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2018北京中医药大学就业结果:就业率超97%,博士生年薪高达15万妙米

2018北京中医药大学就业结果:就业率超97%,博士生年薪高达15万

北京中医药大学是国家中医类院校的领头羊,位列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考生关注的不仅仅是每年的高录取分数,还有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及工资多少。小编先简单的说明下这所高校,师资力量雄厚,硬件和环境都是数一数二的,因为中医人才紧缺,所以毕业生很好找工作。关于2018年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如何,一起细聊下!就业率北京中医药大学2018 届毕业生共有 2247 人,总就业率是 97.77%。其中,专科毕业生 204 人,占毕业生总数的 9.08%,本科毕业生 789 人,占 35.11%,硕士毕业生 1077 人,占 47.93%,博士毕业生 177 人,占 7.88%;男生 574 人,女生 1673 人,男女比例为 0.34:1;北京生源 406 人,京外生源 1841 人,京内外生源比为 0.22:1。2018 届专科毕业生 204人,就业率 97.0%;本科毕业生 789 人,就业率 95.06%;硕士毕业生 1077 人,就业率 99.54%;博士毕业生 177 人,就业率 100.00%。从近三届北京中医药大学各学历毕业生就业率变化来看,毕业生总体就业率维持稳定。分学历来看,硕士毕业生和博士毕业生就业率居高位,较为稳定;本科毕业生就业率维持在 95%上下;专科毕业生就业率较 2016 届略有下降,下降 1.66 个百分点。就业去向2018 届毕业生中,67.65%的毕业生落实在北京就业。从地理位置看,京外就业的毕业生最主要选择在东部地区(20.08%),其次为中部地区(6.61%)。从经济区域看,京外就业的毕业生最主要选择北部沿海经济区(10.26%),其次为东部沿海经济区(5.22%).2018 届毕业生中,67.65%的毕业生落实在北京就业。从地理位置看,京外就业的毕业生最主要选择在东部地区(20.08%),其次为中部地区(6.61%)。从经济区域看,京外就业的毕业生最主要选择北部沿海经济区(10.26%),其次为东部沿海经济区(5.22%).具体分学历来看,各学历层次毕业生最主要选择的工作地点均为北京,专科毕业生落实在北京就业的比例最高(82.80%)。除在京就业外,硕士毕业生落实在东部地区(24.20%)和中部地区(8.42%)就业的比例最高,博士毕业生落实在西部地区就业的比例最高(9.27%)。2018 届毕业生去东部地区的比例有所上升。就业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2018 届毕业生中,落实就业比例较高的单位类型依次为:事业单位(46.76%)、其他企业(30.62%)。分学历层次来看,事业单位和其他企业是各学历毕业生最主要的就业单位选择。其中,专科毕业生去国有企业的比例最高(9.68%),本科毕业生去其他企业的比例最高(44.73%),博士毕业生去事业单位的比例最高(78.00%)。就业行业北京中医药大学2018 届毕业生中,卫生和社会工作(54.38%),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11.41%),教育(7.31%)是毕业生主要分布的就业行业。从学历层次来看,无论是本科生、专科生,还是研究生,选择在卫生和社会工作单位的比较多,当然这也和学校办学的性质有关系。起步年薪从图表中可以看出,2018 届本科生平均落实年薪 8.21 万元,低于期望值 1.64 万元。纵观近三年起步落实年薪的变化,薪酬略有上升,变化不大。2018 届各院系本科生的平均落实和期望年薪情况,其中最终落实平均年薪较高的前三个院系依次为:护理学院(9.37 万元)、人文学院(8.78 万元)和第二临床医学院(8.10万元);从期望与实际的差异看,中医学院本科生年薪落差最大,人文学院本科生年薪落差最小。2018 届各专业本科生的平均落实和期望年薪情况,其中最终落实平均年薪较高的前三个专业依次为:英语(医学)(9.59 万元)、护理(9.37 万元)和护理学(9.36 万元);从期望与实际的差异看,中医学(中医学院)专业本科生年薪落差最大,法学(医药卫生)专业本科生年薪落差最小。另外,可以看出,2018 届研究生平均落实年薪 9.33 万元,低于期望值 1.32 万元。纵观近三年起步落实年薪的变化,基本呈现持续上升的趋势。相比 2016 届毕业生,2018 届的落实平均年薪增长 1.91 万元,期望平均年薪增长 1.21万元。其中最终落实平均年薪较高的前三个专业依次为:中药炮制学(11.86 万元)、中西医结合基础(生命科学学院)(11.80万元)和中医临床基础(11.43 万元)。研究生的工资还是会比本科生的工资要高。整体薪资来看,用人单位为本校专科生提供的平均年薪为 7.75 万元,本科生为 9.43 万元,硕士生为 11.95 万元,博士生为 15.08 万元。

若狐不偕

国内“最委屈”的医学院校,设有63个博士点,却偏偏没入选211

俗话说: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对于很多高三毕业的学生来说,选择专业是人生的一件大事。选择一个好的有前景的专业意味着毕业以后容易找到一个好工作,除了师范专业和计算机专业,医学也是人们眼中的有前景的专业。虽然学医大多7年起步,但是想着毕业可以进入大医院也是值了。今天我们要介绍国内“最委屈”的医学院校,设有63个博士点,却偏偏没入选211,这就是中国医科大学。国内的中国药科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天津医科大学等都是211院校,所以很多人听到中国医科大学也认为这是211院校,其实不然,该校虽然实力很雄厚,但遗憾的是在2017年的国家双一流评选中落榜。中国医科大学简称为中国医大,坐落在辽宁省沈阳市,前身为1931年创建于江西瑞金的中国工农红军军医学校和中国工农红军卫生学校,1940年改为中国医科大学。另外该校还是“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高校。目前该校有本科专业19个,在校学生15548人,拥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虽然该校不是211院校,但是其在医学领域的排名一直很靠前。学校有5个国家重点学科和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设有63个博士点、73个硕士点和7个博士后流动站,这样的数据比一些211院校还要好。该校强大的实力为我国培养了大批优秀的医学人才,也被很多网友称为“最受委屈”的医学院校。不过小编觉得211头衔是对专业的一种认可,中国医科大学虽然不是211,但是出色的实力还是被人认可的,所以今后该校会发展越来越好,不会因为落选就影响学校发展,你们认为呢?

猎狼人

90后中医博士:我喜欢西医,但我更爱中医,会替她发愁

窦豆正在为患者看病。刘昶荣/摄从初中就立志学中医的窦豆,2018年11月17日终于独立出门诊了。窦豆当天的门诊时间是从下午1点半开始,可是由于兴奋、紧张,她上午9点多就来到医院开始做准备工作。“10多年了,我一直盼着这一天。”窦豆对记者说。窦豆目前在北京中医药大学读博士一年级。为了避免第一次出门诊没有人来看病的尴尬,平时很少发朋友圈的她,写了一个近300字的出诊信息,3天之内在朋友圈发了两遍,详细告诉大家医院的地址,并按照老师的建议,把她在北京中医药大学获得的本科毕业证、硕士学位证、硕士毕业证,以及在中日友好医院获得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书一并发在了朋友圈里。窦豆出诊当天,一直到晚上6点多才看完所有挂号的患者——基本都是亲朋好友。当最后一个患者问诊结束时,医院药房、挂号室都没有人了。由于窦豆出诊所在的医院是基层社区中医医院,晚上没有急诊值班,当她离开时,整个医院黑咕隆咚,她不得不打开手机的手电筒摸索着从侧门出去。其实当天下午,窦豆只看了13位患者,平均每个患者的看病时间约半个小时。在诊室门外面等着窦豆出诊结束后一起吃饭的老同学,吐槽她看病看得慢。她解释说:“可能是因为我第一次看病不太熟悉医院的流程,所以慢了一些,但是我以后也不想加快看病的速度。”坐诊一下午,窦豆只上了一趟厕所,滴水未进。回去的路上,已经很疲惫的窦豆,边开车边说出了一位很有名的医学前辈的医患关系理念:“医生和患者的关系从好到坏分为五种,分别是:待患者如亲人、待患者如熟人、待患者如患者、待患者如路人、待患者不当人。”“把患者当亲人是很难的,我最起码要做到第二档,待患者如熟人。”窦豆说,“我很羡慕古时候的医生,除了那些‘游医’,医生基本上只看一片儿地区的患者,就是恨不得这个患者的爷爷也是同一个医生给看病。”所以,窦豆希望在看病的时候,可以和患者有细致的沟通,与患者成为熟人。“以后如果去了大医院可能会比较难,现在在社区医院就尽量这样做。”当天下午,医院给窦豆随机分诊了一位患者,这是她当天下午真正意义上的第一位患者,窦豆在给患者看完病以后,患者的妻子也表示想下次来找她扎针灸,但是时间有点不合适,窦豆就把自己的手机号和微信号留给了对方,告诉她可以提前打电话,沟通看病时间。放弃北大,只为中医上北京中医药大学学中医,是窦豆初中时的理想。2010年高考时,她便笃定地报考了北京中医药大学,最终她的高考总分636分,高出当年北京大学文科提档线4分。在此之前,窦豆有资格参加北京大学自主招生,但是她也婉言谢绝,理由是“北京大学没有我想学的专业。”窦豆高考那年,有一家媒体把她当时的这段经历报道了出来。八九年过去了,几乎每年高考的时候,这篇文章都会被拿出来转发一轮。窦豆今年能到医院出门诊,也是由于医院的院长今年看到了这篇文章,联系了她。时至今日,再问窦豆当年的选择,她还是同样的回答:“大学的好坏不重要,关键是要看专业,想学什么专业就要去那个专业最好的学校。”这是窦豆姥爷给她的教导。她小时候有一次生病,姥爷为她按摩穴位缓解了疼痛,让窦豆第一次感受到了中医的神奇:不用打针吃药,就能消除病痛。姥爷是窦豆的中医启蒙人。窦豆小学的时候先后读了《家庭常用按摩穴位图》和老年大学教材《一百天学中医基础》。到了初中,正值“中医是伪科学”的舆论甚嚣尘上之时,窦豆无法接受自己喜爱的中医被大众如此误解,便决心要学中医,为中医正名作出自己的贡献。立志学中医之后,窦豆便有了更多的实际行动。她找到了同学的妈妈——北京师范大学校医院的中医医生孙春晓“拜师学艺”。孙春晓带着初中生窦豆开始学习大学教材《中医基础理论》,并且要求她背方歌。窦豆说:“因为我比较懒,自律能力差,所以我学习的方法就是找一个老师,督促我往前走。”(方歌就是中药方剂的组成、剂量、功效等内容编成的歌诀,是中医传承和中医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记者注)当时,孙春晓每周五检查窦豆背方歌的情况,“虽然我自诩很爱中医,但是孙阿姨周五检查,我都是周四才背,有时候甚至周五早晨起来才背。”窦豆笑着回忆自己当初的经历。孙春晓要求窦豆每周背3~5个方子,基本上是每天一个的量。但是因为窦豆都积攒到最后一天背,所以“每到周四,时间紧张得不行。”窦豆会把这些方子像英语单词一样写在一个卡片上,然后利用周四早晨跑操的时候背。窦豆现在还记得,自己当时背的第一个方子是麻黄汤,“麻黄汤中用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窦豆回忆说,就这两句话,当时背了一个晚上,“不像背古诗,它有一个意思在里面,但是药方就没有,麻黄汤中用桂枝,也可以用杏仁,也可以用甘草啊,就是没有道理可讲,只能硬着头皮背。”上了高中后,经孙春晓介绍,窦豆找到了北京中医药大学护国寺中医医院退休专家李澍苍,跟随他出门诊。“第一次去见李爷爷,他忙得顾不上理我,我就悄悄坐在一边,把他说的话全记下来。其实来之前我就想好了,就算把我轰出去,我也会再来。”后来,周围的医生护士开始喊他们“爷孙俩”了。遇到患者询问:“这个小姑娘是您的徒弟吧?”李澍苍笑着点头。窦豆高中就读于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当时学校里几乎都知道有个很喜欢中医的女孩叫窦豆。后来高考时,窦豆放弃北京大学的机会,她妈妈也曾开玩笑地对她说,你考上北大,我们大人脸上多有面子啊。但是由于窦豆的笃定,妈妈还是尊重她的意见,只要女儿快乐就好。窦豆告诉记者,今后自己的孩子也是如此,快乐就好,喜欢学什么专业就去学什么专业,“我不会劝孩子学医的。”高中生的中医实践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窦豆用她在高中时的另一项成绩说明,兴趣会对孩子的成长有多么巨大的推动。2018年8月,教育部、国家卫健委共同起草《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征求意见稿规定,将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总体近视率和体质健康状况纳入政府绩效考核指标。早在2008年,窦豆读高一时,她便用自己掌握的中医知识,通过问卷调查、专家评估、采集对照组数据等相对严谨的方法,制定出一套中医理论指导下的眼保健方法。这套《高中生眼睛保健方法的探索与研究》成果,获得第29届北京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为窦豆的高考成绩加了10分。为了验证“高中生的近视是因为心脾两虚,而不是肝肾不足”这一假设,窦豆和另外两名参与的同学(窦豆是主要发起人——记者注)在北京实用美术职业学校、潞河中学、昌平一中等8所学校发放了610份问卷,剔除无效问卷后,剩余有效问卷586份。窦豆解释说:“问卷中会问他们的大便、小便、睡眠等情况,就是像中医问诊一样。最后证明确实是心脾两虚占绝大多数,然后我们就按照这个思路来设计接下来的眼保健方案。”“其实发问卷是最不容易的,当时我们3个人等学校放学的时候在门口发问卷,‘求求’人家帮填,多数受访者也会很配合。后来在自己学校带领大家做眼保健操反而容易些。”最终,窦豆设计了“点线面”相结合的眼保健方法:“点”是指按摩相关穴位的新眼保健操,“线”是指学习期间注意坐姿、握笔姿势等用眼卫生习惯,“面”是指注意饮食、休息等生活方式。在最后的总结报告中,窦豆写道:“攒竹穴下三分的天应穴有消除眼睛疲劳的作用。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的至少两版《中医眼科学》都把此穴列为推拿治疗近视的唯一主穴。”在实施过程中,窦豆将参与者分为三个对照组:完整实施“点线面”方法的为一组(称为“完全组”),只做新眼保健操的同时,结合旧眼保健操的为一组,只做旧眼保健操的为一组。共115名同学参与了两个月的对照实验,窦豆将每名同学参与前后的视力进行对比,最后进行统计学验证。窦豆记得,最后计算结果的那天已经弄得特别晚了,“当时的统计软件还不像现在这样一下子就能出结果,而是每组数据都有个进度条在‘跑’。我们当时就紧张地盯着电脑屏幕看结果,如果P值大于0.05,那我们的数据就没有统计学差异,意味着好几个月的工作都白费了。”“进度条就在那唰唰地‘跑’,最后‘跑’出的结果P值小于0.05!证明我们的实验成功了!”两个月后,完全组的视力平均上升了0.04576271度,其他两组均为负值。总结报告是这样写的:“我们的实验志愿者中大部分为真性近视,真性近视是很难自我调整恢复的。完全组视力差值平均数为正值0.04576271,即本组实验志愿者在操作新护眼法两个月后,出现了视力回升的情况,而且平均回升了约0.05。”总结报告共引用了16篇文献,其中包括明朝王肯堂的《证治准绳·杂病·七窍门》、梁繁荣的《针灸学》等经典著作。3名高一学生在总结报告最后写了致谢的3句话:“感谢我们的亲人、老师和朋友。感谢填问卷的610名素不相识的同学和我们的115名实验志愿者。感谢您在百忙中阅读我们的研究报告并真诚地希望您给予批评指正。”这项研究从问卷的设置、眼保健操的穴位选取等内容,窦豆先后咨询多位专家,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学院的赵百孝便是其中一位。现在已经是针灸学院院长的赵百孝说,当时很惊讶于高中生可以做出如此详实而准确的实验方案,并且前期进行了600多份问卷调查。赵百孝记得,当时看完实验方案后,基本上没怎么修改,他告诉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我见过很多喜欢中医的学生,但是能像窦豆这样在高中就把这份喜欢如此扎实地落地的,很少。”后来,窦豆以优异的成绩被保送到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实验班。赵百孝还记得当时以窦豆的成绩本可以读该校的中医7年制专业(7年制专业当时只收理科生,文科出身的窦豆因为是保送生,所以不受限制),但是窦豆觉得7年制刚成立不久,而5年制则有更成熟的教学体系。为了打下更扎实的基础,选择了5年制。5年制的本科毕业之后,窦豆又考取了本校中西医结合临床专业研究生。赵百孝说,窦豆也是为数不多的会思考中医传承发展的学生,一般的学生都觉得学好知识就可以了,而窦豆则会分析中医的现状,考虑以后进一步的发展,也要用自己的力量去为弘扬中医文化作贡献。打铁还需自身硬。赵百孝说:“在这样的思想引导下,窦豆个人选择也会看得更加长远,而不是急于求成。”2015年,窦豆以中医实验班综合量化全班第一的成绩毕业。由于这次采访,窦豆几经周折,终于找到了10年前完成的《高中生眼睛保健方法的探索与研究》相关资料,她看着这些资料感慨了一句:“初心仍在,矢志不改。”中医很美从懵懂少年到可以独立出诊的大夫,1992年出生的窦豆对中医的初心从未动摇,“因为中医既有实用价值,又有欣赏价值,她本身就很美。”“中医的美就像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诗词、国画一样,有艺术欣赏价值。但是如果学诗词,其实用价值会弱一些,不像中医,周围的亲朋好友、同学老师,如果有些身体不舒服来咨询你,你可以帮助他们缓解病痛。这个过程本身就很快乐。”窦豆说。关于中医的美窦豆举了一个例子,“中医说肝脏是一个体阴而用阳的脏器,也就是说,肝脏本来是一个偏阴柔的器官,它的作用又偏阳刚。因为肝主疏泄,如果出现月经不调、打嗝、反酸等不能正常疏降的症状,都可能与肝有关,这都是因为肝不能正常地生发。”“肝在五行里属木,木在五行里属春,属于生发、条达的性质。有点像一个小芽,它虽然柔嫩,但是可以破土而出,很有力量。剩下五行中有土、水、金、火,虽然给人的感觉很凶猛的样子,但其实木才是最有力量的。所以,肝如果太柔弱而不能生发的时候,就要用药去固其生发之气;如果肝太阳刚的话,则要养肝血、藏肝阴,中医里有种治法叫做‘柔肝’。”刚柔并济,五行调和。在窦豆看来,中医的这种辩证思维像哲学一般耐人寻味。然而窦豆认为中医的这种美,也正是被一些人诟病中医的地方。“阴阳五行”是中国古典哲学的核心,在普通人看来,哲学是用来思考人生意义的,是一种“虚无缥缈且没用的学问”,如何能指导治病救人的医学?当今大众话语体系下的“医学”,往往指的是在西方科学体系下发展出来的现代医学。殊不知,西方的科学体系也是起源于多位哲学家。法国著名哲学家欧内斯特·勒南曾说:苏格拉底将哲学研究转向人类自身,亚里士多德则将科学带给了人类。苏格拉底之前即有哲学,亚里士多德之前也不是没有科学;然而哲学和科学的发展却在这两个人之后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这一切都是建立在他们所奠定的基础之上。百度词条如此解释包括生物学在内的“自然科学”:“一般认为,古希腊人泰勒斯、亚里士多德是自然科学的创始人,伽利略·伽利雷是将实验引入自然科学的首倡人。” 泰勒斯也是一位公认的哲学家。窦豆说,就像不可以循环论证一样,对待中医也不应该循环质疑。在最初接触中医理论的时候,也许会质疑老师在课堂上讲的这些辨证论治的原则,但是在跟诊过程中,看着老师们在这套中医理论之下治好了一个又一个患者,就不能再质疑中医的疗效了。窦豆说她也曾经见过有人写“数学之美”的文章,“每个学科都有她的美之所在,只不过我看不懂数学之美,仅仅发现了中医之美而已。”正如有人说过,数学的极致是哲学。这些发现美的学科探索者,或许都在苦心孤诣的思辨之中体验到了哲学的魅力。用疗效说话在本科期间系统学习了解剖学、生理、病理、药理等西医课程的窦豆,硕士期间学习的方向是中西医结合治肿瘤。深爱中医的窦豆并没有觉得中医比西医好,“中医和西医相当于对同一个问题的不同解题思路。”窦豆说,“我也喜欢西医啊,欣赏其日新月异的发展,但是我对中医的态度是爱,是会替她发愁的那种。”以前别人问窦豆是学什么的,她会很自豪地说:“我是学中医的。”但是对方一听说她是学中医的,就会露出很微妙的“呵呵的表情”,有人甚至会直接问:“中医真的能治病吗?是不是里面加了很多激素或者其他西药?”最初,窦豆会义正辞严地给对方讲中医的科学性,但是后来她发现:“人的根深蒂固的观念很难在短时间内改变。”于是窦豆就不再说自己是学中医的了,“为了减少很多不必要的麻烦,就直接说自己是医院的。”窦豆说,整个社会对中医的认可度还是有待于提高的,虽然相较于老一辈已经好多了。窦豆引用了她导师的一句话来概括:“中医赖以生存的文化土壤已经消失了。”窦豆补充说:“什么是西医的文化土壤呢?比如你对一个人说,血液中有钾、钠、氯,上过中学的人基本上都知道这是3种离子,不是3个‘妖怪’。但是如果你穿越到明朝,和一个明朝人说,你血里的钾、钠、氯这3个离子有问题,就会像现在人听到阴阳五行一样,完全一头雾水,不能明白。”“这就是西医生存的文化土壤,它的基础是物理、生物、化学,现在稍微有一些知识基础的人都能理解。而中医的基础,阴阳五行、天人相应等知识一般老百姓头脑里是没有的,于是就有了这样的困境。”赵百孝也认同这样的观点,现在的孩子从中学开始基本上就接受西式科学体系教育,没有学过中医的人,会觉得阴阳五行等内容是“迷信”,“但这是我们中国传统文化的基因,是最基本的元素。”赵百孝说:“中医如果没有作用的话,是不可能传承这么多年的。”面对中医文化土壤消失的现实困境,赵百孝和窦豆给出了同样的答案:要保证中医的治病能力,用疗效说话。今年,窦豆刚考上北京中医药大学的博士生,她所读的专业是《金匮要略》——中医的四大经典之一。选择学术深造的窦豆,在读博期间本可以不出门诊,但是窦豆觉得,会看病、能看好病是传承中医最基本的前提,所以自己不能离开临床,也不能离开患者。知名中医专家傅延龄的一段话引起了窦豆的强烈共鸣。傅延龄近期在微博上发文:“中医若没有了临床,中医若不会看病,中医若没有了疗效,一切都是空的!中医若没有了会看病的人,未来一切都是空的。如果没有临床,不要谈中医文化多么重要,不要谈中医赛先生多么重要,不要谈文章、课题、成果多么重要。”窦豆告诉记者,这和当下的评价机制有关。发论文的数量、论文影响力是目前评价医学院校和医院的一个重要指标,对中医学科也是如此。在这样的指挥棒下,就会有很多中医医学生轻视临床而钻研医学学术。而这些学术研究,几乎都必须参照西医的科研思路和方法,否则难以发表于国际期刊。窦豆向记者展示了一篇近期撰写的文献综述《鳖甲煎丸治疗肝细胞癌的疗效及作用机制研究进展》,文中引用的案例主要是通过循证医学的方法来证明鳖甲煎丸的作用,以及通过生物化学的研究来讨论这种药物的作用机制。窦豆无奈地解释道,即使是通过循证医学证明了这味药方的有效性,或者通过生物学实验找到了这个药物的某些作用通路、靶点,“但这只是中医向现代人证明了自己而已,中医看病依据的并不是这些。”然而,在当下,中医为了生存,又不得不这样。赵百孝告诉记者,美国由于常年使用吗啡镇痛,许多人深受吗啡成瘾的困扰,他们已经开始在临床上用针灸进行镇痛。据了解,2018年10月24日,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了H.R.6法案(SUPPORT for Patients and Communities Act,支持患者和社区法案)。该法案旨在寻找治疗疼痛的替代性药物和疗法,遏制阿片类止痛药物泛滥。在该法案中,针灸、医疗按摩、综合疼痛治疗项目等皆被列入了有待评估的替代性疗法。这意味着,未来一年里,针灸有望得到美国卫生部评估和认可,成为联邦保险支付的疼痛替代疗法之一。赵百孝告诉记者,其实针灸镇痛在美国临床中已被广泛应用,美国卫生及公共服务部能否通过这个方案,还需要等待时间的证明。传承了数千年的中医什么时候能得到当代整个中国社会的认可,或许也只有时间能给出答案。

不日城

北医大博士、硕士生导师鲁艺教授回母校忻州一中、作专场报告

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硕士生导师鲁艺教授回母校,在忻州一中、忻州一中北校区作专场报告载誉荣归,情系母校。10月19日,忻州一中举办了第60期《忻中大讲堂》,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硕士生导师鲁艺教授回母校,在忻州一中、忻州一中北校区为师生作了专场报告。鲁艺教授在主校区作精彩报告鲁艺教授在北校区作精彩报告政教处主任王新林主持主校区报告会北校区高一年级主任张国栋主持北校区报告会鲁艺教授是忻州一中94级133班毕业生,2004年获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临床基础专业的硕士学位;2008年,获得德国联合培养博士项目DAAD 奖学金,在德国柏林自由大学获博士学位;2015年——2016年,在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的布里根附属医院神经科学研究中心访问学习。现任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药理教研室硕士生导师、世界中医联合会经方委员会常务理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中央电视台《健康之路》特邀专家,鲁艺教授还是“薪火传承”刘渡舟名医研究室、国家名老中医王庆国工作室的骨干成员。报告会现场 气氛热烈互动交流 创新活力鲁艺教授为同学们作了题为“从东方到西方:发现中医之美”的专题报告,分享了她在北京中医药大学、德国柏林自由大学、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的求学之旅,以及在十余年中医执业生涯中的职业感悟,重点讲述了“发现中医之美”的领悟和收获。这场浸润悠久文化与深奥医理的讲座为同学们打开了探寻中医药文明的理想之窗,徜徉于国医殿堂,探寻医学奥秘,了解中医魅力,也感知了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鲁艺学姐在现场还与同学们进行了互动交流,对大家提出的问题进行了细致的解答,现场气氛活跃,充盈着同学们对探求新知的热烈,以及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主校区合影校友在北校区校园合影学校以《忻中大讲堂》为载体,组织杰出校友回母校举办专场报告会,是忻州一中“四有课程体系”中“励志教育课程群”的重要内容,进一步激活了忻中学子丰润核心素养、敢于实践创新、勇于担当责任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大家以学长学姐为榜样,在逐梦路上找准发展目标,寻求全新突破,拓宽学习视野,坚定成才信念,励志走向成功。(忻州一中)

特色大学解读(17)中医药领域最高学府——北京中医药大学

作者小代之前写过名为《特色大学解读(14)教育学排名第一的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的文章,大家进行了广泛的讨论,并提出了很多问题以及建议。读者留言·感谢读者“北酱”提出的建议,本期作者小代将从学校简介、学校实力与荣誉、就业情况、办学特色、校园生活、报考注意事项等方面为大家深度介绍国家重点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因为最近事务繁忙,发布得比较晚,希望北酱原谅作者小代哦,祝你高考成功,考入理想的大学!【学校简介】北京中医药大学,创建于1956年,是新中国最早成立的高等中医院校之一,被誉为“中国中医药领域的首善院校和最高学府”,教育部直属,由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北京市共同建设,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院校,是国家首批“双一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是“111计划”入选高校。【数字统计】创办时间: 1956年隶属于:教育部所属地区:北京类别:全国重点大学发展目标:国际知名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属性:211工程、985平台 、“双一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附属院所:东直门医院、东方医院、第三附属医院、重庆市中医院知名校友:王国强,陈啸宏,王永炎,汪建,林洪生,任应秋,王绵之,王琦,顾海鸥硕士点:45个博士点:42个博士后流动站:3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2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5个校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48个省部级以上科研机构:44个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3个教育部工程中心:2个“长江学者”创新团队:2个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2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9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三级实验室:14个院士人数:4人教职工:4481人专任教师:1179人博士生导师:397名校园风光“国医大师”:5人“首都国医名师”:9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3人“973”项目首席科学家:4人“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人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3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8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8人中医药高等学校教学名师:4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25人在校生:10596人硕士研究生:3281人博士研究生:680人本科生:6635人男女学生比例:46比54校园风光【学长总结】北京中医药大学是以中医药学为主干学科的重点大学,也是唯一一所进入国家“211工程”的中医药院校,是新中国最早成立的高等中医院校之一。是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中首批建立博士学科点和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的单位之一,学中医到北京中医药大学,你不错的选择!学校在中医药学领域有着很高的地位,在教育部发布的第三轮学科评估中,中医学、中西医结合学科全国排名第一,中药学排名第二。随处可见中医药元素。学校有一个中草药博物馆,里面有各种中草药标本,持学生证免费。北京中医药大学女生很多,与毗邻的北京化工大学、北京服装学院、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合称为“樱花四校”。校园风光【校园生活】1、食堂价格便宜,口味中规中矩,最大优点就是量还算足,有清真食堂。西校区旧食堂推荐韩国料理,新食堂三楼传说有药膳。2、宿舍不同的宿舍楼条件不同,有内设电梯的学生公寓,也有50年代建的老楼。但都有微波炉,都可免费煎药。宿舍楼:一般为5人间(东区6人),上下铺或上床下桌,无独卫。空调:无空调,有风扇,有暖气。澡堂:公共澡堂。男生宿舍有冷水淋浴。上网:有线无线网都有,但不能安路由器。用电:24小时不断电不断网。用水:热水免费,有洗衣机。3、社团比较有名气的有:志愿类(岐黄爱心社、新绿);武术类(武协、禅武、太极);中医教学类(这类社团都比较受到欢迎)。校园风光【就业情况】近五年,本科一次平均就业率为85%,平均考研率为18.7%1、毕业去向: 工作比例最大据统计,近五年,北京中医药大学本科生去向落实率达到97.25%,其中升学率为19.59%,出国率为3.01%,工作率为74.66%。2、就业地区: 北京最多北京中医药大学毕业生就业主要集中于在一线城市,其中在北京就业的学生最多。校园风光3、就业单位: 集中于医药类单位及企业据统计,北京中医药大学毕业生就业单位行业主要集中于医药卫生类单位及企业当中,占比达73%以上。4、薪资水平: 毕业五年排全国前19.86%以下为部分王牌专业薪资水平介绍,仅供参考。中医学专业毕业五年薪酬排全国前31.16%中药学专业毕业五年薪酬排全国前39.23%针灸推拿学专业毕业五年薪酬排全国前40.81%校园风光【办学特色】1、随处可见的中医药元素学校在教育部进行的2012年学科评估中取得优异成绩,其中中医学和中西医结合学科获评全国第一,中药学学科获评全国第二。招牌专业: 中医药类专业一级国家重点学科: 中医学、中药学二级国家重点学科: 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方剂学、中医内科学、中西医结合基础、中医临床基础、针灸推拿学、中医医史文献、中医外科学 中医骨伤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民族医药、中医五官科学特色专业: 法学(医药卫生)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学科:中医学、中西医结合、中药学一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授予点:中医学、中药学、中西医结合2、历史悠久,实力强劲学校创建于1956年, 被誉为中国中医药领域的首善院校和最高学府。学校拥有省部级以上科研机构44个。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基地:中医药防治重大疾病研究基地教育部“长江学者”创新团队:中医药干预多器官纤维化与异病同治,同病异治科学内涵的研究、阿尔茨海默病及其神经变性病的中医药防治研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证候与方剂基础研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中医养生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中医内科学实验室、中药基础与新药研究实验室北京市教委工程中心:中药质量控制技术工程中心校园风光3、实验室众多,师资力量雄厚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医内科实验室、中医药抗病毒实验室、中医养生学实验室教育部工程中心:中药制药与新药开发工程中心、中药材规范化生产工程中心师资队伍以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和国内有影响的中青年教授为主,有“国医大师”5人,“首都国医名师”9人,现有“长江学者”特聘教授3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人,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人,“973”项目首席科学家4人,“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8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8人,中医药高等学校教学名师4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25人。4、国家支持,课程特色鲜明学校有国家级精品课程5门,北京市级精品课程11门,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2门。国家级精品课程:中药学、中医诊断学、伤寒论、中医内科学、中医基础学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经络腧穴学、中医诊断学北京市精品课程:中医诊断学、中药药理学、药用植物学、中医内科学、方剂学、中医内科学、中药化学、中医基础理论、伤寒论、中药鉴定学、中药药剂学、中医儿科学校园风光5、中医类特色实验班岐黄班:本科教育与直接攻读博士教育相结合(五年加四年)。入学之初即为每位学生配备一名导师,对学生进行一对一学习与临床指导,这对学习中医非常重要。中医学实验班:以自主招生,以中医名家子弟为基础,配备国学导师组、经典导师组和校外导师。实行“院校教育-师承教育-家传教育”结合的中医人才培养模式。卓越系列:中医学卓越中医、中医学卓越中西医、中医学卓越中医京华班、中医学卓越针推等专业,5+3培养模式,即五年基础学习和三年住院医师培训。6、现有三个校区,均在北京三个校区,分别为和平街校区、望京校区和良乡校区。和平东桥校区 (西校区本部): 占地约400亩,主攻专业包括临床,管理,法学,英语,研究生,博士生,针灸推拿,毗邻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和北京服装学院等高校。主要有基础医学院、针灸推拿学院、人文学院、管理学院、研究生院、国际学院、台港澳医学部。望京校区(东校区):主要为中药学院、护理学院和国际学院,有中药实验室、护理楼、国际学院楼。此外有学生公寓,小花园,国际学院预科,毗邻中央美术学院,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和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等院校。房山高教园校区(新校区): 位于北京市房山区良乡高教园区,建设规模42万平方米,项目总投资约20亿元人民币,毗邻北京理工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北京工商大学,首都师范大学等高校。目前新生入学的所有专业学生均在新校区学习。新生按学校发放的录取通知书和《新生入学指南》要求到校报到。校园风光7、合作众多为世界87个国家和地区培养了14000余名中医药专门人才。先后与27个国家和地区的92所知名大学和研究机构建立合作关系。且与解放军总医院、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海军医学研究所、解放军302医院、空军总医院、海军总医院等建立了合作关系,开辟和构建了军地合作的新领域和新模式。8、图书馆藏书多学校馆藏纸质书刊达88万余册,并每年新增纸本文献4.8万余册,其中馆藏中医药图书近4万种,近26万册;馆藏线装书3900余种,共8000余函、3.9万余册,其中含善本及少量孤本,主要以明清两代刻本为主,许多是医学经典藏书。图书馆中所藏中医类书籍很多,要想在中医方面有所成就,这些书不可不读。学校图书馆里有很多很珍贵的古籍哦。 9、背书是学习中医的基本功校园整体氛围不是很high,学术氛围很浓,但是也并不是因为传承国医就死气沉沉,学生简单,朴实。学医的基本功主要就是背书,中医更是如此。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肯看书,肯问人,肯找资料。背书是有难度,但只要肯吃苦,花了功夫还是能记得住的。校园风光【学校水平】2013年,世界一流大学研究中心发布,北京中医药大学在两岸四地高校中列第75位,大陆地区第45位。校友会网发布中国大学排行榜,北京中医药大学位列2013中国一流大学(研究型大学)名单第42位,并在2013中国研究型大学(特色型)中为第5位。2013年HER中国高校排名,北京中医药大学位列第51位,学科建设排名位列第12位。2014年由英国著名高等教育研究机构发布QS亚洲大学排行榜,北京中医药大学位列中国内地高校第44位。校园风光【有关学习】1、转专业符合以下条件者可申请报名转专业:(1)遵守校纪校规,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在校期间未受过处分,并获得所在学院转专业领导小组推荐;(2)在本专业班级必修课学习成绩排名前10%,且无不及格课程(含必修课、选修课);(3)身体条件应符合转入专业要求。2、双学位北京中医药大学与世界著名、亚洲顶尖高校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中医—生物”双学位项目自2005年开设,获得“中医—生物”双学士学位,是北京中医药大学与国外知名大学开展联合办学的成功典范。校园风光【学费与奖学金】1、当前学费:5000—5800元/年(普通本科专业)学校按照有关部门批准的标准和学生所学专业学制年限收取学费,学生于每学年报到注册时交纳。中医学、中药学、中药制药、药学、针灸推拿学、康复治疗学、药事管理、英语、护理学(一本)专业为5800元/年,其中长学制专业本科阶段学费按照本科生标准收取,研究生阶段按照当年研究生标准执行;公共事业管理(卫生事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护理学(二本)、法学(医药卫生)专业为5000元/年。住宿费为900-1200元/年。2、奖学金: 国家级+校级+社会北京中医药大学奖学金分国家级、校级和社会奖项三种,其中国家奖学金最高8000一年,学校奖学金特等6000,一等奖3000远,二等奖1500元。社会奖项奖励金额500-2000元不等。校园风光【报考注意】1、非英语考生慎重报考根据学校专业培养需要,中医学(五年制专业除外)、中药学(四年制专业除外)、公共事业管理(卫生事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药事管理、英语、护理学等专业部分课程采用英语授课,建议非英语考生慎重报考。报考英语专业的考生须参加省级招生机构统一组织的英语口语加试且成绩合格。2、一视同仁北京中医药大学对往届生和应届生一视同仁。所有招生专业无男女比例限制。3、入学限制北京中医药大学体检标准按教育部、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及有关补充规定执行。根据专业培养和就业特点,北京中医药大学医药学类专业色盲、色弱及其他各类不能准确识别颜色者不予录取,不鼓励躯干或肢体残疾者报考。校园风光4、入学复查学校在新生入学后按照国家和学校规定进行入学资格复查。若发现学生个人信息与录取时所提供的高考电子档案不符(包含个人基本信息、既往病史和身体健康状况等),按学校有关管理规定进行处理,经查实属弄虚作假者将取消其入学资格。5、奖助学金学校设有奖贷助学金和勤工助学指导中心,帮助和指导困难的学生开展勤工助学,发放困难补助和争取社会资助。家庭经济困难的新生可按国家有关规定申请办理国家助学贷款。校园风光【入学准备材料】高考准考证、录取通知书、身份证、学生档案、党团关系、高考加分资格证明等相关证件。校园风光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招生政策为准。祝广大考生在高考中取得成功。校园风光欢迎大家关注作者小代,翻阅其它文章,带你看大学。如果对您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分享。也欢迎大家在下面评论,发表自己的意见,有求必应。

考研调剂关注这2所大学,含文理科热门专业,医学类专业大扩招!

考研调剂,医学类专业需重点关注这几所大学的信息。很多人对考研调剂已经有一定的初步了解,考研调剂其实就是在报考第一志愿院校失败,但是你的分数超过了国家线,申请调剂去其他没有录取满的学校。考研复试竞争激烈,也可以联系小编报名小博士的一对一特训营,提高2020年考研成功率,内容包括搜集考研调剂资料,个人材料,论文指导,模拟面试等,增加竞争力!根据2020年教育部的相关政策文件以及各个地方目前已经下达的相应关于教育政策的通知可以得知:2020年的研究生一定会扩招,而且扩招幅度比较大,预计同比增加18.9万。这就给很多本科背景一般的考生很大的机会。一、医科类大学考研调剂情况如何?往年,许多医科类大学都有相应的调剂名额。如上海中医药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天津中医药大学等都有相应的调剂名额。中医药类研究生在整体上具有良好的顺应性。有一定的环境适应能力,对于专业型考研的同学来说可以是一个非常不错的选择。中医药类大学基本就是包括中医药,药剂学,药物化学,生物制药,天然药物化学,生药学,中药学,药理学等专业。市场需求量也比较大,尤其是在缺乏相应优秀人才的现代社会。很多大学提供的考研调剂专业也比较多。二、2020年长春生物制品研究所考研调剂专业分析从2020年长春生物制品研究所学术型硕士研究生招生调剂政策可以看出录取的名额应该会增多。虽然目前调剂名额待定,但只要达到国家统一规定的硕士生复试A类线,符合总分和单科分数要求,如有意愿,均可申请调剂。有调剂专业(学术型)名称:病原生物学(077803),免疫学(077802),考生的第一志愿报考专业与该所调剂专业相同或相近的理学专业均可申请,例如:生物技术、生物工程、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生物制药等专业,也可以电话咨询是否符合条件。长春生物制品研究所是集科技、开发、生产、营销于一体的国有大型医药生物技术企业,是预防、治疗、诊断用生物制品和高科技产品生产研究的重要基地,也是东北地区微生物学和免疫学的研究中心。目前社会缺乏相应的人才,所以会是一个非常不错的选择。三、华北理工大学2020年考研调剂专业,药学、药物学、中医学、生物学、免疫学、化学名额多,还有经济管理类专业从华北理工大学的一个2020年研究生招生预调剂公告里面看出来,总体上来看华北理工大学今年的一个学术型硕士学位调剂的专业涵盖面广,中医药类专业多。1、像中医学院的中医学、中医五官科学、中西医结合临床等都是比较热门的专业。还有管理学院的工商管理和公共管理等在现如今也受到很大欢迎。预接受调剂专业还有材料类专业的化工类专业和建筑学院的土木工程等等。涵盖专业比较广泛。按照往年推算的话,名额应该会继续增加的。2、除此之外,华北理工大学经济学院的应用经济学和金融也是非常热门的领域,这种专业目前也是有非常多的机会。经济学专业和金融专业在社会的就业领域也是非常之广。而且当今的社会的发展永远离不开经济。3、生命科学学院的医学生物信息学和生物学,相关研究方向也比较前沿,培养具有良好品德修养,具有扎实的生物科学与技术理论、知识等的人才。华北理工大学的地理位置也是非常好,虽然不是北上广深等沿海城市,但当地的发展也是非常不错的,位于河北省唐山市,是一所以工、医为主,理、经、管、文、法、艺多学科协调发展,具有留学生教育、研究生教育、本科教育、继续教育等全方位教育层次的省属重点骨干大学、省重点支持的国家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学校的文化,学习氛围都是比较不错的。而且风景优美。四、选择华北理工大学中医药类专业可行吗?从总体上看,华北理工大学的专业涵盖比较广泛。中医药类所涉及的专业也比较多,不会给很多考生造成比较多的局限性,可以推测出今年的华北理工大学应该会扩招比较多。尤其是对于一些本科背景一般的同学来说,如果这次考研的成绩发挥比较理想,但需要调剂的话,华北理工大学可以作为一个比较好的备选方案。2020年因为受到疫情的影响,有很多的大学生没有得到充分的就业,而且很多大学生参加了相应的研究生招生考试。所以在积极准备考研复试的时候,一定要做好考研调剂的准备,尤其是对于那些在国家线边缘的同学,千万不可放弃考研调剂的机会。

国际歌

90后博士王佳遇:站在国际舞台发出环保倡议

从儿时熟读《弟子规》, 涵养“行孝、感恩、服务、奉献、利他”的精神境界,本科的科考调查提出《警惕经济林背后的“绿色沙漠”》,再到澳洲昆士兰大学攻读博士期间提出“能源高效利用技术改进的反弹效应”等学术观点……作为一名经济学博士,她一直关注祖国的生态环保。异国他乡的求学经历,更开阔了她的学术视野,先后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澳大利亚农业与资源经济学会议、美国世界银行、澳洲经济学家会议等场合发表演讲,在世界舞台上发出一位年轻的中国学者的环保声音。她叫王佳遇,是毕业于世界名校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经济学院的90后经济学博士。她不仅在国际刊物及国际会议上发表近十篇高水平学术论文,由她撰写的数千字的科考文章还登上了《科技日报》头版。她也是国家奖学金获得者、昆士兰大学奖学金获得者、博士演讲比赛冠军得主,更是一位环保的推动者、宣传者、践行者。毕业典礼上的“明星”毕业典礼上,王佳遇走在旗手身后第一个入场昆士兰大学是一所世界闻名的百年名校,清澈碧透的布里斯班河绕过校园,碧蓝如镜的湖水、连片的草坪让这所“没有围墙的大学”充满了生机和诗意。澳洲时间2018年7月20日,正值北京的金秋时节。这一天是昆士兰大学特殊的日子,一年一度的毕业典礼正在会议礼堂举行。一个个身穿硕士、博士服的年轻人和他们的家长济济一堂。一张张年轻的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和对未来的渴望憧憬。毕业典礼开始,全体观众起立,掌声欢迎所有参加本场毕业典礼的毕业生入场。走在旗手身后第一个、老师们前面的是一位黄皮肤的中国女孩儿,在满是金发碧眼的西方面孔中格外引人注目。这位女孩就是王佳遇。这一年,她以优异成绩毕业,也是这一次典礼上昆士兰大学唯一一位获得博士学位的学生。在典礼上,王佳遇被安排全程与老师们一起在主席台就坐。昆士兰大学校长第一个为她颁发了博士学位证书。为了见证她毕业的特殊时刻,她的导师、世界著名经济学家John Quiggin教授和夫人专门出席了毕业典礼,昆士兰大学经济学院的全体老师也全部出席。作为经济学专业排名前十的澳洲昆士兰大学经济学院,对学生的要求以严格著称。为什么这位来自遥远中国的女孩能受到如此高规格的待遇?自然是源自她出色的科研能力和学术精神。王佳遇的研究方向是减少CO2排放和减缓全球气候变化的经济方针政策。攻读硕博以来,她一心扑在课题研究上,和同龄人相比,她几乎没有什么娱乐活动,甚至很少使用手机,连微信都没有。她的博士论文《Light Vehicle Fuel Efficiency Standards And the Rebound Effect》,旨在解决澳大利亚提倡的轻型车辆的排放标准问题。澳大利亚政府计划通过改善轻型车辆的燃油效率来应对气候变化。通过制定轻型车排放标准,减少乘用车、运动型实用汽车和轻型商用车油耗和温室气体排放量。一方面,轻型车的消费者会通过直接购买能效更高的新车来回应这一强制性标准,从而减少汽油的使用。另一方面,高能效车辆的驾驶成本更低,也会对消费者带来刺激效应。对于政策制定者来说,了解经济情况以及消费者对政策的反应至关重要。而王佳遇的论文,通过研究经济主体在应对燃油效率变化中的效用最大化问题和成本最小化问题,有助于从理论角度分析家庭和企业对燃油效率改善的响应。论文在丰富车辆燃油效率随时间变化的模型方面,也做出了创新性的贡献。并且通过在可计算的一般均衡框架下模拟正常和政策场景,对反弹效应的实证研究做出了贡献,对政策制定者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为了完善博士论文的创新性、实用性,2015 年 11月王佳遇到维多利亚大学进行游学,为期近一个月的学习中,她系统接受了CGE模型与应用等方面的培训课程。王佳遇很快岀色地完成了学习任务,并获得了资格证书。为了博士论文中一个GTAP模型与应用的精准性,王佳遇2016年8月再次赴美游学,此行获得了昆士兰大学“国际游学奖学金”支持。她在美国普渡大学参加了为期近一个月的GTAP模型与应用培训班,集中学习GTAP模型的原理和应用。该模型目前是国际公认的最精确数据分析模型,对全球经济发展战略有重大前瞻性指导意义。学习过程中,该模型的创始人Thomas W.Hertel教授曾亲自授课。参加学习的几个学员来自世界各地,都是经济学领域的行家里手。王佳遇是学员里最年轻的一个。得益于这种得天独厚的学习环境,王佳遇通过非凡的努力,克服种种困难,岀色地完成了学习任务,获得了GTAP资格证书。2016年10月,她应邀到堪培拉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参加经济学数理统计方法方面的培训。学校为她提供了办公室并配置了完善的办公设备。在游学期间她到澳大利亚汽车工业署调研,汽车工业署的两位高级资深专家接待了这位来自东部名校的博士研究生,他们对王佳遇的研究方向与构想非常支持。为什么会这样慷慨相助,将大量珍贵的数据资料免费提供给王佳遇用于进一步研究?除了因为王佳遇的导师JohnQuiggin教授在学术界的贡献与影响力外,也因为她的研究,让他们与这种致力于研究减少CO2排放和减缓全球气候变化的经济方针政策的科学精神产生了共鸣。与导师、著名经济学家John Quiggin及夫人在这样严谨的学术态度下,王佳遇的博士论文不仅对丰富车辆燃油效率随时间变化的模型做出了创新性贡献,并且论文的部分内容还被昆士兰科技大学(QUT)采用,当作考试题。王佳遇还在最权威的学术杂志之一《EconomicAnalysisandPolicy》上发表了《The Rebound Effect of the Australian Proposed Light Vehicle Fuel Efficiency Standards》和《Unscrambling the Toll Road Egg》两篇高水平的学术论文。做学术研究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耐得住寂寞,严谨的科研精神必不可少,而心怀天下的情怀更是初心与动力。如何节能环保降低CO2的排放量,保护全球空气环境,这是当今世界的共同关注。好的政策需要好的基础研究来提供科学可靠的支持,在王佳遇看来,“能够为一个国家乃至整个地球的长久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献计献策,是一位学者应有的职责与使命”。活跃在国际学术舞台的中国学者1991年出生的王佳遇今年刚满27岁。她出生于一个中医世家。父亲是曾经获得“中国十大杰出青年”称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著名中医专家王富龙教授,母亲张明明也是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学博士、中医专家。对王佳遇来说,跟随父母的足迹继续学医,似乎是一条顺理成章的路。在很多人看来,这是一条“坦途”。但是王佳遇从小热爱大自然,对植物有着浓厚的兴趣。她喜欢观察各种各样的树木花草,“大自然里面的每一片叶子都有自己独特的纹路,每一朵花的形态都不尽相同。”考大学时,她遵循内心的声音,毅然选择了“北京林业大学”农林经济管理专业(梁希实验班)。“北京林业大学建校60多年来,为国家培养了大量的高素质人才,聚集了很多国内最优秀的专家、教授、研究者,有这样的老师带领,4年的学习生涯,让我终身受用。”王佳遇不但学习刻苦,还积极参与社会实践,阳光、积极的态度贯穿了她的大学生涯。2014 年1月,王佳遇以全额奖学金的优异成绩被澳洲昆士兰大学经济学院录取,攻读硕士学位,而后又被保送继续攻读博士学位。虽然科研工作繁忙,但王佳遇并不是一个两耳不闻窗外事的“宅女”。赴澳洲留学以来,她一直没有停止对于“能源环境保护”问题的关注。她先后成为“澳大利亚经济学协会会员”、“澳大利亚农业与资源经济学协会会员”、“Toastmaster国际演讲俱乐部会员”。留学期间,她活跃在各个国际学术会议,发出一个年轻的中国学者的环保倡议。获得博士三分钟学术演讲比赛冠军昆士兰大学的博士三分钟学术演讲比赛从2008年开始已经连续举办了10届,这不仅可以检验博士研究生的科研能力,也是展示博士生表达和沟通能力的比赛,要求学生在3分钟内用全英文以平实、通俗的语言向非专业人士阐述自己的科研内容。2015年6月18日的演讲比赛上,王佳遇带来了题为《Energy Efficiency Dilemma: Analyzing the Rebound Effect》的演讲,向人们通俗地阐释节能技术和反弹效应的理论,以及节能环保降低CO2的排放量,保护全球空气环境,倡导人们对生活用车、用水、用电的节约再利用。她以流利的英语、生动的讲述打动全场博士生和评委,最终获得了本年度的第一名,也是迄今为止唯一的一个中国留学生获得此项博士研究生演讲比赛第一名。热爱演讲的她还是Toastmaster Club的会员,并曾荣获International Toastmaster Club“观众最喜爱的演讲者”称号。在很多西方人心目中,中国留学生大多是害羞而内向的,读书刻苦,但不热衷社团活动和学校公共事务。王佳遇却让她的老师和同学们一扫对于中国留学生的这种刻板印象。她热情、自信,勇于发表自己的观点,活跃在各种学术活动中。2015年7月,在澳洲经济学家会议上,她发表了主题为《MandatedEnergyEfficiencyPolicyRevisited:MechanicalEffectversusReboundEffect》的主题演讲。2016年7月,王佳遇应邀参加了在美国首都华盛顿世界银行举办的第19届全球经济分析年会,作为会上最年轻的经济学家,她发表了主题为《ntalGoalsForAustralia?》的学术报告。2016年7月28日王佳遇受邀到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做了主题为《ergyConsumption》的学术报告,并与麻省理工学院的教授和博士生们互动交流,场面热烈。对其他学者提出的问题,王佳遇一一进行了现场解答,受到教授和博士生们的肯定和好评。2017年2月,在澳大利亚农业与资源经济学会议上,王佳遇发表了题目为《onsStandardsinaCGEFramework》的报告。在这些学术大咖云集的国际会议上,年轻的王佳遇激情而不失理性,自信而富有感染力的语言让许多人对这个来自中国的女孩刮目相看。通过参加国际学术交流活动,王佳遇的视野更加开阔,也逐渐认识到在国际舞台发声的必要性。在她看来,“生命的意义决不应仅限于追求个人的成功,应当做一个从容宽广、眼光长远、心怀天下的人,希望自己的研究、呼吁和倡议为世界带来积极的推动”。在麻省理工学院做专题报告脚踏实地做真学问熟悉王佳遇的人都知道,在学术研究之外,她也是低碳环保生活的践行者。晚上用遥控器关掉电视后,要把电视电源也关掉;洗脸、洗脚用过的水,储存起来冲洗厕所;平时的生活垃圾严格按照标准进行分类处理;长达252页的博士论文,为了不浪费资源,她从没有打印过一份,只有电子版,所有的写作、校对、修改都是在电脑上完成。在北京林业大学读书期间,王佳遇就开始对于“生态环保”身体力行的实践。当同学们在旅行、聚会、打游戏、追剧时,她却一次次深入山区,进入人迹罕至的林区,到农村调研……这也源自这个年轻人的学术抱负,她深知好的研究成果绝不是只在电脑前就能做出来,而一定要经过严肃的科学考证,带着泥土芬芳的论文才更有价值,更接地气。出于对于环保的热爱,她相信“脚踏实地才能做出真学问”,而作为青年研究者,无论是体力还是精力,都应该走在最前面。她先后多次到福建三明市进行调研。福建省三明市是全国全省重点林区、全国林改策源地。全市林业用地面积2854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82.5%。森林面积2646万亩,森林覆盖率达76.8%,被誉为中国最绿省份的最绿城市。三明是全国集体林业综合改革试验示范区,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林业新型经营组织建设、林业金融改革等方面,都走在全国前列。王佳遇先后到了三明市的3个县、13个村进行了调研,并走访了市林业局、县林业局、林业站、国有林场、自然保护区等相关林业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她还深入农村,采访了六十多位村干部、两百多位村民……在农村一家家走访时,由于那里的村民习惯抽烟、饮酒,有的农户家里被烟雾缭绕,她一边访问,一边咳嗽不止。但是为了完成调研,她还是一家一家地坚持了下来。虽然还是本科生,但她对学术研究的严谨认真一点也不含糊。为了对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利益相关者进行满意度评价,首要任务是建立评价指标体系。王佳遇首先在检索国内外有关满意度研究文献的基础上找到了满意度及利益相关者满意度的相关指标,然后通过预调研,补充完善所列指标,通过文献回顾和访谈,去除重复、表述不明确及难于获取的指标,经过这一过程共获得指标26项。再由6名著名的生态学、管理学及经济学专家组成3个评估组对各项指标进行筛选,剔除16项指标,保留20项指标。并引入模糊数学的理论对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利益相关者满意度进行评价。最终写出了上万字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利益相关者满意度评价研究——以福建省三明市为例》,发表在2013年第7期《林业经济》杂志上,并被多位学者引用。2013年,她作为项目负责人开展了“京郊经济林下山野菜保护与驯化”研究。她组织实地调研、考察,最终撰写近万字的调研报告。在调研中发现京郊有数十种山野菜,并详细阐述了每种山野菜的特征、特性、生长发育要求的环境条件、详细的栽培技术以及山野菜的食疗保健知识。特别是对山野菜“蒲公英”有深入研究,蒲公英别名黄花地丁、婆婆丁,可生吃、炒食、做汤,是药食兼用的植物。可以补充体内的维生素和提高机体免疫功能。登上《科技日报》头版的大学生作者大学四年,王佳遇的调研足迹遍布了许多山区。在调研中她发现,北方一些林区的油松遭到了破坏,经过仔细考察她发现,这些油松的遭遇与农民种板栗有关。“远看是绿油油的森林,走近却发现地面如同沙漠,树下没有绿草,路旁的植物已经枯萎,同时还伴有刺鼻的化学药品的气味”。这就是一些地区山区森林的真实写照。近年来,由于板栗价格升高,卖得俏,村民陆陆续续把自家的几亩林地种上了板栗树。为了增产增收,农民使用“百草枯”除草剂把地面的杂草全部清除,甚至连灌木也一同被“消灭”。农民腰包鼓了,生态环境受破坏了。板栗经济林经营的背后隐藏着深刻的环境危机。她发现,山坡上原有的大量油松,都遭到人为破坏,如树干被剥皮,树干被挖开,树枝被截断,有的树干甚至被铁丝紧紧捆住。过不了多久,这些油松就死了,再过不了多久,农民就可以明目张胆地把油松砍下山烧火,然后在原来的地方种上板栗。虽然没有亲眼看到农民的破坏行为,但很明显,油松身上这些不正常的“伤痕”绝非自然形成,一定是人为破坏的。有理由推测,这些被害死的油松,是因为它们不仅对农民来说没有什么经济价值,甚至妨碍了农民获得更大的经济收入。她用“暗杀”来形容这样的行为,在心痛之余,也有一个林业专业大学生的专业分析。她说,板栗林下寸草不生,生态功能受到极大破坏。大雨过后,板栗树下出现深深的水流侵蚀沟,加速了水土流失。另外,纯林形成的是一种单层结构,在功能上有所不足。比如,林地营养空间利用不够充分,养分消耗过于单一,某些营养元素缺乏,生物产量不高,生态效益较差,容易发生病虫害,气温较高时,还容易发生火灾,而混交林则不然。混交林中的阳性树种和阴性树种形成的复层结构,能充分利用光能,对土壤中的水分和养分利用也是有效的。混交林所形成的复杂林分结构,有利于改善林地小气候(光、热、水、气等),使树木生长的环境条件得到较大的改善,复杂的枯落物可以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调节水分,提高土壤肥力……一次次踩着泥土的调研,一次次与油松的“亲密接触”。她顶着严寒酷暑坚持下来。回忆起这份五年前的调研报告,王佳遇说,做为一名90后大学生,我学的是林业经济专业,更需要在生态环保方面有所担当。所以看到油松和土地受到破坏,就是想把这件事情反映到有关部门,重视起来。至于我个人的想法很单纯,保护树木和生态环境,人人有责。她将自己的调查情况写成一封长信,寄给了科技日报社。这封大学生的来信登上了《科技日报》头版。在头版突出位置刊登一个学生的乡村调查,并加上编者按,这在科技日报的历史还是首次。编辑评价道:行文虽略带学生腔儿,但字里行间充满了她对农民增收的“喜”,和对生态遭到破坏的“忧”。她用所学的科学知识,想急切地告诉人们,要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警惕经济林背后的“绿色沙漠”。熟悉《弟子规》的“诗书”博士从小,王佳遇就是传说中的“别人家的孩子”,不仅成绩优异,还担任学生干部,曾被评为北京市“三好学生”。她爱好文艺,钢琴、手风琴、圆号、马林巴、小军鼓、定音鼓、架子鼓等乐器样样精通,在书法绘画方面也颇有天赋,曾荣获北京市第十届学生艺术节艺术作品比赛一等奖、北京市第十届学生艺术节个人项目小军鼓比赛一等奖。她出生于中医世家,国学底蕴深厚,从小父母就给她读《弟子规》、《三字经》、《太上感应篇》、《老子道德经》、《了凡四训》、《论语》、《孟子》、《庄子》……他们希望借助传统文化的强大力量,让孩子从小明白做人的道理,养成优秀的品德。在这样的教育下,王佳遇从小就懂得“行孝、感恩、服务、奉献、利他”的重要。在高三时,学习异常繁忙的时候,王佳遇坚持每天用一个多小时给同学补习功课。一直到高考前最紧张的时候也没有停止。而就在高考前几天,恰巧也是妈妈博士论文答辩前期,为了让妈妈更好地准备答辩,她还坚持每天给妈妈做饭。这样的成竹在胸也得益于平时的积累,高考分数出来,王佳遇取得了数学146分、英语140分、语文128分的好成绩。在获得澳洲昆士兰大学全额奖学金即将赴澳留学前夕,她给爸爸写了一封信,作为给爸爸的生日礼物。她在信中写道:“今天是您的生日,您的孩子祝您生日快乐,健康长寿!”“回望二十三年的成长旅程,哪一步不是由您的心血铺就而成的?万语千言难尽孩儿感恩之心。父亲之为人、处世、修身等方面实为吾之榜样。为了病人,您早出晚归,瑟瑟寒风哪能挡住您急病人之所急的热心,漫漫黑夜挡不住您忧国忧民的思虑。于是,温暖与爱走到了病人的心田,欢乐飞入病人的家庭。皱纹爬上了您的眉头,白发洒落在您的两鬓。爸爸,您辛苦了!……孩儿会在以后慢慢懂事,做一个合格的中国人!”有善心、有爱心是她的底色。大学期间,成绩优异的她一直是奖学金的获得者。20岁的她用自己辛勤努力赢得的8000元国家奖学金和积攒的400元生活费,捐助了4名贫困大学生。收到捐助的学生所在的学校工作人员找到她之后,向她表达感谢,她说:“大学费用高,用钱的地方多,我的能力有限,也没有什么特别的想法,就是想帮帮他们。”2017年,父亲到澳洲探望王佳遇。一天下着大雨,在校园里,王佳遇看到学校的一位环卫工人艰难地搬着垃圾桶,毫不犹豫地跑上去帮忙,帮这位工人搬走20多个垃圾桶。看到女儿被大雨淋得透湿,父亲虽然心疼,但是也感到欣慰,他说,“孩子成绩好固然让我们高兴,但她这种乐于帮助别人的精神更加让我们骄傲”。中国科学院院长白春礼院士为王佳遇题词航天英雄杨利伟为王佳遇题词西北工业大学校长汪劲松为王佳遇题词王佳遇从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硕士、博士一直都是学校里的一位完美的“学霸”。在成长过程中,也得到了多位关心她的师长的鼓励和帮助。其中,中国科学院院长白春礼院士为她题词勉励“宁静致远”,航天英雄杨利伟为她题词勉励“学业有成”,西北工业大学校长汪劲松为她题词勉励“祝王佳遇小朋友天天快乐,永远幸福,学业有成,心想事成”……或许是因为从小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让她对经济学“经世济民”的责任有着更深入的理解,她耐得住寂寞,甘心做坐学术研究的“冷板凳”;而作为一个90后,她又充满年轻人的梦想与激情,胸怀世界和未来,想要通过自己的努力让世界更美好。这种沉稳与热情的交织形成了这位年轻学者的独特底色。从踏上环保经济学的学术道路开始,她一路踏实前行,既感受到治学探索的艰辛,也收获了学术带来的快乐。如今,已经博士毕业的王佳遇没有停止她的脚步。她继续关注经济环保和能源问题,希望更多的人听见自己的声音。“每个人都有能力去影响别人,就像将石头投入水中,会泛起一圈又一圈更大的涟漪,扩散出去影响更多人。”(陈晰)

王乃悦之

90后中医博士:我喜欢西医 但我更爱中医

窦豆正在为患者看病。刘昶荣/摄从初中就立志学中医的窦豆,2018年11月17日终于独立出门诊了。窦豆当天的门诊时间是从下午1点半开始,可是由于兴奋、紧张,她上午9点多就来到医院开始做准备工作。“10多年了,我一直盼着这一天。”窦豆对记者说。窦豆目前在北京中医药大学读博士一年级。为了避免第一次出门诊没有人来看病的尴尬,平时很少发朋友圈的她,写了一个近300字的出诊信息,3天之内在朋友圈发了两遍,详细告诉大家医院的地址,并按照老师的建议,把她在北京中医药大学获得的本科毕业证、硕士学位证、硕士毕业证,以及在中日友好医院获得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书一并发在了朋友圈里。窦豆出诊当天,一直到晚上6点多才看完所有挂号的患者——基本都是亲朋好友。当最后一个患者问诊结束时,医院药房、挂号室都没有人了。由于窦豆出诊所在的医院是基层社区中医医院,晚上没有急诊值班,当她离开时,整个医院黑咕隆咚,她不得不打开手机的手电筒摸索着从侧门出去。其实当天下午,窦豆只看了13位患者,平均每个患者的看病时间约半个小时。在诊室门外面等着窦豆出诊结束后一起吃饭的老同学,吐槽她看病看得慢。她解释说:“可能是因为我第一次看病不太熟悉医院的流程,所以慢了一些,但是我以后也不想加快看病的速度。”坐诊一下午,窦豆只上了一趟厕所,滴水未进。回去的路上,已经很疲惫的窦豆,边开车边说出了一位很有名的医学前辈的医患关系理念:“医生和患者的关系从好到坏分为五种,分别是:待患者如亲人、待患者如熟人、待患者如患者、待患者如路人、待患者不当人。”“把患者当亲人是很难的,我最起码要做到第二档,待患者如熟人。”窦豆说,“我很羡慕古时候的医生,除了那些‘游医’,医生基本上只看一片儿地区的患者,就是恨不得这个患者的爷爷也是同一个医生给看病。”所以,窦豆希望在看病的时候,可以和患者有细致的沟通,与患者成为熟人。“以后如果去了大医院可能会比较难,现在在社区医院就尽量这样做。”当天下午,医院给窦豆随机分诊了一位患者,这是她当天下午真正意义上的第一位患者,窦豆在给患者看完病以后,患者的妻子也表示想下次来找她扎针灸,但是时间有点不合适,窦豆就把自己的手机号和微信号留给了对方,告诉她可以提前打电话,沟通看病时间。放弃北大,只为中医上北京中医药大学学中医,是窦豆初中时的理想。2010年高考时,她便笃定地报考了北京中医药大学,最终她的高考总分636分,高出当年北京大学文科提档线4分。在此之前,窦豆有资格参加北京大学自主招生,但是她也婉言谢绝,理由是“北京大学没有我想学的专业。”窦豆高考那年,有一家媒体把她当时的这段经历报道了出来。八九年过去了,几乎每年高考的时候,这篇文章都会被拿出来转发一轮。窦豆今年能到医院出门诊,也是由于医院的院长今年看到了这篇文章,联系了她。时至今日,再问窦豆当年的选择,她还是同样的回答:“大学的好坏不重要,关键是要看专业,想学什么专业就要去那个专业最好的学校。”这是窦豆姥爷给她的教导。她小时候有一次生病,姥爷为她按摩穴位缓解了疼痛,让窦豆第一次感受到了中医的神奇:不用打针吃药,就能消除病痛。姥爷是窦豆的中医启蒙人。窦豆小学的时候先后读了《家庭常用按摩穴位图》和老年大学教材《一百天学中医基础》。到了初中,正值“中医是伪科学”的舆论甚嚣尘上之时,窦豆无法接受自己喜爱的中医被大众如此误解,便决心要学中医,为中医正名作出自己的贡献。立志学中医之后,窦豆便有了更多的实际行动。她找到了同学的妈妈——北京师范大学校医院的中医医生孙春晓“拜师学艺”。孙春晓带着初中生窦豆开始学习大学教材《中医基础理论》,并且要求她背方歌。窦豆说:“因为我比较懒,自律能力差,所以我学习的方法就是找一个老师,督促我往前走。”(方歌就是中药方剂的组成、剂量、功效等内容编成的歌诀,是中医传承和中医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记者注)当时,孙春晓每周五检查窦豆背方歌的情况,“虽然我自诩很爱中医,但是孙阿姨周五检查,我都是周四才背,有时候甚至周五早晨起来才背。”窦豆笑着回忆自己当初的经历。孙春晓要求窦豆每周背3~5个方子,基本上是每天一个的量。但是因为窦豆都积攒到最后一天背,所以“每到周四,时间紧张得不行。”窦豆会把这些方子像英语单词一样写在一个卡片上,然后利用周四早晨跑操的时候背。窦豆现在还记得,自己当时背的第一个方子是麻黄汤,“麻黄汤中用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窦豆回忆说,就这两句话,当时背了一个晚上,“不像背古诗,它有一个意思在里面,但是药方就没有,麻黄汤中用桂枝,也可以用杏仁,也可以用甘草啊,就是没有道理可讲,只能硬着头皮背。”上了高中后,经孙春晓介绍,窦豆找到了北京中医药大学护国寺中医医院退休专家李澍苍,跟随他出门诊。“第一次去见李爷爷,他忙得顾不上理我,我就悄悄坐在一边,把他说的话全记下来。其实来之前我就想好了,就算把我轰出去,我也会再来。”后来,周围的医生护士开始喊他们“爷孙俩”了。遇到患者询问:“这个小姑娘是您的徒弟吧?”李澍苍笑着点头。窦豆高中就读于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当时学校里几乎都知道有个很喜欢中医的女孩叫窦豆。后来高考时,窦豆放弃北京大学的机会,她妈妈也曾开玩笑地对她说,你考上北大,我们大人脸上多有面子啊。但是由于窦豆的笃定,妈妈还是尊重她的意见,只要女儿快乐就好。窦豆告诉记者,今后自己的孩子也是如此,快乐就好,喜欢学什么专业就去学什么专业,“我不会劝孩子学医的。”高中生的中医实践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窦豆用她在高中时的另一项成绩说明,兴趣会对孩子的成长有多么巨大的推动。2018年8月,教育部、国家卫健委共同起草《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征求意见稿规定,将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总体近视率和体质健康状况纳入政府绩效考核指标。早在2008年,窦豆读高一时,她便用自己掌握的中医知识,通过问卷调查、专家评估、采集对照组数据等相对严谨的方法,制定出一套中医理论指导下的眼保健方法。这套《高中生眼睛保健方法的探索与研究》成果,获得第29届北京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为窦豆的高考成绩加了10分。为了验证“高中生的近视是因为心脾两虚,而不是肝肾不足”这一假设,窦豆和另外两名参与的同学(窦豆是主要发起人——记者注)在北京实用美术职业学校、潞河中学、昌平一中等8所学校发放了610份问卷,剔除无效问卷后,剩余有效问卷586份。窦豆解释说:“问卷中会问他们的大便、小便、睡眠等情况,就是像中医问诊一样。最后证明确实是心脾两虚占绝大多数,然后我们就按照这个思路来设计接下来的眼保健方案。”“其实发问卷是最不容易的,当时我们3个人等学校放学的时候在门口发问卷,‘求求’人家帮填,多数受访者也会很配合。后来在自己学校带领大家做眼保健操反而容易些。”最终,窦豆设计了“点线面”相结合的眼保健方法:“点”是指按摩相关穴位的新眼保健操,“线”是指学习期间注意坐姿、握笔姿势等用眼卫生习惯,“面”是指注意饮食、休息等生活方式。在最后的总结报告中,窦豆写道:“攒竹穴下三分的天应穴有消除眼睛疲劳的作用。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的至少两版《中医眼科学》都把此穴列为推拿治疗近视的唯一主穴。”在实施过程中,窦豆将参与者分为三个对照组:完整实施“点线面”方法的为一组(称为“完全组”),只做新眼保健操的同时,结合旧眼保健操的为一组,只做旧眼保健操的为一组。共115名同学参与了两个月的对照实验,窦豆将每名同学参与前后的视力进行对比,最后进行统计学验证。窦豆记得,最后计算结果的那天已经弄得特别晚了,“当时的统计软件还不像现在这样一下子就能出结果,而是每组数据都有个进度条在‘跑’。我们当时就紧张地盯着电脑屏幕看结果,如果P值大于0.05,那我们的数据就没有统计学差异,意味着好几个月的工作都白费了。”“进度条就在那唰唰地‘跑’,最后‘跑’出的结果P值小于0.05!证明我们的实验成功了!”两个月后,完全组的视力平均上升了0.04576271度,其他两组均为负值。总结报告是这样写的:“我们的实验志愿者中大部分为真性近视,真性近视是很难自我调整恢复的。完全组视力差值平均数为正值0.04576271,即本组实验志愿者在操作新护眼法两个月后,出现了视力回升的情况,而且平均回升了约0.05。”总结报告共引用了16篇文献,其中包括明朝王肯堂的《证治准绳·杂病·七窍门》、梁繁荣的《针灸学》等经典著作。3名高一学生在总结报告最后写了致谢的3句话:“感谢我们的亲人、老师和朋友。感谢填问卷的610名素不相识的同学和我们的115名实验志愿者。感谢您在百忙中阅读我们的研究报告并真诚地希望您给予批评指正。”这项研究从问卷的设置、眼保健操的穴位选取等内容,窦豆先后咨询多位专家,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学院的赵百孝便是其中一位。现在已经是针灸学院院长的赵百孝说,当时很惊讶于高中生可以做出如此详实而准确的实验方案,并且前期进行了600多份问卷调查。赵百孝记得,当时看完实验方案后,基本上没怎么修改,他告诉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我见过很多喜欢中医的学生,但是能像窦豆这样在高中就把这份喜欢如此扎实地落地的,很少。”后来,窦豆以优异的成绩被保送到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实验班。赵百孝还记得当时以窦豆的成绩本可以读该校的中医7年制专业(7年制专业当时只收理科生,文科出身的窦豆因为是保送生,所以不受限制),但是窦豆觉得7年制刚成立不久,而5年制则有更成熟的教学体系。为了打下更扎实的基础,选择了5年制。5年制的本科毕业之后,窦豆又考取了本校中西医结合临床专业研究生。赵百孝说,窦豆也是为数不多的会思考中医传承发展的学生,一般的学生都觉得学好知识就可以了,而窦豆则会分析中医的现状,考虑以后进一步的发展,也要用自己的力量去为弘扬中医文化作贡献。打铁还需自身硬。赵百孝说:“在这样的思想引导下,窦豆个人选择也会看得更加长远,而不是急于求成。”2015年,窦豆以中医实验班综合量化全班第一的成绩毕业。由于这次采访,窦豆几经周折,终于找到了10年前完成的《高中生眼睛保健方法的探索与研究》相关资料,她看着这些资料感慨了一句:“初心仍在,矢志不改。”中医很美从懵懂少年到可以独立出诊的大夫,1992年出生的窦豆对中医的初心从未动摇,“因为中医既有实用价值,又有欣赏价值,她本身就很美。”“中医的美就像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诗词、国画一样,有艺术欣赏价值。但是如果学诗词,其实用价值会弱一些,不像中医,周围的亲朋好友、同学老师,如果有些身体不舒服来咨询你,你可以帮助他们缓解病痛。这个过程本身就很快乐。”窦豆说。关于中医的美窦豆举了一个例子,“中医说肝脏是一个体阴而用阳的脏器,也就是说,肝脏本来是一个偏阴柔的器官,它的作用又偏阳刚。因为肝主疏泄,如果出现月经不调、打嗝、反酸等不能正常疏降的症状,都可能与肝有关,这都是因为肝不能正常地生发。”“肝在五行里属木,木在五行里属春,属于生发、条达的性质。有点像一个小芽,它虽然柔嫩,但是可以破土而出,很有力量。剩下五行中有土、水、金、火,虽然给人的感觉很凶猛的样子,但其实木才是最有力量的。所以,肝如果太柔弱而不能生发的时候,就要用药去固其生发之气;如果肝太阳刚的话,则要养肝血、藏肝阴,中医里有种治法叫做‘柔肝’。”刚柔并济,五行调和。在窦豆看来,中医的这种辩证思维像哲学一般耐人寻味。然而窦豆认为中医的这种美,也正是被一些人诟病中医的地方。“阴阳五行”是中国古典哲学的核心,在普通人看来,哲学是用来思考人生意义的,是一种“虚无缥缈且没用的学问”,如何能指导治病救人的医学?当今大众话语体系下的“医学”,往往指的是在西方科学体系下发展出来的现代医学。殊不知,西方的科学体系也是起源于多位哲学家。法国著名哲学家欧内斯特·勒南曾说:苏格拉底将哲学研究转向人类自身,亚里士多德则将科学带给了人类。苏格拉底之前即有哲学,亚里士多德之前也不是没有科学;然而哲学和科学的发展却在这两个人之后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这一切都是建立在他们所奠定的基础之上。百度词条如此解释包括生物学在内的“自然科学”:“一般认为,古希腊人泰勒斯、亚里士多德是自然科学的创始人,伽利略·伽利雷是将实验引入自然科学的首倡人。” 泰勒斯也是一位公认的哲学家。窦豆说,就像不可以循环论证一样,对待中医也不应该循环质疑。在最初接触中医理论的时候,也许会质疑老师在课堂上讲的这些辨证论治的原则,但是在跟诊过程中,看着老师们在这套中医理论之下治好了一个又一个患者,就不能再质疑中医的疗效了。窦豆说她也曾经见过有人写“数学之美”的文章,“每个学科都有她的美之所在,只不过我看不懂数学之美,仅仅发现了中医之美而已。”正如有人说过,数学的极致是哲学。这些发现美的学科探索者,或许都在苦心孤诣的思辨之中体验到了哲学的魅力。用疗效说话在本科期间系统学习了解剖学、生理、病理、药理等西医课程的窦豆,硕士期间学习的方向是中西医结合治肿瘤。深爱中医的窦豆并没有觉得中医比西医好,“中医和西医相当于对同一个问题的不同解题思路。”窦豆说,“我也喜欢西医啊,欣赏其日新月异的发展,但是我对中医的态度是爱,是会替她发愁的那种。”以前别人问窦豆是学什么的,她会很自豪地说:“我是学中医的。”但是对方一听说她是学中医的,就会露出很微妙的“呵呵的表情”,有人甚至会直接问:“中医真的能治病吗?是不是里面加了很多激素或者其他西药?”最初,窦豆会义正辞严地给对方讲中医的科学性,但是后来她发现:“人的根深蒂固的观念很难在短时间内改变。”于是窦豆就不再说自己是学中医的了,“为了减少很多不必要的麻烦,就直接说自己是医院的。”窦豆说,整个社会对中医的认可度还是有待于提高的,虽然相较于老一辈已经好多了。窦豆引用了她导师的一句话来概括:“中医赖以生存的文化土壤已经消失了。”窦豆补充说:“什么是西医的文化土壤呢?比如你对一个人说,血液中有钾、钠、氯,上过中学的人基本上都知道这是3种离子,不是3个‘妖怪’。但是如果你穿越到明朝,和一个明朝人说,你血里的钾、钠、氯这3个离子有问题,就会像现在人听到阴阳五行一样,完全一头雾水,不能明白。”“这就是西医生存的文化土壤,它的基础是物理、生物、化学,现在稍微有一些知识基础的人都能理解。而中医的基础,阴阳五行、天人相应等知识一般老百姓头脑里是没有的,于是就有了这样的困境。”赵百孝也认同这样的观点,现在的孩子从中学开始基本上就接受西式科学体系教育,没有学过中医的人,会觉得阴阳五行等内容是“迷信”,“但这是我们中国传统文化的基因,是最基本的元素。”赵百孝说:“中医如果没有作用的话,是不可能传承这么多年的。”面对中医文化土壤消失的现实困境,赵百孝和窦豆给出了同样的答案:要保证中医的治病能力,用疗效说话。今年,窦豆刚考上北京中医药大学的博士生,她所读的专业是《金匮要略》——中医的四大经典之一。选择学术深造的窦豆,在读博期间本可以不出门诊,但是窦豆觉得,会看病、能看好病是传承中医最基本的前提,所以自己不能离开临床,也不能离开患者。知名中医专家傅延龄的一段话引起了窦豆的强烈共鸣。傅延龄近期在微博上发文:“中医若没有了临床,中医若不会看病,中医若没有了疗效,一切都是空的!中医若没有了会看病的人,未来一切都是空的。如果没有临床,不要谈中医文化多么重要,不要谈中医赛先生多么重要,不要谈文章、课题、成果多么重要。”窦豆告诉记者,这和当下的评价机制有关。发论文的数量、论文影响力是目前评价医学院校和医院的一个重要指标,对中医学科也是如此。在这样的指挥棒下,就会有很多中医医学生轻视临床而钻研医学学术。而这些学术研究,几乎都必须参照西医的科研思路和方法,否则难以发表于国际期刊。窦豆向记者展示了一篇近期撰写的文献综述《鳖甲煎丸治疗肝细胞癌的疗效及作用机制研究进展》,文中引用的案例主要是通过循证医学的方法来证明鳖甲煎丸的作用,以及通过生物化学的研究来讨论这种药物的作用机制。窦豆无奈地解释道,即使是通过循证医学证明了这味药方的有效性,或者通过生物学实验找到了这个药物的某些作用通路、靶点,“但这只是中医向现代人证明了自己而已,中医看病依据的并不是这些。”然而,在当下,中医为了生存,又不得不这样。赵百孝告诉记者,美国由于常年使用吗啡镇痛,许多人深受吗啡成瘾的困扰,他们已经开始在临床上用针灸进行镇痛。据了解,2018年10月24日,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了H.R.6法案(SUPPORT for Patients and Communities Act,支持患者和社区法案)。该法案旨在寻找治疗疼痛的替代性药物和疗法,遏制阿片类止痛药物泛滥。在该法案中,针灸、医疗按摩、综合疼痛治疗项目等皆被列入了有待评估的替代性疗法。这意味着,未来一年里,针灸有望得到美国卫生部评估和认可,成为联邦保险支付的疼痛替代疗法之一。赵百孝告诉记者,其实针灸镇痛在美国临床中已被广泛应用,美国卫生及公共服务部能否通过这个方案,还需要等待时间的证明。传承了数千年的中医什么时候能得到当代整个中国社会的认可,或许也只有时间能给出答案。(刘昶荣)

是不愉也

中医肿瘤专家杨杰博士简介

中医肿瘤专家杨杰博士专家简介杨杰,北京中医药大学医学博士,中国中医科学院博士后,现任中国中医科学院主任中医师、副研究员。获得国家发明专利4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2项、省部级成果3项。参与973计划课题、自然基金重点项目、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科学技术研究专项课题、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中医诊法项目等多项科技课题。代表性学术论文十余篇,编写《抗癌秘验方》《抗癌药膳食疗方》《抗癌中草药》《宝宝的药方,天然的更好》《中医学之脉》《孔令诩临证精要》《扶阳学派传承与临床应用丛书:扶阳食疗法要》《国医大师验案良方》等系列书籍。杨杰师承京城“四大名医”孔伯华之嫡孙孔令诩(第二批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孔伯华学术研究会副秘书长),中医理论基础扎实,临床经验丰富。从事临床工作近二十年,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临床中坚持中医辨证与辨病论治相结合,尤其在中医治癌症,中医脉诊、辨证方面有独特见解,对预防保健养生理论有较深入的探讨。擅长治疗中医药治肺癌、肝癌、胃癌、肠癌、淋巴癌、胰腺癌、消化道肿瘤、子宫肌瘤、宫颈癌、乳腺癌等肿瘤疾病。同时,对肿瘤的术后调理,结节、息肉、增生、囊肿等癌前病变疾病,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想要了解更多肿瘤相关内容,请关注“中医肿瘤专家杨杰博士”。如有问题咨询或查询门诊,可评论留言或私信,我会在出诊之余尽量解答

吸血鬼

博士毕业生数据分析:知名大学博士毕业都去哪儿了

江苏南京,第八届留学人员南京国际交流与合作大会海内外博士项目洽谈会开幕。参会的博士后用手机扫描二维码获取项目详情。(资料图片)视觉中国供图博士人才是实现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和创新驱动发展等国家战略的重要力量。近年来,受到国家“双一流”建设和地方“高水平大学”建设对高水平人才需求的刺激,以及众多一、二线城市加速经济动能转换升级,不断加剧的城市人才争夺战的影响,学术内外部的博士人才市场需求迅速扩大。一时间,博士毕业生成为劳动力市场中的“香饽饽”。博士的就业选择和去向不只是影响个体和家庭发展的个人行动,更成为教育界、学术界、产业界和各级政府等众多相关利益方关注的重点。在我国,每年毕业的博士生数量只有研究生毕业总数的十分之一左右,占比不及大学毕业生总量的百分之一。其中毕业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等知名高校的博士更是少之又少,是名副其实稀缺的高层次人才资源,他们的去向与发展关乎国家高等教育、科技系统和社会经济的长远发展。教育部直属高校科研实力雄厚、类型齐全,可以较好代表当前我国知名大学博士毕业生的情况。为了厘清当前我国高水平大学博士毕业生的就业去向,笔者选择2018年55所教育部直属高校24856名博士毕业生就业数据作为样本,约占当年全国博士毕业生总量的41%。笔者在对博士毕业生就业的整体状况与态势、职业选择和地域选择进行说明的基础上,试图通过对博士毕业生就业选择与流动趋向特征的分析,为博士生教育改革、城市引才策略和区域均衡发展提供参考。博士在学术系统就业的比例呈下降趋势通常认为,高校和科研院所是博士毕业生的主要去向,不过由于近10年来博士生培养规模的快速增加,高校教职需求的缓慢增长导致学术劳动力市场开始饱和,致使博士毕业生获得学术职业的难度逐渐提高。笔者对教育部直属高校博士毕业生的调查显示,选择学术职业的比例只有50.2%。据蔡学军和范巍等人的统计,1997年、2007年博士毕业生选择学术职业的比例分别为74.6%、54.3%。综上所得,笔者认为,近20年来,我国博士生在学术系统就业的比例一直呈下降趋势。对于学术界就业溢出的博士毕业生来说,博士后是有志于学术但无法直接获得理想研究型大学教职的博士毕业生最主要的选择,因此正常情况下,随着博士毕业生数量的快速上升,选择博士后职位的比例就会越来越高。但蔡学军等人的调查显示我国高校博士毕业生选择博士后职位的比例一直不高,在2008年之前,博士毕业生选择博士后的比例始终低于5%。近年来攻读博士后的比例虽然有所提升,2018年教育部直属高校博士毕业生中深造的比例约达到11%,但与美国高校同期博士生中39%的毕业生攻读博士后相比,仍有相当大的差距。企事业单位成为博士毕业生就业的重要去向受到博士生培养规模快速增长和知识经济兴起的影响,现代博士与学术职业之间的联结开始出现松动,越来越多的博士毕业生倾向到工业领域、政府部门和第三方组织等机构中就业。据有关调查显示,中国博士毕业生在1997年时选择到工业界、政府部门和各类事业单位就业的比例分别只有4.2%、5.5%、1.6%;到2007年博士毕业生中选择到企业、政府部门和各位事业单位就业的占比依次达到5.9%、6.2%和15%。在此10年中博士毕业生选择到事业单位的比例出现较快的上升态势。到2018年时,从教育部直属高校博士毕业生的就业选择来看,除政府部门就业较为稳定外,流向企业和事业单位的趋势更加明显,其中选择到工业界就业的比例急速攀升到19.39%,选择到各类事业单位就业的占比也达到20.66%。如果与同期美国博士生的就业流向相比,可发现我国高校博士毕业生从学术界流向工业界的比例虽然低于美国,但增长速度更快;而在非营利组织就业的比例,中国高校博士毕业生要高于美国博士毕业生。学术单位属地及所在区域是博士生就业的主要选择受到前期学术资本积累、地缘亲近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博士毕业生的就业地选择呈现出非常强的属地就业特征,笔者的研究发现:教育部直属高校博士毕业生在属地的就业率平均达到51.67%。其中,属地就业率超过60%的高校达到5所,主要集中在东部高水平综合性大学和京沪行业特色高校,例如东南大学(73.85%)、北京中医药大学(72.09%)、合肥工业大学(69%)、山东大学(68.97%)和上海财经大学(62%)等。属地就业率在50%到60%之间的学校达到了11所,在该区间除了四川大学和西安交通大学两所西部地区高校之外,均为东部地区高水平大学。除了优先选择属地就业外,就读地所在区域也受到了博士毕业生的青睐。笔者统计发现,博士毕业生在属地所属区域(不包括属地)就业的比例平均达到17.8%,除天津大学博士毕业生在华北地区就业比例低于华东之外,其余各高校在属地所属区域的就业比例均超过了其他区域。其中华北、华东和华中地区高校博士毕业生围绕属地省份就业的比例较为接近,基本都在18%左右。西北和西南地区高校博士毕业生在属地周边省份就业的比例相对较低,不过也都超过了10%,兰州大学和重庆大学毕业博士生在属地周围区域就业的比例接近14%。来自中部地区的博士毕业生倾向于选择到东部发展在属地及所在区域就业之外,还有相当多的博士毕业生选择到其他地区谋求发展。这种就业迁移到底是受生源地吸引还是外部发展机会驱动?为了探究背后机制,笔者的研究选择位于东部和中部的7所代表性高校(包括山东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东南大学、中南大学、中国药科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和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作为样本,分别对每所高校博士毕业生排名前五的生源地和就业去向地展开对比分析。结果显示,山东和河南作为主要生源地的次数均达到了7次,安徽达到了6次,山西、湖北、湖南和江苏也都达到了3次,河北、上海和江西则各有1次。与此相对,作为博士毕业生主要就业流入地的分布却呈现出不同的特征,有5所高校博士毕业生将江苏、浙江和河南作为主要流入的省份,有4所高校博士毕业生将北京、上海和广东作为主要流入的省市,有2所高校博士毕业生以山东、安徽和湖北为主要流向的省份,湖南、江西和广西则分别有1所对应的高校博士毕业生将其作为主要就业流向目的地,而山西与河北却没能作为样本高校博士毕业生流动的主要选择。两相对照发现,作为博士毕业生主要输出次数大于输入次数的省份,包括山西、河北、山东、河南、安徽、湖北和湖南,基本上都属于中部地区。而作为主要输入次数大于输出次数的省份,包括北京、上海、江苏、浙江、广东和广西,除广西之外均属于东部地区。换言之,中部省份充当了人才主要输出地的角色,东部省市则成为博士生主要流入的目的地。西部省份高校博士更倾向于在区域内就业与中东部教育部直属高校博士毕业生的就业地域流向不同,西部教育部直属高校所培养的毕业生对本区域的“忠诚度”更高。笔者选择兰州大学和西南财经大学作为西部代表性教育部直属高校,研究发现两所高校的博士毕业生并没有大规模流向中东部,西部对流入的博士人才有较高的吸引力。以地处西北的兰州大学为例,华东、华北和东北地区生源输出到兰州大学的博士生源比例要大于回流到上述地区的比例,也就是说兰州大学为西部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很好的人才储蓄与涵养功能。同样,西南财经大学,除华北外,其他区域输出的博士人才生源绝大部分都留在西南地区。华东、华中和华南等相对发达地区作为人才输出的比例要大于回流到各自区域的比例,东北地区输出和流入的比例接近。概言之,在博士人才环流过程中,西部地区较好地吸引和存留了其他地区的博士毕业生,并没有成为其他区域的人才净输出地。知名大学博士毕业生就业流动的趋势与思考通过数据分析,笔者研究发现当前博士毕业生总体上保持了非常高的就业率,除了部分农林、师范和中南地区的高校外,就业率均超过95%。在就业流动趋向方面,博士毕业生流向学术界的比例出现下降,流向企业和各类事业单位的比例相当,且均呈现出较高的增速。在区域就业流动上,显现出围绕属地为核心逐步向周边区域递减的态势和格局,但在博士人才的环流过程中,中部承担了同时向东部和西部输送人才生源的作用,东部吸引了大量非本区域生源的博士人才,西部地区高校在博士人才的培养和引流上起到了存储与涵养作用。从教育部直属高校博士毕业生流动趋势中可以看出,当下博士毕业生的就业选择和流动呈现出诸多值得关注的新特征,这对博士生教育和学术系统改革以及区域人才引进具有一定的启示。首先高校学术职业吸引力一般,博士毕业生就业学术溢出流动较快。受到博士生培养规模快速上升和学术职业饱和的双重影响,许多博士毕业生会攻读博士后作为延迟获得学术职位的过渡性选择,这已经成为发达国家博士毕业生就业的一个显著特征和普遍趋势。然而与欧美国家相比,我国高水平大学中博士毕业生选择博士后岗位的比例总体偏低,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我国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研究队伍的后备力量与水平。因此,未来应进一步加强博士后工作站的建设与管理,健全高校教师薪资、评价、管理和保障等制度,提升学术职业的吸引力和竞争力。其次流向非学术部门博士毕业生的培养质量需要引起关注。如果单从服务知识经济发展、提高公共事业管理水平的角度来看,我国教育部直属高校博士毕业生较好地响应了国家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但其中隐含的质量问题或许值得我们重视,相关研究显示我国高校博士毕业生中,选择到企业就业的学生有科研能力薄弱而被动流出学术界的因素,这对提升我国企业的科技研发能力而言未必是好事。因此从长远来看,在倡导博士毕业生到工业领域就业的同时,确保博士研究生具备良好的学术内外部工作能力或许同样重要。最后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国家统筹发展的重要部署,从国家层面而言,在确保高层次人才公平合理流动的同时也需要兼顾区域均衡与可持续发展。因此在强调国家对中西部地区的人才支持与引导之外,中西部地区省份自身也应充分利用博士毕业生围绕属地就业偏好的特征,制定针对性的人才引进政策。通过优化区域内各级高校的学术生态环境、提高教师职位的待遇条件、引导和支持属地企业加大研发创新的投入聘用博士人才,以及在省外常态化召开专场人才宣讲会和招聘会等方式,吸引优秀博士生就业。(原文刊载于《中国高教研究》,经授权转载,有删改)(作者为天津大学教育学院教师)(来源: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