本事获得心仪的公务员岗位。而获得工作岗位随之而来的就是完善的福利和待遇,五险一金缴纳标准高、医疗保障完善等等,都是非常不错的优势。2:现实的经济状况是否支持你做出选择?大学毕业后,大多数人已经是一个相对成熟的大人了,无论是选择考研还是考公务员都要考虑到的一个现实状况就是自己以及家庭的经济是否能支持你的选择。读研究生期间,你不仅不能挣钱,还需要缴纳学费。对于已经为了学业供养你读书十几年的父母,无疑又是一笔巨大的开销。当然,学校会在你读研期间给予一定的补助,但对于你研究生在读期间的开销往往是杯水车薪。所以对于一部分家庭经济状况不好的同学来说,考研期间的费用也是不小的压力。考公务员成功的话,就能相对较快地获得工作机会,拿到薪资。在其他人读研究生的2-3年期间,公务员已经拿到了相对应的工资,能够赚钱养活自己。因为考公能够缓解自身的经济压力,所以对于赚钱比较迫切的大学生可以尝试考公务员。3:自己能否在众多人中脱颖而出?不管是选择考研还是选择考公务员,都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水平对自己的竞争力做出真实的评估,看看自己的实力在考研或者是考公中赢得胜利的可能到底有多大。根据数据显示,2020年国考的报录比大约是53:1,相较于2019年的情况,招录比已经有所缓和。但是近些年,国考的报录比都维持在55:1的比例上。也就是每55位参加国考的人中,只有1为能够成功考上公务员。考研的报录比根据所选择的专业不同,也会有不同的比率。同时,学校不同也会影响报录比的水平。根据历年的平均水平,考研的报录比大约在5:1的比率上。这也就意味着每5为参加研究生考试的人中,只有1为能够顺利地进入到自己选择的学校继续学习。根据报录比的不同,考研和考公务员成功的几率也有大有小。面对这些比率,又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呢?二:报考考研和考公务员,两者的先后顺序不同将会有什么样的差别呢?1:先考研后考公务员有什么好处?先考研究生再去考公务员,可以在公务员考试时提高自己的竞争优势。你有了研究生的学历,在未来考公务员时,相较于其他本科学历的考生,会有更多的岗位选择。同时,公务员岗位在划分时同样也有层次,而研究生毕业的人往往能优先选择更高层次的岗位。当你身居高层次的岗位上,相应也会有更多的机会提升自己。2:先考公务员再考研怎么样?先考公务员再考研究生代表着在获得了稳定的工作之后,你有了更多在知识上的追求,这本身就是一件好事。首先,当稳定的收入来源和生活保障作为你坚强的后盾,你可以不用担心找不到工作和没钱读书,可以安心地准备考研。其次,有了考公务员的学习经历,你已经有了一部分的学习心得和体会,可以在考研时把先前的学习经验用在考研复习中,相较于其他人,你有更多的经历和实战经验,心理素质更加强大,成功的可能性也会更高。结语:笔者想说,无论是考研还是考公务员都是需要真实的付出时间和精力的选择。希望大家在考虑自己的实际情况之后做出适合自己的选择,并且为之努力。
在中国考试,可以改变命运。这句话不接受反驳。距离自己考研已经过去十几年了。现在回想。那时候考研还好像发生在昨天。今天就说说自己对考研的一些看法和自己当初为什么要选择考研。以及在这两天考试过程中大家应该怎样去面对?考研是个信仰首先第一个问题就是考研值不值得?考研是不是社会上所说的是一种逃避?难道考研真的是一次简单的升学,没有任何的价值和意义吗?考研的意义在于你可以掌控自己的命运这个问题的思考意义就在于。让我们能够端平心态,明白自己选择的正确坚定自己的道路走下去,而不是走着走着就累了,走着走着就自己不愿意坚持下去了,成为半途而废的失败者。考研是大家都是为了获得一个好的学历,博得一个好的前程,能够让自己不那么累,更加舒心的活着。这是一个极向上的人生选择。读书改变命运,获得前程当然有人可能会诟病这是为了逃避进入社会,但我想说,这个逃避的方法值得。因为他并不是像鸵鸟一样将脑袋插进沙子而不顾一切。而是,真真实实的提高自己。研究生和本科生还是有一定差异的,而且这样差异是一定的距离。本科多数具备一定的知识,但是多而不专。再就是本科生自己问问题的能力很有限,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不好。就像我们平时布置一个课堂作业,同学们写起来都很费劲,往往更多的是去从别人的成果中,摘编一下,然后改的面目全非。为了写两三千字都愁的不得了。当然本科生有很多的科目,学习压力也比较大。所以大家感觉两三千字就会非常的费劲。清华但是,研究生不同。研究生的课程相对的要少一些,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去阅读,去思考,去写作。再就是他们能够提出问题,然后解决问题。这是我们平时在大学受到训练较少的一个环节。当然,研究生很多的培养过程中会存在一定的问题,那就是所谓的放养式管理。但是,不管是放养式管理,还是是老师耳提面命式的教育,他们都会在一个大的环境之下,让自己去努力的学会提问,努力的解决问题。所以,我说研究生是值得读的,纵然有被说做是逃避,但也是一个高质量的逃避,也是为了更好的未来的入市去进入社会而做准备。考试、考学,对于我们中国人而言就像信仰一般,这也是我们的民族优势,同时也是我们国家在发展过程中一个必须要经历的阶段。考试更大的程度上在选拔人才,也在淘汰那一些不适合考试的人,其实也就是我们一种社会竞争和淘汰机制。所以,说考试是一次改变命运的途径,是无可厚非的,是不容置疑的。过来人都明白这一点。当然很多人可能会反驳考试改变命运太过绝对,但其实大家想想改变命运,其他途径而考试难道不是其一吗?不能选择其他就否定这一点。高考或者说认为我太过功利,但社会现实就是这样而我们更多的人是没有能力改变这样的社会现实,那我们只能接受这样的现实。能够改变社会现实,或不服从社会现实的那部分人可能早早的就在高考的时候或者在读研的时候就已经选择出国去国外深造,他们家里有一定的力量,能够支持他们去这样的做出这样选择去不经历这样的考试而我们多数人没有办法逃避。考研准备中选学校的方法再说说考研的准备过程。当然考研准备首先要明确自己要考取的学校层次和主要报考的专业。这个不同的学科有不同的选择和目标。我个人的经验就是不要过分的追求太高的目标,当然也尽量要比自己现在有所进步和提高。因为考研就是一次提高。考研的孤独我们学校本身的学科如果足够好的话,那我们就选择在本校读,如果学校足够好,而名气又不够大的话,那我们选择另一所名气大一些的学校。一般名气大的学校专业也不会太差,这样我们就能够在原有的基础之上,为自己的学历增加更多的含金量。我个人感受就是我们尽量的报一个211和985最差也是在专业之内,一个比较靠前的学校。之前我有一种感觉,那就是考研是国家为每一个学生,每一个读书人留下的,又一次转变人生的窗口和机会。而且这样的机会不多,前一次就是高考。而选择考研的很多同学前一次高考都失利了,他们只能依靠四年的拼搏,在最后再考取一个好的学校来实现自己青年时代、读书时代的好大学的梦想。因为大学与大学之间不光是名字,地域的差异,还有学风、学术水平等等的差异。我们从一个普通的二本,或者三本,民办学校考到一个好的211985,到一个好的二本院校、一本院校之后,我们会发现那里的学风,那里的学术研究氛围,和那里的人的精神面貌,跟原先我们学校多不相同的,而且整体要好于原来。这能够给人带来一个整体向上的感觉,让自己感觉到自己的不足,催人奋进,知道自己并不是真的那么完美,知道山外有山人外有人,而更加验证了自己的选择,是正确的。那一个很切实的选择方向和学校的方法呢?就是看看自己学院和学校的同学,也就是学长学姐们考研都去了哪些学校。这样的话,在复习过程中可能也会像他们有地放矢的,有针对性的请教。三人行必有我师,而我师最好在身边。那样会有秘籍传授,毕竟传道授业解惑给自己人会更有温情和价值!考研过程中复习方法和战略考研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是一个集合体力和脑力,以及。而智力的。复杂的有个准备过程在这样的准备过程中,我们需要讲求一定的方法和策略。1.报班。从我个人而言方法呢,方法主要是从前人和个人的平时复习之中所获得。再有就是一个简单的方法去参加些基础的培训班。这样的班,一般是拔高和引导的作用。当然了是自己的经济情况去选择,可以选一个费用高一点儿的,也选的一个一般话的。当时我就是报了一个强化班,一个暑假上了七八天的课,在山东大会堂,坐着马扎子。费用四五百块钱吧,但现在估计价格就高了。考研改变命运上班的一个前提就是自己要努力,自己要有一定的复习基础,才能去听课,否则的话大家就是一味的去跟着老师跑。听完课之后,就需要大家去加强复习,不断的回到老师讲课的现场去琢磨他们分析的思路。就像我当年报的在山东济南报了个辅导班名字就不说了,他们有个老师教授英语阅读理解的方法。阅读理解上来就要看问题的,看问题之后再从相对应的段落之中看第二段第二句话,找到疑问句或者说句子有but或however之后的那句话。答案就在那里,或者说答案就是从他这句话倒过来推理出来,他可能是正向的,而答案是一个反向的。2.资料。再有就是尽量的大家选择一些复习材料的时候,从一些学长那儿取得一些经验,就是买一些市场上比较畅销的,或者说大家以往都用的,感觉比较好的。从报考院校之中找一些同学或者说学长学姐已经考过去的那找,找他们买复习资料,如课堂笔记,这样复习起来有很大的针对性。这些在淘宝上可能就会能够找寻到。这一点,对于考那些自主命题的学校,尤为的重要。有些专业是不考自主命题的,他们是全国统一命题,这样的情况下就可以买市场上比较流行的那些桶边的一些复习资料。复习资料呢,是一个基础。复习一段时间之后呢,大家要自己设定题目去练习。自己去尝试回答而不是一味的简单的去背诵呢?脑海里有印象,但是在输出的过程中,往往就会卡壳。平时不做题考试就抓瞎,这是我们多年考试的一个基本经验,其实考研就相当于再来一次高三。当然了,强度可能会比他要弱小一些,因为我们的科目仅仅有英语政治和专业课一门和两门等等。3.日常。再说一说准备的过程中,我们往往是单打独斗,但是单打独斗到最后往往会出现一个问题,就是容易疲劳容易懈怠。所以呢,我强烈建议大家去在备考的过程中找一个选择考研的同学作为伙伴。这样我们在考研过程中就会相互督促相互激励,当然也可以相互分享经验。我们报考的院校可能会相同,也可能会有差异,不过我们都是选择了一个努力的向上的方向,这样大家就能够减少一些失败的风险。养成一个学习的习惯,需要别人同行。一个人的战斗正如我们日常所感受到的一个东西能够成为一个习惯往往不是取决于自己,而是我们在一个社会环境之下,或者说在别人的监督督促之下形成的。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在小学中学学习的过程中班主任的作用都那么的大。如果没有班主任监督我们可以回想一下,我们可能就会早早的步入社会去打工,去做真正的打工人。地瓜说:考研改变了我和同学的命运在我研究生将毕业的时候,我的一个同学说了一个发自肺腑的话,他说感谢学校能够招收他,是学校给她改变命运的机会,这一句话作为文章的结束应该是一个最有力量的佐证话。他可以不用朝九晚五,可以凭自己的专业挣钱养家糊口,可以轻轻松松凭本事吃饭,而不会时刻看人脸色。自己掌控自己的生活,就是一次改变命运。这样看来我们说考研也不是回避,是一次高级的逃避,是可以成立的。是有根据的,是有前途的。
以下文章来源于小木虫,作者pengcheng8278来源:小木虫(ID:emuchnet)文:pengcheng8278 编辑:学妹十年小结上篇转眼本科毕业已十年,参加工作七年。近年来很少写博文,大概是生活一平如水,也比较琐碎繁忙的缘故吧,同时也有一种感觉,在逆境时往往更容易有思想波动和感慨(所谓形而上的优伤吧),平淡或顺境中没有强烈的抒发感情和自我反醒的愿望。最近接连看到两个体制内女博主纠结于读博的烦恼,结合自身的经历和见闻,总结一下近年来的心路历程,也供那些仍在纠结中的人参考。12年硕士毕业没有继续读博,曾经想过读博去高校工作,我大概有那种感性的一面,喜欢教书育人、分享知识和校园生活,但考虑到所学专业在一般高校属于边缘学科,在现在的考评制度下科研方面与其他学科比没有优势。另外硕士期间已经接触了一些国家项目和团队,看多了那些世俗的科研:申请项目-发文章-结题-再申请项目。每每想到如果老去时回顾自己的一生就是几篇几十篇没用的文章,该有多失落。于是选择了去事业单位从事业务技术工作。没想到在这个全民科研的时代,我那些科研训练在业务单位竟然“大有用武之地”,成了我的优势。工作后凭借自己的专业技能,开发了一些日常工具供大家使用,也引入了一些新方法到日常业务,相关项目也都有参与,所以很快成了单位骨干。但在职称和岗位方面并没有得到任何优待(排队)。这里的现状是本科生(首席)管着硕博士,包括业务指导。日常业务以及科研仍然是一些低级重复工作。这就是现实中与我们期望有差别的地方,也是有一些人纠结于是否跳出去寻找更好平台的原因。类似的问题还有很多,比如业务范围太广、研究方向太杂,成果贡献体现不公等等。事实上,作为一个业务单位的定位应该是业务服务,科研开发充其量是提高业务支撑能力的科研储备,但目前的绩效工资压力和职称评价体系却导向了以科研为主,而我日常工作的一半精力在科研上。同样,我们看到医院的职称体系要求从事科研和发表文章的奇特现象。记得网上流传一句话“凡是马克思理论解释不了的,就是没有结合中国特色……”这句话同样适用于我们国内的博士群体,在硕士就业压力下,许多人选择了读博,而在博士毕业就业时从985到双非甚至高职院校,逐级挤压下级市场。这一切都源于我们的人口资源压力太大,另外我们仍然停留在拿更高的学历总没坏处的观念上。据台湾的同事讲,他们那里有读博意愿的人并不多,目前台湾高校在缩编,退出3个教授,只上1个年轻教授。在美国我曾问过一些同事,这里的文化处处强调自由,校园里的学生看起来都很有个性且爱好广泛,为什么科研还能做好?他们的答案是“事实确实是这样,但只有一少部分真正有爱好的学生最终会选择读博”。可我不知道两位女博主在考虑为科研献身的时候,是否能够确认科研就是你的真爱,抑或只是想证明自己能和单位小圈子里人一样比科研,我想这可能陷入了优化算法中的局部最优解,从更高的眼广看在前方可能还有一个全局最优解的峰值(比如家庭)。在国家队科研院所把科研和教学职业化的同时,还有一些少女把博士学历和科研作为一种理想追求,这很难说是我们国家的幸运或不幸(颜宁教授和那些优秀的青千人才不在此之列)。抛开理想,对于生活的忠告,我赞同一个观点“学历是敲门砖,人生上限取决于你的能力”,无论是从事科研还是其他行业。所以,清楚自己的优势和劣势,能够客观认识自己在社会中的位置才是选择的关键考量。对于有科研潜力,预期能取得重大突破或重大成果的人,应该果断地去做,对于普通人,读博或不读博,跳槽或不跳槽,应该先读一读“围城”。事实上,在初次就业未如愿以及当前工作中遇到的困境,除了大环境原因外,很大程度上也是个人能力在社会竞争中的一种结果。要知道,我们国家缺人才但从不缺人。十年小结下篇12年硕士毕业后进入某1.5线城市事业单位从事业务技术工作,不爱交际,社会关系简单,但业务技术能力不错,单位人际关系尚可。工作性质以业务服务和开发为主,参加相关科研项目,平均每年完成一篇文章,近两年集中研究方向,发表Top期刊文章一篇,出国访问2个月。育有一女将满2岁。坦白讲,在专业技术水平方面,我的业务能力在单位应该比较靠前,领导也比较重视,但因体制原因在职称和岗位方面并没有什么优待,但对个人而讲,工作压力较小,工作和生活上也有很大的自由度。欣慰的是,鉴于我的工作表现,领导出面解决了配偶工作调动问题(没有任何关系背景)。现在的生活状态是每天走路上下班,中午在家午休,下班带娃,空闲时会去周边学校散步或办公室加班。收入至多属中等水平,只有一套住房,有贷款。这大概符合我的性格,我时常感慨,在我们国家人口压力这么大的环境下,能够按自己预期的生活轨迹生活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细数起来,我是比较幸运的。从河南历经两次高考(复读),勉强考入一所一本学校(报考时不懂得211的概念)。但在整个高中阶段被神经衰弱困扰,因为不想增加家里负担,不舍得买营养品、也没有经过正规治疗,学习上又不敢用力,曾经一度有退学的念头。感谢高一的数学老师挽留了我,并建议我每天坚持跑步,就这样坚持到考上了大学。在此后的求学、找工作、结婚生子等人生结点再没有大的波折。除了感谢命运、运气,大概也有自身个性上的一些因素吧。从农村走出来的我,在大学时最朴实的理想是能找到一份工作不再种地,哪怕是县城的工作,在读了研究生后我预计至少能找到省会城市的工作了。另外研究生阶段已经有非常可观的补助,经济上独立,可以去做一些有开支的事情,比如谈恋爱、旅游。我一直对北京、上海等大城市没有太大的兴趣,也不想无谓去那里竞争,但由于考研时可选的学校不多,最终去了北京,但在北京读研的三年是对我的世界观影响最大的三年,也是从此对工作和生活建立起了自信。从读研做学术开始,学习方式完全发生了改变,不再需要死记硬背,变成了看文献、做数值分析。我的骨子里大概有一种根深蒂固的批判意识,我从不轻易相信一些东西,这种性格让我在科研上受益颇多,我很快通过大量阅读文献有了一些想法,导师对此很满意,通过自学编程技术,我开始实践、撰写文章,顺利毕业。这扭转了我在以往因记忆力差考试比较吃力的劣势,也使我在科研的一开始就建立了自信,没有畏惧。更重要的是,从一开始我就进入了973级别的项目,从项目启动到调研、验收等各种会议,接触并了解了学术活动的模式以及业界的相关研究人员。也正是因此,毕业时我没有选择转博,我认为我的人生不应该成为这样的职业研究员。一直以来有一些言论讨论读大学是否值得,尤其在农村。于我而言,读完大学这个问题似乎不存在了,因为大学会改变你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我带着“只要走出农村就可以”的目标去读大学,在研究生毕业职业选择时我考虑的是要选择我喜欢的职业类型,同时收入能够保证正常生活。我经常在脑子里打一个比喻,人最理想的状态是左手生存,右手生活。不应该让两支手都被贫困所缚疲于生存。当然,达到这种状态你要在群体中比别人更努力,更优秀。但这个想法显然是在我读书后才产生的。入职之初,当看到单位的业务平台与学术前沿成果有很大差距,我凭着兴趣主动做了一些开发工作(与我而言并不吃力),没想到因为实用,在单位被迅速推广,我从此被认为能解决关键技术问题的人才,这与我而言是一种难得的认同感和成就感。同时也意味着我会有许多岗位职责以外的烦恼(单位有海归博后、博士多人,与我同年入职的4人中有两名博士,但在现有的平台和管理模式下,博士并未受到相应的重视也未做出特别的成果,我们之间至今没有明显的收入差距,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很多人以为我是四人中的一个博士,这里想回应的是学历的作用)。单位同时承担许多科研项目,我也总被拉入项目团队。虽然这些项目仍然不乏973、重大专项,但地方科研单位的水平和验收机制决定了这种项目的开展技术要求很低,我的科研素养在完成这类任务时也没有任何压力。日常的工作生活似乎就这样平静地一年又一年下去。在近两年国际合作项目中,单位意向推荐我到美国交流,初次提出时由于小孩太小我婉拒了,没想到项目有二期,在今年几经折腾还是出来了。尽管这两年开展的工作在Top期刊也发表了一篇文章,我始终认为,我们所从事的科研,于学术界或于国家队的成果相比,实在微不足道。在读博、文章和出国以及大城市工作的各个结点上,我始终没有特别强的冲动或意愿,这大概是知足常乐或者是心态老去的象征吧。总结一下心得体会。也许最大的问题是心态较老,闯劲不足。但自认为走到今天也实属不易。如果太过要强,中学时期的神经衰弱发展为精神分裂,就更没有今天。回顾33年来的人生体会可能是知道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以及自己想要什么,我在做事前总会提前想好最坏的结果,通常会用前30%的时间至少完成50%的工作,这大概是过去还算顺利的一个原因吧。展望下一个10年,希望女儿健康成长,父母能做的是为下一代的教育和成长不再像父辈一样受到资源的限制。关于工作,在照顾好家庭的基础上去做一些系统性、有应用价值的成果吧。
大学生考研和不考研,十年后差距会有多大?过来人含泪告诉你答案现在很多大学生都会想要去继续深造,想给自己一个更好的优势,方便自己的就业。所以很多人都想要考研。对此有人提出了这样的问题,那就是考研和不考研的人,在十年以后会有什么样的差别呢?这里面的差距到底会有多大?过来人含泪告诉你答案。首先我们都知道,考研的优势就是会有一个更加出众的学历,如此一来,在就业的竞争中也可以让自己显得更加优秀。这样一来,研究生的工资在大多数情况下都是比一些本科生高的。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人都想要考研。虽然说考研所需要花费的时间也是比较多的,可能还在再读上个两三年,但是一般研究生的起点都是高于本科生的。也正是因为如此,很多人都愿意娶花这个时间。但是本科毕业以后直接工作也并不全然都是坏事。早点就业有一个好处就是可以尽早的去锻炼,去学习工作上的知识和技能。十年的时间,很难说会发生什么。如果一个人有足够的努力和能力,那么无论是什么学历,十年,也已经可以让其他人看到他的出色。升职加薪一类的完全不是问题。所以很多时候,学历固然重要,但是能力也是不可小觑的。很多时候一些企业压根就不在意学历,他们更多的时候是需要一个能力比较强的员工。所以如果尽早工作也是可以积累一些经验的。综上诉述,考不考研,在十年后的差距是很难说的。虽然说研究生的起点比较高,但是不考研的人工作经验也会相对来说比较丰富。具体怎么选择还是看大家自己的意愿。
专硕十年,还是学硕的“备胎”吗春天来了,2019年的硕士研究生招录工作结束了,延续了一个冬天的“考研大战”也已尘埃落定。很少有人注意到的是,专硕(专业型硕士的简称,我国的硕士学位包括学术硕士与专业硕士两种)如今已经走过了10年。从2009年起,教育部决定大部分专业学位硕士开始实行全日制培养,并发放“双证”。当时,专硕在研究生学位中所占的比例从10%上升到近一半。那时,教育部计划到2015年将使二者比例达到1∶1。如今,我国的硕士研究生中,专业硕士占比达到56%,这是2009年以来专业硕士规模首次超过学术型硕士。然而,在专硕强势进入研究生教育的10年中,大学生对它的看法和争议一直存在。有的学生认为,专硕是学硕的“备胎”,当自己考不上名校学硕的研究生时,专硕便成为进入名校的另一条途径。也有同学认为,专硕以就业为导向,强调实践和应用,一定会在就业市场上得到更大的优势。除了“性价比”,他们为何选择专硕?专硕的存在感越来越强了。根据中国教育在线发布的《2019年全国研究生招生调查报告》,2017年专业型研究生总量42.5万人,专业硕士占比99.3%,达到40.2万人。硕士研究生中,专业硕士占比达到56%,2009年以来专业硕士规模首次超过学术型硕士。调查显示,大学生报考专业型硕士的意愿更强烈,达到56%。考生选择专业硕士的首要原因是可以获得更多专业技能,其次是由于难度低于学硕而选择专业硕士,第三是因为学制时间短。“专硕的‘性价比’比较高。”李广力是这样认为的。这位如今在兰州大学就读新闻与传播专硕二年级的学生表示:“学硕是3年,写论文的时间更长一些,要是以后想读博的话,可能会有一些学术帮助。保研的时候我也报的学硕,但是后来被调剂成专硕。读完之后,我发现是一样的,像上课内容、毕业要求、就业方向等方面,专硕没哪样比学硕档次低。”“我要在两年时间和学硕完成差不多的课程,还有半年实习,还要完成我的论文,这样看来专硕的两年时间性价比更高一些。”李广力说。除了“性价比”,在如今就业压力大的环境下,不少大学生看重了专硕针对就业的培养模式。2016年,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的一项调查显示,77.3%的受访者身边有在读或已毕业的专硕。更喜欢实践和应用(54.7%)、专硕比学硕更有利于就业(53.0%),这两项是受访者认为攻读专硕的两个主因。专硕比学硕录取门槛低(32.9%)、被调剂成专业硕士(25.9%)和能有机会读研就行(22.5%),也是受访者认为学生选择报考专硕的原因。“我认为,专硕和学硕在培养上除了学制和学费,基本没有什么区别。”方宇如今在中国传媒大学就读专硕二年级,他表示:“专硕实习要求更高一些,需要6月实习。相比来说,专硕时间短一些,而课又差不多,时间上有优势。我有一种想尽快完成学业、踏入社会的愿望,就业招聘的时候没有人会问你是学硕还是专硕。”专硕是学硕的“缩减版”?都说是学硕的“备胎”,但专硕生的日子并没有那么好过。方宇在两年的专硕学习中感到有不少压力。“我们和学硕的基本课程都是差不多的,都是专硕和学硕一起上。只是同样的课程,因为我们是两年毕业,所以被压缩在了一年之内完成。现在我们就是第一学年课程紧,第二学年要实习、写论文、准备答辩,还要找工作。”方宇说。让方宇感到困惑的是,专硕的两年,不仅要求他们具备实践能力,还要练出很高的学术水平。他认为,很多学校尚未找到专硕的培养定位,所以两种培养机制没有本质区别,“老师和学生都迷茫。其实两种机制下,学生无论是时间还是学习的目标、未来的职业规划都有差异,但是学校却把专硕和学硕一样培养”。来自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的专硕学生李勇也表示,专硕的两年总觉得时间不够用。自己想做出一些科研成果,但步入社会在即,职场所需的技能自己还未掌握,这两者之间的矛盾让他很苦恼:“在校期间的努力方向经常会摇摆,一方面是觉得应该从研究方法、学科理论等方面有所进步,这样才对得起自己的研究生生涯;另一方面,职场所需的各种能力还差很多,时间又紧张,也不敢放。现在我是两边顾,但两边都没弄好。”“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感觉才刚开学,就要毕业,对跨专业的我来说,学到的东西比较有限,很多应该掌握的方面都必须作出取舍。”李勇说。在记者的调查中,不少学生都觉得三年两年的研究生没啥差别,然而,不少教育界人士却不这么认为。“现在的专硕在人才培养上有一个问题,就是‘两头不靠’。”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教授胡娟在接受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采访时这样说。胡娟指出,专硕和学硕在人才培养上应当有分工,专硕要培养的是高级的专业型人才。“这些年专硕总体发展势头良好,但是,一些学校把专硕当作了学硕的‘缩减版’,课程体系、人才培养目标等方面没有做得那么明确和清晰。由于学校在过往的人才培养上缺乏经验,对于如何产学结合,让专硕更好地与职业岗位匹配等方面,有的学校、有的专业做的不够好。”专硕的未来往何处去?从就业市场的反馈来看,专硕的表现十分亮眼。去年年底,一份《江苏省研究生教育质量年度报告(2018)》引起了媒体的广泛关注,其中提到,“江苏省专业学位毕业硕士研究生就业率比学术学位毕业硕士研究生高0.33%。毕业研究生平均月薪为6343元,增幅达10%;而专业学位毕业研究生平均月薪比学术学位毕业研究生高出约5%。”那么,学生对于自己专硕的选择评价如何?今年4月发表在《研究生教育研究》的一篇名为《研究生如何评价其导师和院校?—— 2017年全国毕业研究生调查结果分析》的文献在分析来自70个研究生培养单位的20444份针对专业硕士的问卷后得出,专业硕士的总体学业满意感指数在博士、学术硕士、专业硕士三者中最低,为77.88%。博士为83.42%,学术硕士为79.31%。文章指出,专业硕士对课程教学表示满意的比例偏低。71.23%的人对“专业课授课教师对课程教学的重视程度”表示满意;67.26%的人对“专业课授课教师将理论知识与专业实践相结合的程度”表示满意;59.79%的人对“案例分析和实践研究在专业课中的比例”表示满意;66.21%的人对“专业课提升自身实践能力的帮助程度”表示满意。如今,不少学生反映,专硕虽然是实践至上的培养模式,但在毕业方式上往往只能选择毕业论文一种模式。和学硕几乎一样的毕业方式让不少研究生感到自己上了一个“假专硕”。那么在当下的大学“严出时代”,专硕如何在兼顾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下把好质量关?对此,胡娟表示:“从专硕的人才培养质量上来看,目前有两方面问题。一是学术性上,有的专硕对于学术性的要求是下降的,但是在下降过程中,由于缺乏全盘、系统考虑,导致专硕课程系统性差。二是学校在设立面向实践的一些新的课程时,不是太有经验。”另外,胡娟表示,在评价专硕人才培养质量上,不能照搬学硕的评价标准,应结合专业实际,建立出论文以外的不同的评价标准。从宏观来看,胡娟认为,专业硕士符合社会的发展方向。“我们的硕士人才到底应该是什么样的?这确实值得思考,因为大部分的硕士生毕业就直接就业了,他们的目的并不是所谓‘博士的过渡阶段’,所以我们并不需要那么多的学术硕士。而专硕是面向行业培养人才、划分专业的。专硕是更符合社会发展变化的,因此我看好它的发展前景”。胡娟强调,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专硕的人才培养方面,除了要特别强调它的实践性以外,还要重视培养学生的专业基础和理论思维。“我们培养的专硕不光是专业性人才,而且是高层次的。这个‘高层次’是指有理论思维的人才,他们应该能在日常工作中突破具体的实践,通过抽象分析,发现和寻找客观规律的,应该是可以推动和带动自己这个行业的创新和改革发展的。因此专硕和高职、应用型本科不一样,在强调实践的同时,我们不能忘记培养学科基础和理论基础,否则他们就不叫硕士了。”胡娟说。(应采访对象要求,方宇、李广力为化名)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叶雨婷 实习生 王艺霏 耿孟泳贞 来源:中国青年报来源:中国新闻网
毕业10年感觉很迷茫,有没有必要去读个研究生?有什么好的建议?我觉得在你感觉到迷茫的时候,第一反应不应该是是否考研,而是应该先规划你的人生,具体点的话,就是规划下你的职业规划。说句直白话,就是你至少要琢磨未来的五年甚至十年,你要在哪个领域创造出什么价值;再说直白点,就是想达到什么职位,薪级待遇能到多少。如果你规划完之后,发现必须要有知识的储备、学历的升级 、校友导师的资源的时候,那你就可以选择考研了,有这么一句话,学习不是成功的唯一出路,但是是迈向成功相对最轻松的路。因为你已经毕业十年,如果你想通过考研提升你的核心竞争力的话,那你需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坚持。要想考研,就一定要坚持,信念不能丢,信心不能少,习惯要养成,一定不要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要考就要坚持到底,永不放弃,在考研界,记住一句话:剩者为王。其次,高效。因为你已经毕业十年,时间和精力并不一定很充足,那你就需要的是高效的学习,在有限的时间内,利用科学的学习方法,合理的学习规划,有效的提高自己的学习效果。再次,选择。因为已经毕业十年了,再想考一个全日制的研究生,说实话难度比较大(并不是不能,分专业),那就选个非全日制的研究生;在专业的选择上,想好自己以后想做什么,就选个符合的专业;学校的选择,一定要根据自己的生活所在地、个人基础和学校的综合实力综合考量。记住一句话,考得上的才是研究生。最后说下,不要在意自己毕业几年,如果觉得考研是自己的选择,就果断去考,如果要考,就坚持到底,相信自己,你是最棒的。
天堑无涯,绿杨陌上多离别,墙花路人暗想浮生。考研是大学里的热门话题,有人下定决心,为考研而努力,有人正在犹豫,是否要考研,有的人因为各种原因,无法考研,只能望而兴叹,今天我就讲讲自己身边关于考研的一些故事。第一个,先说自己,其实我是想考研的,不过我英语成绩很烂,四级勉强过,六级是没办法了。听说上研究生还要学英语,我就退却了,后来回了家乡,一个四线小城,靠关系进了某国企,开始了碌碌无为的工作,一个月2000块左右,破事很多,升职没有希望,房子车子买不起,只能勉强混日子。如今越发觉得大学四年的时光被浪费,如果那时能克服困难,把英语学好,弄个硕士学历,现在如果要跳槽就会容易的多。第二个,同学A,大学四年的舍友,我们一起上课,一起吃饭,一起上网吧打游戏,同学A的能力比我强很多,他没有考研,毕业就被某大型企业offer,工作地在大城市,一个月5000多,后来也辗转回了家乡,某二线城市。他家里条件还不错,帮他付了房子首付,然后同学A就开始天天愁如何还房贷。第三个,同学B,既是舍友,也是好友,他选择了考研,大三以后就不跟我们一起玩了,除了上课能看到外,打游戏没了他,吃饭也没了他,也很少能在宿舍看到他的身影,偶尔见到,也是跟本校的研究生师兄们在一起。,经过一系列努力,他考上了本校的研究生。工作几年后聊天,他已经进入银行系统工作,月薪1万以上,虽然也有房贷,但却要轻松很多。同学A和同学B,都是我很要好的朋友,想到熟悉,其实他们能力相差并不大,甚至同学A能力还要略强于同学B,但却因为考研的选择,工作后待遇相差甚大,不得不感叹,学历对人生的影响还是很大的。第四个,不是我的同学,是同事,叫他D吧。比我早几个月,通过公司校招进入单位的,他的能力以及个人条件,肯定是不错的,起码让我通过招聘进入这个国企,我是自认没这个能力的。同事D的学历是本科,跟我一样,工资也跟我差不多,2000块左右。熟悉后,同事D经常抱怨当初选择错了,不应该选择这个offer,原来他当初应聘时,已经考上研究生,被这个国企招聘后,认为待遇会很好,并且会留到总部,这才放弃了上研究生。谁知道,入职后,待遇不但不高,还被发配到这个四线城市的分部,而他那些继续读了硕士的同学,毕业后工作待遇都要比他好。虽然没做过详细的统计,但是,无论身边的同事,还是同学群里的聊天,大家对考研都有一个统一的意见,那就是考研的同学工作待遇,普遍都要好过没考研的。毕业进入社会,个人的工作能力很重要,可是还是有一个不能忽视的情况,很多人入职后,起点即终点。这个问题在大企业,国企尤为常见,大企业发展很多年,能让人发挥的地方很少,想做出成绩不容易,没成绩怎么升职,所以很多人入职的起点就决定了终点。岗位职级一定,多少年也涨不上去,同样的,工资待遇也涨不了。而入职时的学历就是决定性因素,硕士学历绝对要比本科学历工资高上不少,并且其中的差别却不是3年工作经验能抵消的,很多本科生毕业工作两三年,却不如同学上完研究生毕业起步的工资。所以说,大学生,能考研还是要考研的,工作后再念研究生就是在职研究生,那是没有学历证书,只有学位证书的,档次要差很多,而如果你是硕士学历,以后即使年龄大了,再跳槽找工作也很容易,多几年的辛苦,换来的确是一生的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