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昨天,我跟一个“深圳吹”差点干了起来!清而容物

昨天,我跟一个“深圳吹”差点干了起来!

6月17日,中教投研发了一篇《北上广深四城人均收入及教育支出PK:深圳公办幼儿园比大学贵》。一个“深吹”留言说:你研究得很深入,深圳确实在很多方面不能与北京、上海、广州相提并论,但是你为什么不提另外一个数据:那就是北上广深的非户籍学生入学的政策问题,你是不是应该鼓励深圳学习北上广的招生政策,如果是真的,就挺你。中教投研:我支持每一个来深圳的人,不论是否有房,是否落户,其子女都有平等接受公办义务教育的权利。“深吹”又以比较严肃的口吻说:告诉你,基础教育阶段的公立学校,绝大部分学校超过一半是非深户的,请问北上广能不能做到?我没有回应,因为我手头上没有深圳公办校基础教育阶段的入学人数的详细信息。但出于对深圳人口户籍及年龄结构的了解,深圳在非户籍人口的入学上政策要比北京、上海和广州宽松一些,但具体宽松到什么程度,我也不清楚。1、从户籍人口上看,深圳2019年户籍人口的比重还不到37%,远远低于北京、上海和广州。具体到各区,以2018年为例,福田区户籍人口比重最高,达63.8%,其次为南山,为61.7%,再次为罗湖区,为58.3%,深圳其余各区基本都在30%以内。这个户籍人口结构决定了深圳基础教育中公办教育的招生政策不可能、也不应该采取北上广一样的政策。2、目前,深圳福田教育局的通报也仅仅是说保证辖区范围内所有户籍适龄儿童均有公办学校可上。我们开放一点看,这个承诺应该惠及到所有福田内的适龄儿童,无论其是否有福田户籍。这样才能增加幸福福田的魅力。3、深圳基础教育阶段,尤其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位缺口,有相当一部分是民办中小学在提供。根据深圳教育局数据,深圳2019年普通中小学共有757所,在校学生154.6万人。由于深圳2019年户籍人口不足500万人左右,因此,这154.6万人肯定有相当一部分是非深户籍学生,而且比例应该还不低,但是公办学校中是否非户籍学龄儿童占了一半,我心里没底。4、根据深圳教育局公布的民办学校信息,2019年深圳共有普通民办中小学256所,占全部普通中小学的比例为34%左右。但我们不要为这个34%所迷惑,这是因为,这256所民办普通中小学中主要是小学和初中,属于义务教育阶段,民办高中的比例偏低。根据中教投研撰写的《深圳民办普通中小学及重点区学位预测分析2019-2021》(咨询购买请私信)提供的数据,2019年深圳256所民办中小学中,九年一贯制学校最多,高达153所,占全部民办普通中小学总数的比例高达60%。其次为小学,有63所,再次为十二年一贯制学校共有26所,占比为10%。数量最少的为纯初中。统计显示,截至2019年深圳256所民办中小学中,只有三所纯初中,其次是完全中学和高级中学。5、关于深圳民办学校发展的空间不均衡以及办学层次不均衡,深圳相关专家早有过分析。2006年12月份,深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叶文梓在《深圳市民办教育规划与发展研究》一文中指出,深圳民办教育结构并不合理,集中表现在以下方面:其一,义务教育阶段,民办教育比例严重偏高,而非义务教育阶段民办教育的比例不高;其二,义务教育阶段民办学校与公办学校的差别太大,民办教育还不是选择性教育,主要为解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位服务;其三,民办教育在区域结构上过度集中,集中在特区外宝安、龙岗两区。2019年11月份,我在研究深圳普通民办中小学的最新分布状况时,发现深圳飞速发展了十三年,普通民办中小学仍然存在叶文梓院长分析的三个“老特点”,具体请参见《飞速发展十三年,深圳的民办教育依然还有这些“老特点”》6、事实上,我个人非常支持每一位来深圳发展的人,无论是否购房,无论是否有深圳户籍,其子女都应该享有平等的教育权,这个权利具体包括可以跟有房、有深户的深圳人在入读公办幼儿园、公办中小学时站在同一起跑线。另外,我还支持深圳拿出更多的财政去支持现有的民办学校发展,尤其是义务教育阶段的民办学校,而不是把公办在编的教师薪资提的越来越高,让人咂舌,这是在加深教育行业的阶层裂痕。2019年12月份,我曾以深圳宝安教育局网站公布的民办学校招聘信息为依据,统计了深圳宝安11所民办中小学教职工的待遇,整体情况是远远低于深圳社会平均工资。今天,我就不再这里列举深圳公办在编教师的平均薪资有多少了,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访问教育部门网站查看,每个市直学校以及区属学校都会公布年度预算,按照在编人员和人员支出数据,大家只需要掌握小学数学知识就可以计算出深圳公办校在编教师的待遇状况。7、我们也都知道深圳在2019年成为全国首个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很多人,也知道教育改革的痛点所在,我认为,教育改革的一个巨大的阻力就是教师的编制,同一个教育体系内,搞身份上的差异,不利于改革的推进。根据《深圳特区报》近期发布的消息,目前深圳各区公办学校正面向全国的应届毕业生计划招生1382名在编教师。这对很多应届师范生是个好消息,但对深圳的教育发展却未必是个好消息。这是因为,体制内的公办教师并不像大家想象的一样对体制充满了感恩,他们的怨言甚至比编制外老师还要大,而且社会付出的公共财政成本实在太大。这个群体越庞大,越不利于后续编制改革的推进。今年4月份,中教投研发起了一项《全国中小学教师工作负担状况调查问卷》(该报告高清完整版收录在中教投研年度会员计划内,请私信获取),截至5月31日,我们共收集到来自全国各地1431份有效问卷,其中,93.6%的受访者来自在编教师,5.3%来自北上广深一线城市,在回答“您认为,岗位考核反映工作实际吗?”,44.7%的受访者回答“不反映”,35.6%的受访者回答“不太反映”。调查显示,考虑到实际工作量,体制内老师对目前薪资待遇的满意度也很低。其中,很大一部分体制内老师已产生了职业倦怠。调查显示,1431份问卷中,经常会有职业倦怠的占了42.2%,一直会有职业倦怠的占了15.7%,40%的人偶尔会有职业倦怠,完全没有的只有2.1%。当然,“深吹”们可能会说,你这个调查到底有多少深圳公办学校的教师参与?说真的,还真的不多。我在前面交代过,北上广深合计加起来也只有76份问卷。目前,深圳公办在编教师的待遇确实在全国都很有竞争力,但这是因为深圳的经济活力还很好,财政很富裕,兜里还有钱。8、日前,中国教师报报道了山东省济南高新区教师编制的改革,文章标题是《编制被封存,丢了“铁饭碗”,教师的干劲反而更足了?这个地方究竟有何妙招?》。在这篇文章中,中国教师报称,2017年济南高新区教育系统以人事制度改革为突破口,全面开启了教育体制机制改革,打破编制“紧箍”,推动“管办评”分离,推行教师职级晋升积分制破解职称评审难,调试教育评价“指挥棒”破解“五唯”难题,从“教育管理”走向“教育治理”,相关经验已入选山东省基础教育改革典型案例。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看一下这篇文章,也可以实地考察一下。我没有实地考察过,不知道是否效果真的有那么好,知道实际情况的也可以留言。山东为什么要搞教师编制改革?我记得几年前山东做个一个尺度很大的、反思的政府工作报告。山东之所以要推改革,也是因为产业发展遇到了这样那样的瓶颈,而且财政上也没有钱。9、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可能编制改革也很迫切了。目前由于师范类院校以女性毕业生居多,而教师职业又偏稳定,现在全国不少三四线城市的公办校内大龄未婚的女教师又非常多,稳定的编制、公办体制又提升了她们的择偶预期,但这些地方入她们眼的男性同龄人又屈指可数,这导致了大量单身、大龄女教师的存在。你可能觉得这只是教师的个人问题,其实还真不是:教师感情状况的不稳定会影响教学,也会影响工作稳定性,会影响到教育事业的发展。在不少县城的公办学校里,为女教师找对象这件事,可能很快会被提到校长或主管教育的局长办事日程上。详见中教投研:《一乡村教师的烦恼:女同事女干部和漂亮护士,不知选谁当女友?》事实上,不光我关注到这个事情,连《人民日报》都在关注这个问题。10、最后,大家不要因为我扒“深吹”的底裤就给我扣个“深黑”的帽子。说实话,我还生活在这里,我黑这个城市对我一点好处也没有。跟很多人一样,十年前,我一无所有地来到这里,曾经也是个“深吹”,我希望这个城市经济更富足,人民生活更幸福,而不是生活压力越来越大、怨言怨气越来越重。我跟深吹们一样,也希望在新一轮改革开放上,深圳能继续走在全国前列,让我重新做个深吹!

梅丽莎

国家未来10年重点发展6个专业,紧跟社会需求,毕业时才能好就业

国家发展都会制定一些计划,无论是在计划经济还是市场经济的时代每个国家都会制定一些自己的未来规划。国家需求就是社会需求,当前的高收入职业和热门专业只能代表当前现状,未来3到5年后又是什么情况很难预料。但是,值得注意的就是未来国家重点发展的专业一定是需要大量相关领域的人才作为支撑,只有将个人发展同国家发展相紧密联系起来才能在毕业时成为社会高薪人才。我们注意到,现在计算机程序设计已经成为中小学必修课程,未来的计算机相关专业将会与现在的英语专业一样普及,所以在未来计算机专业只是一门必备的基础课程,所以仅仅只有计算机和软件知识很可能是面临就业难的一个人群。而国家着力培养的未来社会类专业将会获得非常大力的支持,比如材料科学、新能源、新汽车工程、环境工程、师范类、老年医学、机器人科学和大数据科学都面临着未来巨大的市场。新能源相关专业新能源将作为未来人类资源替代传统能源是迟早的事情,我国越来越多的地区已经开始尝试使用新能源,很多地区都开始推广系能源汽车。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里,继续发展新能源产业也成为大家比较重视的问题,尤其是针对新能源汽车的购置优惠福利也是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事情。机器人科学相关专业很多人都看过电影人工智能和终结者,未来机器人的应用领域将会越来越广泛。机器人科学需要研究的知识很多,涉及到软件和硬件的很多知识,毕业生主要从事机器人工作站设计、装调与改造,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的设计、应用及运行管理等技术或管理岗位工作,甚至还有机器人情感等方面的研究。材料科学相关专业在现代科学技术中,材料科学是国民经济发展的三大支柱之一,航空航天到锅碗瓢盆都离不开材料科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是研究材料成分、结构、加工工艺与其性能和应用的学科。主要专业方向有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耐磨材料、表面强化、材料加工工程等等,可以看得出材料科学在整个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老年医学相关专业我国即将进入老龄化社会,未来老年医学和护理类专业将会成为维持社会稳定发展的至关重要的因素。具有医疗和护理专业知识,经过专业理论和实践培训,甚至具有心理学知识背景的人才在几年后将会成为社会紧缺人才,而且创业机会巨大。大数据相关专业随着社会数字化的发展,各个方面都需要数据的支撑,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大数据的时代。掌握数据的部门往往都处于核心位置,而且国家也在重视大数据方面的研究和建设,所以如果学了大数据,大数据并不是计算机相关专业,而是数据分析与数据整理与挖掘等技能,发展空间很大。环境工程相关专业环境保护和环境治理是未来很长时间都要做的事情,国家每年投入到环境相关产业上的经费是非常巨大的,环境关乎这每个人的生存,所以这个行业外来的发展前景十分看好。这个专业的毕业生就业面也是非常的广泛,既可以进入治理环境的高科技公司,又可以进入保护和监管环境的事业单位和政府机构,而且毕业生需求量非常大。如果您想了解更多的信息,欢迎关注我的个人主页,更多内容希望能够帮助您!如果您觉得文章还不错,欢迎点赞和留言哦。

五德

活久见!这本全球第二的期刊被骂“骗子”!这本期刊值得投稿吗?

小伙伴们在投稿的时候经常碰到一种情况:编辑在拒稿的同时建议你转投另一个期刊。这是正常的操作。然而,有个期刊却做了很迷的操作,在不经过作者同意的情况下,直接转投自己的子刊,这个操作也真是醉了!而且不止一个网友评论该期刊是“骗子”。这个期刊就是《Journal of medical Internet research》。 网友1评价:特地注册了上来说下,非常垃圾的杂志,我是4月把一篇文章投到jmir的,投稿时注明不转投其他杂志,投稿后一周进入peer review,6月份收到了一审修改建议“minor revision”,很高兴的按reviewer 的建议逐条修改后提交,第三天再次“minor revision”,再次修回后一直无消息,8月10日催稿,当晚收到接受邮件,但是在没有事先通知我们的情况下直接转了jmir的子刊,影响因子很低,版面费很高。正在犹豫要不要撤稿。这是一次非常不愉快的投稿经历,首次发表评论,希望后人不要再为这个破杂志浪费时间,精力或者金钱。但是小编搜索了一下这个期刊的信息,发现这个期刊在医学信息学领域位于全球第二名,在卫生保健科学与服务领域位列全球第五名。在国际排名这么高的情况下,竟然还能做出这等行为,小编实在是无法理解啊。下面,就跟着小编再来看一看这个期刊的其他情况吧。期刊介绍《Journal of medical Internet research 》,即《医学互联网研究杂志》,到目前为止已创刊21年,也是JMIR出版物的旗舰期刊。该期刊的收录范围包括:患者教育、预防、人口健康和临床护理的新兴技术、医疗设备、应用程序、工程、远程保健和信息学应用程序等等。刊文量《Journal of medical Internet research》的年发文量在稳步上涨,去年的发文量为643篇。数据来源于“iJournal”网站从发表文章的类型来看,该期刊综述占比较为正常,去年的综述占比大约15%左右。国人占比情况:分析了2017-2019年的文献的地区分布和机构分布。发文量最多的是美国,其次是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荷兰和中国。国人占比5%。从发表论文的机构来看,发文较多的机构包括加州大学、伦敦大学、哈佛大学、多伦多大学、阿姆斯特丹大学、华盛顿大学、牛津大学、北卡罗来纳大学、悉尼大学等。影响因子和分区《Journal of medical Internet research》影响因子较为稳定,一直在4~5分,最新影响因子5.034分。数据来源于“iJournal”网站分区情况:在卫生保健科学与服务领域位列全球第五名,位于JCR一区。在医学信息学领域位于全球第二名,JCR一区。自引率根据iJournal期刊平台的数据显示,《Journal of medical Internet research》去年的自引率为17%。审稿周期该期刊的首页显示:一审平均50天,快速通道的文章一审大约29天。除了传统的同行评审之外,该期刊还提供开放性同行评审。每篇文章出版后,任何人都可以在指定时间内进行开放性同行评审。版面费OA期刊,版面费为2500美元。之前有网友说审稿费比较贵,但是现在已经没有审稿费了。相关期刊与《Journal of medical Internet research》互引较多的期刊包括:PLOS ONE, J AM MED INFORM ASSN, BMJ-BRIT MED J, JMIR MHEALTH UHEALTH, BMJ OPEN, JMIR MENT HEALTH等期刊,感兴趣的同学也可以了解下这些期刊哦!Cited journalsCiting journals投稿心得网友1评价:这个杂志就如网友评价,是个国际骗子,投稿时需要审稿费,不到一个月就外审结束,然而就再也没有动静,给editor写邮件石沉大海,然后审稿的边上有个硕大的加急服务,需要几百刀,今天在网上搜一圈大家都评价非常差,撤稿改投吧。网友2评价:特地注册了上来说下,非常垃圾的杂志,主要任务不是编辑在处理,基本是个tech人员运行的杂志。系统联系editor问情况,个把月才提示说已经信息转发给editor,从此再也没反应。杂志网站说审稿很快,非常假,也不用看那个平均审稿时间。从投稿到第一次返修间隔了将近9个月,因为没有assign的编辑的联系邮箱,只能通过网站系统联系,问了无数次,完全是很外行的技术人员在回复,基本信息到不了真正的编辑手上。网友3评价:投了文章交了钱没3个小时就被拒稿了,还把我的投稿从系统里给删了,没有任何意见。国际大骗子啊,发邮件询问一直没有回复。看来是不是得给相关部门反映了。审稿费本来就奇葩那还么高,居然就感觉交了就被骗了一样。《Journal of medical Internet research》影响因子较高,JCR一区,发文较多的机构包括加州大学、哈佛大学、牛津大学等盛名在外的高等学府,文章的质量应该还不错。这个期刊的随意转投情况实在是有点迷啊。该期刊的作者须知里面写了,如果作者不同意转投,请在Cover letter里注明。也许评论里的小伙伴是误点了转投?感兴趣的小伙伴最好提前跟编辑了解一下情况哦!以上分析,仅为一家之言,如有不当,敬请指出。仅供参考~

臣工

报考提前批次具有很多好处,认真解读填报提前批招生的具体情况

这几天部分地区正在陆陆续续的可以查询高考分数,高考后填报志愿选择大学和专业是非常重要的事情。都说报考热门专业要谨慎,可能存在就业时市场饱和的情况,所以报考时务必要结合自身的特长以及国家未来规划中对人才的需求情况。只有将自身的发展于国家的发展和需要想联系起来,才会在毕业的时候获得超出投入更多的就业回报。根据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招生录取批次的指导方案,全国高等学校的招生批次分为本科提前批、本科一批、本科二批、本科三批、专科一批和专科二批等招生批次,部分地区已经合并了本科一批和本科二批。那么为什么会有提前批次招生呢?按照常理来看,提前批次是需要保证招生质量的重要招生批次,这个招生批次要么是特殊专业,要么是国家急需的人才培养方向,要么是军校招生,近些年又增加了港校及新设置的特色高校。这类专业和院校的招生在普通本科批次前进行优先挑选学生,接下来认真解读填报提前批招生的具体情况。通过我们整理的表格可以发现,提前批次是招生单位招收的主观意愿非常强烈的愿意从事相关专业的学生的有效途径,也是军校和特殊院校招收高素质学生生源的通道,而且提前批次招收的学生有很多都是公费生,在就读大学期间不需要交学费,而且还有可观的费用补助。在提前批录取的院校和专业,很多都对考生的身体条件或其他方面有特殊要求,如军队、武警、国防生、公安类院校和专业一般都要求考生要经过体能测试和面试和政审。考生和家长务必仔细了解相关院校的招生简章,对提前录取院校的招生章程一定要熟悉,符合报考条件才能报考,以免浪费报考机会。由于提前批次招生对考生的身体条件和思想政治品德方面的要求比较高,所以有些时候提前批录取的分数可能会相对稍微低一点。提前批次的专业不仅是需求非常重要或者是特殊的大学专业,而且填报提前批次增加了一个录取机会。报考志愿中填写了提前批志愿,就增加了一个录取机会。若未录取,也不会耽误本科一批志愿、二批志愿和三批志愿的录取工作。提前批次录取的专业一般情况就业基本不愁。高考提前批是在本科一批之前录取的学校,包括解放军院校、武警院校、警察院校、免费师范生、定向医学生等。由于大多数提前批招生院校的性质,大部分院校统一分配或定向分配,基本上能够保证就业。甚至大多数提前批次招收的学生是免学费、有经济补助和奖学金的,这些信息需要参考各个高校提前批次相关专业的招生信息。虽然提前批次招收的学生有着非常好的发展前景和政策优惠,但是如果被提前批院校录取,本科一批等批次的志愿都作废了,不能再被其他批次录取。待遇与义务往往是相对的,例如军校生、公费师范生、公费医科生、定向生等在享受“免费大餐”的同时,需承担一定的义务。但是往往这些具有定向性质的学生在就业时能够享受到编制等优先照顾,所以不少学生都想报考公费师范生和军校生。虽然,在提前批录取的院校和专业都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而且大多是国家重点发展部门或行业的学校和专业,而且一些专业性质突出的学校像外交学院、国际关系学院、大连海事大学、华侨大学、暨南大学、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等院校也笼罩着一种神秘的光环,使得不少学生因为能够被这类专业和院校录取而感到更加的骄傲。能够合理报考提前批次,相当于增加了一个优质的院校录取机会。如果您想了解更多的信息,欢迎关注我的个人主页,更多内容希望能够帮助您!如果您觉得文章还不错,欢迎点赞和留言哦。

性命

竟然要求“搬砖”?研二学生“走投无路”,高校导师“欺人太甚”

文/侠客谈教育(原创文章,欢迎个人转载分享)教育虽然不能创造什么,但是最伟大的。对于我国的所有大学来说,肯定是双一流高大学的教育教学要比普本的教学条件要好很多,所以对于我国的很多的考生来说,考入一所“双一流”大学来说,无非就是一件最重要的事情,对于这件事情,不仅是很多学生所向往的,也是大部分家长所期望的。除了专业资源比较俱全,更多的是可以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对于我国的大部分的同学来说,“双一流”大学往往都是十分有实力的,不论是从教学还是发展,都是有目共睹的,但是在前不久的时候,天津大学一个研二的学生被逼的“走投无路”,最终只能在网上发帖,对网友进行求助。但是这件事件却引发了一系列的问题,究竟是学生还是导师?这位同学发声道,在去年本科刚毕业的时候,直接被导师安排到了学校进行“搬砖”!之后又是因为自己孩子要中考,没日没夜地给她的孩子进行补课,最后还将助学金给扣到了“元旦晚会”的活动上!而且也是不光如此,这名同学还发文道:该导师还经常在半夜发布任务,给学生的论文进行各种方面的指点以及课题的改变。更为过分的是,虽然这位学生在道歉信中阐明了来历,但是院领导还是让其将导师的问题删掉重写一份。但是对于这个现象,天大的往届毕业生也是在他的发帖些说道:天津大学的官僚主义是十分严重的。对于该帖的一些评论中,其中一个帖子回复也表示说:研究生就三条路,要么忍,要么狠,要么跪下当狗,虽然你现在已经撕破脸了,当狗没法当,疯狗从良下一步就直接会被杀,所以从现在开始,你必须一直狠下去,不能怂,尺度很重要,你要让她知道你可以做到鱼死网破,并且如果有需要,你一定会做。对于天津大学的这次情况来说,虽然可能说是其中还一次的情况,但是对于这种情况来说,一个不是一朝一夕就存在的,只是这次情况对于该生来说也是算是一次比较打击了世界观的事情吧,毕竟也是付出了那么多努力,被导师说干什么就干什么,任谁也都有些无法接受。但是还有一位网友发声道:你这种行为看似猛,实则是冲动了兄弟,你喝酒后的行为直接把事情搞僵了,在中国的高校体制里,你摊上一个不靠谱的老板只能认栽,你现在这样子把事情搞大即使可以换导师,谁还敢要你?对于竟然要求“搬砖”?研二学生“走投无路”,高校导师“欺人太甚”,打击还有什么看法,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往期精彩考研三大“上分技巧“,历经风雨“迎彩虹,“金榜题名“不负众望“男女混住”竟为了节省资源?某高校这个做法,家长参观表示认可422万人报名考试,弃考超过“十分之一”!考研“弃考高峰期”中国五大“国服大学”,亚洲高校占榜“前十”!北大才排第七

非知失也

从计算机博士到私募大佬,他说投资一定要记住这20字箴言

“长牛分析1 号私募基金发行已满半年,这期间经历了各种酸甜苦辣,也得到了很多朋友和客户的支持,所以,我也想对这半年的投资做一个总结,同时也希望对于那些从其他行业转型专业投资的朋友有所启发”。三年前,百创资本陈子仪在半年总结中写道如上一段话。如今又过去三年了,他管理的私募基金长牛分析1号的净值已经突破 3.2,管理规模也超过了15亿人民币。回望过去20年的投资之路,陈子仪从计算机博士到私募基金经理之路经历了太多,这种职业上的转变对很多朋友应该有启发作用,以下为陈子仪的的自述。01我的求学之路我的小学和初中还算比较顺利,尤其数学成绩一直非常好,那时候只有一个梦想,就是成为数学家。我在高二的时候,异想天开,想提前参加高考,所以,在高二那年,提前把高三的课程自学了一遍,到正式报名参加高考的时候,我报名的那所学校通知我,因为我在他们学校没有正式的学籍,所以,不能参加高考。我为高考已经做好了所有的准备,突然被告知现在还不能参加高考,还要等一年,内心很沮丧。当时,很冲动地离家出走了。当时想,不读大学,工作也是一条出路吧。同学们偷偷为我送行,我记得当年带了50元钱,还有同学们为我买的8个大馒头。我从湖南的双峰县坐火车到了广州,后来又到东莞,到处找工作,但是,没有一个地方要我。我在广东省大概流浪了十来天,后来自己也明白这样下去不行,刚好在广州火车站碰到了来找我的舅舅,就跟他回了老家。回到老家,学校给了我开除学籍,留校察看的处分,当时,内心还是有压力的,不过,我天生是乐天派,很快回到正常的轨道。我记得填高考志愿的时候,我所有的第一志愿,都是数学系。重点本科里面,我当时填的是武汉大学的中法数学实验班。可是,命运开了一个玩笑。1991年高考那几天,我竟然感冒了,发烧很厉害,迷迷糊糊地考完,最后成绩出来,只上了中专线,最后被一所两年制的中专湖南省人民警察学校的刑事侦查专业录取了。我也可以选择复读,但是,那时候家里比较穷,家里觉得警察学校也不错,希望我去读。在警校彷徨了一段时间,偶然的机会,我知道可以参加自学考试,所以,理所当然地开始了数学专业的自学考试。到我中专毕业的时候,我数学专业大专的自学考试也差不多考完了。毕业后,我分配在湘潭大学公安处工作了三年,当了三年刑警。在湘潭大学工作的三年,是我人生中非常难忘的经历,在这里,我结识了不少现在还保持联系的朋友,后面还有几个朋友成为了我们基金的投资者。在公安处工作的三年,非常辛苦,上班很忙,还经常需要加班,那时候,我已经知道了可以考研究生,所以决定报考武汉大学软件工程国家重点室主任康立山教授的研究生,康老师是研究计算数学的,所以,我虽然报考的是计算机软件与理论专业,专业课考的都是数学。报考之前,我特意去武汉大学找了康老师,把我的情况告诉他,然后问康老师:”我这种情况,如果上了录取线,你愿意录取我吗?”康老师很肯定地回答我:“只要你能上录取线,我肯定录取你”。当时,康老师是武汉大学很有名的教授,又是国家重点实验室的主任,我当时其实是忐忑不安的,康老师的话令我非常感动。回去之后,我拼命自学数学,英语和计算机课程,然后,参加了1996年的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很幸运的是,我分数上了武汉大学的分数线。相当于我用了5年时间,取得了刑事侦查的中专文凭,数学专业的自考大专文凭,同时自学计算机和英语,考上了计算机学院的研究生,比正规在大学就读的同学只多花了一年时间。现在想来,我也不知道我当年是如何做到的。那段日子还是蛮辛苦的,但是,很充实。大家都说,投资是一场长跑。自学考研的经历,锻炼了我坚韧不拔的性格。所以,在这么多年投资的过程中,不管碰到怎样的风雨,对我来说,其实都不是很大的问题。02我的投资之路投资的念头最早来自于1999年著名的519行情,我当时在深圳的一家软件公司实习,办公室所有的人都在炒股。我一个武大师兄也在深圳,他通过房地产和股票投资成为了亿万富翁。我开始了解股票投资,一下子就迷上了。原始的资金来自于自己写共享软件的收益,现在在网络上还能找到一些我当年写的软件的破解版,比如webimage miner。从2001年建立一个网站开始向欧美销售,当年一个webimage miner的注册码卖29美金,到2008年才彻底关闭共享软件网站,因为我已经没有精力来维护客户,通过销售共享软件,我估计大概赚了几十万吧。从2001年开始,我一边卖软件,一边做投资,2001年到2008年我投资A股和B股, 投资过程还算比较顺利,技术分析的阶段大概只持续了几个月,理工男很简单地认为技术分析没有逻辑背景,所以开始了公司基本面的研究。由于我一直在大学里面学习和工作,博士毕业后留在大学当老师,自由支配的时间相对比较多,期间阅读了很多经典的投资方面的著作,可以说,能够找到的知名的投资书籍,我基本上都读了。2001年到2007年投资很顺利,陆续投入的50万变成了300多万,我大概是5000点左右离场的,但是2008年还是亏损了25%左右,主要原因是 3500点就开始不断抄底。这一阶段的投资,是从周期股开始的,因为周期股看起来市盈率比较低,我研究过很多周期性的行业,比如煤炭,石油化工,建材等,我很有印象的股票是中集集团,后来还研究过零售行业,比如百货,超市等,印象比较深的是苏宁电器。偶然的机会,招商证券告诉我可以开通港股投资,经过一番折腾,终于在2009年1月开通了港股投资,把我 A 股账户上的资金都转到了香港股票账户上。2009年到2016年,我主要做港股和美股投资,那时候没有港股通,所以,香港的账户买不了A股。港股非常注重基本面研究,通常是业绩推动股价上涨,是我喜欢的模式,所以港股投资做得比较顺利,2009年一直到2016年,股票资产已经增长到8位数,中间只有2011年有少量亏损,其余各年的回报虽不可考,应该比较可观。在做港股和美股期间,我开始逐渐聚焦于消费,医药,电子,互联网等行业,对这些行业的重点公司进行了系统地研究。当时,国内基本没有券商覆盖港股公司,国外大行也基本上只覆盖一些大市值的公司,并且,我们基本上也无法及时得到这些大行报告。所以,这段时间,我基本上是和一些朋友一起研究,大家互相分享。我们有时还和上市公司联系,直接去公司调研,比如2009年,我和一个在香港做基金经理的朋友结伴去了山东调研, 我们去了山东威高,东岳集团,罗欣药业等公司,那时去公司调研的投资者比较少,公司都热情接待 。当年的这些朋友,很多后面都创立了自己的私募基金,变成了专业的投资者。在做公司基本面研究的同时,我也对港股市场上的各种交易品种进行了尝试,可以说,香港市场上能找到的交易品种,我全都做过研究,并有大量实践,从股票到期货,期权,还有牛熊证,涡轮,我都很熟悉。到后面发现,最好的投资品种还是股票,期货和期权在少数情况下可以发挥作用,牛熊证和涡轮基本上风险很大。到现在,我基本上只投资于股票,其它的投资工具,研究过之后,你就会明白它的风险所在,简言之,基本上都与时间挂钩,就是说在有限的一段时间内,如果股票的走势如你所预期,这些品种因为有杠杆,所以,赚钱更快。但是,只要在这段时间的走势和你预期不一致,你很可能亏很多。而股票短期的走势的确不容易预测,经常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所以,专注于做期货期权等杠杆品种的投资者,很难持续成功,更关键的是,投资于这些品种,你要时刻跟踪它的走势,对投资者的身心健康大为不利。我记得在苹果的股票上我买过一次期权,当时苹果股价是200美金左右,我买了10万美金的看涨期权,赚了3倍后因为压力太大,就清仓了。2016年我来到深圳,那时候,我在股市里的资金已经增长到8位数,我认为自己已经可以持续赚钱了,就创立了一家私募基金百创资本,期间老友润樽投资的韩柏青和岁寒帮了我很多忙。因为我自己多年投资港股和美股中概的原因,基金创立之初,我对A股不太熟悉,所以,开始恶补A股的功课。我从雪球上招聘了几个研究员,开始对A股和港股进行系统地覆盖,可以说,主要的行业我们都覆盖了一遍。在我们基金当研究员当时是比较辛苦的,写完一个研究报告又要接着写下一个研究报告。到现在就好多了,主要的公司我们都覆盖了一遍,后面主要是跟踪,也会对一些新上市的公司进行研究。03投资策略百创资本成立后,我们组织研究员覆盖了家电、汽车、食品饮料、运动服装、新能源、医药、软件、消费电子、建材、旅游、教育、互联网等行业。对这些行业的龙头公司都进行了系统研究。这三年来,我们投资过周期性行业,也投资过非周期性行业。有过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在这过程中,我们逐渐开始聚焦于消费和医药行业。最近,我对投资策略进行了梳理,总结出了20字策略:消费医药,好股平价,组合投资,忽略大市,长期持有。这个策略有些方面和其他人提出的策略有相似之处,这很正常,但是,我们把它当作一个整体来理解,就和大多数人有差别。消费医药国外和国内股市的历史和现实都证明了,有些行业天生适合产生大牛股。比如消费,医药行业牛股辈出。另外,消费医药包含很多相关性不大的子行业。所以,我们虽然聚焦于消费医药。但实际上,我们的投资组合是很多元化的。同时,我们只是重点投资于消费医药,不代表我们不投资其它行业,如果其它行业能找到很好的投资机会,我们也会参与。事实上,消费医药这两个行业之外,我们也投资了不少牛股。在消费医药这两个大赛道里,我们对公司的具体选择标准:● 处于一个增长的行业, 增长的空间还非常大,同时, 行业的竞争格局比较好。● 细分行业中的龙头公司● 很确定的竞争优势● 估值和业绩的增速匹配好股平价通常的说法是好股好价,意思是用低估的价格买入优秀的公司。但是,我们在投资实践上也发现,通常情况下,优秀的公司的估值就是比一般公司高。如果你一定坚持要用便宜的价格买,可能你一直买不到,错失投资良机。好股平价的意思是以公平的价格买入一个优秀公司,这里我们认为的公平价格就是在普通公司的估值上要加上溢价。好东西要有好价格来匹配,这其实很合理。好股平价还有另一层含义,就是看一个公司,先看它的质地,后面才考虑价格,如果不是一个优秀公司,我们基本上不考虑投资。优秀的公司会自我进化,它通常变得越来越好,股东可以高枕无忧。而普通的公司,也许短期看起来便宜。但是,不知道什么时候,它可能爆出意想不到的雷。组合投资每个市场,每个行业,每个公司都可能出现黑天鹅。所以,我们选择市场的分散(分布于A股和港股,美股),行业的分散,个股的分散。我们不会过分重仓于某个子行业和公司。忽略大市忽略大市有两层意思:● 忽略股市牛熊● 不要择时这是普通投资者最难做到的,过去三年,国际国内形势是跌宕起伏的三年,每个阶段,都可能发生令人忧虑的事情。如果,你担心外部环境和股市牛熊,可能根本无法做投资。我这么多年的投资实践证明,短期股市的牛熊是无法预测的。所以,我们专注于研究公司, 只有单个的公司的情况,你是可以做到深入理解的。股市的牛熊,对公司短期的股价有影响。但是,长期来看只有公司的盈利是推动股价变化的最重要的因素。我们专注于消费医药和这条原则更吻合,因为消费和医药行业跟宏观经济形势关系不大,所以受外部环境的影响很少。同样的,消费医药行业的表现受熊市的影响也比较少,熊市中,消费医药还往往成为避风港。长期持有一个优秀公司的成长需要时间,从小树长成参天大树往往需要5年到10年。长期持有的意思就是你找到了一个优质的公司,如果想获得理想的回报,需要持有比较长的时间,往往需要数年之久。另一层意思是,不要因为一个优秀公司短期估值比较贵而轻易卖掉。只要一个公司成长的天花板还很高,它还一直在以较快的速度成长,就不要轻易卖掉。04几个重要的问题1.选择消费和医药行业重点投资的原因?有两个重要的原因:(1)前面说了,海内外股市的历史都已经证明了,消费医药行业牛股辈出。这两个赛道都是黄金赛道。(2)投资有复利,研究其实也有复利。消费和医药行业的周期性比较弱,很多公司能够持续的成长,所以,你把一个公司研究比较清楚之后,随着时间的积累,你对这家公司的理解程度越来越深,所以,以后的很多年,你都可能在这家公司上持续赚钱。其它的周期性行业就没有这个优势。2.草根私募和学院派私募相比,有什么优势?我虽然是计算机博士毕业,但是,在私募基金这个领域,却是个草根。我观察过很多基金经理的表现,总体来讲,市场认为:草根私募出道之前没有管过大资金,没有经验;草根私募通常重仓某几个单票,比较激进;草根私募的业绩的持续性不强。所以,你可以看到,市场对公募出来的业绩比较好的基金经理很认可,他们募资通常比较容易,而草根私募,募资通常很难。市场这种认知还是很有道理的,很多草根私募通常活不过5年,但是,草根私募也有一些独特的优点:(1)在私募之前,一般自己已经在股市里赚了很多钱,具有持续赚钱的能力;我做私募之前,已经在市场上赚了超过5000万。(2)草根私募对市场的适应能力比较强,草根私募基金经理通常已经有比较长的投资经验,各种市场都碰到过。(3)草根私募一般从研究到投资都比较强,所以,对投研团队的依赖度比较低。团队人员的变动对业绩的影响比较少。如果你是一个草根私募,就要注意克服前面提到的一些问题,同时,也发挥作为草根私募的优势,我认为作为基金经理,草根同样能够成功。市场上也有了不少成功的先例。3.医药行业需要一定有医药背景,才能投资吗?我投资医药行业,主要是分析了医药行业的一些特点,认为这是一条黄金赛道,不可错过。我个人做投资时,就看过比较多的医药公司,做私募基金以来,更是组织研究员对医药行业进行了系统的覆盖。医药行业的研究相对比较专业,研究团队中最好有医药背景的成员,但实际上并非高不可攀。我们是这样做的,首先,我们把医药行业分为几个子行业:化学药,生物药,疫苗,CRO,药店,医疗器械,医疗服务等。然后,分析每个子行业的特点,看行业的增速,受集采降价影响的大小,确定重点投资的子行业,再在这些子行业里找出其中的龙头公司,分析其竞争优势,估值等,最后确定投资标的。医药行业出的很多大牛股,其实要理解其投资逻辑并不难,比如长春高新,爱尔眼科,通策医疗,泰格医药等,理解这些公司,很多只需要常识而已。至于有人说,没有医药的背景,对一个药的特点,竞争优势,销售峰值,很难评估。但是, 即使你是医药背景出身,只要你对某个药所在的领域不是专家,你要评估同样很难。这时候,外部的研究力量会发挥一定的作用,比如说卖方的研究,比如说向某个领域的专家咨询。海外也好,国内也好,我们来看看一些医药牛股,其实,对一个公司来说,更重要的是其管理和研发体系,而不是单独的某个药。一个医药公司,有优秀的管理团队,有先进系统的研究体系,总会源源不断地研发出新药,反之的话,即使某个阶段开发出某个好药,没有持续性也意义不大。至于某个具体的新公司,它的产品你不好评估的话,放弃就好了。这个市场上已经有足够多已经证明自己的管理和研发体系的好公司,没有必要所有的钱都想赚到。我从来不认为自己是医药专家,但是,过去几年我们对医药行业的投资依然很成功。4.博士的求学经历,对做基金有什么帮助?读博士最大的好处,就是你研究一个东西的时候,你会用系统的方法去研究,而不是东一榔头西一棒子。比如,在理论基础上,我把能找到的知名的投资理论的书籍,基本上都通读了一遍,结合自己的投资实践,就会少走很多弯路。在研究上,我们组织研究员系统地研究了主要的行业和公司,有这样的过程的话,就会对主要行业的特点有比较清晰的认识。投资品种也是如此,我几乎尝试过所有的投资品种,深度了解它们的优缺点。05什么样的人适合做基金经理?因为我朋友中很多做私募基金的,据我的观察,我认为具有以下的一些特质,可能做基金经理更易于成功。1、你要有对投资的热情。投资是长跑,如果没有热情,你很难坚持下去。2、你要有比较宽广的知识结构。好的基金经理不可能只研究单一的行业和领域,通过不断地学习和实践,你要逐渐理解越来越多的行业。这是指专业知识,另一方面可能更为重要,你要有人文方面的背景,对文学,哲学,美的认知和感受。这一点可能更为重要。说穿了,你最好有文艺青年的特质。3、你要有开放的心态,你不能很固执。基金经理一定要能接受和自己不同的观点,并调整自己的决策。4、你要是乐观主义者。这一点非常重要,悲观主义者很难长期在投资上取得成功。投资的过程通常是跌宕起伏的,外部环境也经常动荡不安,如果对未来,对国家,没有信心的话,要拿住股票是很困难的。5、你要有健康的身体。基金经理的压力比较大,没有健康的身体,很难取得优秀的业绩。总之,投资之路艰难而有趣,充满挑战,如我们从前所言,我们愿意用求道的心态,继续这条探索之路。按照WIND的数据,长牛分析1号在过去三年半之中,在所有的股票型私募基金里,业绩排名在前1%之列。百创资本所获荣誉(节选):私募排排网2019年10月“三年期股票策略稳健基金经理排行榜”第五名东方财富私募风云榜2019年度“新锐私募基金公司”证券时报2019年度第五届“金长江奖年度新锐私募基金经理”2019年度Wind最强私募基金(宏观策略)“长牛分析全球一号”2020年金斧子价值投资之星奖“金斧奖”仅限金融资产300万以上或最近三年年平均收入超过50万的合格投资者

独见晓焉

好消息!教育部已发文,建议研究生扩招!

小编相信,今天又有一批小伙伴们查到了自己的初试成绩,内心五味陈杂。不管怎样,这都将成为过去,生活还是要继续的~不过,有个非常劲爆的消息小编要和大家分享:重庆市下达了文件,表明响应国家教育部号召,要扩招研究生数量!小伙伴们是不是很激动呢!相信其他地区的教育委员会也会加紧安排工作,小伙伴们可以期待一下啦~这几天,考研成绩一出,小伙伴们几家欢喜几家愁,400+的同学们开心庆祝,低分飘过的暗暗担心,成绩过低的小伙伴则是难过又苦恼。理想和现实差距有多远呢?我们来看看这几位小伙伴怎么说~(此处仅代表其个人观点)小编建议对成绩有疑问的小伙伴,要通过正规途径申请成绩复核,小心上当受骗。其他小伙伴,如果有什么好的建议,也可以在下方留言哦~一般情况下,成绩是不会出现错误的,但是也要清楚自己薄弱在哪里,在哪一个过程中自己出现了纰漏。决不能从同一个地方摔倒两次!01成绩不理想该怎么办?1. 考的真的太差了,连国家线都没有上。这部分小伙伴,或多或少因为个人和客观原因,单科或者总分没有上国家线。这时候,成绩分析很主要,小编刚刚说过,如果有异议可以申请复核,但是大概率没有什么问题。小伙伴没有异议的话,就要正视自己的薄弱项了,看看自己是哪门扯了后腿。是自己复习不够认真深入,还是考题方式不适合自己,这很关键。找到问题后,就要考虑自己还要不要继续考研。如果选择重新开始考研,那么现在就要进入学习状态了。除此之外,心态也要迅速调整过来,因为未来的一年,你会承受很多来自外界的压力和自身的心里的不安。有一个良好的心态很重要!这里要插播几句:应届小伙伴们要开始准备毕业了!!千万不要耽误了自己本科的毕业,虽然双手准备会很辛苦,但是按时拿毕业证也很重要!边复习边工作的小伙伴,也要劳逸结合,虽然时间紧张,但是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切勿让健康亮起红灯!如果选择放弃考研,开始找工作。小编建议小伙伴开始完善自身简历,简历要简洁有重点,突出个人能力,奖项不重要,重要的是技能!!实习经历和兼职经历也很重要,切勿堆砌无关内容。在网上找工作的小伙伴,也要注意自己个人信息的保护,小心网络诈骗。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过高的薪资待遇说明你要在工作中付出更多辛劳。一定要学会去筛选信息,也要甄别目标公司是否有能力带你迅速成长~2. 成绩和目标院校分数线仅有几分之差这部分小伙伴们,确实有些左右为难。人生选项多了,反而更苦恼。小编建议:这部分小伙伴如果不是对目标院校有过分的执念,可以选择调剂。只是想要一个研究生学历的小伙伴同样适合这条路。有些调剂院校的教学质量并不差,可能就是在名头上不如目标院校摆了。真的是英雄,大家是不会问出处的。现如今,想要发展好,一定是学历和能力双管齐下的。相反,那些对院校有过分执念的小伙伴,你们可以选择重新准备考研。这部分包括想以研究生学历为跳板,准备读博,从事科研研究的小伙伴。如果研究生院校对你来说真的很重要,可以选择重新考研。但是小编要提醒这部分小伙伴两点重要事项:客观上,每年国家线和目标院校分数线之类的都会有变动,主客观题命题方向会变,考题是否是你擅长的内容等等,变数会很大。主观上,你会面临很多实际问题,尤其是心理上的压力,生活环境的压力,你是否能承受住,小伙伴们也要考虑好。好啦,今天小编就说到这里~那些考得不错,抓紧准备复试,祝金榜题名!

跳出去

我,25岁,女研究生,211大学毕业,投了100份简历竟然找不到工作

女性的职场之路丝毫不逊于唐僧去西天取经。我,25岁,女研究生,211大学,毕业就等于失业昨天,我表哥给我打电话,让我给她女儿找个公司安排工作。我非常纳闷,我侄女挺优秀的,她学校是211,学的财务专业,当年是保送上研究生的,怎么会找不到工作呢?既然受人之托,又是表兄弟关系,我就给我侄女打电话了解一下她的基本情况。我侄女说,她先后投了100份简历,面试了15家公司,发现同等条件下,男学生学历越高越好就业,男学生比女学生好就业,女本科又比女研究生好就业。人家一听你是硕士,就会问你有没有男朋友,什么时候结婚,打算什么时候要孩子。有个企业HR给我侄女说,如果能入职三年内不结婚,六年内不生孩子,他们就签合同。好不容易通过了简历筛选,有家HR无意中给我侄女说,他们单位其实不希望招女生,因为女生会结婚、生孩子,耽误工作时间。原本踌躇满志的她,却因这个HR的一席话又泄了气。更让她倍感挫败的是,过五关斩六将后,有的企业最终还是在面试环节对男生进行了倾向性录取。所以,比来比去,最倒霉的就是女研究生,她身边的女同学也没有几个找到好工作的。本科的女同学都已经拿到万元工资了,她竟然连个工作都找不到。早知道这样,当初说什么也不上研究生了。职场厮杀,不会因为你是女性就多半点柔情,也不会因为你是母亲就多一点体恤网上流传过一段京东老板刘强东与下属聚餐的视频。在刘强东敬酒时,其中有位女性,从穿着看,应该是高管,小心翼翼地告诉刘强东,自己已经怀孕四个月了,所以无法喝酒。说完之后,女高管又迅速补上了一句:“这不会影响工作,我都是正常上班加班。”刘强东听完,随口问了一句:“不休息吗?”女高管立即回应,“不用不用,反应期过去了,现在已经不影响了。”刘强东说:“该休息还是得休息,我们也有休了很长时间的老员工。正好趁着这个时间,给下面的新人一点机会。不要以为这个公司离了谁都不行,其实都可以,没问题。”刘强东的话应该是从关心下属的角度说的,他的本意,也许真的是劝慰怀孕的女高管放心休产假。但是,说着无心,听者有意。我相信,这番话对这位高管来说,一句比一句扎心。新人上位、工作交接、职位不保、怀孕休假、生子动辄一年半,在竞争激烈的职场,一年半会改变多少人和事。也许,你辛辛苦苦组建好的团队,三个月就能改头换面;也许,你开疆扩土换来的事业版图,一个月就能被上层抛弃;也许,你加班熬夜才坐稳的位置,半年后就换了主人……职场女性打拼几年时间才换来的一切,生个孩子、休几个月也许就功亏一篑,如果换做是你,敢怀、敢生、敢休息吗?职场上,女性薪酬不及男性8成中新网报道,2018年,中国女性平均薪酬为6497元,薪酬均值为男性的78.3%,职场上,男性的平均工资普遍高于女性平均工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男性平均受教育程度高于女性,而在专业选择上,女性选择文科院校人数多于理工科院校,而理工科工资回报比文科高;二是男性平均工作时间长于女性;三是男性劳动经验和技能的积累是连续的,而女性的劳动经验、技能积累往往会因为生育养娃中断;四是劳动力市场存在性别歧视现象,在非国有单位存在男女同工不同酬。有数据也显示,生育也是影响女性就业的一个重要因素。在生育前后近1/3的女性更换了工作,或没有回归职场成为了自由职业者;46%的女性由于生育主动或被动地错过了职业机会,而仅有23%的男性职业机会受到了生育过程的影响。三个主要原因导致女性就业遭受歧视,最严重的是女研究生每年求职季,关于女性遭遇不公平对待的问题,都会成为社会热议的焦点。首先,一般女大学生毕业后工作不久就会面临结婚和生育的问题,此时劳动法规定雇主需要为女性员工提供带薪产假和哺乳假,追求利益最大化的雇主此时更倾向于录用不需要休这些假期的男性求职者。其次,从身体情况来说,大多数雇主认为女性求职者相比男性求职者身体较差,不能吃苦且不适应出差,不利于安排工作。再次,大多数雇主认为女性求职者可能更注重家庭而非职业发展,这将导致她们在工作上的责任心和进取心大大低于男性求职者。一位网友说,原本以为自己在深圳应该碰不到性别歧视的问题,毕竟结婚生子这些人生步骤已经走完了,孩子也有老人在带。可是谁知道拼死拼活加班,最后却换来领导一句:“女的总是会多照顾家庭的。”言下之意不外乎说自己现在看着挺拼的,将来可能就混日子了。在就业时遭到性别歧视最严重的,实际上是女研究生。研究生毕业时的年龄一般在25岁左右,因为她们的学历素养比较高,在经过2-3年的职业起步期,在27-28岁左右普遍会成为公司的业务骨干。但与此同时,她们也会赶上生育的高峰期,其中相当一部分会在27-30岁左右结婚生子,而且在生育后相当一段时间,生活的重心都将是孩子而不是工作。即使自己为了事业不想生孩子,社会和家庭的压力也会逼着她们生。花了好几年的时间和资源培养的关键战力突然缺阵,给企业造成的损失往往很大。虽然法规层面有保障,但带有歧视性的“奇葩”规定仍然层出不穷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教育部、司法部、卫生健康委、国资委、医保局、全国总工会、全国妇联和最高人民法院印发《关于进一步规范招聘行为促进妇女就业的通知》。各类用人单位、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在拟定招聘计划、发布招聘信息、招用人员过程中:不得限定性别(国家规定的女职工禁忌劳动范围等情况除外)或性别优先;不得以性别为由限制妇女求职就业、拒绝录用妇女;不得询问妇女婚育情况;不得将妊娠测试作为入职体检项目;不得将限制生育作为录用条件;不得差别化地提高对妇女的录用标准。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奇葩”规定仍然层出不穷。有用人单位曾在招聘启事中直接写明男士优先,能证明自己是女汉子的可以;同一岗位女生的录取分数线比男生高几十分,或者将录取的女生安排在边缘部门、边缘岗位;有调查报告曾指出,投递简历后,男性大学生接到面试通知的次数比同等情况下的女性大学生高约42%;一些企业甚至对女生的外貌提出苛刻要求,还规定了女生的血型和星座。如此种种,都在不断加剧着女性对就业性别不平等现象的焦虑。相对于大公司对职场女性权益的保护,小公司是心有余而力不足马云爸爸在演讲中大谈阿里的女员工占49%,35%的管理层是女性,23%的高管是女性。阿里能够负担额外的用人成本,小企业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就拿我以前待过的一个公司来说,公司对待男女员工也是一视同仁的,政策规定给女员工的福利一项都没有落下。女员工休产假回来,并不能尽快进入状态,而且工作家庭同时兼顾也是相当辛苦。所以公司虽然没有明文规定,但也默许女员工提早一点点下班,也让一些女同事转到后勤岗位了。大公司人多,几个人同时休假影响都不大,但小公司员工不多,少一个人都会乱成一团。曾经有一段时间,公司几个女同事几乎同时怀孕了,其中一个女同事还是刚休完产假,又怀上二胎。女员工休假之后,相应的工作全部转嫁于男员工头上了,而且有的工作很琐碎,并不算业绩。那些日子,男同事都忙疯了。这对男员工又公平么?想改变女性就业现状,需要正向政策导向来引导保护女性,用人单位负有重要的责任,不过要求用人单位完全承担起保护女性的“成本”也并不现实,家庭的分担、国家政策的保障,都是推动男女平等就业的重要环节。政府可以考虑出台相关的税收减免和其他支持性措施,采用切实可行的手段引导和约束用人单位,积极承担性别平等的社会责任,同时为企业解决后顾之忧。如果企业通过上报企业全体员工生育孩子的数量,企业可以获得税负减免,或者给予企业其他优惠政策,你说老板们会不会欢迎呢?比如:头胎,企业减税××万;二胎,企业减税××万;每雇佣一定数量的女大学生,就能够减免要交的一定数额的社保缴费。当招聘职场女性有利可图之时,不用政府强求,企业自己就会积极踊跃的争相延聘优秀的女大学生,女研究生和职场妈妈。所以,只有从政策上改变,整个社会都能站出来解决企业里女性和母亲身份的矛盾,而不是将母亲身份视作职场的负担,女性才能安心享受作为母亲身份的快乐,以职场妈妈身份为骄傲。已婚未育,不被考虑录用;怀孕就被隐性地降职、降薪;从怀孕到哺乳期结束,职业发展停滞不前;生完娃回到岗位发现职位已经被无情取代;……希望这样的故事以后不要再发生。

不能过也

最新,上海的大学排名的新看法

综合性大学:第一档:1、复旦大学文理科实力很强,经济很强(理论),工科一般,医科很强走向:复旦总有一种皇帝的女儿不愁嫁的味道,在上海无论是找工作还是社会声誉,复旦都与清华北大处于一个级别甚至更好。复旦再往上走的可能性已经很小了,因为按目前的状况来看,前两位是不能撼动的。2、上海交通大学工科很强,理科强,经济很强(应用),文科一般,医科很强(合并了二医大)走向:曾经的工科第一名校,被拆分的只剩下了机械和船舶,但交大用自己不断的努力,赢得了尊重。交大总是被复旦压制,所以使得交大明白了一点,什么事都要靠自己去争取才能得到,而交大也是这么做的。有望赶超复旦,坐上上海高校的第一把交椅。第二档:1、同济大学工科强(以建筑,土木,机械见长),理科较强,经济一般,文科一般(科技德语很好),医科一般走向:同济给人的印象总是建筑和土木,但经过了两位在瑞士和德国名校获得博士的校长的率领下,同济的学科已经得到了极大的丰富,汽车学科更是成为了王牌学科,其他的学科质量也都非常的高。2、华东师范大学文科很强,理科强(数学很好),经济一般走向:华师大给人一种风度翩翩的绅士的感觉,也许正因为这样一种感觉,她吸引了一大批优秀的学子来这里深造,但也是因为这种气质使得师大显得非常保守,有点不思进取,仿佛还沉浸在当年把同济甩在身后的快意当中。不会有太大的波动,稳居第二集团。第三档:1、华东理工大学工科强(以化工,制药,环境,生物工程见长)理科较强,经济一般走向:自从从当年上海众人皆知的华东化工学院改名为华东理工大学后,她就好像消失了一样,华理大给人的感觉就是低调,非常的低调,但去掉浮躁后,你会发现华理却是上海各校中进步最快的一所,不但将自己原来的优势学科发挥到了极致,其他的学科也得到了很快的发展。有望进入第一集团。2、上海大学各科的实力很一般说明:之所以将上大排在三档,是因为潜力很大,报考这样的学校可能会比较合算。走向:投入的这么多的资金都用到那去了?上海大学给人的印象就是暴发户,本来只是一帮平民,忽然有一天有钱了,却不知道该怎么用了。不过有钱总比没钱好。成为第三集团的老大应该是没有什么问题的。3、东华大学各科的实力一般,但服装设计和面料研究方面很强走向:东华的研究有点默默无闻,到是经常看到几个穿衣特别节省的模特出现在电视上,所以给人的印象不是太好,不过据说中国宇航员的服装就是出自东华之手,看来她在本领域的实力还是非常强的。以上学校专业门类一般比较全,可根据各专业的强弱报考。专门性院校:1、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很强,建议想学经济,分数又不够复旦交大的,可以考虑财大走向:在向多科性的大学发展,有望成为上海的人大。2、二医大医科很强,已并入上交,不过招生应该是分开的,各专业分数差距很大,考上不难,但想要进7年的就要谨慎一些了走向:以后和交大就是一条船上的了。3、华东政法大学法律很强走向:得不到更多的支持,学校就难以发展。4、上海外国语大学外语类的院校,很热门走向:随着中国自身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汉语的地位会不断提高,语言类高校的是否应该存在成为了一个可能被讨论的问题,或许应该转型,或许被合并。5、上海对外贸易大学财经类院校总是最热门的,虽然实力一般,但只要将来就业好,其它什么都是假的了6、上海海事大学有一定的实力的一所高校,而且有一部分的专业很热门,因此也成了考生们追捧的高校之一7、上海理工大学二本当中最有实力的高校,在很多地方都是在一本招生的,制冷专业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只是它不够热门。可以这么说上海理工是一所拥有一本实力的二本院校8、上海师范大学实力仅次于上海理工,上海的高中的教师几乎都出自此校,在师范领域有着很高的声誉9、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仅存的医学院独苗,校如其名,在中医药领域很强10、上海电力学院仅凭电力两子就能吸引大量考生11、上海海洋大学实力不错,但专业太冷,强势专业招不到优秀的考生12、 立信会计学院虽然是刚从大专升格为本科的学校,但她在会计领域是很有名的想了解更多高校信息,请多多关注我哦!

永濑

今年工作好找吗?四位硕士毕业生讲述了自己的求职悲欢

本文转载自新京报书评周刊(id:ibookreview)3月份,虽然离7月毕业生离校还有几个月的时间,但是对于校园里的应届毕业生们来说,“找工作”已经进入了尾声。已经手拿一个或几个“offer”的人,或许还在期盼在最后时段有没有更好的机会;而尚未拿到合适“offer”的学子们,恐怕难免要陷入深深的焦虑。相比于上世纪80、90年代毕业、工作仍然主要靠“分配”的毕业生们而言,如今的大学生在就业市场上享有着更多的机会和自由——而这同时意味着严峻的考验。这种考验还不只是能力上的,同样是心态上的。动辄绵延半年乃至一年的求职季,理想和现实之间的落差,硬性条件和偶然机遇的确定和不确定,一线城市与二三线城市的优劣,工作与恋爱的难以调和……无不考验着这些刚刚要踏入社会的年轻人。他们长大了,却又尚显稚嫩;他们努力表现自己的优秀,但内心却时刻经受着纠结和自我怀疑。今天书评君邀请了几位2018、2017年的应届硕士毕业生,讲述他们自己的故事。这些故事非常个人化,并不能代表浩浩荡荡的求职大军,但其间的选择与心情,也许能够触动或多或少有着相似经历的年轻人。讲述人01:小帆2018年应届硕士毕业生北京某大学英语笔译专业求职方向:教师、教育采访记录:彭丹选择做一个教师,却会偶尔“眼馋”其他小帆大概是整个秋招大军里的非典型求职者。她的简历命中率很高——因为她投的少,大概一只手的指头就能数过来,而且它们都集中在教育行业,有的放矢。“我不太会去挑战特别难的东西,教育对我而言是最简单、最擅长的领域,而且也算喜欢。”和大多数边找工作边摸索方向的毕业生不同,小帆似乎较早便明晰了自我定位。暑假找实习在她看来就像一次模拟秋招,就跟摸底测试一样:“暑期实习也要经过网申和层层考核,那个时候投微软这样级别的公司直接石沉大海了,逐渐地便对自己的水平和适合的行业有了预估。”比如小帆找过咨询行业的实习,但“做得又累又不快乐”——而且她发现身边很多优秀的同学在这个行当求职时都受挫了,预估了成本和回报之后,务实的小帆放弃了这类看似光鲜的热门竞争行业。本科期间,她做了许多份兼职老师的工作,有了这一行的经验,并发现自己很适合。之后便把求职的目标锁定在了教育行业。在找工作前的一个暑假,她又去了一所公立学校当实习老师,并拿到了留用机会,顺理成章地成为了一名“准老师”。而那时,绝大多数同学还在秋招中奔波劳返。当然,与小帆投契的可能不只是老师这个行业——她也隐约觉得自己还有其他的潜能。但无论是机缘安排还是个性牵引,小帆最终选择了自己胜任教师的一面。有时候,她也会觉得自己没有尽到事功,自嘲是个“庸俗里的懒惰派”,“懒惰是指跟那些尝试很多然后做最优选择的人不同,我却在庸俗的范围内做有限的、有针对性的选择”。可有时候,小帆也会对自己“庸俗的懒惰”有所质疑。毕竟,和那些四处尝试的同学不一样,小帆做过的尝试十分有限。就像“未被选择的路”总是引人遐想和惆怅一样,有时听到别人有了名企或部委一类的工作时,小帆会心生“少许的自我怀疑”,觉得自己看似果断的背后是被过早封闭了的各种可能。“我之前没有考虑过公务员一类的岗位,但听说有的同学离外交部无限接近时,我会想:‘哇塞,如果我尝试了会不会也有可能进?’又比如有的同学去了一家超有名的大公司,满足了我以前对都市高级白领的想象——于是我感到眼馋、艳羡。”尤其是今年过年的时候,小帆跟妈妈本在包饺子,妈妈无意提起同事家谁谁的孩子找到了华为的工作,一个月两万。小帆的心里“噔”地一沉,当下就不大高兴:“关于工作的事我们不是讨论过多次了吗?为什么妈妈还要举别人的事例让我难受?”后来小帆发现,自己之所以有过敏的表现,是因为别人的事刺痛了自己的不甘——归根结底,小帆还是不能完全消化自己所做的选择。可无论可能之径有多少条,最终能选择的始终只有其一。或许做怎样的选择都会有遗憾。而究竟哪条路更好,也许要等到许多年之后才能揭晓;也许根本就没有标准答案,自己能负责的还是只有当下和可预见的未来。至少在当下,“老师对我还是最好的选择。我后来拿那些艳羡的工作跟自己的工作比较,发现我的天平最终都会向教师倾斜——所以我也好像不仅仅是因为‘懒惰’才去当了老师”。“教师行业的最大快乐不是单向传授知识,而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连结。而我骨子里确实有与人交往的欲望”。小帆记得,在公立学校实习期间,她给两个班上文学课。那两个班中各有一名“文学少女”让小帆觉得很喜欢:“她们对文学有独到感悟,我很爱跟她们聊天。我知道她们并没把我的课当成应付的课业。”而就在小帆结束实习后的一天,两名女生不约而同给自己发来了微信:“老师好希望您下学期继续教我们班,不知道下学期带我们读哪本书?”那一刻,小帆感受到与两人的奇妙默契和巨大的快乐。讲述人02:小南2018年应届硕士毕业生北京某985大学文科专业求职方向:媒体、出版求职也许不光关乎结果,也关乎过程作为一个从来不会像经济人一样做理性规划,又免不了盘算薪水、户口、平台这些俗气指标的应届毕业生,我从去年9月就开始密切跟随着求职大军的主流,这阵跟着投互联网,那阵跟着投银行,像沙丁鱼群里的一只小鱼,生怕稍因落后而吃亏。可盲从的结果也是可想而知。尤其数学不好的我连许多笔试都过不了,那段时间做数学和逻辑题做到怀疑智商。后来好不容易摸到一点笔试的门道,偶尔能解锁了面试的关卡,却发现对沉静寡言的自己而言,面试——尤其是群面的难度不亚于那些张牙舞爪的数学题。记得第一次群面,我连话都插不上,刚起个话头就被人像灭烟一样掐断了。或许是出于逃避,我不想再参加任何有群面的面试,也早早封闭了企业银行一类的路子。后来干脆不再海投,把目标瞄向了媒体、出版社一类的文化行业。其实这不算是折衷,而是在摆正自我认知后的调整,我发现自己乐意与文字打交道,虽然自己的文字绝不算好。即便如此,打击仍是接踵而至。有的出版社是连简历都过不了,有的是笔试未能通过,而许多我想去的媒体,光看形容词众多的招聘要求我就够不到——比如丰富的采访经历,作品积累以及某一领域的深厚储备。自觉心虚的我只好把目光转向有校招渠道的官方媒体机构,但一级的媒体也多折戟沉沙,有些在最后关头被刷了,有的则是简历都没过。直到1月份去参加出版社的集中招聘会,自己认认真真写了求职信,准备了一点作品,在当面呈递之后终于叩开了一些出版社的笔试机会。后来也发现,在答出版社一类的笔试题时我更为得心应手,甚至搜肚刮肠写完书评后还会有点点成就感。后来便接到了两三个出版社的offer。但当我跟同学分享了这一信息,他们会皱眉:“为什么要去出版社?”我后来也问起了自己要不要去出版社。原因是发现单位提供的那点薪水,如果扣除房租等等就变得紧紧巴巴,更别提存余了——这会让本来就漂在北京的自己更没有安全感。我自认境界不高,也没有条件放弃对物质的考量。不过,相比最初海投时的盲从焦虑,认清了自身水平的我反而淡定了很多,我发现自己还是想把方向锁定在文字一类的工作,记者或者编辑都很好。记者可以满足自己骨子里的好奇心,扩展有限际遇以外的交流,去描述更广阔的世界——而有些事情总要在描述过后才会思考。我不希望自己在离开大学后便溜回怠惰和懒散的思考方式和信仰。既要外出采访,又要静心写作的记者或许能让自己骨子里的活泼与冷静平衡互现。记得面过自己很心仪的一家杂志社,虽然工资不高也没有户口,但我很笃定地想要去那里,心想如果通过就可以结束烦人的秋招了。好不容易通过了笔试,可面试得有点糟糕,最终果然没进,后来听说要了北大中文系的一名女生。虽然以前我也经常怀疑自己,但求职季却让自己的弱点全方位地暴露出来,再加之跟周围的人被放置到同一参考系中,差距越发一目了然。好在的是,我还不至于自暴自弃。甚至,我对自己做了更集中的反思。我发现自己在本科和研究生的专业选择上太过随性,当时更多想的是进入学校这一逃避工作的庇护所,而没有真正依据自己的所好和所长来做选择,以至于在那个专业上都缺乏深厚的积累。最为遗憾的是,我发现自己的思考力在本质上还很薄弱——很少真正去做批判性的、不落窠臼的思考;另外我一直也不敢突破自己的舒适区,安于文静内敛的人设,忽于去做更为广阔的交流。求职也许不光关乎结果,也关乎过程,这份自我审查或许会鞭策我很长一段日子。而想要去媒体行业似乎也是在潜意识中想要挑战自己,破而后立。记得面试南方报业那次,从公共话题到个人爱好,我竟也侃侃而谈起来,成为自己有史以来最为愉快的面试。我发现自己虽然还存在很多短板,但不是没有改善的可能。求职的战线一路拉下来,对工作的认知终于不再浮躁。到了3月份,发现自己留在北京的可能越来越微弱。如果以前我会觉得不甘,不过现在似乎敢于承认并正视自己的平庸和不足了——只要我没有消磨掉自己的兴趣和进取心。不知道7月离校之后我会在哪里,但希望是在做一份喜欢又踏实的工作。讲述人03:空心糯米丸子2018年应届硕士毕业生北京某大学中文系创意写作方向求职方向:文化、传媒找工作不易,爱情也很难研究生毕业后,发现找工作并没有变得更容易这不是我第一次找工作了,但是却是第一次意识到就业形势如此严峻。六年前,我本科大四,即将从一个985的理工科大学的中文系毕业。当时年少轻狂,决定了考北大的研究生,就在成绩公布前,都没有找过一份工作。当时的想法坚定单纯,真要做成一个事情,就不能给自己留退路,就是要破釜沉舟,要退无可退。后来意料之中的没考上。2012年3月,开始第一次找工作,错过了整个秋招和大部分春招。但是在毕业前的两个月,我还是找到了一份挺好的工作,在家乡的省报做记者。这多半是运气,所以说找工作是一件很玄学的事情,和玩旅行青蛙差不多,有时候没有带幸运草护身符,食物也一般,却偏偏抽到稀有,而万事俱备时候带回的照片可能很敷衍。六年后的这次求职,让我开始有一点怀疑人生。第一步,投简历。我自己觉得,我的简历肯定不算是很好的,但是肯定也不算太差。两年多省报工作经验,几份还不错的媒体实习,学校不错,研究生,发过不少稿子,获过奖,参加过实践项目,六级也过了。但是事实就是,我投出的简历,大部分没有回音。(上图为找工作进度表的部分截图)我很长一段时间几乎强迫症,怀疑自己简历里留的邮箱和电话有问题。而且还发现了一个很难堪的事实,根据北京的落户政策,落户要求研究生27周岁以下,当时我28周岁。这意味着,提供户口的事业单位,校招我可能没机会了。焦躁的结果是,开始慌乱,然后开始海投。各大网站、学校、教育机构、企业报刊,和专业贴边的我都恭恭敬敬递上简历。但是依然回应寥寥。但毕竟有了些回音。有给出很高工资的培训机构,有主要做考研资料的出版社,有某网站的文娱部门。后面还有很想去的出版社和报纸。培训机构,我去了,过了一面和二面,拿到了offer,却止步培训阶段。准备面试的时候,是很认真的,拿到了offer,也很开心。然而阴差阳错,培训第一天就生病,没能去参加,后来从同学那里听说培训的种种,觉得终究和自己想的,和自己那些单纯的教育理想有太大不同。最后,放弃。考研资料出版社,没有去。在面试之前犹豫了半天。曾经确实想过做出版,但是我的梦想,是像编舟记那样,倾尽毕生去做自己热爱的书。而考研资料这种读物,无法给我这种热爱和动力。终究还是太理想主义。某知名网站的文娱部门编剧,止步线上笔试。各种网综的常识和八卦,对于一个很少看综艺的人来说,几乎是全靠蒙。挂掉理所当然。——这次失败让我反省了一个道理,海投还是不可靠。面试官不瞎,激烈竞争之下,若不是非常适合和精通,就算过了简历,后面的路还是走不通。所以从此结束海投。但是一度迷茫。那些天,不知道自己要去哪里,想做什么,会做什么。觉得自己像个废物。中文系是个有点尴尬的专业,万金油,哪都能用,但也哪里都不是非你不可。文学追求无用的美,这是很美好而有意义的,但是这美很难直接变现。而我的专业,又是个新兴专业,面试时候回答最多的问题:你们专业学什么啊?你们专业怎么回事?我都想打印一篇专业简章带在身上,投简历时候一并递出去。那段时间变得异常佛系。大部分时间应付自己的失眠和焦虑,偶尔想起来就看一眼就业网,看到顺眼的就投一个。拿到手的笔试面试就去参加一下,但是并没有心情准备。考自己很喜欢的那家出版社那天,头一晚失眠整夜,完全没睡,熬到早上,直接爬起来去笔试,一路如同游魂。到了考场,看到卷子,想着来都来了,就答完吧,然后就答完了,再游魂一样回到宿舍。结果,也意料之中。所以我错过了很多挺想去的地方的招聘。被同学问起你怎么没投哪里哪里,最多的回答就是:啊,我忘了……自己都觉得有点颓唐的过分。转机是在上学期末,恰逢一家单位招聘。那家单位曾经是几年前的我的梦想,甚至在当年,某种程度上是我决定离乡客京的理由。四年前,我曾拿到了该单位下属公司社招的offer,因为阴差阳错的原因没能成行,根本原因终究也是不甘心吧,想走校招,成为更正式的员工。然而等我再次有校招机会的时候,已经超过了落户限制的年龄。不知道是因为这个原因,还是其他,我没有过简历。但是这次失败让我开始反思自己的人生。我发现,路不是越走越宽,而是越走越窄,但是在这窄中藏着更多的际遇和更深的人生。本科找工作时候,我还没有给自己框定方向,看到什么都投,优衣库,星巴克,旅行社,国企,创业公司,看到什么投什么。而现在,我开始知道自己不适合什么,这其实已经排除了大部分道路。人生选择很多,但每做一次选择,就意味着选择又少了一个。但也只有这样,才能在选择了的路上走得更深远。我开始认真思考自己的位置到底在哪里。而我发现,我还是离不开自己的专业,还是想在这个专业里做一点小小的事情,做一个小角色,但是一生心有所托,也有所收获的那种。那些天我又看了一遍《编舟记》。我开始认清我自己,我可能就是这样一个人:没有太大野心,对金钱没有特别大欲望,慢慢悠悠,沉迷于一些落后于时代的事物和虚妄,有点社恐,渴望平淡的日子,又对人生有很多不甘,想做好一件热爱的事情。可能我就注定那种无法站在舞台中心光彩夺目,也注定挣不了大钱的人吧。我开始想变得怂一点,不那么焦虑地去争抢,从心吧,到底还是得找让自己舒服的人生和工作方式,否则为了维系自己伪装出的人设,要不舒服一辈子。那么这样的我,到底适合怎样的工作。这个时候我几乎不再到处投简历了,也放弃了一定走校招的想法,只找能让我走这条道路的工作。我开始留意社招。社招倒是很顺利,终于在三月,我通过了一个和作家与文学有关的网站的面试。可以继续做文学方面采编的工作。工作没有户口,工资比起之前的教育机构,也确实低了些,但是我觉得心安了一点。在漂泊的时候,拿恋爱怎么办这半年,我终于弄懂了为啥毕业季就是分手季了。在一次班会上,老师曾明确说:你们要以找工作为重,感情的事情可以放一放。我当时非常不理解,老娘找个男朋友容易吗,明明比找工作更难好么?我现在能理解老师的用心,也终于理解了毕业季分手情侣的原因,但却还是选择了相反的道路。工作难找,如果只局限在一个城市,就更难。而掺杂上回乡、经济条件等考虑,就更复杂,谁都不愿意妥协,都害怕付出更多。我就更惨一点,在我灰头土脸找工作的毕业季,我男朋友还没毕业。理科博士二年级,还有几年毕业基本也是玄学问题。在遇到他之前,我曾经一度对感情对生活都心灰意冷,想着毕业就离京,和朋友说准备找个小地方窝着度过余生,不结婚不恋爱,甚至还想出家。这些许诺都在遇到他之后啪啪打脸了。但是现实摆在面前,若是不想长期异地,就只能留在北京。并且做好一无所有的情况下长期留京的打算。有几个月,投出去的简历无回音,去面试发现清北甚至国外名牌如哥大、耶鲁的博士都在和自己竞争同一个岗位。我有点退却,地方选调如火如荼,想着多些选择,机会也会多一些吧。忍不住投了些其他地方的,但最终,笔试面试都没去。男朋友倒是很通情理,和我说,我想去哪里都可以,他都支持。但是我自己明白,长期的异地,太难了。我也能感觉到他的焦虑,他那时候也失眠,和我说焦虑自己不知何时毕业。没说出口的话大概就是担心我等不了那么久。我说没事,你好好搞科研,多少年都可以的。然后我有一天睡不着觉的时候突然做了一个决定:结婚吧。虽然他还没毕业,以后的路还一片茫然,虽然结婚不意味着稳定而意味着更加漂泊,虽然没车没房甚至我自己工作还没着落什么都不确定,但是,就裸婚吧。我想,人生太复杂了,选择太多了,能确定的事情太少。如果工作不能确定,落脚地不能确定,但是遇到了一个愿意一直相伴的人,那就先把人定了吧,后面几个选项的方向也就清晰了,反正总有办法的。然后他的爸妈坐了20多个小时火车来我家,双方家长见面,我去百度上查在读生领证的手续,去团购网站上找拍婚纱照的店,去思考租房、做饭、以后怎么落脚、如何照顾双方父母之类的生活琐碎。我们也会憧憬以后,比如将来有了自己的房子,要在四面墙都摆上那种直达天花板高的书架,然后可以买个大梯子,坐在梯子上看书;比如会想等他毕业了,补上结婚旅行,然后开始种草想去的地方;再比如为将来小孩的名字也吵过几小架。明知道这些事情都遥远得几乎看不见,也知道这期间定有不少艰难,但是看看对方,也觉得这些艰难,我还能够也愿意承受。所以,今年春分,我们领证了。决定这件事的时候,我的工作还没定下来。讲述人04:小书2017年硕士毕业生北京某985高校公共管理专业求职方向:公务员、事业单位采访记录:彭丹工作一年:就先这样吧小书是2017年的硕士毕业生,当时,和其他严阵以待的求职者不同,她是匆匆忙忙进入秋招市场的。在此之前,小书一直害怕工作,害怕进入市场和社会——缺乏自信的她对工作有着隐隐的畏避,更遑论长远的规划。本想着再读一年的她还是匆匆忙忙加入了求职大军,“被一步步推着走”:广泛撒网的她投出了近200份的简历,不停奔赴一个又一个面试,很少有静下心来思考的时间。直到最后,她发现自己去了一个事业单位当行政老师——这本在自己的意料之外。一开始,小书参考了师兄师姐们的就业方向,投的多是各大银行的总行、国家部委、北京上海的地区政府部门以及大型国企。在她看来,这些行业不仅比较认可自己所学的专业,更主要的是平台够大,前景广阔。可是,它们也是求职市场上的热门竞争行业,小书好不容易渡过了波涛汹涌的笔试面试,最后却多止步于最后一环。有些失败不难理解——未对求职做充分规划的小书缺乏相关的实习经历,尤其在面试注重经验的企业时,面对HR的质疑,她也感到底气不足。还有些失败源自诸如性别劣势等无力改变的外部因素,小书记得,在面试某直辖市的选调生时,她闯入了2进1的环节,和她一道竞争是本科同学院的一名男生。虽然笔试面试的分数都比那名男生要高,但最后被淘汰出局的是小书。可在此之前,她已经为这个本已近在咫尺的岗位付出了大量的准备,投入与回报的落差让她倍受打击。后来她发现,求职的成功机率与个人实力并不一定呈严格正相关,求职单位在挑人时也会有各自的感情色彩,在专业,学校,个性乃至性别上都有偏好,因而落选只能说明互不匹配,还并不足以否定自己。尽管告诉自己不能玻璃心,但看到周围的人在秋招中硕果累累,自己颗粒无收,小书还是陷入了焦灼——“2017年的1月中旬是我近两年的人生低谷,当时觉得自己不会再有什么机会,人生也就那样了”。转机出现在春招之时。海投的小书无意中发现自己很适合政府机构、事业单位的“封闭式”面试——这些面试不会提问应聘者的简历,而是有固定的材料和提问,简历单薄但却擅长逻辑分析与表达的小书在这些面试中表现自如、一路畅行。因此,在12月份到3月份这段时间,她参加了大量地方公务员、选调生和事业单位的笔面试。最后,她接到了某正部级机构的面试通知,因为只招一人,小书起初犹豫要不要去。后来抱着试试的心态去了,竟也顺利接到了录用通知,考虑再三后,小书接受了这一offer。可这并不是小书的理想工作。她说自己是“半推半就地去那里做行政工作”。尤其是在这个岗位上呆了一年之后,小书的语气里有些厌倦:“我现在每天的工作就是写公文一类的稿子,单调重复,很没有成就感。”。小书说,自己心中最理想的工作还是银行总行的管培生——“以自己稳中求变的性格,具有体制底色的银行才是最适合自己,也最能发挥专业所长”。但她清楚自己与银行一类的机构再不会有交集了:“求职的时候,还是会想自己可以去大行总行的,或者是去一些大的国企,想到这儿会有落差。但我现在可以接受了,可能我本来很追求完美,但现在我不是个野心很大或事业心很强的人了”。虽然看似安于得过且过,小书不时也会假设其他选择。“我发现自己很适合做一个老师,可能因为爸妈都是老师的缘故,我发现自己很会传达观点,讲解问题。”如果能够回归中小学的讲堂,小书很希望自己可以教政治,因为她一直引以为傲自己在政治学背景下所接触到的书本和思想,并希望把它们普及传递给孩子,在摆脱应试教育的压力下做一个思想的沟通和启发者。“我发现现在的小孩认知能力远比我们当时强,对很多社会问题也会有深刻的见解,我期待作为老师和他们的交流”。但被问及是否想好了真的要去做一个老师——小书自己也不肯定:“即使在这个时代,工作有很强的流动性,我们都可以自由转换职业,但其实并没有真的那么自由”。尤其对小书来言,不自由在于第一份工作的框限:“我现在又陷入了一个僵局,至少我这两年得先按兵不动,不可能刚拿到户口就辞职,显得像在骗取户口,尽管我不是为了那户口而来的。所以这两年就先这样吧。”她苦笑。本文为独家原创内容。作者:彭丹 等;编辑:小盐。未经新京报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欢迎转发至朋友圈。新京报书评周刊近期好文荐读:当话筒指向孩子,记者该注意什么?未来媒体必须关注的14个科技趋势作为战地摄影师的一生投稿、合作邮箱:cmyj2015@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