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教育部发布公告,今年将对已毕业的研究生论文进行重点抽查,对存在学术不端、存在捏造事实、查重不过关的论文进行整顿,撤销该学生的研究生学历学位,对该研究生的导师取消研究生导师的资格。根据过去教育部对已经毕业的研究生的毕业论文的抽查结果,发现在抽查的论文中存在1%以上的毕业论文存在学术不端的问题,已经对论文存在问题的学生研究生学历及学位进行撤销。翟天临博士后录取这对于已经毕业的研究生来讲,无异于晴天霹雳。翟天临事件发生后,社会公众舆论对翟天临研究生毕业论文存在抄袭和问题进行了谴责,同时也反思当前研究生的毕业论文教育形式,教育部因此加大了对已经研究生论文的抽查力度,提高研究生学术水平,增强高校研究生导师负责制的监管力度。考研而已经毕业的研究生,如果自己当年的毕业论文存在抄袭和数据造假,很容易被调查出来,其影响将对自己的工作和今后的继续深造造成毁灭的影响。如果自己已经是毕业多年的研究生,并且知网上面也有自己的论文,自己的论文当年毕业的时候学校要求也不严格,今年教育部检查出来以后,自己将会丢掉自己的研究生学历和研究生学位,失去了高学历的资格,失去了今后找工作的优势。这对于一些已经毕业的研究生压力很大,毕竟自己已经毕业,论文再有问题也不能去学校去修改自己的毕业论文,有可能真的是一失足成千古恨了。研究生毕业所以研究生再也不是那种在学校混日子就能毕业了,研究生过去常被称为“烟酒生”,形容研究生抽烟喝酒和学生,过去的研究生教育确实存在着导师管理不到位,学生学习不认真,毕业论文随便写的情况,但是教育部规定出台了以后,相信对各位研究生监督更严格了,而且是事后监管,学生毕业后再进行毕业论文的随机抽查,而且是终生追责,对学生个人一生都有污点,个人诚信有问题,个人学习不规范,高学历证书被撤销,丧失了工作升职加薪的机会,影响可谓深远。研究生和导师眼下正是考研复试的时间,也是2019年研究生毕业论文修改的时间,今年毕业的研究生要认真负责对待自己的学位论文,不能捏造事实,不能抄袭别人论文,更不能找人代写。今年考研复试的同学有幸被录取了,开学后就要认真对待自己的学术研究,认真规范的写论文,千万不要犯错误,不然都会是自己一生的污点和学习的遗憾,因为自己毕业后被撤销了学历证书,自己年纪已大也没有机会再去读研,会错过更多的机会。因此都要认真的对待研究生毕业论文,千万不要混日子,不然就要被日子混!
毕业生注意:教育部论文抽检规定来了,小心学位证被撤销!近日,教育部发布了一条有关“毕业论文抽检”的政策对此,同学们纷纷发出疑问:为何突然要实行毕业论文抽检的政策呢?1:教育部为了更好地实现对本科生毕业论文的监督工作,保证国家的人才质量!2:在此之前,本科生毕业论文存在大量的抄袭复制现象,更有甚至,花钱让人帮忙写的也很多,严重背离了公平原则,不利于人才质量的提升!3:很多高校审核大学生毕业论文的时候睁只眼闭只眼,导致很多浑水摸鱼的学生过关!其次,教育部门是如何进行毕业生论文抽查工作的呢?1:在时间周期上,教育部规定每年执行一次论文抽查工作!2:在抽查的对象上,当然是针对上一年通过正规途径合法取得学士学位证书的毕业生,并且各个省区采用随机方式抽查本地区所有毕业生(包括所有高校以及各个高校的所有专业)3:在抽查的内容上,主要包括论文写作规范,专业基础知识的使用,课题的内容以及其他在学术上作了严格规定的内容4:在抽查规则上,由教育部门带领专家评审团队进行论文审核,每篇论文作品将由3个导师共同判定,倘若超过两个以上的导师进行否定的话,那么这篇论文就被认定为不符合标准的作品,由本校对该学生进行学位撤销工作!5:在处罚上,如果一个学校连续两年查出该校学生毕业论文不合格率高于均线,那么学校将依法降低学生录取人数,并进行整改,如果第三年依旧不达标的话,教育局当取消该校的学位证书授予权!相信在国家对教育的如此重视之下,我国的人才质量将会节节攀升,为祖国的建设增添更加强大的动力。网友们的看法如何?但是网友们对此抽检政策意见异彩纷呈,有人认为对本科生论文采取这种政策意义不大,因为本科生的专业能力有限,他们的论文基本可以说连学术成果都算不上,写出来的东西很多也都是东拼西凑,然后在这个基础上不断地修改查重,直到符合论文要求!也有人说真正应该严格对待得是研究生阶段的学生,他们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学术对象,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未来整个国家的科技水平,他们研究的学术问题是本科阶段的飞跃,抓好了研究生阶段的论文抽查工作就不用担心人才质量的问题了。还有人说本科生所掌握的知识水平实在有限,而且他们没有足够的资金和实验室来完成理论实验工作,所以能做的论文工作非常有限,只能通过已有的成果加以改造完善!凡事都得一步一个脚印,相信不用多久,我们的教育将呈现“百花齐放”的美景!对于“抽检”工作,您是如何看待的呢?不妨在评论区表明您的看法!
文|了然了沫大学毕业的时候个人觉得,自己是工厂里的产品,从小学辛苦地被做出来,到了大学贴上一张“质检合格”的标签。尤其是贴标签最放心,因为不会被抽检,随便应付一下就通过了,混混而已。多少人从小到大是被这样教育出来的,“去学习吧,到了大学有你们玩的”“玩玩玩,考上大学不是能天天玩了吗”。不晓得其他人是怎么过来的,反正我是这样被送进大学,从而顺利毕业。(1月7日),教育部印发了《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抽检办法(试行)》。对于这个措施将有明确的抽检目的,就是要考查本科生基本学术规范和基本学术素养,把关毕业生的“质量问题”。个别同学以前抱着混混而已的想法,现在可能是不能再这么玩下去了吧。有网友也说了,以前的大学才叫大学,那时候本科院校300所,研究生率0.4%,本科率4%,中专以上15%。2018年的时候400所院校叫大学,本科院校1200所,研究生率8%,本科率40%,专科以上90%。真的就好像工厂一样,合格率一升再升,然后就提到了“产业化”。很形象的一个词汇,不是吗?如果被抽检到不合格的同学,将有被撤销学位的可能;同时所在高校也会导致“减少招生名额”“暂停招生”“撤销学士学位授权点”等处分。因为有了学校会受到处分这一点,所以各自学校的老师们,会很严格地把控的学生的毕业论文的质量,不会再出现复制粘贴,各种掺水的情况。虽然本科毕业论文只抽检2%(硕士学位论文抽检5%、博士学位论文抽检10%),但是这属于硬性考核,不过关,不达标,不合格,都会对个人和所在高校造成巨大影响。当然对于学生自己来说,这也是检验我们寒窗多年的一个最有利的凭证。为此,希望所有在校大学生,能够把握住4年的大学时光,重视起来,自主的去着手这方面的事情,不要再继续混下去;在校老师也多多辛苦,不要再用各种长短视频等等,“填鸭式”的来灌输我们的大学课堂。最后祝各位都能顺利毕业,加油!END.欢迎讨论大家都是怎么写的论文,怎么#考试#,怎么毕业的呢?
现在严字当头,论文“划水”已然成为过去式,很多高校对研究生毕业论文的要求更加严格,一切从严,比如说论文查重标准在30%,有可能卡死在25%及以下,如果无法满足这个要求,论文就很难通过。2020年毕业季很快就会到来,毕业论文依然是不少毕业生熬夜的主要原因,想把论文写得更好一些。最近,江苏省和广东省,这两个省份公布了2019年论文抽检结果,根据抽检结果来看,南京大学的学术学位论文不合格率为2.74%,而南京艺术学院的学术学位论文不合格率是最高的,达到8.33%,在专业学位论文中不合格率最高的是江苏理工学院,达到16.67%,超过了10%,这可不是好现象,这表明毕业生要接受更加严格的考验了,压力可能会有所增加。广东省论文抽检江苏省学术学位论文抽检江苏省专业学位论文抽检此外,抽检论文不合格率呈现上升趋势或者是连续三年高于全省平均不合格率的培养单位,根据相关规定,论文质量问题严重的培养单位会被进行约谈,我们也能从中看到,论文将会成为抽查的重要节点,在这次公布论文抽检结果后,以后的抽检范围还有可能更加广泛,对学校来说,压力不小。基于此,学生的压力也不会小到哪里去,当然,这个也是动力所在。短期内大学毕业生在论文这个大作业上面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确保论文能够过关,长期内来看,将会提升大学生的综合能力发展水平,以此让大学生在校期间更加刻苦钻研。应届毕业生不要以为毕业后论文就没有问题了,就算是论文通过了审查和盲审,完成答辩顺利毕业,硕士和博士的学位论文依然存在被教育部再次抽检的可能性,存在侥幸心理,很有可能在毕业后害了自己。发生了一些学术不端的情况后,教育部对论文抽检的态度更加强硬,投入了更多的教育经费在论文抽检上,虽然以往这项工作每年都在进行中,但现在只会越来越严格,往后的毕业生在这方面是痛苦的,但也是幸福的,起码自己的毕业论文受到了更加严格的考验,通过相关要求后,不合格的风险会降低很多。今年受到疫情的影响,不少毕业生担心自己的就业问题,但在毕业论文方面也不能马虎,提高自己的认识。从公布2019年论文抽检结果的两个省份来看,江苏省是在5.12万应届硕士毕业生中抽取1790篇毕业论文来审查,广东省是从多个硕士学位单位中的13074篇论文中抽取794篇进行审查。通过这些数据,我们可以知道,抽检率不算很高,但随着国家对研究生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增加之下,抽检比例很有可能逐步提升。以前有一种说法是“没有毕不了业的硕士”,主要是导师一般不会太为难硕士毕业,还会尽量帮助你,在某种程度上,你不能毕业有可能影响导师在下一届的招生。可是现在,研究生扩招之下,一个导师要带不少研究生,导师精力有限,很难全面指导每个研究生,同学们应该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不能过分依赖导师,有很多时候需要依靠自己,端正态度,不然有可能毕不了业,那就尴尬了。其实,每年研究生论文抽检都有不合格的情况出现,随着抽检力度的增加,再加上研究生扩招等因素,不合格率很有可能呈现上升趋势,毕业生需要谨慎对待毕业论文,须知,毕业后风险还在,认真把毕业论文的相关工作做好,端正态度,别让自己丢下“把柄”,带来更多的麻烦。
在我国,要问哪个教育阶段的学生最辛苦,十有八九的人都会认为是高中,因为高考成绩的好坏直接影响着考生能够考上一所什么样的大学,而大学的水平,又影响着毕业生未来的就业!要说哪个教育阶段最轻松,那么所有人都会觉得是大学,我国大学“严进宽出”是常态,大学不仅作业少,而且课很少,只要不是混日子,毕业随便写一篇毕业论文,那么就能够轻松拿到毕业证和学位证,直接去找工作了。可是,2019年我国频繁爆出论文抄袭现象,其中翟天临的论文事件影响最大,让教育部门下定决心整治毕业生论文!教育部发出了最新通知,今年光对博士论文的抽查上,就预算要花费800万,抽查6000篇博士论文,其中还不包含军队系统的论文。可以说博士论文抽查年年有,但是像今年这么大规模的抽查,真的不多见!不仅是博士毕业生难通过,2019年硕士毕业生和本科毕业生论文通过难度也不小!最近不少应届毕业生,特别是硕士毕业生反映,自己的毕业论文虽然修改了很多次,可是导师并不满意,即使是清明节假期,不少应届毕业生还留在图书馆修改自己的毕业论文!导师的严格要求是有一定道理的,因为现在本科生和硕士毕业生论文审查越来越严格,如果导师马虎,毕业生论文中存在抄袭等现象,而不幸被抽查到了,那么不仅毕业生不能顺利毕业,导师们也会受到牵连,免职都有可能。对于史上最难毕业季的呼声,不少网友觉得不是很准确,因为随着时代的进步,我国高校对论文的质量要求会越来越严格,只有这样才能保障毕业生的业务水平!所以未来的毕业生论文,都会像今年这么严格,甚至是比今年毕业生论文还要严格,这一定会是一个大趋势的!你觉得毕业生论文要求严格有好处吗?你们学校毕业论文查的严格吗?欢迎留言讨论
近日,教育部发布了2019年工作要点,涉及到学生培养、教师队伍建设、教师工资保障等多个方面,同时对于学术不端等现象加大惩戒力度,抽检硕士博士的学位论文也列入了教育部209年的工作重点中。这对于已经毕业的研究涩会能够群体来说,更多的是希望自己的毕业论文能够顺利的过关,现在已经瑟瑟发抖。其实,对于这一工作要点更多的人还是会想到前不久的关于翟天临的博士论文抄袭以及北京电影学院的论文管理工作的一次回应。虽然翟天临时间已过去数日,但是民众对于现在我国高等院校的论文工作有了一定的质疑。那么在今年的教育部工作要点中将抽检硕士博士的学位论文作为一项工作要点,已经表明了教育部的官方态度,对于学术不端的学者、教授等实行零容忍的态度,同时对已经毕业的硕士和博士来说这也是一侧更高规格的检测。但是我们可以听到的呼声中有有一点是希望能够将硕士博士的学位论文的抽检工作成为一种常态化的工作,而不是抽检或者说是一定时期内的检查。虽然这种呼声似乎更加的合理,但是如果将抽检工作常态化,似乎需要花费太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不过对于刚刚毕业的硕士博士生来说,这却是一个极为令人担心的事情。因为如果一旦你的学位论文被抽查到而且给予一个不及格的分数,那么这便意味着你需要重新回高校学习,重新回炉接受教育。所以对于已毕业的学生真的不希望这样的事情发生在自己的身上,不然一定会打乱自己现在的生活节奏。同时对于我们正在读硕士和博士的学生来说,这也是一个必须认真对待的的问题,在学术论文哦创作上更多的应该坚持自己的个人观点,突出自己的创新意识,提高自己学位论文的质量,切忌通过一些不正当的手段来保证学术论文的顺利通过,这样做的结果只能是自己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总之,抽检硕士博士学位论文,一方面是检查学生的论文质量;另一方面也是剔除那些学术不端的学衡。对于维护公正有序的学术秩序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而对于那些被检查的学生来说,请相信只要论文过关便没有问题。
网络配图“问题论文”话题频上热搜。2019年年底,河北发布硕士学位论文抽检结果;今年3月以来,江苏、广东也先后发布抽检结果——研究生学位论文抽检,暴露了什么“毕业论文查重率要求越来越严,今年要求不能高于10%,过去都是低于20%。”即将博士毕业的蔡丽丽(化名)告诉记者,她所就读的山西大学今年对研究生论文的查重比例提出了更高要求。在国家愈发重视研究生培养质量、加强和改进教育评估督导和监测的背景下,关于研究生学位论文的话题频上热搜。3月以来,江苏、广东先后发布了2019年硕士学位论文抽检评议结果,加上2019年年底已发布抽检结果的河北,三省抽检共发现近两百篇“存在问题”或“不合格”的硕士学位论文。2019年11月,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对2018年博士学位论文抽检发现问题突出的高等学校和研究院所进行集体约谈,要求“在2020年博士学位论文抽检中问题论文的篇数和比例要大幅降低。”临近毕业季,研究生即将面临学位论文答辩。那么,历次研究生学位论文抽检结果暴露了哪些问题?其背后的深层次原因是什么?相关部门、高校、科研单位该如何改进?创新不足,深度不够,结构松散,格式不规范——“问题论文”究竟差在哪儿“部分论文工作量有限,创新性不足;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缺乏可行性;论文结构松散,逻辑性不够,未凝练出重点研究解决的科学问题;规范性不够,文字表达与编排问题较多。”广东省学位委员会在关于2019年度硕士学位论文抽检工作的通报中,如是概括抽检论文存在的共性问题。山东大学去年12月发布的《关于进一步提升博士学位论文质量的通知》,也印证了这个结论。该通知指出,综合近年来“问题论文”的专家评阅意见,发现主要问题集中在创新不足、研究深度不够、研究方法简单、工作量或实例单薄、选题不合理、书写不规范不严谨等方面。该通知还同时指出,在职攻读学位研究生、指导学生较多的导师易成为“问题论文”高发人员,部分学科成为“问题论文”多发领域。从公开的抽检结果中记者发现,存在问题或不合格的研究生学位论文,除存在选题、方法、结构、规范等方面的共性问题之外,还在专业学科、学位类别等方面呈现一些特点。“自然科学类学位论文存在问题的比率要明显低于人文社科类。人文社科类中经济学、管理学和艺术学等学科的学位论文存在问题比率要明显高一些。”天津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高耀分析指出。“一般而言,新增加的学位授权单位或综合性大学中学科实力较弱的单位容易出现论文抽检不合格。”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副教授王传毅推断,专业性弱、门槛低的“软科学”更容易出现不合格的论文。据记者从《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年度报告》中获知的信息,早在2015年的抽检中,存在问题的学位论文分布在各学科门类,其中经济学、教育学、艺术学门类的比例超过10%,管理学比例超过9%,法学超过7%,其他均在5%以下。此外,从江苏今年发布的结果来看,专业学位论文的不合格率为3.59%,虽比上年有所下降,但仍显著高于学术学位论文1.57%的不合格率。“这个结果还是符合我们的感受和判断的。”北京大学中国博士教育研究中心主任陈洪捷教授分析,近些年来,专业学位研究生规模持续扩大,并在2017年首次超过学术学位研究生。数量增加对质量控制产生了一定影响。高耀则认为:“不宜对学术学位论文与专业学位论文之间的不合格率进行简单比较或过度解读,因为二者评价标准不同。即使在专业学位内部,40多种不同专业学位在培养特色、培养规模、学位论文形式及内容要求等方面也存在较大差异。”过程评价欠缺,分流机制不健全,朋友圈式答辩——“问题论文”是怎样产生的已通过答辩的学位论文为何还会出现上述形形色色的问题?“这反映出极个别学位授权点研究生培养的质量自律意识还需进一步强化,质量文化还需进一步培育。”高耀表示。据王传毅介绍,论文质量最常用的保障方式是答辩前的盲审和答辩环节。盲审一般送3位以上具有高级职称的专家评阅,通过后进入答辩环节。答辩由5到7位专家对答辩人的报告和论文进行评议和打分。然而,这一设计仍存在一定缺陷,给少部分人留下了可钻的空子。“博士答辩几乎是朋友圈的答辩。导师提建议名单,都是熟悉的朋友,很容易‘送人情’或‘放放水’。”湖北某高校的一位博士生导师透露。与此同时,“在我国,毕业答辩之后就万事大吉,没有对博士论文进行修改后再提交的要求。专家的意见只是在答辩时指出而已,论文已经定稿,不会进行调整完善,反正已经答辩通过了。而国外的博士生答辩后,要根据答辩专家以及匿名评审的意见修改论文,然后再正式提交。”武汉大学一位知情人士告诉记者,“从研究生尤其是博士生培养过程管理的角度上,过程性评价缺失,博士生的综合考试、中期分流以及开题报告等关键环节很难真正到位,没有淘汰机制。”“往往自身学术标准共识度比较低的专业,论文更容易出现问题。”陈洪捷以管理学为例进行分析,“工程管理、工商管理、信息管理,等等,虽然都是管理类,但实际上专业差异比较大,这就导致无论学生、导师还是评审专家,对论文评判的标准也呈现多样化。”此外,陈洪捷在调查中还发现一个很“中国式”的现象,“有相当一部分论文不合格是因为评审专家认为选题与学科不相符,比如经济学博士研究的不是经济问题。这是为什么?这与我们的博士学位点制度有关。博士点申请难度很高,要求很高,有些学校的一些专业申请不到,就会采取变通的做法。比如本专业没有博士点的导师会在相近或相邻学科中有博士点的专业带博士。结果就是,导师按本学科要求来培养学生,最后却以其他学科的名义报上去。这样的论文很容易被认定不合格。”严把“出口关”,强化导师责任,优化培养过程——提升论文质量重在全程管理“学位论文抽检制度在保障和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和学位授予质量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倒逼学位授予单位走注重质量提升的内涵式发展道路。”高耀认为。记者了解到,许多高校已经采取了相应举措来完善和加强研究生论文和学位授予的管理,严把“出口关”。清华大学今年3月发布了关于学位管理和学风建设的文件,明确指出,指导教师(小组)应在研究生培养环节中加强全过程指导,对不适合继续攻读学位的研究生及早提出分流建议。山东大学在学位授予中增加了两个环节:一是“论文自审环节”,在每次授位表决前对已通过答辩的论文再次审核;二是“答辩汇报内容”,研究生在论文答辩时要对预答辩及外审专家的意见及修改情况作出说明。中山大学加大学位论文抽查比例,2020年博士学位论文将抽查50%、硕士学位论文将抽查20%。同时,该校还提出加强对考试招生全流程监督,建立“逐年考核、逐步分流”的培养模式。厦门大学2020年对研究生论文查重比例提出更高要求,将所有研究生学位论文“去除本人已发表文献复制比”由原先的“低于20%”调整为“低于10%”。许多专家学者在采访中都表示,研究生论文质量的提升,“不能单靠外审论文代替内部质量控制,也不能用后置检查环节代替前置控制环节”,既要严把“出口关”,也要加强过程管理,严把“进口关”和“培养关”。“一篇论文是可以修改的,但是博士、硕士是要花时间培养的,视角、立场、理论、方法等是要花时间培养的。”武汉体育学院教授王岗在采访中反复强调导师的重要作用,“导师是第一负责人,要树立干干净净为学术贡献的思想才能培养好研究生”。记者注意到,教育部2017年印发的《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十三五”规划》已明确“导师是研究生培养质量第一责任人”,同时提出要保障导师在招生、培养、资助、学术评价等环节中的权力;对培养质量出现问题的导师,培养单位视情况采取质量约谈、限招、停招等处理措施。研究生学位论文是获取博士、硕士学位的重要依据,是研究生科研能力、科研成果的集中体现,也是重要的社会文献。高校只有真正转向质量提升的内涵式发展道路,才能充分发挥研究生教育在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繁荣哲学社会科学中的重要作用。(来源:光明日报)
来源:《光明日报》记者:柴如瑾、陈 鹏,图片来源:千库网“毕业论文查重率要求越来越严,今年要求不能高于10%,过去都是低于20%。”即将博士毕业的蔡丽丽(化名)告诉记者,她所就读的山西大学今年对研究生论文的查重比例提出了更高要求。在国家愈发重视研究生培养质量、加强和改进教育评估督导和监测的背景下,关于研究生学位论文的话题频上热搜。3月以来,江苏、广东先后发布了2019年硕士学位论文抽检评议结果,加上2019年年底已发布抽检结果的河北,三省抽检共发现近两百篇“存在问题”或“不合格”的硕士学位论文。2019年11月,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对2018年博士学位论文抽检发现问题突出的高等学校和研究院所进行集体约谈,要求“在2020年博士学位论文抽检中问题论文的篇数和比例要大幅降低。”临近毕业季,研究生即将面临学位论文答辩。那么,历次研究生学位论文抽检结果暴露了哪些问题?其背后的深层次原因是什么?相关部门、高校、科研单位该如何改进?创新不足,深度不够,结构松散,格式不规范——“问题论文”究竟差在哪儿“部分论文工作量有限,创新性不足;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缺乏可行性;论文结构松散,逻辑性不够,未凝练出重点研究解决的科学问题;规范性不够,文字表达与编排问题较多。”广东省学位委员会在关于2019年度硕士学位论文抽检工作的通报中,如是概括抽检论文存在的共性问题。山东大学去年12月发布的《关于进一步提升博士学位论文质量的通知》,也印证了这个结论。该通知指出,综合近年来“问题论文”的专家评阅意见,发现主要问题集中在创新不足、研究深度不够、研究方法简单、工作量或实例单薄、选题不合理、书写不规范不严谨等方面。该通知还同时指出,在职攻读学位研究生、指导学生较多的导师易成为“问题论文”高发人员,部分学科成为“问题论文”多发领域。从公开的抽检结果中记者发现,存在问题或不合格的研究生学位论文,除存在选题、方法、结构、规范等方面的共性问题之外,还在专业学科、学位类别等方面呈现一些特点。“自然科学类学位论文存在问题的比率要明显低于人文社科类。人文社科类中经济学、管理学和艺术学等学科的学位论文存在问题比率要明显高一些。”天津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高耀分析指出。“一般而言,新增加的学位授权单位或综合性大学中学科实力较弱的单位容易出现论文抽检不合格。”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副教授王传毅推断,专业性弱、门槛低的“软科学”更容易出现不合格的论文。据记者从《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年度报告》中获知的信息,早在2015年的抽检中,存在问题的学位论文分布在各学科门类,其中经济学、教育学、艺术学门类的比例超过10%,管理学比例超过9%,法学超过7%,其他均在5%以下。此外,从江苏今年发布的结果来看,专业学位论文的不合格率为3.59%,虽比上年有所下降,但仍显著高于学术学位论文1.57%的不合格率。“这个结果还是符合我们的感受和判断的。”北京大学中国博士教育研究中心主任陈洪捷教授分析,近些年来,专业学位研究生规模持续扩大,并在2017年首次超过学术学位研究生。数量增加对质量控制产生了一定影响。高耀则认为:“不宜对学术学位论文与专业学位论文之间的不合格率进行简单比较或过度解读,因为二者评价标准不同。即使在专业学位内部,40多种不同专业学位在培养特色、培养规模、学位论文形式及内容要求等方面也存在较大差异。”过程评价欠缺,分流机制不健全,朋友圈式答辩——“问题论文”是怎样产生的已通过答辩的学位论文为何还会出现上述形形色色的问题?“这反映出极个别学位授权点研究生培养的质量自律意识还需进一步强化,质量文化还需进一步培育。”高耀表示。据王传毅介绍,论文质量最常用的保障方式是答辩前的盲审和答辩环节。盲审一般送3位以上具有高级职称的专家评阅,通过后进入答辩环节。答辩由5到7位专家对答辩人的报告和论文进行评议和打分。然而,这一设计仍存在一定缺陷,给少部分人留下了可钻的空子。“博士答辩几乎是朋友圈的答辩。导师提建议名单,都是熟悉的朋友,很容易‘送人情’或‘放放水’。”湖北某高校的一位博士生导师透露。与此同时,“在我国,毕业答辩之后就万事大吉,没有对博士论文进行修改后再提交的要求。专家的意见只是在答辩时指出而已,论文已经定稿,不会进行调整完善,反正已经答辩通过了。而国外的博士生答辩后,要根据答辩专家以及匿名评审的意见修改论文,然后再正式提交。”武汉大学一位知情人士告诉记者,“从研究生尤其是博士生培养过程管理的角度上,过程性评价缺失,博士生的综合考试、中期分流以及开题报告等关键环节很难真正到位,没有淘汰机制。”“往往自身学术标准共识度比较低的专业,论文更容易出现问题。”陈洪捷以管理学为例进行分析,“工程管理、工商管理、信息管理,等等,虽然都是管理类,但实际上专业差异比较大,这就导致无论学生、导师还是评审专家,对论文评判的标准也呈现多样化。”此外,陈洪捷在调查中还发现一个很“中国式”的现象,“有相当一部分论文不合格是因为评审专家认为选题与学科不相符,比如经济学博士研究的不是经济问题。这是为什么?这与我们的博士学位点制度有关。博士点申请难度很高,要求很高,有些学校的一些专业申请不到,就会采取变通的做法。比如本专业没有博士点的导师会在相近或相邻学科中有博士点的专业带博士。结果就是,导师按本学科要求来培养学生,最后却以其他学科的名义报上去。这样的论文很容易被认定不合格。”严把“出口关”,强化导师责任,优化培养过程——提升论文质量重在全程管理“学位论文抽检制度在保障和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和学位授予质量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倒逼学位授予单位走注重质量提升的内涵式发展道路。”高耀认为。记者了解到,许多高校已经采取了相应举措来完善和加强研究生论文和学位授予的管理,严把“出口关”。清华大学今年3月发布了关于学位管理和学风建设的文件,明确指出,指导教师(小组)应在研究生培养环节中加强全过程指导,对不适合继续攻读学位的研究生及早提出分流建议。山东大学在学位授予中增加了两个环节:一是“论文自审环节”,在每次授位表决前对已通过答辩的论文再次审核;二是“答辩汇报内容”,研究生在论文答辩时要对预答辩及外审专家的意见及修改情况作出说明。中山大学加大学位论文抽查比例,2020年博士学位论文将抽查50%、硕士学位论文将抽查20%。同时,该校还提出加强对考试招生全流程监督,建立“逐年考核、逐步分流”的培养模式。厦门大学2020年对研究生论文查重比例提出更高要求,将所有研究生学位论文“去除本人已发表文献复制比”由原先的“低于20%”调整为“低于10%”。许多专家学者在采访中都表示,研究生论文质量的提升,“不能单靠外审论文代替内部质量控制,也不能用后置检查环节代替前置控制环节”,既要严把“出口关”,也要加强过程管理,严把“进口关”和“培养关”。“一篇论文是可以修改的,但是博士、硕士是要花时间培养的,视角、立场、理论、方法等是要花时间培养的。”武汉体育学院教授王岗在采访中反复强调导师的重要作用,“导师是第一负责人,要树立干干净净为学术贡献的思想才能培养好研究生”。记者注意到,教育部2017年印发的《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十三五”规划》已明确“导师是研究生培养质量第一责任人”,同时提出要保障导师在招生、培养、资助、学术评价等环节中的权力;对培养质量出现问题的导师,培养单位视情况采取质量约谈、限招、停招等处理措施。研究生学位论文是获取博士、硕士学位的重要依据,是研究生科研能力、科研成果的集中体现,也是重要的社会文献。高校只有真正转向质量提升的内涵式发展道路,才能充分发挥研究生教育在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繁荣哲学社会科学中的重要作用。选题:卢雨荷编辑:卢雨荷
◎ 科技日报记者 张盖伦本科毕业论文也会被教育部组织抽检了。近日,教育部印发《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抽检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办法》),启动本科毕业论文(设计)(以下简称本科毕业论文)抽检试点工作,旨在督促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动高校加强培养过程管理、把好毕业出口质量。图片截自教育部网站论文抽检,此前主要在博士硕士学位论文中进行。教育部教育督导局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区别于博士硕士学位论文抽检重点考察研究生创新性和科研能力,本科毕业论文抽检重点考察本科生基本学术规范和基本学术素养,它是一种“合格性”考察。本科毕业论文抽检每年进行一次,抽检对象为上一学年度授予学士学位的论文,抽检比例原则上应不低于2%。省级教育行政部门采取随机抽取的方式确定抽检名单,抽检论文要覆盖本地区所有本科层次普通高校及其全部本科专业。具体来说,初评阶段,每篇论文送3位同行专家,3位专家中有2位以上(含2位)专家评议意见为“不合格”的毕业论文,将认定为“存在问题毕业论文”。3位专家中有1位专家评议意见为“不合格”,将再送2位同行专家进行复评。复评阶段,2位复评专家中有1位以上(含1位)专家评议意见为“不合格”,将认定为“存在问题毕业论文”。对涉嫌存在抄袭、剽窃、伪造、篡改、买卖、代写等学术不端行为的毕业论文,高校要按照相关程序进行调查核实,对查实的应依法撤销已授予学位,并注销学位证书。对高校来说,国家监督利剑高悬。《办法》明确,对连续2年均有“存在问题毕业论文”且比例较高或篇数较多的高校,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应予以通报,减少其招生计划,进行质量约谈,提出限期整改要求;连续3年抽检存在问题较多的本科专业,经整改仍无法达到要求者,视为不能保证培养质量,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应依据有关规定责令其暂停招生,或由省级学位委员会撤销其学士学位授权点。而且,抽检结果将作为本科教育教学评估、一流本科专业建设、本科专业认证以及专业建设经费投入等教育资源配置的重要参考依据。天津大学党委书记李家俊指出,本科阶段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遵守学术诚信,是对本科毕业论文的底线要求,是学生道德品质的直接体现,也是反映高校立德树人成效的重要窗口。“从《办法》实施起,每一篇本科毕业论文都有被抽到的可能,对于毕业生和高校都形成了强大的威慑。”李家俊认为,《办法》的出台,体现了国家打击学术不端、维护学术诚信的决心。高校更要引导本科生回归刻苦读书、踏实求学,扣好学术规范的第一颗扣子。北京理工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军表示,学生只有严格按照人才培养方案要求,认真学好每一门课、做好每一项实践,才能打牢完成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的基础,才能减少出现“问题论文”的可能。学校、教师应以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抽检工作为契机,做好学生的思想动员和宣传警示工作,引导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树立“诚信为本、潜心治学”的学习观念,回归课堂、回归实验室、回归图书馆,认真完成每一门课程的修读,做出一篇高质量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办法》对于全面振兴本科教育、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张军强调。编辑:刘义阳
央广网北京1月19日消息 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有观点》报道,近日,教育部印发《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抽检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办法》)。《办法》规定,自2021年1月1日起,本科毕业论文每年抽检一次,抽检对象为上一学年授予学士学位的论文,抽检比例原则上应不低于2%。如查实毕业论文存在抄袭、剽窃、伪造、篡改、买卖、代写等学术不端行为,将撤销已授予学位,并注销学位证书。《办法》一经公布,就引起了网友们的热议。有人认为“学术不端零容忍”应该从本科抓起,但也有本科生叫苦,表示并非所有专业的学习成果都适合以论文的形式呈现,要求本科生科研创新是“强人所难”。曾在多所高校任职的太原理工大学党委书记郑强接受中国之声《新闻有观点》专访,深谈对本科阶段“学术不端”的零容忍。本科毕业应严抓“最后一公里” 大学教育对本科阶段放松太久了“大学不只是硕士和博士的大学,抓本科才是抓根本。”郑强教授在接受中国之声《新闻有观点》采访时表示,目前的大学教育“确确实实存在不重视本科教育的现象”,比如教授不给本科生上课,不够重视本科生的毕业环节等。郑强指出,与硕士、博士不同的是,原则上并不要求本科生取得学位时在正式刊物上发表论文,但本科与硕士、博士的教学培养不该有质量之别,只应有程度和深浅之分。因此,对本科生进行论文抽检“是十分必要的”,“学术不端零容忍”确实应该从本科抓起,这才是对本科生的根本爱护。“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对本科生的要求都太随意了。”郑强认为,以前的高考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很多学生都觉得只要一脚踏进了大学门,就无论如何都能混毕业,这种倾向是错误的,中国高校“严进宽出”的时代应该过去了,怎么混都能毕业的时代应该过去了!郑强同时指出,过去中国高校往往“求高不求低”,对SCI论文之类的指标非常重视,但本科教育忽视很多。他认为,毕业阶段是本科教育的“最后一公里”,就好比一个工厂的质检环节,“如果次品像正品一样流入市场,对社会的危害性是极大的。”毕业论文评价标准应该多元化 重视本科教育关键在于转变观念“用什么样的形式和内容标准来评判大学生的毕业论文,是一个值得讨论的问题。”郑强表示,大学的专业多元、多样,大四的教育形式也极其丰富,各个层次、不同门类的专业都需要不同的评判标准,并不是只有高水平大学的标准才是标准。比如艺术类专业,其专业性就不是靠写,而是靠舞台实践来体现的;一个学机械的同学,如果连机床的基本原理都不知道,那毕业论文写得再漂亮又有什么意义呢?郑强认为,不同的专业,不同的学校,不同的门类,在结合社会需求的时候是完全不一样的,不该用同一个标准来衡量本科生毕业论文的水平,创新创业和毕业论文结合是很好的形式。“面对论文抽检,本科生为什么要‘哆嗦’呢?”郑强认为,作为有理想、有抱负的大学生,应该积极主动地要求学校尽可能严格,而不是叫苦连天的期望学校“放水”。郑强指出,教育部此举虽有助于解决本科教育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但转变观念才是根本,这取决于大学校长和书记的办学理念、办学高度和办学自觉,应该在大学开展一个本科生毕业教育的学风、教风端正运动,让大学自身有重视本科教育的内在需求和强烈需要,而不是在“压迫”下应付交差。监制:白中华记者:王娴编辑:曹博 王天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