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岁女生毕业两年辞职考研值吗?这些点提前考虑,就可顺利读研!考研路上,小水遇见过形形色色的各种考生。有应届生,有在职考研的,也有一些人工作了好些年再考的。在这里小水要提到的是那些打算辞职考研的同学,毕业两年后再考研,值得吗?如果想要成功上岸的话,要提前考虑哪些事情呢?辞职考研如何做才能成功读研?过来人告诉你,这些坑要提前避开!无论你是何时考研,工作多久,年龄多大,只要想考研的话,想清楚考研的意义,没人能够阻拦你,对于你来说,达到自己的目标,读上研究生,那就是值得的。小水今天就遇到一个毕业了两年的女生,她已经25岁,打算辞职考研,报考华东师范大学,心中的计划已经确定了。她主要是问小水,到六月才辞职到底会不会有点晚?其实只要备考时间充足,不迟于9月,都可以的。之所以想在六月才辞职考研,是因为她现在带了一届高三的学生,打算高考之后她才离职,算是非常尽责任的老师了。小水与她聊了很久,也与她说了很多接下来辞职考研遇到的诸多问题。现在小水整理了一下,也希望对打算辞职考研的同学有所帮助。辞职考研的话,下面几个坑要避开,想读研就该提前准备!01、千万别在家里复习考研,建议租房看书不少同学为了省钱,选择在家里复习考研,其实这是大错特错的举动。对于那些辞职考研的同学来说,家里人的不理解和反对将会是你考研路上的一大阻力。再加上很多考生来自于农村,农忙的时候免不得要为家里的农活出力,这样就浪费了很多时间,复习的时间就变的更加稀少。所以小水建议考生租房看书!考研租房看书的话,比较好的推荐地点为大学附近,或者市图书馆附近。这样不仅有好的复习环境,还能借用图书馆的图书来帮自己充电,很多考研需要的书也许图书馆就有,这样也能节省考生不少钱!02、千万别为钱犯难,提前准备好考研开支的预算说完了租房问题,接下来就是非常现实也是非常郁闷的问题:钱!俗话说没钱寸步难行,更何况是辞职考研呢?如果你没钱的话,租房的花销,吃饭的花销,买考研资料的花销从哪里来呢?很多考生计算着自己的花费,然后再计算自己辞职的时间,有的人为了攒够钱到了十月底才辞职,那时候就没了辞职读研的意义了。如果没攒够钱的话,可以暂时找朋友周转,考完再赚钱还不迟!03、别轻信他人,注意人身安全这里是针对女孩子来说的,特别是一个女生在外面自己租房,可要小心。租房住的很多都是合租房,也难免会碰到一些社会人员。这个时候考生要注意别轻信他人,更要注意自己的人身安全。像是遇到快递或者外卖这种,小水建议最好别让人进屋,特别是晚上!04、找个靠谱研友一起努力,持之以恒自制力这个东西很多人都有,但是程度不一。小水见过很多考生在决定考研的时候,决心非常的大。但是当自己一个人踽踽独行的时候,太容易懈怠,很难坚持下去。这个时候小水建议考生找一个靠谱的网友一起努力,互相监督,互相鼓励。要知道,在很多时候,考研这件事拼的就是考生的意志力。既然辞职考研,那就将考研进行到底,不然你对得起自己吗?当然,辞职考研遇到的困难远不止这些,也许还会有其他的问题。如果你现在有感情牵绊,就得提前处理好,最好是获得对方的支持。小水提到的这个女生暂时没有恋爱,所以这一点小水放在最后提起。因为感情问题是很多人在考研路上遇到的一个难关,就得看你如何好好处理它了。如果你打算辞职考研,你会选择告诉自己的父母吗?如果父母反对你考研,你会坚持下去吗?欢迎留言分享你的观点!
离职考研后,最常听到的一句话是“别傻了,现在读书有啥用,研究生一抓一大把”。要是在两年前,我会对他们的观点深表赞成,附上一句“还是出来工作比较实在”。可是两年后,当有人再跟我说这句话时,我一定回应:“读书可以经历1000种人生,不读书的人只能活一次。”我本科就读于家乡一所普通医学院校,学的是5年制的医事法律专业。在大学里,我从来没想过要考研,尽管身边的长辈和学姐学长不止一次地告诉我,本科学校普通,只有考研上名校才可能最快实现阶层的跨越。但是,我还是一意孤行,没有选择考研,在一次性通过国家司法考试、取得法律职业资格证书后,又通过专业的优势顺利入职家乡的一家国企单位。但正式入职后,才发现自己当初的想法有多天真。同一批进来的几个211学校毕业的研究生,在岗位职称上比我们高两级,每月工资至少高1000多元。最关键的是他们能被安排在较为舒适的管理岗,有更多机会见到各种领导,参与项目活动的谈论;相比之下,本科生只能在业务岗里没日没夜地对着电脑干活儿,没有话语权,甚至连见领导一面都是奢侈的事。心有不甘的我,在距离考研仅两个月里,选择了报考一所相对而言更容易考上的高校。那时刚走出校门,还没有足够的勇气裸辞,只能利用工作之余的时间备考。考研成绩出来时,差了6分没能挺进复试,又不甘心调剂到普通院校,算是第一次考研败北。但经此一役,我的内心更加坚强,在这个人脉关系时代,你那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父母,可能帮不上什么忙,你那自顾不暇的穷亲戚也没空搭理你。你唯一能靠的,就是你自己,就是通过读书这条路,一步步实现人生的跨越。如果说第一次考研,我是奔着那一纸文凭去的,那第二次复读,我则是在深思熟虑之后作出的抉择。我父母一辈子都生活在老家,靠双手养活一家老小。在他们看来,医生、教师、公职人员就是最体面、最好的职业。他们一直都希望我能听他们的话,留在家乡这座小城市里,找份稳定的工作,然后相夫教子,安稳地过一生。自从去北上广,有机会接触了许多牛人大咖,我开始重新思考人生,才恍然觉得当初的想法有多狭窄:20岁后,格局的大小,视野的宽窄,才是命运的决定要素。过一个平凡无趣的人生实在太容易了,你可以不读书、不冒险、不写作、不外出、不折腾。但是,人生最后悔的事情就是:我本可以。对于我们90后来说,奋斗的意义已经不仅是满足温饱问题,而是去探索人生的可能,去寻求生命存在的价值。去过北上广,就越来越认同海明威说过的一句话:如果你足够幸运,年轻时候在巴黎居住过,那么此后无论你到哪里,巴黎都将一直跟着你。你年轻时去过的地方,居住过的城市,它们都在深深地影响着你。在家乡有安逸生活,但在做任何事都是拼爹和潜规则的人情社会,我更愿意到高楼林立、灯红酒绿的大城市,因为那里更看重的是你的个人能力,也能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最重要的是与优秀者同行,你才能走得更远。为了能专心地考,我选择从国企单位裸辞。周围人都说我不懂变通,我没有辩解,但这是我破釜沉舟的决心。就像小说《无声告白》的那句经典:我们终其一生,就是为了摆脱他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离职后,在对几个有意愿的理想学校进行实地考察后,我毅然在报考学校那栏填上了“复旦大学”。我知道这次考研于我而言意味着什么,成功这件事,没有谁能轻易许诺于你,而你唯一能做的就是认定一个目标,然后头也不回地往前奔跑。我在笔记本里用力而清晰地写下这句话:考研是严肃的人生选择,既然决定了,就请义无反顾地走下去。当一个人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找到最适合自己的生活,一切外界的诱惑与热闹对他来说便成了无关之物。在接下来备考的100天里,我几乎进入了一种与世隔绝的状态,保持每天极其规律的作息习惯,除了抽空看些新闻准备政治,把所有能用的时间都用在了学习上。伸手摘星,虽有可能徒劳无功,亦不致满手污泥,这是美国著名广告人李奥·贝纳的名言。考研结束后,自知结果可能不如人愿。我变得不再恐惧,因为我清楚:我们读书,绝不仅是为那一纸文凭,而是为了让自己的人生赢得更多选择的机会。年前几天,成绩出来了,确实在意料之中。我几乎没有太多的悲伤和抱怨,当天就开始在网上找工作投简历。刚过完年,就拉着行李,告别亲人,踏上漂泊之路。凭借着在学校积攒下的文字功底,我用了8天在上海成功应聘到一家大型互联网公司,从事文案工作,又迅速在公司附近租房安顿下来。虽然对于未来的路,我还没有想好怎么走,但我始终相信条条大路通罗马,最好的总会在最不经意的时候出现。我们要做的就是:怀揣希望去努力,静待美好的出现。2018年,改革开放迎来40周年,中国社会亦进入新时代。《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杂志联合发起“强国一代”大讨论。我们希望收纳你的声音,倾听你的见闻,一起探索“路如何越走越宽,人如何活得更加美好”。来,把你的忧虑、迷茫、希望、梦想告诉我们,让这些故事,成为历史的一份底稿。征文邮箱:qiang@cyol.com
首先,毕业两年考研是完全来得及的,实际上对于很多初级职场人来说,在当前的社会发展背景下,通过考研来突破自身的发展瓶颈,也是比较常见的选择。以IT行业为例,当前有不少程序员会在工作一段时间之后选择考研,甚至有很多30岁以上的程序员,也希望能够通过读研来延长自身的职业生命周期。对于毕业两年的职场人来说,在决定考研的过程中,应该考虑以下三方面因素:第一:目标专业。职场人在考研的过程中,并不一定要选择自己的本科专业,可以选择与当前所从事的岗位相关的专业,这样对于后续的发展也会有比较积极的意义。所以职场人在考研时,首先要明确目标专业,当然在决定是否考研之前,还应该与行业专家做详细的交流。第二:复习环境。当前的考研竞争还是比较激烈的,考研失败是大概率事件,所以一定要有一个较好的复习环境,包括复习时间、复习渠道等等。对于已经脱离学校环境的职场人来说,考研期间一定要保障学习时间,同时还需要为自己营造更多的交流机会。当然,一部分职场人会选择辞职考研,这种做法还是需要慎重考虑的。第三:发展规划。职场人是否决定考研还需要结合自身的发展规划,如果未来要想在技术研发领域走得更远,那么读研会提供一个非常好的支撑。比如有不少程序员在考研之后会继续读博,从而走上了专业的科研道路。我从事互联网行业多年,目前也在带计算机专业的研究生,主要的研究方向集中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领域,我会陆续写一些关于互联网技术方面的文章,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我,相信一定会有所收获。如果有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方面的问题,或者是考研方面的问题,都可以在评论区留言,或者私信我!
本科毕业两年没工作,考上普通一本研究生,这样的研究生有用吗?本科毕业两年没有找到工作,说明自己某些方面还存在不足,影响就业。25岁考上研究生虽然比正常按部就班读下来晚了一两年,但是读一个一本的研究生可以给自己带来更多机会,自己也可以趁读研的三年有一个改善和提升。我身边有这样一个例子,当年这位朋友为了免考读研究生,选择了本科留校工作两年,主要就是当本科生辅导员,然后免试获得保研资格。当时也是就业难,考研难,所以他能有这样的机会让人非常羡慕。两年后他没能继续留校,但是因为工作了两年,他的心思就比较难集中起来做研究了,于是去考了一家事业单位,也被录取了,但是后来估计是家里人做工作了,反对他放弃读研而直接去工作,所以他还是接着读研了。如今他已经毕业,参加了公务员考试去了某地海关。前不久聚会,聊起这段往事,他庆幸自己当时听了家人的建议,选择了继续读研。如果当时他直接工作,可能仍在基层挣扎,有学历的限制,在事业单位想要出头并不容易。在有机会的情况下,能够读研还是不要放弃。首先目前你的状况已经处于比较尴尬的局面,两年未就业,再继续找工作会比较困难,两年的空白经历会让公司对你的能力产生怀疑。其次,随着就业门槛越来越高,本科学历确实不太够用,至少很多时候没有优势,对普通的高校毕业生来说更是如此。研究生可以让自己有更多选择,相对就业平台也更高。第三,研究生阶段也是一个提升的阶段。正好可以总结一下自己本科就业难的问题所在,利用研究生阶段有针对性的锻炼和弥补。为将来就业做好铺垫。第四,目前25岁,正常情况下28岁硕士研究生毕业,出来工作也不算特别晚,用三年时间来提升自己总比目前这种状态混沌下去好。
考研大军越来越强大,不少职场中人也纷纷加入。有些已经参加工作了,想再提升自己,有些是参加过考研却失败了,但一直有一个考研梦,是心里过不去的一道坎。他们只能利用自己的休息时间来复习,背负着工作与学习的双重压力。有时他们也会犹豫,自己的年纪已经不小了,等毕业出来已经30岁了,还有意义吗?学程考研来看看大家的建议吧!1.当然有意义,什么时候考都不晚,活到老学到老2.一定有意义的,只要是本身有价值那么就有意义。加油加油!3.我四十多岁了,还准备考研。所以,你还年轻得很。当然,我考研的目的不是为了工作,而是为了寻找一些问题的答案。4.你已经动了考研的心思,只是想更多的人认同支持你的想法,就像抛硬币时你心里的答案是选择考研。抛开外界因素的干扰,如果不考研你会后悔,就下定决心考;如果不会那就可以保守选择了。5.不读研还是会到30,只不过是个没有研究生学历的30。想读研,那就读。6.你已经有了这个念头,不去试试那这个念头会一直在你的心里,你现在可能暂时忘记这个念头,但等到了你29岁,面对日复一日重复的工作和生活,你还是会想如果你读研了现在会不会不一样,所以报名备考吧。7.没有晚不晚,只有你努不努力。8.我大四考研失败,毕业之后半年备考多考30分,依旧失败,因为不想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所以自食其力开始工作。如今毕业七年了,在备考18年的研究生,有梦想,什么时候都不晚。做任何事,你都要相信你可以,这样才会全力以赴。而且,经过了社会上的磨练,这个年纪的我们才会更懂得自己的每一个选择意味着什么。 9.想学习什么时候都不晚,不要拿晚做借口。10.15年毕业的今年研一,比起人生的长度,这一两年不算太长。11.我17年毕业,辞职准备19考试,如果顺利考上,毕业28,而且我是女生,我觉得想考就考吧,年龄不是太大的问题。12.我是应届生,我有一个同学因为家庭原因,现在已经26了,还在大四,还是女生,她都有勇气,为什么你不可以?而且还有非全日制可以一边上学一边工作。13.和当兵一样,考上了后悔两年,不考后悔一辈子。我毕业都有七年了,都有孩子了,也在挤时间准备考研,有梦想就追,不想那么多!14.我毕业都有七年了,都有孩子了,也在挤时间准备考研,有梦想就追,不想那么多!看完大家的建议,希望对各位工作er有所帮助。在职备考的确是需要勇气和决心的,学程考研小编想说,不论大家最后做什么样的决定,工作也好考研也好,都要努力,做值得做的事情,不辜负自己的时间,相信成功不会很远!
众所周知,专科毕业的学生在参加工作两年后可以考研,这是一个提升自己学历的机会。那么有的人就会问了,既然专科毕业两年后能够考研,那为什么还会有专升本呢?直接考研学历不是更高吗?大家可能会有这样或者那样的疑问,那接下来,就听小编为大家分析分析吧。希望对大家能有所帮助。首先要明确的是两者的难度不是一个层次的。比较一下两者的考试科目和教材厚度便知。专升本和考研并不相悖,相反正好是递进顺序,两者都选才是最佳策略。专升本的经历可以磨练意志,积累学习方法,端正学习态度,正好可以为考研打下基础,即使考研失败了,还有专升本保本,好歹有个本科学历,不会白白的浪费时间,但是如果专升本你都失败的话,那小编就奉劝各位要慎重考研了。据小编了解,专科毕业工作两年后再考研,可行性几乎没有,考试是很艰难的事情,一鼓作气都不一定会成功,更何况是专科毕业的你去考研,而且是放下两年的学习,直接考研。为什么现在有些行业的执业证书通过率只有百分之三四,含金量挺高,其实考试难度并没有多大,就是由于报考条件要有四五年的工作经验。如果你成功专升本,在当今这个社会的需求下,本科算是最低的要求,况且专升本的难度不是很大,比高考简单。当你成功升本后,在大学的环境影响还有学习氛围下,对于你以后的考研来说也是有很大的帮助的。本科毕业后可以找个工作,工作一段时间,先了解下你想从事的职业究竟是怎么样的,有了需求和疑问再去考研,你就不会在读研期间那么悠闲,相对来说更有针对性。小编的建议:建议专升本,其实说实话大三的这个专升本其实不难,考文化和专业两大类,只要报名有计划的努力学习是没问题的,专业考的是平时的基础,只要大学听了并且结合自己的努力还是可以过的。再者可以锻炼下自己的学习能力,即使最后没成功,经历过这样一个过程,你出社会了也可以受益匪浅,如果顺利升本那再好不过,考上了选择更多,第一学历是本科,本科读完还可以考研,都没问题,所以可以去专升本,不管最后的结果怎么样,都会有收获。这是不容置疑的。
第二年考研,也就是毕业后工作了考研,和应届考研有什么差别吗?第二年考研,也就是毕业后工作了考研,所谓的二战,和应届生考研在招生录取和考试方面没有区别,而在考研备考和心态方面还是有点差别的,我来说说这个问题!(1)学习时间不同,应届生考研学习时间充足,每天都有充足的复习时间,而第二年考研你可能会因为工作没有太多的复习时间,应届生每天可以拿出十个小时来复习,而非应届的每天学习时间可能少之又少!(2)应届考生有专门的教室复习考研,而且遇到不会的题目可以和研友互相讨论或者问老师,而二战的学生没有那么好的复习环境,而且遇到难题没有地方咨询!(3)二战的考生要比应届生压力大的多,毕竟已经失利过一次了,很多二战的考生摆不正心态,导致压力要比应届考生大,建议二战的考生要多去反思为什么第一次考研没有成功。是哪一方面失误了,哪个科目薄弱,这一次要避免,避免再次出现类似的错误!不管是一战也好还是二战也罢,首先要想好报考院校,给自己一个清晰的定位,然后积极备考,备考方面要重视基础知识的复习,既然决定要考研了,那就全身心的投入,坚持下去,你肯定会成功,加油!希望能帮到你,如果感觉对你有帮助请点点关注,感谢!
遇到过不少工作一两年后再读研的人,这些人有读研的时候认识的,有工作时认识的。(1)我研究生室友。室友毕业后,在老家那城市的一所民办学校当初中老师,城市偏中部,三线。因为民办的因素,她一边教书,一边考公办在编老师。据她说她们那边,考公办要关系什么的,考了几次没有考上。考编的同时,也报考了研究生,因为是本专业就业和考研,即使是边工作边考研,压力没有那么大。第一次考研没有考上,第二次考上了。是统考、全职读研。毕业后,就通过提前批教师招聘,去了珠海一所初中学校当老师。现在已经教了快三年了,薪资待遇都挺不错的,那边人才引进也有不少补贴。(2)我另一研究生室友。她是通过保研读的专硕,这里想说明一下专硕,统考难度要小于学硕,毕业要求也比学硕要低,所以,总体读研期间,总体比学硕要轻松很多。学硕的导师可能会限制学生实习,但专硕不一样,实习时间较多。找工作的时候,也并没有看到有强调学硕和专硕,我看到的都一样,可能会影响读博?因为读博对发论文还是有要求的。(3)我隔壁寝室的一个研究生同学。她本科毕业之后,也是在做老师,但她是在职读研。学校有课就会上课,没课就回工作的地方教书。学校对在职读研的学生要求会低很多。至于在职读研,跟全日制研究生有什么其他的不同,我是在工作后发现了一些差别。(4)公司的HR。所在公司的HR是在职研究生毕业的。现在一些城市不是有人才补贴吗。我所在的城市区域,对应届毕业生的补贴是本科两万,研究生三万,还有租房补贴和生活补贴,总体来说,还是挺多的。有一次我申请的时候,随口问了hr一句,问她的补贴到账了没有。她说她没申请,非全日制的研究生不能申请。(5)工作后遇到的一个同事。她本科毕业后,工作两年多,考入了浙大的计算机系,就是挺厉害的。因为公司大领导是浙大教授,他带的研究生大多会来公司实习,大领导是这个女同事的导师,所以比较清楚。来公司实习过的那些浙大毕业的硕士,大多去大厂,像阿里、拼多多、滴滴这种,互联网这个行业本身薪资水平就高,他们刚毕业月薪就近三万,加上年终奖之类的,就很多,一年的收入,很可能就比早毕业两三年的要多很多。总结:只要下定了决心,读研什么时候都不太晚。就考研难度而言:统考学硕>统考专硕>在职但能读全日制就读全日制的,我看到一些事业单位都不招非全日制的学生,很多补贴也是不考虑非全日制学生。很多人会觉得这是对“非全日制”的歧视,但要想一下,两者入学和毕业难度的差异,既然这里面有差异,为什么不允许国家补贴上的差异。读研也不需要花费很多钱,一般奖学金+国家补助,能抵消大部分日常费用,能全职就全职。读研之后,很多东西都会改变,更大程度上会有更高的平台可供选择。对于工作的人来说,分析一下现有工作的利弊,以及两三年后,你可能会达到怎样的层次,因为读研也就2-3年。我遇到的那些工作后再读研的,都比之前有更好的机会和发展。补充:看题目中提到机构、交三万学费、给一个学位证。我没有了解过这些,也是第一次看见有这种机构,但如果是我,我肯定不会选这种,因为不广受认可,类似于投机取巧。只有一个学位证,你会发现你申请的很多东西,都申请不上,至少,我现在遇到的各种政策申请,学位证和毕业证都是需要的。我考研准备时,了解到的机构都是考研辅导机构,多是针对政治和考研英语一、二之类的公共学科。我当时遇到的是机构来学校宣讲,先上一两节类似体验课,想报名就报名,而不会三番五次的来打电话推销。机构每年都会来学校,所以也比较靠谱,我当时报的是政治班,整体复习规划、知识点讲解,都挺好的。考研政治初试成绩是72分,跟着录制的视频课上课,节省了不少自己去摸索的时间,而且比自己一个人默默地复习要有趣、且有效的多,也让自己有更多的时间去复习专业课。如果大家想了解考研辅导机构(不是那种发学位证的机构),可以去问问学校里的同学,看来他们学校宣传的是哪些,因为每年都有同学考研,肯定会靠口碑延续下来。自己也要去判断和辨别,避免上当受骗。
离职考研后,最常听到的一句话是“别傻了,现在读书有啥用,研究生一抓一大把”。要是在两年前,我会对他们的观点深表赞成,附上一句“还是出来工作比较实在”。可是两年后,当有人再跟我说这句话时,我一定回应:“读书可以经历1000种人生,不读书的人只能活一次。”我本科就读于家乡一所普通医学院校,学的是5年制的医事法律专业。在大学里,我从来没想过要考研,尽管身边的长辈和学姐学长不止一次地告诉我,本科学校普通,只有考研上名校才可能最快实现阶层的跨越。但是,我还是一意孤行,没有选择考研,在一次性通过国家司法考试、取得法律职业资格证书后,又通过专业的优势顺利入职家乡的一家国企单位。但正式入职后,才发现自己当初的想法有多天真。同一批进来的几个211学校毕业的研究生,在岗位职称上比我们高两级,每月工资至少高1000多元。最关键的是他们能被安排在较为舒适的管理岗,有更多机会见到各种领导,参与项目活动的谈论;相比之下,本科生只能在业务岗里没日没夜地对着电脑干活儿,没有话语权,甚至连见领导一面都是奢侈的事。心有不甘的我,在距离考研仅两个月里,选择了报考一所相对而言更容易考上的高校。那时刚走出校门,还没有足够的勇气裸辞,只能利用工作之余的时间备考。考研成绩出来时,差了6分没能挺进复试,又不甘心调剂到普通院校,算是第一次考研败北。但经此一役,我的内心更加坚强,在这个人脉关系时代,你那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父母,可能帮不上什么忙,你那自顾不暇的穷亲戚也没空搭理你。你唯一能靠的,就是你自己,就是通过读书这条路,一步步实现人生的跨越。如果说第一次考研,我是奔着那一纸文凭去的,那第二次复读,我则是在深思熟虑之后作出的抉择。我父母一辈子都生活在老家,靠双手养活一家老小。在他们看来,医生、教师、公职人员就是最体面、最好的职业。他们一直都希望我能听他们的话,留在家乡这座小城市里,找份稳定的工作,然后相夫教子,安稳地过一生。自从去北上广,有机会接触了许多牛人大咖,我开始重新思考人生,才恍然觉得当初的想法有多狭窄:20岁后,格局的大小,视野的宽窄,才是命运的决定要素。过一个平凡无趣的人生实在太容易了,你可以不读书、不冒险、不写作、不外出、不折腾。但是,人生最后悔的事情就是:我本可以。对于我们90后来说,奋斗的意义已经不仅是满足温饱问题,而是去探索人生的可能,去寻求生命存在的价值。去过北上广,就越来越认同海明威说过的一句话:如果你足够幸运,年轻时候在巴黎居住过,那么此后无论你到哪里,巴黎都将一直跟着你。你年轻时去过的地方,居住过的城市,它们都在深深地影响着你。在家乡有安逸生活,但在做任何事都是拼爹和潜规则的人情社会,我更愿意到高楼林立、灯红酒绿的大城市,因为那里更看重的是你的个人能力,也能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最重要的是与优秀者同行,你才能走得更远。为了能专心地考,我选择从国企单位裸辞。周围人都说我不懂变通,我没有辩解,但这是我破釜沉舟的决心。就像小说《无声告白》的那句经典:我们终其一生,就是为了摆脱他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离职后,在对几个有意愿的理想学校进行实地考察后,我毅然在报考学校那栏填上了“复旦大学”。我知道这次考研于我而言意味着什么,成功这件事,没有谁能轻易许诺于你,而你唯一能做的就是认定一个目标,然后头也不回地往前奔跑。我在笔记本里用力而清晰地写下这句话:考研是严肃的人生选择,既然决定了,就请义无反顾地走下去。当一个人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找到最适合自己的生活,一切外界的诱惑与热闹对他来说便成了无关之物。在接下来备考的100天里,我几乎进入了一种与世隔绝的状态,保持每天极其规律的作息习惯,除了抽空看些新闻准备政治,把所有能用的时间都用在了学习上。伸手摘星,虽有可能徒劳无功,亦不致满手污泥,这是美国著名广告人李奥·贝纳的名言。考研结束后,自知结果可能不如人愿。我变得不再恐惧,因为我清楚:我们读书,绝不仅是为那一纸文凭,而是为了让自己的人生赢得更多选择的机会。年前几天,成绩出来了,确实在意料之中。我几乎没有太多的悲伤和抱怨,当天就开始在网上找工作投简历。刚过完年,就拉着行李,告别亲人,踏上漂泊之路。凭借着在学校积攒下的文字功底,我用了8天在上海成功应聘到一家大型互联网公司,从事文案工作,又迅速在公司附近租房安顿下来。虽然对于未来的路,我还没有想好怎么走,但我始终相信条条大路通罗马,最好的总会在最不经意的时候出现。我们要做的就是:怀揣希望去努力,静待美好的出现。
很幸运今年以377分(英语78、政治73、专业基础114、专业综合112)的成绩被上海交大凯原法学院录取为法律非法学硕士,时至今日,激动的心情早已平复,又正恰巧离我去年准备考研的时间正好过去一年,写下这篇心得(其实是自己太懒了才拖到这个时候),了却自己的一个心愿。国际惯例,先介绍一下自己的背景:本人2010年考入中国矿业大学地质工程专业,资深网瘾少年,从大二买了电脑开始就一直在艾欧尼亚白银分段掌控雷电,总之大学四年对我来说是一段黑历史,毫不夸张地说那时的我宛如一个智障。大四那年在班上几个学霸的鼓动下也想过考研,但却是因为驾校的科目二考了一年没考过(没错那个时候的我就是这么废物),心力交瘁,就不了了之了。2014年毕业以后,去到四川某地质队工作,工作两年时间里大部分的日子都是在工地上度过的,学了不少东西,吃了不少苦,也笑过,也哭过。2016年7月,刚结束了再内蒙古腾格里沙漠腹地长达8个月的施工,不甘心也好,自己厌倦了也好,为了弥补高考的缺憾也好,为了过上一个体面的生活也好,总之在种种原因驱使下,下了决心,我要考研。因为工作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跟石头打交道,既然决心考研,就得换个和人打交道的专业,抱着这种想法,加上自己在网络上收集的信息(最重要不考数学啊),我选择考法律专业。关于考研的决定我得到了几个大学同学的支持与鼓励,很感谢他们在我最迷茫的时候给了我精神上的支持;当然我也收到了来自父母的反对,他们无法理解为什么要辞掉工作去做赌博一般的尝试,当然我不能去奢求他们的理解,而我知道他们终将会理解。2016年8月1日,在办理完繁琐的辞职手续后,我离开了工作的城市,来到四川大学望江校区,在附近小区租了一间小黑屋(不得不说我租的这间房真是绝了,没网,没信号,没窗户,阴暗潮湿,总之,根本不想在里面多待一秒钟),正式开始了考研的复习。整个8月份都是用来进入状态,每天上午晚上听听专业课的视频,下午听听朱伟的恋恋有词,没有强制自己每天学习多少个小时,中途开小差的时候也不少,只是心里有个声音一直在暗示自己:要么考上要么去死。大概在9月中旬的时候,突然意识到自己剩余的时间也许真的不够了,才逐步摸索制定一个学习时间的规划:每天闹钟定到早上6点起,然后去操场晨跑(晨跑是工作时候养成的习惯,考研那几个月就当作提神一直坚持了下来,效果很好),跑完去食堂吃早餐。然后从早上8:00—晚上10:00,出去去食堂吃饭的时间和中午半小时的午休,都是学习时间。晚上离开教室去操场刷半个小时单词(因为感觉背单词书的效果不理想,就下载了一个叫做不背单词的APP在吃饭路上和晚上的操场上疯狂刷),随后回到小黑屋看半集《justice:whats the right thing to do?》(考研唯一的娱乐节目,因为实在是太好看了)大概咋12:00左右入睡。这样的作息时间一直从9月中旬持续到了考研结束,说不累是假的,但心想考研不就是这样的吗,考研就是一场苦行,无关浪漫(看那些成双入对考研的真的很气)。具体在专业课的准备上我一共买了6本书,包括16、17两年的紫色分析、一本紫色真题、一本紫色法律法规汇编、一本绿色配套练习、一本绿色指南——结论:除了分析和真题其他都没啥用,指南我甚至到最后都没翻过(因为所有人都告诉我考试以分析为准,事实证明也是如此)。因为前面已经把视频过了一遍,所以我准备专业课的方式很粗暴很简单——白天背分析,晚上做真题。为了背分析,也尝试了各种姿势:教室里坐着默背,站着默背,教室外面大声背,一边走一边背,记笔记本背,抄书背——总之,背到吐,吐完再背。英语买了词汇书(听完课单词书就扔了,记单词主要靠在手机上刷,个人感觉比单词书好用),和张剑的真题和阅读150篇(不推荐这个阅读150篇,感觉难度超过真题,被虐得体无完肤),。英语绝对重心毫无疑问是真题,在听之后,对考研英语真题不再那么恐惧,便开始第一天做完一整套然后第二天对答案的这样一个节奏,万事开头难,最开始那段时间,每一套真题做完都感觉脑袋瓜子将要炸裂。作文也是从一开始就坚持自己写,很多时候憋不出来难受得要死,但就是一根筋非要写出来才肯罢休。这样的流程来过几遍了之后就欲罢不能了,每天英语真题的时间成为了最幸福快乐的时光。政治选择了一条龙服务(高联1000题+肖秀荣精讲精练+8套卷+高联4套卷+肖秀荣4套卷),另外只听过高联老师讲的马原,受益匪浅。1000题是10月份才开始每天抽一两个小时时间做做,反反复复做了很多遍,1000题对于政治客观题来说帮助还是很大的。8套卷和4套卷几乎预测到了了所有的政治主观题(因为每年的政治考试规律性实在是太强了,说句马后炮的话,我上我也行),但我也没有刻意去背过,总之到考场上发现都是眼熟的,顺着答就行了。总的来说,对于政治的复习并没有花太多的时间,政治也确实是低投入高回报。关于择校,我并没有一开始就选择报考上海交大,或者一开始就选定了某个学校,当时只想要考研,感觉什么学校都可以,但凡有个学校愿意收留我就感恩戴德了。复习了一段时间后,自己看了一些鸡汤(考研真的什么都能缺,就是不能缺鸡汤,想想要不是看了那么多鸡汤真不知道怎么能坚持下来),感觉自己状态不错,加上考研考的专业知识很基础很简单,就膨胀了,觉得非要考个名校不可,阴差阳错就决定报考上海交大。中间还有个故事就是,我当时在网上看到一条假新闻,它说上海交大2016年初试线是全国最高的,再加上我一直向往上海就……现在回想起来真要感谢这条假新闻。当时还有另外一个念头就是,非要把自己逼上绝路不可,感觉如果报上海交大考不上,退而求其次去报其他大学,放松了这份压力,必然也考不上。正是因为这样我在决定了学校以后就没再动摇,尽管那个几个月里,常常一个人在寂静的校园中发出绝望的干嚎,我也都挺了下来,我知道,哪怕退一步,可能什么都没了。中途有个同学到学校看我的时候,我跟他直言我就是奔着400分去的,报考交大就是为了去我向往的城市……我也不知道我当时的自信从哪来的,但是我知道我每天吃饭的时候都很饿,睡觉的时候都很困,做题背书的时候头昏脑胀,那些感觉是真的。万一考不上怎么办?对于这个问题我的解决方式就是不去想它,因为我真的很想很想考上,我根本没有没有办法去面对这个问题,我不知道这是人类的优点还是缺点,而且跟书上说的不一样,我发现一个人想要逃避这个问题就完全可以逃避掉,并没有对我造成什么困扰。真是冥冥之中自有天意,我因为晚了一天在网上报名,成都的考点就被全部报满了,迫不得已又得回我曾经工作的那个城市去考试,这里奉劝大家报名的时候一定要先下手,不然你的考点就可能是某5线城市的某个位于半山腰的连厕所都不够用的职业技术学校。可能是太久没有参加考试了,整个考试下来就是感觉自己每一门都考得不顺,考试第二天下午还因为记错了时间差点迟到,英语在交卷最后一分钟才勉强答完,专业课有几道明明背过的简答题突然短路想不起来了……初始成绩出来之前,一边理性地认为自己没戏一边又感性地抱着侥幸,大过年的在家里都没敢大声说话。初试成绩出来之后,看到考了377,先是感觉欣慰,感觉努力没有白费,而后又想到和去年初试线也就相差2分,又惶恐不安起来,就算最后定下来初试线345,在经历去年的非全日制改革的风波,更有传言说真实的线应该在380左右,其他都是为非全准备的备胎,心情也十分低落。直到最后复试的名单出来,才感觉自己可能真的有戏,这才开始准备复试。上海交大的复试流程十分简洁,自己抽三个问题,然后用英语回答一个老师的问题。因为收集到的关于复试的信息有限,我准备复试的时候也就把分析又反反复复看了几遍,准备了一个英语的自我介绍,现在看来这样准备也就等于没准备。根据我自己的经历和一些同学的反馈,专业课的三个问题分别刑法、民法、法理或宪法,以案例题、分析题的形式呈现,而且涉及到一些当前的理论和时政,都是分析上没有的,需要更多的知识储备和更加灵活的思维。记得我抽到的刑法题目是一个警察在追犯人时,犯人夺过警察正好没装子弹的手枪向警察开了一枪,问是不能犯还是未遂的问题?当时我就蒙蔽了,瞎扯一通,回答得一塌糊涂。直到在准备司法考试过程中,我才发现这个问题在不同学说下是会得出不同结论的。也有一道让我结合名言谈谈法的局限性,我直接就1234开始背分析,然后老师明显不太满意,直接转而问我,纪委的反腐能不能让这些官员不想贪、不能贪、不敢贪。我直接又蒙蔽了,半天憋出一句不能贪、不敢谈是可以的,不能贪是不行的(我怀疑我真是背书背傻了)。最后老师用英语让我回答一下为什么跨专业学英语,好在这个问题还算回答得流畅。总之由于准备不太充分,整个复试过程算不上愉快,复试结束就灰溜溜地滚回去了。对于最后能考上,要说没有运气成分那是假的,377的分数到底有什么资格来写这样一篇心得我想也是值得商榷的,只是想到去年那个时候的我就是在这样一篇篇前辈的心得里面一步步找到了自己方向,想到那些曾经给予我莫大鼓励的身影,我想我有责任将自己所走过的路写下来。最后,考研在我看来,与其说是一场智力的较量倒不如说是一场耐力的比拼,与其押宝什么独特的技巧方法倒不如老老实实背书做题。其实路大家都知道怎么走,你得熬下来你才有机会,你才会赢,你一定会赢。再回首,一切都已模糊,只清晰地记得去年九月十八日响彻学校的防空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