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七大国家医学中心北京六家,中日医院成为国家呼吸医学中心慎守汝身

七大国家医学中心北京六家,中日医院成为国家呼吸医学中心

(健康时报记者 齐钰/整理)7月26日,国家呼吸医学中心成立大会在中日医院举行。中日医院和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将作为主体医院,共同构成国家呼吸医学中心。记者根据国家卫健委公布的信息整理发现,在我国比较有影响力的七大国家医学中心里,北京占了六家。除了国家呼吸医学中心由北京和广州两家医院共同组成外,国家心血管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国家癌症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国家老年医学中心(北京医院)、国家创伤医学中心(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这四家国家医学中心完全设置在北京地区所在医院,而国家儿童医学中心则是由北京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上海地区的上海交通大学和复旦大学下属附属医院共同建设,而唯一不在北京的是国家重大公共卫生医学事件医学中心,设置在位于武汉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7月8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局发布《国家卫生健康委关于设置国家呼吸医学中心的通知》称,国家卫健委将分别以中日医院(1984年开院)为主体设置国家呼吸医学中心、以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为主体设置国家呼吸医学中心(广东),共同构成国家呼吸医学中心。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局周长强副局长在发言中指出,国家呼吸医学中心的设置一方面有助于统筹国家呼吸病防治,尤其能为今年秋冬季节新冠肺炎防控提供强大的呼吸学科保障。另一方面,还有利于提升慢阻肺、哮喘、肺炎、肺癌、肺栓塞等常见、多发性的呼吸疾病的防诊治能力,极大地促进国家呼吸学科的发展。中日医院呼吸中心成立于2015年5月。迄今,已建立了较为完备的符合现代呼吸病学格局的呼吸与危重症医学体系,是国家呼吸临床研究中心的核心单位和主任单位,科技部呼吸与肺循环研究创新团队带头人与主要成员所在单位,其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胸外科、中医肺病科均是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在新冠肺炎疫情中,中日医院自1月26日起,先后派出包括全部重症医学专家在内的6批医疗队共164名医务工作者驰援湖北,承担武汉同济医院中法新城分院C6病区、部分方舱医院医疗救治及临床科研攻关任务。。6月11日,北京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中日医院也承担了北京疫情防控的重任。截至6月30日,中日医院门急诊量75.7万人次,共接诊发热患者2.2万人次,救治危急重症患者1410人次,门急诊手术6431台,门急诊量和手术量位居全市各大医疗机构前列,并实现了全院医务人员和就诊患者零感染。

伯夷

用叙事重构新医疗观:北京大学医学部叙事医学研究中心成立

记者 | 刘亚光2021年4月15日上午,北京大学医学部叙事医学研究中心成立大会于北京大学医学部会议中心召开,全国政协原副主席、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名誉主席、北京大学医学部原主任韩启德院士,北京大学党委常务副书记、医学部党委书记刘玉村,北京大学医学部常务副主任、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院长乔杰院士等出席会议并发言。来自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北京积水潭医院、北京大学首钢医院、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北京大学医学人文学院、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天坛医院、北京医院、安贞医院、浙江省肿瘤医院、河南大学淮河医院等院校及医院的七十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叙事医学研究中心主任由北京大学医学人文学院副院长郭莉萍教授担任。活动现场。叙事医学(Narrative Medicine)的概念由丽塔·卡伦(Rita Charon)于2001年提出,旨在强调医学实践中的叙事性,即通过有技巧地倾听与接受人们关于自己的叙述,来强化医患之间的共同理解。这与当代许多医学人类学者的观点一脉相承,例如美国医学人类学者凯博文(Arthur Kleinman)就曾用专著讨论过医生的“在场”(presence)——通过与患者的充分互动了解疾痛之于患者的真正意义,塑造起病患之间真切的共情与相互理解。在现场分发的新近出版译著《叙事医学的原则与实践》一书中,译者郭莉萍也认为,叙事医学临床实践的核心原则是“主体间性”,引用卡伦的说法:“主体间性,就是当两个主体,或者说两个真正的自我相遇时发生的情形”。《叙事医学:尊重疾病的故事》,[美] 丽塔·卡伦著,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15年1月。叙事医学在实践中涉及到病人与患者之间的互动,在理论上同样也具有高度的跨学科性。会议中,来自医学、文学等多个学科的学者们从不同角度对叙事医学的研究与实践进行了讨论。叙事医学将人们对医学的理解从以医生为中心,转向以与病人之间的关系为中心,成为讨论的一个核心共识。韩启德从学者的角度全面讨论了叙事医学产生的历史与背景、医学与文学的关系、医学的温度、医生的职业素养、叙事医学的核心、叙事医学所面临的难题与困境、叙事医学中国化、叙事医学的发展和人才培养等重要问题。北医三院党委书记金昌晓研究员则以北医三院的医疗管理案例为例,分享了叙事医学理念在落地过程中的问题。在他看来,叙事医学的理念落实在具体情境中是十分具体的,例如进入医院时的引导标识是否便于患者理解,就是一种医学图像叙事的实践。活动现场。刚刚过去的疫情受到在场的许多叙事医学学者的关注。疫情给人们带来的不仅是生理性的健康威胁,同样也从各个方面影响着人们的心理体验和精神状况。北京大学心理医学人文学院黄蓉助理研究员以叙事医学视角解读了目前出版的抗疫传记中的叙事问题,帮助大家理解疫情期间人们面对重大传染病事件时的心态与情绪。按照凯博文对疾病(disease)与疾痛(illness)的划分,同一个病症在患者与医生的视野下可能呈现出不同的面貌。医生往往将疾病视为一个对症下药的专业问题,而对病人来说,疾病是一种具体的体验,勾连着社会关系的方方面面。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传记文学研究者赵白生就从这样一个角度切入,从对《郭林日记》文本的研究出发,他指出了传记文学与叙事医学之间的密切关系。作为反映作者内心私密情感的重要载体,写作于患病期间的许多日记格外真切而鲜活地反映出对于病人来说,“疾痛”意味着什么。《富兰克林自传》中的性病恐惧书写,《乔布斯传》中的疾病避讳书写,这些都对推进叙事医学研究,更好地理解患者的痛苦提供了线索。同时,赵白生还指出,叙事医学走近患者、让患者发声,同时也期待我们学会如何做一个“合格的患者”。在会议的最后,与会学者针对叙事医学的未来发展进行了研讨。中心学术委员会主席王一方教授则重点探讨了叙事医学进入深水区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提出了未来十年叙事医学可以在平行病历、复述-再现、共情开掘-反思开掘与医患和谐2.0这五个方面继续推进,提出在“慢病时代”,应用叙事重构新医疗观的重要命题。记者 | 刘亚光编辑 | 王青校对 | 刘军

毕业夜

中国医师节:他们是现代医学发展默默奉献的实验室医师

今天(19号)是中国医师节,江苏有25万医师迎来属于自己的节日。很多时候我们在门急诊、手术室遇到的都是临床医师,其实在一个个实验室里,还有很多我们很少会接触到的医师,他们也在默默奉献,为现代医学的发展贡献力量。她每天和血液打交道在很多人的眼中血液只有A、B、O、AB四个分型,但在江苏省血液中心研究员陈青的眼里,血液当中仅仅红细胞成分就有39个血型系统。陈青是国际输血协会红细胞免疫遗传和血型术语工作组委员,她和我们最常见又最神秘的血液“亲密接触”了25年。在省血液中心业务楼的5楼,陈青每天大部分的时间都在实验室,她要和来自全国各地的标本打交道。也许在很多人眼中,这样的工作是枯燥乏味的,但陈青说:“在我的眼中每一个血液标本不是一支支试管,它们的背后是鲜活的生命。我们江苏省血液中心已经建立了疑难稀有血型基因分型平台,接受来自全国各地的标本,我们运用基因分型技术为实现安全合理有效的精准输血提供技术支撑。我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使输血能够更精准安全有效,为社会作出输血人应有的一份贡献吧。”他最长的一份评价报告做了八年眼下新冠疫苗备受关注,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世界上有300多个机构正在研发新冠疫苗。其实任何一种疫苗都会经历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过程。江苏省疾控中心朱凤才教授正在做新冠疫苗的临床实验,这是他继甲型H1N1流感疫情、西非埃博拉疫情之后,第三次在应急情况下牵头完成疫苗临床试验。作为我国转化预防医学的开拓者,朱教授将我国疫苗临床研究技术体系拓展到境外,也为应对全球性公共卫生事件提供中国方案作出贡献。朱凤才说,临床医师面对的是病人,而他面对的是健康人,让更多健康人少生病甚至不生病就是预防医学人要做的努力。从最初的检查、随访、搜集数据到给出评价报告,朱凤才说经手的评价报告有150多份,最长的一个临床试验做了8年才出报告。这份坚守不是为了得到更多人的感谢,而是让每一个普通大众享受到疫苗的好处。在朱凤才看来,他们还要做大量的工作,比如疫苗的临床评价要更快,质量更高,只有这样才能为药物的研发出力。她是职业“喂蚊人”一动不动等蚊子来咬、一天咬出上百个包,听起来是不是很不可思议?但南京疾控中心90后医师陆墨原就从事着这份主动“喂蚊子”的工作。把自己当“诱饵”吸引蚊子,选择一个监测点,穿长衣长裤并裸露一侧小腿静止不动,用电动吸蚊器吸取落在腿部的蚊子,之后她的工作就是对蚊子的数量和种类进行记录,这也是监测蚊媒密度的最简单的操作方法。陆墨原大学学的是预防医学,她说:“这项工作总要有人来做的。因为抗药性监测实验数量比较多,所以我也经常去过垃圾场、臭水沟这样一些脏乱差的地方。我们搜集到大量的病媒生物之后,要带到实验室里,像对待宠物一样精心喂养大家嫌弃的苍蝇蚊子。我们的工作可以帮助制定控制病媒生物的方案,预防和控制病媒生物性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我觉得特别有意义,我也会坚持下去。”记者:祖名现代医学 疫苗 输血 陈青 朱凤才 【来源:937江苏新闻广播】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捡到钱

北京成立医学伦理审查互认联盟,多中心临床研究不再重复审查

12月1日,在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召开的北京地区医学研究伦理审查能力建设工作会暨学术研讨会上,北京市医学伦理审查互认联盟宣告成立。北京市医学伦理审查互认联盟平台、《北京市医学伦理审查互认联盟工作规则(2020年版)》同步推出。据介绍,近年来,随着国家和多地大力支持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相继出台,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改革不断深化,我国卫生健康领域科研创新加速活跃,相关科研活动、项目日益增加。以北京地区为例,据统计,2019年在京医疗卫生机构共承担新立项科研项目5600多项,承担的药物、医疗器械临床试验项目1700多项。科研项目的增加,意味着相关伦理审查工作量随之加大,不少机构伦理委员会处于满负荷甚至超负荷状态。与此同时,医药企业和研究者反映,在开展多中心临床研究项目时,各中心单位都要对同一个项目进行重复伦理审查,因此出现了等待时间长、申请文本格式不同、要求不同、审查标准不同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北京市卫生健康委组织推动成立北京市医学伦理审查互认联盟,支持联盟成员单位间遵循统一的工作规则,按照统一的审查频次和审批时间,对多中心的临床研究伦理审查开展互认工作,以有效避免重复审查,为企业和研究者节省等待时间,加快新药械研发进程。据悉,北京市医学伦理审查联盟首批成员单位共有15家,主要由在京的国家医学中心和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等组成,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当选为首任秘书单位。另有30家在京医疗卫生机构已提出加入互认联盟的意愿。会上,北京市卫生健康委科教处相关负责人还宣布,着眼提质增效,下一步,北京市将开展委托伦理审查服务试点,深化区域伦理委员会运行机制和管理方式探索。责任编辑:施芳

宝之至也

国家呼吸医学中心正式落户朝阳

日前,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国家卫生健康委关于设置国家呼吸医学中心的通知》,国家呼吸医学中心选址中日友好医院,标志着又一国家顶级医疗资源落户朝阳,为朝阳区“建设健康朝阳、打造卫生强区”再添新翼。据介绍,国家卫生健康委分别以中日友好医院为主体设置国家呼吸医学中心、以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为主体设置国家呼吸医学中心(广东),一南一北强强联合共同构成国家呼吸医学中心。其中,中日友好医院作为医学中心主体医院,将负责医学中心的日常运行和管理,提高诊疗能力,强化科研攻关力量,培养骨干人才梯队,引领国内呼吸学科发展,使医学中心真正达到水平现代化、服务整体化、管理信息化、模式集团化,形成错位发展、优势互补的发展模式,充分发挥国家呼吸医学中心南北区域协同作用,共同提升我国呼吸系统疾病医疗服务水平,促进全国呼吸疾病医疗资源均衡化和均质化。记者了解到,中日友好医院呼吸中心成立于2015年5月。迄今,已建立了较为完备的符合现代呼吸病学格局的呼吸与危重症医学体系,是国家呼吸临床研究中心的核心单位和主任单位,科技部呼吸与肺循环研究创新团队带头人与主要成员所在单位,其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胸外科、中医肺病科均是国家临床重点专科。作为国家卫生健康委直属医院,中日友好医院同时也是朝阳区东部医联体的牵头单位。自2013年朝阳区东部医联体成立以来,中日友好医院充分发挥三级医院专业技术优势及区域医疗中心的带头作用, 在18家医疗机构内建立分工协作机制,完善双向转诊、专科对口帮扶、远程会诊、人才培养等机制,逐步构建起分级医疗、急慢分治、双向转诊的诊疗模式,逐渐形成“首诊在社区、慢病在社区、康复回社区”的医疗体系,合理利用资源,方便群众就医,服务范围覆盖了朝阳区东部地区150余万群众。在建设过程中,朝阳区科信局、朝阳区卫健委将从科研和服务等方面保障好国家呼吸医学中心的发展建设需求,共同推动医院实现更快、更好发展,同时加强与辖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一步深化合作,带动呼吸、康复等医疗资源形成共享,让更加优质、便利的医疗服务惠及朝阳群众。整理/记者 王成

刘敞

「现代资讯」走进北京大学医学部

【现代资讯】走进北京大学医学部,感谢沈处特殊时期一个多小时的接见,就本部的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等传授了很多专业知识,聊天中得知,10万平方的科研大楼已经封顶,后期以生物与化学专业实验室为主,你们的机会又来了,不用谢我这价值连城的信息!

拉菲尔

2020年,北京医药健康领域原始创新能力继续保持全国领先

10月12日,北京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联合召开《北京市加快医药健康协同创新行动计划(2018—2020年)》新闻发布会。《行动计划》明确了未来3年产业发展的目标,到2020年,北京市的原始创新能力继续保持全国领先,科技成果转化体系更加健全;医疗资源溢出效应显著增强;产学研医协同创新体系初步形成;产业规模进一步壮大,主营业务收入达到2500亿元。加强基础研究和成果转化 提升创新能力据悉,北京市将加大重点领域支持力度。在部分前沿领域,建设新型研发机构,布局建设一批大科学装置,支撑原始创新成果培育。制定北京医药健康协同创新发展重点方向目录,重点支持干细胞与再生医学、脑科学与类脑、结构生物学等前沿方向,促进创新药、高端医疗器械,以及医药健康与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融合新兴业态等领域发展。加强专业孵化能力建设。在生命科学园试点建设专业孵化器;在高校院所、医疗机构集中区周边推广新建专业孵化器;提升现有孵化器专业孵化能力。加快中关村生命科学园提升建设。加强生命科学园提升建设。设立战略指导委员会,引进国际园区管理服务专业团队,完善专业服务体系。提高临床研究水平,发挥溢出效应提高临床研究与试验水平。加快建设国家及北京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支持三级医疗机构设立研究型病房、药物临床试验机构以多种合作方式建立临床试验协同网络、试点建设独立的临床试验医院等举措。北京市卫生计生委主任雷海潮表示,市卫生计生委、市医院管理局今后将加大投入,着力提高医疗卫生机构临床研究水平和临床试验能力。进一步建设新型临床研究体系。优化医疗机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将临床试验和成果转化作为医疗机构绩效评价和人员职称评定的重要依据;出台医疗机构鼓励科技创新和成果转移转化实施细则;保障承担临床试验任务的医疗机构科研用地等举措。引导医疗机构加快成果转化。协同医疗机构、企业,探索建立医药健康协同创新研究院,支撑临床机构成果转化;探索成立医药健康创新和转化基金等举措。促进医疗健康数据共建共享。建设全市统一、开放、共享的生物样本库、健康大数据中心和数字化临床研究网络等举措。雷海潮表示,本市将发挥市属医院在神经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和眼科疾病、耳鼻喉科疾病和骨科和运动学科等领域的学科优势,按照成熟一个、启动一个的原则积极推进,发挥规模效应,聚焦国际前沿,组织高水平多中心协同创新研究。通过京津冀协同战略,进一步加强和密切三地之间医疗卫生机构在研究创新方面的能力和机制。培育重点企业 提升核心竞争力行动计划提出,将强化重点企业统筹服务。加强对重点企业的跟踪服务,部门联动,对企业在研发、生产、经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采取“一企一策、一事一议”的方式及时解决。推动研发型企业创新发展。研究建立创新品种审批绿色通道,协调加快临床试验;品种成熟后,支持建设高端产品生产线,实现在京落地转化和规模化生产。支持生产型企业做强做大。加大对企业生产线改造升级、上市品种规模扩大、重点品种二次开发、国际市场拓展、上市融资和并购重组等方面的支持力度。加强第三方研发和生产服务。为平台的技术标准国际化认证提供配套支持,对于建设国际标准的研发和生产服务平台提供资金、土地、厂房等配套条件保障。加快建立生产及专业服务平台方面。在海淀、昌平区建设千升规模的生物药中试服务平台、在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生物药10万升代工生产服务平台。支持跨国公司在京发展。积极对接全球顶尖医药健康跨国公司,支持其在京建设总部和研发中心。推动中医药产业创新发展。依托本市中医药领域高校院所,促进中医理论与现代科学融合。发挥龙头企业创新引领作用,加强中药新药研发、中药大品种二次开发。完善产业发展要素 优化营商环境在产业发展方面,行动计划提出,医药健康产业列为主导产业的相关区要尽快制定产业发展战略规划,明确新增空间,加快产业布局。北部海淀区和昌平区要聚焦发挥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方面的科研优势;南部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大兴区,新增空间优先用于发展医药健康产业,进一步提升高端制造聚集优势。优化园区服务体系。加强本市专业园区评估,进一步明确功能定位,提升服务能力。研发类园区要加强软环境建设,制造类园区要合理布局产业空间,加快“腾笼换鸟”。鼓励采购应用创新产品。研究制定医药健康创新产品评价筛选标准和认定程序,形成医药健康领域新技术新产品(服务)目录,鼓励市属医疗机构采购应用目录中产品。优化新增医疗服务项目价格管理方式。加快制定本市公立医疗机构新增医疗服务项目价格管理实施细则,探索实行动态管理等举措。加快落实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按照国务院相关要求,从审评审批、监督管理等方面加快制定实施方案。加大创新激励。对年主营业务收入首次达到一定规模、重大创新品种国内首先获批上市或在欧美国家获批上市、仿制药通过一致性评价的企业,相关区给予相应激励。雷海潮表示,市卫生计生委、市医院管理局还将积极鼓励医疗卫生机构开展新药与器械研发,围绕心脑血管、恶性肿瘤、神经系统疾病和传染性疾病等重大疾病,着力医工合作,支持研发医疗健康相关的人工智能技术、医用机器人、高原缺血预适应训练仪等移动医疗和可穿戴设备。加快市属医院传统院内制剂的推广及新药申报,继续支持20个有产业化前景的生物医药项目开展转化医学方面的研究试点。启动实施北京市卫生与健康新技术新成果推广工程,首批建设10个推广基地,推广50项技术,促进新技术基层普及。在科研平台共享开放方面,加快推进市属医学科研院所科研仪器设备纳入首都科技条件平台,目前已有370台(套)、合计5.8亿元的设备进入共享平台运行机制中。下一步将加快全市医疗机构的医学实验中心、大数据中心、生物样本库、医学工程转化中心、药物临床试验基地等科研平台的建设,鼓励各类平台、资源、设施面向社会进行开放,实现全市医疗数据标化与互通。目前,北京市已经制定了面向2020医药健康领域中的信息互联互通方面的实施方案,利用三年左右的时间,把北京地区在医药卫生健康领域中的互联互通信息化水平再提升一个档次,再上一个新台阶。此外,为了保障上述重点任务得到有效落实,“行动计划”从四个方面构建组织实施保障体系。包括建立市领导牵头的联席会议制度,统筹推进本市医药健康协同创新工作;有关部门、相关区政府将结合实际,按照“行动计划”责任分工同步制定配套政策措施和细化落实方案;强化人才支撑,继续引进、培养和支持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顶尖人才团队;做好资金保障,发挥财政资金和社会资本的统筹联动作用。

鸟兽不恶

2021一季度腾讯投资医疗健康7起,涉及智能医疗、基因检测等领域

据企查查数据显示,2021年以来,腾讯在医疗健康领域的投资尤为频繁。2021年一季度腾讯投资医疗健康领域7起,分别为:睿心智能医疗、微远基因、圆心科技、华毅乐健、极目生物、圣贝拉、Vaccitech。领域涉及到智能医疗诊断、基因检测、生物制药、免疫疗法、疫苗研发等。睿心智能医疗:智能医疗诊断1月12日,深圳睿心智能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发生工商变更,新增股东林芝腾讯科技有限公司,企业注册资本从160.0064万元人民币变更为196.6746万元人民币。深圳睿心智能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7年12月。据官网介绍,睿心智能医疗是国内心血管领域、智能精准医疗领域的领导者,是一家实时监测设备研发商,基于人工智能、模拟仿真、云计算的智能医学平台。通过可穿戴人体心血管实时监测设备,实现对突发恶性心脏病、脑梗的早期预警与抢救,遏制心源性猝死,为用户提供评估病情以及指导治疗方案等服务。微远基因:基因检测2月4日,微远基因关联公司广州微远基因科技有限公司,完成2亿人民币的C轮融资,腾讯投资领投。广州微远基因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8年6月。微远基因专注于基因技术创新与感染精准医疗,拥有两项核心技术:病原宏基因组学(mNGS)诊断与基因编辑工具(CRISPR-Cas12/13)快速诊断,已申请发明专利14项,获得软著6项。目前,其已建成近5000㎡的研发中心,医学检验实验室和体外诊断试剂GMP生产基地,在北京,上海等多地设有分支机构和实验基地。圆心科技:医疗信息化2月9日,北京圆心科技集团正式宣布完成30亿元E轮融资,本轮是继2020年6月D轮融资完成半年后的又一轮融资,由红杉资本中国基金和腾讯联合领投。圆心科技成立于2015年,目前业务包括妙手医生、圆心医疗科技、圆心药房、圆心惠保等4大板块,是一家就医、用药、支付综合性服务平台。本轮融资,圆心科技将资金用于提升公司在互联网医疗、用药管理、健康保险等领域的竞争优势,进一步巩固公司“医-患-药-险”生态服务优势。华毅乐健:生物制药华毅乐健成立于2019年10月,是一家高科技生物制药企业。2月中旬,北京原基品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发生工商变更,新增林芝腾讯科技有限公司等多名股东,同时公司更名为北京华毅乐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注册资本由2000万元人民币增加至2444.16万元人民币。华毅乐健成立于2019年10月,是一家高科技生物制药企业,以分子医学和现代生物技术为基石,以药物和基因为核心。极目生物:眼科疗法3月10日,极目生物宣布完成超1亿美元的B轮融资。本轮融资由正心谷资本领投,腾讯参投。极目生物成立于2019年,是一家临床开发阶段的眼科生物技术公司。目前,其现有管线包括3款Ⅲ期临床阶段的引进产品,分别为用于治疗葡萄膜炎性黄斑水肿的ARVN001,用于儿童进展性近视治疗的ARVN002和用于老花眼治疗的ARVN003。圣贝拉:母婴护理3月底,圣贝拉及其母公司贝康国际宣布完成2亿元的C1轮融资,本轮融资腾讯领投,高榕资本持续跟投。作为母婴护理服务行业最大规模的单笔融资,打破了行业单笔融资记录。贝康国际成立于2017年,致力于为新生代家庭提供更美好的母婴护理服务。旗下以圣贝拉为首的高奢月子护理品牌,与全球高奢酒店合作,推行24小时护士一对一的护理模式融合艺术疗养。自2017年以来,圣贝拉先后完成4轮融资。Vaccitech:免疫疗法和疫苗研发3月17日,Vaccitech完成了1.68亿B轮融资,将用于支持其自身在肿瘤和传染病领域的先导候选药物的开发。本轮融资由M&G Investment Management领投,腾讯参投。Vaccitech成立于2016年,总部位于英国Oxfordshire,是一家细胞免疫疗法和疫苗研发公司。Vaccitech 一直在进行 MERS 疫苗的研究,并在疫情之下将相关技术运用到新冠肺炎疫苗的试点项目中,与阿斯利康、牛津大学合作研发、制造新冠肺炎疫苗。刘玫妍整理。

辩护人

2018年中西医结合康复论坛在京举行

图为会议开幕式现场由中国民间中医医药研究开发协会、北京康复医学会主办,北京尔康百旺医院、中国民间中医药研究开发协会骨伤分会、北京康复医学会脊柱分会、北京康复医学会传统医学分会承办的2018年第一届“中西医结合康复论坛”于11月25日在北京泰山饭店召开。本次会议邀请到200多位国内外骨科康复、足踝康复及神经康复三个领域知名专家、行业大咖参加本次论坛。(图为唐细忠院长代表承办方北京尔康百旺医院致欢迎词)唐细忠院长代表承办方北京尔康百旺医院向各位百忙专家,教授,学者表示衷心的感谢和诚挚的欢迎。他说康复是医学过程中重要的环节,我国康复医学发展比西方国家较晚,但我国传统医学的中医康复却比现代康复早很多年,所以中西医结合康复将对今后康复医学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今天国内外康复领域的大咖们相聚在一起,共同切磋,共商中西医康复医学的发展。三十年前由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副院长马若飞老先生创建了北京尔康百旺医院,30年来一直致力于脑瘫的康复,近年来我们尔康百旺医院又研发用中医手法治疗足踝畸形康复,已取得非常神奇的效果。(图为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医院原院长王正义教授在致辞)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医院原院长王正义教授在致辞中对本次论坛的成功举办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并对北京尔康百旺医院在足踝畸形治疗方面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对未来足踝疾病治疗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希望。( 图为国家康复中心名誉院长秦泗河教授致辞)民政部国际康复辅具研究中心附属医院秦泗河教授在致辞中对本次论坛的胜利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强调康复医学建设的重要性。发展康复医学,树立康复观念,为广大残疾残障人员提供优质的康复服务,不但推动了社会医学的发展,给残疾人群带来了实惠,而且可以减少社会福利负担,取得较好的社会效益。(图为中国民间中医医药研究开发协会骨伤科分会会长温建民教授致辞)中国民间中医医药研究开发协会骨伤科分会会长温建民教针对本次论坛做了致辞。他指出我国传统医学,源远流长,自成体系,具有蕴义深邃而有广博概念和范畴体系。同时对本次论坛给予了高度评价。(北京康复医学会秘书长李广庆在致辞)北京康复医学会秘书长李广庆在致辞中指出,希望将中西医结合康复论坛打造成促进学术交流、促进康复产业发展的综合平台,并对我国康复医学的现状和未来的发展进行分析。(图为中国民间中医药研究开发协会会长陈珞珈教授在论坛致辞)中国民间中医药研究开发协会会长陈珞珈教授在论坛致辞中讲到了对于国家相关于民营医院政策的执行中存在的问题不足,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与解读。他用大量详实的调研数据、亲历案例,以及对政策精确的解读,阐述了国立医院与民营医院的现状与问题,剖析了现行医疗卫生体系的弊端,并就民营医院如何突破生存与发展的瓶颈,从国家政策导向、已有政策的运用,民营医院的发展战略与管理等多个角度和层面展开了充分的论述,给予了民营医院十分忠恳,且切实可行的诸多意见和建议。(图为北京尔康百旺医院吕国庆主任介绍“无创足踝畸形矫正技术)在上午主旨演讲环节,特别安排来自日本社会医疗法人慈泉会相泽医院康复科主任大塚功做题为“日本脑卒中康复的趋势的介绍与分析”。北京尔康百旺医院吕国庆主任介绍“无创足踝畸形矫正技术临床报告”。他从目前足踝疾病的主要疗法及现状,国内足踝畸形矫正医学发展时回顾,无创足踝畸形矫正技术介绍,无创足踝畸形矫正技术案例展示四个方面做了报告,报告结束之后并邀请参加会议的各位嘉宾参观了北京尔康百旺医院与足踝畸形矫正技术与矫正方法。(秦泗河、王正义、温建民、陈珞珈、李广庆等领导参观医院)随后,秦泗河教授、王正义教授、温建民教授、李广庆秘书长、陈珞珈教授到北京尔康百旺医院进行参观指导,并对足踝中医手法的治疗给予了高度评价。同时本次论坛的200多位嘉宾也参观了北京尔康百旺医院与足踝畸形矫正技术与矫正技术。参观完之后,众嘉宾深切的感受无创足踝矫正手法博大精深,非常神奇,并对北医院高超治疗手法赞不绝口。下午主旨环节,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教授温建民介绍“步态检测技术及临床应用”。中国康复研究中心中医治疗中心主任孙迎春用案例介绍“针灸治疗脑瘫的疗效观察”。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同仁医院康复科主任陈亚平做了“踝关节不稳康复治疗技术”,中日友好医院康复医学科主管治疗师王思远“三维步态分析技术的临床应用”,北京中西医结合医院毕楷“矫形鞋垫在足踝疾病的应用”,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医院足踝外科主任陈兆军、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创伤科成永忠“外固定技术在足踝疾病中的应用”为题的的报告。同时北京小汤山医院康复科主任武亮,北京市海淀医院康复科主任佟帅、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康复科主任董继革、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老年内科副主任医师宫萍,脑泰经颅磁刺激仪技术顾问胡垠,北京市昌平中西医结合医院康复科主任龙迪和,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教授王朝鲁等国内外知名专家进行了精彩的学术报告及交流,并得到了热烈的讨论。本次会议报告内容丰富、务实,且定位于国际前沿,让大家对骨科、神经康复类疾病的临床诊疗有了更为深入的理解,有利于促进国内相关学科的科研与临床发展。参加人数再创新高,来自全国各地的同道们均对本次大会给予了高度评价。大家纷纷表示专家们的报告内容既有广度、又有深度,并且广泛涉及国际最前沿的基础与临床发展动态,给大家带来了最新的科学研究和临床应用的理念与思路。(图为中西医结合康复论坛嘉宾合影)

熏习

首届心脑神经疾病基础研究与前沿转化论坛在京举办

本文转自【中国网】;为深入落实健康中国战略,推动我国心脑血管及神经疾病基础研究发展,2020年8月28日,首届心脑神经疾病基础研究与前沿转化论坛暨神经疾病表观遗传学专题研讨会在北京市大兴区龙熙温泉度假酒店会议中心举行。论坛由灵康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码:603669)联合心脑神经疾病基础研究与前沿转化论坛组委会共同主办,国老科技(北京)有限公司承办,星途未来(北京)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协办。论坛当天,来自海内外的百余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其中,国内医药界知名学者包括北京天坛医院麻醉科专家李宏亮主任,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急诊科主任怀伟,美国自然医学和临床营养学博士、卫健委专项医学专家、现代预防医学专家吕霞,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神经组青年委员、北京抗癫痫协会青年委员、《中国当代儿科杂志》通讯编委、美国梅奥诊所访问学者、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张建昭,卫生部北京老年医学研究所原所长、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老年保健中心原主任研究员、高芳堃教授,以及北京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北京医师协会精神科专科医师分会理事、北京回龙观医院精神科主任陈大春等国内各大医院神经内科、老年科、急诊科,放射科、麻醉科、儿科主任专家。在央视主持人刘艺主持下,嘉宾们围绕神经疾病表观遗传学领域的新技术及新药研发展开交流研讨。自左至右分别为张建昭、李双喜、娄山良、高芳堃、陈大春、郭忠、李宏亮、怀伟、吕霞 助力健康中国建设,深化交流合作论坛开幕式上,灵康药业集团副总经理兼海南生产基地常务副总经理李双喜代表主办方致辞,欢迎各位学者传经送宝,打开新视野,启发新思路,注入新动力,进一步深化交流合作,共同推进心脑神经疾病诊治领域的科技研发、成果转化和人才培养水平加快提升,助力健康中国建设。灵康药业集团事业部总经理郭忠致开幕词,回顾了主办方灵康药业集团的主要发展历程,表明了灵康药业致力于以心脑神经疾病基础研究与前沿转化论坛为出发点,着力促进心脑血管疾病的学术交流、研究合作、成果转化,为实施健康中国行动,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做贡献的信心和决心。与会专家学者面对面对话交流,借鉴研究经验,论坛相关科研汇报环节在热烈的氛围中有序进行。知名专家做客论坛,畅谈科学创新6场报告、2场圆桌论坛分别从学术和临床等多个不同角度、预防和治疗等不同侧面,针对心脑神经疾病,尤其是神经功能障碍性疾病的诊治进行了探讨畅谈,初步实现了心脑神经疾病基础研究与前沿转化的科学创新。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急诊科主任怀伟,北京天坛医院麻醉科专家李宏亮主任,卫生部北京老年医学研究所原所长、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老年保健中心原主任研究员高芳堃三位教授,分别就《急诊病症导致认知障碍的识别和处理》、《术后谵妄、认知功能障碍》、《轻微认知功能障碍与老年痴呆》做了主题发言,并在现场与灵康药业集团副总经理李双喜展开圆桌对话,针对《药物对脑外伤后记忆障碍和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议题进行了数据详实的专题研讨,并得出瑞立速注射用石杉碱甲可以降低脑外伤患者的自由基水平、保护神经元,对患者记忆功能和认知功能的恢复有积极意义的结论。北京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主任医师、临床科主任、北京医师协会精神科专科医师分会理事、北京回龙观医院精神科主任陈大春做了《脑血管疾病引起神经认知功能障碍》主题发言,介绍了脑血管疾病引起的神经认知功能障碍疾病的临床诊断和用药对策;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神经组青年委员,北京抗癫痫协会青年委员、《中国当代儿科杂志》通讯编委、美国梅奥诊所访问学者、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张建昭讲述了《儿童抗NMDAR脑炎认知功能预后分析》,从临床数据、基础医学、生物信息学、药理学等多方面综合展示了儿童抗NMDAR脑炎认知功能预后的相关研究成果;美国自然医学和临床营养学博士、卫健委专项医学专家、现代预防医学专家吕霞就神经系统损伤后行为学和形态学的变化等方面的研究,公布了《神经系统损伤的管理》研究成果,证实了石杉碱甲对缺血性神经损伤具有保护作用,有益于血管性痴呆及其它缺血性脑损伤相关疾患的治疗。随后,灵康药业集团副总经理李双喜邀请陈大春主任、张建昭博士、吕霞博士、高芳堃教授以及灵康药业集团学术部研究员张芳围绕《脑梗塞运用瑞立速注射用石杉碱甲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对降低并发症的作用评价》展开圆桌对话,从生物化学、组学和药理学等学术角度出发,论述了瑞立速注射用石杉碱甲在神经疾病精准治疗方面的理论指导和临床验证。专家们高度赞扬了灵康药业在心脑神经疾病,尤其是神经功能障碍性疾病治疗方面的有效探索。论坛在与会专家合影后宣告闭幕,灵康药业集团事业部总经理郭忠现场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作为心脑神经疾病基础研究与前沿转化论坛的首秀,首场论坛是关于神经疾病表观遗传学的专题研讨,接下来论坛组委会将继续邀请心脑血管及神经疾病方面的大咖做客,关注心脑神经疾病基础研究与前沿转化,举办更多细分领域的专题研讨会,以论坛为平台实现相互交流、开拓视野、共谋发展,进一步提升心脑神经疾病基础研究与前沿转化论坛的研究水平,督促医药界人士研发新技术、新产品,致力通过达成合作新模式,深入落实健康中国战略,完成健康中国行动心脑血管疾病防控指标,共同努力为攻克心脑神经疾病做出新贡献!