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2019便利店研究报告出炉 盒马、苏宁小店、便利蜂引领行业新风向环堵之室

2019便利店研究报告出炉 盒马、苏宁小店、便利蜂引领行业新风向

2019年,社区商业、社群经济、生鲜电商成为零售行业和资本市场关注的焦点,便利店、社群电商领域新物种也不断涌现,3公里商业圈、1小时生活圈成为各方跑马圈地的新赛道。11月27日下午,在2019WISE新经济大会“全民消费”论坛上,36氪线下发布了《连锁零售便利店品牌市场性调整与新策略》研究报告,分享新经济、新风口下的便利店市场调整与探索。研究指出,以盒马鲜生、便利蜂、苏宁小店为代表的新零售在支付系统、用户消费数据资产、商品SKU合理化布局等方面基于人货场三要素进行转型和落地实用。(图:36氪发布2019年连锁零售便利店品牌市场性调整与新策略的报告)其中,作为2018、2019年发展速度最快、线上线下融合成效最明显的品牌之一,苏宁小店更是成为报告的重点研究对象和样本。报告分析认为,“苏宁小店是苏宁场景零售的核心产品,是智慧零售产业生态的入口和社区OMO服务的平台。”链接产业生态,打造社区OMO服务平台报告指出,国内便利店呈现分散化经营的特点,如今行业正在稳步进入成熟期,在新一线以及二三线城市,便利店仍然拥有一定的市场空间,同时随着技术革新和渠道优化,品类和服务都存在较大的延展性。以苏宁小店为例。分析指出,基于社区和社群,2019年苏宁小店精细化运营私域流量:借助APP和小程序、社群等渠道入口吸纳流量,结合会员体系的用户服务,并开展苏宁菜场和苏小团的社区类衍生服务,而线下门店则依靠实体店吸纳客流获得关联消费。“苏宁菜场拉动消费频次,苏小团与前置仓带动生鲜供应链效率,收购家乐福后结合其前置仓形成规模效应。”(图:苏宁菜场)事实上,除生鲜、日用等标准品类外,苏宁小店还嫁接智慧零售的产业生态,打通了线上苏宁易购、苏宁拼购等体系,并通过链接生活帮服务、金融服务、二手房服务等,打造一站式的社区OMO服务平台。最新数据显示,目前苏宁小店已覆盖全国70多个城市,服务35000个社区、超1.2亿用户,线上苏小团团长也超过8万名,并基于数千家的互联网门店,成为社群营销的新势力之一,并结合苏宁的全场景零售体系,围绕用户有效组成1小时场景生活圈,“苏宁小店已成为苏宁场景零售的核心产品和产业生态的流量入口。”以“人”为本,新技术、新体验升级用户服务2019年,新技术、新体验成为众多零售场景探索和落地的关键词。报告指出,以盒马鲜生、苏宁小店为代表的智慧零售形式出现后,以“场”为中心变为以“人”为中心,用户到店体验提升,货物店内流通时间缩短,支付方式优化,线下门店实现线上配送与服务。(图:技术革新和渠道优化带来行业创新)以便利蜂为例,分析指出,相较于传统便利店,便利蜂的选址等几乎所有决策都有数据和算法确定,在选品、陈列、SKU数量上差异化经营。同样地,苏宁小店“除‘生鲜+日用’等常见品类外,还依据不同店面模式打造差异化特色,以不同的技术结合特定场景,展开互联网化运营,实现千店千面。”自助收银、无人模式等新技术的在盒马、便利蜂、苏宁小店等新物种的落地也获得肯定,“自助支付的无人化相对最成熟,使用率普遍高,可以极大化提高用户体验,在门店管理成本和结算系统有显著的节流效果。”此外,在研究报告中,大幅提升休闲、餐饮和互联网服务比重的苏宁小店3.0模式也成为重点关注的对象。分析指出,苏宁小店3.0特设就餐区、美食厨房和轻餐水吧等,目的是以特色餐饮服务,提高用户粘性与客单价,并带动休闲零食、水果蔬菜等快消品的关联销售。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不是她

想开便利店么?看看这份最新的便利店研究报告吧

进舟君,专注互联网那点儿事。便利店,在我国有很大的市场前景。进舟君近日在网上看到了关于2019年最新的便利店发展报告,里面从多维度分析了我国范围内便起点企业的状况和未来市场趋势。想开便利店么?进舟君想请各位朋友看看中国便利店的成功之道。便利店便利店,它只是一个个体。在它的背后有很强大的一个team,这个团队需要从销售、运营成本、关键指标、数字化、以及资本等角度去运作一个龙头品牌便利店。目前存在很多的实体业态,但是最接近我们终端用户的还是一个个便利店。下面进舟君来和各位营销人或朋友分析有关报告的一些摘要,让诸位一睹为快:挑战多多,需加快运营能力提升现今随着便利店加盟体系逐步改善,以及龙头企业的积极示范作用等因素推动着便利店数字转型和会员体系的稳步发展。在租金、人力成本上升的情况下,便利店也在加强技术研发和运营效率提升,从而进行精细化管理来让便利店更持续稳步的。价值链条数字化转型价值链数字化转型电商和细分市场的竞争对手抢占了部分便利店的主张后,迫使很多的便利店店主陆续通过价值链数字化转型来提升自身在市场上的竞争力。一个高效的数字化价值链在形成:前端、中端、后端,实现“对的时间、对的门店、对的产品”。发展空间需要融合+互补报告中还指出,未来便利店会在增速放缓的大背景下仍然保持高速的增长,如果想要寻找更长远的发展,除了需要继续深耕本地市场外还需要逐步辐射周边的市场。也可以和部分电商结盟,相辅相成并赋能,从而提升差异化竞争能力的同时更长远的发展。开便利店还是需要做足功课,充分准备后再去做便利店吧!

《2018中国便利店发展报告》发布:行业增速达23% 盈利空间等与发达市场仍有较大差距

新京报快讯(记者张晓荣)5月24日,在2018中国便利店大会上,中国连锁经营协会与波士顿咨询公司联合发布了《2018中国便利店发展报告》。报告显示,数字化变革发展迅速是2017年便利店最突出的特点,行业增速达23%,一二线城市是增长热点,但仍与便利店行业较发达的日本存在较大差距。此次报告选取中国55家便利店企业,对其经营现状进行调研。数据显示,2017年便利店行业增速达23%,市场门店数量超过10万家,销售额为1900亿元,开店数量及同店销售均实现增长。一二线城市是增长热点,但区域格局明显,全国布局尚未出现。中国便利店市场在盈利空间、商品结构、加盟机制及门店网络管理等方面仍存在较大差距。55家样本企业日均销售额大约为5000元,利润水平与国际领先企业差距较大,便利店企业压力较大。波士顿管理有限公司董事经理孙达在分析报告时指出,目前我国便利店商品结构亟待优化。日本市场便利店生鲜及半成品占比为30%-40%,中国55家企业有40%的即食销售占比小于10%;日本便利店自有品牌单品占比为40-50%,而中国80%的样本企业自有品牌销售占比小于10%。另外,中国加盟机制仍不完善,样本企业中仍有34%尚未发展加盟模式。对于便利店行业的未来发展,中国连锁经营协会会长裴亮表示,以前企业更多关注促销和商品,现在由于资本的进入,便利店行业的竞争格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便利店企业要从消费者出发,研究和洞察消费者,尤其是年轻消费者群体的变化,保证行业可持续的发展。此次中国便利店大会还发布了便利店TOP70榜单,中石化易捷、中石油昆仑好客、美宜佳、红旗连锁、中国全家、711中国大陆、上海联华快客等位列前10,全时、便利蜂、猩便利、缤果盒子等也入围榜单。裴亮说,“由头部战队、区域龙头战队、新锐战队、国资和非主业战队组成的便利店TOP70榜单,已经使便利店行业的发展呈现出鲜明的全新竞争格局。”

鸱鸦嗜鼠

2019便利店研究报告出炉,盒马、苏宁小店等引领行业探索新风向

半岛记者 赵亚斐2019年,社区商业、社群经济、生鲜电商成为零售行业和资本市场关注的焦点,便利店、社群电商领域新物种也不断涌现,3公里商业圈、1小时生活圈成为各方跑马圈地的新赛道。11月27日下午,在2019WISE新经济大会“全民消费”论坛上,36氪线下发布了《连锁零售便利店品牌市场性调整与新策略》研究报告,分享新经济、新风口下的便利店市场调整与探索。研究指出,以盒马鲜生、便利蜂、苏宁小店为代表的新零售在支付系统、用户消费数据资产、商品SKU合理化布局等方面基于人货场三要素进行转型和落地实用。36氪发布2019年连锁零售便利店品牌市场性调整与新策略的报告。其中,作为2018、2019年发展速度最快、线上线下融合成效最明显的品牌之一,苏宁小店更是成为报告的重点研究对象和样本。报告分析认为,“苏宁小店是苏宁场景零售的核心产品,是智慧零售产业生态的入口和社区OMO服务的平台。”链接产业生态,打造社区OMO服务平台报告指出,国内便利店呈现分散化经营的特点,如今行业正在稳步进入成熟期,在新一线以及二三线城市,便利店仍然拥有一定的市场空间,同时随着技术革新和渠道优化,品类和服务都存在较大的延展性。以苏宁小店为例。分析指出,基于社区和社群,2019年苏宁小店精细化运营私域流量:借助APP和小程序、社群等渠道入口吸纳流量,结合会员体系的用户服务,并开展苏宁菜场和苏小团的社区类衍生服务,而线下门店则依靠实体店吸纳客流获得关联消费。“苏宁菜场拉动消费频次,苏小团与前置仓带动生鲜供应链效率,收购家乐福后结合其前置仓形成规模效应。”苏宁菜场。事实上,除生鲜、日用等标准品类外,苏宁小店还嫁接智慧零售的产业生态,打通了线上苏宁易购、苏宁拼购等体系,并通过链接生活帮服务、金融服务、二手房服务等,打造一站式的社区OMO服务平台。最新数据显示,目前苏宁小店已覆盖全国70多个城市,服务35000个社区、超1.2亿用户,线上苏小团团长也超过8万名,并基于数千家的互联网门店,成为社群营销的新势力之一,并结合苏宁的全场景零售体系,围绕用户有效组成1小时场景生活圈,“苏宁小店已成为苏宁场景零售的核心产品和产业生态的流量入口。”以“人”为本,新技术、新体验升级用户服务2019年,新技术、新体验成为众多零售场景探索和落地的关键词。报告指出,以盒马鲜生、苏宁小店为代表的智慧零售形式出现后,以“场”为中心变为以“人”为中心,用户到店体验提升,货物店内流通时间缩短,支付方式优化,线下门店实现线上配送与服务。技术革新和渠道优化带来行业创新。以便利蜂为例,分析指出,相较于传统便利店,便利蜂的选址等几乎所有决策都有数据和算法确定,在选品、陈列、SKU数量上差异化经营。同样地,苏宁小店“除‘生鲜+日用’等常见品类外,还依据不同店面模式打造差异化特色,以不同的技术结合特定场景,展开互联网化运营,实现千店千面。”自助收银、无人模式等新技术的在盒马、便利蜂、苏宁小店等新物种的落地也获得肯定,“自助支付的无人化相对最成熟,使用率普遍高,可以极大化提高用户体验,在门店管理成本和结算系统有显著的节流效果。”此外,在研究报告中,大幅提升休闲、餐饮和互联网服务比重的苏宁小店3.0模式也成为重点关注的对象。分析指出,苏宁小店3.0特设就餐区、美食厨房和轻餐水吧等,目的是以特色餐饮服务,提高用户粘性与客单价,并带动休闲零食、水果蔬菜等快消品的关联销售。

古之

36氪便利店研究报告 苏宁小店打造OMO服务平台成焦点

2019年,社区商业、社群经济、生鲜电商成为零售行业和资本市场关注的焦点,便利店、社群电商领域新物种也不断涌现,3公里商业圈、1小时生活圈成为各方跑马圈地的新赛道。11月27日下午,在2019WISE新经济大会“全民消费”论坛上,36氪线下发布了《连锁零售便利店品牌市场性调整与新策略》研究报告,分享新经济、新风口下的便利店市场调整与探索。研究指出,以盒马鲜生、便利蜂、苏宁小店为代表的新零售在支付系统、用户消费数据资产、商品SKU合理化布局等方面基于人货场三要素进行转型和落地实用。(图:36氪发布2019年连锁零售便利店品牌市场性调整与新策略的报告)其中,作为2018、2019年发展速度最快、线上线下融合成效最明显的品牌之一,苏宁小店更是成为报告的重点研究对象和样本。报告分析认为,“苏宁小店是苏宁场景零售的核心产品,是智慧零售产业生态的入口和社区OMO服务的平台。”链接产业生态,打造社区OMO服务平台报告指出,国内便利店呈现分散化经营的特点,如今行业正在稳步进入成熟期,在新一线以及二三线城市,便利店仍然拥有一定的市场空间,同时随着技术革新和渠道优化,品类和服务都存在较大的延展性。以苏宁小店为例。分析指出,基于社区和社群,2019年苏宁小店精细化运营私域流量:借助APP和小程序、社群等渠道入口吸纳流量,结合会员体系的用户服务,并开展苏宁菜场和苏小团的社区类衍生服务,而线下门店则依靠实体店吸纳客流获得关联消费。“苏宁菜场拉动消费频次,苏小团与前置仓带动生鲜供应链效率,收购家乐福后结合其前置仓形成规模效应。”(图:苏宁菜场)事实上,除生鲜、日用等标准品类外,苏宁小店还嫁接智慧零售的产业生态,打通了线上苏宁易购、苏宁拼购等体系,并通过链接生活帮服务、金融服务、二手房服务等,打造一站式的社区OMO服务平台。最新数据显示,目前苏宁小店已覆盖全国70多个城市,服务35000个社区、超1.2亿用户,线上苏小团团长也超过8万名,并基于数千家的互联网门店,成为社群营销的新势力之一,并结合苏宁的全场景零售体系,围绕用户有效组成1小时场景生活圈,“苏宁小店已成为苏宁场景零售的核心产品和产业生态的流量入口。”以“人”为本,新技术、新体验升级用户服务2019年,新技术、新体验成为众多零售场景探索和落地的关键词。报告指出,以盒马鲜生、苏宁小店为代表的智慧零售形式出现后,以“场”为中心变为以“人”为中心,用户到店体验提升,货物店内流通时间缩短,支付方式优化,线下门店实现线上配送与服务。(图:技术革新和渠道优化带来行业创新)以便利蜂为例,分析指出,相较于传统便利店,便利蜂的选址等几乎所有决策都有数据和算法确定,在选品、陈列、SKU数量上差异化经营。同样地,苏宁小店“除‘生鲜+日用’等常见品类外,还依据不同店面模式打造差异化特色,以不同的技术结合特定场景,展开互联网化运营,实现千店千面。”自助收银、无人模式等新技术的在盒马、便利蜂、苏宁小店等新物种的落地也获得肯定,“自助支付的无人化相对最成熟,使用率普遍高,可以极大化提高用户体验,在门店管理成本和结算系统有显著的节流效果。”此外,在研究报告中,大幅提升休闲、餐饮和互联网服务比重的苏宁小店3.0模式也成为重点关注的对象。分析指出,苏宁小店3.0特设就餐区、美食厨房和轻餐水吧等,目的是以特色餐饮服务,提高用户粘性与客单价,并带动休闲零食、水果蔬菜等快消品的关联销售。

蹩蹑为仁

2020年中国便利店景气指数报告发布 为近三年最低

7月15日,《2020中国便利店景气指数报告》在京发布,显示2020年便利店行业景气指数为62.87,是近三年最低。 中国连锁经营协会供图 中新网北京7月15日电 (记者 杜燕)今天,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发布《2020中国便利店景气指数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2020年便利店行业景气指数为62.87,虽高于荣枯线50.0,但低于去年67.08,为近三年最低。新冠肺炎疫情对于便利店行业的整体发展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同时影响到了行业中的各个方面。中国连锁经营协会于2020年上半年面向协会便利店委员会成员企业开展在线调查,宏观方面以企业发展、营商环境、市场竞争、人才储备为主要研究指标,微观方面以客单价、客流量、店租、物流配送为主要研究指标。门店总量稳步增长 发展预期明显调低《报告》显示,2020年中国便利店行业景气指数为62.87,虽高于荣枯线50.0,但低于去年67.08,为三年中最低。7月15日,《2020中国便利店景气指数报告》在京发布,显示2020年便利店行业景气指数为62.87,是近三年最低。 中国连锁经营协会供图 其中,2020年中国便利店企业发展指数为64.4,营商环境指数58.7,市场竞争指数74.2,人才储备指数52.7,均高于荣枯线50.0。《报告》显示,2019年83.3%的便利店企业开店数量同比去年实现了不同程度的增长。企业发展规模进一步扩大;2019年83.3%的便利店企业销售总额同比去年实现了不同程度增长。行业整体运营状况良好。从开店集中度来看,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2020年开店计划向100家以下集中,企业的开店速度较2019年明显放慢。此外,受疫情影响,企业对2020年的发展预期明显调低。仅有36.4%的企业认为2020年企业发展仍然可以保持较好及非常好的发展。而在2019年,有75.8%的便利店企业认为可以保持良好的发展,明显高于2020年。华中区发展预期较高从各区域便利店发展指数情况来看,东北区为54.4,华北区为60.6,华东区为60.4,华南区为61.3,华中区为67.5,西北区为58.3,西南区为65.9,均高于荣枯线50.0。各区域的各项指数情况来看,华北区企业发展指数最高,除去北京市场竞争比较激烈外,其他省市的便利店市场竞争相对较小,区域垄断性企业较多。但华北区普遍存在着人才储备不足的情况。东北区由于经济发展速度长期滞后、人口外流情况严重,再加上地理位置偏北,气候比较寒冷等因素影响,便利店发展同样面临着人才储备不足的问题。华东与华南区属于便利店发展较为成熟的市场,但由于便利店市场已经接近饱和,对于未来便利店市场发展的预期有限。华中区在各个区域中是综合发展指数最高的区域,无论在经济发展、人口密度、生活习惯、气候条件等诸多方面,都非常适合便利店的发展。西北区便利店的发展受经济影响的因素较大,西南区属于市场发展较为成熟,市场预期也较为稳定的区域。便利店市场竞争依旧激烈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便利店企业在面临着开业困难、客流减少、防疫急需物资短缺等各种困难。便利店企业通过成立应对疫情工作小组、拓展线上业务等开展积极的自救,努力将疫情影响降到最低。从全国范围来看,随着便利店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市场发展空间的日益挤压,多数企业的发展策略选择仍以深耕区域市场为主。《报告》显示,2020年多数便利店企业非常重视企业线上业务的开拓,计划加大线上业务的投入。其中,有85.2%的门店计划开展线上订单业务、有67.4%的门店计划尝试开展送货到家业务、有88.6%的门店计划为店内开展线上引流业务。《报告》还显示,2020年便利店对鲜食品类的重视程度进一步加强,生鲜品类引入尝试增多。在商品结构方面,2020年计划引入鲜食品类的门店占比78.4%;计划引入生鲜品类的门店占比62.9%;更多的便利店正在尝试生鲜品类的引入,未来发展有待进一步观察。(完)

斗牛牛

2020中国便利店景气指数报告发布 行业景气指数为3年内最低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连锁经营协会15日发布《2020中国便利店景气指数报告》。2020年便利店行业景气指数为62.87,虽高于荣枯线50.0,但低于去年67.08,为3年内最低。新冠肺炎疫情对于便利店行业的整体发展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同时影响到了行业的各方面。报告全文分为两大部分。分别从宏观和微观两个维度对便利店行业的发展情况进行了分析研究。宏观方面以企业发展、营商环境、市场竞争、人才储备为主要研究指标;微观方面以客单价、客流量、店租、物流配送为主要研究指标。2020年便利店企业发展指数为64.4,营商环境指数58.7,市场竞争指数74.2,人才储备指数52.7,均高于荣枯线50.0。2019年便利店行业保持了稳步发展,行业发展的各项指标表现良好。今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为便利店接下来的发展增加了许多不确定性因素。在外部环境和内部因素的双重考验下,便利店需要在模式探索、店型创新、线上业务、数字化转型、商品研发、运营管理、供应链建设等企业战略与核心能力诸多方面实现进一步突破。企业对于我国便利店行业的发展仍保持较大的信心,对于门店总量稳步增长、销售总额逐步提高、营商环境持续优化、人才储备不断改善持较为乐观的态度。但受外部因素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对于2020年便利店企业的发展预期明显低调。另外,报告还对2020年初新冠疫情对整个行业的影响以及企业主要采取的应对措施进行了分析。希望能够通过样本企业反馈的相关数据,客观反映连锁便利店行业的状况,并为相关政府部门制订行业扶持政策提供参考。据悉,本次报告样本选择以CCFA便利店委员会的70家企业为主,在每家样本企业中抽取5至10家门店作为研究对象,样本门店数量共计464个。在统计年度指数时,对问卷结构及问题进行了重新设计调整,保证样本问卷的回收率在85%以上,有效问卷在95%以上,并以此作为制作便利店景气指数的基本条件。样本企业包括了中国主要标杆型及龙头便利店企业。

第六个

尼尔森报告:三季度中国零售业线下渠道强势复苏,小超市、便利店上升势头更明显

图片来源:新华社12月18日,市场监测和数据分析机构尼尔森公布最新研究显示,2020年的新冠疫情给全球零售业带来深刻影响,伴随着人们消费理念和消费行为的转变,消费市场格局也发生重大变化。该研究报告认为,得益于对疫情的有效防控,中国的消费复苏步伐走在了世界前沿。在经历疫情期间线上消费的爆发后,线下渠道也开始强势复苏。通过3月份和8月份对线下零售渠道的盘点,尼尔森发现,到8月份,大部分线下渠道的存量店铺都已恢复正常运营。即使是在受疫情影响严重的传统渠道,如化妆品店、母婴店,到8月份也基本恢复正常。其中,现代渠道的存量店铺正常营业率从3月份的76%升至86%,传统渠道从3月份的64%升至80%;母婴渠道的存量店铺正常营业率从3月份的67%升至80%,化妆品渠道从3月份的53%升至75%。而在现代渠道中,大型店铺和小型店铺展现出截然不同的发展趋势。根据尼尔森统计,8月份大卖场渠道的存量店铺正常营业率从3月份的98%降至93%,超市渠道从3月份的95%降至87%。这意味着,大型店铺尤其是大卖场和超市,存量店铺正常营业率不升反降。相比之下,小型店铺尤其是小型超市和便利店,则展现出强劲的复苏活力。8月份,小型超市渠道的存量店铺正常营业率从3月份的73%升至84%,便利店渠道从3月份的79%升至90%。尼尔森中国区总裁萨金特表示,疫情迫使人们减少外出、花更多时间在家,随着人们购物地点和方式的改变,零售业格局已经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对一些人来说,这种变化可能是永久的。而且,这些变化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体现。零售商和品牌商需要重新审视人们的购物场所、时间和方式,调整业务重心,以满足消费者的新需求。”萨金特说。尼尔森首席商务官丁玎表示,无论是从最新的中国经济数据还是尼尔森的快消行业数据,都可以看到中国零售业的全面复苏态势。在经历疫情期间线上办公、线上购物、线上教育、线上娱乐等数字经济的空前发展后,快消市场线下渠道开始展示令人振奋的复苏迹象。每日经济新闻

相济

亿欧智库:2018年中国新零售市场研究报告——概念、模式与案例

文/亿欧智库“新零售”一词由马云在16年的云栖大会上提出,至今已经出现一年有余,提到“新零售” ,大部分人会自然而然将它和阿里巴巴联系在一起。然而,亿欧智库认为,“新零售” 之“新”在于顺势下的“变化”,其背后是整个零售市场在新技术和新思维的冲击下,发生的新变化,内涵和外延不应该局限于“阿里巴巴的新零售”。如今有哪些新变化影响了零售业,各企业又是如何应对的?亿欧智库尝试从一个更宽广的视角,撰写了《新零售的概念、模式和案例研究报告》,对当前零售业变化的背景和各种驱动因素进行分析,总结当下时间段零售行业参与者的新动作,列举一些零售企业应对新变化的案例,为零售业更好的应对新发展贡献一点自己的力量。 新零售概念的新解读零售业是伴随着人类文明产生的,在人们知道以物换物时,零售业就已经存在了。在零售业历史研究中,西方经济学家总结的三次革命分别是百货商店、连锁店以及超级购物中心的出现。近年来,第四次零售革命的概念也逐渐兴起。“新零售”这一专有名词,由马云在2016年10月份提出,2017年被称为“新零售元年”。市场上对于新零售的理解各不相同,通过将市面上各种说法的关键词提取、按照新零售的表现形式、影响、目标以及最终形态进行高度归纳,亿欧智库总结出这样的图谱:但“新零售”所反应出的“新”,又是一个可以放至全球、全历史时期行之皆准的,零售业的发展基调。亿欧智库认为,对于任何新鲜事物的研究和分析都不应脱离宏观经济背景和历史发展长河,因此,这份报告中,尝试用一个较为宏观的角度去理解新零售。因此,这份报告并不局限于“新零售”这一专有名词,而是聚焦于当下时间段,零售行业各方参与者所表现出的变化与不同。亿欧智库认为,新零售只是互联网实现社会信息化、数字化的过程中,零售行业发展、变化的一个阶段,只不过在这个阶段,进步与变化出现了加速和集中,变得更快、更具有爆发力。当然,新零售概念也有其独特的逻辑:新零售发展孕育的背景是行业成本降低,效益增速,其核心动力依然是经济利益,是企业对于市场利润的寻找和追逐;而新零售的实现基础,则是科技的进步;新零售的特点,可以概括为数字化、全渠道以及更为灵活的供应链;新零售的发展方向,依然是跟随者消费者的需求变化,实零售创造的价值匹配消费者的需求。 新零售的主要特征新零售的主要动力——经济利益被冠以“新零售”相关概念的商业最大动作,就是以阿里为代表的电商企业投资或收购线下企业,以自营或联营的方式开展线下业务。其背后隐藏的逻辑是:电商空间收窄,而线下零售潜力无穷,巨大的经济利益驱使企业转向发展新零售业态。同时,近年来,我国移动互联网用户增速逐年放缓,预计2017年将降至3.6%,线上零售面向的用户总规模趋于稳定,而根据海通证券对阿里获客成本的测算,纯线上形式的开发客户成本已经越来越高,因而,探索零售业的新业态发展已成必然之势。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我国人口增速由1997年的1.01%降至2015年的0.50%。中国市场由“人口增量市场”转为“人口存量市场”。存量市场下,依靠低价策略吸引更多消费者的效果会越来越差,消费者粘性和复购率显得更为重要。同时企业需要通过对消费者潜在需求进行深度挖掘,从而释放消费能力。而这一切都要求企业更加了解消费者,为消费者提供“更佳的体验”,零售行业理念由“低价零售”转为“体验式零售” 。新零售,是更重视体验的零售,而其核心动力,则是寻求更大的市场利润。新零售的重要基础——新兴技术近两年,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智能机器人、虚拟现实、区块链等新兴技术的发展,在零售业中得到了很多应用,促使零售的很多环节发生了变化。新技术使得消费者体验得到增强,衍生出新业态,改进了零售企业的运营和物流系统,为新零售奠定了重要基础。基于新技术,我们才可以感受到电商界面的推送更加精准、快递的配送速度越来越快、商场的导购机器人使购物更有趣。新技术在零售终端、物流环节的应用,可以产生有价值的数据。将这些海量的数据进行收集、监测以及分析可以帮助企业更加有针对性地对进行店铺运营和消费者管理。物流环节消耗大量的人工成本,而技术的应用帮助物流实现自动化仓储以及高效配送。新零售隐形动力——需求变化消费需求是新零售的牵引力,消费者的变化代表着市场的变化,自然也是新零售所要跟随的趋势。消费者变化主要体现在消费者结构变化、消费升级带来的消费需求和偏好变化。其中,消费者结构变化包括消费者年龄结构以及地理结构的变化。根据国际经验,当人均收入达到5000美金时,消费者会加大消费力度,注重消费品质,消费率会上升,相应的休闲娱乐产业消费占比会有所提高。亿欧智库研究发现,我国一二线城市人均收入基本保持在5000美金以上。在三线城市中,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5000美金临界点的城市也在不断增多。(亿欧智库采用每年对应的平均汇率作为换算率,其中2011=6.62、2012=6.3、2013=6.29、2014=6.14、2015=6.23)消费升级背景下,消费者借凭更多的收入,不再仅局限于购买生活必需品。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随着消费者收入的提升,消费者在解决温饱问题后,开始追求精神上的满足。零售业在消费升级背景下,也不再只是交换提供效用工具的通道,而更加具备“娱乐性”、“社交性”。新零售的特点——数字化、全渠道、灵活供应链的融合新零售最大的特点便是数字化、全渠道以及更灵活的供应链这三个维度的交互融合。其中,数字化是最核心的特点,也是全渠道和更灵活的供应链的实现基础。数字化的实质,是将信息转化为数据,从而实现对于实体元素的合理、高效的统筹安排、管理和分配。我国零售业在移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赋能下,信息流和资金流的数字化程度都比较高,物流成为新零售进行数字化的重点,未来的物流信息甚至可以通过区块链来进行溯源新零售另一大特点就是线上线下渠道的打通。渠道的打通重点并不在线下开店,线上开发APP,其背后更考验的是,是企业的数字化程度、对于数据的挖掘能力、云端的统筹能力以及线下店铺和物流体系的协同反应能力。全渠道的核心,在于为消费者提供无缝的购物体验,作用是实现线上线下流量的无缝转化。新零售企业的典型策略不同类型的零售企业,如品牌商,电商,线下连锁,掌控的零售的环节不同,也根据各自特点在不同环节采用了不同的策略。上游供应链改进自己具备制造能力的品牌商,如优衣库、GAP、ZARA等,通过加强制作端品控,改进设计,从源头保证产品品质。网易严选等通过ODM的方式,从渠道深入到产品的设计、质检等环节,加强对上游产品品质和成本的控制,满足新零售时代消费者对品质和价格的追求。渠道商沃尔玛通过与上游厂商商讨生产计划,参与到新品研发和质量控制,培训工人等方式,加强对上游的控制,从源头确保品质。苏宁云商和阿里巴巴等,则是通过现金技术,进行供应链的改进。渠道变革网易严选、名创优品等,通过压缩后端供应链,减少中间环节的渠道成本,从而实现为消费者提供优质低价产品。新零售最重要的是,线上和线下渠道是相互打通的。传统的线下品牌通过拥抱社交软件或是电商平台实现线上渠道;以淘品牌为代表的线上品牌商积极开拓线下店。阿里、京东以及亚马逊等综合实力较强的电商平台,通过投资或收购,布局线下零售。同时,利用自身的技术和互联网基因,对线下零售进行相应的改造,打造全渠道、全互联的新零售生态。以阿里为例,从银泰商业开始,到2017年11月,阿里巴巴已对线下零售投资大约726亿元。以阿里为代表,零售企业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寻找新的增长动力。2016年4月,阿里收购东南亚电子商务平台Lazada51%的股权,同年8月,AliExpress完成从C2C到B2C的成功转型。根据阿里17年财务数据,其国际贸易业务收入实现75%的增速。亿欧智库认为,国内电商收入增速放缓,阿里逐渐开始发力国际业务,在东南亚等发展较为落后的国家,阿里的进军有可能复制中国电子商务的发展态势。消费环节的提升红领西服等西装、家具、茶品等商品的企业,在高毛利率空间的基础上,开始为消费者提供定制化增值服务,并以消费者数据为基础,数据化改造供应链,从而实现C2B或C2M模式。一类零售商占据生鲜市场,定位中高端人群(如白领等),通过线上或者线下提供便捷的生鲜获取服务。线上电商往往通过“前置仓”布点或者靠近合作便利店的方式实现生鲜仓库布局尽可能靠近消费者,从而满足“两小时达”或者“一小时达”等服务,如每日优鲜、U掌柜等。随着消费者了解电商平台的渠道越来越多来自社交,社交电商也随之涌现。社交电商通常利用社交工具汇集前端大量需求,然后进行后端统一采购。以盒马鲜生为代表的新零售范本,基本具备了阿里新零售的所有特征,也是阿里新零售的标杆业态。新零售典型案例发起者阿里巴巴——全面多手段布局、全环节改造,盒马鲜生探索新业态。京东——全面布局,新技术为重要支撑,先进物流构建重要竞争力,达达-京东到家,生鲜上门配送到家,前端强化消费者体验。主力军苏宁——老牌线下快速拥抱线上。就硬件设施而言,苏宁不论是线下门店资产以及物流体系,都已发展的较为充分。不过,老牌线下零售商的基因,也使其迎接互联网时代的步伐相对缓慢。2011年开始,苏宁通过苏宁易购,开始加速切入线上。2015年之后,苏宁相应的几个大动作,让其加速发展。线上零售苏宁体量还无法同京东相比,不过近几年保持较高增速。物流方面,苏宁收购天天快递后,已经实现了对京东的反超,两家都已开放自营物流,苏宁已经实现盈利。金融领域,目前苏宁金融已经获得13张金融牌照,比京东金融牌照齐全,但体量小些。永辉——不断求变,新物种进击新零售。永辉超市在新零售时代不断求变,最引人注目的举动是其所孕育的“超级物种”。永辉还通过源头直采,自建物流,加强供应链。优衣库——通过SPA模式,利用强大供应链打造高性价比乐友——打造全渠道体验此外,还有星巴克严控品质,增强消费体验,7-11围绕消费者需求,主动求变,每日优鲜精准物流、严控品质等案例。借机入局者网易严选——ODM模式打造高性价比。网易严选通过与上游制造商直接取得合作,其中不乏大牌商品(GUCCI、MK等)的代工厂,生产的商品直接属于网易严选品牌。通过将大品牌的品牌溢价、中间流通环节产生的诸多费用,让利给制造商和消费者。消费者可以买到品质更好的商品,制造商获得更多的利润,网易严选也实现了快速的成长,实现了多赢的局面。顺丰——物流公司凭物流优势进军零售。以顺丰速运为代表,借凭公司较为雄厚的实力以及全自营的强大物流体系,进军零售行业。顺丰速运旗下顺丰优选,从2012年开始孕育,定位中高端生鲜市场,实行预售模式实现产地直采,配合其航空物流、冷链物流,将新鲜食品快速高效送到消费者手里。顺丰优选随着发展也逐渐扩充能够提供的商品类别。供应商新技术服务商为传统零售行业参与者提供专业的技术服务,帮助传统或创业公司实现对接新零售,如帮其搭建全渠道系统、连锁门店系统、互联网平台、会员管理系统等。供应链服务商主要面向小B端企业信息阻塞、渠道不全的痛点,通过提供进货平台、物流车辆和自动化仓库等服务,帮助整合或解决供应链痛点。中商惠民定位为以社会O2O运营服务为核心的企业,目前推出B2B、B2C和B2F三大体系服务。“惠配通”(B2B服务)专为社区超市(便利店)经营管理者设计,着力解决社区超市“进货难,进货贵,进假货”的问题,从源头上把控了食品安全,减少质量和安全事故的发生。“惠生活”(B2C服务)针对社区居民消费打造,居民通过APP快速购买商品。“惠付通”(B2F服务)定位于社区家庭的便民服务,诸如水、电、煤、气缴费,公交一卡通、手机话费、游戏币充值,彩票购买,保险、宽带办理等服务。以上是报告的部分内容精选,全文报告下载请点击:《新零售的概念、模式和案例研究报告》文章版权属北京亿欧网盟科技有限公司所有。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亿欧对观点赞同或支持。

人不

2018中国新零售行业商业模式研究报告(可下载)

中国新零售新业态落地加速多面“开花”,新零售业样貌急速变化:盒马鲜生、超级物种、无人货架、天猫小店、苏宁小店等“新物种”崛起。在新零售“新战场”,百货商场、购物中心、品牌超市、便利店等传统商家急切转型,搭载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改头换面,展现零售业新貌。那么,目前中国新零售行业展现出了怎样的格局,中国新零售行业有哪些商业模式,未来又将走向何方呢?前瞻产业研究院长期关注新零售行业的发展动向、市场重点企业与新兴业态,详尽掌握新零售行业的发展布局情况,并发布了《2018年中国新零售行业商业模式研究报告》。《2018年中国新零售行业商业模式研究报告》首先介绍了中国新零售行业的发展背景。其次,阐述了新零售行业发展现状与市场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