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金本科、银硕士、破铜烂铁是博士”,这碗鸡汤不仅酸而且有毒!金蜘蛛

“金本科、银硕士、破铜烂铁是博士”,这碗鸡汤不仅酸而且有毒!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网上开始流行起这种滥调——金本科、银硕士、破铜烂铁是博士,这碗鸡汤不仅酸得很而且有毒。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本科考上“清北”等名校的才金贵,那些靠硕士研究生和博士考进去的因为考试难度不如普通高考所以文凭的合金量也随之降低。其实持这种论调的人且不说本科能否考上清北,硕士和博士研究生也是绝对与他们无缘的,这种酸葡萄心理不仅令人感到悲哀而且可怜。当然凭成绩在本科阶段能进入清北的,那绝对是学霸中的学霸,其学习能力是无庸置疑的,然而以此来否定清北等名校的硕士研究生和博士学历的含金量那就大错特错了。与普通高考的性质不同,考硕考博主要是培养在某一领域深耕的高级专业人才,并且是全国统考,也不存在像普通高考一样因为地域的差异试题难度和分数线相差巨大的情况。普通高考由于要求考试的科目相对较多,远不如研究生教育在人才培养上更为个性化和人性化,也更有利于专门人才的培养。我国目前不仅需要很多“通才”,更需要大批的专业人才,许多本科毕业生在专业知识领域还远远达不到对相关业务的要求。尽管我国考研大军每年都在增加,但这并不等于研究生教育供过于求了,相对于每年近800万的普通大学生来说,每年60万的硕博研究生并不算多,只不过是我们要在研究生培养的质量和性质等方面需要加以提升和改革,如加强应用型专硕的培养,相应的减少学硕的培养数量。对于一部分第一学历来自普通本科甚至专科的毕业生来说,考研可能就是他们获得阶层跨越的唯一门票。他们也知道,许多高薪和热门职位在挑选研究生人才时会考虑第一学历是否“985”、“211”“双一流”,但是比起那些只有本科学历甚至只有专科学历的人来说,他们的就业优势又何尝不是更胜一筹呢?笔者相信只要是凭自己扎实的基本功通过层层测试,考上了清北等名校的硕士研究生或博士生,这就说明他们和那些第一学历本科毕业于名校的学生有着同样的实力。我们的国家这么大,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各行各业的优秀专门人才还非常多,最为关键的是要有快速适应工作和不断学习的能力。如果只是一个会考试的机器,那么即使第一学历再辉煌也有被社会无情淘汰的时候。有一位乡村教师从普通师范专科生到名校博导的成功逆袭之路告诉我们:只要努力一切皆有可能。今天要讲的故事的主人公L是小编多年前的一位同事,和大多数乡村教师一样,由于当年高考失利,仅仅以压线的分数被录取到本地的一所师范专科学校,毕业后在老家附近的一所镇初中教书。如果L也像其他老师一样只是满足于每天上上课、课下简单的娱乐,然后结婚生子这样的生活,故事也就太平坦无奇了。这位看起来既没有出众的外表也没有过人智慧的L先生多年以后,竟然成为了北京某著名“985工程”高校的博导,不仅令人刮目相看。这位过去的同事L先生和大多数其他老师一样父母都是农民,深知只有通过自身的努力才能实现阶层跨越的道理,因此每天晚上上完课后,在当时及其艰苦的条件下不畏夏天蚊虫的叮咬、冬天寒风的刺骨,挑灯夜战准备考研之路,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工作三几年之后L先生成功考取了华东某著名“985”高校的硕士研究生,毕业之后又考取了天津某知名“985工程”高校的博士生,最后获得了在北京某著名“985工程”高校任教的职位,从而实现了人生的华丽转身。想来L先生也只是中国成千上万名实现人生逆袭的专科生之一,那些通过考取研究生然后再通过考公务员等实现人生跨越的更是不胜枚举,所以那些经过高考第一学历不高的小伙伴们根本不用自暴自弃,在你的努力下,成功的鲜花会随时向你盛开。这里是英语向导肖老师,更多精彩敬请关注。

撒米

申请985高校的博士有多难?这三个现实给你答案!读博学姐:很难

现在大多数人对于博士还是比较的陌生,这种陌生不是指很难见到博士,或者说对博士的认知不够,而是大多数学生或者是家长认为现在的博士还是需要像考研那样参加初试和面试,其实现在各大高校的博士大多数采取的是“申请—考核制”,相对于考研在考试安排上或许更加的简单一些,但是在每年的博士招生中还是会有很多研究生表示很难,没有那么的简单,尤其是985高校的博士。那么申请985高校的博士有多难?这三个现实给你答案!读博学姐:表示很难的!首先,多篇核心期刊或者是C刊论文。每一位研究生对于核心期刊的论文绝对不陌生,甚至是非常的了解,同时对其难度更是了如指掌。可以这样说,现在很多211高校的硕士研究生能够在硕士期间发表一篇核心期刊的论文都少之又少,更不用说C刊论文,而对于双非院校的学生来说更是不可能的事情了,几乎没有能够发表核心期刊的学生。可是这是研究生申请985高校博士的最基础的条件,这个条件不满足的话,后面的各种要求救更不用提了,因为这是博士招生中最为重要的一个部分。所以,这是最难的!其次,英语的综合要求。985高校对于申请博士的研究生在英语方面的要求是必须通过英语六级,有的还有更多的要求例如托福、雅思等这些,这对于绝大多数研究生来说都是很难满足的。同时,还对申请博士的学生英语口语有很详细的要求,也就是说你的英语不仅需要能够考非常高的分数,同时你还必须能够说得一口非常正宗的英语口语。试问现在的硕士研究生,能够满足这样的要求的学生又有多少呢?我想应该是很少。所以,这也是一方面。最后,本科和硕士的专业、学习等综合考察。对于申请博士的学生还必须要关注自己的本科和硕士期间的诸多表现,尤其是在日常的学习表现中这都是很多985高校需要审核的。包括本科和硕士必须学的是相关专业,以及本科和硕士的学习必须是非常的优秀,同时本科毕业论文、硕士毕业论文,这些都是考核的标准。没有一个很不错的本科、硕士记录,顺利的进入面试也是非常的难以实现的。总之,申请985高校的博士不是一般的难,所以有读博的打算的话需要你现在就要不断的给自己营造良好的有利条件了。

四时不至

江苏“励志博士”:本科学IT、硕士学英语,做律师后自考9张文凭

人为什么要学习呢?这个问题,不同的人可能会有不同的回答。有人会说是为了工作,有人会说是为了考一所好的学校,有人会说是为了赚更多的钱……但是最近,上海一名老学霸的故事,却让我们不由开始重新思考这个问题。1.博士自考再获九张文凭韦群林是江苏盐城人,在上海一家律所做律师。韦群林八十年代,毕业于南京某大学的计算机专业,后来通过自考,跨专业考上了英语研究生专业。八十年代末,韦群林硕士毕业,在南通一家银行任职六年,后来又跳槽出来当了律师。为了做好律师的工作,韦群林在97年4月,报考了第一个自学考试的专业,也就是南京大学主考的法律专业。自此,韦群林的一生,便和自考结下了不解之缘。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里,韦群林报考了十几个自考专业,不断丰富提升自己。这些专业门类很杂,包括法律、会计、投资,这些都是韦群林为了检验自身所学。还有像教育和外语,则是单纯为了兴趣。如今韦群林年纪已经很大了,但是还有四个自考专业在读,最近甚至还报考了一个物联网工程专业。2.学习,是提升自己的最好途径这位值得我们尊敬的老学霸,之所以会考这么自考学历,最主要的原因,大致有两个。一个是为了检验自己的所学,一个是为了纯粹的兴趣。这两个原因归根结底,就是为了提升自己!当今社会,很多人都信奉金钱至上,觉得只有赚钱是最重要的。甚至还有人提出了,所谓的读书无用论。但是,很多人没有注意到的是,在我们这个时代,其实学习才是我们提升自己的最佳途径!学习,能够从本质上改变一个人。如果问,学习对人到底有什么用。我们可以回答,学习的过程,其实就是人类在不断认识这个世界。从远古时代,先人们刚刚开始学会使用工具开始,一直到今天,我们已经能够把人类的创造物送到太阳系边缘,这一点从未改变过。通过学习,我们能够更好地认识这个世界,能够更加丰富自己。3.学习,和赚钱是两回事当然,也有人觉得,读书最终的目的是为了生活。而很多在学校里学习很厉害,学了很多东西之后,最后赚钱还不如那些小学毕业的,实在是没有什么必要。这种观点,只能说是愚昧。我们当然要承认,学习好,不一定意味着到了社会上,就能赚更多的钱。但我们不妨从另一个角度做一个假设:如果所有人都是这么想,都觉得只要自己赚更多的钱就好。那么,我们是否今天是否还能有现代社会的发达?是否还能像此刻一样,用手机浏览天下资讯?答案恐怕是否定的。学习对于人类来说,其实是一种本能,一种认识世界的本能。要想获得更高品质的生活,学习是最好的渠道。如果只是单纯赚了很多的钱,没有读过多少书,其实生活品质同样会非常有限。而学习,是改变人的最简单也是最直接的方法。

吓死鬼

博士发英文顶级文章可毕业?不行!这个985博士点还须发一篇中文

目前几乎所有的高校和研究所都是要求博士生发表高影响因子SCI英文论文才能毕业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光学工程博士点最近立了个新规。“从今年入学的博士生开始,必须发一篇中文文章或论文才能毕业,哪怕在媒体或杂志上发一篇科普文章,甚至科技新闻报道都可以,但你不能没有。即使发再多很好的英文论文,也不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科院量子信息重点实验室规定。理工科专业学生中文写作存在的问题长期受英文SCI论文的折磨(只发表英文SCI论文),科研院所研究人员、大学老师中文写作能力大不如从前。大学生的中文写作能力就更加差了,中科大将发表中文文章作为博士毕业要求之一,可见目前中文写作能力弱到一定的级别了。1.大学生中文写作能力差本科生基本不再开设语文课,基本不要求中文写作。只有本科毕业论文需要用中文写,但是也基本靠抄,翟博士出事后要好很多了。研究生毕业又要求发表英文SCI论文,中文写作全靠吃高中的老本。目前,大学生的整体中文写作真的是令人担忧。包括我本人在内,记得硕士期间发表两篇中文EI论文,写完初稿后给导师看,但是返回来的修改稿是面目全非,几乎是被导师重新写了一遍。本人去年带的一个本科毕业论文,修改其论文过程就像吃虫子一样难受,真的不如自己帮他重新写一遍。现在体会了硕士导师当时修改我自己论文时的心情了。在和其他带本科毕业论文的老师交流时,几乎90%以上老师反映学生中文写作能力太弱。“大学生的写作水平确实需要提高,有部分人看英文、写英文都很流畅,但回到母语上来就不知所云。博士毕业论文里经常存在语句不通顺,没有主语等情况。”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陈吉德表示。此外,浙江农林大学文法学院副院长、《大学写作》课程教学团队负责人彭庭松曾对媒体透露,他们的调研表明,复旦、清华等高校的教授们一致认为理工科学生的学术写作能力比较弱。当然,博士生中文写作能力虽然比本科生和硕士生要好不少,因为已经经历过了本科毕业论文和硕士论文的中文写作训练,但是也好不到哪里去。特备是理工科的博士生。就如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科院量子信息重点实验室教授韩正甫说,“现在的大学生,尤其是理工科学生的中文写作能力实在太差,有些学生可能英文比较好,但中文文章累赘,错别字太多,有的连写个借条都面露难色”。 ”2. 部分大学老师中文写作能力差上文写了学生中文写作能力差,其实大部分大学老师的中文写作能力也是不太好的。很多二本学校采用的教材都是本校老师编写的。这种教材的特点是将知识点复杂化,文字表述也不简洁,语言错误和知识错误并存。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很多高校对于教师评职称基本条件需要有专著出版,教师为了评职称,硬着头皮东拼西凑拼成一本所谓的教材。一方面,自己对其中的知识点没有理解透彻,就很难用通俗的语言简洁地描述清楚。另外一方面,理解透彻了,可是中文表述力有限表述不简洁。我相信不少读者朋友在读大学期间用过这种本校教师编著的教材。评价机制的导向,大学老师为发表高分数的英文SCI论文全心思研究如何快速发表英文论文,也没有心思去研究如何提高中文写作能力。而这部分老师大部分在研究生阶段没有经过系统中文写作训练。因此,大学生、研究生的中文写作能力急需得到改善。再不改善全民学英语,而自己的母语烂到底。一味地强调发表英文文章,一方面强迫大家去学英语,学习西方文化,慢慢淡化传统文化。现在西方的节日如圣诞节、万圣节、父亲节等在中国越来越流行,而本土的传统佳节如春节、端午、中秋、七夕等越来越没有原来的韵味了。鼓励发表中文文章的好处本人强烈支持中科大的做法,这样有利于提高中文写作能力,有利于将科研成果发表在中国大地上和有利于推广中国文化和文字。1.有利于提高中文写作能力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科院量子信息重点实验室规定博士生毕业之前发表一篇中文文章或论文、媒体或杂志上发一篇科普文章,甚至科技新闻报道。这样在写博士大论文之前就进行一次中文写作训练。而且该博士点的规定很人性化,考虑到不少中文期刊见刊慢。我读研究生期间就碰到中文期刊投稿到见刊需要两年时间。可见,在媒体、杂志、科技新闻报道都也符合毕业要求是很人性化的。这种规定的重点是训练博士生的中文写作能力。通过投稿和返修,导师、编辑和审稿人都会针对文中问题提出修改意见,经过这一过程虽然中文写作不能获得大幅提升,但是小幅度提升肯定是会有的。博士毕业后,在中国工作,中文写作能力相当重要。以高校工作为例,撰写课程实施大纲,指导修改本科生、研究生毕业论文,写各种项目申报书等等,都需要很好的中文写作能力。特别是竞争异常激烈的国家自然基金,对申请书的质量要求很高。有很多科研成果很好(5篇以上一区论文)的青年老师不能获批青年基金,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申请书写作质量不过关。2.有利于将科研成果发表在中国大地上,利于推广中国文字和文化“学生们中文写作水平的提高对中文科技期刊的发展也大有裨益。”本人一直有个想法,希望国家出台政策,引导将高水平的研究成果发表在顶级中文期刊上,只要成果过硬,老外自然要来看这个科研成果,他们就不得不学习中文,这样一方面可以将中重要的成果以最快的速度将成果面试,另外一方面,加速中文和中国文化在全球推广。遗憾的是,目前的状况是发在中文期刊上的成果都是科研人员的一些边角料。当然,这也跟中文期刊办刊不利有关。很多中文期刊收稿件都是带着有色眼镜,没有省部级、国家级项目支持的科研成果一律不收,尽管成果很不错。和编辑关系很好的熟人稿件,再烂也会接收。对稿件没有统一的标准。你在投中文期刊过程中遭遇过哪些糟心事?欢迎留言!也欢迎对我的文字表述、标点符号、错别字进行指正,以便共同进步,万分感谢!

朝彻

杨东平:中国很多办公室的本科硕士和博士生其实在干高中生的活

他的著作《文凭社会——教育与分层的历史社会学》致力于揭示近几十年来美国文凭泛滥和贬值的历史,很多观点可谓是惊世骇俗,揭示了一些真相,也包含一些真知灼见,所谓“片面的深刻”,大概莫过于此了。“学历社会”的内涵,一是指社会成员的地位、职务、工资待遇等,由学历高低甚至毕业学校的声望来决定,学历成为区分不同社会地位的制度化存在。二是学历成为一种与本人能力相分离的身份标签,表现在社会关系、婚姻家庭、社会威信等各方面,获得社会文化和心理的广泛认同。就中国全社会性高涨的学历崇拜和“学历高消费”、各行各业不断抬升的学历门槛、学历与能力严重分离的现实而言,中国的确已步入“学历社会”,这正是我们特别关注《文凭社会》的原因。柯林斯对“教育神话”的解构对教育的社会功能的解释,社会学有两种不同的理论。一是结构功能主义,认为教育是社会的组成部分,通过社会化与选择两个主要功能,起着社会整合、有机运行的作用。相反的是冲突理论,马克思、韦伯是其早期的奠基者。冲突理论强调社会变迁的普遍性,认为社会秩序是权力和强制的产物。教育通过学校、考试、评价、选拔等各类制度,实现对资本权力、文化权力的合法化,形成社会阶层再生产的隐秘机制,底层学生误以为是自己不够聪明而难以向上流动。作为极端的冲突论的学者,柯林斯几乎完全否定了教育对于社会发展的作用,认为教育文凭通货膨胀基于这样一个基本的错误前提,“那就是更多的教育能够生产出更平等的机会、更高科技的经济表现和更多的好工作。”他的结论是教育的发展与技术、经济和生产的发展并无直接关系,人在学校的成绩与他的事业成功与否也没有直接的关系。那么,学校教育的基本功能是什么呢?没有任何好处,只是生产文凭“作为社会流动的障碍,只是破坏了职业流动”。他否定基于某种单一因果关系的进化论观点,即“技术-功能主义”的模型。他认为美国社会独特的历史、地理、经济发展,“让国家权力成为一种独立的因素”,进而“国家能强烈地影响文化群体之间的经济分层模式”。为应对来自大众的经济压力,就发生了非经济领域的增长,“最直接的推动因素是教育文凭系统的增长”。其实,教育普及和发展对于社会经济、科技发展的促进作用已是常识,是无可否认、无须科普的,人力资本理论和教育经济学的研究已经提供了足够多的证据。当柯林斯尖锐地戳穿“教育神话”,否定了一种决定论时,却走向了另一种决定论。柯林斯揭示了文凭系统的建立过程和形成垄断的机制,十分精彩。在评价学校教育的作用时,他说“学校主要关注的是非学术领域,公立学校更多地是在强调中产阶级文化而非学术技能本身”“大部分技能——包括最高级的技能——都是在工作中或通过非正式网络学到的”。学生日后的收入差异更多来自课外活动、特别是对校园政治的参与以及运动赛事。商学院和专业学院之所以要求学生完成漫长的课程,很大程度上是为了提高这些职业的地位,从而形成业内人士与门外汉之间的“社会化的障碍”。这与布尔迪厄关于文化再生产、文化霸权的理论如出一辙。从教育实践而言,所提的问题是真实存在的:大多数学科专业无须学那么长的时间,真正重要和有用的技能只能在工作岗位和离开学校后的自主学习得到。从正面说,可以认为校园熏陶浸润的,主要是一种非智力的社会化因素,它对未来人生和成就的影响远比学业成绩更大,这也为许多研究所证明。柯林斯的核心命题,也是我们最关心的,是教育对社会分层的影响。他认识到现代美国“在分析产生社会分层和社会流动的原因时,教育占据了中心地位”;但是,大规模的教育普及,“教育系统的膨胀丝毫没能提高社会流动性的机会,没有改变族裔群体之间的分层次序,只是在更高教育等级上复制这一次序”。“上层与下层社会阶级的孩子们以相同的比例提高了他们的教育水平。基于社会阶级的相对教育水平比例在过去50年里(Spady,1967)乃至更久以来都未曾改变”;“教育系统的膨胀并没有发生从‘出身’到‘成就’的转变”。这也是我们今天最为关心的命题:教育究竟能不能改变命运?教育能够促进弱势群体向上流动吗?教育还能改变命运吗?严肃的社会学研究和一些长时段的跟踪调查,结论是令人沮丧的。当年的同学少年,长大后进入社会精英、白领、蓝领、贫困阶层等不同层面,在这一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不是学校教育,而是学生家庭的社会经济地位。简单地说,是社会的制度、结构决定了社会分层,教育的作用是比较有限的。例如,美国1966 年公布的著名的科尔曼报告(Coleman Report),认为在诸多因素中,中学生的家庭社会经济状况(SES)对学生成绩的影响最大,而学校和教师特征则只有很小的影响。法国学者布尔迪厄对全国中学优等生会考优胜者社会出身的差异(1966-1988)的研究揭示,优胜者中父亲为教师的比例,1966年为15%,1986年为24%;父亲为高级管理人员的比例1966年为27%,1986年为40.5%;母亲为教师的比例1966年为12%,1986年为29%(1)。对60年代法国的调查,发现高等教育机会在不同社会阶层中差异悬殊,“高级职员儿子进入大学的机会,是农业工人儿子的80倍,是工人儿子的40倍,是中级职员儿子的2 倍”(2)。2017年出版的美国社会学调查《我们的孩子》,揭示“美国梦”的破灭和教育的阶层差距正在固化:进入21世纪,预测最终能够从大学毕业的中学生,家庭的社会经济地位变得比考试成绩更为重要。类似的调查数据和结论国内也有许多。关于教育能否改变命运,它问的其实是“教育分层,还是社会分层?”当我们谈教育时,最容易陷入的是将教育视为一个独立的、自为的系统,以为教育好了就能改变社会、改变命运。晚清以来就有“教育万能”、“教育救国”之类观念的流行,也许是对教育过高的期望。教育当然是有社会功能的。无论杜威、陶行知还是毛泽东,都是教育改造论者,无不视教育为促进社会进步的利器。但今天我们越来越认识到,这种社会改造的功能是有条件的,如麦吉所言:“在经济因素促成的社会变迁方面,教育是形成社会变迁的条件;在意识形态促成的社会变迁方面,教育是导致社会变迁的动因”。想一想五四时期以及文革时期教育的能动作用,便可以明白。而教育对社会和个人的经济回报和功利价值,是在人力资本理论之后才被认识的。在一个常态社会,教育作为一项复杂的社会活动,一个人成才成功的道路十分漫长,教育与社会流动、自我发展的互动关系十分复杂。影响学生命运的几个重要动因,一是遗传和天赋的影响,即学生个体的差异;二是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父母受教育程度的影响;三是个人努力和机遇。它包含了个人无法选择的先赋性因素(家庭出身、民族、性别、出生地等),以及个人后天形成的自致性因素(如个性、性格,毅力、进取心、合作性等)。因而,社会研究、文化研究等宏观的解释理论,并不能代替每一个家庭和个人的自我规划,也不否定个人的努力。在任何时代和社会环境中,都有逆境成才、草根逆袭的事例。就教育公共政策而言,应当致力于不断降低先赋性因素的影响,而扩大自致性因素的作用。同时,降低教育系统内部教育分层的负面影响。例如,一个民族地区的小学生,要同时学汉语、英语、民族语言和汉语拼音,其艰难可想而知。大一统的课程、教学和考试制度,只具备表面上的一视同仁,而忽视了城乡、民族、性别、学生个体之间的巨大差异。一个细节是高考的三门主科(语数外)中两门为语言类,显然更有利于女生。在更为微观的层面上,师生关系、同侪关系对教育效果也有重要影响,这都是教育自身需要变革和改善的。认识中国社会的特殊性当柯林斯说“美国是学历社会最严重的国家”时,中国人笑了。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妨碍了我们对学历社会的认知。科举制是一种选官制度,影响面仅限于士人;学历社会则是教育大规模普及和工商业社会高度发达之后的产物,学历评价覆盖了大多数人。还有一种流行的认识,认为中国教育是最公平的,说的还是科举制。然而,以古代教育套当下的现实,其实是南辕北辙。社会学的研究,认为欧洲作为典型的阶级社会,近世以来的教育制度是一种“保荐式流动”,中学教育分为精英学校(通往大学)、商业高中,以及技术或技工学校,学生在恰当的时间节点分流,通过制度安排获得某种社会地位,上升的通道受到家庭背景的强烈影响。美国则是典型的“竞争性流动”,每个学生都能在竞争中横向流动,在不同类型学校中转学、重新进入都相对容易;同时,竞争的“纵向排序”并没有一个固定的终点,个人通过自己的能力获得相应的地位和升迁机会。中国以高考制度为核心的教育分层和向上流动机制,被国人视为是最为公平,却很难说是“保荐式”还是竞争性流动。表面与美国比较相似,如六三三制的十二年学制,一视同仁的义务教育制度,单一的高考通道,似乎更强调个人奋斗;但是,它真的那么公平吗?在中国,影响不同人群获得不同教育机会和社会流动的主要因素究竟是什么?对这一问题的关注,人们的视线往往集中到清华北大、研究型大学;其实,真正重要的分层在基础教育阶段已经完成了,这就是独具特色的“等级化的学校制度”。20世纪50年代建立的大学和中小学“重点学校制度”,在“文革”后重新恢复建立。在城乡分治的体制下,中小学学校可分为城市重点学校、农村重点学校、城市普通学校、农村普通学校四类,实际的等级则要多得多,重点校中又分为部重点、省重点、市重点、区重点等等。少数“重点学校”在教育经费、教师配置、招生政策等各方面享有优先权,与普通学校差距巨大,并更多地被优势阶层子女享用。在1986年《义务教育法》颁布后,这一制度已丧失合法性,但它仍然改头换面,以不同形式存在着,成为教育分层的决定性因素。调查显示,无论在城市还是农村,学生的家庭背景与学校层次一致(重点高中集中了更多优势家庭子女,普通学校集中了更多中底层家庭子女),高中的学生家庭背景与大学的层次同构(重点高中和研究型大学集中了更多的优势家庭子女,普通高中和普通本专科集中了更多农村和中底层家庭子女)。重点学校的既得利益清晰而稳固,大城市高烧不退的幼升小、小升初正是这一现实的写照。等级化的学校制度,严酷的应试教育模式,“学历军备竞赛”不断提前和下移到幼儿园阶段,是中国教育竞争的显著特征,是与欧美国家、与日本韩国和台湾地区完全不同的。但是,舆论对教育不公的关注,往往导向一个比较邪门的方向:只有应试教育才能改变命运以及对“超级中学”的追捧。评价教育成效显然不能只看名牌高中的状元喜报。从小学到高中的“应试教育”,是以榨干学生的青春、透支学生的生命为代价的。那些进入大学的“幸存者”,其学习动机和创造激情多已经消磨无存。还有看不见的大多数,他们从小被激烈的升学竞争所淘汰,连上初中高中的机会都没有。这两种牺牲,都是对中华民族的活力和创造性资源的巨大摧残。有一篇流行的网文《学校教育最大的功能:改变底层孩子命运》,认为应试教育是底层孩子的唯一出路,非应试不能出头,是十分偏颇的。学校教育最大的功能,难道不是培养诚实善良、乐观自信,能够自食其力并具有自我发展能力的合格公民吗?对于大多数无缘大学的农村学生,这种教育才是他们走向未来的通行证。另一个偏见是只有上清华北大、985、211,才算“寒门出贵子”,这本身就是唯学历论的套路,从而将99%的人判为失败。由于我国教育普及的程度仍然较低——据调查,25-64岁劳动适龄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2010年仅为9.1年;从业人员中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2010年为10.54%,2020年计划达19.30%(3)。另据PISA2015的数据,中国教育最发达的京沪苏浙四地,15岁人口在读的比例不到80%,德国为100%,西北欧国家接近100%,美国为95%,巴西为83%(4)——因而尽管学校教育与劳动力市场存在很大脱节,但整体而言,文凭还是就业市场重要的“敲门砖”,接受完整的义务教育、接受过高中/中职教育,乃至能够进入大学,对于个人命运的改变是明确和具体的。超越唯学历的视角,需要看见的另一个事实,是城市化、市场化进程,大众传播和互联网的时代,为许多具有自我发展能力的青年提供了在正规教育之外自我实现、向上流动的途径。因此,我不太赞同关于“阶层固化”的泛泛而谈。只能说社会阶层的前1%、5%可能是相对固化了;但此外的多数阶层和群体,其经济状况和职业地位是十分脆弱和不稳定的,仍处于上上下下的变动之中,一场疫情、一个政策就会将众多“中产”的“岁月静好”打回原形。另一个具有代表性的场景,在城市打拼多年的农民工失业返乡,住在县城买的房里摆摊“创业”,也不再是昔日的农民。你说他这是向上流动还是向下流动呢?“学历社会”的下一步真正值得关注的,是“学历社会”的下一步。由于生产文凭的学校系统已经成为难以驾驭的庞然大物,柯林斯的预判是它可能会膨胀到荒唐的程度——例如“对体力劳动也提出四年大学学历”的要求。“文凭通胀推动下的教育系统扩张,可能会引爆教育系统内部的危机,”当教育规模与社会位置分配之间出现严重的不平衡时,“文凭废除主义就会浮出水面。”当然,这可能会是一个周而复始的过程,是“这一俗世信仰不断破灭又不断重建的过程。”破除文凭社会的方案有两个基本方向:“去学校化”和“去文凭化”。“去学校化”的方案,即学校系统的改革,试图从教育内部去改变学校。如改革课程结构、师生关系,让教育更有用、更贴近日常生活、更少受官僚的管制等等。柯林斯认为这是一种“学生运动的修辞”,是进步主义教育的另一个版本。但至少对中国教育而言,这一改革是很实在很重要的,具有一种“补课”的性质,例如更加综合性的教育内容,从小学开始的职业因素教育,更多的选择性,更为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学制的灵活性和短期化,正规学习和非正规学习、自主学习的互通转换,等等。我手边有一本吴康宁新译的伊万.伊里奇的《去学校化社会》,全面深化了这一主题,是一篇激进的教育革命檄文,也是教育学经典。这里必须说到职业技术教育。消解文凭膨胀的釜底抽薪之举,其实是职业技术渠道的教育分流。应该承认,大多数学生就其本性而言,并非都喜爱和适应学术性的学习。北欧和欧洲国家超越了早先按学习成绩的强制分流之后,形成基于学生兴趣、特长的个性化选择而进行的分流。据OECD组织《2018年教育概览》,欧洲大多数实体经济发达的国家,高中阶段职业教育的比例之高令人震惊:芬兰71%,德国70%,荷兰69%,瑞士65%,奥地利58%,澳大利亚56%,意大利56%。当然,这是与他们社会阶层和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较小、良好的社会福利制度相配套的。真正彻底的是“去文凭化改革”,即柯林斯说的“文凭废除主义。” 这并不是指废除学校,而是改变依据文凭分层这一“当今社会职业分层的关键特征”。例如,通过立法规定“在雇佣过程中要求正式学历是非法的,”以弱化学历在就业市场中的刚性地位、信号价值。这一意见似乎很极端,但一些国家的确出台过在招聘、面试过程中隐去毕业学校信息的措施,以降低“学历歧视”。在中国的现实中,最迫切的首先是降低学历门槛,将多数职位向本科、专科和高中学历开放,降低如公务员、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的学历门槛。香港的公务员制度,低层公务员(打字员和办事员等)招聘的学历起点是高中。想想中国的各大办公室,多少博士、硕士在干高中生的活啊!“去文凭化”变革更重要的领域是在市场。柯林斯称“由于公共领域内正式学校文凭系统面临危机,才发生了向私有领域认证系统的改变。”以演艺市场为例,“超级女声”和“星光大道”打破了唯学历的门槛,使许多具有真才实学者得以自我实现,使院校通过四年正规教育培养歌手的套路黯然失色。中国从来不乏优秀人才,缺的是不拘一格的平台和渠道。不难想象,发扬光大“超级女声”和“星光大道”机制,各行各业将会涌现无数的李宇春和“大衣哥”。另一个显例是IT业,许多高技术企业都已经向高中生开门,用行业、专业的认证取代了学历资格,显示了在互联网和人工智能时代,职业资格、社会流动新的变数。面向这一变革,在学校文凭之外的社会化认证系统正在出现,其典型是“开放式数字徽章”。2011年9月,美国开源软件组织 Mozilla 基金会启动了“开放徽章”(Open Badges)计划,它是“用来呈现个人通过完成特定的项目、课程或者实践活动而获得的技能、兴趣和成就的一种数字徽章”。对于学习者来说,它相当于一份动态的、可视的、可溯源的数字化个人履历,可将自己不同的学习过程和成果,通过数字徽章集中展示出来,就像下图里这个背包。美国的众多著名机构都已加入开放徽章计划,在招募时接受数字徽章证明。如NASA(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LinkedIn(领英,全球最著名的职业社交网站)、德勤(Deloitte,全球最知名的财务咨询公司)、EdX(知名大学的在线教育内容网站)等等。这样,一个没有名校文凭的人也可以进入高级职业生涯;如果他是具有多种能力的“斜杠青年”,则可以在多种职业中跨界流动。这样看来,“去学校化”和“去文凭化”并不是学者口出狂言的纸上谈兵,而是真实可感的正在到来的学习化社会的现实。它指引我们超越应试教育、超越学历军备竞赛,走向教育创新!参考资料:(1)【法】布尔迪厄《国家精英》,P95,商务印书馆。(2)【法】布尔迪厄《继承人》P6,商务印书馆。(3)《从人口大国迈向人力资源强国》,114页,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4)李敏谊,管亚男,从国际比较与地区差异的视角反思PISA2015测试的中国成绩,教育生物学杂志,2017,5(1),15-20页意犹未尽?想阅读更多教育好文,加入“教育名人谈”,您将获取更多名家关于教育的独特看法,以及最新的教育热点行业研究报告,提升自己看问题的高度和深度。

恶能正之

在我国教育中,研究生、硕士生、博士生有什么不同

研究生是学历,硕士、博士是学位。学士、硕士、博士都是一种学位,学士到硕士再到博士,是一种学历提升的过程。 本科毕业,一般可获得学士学位,如有国家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没过关等意外,可能只获得毕业证而无学士学位证;研究生是高等教育的一种学历,可分为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是高等学历教育中最高的教育等级。 除此之外还有学位,包括硕士学位、博士学位。 硕士生:即攻读硕士学位的研究生,学术水平。博士生:攻读博士学位的研究生,学术水平。高等学校毕业生,成绩优良,且达到规定的学术水平者,可授予学士学位;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的研究生,或具有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力的人员,通过硕士,博士学位的课程考试和论文答辩,成绩合格,达到规定学术水平者,可授予硕士,博士学位。考取硕士研究生一般需要考外语、政治、综合科目根据报考专业不同而不同和专业课。而考博士不需要考政治。硕士研究生分为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全日制硕士通过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进行招生,非全日制硕士主要是指在职研究生。此外,在学位划分上,硕士研究生还分为学术型硕士和专业型硕士两种,学术型硕士的入学要求及毕业要求均高于专业型硕士。一般地,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就读年限为3年,专业型硕士研究生为2年。2年制研究生又叫做专业型硕士,主要是对研究生的职业能力、业务水平进行培养。3年制研究生又叫做学术型硕士研究生,主要培养具有高水平科学研究能力的人才。二者将来的就业方向也大有不同,很多专业型硕士研究生毕业后会在比较好的中学当老师,从事一线教学工作。而学术型研究生多数在科研机构、高校当老师,有的选择继续读博做科研。博士研究生的主要工作是做研究,而且理论上博士研究生应该做的是全世界都没人在这个细分领域做过的事情,因此研究的压力大很多。而且博士研究生会受到更多的专业训练,这使得其学术水平更高,更像是一个专家。总之,博士研究生属于走学术路线的,是我们国家科研与创新的主力军。 博士是标志一个人具备出原创成果的能力或学力的学位,是目前最高级别的学位。拥有博士学位或博士学位同等学力,意味着一个人有能力由学习阶段进入学术阶段。具备出原创成果的能力或学力是博士学位的核心内涵,也是拥有博士学位的人的最本质特征。考博士研究生:首先是已经获得硕士学位的人员,在校应届毕业生也可以报考。考试分为初试和复试两部分,因博士研究生考试是每个学校自主命题,所以时间不统一。初试一般在3-4月份;复试在3-5月份。博士研究生一般为全日制;博士毕业和硕士毕业,虽然说,都是研究生,但是,博士文凭和硕士文凭有着一定的差距。在我国的高等教育体系中,博士文凭作为最高层次的学历,在现实生活中,找工作的时候,含金量相对最高。一个人能够读到博士,意味着在学历教育上已经到顶了。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在专业能力上的差距,决定了在就业市场上的待遇也不同,进而影响了这两类高层次人才在薪资待遇上的差别。因此,如果你希望追求更高的就业起点和更好的待遇,拿到博士文凭,更有助于实现这个梦想。在当下,博士毕业生还是非常抢手的,而硕士研究生越来越多。找工作的时候,博士文凭和硕士文凭摆公司面前,对于前者,他们会高看一眼,对后者则不一定。博士人才普遍比较稀缺,找工作的时候,相对也比较容易。尤其是大城市或中西部地区出于对人才求贤若渴的心态,一部分中西部地区的省市区,对引进博士人才基本上是来者不拒。只要你愿意到欠发达省份,地方高校和财政是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愿意给博士安家费,还会解决家属就业或子女入学等问题。很显然,硕士很难享受到如此好的待遇。

无情

比萨大学-英语授课专业全网申(本科,研究生,博士)

Università di Pisa在斜塔旁边上个大学Eccellente美城美校~比萨不只有披萨和斜塔,还有古老的比萨大学。比萨大学成立于1343年,但是很多学者说可以追溯到11世纪,天呢,谁知道呢,反正就是异常古老的大学。我们的小学课本上的《两个铁球同时着地》就是伽利略出任比萨大学数学系教授的时候在比萨斜塔上做出的实验。学校介绍比萨大学有20个院系,本科学位课程58个,研究生学位课程67个,博士学位课程34个。在校学生数量5300人,教授科研人员1270人,行政管理人员1565人。排行201920182017世界大学学术排名(ARWU)151-200 (1-3 NED)201-300 (2-8 NED)201-300 (3-7 NED)Quacquarelli-Symonds(QS)世界大学排名389 (9 NED)422 (9 SO 9)421-430 (9 NED)时代高等教育(THE)351-400 (10°NED)301-350 (8-11 NED)351-400 (10-14 NED)台湾台大213 (7°NED)201207比萨大学最新的世界排名如上,在更加注重学术排名的ARWU方面比萨大学比较突出。另外从专业排名方面来讲比萨大学在物理,数学,文学,计算机科学领域等都排到了世界前一百。老规矩,还是从比萨大学英文授课专业入手,看看有哪些专业可以提前拿到offer。课程设置本科课程人文科学学士学位· 历史· 文化遗产研究· 传播与表演艺术学· 外国语言文学以上课程第一年为英文授课,在第一年学习期间学生可以在比萨大学语言中心学习意大利语,在第二年和第三年的课程中转为意大利语授课。申请要求:满足12年受教育年限,良好的英语水平,强烈的学习动机。工商管理学士学位· 工商管理经济学三年全部为英文授课,需参加tolc-E,或者gmat或者sat考试,申请时必须有其中一项的成绩。研究生课程航空航天工程硕士土木与工业工程系申请时间:2020年3月31日前人工智能与数据工程硕士信息工程系申请时间:第一轮从2019年11月15至2020年2月16日面试:2020年2月24日至2020年3月5日录取通知书将于2020年3月7日之前送达第二轮从2020年3月1日至2020年4月19日面试2020年4 月27日至2020年4月30日录取通知书将于2020年5月5日送达仿生工程硕士信息工程系(UNIPI)生物机器人研究所(SSSA)申请时间:3月2号截止计算机工程硕士信息工程系申请时间:第一轮从2019年11月15至2020年2月16日面试:2020年2月24日至2020年3月5日录取通知书将于2020年3月7日之前送达第二轮从2020年3月1日至2020年4月19日面试2020年4 月27日至2020年4月30日录取通知书将于2020年5月5日送达计算机科学硕士计算机科学系计算机科学与网络硕士计算机科学系数据科学与商业信息学硕士计算机科学系经济学硕士经济与管理系申请时间:2020年6月30之前勘探与应用地球物理学硕士地球科学,物理,信息工程系材料与纳米技术硕士土木与工业工程系,信息工程,物理,化学与工业化学系神经科学硕士生物系核工程硕士土木与工业工程系申请时间:根据不同的专业,申请时间也不一样,基本截止时间都在4月份左右,同学们具体再咨询我啦。申请所需材料:①简历②动机信③学位证书/在读证明④成绩单⑤课程描述⑥护照⑦照片⑧语言证书⑨推荐信不要忘了还有博士学位哦!!博士学位课程:化学与材料科学博士学位计算机科学博士学位想了解更多关于意大利留学、意大利语学习、意大利大学和专业信息的同学可以关注我们的百家号喔~

黄帝得之

双非本科通过英国一年制硕士跳到国内名校读博

也许很多人都会觉得英国留学越来越“水”,特别是一年制的硕士项目,由于入学门槛低而被人吐槽。但是,今天为大家分享一个从普通双非英语专业本科,通过留学英国拿到硕士学位,再转回国内著名高校读博的故事。为何是英国:入学门槛低,适合逆袭感性上讲,小编作为一个资深哈利波特迷,一直对不列颠有一种特殊的情愫,想要踏上这片孕育出魔法世界的土地一探究竟。理性上讲,相比美国和澳洲的两年制硕士,在英国读授课型硕士只需要一年时间,效率更高。此外,赴英留学的语言考试只需准备雅思,而赴美读硕士需要同时准备托福和GRE或者GMAT,花费的时间和精力成本远远超过雅思。并且,英国拥有两千多年的悠久历史,英语世界中最古老的六大高等教育学府(牛津、剑桥、圣安德鲁斯、格拉斯哥、爱丁堡、阿伯丁)都在英国,相比理工科见长的美国高等教育,小编自认为英国更适合文科生进行深造。历史悠久的英国高等教育为何跨专业申请:英语作为一个就业红牌专业,出国成了万金油那么,作为英语专业的本科生,在面对硕士专业的选择上有以下两条路:继续本专业相关方向以及转专业。如果继续本专业相关方向,会有三个选择。第一是文学方向,这个方向需要进行大量的外文阅读和写作,甚至要掌握第二外语,还需要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深入了解英美国家社会历史文化,对语言运用能力要求极高。第二是翻译方向,此方向主要分为笔译和口译,口译的就业方向就包括前几年十分火热的同声传译,当然成为一名合格的同声传译也意味着大量的前期投入。口笔译方向都要求大量刻苦的专业训练。第三就是语言学,语言学有两种细分方向,纯理论的语言学研究和应用语言学。英语专业曾经被亮红牌小编回顾了一下自己的本科学习历程,发现自己对于继续进行文学研究和语言学研究并没有兴趣,而翻译方向之后的就业面比较窄。考虑到自己可能在硕士毕业之后继续深造,需要一个选择面较大的专业,于是决定进行跨专业申请。其实,在申请过程中,小编感受到英语专业在硕士阶段进行跨专业申请的优势还是比较大的,多数英国高校将英语专业算作Social Science Studies或者Humanities Studies,这就确保了申请时不会因为本科没有就读相关专业的原因而被淘汰。同时英语专业的学生会比本硕同专业的学生具备更强的语言能力,这个语言能力无论是在申请过程中,还是日后的学习中,都是学生自身的优势。并且,在后期进行博士申请的时候,专业的语言训练和海外留学经历让小编在面对英文考试的时候还是省了点精力的。英语专业的本科生进行跨专业申请的好处还在于,这样的经历可以让你成为一名既具备扎实语言能力,同时又拥有某一领域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尤其是海外经历可以让你拥有流利的口语,这一点是大多数国内研究生所不具备的。而这样的配置在进行博士申请的时候是十分具备竞争优势的。英国硕士好在哪:摆脱本科学历劣势,获得国内名校认可英国作为拥有悠久高等教育历史的国家,其教育资质水平自然不言而喻。在小编进行博士申请时,英国硕士经历也为小编加了不少分。从小编个人经验来讲,英国硕士的优势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看:申请方面、求学过程以及学历含金量方面。首先是申请方面,前文已经讲到了,与美国硕士相比,英国硕士需要准备的语言考试耗费精力较少。那么与国内考研相比呢,跨专业申请英国硕士只需要有合格的语言成绩与在校成绩以及扎实的申请材料,并不需要学生提前去准备专业课程进行专业课考试,只要你的本科专业在人文社科大类里,基本上大多数英国社科类专业都是可以选择的。此外,对于本科毕业学校的要求,也没有国内考研时候的要求那么严苛。因为在英国硕士的申请体系里,毕业院校只是参考的指标之一,还有申请文书、在校经历、语言成绩等等其他因素影响申请结果。因此,如果你本科背景不是非常强势,你完全可以选择英国高校来读研,弥补毕业院校的短板,拓宽今后的人生选择。其次,在求学过程中的优势主要体现在紧凑的时间安排与充分的学术训练。由于英国硕士没有实习期,课程密度较大,因此可以在一年内完成硕士课程和硕士论文,与同龄人相比更早地拿到学位进行下一步的人生规划。同时,英国高等教育更加注重培育学生批判性思维和自主学习能力,他们更加推崇引导学生如何找到答案,而非答案本身。在英国读硕士,每一门课都有大量的阅读材料,并且会有围绕这些材料的课堂讨论,课程最后的评价方式也是一篇结构完整、论点清晰、论证严密的论文。这些课下阅读与论文撰写十分考验学生的学术能力。这些训练都能够为将来立志于投身学术事业、继续深造的同学打下良好的基础。小编自己也觉得,在英国读研期间培养的思维习惯和写作习惯,使自己在博士阶段受益匪浅。最后,虽然英国硕士花费时间较少,但是它的学历含金量却是一点也不打折扣的,在提升教育背景方面,会起到很大的积极作用。小编自己在回国后进行读博申请的过程中是能够感受到国内高校对于海外背景硕士的兴趣的。在目前国际交流日趋紧密的学术圈内,导师们对于具备较高英语基础的考生还是比较感兴趣的。现在越来越多国内的博士生导师在招学生时都会突出强调报考学生的英语基础,以及欢迎海外背景的硕士生来报考。同时,如果继续申请国外PhD,海外硕士经历也是非常具备竞争力的。小编自己知道的身边的一个朋友就是国内普通二本毕业生,如果在国内读研的话,本科背景会成为考研目标院校的最大限制。而在英国读了一年硕士之后,他以此为跳板申请获得了英国数所知名大学的phD录取,并且还附带有奖学金,真的是实现了人生逆风翻盘。英硕如何申请国内博士:博士版“自主招生”——申请考核制了解一下越来越多的国内高校、院系正在以“申请-考核制”取代统一入学考试。比如南京大学2019年博士研究生招考全部以“申请-考核制”方式进行;中国人民大学仍然保留统一考试,但实施“申请-考核制”的院系专业从14个增加至18个,国际关系学院、社会与人口学院、数学学院等被纳入。事实上,除了上述高校外,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绝大多数一流大学建设高校早已在博士生公开招考中开始实行“申请—审核”制,有的高校甚至是全面推行这项全新的制度以取代统一考试。申请考核制越来越普及第一是时间安排。现在国内大多数高校实行“申请-考核”制,是指考生首先向学校提交材料、提出申请,学校和导师通过后再进行考试。一般国内高校在当年9月底就会在官网上发布招生简章,和国内研究生申请博士的时间安排不同,英国硕士毕业生的时间安排大体是这样的:当年9月提交论文,同时根据自己的研究方向联系意向学校和导师并着手准备申请材料;11月或12月拿到毕业证并做教育部学位认证; 年底提交申请材料,如果材料审核通过的话就可以着手准备第二年的笔试了; 笔试一般安排在第二年春季,笔试顺利通过的话就进行面试; 一切流程完成将会在国内研究生即将毕业的时候收到录取通知书。这就说明如果打算在英国硕士之后申请国内的博士,那么需要在提交完论文之后与意向导师联系并在意向学校官网上了解申请具体事宜,同时要在高校报名截止之前提交个人的申请材料。第二是材料准备。除去各个学校的具体要求,这里主要有三个部分需要准备的:教育背景材料、语言能力材料、科研能力材料。教育背景材料主要是指英国大学的硕士学位证书、硕士期间的成绩单以及教育部的学历认证。语言能力材料就是指英语或者第二外语的证明材料,比如雅思、托福成绩单、英语四六级或者专四专八证书之类的。科研能力材料比较重要,因为博士生阶段是要进行大量研究工作并且有一定量研究产出的,所以导师还是比较看重报考学生的过往科研经历和科研成果。这类材料包括但不限于硕士毕业论文、发表过的文章或者专利、相关领域的文献掌握情况、目标研究领域的研究计划等。整个申请流程里比较重要的是要提前联系导师,确保导师今年有招生名额,以及确保导师与你个人的研究方向吻合。因为博士生阶段主要是在导师的指点下进行研究,所以一定要选择与自己研究方向一致并且具备招生资格的导师。一般优秀的博士生导师都是名额紧张的,会面临在材料审核、笔试、面试等各环节择优录取的情况。博士的头衔,是一种荣耀逆袭,你也可以:英国一年制硕士,合理规划就是实实在在的镀金小编当年决定去英国留学时也没有想到,一个普通大学的毕业生,后来会因此成为一名博士研究生,踏入学术殿堂。有时候,我们做决定的当下并不会想到这个决定在日后会怎样影响我们的人生。但是既然小编走过这一路,明白了这个选择能够对人生带来多大的改变,就想把这个可能性分享给大家,让大家拥有人生更多的选择权。小编想告诉每一个有着学术理想、想要进入更高的学术殿堂攀登学术高峰、实现人生价值的人,不要因为本科背景而自卑,我们完全可以选择另一条路,通过自己的努力,收获不一样的人生。

吕才

多国多项目混申,横扫11个学校研究生博士offer,我是如何做到的?

「导师专访」是大圣未来海外导师分享留学申请经验和求学感悟的一个栏目,同学们可以在这里看到不同申请背景的学长学姐的留学申请及就业分享和一手经验。本期分享导师▼Jimmy帝国理工学院土木工程硕士图片来自网络,侵删还记得高考之前,自己对家人说将来想去一个海边的大城市上大学,绝对不会去武汉这个内陆中心城市,结果一语成谶,我的大学本科四年,就是在中国最美丽的大学之一“武汉大学”度过的。因为自己想读理工科,所以也是选择了武大非常棒的“水利水电学院”。就在这个樱花浪漫的学校,我收获了我人生中最重要的两样东西——“留学”与“爱情”。01留学目标确定刚进武大的我,其实开始并没有萌生出国留学的想法,因为我所在的院系保研率相对很高,而且能够直接保送到清华的指标也有,所以大一的我还是希望自己能够走保研的路线。但是,在对大学学习生活一无所知的完全懵逼状态下,我浑浑噩噩地度过了大一上学期。虽然所修学分不多,但是GPA也是惨不忍睹的只有3.1/4.0,与其它三位室友(均在3.5/4.0左右)的差距略大,忽然就感觉自己已经保研无望了。经过与家里人的一番讨论,觉得出国留学也是个不错的选择。毕竟读了那么久的书,能去国外看看也是挺好的。当时就是抱着继续努力学习专业课,同时一边着手了解留学的事情。大学本科的生活总是美好而又短暂的。一晃三年就过去了,我的GPA也来到了3.68/4.0,当时这个成绩已经可以申请保研了,但是不能留校,只能调剂到别的学校读研,于是我主动放弃了到北师大读博的机会,坚定了自己一定要出国留学看看世界的意愿。我认为这个决定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当自己完全确定了要出国的时候,很多事情做起来就不会犹豫,只需要勇往直前就行了。02托福、GRE备考刚开始我是想申请美国学校的,因此也花费了好多时间在了解美国学校上,同时也希望自己能够申请到直接硕博连读的机会。申请美国的硕士或博士,首先英语考试除了托福和雅思以外,还有一门必须考的就是GRE。GRE考试主要考察学生的快速的阅读能力、超大的单词储备量和严谨的分析写作能力(数学部分基本高中难度所以不担心)。因此准备考试的时候应该针对这几个方面对自己进行训练。因为GRE考试是机考,所以我也强迫自己习惯用电子资料,GRE官方指南以及官方题目必读,官方模考软件PP2模考效果比较准确,根据自己实际准备情况,合理安排进行模拟考试。GRE我大三就考了,当时考的一般,分数也够用,后面由于ICL给offer太早了也就没有继续刷分了。关于托福考试,由于我先准备了GRE考试,阅读和写作能力均有提高,所以准备托福的时候大部分时间都被花费在复习听力和口语上。练习听力的话复习资料首推TPO,建议练习TPO时有个计划,不要短时间把所有题目全听完了,这样效果也很差,建议开始听完一套题目后就进行精听,直到闭上眼可以把整篇听力材料内容的每句话听懂,反复练习并且坚持,当你每次做一套新的TPO题目大部分都可以听懂时候,就可以开始练习“科学60秒”的听力材料啦,这个可以网上上官网下载。口语的练习其实和听力练习的原则一样,就是多练习!对于英语考试,我认为还是脚踏实地、循序渐进地复习,而且原则上是分数越高越好。但是我认为每个人都需要提前弄清楚自己准备申请的学校的专业项目对于英语成绩的要求。提前了解这些细节不仅有利于我们去规划自己的考试时间,也可以给自己准备考试带来更多的复习动力!总体而言,理工科研究生申请的英语要求要比其它专业低,但是以美国申请为例,想进入综合排名前30的院校,托福成绩都必须至少100分,很多文理科要求均在110分左右,并且对于口语要求也非常高。但是必须注意的是,英语考试只是你申请的第一道门槛,并不是说非常高的英语成绩你就能入读非常顶级的学校,留学申请是一项综合性工程,每一个细节都需要花费时间和精力去追求完美!03我的软实力修炼心得在大学本科期间我参加的实习项目主要有与专业相关的暑期实践(自己带队调研)、设计院暑期实习、专业实习和毕业实习等。参加的科研项目主要是在大三期间,自己在学院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帮助一位副教授做科研项目(与全球气候变化有关,感觉略高大上)。除此之外,“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也很推荐大家参加,每年都有,我自己组织了一个小项目,最后也有中英文的结题证书。同时我还参加了一些专业上的比赛和竞赛,虽然没有获特别高的奖项,但是参与总是有收获,抱着学习的心态做事总是有进步的。很多学习到的知识技能虽然可能眼前无用,但是说不定某天你就能够用上!04材料准备及留学申请接下来就是申请过程中的材料准备和学校专业选择问题。首先是申请材料方面,美国研究生申请材料主要由个人基本信息+学位证明+大学成绩单+英语成绩单+个人简历(CV)+个人陈述(PS)+推荐信2~3封+相关活动及获奖证明等,申请PhD项目的话通常都是需要一个提前与申请学校的专业教授交流的过程(俗称套磁),套磁的话我建议邮件中应当附上你的个人CV和研究计划(Research Proposal),各个国家申请稍有不同,其中英国澳洲新加坡的PhD申请都需要填写Research Proposal的相关内容而且教授比较看重RP。因为我文书的准备时间相对比较充裕,因此我除了自己DIY以外,还专门请一些学长学姐、外教等朋友帮忙检阅。总的来说文书一定要反应最真实的自己,同时要让招生人员看出你的申请亮点和诚挚的意愿。在学校和专业选择的问题上,我想从我的申请结果来给大家讲述一下我是怎么选择学校和专业来申请的。从我大四上九月份考完托福开始,我先提交了澳洲学校的硕士申请(墨尔本大学、悉尼大学、新南威尔士大学、西澳大学,录取通知等待时间分别为4个月、1个月、1星期、3个星期),期间我还成功套磁了一位墨尔本教授来申请PhD项目,但是没时间按要求写RP最终放弃了。在十一国庆期间我还提交了加拿大的麦吉尔大学的申请(研究型和授课型两个硕士项目,次年5月拿到录取通知)。在十月至十一月期间,我分别提交了美国佐治亚理工、匹兹堡大学的PhD项目的申请(次年三月份拿到录取通知),还有英国帝国理工的硕士申请(圣诞节前收到录取通知)。十一月低,我提交了新加坡南洋理工的PhD申请(次年5月收到录取通知,有奖)。虽然没有申请特别多的学校,而且申请了若干个国家,主要原因是我申请的非常有针对性。例如我申请新加坡、加拿大和澳洲的学校除了对学校所在城市的选择以外,最重要的一点是考虑自己的专业在那方便找到工作和移民。对于美国的学校,虽然我最后只提交了两所学校的PhD项目申请,但是也是在经过很多咨询和了解的前提下,了解了很多所学校并根据自身条件而做的决定,同时由于收到了英国帝国理工发的录取通知,因此就放弃申请其它学校了。最后之所以选择去英国帝国理工,主要还是因为这所学校的土木工程排名欧洲第一,世界前十,而且世界综合排名不错,学制也只需要一年,毕业后可以选择工作或者继续申请博士项目。05IC就读体验决定去帝国理工之后,接下来就是按照各种要求办理签证手续。另外有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就是给自己找好住的地方!这点非常重要,我在IC读书的时候,由于开始选的公寓距离学校有点远,每天要花将近五十分钟的车程才能到,这样是十分浪费时间的,虽然每天都可以坐伦敦红色双层巴士欣赏英伦风景,但是对于课程安排非常紧的IC来说,时间还是太宝贵了。每门课每天上完都会给你发一张习题,大部分时候你一个晚上是做不完的,所以你必须留着到周末再去做,如果周末你有约朋友出去玩,那你就只能留着期末复习做了。总的来说,IC还是对学术要求非常严谨,考试非常严格的一所院校,由于我本科是水利水电专业,虽然也是土木工程的大类下,但是还是很多土木专业性非常强的课程是不一样的,本科没学过,国外直接上英文课程也是有些难度,来自中国的同学也都是同济大学这种土木超强的本科生,所以硕士读完,我的成绩并不是非常突出,因此在申请博士的时候就有些尴尬,因为招博士的教授都喜欢成绩顶尖的学生,而且没有奖学金的话,在伦敦读博的话成本也非常高,如果家里不是特别有钱的话建议还是考虑去北美或者新加坡奖学金机会更多的国家。06总结最后给大家做一个总结吧:第一,要坚定自己出国留学的意愿,这样你会少走弯路和节约很多时间!第二,一定要乘早准备!早准备早规划对后期申请越有利越有针对性,有更多的时间可以做更多的事情来提升背景:暑期交流、海外实习科研等等。第三,对于准备出国时间非常紧张的同学,请先把学业成绩和英语考试完成好,这是对自己的负责,同时要明白成绩基本上是第一道申请门槛。祝愿所有的同学都能申请到自己非常理想的学校!(本文为大圣留学原创撰写,严禁转载,一经发现后果自负)■■■■■想知道我的条件可以去哪所学校?想更精准的规划我的留学申请想了解更多英国留学的真实体验还有各种各样的问题?■ ■■■■扫码,回复“英国留学”免费咨询,获悉你想了解的内容▼

叶月

雅思、托福、GRE、英文论文、六级500+,再谈考博中的英语困境!

在我们与考博学子的接触中,我们发现不少考上无缘博士的拦路虎是英语,而且其往往还抱怨为啥不给自己其他出路。在不少本科已经毕业5年以上的考生眼中,当前各大院校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中的英语要求,简直就是一个无情杀手,扼杀了无数学子的考博之梦。他们不禁反问,为啥这些学校要看重这个,我的英语也不差好吗?我也很努力学习外语好吗?只不过在校期间英语六级以考过为目标,根本没有想到当前竟然都要求500+,甚至更高。这到底是谁的错?在回答上述疑问之前,我们回忆一下我们曾经多次提到过的当前学生的英语考试水平。在此我们不去强调英语的重要性,而是去给大家呈现当下学子的英语的真实状况,然后大家再去思考一下基于这样的客观现实提出这样的要求,特别是名校,过分吗?毕竟大家都同意,考博说白了就是学术精英的选拔,精英显然在很多方面都应该处于中上等水平,如果你处于末尾还希望学校同情你,这你懂得。下面我们随机摘录3所院校的英语成绩新闻报道。其中沈阳城市学院、山东青年政治学院为普通院校,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为知名院校。从最近两年的考博情况来看,如果采用申请考核制,一般普通院校出身的考生在院校背景等方面的考核中会处于劣势,如果英语再没有人家好,基本不会进入复试,直接材料审核就刷下来了。沈阳城市学院:我校考生四级通过人数再创新高,425分以上学生达到508人,最高分590分,而六级也有58名同学传来喜报。值得一提的是,首次报名参加考试的大一新生成绩喜人,通过人数与通过率均居各年级之首。山东青年政治学院:教务处将2019年6月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成绩单陆续发放到学生手中,此次考试我校共有436人通过英语四级考试,434人通过英语六级考试。英语四级考试最高分为542分;英语六级考试最高分为553分。按届次统计,我校2019届普通专业本科毕业生(不含英语专业)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累计通过率为91%。而这一数据2017届是67.78%,2018届是85.2%,通过率逐年快速提高。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2018年12月份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成绩统计发布,我校2017级本科生在这次考试中取得佳绩。2017级本科生大学英语四级一次通过率达到99.6%,大学英语六级一次通过率为97.7%。在2018年6月份的大学英语四级考试中,我校2017级学生一次通过率100%。从平均分看,我校2017级本科生大学英语四级平均分为553.5分,大学英语六级平均分达到531。这一平均分在全国各高校名列前茅。根据2019年6月份全国大学英语四级成绩统计结果,我校2018级本科生一次通过率达到99.3%,平均分为578.3分。这一平均分比2017级本科生四级平均分提高24.8分,该成绩在全国各高校名列前茅。在去年12月份的全国大学四级考试中,我校2017级本科生大学英语四级一次通过率达到99.6%,平均分为553.5分。从上述新闻报道中我们可以看到,即便是普通院校,通过四六级基本实标配了。而名校的学生不仅能够顺利通过,而且英语四级600分,六级530分以上很常见,而这就是当下名校学生英语成绩的基本状态。毕竟当前的学生他们所接受的英语教育不是十年前的我们所能比的。同样的,当下名校的研究生外语成绩也非常的好,而且呈现出越来越好的状态,毕竟从研究生筛选环节就开始了。一方面是当下学生英语考研的成绩越来越高,在2014年前后考北京高校考研英语考60分还是有希望被录取的,而最近2年如果你的考研英语没有过70甚至75分,你被名校录取的几率非常低。另一方面各个名校的保研、夏令营对学生的成绩提出了更好的要求。我们认真研究了2019年各大院校的夏令营要求以及最终入营学生的英语成绩,发现英语六级500分以上基本是标配了。而且我们关注到不少院校已经发布了新修订的保研标准,如对外经贸大学法学院要求“申请免试推荐我院国际法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同学,需达到雅思(学术类即A类)成绩总分7分(含)以上;或者托福成绩总分100分(含,每部分需在24以上)以上;或者大学英语六级总分600分以上。申请免试推荐我院国际法专业以外的其他专业的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和法律硕士专业研究生,需达到雅思(学术类即A类)成绩总分6.5分(含)以上;或者托福成绩总分92分(含,每部分需在21分以上)以上;或者大学英语六级总分540分以上。”所以大家可以想想,在当下各大高校保研名额接近一半的情况下,至少有一半的研究生英语水平都处于上述状态,即英语六级500分以上是大多数研究生的成绩。那么制定考博英语的要求时,哪个名校还愿意招收成绩刚过426分的呢?当然,一定要给别人留个出路,即你英语六级没达到要求,你可以考雅思、托福、GRE或者发表英文论文啊!这不,我们找到了武汉大学2020年招收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简章,里面提出符合以下条件之一者可申请免除外语综合水平考试(各类专项计划、优秀人才单独选拔、对口支援计划除外):1、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身份发表英文文章,被SCI、SSCI、A&HCI收录;2、雅思(IELTS)成绩7分及以上或托福(TOFEL)成绩100分及以上或GRE成绩320分及以上(有效期内)。此时一定有人跳出来说,这也太难了吧,我们专业不可能达到这个要求,那么真实的情况是怎样的呢?我们注意到2020年1月3日,武汉大学研究院官网公布了申请外语综合水平考试免试的考生名单以及理由。经统计,有1231名考生在规定时间内申请了英语免试并且审核通过。#考博#这1231名考生的院系分布如下表所示。我们看到各个学院都有考生符合。而他们提出免试理由分布为1139人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身份发表英文文章并被SCI、SSCI、A&HCI收录,8人GRE成绩320分及以上,70人雅思(IELTS)成绩7分及以上,15人托福(TOFEL)成绩100分及以上,这其中有人GRE、雅思都达到标准了。而武汉大学2020年计划招收博士研究生约1900人(含直博生、硕博连读生)。其中已经公布录取的硕博连读考生为807人,这样即便是不给其他考生英语考试的机会,这1231人也足够武汉大学满足招生要求。更何况其他考生的英语六级成绩并不差,你说如果你的成绩一般,在英语方面有啥竞争力。这就是当下学生的英语成绩水平真实状况呈现,不要再去抱怨学校的规定不合理了,毕竟英语成绩低的成为考生中较少的那部分了,更何况考博是一场精英选拔。可能看到这个结论你很不愉快,但是这难道不是你想要的公平吗?不是别人走关系,而是你的实力与学校的要求有差距了,只不过你没有意识到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