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提升北京市疾控系统开展慢病防控工作的能力,进一步全面掌握肿瘤和死因监测等工作的开展情况,北京市疾控中心慢性病预防与控制所于2020年9月17-18日举办“慢病监测能力培训班”,全市16区疾控中心慢病科的监测骨干70余人参会。此次培训邀请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许静教授、中华医学杂志编辑部吕相征主任、北京市肿瘤防治办公室王宁副研究员、北京市疾控中心李刚主任医师、北京市疾控中心韦再华主任医师进行授课。培训围绕肿瘤发病监测和肿瘤随访登记、死因监测与死因漏报调查、论文中撰写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重大慢性病过早死亡率计算进行详细讲述,并结合实例对新媒体环境下,如何做好慢病防控知识的有效传播展开详细讲解。通过培训,学员进一步熟悉各监测工作发展历程、工作流程、工作内容、质量控制和数据分析,学会运用死因数据计算重大慢性病过早死亡率,掌握论文撰写技巧,为更好地挖掘监测数据、产出高质量的监测成果奠定基础。目前,北京市成人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死因监测、肿瘤登记系统等独立垂直运行,信息互不联通,难以形成以慢病危险因素监测人群为基础、长期追踪结局事件、跨机构数据融合的慢病流行病学队列大数据。本次培训加强了各监测系统的相互了解,进一步促进利用已有的信息补充监测人群结局事件,建立区域代表性的慢病人群队列,形成动态信息链,有利于在大数据环境下,描述慢病及危险因素现状及趋势,探索各类因素对慢病患病及死亡的影响,为慢病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数据支撑。【来源:北京市疾控中心】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10月28日,上海交大医学院——中科院营养与健康所“慢病防控与健康促进协同创新中心成立。专家们透露,在席卷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中,不难发现,老年人和患有基础疾病的人群成为疫情流行中最脆弱的人群,他们易感易发、病情危重且死亡率高。这进一步凸显出了加强慢病防控的重要性。伴随老龄化、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我国慢性非传染疾病发病人数快速上升。据统计,我国平均每 30 秒就有一人罹患癌症,一人罹患糖尿病,至少有一人死于心脑血管疾病。2018年我国发布的首部《健康管理蓝皮书》显示,慢性病发病人数约3亿人左右,其中65岁以下人群慢性病负担占50%。我国城市和农村因慢性病死亡占总死亡人数的比例分别高达85.3%和79.5%。 一方面聚焦前沿技术,服务于慢性病防控,一方面加快科研成果在慢性病疾病防治中的应用。慢病防控与健康促进协同创新中心将共同聚焦“慢病防控”这一重大生命健康问题和国家重大需求问题,会聚生物学研究和临床研究科技创新优势要素,致力于慢病防控新方法、新技术、新手段和新策略的研究,实现慢病防控由“临床治疗”向“预防干预”的关口前移战略转变,进一步推动相关创新成果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面向人民生命健康。 此前,双方在长期合作中,为科研攻关找到了不少突破口。如发现系统性红斑狼疮新易感基因、microRNA调节血管发育研究新进展、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研究中取得新进展、microRNA作为负反馈调节分子在狼疮关键致病通路中起到的重要作用等。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副院长江帆透露,早在1999年,双方就提出跨系统合作构想,由原上海第二医科大学与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联合成立健康科学中心,开展生物医学转化型研究。2002年,创建生物学与医学交叉为特色的创新研究基地,引领中国特色的生物医学转化研究实践,探索国际生物医学转化研究新模式。十几年来,围绕核心研究方向汇聚英才,着力引进和培养具有生物学及医学双学科背景的复合型专家,形成一大批具有转化医学研究特色的人才梯队;在干细胞的医学应用、免疫机制和防治新策略研究和重大疾病机制和防治新策略研究等方面取得了多项重要科研成果。交大医学院院长、中科院院士陈国强表示,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惟创新者进,惟创造者胜。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与原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健康研究所和营养研究所基础上组建的中科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延续合作,共同致力于生物医药领域的合作,对于提升上海在生物医学领域的研究水平和质量十分重要。【来源:周到】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2018年4月24日讯,本市所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目前已全部配备到位105种慢性病用药,并建立了缺药登记制度。记者昨天从北京市卫计委了解到,去年4月本市实施医药分开综合改革后,针对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血管病四类慢性疾病,在社区新增105种大医院常用药。新华社图这些常用药中,既有医保目录内药品,也有自费药品。目前,这105种慢性病用药已在本市所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部配备到位。此外,本市还针对这四类慢性疾病实行“长处方”,如果患者能出具三级医院疾病诊断书,病情稳定且在社区建有电子健康档案、与社区家庭医生签约的,可享受到最长两个月的“长处方”便利。市卫生计生委有关负责人表示,今后本市还将研究增加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长处方病种,适时调整长处方用药目录。本市启动医药分开综合改革后,社区医疗机构的门诊量明显增加,有些社区甚至增加了25%至30%。以海淀区羊坊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例,前来就诊的患者明显增加,最高日门诊量突破1500人次。羊坊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有关负责人介绍,与医改前同期相比,门诊就诊人次增长33.4%,住院患者人次增长了14.4%,分级诊疗已初见成效。记者了解到,海淀区医改一年来,58家被监测的医疗机构门急诊人次同比基本持平,略有上升,但患者向基层下沉明显,其中13家二三级医院门急诊工作量同比下降9.8%;45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门急诊工作量同比上升12.8%。社区慢病患者可以开具长处方,方便了很多慢病患者。羊坊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一年来共为居民开具慢性病长处方86人次,累计275张。据市卫生计生委统计,医改一年来,全市社区已开出“两个月药品长处方”达到4万余张,为患者节约了就医成本。考虑到目前本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药房空间还很有限,从三级医院和二级医院分流到基层的患者用药特点还需要进一步梳理,今后社区医疗机构还将优化药品配置。市卫计委有关负责人表示,今后,社区医疗机构将持续改善和优化药事服务,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鼓励各区开展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药品供给侧改革,方便患者取药;考虑在社区医疗机构引入第三方专业化的药品配送机构来提供服务。本市还将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检查检验水平,研究增加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长处方病种和适时调整长处方用药目录等。四类慢病长处方药品名称(一)高血压氢氯噻嗪、吲哒帕胺、呋噻米、氨苯蝶啶、螺内酯、美托洛尔、阿替洛尔、比索洛尔、拉贝洛尔、卡维地洛、卡托普利、依那普利、 贝那普利、赖诺普利、雷米普利、福辛普利、培哚普利、咪哒普利、氯沙坦、缬沙坦、厄贝沙坦、坎地沙坦、替米沙坦、美沙坦、氨氯地平、左旋氨氯地平、非洛地平、尼卡地平、硝苯地平、尼群地平、拉西地平、乐卡地平、维拉帕米、地尔硫卓、多沙唑嗪、哌唑嗪、特拉唑嗪、利血平、可乐定、甲基多巴、复方利血平片、复方利血平氨苯蝶啶片、复方盐酸阿米洛利片、尼群洛尔片、氯沙坦氢氯噻嗪、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缬沙坦氢氯噻嗪、培哚普利吲达帕胺、缬沙坦氨氯地平、替米沙坦氢氯噻嗪。(二)糖尿病 格列本脲、格列吡嗪、格列齐特、格列喹酮、格列美脲、二甲双胍、阿卡波糖、伏格列波糖、瑞格列奈、吡格列酮、短效胰岛素、速效胰岛素类似物、中效胰岛素、预混胰岛素、预混胰岛素类似物。(三)冠心病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西洛他唑、硝酸甘油、硝酸异山梨酯、美托洛尔 、阿替洛尔、比索洛尔、拉贝洛尔、卡维地洛、地尔硫卓 、贝尼地平、尼卡地平、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氟伐他汀、普伐他汀、辛伐他汀、瑞舒伐他汀、匹伐他汀、非诺贝特、依折麦布、普罗布考、多廿烷醇、曲美他嗪、辅酶Q10、卡托普利、依那普利、贝那普利、赖诺普利、雷米普利、福辛普利、培哚普利、咪哒普利、氯沙坦、缬沙坦、厄贝沙坦、坎地沙坦、替米沙坦、奥美沙坦、胺碘酮、普罗帕酮、美西律、地高辛、螺内酯、氯沙坦氢氯噻嗪、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缬沙坦氢氯噻嗪、培哚普利吲达帕胺、缬沙坦氨氯地平、替米沙坦氢氯噻嗪。(四)脑血管病阿司匹林肠、氯吡格雷、华法林、多塞平、丙戊酸钠、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米氮平、舍曲林、帕罗西汀、西酞普兰、多奈哌齐、尼麦角林、石杉碱甲、血塞通胶囊(软胶囊、片、颗粒)、血栓通胶囊、三七通舒胶囊、银杏叶胶囊(片、颗粒、丸)、脑安颗粒(胶囊、片、丸)、脉血康胶囊。降脂类药物见冠心病长处方药品名称,降糖类药物见糖尿病长处方药品名称,降压类药物见高血压长处方药品名称。来源:北京晚报 记者 贾晓宏编辑:TF009
“大数据”和“互联网+”,将为慢性病防治提供新的推动力!为贯彻执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和规范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发展的指导意见》,促进慢性病大数据相关技术在疾病预防控制及临床应用中的作用,积极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由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和国家信息中心指导,中国疾控中心慢病中心联合健康报社、中华预防医学会慢性病预防与控制分会、中国卫生信息学会健康统计专业委员会、中华预防医学会医疗机构公共卫生管理分会、中华预防医学会健康传播分会、中华预防医学会健康保险专业委员会、国家信息中心呼叫中心与电子商务发展研究院等机构提出倡议,发起成立“中国慢病大数据应用发展联盟”(以下简称联盟),诚邀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高等院校及科研机构等参与。联盟致力于搭建慢病大数据领域的合作互动平台,整合慢性病相关数据资源,联合相关企事业单位和研究机构,通过开展学术交流、试点研究、技术培训、创新产业等方式,为慢性病防治的科学研究、产业变革和模式创新提供数据支持和策划咨询,共同促进慢病大数据事业的发展。1 月15 日上午8:30,北京龙爪树宾馆,中国慢病大数据应用发展联盟将在北京成立,期待您与我们在慢病大数据开放应用的道路上同行!
新华社北京6月22日电(记者侠克)记者日前从北京市卫生健康委获悉,为做好慢阻肺患者的慢病管理,满足其用药需求,北京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四类慢性病长处方服务基础上,配合医耗联动综合改革推出慢阻肺1个月长处方的便利服务。据介绍,此次纳入慢阻肺长处方药品目录的有氨茶碱、茶碱、多索茶碱、二羟丙茶碱等17种,使用长处方后每次节约医保基金40元,患者每月可少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次。北京市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高小俊介绍,慢阻肺长处方有别于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卒中四类慢性病长处方,四类慢病长处方最长可开2个月,而慢阻肺在治疗过程中可能涉及抗菌素的使用和更换,部分患者的用药也包含激素成分,为保证诊疗及用药安全,慢阻肺长处方最长可开1个月药量。据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是由于气道炎症造成的持续性气流受限的疾病,也是最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之一,其主要症状表现为长时间咳嗽、咳痰、气短、气喘、呼吸困难和活动能力下降,最后可能累及全身各系统。据世界卫生组织分析,全球目前有6亿人患有慢阻肺,平均每年约有270万人死于慢阻肺,慢阻肺已成为仅次于脑血管病、心脏病的世界第三大致死原因。根据原国家卫生计生委2015年发布的《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15)》显示,我国40岁及以上人群慢阻肺的患病率约为9.9%。2018年中国成人肺部健康研究显示,20岁及以上成人的慢阻肺患病率为8.6%,40岁以上则高达13.7%。近期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疾病负担研究结果显示,慢阻肺疾病负担位居慢性疾病负担第四位。截至6月20日,北京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累计提供慢阻肺患者1个月长处方服务250人次、开具慢阻肺长处方250张。(完)
01:04封面新闻记者 张越熙据有关数据显示,中国慢性病发病人数已达3亿,深入垂直领域,为慢性病患者解决购药不便的难题,提高医疗资源效率成为了互联网+医疗的新趋势。2019年10月16日,“智云慢病大数据中心”在北京成立。智云健康创始人匡明表示,行业内众多的医疗数据大多不互通,即使打通,数据收集标准不一,难以真正发挥价值。打通慢病行业大数据,不仅仅是“健康中国”政策的倡导,也是行业发展数据孤岛、信息非标准现状亟待打破的需求在推动。对于慢病大数据中心成立的必要性,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信息中心大数据办公室主任曾良怀表示:“慢病本身的需求非常大,但目前规范的、标准化的数据比较少,慢病大数据中心的成立,对慢病领域的探索提供了很好的方向。”原国家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副局长孔灵芝进一步解释,慢病加强管理重点是大数据,但目前行业内很多数据来源不同,标准不同,在标准化的基础上获得了真实有效的数据,精细化的分析,有针对性的采取措施,才能对慢病的进行有效指导。那么互联网+、互联网医疗、大数据在医疗的哪些方面能带来助力。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主任委员朱大龙认为,大数据中心成立后,提供的数据能够为决策系统和临床研究提供很好的参考。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心脏中心主任霍勇在现场采访中也提到:“所有的慢病只要管就能有效,但目前还没有有效的手段,慢病治疗的防和治应该是一个连续的过程,而目前医院内的治疗与后续管理、基层防控等还没有连在一起进行全程管理,其中最大的原因是没有信息的互通共享,慢病大数据中心是一个非常好的尝试。”近几年,医疗健康领域频频被资本青睐,健康管理细分赛道慢病管理也成为各家企业争相入局的新赛道。以糖尿病管理起家的智云健康现已完成7轮融资,最近一笔发生在今年5月。除了智云健康外,慢性病细分医疗领域还有阿里健康等企业。早先,阿里健康曾联合衢州市医保局,建立起了全市慢病处方流转平台,试点推行互联网诊疗等医保服务体验。
今天下午,在北京市“回顾‘十三五’展望‘十四五’”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健康北京建设专场上,市疾控中心党委书记、副主任黄春介绍,“十三五”期间,北京慢性病防控成效明显。一是慢性病综合防控格局初步形成,全市11个区为国家级慢病综合防控示范区,5个区为市级慢病综合防控示范区;二是广泛开展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三减三健”“万步有约”逐渐深入人心;三是慢病监测体系日趋完善,能动态掌握慢病及其相关危险因素流行趋势,死因监测、高危人群主动筛查管理质量逐年提高;四是慢病干预适宜技术顺利推广,全市已建立高血压自我管理小组和糖尿病同伴支持小组超过5000个,覆盖全市85%以上的村(居)委会。来源 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孙乐琪编辑:高珊珊流程编辑 吴越【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中国慢性病“井喷”,儿童期防治迫在眉睫。6月28日,由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中华预防医学会指导,国家儿童医学中心、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联合《健康报》社、《学生健康报》共同主办的“中国中小学生慢病防控医教协同行动计划”启动会在北京儿童医院召开。该计划旨在推动各地中小学校与儿科医疗机构之间建立起中小学生慢病防控的“闭环”,通过医教协同,共同遏制中小学生肥胖及慢病上升趋势。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约有63%的死亡归因于慢性病。在中国,这一数据超过85%。世界银行2011年“中国慢病报告”显示,慢性病占中国国家疾病总负担的比重达到了68.6%。慢性病并非成年人的“专利”。随着肥胖及不健康生活方式在儿童中的流行,儿童高血压、2型糖尿病、血脂异常、非酒精性脂肪肝、骨密度低等“成人慢性病”的发病率不断攀升,不仅危害着儿童时期身体健康,更成为未来成人慢性病的庞大“后备军”,造成终身疾病负担增加,生命质量下降。以北京为例,《北京市中小学校卫生防病工作规划(2016年-2020年)》数据显示,2014-2015年北京市中小学生肥胖率为15.63%,其中,重度肥胖检出率从2004年的1.86%上升至2013年的4.17%。随着肥胖率持续上升,与肥胖相关的血压偏高、血脂异常、高血糖发病率在儿童青少年中也呈现高发趋势。肥胖儿童偶次测量为血压偏高检出率高达30%;空腹血糖受损(IFG)在肥胖学龄儿童检出率为66.6%,已达到甚至超过中国成年人糖尿病前期患病率;肥胖儿童青少年血脂异常率在近十年间均保持在40%左右。同时,数据显示,肥胖儿童60%到成人期持续为肥胖状态,血压偏高儿童21.4%到成年期发展为高血压。早诊早治一直是慢性病防控的关键。防病于未然,实现慢病防治窗口“前移”和“下移”,从儿童时期开始监测和干预是根本策略。北京市儿童成人慢性病防治办公室主任米杰教授表示,目前,北京市中小学生的慢病筛查、建档和健康指导等工作主要由教育部门来实施,而医疗技术标准的制定及慢性病诊治等工作则主要由医疗部门来承担,“要实现中小学生慢病防控从筛查、诊断、治疗到管理这样一个全面干预的‘闭环’,实现从学校到医院、从医院回到学校的无缝对接,帮助家长更好地履行作为孩子健康第一责任人的义务,医教协同、医教媒协同是关键中的关键”。“启动中国中小学生慢病防控医教协同行动计划的目的就是要借助国家儿童医学中心、北京市医管局儿科学科协同发展中心等儿科资源平台,在联合国儿基会、国家卫健委、中华预防医学会等机构的支持指导下,推动各地中小学校与儿科医疗机构之间建立起中小学生慢病防控的‘闭环’,通过医教协同,共同遏制中小学生肥胖及慢病上升趋势,‘釜底抽薪’缩减慢病‘后备军’。” 国家儿童医学中心、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院长倪鑫表示,儿童慢性病的防控必须尽快行动。以北京为起点,覆盖全市各区的18家儿科学科协同发展中心成员医院将率先为全市中小学慢病儿童开通医学干预的绿色通道,开展针对各区卫生保健所、中小学校校医等教育领域相关人士的慢病防控知识培训,并逐步推向全国,联合全国医、教同道共同制定中小学生慢性病防控技术方案,深入开展中小学生慢性病防治关键技术的相关研究,真正实现由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促进全生命周期健康。“中国中小学生慢病防控医教协同行动计划”得到了启动城市北京市卫生计生委、北京市教委和北京市医管局的大力支持。在当天启动会上,还发布了《向往的假期——“动”起来吧,少年》活动,呼吁更多学生走出户外,拥抱阳光,参与分享暑期生活,“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就从这个暑假开始”!中华预防医学会会长、中国工程院院士王陇德,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中国办事处副代表Douglas Noble郑道,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疾病预防控制局副巡视员崔钢,《健康报》社总编辑周冰、副总编辑杨秋兰,、北京市卫生计生委疾病预防控制处处长刘清华,北京市教育委员会体卫艺处处长王军、副调研员宋玉珍等领导及专家约200人参加了启动仪式。
为进一步推进慢病管理学术交流,发挥中国慢病管理大会交流平台作用,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新探健康发展研究中心、中国控制吸烟协会和慢病界拟定于2019年6月13-15日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联合主办“第十届中国慢病管理大会暨国际慢病管理论坛”。中国慢病管理大会是我国慢病管理领域最大规模、最具影响力的学术盛会。2010-2018年,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相关司局的指导和相关单位的支持下,大会成功举办了九届,近三年参会人数均超2000人,成为广大慢病工作者和相关行业交流、合作、共同发展的良好平台。十年坚守,初心未改,今年的大会更将带来一场别样精彩的学术饕餮盛宴:借鉴国际经验、贡献中国智慧秉承“创新与实用”原则,内容设计紧跟国家政策,紧扣时代脉搏,紧密联系实际是历届大会的重要特色。大会十周年之际,更是立足国家全面实施“一带一路”倡议的时代大背景,推进健康丝绸之路建设,通过大会推动在慢性病防控领域广泛开展国际合作,借鉴国际经验、贡献中国智慧。拟邀请国内外高级别政府管理者、政府间国际组织代表、慢病防控领域权威专家(包括多位院士)、基层代表、产业代表等出席交流研讨,通过开展学术交流、举办慢病适宜技术展览和科普讲座等多种丰富多彩的方式,融合国内外更广泛的力量共同抗击慢病,维护和保障公众健康。回顾坚韧过往、期许崭新未来过往十年,是我国慢病防控砥砺奋进的时期,在新形势下,我们的慢病防控工作依然面临着诸多困难与挑战,认真总结回顾过往经验对于科学谋划未来意义重大。基于此,本届大会将“回顾与展望”主线贯穿于会议重点模块中。以14日主论坛为例,既有对国内经验的回顾总结(如:我国慢病防控发展十年历程及成果),又有对未来的崭新期许(如:卫生、教育、体育等多个部门负责人对于慢病防治新策略的解读与探讨);既有多国经验的回顾分享(如:多位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代表关于慢病防治经验的分享),又有国内外数位大咖的前瞻展望(如:多位临床院士、权威人士有关重点慢病防治的思想洞见与展望);既有城市管理者的经验回顾与未来路径探讨(如:多位国内外城市市长对慢病防控融入健康城市规划建设话题探讨),也有社会企业投入慢病防控的实践和倡导,更有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慢病管理的实践现状及前景展望。人群量身定制、广覆盖接地气与历年相比,本届大会内容设置更加丰富多样且针对性、实用性极强。除了热点纷呈的主论坛外,15日分论坛按照人群细分,拟设立面向综合医疗机构、县域医疗机构、基层医疗机构、疾控、健康教育、产业等行业人群的慢病防治相关主题分论坛;同时结合慢病防、治、康、管融合需求,拟设立与慢病管理相关的泛血管疾病、糖尿病、呼吸疾病、康复与运动干预、控烟、安全用药、中医药防治、环境与健康、营养与健康等多个“接地气”的论坛,引入领域内最前沿、最实用的理念与技术,确保与会代表都能通过针对性地交流学习从中切实受益。此外,为了促进交流合作,大会还将举办大型慢病产业展览会,面向公众展示慢病相关产业(药品、器械、信息化、养老康复、健康管理、运动健康等)发展和成果。同时继续开展专家科普大讲堂、微运动等高人气的大会传统活动。此次盛会汇集各界精英,集思广益,融合更广泛的力量共同抗击慢病,齐心协力开创慢病防控新格局,为维护和保障公众健康贡献力量。(作者:陈功)
新京报快讯(记者王卡拉)6月28日,由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中华预防医学会指导,国家儿童医学中心、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等共同主办的“中国中小学生慢病防控医教协同行动计划”在京启动。该计划旨在推动各地中小学校与儿科医疗机构之间建立起中小学生慢病防控的“闭环”,遏制中小学生肥胖及慢病上升趋势。实现慢病防治窗口“前移”和“下移”,从儿童时期开始监测和干预是根本策略,而医教协同、医教媒协同是关键中的关键。北京市儿童成人慢性病防治办公室主任米杰教授表示,目前,北京市中小学生的慢病筛查、建档和健康指导等工作主要由教育部门来实施,医疗技术标准的制定及慢性病诊治等工作则主要由医疗部门来承担。以往,学校体检报告出来后,如果指标异常,校医会提醒家长注意,但家长可能会遇到很多问题,如是否要去医院干预、去医院该挂哪个科等。该计划启动后,中小学生慢病防控将实现从筛查、诊断、治疗到管理的全面干预“闭环”,实现从学校到医院、从医院回到学校的无缝对接,帮助家长更好地履行作为孩子健康第一责任人的义务。国家儿童医学中心、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院长倪鑫介绍,该计划将以北京为起点,覆盖北京各区的18家儿科学科协同发展中心成员医院将率先为全市中小学慢病儿童开通医学干预的绿色通道,以医院为中心进行划片,由医疗机构依据周边学校学生的健康体检结果进行主动干预。同时,计划还将开展针对各区卫生保健所、中小学校校医等教育领域相关人士的慢病防控知识培训,并逐步推向全国,联合全国医、教同道共同制定中小学生慢性病防控技术方案,深入开展中小学生慢性病防治关键技术的相关研究,真正实现由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促进全生命周期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