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他们从全国各地来到北京印刷学院,在这里,他们潜心求学,怀揣着远大梦想,度过了大学时光。天道酬勤,不负有心人,他们最终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全部获得国家奖学金。本期推送,一起领略北京印刷学院6位“学霸大神”的青春风采!郭宏泰:岂能尽如心意,但求无愧于心郭宏泰,信息工程学院17级计算机1班。学习成绩优异,大二就通过了红帽RHCSA认证和软件水平考试。除此之外,还曾获得过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二等奖、华北机器人大赛二等奖、“挑战杯”创业大赛三等奖。担任科技协会部长期间,更是兢兢业业地协助会长开展科协工作,赢得了大家的一致好评。在知识的海洋里劈波斩浪,乐观开朗是他的座右铭。永远心怀热爱,永远追逐梦想,永不轻言放弃,万事但求无愧于心,这就是郭宏泰。柳佳玲:我所有的姿态,都是与生俱来柳佳玲,新闻出版学院17级新闻1班。这三年里,为了提升自己的能力,她曾参加学校大学生记者团,积极参加各种项目、比赛,如“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节学院奖”大赛、清博大数据疫情期间民生社会研究“雷火研究”志愿者服务项目、“one·一个”新媒体运营实习等,也在中国读书会采访当中,参与编写了《中国读书会发展研究报告》囤粮读书会部分。课余时间,柳佳玲也会自己体验些不一样的事物,为生活添些色彩。做兼职与小朋友交流、学习剪视频、做手幅、参加偶像的线下应援……这些都是她生活的调味剂。通过不断经历、不断打磨,她的大学生活变得越来越充实。周缨一:成为自己的皮格马利翁周缨一,新闻出版学院17级传播1班。周缨一永远保持着本真与平和的自我,就连朋友眼中的她,也都是很沉稳,很淡泊,与世无争的模样。正如2019年参加面向全国直播的中国大学生体育舞蹈锦标赛时,她鲜少讲述从容背后付出过多少辛勤的汗水,仅仅是只言片语,却足以呈现出来自心底的沉稳与自若。她在大学课程和自己的兴趣中确定了未来的方向,找到了以后想从事的职业。她总是能将学习、工作和生活安排得有条不紊,“应该轮到什么就做什么,一个做完再做下一个。”周缨一的经历,印证着她坚定做更好的自己。刘书豪: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刘书豪,机电工程学院17级物流工程1班。除了优异的成绩外,三年大学生活带给刘书豪的,还有更多远超奖学金本身的收获。大二当了班长,留任了学院团学的部长;大三加入物流工程专业实验室,协助专业老师进行RFID技术相关的科研项目……三年的大学生活里,刘书豪参加了很多的实践活动,其中包括2019年国庆七十周年群众游行活动。作为国家奖学金的获得者,刘书豪一直是同学老师心中的标杆人物。对于维持学习、工作和生活三者之间的平衡,刘书豪有自己的方法。“每个阶段做好这个阶段该做的事。”是他认为最重要的一点,也正是因为有着强大的规划性和清楚的自我认知,才让他遇见了如今的自己。“不管是做什么事情,提前做好准备都会换来更好的结果。”梁道萍:生活中最可贵的是希望梁道萍,设计艺术学院17级品牌与广告设计1班。在校期间,他曾担任新时代青年学习社成员、党支部组织委员,学生辅导员等多项职位,并多次获得院、校三好学生、优秀团干部、先进个人荣誉称号。他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活动,服务国家、服务社会,曾被评为“国庆七十周年先进个人” “北京市首都大学生优秀实践团成员”,也曾荣获“青年服务国家暑期实践”一等奖。此外,他也热衷于参加各种设计专业性比赛,在中国高等院校设计大赛、泰山杯、学院奖、大广赛等比赛中拿到过各类等级证书。与此同时,他也将德智体全面发展做到了极致——在学校社团文化节、校运动会以及其他各类校园文化活动当中,也常常能看到他的身影。学海无涯,但在这条求索之路上,梁道萍始终相信希望,不曾放弃希望,永远秉承着希望前行。曾海珠:但知行好事,莫要问前程曾海珠,印刷与包装工程学院17级包装工程3班。三年来,她经过层层选拔,如愿以偿成为2019年国庆阅兵群众游行方阵的一员,也在今年参加了重庆市共青团团委组织的防疫活动。她是班里的班长,是学生党支部副书记,是国家奖学金的获得者,也是一个简简单单快乐积极的女孩儿。“其实我没有给自己定过什么太过详细的目标与计划,我只是踏踏实实,始终怀揣着那份积极与不服输的态度,去完成好每一件眼前的事。”开朗乐观,对事积极,踏实肯干,是她最后对自己这三年的评价,也是对自己曾经努力的肯定。博学、慎思、明辨、笃行,在北京印刷学院,一批批青年学子用自己的汗水书写属于他们的青春故事,做有责任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建设者。不负韶华,筑梦前行,相信未来的他们将会奏出更加精彩的人生乐章!本文素材来自:北京印刷学院官微、北印为学
随着我国高校扩招,越来越多的人可以获取到更高学历,同时,各个企业的招聘门槛也逐渐提高,一些企业在招聘时更是特别标注,非985、211学历的应聘者不要。学历,已然成了阻碍"有能力却没有高学历"这一群体迈入大企业的绊脚石。然而,学历越高就越好吗?也不尽然,市场上似乎还有"金本、银硕、铜博"这一说法,在一些人看来,本科学历的含金量似乎更高。近日,一位北大研究生就遇到了被人嘲笑学历的事情。其在脉脉平台上发帖称:当时为了圆高府梦,付出了很多心力,才考取了北大的研究生,却被人说北大研究生就那样,还是得看本科。在他看来,北大研究生并不是那么好考的,含金量自然也不低,竟然还有人瞧不上。再说了,自己的本科学历是人大,也不差劲。对此,脉脉用户纷纷表示:有些人就是喜欢通过嘲讽别人找优越感,即使你再优秀,他们也会找你的低处来diss你,所以,实在没必要和这类人一般见识。况且楼主的本科是人大的、研究生是北大的,算得上是神仙学历了,楼主应该自信一点。实际上,不仅是这位北大研究生遇到被质疑学历的事情,很多人在求职时也有同样的遭遇。职言区一位脉脉用户就讲到自己求职时的遭遇:人事非常明确地表示,只看第一学历。可见,因为第一学历低而遭遇歧视,已经成了很多职场人的痛点。之前,一篇名为《对不起,我本科不是北大的》的文章,就刷爆了朋友圈,甚至被中国青年报、人民日报等媒体转载。那么,何为第一学历?为何企业招聘时会偏向于第一学历高的人?第一学历,即国民教育系列的普通全日制教育的学历,也就是全日制普通高校的最高学历,排除全日制自学考试、排除成人高考脱产班、长线自考、成人高考(函授,业余)、电大、网络教育(远程教育)等形式的在职教育。更直接点来讲就是,毕业证书上表述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证书"的高等教育学历为第一学历。说白了,第一学历大部分指本科学历或专科学历,若没上大学,第一学历就指高中或者初中。只重第一学历,以第一学历划成分、论贵贱、分优劣,必然会带来很多负面影响,诸如:破坏公平竞争、创业就业的环境,严重挫伤大多数毕业生对社会的第一认识等。那么,既然只重视第一学历带来的负面作用很明显,企业又为何明知故犯呢?首先,风险更低。对于企业而言,面试前,其对于求职者一无所知,简历是其了解求职者最直接的渠道,而学历则是求职者装点简历的要素之一。在很多企业看来,第一学历较高的求职者,相对而言能力可能更高,卡第一学历,找到到优秀人才的概率更大、风险更小。其次,效率更高。企业招聘时,面对的是成千上万的求职者,短时间内根本不好鉴定、辨别应聘者的能力,而第一学历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能力,企业只能通过卡第一学历,筛掉一些应聘者,以提高招聘的效率。可见,站在企业的角度上来看,通过卡第一学历筛选人才,已经是相对公平、且高效的方式了。但对于求职者而言,这种方式却似乎并不那么友好。但是,面对这样的现状,求职者无法改变企业,只能从从自身入手。首先,调整心态,不必自卑。应聘时,千万不要被企业设置的门槛所吓倒,忘掉所谓的985、211,只要符合条件,就勇敢去申请,不要自卑;同时,也可以多参加不同的企业应聘,拓展自己的工作机会和渠道。在应聘过程中,则可以重点强调自身与招聘岗位所契合的各方面素质及能力,通过自身努力在一定程度上消除所谓的"学历歧视"。其次,努力拓展学历之外的履历,提升自己的议价能力。虽然第一学历已经无法改变,但是可以寻找学历之外的替代,比如深耕某一领域的从业资质、拓展人脉等,努力突破自身的技能边界,提高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总之,在求职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很多不公平的现象。在无法改变外界的时候,不如让自己强大起来,拥有可以和外界不公抗衡的力量,这样才能所向披靡、一往无前。
北京大学2020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基本分数线目前已经划定,考生可登录北京大学研究生招生网通知公告栏目《北京大学2020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基本分数线》查询。同时,北京大学将于近期公布各专业复试名单。考生要密切关注招生院系网站通知公告。(北青报记者 刘婧)
关于在北大读研的经历,我从以下几点进行了总结。希望给即将步入研究生阶段,或者已经处于研究生学习中的师弟师妹们一些建议和。01 研究生生活2017年9月2日,是我的研究生报道日!那一天,真的超级激动!激动的在办手续的时候少看了几行字,导致后期又重新去办了一趟。爸爸妈妈在邱德拔体育馆外面和其他的家长聊天,各家都在夸自家的孩子,大佬们是真的优秀!我是真的有待提升hh我的专业属于大家说的“搬砖“专业,大部分时间是要泡在实验室和办公室的。想起来刚入学,和我同为搬砖工的同学吐槽,别人天天新中关五道口,我们天天实验室一日游。但这不能说明我们搬砖工的研究生生活惨!研一上学期主要完成课程学习,实验方面比较多的是跟着师兄师姐们学习操作,为自己的研究打基础。研一下学期,继续完成课程,但也要开始对自己的课题有深入的想法了!研二在完成学分后,整个人都是天天泡在实验室的,做实验不仅需要脑力,也需要体力,这一年,我买了按摩仪、血压仪以及一些保健品。师兄调侃我老气,提前老年生活了。为此,痛定思痛,报名了学校的综合体能社,强身健体。研三主要的工作是完善实验,撰写论文,还有求职。在接下来的几个模块也会继续和大家分享。02 研究生课程入学后,教务老师给每位同学发了邮件通知,选课事宜,培养计划,学分说明。不会选课没有关系,可以多多请教师兄师姐和导师,师兄师姐会非常热情的为你介绍各科课程特点,分享课程经验。我当时是把课程列表打印出来,征求导师意见,导师会给你圈出你需要学习的课程范围,然后询问师兄师姐他们之前所选课程。这里有个建议,就是导师为你圈定的必修课程一定要选择,推荐的相关课程就要看你自己的兴趣了,我老师为我们推荐了一门课,哪个老师是他在开会时认识的,结果那门选修课当时上的真的很懵,课上大部分时间“在聊”,也没说考核方式,底下学生基本都在各忙各的,看文献等,属于的的确确的人情课(一些课程不满5人,是不允许开课的)。师兄师姐们说她们之前也没上过这个课,当时刚入学,一想老师都推荐了,那就咬牙把课程上了吧。也许你会问,既然是人情课,就得选啊,不然老师生气了怎么办?其实研究生主要还是在研究方面,对于课程选择,你的导师不会有过多的限制,有些推荐课程很有可能就是随口说说,当然你也可以和老师解释,对那门课程不感兴趣或者选课时间冲突等。开学前两周,会有补退选课的操作,这两周一定要好好把握,认真听听这门课程老师讲课内容、考核方式等,以便最后确定选择课程。只有学分修满了才可以,不同课程考察方式不同,大家一定要好好阅读教务的通知,我们当时就是有些课程不算做学分,比如有些课程备注的本研合上,我们院默认不算学分。不放心的话可以去教务查询,不然课程堆到最后对毕业会有影响。03 文献阅读文献是科研的第一步。阅读文献可以让你知道该研究领域的研究进展与发展趋势,从而找到你感兴趣的课题,避免重复劳动,少走一些弯路。同样的,选择文献也很重要。限定研究主题,了解课题的历史发展。可以读一些综述类文献,对于里程碑式的文献一定要认真地细读。刚入师门,那课题组的文献也要好好阅读,了解实验室的研究。选择有权威性的期刊阅读。阅读文章可以先从题目、摘要、引言和结论入手。多数文章看摘要,少数文章看全文。真正有用的全文占比并不大,过分追求全文会有些浪费时间, 不要走极端。准备引用的文章要亲自看过。做笔记可以帮你有效加深对文献的记忆。无论何种形式,找到适合自己的就行。可以用文献编辑器标亮或者添加备注。04 社团活动研究生是可以参加社团活动的,但是经历不如本科多,建议还是第一年多参加一下,多挖掘兴趣,认识伙伴。一般同学们参加的都是研会、团委、各大社团,当然身边还有好多同学自创社团。志愿活动也有很多,大家可以积极参加。当然各种比赛也少不了。每学期学校都会有百团大战,各家社团在摊位都及其热情,社团会收取一些社团费,我最开始真没少报名,但是好多交完钱,我一次没去过,建议大家还是好好思考一下,社团贵在兴趣,不在多哈。我在研一的时候加入了学院研会,做了创业部部长,虽然本科也一直在学生组织工作,但比较偏文职,不搞活动。研究生就寻思尝试一下,一上来就接了个对我来说是个大活动的比赛,虽然是院内发起,但面对的是全校,初赛、复赛、决赛,记得当时天天捧着电脑看资料,熬夜到两三点,对于活动小白来说,那个时候真的不容易,但好在还有热心的师兄师姐和老师们的指导,遇到困难有的时候不要一个人在那硬挺着,适当寻求帮助没啥不好的。在这个活动中,接触了各学院同学,交了好多朋友。研一的时候我也参加了一些比赛,创赛、建模、MF行业研究比赛,这些比赛耗时不会太久,集中精力一段时间都会弄完,在此,再次鼓励大家多多参加比赛哦,跨专业搞起来还是蛮有趣的~志愿活动各个学校都会有好多,各种类型,没有必要为了凑时长去做志愿,做一些自己觉着能贡献力量的。安利一下我参加的SK SUNNY,我们学校当时主要针对敬老方向,团队没有太多人,但每个人都有当活动策划的机会,除了定期去敬老院服务以外,每期都会有主题活动,我当时的是同理心实验。SUNNY会给大家提供各种支持,在大部分学校都能看到SUNNY的身影哦~05 与师门的相处先来说导师,见到导师紧张这件事,大多数人都这样,主要还是要放平心态,平时多去和老师沟通,慢慢也就学会了和老师的相处之道。每个导师都有自己的脾气,我身边的朋友也会偶尔和我吐吐槽。有的导师喜欢打乒乓球,她们全师门就都去学乒乓球。和师兄师姐们的相处也是这样,平时多交流交流,就熟了。师兄师姐们平时看着高冷,可是走近了也就会觉着大家没啥代沟,天天在实验室办公室天天见的,总会有共同话题,聊聊科研或者一些趣事。我这点还是比较幸运的,我们师门就特别和谐,师兄师姐们爱护有加,所以大家也都这样传承着,我们对比自己小的师弟师妹也是这样。偶尔实验室有个别冲突,但也不会伤了和气。大家实验不顺的时候,会一起出去聚餐喝酒,打打牌,打打游戏。06 论文写作论文写作要点选题要小,不要题目很大,太大的题目内容少就显得很单薄,自己也无从下手。写作前要大量阅读文献,平时注意学术积累。选好主题后,做好框架,进行规划,写作的大体思路。撰写按照框架进行书写,书写需要指定计划,适当微调结构框架。论文的观点、原理、方法等要突出一个“新”字,来反映我们文章具有的创新性,论文分层深入,逐层剖析。说别人实验不足时,要说具体,最好能呼应,从而突出我们的文章。07 关于组会组就是指你的导师还有导师团队的其他老师,你的师兄师姐,师弟师妹组成的一个课题组。而组会就是每周或每两周导师和学生一同参加的研讨会,学生汇报进展状况或文献汇报。对于实验类的学生来说组会并不陌生,但是也有例外,有些老师觉着定期学生单独汇报的效率更高,就会定期挨个找学生谈话。我们师门就是一周文献进展,一周实验进展,这样交替的开组会。关于组会的准备,一般都是学生做PPT,写清自己的实验进展,论文进展,实验结果,后续计划。组会上最主要的还是要表达清楚,让大家看明白,从而可以更好地为你提出建议。在汇报文献之前,一定要读懂文献内容,老师往往会问一些细节,答不上来可就不好啦。08 休闲娱乐大部分的研究生时间都在实验室或者办公室,人文类学科我不是太了解,有一些学科不需要天天待在固定地点工作。对于做实验的人来说,有个好体力是成功的关键啊,建议大家每天留出固定时间运动,可以晨跑或者夜跑。喜欢健身的朋友,可以每天去健身房打打卡。不喜欢机械的朋友,可以看看Keep。我个人不是太喜欢机械,所以一般都是跑跑步,跳跳操,健身操真的是不错的选择。有的人说研究生生活枯燥,其实并没有,没有必要完全一整天就想着实验,要学会适当放松。我们师门就喜欢一起参加跑步类的活动,男生们爱打篮球,师兄爱踢足球,所以总有比赛可以让我们去捧场!总之要记住,有个好心情才能愉快的搞科研!不要总自己一个人把事情憋在心里,要学会倾诉、也要学会倾听。你不是孤孤单单的一个人,总有人在你身边,或远或近。
1992年,湖南常德张某考上@北京大学研究生并继续读博。读博到最后一学期,他因病便从学校肄业。张某离校后回了老家,一直想去大学教数学,但没成功。后来又去北京呆了三年,但一直没有找到满意的工作。2001年之后张某回老家,一直在家待业看书,没有上过一天班。得病的张某在智力方面受到了影响,看一般的书都没法看下去,更何况专业书。要是没有生病的话,凭着能够考上北大的能力,张某的智商可不会低,而且90年代的北大高材生,做到现在大概率都是前途无量了。然而,每个人的前途命运都是不确定的。正如一位网友所说:“各有各的坎,迈不过去就这样。”听起来真的是令人唏嘘。明天就高考了,这是摆在广大考生面前的一道坎,勇敢的跨过去,创造人生的奇迹!
当你问一个高中学生想不想考上北大,相信所有的同学回答的都是想。当你问他为什么想想考上北大,大部分同学的回答都是:考上好的大学,出来可以找到一份好的工作,轻松且高薪。事实上真的如此吗?北大毕业生就就能找到一份好工作,还能是轻松高薪的吗?最近有位北大的硕士分享了自己的生活履历,他说自己硕士毕业已经三年了,现在年薪是30万,但是却是同学们中混得最差的,甚至连应届生都不如。这位同学从北大硕士毕业后就进入了一家大企业工作,可是每天上下班都非常累,甚至加班都是常态,可是自己一年下来“累死累活”才年薪30万,再出去房租、生活费用,一年的花销算下来所剩无几,想要在这个大城市买房安稳下来简直是天方夜谭。看到这位北大硕士的故事,简直和我们想象的北大学生并不一样。大部分同学认为北大硕士毕业后,肯定是能够解决北京户口,然后就是在一些厉害的企业中担任要职,每天喝喝茶水年薪就好几十万。事实上并非如此,北大硕士在毕业找工作的时候确实是存在一定的优势,但是现在的这种优势却不是非常明显了。举个例子,小编虽然也是一名硕士研究生,但是和北大硕士相比还有一定的距离。今天在秋招的时候大家都在找工作,当应聘的时候你会遇到各种各样优秀的人,一次我应聘一个电力部门的时候,就有一个北大的硕士和我一起不用笔试直接进入面试。后来经过了解才知道,她是北大研究研究光伏发电的硕士。她没有很大的愿望,她说自己就想找一个离家近的工作,年薪不需要太高,十万就可以了。而且她说目前北大的学生工作也不是很好找,很多同学都在考公务员,大家认为进入体制内才是真正的好工作。如果在北京工作的话,确实每月有着看似很高的薪水,可实际算下来还不如在一些二三线城市月薪六七千的过得幸福。当然在学校看的是同学们的学习成绩,但是到了工作岗位上看的就是同学们的工作能力了。现在工作确实是有一定的难度,就像一位学者这样说道:“目前很多大城市的房价真的一高再高,很多同学在毕业后想要在大城市定居必须让家里帮忙出着一些首付才能买得起房子,如果家中帮不上忙,无论你是什么大学毕业的,想要在大城市定居简直就是天方夜谭”。确实是,现在很多同学都在面临房价的问题,如果自己努力一辈子只为了还清这个房贷,那么这人的一生过得又有什么意义呢?所以,很多名校毕业的学生都选择回到自己的老家,找一份安稳的工作,过着踏实稳定的一生。大家觉得在大城市年薪30万够用吗?
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历来被誉为我国大学的塔尖,不知道是多少考生梦寐以求的地方,那么考上清华北大的学生毕业后都去了哪里?他们是不是不负众望在各行各业发挥着顶尖人才应有的作用?我们以2018届毕业生为例,来看一下具体情况。我们首先明确一下概念,“研究生”应该包括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不过我们一般都把“硕士研究生”称为“研究生”,而把“博士研究生”称为“博士”,我们就沿用通常的说法,这里的“研究生”是针对“硕士研究生”来说的。清华大学2018届共有硕士毕业生2518人,占总毕业生人数的34.8%,就业率高达99.3%,其中深造的人数253人,占比10.2%;就业的人数2205,占比89.1%;未就业18人,占比0.7%。看来,清华大学的硕士研究生主要是就业,其次是深造,只有非常少的人未定。深造方面:清华大学2018届所有毕业生出国深造的人数占总人数的16.5%,其中首选目标的确分别为美国、英国、香港地区,有超六成的学生在世界排名前50位的大学就读。也就是说出国深造的毕业生大都进入了世界知名大学进一步就读。就业方面:清华大学毕业生签三方就业单位以企业为主,主要分散在民营企业、高校和科研及其他事业单位和党政机关。行业方面主要集中在信息传播、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金融业、公共管理、社会保障、教育业、科研和技术服务业等。其中硕士研究在在企业就业的最多。北京大学本部2018年共有硕士毕业生3614,占总毕业生人数的47.88%,就业率达99.25%,其中出国深造人数占总硕士研究生的5.45%,签订就业协议的占比是52.38%,灵活就业的占比是38.43%,未就业的1.97%。深造方面:北京大学出国深造比例比清华大学要少,首选目标则和清华大学一样,也是美国、英国、香港地区,部分学生到日本、德国、澳大利亚、法国、加拿大、新加坡、瑞士等地。这些学生也是大部分在世界排名前50位的知名大学就读深造。就业方面:毕业生主要在企业、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集中在公共管理、金融业、信息传输、教育、科学研究与技术服务等行业。其中硕士研究生在企业就业最多。这两所知名大学的毕业生在就业方面有不少共性的特征,比如都是以就业为主,大多以企业为主,其中多是国有企业。出国深造都是集中在美国、英国、香港,大多进入世界前50位的知名大学就读。就业行业都有公共管理、科研与技术服务业等。地域方面都是比较分散。事实证明,这两所大学的毕业生分布在我国的各行各业,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默默无闻地工作着,为国家建设贡献着自己的力量。经常看到一些言论,就是针对清华北大毕业生出国深造的,有些人认为我国的这两所高等学府正在为外国培养人才。我觉得这种看法是有些片面的,毋庸置疑有些国家的科研条件和科研水平比国内更好更高,这些人追求更高的平台去发展,也无可厚非,毕竟这既不悖情也不违法。这些人无论在哪里,他们都是中国人,当年我们国家和民族深陷灾难,新中国成立之后人才匮乏,不是有那么多人放弃国外优越的条件回来搞建设吗?现在,我们国家日益强大,回国创业的人不是也越来越多吗?“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我们国家和平安定,发展迅速,当下“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热潮滚滚,为了吸引国外留学的人才回国创业,国家也制定了种种优惠政策,我相信会有越来越多人能在国内找到适合自己的一方天地,大展拳脚,大显身手。
对于艺考,任何政策的改变,都可能会对考生造成很大的影响。清华美院影响到大部分考生,那么北服和北印的招生简章修订版对艺考生有哪些影响呢?首先,先说说清华美院的校考初审,清华美院的决定有其特殊性,是清华美院、清华大学、教育部的三方博弈。这个结果的确不能说好,但也不能排除还有更坏的决定,比如直接用统考录取,那最后的线可能会更高。清华大学大家应该还是要感谢现在努力奋争的家长,清华虽然人不多,但是后边的几大美院可能一直在观望,尽管清美改变的可能性很小,但是其他美院由于大家的抗争应该有所考虑,毕竟还没公布,调整一下很容易。好,回过头来,我们来说说北服和北印。如果说清华初选分数线是高点、低点的问题,那么北服、北印的统考版录取规则,就涉及到了一个庞大的数据体系。北服、北印录取规则北京服装学院综合成绩=统考分/统考本科合格线*100+文化分/本一线*100北京服装学院北京印刷学院综合成绩=统考分/统考总分*70%*100+文化分/本一线*100基本都是照搬的校考时的录取规则,但只不过北服专业这用的统考合格线作为分母,北印用的总分的70%。北京印刷学院那么问题究竟在哪呢?校考面对的是拿证的学生,在专业分这部分是统一的。现在所有学生都可以报了,那其中就会有很多不确定因素。首先,看北服综合分计算公式,这里边有几个变量是由于各省的政策情况不一样造成的。1、统考分的判分高低2、统考合格线3、本一线可以说在组成综合分的两部分中,专业分部分和文化分部分分子分母都不能跨省类比。具体看以下分析一.统考的判分情况这里虽然统考总分不一样,但这并不影响,有影响的是判卷时的分档比例,直白的说,就是分打的高低是不一样。如果院校都是分省计划,这个并不影响,反正省内都是在一种标准下的竞争,但现在不分省计划就有问题了。我们可以找几个省举例说明:各省报考人数、联考分数段从上图可以看到,按绝对人数来说260以上的山东人数和河北人数都很多,而黑龙江人数和山西人数那就少的可怜了。从专业折算比看,用统考分除以合格线,拿合格线相同的河北和黑龙江去比,(260/180*100=144.44分)能达到这个分数的河北有1114人,黑龙江只有25人。这还怎么玩?如果只招这两个省,那么黑龙江省的考生基本上就是陪考,这种情况不仅仅是黑龙江一个省。二.合格线的不同我们结合上表说一下合格线,上述举例的几个省份,合格线也不尽相同。山西省本身高分段的考生就少少(260分6人),且合格线高,专业比分肯定要低,别的省份260分能得144.44分,山西260分只能得260/220*100=118.18分,这一下就差了20多分。其实这不是最严重的省,我们统计各个省的合格线基本都在总分的60%左右,但真有例外。天津明显就低,总分三百分只有160分的合格线,更例外的是安徽省,2020年安徽省的合格线是195分,但是安徽省的总分为375分,那么他的合格比例为52%,远低于60%。这么说或许不太直观 ,因为有人觉得各省考生人数不一样,线高线低都得结合本省的情况,算起来好像的确涉及到各种复杂因素,不好说究竟谁占优势。但有一点大家注意,北服是什么档次的学校?这是绝不亚于美院的一所院校,而且在北京绝对是高分学生竞争的高地。说白了就是看各省有多少高分学生,或者说谁的分数折算比更高就行了。别的省都是三百分满分,安徽省300分以上的人就有一千多人,占尽优势的河北考生,在安徽考生面前无情被秒杀了,这种秒杀不光河北,估计按照此政策,北服绝大部分就会被安徽省考生包揽。这并不是总分不同的问题,而是合格线设定比例的问题,因为同样不是总分三百分的还有浙江(总分100.合格线65分)上海(总分450,合格线270,占比60%)。所以这一点,北服不知道该如何应对,倒是北印应该想到了,用一个总分百分之七十给完美解决了。三、文化一本线的问题北服北印文化分都要除以一本线,那么这个一本线就显得很重要了。先说一本线的划定,各省一本线的划定是根据一本院校招生计划数来划定的,基本在1:1.1和1:1.2之间。合并批次的省份基本是本科生计划的前50%。这个不必研究,你就记住和艺考生没有一毛钱关系。和艺考生人数和质量都没有关系,人家是按文化生划定的,所以这就造成了很大的偶然性,一般我们还是要比较你到底考了多少分重要。但是现在公式明显就发生变化了,你考得分的多少是要看你的一本线的高低,这才是你的文化折算比分数。应该说加权一本线是最近几年非常流行的一种做法,这种做法是在平衡各个省的文化分,不能把计划都让一些高分省获得。但是这不是按艺术生的文化一分档划定的。艺术生穿插在中间就有很大的偶然性,我们索性看一下这个一本线占总考生人数的比例,这更有参照性。也能看出是哪个省的艺术生过一本线的人数多。以下我们在找几个省举例比如山东和山西文科对比,同样是542的一本线,但山东的人数占比为17.3%,山西为4.7%,明显山东人数更多。如果我们回到上边的问题,就是这是高分学生的竞争,一个500分的理科学生,要是在河北他的文化折算分为500/502*100=99.6,那么在青海他的折算分为500/407*100=122.85。这就差出20多分!
都说高考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一场战役,十年的寒窗苦读就是为了这两天。而我却在这两天发高烧了,我的学习成绩在班里并不算最好,但是考一本还是绰绰有余的。高考当天早上,我起床后感觉自己脑袋昏昏沉沉的,我以为是自己太紧张的原因,没有太在意,就去参加语文考试了,当时语文考试还可以,影响不是很大。但到了下午,我明显感觉到自己发烧了,又不敢吃感冒药,怕自己会更想睡觉。第二天烧还是没有退下去,我就这样带着病参加完了高考。高考结束后我立马估了分,我知道我完了。成绩下来后,我只比二本线高出5分。同学们互相询问着成绩,我忘不了他们那同情又带有窃喜的表情,没有同学会真正地为我难过,他们都沉浸在自己的喜悦或悲伤中。填报志愿时,我一边哭着一边填了第三批次志愿。我忍不住流眼泪,因为我心痛,我心有不甘。上了大学后,对于自己的大学我有一种自卑感,不敢和别人提起自己的学校,别人讨论学校时,我不敢去搭话,也生怕别人会问起我的学校。我要考研,我一定要考上名校的研究生,这是我内心中的声音,因为我知道这是离改变现状最近的一次,是离成功最近的一次,我要和命运斗争一次。后来我就成了宿舍里的奇葩,当别人还在睡懒觉的时候,我就已经在操场背英语了;当别人在谈恋爱,在追剧的时候,我在图书馆看书学习;当别人在嬉戏聊天时,我在看着北大的官网。有舍友问我你准备考哪所学校,我说北大,她笑了,她以为我在开玩笑。备战考研时,每天6点起床,学习到晚上10点半,坚持了8个月。每当我有想放弃的想法时,我就刷一刷北大的官网,看看北大的贴吧,告诉自己你要成为里面的一员。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我以总排名29的名次考取了北大的法学专业。当天告诉我妈妈结果的时候,她哭了,她知道我的要强,她明白我这一路走来的艰辛,她心疼我每天不要命的学习。我也很荣幸再次有机会进入名校,这样的成绩对得起我曾经流的泪,熬的夜。所以在这里,我想告诉所有备战考研的同学,坚持下来,你要相信你所有的努力,付出的一切都不会被辜负,都会扎扎实实的,一五一十的体现在考研成绩上。不要放弃任何一个可以改变自己人生,改变命运的机会!
北大研究生无奈:非本校研究生,在这个学校感觉有自卑感大学本科毕业考研还是工作是一件十分的令人头痛的事情,与很多的人认为自己的学校不好就会想要考取名校。很多的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进入更好的大学进行深造,有的非名校学生能够靠近名校的研究生。很多能够通过名校考研进入的学生,他们的内心是十分的激动的,因为这意味着他们的努力得到了回报,圆了自己上名校的梦想。很多人认为自己能够靠近名校,意味着自己的实力跟名校的人差不多。其实现实远远比你想象的要骨感,让你感觉到绝望。一位考上北大研究生的吐槽,他通过自己的努力考进了北大。以为自己这样就能够成功融进北大的校园,成为中国顶尖高校的学生。可是进入校园之后,自己感到了一种自卑。自己在校园里感觉自己的水平差很多,有时候北大的导师留的作业,自己做后,感觉自己做的非常的好。但是没想到自己的作业被发下来的时候,只有简简单单的一句话,“没有正确理解课程要求”,这个批注让他们十分的崩溃。自己认真地做了那么长时间的作业,竟然是没有正确理解课程的意思。他的本科学校是西南前三的学校,中国前十,大家应该知道这是哪个学校。可是自己考上研究生却感觉到自己没有北大本科生优秀。很多的普通学校的研究生进入名校之后都有这样的一个感觉,其实不是你太弱,而是名校里的人实在是太过优秀。普通高校本科学习的可能就是普通的课程,但是名牌的就不一样,他们可能会做各种各样的实验,参加各种各样的比赛,完善自己。普通本科院校中在课余时间玩的学生居多,可是在名校中的学生经常泡在图书馆,找各种各样的学习资料的居多。名牌大学的教育经费比普通大学的教育经费多的很多。他们能够为学生创造更好的学习条件,学生自然就比普通高校的优秀,学习的内容以及方法不同。普通本科能够考上名校,主要是依靠自己的努力。可是研究生考试的内容也只是书面上的内容,也是应试教育的成份。所以两者即使是同为研究生也是有差别的。也有的人从普通的学校进入名校后,里边因为环境和人的水平有差别。普通学校的经常会被孤立,没有办法融入他们的群体之中,这也是很多人自卑的一个原因。其实考入人家的学校,不一定能够融进他们的学校,无论你的水平怎么样?导师是不会单独给你开小灶的,肯定是一视同仁。不过有自卑感就意味着认识到和他们之间存在的差距,只要能够继续努力,一定能够迎头赶上。在研究生三年的学习时光中,成为北大有研究生群体中的佼佼者。有压力才会有动力,知道差距才会缩小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