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给大家介绍一所坐落在北京的一所“211”工程语言类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10030),北京外国语大学,简称“北外”是教育部直属、国家首批“211工程”建设的全国重点大学之一,是目前我国高等院校中历史悠久、教授语种最多、办学层次齐全的外国语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前身是1941年成立于延安的中国抗日军政大学三分校俄文大队,后发展为延安外国语学校,建校始隶属于党中央领导。新中国成立后,学校归外交部领导,1954年更名为北京外国语学院,1959年与北京俄语学院合并组建新的北京外国语学院。1980年后直属国家教育部领导,1994年正式更名为北京外国语大学。学校现设有13个学院,7个直属系部,40个研究中心(所),1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个教育部非通用语种本科人才培养基地,学校编辑出版《外语教学与研究》、《外国文学》和《国际论坛》、《中国俄语教学》四种全国核心刊物,此外还出版《英语学习》、《俄语学习》、《德语学习》、《法语学习》等刊物。学校有全国最大的外语类书籍、音像和电子产品出版基地: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学校目前已基本形成了以外国语言文学学科为主体,文、法、经、管多学科协调发展的专业格局。其中外国语言文学是北京外国语大学具有传统优势的特色学科。目前开设49种外国语课程,其中15种语言是国家唯一学科点。学校开设专业62个,有1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涵盖49国语言,10个二级学科);10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6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个专业学位授权点,即翻译(口译和笔译)和汉语国际教育;1个外国语言文学博士后流动站。4个国家重点学科(含培育学科),即英语语言文学、德语语言文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日语语言文学。4个北京市重点学科,即俄语语言文学、阿拉伯语语言文学、日语语言文学、比较文学和跨文化研究。学校与世界上65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20所大学和文化机构建立了合作与交流关系。学校共承办了15所海外孔子学院,位于亚、欧、美12个国家。北京外国语大学作为培养外交、翻译、经贸、新闻、法律、金融等涉外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基地,取得了突出的成绩,为国家培养了7万余名高质量的涉外人才。仅以外交部为例,据不完全统计,北京外国语大学毕业的校友中,先后出任驻外大使的就有400多人,出任参赞的近1000人,北京外国语大学因此赢得了“共和国外交官摇篮”的美誉。一、招生计划:硕士研究生招生比例比较大的是学硕,专硕所占比例相对较少。二、专业介绍:该院校专业只要是两个大类,一是文学,而是法学,文学下设13个专业,法学下设2个专业。整个院校的主攻语言,专业性可以说是很强。重点实验室有2个:英语语言文学,德语语言文学。重点学科有3个:英语语言文学,德语语言文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可授予硕士学位的硕士点有15个。三、奖助学金及学费情况:“北外”奖助学金是严格按照国家标准执行,学制多为2年,有部分其他专业是2.5年-3年,学硕和专硕的学费都相对来说较贵,但是师资和教学基础设施能说是国内一流是水平,爱好语言的考生能考入“北外”也是很骄傲的!奖助学金相关规定学费相关规定四、导师队伍:“北外”共有硕导261位,遍及各个专业,各个学科,详细的导师队伍可以具体查看招生简章和专业目录,就可以选择喜欢的专业,查看到心仪的导师。五、分数线分数线以国家规定的国家线为准。以上数据是参考2018年北京外国语大学研究生招生简章,2019北外招生情况以今年新公布的数据为准,今年的招生简章公布时间大概是9月份,敬请期待哦~如果你身边也有准备考研的小伙伴,动动你可爱的手指,转给TA看吧,用你这个小动作来提醒TA,或许你这个动作可以帮到TA哦~对啦,如果喜欢这篇文章的小伙伴,顺手点个赞呗~
个人情况 本科专业西班牙语,研究生就读于北京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西英汉复语口译专业。读研期间获北外学业特等奖学金、三好学生等奖励。 CATTI二笔、二口,DELE C1。曾为北外、北舞、冬奥会、商务部、北京市公安局、贵州茅台集团等提供英/西同声传译、交传、笔译服务,现公派西班牙读博。考研专业选择 本科毕业虽然是没过几年的事情,但彼时信息相对闭塞,西语圈子也比现在小,专业出路似乎并不算多,思维常常因此被概念化,被模式化。考研一路走来试错和摸索不断,被北外录取时本想写一篇经验贴,却迟迟没能下笔。如今一并走过了读研这一程,回头看,在这里分享一些更完整的经历也好,希望能够为西语专业的朋友提供多一点的思路。(西校区正门)在我的规划里,一直很注重对英西双语的学习,认为精通英语可能是小语种专业的题中应有之义。由于学外语避不开国际交流,而英语作为国际化程度最高的一门语言,对小语种工作来说是一个极为重要的补充甚至基础。后来,我在大三出国交换时认识了南师大英西复语的同学,了解到复语复合型是小语种专业未来发展的趋势,又看到北外高翻开设的英西汉复语同传专业,这才明确了研究生专业的选择。给大家介绍一下,北外高级翻译学院传统上以英语口笔译,英语同传专业为主。它还开设有复语同传专业,现归属于英语口译下的复语口译方向,有西英汉、俄英汉、法英汉、德英汉、日英汉、阿英汉和韩英汉,共招15 人(含推免生),具体到每个语种人数不固定,一般是0-3人。就培养方式来说,复语专业的同学前两年在高翻学院和英语专业的同学一起学习英语口笔译和同声传译,同时也有一定的小语种口译课程,第三年去北外相应的小语种院系专攻小语种口笔译。复语专业适合英语水平高的西语专业生报考,初试和复试中英语的考题和英专生是完全一样的,水平要求也和对英语专业一样,当然还有对西语的考察。高翻考研有三个途径:夏令营,九月份推免和研究生统考。今年夏令营刚公布结果,复语专业17 取 6,可以看出,除了几大外院,报考生源基本来自985高校,但录取结果并不唯名校是取,而是按能力排名,还是很公平的:高翻不只教“翻译”据说耶鲁法学院不教法律——“Teach anything but law”,北外高翻也不只教翻译。老师们常说的一句话是“Know something of everything and everything of something”(通百艺,专一长 / 样样通,一样精)。还没入学前便收到三项暑假作业:一份书单,林林总总地罗列了经济、法律、艺术、历史、社会学、心理学、会计的中外文专业书籍;一套哲学网课;一份古典乐歌单。除此之外,还规定开学后按指定日期及顺序进行测验。(同传学习一年后,第一次进行实战)犹记得研一上笔译课时,翻译作业涉及芭蕾舞专业内容,老师便邀请专业芭蕾舞者来讲台上表演原文中出现的动作,并请他们评判我们的中文译文是否符合专业用法。翻译铁观音介绍词时,每位同学都收到一包茶,上课时品尝,亲身感受原文中描写的味道和神韵。译到比特币时,邀请专业人士为大家开一场Bitcoin专业讲座,在 Q&A 环节,讲者惊讶于同学们思考之深入、提问之专业。研二的专业课中有一门叫百科知识,由法律、医学、经济、计算机专业的老师分别为我们讲解其领域内的基础知识,搭建起认知框架。这时,在某一领域理解的深度并不是要旨,而是注重学习具有迁移性的知识,强调学习调查的方法、途径。不得不说,高翻学业压力十分沉重,笔译作业要改一稿二稿三稿,交传和同传每天要练习数把小时,从早到晚,几乎没有个人消遣的时间和兴趣。不过就这样每天和同学结伴练习,培养革命友谊,即使没时间外出聚餐逛街,也挺乐呵的。校园生活哲学家雅思贝尔斯说:“教育就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召唤另一个灵魂。”在北外除了博学的老师,每一位同学也都让我受教良多。毕业后最难忘的,就是在高压学习环境下和同学们结成的牢牢同窗情谊(听起来有点像铁窗情谊哈哈哈)。由于口译练习时我们常常两三人结伴练,笔译也是互相审稿,同学们在一起讨论接触,互相学习的机会很多。这里的朋友都懂得互帮互助,真诚相待。如果有几个高翻同学报名应聘同一家公司,前一个出来了还会给后面的人辅导,教他注意很多问题呢!诚然,这里的peer pressure(同辈压力)也很大:有的同学本科来自国内 TOP 2;有的读研前已经考出一笔一口,雅思8.5,听力无死角,第一节同传课上就能正确输出大半;有CGTN西语大赛冠军;还有的课余自学高分通过法考。我越学越前所未有地发觉自己的无知,也同优秀的同学们学到了很多。北外校园挺小的,学院就在图书馆旁边,食堂在图书馆对面,宿舍在学院后面不远,每天进行不变的四点一线生活。(高翻和北外图书馆)(很喜欢图书馆,外文藏书海量)(图片来自网络,侵删)学生食堂一共四层,我和同学常去地一和三楼,总体来说花样不算多,价格略贵,但有几个窗口还是很棒的:(地一的烤鱼,很入味!)食堂三楼的牛肉锅仔专业书推荐《中式英语之鉴》TheTranslator’sGuidetoChinglish(美)JoanPinkham著这本书从单词和句子结构两个维度总结了中国人书写英语、译入英语易犯的问题,是北外研究生考试的指定参考用书之一,也教会了我如何为自己的英语写作及译文纠错和润色。作者 Pinkham 女士曾在外文出版社和中央编译局从事多年译文审校工作,可以说是中式英语的专家。她在这方面的很多观点并不是“常识”,我读过很多遍,每一遍都能点通几个穴道。考雅思、托福的朋友看了也一定会有收获!以上就是我在北外高翻院的读研心得,希望能够为有兴趣的朋友们提供帮助。
【一、北京外国语大学简介】:北京外国语大学(Beijing Foreign Studies University),简称北外,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位列国家首批“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国家首批“211工程”,入选国家“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2011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为财政部6所“小规模试点高校“之一,设有研究生院,是中国外国语类高等院校中历史悠久、教授语种最多、办学层次齐全的全国重点大学,被誉为“共和国外交官摇篮”。北京外国语大学前身是1941年成立于延安的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三分校俄文大队,后发展为延安外国语学校,建校始隶属于中国共产党领导。新中国成立后,学校归外交部领导;1954年,更名为北京外国语学院;1959年,与北京俄语学院合并组建新的北京外国语学院;1977年,恢复经过考试的统一招生,经过考试招收的第一批新生256人入学;1978年,学院恢复了研究生教育,开始招收研究生,北外成为中国首批具有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单位之一;1981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北京外国语学院英语、俄语、法语、德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6个专业为硕士学位授权点,英语专业博士学位授权点,王佐良、许国璋教授为博士生导师。北外因此成为中国首批具有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单位之一。1981年,外国留学生汉语进修部正式建立;1983年,开办夜大学,学制三年,设有英、俄、德、法、西、日、阿等语种,受中宣部和教育部委托,开办“国际文化交流班”;1984年,成立“外国语言研究所”和“外国文学研究所”,建立“土尔其语”专业,至此全院共设有28个语种。1985年,“北京日本学研究中心”和“出国人员培训部”建立;1985年,由于英语系负担的任务过重,成立英语二系。同年,增设对外汉语和图书馆信息管理两个专业,并于当年开始招生;1994年,经原国家教委(现为教育部)批准,学校更名为北京外国语大学;1998年,原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交流学院和中文学院合并,成立新的国际交流学院;2001年,在北京外国语大学60年校庆之际成立,在原英语系的基础上成立了英语学院,现包括英语系、外交学系、新闻与传播系和法律系。国际商学院、大英部也在此时成立。调整后学校二级教育教育机构由19个减为16个;2002年,英语语言文学再次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国家重点学科;德语语言文学获批成为国家重点学科;2003年,学校和教育部考试中心签署协议将“北外英语翻译资格证书考试”项目更名为“全国外语翻译证书考试”(NAETI),学校增设斯洛伐克语专业,下设于欧洲语言系;2005年,世界汉语大会开幕式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学校承办的比利时布鲁塞尔孔子学院和意大利罗马大学孔子学院同时亮相,欧洲语言系增设荷兰语本科专业;2006年,北京外国语大学新增波斯语、印地语等10个本科专业,入选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2007年,由原欧洲语言系发展而来,欧洲语言文化学院正式成立,同年该院的希腊语和挪威语开始招生,孔子学院工作处正式成立,为中国高校第一家专门指导孔子学院建设的处级工作机构;2008年,在原大学英语部的建础上,组建专门用途英语学院,为非英语专业各院系提供高层次的大学英语教学。“北京外国语大学易学与儒学研究中心”成立;2010年,北外召开教育基金会第一次理事会议,会议推举了基金会理事长,讨论通过了《北京外国语大学教育基金会章程》;2011年,被教育部评为“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北外“非通用语本科教材建设工程”被正式列入“985”平台学科建设项目;2012年,北京外国语大学与中国人民大学建立国内首家高校战略共同体,双方将互为“第二校园”,互相开放相关课程等,北京外国语大学研究生院成立;2017年,入选国家首批“双一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名单,发起成立中日人文交流大学联盟;2019年,北京外国语大学原“西葡语系”正式升格为学院(北京外国语大学西葡语学院),成立北京外国语大学亚洲学院和北京外国语大学非洲学院;2020年,北京外国语大学人工智能与人类语言重点实验室成立。【二、北京外国语大学院系与专业简介】:据北京外国语大学学院官网显示,学校学校开设专业121个,覆盖文学、法学、经济学、管理学和工学五个学科。【三、北京外国语大学专业推荐】:1、推荐指数排名第一:英语;专业培养目标: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译等五个方面的全面高级训练,并在此基础上为学生开设英美文学、语言学、文化研究、国际政治与经济研究、翻译学等方面的专业课程,同时为学生提供英语国家社会与文化、外交、新闻与法律等方面的大量选修课。学生还可以辅修国际关系、国际经贸和法律等专业的第二学位。英语系开设的课程全部用英文授课,毕业论文以英文撰写。该专业致力于培养具有深厚的英语语言文学专业功底、比较宽广的人文社科知识和出色的学习、思辨、创造、合作与领导能力的国际型、通识型优秀人才。2、推荐指数排名第二:西班牙语;专业培养目标:西班牙语专业建于 1952 年, 1979 年设立硕士点, 1996 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评审通过,获得博士学位授予资格,成为全国最早的西班牙语专业博士点。40 多年来为国家培养了大批政治素质高,西语基本功扎实,具有较强工作能力的外语专业人才,其中不少人在外交部、商务部、新华社等国家机关担任重要职务。许多人出任我国驻西语国家的大使、参赞等高级外交官。西班牙语系编辑的《新西汉辞典》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一致好评。3、推荐指数排名第三:金融学;专业培养目标:金融学专业成立于2002年,金融学专业培养具备扎实的经济学、管理学理论功底,系统地掌握货币金融、国际金融等领域的知识与技能,深入理解当代全球金融的发展现状,熟悉通行的国际金融、贸易、投资的基本规则和惯例,有关金融法规,具备熟练运用英语从事与经济、金融相关工作的能力,以及毕业后不断自我发展的潜能。能够胜任跨国金融机构、国内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保险公司以及政府金融与经济管理部门业务工作和分析性工作。4、推荐指数排名第四:阿拉伯语;业务培养目标:北京外国语大学阿拉伯语系建专业于1958年,1981年独立成为阿拉伯语系。分别于1980年和1986年成为全国第一个阿拉伯语言文学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授予单位;1992年又被批准可以接受培养阿拉伯语言文学博士后。2002年被评为北京市重点学科点。要是为我国外交外事、对外文化交流、对外经贸、对外新闻、对外军事、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及一切涉外领域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阿拉伯语专业复合型人才。5、推荐指数排名第五:外交学;业务培养目标:学院在教学方面特别注重突出北外特色,发挥北外优势,突破传统的单科型教学模式,实行专业和外语并重的方针。在课程设置上,学院把所有专业课按授课语种分为中文专业课、中英文结合专业课和英文专业课三大类,其中三类课程的在比例上约各占三分之一。主要专业课程包括:国际关系史、西方国家政治制度、国际组织、中国外交、外交学、外事管理概论、外交决策分析、外交文书、谈判学等。6、推荐指数排名第六:法语;7、推荐指数排名第七:德语;8、推荐指数排名第八:葡萄牙语;9、推荐指数排名第九:国际经济与贸易;10、推荐指数排名第十:日语;依次为:俄语、翻译、法学、会计学、新闻学、经济与贸易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工商管理。。。。。。下一期给大家讲解东北财经大学,敬请期待!
世界之大,国家之多,语言繁杂多种,光联合国官方语言就有6种,分别是英语、法语、俄语、汉语、西班牙语和阿拉伯语。我国与外界联系日益紧密,就必须拥有大量的翻译人才,目前国内众多高校都开设了外国语专业,其中最著名的就数北京外国语大学和上海外国语大学,这两所高校全都是211,双一流学科高校。北京外国语大学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位列国家首批“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1] ,国家首批“211工程”,入选国家“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2011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为财政部6所“小规模试点高校“之一,国际大学翻译学院联合会成员,是京港大学联盟、中日人文交流大学联盟高校[2] ,设有研究生院,是中国外国语类高等院校中历史悠久、教授语种最多、办学层次齐全的全国重点大学,被誉为“共和国外交官摇篮”。北京外国语大学坐落于我国首都北京,教育部直属高校,全国重点大学等名头众多。20年全国内地高校QS排名45。一个双一流学科,为外国语言文学,同样也是国家重点学科。学校浓厚,师资卓越,学霸众多。下面看看其学科评估结果。北外的学科评估一个A+,1个B类,4个C类。A+学科为外国语言文学,排名在这个学科中全国参选高校前2%,真正做到了在外国语方面的顶尖水准,属于小而精的高校,其外国语专业很值得报考,这个专业每年的录取分数都很高。下面看看同档次的上外如何?上海外国语大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并与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建、进入国家““211工程”和”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的全国重点大学;入选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全国首批教育融媒体建设试点单位,是亚非研究国际联盟、中英高等教育人文联盟、中俄综合性大学联盟、中日人文交流大学联盟创始成员,是联合国合作备忘录签约高校和国际高校翻译学院联合会(CIUTI)亚太工作组所在地,获国际会议口译员协会(AIIC)全球最高评级,是中国唯一位列世界15强的专业会议口译办学机构,英汉语对全球排名第一。上海外国语大学位于我国经济经济中心上海市,同样的211,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双一流专业是外国语言文学。在20年全国内地高校QS排名50,比北外45差一点。看学科实力。上外的学科评估结果1个A+,3个B,一个C类。同样的一个小而精的外国语特色高校。可以看出来,北外和上外两所高校在实力上差不多,同属外语专业特色高校,在其外语专业都达到了国内顶尖水平A+学科。一般而言国内特色专业高校很多,但达到A+水平还是很难,毕竟文理有北大,工科有清华,还有华五等高校一直占据各个专业A+水平。外语专业主要到文化、外贸、教育、新闻出版、旅游等部门从事翻译、教学、研究等工作,其工作环境和待遇在各个行业中都是很好的。而上述两所高校在外国语专业达到顶尖水准,受到学子的喜爱,录取分数也比较高,甚至超过了部分985,对于学霸来说是个不错的选择。
对于目标是学外语的高中生而言,除了北大这样的高校外,很多人的首选是北外或者上外,北京外国语高校是以语言类为特长的高校,那这所高校的分数一定是很高了,那语言类的就业咋样呢?和上外去对比呢?我们近距离的来分析一下北京外国语大学的毕业生就业质量。北京外国语大学2018届毕业生共有2095人,总体去向落实率为96.85%,其中本科生为1219人,硕士毕业生为795人,博士毕业生为81人。由于是语言类学校,该校男生为461人,女生为1634人,男女比例为0.28:1。在这样的高校里,看来找个女朋友应该是很easy啦!关于本硕博各级毕业生的具体去向,可以参看下图(初次就业率),对于求学深造而言,有国内升学和出国留学两种,该校有269人选择国内升学,占毕业生总数的12.84%,该校毕业生升学主要集中在北京外国语大学(65.67%),其次是北京大学(12.31%)和中国人民大学(5.60%)。该校有383人选择出国留学,占毕业生总数的18.28%。毕业生去英国的比例最高(24.80%),其次是美国(21.64%)。根据2018年英国《泰晤士报》和美国《U.S.NEWS & World Report》世界大学最新排名,该校2018届毕业生共有185人赴世界排名前100的境外高校留学深造,占出国本科毕业生总人数52.41%;赴世界排名前200的国外高校留学深造,占出国本科毕业生总人数的64.87%。虽然都是毕业,但本硕博的出路可能大不相同,相比较而言,上图的数据还不够直观,我们以图饼的形式给大家展现出来:2018年毕业生中,主要的就业行业是教育(23.06%),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16.22%),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13.45%)。2018届毕业生中,落实就业比例较高的主要单位类型依次为:民企、私企(29.27%)、事业单位(23.82%)、国有企业(19.46%)。具体的企业应该说都是很知名的,我们看一下主流的就业企业有哪些?就毕业生的就业地域而言,2018届毕业生中,59.26%的毕业生落实在北京就业。京外就业的毕业生最主要选择在东部地区(24.33%),其次是西部地区(8.79%)。通过中国薪酬网对包括39所985工程院校和112所211高校在内的百所高校2013届-2017届本科毕业生进行调研(样本总数为281万),北京外国语大学在所有受调院校中高居第三,语言类的薪水为第一。通过就业率,就业单位以及薪资待遇,你会发现北京外国语大学的就业水平真的很不错,那是不是每个专业的就业率都这么好呢?我们先看看本科生的各专业的就业情况,北外共有42个专业,其中28个专业的就业率达到100%:下面是研究生的各专业的就业情况,研究生总共有45个专业,其中32个专业的就业率高达100%:截止到2018年10月31日,北京外国语大学共有66名毕业生尚未落实毕业去向,其中本科生42人,硕士毕业生22人,博士毕业生2人。35人工作待落实中,31人正在办理出国手续或准备2019年的国内升学考试。通过北京外国语大学的就业情况分析,12.84%的本科毕业生选择国内升学,18.28%的本科毕业生选择出国留学;就业行业首选是教育;主要的就业单位类型为国企或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北京为其主要的就业选择;薪酬高居语言类高校的第一名。这些数据充分说明了该校的就业水平真的令人艳羡啊!你感觉北京外国语大学的就业质量咋样呢?欢迎在下方讨论区留言参与讨论注:图片来源于网络,数据来源于北京外国语大学2018年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
在我国说起最好的大学,大家第一印象想到的就是清华北大两所高校。除了清华北大,复旦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也是我国著名的高校。清北复交这4所高校,是我国目前国内最有名的四大名校。我们都知道,对于高考生来说,北大和清华是最难考的大学。那对于本科生而言,最难考的研究生学院有哪些呢?接下来我们就来看看研究生最“厉害”四所学院,超难考,一旦考上,年薪百万起步!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坐落在清华大学东门南侧,学院成立于2012年3月,由清华大学与中国人民银行共建,其前身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是我国金融系统第一所专门培养金融高层管理人才的高等学府。金融学专业在国内一直都是很热门,因为毕业后工资高、工资体面,所以受到学生的追捧。从这所大学读研出来的学生就相当于镀金了,但是考进去也是很难的。当然,它可不是一般的难考,16年的复试线为395分,15年的复试线为420分,如果不是学神级别的,还真的连复试的门都进不了!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简称北大光华,前身是成立于1980年的北京大学经济系国民经济管理专业。北大光华在北京大学的主校区之外,贴在主校区边上。北大光华成立于1985年,以"创造管理知识,培养商界领袖,推动社会进步"为使命,现任院长为蔡洪滨。不论是商界还是主持界很多大腕儿都毕业于北大:百度公司创始人李彦宏信息管理专业、央视著名主持人张泉林毕业于北大德语系,法制节目主持人撒贝宁毕业于北大法学院等等。但是想要考上也是非常困难的,考研的专业分为138分,满分150分,这种严要求在初试的时候就能刷掉一大批人,光是初试,录取的比例就达到了30:1,竞争非常惨烈!北京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北京外国语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211重点大学,国家“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是我国教授语言众多,历史悠久的全国重点大学,是培养翻译、外交、新闻等涉外高素质人才基地。学校共有44个语种,其中11种语言是全国惟一学科点,与此同时北京外国语大学还为国家的外交事业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北外培养了200多名各国大使和500多名参赞,体现出了强大的人才培养能力。北外一直被称为“中国翻译官的摇篮”,每年的毕业生都是被联合国直接预定。但也是万里挑一的,考取的难度相当大。只要考上,年薪你们懂的!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中国人民大学是内地高校中一个很特殊的存在,在内地声名卓著,影响力很大,是公认一流的名校,民间通常以“华五人”合称,也就是华东五校+人大的模式,被认为是内地大学中除北大清华之外,最优秀的大学之一。新闻传播是人大的"招牌",不论是师资力量、毕业生流向还是硬件设施都是国内一流。人大新闻学院规模较大,每年招生人数较多,教材出版的很全,复习资料容易收集。不过每年只招20几人,竞争有多大就不要说了。像杨澜、周涛、曾子墨等著名主持人都是人大毕业的。对于以上的观点,大家有什么看法呢?欢迎留言讨论。
这几天正在公布考研初试成绩,可谓是“几家欢几家忧”。想要考上研究生,难度比较大,只有勤奋用功复习的学子,才可以考上。今天,小编要介绍五个最难考的研究生院,分数高,报录比高,一千人报考,只录取几个名额,竞争非常激烈。这五个研究院所在的学校综合实力强,都是我国重点大学,优势专业实力更是很强。一、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人大是我国知名的重点大学,其新闻学院的教学水平很高,是教育部设立的重点新闻研究中心。考研的难度非常大,报考人数很多,但是招录比很大。学硕大概招二十人,分为四个专业研究方向,每一个专业大概就招五个人,近几年的招录比可以达到50:1。专硕的报考人数比较少,但是,招录比也是12:1。考研的难度真的很大。二、北京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最顶尖的翻译专业就出自北外,毕业的学生就业前景广阔,一些优秀毕业生在联合国工作。考研的难度很大,招录比达到30:1,而且,复试很重要,复试成绩占比70%。招收的人都是最优秀的学子,想学最好的翻译专业,这所学院的实力才是真的强。三、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院校的实力自然不用多说,五道口金融学院的教育资源丰厚,毕业生都是我国最优秀的金融人才,毕业后,一般去中国人民银行、证监会、保监会、银监会以及很多知名金融机构,工资待遇非常高。考研的难度非常大,复试线很高,招录比很大,只有真正的学霸才能考上。四、清华大学土木水利学院清华的另一个学院也上榜了,考研难度非常大。清华的土木专业实力很强,在2018年QS世界大学学科实力排行榜上,排名第五。能考上这一学院的人才,都是学霸中的学霸。考研的难度很大,体现在它只对外招收四五个人,可以想象,招录比有多大。五、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北大的实力也很强,光华管理学院的实力尤为突出。光华管理学院的考研难度也很大,招录比达到30:1,专业课考试的难度非常大。相信最近很多人都听过这所学院的名字,翟天临就是北大光华管理学院的博士后。连考研的难度都这么大,一个学术论文造假的人能考上博士后,这不禁让很多人开始怀疑其公正性。考研选择这五所研究生院,无疑是给自己出了一个大难题,想要考上,真的很不容易。学霸的基础好,学习能力强,还需要投入更多的时间精力,才可以考上。
从高考过来的人都知道中国最难考的大学是“清北复交”等名校,但是很少有人知道我国的哪些研究生院是最顶尖的、最难考的。其实我国一些顶尖的研究生院的录取比例和高考考进清华北大有得一拼,一千考生里要几个人也是常有的事情,只是很多人不知道。下面就带大家来了解一下我国4个最难考的研究生院,能考上这4个研究生的学生都是学霸中的学霸,而且改变人生命运那是件挺容易的事情。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人大的新闻学院是教育部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担负着培养高级新闻人才的重任,该学院的硕士毕业生可以进入人民日报、新华社等国家级新闻机构工作。所以很多人考研都想进入该学院,但是难度也是相当的大。据人大每年的研究生招生简介的信息可以看到,新闻学院的学术硕士只招20人左右,而且还是分为四个研究方向,每个导师只带五个左右的学生。而每年报考该学院的学生超过1000人。录取比较仅为50:1。北京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该学院是我国外语翻译的最高学府,是大部分外语专业学生们考研的梦想之地。从北外高级翻译学院毕业的学生可以进入外交部、各大使馆、甚至是去联合国工作,这么好的待遇,使得高级翻译学院成为考生们追捧的对象,每年报考的学生也是非常的多,最关键是北外高级翻译学院的笔试成绩只占总成绩的30%,复试成绩占70%。这就是需要双重的能力,不仅要听力、阅读能力好,还要求口语非常好,这就把很多人在第一轮刷下来了。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光华管理学院应该是北大里面最有名的学院,也是高考状元最多的学院。该学院集聚有国内最顶尖的经济学家和管理大师,是国内研究经济的学术中心,管理学研究中心,也是国家制定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智囊。光华管理学院对于北大的学生来说,想要保研进入都有一定的难度,而其他高校的学生想通过考研进去的话,难度可想而知;而且该学院对于专业课的要求非常高,改卷会很严,所以招录比例低得可怕。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金融学应该是目前最火的专业,可以说没有之一。一个本科专业只要与金融沾上边,分数就会比其他专业高很多。而五道口金融学院是前中国人民银行的研究生部,可以说是离金融监管决策最近的地方,这里聚集有国内最顶尖的金融研究专家,五道口金融学院可以说是国内金融学实力最强的学院。能考上该学院的研究生,将来大部分都会是金融行业的佼佼者。所以五道口金融学院也被称为最难考的学院。考研确定目标院校很重要,但是最重要的还是自己的努力。当你的努力配不上你的目标时,一切都会成为泡影,所以考研党们,一定要加油!
高考结束刚放飞了几天,娃和家长们就要开始面对报志愿选专业这个令人头疼的问题了。有职业规划师说,专业是毕业后第一份工作的敲门砖,所以得认真挑认真选。万一选错了,人生的路就输在了起跑线。听起来怪吓人的。真是这样吗?为此我们特意采访了5位曾经的学霸。你会发现,不管是听从自己内心兴趣,还是屈服父母权威,没有哪种方式能保证选出来的专业一定令人满意,后期的调整是一种常态。有什么关系呢,人生本就是个不断体验、试错、探索自我的过程,不管是高考、报志愿还是择业,没有哪个环节能对你的人生一锤定音。哪怕真的选错了专业,只要始终保持一颗向上的心、追寻自我的勇气,并付诸持续的努力,结局也会有惊喜。毕竟,拥有对人生的掌控力,才是最大的底气。1、本来以为要望闻问切,却开发了中国联通第一个APP @Aaron原专业:中医学现从事:互联网工程师2005年参加高考,那年河北省一本的分数线是551分,我考了603分,全班第一。当时手机已经开始流行起来,身边几乎人手一个,我觉得通信电子未来应该是个大趋势,所以报了华中科技大学通信工程、电子信息等6个顶尖专业,结果一个也没录上,鬼使神差地被调剂去了「中医学」。学习了两年之后,我觉得人生应该没有翻盘的机会,从此一身白大褂逢人望问切了。转机发生在大三,偶然得知可以申请辅修双学位,我坚定地报名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当然,这个选择不是心血来潮,大学前两年我就喜欢鼓捣电脑,选修的课程全是计算机相关的,还跟几个有共同爱好的学长学弟一起搭建了一个校内的BBS论坛和一个在线看高清电影的网站。我医学院的同学感觉好神奇,他们的世界充斥的都是神经末梢和人体解剖,完全没想到他的一个舍友竟然在维护着他们每天都要看的视频网站和论坛。不过,拿双学位的路并不好走。两个专业不在一个校区上课,坐公交车单程得1个多小时,而且辅修学位的课程全部安排在周末和晚上,上完课回去宿舍都熄灯了。课程最多的时候,每星期64节课,平均每天9节课。那时候几乎天天都在准备考试。因为医学专业是每门课程开课一个多月之后就考试,计算机专业是期末集中考,所以大学后三年几乎都是在学习-复习-准备考试-再学习的状态中度过的。吃力是肯定的,医学和计算机是两个八竿子打不着的专业,除了坚持,没有别的办法。好在这个过程是有尽头的,五年后我顺利地拿到了一个毕业证,两个学位证。毕业后,我的同学都对口去了武汉周边的县市级医院,我则去了一家北京的外包公司。接手的第一个项目就是给中国联通做网站,还有手机和IPAD客户端的1.0版本都是我做的,就是咱们手机里安装的那个「手机营业厅」,当时做完一个星期就冲到了APPStore免费榜的第一名。之后我又去了搜狐和一家互联网公司,在工程师的路上越走越远。Q 现在回忆起来,有没有后悔因为选错了专业,白白浪费了前两年时间?@Aaron其实当时我第一次填志愿,选的是山东大学的计算机,后来觉得这么报我的高分可惜了,所以才改了华科的热门专业。现在想想,只有经历了才能慢慢发现兴趣所在,即使我如愿读了华科的通信工程,没准还是会换专业。2、全校第一读了清华化学系,自学Python才找到了自己@UnDefined原专业:化学系现从事:后端开发工程师在别人眼中,我是学霸,可在我自己看来,学霸的光环在高考报志愿那一刻就慢慢褪去了。2011年高考,我考了640分,学校第一全省50,而甘肃省一本的分数线只有520分,在众人的期盼中,我是非清华不读的。虽然分高,但在竞争激烈的清华,我这点分就不算什么了,能选择的专业很有限,再加上对未来打算要做的工作没有一丁点遐想,所以最后选了「化学生物学」,它是化学系中偏生物的一个交叉学科,也就是啥都学点的学科。大学四年都在上课—做实验—处理数据—分析数据中度过,对做化学研究谈不上多喜欢,也不觉得多反感,要不是分数差一些没能保研成功,我可能还会这样不温不火地继续学三年。本科毕业后,基本上很难找到对口工作。因为要做化学研究的话本科学历不够格,而去大四实习的培训机构教化学,又不是我志向所在。是时候做出改变了。第一份工作去了一家做广告运营的互联网公司,我负责的是数据分析和运营,因为工作中经常要处理大量的数据,所以我自学了Python语言,它极大地提升了创建和优化数据的效率。说实话,直到花了一年多的时间掌握了这种计算机语言,我才发现做技术开发是适合我的,而这个后知后觉的发现过程,我用了两年。好在一切回到了正确的轨道上,现在终于如愿成为了一名后端开发工程师,目前自学的计算机语言、框架、数据库基本能应付手头工作,但我也深知和那些科班出身的人相比,未来需要学习的还有很多。Q 假如倒回去2011年报专业那会儿,你还会选清华的化学系吗?@UnDefined当时报清华有很多现实因素,有点身不由己吧。再加上我的确对各个专业未来学什么全然不懂,如果能提前了解下毕业后可能会做的工作的话,应该会选计算机专业。3、经济与数学不是一回事,32岁‘高龄’的我依然选择出国读书@卡卡原专业:金融学现从事:「数理统计」研究生留学ing像我这样从小学开始,就立志未来要做数学相关工作的人,应该不多。我是那种看见任何数字就兴奋的人,书架上枕头旁放的也都是《数学之美》《数学聊斋》这类的书。但高考选专业和之后的工作却发生了一些不大不小的偏差。我是2003年高考,估的分数也不错,读个好大学的数学系不算难事。可爸妈还有身边的亲戚们却纷纷跳出来阻拦劝说,中心思想只有一个:“数学系不好就业”。胳膊拧不过大腿,在N次开会沟通甚至抗争无果后,我选了就业前景最被看好,还和数学有点关系的「金融学」。四年本科和两年研究生学习,我成了一个彻彻底底的金融人士。之后从事的两份工作也是和投资理财相关,最后还做到了产品业务线的负责人。虽然日常工作和数学也有一些关联,会用到一些软件去统计和分析数据,但总觉得和我想学的数学还差点意思。就在生活大体平静、波澜不惊的时候,我决定辞职,出国读书,去学我期望了很久也纠结了很久的「数理统计」专业。在三十二岁“高龄”,工作8年之后,放弃一份被不少人羡慕的工作,重新捡起课本学习,不是一个容易的决定。毕竟,走出这一步,就意味着离财务自由又远了一些。在得知我辞职出来读书后,身边非常多的朋友表示羡慕或钦佩,甚至有几个说把我当成了榜样。我想说,这件事真的没有看上去的那么潇洒和无畏。旁人看到的通常是华丽,而冒险的部分,则结结实实要自己承担。因此我并不想鼓励身边的人轻易做这样的尝试,除非你确信自己做好了至少两方面的准备:心理上的和财务上的。这绝不是单单靠勇气就可以做成的事。想清楚利弊,千万别理想化、浪漫化。人到了一定年纪,得学会像盘点资产一样,去盘点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像做投资一样去考量做一件事的成本、风险、收益。当然,如果想要做出点什么改变,要趁早,因为年纪越大试错成本越高,越难改变。Q 工作8年又出国读书,下这个决定不易,难道就没有动摇过吗?@卡卡动摇过无数次。从产生想法,到实现,历时两年。2017年整个春节假期都在高强度备考,除夕夜还在做题。想来一大把年纪了,何苦这样为难自己?每每在这样的时刻,不免一阵心酸,心想要不算了吧。可每次这种念头都不超过半分钟,因为不甘心。4、兴致勃勃以为要成为高级翻译,却掉进了经济学的坑@毛毛原专业:经济学现从事:投资相关即使你明确知道自己的喜好,但到了高考选大学、选城市、还是选专业的关键时点上,还是很容易选错。我就是这样的人。我当时最想学的专业都是标准的人文社科类,想报的是西班牙语、法语、外交学、国际关系、各种小语种,最不想学的是经济类和法学。可惜事与愿违。我是2007年在黑龙江参加的高考,文科生。当时是估分报志愿,所以估分的准确性对后面的选择有很大影响。由于分数低估了快20分,所以综合型大学的文科专业都不敢报。偶然间,爸妈在报志愿的大白本里发现了北航,它满足我所有要求,在北京、985/211、在我省招一个英语专业,我的分数也差不多。录取结果出来了,我们省有两个人都报了英语专业,我考第二。造化弄人,在我兴致勃勃以为自己要成为国家领导人随行翻译后备人选的时候,因几分之差被调剂到了最不喜欢的专业——经济学。本以为本科四年会过得非常糊涂,学不到什么东西,结果却开启了人生新篇章。原本因偏见而拒绝的经济学,给我带来了新的思维方式,原来经济学世界也可以这么有趣。当然,我也没有放弃心中所爱。原来想报的英语专业,通过二学位的方式学到了,还考取了北外的研究生,之后又通过自学西班牙语在巴塞孔院实习,在西班牙伯纳乌圆了我17年皇马球迷的梦。研究生毕业后,我的经济学背景和语言能力在找工作的过程中都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第一份工作去了一家提供北京户口的私企,第二份和之后的工作则都是和投资相关的了。这一路走来,我发现兴趣和专业是可以兼得的,虽然高考报志愿很重要,但不是说选了不喜欢的专业就没有出路了。在北航这样的综合型大学,我不仅接触到了多元的世界,还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内找到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Q 阴差阳错选了原来不喜欢的经济学,目前也从事这方面的工作,你觉得未来会继续朝着这条路走下去吗?@毛毛我觉得人生有很多可能性。从十岁起,我就坚定自己的梦想是长大当老师,在高中大学研究生各个阶段我都为这个梦想实践过。若是日后我有幸过上财务自由(差不多就行)的生活,一定会再次点燃心中这颗火苗,不为物质、不为社会地位,也不为自身的职业成长,只为做一个纯粹的教育者。5、7年地质学习路,冷不丁变身互联网PM@Nail原专业:地质学现从事:互联网产品经理在高考选专业方面,我算是子承父业、自己也喜欢、父母也支持的那一类人了。即使这般天时地和人和,我依然还是选错了。在没有正式工作之前,我非常确定地认为自己会沿着地质这条路走下去。首先我的父母做的都是地质相关的工作,而自己又喜欢自然科学,觉得长期在户外工作,研究那些矿物岩石矿床,简直就是我心中所望。2011年参加高考,我以超过录取线30分考取了中国地质大学的「地质学」专业,之后又以专业第二的成绩,读了本校的研究生。一切都是这样的顺畅和自然,直到工作将我原来的设想全部击碎。毕业前期,我做了简单的调研,发现如果做地质相关的工作,普遍收入不高;如果做地质科学研究,那注定是一条需要坚守和甘于清贫的路。再加上当时谈了个女朋友,虽然她对我的择业没有意见,但我自己觉得未来靠这个,生活质量好不到哪里去。对,世俗的我决定转行了。身边有一个好朋友,在互联网公司做PM(产品经理),我觉得他的工作状态是我喜欢的,富有活力。当然,我机智地发现这个岗位比传统行业收入高不少。为了能与职位相匹配,我看了很多这方面的书,在一些在线课程平台也学习了相关的课程,还自学了PM必须会用的Axure、Xmind这些画原型的软件。当然,PM不是我随便学点知识就能胜任的,但互联网圈有句话叫“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一个好的PM需要具备的是“梳理流程、明确需求、制定方案、协调资源”这一整套逻辑方法,而不是已经成型的、确定的知识。可以说,没有一个PM是科班出身,大家都是边学边做,现在我也在恶补一些计算机知识。门槛虽然相对低,但也有弊端。PM不是一个越老越吃香的工种,如果到了一定阶段没有突破的话,40岁之后竞争力是逐渐下降的,很可能会面临二次转行。不过,我相信我能沿着这条路一直走下去,谁让咱年轻呢<自信脸>Q 为什么父母做的都是地质相关的工作,你却没有提前了解到一些就业信息呢?@Nail因为父母对我的兴趣是完全支持的,当时我爸还提过一次要不要报个计算机专业,被我驳回了。现在想想真是后悔,为什么父母没有把我从户外工作看看星空、研究矿石的美梦中敲醒。写在最后我发现人是有自动纠错功能的,如果短时间甚至较长时间偏离了航线,总有一种神秘的力量会把你拉回正确的轨道上来。这种神秘的力量,就是心中真正的兴趣所在。只可惜,大部分高中生寒窗苦读三年,两耳不闻窗外事,对专业和就业缺乏体验和感知,几乎无法找到兴趣点,甚至退一步,找到适合自己的都颇有难度。这几个故事的主人公,现在回忆起来大都有几分后悔,为什么没有早点发现感兴趣的或者适合的专业,白白浪费了几年宝贵时间。当然,这种后悔其实也很难避免。大学是通识教育,传授基本理论和方法,更多培养大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考能力,再加上未来完全对口的工作将越来越少,靠读个学位就找到适合的工作几乎不可能。但当下我们还是能着手做一些事情。与其逼着孩子选热门专业,不如花点时间去发掘孩子的性格、爱好,花点时间了解不同职业的分工和具体工作,都对选专业乃至未来道路的选择很有帮助。(文章来源:好规划网)
高考结束刚放飞了几天,娃和家长们就要开始面对报志愿选专业这个令人头疼的问题了。有职业规划师说,专业是毕业后第一份工作的敲门砖,所以得认真挑认真选。万一选错了,人生的路就输在了起跑线。听起来怪吓人的。真是这样吗?为此我们特意采访了5位曾经的学霸。你会发现,不管是听从自己内心兴趣,还是屈服父母权威,没有哪种方式能保证选出来的专业一定令人满意,后期的调整是一种常态。有什么关系呢,人生本就是个不断体验、试错、探索自我的过程,不管是高考、报志愿还是择业,没有哪个环节能对你的人生一锤定音。哪怕真的选错了专业,只要始终保持一颗向上的心、追寻自我的勇气,并付诸持续的努力,结局也会有惊喜。毕竟,拥有对人生的掌控力,才是最大的底气。1、本来以为要望闻问切,却开发了中国联通第一个APP @Aaron原专业:中医学现从事:互联网工程师2005年参加高考,那年河北省一本的分数线是551分,我考了603分,全班第一。当时手机已经开始流行起来,身边几乎人手一个,我觉得通信电子未来应该是个大趋势,所以报了华中科技大学通信工程、电子信息等6个顶尖专业,结果一个也没录上,鬼使神差地被调剂去了「中医学」。学习了两年之后,我觉得人生应该没有翻盘的机会,从此一身白大褂逢人望问切了。转机发生在大三,偶然得知可以申请辅修双学位,我坚定地报名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当然,这个选择不是心血来潮,大学前两年我就喜欢鼓捣电脑,选修的课程全是计算机相关的,还跟几个有共同爱好的学长学弟一起搭建了一个校内的BBS论坛和一个在线看高清电影的网站。我医学院的同学感觉好神奇,他们的世界充斥的都是神经末梢和人体解剖,完全没想到他的一个舍友竟然在维护着他们每天都要看的视频网站和论坛。不过,拿双学位的路并不好走。两个专业不在一个校区上课,坐公交车单程得1个多小时,而且辅修学位的课程全部安排在周末和晚上,上完课回去宿舍都熄灯了。课程最多的时候,每星期64节课,平均每天9节课。那时候几乎天天都在准备考试。因为医学专业是每门课程开课一个多月之后就考试,计算机专业是期末集中考,所以大学后三年几乎都是在学习-复习-准备考试-再学习的状态中度过的。吃力是肯定的,医学和计算机是两个八竿子打不着的专业,除了坚持,没有别的办法。好在这个过程是有尽头的,五年后我顺利地拿到了一个毕业证,两个学位证。毕业后,我的同学都对口去了武汉周边的县市级医院,我则去了一家北京的外包公司。接手的第一个项目就是给中国联通做网站,还有手机和IPAD客户端的1.0版本都是我做的,就是咱们手机里安装的那个「手机营业厅」,当时做完一个星期就冲到了APPStore免费榜的第一名。之后我又去了搜狐和一家互联网公司,在工程师的路上越走越远。Q 现在回忆起来,有没有后悔因为选错了专业,白白浪费了前两年时间?@Aaron其实当时我第一次填志愿,选的是山东大学的计算机,后来觉得这么报我的高分可惜了,所以才改了华科的热门专业。现在想想,只有经历了才能慢慢发现兴趣所在,即使我如愿读了华科的通信工程,没准还是会换专业。2、全校第一读了清华化学系,自学Python才找到了自己@UnDefined原专业:化学系现从事:后端开发工程师在别人眼中,我是学霸,可在我自己看来,学霸的光环在高考报志愿那一刻就慢慢褪去了。2011年高考,我考了640分,学校第一全省50,而甘肃省一本的分数线只有520分,在众人的期盼中,我是非清华不读的。虽然分高,但在竞争激烈的清华,我这点分就不算什么了,能选择的专业很有限,再加上对未来打算要做的工作没有一丁点遐想,所以最后选了「化学生物学」,它是化学系中偏生物的一个交叉学科,也就是啥都学点的学科。大学四年都在上课—做实验—处理数据—分析数据中度过,对做化学研究谈不上多喜欢,也不觉得多反感,要不是分数差一些没能保研成功,我可能还会这样不温不火地继续学三年。本科毕业后,基本上很难找到对口工作。因为要做化学研究的话本科学历不够格,而去大四实习的培训机构教化学,又不是我志向所在。是时候做出改变了。第一份工作去了一家做广告运营的互联网公司,我负责的是数据分析和运营,因为工作中经常要处理大量的数据,所以我自学了Python语言,它极大地提升了创建和优化数据的效率。说实话,直到花了一年多的时间掌握了这种计算机语言,我才发现做技术开发是适合我的,而这个后知后觉的发现过程,我用了两年。好在一切回到了正确的轨道上,现在终于如愿成为了一名后端开发工程师,目前自学的计算机语言、框架、数据库基本能应付手头工作,但我也深知和那些科班出身的人相比,未来需要学习的还有很多。Q 假如倒回去2011年报专业那会儿,你还会选清华的化学系吗?@UnDefined当时报清华有很多现实因素,有点身不由己吧。再加上我的确对各个专业未来学什么全然不懂,如果能提前了解下毕业后可能会做的工作的话,应该会选计算机专业。3、经济与数学不是一回事,32岁‘高龄’的我依然选择出国读书@卡卡原专业:金融学现从事:「数理统计」研究生留学ing像我这样从小学开始,就立志未来要做数学相关工作的人,应该不多。我是那种看见任何数字就兴奋的人,书架上枕头旁放的也都是《数学之美》《数学聊斋》这类的书。但高考选专业和之后的工作却发生了一些不大不小的偏差。我是2003年高考,估的分数也不错,读个好大学的数学系不算难事。可爸妈还有身边的亲戚们却纷纷跳出来阻拦劝说,中心思想只有一个:“数学系不好就业”。胳膊拧不过大腿,在N次开会沟通甚至抗争无果后,我选了就业前景最被看好,还和数学有点关系的「金融学」。四年本科和两年研究生学习,我成了一个彻彻底底的金融人士。之后从事的两份工作也是和投资理财相关,最后还做到了产品业务线的负责人。虽然日常工作和数学也有一些关联,会用到一些软件去统计和分析数据,但总觉得和我想学的数学还差点意思。就在生活大体平静、波澜不惊的时候,我决定辞职,出国读书,去学我期望了很久也纠结了很久的「数理统计」专业。在三十二岁“高龄”,工作8年之后,放弃一份被不少人羡慕的工作,重新捡起课本学习,不是一个容易的决定。毕竟,走出这一步,就意味着离财务自由又远了一些。在得知我辞职出来读书后,身边非常多的朋友表示羡慕或钦佩,甚至有几个说把我当成了榜样。我想说,这件事真的没有看上去的那么潇洒和无畏。旁人看到的通常是华丽,而冒险的部分,则结结实实要自己承担。因此我并不想鼓励身边的人轻易做这样的尝试,除非你确信自己做好了至少两方面的准备:心理上的和财务上的。这绝不是单单靠勇气就可以做成的事。想清楚利弊,千万别理想化、浪漫化。人到了一定年纪,得学会像盘点资产一样,去盘点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像做投资一样去考量做一件事的成本、风险、收益。当然,如果想要做出点什么改变,要趁早,因为年纪越大试错成本越高,越难改变。Q 工作8年又出国读书,下这个决定不易,难道就没有动摇过吗?@卡卡动摇过无数次。从产生想法,到实现,历时两年。2017年整个春节假期都在高强度备考,除夕夜还在做题。想来一大把年纪了,何苦这样为难自己?每每在这样的时刻,不免一阵心酸,心想要不算了吧。可每次这种念头都不超过半分钟,因为不甘心。4、兴致勃勃以为要成为高级翻译,却掉进了经济学的坑@毛毛原专业:经济学现从事:投资相关即使你明确知道自己的喜好,但到了高考选大学、选城市、还是选专业的关键时点上,还是很容易选错。我就是这样的人。我当时最想学的专业都是标准的人文社科类,想报的是西班牙语、法语、外交学、国际关系、各种小语种,最不想学的是经济类和法学。可惜事与愿违。我是2007年在黑龙江参加的高考,文科生。当时是估分报志愿,所以估分的准确性对后面的选择有很大影响。由于分数低估了快20分,所以综合型大学的文科专业都不敢报。偶然间,爸妈在报志愿的大白本里发现了北航,它满足我所有要求,在北京、985/211、在我省招一个英语专业,我的分数也差不多。录取结果出来了,我们省有两个人都报了英语专业,我考第二。造化弄人,在我兴致勃勃以为自己要成为国家领导人随行翻译后备人选的时候,因几分之差被调剂到了最不喜欢的专业——经济学。本以为本科四年会过得非常糊涂,学不到什么东西,结果却开启了人生新篇章。原本因偏见而拒绝的经济学,给我带来了新的思维方式,原来经济学世界也可以这么有趣。当然,我也没有放弃心中所爱。原来想报的英语专业,通过二学位的方式学到了,还考取了北外的研究生,之后又通过自学西班牙语在巴塞孔院实习,在西班牙伯纳乌圆了我17年皇马球迷的梦。研究生毕业后,我的经济学背景和语言能力在找工作的过程中都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第一份工作去了一家提供北京户口的私企,第二份和之后的工作则都是和投资相关的了。这一路走来,我发现兴趣和专业是可以兼得的,虽然高考报志愿很重要,但不是说选了不喜欢的专业就没有出路了。在北航这样的综合型大学,我不仅接触到了多元的世界,还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内找到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Q 阴差阳错选了原来不喜欢的经济学,目前也从事这方面的工作,你觉得未来会继续朝着这条路走下去吗?@毛毛我觉得人生有很多可能性。从十岁起,我就坚定自己的梦想是长大当老师,在高中大学研究生各个阶段我都为这个梦想实践过。若是日后我有幸过上财务自由(差不多就行)的生活,一定会再次点燃心中这颗火苗,不为物质、不为社会地位,也不为自身的职业成长,只为做一个纯粹的教育者。5、7年地质学习路,冷不丁变身互联网PM@Nail原专业:地质学现从事:互联网产品经理在高考选专业方面,我算是子承父业、自己也喜欢、父母也支持的那一类人了。即使这般天时地和人和,我依然还是选错了。在没有正式工作之前,我非常确定地认为自己会沿着地质这条路走下去。首先我的父母做的都是地质相关的工作,而自己又喜欢自然科学,觉得长期在户外工作,研究那些矿物岩石矿床,简直就是我心中所望。2011年参加高考,我以超过录取线30分考取了中国地质大学的「地质学」专业,之后又以专业第二的成绩,读了本校的研究生。一切都是这样的顺畅和自然,直到工作将我原来的设想全部击碎。毕业前期,我做了简单的调研,发现如果做地质相关的工作,普遍收入不高;如果做地质科学研究,那注定是一条需要坚守和甘于清贫的路。再加上当时谈了个女朋友,虽然她对我的择业没有意见,但我自己觉得未来靠这个,生活质量好不到哪里去。对,世俗的我决定转行了。身边有一个好朋友,在互联网公司做PM(产品经理),我觉得他的工作状态是我喜欢的,富有活力。当然,我机智地发现这个岗位比传统行业收入高不少。为了能与职位相匹配,我看了很多这方面的书,在一些在线课程平台也学习了相关的课程,还自学了PM必须会用的Axure、Xmind这些画原型的软件。当然,PM不是我随便学点知识就能胜任的,但互联网圈有句话叫“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一个好的PM需要具备的是“梳理流程、明确需求、制定方案、协调资源”这一整套逻辑方法,而不是已经成型的、确定的知识。可以说,没有一个PM是科班出身,大家都是边学边做,现在我也在恶补一些计算机知识。门槛虽然相对低,但也有弊端。PM不是一个越老越吃香的工种,如果到了一定阶段没有突破的话,40岁之后竞争力是逐渐下降的,很可能会面临二次转行。不过,我相信我能沿着这条路一直走下去,谁让咱年轻呢<自信脸>Q 为什么父母做的都是地质相关的工作,你却没有提前了解到一些就业信息呢?@Nail因为父母对我的兴趣是完全支持的,当时我爸还提过一次要不要报个计算机专业,被我驳回了。现在想想真是后悔,为什么父母没有把我从户外工作看看星空、研究矿石的美梦中敲醒。写在最后我发现人是有自动纠错功能的,如果短时间甚至较长时间偏离了航线,总有一种神秘的力量会把你拉回正确的轨道上来。这种神秘的力量,就是心中真正的兴趣所在。只可惜,大部分高中生寒窗苦读三年,两耳不闻窗外事,对专业和就业缺乏体验和感知,几乎无法找到兴趣点,甚至退一步,找到适合自己的都颇有难度。这几个故事的主人公,现在回忆起来大都有几分后悔,为什么没有早点发现感兴趣的或者适合的专业,白白浪费了几年宝贵时间。当然,这种后悔其实也很难避免。大学是通识教育,传授基本理论和方法,更多培养大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考能力,再加上未来完全对口的工作将越来越少,靠读个学位就找到适合的工作几乎不可能。但当下我们还是能着手做一些事情。与其逼着孩子选热门专业,不如花点时间去发掘孩子的性格、爱好,花点时间了解不同职业的分工和具体工作,都对选专业乃至未来道路的选择很有帮助。(文章来源:好规划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