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6日,由北京青年报社联合北京各基层政府单位、社会组织和知名企业发起的北京社区研究院正式宣布成立。现场企业代表分享了他们在社区服务领域的模式和经验。北京社区研究院的推出,正是北京青年报社深耕社区七年之后孵化出的一个新的平台。据悉,北京社区研究院将构建1113体系,即一场大会——《北京社区发展大会》;一份报告——《北京社区发展白皮书》;一个计划——《2020年北京社区研究院社区好邻居计划》;三个研究方向——社区更新、社区服务、社区文化。发布会上,北京链家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副总经理刘海琦表示,与众多优秀的社会组织和企业一起,搭建多方交流的合作平台,努力为北京市民构建一个“社区+生活+企业”的美好共同体,这也是链家此次加入北京社区研究院的初衷。此外,他还表示,链家的业务源于社区,如何与社区建立良性互动,如何更好地回馈社区,一直以来都是企业发展命题中的应有之义。多年以来,链家经纪人也积极主动融入社区,努力成为社区的一分子,把社区的“大事小事”当做自己的“大事小事”,为建设美好社区贡献力量。北京青年报社总编辑、北青社区传媒董事长田科武,北京市民政局信访处处长黄春旺,共青团北京市委员会基层组织建设部副部长范永胜等领导,北京链家、物美集团、北京华天饮食集团、北京顺丰速运有限公司、中国建设银行北京分行、北京市旅游行业协会、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可持续住区研究中心、北京大学民营经济研究院、北京市老龄产业协会居家养老委员会等行业的专家学者等代表共同出席了此次发布会。【来源:北青网】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随着社会的发展,“社区”这一基层组织对于日常生活的重要性不断升级,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加强社区治理体系建设,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发挥社会组织作用,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对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问题具有重大意义。特别是在疫情期间社区工作的重要性进一步凸显,建立健全现代化社区管理体系迫在眉睫。目前,北京市社区社会组织发展步伐逐步加快,但还存在对社会组织的地位作用认识不到位、任务目标不明确、管理体制不健全,发展结构不平衡等问题。因此加强社区的完善治理、提高社区服务效能、建立美好社区成为了当务之急。北京社区研究院(简称BCT)由北京青年报社基于北青社区报成立,是在相关政府部门指导下,在大量社区样本的基础上,联合北京各基层政府单位、社会组织及商业组织,为现代社区管理、运营、构建、更新等方面,提供专业的理论指导和科学的规划。在组织架构方面,北京社区研究院除了拥有官方政府背书,权威运营指导之外,同时邀请了链家集团、物美集团、顺丰速运、华天餐饮集团、北京物业协会、建设银行北京分行、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可持续住区联合研究中心,北京大学民营经济研究院咨询中心等优质企业单位加入,整合多方社会资源,共建北京社区美好生活未来。北京社区研究院将以社区服务、社区更新和社区文化三个主题作为主要研究方向,在此基础上深入地对“社区数据,社区云,美好社区,社区运营”四大板块进行研究。同时也建立了北京社区研究院新媒体宣传矩阵,主要以北京青年报、北京头条、北青网、微信公众号、微博、今日头条、大风号等媒体平台为主。未来,在北京社区2020年发展报告的调研工作中,北京社区研究院联合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可持续住区联合研究中心,在社区研究方面的专业性和权威,将发布关于北京社区2020年发展报告,主要方向为绿色健康社区。并且将2020年的发展计划称为“1113计划”,即1场大会1份报告1座讲堂 3个主题。(如图)社区是社会构成细胞,和谐社会的基础在社区,为此北京社区研究院倡导号召社会企业加入,整合多方面的社会资源,搭架起社区与社会企业之间的交流合作平台,服务社区居民的“大小事”,为建设美好社区添砖加瓦,构建一个社区+生活+企业的美好共同体。在新形势下,研究院还将探索更多维度社区数据分析,用权威公信的内容、丰富的跨界资源、强大的社区影响力,重塑北京美好社区未来新格局,为构建更和谐的现实社会出一份力!伴随着社会逐步恢复正常,北京社区研究院的成立工作也提上日程,筹备工作也正在紧锣密鼓的进行中。北京社区研究院也对联合发起单位进行了深度采访,了解作为社区的服务商,他们在社区服务中都做了哪些工作,以下是链家集团和物美集团在社区服务工作中的表现:(图为北青社区报记者与北京链家党委书记、工会主席、副总经理刘海琦的采访对话)(图为北青社区报记者与物美集团新闻发言人许丽娜的采访对话)【来源:北青网】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这是海淀·故事第900篇文章提起量子科学,很多人并不熟悉,但下面这个新闻你可能看到过:2019年1月8日,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副校长、北京量子信息科学研究院院长薛其坤院士领导的团队完成的“量子反常霍尔效应的实验发现”项目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这也是本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项中唯一的一等奖。薛其坤院士【故事】未来科学大奖物质科学奖得主薛其坤:蒙山小船乘风破浪,黄金时代的远大梦想量子反常霍尔效应,对普通人来说,拗口而晦涩,但在物理学家眼中,它神奇又美妙。走进这座自由王国,人们会发现一栋截然不同的摩天大楼。因为薛其坤团队的发现,中国标注了这座大楼的新高度。它的发现可能带来下一次信息技术革命。采用这种技术设计集成电路和元器件,千亿次的超级计算机有望做成平板电脑那么大,智能手机的内存可能会提高上千倍!量子反常霍尔效应的首次实验发现,是世界物理学界近几年最重要的实验进展之一。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评价其为“第一次从中国实验室里发表的诺贝尔奖级的物理学论文”。承接国家重大任务助力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 “2017年12月24日,注定将是我们深刻铭记的日子!”当选为北京量子信息科学研究院院长的薛其坤在相关工作座谈会上语重心长地说。为承接2030年国家重大任务,助力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2017年12月24日,北京市政府联合中国科学院、军事科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单位,借鉴世界发达国家建立国家实验室的组织架构和运行机制,共同创建北京量子信息科学研究院。新诞生的北京量子信息科学研究院旨在加快量子信息领域的基础研究和关键技术攻关,实现前瞻性基础研究,引领原创性成果重大突破。量子院是独立法人事业单位,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研究院主要工作有:1在原始创新方面,要建设量子信息科学技术综合性实验和研发平台,开展科技攻关,产出一批重大原始创新成果,实现前沿技术突破性进展和自主创新能力跨越式提升;2在体制机制创新上,探索科研人员产权激励、知识产权保护、科技成果在本地溢出转化等创新政策,充分激发科研人员的动力和活力,将研究院建成世界一流的新型研究机构,承担好“量子信息科学国家实验室”建设任务;3在培育人才方面,大力引进全球顶级人才,形成以国际一流科学家为核心的结构稳定、学科全面的研究梯队,同时组建一支由世界级水平工程师组成的技术保障团队。工作中的薛其坤薛其坤介绍说,研究院的长期目标是,瞄准世界量子物理与量子信息学前沿和国家在量子信息技术等领域的战略急需,在量子计算、量子计算机、量子通信和量子器件精准测量等方面重点研发。将推翻“围墙”,让各单位部委在全新的高度上共建研究院,并对国内外开放。成立研究院 “天时地利人和”近年来,我国科学家在量子科学上进展迅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2017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研究团队宣布,成功构建的光量子计算机首次演示了超越早期经典计算机的量子计算能力。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陆朝阳教授(中)和学生们在检查光量子计算机的运行情况同时,我国的科研团队也在量子计算原理机和量子雷达领域实现重大突破,也有量子通信卫星“千里纠缠分发”的实践基础,开通了世界首条量子保密通信干线“京沪干线”,并通过 “墨子号”量子卫星与奥地利地面站的卫星量子通信,在世界上首次实现了洲际量子通信。2016年8月16日,“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在酒泉卫星发射基地升空北京在量子信息科学研究方面具有领先优势,拥有全国最完整的学科布局、最强的研究队伍、国际一流的实验条件和技术资源。“研究院可谓是在‘天时地利人和’的背景下创建”,薛其坤说。薛其坤表示,瞄准同一重大科学目标,擅长不同领域但相对独立的科研团队成员间形成了高效合作,其深度和持久性在中外并不多见,这种“团队协作、攻坚克难”的创新模式是拔得头筹的重要因素。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量子反常霍尔效应”研究团队的实验室得到国家强力支持,拥有的五套精密实验系统基本上都是当前世界最高水平,科研仪器不但能在材料的原子尺度上控制材料的生长,还可以在原子尺度上表征它的性能,从而把材料的量子特性以及物理、化学特性在控制方面达到一个前所未有的水平。如今,量子科学是科学皇冠上一颗熠熠生辉的明珠,量子信息科学成为未来信息技术和整个信息产业变革的核心推动力。研究院的成立对于推动我国抢占全球量子信息技术制高点、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机制创新:机构无规格,人员无编制除了科研创新,研究院在体制机制创新上也与国际一流科研机构接轨:1、在组织架构上,研究院是由北京市政府发起成立的独立法人事业单位,不定机构规格,不核定人员编制。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理事会是研究院的决策机构,理事会设立评估委员会和审计委员会。研究院按照相关规定设立党组织。2、在运行机制上,研究院积极在人才双聘、存量资源整合、知识产权共享等方面进行体制机制创新,更好地保障研究院的建设和发展。3、在人才引进与培养上,打破原有的科研单位人员编制化、工资额定化的模式,实行与国际科研机构接轨的人员聘用制、薪酬灵活化等模式,引导国内外相关领域研究人员以全职、双聘方式参与研究院工作,推动人才自由流动。同时,建立存量与新增资源的协同创新、利益共享机制,尝试现有资源虚拟化共享,整合现有资源并提升使用效率。探索建立知识产权共享机制,知识产权形成的收益向一线科研人员倾斜,激发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并通过吸引社会资金投入设立量子信息研究与成果转化基金,引入专业化服务机构,推进成果转移转化。目前,量子院已完成90多位科研人员的兼聘工作;共建单位实现科研设备共享127台套,价值2.87亿元。制订了量子院科研项目管理试行办法。聚焦科研方向,提出了面上项目35个、重点项目8个,下一步将进一步凝练和深化。薛其坤院长表态量子反常霍尔效应的实验发现是国家改革开放40年来,在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大力支持下,中国科学家冲击国际科学技术难题的重要例子。“改革开放为我们中国科学走向世界奠定了非常好的基础,给中国科学家造就了一个史无前例的黄金时代”。他呼吁,中国人要有学术自信,要敢于去挑战重大科学难题。解决重大科学难题,解决核心技术难题,是科技工作者报效祖国、回报人民最好的答卷,也是中国科学真正走向世界中心的关键标志。更多海淀企业探秘
昨天上午,北京建筑大学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国际化发展研究院、文化发展研究院三个新型研究机构揭牌成立,将建设成为服务首都“四个中心”建设的重要平台。据介绍,北建大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将强化服务首都北京城市战略定位和国家建筑业发展,聚焦北京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雄安新区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等重大战略和“一带一路”倡议等重大机遇,聚力优势学科方向,打造面向世界的城乡规划建设管理人才培养中心、建筑科技创新中心和建筑大数据研究中心。北建大国际化发展研究院将实施国际创新平台、国际合作网络、国际人才培养三大发展计划,并打造“1+N”个高端国际创新中心,即以“一带一路”城市国际化创新中心为核心,打造建筑遗产保护国际创新中心、未来水技术国际创新中心、城市时空信息国际创新中心、防灾减灾国际创新中心、医疗建筑多学科国际创新中心、新能源国际创新中心、寒区工程国际创新中心等多个高端国际创新中心。北建大文化发展研究院将以特色文化资源助推北京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建设,计划围绕“北京文化遗产保护与活化利用、北京红色建筑文化、建筑文化的理论与方法、北京文化发展战略研究、建大精神与文化形象展示”五大发展方向,搭建服务北京文化发展的平台。昨天,《北京建筑大学面向未来城市的科技创新研究计划(2020-2035)》公布,涵盖城市设计与建成遗产保护、绿色建造与建筑工业化、生态修复与能源资源循环利用、智慧城市与精细管理、城市治理政策与制度创新五大计划,36个研究方向,内容涉及北京城乡建成遗产保护与利用、本土城市设计理论与技术创新、城市应对气候变化策略与技术、城市智能体检与精细化管理等国家和北京市城乡发展中的重大前沿问题。北建大党委书记姜泽廷表示,三个新型机构将用新思维、新机制、新模式集聚创新资源,培育创新生态;将“高、精、尖”作为基本标准和价值取向,坚持“踏实干、重实用、求实效”的基本态度和实践路径,聚焦城市规建管等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不断创新发展。(文章来源:北京日报)
昨天上午,北京建筑大学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国际化发展研究院、文化发展研究院三个新型研究机构揭牌成立,将建设成为服务首都“四个中心”建设的重要平台。据介绍,北建大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将强化服务首都北京城市战略定位和国家建筑业发展,聚焦北京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雄安新区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等重大战略和“一带一路”倡议等重大机遇,聚力优势学科方向,打造面向世界的城乡规划建设管理人才培养中心、建筑科技创新中心和建筑大数据研究中心。北建大国际化发展研究院将实施国际创新平台、国际合作网络、国际人才培养三大发展计划,并打造“1+N”个高端国际创新中心,即以“一带一路”城市国际化创新中心为核心,打造建筑遗产保护国际创新中心、未来水技术国际创新中心、城市时空信息国际创新中心、防灾减灾国际创新中心、医疗建筑多学科国际创新中心、新能源国际创新中心、寒区工程国际创新中心等多个高端国际创新中心。北建大文化发展研究院将以特色文化资源助推北京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建设,计划围绕“北京文化遗产保护与活化利用、北京红色建筑文化、建筑文化的理论与方法、北京文化发展战略研究、建大精神与文化形象展示”五大发展方向,搭建服务北京文化发展的平台。昨天,《北京建筑大学面向未来城市的科技创新研究计划(2020-2035)》公布,涵盖城市设计与建成遗产保护、绿色建造与建筑工业化、生态修复与能源资源循环利用、智慧城市与精细管理、城市治理政策与制度创新五大计划,36个研究方向,内容涉及北京城乡建成遗产保护与利用、本土城市设计理论与技术创新、城市应对气候变化策略与技术、城市智能体检与精细化管理等国家和北京市城乡发展中的重大前沿问题。北建大党委书记姜泽廷表示,三个新型机构将用新思维、新机制、新模式集聚创新资源,培育创新生态;将“高、精、尖”作为基本标准和价值取向,坚持“踏实干、重实用、求实效”的基本态度和实践路径,聚焦城市规建管等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不断创新发展。【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
11月29日,网上忽传饶毅教授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实名举报三位同行论文造假一事引发舆论关注。据最新报道,饶毅教授回应,这是一份尚未发出的草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表示“正在了解相关情况”。饶毅回应实名举报:有过草稿 没发出11月29日上午,一张截图在网上流传,内容为饶毅实名举报国内3名科学家学术造假。饶毅在今年6月就任首都医科大学校长,他还是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终身讲席教授。《中国新闻周刊》将上述截图发给饶毅本人求证。饶毅回复称:“没有发出,有过草稿。”在这封实名举报信中,饶毅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实名举报,武汉大学医学院李红良多年持续学术造假,而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化细胞所研究员裴钢1999年发表的论文中,3张图不真实,存在造假嫌疑。此外,饶毅还在举报信中提到,今年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耿美玉研究员作为通讯作者,发表的宣称可治疗小鼠阿尔茨海默症论文存在造假情况。举报信截图(部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正核实据北青报报道,29日,记者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获悉,该委目前正在调查核实此事。已有相关科研院所回应:耿美玉不存在学术造假据文汇报报道,记者今天收到裴钢课题组所在的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的回应:该中心高度重视,已经在组织人员对该论文进行初查,并将积极配合第三方权威部门的核查。同时,记者还从耿美玉所在的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获悉,网上近期有两次出现质疑耿美玉论文造假的信息。对此,药物所高度重视,已组织专家进行初步核查。根据初核的结果,唯一涉及阿尔茨海默症新药GV-971的研究论文(Wang et al Cell Research 29:787-803)不存在学术造假问题。发表于Cell杂志上的论文也不存在学术造假问题。发表于Hepatology等杂志上的其余三篇论文个别原始图片选取有误,但不存在对图片进行拼接伪造情况,且对论文的最终科学结论无影响,论文作者已向相关杂志社发出勘误申请。依据初步核实结果,两次网上质疑均不属实,耿美玉研究员不存在学术造假问题。药物所所长李佳表示,未来他们将积极配合第三方权威部门进行核查,“衷心感谢公众对我所的关注。后续我们会继续做好GV-971相关研究工作”。据了解,举报者饶毅现任首都医科大学校长,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资深研究员、学术副所长,未来论坛咨询委员会委员,《知识分子》主编 。饶毅举报的李红良是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武汉大学基础医学院院长,该院官网介绍,李红良是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另一位被举报的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化细胞所研究员裴钢是中科院院士、博士生导师,曾任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院长、同济大学校长。第三位被举报者系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研究员耿美玉,是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学术所长,并任药物研究所第十四届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出品中国青年报(ID:zqbcyol 整理:张小松)综合自北京青年报(记者 张月朦)、文汇报(作者 许琦敏)、中国新闻周刊(chinanewsweekly 彭丹妮 钱炜)等。
12月24日,北京市加快建设北京量子信息科学研究院工作座谈会在中关村软件园召开,北京量子信息科学研究院宣布成立。北京市委副书记、代市长陈吉宁,科技部副部长李萌,北京市委常委、副市长阴和俊等出席会议。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许强出席会议并介绍研究院的建设背景。陈吉宁在会上强调,建设北京量子信息科学研究院,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刻领会和把握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重大判断,落实创新是引领发展第一动力的一项重要举措。陈吉宁说,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是北京的优势和职责使命。全市各级政府部门要推动形成好机制,打通“围墙”,加强各研究单位之间的合作,促进产业与基础研究深度融合,形成学科交叉研究机制。要提供好服务,优化户籍管理、住房保障、医疗待遇、子女教育等配套服务;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促进创新要素融合。要创造好环境,形成更加开放的格局,集聚全球顶级人才和优秀科研团队;着眼长远,创造有利于年轻创新创业者成长的环境,培养一批具有国际视野的青年科技人才。按照部署,北京市政府联合中国科学院、军事科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单位超前谋划、统筹安排、整合资源,借鉴世界发达国家建立国家实验室的组织架构和运行机制,创新体制机制共同建设研究院。今后,该院将瞄准国家战略需求,积极承担国家科技创新2030“量子通信和量子计算机”重大项目等任务,产出一批世界级的重大原始创新成果,助力我国抢占全球信息技术制高点。北京量子信息科学研究院落户中关村软件园,再次彰显了中关村软件园聚集产业高端、引领自主创新的示范效应。目前,园区已经汇聚人工智能、超级计算机、网络安全等多项全球技术领先机构入驻,中关村软件园成为全国乃至全球的技术创新汇聚地、产业发展风向标。例如,在人工智能领域,拥有百度、科大讯飞等企业;在超级计算机领域,入园企业联想、浪潮、中科曙光在全球超级计算机TOP500中,名列前茅;在网络空间安全领域,启明星辰是国内信息安全领域的领军企业。中关村软件园致力于成为北京科技创新中心的示范区,将牢记使命、砥砺前行,持续不断地为高端技术产业营造更优的发展环境,提供更专业化、特色化、国际化的产业服务体系,为我国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注入新的更强大的活力。
6月16日,北京量子信息科学研究院2019年工作推进会在京举行。图为北京市科委党组书记、主任许强(右)和海淀区委常委、副区长李俊杰为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量子院分站揭牌(图片来源:tuku.qianlong.com)。千龙网记者 陈健男摄千龙网北京6月17日讯(记者 陈健男)北京量子信息科学研究院2019年工作推进会6月16日在京举行。来自北京市人才工作局、中关村发展集团、量子院共建单位的代表共80余人参加会议。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副校长、北京量子信息科学研究院院长薛其坤在现场汇报了量子院工作的积极进展。据了解,量子院成立一年多来,确定了量子物态科学等四大研究方向。在运行机制方面,量子院通过召开理事会,解决了发展规划、组织构架、制度建设等重大问题,为量子院定战略、把方向、谋发展。成立了以诺贝尔奖获得者克劳斯·冯·克利钦领衔的顾问委员会,为量子院的发展出谋划策。在凝聚人才方面,量子院全职人员已达61人。其中全职科研人员47名,包括5名PI研究员、13名副研究员及助理研究员,其他为博士后及高级工程师等。这些科研人员平均年龄33岁,科研序列人员的学历全部为博士。在营造科研环境方面,量子院已建设1500平方米的5个洁净实验室,已购置总金额达1.56亿元的首批高端科研设备24台套,包括稀释制冷机、电子束曝光机、双角度复合电子束蒸发、扫描电镜,分子束外延生长系统、反应离子刻蚀机等。与共建单位一起,在超导量子计算等五个重点方向,支持35名兼职研究员开展课题研究。同时,量子院持续开展国际化、品牌化的学术交流活动。在会上,量子院院长薛其坤与中科院半导体所副所长杨富华、兼聘研究员代表骆军委共同签署兼聘兼薪三方协议,旨在激发科研人员的创新活力,提高科研人员的收入水平,实现三方共赢。量子院首批签约的兼聘兼薪研究人员共有28位。此外,与会嘉宾还为量子院成为中关村海淀园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分站揭牌。量子院作为新型研发机构成立博士后工作站分站,必将成为量子信息科学研究重要的人才支撑和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6月16日,北京量子信息科学研究院2019年工作推进会在京举行。图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副校长、北京量子信息科学研究院院长薛其坤发言(图片来源:tuku.qianlong.com)。千龙网记者 陈健男摄6月16日,北京量子信息科学研究院2019年工作推进会在京举行。图为兼聘研究员代表骆军委在现场发言(图片来源:tuku.qianlong.com)。千龙网记者 陈健男摄6月16日,北京量子信息科学研究院2019年工作推进会在京举行。图为兼聘兼薪签约仪式现场(图片来源:tuku.qianlong.com)。千龙网记者 陈健男摄6月16日,北京量子信息科学研究院2019年工作推进会在京举行。图为活动现场(图片来源:tuku.qianlong.com)。千龙网记者 陈健男摄
中新网北京8月31日电 (记者 杜燕)北京市出台《北京市科研机构专业技术职务自主评聘管理办法》,将逐步在全市条件成熟的科研机构、新型研发机构、新型智库推行职称自主评聘。目前,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2家单位已率先完成本单位职称自主评聘方案制定工作,首批获准开展职称自主评聘。这是记者今天从北京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获悉的。用3-5年完成职称系列、专业、层级的布局今年初北京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明确将用3-5年时间完成职称系列、专业、层级的布局调整任务,建立健全符合专业技术人才特点的分类评价标准和评价机制,形成设置合理、评价科学、管理规范、运转协调、服务全面的职称制度。今年7月,北京市委、市政府又印发了《北京市关于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对外开放重要举措的行动计划》,明确提出要“改进人才评价方式,科学设立人才评价指标,强化用人单位人才评价主体地位,建立健全以创新能力、质量、贡献为导向的科技人才评价体系,形成并实施有利于科技人才潜心研究和创新的评价制度。”其中,向科研机构下放职称评审权就是北京市人力社保局推进落实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不搞“一刀切”,成熟一个开展一个目前,北京市开展科学研究工作的事业单位涉及生命科学、城市建设、信息技术、环保水利、园林绿化、农业技术、社会科学、决策咨询等领域,机构数量众多、学科发展情况不同、人员规模差别较大。此次改革充分考虑全市科研机构的差异化特点,不搞一刀切,规定只有具备开展职称自主评聘的专业条件和专家力量的科研机构,才可申请开展职称自主评审。首批获准开展职称自主评审的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和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都是北京市科学研究领域的龙头机构,具有很强的科研实力和特色,拥有较大数量规模和合理梯次结构的科研人员队伍。北京市人力社保局表示,下一步,北京还将按照“成熟一个、开展一个”的原则,在更多条件成熟的研发机构和新型研发机构开展职称自主评聘。实行“以聘代评”,打破职称“终身制”在此次改革中,北京市对人才使用“能上不能下”问题进行破题,科研机构职称实行“以聘代评”,并通过完善考核制度打破职称“终身制”。《自主评聘管理办法》规定,职称和岗位聘任均实行聘期制,聘用合同期满进行考核;考核合格的,科研机构与受聘人员可按照岗位需要、本人自愿的原则,办理续聘手续,签订新的聘用合同;考核不合格的,科研机构可根据受聘人员与岗位的适用情况,低聘岗位等级直至解除聘用。通过这一制度设计,保障了科研机构用人自主权,避免一劳永逸的职称终身制引发的惰性,进一步激发创新主体活力,使人才“评得上、用得好、留得住”。全程跟踪指导,不符合要求将收回评审权职称评审权下放后,在保障科研机构用人自主权的基础上,北京市人力社保局将加强对职称自主评聘工作的监督管理。在科研机构申请自主评聘时,北京市人力社保局将指导科研机构制定本单位职称自主评聘实施办法并审核备案,确保各单位自主评聘制度合规合理。在科研机构完成评聘工作时,北京市人力社保局将对自主评聘的程序和结果进行验收,确保评聘结果的真实有效。对于不能正确行使评审权、不能确保评审质量的科研机构,北京市人力社保局还将暂停其职称自主评审工作直至收回评审权。(完)
2月25日,北京量子信息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量子院)第一届理事会第五次会议召开。北京市副市长、量子院理事长靳伟主持会议并讲话,市政府副秘书长刘印春出席。量子院副理事长,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党组书记,市科委主任许强,量子院院长、南方科技大学校长、中科院院士薛其坤,中科院物理所研究员、中科院院士向涛,军事科学院研究员、中科院院士尹浩,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研究生院院长、中科院院士孙昌璞,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苏刚等量子院理事和部分理事委托的代表参加会议。靳伟指出,北京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量子信息科技发展,前瞻布局成立量子院,三年多来量子院建设取得了良好进展,要不忘初心,继续聚焦国家重大战略方向,集聚力量提升整体科研水平,实现关键核心技术的自立自强与占先领跑,为率先建成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厚积力量。靳伟强调,量子院要按照理事会批准的工作计划安排,进一步聚焦国际一流,瞄准方向,加大全球顶尖人才引进力度;要进一步探索国家实验室北京基地的运行机制,努力实现更多“从0到1”的突破;要协调各方资源,共同担负起“揭榜挂帅”量子计算重大任务的光荣使命和重大责任。会议强调,要深刻认识量子科技发展重大意义,加强量子科技发展战略谋划和系统布局,为加快打造量子信息领域战略科技力量夯实基础,推动量子信息等优势领域率先实现新突破。理事会审议了更换理事、提名联合院长、提名科研副院长、2020年工作进展和下一步工作计划等4个议题。理事会选举中科院半导体所所长谭平恒为量子院理事,聘任中科院物理所研究员、中科院院士向涛为量子院联合院长,聘任北京大学教授王楠林、清华大学教授龙桂鲁为兼职科研副院长。市科委、市人才工作局、市财政局、海淀区政府等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列席会议。【来源:市科委机构金融处】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